📖 ZKIZ Archives


黄光裕家族:已与50家机构沟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7/1451711.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国美正谋划动用增发20%股份的权利,以削弱第一大股东黄光裕的股权比例,从而在即将到来的股东大会上寻求相对有利的话语权。
昨日 (8月16日),国美电器(00493,HK)发布公告回应:“董事会并不知悉该等推测及股价变动的任何原因。”这被众多媒体解读为国美方面放弃了增发计 划。不过,一位接近国美管理层的知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国美并未否认增发20%股权的事项。
“国美电器增发20%的权利是由股东周年大会通过并授权给董事会的,如果进行增发,并不违规,只是国美现在并没有操作这件事,如果真的增发的话,肯定会发布相关公告。”不过,上述人士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大股东将坚决反对增发”
国美电器发布的上述 《股价不寻常变动》公告称,董事会注意到近日有报道推测公司拟进行一项股权配售,以及近期公司股价有不寻常变动,董事会谨此声明并不知悉该等推测及价格变 动的任何原因。董事会确认,目前并无任何有关拟收购或变卖的商谈或协定为根据香港联交所须予披露者;且董事会亦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响价格的事宜须予 披露者。
据媒体报道,国美电器增发20%的权利是由股东周年大会通过并授权给董事会的,10%倾向于贝恩资本接手,另外10%正在寻找一家或多家机构投资者来接。
国美电器2009年年报显示,国美电器已发行总股本150亿股,其中黄光裕名下有51亿股股份。
上述接近国美的知情人士表示,一旦国美电器选择增发20%即30亿股,则总股本将达到180亿股,若黄光裕家族不参与增发,其股权将被摊薄至28%,同 时如果贝恩资本全额认购一半的增发股份,加上其所持可转债全部转股可增加5%持股,那么陈晓及贝恩资本合计持股达25%。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国美董事会来说,增发也是双刃剑。“定向增发的话,其他投资者的股本也都会被摊薄。这样的话,在未来投票中,机构投资者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决定,未必如国美董事会所愿。”一位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针对国美方面增发20%并不违规的说法,黄光裕家族有自己的看法。
据接近黄系核心人士透露,国美电器一旦提出增发20%新股,大股东必将坚决予以反击,将对包括对投票赞成的董事个人提起法律诉讼。该人士指出,此次大股 东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主要包括罢免陈晓以及要求撤消股东周年大会授予国美董事配发、发行及处置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等内容。
“大股东对公司股权增发存在质疑,在特别股东大会还没有召开的情况下,如果董事会采取增发行为,大股东可以质疑其行为存在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行为而对董事个人提起诉讼。”上述接近黄系核心人士表示。
机构态度仍存变数
除了国美是否增发20%的新股,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临时股东大会的日期。
昨日,国美电器一名执行董事、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美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将于9月中下旬召开。根据上市公司章程,董事会需在21天内答复黄光裕。答复之后,董事会再发出股东大会邀约,应该是24天。所以,临时股东大会将在45天之内举行。”
对此,上述黄系核心人士表示,对于国美来说,关键的时间点在于8月25日,国美董事会回复是否同意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即使国美董事会不同意召开,大股 东也可以自行召开。”该人士表示,按照邀约的日期推算,预计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日期大概在9月中旬,“除非陈晓决定8月26日召开”。
另一方面,据接近黄系人士透露,黄光裕家族方面正在与前50大投资机构进行积极的沟通,以期在临时股东大会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国美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机构直接持有,一类是代客理财,一类是经纪业务。据国美电器披露的资料显示,国美当前约有近180个投资机构股东,占股44.84%,前50大机构持有数超过40%。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接下来的股东大会,直接持有的机构即可参与投票;代客理财的机构,投票方向则由客户做主;对于经纪业务,则是客户自己填票,委托机构来投。
“现在双方都在联系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并不是简单拜访一下就能确定是否会支持某一方,现在机构前50大投资者我们几乎都有过接触,有一部分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上述黄系核心人士表示。
“对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争夺将成为决定最终斗争胜负的关键。”曾跟随黄光裕多年的国美电器原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如今新日电动车副总经理胡刚向《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说。
据胡刚透露,当年荷洛希尔是国美电器的上市人,而华平基金是黄光裕亲自引进,当年国美上市时,从2亿港元的资产暴涨到88亿港元市值,不少机构以3港元 左右的价格买进,后暴涨至20多港元,大赚了一笔。这些机构投资者是否会念旧情,或者会考虑黄光裕会给其带来更大利益,将是未来事态发展的一大变数。
针对上述事宜,《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华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尹少华询问是否同黄氏家族有接触,尹少华以不方便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昨日下午15点25分,国美电器出现大手卖出,成交量为300万股,成交价为2.21港元/股,涉资663万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0

首輛「台」客車 拚台灣50倍市場

2010-10-25  TCW




裕隆股價六十四.五元,是今年收盤最高價,也是裕隆自民國六十五年上市以來,歷史的新高價。歷史高價、歷史意義,股價反映的正是裕隆的投資價值出現新的亮點。

股 價創新高:兩個半月漲近一倍 過去兩個半月,裕隆股價從低於淨值的三十六元,一路上漲,就連甚少著墨國內汽車業的外資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也發布研究報告,看好裕隆的投資價值。對照 今年台灣汽車市場回溫至三十萬輛規模,僅約最高峰五十八萬輛的一半,業績仍靠內需市場撐腰的裕隆股價卻急升,市值更大增逾四百億元,反映的完全是「中國汽 車夢」發酵的投資前景。

如果用池塘大小比喻市場規模,攔截魚群的船是品牌,比自家池塘大上五十倍的大湖,就在門口不遠處;但把池裡魚兒撈上岸,卻總得搭別人的順風船,是過去半世紀台灣汽車產業寫照。

不過,如此困境,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發出一紙投資許可,出現了一百八十度改觀,讓台灣汽車業和電子業聯手打造的品牌大船納智捷(Luxgen),準備從小池塘划進大湖一顯身手;台灣汽車業的中國市場大夢,更有如瞬間升起的熱帶氣旋。

今 年七月二十九日,發改委核准大陸第二大汽車集團東風汽車,與台灣最大汽車集團裕隆汽車,成立東風裕隆合資公司,總投資金額達人民幣三十四億元,這是 ECFA簽訂後兩岸首個大型經濟合作項目,將在杭州蕭山臨江工業區闢建的整車組裝,預定明年第二季,投產裕隆去年在台上市的自主品牌Luxgen7SUV 運動休旅車。

生產電動車:盼卡位中國新能源市場 Luxgen的中國汽車夢之所以打動投資人,取得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入場門票是關鍵因素之一;東風裕隆聯袂台灣電子產業供應鏈,進軍電動車新能源的藍海,則讓夢想的色彩更為鮮明。、

就規模而言,儘管目前東風裕隆建廠第一階段,開出十二萬輛年產能,但外資分析,以中國汽車市場的胃納量,最終年產能可望達四十八萬輛,等於是台灣新車總市場一‧五倍的需求,更是裕隆三義廠目前生產規模的八倍之多。

東風裕隆透過規模創造的產值,發揮的母雞帶小雞效應,包括永彰、全興、東陽、裕器、友永等十餘家台系零配件供應商,都將隨Luxgen跟進杭州,複製在台的汽車產業群聚。

裕 隆評估,大陸十三億人,以每千人保有汽車台數來看,美國是六百輛、日本五百輛、台灣三百輛,大陸目前仍不及五十輛,成長空間極大,未來十年每年仍有一○至 一五%成長空間。中國官方預定明年實施的「十二五」經濟發展規畫(第十二個五年計畫),即預估二○一五年國內汽車市場,將成長至二千五百萬輛規模。

然而,對執行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Luxgen品牌大計,身兼納智捷副董事長的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而言,此刻最心急的,並非僅止擴大生產規模,更急迫的,是讓完成量產準備的Luxgen MPV電動車及早上路,卡位中國新能源車輛的利基市場。

依 據「十二五」規畫,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預估,二○一五年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輛,將占汽車總銷量兩成,純電動車款的市場亦將突破 百萬輛,陳國榮亦多次對外強調,東風裕隆在取得Luxgen汽油車上市許可後,也將申請電動車認證,攜手台泥轉投資的能元鋰電池製造廠,投入新能源車輛市 場。

中國汽車市場池塘雖大,但處處暗潮,後發品牌的Luxgen,要近百個土洋品牌中殺出重圍,先不談通路布建與品牌廣告宣傳的高昂成本,首先要面臨的,是產能過剩、殺價競爭不斷的市場現實。

中 國媒體報導,九月上旬,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在一場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論壇上指出,由於去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銷國,各車廠見獵心喜,紛 紛制定產能擴充計畫。中國主要的三十家汽車集團,去年底整車產能為一千三百九十五萬輛,然而其二○一五年底規畫產能,則高達三千一百二十四萬輛,遠高於官 方計畫的二千五百萬輛。

事實上,今年第三季比亞迪就宣布,年度銷量目標從原本的八十萬輛調低至六十萬輛,成為第一家調低銷量目標的車企。

是機會,也是命運。就像嚴凱泰去年在Luxgen上市時受訪坦言,「裕隆不走品牌,也沒有路了!」走出小池塘擁抱中國夢,是台灣汽車業產業翻身的最後機會,也是命運的翻牌時刻。

延伸閱讀:母雞帶小雞效應大——精選6檔汽車中概股股票:裕日車 今年股價漲幅(%):88.89 利多因素:東風集團獲利大增

股票:永彰機電 今年股價漲幅(%):62.99 利多因素:裕隆集團協力廠商

股票:大億 今年股價漲幅(%):52.48 利多因素:Luxgen獨家車燈供應商

股票:胡連 今年股價漲幅(%):27.53 利多因素:新客戶長安汽車出貨大增

股票:中華車 今年股價漲幅(%):15.99 利多因素:裕隆集團成員

股票:東陽 今年股價漲幅(%):-10.18 利多因素:中國獲利可望倍增

註:統計時間為98.12.31至99.10.12 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2

争夺非洲大油田 中海油50亿美元竞价遇阻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4/zMMDAwMDIwNDUzMw.html

中海油海外收购案再起波折。

《华尔街日报》11月3日报道,中海油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联手收购美国科斯摩斯能源公司在加纳Jubilee油田开发项目上所持有的股份一事又存变数,来自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内部人士透出的消息称,此次收购遭到了美国科斯摩斯能源公司的阻力。

而就在半个月前,外媒还援引三位不愿公开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报道,在Jubilee油田的股权争夺战中,三家公司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中海油联手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击败世界第一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这一竞价比埃克森美孚高出了10亿美元。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中海油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联手收购遭拒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科斯摩斯能源公司认为其50亿美元的报价不够高。

“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和中海油竞标失败,价格因素是主要原因,科斯摩斯要进行风险套利,才能使得股东利益最大化。”一名正在加纳进行能源学术访问的中方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科斯摩斯能源公司与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拥有相同股份,而后者对其股权转让的评估价格为67.5亿美元,超过中海油的50亿美元报价。

针对是否因竞价问题导致收购受阻,记者致电中海油相关人士,对方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进退两难的科斯摩斯

科斯摩斯能源公司总部设在达拉斯,主要业务分布在非洲,尤其在西部非洲拥有多处油气区块开发权。

据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科斯摩斯公司是一家风险勘探公司,大部分股权掌握在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和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Warburg Pincus LLC)手中,公司规模并不算大,实现股权变现以符合其大股东的风险套利原则。为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经常将找到的石油资源进行风险套利,再将新的资金 投入到后续的风险勘探中,具有较强的风险投资风格。

2007年发现Jubilee油田后,科斯摩斯有意出售其在Jubilee油田持有的23.49%权益,随后,世界第一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向其发出了竞购意向,并率先与科斯摩斯签署了排他性协议。

在科斯摩斯发出股权出售消息后,法国道达尔、BP、中石化、雪佛龙、瑞典石油集团等石油巨头也都闻风而来。加纳能源部官员披露,有超过50个石油公司对科斯摩斯的Jubilee油田股权转让感兴趣。

上述在加纳进行能源学术访问的中方人士向告诉记者,虽然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竞相而来,但由于科斯摩斯是美国公司,其大股东与埃克森美孚又有着特殊的利益关系,才导致其他石油公司都无法参与,而这也正是埃克森美孚能率先与科斯摩斯签订排他性转让协议的原因所在。

但科斯摩斯与埃克森美孚的协议并没有征得加纳政府的同意,其擅自决定出售Jubilee油田的股权也招来了加纳政府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的坚决反对,尤其是加纳政府2009年上台的新执政党国家民主大会党。随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引入新的战略伙伴合作开发。

被迫之下,科斯摩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于今年8月宣布放弃将Jubilee油田的股权转让给埃克森美孚。

“在这场竞购风波中,加纳国家石油公司的态度对中美能源博弈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军对本报记者说。

加纳1984年《石油法案》(PNDCL 84)规定,加纳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由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全权负责,同时规定外国石油公司在加纳勘探开发石油时,须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一起成立股份公司,加纳国家石油公司享有股权附带权益。

可见,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具有“双重”身份,既有投资权益,又是管理机构。2007年加纳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就一直试图通过谈判以增大其在Jubilee油田的持股比例。

中海油仍有胜算可能

虽然此次中海油海外收购遭遇阶段性阻力,但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中海油成功斩获Jubilee油田股权依旧是大概率事件。

据本报记者了解,加纳是个多党制国家,两大政党——国家民主大会党和新爱国党轮流坐庄,新爱国党与美国关系亲密,国家民主大会党则跟中国关系友好。

在2008年的选举中,国家民主大会党只以微弱优势击败新爱国党获胜,能否经营好国内的油气资源,是其确保顺利执政的重要筹码。

上述在加纳访问的中方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加纳政府正在加紧制定新的石油开发法案,而据加纳媒体报道,加纳政府还计划在今年年底成立全新部门,以对开始商业化生产的Jubilee油田进行监管,以确保油田能给加纳带来最大的收益。

与加纳国内围绕Jubilee油田展开的白热化谈判相比,中加双边的合作也将是促进中海油顺利收购的主推力之一。

今年9月,加纳新政府总统Mills访华,中国领导人承诺向加纳提供巨额援助,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100.4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国家发展银行提供30亿美元用于油气资源开发。同时,加纳能源部长也曾承诺,中国石油公司将会参与加纳油气的项目开发。

“科斯摩斯不擅长经营开发,埃克森美孚又无奈出局,考虑到中加双边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政府的巨额发展援助,个人很看好中加能源的合作前景。”崔守军对记者说。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海油与加纳国家石油公司联合竞标失败的消息对外披露,可能是在给科斯摩斯施压,以迫使其出售股权。

“科斯摩斯已经慢慢失去主动权了。”某证券公司首席分析师对记者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9

中信系50亿美元购船 为在澳铁矿“登陆”铺路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5/218983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近日,一家不太起眼的H股上市公司——泰丰国际 (00724,HK)宣布,拟斥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广东湛江港作为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最近的深水良港,一直是钢企扎根的热点地区,港股上市公司在此布局原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此大的手笔仍足以令市场震惊。这背后到底有无玄机?
为了寻找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发现,泰丰国际竟与大资本集团——中信集团渊源甚深:一方面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 之一;另一方面泰丰国际近期又收购了中信集团旗下“中信物流”的权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中信泰富(00267,HK)在澳大利亚拥有至少20亿吨的 铁矿资源,而在中信泰富的战略中,大部分铁矿石都要售予国内的钢铁厂,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登陆”点尤其重要。
分析人士相信,泰丰国际的这一步棋背后或许正有着中信集团的影子,其目的正是为了中信泰富澳洲铁矿的“登陆”。
泰丰国际拟重金布局湛江
在2010年底,广东省首届海洋博览会在湛江开幕,香港H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市企业泰丰国际高管拜访了湛江市市长阮日生等当地政要。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泰丰国际的高管拜访阮日生时曾表示,拟投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资料显示,泰丰国际主要经营电子零件、海运以及设计、制造及销售香烟打火机及相关配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运输”这一名目下的资产是著名央企中信集团 旗下的中信物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0日,泰丰国际以18.44亿港元收购中信物流90%权益,余下10%股权的收购将在今后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还发现,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之一,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汽车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场外以每股平均价0.4港元,持有泰丰国际近5.65亿股或6.5%,而公司最大股东仅持有公司股票25.7%。
一方面出售非上市资产予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逐步持有该公司股票,中信集团将部分非上市资产推向资本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中信集团就开始逐步布局湛江港这一钢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中信物流北京与广东钢铁公司于2010年9月26日订立协 议,据此,中信物流北京将在湛江钢铁厂内建设、拥有及运营(BOO)原料运输及特种罐车运输之物流系统。根据协议,中信物流北京将获授建设及运营有关物流 系统之专属经营权,为期8年,并收取相应服务费。
为中信泰富铁矿入港铺路
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产业上的布局,使分析人士相信,这一系列与中信集团有关的动作都是为了该集团旗下H股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巨量铁矿资源。
2006年,中信泰富斥巨资向Miner-alogy收购位于澳大利亚Tenement123、124、125处2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并有权进一 步认购40亿吨开采权。距普雷斯顿角25公里处的Tenement的西澳磁铁项目是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按目前的年开采矿石量计算,是全世 界最大的铁矿开采项目之一。中信泰富为这一铁矿投资共52亿美元,而业界关注的是,付出如此大的投入之后能不能赚钱?
早在2009年年底,中信泰富就表示,已签订协议,将其澳大利亚项目出产铁矿石中的2/3出售给国内的钢厂,那么,寻找一个合适的入港口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
湛江港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是近年钢铁企业的争夺重点。它是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同时也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位于粤桂琼接合部, 拥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5种综合运输体系。此外,湛江还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30万吨级航道,全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现代化码头湛 江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业已全面施工建设。
更重要的是,铁矿石运进港口后,可以做到就地消化。早在2008年,宝钢就酝酿在湛江建设一个设计年产能2000万吨、首期建设规模10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而就在临近广西的防城港,武钢也重金布局,年产能同样是2000万吨。
实际上,中信泰富此举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在目前行业受制于力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时,中信泰富在澳洲的铁矿资源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海 外矿业领域中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在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100%股权项目,更是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领域真正投入实质性运作的唯一项 目。
迟迟未获准生证的钢铁项目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目前均未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项目建设批文,即业界俗称的“准生证”。
国务院对于批准新增产能相当谨慎,发改委制定的钢铁业新增产能铁律是:新增产能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方能获批。
目前按照发改委要求,400立方米高炉均被列入淘汰钢铁企业名单,全行业总产能的20%基本都被列入“黑名单”。由于这些产能分散在全国各地,或因为拥有矿石资源、或源于接近需求地,都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作一个重要行业。
发改委最初对待落后产能采用强硬手段,直接勒令地方政府年初制定淘汰目标,年底验收淘汰成果。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年年都说淘汰成果显著,但落后产能依然大量存在。
无奈之下,发改委默许了一种替代方案:让龙头企业出面,以在地方新建一个先进产能的方式,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项目包括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但宝钢湛江港项目由于和广州市政府就重组广州钢铁集团的价格问题,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无论是宝钢还是武钢,都还在等待发改委最终的一纸批文。
新闻链接
铁矿石有价无市矿商钢厂忙“冬储”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铁矿石进入需求淡季,进口价却在不断攀升。受此影响,国内不少钢厂和贸易企业纷纷选择“冬储”。
据中国钢材网1月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品位63.5%印度粉矿价格为178美元/吨,正在接近去年4月中旬高点192美元/吨。“现在本是需求淡季,而且钢材已经跌价,为何原料价格却一路上扬?”1月4日,北京某钢贸企业人士直言对现在的铁矿石市场“看不懂”。
不过,受到对后期铁矿石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一些规模钢贸企业还是选择囤货待涨。据北京百汇怡翔科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京花分析称,近期钢贸大户大部分限量销售,控制销售节奏,是因为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后期订货价格要涨。
另据西本新干线对国内铁矿石港口存量的最新监测显示,去年11月5日港口库存量为7280万吨,在2010年最后一天增至7700万吨,前后增加近 400万吨。“这种连续增仓的势头,一方面说明消费淡季的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口量、囤积量在连续增加。”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分析称。
记者了解到,不少贸易商对身背“炒矿黑锅”颇感委屈。“问题正好相反,各大钢厂才是炒矿的主力。”1月4日,山东某钢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我的钢铁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的确存在囤货,但没有报道说的那么严重,现在的价格基本反映了当前的供需情况。“冬季是需求淡季也是供应的淡季,现在国产矿的量上不来,外矿的进口也在减少,并不存在严重的倒卖行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

還記得50元的和記黃埔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1/50.html

    那是上年年中的事情吧,和黃長期處於40-50元左右徘徊,大家在那時候根本沒有購買他的意欲,不過不記得何時開始突然井噴到接近一百元,但奇怪 的是越貴越多人買,有人甚至看會升到120元以上,股巿真是無奇不有,奇就奇在眾人不會理會公司值多少錢,只要股價會上升,就要買進,相反多好的公司假設 長期徘徊在低估值,想搵個人買都非常困難,不過這就是股巿了。

        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一種事情的演進和發生,和黃一向是和黃沒有變化,變的是股民心態和股價,這就應現了技術分析的所謂趨勢突破理論, 噢,這樣的話我的青啤應該要雪在雪櫃一陣子了,因為無論陰陽燭或者移動平均線都對於其股價沒有什麼大幫助,不過不代表它不會成為下一個和黃案例,又來個突 然井噴,屆時我會應巿場要求賣出,以免股民買不到訓不著。

        現在倒經常聽人說和黃若回到80元應該積極吸入,但誰又會在50元時叫人積極買進呢,沒有,那時候專家們一致推介的是其他公司,和黃只是 掛在專家咀裏關於3G的轉變情況,不過其餘業務從來沒有人思考,現在幾乎天天都唱好和黃,和黃前和黃後的唯恐提少一陣都怕驚人冷落自己。多麼可笑的所謂專 家,價值投資者不喜歡站在幕前,而喜歡退居幕後思考有什麼低於價值並適合買進,如果你細心發掘,會找到很多個明日的和黃。

        有些事例是突然間的大跌令到股價非理性修正到低於內在價值,好像很多人之前看好的M巾股恆安國際,目前修正到近60元,要說便宜又不是, 但站在增長股而言就十分之可取了,但我並沒有買進,因為我並不需要M巾,因為我實在無必要買進以來對沖物價上漲。只是說笑,我不太了解這家公司和他的產 品,但利用股價一時之間突然大幅下跌所創造的機會十分之多,例如上年騰訊突然傳出馬化騰被行使認購期權而沽出持股,巿場突然認為公司前景不再,再看看今天 的股價,大家可能又會再一次悔不當初了。

        然後目前有什麼能有這樣的特徵呢,最近A股巿場向下修正不少,也有很多非指數成份股不按常情般地向下大跌,投資者應該趁現在的情況進入巿 場嚐試發現有什麼值得買進吧,前景不應該看得太淡才對,只要公司負債不是太高,估值便宜也可以買進,耐心地持有,等待其變為另一個和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5

30、40、50、60 人生幸福四重奏 打造富足之鑰

2011-1-31  TWM




幸福樂章該怎麼譜寫?

知足、節流,才能創造富足人生的起點;熱情工作加上理性投資,才能大步走向富裕;守住財富、身心安頓,才能細細品味幸福人生;最後,懂得分享與付出,人生才能臻至圓滿。

打造不同階段的四把金鑰,就能一路敲開幸福門,走向富足境地。

撰文.楊紹華、林心怡 研究員.孫蓉萍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了,嘉義的太陽還是暖烘烘的。下午四點鐘,劉俊衢騎在單車上,以大約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繞行嘉義市東郊的蘭潭,湖邊一片靜宓,暖暖的陽光直接撒在他的身上、車上,單車的輪圈閃閃發光。此刻,接近學校放學時間。

劉俊衢記得,就讀蘭潭國中時,放學後也會刻意在返家的途中繞上這一大圈,乘著斜陽,騎在同樣一條小路上。當時,他總是不時看著自己貼在地上的影子,偶爾看得出神,腦中揣想著自己未來的模樣。

四十歲前「退休」 閒暇玩錶、騎單車「我從小功課就不好,難免害怕未來,總是東想西想的。」但劉俊衢就是沒想過,自己能在四十歲以前就不必為錢煩惱、不必上班工作、不用擔心未來,可以每天下午悠哉地在這條自己最愛的小路上騎著單車,吹吹風、晒晒太陽。

簡單算一下,今年四十四歲的劉俊衢,身價至少三億元。他靠股票致富,除了持有不少大型股之外,目前也是上櫃公司昇達科技的大股東及自然人董事,以一月二十 一日股價計算,持股市值約有一.三億元,單憑這檔股票,去年即有近六百萬元的現金股息收入;此外,他在台北市和嘉義市各有一間店面,固定收租,每年約有百 萬元以上的租金收入。

他還收藏骨董名錶,最貴的一只,去年拍賣會場上的同款手錶,拍出一千二百萬元高價,而他的所有收藏已超過六十只,索性在嘉義市鬧區,經營一間二手名錶專賣店。

騎單車,是劉俊衢每天下午三點後的固定活動,嘉義市少雨,劉俊衢幾乎每天都騎,一次就是三、四十公里。而在騎上單車之前,劉俊衢通常待在親自經營的二手錶 店裡。說是經營,其實店內聘有專門的老師傅和店長、店員,自己在這裡多半還是為了會會錶界同好,互通訊息一番。「我有點像是做興趣的啦!但,這家店每年還 是能夠賺個四、五十萬元。」劉俊衢滿意地說。

「在我眼裡,這孩子實在沒出息!」劉俊衢的大姊半開玩笑地說:「小弟這輩子從來沒有去台北打拚過,一直都在嘉義這個適合養老的地方。」但話說回來,以劉俊衢目前的財富,的確已不必勞碌打拚。現在的生活,豐盈飽滿而恬靜無憂,幸福一如縱橫在嘉南平原的微風與陽光。

商賈之子 不愛「商道」愛股票劉俊衢出身嘉義在地的小康之家,父親經營南北貨生意,或許是因為功課不好,從學生時期,父親就常把劉俊衢帶在身邊,希望他能耳濡目染,習得商道。但劉俊衢對南北貨生意實在興趣缺缺,倒是在這階段,意外認識了「股票」。

「在一疊過期的日曆紙上,看到爸爸畫了一堆股價K線,覺得有趣,就越問越多。」學看K線圖,跟著爸爸聽收音機裡的行情報價,劉俊衢中學時代的校園生活不太精采,但每天發生在他腦袋裡的「模擬操盤」,成了他自得其樂的小祕密。

在嘉義大同商專(現為大同技術學院)畢業後,劉俊衢先在地方派報中心,當推銷報紙訂戶的工讀生,挨家挨戶登門賣報;後來曾到餐廳當服務生。一九八七年,加 權指數突破一千點,劉俊衢拿著好不容易攢下的六萬元,再向父親商借二十萬元,正式踏入股市,也開始了億萬元人生的起點。

如同許多趕上台股最牛行情而一夕致富的傳奇一般,接下來的幾年,劉俊衢二十六萬元的本金快速增值,「二十六歲那年,我算一下,資產已經超過千萬元了。」以 六年時間賺到千萬元身價,劉俊衢意氣風發,心也越來越大。「聽到一檔明牌,中和羊毛,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賭下去。結果重傷。」所幸,自學生時期培養的股市敏 感度,讓他在尚存最後一絲元氣之前及時停損。

堅定信念 創獨門「成長型投資心法」「從這時開始,我才真的用心思考股票市場的投資之道。」拋開過去沒有意義的戰功,決定歸零的劉俊衢,從自身的投資屬性開始思考,他自認偏好「成長型」的投資機會,由此出發,一步一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成長型投資心法」。

首先是選股。這部分,父親經營南北貨的「商道」終於派上用場。「爸爸常收購一些別人賣不掉的貨,但這批貨往往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變得搶手,他總是引用范蠡 (陶朱公)的名言:『夏置皮襖旱聚舟』,有些東西現在沒人要,但過些時間一定會有需求。」這個概念,成為劉俊衢挑選成長型個股的基本原則。「嗅出未來成長 性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首先,他認為做股票的人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世界經濟會不斷進步。不相信,就不該投資股票。」有了這個信念,當他聽到某項新產 品時,總會習慣性地思考,這項產品是否有助於世界走向進步?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必需品?

個人電腦、手機、筆記型電腦、光碟片、網路、LCD、智慧型手機,他細數過去十幾年來幾次重要的「成長型投資機會」。「但除了主觀判斷之外,也要搭配客觀 數據,像是營收、獲利的確出現了逐月、逐季的穩定成長。」九○年代中期開始,科技產業漸成台股主流,總是在想「未來世界必需品」的劉俊衢,成功參與了科技 股的奔騰年代,財富再度快速累積。

從失敗中學習 盯緊毛利率、本益比過程中雖有幾次挫敗經驗,但這些失敗卻能一一轉化為他的投資心法。他強調,對於成長型個股來說,除了要看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真有成長之 外,如果發現毛利率掉得太凶,應收帳款增加速度明顯快過營收擴張的速度,就該小心,毛利率急跌,可能是產業進入殺價競爭的訊號,應收帳款增加速度不合理, 則有虛灌業績的可能。

此外,本益比也是重要的「賣點」依據。「隨著個股認同度越來越高,市場會開始不斷高估未來獲利,好像這檔股票永遠達不到合理本益比一樣。」劉俊衢說,當這 種本益比無限上綱的說法出現時,往往也是產業接近成熟階段,個股的成長空間開始縮小。「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多想,本益比到達十八至二十倍左右的合理水準 就賣。」從選股、檢視到賣出,劉俊衢建立一套簡單卻實用的成長型投資術,九七年,他三十歲,這套投資術也的確讓他「三十而立」。

這一年,他看好CD-R將取代磁碟片,因此重金壓注中環、錸德兩檔CD-R龍頭股,一年時間內,獲利兩倍以上,「後來,兩家公司開始進入產能競賽,一天到 晚宣稱自己是真正的產能龍頭,又各自投資了一些我不懂的產業,我認為,成長高峰似乎快要過了。」他在高點獲利了結。這一役,讓劉俊衢的財富大幅翻升,奠定 了富足基礎。

夠用即富足 行有餘而後助人是快樂在他解讀,這一戰有兩個意義。首先,是確定自己的投資邏輯可行,值得不斷嘗試複製。「二○○八年十月金融海嘯後,我用三三○元左右價 位買進不少宏達電,去年在八百元以上賣出,就是複製這個操作邏輯。」至於第二個意義,「就像足球比賽,領先兩球之後,就有本錢改採守勢,降低失球的風 險。」在財富達到一定水準後,劉俊衢陸續調整資產配置,逐漸增加「長期投資」部位,一九九九年,在友人介紹下成為昇達科原始股東,「投資的金額不算多,主 要還是看好通訊產業未來性。」近年來則將不少資金轉進鴻海、中鋼、台塑等價值型個股,藉由高配息創造穩定收入,也降低持續闖蕩股市的風險。「重要的是,這 樣一來我就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做我喜歡的事。」育有三子的劉俊衢,現在的生活除了騎車、賞錶、陪伴家人外,也固定支持家扶中心、慈濟等公益團體,遇到重大 災難如八八風災、四川震災等時,他的捐款手筆往往也在五十萬至百萬元以上。「簡單夠用就是富足,至於快樂,是行有餘力之後能夠幫助別人。」他說。

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分享財富,自認不夠聰明的劉俊衢,卻能在四十歲以前完成了幸福人生的四大階段,這樣的進度,絕對會令多數人感到羨慕。根據 《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所進行的「二○一○年台灣人幸福大調查」,一○二八位受訪者給自己的「幸福評分」平均只有六十五分,這個分數,不僅只是勉強及 格,並且低於本刊在○六年時所做的同樣調查,當時,平均分數還有七十四分。

台灣人為何不幸福?當被問到「未來五年追求的目標」、「面對未來最擔心什麼」時,除了健康,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追求財富」、「擔心收入不夠」、「擔心存款不足」。錢非萬能,但,終究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在這項調查中,國人對於「能夠達到幸福感的財富門檻」平均目標是三七七二萬元,那麼,賺到三七○○萬元,跨過到達幸福的財富門檻,難不難呢?

第一階段:追求財富 先學會「節流」葉吉倫扳著手指,算算她的財富有多少,距離三七○○萬元,顯然還有一大段的長路要走。但至少,她已經有了想像富足人生的權力。

六年前,三七○○萬元,她連想都不敢想。「原本,我是月光族。」葉吉倫在旅行社工作,每月所得大約四至五萬元。「這種收入,在台北生活已經很勉強了,怎麼可能存得了錢?」這是她當時的想法。

排除了存錢的可能,也就不在意花錢。三十歲以前,葉吉倫的薪資帳戶經常花到只剩下零頭。「但人在接近三十歲時,總是會驀然回首一下,這一回頭才發現,我看不到自己的……基礎。」終於,她不再想當然耳的把存錢、儲蓄貼上「不可能」的標籤。

「存錢計畫」從小動作開始:帶便當上班。過去,她一頓午餐經常花費超過一五○元,帶便當的成本,絕對低於五十元。一天省一百元,一個月就是三千元,一年就 是三萬六千元了。不只午餐而已,稍微適應一番之後,葉吉倫乾脆在正常上班日完全拒絕外食,存下來的錢也快速增加。「有趣的是,當你看見存下來的錢之後,會 越來越習慣省錢呢!」帶便當、拒絕外食,到形成省吃儉用的習慣,聚沙成塔的,三年後,葉吉倫的戶頭竟已存下百萬元。有了第一桶金,葉吉倫以五十萬元自備 款,在當時台北縣三重市買了一間電梯大樓的住屋,買了房、結了婚,每月省下的錢足以和老公共同支付房貸,也逐步建立了家庭的基金投資部位。

「如果不算房子的價值,存款加股票和基金,我和老公大概也有三百萬元了吧!」今年三十五歲的葉吉倫,終於算出個數字來了。這數字距離三七○○萬元還很遠很遠,但,她的富足人生已經上路。

「所謂理財啊!也不過就是三件事:開源、節流、投資。」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越年輕、所得越少的理財初階段,節流的重要性越高。「反正沒有太多錢投 資,談不上太可觀的投資配置,要有錢,能夠自己掌握的部分,只有認真工作,期待更好的收入水準,然後,用力省錢。」「三十歲以前是很重要的理財養成期。」 邱顯比說,在「理財三件事」當中,「節流」的消費習慣必須在此階段及早養成,至於「開源」、「投資」,則應該多方嘗試體驗,以建立經驗與知識為主要目的。 「我的建議是,年輕人應該盡量每個月能擠出所得的一○%,嘗試進場投資,而如果每個月擠出來的錢不到一萬元,投資的目的,基本上就是學經驗。」以「節流」 的效果為主軸,建立人生第一桶金,並且透過經驗累積,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與投資方向,這就是在「追求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

第二階段:累積財富 找到穩定收入而在「累積財富」階段,某種程度上,也該是人生財富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走到這裡,關於財富,目標應該是『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因此,你要找出創造一生財富的主要來源。」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說。

他建議,在期待一生的財富來源時,正常情況下,應該還是把工作收入放在第一,「你要告訴自己,這輩子一半的收入會是來自工作。」剩下的部分,四○%來自於「有邏輯、有系統」的投資理財,最後的一○%,才是不確定性相對較高的投機性操作。

換言之,在經過初入社會時期的嘗試、摸索之後,無論是工作上的「人賺錢」,或是投資理財的「錢賺錢」,都該盡快走出嘗試階段,讓這一雙「財富的腳」站得更穩,並且開始大步向前。

在「人賺錢」的工作領域上,無論是職場或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無疑都是「熱情」。那麼,如何尋找熱情?在美國哈佛大學創辦「幸福學」、而成為哈佛史上最受歡 迎課程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課堂上給了學生這樣的作業:請回答三個問題,什麼帶給你意義?什麼帶給你快樂?你的優勢是什麼?塔爾請學生檢視自己的答案,並 且,試著思考這些答案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令你永保熱情的領域了。」他說,只有在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情裡,人才能動機堅定、發揮天賦。

至於「錢賺錢」的投資理財部分,去年十一月,蘇英孝接掌新光投信總經理一職時,也給了旗下基金經理人這樣一個問題:「基金績效打敗大盤重要?還是穩定的賺 錢更重要?」他認為,成功的投資理財不必野心太大,一般投資人每年給自己八至一二%的報酬率,即是「合理且積極的目標」,目標設定合理,你才能進一步的思 考,如何運用策略與工具達成目標。

在他觀察,許多人談到投資,通常先想到的是「不合理的高報酬率」,「目標不合理,你就永遠沒辦法找到一個可行的原則或方法去達成,最後,只能承擔高風險去 賭一把機會財。」蘇英孝舉例,如果每年只要求一二%的報酬率,那麼,每月平均只要一%即可,接下來,你會立刻想到很多簡單達成目標的方法:買股票,每個月 賺到一%就跑,買台股基金,賺一二%就停利,這些,都是簡單且容易達成的。「重點是,台股去年也不過漲了九.五%,你的方法簡單,但卻打敗大盤了。」找到 「人賺錢」與「錢賺錢」的主調,讓自己面對未來不感惶恐,就是「累積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過去半年,藝人簡沛恩推掉了五檔戲劇邀約,離開台北,為的就是 「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去年七月一日,她所投資的「銀湯匙泰式火鍋」在高雄市開幕,簡沛恩主動向股東爭取,扛下了經營之責,許自己一個「讓未來收入 更穩定」的機會。

因為講究氣氛風格,店內的燈光取向暗黃色調,簡沛恩必須刻意挑個靠窗的桌子,借用飽滿的高雄午后陽光,才能仔細看清一大疊的業績報表、財務帳冊與顧客意見 表。「物價會波動,所以用料成本一定要緊緊盯牢。」開業一個月後,餐廳每月已能有結餘,目前單月淨利約有七十五至八十萬元。

餐廳賺到的錢還不算多,簡沛恩自己也只固定領取不到四萬元的月薪,「但感覺比演戲更踏實,我從小就想做生意,現在,終於證明自己可以靠做生意賺錢了。」出 社會以來,簡沛恩陸續換過不少工作。最初曾在《錢櫃》雜誌擔任時尚精品記者,後來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但為時數年只發行了一張專輯,轉型演員後,演藝事業 漸有起色,然而過程中也難免遭遇臨時換角的挫折。

「追求更穩定的收入」,成了她的目標,在苦等發片的那幾年,她開始學習投資,初期聽明牌,「十檔有八檔不準!」後來參考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決定採取長線持 有價值型個股的投資法,只要看到低點,就酌量買進一些台積電、華航等「擺明不會倒」的股票。「我想,反正不會倒,買進的價位又低,就當存錢吧!」到現在, 她手上還有不少成本低於十元的華航持股。去年則在二十元附近買進中石化,如今也是收穫頗豐。

第三階段:享受財富 做好風險管理為了開店,簡沛恩去年六月向經紀公司請假半年,推掉五檔戲,「接一檔戲,每個月的收入就在六位數以上。」半年推掉五檔戲,損失並不算少。半年之後,她說「值得」!無論在工作或投資理財上,她都已經找到了能讓自己更有把握的富足之路。

而當財富累積到了一個程度,蘇英孝建議,應適度將手中資產轉進具有保值效果的房地產,「在家庭資產負債表上,房地產的比重最好能占四○至五○%。」一方 面,守住過去辛苦累積的財富,讓其隨著經濟成長自然增值;再者,也該開始挪出更多時間,享受過去打拚的成果,開始追求心靈層面的富足感。

「享受財富」,這是一個從「富有」轉化為「幸福」的轉折階段。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說:「賺錢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這是真理,在「二○一○年國人幸福 大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發現,財富增加能夠提高自我幸福感,但當所得與資產跨過一個門檻之後,財富增加對於幸福感的加分效果卻也開始逐漸鈍化。

只是,為了財富拚搏許久之後,許多人往往卻也忘記了幸福的本質,反而無止境的追求財富成就,結果不但手中財富無法換回真正的快樂,甚至,在過度承擔風險之下,半生打拚的財富成果也毀於一旦。

在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賣魚丸,被當地人稱為「魚丸伯」的吳明道即是一例。他是台南二級貧戶出身,父母靠著在工地做苦工養活一家,「還在念國中的時候, 我就發誓將來一定要賺大錢。」服役時,跟著外省老兵學得一手道地的小籠包手藝,退伍後,一邊修習高職學業,一邊賣小籠包,順利賺到第一桶金。

一九七六年,與友人合股開設汽車修配廠,「喜美汽車(現稱本田汽車,Honda)剛剛開始引進台灣,靠著這款車,生意超好。」吳明道逐漸擴張為三家車廠, 「好的時候,一個廠的單月營業額就有八百萬元。」他也一躍成為當時台中地區身價上億元的汽車修配廠大亨。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貪」字一夕變調。

「有錢之後,我開始花天酒地,一九九五年,媽媽意外摔倒送進加護病房,家人找不到我,因為我當時醉倒在朋友家裡。」媽媽過世後,吳明道發誓戒酒,但厄運並 未因此遠離,他在友人慫恿下,投資了當時八字還沒一撇的電信事業,「就說是做大哥大的生意,很有前途。」這筆六千萬元的投資,很快的化為烏有,幾個月後, 父親過世,汽車修配廠也因為吳明道的信用問題而資金吃緊,數月之內全數關門。

儘管來自貧戶之家的生命韌性,讓吳明道決定重新出發,以料好實在、薄利多銷的一顆顆魚丸賣出口碑,重新拾回自己的生活,「但我必須說,這堂課的代價實在太 沉重了。」他回憶這重新站起的過程:「我想有十年,整整十年的時間,我沒有一刻快樂過。」他回想當年,幽幽地說,「當年不該貪,不該誤以為花天酒地就是享 受,否則,爸爸媽媽可以享受一點晚年清福,我和家人也不會走得這麼辛苦。」「人到中年之後,我想追求的應該是『心靈的平靜』,既然是要平靜,在財務規畫 上,也不該再把所有資產壓注在能見度不高的地方。」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莊懷德說。他認為,許多人在此階段犯下的錯誤,就是「把所有財務目標放 在同一個籃子裡」。

他表示,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父母的安養金,這些理財目標都有各自不同的時間長度與風險承受度,如果能夠分門別類做好細項安排,一方面可以更有效 率的達成目標,另一方面,也能為自己「多留一些退路」,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篤定一些,更有多餘的心思去追求心靈層面的快樂。

何謂快樂?如何追求?這是個人主觀的問題,但或許可以參考劉俊衢的答案:「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而同樣是靠股市致富、累積驚人身價的台股大戶劉友威,如今的快樂源頭,同樣也是讓更多需要的人分享他的財富。

第四階段:分享財富 尋找快樂源頭這多少與他早年經驗有些關係。在踏入股市之前,劉友威只是一個隻身北上、看不清未來前途的小夥子。當年,劉友威寄宿台北親戚家中,「我在台北 打零工,一日三班,晚上回家後已是深夜,我不敢洗熱水澡,就怕熱水器的聲音會吵醒親戚家人,惹得他們不高興,把我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劉友威邊說邊笑, 像是在講一則笑話。

一次,家中親戚要求他幫忙跑業務、發傳單,「我想,多一點點收入也好,誰知道,一、兩個月過去之後,我沒有拿到一分一毛錢。」親戚給他的答案是:「你住在 這裡,本來就該幫點忙啊!」現在談起來,劉友威臉上始終帶著笑容,沒有半分怨氣,但他的確格外能夠體會那種「看人臉色」的酸楚。

現在,劉友威除了固定捐助「靈糧堂」之外,在教會中若是聽聞有中年失業需要救助的案例,他經常也會特別提高捐助金額。他說,「這些人缺的往往只是機會,若 能幫助他們撐過一段時間,他的人生可能就將轉變。」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再到分享財富,四個階段,宛若幸福人生的四段樂章,每跨一步,你都該為 自己打造進階下一步的富足之鑰,那麼,隨著逐一開啟的富足之門,你也可以擁有財富、享受幸福。

打造你的富足之鑰

30歲的富足:

簡單夠用生活無虞

富足之鑰:開源節流、放大本金投資階段:累積投資知識與經驗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輕忽「存小錢」的重要

40歲的富足:

想到未來不致惶恐

富足之鑰:尋找穩定提升收入的方程式投資目標:有計畫的累積財富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期待「不合理的報酬」

50歲的富足:

為未來做更充分的準備

富足之鑰:安穩投資、避免犯錯投資目標:規畫退休與子女教養理財屬性:追求一定程度的報酬易犯錯誤:把理財目標放在同一個籃子

60歲的富足:

找到自己的快樂

富足之鑰:知足常樂、分享財富投資目標:為退休做最後的準備

理財屬性:追求穩定報酬

易犯錯誤:太貪心或完全不投資

劉俊衢的獨門

成長型投資心法

選股操盤:

1.嗅出「成長性」

從「夏置皮襖旱聚舟」的標準判斷公司產品未來需求。從「是否有機會成為未來民生必需品」的角度,判斷產品的成長性。

2.避開「不正常」

成長型個股最怕只是炒題材,因此,必須隨時檢視財報,獲利與營收同步成長,才是成長力道的展現,而應收帳款的增加速度不該超過營收,否則有虛灌業績之虞。

3.不想「本夢比」

當成長型個股的市場認同度明顯提高後,市場往往高估未來獲利,並以未來獲利評論目前股價仍然偏低,但這往往是進入成熟階段的訊號,反而應該留意。

投資戒律:

1.絕不借錢融資買股

有多少錢買多少股,永遠不要為了投資而借錢,讓自己睡不著覺,如此一來,反而容易影響投資判斷。

2.手中永保足夠現金

建議隨時保留一半以上的資金部位,一方面避免套牢時影響日常生活資金調度;另一方面,出現低點時,也有加碼銀彈。

3.選股必看老闆誠信

無論如何,一家企業的運作還是繫於經營者的能力與誠信,誠信無虞,即使公司遇低潮,但只要老闆心繫股東,就還有翻身機會。

2010年國人幸福大調查2006年,《今周刊》進行首度「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國人自評幸福指數為74分,所設定的幸福財富門檻則是3182萬元。時隔4年,本刊再次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第二度幸福大調查,幸福評分退步至65分。

如何提升幸福感?調查結果指向兩大關鍵,一是健康,其次,就是財富。

1.財富,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關鍵數字 65.22 1028位受訪者的自我幸福感評分,平均僅有65.22分關鍵數字 3772 受訪者對於「擁有多少財富才能幸福」的回答,平均需要3772萬元未來5年的目標,55%受訪者選擇「增加財富」目前最擔心的事,48%受訪者選擇收入太 少,51%受訪者擔心存款不足2.有錢能幸福,但並非越有錢越幸福!

年所得150萬元以上者,收入增加對幸福的加分效果鈍化資產總額1000萬元與5000萬元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 3.知足常樂!

對於富足門檻的設定越高,越不感到幸福木神原英資的 開源節流10守則曾任日本財務省次官、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木神原英資,在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有感於日本經濟難以快速復甦,特著 《簡單思考力》一書,提倡簡單生活。其中,對於開源節流所提出的許多主張與原則,直接從最基本的態度、觀念出發,期讓讀者透過認知,建立習慣,培養一生受 用的開源節流價值觀,格外值得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參考。

節流

● 永遠記得,存錢是財富的根源● 隨時要有收入瞬間變少的心理準備● 既然是新產品,也就不會是當下的民生必需品● 消費的唯一準則──物美價廉● 善用公共資源就能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開源

● 賺錢必然是因為有所付出● 隨時觀察世界變化,才能抓住機會● 別讓自己閒著,手邊隨時有工作● 絕不做這種承諾:我要60歲退休● 至少要成為某一種領域的專家

追求富足與幸福的

四階段人生座右銘

30歲

● 每日醒來,你有兩個簡單選擇:回頭再睡,或是起身追夢。

● 時間像流水,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

● 低調做人,你會愈趨穩健;高調做事,你會愈趨優秀。

● 以鍛鍊學會健康、以進修學會求知、以道德學會做人、以適應學會生存。

● 檢驗人格的最佳方式是看他如何理財─如何賺錢、如何花錢。

40歲

● 人生有幾件絕不能失去的東西:自制的力量、冷靜的頭腦、希望和信心。

● 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在意。

● 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 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 要讓孩子了解什麼是錢,最簡單的辦法是,讓他一毛錢也沒有。

50歲

● 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 當你說非常忙碌,那就永遠沒有空間;當你說沒有時間,就永遠得不到時間。

● 變老是人生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

● 誰說錢買不到快樂?那是他自己不知道上哪兒買!

60歲

● 許多人發財之後,煩惱並未因而結束,只是換了一種。

● 並不是因為所愛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

● 發財是件難事,守財更加困難,難上加難的,是有智慧的花掉財富。

● 寫下遺囑,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奮力一擊,才能過得痛快。

(摘自網路及各書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1

最新台灣50富豪 專訪施崇棠:華碩爆發衝雲端


2011-2-3  TWM




手機與中國移動結盟 筆電拚第三大

去年金虎年,台股果然虎虎生風,全年漲幅22.89%。富豪排名第45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與和碩分家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說:「未來30年最大的趨勢主流是雲端科技,華碩將跳入個人雲端。」3年內華碩筆電要拚上全球第3大,手機部門則將與中國移動結盟。

而穩坐股王的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陳文琦夫婦持股市值大增278億元,在農曆年前傳出入股香港TVB,震撼市場。至於威達雲端董事長賴富源則新面孔,不僅趕搭數位匯流趨勢,還一舉打入富豪第20名,實力驚人。

施崇棠 小檔案

現職:華碩電腦董事長

財富:40.78億元,2010年台灣50富豪排名第45

生日:1952.8.12

家庭:妻曾瑞棼,育有2子1女

學歷:台大電機系畢、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1979年起任職宏碁電腦;1994年出任華碩董事長至今。

事業:華碩集團核心事業為華碩、和碩,2上市公司市值合計約2,575億元,施崇棠個人另投資上櫃公司點晶科技。

經歷虧損、分家風波,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一月二十七日在關渡總部接受本刊專訪,這是華碩蟄伏二年來,掌門人首度面對媒體、談華碩的下一步棋局。施崇棠辦公室位於華碩總部大樓的頂層十六樓,外人難窺其祕。這天,本刊跟隨施崇棠,進入他領軍作戰的最高指揮總部。

簡樸密室 研發

這間小小辦公室堆滿書,沒有起眼的裝潢,但有面大落地窗,引進一覽無遺的關渡平原風光。令人驚訝的是,辦公室旁、約二坪大小的密室,是施崇棠搞研發的實驗室和打坐室。

「裡 面都是屍體。」他半開玩笑地說。一進去,靠牆的老舊書桌,布滿了遭分解的手機、筆電等產品零件,還有一本老舊斑駁、頁數已破損的天線參考書,「這本大學的 教科書,很好用。」密室書架上,從佛書、管理到技術書籍都有,牆上掛著他八十多歲母親寫的書法。施崇棠脫下鞋子,當場示範他面對母親書法打坐的樣子,露出 灰襪上的小破洞也不以為意。

瞄準雲端 拓疆

施崇棠鑽研佛多年,身材清瘦的他,平日生活簡單,頗有仙風道骨的風範,言談中多有禪意,他多次提及廣欽老和尚與佛法的「止觀大法」,就是對外界整個資訊都能吸收,但內心保持清明不亂,「也就是常說的面對它、接受它,不管是人生或商場都很像。」

見我們聽得似懂非懂,已經瞄準下一個戰場的施崇棠,便開口分析起全球電腦戰場的大趨勢,「過去三十年,是PC(個人電腦)時代,但未來三十年,最大的趨勢主流mega trend(指雲端科技)就是那個雲。」

而在新舊趨勢的分水嶺上,頭髮半白、一派溫文儒雅的施崇棠以堅定口吻說:「未來華碩很多可以創新的東西,就是跳到新的個人雲端運算領域。」

施崇棠口中的個人雲端,指的是無線終端上網裝置。他索性比手畫腳解釋,個人雲端時代來臨,華碩將專注「端」的開發。「Eee PC只是華碩第一砲,下半年還有多款祕密武器。」

施 崇棠舉例說明:父親在書房裡看影片,兒子在臥室看影片,二人可透過無線傳輸,最後在客廳的電視上彼此分享。他下了結論:「在雲端時代,華碩將提供便利的工 具,讓家庭更容易創造雲端環境。」華碩日前在紐約CES(消費性電子展)上展示WAVI Xtion,其中WAVI為無線傳輸,Xtion則類似微軟的Kinect,將體感應的使用從遊戲機延伸到PC。

搶進前三 督軍

筆記型電腦(NB)市場變化多端,去年蘋果iPad平板電腦上市,惠普、宏碁、戴爾等筆電業者均遭襲擊,排名第六的華碩也受衝擊,原本全年預估筆電出貨量一千八百萬台,減少百萬台。面對市場即將重新洗牌,各大廠無不摩拳擦掌,全面應戰。

施崇棠顯然有備而來,「今年將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華碩士氣高昂,我們機會很大。」「今年是華碩關鍵的一年,我們要衝全球第四。」華碩還訂下「三三」計畫,未來三年NB要拚上前三大。

為達成目標,施崇棠已下令進入備戰狀態。每週三下午,施崇棠親臨作戰會議,包括業務、產品、行銷、財務的最高主管列席,和海外主管視訊連線,每個人神情嚴肅,對各地敵情詳加分析,不但緊追訂單與庫存,施崇棠更重視第一線的銷售情況。

西進中國 卡位

除 了主攻雲端產品,施崇棠也沒放棄手機產品。「我們要在中國市場做二個眼(圍棋術語,做活的意思),至少把角占住,借角、借邊,借那個勢,做出二個眼。」施 崇棠透露,今年將走「銀豹策略」(產品以質取勝),他脫口而出華碩將與中國電信業者一哥∣中國移動合作,進軍大陸手機市場。話一出口,他發現自己說漏嘴, 便微笑不肯再多說。

這是因為中國移動來頭不小,是不折不扣的電信巨人。全中國手機高達八億多用戶,其中,中國移動就擁有五億用戶,是全球最 大電信業者,用戶數超過西歐國家的用戶數總額。台灣的各大科技業者,不管是王雪紅、郭台銘或林百里,都想搭上中國移動、搶進中國市場,華碩若跟中國移動合 作,等於立於優勢位置。

華碩去年營收三千多億元,筆電、非筆電分占六、四,非筆電業務又以主機板為主、手機等業務為次。本刊調查,為了攻占手機市場,施崇棠親自帶隊領軍,正蓄勢待發。

今 日充滿鬥志的華碩,和近二年的「睡獅」模樣,不可同日而語。華碩成軍二十年來,從最初一統天下的主機板,到敢打「堅如磐石」跟著奧運火炬上珠穆朗瑪峰的筆 記本電腦,再到○七年推出Eee PC,掀起小筆電熱潮,從全球筆電第八名,擠入前六名,以「巨獅」自詡的華碩,幾乎是常勝軍,未嘗過失敗。

金融海嘯 驚醒

○八年初,施崇棠順勢引退,交棒給沈振來。但同年下半年,史上最大金融海嘯巨浪打來,華碩股價首度被宏碁追過,還面臨成軍二十年的首度虧損,這副慘況,無異是對這頭巨獅的一記當頭棒喝。

施崇棠坦承二年前的失敗。「就是要面對嚴酷的現實,虧了就是虧了,難道是假的?要面對事實,保持很清明的心,才能針對弱點改進。」施崇棠扮演起公司「安慰長」,到處安慰員工、穩定軍心,「失敗的經驗很重要,這將累積成日後再起的力道,大家要樂觀看待。」

當時,景氣驟然大壞,華碩來不及應戰,庫存水位過高,造成虧損。○九年,華碩總經理沈振來在施崇棠力挺下,採取降低營運成本,將十一個事業單位縮減剩下三大事業群,並且調整庫存水位,才站穩腳步。

分家陣痛 煎熬

這段調整過程,也讓華碩集團徹底走上品牌、代工分家。「○七年中,華碩宣布與和碩分家,卻一直沒有具體行動,當時Jonney(施崇棠)還曾被客戶嗆聲,想買下Asus品牌,要他們專心做代工。」和碩主管透露。

對大當家而言,品牌與代工,手心手背都是肉,資產、人才如何公平分割,讓施崇棠飽受煎熬,雖○七年宣布分家,但遲遲未行動,直到去年才完成。

問起分家時的心路歷程,施崇棠雲淡風輕地回說:「我看現在的總統,要到二十年後才能來看他到底對不對,到底有沒有走出讓台灣人最幸福的路。」繞了一大圈,才回到華碩分家,「我們過去每階段都在絞盡腦汁,想出怎樣才是對的策略,我覺得每個點,都還算可以。」

這段從坐大到分家的歷程,完全不在當年還是工程師的施崇棠計畫裡。「那時只是夢想開創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沒想到現在搞到幾千億元這樣的公司。」他欲言又止,最後首度對外公開說明創業華碩的過程。

施崇棠出生於彰化的公務員家庭,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再進入交大管理研究所進修,二十七歲進入宏碁帶領研發部門,當時,施崇棠團隊研發的386個人電腦,在美國Comdex秀擊敗群雄,拿到年度最佳產品,宏碁在那一年順勢竄起。

話說創業 闢謠

以施崇棠為首的工程師團隊興起創業念頭,「我們都是對電腦技術瘋狂、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的那種人。」 但施振榮因宏碁有困境,慰留施崇棠,一九九○年,施崇棠只好出資六成,讓童子賢、謝偉琦、徐世昌和廖敏雄四人先行自立門戶。

一九九三年,施崇棠跟施振榮再提:「宏碁現在穩定成長,我可以離開了。」施振榮只好放手。施振榮在《宏碁的世紀變革》書中提到:「施崇棠本來是最有潛力接班的人選之一,可是他後來離開宏碁到華碩去。」

這段創業歷程,和流傳多年的童子賢等遇上技術瓶頸,三顧茅廬請出師父施崇棠、接掌華碩的坊間傳聞,完全不同。施崇棠頓了頓,「我說出真相,就是不要再有三顧茅廬,或變成王子復仇記(指和碩分家後壯大)這些東西。」

華 碩從主機板起家,施崇棠加入後沒多久,英特爾宣布進軍主機板,施崇棠因而登門拜訪。不料對方讓他坐了好幾小時冷板凳,他攔下從會議室出來的員工問,才知道 英特爾研發的主機板出問題,結果施崇棠進去一分鐘就搞定,讓英特爾刮目相看。後來英特爾每年舉辦的技術大會,施崇棠是唯一受邀的企業家。

機板起家 竄紅

沒多久,英特爾因台灣主機板業者聯手杯葛,而放棄進軍主機板,華碩異軍突起,○六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商,榮登股王地位。隔年,華碩順勢推出自有品牌筆記型電腦。

那 時,施崇棠手上有二個代工大案,一個是PS3、一個是蘋果。「PS3我比較放心,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Apple,飛到美國去跟二號人物談,他說:『我們 Apple的brand(品牌)不能被影響。』就算我們已經從六十幾趴的滿意,做到九十八趴,他仍說我們品質沒有做到最好。」

在蘋果碰了壁,施崇棠並無怨言,反而讚嘆蘋果厲害,慎選供應商,才能成就卓越的公司。提到創業辛苦點滴,施崇棠畫了一張圖,說起「三個小和尚」的故事。

他說:「這是老和尚的期中考,甲和尚選『易得門』,這是好走的路,我想好走的路大家都會走,但最後會此路不通;乙和尚選比較難走的路,就是『難得門』,雖然中間有很多的挑戰,但最後會是唯一正確的路;丙和尚則是猶疑不決,貽誤軍機,最糟糕。」

最後,他像老和尚反問:「你們會走哪一條路?」沒等回答,他先下了結論:「華碩選難走的路,要有不斷奮鬥、強烈的旺盛鬥志,坦白說還是靠紮實的功夫,才能走到成功的地位。」

追趕蘋果 心占

「我看到高手下棋會心花怒放,有時候出一招,真是神來之筆。」施崇棠興奮到雙眼射出光芒,握緊拳頭、臉色泛紅。施崇棠父親是彰化稅捐處象棋冠軍,他五歲就看父親下棋擺譜,最喜歡看高手下棋。下棋如商場?「對!Apple是我覺得很可敬的對手,要有這樣的對手才過癮。」

為 迎頭趕上蘋果,施崇棠大力推動「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很多工程師有個毛病,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就再多個按鈕、功能,反而造成消費者不便利。」「消費者使用簡單快樂,這樣 你就黏住他,這就是我說的心占,消費者認同你的價值,就有市占。」華碩人一走進公司,電梯內液晶電視就會播放施崇棠的「設計思維」影片,不分日夜,二十四 小時耳提面命。

創新選擇 兼具

但施崇棠不畏戰,「蘋果創新,卻沒給消費者選擇;宏碁給了消費者很多選擇,卻沒有創新,只有華 碩二者兼具。」他秀出號稱「變形金鋼」的Eee Pad平板電腦、竹革筆電,順勢打廣告:「這款王偉忠有用。」轉身打開自己的Eee Note,「我開會、記事都用這個。」裡頭有施崇棠畫的龍和諸葛四郎與真平,「我五分鐘就畫好了。」

接著,他又拿起跟頂級音響品牌B&O一起合作設計的NX90(美聲機)筆電,「杜比大家都有。」一開口,就把訴求杜比音效的宏碁比下去。

像老王賣瓜般,施崇棠滔滔不絕,拿出一疊資料,去年華碩在國際上得到三千多個獎,其中美國消費者對筆電品牌信賴度,最讓他引以為豪。

施崇棠說:「前年我們贏Apple一倍時,他們還說要再觀察,一年之後差更多,Asus是最受信賴的品牌。」他意猶未盡補上一句:「『精采創新、完美品質』是華碩的DNA。」

伺機備戰 殺球

即使身為億萬富豪,施崇棠生活簡樸,長年茹素,只喝白開水,因為「不浪費時間想要喝什麼」;辦公桌用了十多年,開的是二手的福斯車,喜歡吃熱湯麵,假日偶爾陪太太爬山;家中三個小孩念小學時,每天零用錢只有十元,跟一般家庭沒兩樣。

施崇棠的太太也奉行簡單生活,有天下午好友來訪,二人聊到晚上,施太太說:「晚餐簡單吃。」客人怕打擾婉拒,施太太回說一點不麻煩,她從冷凍庫拿出一包煮熟黃豆,放到電鍋加熱,再打成豆漿,一人一杯。

採訪這天,施崇棠穿球衣,上場跟員工打桌球,只見他充滿殺氣,等待時機,給對方一記殺球,猛然地想起他說:「蘋果在成功之前,也沒有說自己厲害,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華碩 大事記

1990年

華碩成立。

1993年

人才流失、拿不到訂單,施崇棠出任董事長。

1995年

英特爾大舉進軍主機板市場,業界原以為將重創華碩,但華碩憑著技術,當年營業額成長134%,每股純益達32元,1年後英特爾反淡出。

1997年

跨入NB市場,7年後晉升全球第10大品牌。但掌製造與採購的創辦元老廖敏雄退休,經營團隊一度出現缺口。

2000年

成為全球主機板龍頭。

2002年

主機板龍頭地位受威脅、獲利年減38%,施崇棠推「常山蛇」策略,設副牌華擎攻中低價市場;另推「金鵝」降成本計畫,花2年保住龍頭。

2003年

創辦元老謝偉琦出走,砲轟施崇棠用人唯親、華碩官僚腐化。施推「巨獅」「銀豹」計畫,巨獅指主機板以量取市,銀豹則指筆電以質取勝。

2004年

設子公司恭碩,跨足手機代工市場,同步發展自有品牌手機。

2005年

併購網通大廠亞旭,成為數據機、無線網路通訊產品製造龍頭。

2006年

與對手技嘉結盟,雙方合設新公司,承接技嘉的主機板、繪圖卡資產營業,華碩因而坐穩主機板、繪圖卡龍頭。

2007年

品牌、代工分家。華碩負責品牌,卻100%控股代工事業和碩,分家不清,留下和碩接單困難的遺患。

2008年

華碩第4季虧損近30億元,是成立以來首次單季虧損。

2009年

華碩決心分割和碩、減資重新上市,與和碩徹底分家。

2010年

華碩、和碩分拆上市,年底華碩決議釋出一半的和碩持股,約12.2%,並斥資53億元收購研揚,跨入工業電腦領域。

小辭典 雲端運算

將 個人或企業電腦的儲存及運算功能,全放到遠端的超級電腦中心執行,就是所謂的「雲」;「端」則是泛指個人電腦、手機,甚至提款機等終端設備。未來,消費者 只要有密碼,就可使用任何可連上網的「端」設備,透過網際網路連結到「雲」(即超級電腦),取得資料並進行處理。像利用手機上Google查詢附近商家資 訊或進行金融轉帳等功能,就是一種雲端服務。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2013年雲端商機可達1,500億美元(近新台幣5兆元);資策會則預測,今年台灣市場達62.1億元。

華碩 VS.蘋果

註1:蘋果的營收與獲利,自2009年10月計至2010年9月。

註2:英國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指出,若將平板電腦計入PC銷量統計,蘋果去年第4季已是全球第3大PC廠。IDC的數據則未加計入平板電腦。

2010五十富豪排行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台灣經濟新報

註一:財富=個人和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第三人持有的上市、櫃股票總數(不含信託股數)X2010/12/31收盤價。

註二:夫婦均出任董、監事者一同列名,否則僅列任董、監事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6

50富豪榜邢李㷧70億身家逆市暴漲

2002-12-12  NM




今年股市跌了一成多,香港五十大富豪,大部分身家只能維持,甚至要縮水,但當中卻有逆市奇葩。思捷(Esprit)老闆邢李㷧(Michael)的身家,比去年勁升六成至七十一億元,以金額計,在香港五十大富豪中,增幅至勁。事實上,今年是邢李㷧的豐收年,公司業績連升九年,生意額邁向百億元;上週一進身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市值高達一百六十億元。他把Esprit業務擴至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銷售點逾八千個,成績驕人,因而在上週四獲得DHL\《南華早報》商業成就獎。五十三歲的邢李㷧,原本是Esprit香港分公司的 員工,但三十年下來,卻反客為主,成為Esprit大股東,是罕有跳出香港而有所成者。邢李㷧事業攀上高峰,本應喜氣洋洋,但在週四領取商業成就獎的記者 會中,邢李㷧卻一臉木然,只在拍照時才擠出笑容。皆因之前一日,其妻子林青霞的母親,突然自殺身亡。雖然不像平日般談笑風生,出席記者會的邢李㷧,衣著仍 保持一貫作風,穿上西裝卻不打呔。事實上,他出席公開場合,多是便服一度;有時甚至著鞋不著襪,和其他富豪比,很不一樣。不過,這並不代表邢李㷧不注重外 表,他的便服光鮮企理;邀記者吃飯,甫坐上車,他即拿出潤手霜細細塗抹;拍照時更笑問攝影師,會否見到皺紋。同日下午,他往自家Salon Esprit剪髮,不過,在記者眼內,似乎無修剪需要。事後他亦笑道:「好似無剪過。」

店面不容瑕疵對店鋪形象,他更着緊。逛Esprit 紅磡黃埔的分店,意見可多了。「由架頭排到落架尾,密麻麻,點揀!「天花撞崩了,怎麼不修好?」語氣不無慍意。店鋪經理站在一旁,誠惶誠恐。碰巧當日 Esprit推廣加十元多一件,枱面厚厚疊着多件衣服,卻又東歪西倒,邢李㷧登時光火起來:「堆成這樣子,因為有人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但看起來就十元也 不值!」他指店面是戰場,必須盡善盡美,十清一濁也不成。「這裡是香港,也弄成這樣子,四川會怎樣!」

推行立體管理Esprit直接管理的分店逾千間,總不成逐間巡。亦因此迫使邢李㷧想出一套新管理方法——3D management:各分店定時定位在鋪面拍一輯相,電傳回公司,由專人分析,可即時改善。搞搞新意思,邢李㷧身體力行,去年買電腦,由開機學起,到掃描照片,瓣瓣掂。加入了科技世界,亦令他和女兒的距離得以拉近。「如今部機我已玩到好熟,阿Heinz(公司的行政總裁)個個不夠我來。」

睇 中央台學曉普通話進軍大陸市場後,他亦連忙學普通話。「我用了一年時間,晚晚看中央台新聞,初初要睇字幕,慢慢便聽得明,一講就好準。」「向太太學豈不簡 單得多?」記者問。「我一開口,她便說我不標準。最近和她的朋友一起返大陸,他們也說料不到我這香港仔說得這麼標準。」說時一臉得色。他指學語言是為了好 好表達自己,因其工作,就是要說服人。邢李㷧的世交陳世英,指他口才了得兼好辯駁,「但又不是包頂頸。」在九龍華仁唸中學時,邢李㷧亦是辯論學會成員。

會 考成績科科D邢母相當着緊兒子學業,但邢李㷧讀書成績普通,六七年會考科科D,遂決定投入社會工作。考入國泰訂票部後,和父親不大融洽的他,即遷離屋企, 和朋友夾份租房住。當時,陳世英開設的美高織造廠,已略有規模,他問邢:「你鍾唔鍾意做生意?」邢李㷧心覺打工沒出頭,上司幹了十多年,月薪也不過千多 元,遂加入美高。由於美高生意多到做不來,陳世英索性借兩萬元給邢李㷧開公司,給他訂 單,教他經營。「他有困難就問我,例如趕交貨時間、控制工人等。」陳世英悉心栽培邢李㷧,因兩家淵源甚深,同是海南文昌市三加村人,祖父一代已交往,父親 輩唸同一中學。陳世英比邢李㷧長近廿歲,看着邢長大。他指邢李㷧頭腦靈活,不是搬字過紙那類人,適合做生意,「我打個譬喻,由這裡去尖沙咀,人家墨守成 規,他卻會想捷徑,務求快些抵埗。」

世交引見Esprit創辦人其後Esprit創辦人Susie及Douglas Tompkins夫婦來港買貨,找上美高,更表示有意在港成立公司買 貨。陳世英睇好Tompkins夫婦,遂向他們舉薦邢李㷧。「我和Michael說,你跟他們學全套,好過跟我。」住在馬頭圍道生昌大廈千多呎單位的陳世 英,還把客廳借給邢李㷧做寫字樓,邢李㷧更住進陳世英的家。「有次我半夜兩、三點接到差館電話,原來拿了車牌沒多久的他,駕走了我的福士,撞了落斜坡,車 就掛在樹頂,他竟還可以自己爬出車廂。」陳世英說。

拍檔離婚成大股東平安無事,邢李㷧可謂大命夾好彩。事實上,他之所以成為Esprit舵 主,亦有一定運數。他替Tompkins夫婦打工沒多久,便獲邀成為股東。Douglas Tompkins對本刊說:「他很勤力,是忠心誠實的拍檔,對生意很專注。」Esprit愈搞愈大,進軍亞洲零售市場,邢李㷧繼續和Tompkins夫婦 拍住上。至九○年,Tompkins夫婦離婚分身家,公司四分五裂,兩人先後退出,令邢李㷧慢慢變成Esprit大股東,並在九三年把Esprit上市。Douglas Tompkins指邢李㷧並不特別專長市場推廣、設計等,「但他總能揀到合適的人來替他工作。」

不搞世襲打本女兒創業要凝聚人才,邢李㷧認為不能搞皇親國戚的一套,事業王國他亦未有考慮傳給下一代。「女兒若喜歡這行,便打本給她,請幾個設計師。「我自己是大股東,一定要保住股權價值,找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邢李㷧說得斬釘截鐵。如七年前,他便向一相當成功的德國紡織公司,挖來Heinz Jurgen Krogner-Kornalik,主理歐洲業務,結果該區營業額連年升,令Esprit迅即壯大。邢李㷧指挖到Heinz,主因是Esprit有潛力衝出歐洲,相反該德國公司只做本土生意。「另外,我坐鎮香港,令他覺得有機會發展,在公司沒有人干預。「很多管理層在這裡幹得開心,因為我們尊重獨立權。」記者問跟了他十五年的執行董事Surinder Chhibber,邢李㷧是怎樣的波士,他劈頭亦指邢給他'freehand'。放權的程度,是廿多年來,連支票也不簽。「有一定質素的人,只要有計劃地 去幹,總不會得零分,平均也有六、七分。」分數高的,就可坐直升機,如Heinz 最近便獲晉升至行政總裁,取代邢李㷧。這調動,他曾和各高層商議,有人提議畫新架構圖,但他認為其真正目的,只是為看起來,不致突然矮了一截,「但這並沒 有意思!」他說。

慷慨發認股權高層齊發達說得口硬,實情邢李㷧小心翼翼照顧伙記自尊心。如說到人工,記者指年報中最高薪袋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的,是他本人,因他行使認股權賺了一億五千萬;其他董事亦 因認股權而收入大升,收六千多萬的是Chhibber,Heinz則袋五千多萬元。對此他總左推右搪不肯證實。說到尾,他把自己基本年薪八百多萬也抖出 來,卻硬是不肯露半句口風。「有時不是多與少的問題,當你知道隔壁有人多你一毫子,個心硬是不大舒服!」邢李㷧體貼下屬,亦可見諸Esprit辦公室的女 廁,連衞生巾也供應,實在罕有。他指做老闆,必須關心下屬,尤其是其心理狀況,要多多溝通,其手提電話廿四小時長開,好讓伙記隨時找到他。但他不會限時限 刻返公司,因為他已不大管實務,主要工作是提供發展方向給管理層,如最近便要度橋開發美國市場。上市的Esprit公司,原只有美國業務半成股權,至今年才將權益全數購入。但邢李㷧只要品牌,貨品員工統統不要。從頭再來,他選擇批貨給美國Macy's等百貨公司,低成本出擊。他指擴展要睇時勢,「我當目前是最好環境來做,It could be worse(可以更差)。十元飯盒已經不錯,分分鐘會跌到六元,所以要做到賣十元也賺到錢。如果不這樣準備,跌到六元時,就會玩完。」

買 樓不做按揭邢李㷧不認保守,更以自己搞髮廊這「唔等使」業務來抗辯。實情就算買樓,他都喜歡一次過付清樓款,這包括八二年以一百八十萬元買西貢白石窩甘樹 小築,及八八年花七百八十五萬買飛鵝山獨立屋。只是七六年買筆架山映月臺時,才做按揭。他指自己把錢存在銀行,也不怎樣理。「顧掂自己健康、心理狀態、家 人、同事、生意,食得瞓得便算。」閒來他會打高爾夫球,「好玩在可以和朋友一起,在空曠環境消遣。」而跑馬,他亦只當社交活動。他還喜歡儲石頭,寫字樓及 家中放了一大堆。「這令你有所思考,要多少年才能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卻坐在這裡,講如何賣多幾件衫,如何賣貴些!「是否應該為這些事情,想到頭髮都白呢? 人應該將人生次序搞好。」邢李㷧指次序時時不同,如今,「屋企人點都行先啲。」注重家庭生活的邢李㷧,結過兩次婚,太太都是美人胚子。

首次 婚姻維持兩年第一任妻子為名模張天愛,兩人八七年結婚,但女兒嘉倩誕下後,婚姻即觸礁,八九年便離婚,邢李㷧付出數千萬元贍養費。第二任妻子是女星林青 霞,兩人九二年在一個派對上認識。邢李㷧其後託人找林青霞,謂要贊助她服裝,並請她吃飯,雙方就此開始交往。邢李㷧送給林青霞的訂情信物,並非名貴手錶, 而是一隻Swatch,錶面數字亂七八糟,寫上字句,意即「你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如斯細心,終打動大美人。他更買馬送給林青霞,馬名中文為百看不厭, 英文名Michael's Choice,以表愛意。兩人九四年結婚,兩年後誕下女兒愛林,去年另一女兒言愛亦出世。

讓女兒自主做了第三任 父親的邢李㷧,修正了教女方針,「決定天生天養,順其自然,最重要是付出多些愛心。」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的他,見嘉倩已到拍拖年齡,就教她談戀愛要識分手, 以免像時下年輕人,少少挫折要生要死。他還希望教曉女兒,「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自己爭取。」正如他自己,靠一雙手拼出一片天。「最重要是幹自己喜歡的事。 我比較好運,工作有滿足感,又賺到錢。」

邢李㷧小檔案年齡:53歲學歷:九龍華仁書院中五畢業家庭狀況:已婚,有三女。身家:持有 Esprit 45%股權,市值71億元。嗜好:養馬、打高爾夫球、收藏國畫、石頭。履歷:1967國泰航空訂位部工作1969加入美高織造廠,年多後創業1972結束 毛衫廠,轉替Esprit創辦人Tompkins打工,負責採購1976入股Esprit香港公司1983於香港開設全球首家Esprit獨立零售店1990Tompkins夫婦離婚分家,邢李㷧輾轉入股Esprit美國公司1993Esprit亞洲業務上市1997注入歐洲業務2002收購Esprit美國商標,正式擁有Esprit全球商標。

裕 元工業蔡其能面面俱圓除了邢李㷧,還有不少實業家身家大升,如鞋王裕元大股東蔡其能家族,以及憑康師傅麵發達的魏應州家族。相反,傳統地產大孖沙,李嘉 誠、郭炳湘兄弟及李兆基,雖然仍穩佔富豪榜三甲位置,卻由於樓市翻身乏力,身家連年縮水。由台商蔡其能五兄弟創辦的裕元工業,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 年產逾一億一千萬對鞋,幾乎每六個穿運動鞋的人,就有一個穿著裕元的產品。裕元在廣東、越南及印尼均有設廠,全球員工廿四萬人,單是大陸便僱有員工十七萬 人,拍得住香港政府的公務員隊伍。里昂證券高級分析員劉紹文說裕元的厲害在於,「它是全球唯一一間能同時替Nike、Reebok、Adidas等三十多 個牌子造鞋的公司。「裕元很小心處理各品牌的商業秘密,譬如Nike和Reebok都各有自己的廠房,員工、用料也絕不會混在一起。」據訪問過蔡其能的台灣記者說,蔡氏說話非常小心,開口前,總先要停頓一下。謹慎程度可見一斑。

中台印尼俱吃得開事實上,蔡氏兄弟商場政壇俱做到面面俱圓,在兩岸三地都吃得開。今年七月的香港回歸五周年慶典上,裕元母公司寶 成掌舵人、老二蔡其瑞赫然在席,是五個被邀請的台商之一。據說地位高,皆因中共感激蔡家於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沒有撤資,反而於翌年大舉擴充生產設 備。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蔡氏兄弟即動員寶成旗下的寶元建設,出錢出力救災。雖然蔡家向來與國民黨較稔熟,但屬民進黨的總統陳水扁視察過台中重建情 況後,也親往蔡家拜訪。亞洲金融風暴後,印尼排華,裕元在該地的工廠並無受襲,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孔繁郇指出,全因裕元送米給有困難的居民。 「印尼裕元工廠旁邊還設有祈禱的地方,讓信奉回教的員工拜神。」

父親教誨百忍成金蔡氏兄弟能做到面面俱圓,皆因幼承庭訓,要「百忍成金」。 六十年代,蔡家原是台灣彰化縣鹿港的農戶,父親蔡裕元為幫補家計,會收取鄰舍織好的草帽、草鞋,着兒子跟他拿去賣。由於途中有些村落民風較強悍,蔡裕元曾 吩咐兒子:就算別人吐痰在你臉上,你要抹掉,也要轉過頭去。六九年,蔡裕元去世,蔡氏兄弟便趁台灣塑膠業興起,開設寶成生產拖鞋。到七、八十年代,寶成已 是台灣的「拖鞋大王」。那時,他們又開始從韓國人手中搶來生產運動鞋的訂單。蔡其能長駐裕元東莞高埗廠內台幹宿舍。據他樓下的花王說,他一般於九時下樓, 圍着宿舍園區走一圈,約走五、六百米當做運動,便會坐上平治房車外出。而閒時則愛打高爾夫球,聽說能打出八十至八十五桿。腳上的運動鞋,自不然是裕元的出 品。

蔡其能小檔案年齡:五十五歲籍貫:台灣彰化縣鹿港人學歷:彰化商校(夜間部)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一子一女身家:家族持裕元24.82%及寶成24%,市值共67億元嗜好:打高爾夫球

地 產孖沙身家續跌富豪榜三甲,多年來都是由郭炳湘兄弟、李嘉誠及李兆基壟斷。但金融風暴至今,三位身家其實已大不如前:其中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身家下跌最 多,由九七年中高峰期約八百三十億,至今縮水六成四,只剩下二百九十六億;而郭氏兄弟身家亦下跌了一半至五百五十二億;李嘉誠亦只有五百零三億元。地產分 析員指未來地產股依然睇淡,「基本上樓市無可能上升,因為存貨太多,失業率高令市民無信心買樓。」樓市翻身無望,地產股亦然,意味着地產富豪身家會繼續縮 水。

康師傅魏應州三度陷困境兄弟搭檔的台灣幫,除了裕元五虎,還有康師傅的魏氏四兄弟。十年前,他們以即食麵攻陷大陸人口胃,成為第一品 牌;本月初,他們正式反攻台灣,挑戰台灣即食麵老大哥統一。全台灣的生意,其實只抵得上中國兩個省,反攻台灣,全因魏應州好勝。他的目標是十年內,成為全 中國最大的綜合食品集團。魏應州的大想頭,令康師傅成市值百億的企業,但亦因冒進而多番遇險。七八年魏應州父親心臟病去世,數兄弟接手家業鼎新製油工廠, 發現老父辛苦多年,竟一分錢也沒剩,即四出借錢擴建廠房。十年後,改名頂新的公司,已發展為一間年做千萬生意的中型企業。「父親膽子小,我們膽子大。」魏應州分析道。

進軍大陸賣油慘淡收場胸口掛個「勇」字,令他們九○年首度陷入困境。那時,他們在國內搞合資公司, 賣清香油,由於售價貴,銷售配套如運輸也未準備好,結果慘淡收場。翌年賣蛋酥卷又重犯類似錯誤,兩年間,便賠掉三千萬投資額的大半。九一年,魏應州弟弟應 行出差回京,於乘坐火車時,拿出從台灣帶來的味丹碗麵吃,竟惹來大陸同行趁他睡覺時「借」來吃。魏應行轉念一想,認為即食麵生意應有可為,背城借一,將餘 下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即食麵生產線。

改賣麵做足功課不過今次魏氏兄弟學乖了。在推出產品前做足功課:不但請來萬人試麵,才敲定主打「紅燒牛肉 麵」;更設定價錢於入口貨與大陸貨中間。「沒想到產品推出一個月,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經銷商排隊取貨,往往要三個月後才拿到貨。雖然我們一直在增加 生產線,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四年。」魏應州憶述道。

狂加生產線入不敷支勝利來得太易,魏氏兄弟心雄起來。九四年,康師傅花近二億增加生產線至十一條,但入不敷支,幾乎要破產,幸獲台灣汽車製造商、全興集團老闆吳聰其父子入股一成,才渡過難關。九六年上市後,魏應州更飄飄然。見九七年底中國入口生產設備的關稅優惠到期,遂把原本分三年買的生產線,擠在九六至九七年間全數買入。康師傅生產線躍升近倍至一百六十條,九八華東水災及金融風暴卻使消費疲弱;公司於九八及九九年度,因而錄得虧損共三億元,並急需十一億元周轉償債。

醜聞接踵而至另外,魏氏兄弟私人於九八年花掉二十億元,入主台灣第二大的老牌食品公司味全,一心要與統一較量。孰料九九年初台股股災,味全股價由七十五元新台幣大瀉八成,將大批股票抵押予銀行的魏氏兄弟,即時手忙腳亂。那兩年間,康師傅被揭發私下抵押存款借錢予母公司周 轉;未經股東同意借錢給魏氏兄弟;在台灣,魏應行更涉嫌內幕交易,大量買進味全股份托價,並因而損手十三億元,非常狼狽。魏應州坦言:「是做錯了,是自己 少年得志。」最終,魏應州要將手上六成七股權的一半,賣給日本三洋食品,才能渡過難關。風雨過後,○○年康師傅終轉虧為盈,今年首三季盈利更大升八成四, 股價倍升,魏氏兄弟身家漲到二十一億元。魏應州雖對記者表示:「我這個人很不重視錢。」不過,穿Burberry大衣,戴Cartier錶的他,獎勵自己 的方法是買名車。他說:「我初中時見那些老闆坐平治,好羨慕,便立志要有一部;到三十二歲,我就有了。然後我又立志五十歲要有部勞斯萊斯,不為炫燿什麼, 只想待自己好一點。到六十歲,要有部保時捷,讓自己不要老去、永遠年青。」

反攻台灣前途未卜但坐上保時捷前,魏應州還要面對一連串挑戰。 「生產即食麵無需特別生產器材,有資金便行,加上進口關稅於中國加入世貿後會撤銷五成半,消費者對即食麵等產品的忠誠度並不高,要繼續領導市場不易。」一 分析員說。另一方面,康師傅和宿敵統一的戰火又燒得熊熊。在大陸,兩間公司鬥設廠鬥到去烏魯木齊;統一的即食麵於頂新旗下的樂購超市內絕跡;在台灣,康師傅的麵也進不了統一旗下的7-Eleven大門;雙方的價格戰已經展開;在眾敵環伺的境況下,魏應州能否再次過關,實在難料。

魏應州小檔案年齡:四十九歲籍貫:台灣彰化縣永靖人學歷:初中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身家:家族持康師傅18.2%及味全27.63%,市值共21億元

離奇發達民企富豪入榜去年富豪榜有不少民企富豪,但一年下來,民企股醜聞一浪接一浪,不少已跌出榜。但一雞死,一雞鳴,今年仍有新晉民企富豪誕生,如生產充電電池的王傳福,及大眾食品的明金星。

比 亞迪王傳福土法煉鋼上週獲得紫荊花盃傑出企業家獎的王傳福,創業發達史,相當神奇。他於北京有色金屬總院碩士畢業後,先在研究院工作,九三年被委任為電池 廠總經理,九四年卻突然辭職,找來篤信風水,忽然發達的表哥呂向陽,投資三百萬人民幣創立比亞迪。短短七年,山寨廠發展至一萬六千人公司, 竟然全靠利用大量人手代替精密的機器生產。有分析員說:「若果這麼簡單就可生產電池,日本人就不用投資這麼多錢啦!」最厲害之處,是土法煉鋼竟然戰勝自動 化機器生產,比亞迪的經營利潤達三成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三洋瞠乎其後,經營利潤僅有一成二。而比亞迪的原材料供應商亞蘭德,老闆正是呂向陽的弟弟。王傳 福承認有生意往來,但不肯詳述。生意一家親之下,兩老表齊齊富貴,王傳福身家廿二億,呂向陽亦高達十五億。

明金星上市十 個月沽股票同是今年來港掛牌的大眾食品,主席明金星非常神秘,從不派名片。他原在北京做醫生,九三年移居香港,自稱從歐洲入口二手醫療儀器,經香港運返中 國賣,一年便賺上四百萬。九四年,他返鄉下山東,遇見國有凍肉廠廠長周連奎,素未謀面竟一拍即合,明金星把賺到的四百萬,投資周連奎的火腿腸廠,原先年年 蝕錢的公司,即扭虧為盈。最神奇是大眾單是屠宰加工,毛利率竟然有兩成半。相反規模差不多,在深圳上市的雙匯,一條龍由養豬做起,毛利率亦只有一成半。執行董事周 連奎向記者表示,其一百間專門店,每間每日平均生意約二萬元人民幣。但記者走訪近十間專門店,發現每間只有七至八千元人民幣生意,不單門堪羅雀,部分分店 為省電索性不開燈營業。「生意不太好,有時會剩下好多肉賣不出。」一名分店經理說。無論如何,大眾食品順利在港星兩地掛牌。認識明金星的財經界人士表示: 「明總急着要在新加坡上市,就算當時氣氛唔好,市盈率偏低(只有五倍)都照去。」而上市才十個月,明金星已配售舊股,落袋一億七千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6

50億美心王國發足三代

2003-8-28  NM




美心集團創辦人伍舜德,於本月十 七日在瑪麗醫院病逝,享年九十二歲。消息一出,與伍家共同投資美心卅年的怡和集團,即時刊登悼文致哀。本週二設靈當晚,怡和高層亦相繼到場致祭,足證這位 一代飲食大王的顯赫地位。伍舜德,在香港飲食界裡,猶如泰山北斗。自五六年,他與胞弟沾德創辦了首間美心餐廳以後,其飲食王國就迅速膨脹,現在共有近三百 三十間分店,超過一萬二千多員工,每日顧客人次逾四十五萬,全年生意額達五十億。時至今日,這個龐大的飲食王國,並沒有因為伍氏的辭世而停頓,皆因三年 前,伍舜德已正式將「王位」交棒予第三代伍偉國。「美心」飲食王國的版圖,在港無遠弗屆,不少人早上到美心西餅買麵包,中午飲茶幫襯美心大酒樓,下午茶去 美心快餐,晚上到潮江春吃飯。原來,美心集團還有其他菜系,分分鐘幫襯了也不知道。例如在太古廣場地下的新紅菜Thai Basil,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健康快餐店Eating Plus,以至太古城溜冰場旁的EXP/2,和坐落置地廣場中央的Cafe Landmark,都是美心集團的據點,每日顧客人次超過四十五萬!雖然美心並非上市公司,但○一年營業額逾五十億,純利達五億。在五六年成立的美心,由一間西餐廳,發展成今天全港規模最大的飲食王國,伍舜德固有過人之處,亦因美心有怡和這個龐大後盾。伍家搭上怡和,追本溯源,與七二年牛奶公司收購戰有關。那時候牛奶公司的業務已包括凍倉及惠康超級市場等。當年公司主席是周錫年爵士,股東包括和記洋行、會德豐,及一些華資大孖沙。

拍住怡和打江山置地及怡和主席亨利‧凱瑟克(Henry Keswick),於七二年十月向牛奶發動收購戰,但遭到牛奶董事局拒絕。怡和許勝不許敗,於是凱瑟克派出華人董事郭勤功出面。郭勤功出身自買辦世家,表哥是著名會計師容永道,外父是前香港交易所主席莫應基,在港人面甚廣。郭替凱瑟克穿針引線,與揸了牛奶公司股票的華資大孖沙會面,包括陸海通的陳符祥家族,以及兼任陸海通總經理的伍舜德。據悉,伍家與陳家同意把手上為數不少的牛奶股份賣給置地,而置地終於成功收購牛奶公司。兩個月後,凱瑟克主動向伍舜德提出,要求入股美心食品有限公司五成股權,與伍家齊齊打江山。當時怡和主席還承諾,所持有的美心股權,絕不超越伍家,而且與伍家簽訂管理合約,全權放手給伍氏昆仲打理。怡和不久將美心股權轉至旗下的牛奶公司,而美心集團的實繳資本,亦由五萬元大幅提升至二千萬。在怡和財力支持下,美心大肆擴張業務,並進駐多個怡和旗下置地公司的中環靚鋪。怡和主席,至今仍很尊重伍舜德。「肥仔主席每年由英國來港三、四次,每次都會請一班最close的華資商賈,在文華東方酒店中菜廳食飯,而每次坐在他左手邊的,都是伍舜德,可見他幾尊重這老人家。」一名熟悉伍家的朋友說。怡和看中美心,除了緣於牛奶公司收 購戰一役外,最重要,還是伍舜德的魄力與戰績,雙方才得以合作三十年。飲食大王伍舜德,於一九一二年,在廣東省台山市四九鎮出生。當地鄉民對於伍舜德的爸 爸伍學業,並不了解,只知他很早離鄉出外工作,據聞其後在美國去世。伍舜德對下有兩個弟弟。比他小五歲的顯德,因體弱多病,早年在台山辭世。而比他小十一 年的沾德,同是嶺南校友,關係密切。

打工仔變大老闆伍舜德在廣東嶺南大學攻讀經濟學,通曉英語,而且成績良好。他亦是運動健將,曾代表廣東 省出賽全國運動會。三五年畢業後,他加入了同樣由台山人陳任國創辦的陸海通集團,任職旗下六國飯店的會計文員。之後他做過陸海通旗下皇后戲院的帶位員,為 撼贏對面的娛樂戲院,他每天逐張櫈檢查,有壞便不賣票。六七暴動時,戲院員工罷工,他與弟弟一起親自放片,以維持營運。伍舜德的敬業樂業,得到陸海通第二 代陳符澤的器重,其後還被擢升至集團董事總經理,兼入股陸海通。伍舜德在五○年代進軍飲 食業,原來緣自一次「不平等」的對待。話說當年的西餐廳不多,主要光顧的都是外籍人士。有次伍舜德和弟弟沾德去老牌餐廳Jimmy's Kitchen,遭伙記冷漠對待,被安排在廁所門口的枱用膳。伍舜德耿耿於懷,決意經營一間為「中國人爭光」的西餐廳。

美心靠西餐起家一九 五六年,伍氏兄弟頂下位於告羅士打大廈地庫、以黑森林蛋糕著名的聰明人餐廳,並改名為「美心餐廳」。「我們叫這間餐廳做『大美心』。那兒分東廳、西廳,除 西餐之外,還有舞池和現場樂隊,儼如夜總會。以前的食肆,老闆好少肯花錢在洗手間,但大伍生(伍舜德)卻最注重,女廁一定要有化妝枱櫈,和清潔阿嬸打 點。」在美心任職三十二年的顧問高級總廚師盧廣憶述。盧師傅表示,「美心」的英文「Maxim's」其實是法國名,原自一間位於巴黎香舍麗榭旁的法國餐廳 ——Maxim's de Paris。後來伍氏將Maxim's改了一個中文名字「美心」,就是「一顆美麗的心」的意思。七○年代前,伍氏兄弟以經營西式食肆為主,例如位於海運大 廈內的咖啡店Boulevard,就是伍舜德參照法國露天茶座而開設的。那兒的黑森林蛋糕、炸雞髀和公司三文治最出名。其後伍氏還開設餐廳Gi Gi、Fi Fi,和扒房Rhine Castle等,主要集中於中環及尖沙咀區。

老 闆嚴人又律己七○年,伍氏兄弟開始經營粵菜,契機在於一九六九年,在日本大坂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當年伍沾德在日本博覽會,投了一個香港餐館的攤位經營。開 幕前,他在當時的日本快餐店觀察了很久,發現先購票再取食物的經營模式,流量快且多,於是照辦煮碗,用快餐形式在博覽會賣點心,取得空前成功,生意額是全 個場館的首三位。回港後,伍沾德不但在星光行三樓創辦首間粵菜酒家——翠園,還大力鼓吹經營快餐,為其後的美心快餐鋪路。美心業務涉及餅店、西餐廳、酒 樓、快餐,一直不斷膨脹,而這飲食王國,一直由伍舜德牢牢控制。他出名嚴謹且一絲不苟。對於員工的儀容,他曾出通告列舉五大規條,包括「不能有頭皮、口 臭、汗味等」。另外,他又會經常突擊巡鋪試菜。「以前肖傅煮菜給大伍生試,全個廚房都好緊張,即使午市都停晒所有爐頭,等師傅炒一碟完美的菜給大伍生試, 如果他試得不啱,會隔兩日又來過,再唔啱,又來過,他不厭其煩要試到一百分為止。」一前美心廚師說。員工說,伍舜德嚴人亦律己,多年來每次伍氏到美心吃飯 都是自己付賬而不入公司數。伍在公司寫字樓影印,如果是私人文件,他都會繳付一元影印費給公司,以示公私分明。

伍 家人情味濃伍舜德要求嚴謹,但員工又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和遠見。例如,他是首家進軍地鐵站的西餅鋪,借地鐵網絡來打開自己的銷售網。又例如,九七年頭,經 濟好景,當人人魚翅撈飯之時,他卻在員工大會上警示伙記,飲食業已經踏進劇烈的競爭時期,經營會愈見困難。伍家還是一個有人情味而傳統的「事頭」。早期, 每年除夕,公司會送一個黑森林蛋糕給每位員工度新年,又會命人事部提早出糧給員工籌備過 新春。到年初一,一班伙記就會上老闆寶雲道的家拜年,兼食喻意「大發」的鬆糕。現任西餐部總廚關順發還記得:「在九八年,大伍生帶個鬼佬來置地吃飯,我當 時喉嚨痛只點頭打招呼。吃完飯後,伍生再返轉頭,原來他親自去勝利藥房買包喉糖給我,還提我記得吃,我當時幾乎想喊,那盒糖的招紙我還留着。」伍舜德一生 投入工作,據了解,在過身前一個月,他依然早上返陸海通,中午小休,下午返美心總部訓示一下員工,至六時十分才返寶雲道的家休息。老人家如斯營營役役,皆 因五十億的飲食王國,曾兩度交棒失手。

第二代承繼無人伍舜德與妻子馬蘭芳,育有三子二女;弟弟沾德一房,則有二子四女。為了接班人的事,伍 舜德早在八十年代已開始籌謀。在子女中,他原希望交棒給最疼錫的長子威廉。伍威廉學業成績很好,在香港華仁書院完成中學後,就赴美國麻省理工主攻電機工 程,六三年更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任助教,可惜他卻於八八年因癌病早逝。而二子威明是律師,對經營食肆無興趣,從不理家族生意。伍舜德唯有寄望孻子威權。 在八、九十年代,威權都有參與美心的重要工作,奈何他在數年前精神出毛病而入院,據稱他曾在會議上胡言亂語。老人家知道這個兒子不能委以重任,唯有急召在 美國讀書,只三十來歲的孫兒回港接棒。

孫兒隔代接棒本來在伍偉國回港前,伍沾德的兩個兒子,威達和威全都有參與美心運作,不過都是較輕鬆職 位,如威達曾任工程策劃部管裝修,而威全則任美心中國發展部,但美心在大陸的業務不多。在第二代的女兒當中,伍沾德的長女伍淑清算是最能幹。七○年代,她 曾先後加入過香港置地和美心工作。然而,伍淑清與大伯舜德並不投緣,而伍淑清又有意進軍大陸和涉足政壇,於是兩房人分工合作。在八○年初,伍沾德主力與女 兒淑清,在國內搞航空食品,還成立了全國首間中外合資公司

第三代轉攻新 派菜由於第二代苦無人選,伍舜德唯有寄望最錫的孫伍偉國。據舊伙記稱,伍舜德在偉國年幼時,已時常拖着他巡鋪和開會。而伍偉國回港接棒,也由爺爺鋪路。由 於怡和與美心的關係,任何人接掌美心,都要到怡和參與培訓,例如到惠康搬貨,或去必勝客整餅等。大半年後,伍偉國就被委任美心集團的財務總裁一職,並在爺 爺的監管下初試啼聲。至○○年,伍氏知道自己年事已高,遂將整個集團交棒予伍偉國,自己退任名譽主席。不過,伍偉國最初成績麻麻,他一手策劃的Hello Kitty Cafe和超人Cafe,都在幾年間執笠收場。其後他取得Starbucks在香港、廣東省及澳門的專營權,才有所表現。然而他與祖父有別,不太喜歡傳統 中式飲食業務。「他對傳統酒樓無感覺,市道不好,就一味靠裁員減薪,很多員工都黯然離去。」三十三歲的伍偉國接掌後,現專注新派菜系列,數年間,這些以簡 約時尚裝潢為主調的餐廳如Thai Basil、Mezz、Mecca、又一棧、紫玉蘭等愈開愈多,業績如何,仍有待考驗。

伍舜德生平1912年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四九鎮1935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商學院經濟系1936年加入陸海通旗下六國飯店任會計員,其後擢升為六國飯店經理及陸海通董事總經理。1956年創辦首間「美心餐廳」,奠定其美心集團的基礎。1972年將美心五成股權售予怡和,令美心其後迅速發展。2000年將美心集團董事總經理一職交予第三代的伍偉國2003年8月17日於瑪麗醫院逝世,享年92歲。

回 鄉睇廁所全台山都知伍舜德在鄉下捐錢最多,歷年回鄉共捐款逾二億元辦學。他非常注重衞生,每次返台山,必先到自己捐款所起的學校,去巡查一番。「他首先會 入廁所看看,還會用手摸吓門楣有冇塵,行樓梯時更會檢查扶手的乾淨程度。如果學校做得好,會有一萬元清潔獎。」一名中學校長說。而伍舜德曾就讀的石澗小學 校長亦表示:「佢連天花板有冇蜘蛛網,老師張床有冇收拾整齊,鞋有冇放好都要檢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3

利用農夫播種術,50萬賺三億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4/50.html

各位一定聽過我介紹的農夫播種術,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又是台灣隱世上班族股神陳濟安的真人真事,佢前半生慘過梁天來,29歲時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播種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

又 是子還父債的老土故事,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 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中了8張台灣六合彩!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但是福兮禍之始,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去做Bodycheck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在一次做化療的住院期間,他苦讀了二十多本股票書籍,大多是以技術分析為主,。對這名股市新手而言,股票漲跌間依舊充斥著太多問號。什麼RSI, KD都看,但怎麼股價都不照他想像的在走!硬著頭皮去請教股票行中最會賺錢的大戶,經紀介紹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伯,原來是一位身價上億元的退休公務員。

在 陳濟安多次買點心、飲料噓寒問暖之後,老伯終於丟了一句話給他:「像農夫一樣就好」。老伯說:「細佬,農夫不都是依照四季時節去播種、收成嗎?按著這個道 理去做股票就對了!」原來,老伯正在傾囊相授縱橫股海多年的「一精神、三要點」心法。這位不起眼的老伯,竟是陳濟安日後的一盞股海明燈。老伯提點的簡單原 則,不但讓他得以啟航,也指引他找到豐饒的獲利漁場。
而老伯口中的「一精神」,指的是「農夫精神操作法」,依照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節奏,來佈局股票投資。
所謂的「農夫播種術」,就是在前一年的第四季,也就是冬天,開始研究並挑選股票,等到第二年的第一季下單,接著春、夏兩季股票都放著不動,等到秋天,也就是第三季,再找適合的點賣出、獲利了結。

至於老伯所謂的「三要點」,則是運用在選股上的心法。首先看產業趨勢,找出正在崛起的明星產業;二是找出明星產業中的龍頭股;第三,挑選出明星產業中龍頭公司的基本面、PE,找出相對便宜的個股來投資。所謂相對便宜的股票,「通常會以本益比十倍為基準。」陳濟安說。「簡單來說,如果這家公司夠大、是正派經營,所處的產業又正要開始成長,而且PE低於十倍,那就是一檔好股票!」陳濟安補充,如果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那就會買在高點,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產業趨勢,才能在股價才剛要起漲時就切入。
係咪好易?好似你我他都係做緊一模一樣嘅嘢。(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