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6-Nov-2011 投資思維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6-nov-2011.html

有些人經常鬧財演,但自己又表現得十足十財演,幾乎化身成為火xx二世。用一些好運成功的例子去吹噓誤導讀者,但那些失敗蝕足9成以上的例子又不敢展示人 前。賭十次有一次中,有幾難呀!!大量賭輸的例子收收埋埋,履歷表做得靚一靚又如何,連自己都不敢面對,還去教育別人。人最怕就係跟錯師,學壞手勢,真係 咁就一世!!呢個世界真係好奇怪,40年以上投資成功的人不去學,反去信奉一些網上吹左幾年水既人,理由未又係一個字,懶。大前研一講的低IQ年代真的冇 錯,很多人都不想用腦,見到有個人吹得下水識做份靚靚履歷表出黎就以為好勁,跟佢包無死實發達,點知.....................。

再講個故事比大家知,當年每個買迷債既人都以為自己係百份百投資,唔係賭博,結果事後很多苦主都話自己係投資唔係賭博,要求百份百賠償。今天買思捷既人又 係以為係投資,其實未又係去賭,份業績都大字標題話比你知未來好有可能攪唔掂連息都可能唔派,你都敢去買的話,唔係賭係乜?又有好多人以為自己係投資,但 係事實情況又係業績表明話你知好唔掂,你都要希望佢未來一片光明升十倍,沒有實在事實根據的希望,唔係賭又係乜?

從來投資就是用腦思考去爭取合理回報的活動,不用腦思考,不積極爭取合理回報,以為買左就可以唔使用腦等發達,真係衰過去賭場賭錢,因為去賭場賭錢起碼可 以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但係以為買左股票就唔使理,結果十年後先發覺自己賭輸左,你地話係唔係慘過即時知道自己賭輸左。個個都識話自己時間有限,但一去到 投資就好似時間無限咁,十年唔得二十年,二十年唔得三十年,實有一日發達比你睇?

很多投資者都因某些意識型態局限自己的思維,投資不是政治或宗教,投資是先科學後藝術,先以科學性思維去考慮現在,再以藝術性思維去想像現在如何支持未來,如果只想像未來不考慮現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賭。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連今天都未能做好,如何去指望未來呢?

不用科學化思維去計劃投資,反而變成宗教狂熱份子一樣天天望發達無風險,如果真的可以無風險等發達,我想金融海嘯是永世都不會發生,所有股票都只會升不會跌了,但現實如何,宗教狂熱份子當然不會理會。

現金0.26%

倉位本年股本回報-3.48%。跑嬴恆指14.21%。跑嬴國指15.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6

16倍市盈率 潘潘_堅持價值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1bc6c0102dxc1.html
格雷厄姆說:「以超過16倍市盈率買入股票,就是投機。」

16倍市盈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稅前6.25%的收益,意味著如果派息率是50%的話,每年可獲得本金3%左右的股息。

為什麼是16倍市盈率,而不是17倍或者15倍?我無從得知。美國歷史上股市平均市盈率大概是15倍左右,平均派息率在50%左右; 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約在4%左右。格雷厄姆有一條投資標準是股票的股息率最好不低於高等級債券收益率的2/3,或許他是根據對股市和債市的統計得出16倍市盈率是上限的結論吧。

巴菲特似乎牢牢的記住他老師的這句話,在我的印象中,巴菲特從未買入過16倍市盈率以上的股票。富國銀行5倍,中石油6倍,喜詩糖果12.5倍,可口可樂 最高,也只有15倍。其實巴菲特的要求更高,因為他尋找的是「稅前收益不低於10%」的投資,也就是不超過10倍市盈率。他以10倍之上的pe買入喜詩和 可口可樂,應該是他確信幾年之後業績的增長會使得收益率高於10%。

16倍市盈率上限在中國是否適用?我不知道,中國相對於美國,有更多的高成長公司,但也有更多的估值過高的垃圾公司。不管怎麼說,格雷厄姆已經至少告訴你,不要為股票付出過高的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14

思考的碎片--5/16 碎片的碎片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umu.html
思考的碎片--5/16 碎片的碎片

1.雅芳--安利--直銷

直銷在我眼裡是老鼠會。有趣的是直銷都是推廣那些可描述性很差的產品。
典型的就是化妝品,保健品(紐崔萊之類)
可描述性差效果難有客觀標準的產品最適合直銷。
反觀IT產品,比如CPU見過直銷的嗎?

so直銷也是非常洞悉人性的玩法。

2.巴菲特賣掉intel
今天看到新聞,巴菲特減持intel。
記得有新聞說intel要做代工我就覺得是轉折點。
和@linan 交流一下,他說裝機時代intel inside是額外溢價。
整機時代就沒這個溢價,沒有品牌溢價就是殘忍的價格戰。
哈在和自然斗爭。無趣的很。這公司在移動上又有佈局錯誤。長期看會走下坡。
不過離死還早。人類永遠需要CPU只是沒有了暴利。

3.美發教育應該是金礦

上海2400萬人口,1800萬常住+600萬流動人口。一個髮型師一天最多20個頭。一個人按照常理1個月去一次理髮店。
這樣推演估計上海會有5-10萬髮型師。
20×30=600 單個髮型師極限的月處理數。
2400/600=4萬個。
放50%冗餘就是4-6萬個髮型師。
我接觸的髮型師據說每年都會花5000左右甚至1萬去學校學習,大約一月去一次學最新的方法。類似所謂離子燙之類陶瓷燙之類新的玩法都是從學校學來的。一般是從日本台灣流傳過來的技術。
這樣算下來5000一個人4萬算這市場竟然也有2億銷售額。
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
有趣的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63

思考的碎片--6/16 微觀和細節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2ua5.html
思考的碎片--6/16 微觀和細節

1.銀行股

看多銀行股的人群有幾個特點
1.持有銀行股
2.價值投資者
3.看多的理由有普適性。即可以用在銀行股也可用在其他任何下跌的股票
4.反向投資者

對錯另議,總結的四個點是否正確?

2.Nike Free
Nike的Free系列跑鞋非常成功
3.0到5.0

A.傳統行業的創新難,但是回報豐厚
Free抓的是輕便,特色是鞋底的彎曲性。斷裂狀的分佈。這是一個創新
現在adidas和其他幾乎所有的體育用品廠家都在仿造。
別說德國人不山寨。
Adidas也在模仿好伐,也算山寨。

仿造本身說明Free系列的成功。
回顧Nike的歷史
也就三個主要賣點
1.氣墊
2.明星代言 jordan開始
3.Free

其他都是細枝末節。
幾乎可以說是一招鮮吃遍天下的感覺。

這裡多說一個細節
大約前年抑或是去年,Nike一年內推了13款還是15款Kobe的低重心突破低幫籃球鞋。當我看到15款時我就明白這是涸澤而漁。35歲不榨乾你的商業價值怎麼玩呀。這就是商業的殘酷。13款都是顏色差異。從主客場到全明星甚至還有紅色款。算挖空心思。
反之現在的KD和James推新款的速度非常慢,在培養用戶群。現在的高中生我接觸下來喜歡KD和威少的非常多。
特別是喜歡威少的。
反而30歲左右的基本支持James因為出道以來一直是擁躉。所以這次Heats的支持率明顯高過OKC



B.Free抓的主要是輕
其實asics和美津濃都有長跑系列。
甚至NB的9系列都是經典。
每個特色不同。
Asics和美津濃是抓的馬拉松。
NB是休閒慢跑核心是舒適性。Jobs和影帝是9系列的擁躉

這次Free抓的就是輕便。
有趣的是輕順便就推了透氣。網格越大自然越透氣。

3.美羅城的觀察

美羅城現在一樓幾乎都是眼鏡的天下。早前有過賣金銀首飾現在也關門。這或許就是市場的力量。
按照比例而言現在office女性近視率應該超過70%徐家匯又是辦公和交通樞紐。所以比如會有一個眼鏡店聚集地。
市場的力量逐步自我強化。讓其他業態會逐步淘汰。
同時2樓變成化妝品專區。類藥妝和所謂類純天然的化妝品。應該算非主流化妝品專區。和傳統百貨店一樓有明顯差別。比如just bb和佰草集。這和港匯一樓有很大反差。
三樓自然是手機區
原先的音響發燒區是越縮越小。現在幾乎只有BOSE一家。其他都關門鳥。
早前Bang & Olufsen 是多紅。但是現在沒人知道了吧已經。B&O太小眾擁躉全買Apple去了。
市場的力量很有趣。另外說下。地下一樓的五番街是成功的,早前地下一樓的新加坡大時代和遊戲機及IT零售是上個時代業態。這個轉型可以寫進商業教科書。非常成功。
很多人也在模仿。類似南方商城附近新開的商場也在模仿五番街但是明顯有差距。

市場的力量和商業的變遷都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甚至我有給@威廉洛二世 說過。現在的網絡招ji也是觀察社會的縮影。QQ上應該很容易碰到。這說明已經產業化。容貌VS價格比 說明時代的成本。
說道這裡又有話題可說,關於經濟學VS妹妹的容貌
話說一個酒店的prostitute 容貌會一個檔次。因為行家是口碑傳播所以相對固定。這樣等於是自然淘汰機制。太漂亮的賣高價自然不接受。相貌太差的因為沒人願意用高價購入自然沒生意。所以市場的力量會自動均衡。
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7

新長鐵路:16年後仍在還債的集資窘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9/xMNDE3XzQ2MzQxMw.html

被外界稱作貫通江浙的「黃金線」——新長鐵路,只能依靠輪渡「乘船過江」的方式慢悠悠的通過長江,而這已一直延續了7年。

新長鐵路尷尬遭遇的背後,是一場鐵路投資的窘局。16年前,鐵道部與江蘇、浙江共建新長鐵路有限公司,迫於財政壓力江蘇省下屬的鹽城、江陰等縣市向民間集資,而至今過億元集資款已逾期4年,今年7月才開始啟動還本付息工作。

掩蓋在新長鐵路尷尬債務的另一面,是運營的艱難。面對中國不斷提高的列車速度,這條鐵路單行線至今只能以1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運行,此外經濟發達蘇南部分只能貨運,無法客運,而且過江還只能依靠鐵路輪渡。

這條目前長江上唯一一條通過鐵路輪渡過江的鐵路,雖然提速已經列入規劃,但為其建鐵路橋卻遲遲沒有動靜。

16年後的還款

「7月2日起,鹽城會向債權人償還本金和利息。」6月28日,鹽城市委宣傳部官員向本報記者介紹稱,新長鐵路債務償還的具體方式這幾天將在本地報紙刊登。

上述官員介紹,6月底前完成此項債務的調查、核實工作,7月份集中兌付還款,9月底前基本完成還款工作。此次還款,除1.1億元的本金外,還有相應的利息,計息期限從2001年4月1日起至2012年6月30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檔利率計算。

而江陰市宣傳部官員也向記者表示,針對當年的欠債,目前當地鐵路辦已經研究好了償還方案,已遞送給上級部門討論,不久將會向社會公佈。

談 起這場「被集資」的陳年舊賬,鹽城市鐵路辦規劃處官員向本報記者回顧說,1996年,當時籌劃在經濟落後的蘇北建設新長鐵路,項目總建設資金60多億元。 按照當時部省共建協議,該鐵路項目公司江蘇省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30多億,鐵道部持股65%,江蘇省持股33%,浙江省持股2%。「該公司的註冊 資本金需要各個股東首先到位,而其餘建設資金可向銀行貸款。」

「江蘇省10多億的註冊資本金,對於當時財政而言是不小的壓力。」上述鹽城鐵路辦官員介紹,於是江蘇省與新長鐵路沿線的城市鹽城、淮安、江陰等縣市約定,該部分資金由省財政廳和地方財政廳各出一半。

這 筆融資任務分到沿線縣市,而鹽城、淮安、江陰等縣市採取了以借款形式完成籌資工作。據當時鹽城市政府下發的融資文件顯示:為組建江蘇省鐵路有限責任公司, 使新長鐵路早日開工,江蘇省政府要求當地完成籌集該項目鐵路公司註冊資金9200萬元,在1996年一季度解繳完畢,「所借資金在鐵路五年建設期間不計利 息,在鐵路運營後分三年還本付息」。

當時鹽城地方政府為新長鐵路的融資借款,幾乎涵蓋了當地所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後借款融資1.13億元,這筆借款涉及10萬多人。江陰市也是相似的經歷,接到上級政府2000萬的融資任務。

而實際上,新長鐵路直到1998年才正式建設,比原計劃晚了兩年,2005年7月才正式投入運營,而直到2008年才正式開通客運,新長鐵路並未如預期般盈利,處於「持續虧損無利可分」的狀態。新長鐵路項目借款,無法向債權人兌換借款時的承諾,踰越期限已四年。

「坐船過江」窘局

新長鐵路,北起江蘇省新沂市,南至浙江省長興市,中間穿越江蘇淮安、鹽城、海安、江陰、宜興等22個縣市,經過了最發達的蘇南城市腹地,全線長共638公里。

該鐵路,結束了蘇北「走無寸鐵」的歷史,南北貫通經濟活躍的江浙地帶,被譽為「黃金運線」。這樣一條線路,為何陷入虧損的狀態?

「長江阻隔,阻礙了新長鐵路的快速運營。」6月28日,江蘇省交通系統官員向記者直言,一方面,新長鐵路為單線運營,時速限制為120公里每小時,這極大地限制了運營潛力的發揮。

而另外一方面,新長鐵路在通過長江時,並不是通過鐵路橋的方式過江,而是通過鐵路輪渡的方式過江,「簡單地說,就是坐船過江,新長鐵路運營到江邊時,要停下來,將火車分成幾段,用輪渡運過去,然後再繼續行駛。一列車全部過江,花費的時間大約1個小時」。

資料顯示,江陰鐵路輪渡線全長6公里,於2002年通過國家驗收,從北岸的靖江跨越長江至南岸的江陰,為新長鐵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兩條渡輪可一次渡運27節貨車箱。

「一般一列火車有50多節車廂。」鹽城市鐵路辦規劃處官員介紹,按照這樣計算,一列車要分兩三次運過江,「據我瞭解,這是目前長江最後一座鐵路輪渡」。

上述交通系統官員介紹稱,正是由於這樣的阻隔,新長鐵路北段單線運營,經營客運與貨運,而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蘇南城市,沒有客運,只有貨運。按照鐵路有關規定,客運火車不可輪渡過江,這導致新長鐵路的客運功能被大大限制。

「我們考慮問題不能跨過歷史,要考慮當時規劃的情形。」上述交通系統官員解釋,16年前,這條鐵路的建設資金60多億,而當時建設這樣一座鐵路橋也大概耗費幾十億,現在長江上面的鐵路高架橋,建設資金多達上百億。

而談及火車運營的速度,上述官員表示,1996年,中國火車行駛速度只有40公里左右,而到了2000年火車時速也只有70公里左右,直到2005年火車時速才提高到120公里。

而關於新長鐵路的提速,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事實上,新長鐵路複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方案,已被鐵道部列入「十二五」規劃,屆時新長鐵路的技術標準將從目前的時速120公里提高到200公里以上。

「什麼時候才能建鐵路橋?」鹽城市鐵路辦規劃處人士感嘆問道,現在很多鐵路都逐漸擺脫這種較為落後的方式。而《新長鐵路過江通道規劃研究》一文也直接指出,鐵路輪渡過江方式「嚴重阻礙了蘇南、蘇北區域之間的交流」。

為了改變鐵路輪渡過江方式,泰州等地區負責人曾利用全國「兩會」呼籲要加快建設新長鐵路過江通道。而江蘇省曾多次召開新長鐵路過江通道的規劃研討會,但至今尚無明確方案。

「鐵路輪渡過江的方式,是國家當時的規劃,沒有可討論的餘地。」上述江蘇省交通系統官員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4

思考的碎片--7/16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jbq.html
1.國航

國航0票價事件其實並不出乎我的意料

N年前在國航買過票因為網絡支付原因為了同一個訂單付了兩次費。結果來了對賬單才知道。和國航打電話溝通。結果人家竟然不聲不響把錢全退給我鳥。真是NB公司。
另外這家公司應該是國內最安全的公司。邏輯很簡單。所有領導人出去都是國航飛機國航駕駛員。
所以大家懂的。

2.21世紀集團報導顯示銀行在有意提高不良率哈哈
換句話說就是有動力降低利潤。這是真的沒法玩了。有動機降低利潤。這是銀行。只要他們想這樣幹一定可以搞定。今年業績徹底完蛋。
「總行讓我們不良貸款充分暴露」

3.關於財經公關
只有財新雜誌和經濟觀察報就這問題做了報導
其他都沉默鳥
而且還刪貼
大家懂的
現在看看第一財經日報基本每天一家未上市廣告
同時早前香港的紙媒體也是靠刊登prospectus賺錢的
後來港交所規定可以直接用電子文檔公告這樣才導致李澤楷買入信報

很有趣的。

4.巴菲特開始悲觀

上週巴菲特接受CNBC採訪表達了對經濟前景悲觀的看法。這不是啥好消息。

5.稅收的風向

經濟放緩的大前提下,有減稅的呼籲

但是在我看來這是忽悠。

當下名義的稅率全世界範圍內看並不高
核心問題不是稅率
是管制
如果不改變管制那麼所謂的減稅都是假的

地方政府的開銷在那裡,管制也是一種成本。成本剛性如何減稅

權力沒制約減去的稅收會從別的地方加回來。

要警惕房產稅。這是經濟下滑過程中最有可能開徵的稅收針對個人而非企業。
暫時可能會放企業一馬。

長期看房產稅是鐵定的,核心是是squeezed middle.這個冀志罡以前就提出過。

「去年牛津字典的編輯們把「被擠壓的中層」(squeezed middle) 評為年度詞彙,這體現了在金融危機陰影下歐美中產階級普遍的挫折感,他們沒從泡沫盛宴中得到什麼,卻要面對泡沫破裂後的通脹、債務甚至失業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2

1986年12月16日: 陸氏實業(0366) 招股上市(更新)

1986年12月16日,當年從事電視製造陸氏實業宣佈招股上市,以每股1.33元發行5,000萬股上市,佔全部股本的25%,集資約6,650萬,另外在之前為開拓市場,把5%及2.5%股份出售予日本丸紅及荷蘭的Drange Nassau,每股1.23元,較公開發售價低7%,這兩個機構均會把這批股份視作長期投資。主席兼創辦人陸擎天在上市後持股約66%,董事持股約1.5%,主要資產為於中國內地的合營企業深圳中恆華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後來於中國上市。
最可愛的是,因為當年他們的市場主要在中國,因為其訂單較難預測,故此並無預估未來的業績。

在次年1月7日,陸氏實業上市,股價早市最低報1.73元,收市前愈升愈有,股價上升至2.275元的高位上市,較招股價高出71%,市值已達4.55億元。以當年派息有8仙計,當年以招股價計股息率達6.02%,以第一日收市價計股息率達3.52%。在1987年股災前,股價達到4.7元,市值達到9.4億,可見股價升勢之速。

在1991年,為分散業務區域,故開始把業務重心轉至越南,建立電視組裝、酒店、地產及水泥廠等業務。其後因為中國電視業競爭非常激烈,盈利大幅下降,派息也停頓,並供股集資。故於是把電視組裝部分逐步淡出,分別出售予TCL集團,其後重組成TCL國際(1070,現TCL 多媒體),另外深圳中恆華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則把之上市,並把兩間股份大手拋出,套出大額款項。其後,更把部分所得購入大股東的生物業務,雖遭部分股東反對,但是失敗,結果一如所料,業務未如預期,並持續虧損。

但是,當年一陣越南熱,陸氏實業的股價光速上升多倍,但因為越南經濟過熱,貨幣、利息均不利業務發展,盈利未如預期,雖然把業務正名至陸氏集團(越南控股)也沒有用,股價也漸歸平靜。

在這樣多年的變化之下,經過多次派送紅股及合股下,經供股調整後的上市價為2.3038元,經供股調整派發的股息約1.94825元,以現價1.73元計,如持有1股,回報約為79.13%,相對當年恆指升幅約10倍亦較低,,複合回報率僅約2.30%,或許連通脹也追不上,所以投資工業股和新興地區的股票也是價值毀滅的。

延伸閱讀:
1.  維基百科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8%E6%B0%8F%E9%9B%86%E5%9C%98


2. 公司資料:
http://www.luks.com.hk/c/about_profile.php


3. Webb 派息、供股、合股資料:
http://webb-site.com/dbpub/events.asp?i=1143


4. 買高價生物業務資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07/LTN20030307037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47

思考的碎片--10/16 app的斷想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klr.html
思考的碎片--10/16 app的斷想

這段時間試驗了很多app,也產生了一些思考這裡集中寫一下。
其實我買iphone還是要感謝@linan 

1.最漂亮的icon
App的icon總的來說都很一般,規律是國外的比國內的漂亮,同時國外的icon更新比國內的快。初期沒錢就隨便上一個。一般來說還icon了估計是融到第一筆錢鳥。
大家懂的。
我最喜歡的icon是pillboxie 
https://itunes.apple.com/hk/app/pillboxie/id417367089?mt=8

2.單一功能的App長期看沒生存空間
這裡兩個事情,單一功能的容易被整合
比如我最近下了一個shoppinglist,雖然還不錯,但是輸入太麻煩,同時沒有和類似我查查的軟件整合。所以獨立存在的意義不大。

早晚我查查會做shopping list而且是選項為主,目前的shopping list都是要輸入法太麻煩。如果可以點擊選項速度會更快甚至支持siri就更好哦啊了。語言障礙消除,目前shopping list只支持英文。不過也好讓我學了不少英文單詞。

比如parking meter這類早晚會被整合到一個工具軟件中。長期獨立存在沒可能性。
我能像到的一些需要整合的服務
包括parking meter/RGB顏色/高度表/等 其實很類似傳感器功能。這些應該被整合到一個app中,而不是現在這樣N個app太不方便。

只有類似soundhound 會獨立存在。這變成了一個特殊應用。我現在把soundhound放到快捷鍵中了。這是我最心儀的一個app。強烈推薦。開車不用soundhound簡直沒法聽廣播
instagram也會獨立存在,是很好的分享,現在都支持直接分享到fb twitter 圍脖。
作為反面,現在很少人用path我的path好友好像沒人更新鳥。
還是那句話好東西是用過了回不去的。instagram是用過了不會回去的。不會回到沒有instagram的時代。
path就不性。pair也不性。viddy早被我刪除鳥。

3.我查查和一淘火眼

雖然我鄙視馬澤東,不過必須說一淘火眼的設計是國內一流。甚至超一流。界面做到我都讚歎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當然還有很多改進餘地。比如不支持手工輸入,
但是界面的簡介和友好超過我用過的人和一款國內App
加以時日我查查一定被幹掉。一淘火眼很牛B

我查查還是要增加shopping list 功能這樣才有粘性有社交性。我現在每次出門都會懊悔有東西忘記買了。每次回來都會懊悔東西買貴了因為臨時性購物雖然有比價但是還是沒淘寶便宜。這是最大問題。
一淘雖然表示淘寶價但是似乎沒涵蓋快遞費用和冷鏈快遞價格所以也算瑕疵。不過比價軟件我看是國產App最有機會的市場。也是日後競爭最厲害的市場。這塊會出大公司。

我查查的界面做的實在太差,他們請不起美工嗎?土鱉樣。鄙視下
不過數據還是我查查豐富。另外最近也有發現我查查的數據質量好像下降了。對降價和價格調整的反應慢了。我最近幾次用我查查在大潤發明顯發現價格出現差異。

一般而言越接近商家其實越值錢。在選擇時候給你多點信息最後會影響消費行為的。所以我查查這樣的軟件會有很大市場。
另一淘火眼是淘寶的產品。剛出來不久。值得期待。

4.用戶+時間

我觀察我家碎片嫂的手機使用習慣。大約空閒時間5:5 互動(圍脖QQ之類互動的app其實主要就是圍脖和QQ)vs 遊戲 時間上的比例。(我家碎片嫂不用FB哈我最近FB上活動很頻繁)歡迎加我的FB+instagram 我這上面還真沒幾個好友。
所以那麼多app其實就算裝機也沒太多機會被使用so 這會是一個非常激烈競爭的世界。因為累計進入這個市場的商家越來越多。
我這段時間用了很多App,而且每過一段時間我會分析下使用頻率然後刪減,國內的App大部分還是本地化服務能倖存,也只有本地化服務能存在。

點評的使用率很高,每次找飯店一定是點評甚至指路。包括點菜都會用到點評。點評的團購現在不錯。算一大亮點。周圍的人使用點評團購的比例相當高。超過我的想像。按照我的觀察應該超過50%甚至有70-80%

格瓦拉是看電影比用的。問題是現在格瓦拉其實並不便宜。點評的團購比格瓦拉便宜。當然點評很扯每次都是31 32,電影院都是30塊等於送給點評一塊兩塊錢。
當然電影票最便宜還是信用卡的買一送一隻是沒必要辦那麼多卡。
格瓦拉是會用但是未必用他買票。我就從來沒成功的用他們家app買到過一張票。

長期看我懷疑點評會幹掉格瓦拉,點評整合格瓦拉很容易。畢竟電影是一個本地化服務。餐廳永遠比電影院多。所以比如是點評吃掉格瓦拉而不是相反。


5.未來

我和@linan 的討論中有一個看法就是未來手機會更多使用各色傳感器。

那麼App就是如何使用好這些傳感器,soundhound算是例子。GPS的find my friends也是

另外就是本土化應用要麼專業要麼廣博。

我竟然在手機裡裝了個app是交你如何繩子打結真是不知奧那天會用到。我會一直保留的。
這就是專業。我只要一個就可以,其實這樣的軟件很多。我下了兩三個。在做對比。
唯一問題是這類工具性的App如何盈利。一萬年只用一兩次的?
比如那個flashlight裝了真要用到他的sos那就是大事情。
他只有存在感沒有商業價值。

6.總結

總的來說我有一個判斷,app會又一個從少到多,然後從多到精和少的一個回歸過程。目前應該開始回歸鳥。一個大趨勢就是常用的app會整合其他app的功能逐漸建立店大欺客模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0

【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16)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139
第四組樣本 走天涯,闖世界

第七篇 福州長樂:偷渡美國討生活(2)

操舟為業與移民網絡

長樂市鄭和研究會會長石金秋把長樂人骨子裡既有的海外謀生衝動和冒險精神歸結到一個歷史人物身上——鄭和。他已成為長樂的文化象徵、精神基因,乃至海洋文化信仰。

從1405年開始的28年間,鄭和先後七次從福州長樂出發下西洋,足跡遍佈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時長樂太平港正是鄭和船隊遠航的基地,也是鄭和所用巨艦的主要製造地之一。鄭和駐舶長樂,還在當地招募水手隨他遠航。這造就了長樂人「以海為田,操舟為業」的傳統。

清末設福建船政學堂和馬尾造船廠,很多長樂人到此學習和謀職,從事航海者更不計其數。長樂由此號稱「海員之鄉」。

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中國內地與美國不通航運,在香港地區、新加坡的船運公司任職的福州籍海員,通過「跳船」方式,開闢了移民美國的渠道。第一批長樂籍的美國移民,基本上曾是香港海員。他們隨公司商船到美國後,「跳船」留居美國,設法獲取合法留居身份,然後通過親屬移民簽證,將家眷遷移到美國,再通過其定居美國的各家庭成員,啟動親屬連鎖移民。

1988—1997年是長樂人偷渡美國的「黃金十年」。盧志中回憶說,閩江邊一度停靠著各式的偷渡船,蛇頭就在船上扯嗓子喊:「有出去的沒有?」一些人背著簡單的行李,在岸上和親人告別,然後上了船,天才濛濛亮。

1990年,盧志中和猴嶼的鄭家璧等6人,重新出發。他們沒有選擇慣用的海路偷渡,而是採用了更為隱蔽、安全的方式——「換人頭」。

他們正月初八離家,到福州火車站搭乘前往昆明的列車。為了物色一個「好蛇頭」,他們足足在昆明等待了45天。按照鄭家璧的說法,那邊的蛇頭都是泰國人,「好蛇頭」可以買通緬甸軍隊和入境官員,讓偷渡者一路暢通無阻「壞蛇頭」則全無保障。

福清市高山鎮西山村的村民林華該和10多位村民通過緬甸偷渡去美國時,不但要防止被抓,在熱帶雨林裡經常感到缺氧窒息,還要提防有毒蚊蟲的叮咬。林華該在寫給家人的信裡說,他在緬甸沿路見到多具沒有掩埋的偷渡者屍體,三個月的旅程每天都活在死亡的恐懼中。

在拿到一本台灣地區護照之後,盧志中一行每個人輕輕地把護照上原有的照片揭下,替換上自己的頭像。此後,他們將開始頂著一個陌生人的身份在外謀生。

蛇頭一路帶領他們翻山越嶺,跨過中緬邊境,隨後潛入泰國,一路都有緬甸兵持槍護送。然後,從泰國坐飛機前往新加坡,由新加坡直飛紐約。抵達紐約的時候,已經是7月份。

盧志中和鄭家璧分頭投靠紐約唐人街的親戚。2萬美元的偷渡費在人到紐約的那一刻,由猴嶼鄉的聯誼會或同鄉會代為籌集付清。盧和鄭所要做的,就是先在同村人經營的中餐廳裡洗碗或者炒鍋,慢慢還清欠債,積攢資本。

身為僑領的陳清泉對20世紀90年代初洞頭村的一次集體偷渡印象深刻。接獲蛇頭領人的通知後,陳清泉帶領幾個餐廳老闆上前接洽。「一共20幾個年輕人,每個人偷渡費1.8萬美金,總共30多萬。」陳清泉等人代墊了這筆巨額費用。隨後,每個餐廳老闆根據經營能力,分配到3—5個同村偷渡者,讓他們在自己的餐廳內做事,每個月工資1700美元,扣留1000美元,作為偷渡費償還,實發700美元。

「只要一年半時間,這批偷渡者就能把債務還清,可以開始攢錢寄往家鄉,準備蓋房子了。」「我幫助過的老鄉有多少,我也記不得了。」陳清泉說,最關鍵的是,長樂人在美國搭建起來的關係網絡從根本上解決了初到者的心理恐慌和工作著落等現實問題。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介紹,互助網絡包括安排新來者的居住地、提供有關居留美國的信息和工作機會,乃至提供赴美費用的無息借貸等。在美國站穩腳跟後,陳清泉等人利用關係網絡和經濟實力,讓親戚朋友等人具有了赴美打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1984年以前到美國的長樂人,平均每人牽引出去的親朋好友大約是80人。

留下的人又出去了

來到紐約的鄭家璧隔著重洋,用小學的文化水平給留守老家的妻兒寫信,告訴他們紐約多麼繁華,洗碗的工資高得離奇,「美國幹一月等於家鄉干三年」。他慶幸自己39歲了,還作出了出國打工的重大決定。

但是沒有出去的農民,也在尋找自己的出路。

當潭頭、猴嶼、營前湧現海外打工先行者的時候,曾經走私猖獗的金峰鎮開始了農民本土創業。長樂籍作家黃國楨曾這樣描述金峰鎮的轉型過程: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長樂海上走私猖獗,全國各地商人、遊客擁向長樂,就為了購買緊俏的家電商品和紡織品,不少長樂人積累了第一筆財富,走私被禁絕後,長樂農民搖身一變,又成了加工各種輕工產品的廠長、經理。

1981年,金峰鎮華陽村農民鄭良官在河南推銷手工蚊帳。看到報紙上登了一則經編機的廣告。「這個經編機可以織蚊帳、織布、織裝飾布。我把報紙拿回來,幾個兄弟坐在一起研究,認為這種經編機很先進,於是就跟湖州機床廠聯繫,對方報價一台2.75萬元。」

鄭良官七拼八湊,14個股東湊足了2.75萬元,金峰經編廠悄悄開張了。第一年結賬,金峰經編廠共賺了10萬元,第二年又盈利30萬元。

金峰人都見證了鄭良官的成功,紛紛效仿。20世紀80年代初,金峰人靠集資的方式辦起了100多家經編廠,產業基地初具雛形。

1984年8月13日,福建省第二次鄉鎮企業工作現場會在金峰鎮召開。這個時期,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也來到長樂調研,將金峰鎮以紡織為主的鄉鎮企業命名為「草根工業」。

鄭良官的廠越辦越大,換過多次廠房。他第一次租賃的4間民房,成為了中國「草根工業」的誕生地。

1985年,長樂地區的鄉鎮企業猛增到2046家,鄉鎮企業總產值3.35億元,其中鄉鎮工業企業總產值2.21億元,是1983年的3.56倍,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2.6%。

長樂市鄭和研究會會長石金秋說,金峰鎮的鄉鎮企業家們一樣傳承了長樂人漂洋過海的基因。1995年後,當地很多紡織業老闆開始了資本移民。

從1978年開始,時隔不到20年,長樂人的人生路線就一分為二,平行但相反。

當潭頭、猴嶼人漂洋過海,出外打工的時候,金峰的農民卻「離土不離鄉」,當起了鄉鎮企業老闆。當潭頭、猴嶼華僑回鄉投資尋找機會或者辦公益獲取名譽的時候,早期留在老家辦廠的老闆們卻開始了他們的資本移民征程。

2007年,非法滯留美國長達17年的鄭家璧「告老還鄉」,在紐約刷盤子「刷」出來的自家樓房大廳牆上,看到了母親的遺像。1993年,鄭家璧母親病逝,他從一通越洋電話中得知噩耗,當時他正穿越紐約中央公園,給一戶白人家庭送餐,只記得公園的樹葉一片金黃。

2011年3月,同樣未能獲得合法身份的盧志中得知妻子病重,毅然離開美國。兩個月後妻子離世,他陪她走完最後一程。此前他們已經分離整整21年。

2011年5月,陳清泉、張天密、陳銓俤等僑領相繼返回福州,參加第十三屆「海交會」,他們是早期赴美打工農民的成功典範。而鄭家璧、盧志中等人,則成功地讓他們的兒子順利落腳美國,讓下一代去實現父輩未竟的「花旗夢」。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盧志中」為化名)

樣本意義

中國農民打工的腳步,遠涉世界各地,其中以八閩大地福建省的長樂和福清最廣為人知。

長樂與福清均屬福州市,臨東海。當地流傳兩句話:「世界怕美國,美國怕長樂」,「亞洲怕日本,日本怕福清」,足見這兩個縣級市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兩個國家中的影響力。

長樂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長樂人繼承了「操舟為業」的技能和秉性。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長樂籍海員就開始了跳船移民之路。1978年之後,長樂走私潮從側面展現了絢爛的物質生活圖景,第一批海外打工者以「尋親」的名義,偷渡到世界之都——紐約。

現有長樂籍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已經逼近40萬人,而長樂市當前人口也僅僅66萬左右。

福清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當地人素有出海闖蕩的傳統,目前從這裡出去旅居海外的華人近80萬,分佈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了一批在海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商界巨賈。如印尼華裔首富林紹良林文鏡先生便是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人。

據不完全統計,福清華僑華人總資產不下500億美元,其中資產超1億美元者50多人。福清現在日本打工經商的仍不下10萬人。

重溫閩人到海外打工謀生的歷史,事實上開啟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農民工內部遷徙之外的另一求生路徑。歷史厚重的現狀、家庭悲情的別離、個人多舛的命運在他們的身上交織,折射出中國一個時代的不堪回首,和親歷者開闢美麗新世界的心酸血淚。(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79

2012-11-16 讀書筆記 kath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de7f.html

《銀元時代生活史》

(前六章筆記)

同學問我最近在讀什麼,我想想說,一本老中醫寫的經濟學讀物,其實是一本自傳,但卻也透露了那個年代貨幣的很多故事。讀這本書很輕鬆,跟隨作者的文字重溫他的一生,我自己從小不記事,所以特別佩服那些可以娓娓道來自己幼時故事的人,對於作者能把生活細節記得如此的清楚更是歎為觀止。從孩提時糖果的價格,到青年時送給戀人的禮物,到書本的價格數量,作者都記得一清二楚,縱然得益於記日記的好習慣,但能把那麼大的信息量一點點整理下來,然後為讀者還原出一個時代的生活面貌,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

透過一枚小小的銀元,我們可以瞭解到那個年代的很多現象。印象最深刻的有如下幾點:

一、            銀元的幣值穩定。果然是實物貨幣的自我調節能力強,可以通過儲藏職能自動調節市場上貨幣流通量,保持幣值穩定,也不會有亂發貨幣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作者列舉了很多年的物品價格,可以看出那個年代的物價一直比較穩定。

二、            銀元的價值高。那時候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用角來衡量的,一元的價值很高,去北京住最好的賓館也才幾元錢。對比之下,更可以看出作者對書的熱愛,可以一下買上千元的書。

三、            上海的物價真高啊,作者去北京之後,頻頻感嘆北京的物價之低。唉,北京是政治中心,物價管制的還好些,上海是經濟中心,物價就高好多啊,以後去上海讀書花銷會大的多了……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第五章:不要預測股市

「事情從來不會十分明朗,一旦明朗早已為時太晚。」

「上帝和我們開的一個最大的玩笑是,下一次的情況永遠不會和上一次的一模一樣。」

彼得維奇認為預測股市是一件非常愚蠢的問題,他舉了瑪雅為災難最準備的故事說明永遠無法為歷史重演做準備,他的雞尾酒會理論很逗趣也很諷刺,在股票將要下跌的時候大家熱情高漲,在大家不願沾惹股票的時候股市反而可能會止跌反漲,即便股票已經上漲一點,被蛇咬過的股民們還是無比的忌諱股票,而當股票達到高點火熱過頭的時候大家的興致又滿溢了。彼得維奇只相信,購買卓越公司未被市場認識到的低估股票才是投資之道。我們投資的是公司,不是股市,與其去預測股市,倒不如多關心公司基本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