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0、40、50、60 人生幸福四重奏 打造富足之鑰

2011-1-31  TWM




幸福樂章該怎麼譜寫?

知足、節流,才能創造富足人生的起點;熱情工作加上理性投資,才能大步走向富裕;守住財富、身心安頓,才能細細品味幸福人生;最後,懂得分享與付出,人生才能臻至圓滿。

打造不同階段的四把金鑰,就能一路敲開幸福門,走向富足境地。

撰文.楊紹華、林心怡 研究員.孫蓉萍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了,嘉義的太陽還是暖烘烘的。下午四點鐘,劉俊衢騎在單車上,以大約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繞行嘉義市東郊的蘭潭,湖邊一片靜宓,暖暖的陽光直接撒在他的身上、車上,單車的輪圈閃閃發光。此刻,接近學校放學時間。

劉俊衢記得,就讀蘭潭國中時,放學後也會刻意在返家的途中繞上這一大圈,乘著斜陽,騎在同樣一條小路上。當時,他總是不時看著自己貼在地上的影子,偶爾看得出神,腦中揣想著自己未來的模樣。

四十歲前「退休」 閒暇玩錶、騎單車「我從小功課就不好,難免害怕未來,總是東想西想的。」但劉俊衢就是沒想過,自己能在四十歲以前就不必為錢煩惱、不必上班工作、不用擔心未來,可以每天下午悠哉地在這條自己最愛的小路上騎著單車,吹吹風、晒晒太陽。

簡單算一下,今年四十四歲的劉俊衢,身價至少三億元。他靠股票致富,除了持有不少大型股之外,目前也是上櫃公司昇達科技的大股東及自然人董事,以一月二十 一日股價計算,持股市值約有一.三億元,單憑這檔股票,去年即有近六百萬元的現金股息收入;此外,他在台北市和嘉義市各有一間店面,固定收租,每年約有百 萬元以上的租金收入。

他還收藏骨董名錶,最貴的一只,去年拍賣會場上的同款手錶,拍出一千二百萬元高價,而他的所有收藏已超過六十只,索性在嘉義市鬧區,經營一間二手名錶專賣店。

騎單車,是劉俊衢每天下午三點後的固定活動,嘉義市少雨,劉俊衢幾乎每天都騎,一次就是三、四十公里。而在騎上單車之前,劉俊衢通常待在親自經營的二手錶 店裡。說是經營,其實店內聘有專門的老師傅和店長、店員,自己在這裡多半還是為了會會錶界同好,互通訊息一番。「我有點像是做興趣的啦!但,這家店每年還 是能夠賺個四、五十萬元。」劉俊衢滿意地說。

「在我眼裡,這孩子實在沒出息!」劉俊衢的大姊半開玩笑地說:「小弟這輩子從來沒有去台北打拚過,一直都在嘉義這個適合養老的地方。」但話說回來,以劉俊衢目前的財富,的確已不必勞碌打拚。現在的生活,豐盈飽滿而恬靜無憂,幸福一如縱橫在嘉南平原的微風與陽光。

商賈之子 不愛「商道」愛股票劉俊衢出身嘉義在地的小康之家,父親經營南北貨生意,或許是因為功課不好,從學生時期,父親就常把劉俊衢帶在身邊,希望他能耳濡目染,習得商道。但劉俊衢對南北貨生意實在興趣缺缺,倒是在這階段,意外認識了「股票」。

「在一疊過期的日曆紙上,看到爸爸畫了一堆股價K線,覺得有趣,就越問越多。」學看K線圖,跟著爸爸聽收音機裡的行情報價,劉俊衢中學時代的校園生活不太精采,但每天發生在他腦袋裡的「模擬操盤」,成了他自得其樂的小祕密。

在嘉義大同商專(現為大同技術學院)畢業後,劉俊衢先在地方派報中心,當推銷報紙訂戶的工讀生,挨家挨戶登門賣報;後來曾到餐廳當服務生。一九八七年,加 權指數突破一千點,劉俊衢拿著好不容易攢下的六萬元,再向父親商借二十萬元,正式踏入股市,也開始了億萬元人生的起點。

如同許多趕上台股最牛行情而一夕致富的傳奇一般,接下來的幾年,劉俊衢二十六萬元的本金快速增值,「二十六歲那年,我算一下,資產已經超過千萬元了。」以 六年時間賺到千萬元身價,劉俊衢意氣風發,心也越來越大。「聽到一檔明牌,中和羊毛,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賭下去。結果重傷。」所幸,自學生時期培養的股市敏 感度,讓他在尚存最後一絲元氣之前及時停損。

堅定信念 創獨門「成長型投資心法」「從這時開始,我才真的用心思考股票市場的投資之道。」拋開過去沒有意義的戰功,決定歸零的劉俊衢,從自身的投資屬性開始思考,他自認偏好「成長型」的投資機會,由此出發,一步一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成長型投資心法」。

首先是選股。這部分,父親經營南北貨的「商道」終於派上用場。「爸爸常收購一些別人賣不掉的貨,但這批貨往往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變得搶手,他總是引用范蠡 (陶朱公)的名言:『夏置皮襖旱聚舟』,有些東西現在沒人要,但過些時間一定會有需求。」這個概念,成為劉俊衢挑選成長型個股的基本原則。「嗅出未來成長 性的方法其實並不複雜,」首先,他認為做股票的人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世界經濟會不斷進步。不相信,就不該投資股票。」有了這個信念,當他聽到某項新產 品時,總會習慣性地思考,這項產品是否有助於世界走向進步?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必需品?

個人電腦、手機、筆記型電腦、光碟片、網路、LCD、智慧型手機,他細數過去十幾年來幾次重要的「成長型投資機會」。「但除了主觀判斷之外,也要搭配客觀 數據,像是營收、獲利的確出現了逐月、逐季的穩定成長。」九○年代中期開始,科技產業漸成台股主流,總是在想「未來世界必需品」的劉俊衢,成功參與了科技 股的奔騰年代,財富再度快速累積。

從失敗中學習 盯緊毛利率、本益比過程中雖有幾次挫敗經驗,但這些失敗卻能一一轉化為他的投資心法。他強調,對於成長型個股來說,除了要看營收、獲利數字是否真有成長之 外,如果發現毛利率掉得太凶,應收帳款增加速度明顯快過營收擴張的速度,就該小心,毛利率急跌,可能是產業進入殺價競爭的訊號,應收帳款增加速度不合理, 則有虛灌業績的可能。

此外,本益比也是重要的「賣點」依據。「隨著個股認同度越來越高,市場會開始不斷高估未來獲利,好像這檔股票永遠達不到合理本益比一樣。」劉俊衢說,當這 種本益比無限上綱的說法出現時,往往也是產業接近成熟階段,個股的成長空間開始縮小。「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多想,本益比到達十八至二十倍左右的合理水準 就賣。」從選股、檢視到賣出,劉俊衢建立一套簡單卻實用的成長型投資術,九七年,他三十歲,這套投資術也的確讓他「三十而立」。

這一年,他看好CD-R將取代磁碟片,因此重金壓注中環、錸德兩檔CD-R龍頭股,一年時間內,獲利兩倍以上,「後來,兩家公司開始進入產能競賽,一天到 晚宣稱自己是真正的產能龍頭,又各自投資了一些我不懂的產業,我認為,成長高峰似乎快要過了。」他在高點獲利了結。這一役,讓劉俊衢的財富大幅翻升,奠定 了富足基礎。

夠用即富足 行有餘而後助人是快樂在他解讀,這一戰有兩個意義。首先,是確定自己的投資邏輯可行,值得不斷嘗試複製。「二○○八年十月金融海嘯後,我用三三○元左右價 位買進不少宏達電,去年在八百元以上賣出,就是複製這個操作邏輯。」至於第二個意義,「就像足球比賽,領先兩球之後,就有本錢改採守勢,降低失球的風 險。」在財富達到一定水準後,劉俊衢陸續調整資產配置,逐漸增加「長期投資」部位,一九九九年,在友人介紹下成為昇達科原始股東,「投資的金額不算多,主 要還是看好通訊產業未來性。」近年來則將不少資金轉進鴻海、中鋼、台塑等價值型個股,藉由高配息創造穩定收入,也降低持續闖蕩股市的風險。「重要的是,這 樣一來我就有更多時間陪家人,做我喜歡的事。」育有三子的劉俊衢,現在的生活除了騎車、賞錶、陪伴家人外,也固定支持家扶中心、慈濟等公益團體,遇到重大 災難如八八風災、四川震災等時,他的捐款手筆往往也在五十萬至百萬元以上。「簡單夠用就是富足,至於快樂,是行有餘力之後能夠幫助別人。」他說。

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分享財富,自認不夠聰明的劉俊衢,卻能在四十歲以前完成了幸福人生的四大階段,這樣的進度,絕對會令多數人感到羨慕。根據 《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所進行的「二○一○年台灣人幸福大調查」,一○二八位受訪者給自己的「幸福評分」平均只有六十五分,這個分數,不僅只是勉強及 格,並且低於本刊在○六年時所做的同樣調查,當時,平均分數還有七十四分。

台灣人為何不幸福?當被問到「未來五年追求的目標」、「面對未來最擔心什麼」時,除了健康,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追求財富」、「擔心收入不夠」、「擔心存款不足」。錢非萬能,但,終究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在這項調查中,國人對於「能夠達到幸福感的財富門檻」平均目標是三七七二萬元,那麼,賺到三七○○萬元,跨過到達幸福的財富門檻,難不難呢?

第一階段:追求財富 先學會「節流」葉吉倫扳著手指,算算她的財富有多少,距離三七○○萬元,顯然還有一大段的長路要走。但至少,她已經有了想像富足人生的權力。

六年前,三七○○萬元,她連想都不敢想。「原本,我是月光族。」葉吉倫在旅行社工作,每月所得大約四至五萬元。「這種收入,在台北生活已經很勉強了,怎麼可能存得了錢?」這是她當時的想法。

排除了存錢的可能,也就不在意花錢。三十歲以前,葉吉倫的薪資帳戶經常花到只剩下零頭。「但人在接近三十歲時,總是會驀然回首一下,這一回頭才發現,我看不到自己的……基礎。」終於,她不再想當然耳的把存錢、儲蓄貼上「不可能」的標籤。

「存錢計畫」從小動作開始:帶便當上班。過去,她一頓午餐經常花費超過一五○元,帶便當的成本,絕對低於五十元。一天省一百元,一個月就是三千元,一年就 是三萬六千元了。不只午餐而已,稍微適應一番之後,葉吉倫乾脆在正常上班日完全拒絕外食,存下來的錢也快速增加。「有趣的是,當你看見存下來的錢之後,會 越來越習慣省錢呢!」帶便當、拒絕外食,到形成省吃儉用的習慣,聚沙成塔的,三年後,葉吉倫的戶頭竟已存下百萬元。有了第一桶金,葉吉倫以五十萬元自備 款,在當時台北縣三重市買了一間電梯大樓的住屋,買了房、結了婚,每月省下的錢足以和老公共同支付房貸,也逐步建立了家庭的基金投資部位。

「如果不算房子的價值,存款加股票和基金,我和老公大概也有三百萬元了吧!」今年三十五歲的葉吉倫,終於算出個數字來了。這數字距離三七○○萬元還很遠很遠,但,她的富足人生已經上路。

「所謂理財啊!也不過就是三件事:開源、節流、投資。」台大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越年輕、所得越少的理財初階段,節流的重要性越高。「反正沒有太多錢投 資,談不上太可觀的投資配置,要有錢,能夠自己掌握的部分,只有認真工作,期待更好的收入水準,然後,用力省錢。」「三十歲以前是很重要的理財養成期。」 邱顯比說,在「理財三件事」當中,「節流」的消費習慣必須在此階段及早養成,至於「開源」、「投資」,則應該多方嘗試體驗,以建立經驗與知識為主要目的。 「我的建議是,年輕人應該盡量每個月能擠出所得的一○%,嘗試進場投資,而如果每個月擠出來的錢不到一萬元,投資的目的,基本上就是學經驗。」以「節流」 的效果為主軸,建立人生第一桶金,並且透過經驗累積,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與投資方向,這就是在「追求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

第二階段:累積財富 找到穩定收入而在「累積財富」階段,某種程度上,也該是人生財富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走到這裡,關於財富,目標應該是『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因此,你要找出創造一生財富的主要來源。」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說。

他建議,在期待一生的財富來源時,正常情況下,應該還是把工作收入放在第一,「你要告訴自己,這輩子一半的收入會是來自工作。」剩下的部分,四○%來自於「有邏輯、有系統」的投資理財,最後的一○%,才是不確定性相對較高的投機性操作。

換言之,在經過初入社會時期的嘗試、摸索之後,無論是工作上的「人賺錢」,或是投資理財的「錢賺錢」,都該盡快走出嘗試階段,讓這一雙「財富的腳」站得更穩,並且開始大步向前。

在「人賺錢」的工作領域上,無論是職場或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無疑都是「熱情」。那麼,如何尋找熱情?在美國哈佛大學創辦「幸福學」、而成為哈佛史上最受歡 迎課程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課堂上給了學生這樣的作業:請回答三個問題,什麼帶給你意義?什麼帶給你快樂?你的優勢是什麼?塔爾請學生檢視自己的答案,並 且,試著思考這些答案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令你永保熱情的領域了。」他說,只有在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情裡,人才能動機堅定、發揮天賦。

至於「錢賺錢」的投資理財部分,去年十一月,蘇英孝接掌新光投信總經理一職時,也給了旗下基金經理人這樣一個問題:「基金績效打敗大盤重要?還是穩定的賺 錢更重要?」他認為,成功的投資理財不必野心太大,一般投資人每年給自己八至一二%的報酬率,即是「合理且積極的目標」,目標設定合理,你才能進一步的思 考,如何運用策略與工具達成目標。

在他觀察,許多人談到投資,通常先想到的是「不合理的高報酬率」,「目標不合理,你就永遠沒辦法找到一個可行的原則或方法去達成,最後,只能承擔高風險去 賭一把機會財。」蘇英孝舉例,如果每年只要求一二%的報酬率,那麼,每月平均只要一%即可,接下來,你會立刻想到很多簡單達成目標的方法:買股票,每個月 賺到一%就跑,買台股基金,賺一二%就停利,這些,都是簡單且容易達成的。「重點是,台股去年也不過漲了九.五%,你的方法簡單,但卻打敗大盤了。」找到 「人賺錢」與「錢賺錢」的主調,讓自己面對未來不感惶恐,就是「累積財富」階段的富足之鑰。過去半年,藝人簡沛恩推掉了五檔戲劇邀約,離開台北,為的就是 「讓自己面對未來不致恐慌」。去年七月一日,她所投資的「銀湯匙泰式火鍋」在高雄市開幕,簡沛恩主動向股東爭取,扛下了經營之責,許自己一個「讓未來收入 更穩定」的機會。

因為講究氣氛風格,店內的燈光取向暗黃色調,簡沛恩必須刻意挑個靠窗的桌子,借用飽滿的高雄午后陽光,才能仔細看清一大疊的業績報表、財務帳冊與顧客意見 表。「物價會波動,所以用料成本一定要緊緊盯牢。」開業一個月後,餐廳每月已能有結餘,目前單月淨利約有七十五至八十萬元。

餐廳賺到的錢還不算多,簡沛恩自己也只固定領取不到四萬元的月薪,「但感覺比演戲更踏實,我從小就想做生意,現在,終於證明自己可以靠做生意賺錢了。」出 社會以來,簡沛恩陸續換過不少工作。最初曾在《錢櫃》雜誌擔任時尚精品記者,後來被唱片公司相中簽約,但為時數年只發行了一張專輯,轉型演員後,演藝事業 漸有起色,然而過程中也難免遭遇臨時換角的挫折。

「追求更穩定的收入」,成了她的目標,在苦等發片的那幾年,她開始學習投資,初期聽明牌,「十檔有八檔不準!」後來參考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決定採取長線持 有價值型個股的投資法,只要看到低點,就酌量買進一些台積電、華航等「擺明不會倒」的股票。「我想,反正不會倒,買進的價位又低,就當存錢吧!」到現在, 她手上還有不少成本低於十元的華航持股。去年則在二十元附近買進中石化,如今也是收穫頗豐。

第三階段:享受財富 做好風險管理為了開店,簡沛恩去年六月向經紀公司請假半年,推掉五檔戲,「接一檔戲,每個月的收入就在六位數以上。」半年推掉五檔戲,損失並不算少。半年之後,她說「值得」!無論在工作或投資理財上,她都已經找到了能讓自己更有把握的富足之路。

而當財富累積到了一個程度,蘇英孝建議,應適度將手中資產轉進具有保值效果的房地產,「在家庭資產負債表上,房地產的比重最好能占四○至五○%。」一方 面,守住過去辛苦累積的財富,讓其隨著經濟成長自然增值;再者,也該開始挪出更多時間,享受過去打拚的成果,開始追求心靈層面的富足感。

「享受財富」,這是一個從「富有」轉化為「幸福」的轉折階段。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說:「賺錢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這是真理,在「二○一○年國人幸福 大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發現,財富增加能夠提高自我幸福感,但當所得與資產跨過一個門檻之後,財富增加對於幸福感的加分效果卻也開始逐漸鈍化。

只是,為了財富拚搏許久之後,許多人往往卻也忘記了幸福的本質,反而無止境的追求財富成就,結果不但手中財富無法換回真正的快樂,甚至,在過度承擔風險之下,半生打拚的財富成果也毀於一旦。

在台中市北屯區大坑風景區賣魚丸,被當地人稱為「魚丸伯」的吳明道即是一例。他是台南二級貧戶出身,父母靠著在工地做苦工養活一家,「還在念國中的時候, 我就發誓將來一定要賺大錢。」服役時,跟著外省老兵學得一手道地的小籠包手藝,退伍後,一邊修習高職學業,一邊賣小籠包,順利賺到第一桶金。

一九七六年,與友人合股開設汽車修配廠,「喜美汽車(現稱本田汽車,Honda)剛剛開始引進台灣,靠著這款車,生意超好。」吳明道逐漸擴張為三家車廠, 「好的時候,一個廠的單月營業額就有八百萬元。」他也一躍成為當時台中地區身價上億元的汽車修配廠大亨。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貪」字一夕變調。

「有錢之後,我開始花天酒地,一九九五年,媽媽意外摔倒送進加護病房,家人找不到我,因為我當時醉倒在朋友家裡。」媽媽過世後,吳明道發誓戒酒,但厄運並 未因此遠離,他在友人慫恿下,投資了當時八字還沒一撇的電信事業,「就說是做大哥大的生意,很有前途。」這筆六千萬元的投資,很快的化為烏有,幾個月後, 父親過世,汽車修配廠也因為吳明道的信用問題而資金吃緊,數月之內全數關門。

儘管來自貧戶之家的生命韌性,讓吳明道決定重新出發,以料好實在、薄利多銷的一顆顆魚丸賣出口碑,重新拾回自己的生活,「但我必須說,這堂課的代價實在太 沉重了。」他回憶這重新站起的過程:「我想有十年,整整十年的時間,我沒有一刻快樂過。」他回想當年,幽幽地說,「當年不該貪,不該誤以為花天酒地就是享 受,否則,爸爸媽媽可以享受一點晚年清福,我和家人也不會走得這麼辛苦。」「人到中年之後,我想追求的應該是『心靈的平靜』,既然是要平靜,在財務規畫 上,也不該再把所有資產壓注在能見度不高的地方。」匯豐銀行財富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莊懷德說。他認為,許多人在此階段犯下的錯誤,就是「把所有財務目標放 在同一個籃子裡」。

他表示,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父母的安養金,這些理財目標都有各自不同的時間長度與風險承受度,如果能夠分門別類做好細項安排,一方面可以更有效 率的達成目標,另一方面,也能為自己「多留一些退路」,讓自己的心情更加篤定一些,更有多餘的心思去追求心靈層面的快樂。

何謂快樂?如何追求?這是個人主觀的問題,但或許可以參考劉俊衢的答案:「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而同樣是靠股市致富、累積驚人身價的台股大戶劉友威,如今的快樂源頭,同樣也是讓更多需要的人分享他的財富。

第四階段:分享財富 尋找快樂源頭這多少與他早年經驗有些關係。在踏入股市之前,劉友威只是一個隻身北上、看不清未來前途的小夥子。當年,劉友威寄宿台北親戚家中,「我在台北 打零工,一日三班,晚上回家後已是深夜,我不敢洗熱水澡,就怕熱水器的聲音會吵醒親戚家人,惹得他們不高興,把我趕出家門,流落街頭。」劉友威邊說邊笑, 像是在講一則笑話。

一次,家中親戚要求他幫忙跑業務、發傳單,「我想,多一點點收入也好,誰知道,一、兩個月過去之後,我沒有拿到一分一毛錢。」親戚給他的答案是:「你住在 這裡,本來就該幫點忙啊!」現在談起來,劉友威臉上始終帶著笑容,沒有半分怨氣,但他的確格外能夠體會那種「看人臉色」的酸楚。

現在,劉友威除了固定捐助「靈糧堂」之外,在教會中若是聽聞有中年失業需要救助的案例,他經常也會特別提高捐助金額。他說,「這些人缺的往往只是機會,若 能幫助他們撐過一段時間,他的人生可能就將轉變。」追求財富、累積財富、享受財富,再到分享財富,四個階段,宛若幸福人生的四段樂章,每跨一步,你都該為 自己打造進階下一步的富足之鑰,那麼,隨著逐一開啟的富足之門,你也可以擁有財富、享受幸福。

打造你的富足之鑰

30歲的富足:

簡單夠用生活無虞

富足之鑰:開源節流、放大本金投資階段:累積投資知識與經驗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輕忽「存小錢」的重要

40歲的富足:

想到未來不致惶恐

富足之鑰:尋找穩定提升收入的方程式投資目標:有計畫的累積財富理財屬性:追求最高報酬機會易犯錯誤:期待「不合理的報酬」

50歲的富足:

為未來做更充分的準備

富足之鑰:安穩投資、避免犯錯投資目標:規畫退休與子女教養理財屬性:追求一定程度的報酬易犯錯誤:把理財目標放在同一個籃子

60歲的富足:

找到自己的快樂

富足之鑰:知足常樂、分享財富投資目標:為退休做最後的準備

理財屬性:追求穩定報酬

易犯錯誤:太貪心或完全不投資

劉俊衢的獨門

成長型投資心法

選股操盤:

1.嗅出「成長性」

從「夏置皮襖旱聚舟」的標準判斷公司產品未來需求。從「是否有機會成為未來民生必需品」的角度,判斷產品的成長性。

2.避開「不正常」

成長型個股最怕只是炒題材,因此,必須隨時檢視財報,獲利與營收同步成長,才是成長力道的展現,而應收帳款的增加速度不該超過營收,否則有虛灌業績之虞。

3.不想「本夢比」

當成長型個股的市場認同度明顯提高後,市場往往高估未來獲利,並以未來獲利評論目前股價仍然偏低,但這往往是進入成熟階段的訊號,反而應該留意。

投資戒律:

1.絕不借錢融資買股

有多少錢買多少股,永遠不要為了投資而借錢,讓自己睡不著覺,如此一來,反而容易影響投資判斷。

2.手中永保足夠現金

建議隨時保留一半以上的資金部位,一方面避免套牢時影響日常生活資金調度;另一方面,出現低點時,也有加碼銀彈。

3.選股必看老闆誠信

無論如何,一家企業的運作還是繫於經營者的能力與誠信,誠信無虞,即使公司遇低潮,但只要老闆心繫股東,就還有翻身機會。

2010年國人幸福大調查2006年,《今周刊》進行首度「幸福指數大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國人自評幸福指數為74分,所設定的幸福財富門檻則是3182萬元。時隔4年,本刊再次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第二度幸福大調查,幸福評分退步至65分。

如何提升幸福感?調查結果指向兩大關鍵,一是健康,其次,就是財富。

1.財富,是幸福的必備前提與元素!

關鍵數字 65.22 1028位受訪者的自我幸福感評分,平均僅有65.22分關鍵數字 3772 受訪者對於「擁有多少財富才能幸福」的回答,平均需要3772萬元未來5年的目標,55%受訪者選擇「增加財富」目前最擔心的事,48%受訪者選擇收入太 少,51%受訪者擔心存款不足2.有錢能幸福,但並非越有錢越幸福!

年所得150萬元以上者,收入增加對幸福的加分效果鈍化資產總額1000萬元與5000萬元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 3.知足常樂!

對於富足門檻的設定越高,越不感到幸福木神原英資的 開源節流10守則曾任日本財務省次官、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木神原英資,在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有感於日本經濟難以快速復甦,特著 《簡單思考力》一書,提倡簡單生活。其中,對於開源節流所提出的許多主張與原則,直接從最基本的態度、觀念出發,期讓讀者透過認知,建立習慣,培養一生受 用的開源節流價值觀,格外值得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參考。

節流

● 永遠記得,存錢是財富的根源● 隨時要有收入瞬間變少的心理準備● 既然是新產品,也就不會是當下的民生必需品● 消費的唯一準則──物美價廉● 善用公共資源就能有效提高生活品質

開源

● 賺錢必然是因為有所付出● 隨時觀察世界變化,才能抓住機會● 別讓自己閒著,手邊隨時有工作● 絕不做這種承諾:我要60歲退休● 至少要成為某一種領域的專家

追求富足與幸福的

四階段人生座右銘

30歲

● 每日醒來,你有兩個簡單選擇:回頭再睡,或是起身追夢。

● 時間像流水,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

● 低調做人,你會愈趨穩健;高調做事,你會愈趨優秀。

● 以鍛鍊學會健康、以進修學會求知、以道德學會做人、以適應學會生存。

● 檢驗人格的最佳方式是看他如何理財─如何賺錢、如何花錢。

40歲

● 人生有幾件絕不能失去的東西:自制的力量、冷靜的頭腦、希望和信心。

● 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在意。

● 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 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 要讓孩子了解什麼是錢,最簡單的辦法是,讓他一毛錢也沒有。

50歲

● 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 當你說非常忙碌,那就永遠沒有空間;當你說沒有時間,就永遠得不到時間。

● 變老是人生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

● 誰說錢買不到快樂?那是他自己不知道上哪兒買!

60歲

● 許多人發財之後,煩惱並未因而結束,只是換了一種。

● 並不是因為所愛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

● 發財是件難事,守財更加困難,難上加難的,是有智慧的花掉財富。

● 寫下遺囑,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奮力一擊,才能過得痛快。

(摘自網路及各書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