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exun.com.tw/2011-09-13/133315448.html
宏觀經濟形勢變動背景下,高速公路行業債務問題突出,局部風險正在顯性化
《財經》記者 張鷺 翁仕友
高速公路行業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
向前,是信貸政策收緊,中央整治地方融資平台。
向後,是經濟刺激政策下的天量貸款。
居中,是資金鏈斷裂風險下的左右突圍。
兼具基礎設施建設與拉動經濟增長雙重屬性,高速公路項目自1998年以來一直深受政府寵愛。為此,各地方政府不惜突破規劃,過度負債經營。
2008年以來的天量信貸,使得這種政府主導、銀行輸血的投資模式登峰造極。項目建設大躍進之下,局部地區的高速公路建設已超出實際需求,變身為套取銀行貸款的質押品。
高速公路有沒有必要建得那麼快?
區域經濟地理學的專家給出的答案是:超前。
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統貸統還、以豐補歉」等政策,足以保障此信貸鏈條的完整性。
高速公路項目以其前期融資高槓桿率、後期收益穩定性,已成為地方融資平台耀眼的「吸金機器」。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據國家審計署報告,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中用於高速公路建設的債務餘額已逾萬億元。
項目修建突破規劃、政府投資效率低下、引資修路出現爛尾、「以貸還貸」模式難以接續、債務問題集中暴露——宛如「多米諾」骨牌,宏觀經濟形勢驟變的一觸即發,導致一直被掩蓋的投資大躍進下種種風險開始顯現。
此種情況下,高速公路何為?
平衡特殊公共品的公益屬性與商業屬性,約束地方投資衝動,改變借其拉動區域經濟功能,都是題中之義。
高速公路,減速在即。
——編者
高速公路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
從2010年11月至今年6月,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歷經八次上調,從17%升至21.5%,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值。對於建設資金75%來自銀行貸款的高速公路行業,好日子正在遠去。
「2007年,存款準備金率不過10%而已。」一位中部省份交通運輸廳中層對《財經》記者提及幾年前的貨幣寬鬆政策,語帶留戀。
對於高速公路負債壓力,交通運輸部的定調比較淡定。「從全國來看,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7月28日表示,從全國高速公路的負債情況來看,雖然各地的償債能力並不均衡,可能西部地區償債能力差一些或者負債率高一些,但是從全國來看,債務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
但另一方面,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發起、自2010年開始的整治地方融資平台舉措,效果也正在顯露。國家審計署的報告及地方個案亦表明,高速公路總體償債壓力已呈緊繃之勢,個別地方項目已有資金鏈斷裂之虞。
「還貸高峰期馬上要到了,我們能否將之前從銀行借的錢全部歸還給銀行,這是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一位內部人士這樣表達了他對公司債務的擔憂。
「今年新開工的項目很少,主要力保在建項目。」安徽省交通運輸廳一名人士稱,目前該省銀監局正在嚴控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放貸。
實際上,全國多數高速公路企業的自有資金早已捉襟見肘,負債率急速上升,銀行融資困難加劇。在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後,銀根緊縮,各地高速公路企業在建設項目立項、土地報批、融資上的難度加大。
《財經》記者獲悉,交通運輸部近期曾專門召開分析會議,針對交通基礎設施資金緊張狀況,該部財務司已和銀監會、銀行機構進行了溝通,以舒緩地方籌資壓力。但目前尚無實質成果。
未來一兩年,這種壓力還將持續。由於項目貸款四五年後開始歸還本金,也就意味著2008年以來的高速公路建設熱潮,將在2012年至2013年進入銀行還貸高峰期。
近憂之外,更有遠慮:如何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直接與間接融資相結合的多層次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如何規範高速公路投資、建設、運營主體和運行機制,如何在此過程中釐清官商邊界,根除腐敗淵藪,各方迄無共識。
http://news.hexun.com.tw/2011-09-13/133315751.html
以超常速度完成立項、審批的銅南宣高速,在2006年開工不久即出現停工,至今無確切復工時間。這個被搞砸爛尾的高速項目,成為地方政府超速建設的失敗樣本
微風徐徐,臨時挖就的水塘裡,鴨群遊弋。岸邊,近一人高的野草隨風搖曳,與遠處的稻田競綠。荒草叢中,林立混凝土橋墩和銹跡斑駁的澆築模具,儼然一處巨大的工業遺址。
荒草萋萋之地、鴨群戲水之處,原為已經施工完畢的路基,屬於安徽省宣城市五星鄉的銅南宣高速公路A12標段。按照計劃,這條2006年下半年開 工的高速路項目,在2008年即應建成通車。但實際情況是,項目甫開即停,在2008年初全面停工整改後,雖經兩輪多方協調,一直未能復工。
銅南宣高速自銅陵經隸屬蕪湖的南陵縣,再到東鄰江蘇的宣城市,將皖南兩市一縣串成一線。通車後將大大縮短皖南到長三角的時間。不僅利於三地,亦符合安徽省東向發展的戰略。
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甚巨,單憑政府資金或有不足,不少項目都引入社會資金彌補。由於並非所有的項目都能獲得批覆,不少地方在引入民資時,往往優先青睞有「能耐」在北京「跑項目」者。而這些擁有深厚人脈的「能人」之中,不乏依附權貴的裙帶資本。
有此背景,這類「能人」未必握有雄厚資金,卻一定擅長在北京和地方之間組合各類資源,同時搞定批文、貸款。如果一切順利,地方政府拉動經濟、平添政績,銀行拓展業務,社會資金坐收豐厚通行費收益,可謂皆大歡喜。
問題在於,這種涉及多方而又環環相扣的運作結構,風險過於集中。一旦中樞「短路」,則整個系統崩潰。至今爛尾的銅南宣高速項目背後,即存在一位與多名落馬官員有染的此類樞紐人物。
從審批到開工,銅南宣項目的前期過程一路刪繁就簡、狂飆突進,此人居間運作,功不可沒。
但脫韁的速度也埋藏著「定時炸彈」——以其為核心的項目運作進展至後期,利益協調之複雜,以及各種陡生的不可抗變故,逐漸讓局面失控。心灰意懶之際,此人心欲退而身不由,讓其本人、地方政府、權威協調者與後續接手者均感手足無措,善後復工變數叢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背後,徒留「欲速則不達」之嘆。被搞砸爛尾至今的銅南宣高速項目,成為地方政府超速建設的失敗樣本。
市、廳之爭
工業重鎮銅陵位於長江中下遊,並獲批萬噸級碼頭。依託於長三角地區,2005年-2008年,銅陵市實際利用長三角資金年均增幅約50%,超過全國招商引資平均增長水平。公開數據顯示,銅陵市工業銷售收入中70%以上亦來自於長三角地區。
這來自於礦山逐漸枯竭的背景下,銅陵市早在2001年「十五」規劃中就提出對接長三角戰略,變被動「招商」為主動「找商」等方式,廣辟工業園區,積極吸引投資。
無縫對接,交通先行。在交通圖上看,上海至重慶的高速公路,僅銅陵至宣城之間未聯通,需先後轉道318國道及320省道,路阻且繞。故而在2003年初的安徽省交通工作會議上,銅陵市提出修建銅南宣高速公路以融入國家網。
2004年2月,銅陵市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委託諮詢公司編制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4月,銅陵、蕪湖、宣城三市政府召開座談會,商定由銅陵 市政府組建工程建設指揮部,承擔前期徵地、動拆遷等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設中的協調保證工作,並向有關單位積極爭取稅收、徵地、拆遷等優惠政策。
根據會議紀要,由銅陵市建設投資公司(下稱銅陵建投)、宣城市高等級公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宣城路建)、民營企業中基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下稱中基公司)三方合資,於2004年底成立了銅陵市銅宣高速公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銅宣公司)。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銅陵方面出資3000萬元、 宣城方面和中基公司各出資3500萬元。
開業之際,蕪湖市並未出資入股。銅宣公司一位中層對《財經》記者解釋,這是因為蕪湖市顧忌前期的投資風險,「高速公路項目的審批時間長、風險 高,萬一批不下來,前期跑項目的錢就打水漂了,所以蕪湖市當時選擇暫不入股,但保留參股權。」事後來看,蕪湖市的這一舉動也成為停工的因素之一。
2004年6月5日,三市交通局聯合向省交通廳報送《關於銅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項目建議書的請示》。數日後,三市發改委同樣聯合向省發改委報送了上述請示。
不過,三市尤其是銅陵市的前期工作,與安徽省交通廳之間出現競爭。因為僅僅兩個月後,在省政府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會議上,銅南宣高速被明 確交由安徽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安徽交投)建設,由省交通廳負責前期工作。省政府這一決定,系對交通廳相關報請的批示。
「我們根據省裡安排,從2005年初開始去三市做前期銜接工作,一直下半年,在蕪湖、宣城很順利,到了銅陵就做不下去了,最後只能放棄。」安徽交投副總經理王宏祥介紹。
2005年3月,安徽省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報送《關於安徽省銅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項目建議書的請示》。此後半年內,水利部水土保持中心、交通部、原環保總局環評中心、國土資源部、水利部長江委等部門分別作了相關批覆。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310
在外企、國企曾經一統江山的機械工程行業,三一重工的崛起令人矚目,其橫衝直撞的競爭風格與其在資本市場的縱橫捭闔,也引發了諸多爭議。這個「中國製造」的新版本,究竟是如何被造就出來的?
2011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位於湖南長沙的三一集團總部食堂,以55歲的董事長梁穩根為首,幾十個人在一張近30米長的餐桌旁落座。他們平時一日三餐都一起吃,總裁助理以上級別的人必須參加,遲到的還會被罰100元。
三一集團總裁唐修國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他那天打趣說:「你們不知道梁總是首富了嗎?怎麼還是這幾個菜?」一桌人哄堂大笑。梁穩根在2011年成為福布斯、胡潤富豪榜雙料首富,三一集團也成為造富人數最多的公司,共有七人上榜,梁穩根等四位創業兄弟一個不少。
餐桌上,梁穩根講起了自己的一個笑話。他出生在湖南省漣源市茅塘鎮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偶爾跟著做篾匠的父親坐火車出門。當時位於長沙市天心區的火 車南站還沒廢棄,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列車中轉站。因此,在中南工業大學讀書時,梁穩根對同學們說:「中國所有的火車都要經過天心。」
「他們至今還在嘲笑我。」梁穩根說。
就是這樣一個窮小子,在29歲時辭去了國有企業的工作下海創業,氣得父親舉起了扁擔。如今,他已擁有700億元的財富,並據多家媒體報導,他可能將「棄商從政」。
梁穩根等四人創建的三一重工(股票代碼:600031)也成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市值215.84億美元首次進入英國《金融時報》全球500強排行榜。
在外企、國企曾經一統江山的機械工程行業,三一重工的崛起令業內矚目,其橫衝直撞的競爭風格與其在資本市場的縱橫捭闔,也引發了諸多爭議。這個「中國製造」的新版本,究竟是如何被造就出來的?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2011年成為福布斯、胡潤富豪榜雙料首富。 (CFP/圖)
生於草莽
一期30台挖掘機全軍覆沒,最終被當成廢鐵賤賣。
唐修國在一次晨跑時遇到了梁穩根,梁穩根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三年跑到華盛頓。」這是1983年,湖南漣源市的兵器工業部洪源機械廠,兩人都剛 剛大學畢業分配過來。梁穩根說這句話想激勵唐修國考哈佛大學研究生,這是梁穩根的一個夢想,但他當時已經28歲,並成了家,唐修國當年只有21歲。
雖然梁穩根並不知道哈佛大學在波士頓而不是華盛頓,但這種常識性錯誤沒削弱對唐修國的刺激。「我崇拜他。」唐修國現在還是這麼說,「他是有社會閱歷的,經歷過做小手工藝品謀生的階段,袁金華也下過幾年鄉,但我和毛中吾只是應屆畢業生。」
一起創業的四位兄弟就是在洪源機械廠湊齊的。在四個兄弟裡面,梁穩根年齡最大,老成持重又喜歡談論時政,一副改革先鋒的模樣。而在創業之後,他又成 了一個最會製造故事的人;唐修國戴著一副大眼鏡,經常笑呵呵的;毛中吾長著一張國字臉,言談犀利,他當過工人,讀過夜大;袁金華圓臉,留分頭,下過鄉,後 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
梁穩根提出了辭職辦企業的想法,當時新中國第一張私營經濟的「准生證」隨著中國光彩實業有限公司成立而誕生。雖然還沒聽說過「下海」這個詞,但在兄弟們面前,梁穩根提出了一個更蠱惑人心的說法:「做一塊試驗田,探索現代企業管理。」
1986年,四人湊了6萬元本金,在創業的前幾年裡做了販羊、焊片等不怎麼賺錢的買賣,最終靠新材料站穩了腳跟,到了1993年,三一新型材料廠更名為湖南省三一集團有限公司,產值已經過億。
研究生畢業的向文波在1991年加入三一。1994年前後,受宏觀調控影響,新材料行業不太景氣。向文波考察市場後認為混凝土機械行業前景不錯。於是,梁穩根和向文波帶著300萬元本錢從茅塘鄉出來,到長沙創立三一重工。
「剛開始的時候可是有『背水一戰,不成功則成仁』的意思。」唐修國回憶,那時候大家出去必須拿合同回來,要把產品賣出去。那時候企業攤子小,只要每個月賣出幾台產品,就開始盈利了。
但2000年之前的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仍是舶來品的天下。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機、利勃海爾等國際品牌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10%還要被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一的徐工集團、三一的同城兄弟中聯重科等國企瓜分。在它們面前,三一重工唯一的產品——混凝土泵車屬於「小打小鬧」水平。當時,三 一集團的主要盈利來源還是老家的金屬材料和銲接材料業務。
儘管如此,1997年,在唯一的產品實現盈利後,三一又看上了挖掘機市場。當時做出這個「進攻」決策,依然是個冒險行為。在這之前,韓國大宇、現代,德國阿特拉斯品牌相繼湧進中國挖掘機市場,本土品牌全軍覆沒。
三一「猛衝猛打」的基因又發作了。「300多萬塊錢的泵車我們能做,不到100萬的挖掘機怎麼會做不出來呢?!」唐修國從1998年起,連續4年在 各種公司會議上討論挖掘機的製造,除了液壓系統、駕駛室要靠進口,關鍵的問題出在液壓油缸上,日本KYB出口給中國多少油缸,決定了中國可以生產多少挖掘 機。
2002年3月,梁穩根親自坐鎮第一期挖掘機的生產。液壓系統是進口日本小松的,發動機採購德國的,油缸是三一自己生產的。一套裝備配在一起,結果是完全不能工作。一期30台挖掘機全軍覆沒,最終被當成廢鐵賤賣。
挖掘機的核心部件依然需要靠進口,重新用回KYB油缸後,小松液壓系統的供應又出了問題。從2002年到2006年,挖掘機業務一直是三一咬牙想要啃下的骨頭。
「猛衝猛打」雖然讓三一闖進了挖掘機市場,但在汽車業務上卻損失慘重。2002年7月成立的三一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裡原本包括重卡、客車、汽車起重機底盤等。但其中的客車因為「三一優勢不足」,已經停產。
一位熟悉工程機械行業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那一次,三一大概賠了1個多億。」
不過,他覺得三一的風格就是如此。「他們非常看重對市場的開拓,即使失敗了也願意一次次埋單,然後再推出新的產品。」
偷師日本
德國產品能用4年,我們的能用3年,但他們的機器壞了維修跟不上,三一能快速提供維修服務。這就是創新。
2004年下半年,在政府緊縮銀根、控制基建規模之後,三一重工遇到了麻煩。
「我們那時擱置了一些發展計劃。對內部和外部形式的擔心讓我們擔心項目的投產之日,就是停產之日。」唐修國說,那時為了提高公司決策效率、加強部門間的橫向溝通,三一重工還將在早上7點半舉行早餐會變成了一項成文的制度。
幾個創始人又撿起了20年前看過的書。「我在1985年的時候就看過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時候還是台灣版本的,叫《有效的管理者》,是藍色的外皮,沒有今天的包裝漂亮,是梁總讓我看的。」唐修國關於和管理層討論讀書的回憶異常清晰。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659
從「籌資」到「愁資」
據內部人士透露,交通部今年已把自己能調撥的車購稅等交通專項預算資金共計4763億元,於9月份通過財政部「超常規」地全部提前下放到各省,「這在往年根本不可能」。
高速公路正在紛紛停工。
2011年11月1日下午,陝西省延(安)吳(起)高速第三標段處,工地上突兀地矗立著一些光禿禿的橋墩,上百個梁板整整齊齊地堆放在梁場裡,旁邊偌大的料場除了一名看守外空無一人,由於入秋後氣溫驟降,存放的石料已經凍住。
這裡是延吳高速上僅剩的兩個未停工路段之一。這條路共有26個施工標段,但2011年6月以來由於資金鏈斷裂已停工24個,拖欠農民工工資上億元。
在附近的民工宿舍裡,一位「小工」(工地上做最基礎工作的人)告訴記者,工人們拿不到工資,300人走得只剩不到80人。「兩年多來我從沒拿過正式工資,老闆每個月只給我們兩三百元基本生活費。」他說。
交通部副部長高宏峰不久前去陝西考察參觀期間,就曾遇到農民工因高速公路停工欠薪而聚集上訪,「現在部裡指示各省廳,務必不要拖欠農民工工資,影響社會穩定。」交通部內部人士透露。
這並非個案。2011年下半年以來,陝西、云南等省先後曝出高速公路因資金短缺而停工或半停工。
2011年,本來是高速公路又一個大干快上之年。據交通部上報國務院的數據,今年交通運輸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預計突破1.4萬億元,超過去年和前年。然而,無異於釜底抽薪的「錢荒」卻突然來臨。
「今年公路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問題,搞不到錢。」 2011年10月27日,在重慶恆大金碧天下酒店舉行的「高速公路管理運營年會」上,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分會理事長董學博在開幕致辭中說。
由於信貸緊縮,銀行貸款佔到全部融資約80%的高速公路建設行業,一下子大受打擊。許多已簽訂的貸款協議和信貸額度也無法執行。吉林省年初申請的2 億元新增貸款至今沒有發放,18億元本已落實的流動周轉資金僅發放了0.8億元。江西、遼寧、湖北、廣西等省份也都信貸短缺、資金鏈告急。
從資金到位率來看,今年公路行業新開工項目資金到位率為67%,比去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國內信貸資金到位率僅為16%,去年同期是35%。
雪上加霜的是,銀根收緊還直接導致公路行業融資成本提高。
「2008年時各省的交通廳長、財務處長就跟大爺一樣,往辦公室一坐銀行去求他貸款,利率下浮10%。現在反過來了,不貸款,利息上浮。」交通部一 位人士說,利率優惠被取消後,交通部門償債負擔大為增加。如2011年江西省高速公路的債務利息缺口原本測算為8億元,目前則升至12億元。
同時,信貸緊縮切斷了部分公路的資本金來源。按照規定,高速路項目開工的到位資本金不得低於項目概算額的35%。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以前資金相對充裕的時候,很多地方把貸款也拆借來充當資本金,現在此方式已無法運作。
「咱們行業的融資結構過於倚重銀行信貸,」交通運輸部科研院財金研究所副所長李曉峰說,「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貨幣政策一調整,你就完了。」
不久前,交通部召集地方各省廳專門召開座談會研討在當前的融資形勢下如何破解融資難題的問題,由交通部部長李盛霖親自主持,17位省廳一把手到會,一些廳長在會上說,「我們搞公路投融資的現在不是在『籌資』,而是『愁資』!」
為解決融資難題,近期李盛霖親自帶隊多次赴央行、銀監會溝通協調。主管財務的高宏峰副部長也先後在廣州、寧波等地組織了19個省市的相關部門負責人 召開座談會商討對策。據內部人士透露,交通部今年已把自己能調撥的車購稅等交通專項預算資金共計4763億元,於9月份通過財政部「超常規」地全部提前下 放到各省,「這在往年根本不可能」。
虧損也要修的路
有個省交通廳今年向省裡反映,省內一條在建高速已欠款三十多億元,籌不到資金壓力太大,得到的答覆是,「項目必須上,想當廳長的人多的是,排著隊!」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快富,修高速路」,從1984年沈大高速開工至今,高速公路在中國發展到全球第二,並很快將超越美國成為第一。
但是帶來富裕的高速公路卻並不賺錢。除了北京,2010年全國其他省市的收費公路全部虧損。
這是2011年8月底結束的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第一階段的摸底結果,北京、上海、山東、遼寧等12省市收費公路累計債務餘額7593.5億元,江蘇累計債務餘額1338.1億元。
但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公路收費是股市上的行業盈利冠軍——2010年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高達59.14%,「比房地產還暴利」。
鮮明的對比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壓力。媒體幾乎「一邊倒」地質問,一個普遍巨額虧損的行業如何能養出普遍巨額暴利的上市公司?而許多人則懷疑高速公路是為了延長收費年限而故意誇大虧損,甚至轉移利潤。
不過,四川高速公路系統一位高層人士就此反問南方週末記者,「動輒拿機場高速和上市公司賺錢說事兒,有誰真正算過機場高速和上市公司公路里程總共才多少,佔全國高速路多大的盤子?」
他解釋道,全國共有17家「一路一公司」高速上市企業(有兩家同時在A股與B股上市),按平均每條250公里算,總里程不到全國7.4萬公里的8%,而這些路都是整個行業最優質的資產。
至於其他收費高速公路則「絕大部分都不賺錢」,比如四川高速公路建設總公司每年虧損十多億元。虧損的原因是,在建或新建項目成本越來越高,而通車後的收益越來越少,「越修路越虧損」。
「高速公路就像房地產,位置決定一切。」上述人士舉了一個例子——全長240公里的雅(安)西(昌)高速公路。
這條高速公路60%的路段是隧道和橋樑,橋墩最高達230米,總造價210億元,其中資本金50億元、貸款160億元,每年需付利息至少16億元。 但造價高昂的這條路建成後靠收費卻絕無可能覆蓋利息——目前全長236公里的成渝公路每年收費總額約11億元,而它的流量至少是雅西高速的10倍。
「但這些路不能不修,雅西是我國第一條通往少數民族地區的高速公路,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他說。
目前的高速公路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經營性公路」,也就是「市場路」,由外部融資投入修建,建成後依據當時簽訂的合同年限收費。另一種則是政府還 貸公路,也就是「政府路」,要求財政出資35%作資本金(其中中央政府以所收車船購置稅撥付出資10%),建成後收費期不超過25年(以往一些地方政府的 出資部分往往也來自外部融資。所以很多高速公路立項時名義上是政府還貸公路,招商引資之後,公路的性質則根據資本金來源做了變更)。
不過,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面臨的困境是,能賺錢的項目早就完成招商引資,剩下的在建和新建項目 「99%無人願意投資」,只能政府投資。而且剩下的這些地方,修路成本極高。
據上述人士所知,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高速公路的情況基本類似,造價均高達每公里1億元以上,建成後車流量少,收費標準比東部地區更低。而高速公路三五年需要一次「大修」,每年保養費均攤也高達每公里5000萬元。
即使在發達地區,高速公路間的「貧富差距」也非常大。2011年收費公路專項清理期間,「滬蓉西」高速以1.05元/公里的全國最高收費標準被點名,但若按成本核算,其還本付息所需的收費標準高達3元多。
浙江省一名收費員告訴記者,其所在公路年年虧損,「浙江高速公路收費標準10年未增長,反而在計重收費後下降了」。他上班的匝道收費站發放一張通行 卡可提成2分錢(進口)或4分錢(出口),收費員一個月的收入為3000元左右,「網上謠傳我們月入8000元,都是沒影兒的事。」
據廣東交通集團高級經濟師黃亦楠介紹,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2011年新建的4600公里高速公路都途經山區,項目成本大幅升至達每公里1.1億元,使「十二五」期間廣東高速公路資產負債率將超過80%。
現在中央對各地高速公路資本金的補貼均是每公里1000萬元,並未對建設成本高的經濟落後地區加以傾斜。從經濟賬的角度,「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建或新建的多條高速公路均通向「山高路遠坑深」的地區,投資成本高到沒可能靠收費還本付息,也沒有資金願意進場投資。
但發展中西部,交通是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下,各省高速公路國有企業又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工。
比如藏區高速公路建設,據川高速概算其成本高達1.3億-1.5億元每公里,2011年銀行貸款不到位的情況下,中央三令五申催四川開工。「這樣的公路哪怕中央給60%的資本金,還是照虧,路修好後收的錢連收費員都養不起!」一位四川高速人士說。
交通部人士透露,最近他們到新疆調研,新疆交通廳向他們訴苦說,「省廳壓力太大了,省裡管著你的帽子,他讓你上你就得上,我們都快被逼瘋了。」
這位人士同時透露,有個省交通廳今年向省裡反映,省內一條在建高速已欠款三十多億元,籌不到資金壓力太大,得到的答覆是,「項目必須上,想當廳長的人多的是,排著隊!」
「不把搞建設、出政績的風氣壓下來,不調規劃、控規模,高速公路融資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行業發展將難以持續。」該人士說。
延(安)吳(起)高速公路半停工路段,建築材料擺滿地,難覓人影。 (陳鋆/圖)
清理地方債,「拔出蘿蔔帶出泥」
審計報告指出,截至2010年底,交通運輸行業債務總額達2.39萬億元,佔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的24.89%,債務規模僅次於「市政建設」。
這樣的「熱忱」下,大量高速公路紛紛開工或者等待開工,但是卻當頭撞上了信貸緊縮。
其實信貸緊縮只是「緊箍咒」之一,2010年開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清理,早已令高速公路難受不已。
2010年8月,銀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清查工作的通知》,將政府及事業單位的融資平台也納入清查範圍,擴展了之前國務院辦公廳界定的融資平台範圍。
這直接導致交通部一些地方省廳及所屬公路局被作為清查對象。業內人士透露,銀監會的融資平台黑名單中,有很多是政府公路局、省交通廳。按銀監會要求,上了黑名單的政府部門須在現金流對所欠債務全覆蓋的前提下,經平台、政府、銀行三方簽字確認退出平台,否則即遭清查。
銀監會還規定,對於新增平台貸款嚴格放款條件,新增收費公路項目獲得貸款的前提是資產負債率不高於80%,且審批權限統一收歸至各銀行總行。對於非收費公路一概不發放貸款。這無疑斷了公路行業延用多年的「借新還舊、短貸長用」等資金騰挪的後路。
2011年6月底,審計署公佈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交通運輸行業債務總額達2.39萬億元,佔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的24.89%,債務規模僅次於「市政建設」。
該審計報告特意指出高速公路行業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約為1.12萬億元,今明兩年是還貸高峰期,存在巨大債務風險,「部分地區高速公路債務規模大、償債壓力較大。部分地區……收費收入不足以償還債務本息,主要依靠舉借新債償還。」
據交通部人士透露,在該份審計公告發佈之前,交通部非常緊張,因為看到公告草稿中的提法是,交通行業「大量存在借新還舊的問題,債務風險凸顯」。後 來經過與審計署反覆溝通,才修改為最終版本中的「部分地區」,同時肯定交通「形成了大量優質資產,促進了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此外,2011年起銀監會還要求各商業銀行按照「逐包打開、逐筆核對、重新評估、整改保全」的原則對平台貸款進行全面清理,這幾乎為高速公路 2004年以來的「統貸統還」投融資模式敲響了喪鐘。「統貸統還」是指將一地區的多條高速公路進行收入、支出集中管理,統一打包向銀行貸款和還款。
一系列重擊之下,高速公路行業2011年以來頻發資金鏈斷裂事件。2011年初,廣東省被爆出路橋建設負債已超過1600億元,有人評價其「進入 『建設-無止境收費-永遠還不清債務』的怪圈」。4月,云南公路向債權銀行發出「風險提示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引發一場軒然大波。
2011年11月1日,在已經停工的延(安)吳(起)高速LJ-11合同段,工人為了討薪住在了高速公路的橋墩上。 (華商報 趙彬/CFP/圖)
走「市場路」,還是「政府路」?
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公眾所期望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費」並不現實,反而收費年限可能更長。
高速公路究竟應該向何處去?
今年6月,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通知要求,暫停審批收費公路資產上市融資和境外企業收購國有收費公路資產。這意味著,上市融資之路受阻。
其實,更早之前四川高速的經歷表明,即使上了市融到了資,也難以解決目前的高速公路資金困局。
據四川高速人士介紹,當初對高速公路上市,業內是有很多反對之聲的,「公路本身具有公益性,上市之後要對股東負責,與其屬性不符。」
果然,政府原本希望優質資產上市後成為融資平台,可以修建更多公路,但後來上市公司投資決策受制於董事會,寧願把錢存銀行也不願承擔投資風險。在證監會監管下,其資金也不能隨便挪用。
上市融資來修路的希望落了空,政府自己又沒有足夠的錢投入,意味著地方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計去找錢修路。
為此業內正在進行各種探索,比如發行企業債券;通過和商業銀行合作,開拓委託理財等表外融資;或開發公路沿線的土地級差地租、配套物業等。
在吸引投資方面,有的地方正在「以存量做增量」,比如通過出讓此前所修道路的收費權來進行融資。
但另一方面,在這種整體入不敷出的背景下,公眾所期望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費」並不現實,反而收費年限可能更長。
行業內的消息顯示,「收費還貸」的提法將被廢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中「收費期限屆滿必須終止收費」的規定也將重新修訂。根據「使用者付費」的原 則,政府還貸公路還完貸款後,將繼續收費以養護運營路況、沖抵運營管理成本。屆時,現有15-30年的收費年限將被拉長,但價格可能更低。
對於高速公路收費會推高物流成本的說法,該人士表示,「我不知道這從何說起,與高速路網平行的普通公路都是免費的,你要覺得高速貴,完全可以走免費公路。」
云南公路開發投資公司財務總監彭良波則認為,民眾希望高速公路優質服務、低收費,政府希望多修路、少花錢,銀行的希望則是高收益、低風險,「高速公路投融資主體處於多重矛盾交織尷尬境地,必須尋求平衡。」
但是,高速公路未來將如何在「政府路」與「市場路」之間抉擇,依然不得而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429
6月底,負責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云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被曝貸款千億卻想「只付息不還本」的信用違約事件後,餘波未了,又有高速公路被捲入資金危機:陝西省在建的延志吳高速發生銀行貸款斷裂導致拖欠巨額工程款事件。
《西安晚報》報導,今年6月份以來,在建的延(安)吳(起)高速公路26個施工標段,超半數陸續停工,更被指拖欠農民工工資上億元。8月20日上午,延吳高速公路第十一標段的10餘名工人代表冒雨來到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他們已經是數次到這裡來討要他們的工錢了。
據延吳高速公路十一標段主管隧道安全施工的經理王世遠講,十一標段總共有330名工人。「到現在,僅十一標段經過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簽字認可 的總欠賬就高達3900多萬元,其中農民工工資1200多萬。這僅僅是拖欠我們一個標段的農民工工錢,據我們保守估算,整個工程拖欠26個標段所有農民工 的工資絕對過億元」。
報導裡所提到的「延吳高速」全稱為延安安塞經志丹至吳起高速公路,也稱「延志吳高速」(下文同),項目由陝發改交運〔2008〕2089號和陝發改基礎(2009)1495號批覆。
根據上述文件,延志吳高速全長約117公里,暫定建設里程約110公里。項目於2008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工期為四年,項目總概算為1078507.6萬元。
在陝西省交通運輸廳網站的「諮詢投訴」 欄目,有網友在2011年4月份已經反映過延志吳高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延安經志丹至吳起高速公路,已經半年不支付工程款了,施工單位實在無法忍受了, 農民工也無法忍受了,材料供應商更是不能再忍了」,「工程幹到這樣,我們都墊付幾千萬了,企業馬上要拖垮了」,「業主到底有沒有資金」。
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在該欄目回覆稱:「延志吳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目前因國家資金調控,資金出現了一些短缺,但我局多方融資,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半年時間共給施工單位撥款813999219.68元」。
根據前述有關批覆文件,延志吳高速的資金來源以延安市政府自籌為主,國家和省上給予補助。而據陝西省新聞網站華商網消息,延安市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長助理胡援強對記者解釋稱,之所以出現撥付工程款不及時的情況,是因為國家金融政策調整,導致銀行貸款斷裂,工程融資出現問題。
胡援強稱,將多方籌措資金先給欠款民工補發部分拖欠工資,「目前已經籌措到300多萬,應該能支付工人4個月的工資,剩餘工資盡快想辦法給予支付。」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941
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收費問題餘波未了,近日,又有消息稱,全國14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0年毛利率超過房地產業,高速公路的公益屬性再次成為各方爭論焦點。
高速公路毛利率超房地產 京15條高速去年收費50億
據《新京報》6月30日報導,全國14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14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算術平均值在50%以上,超過房地產行業。
以寧滬高速為例,2010年其銷售毛利率為56.21%,贛粵高速2010年銷售毛利率為48.81%;深高速2010年銷售毛利率為52%,四川成渝高速為58.88%。
北京的高速公路毛利率相對較低。除首創股份旗下京通快速的毛利率超過67%之外,經營京津塘高速的華北高速毛利率只有40.66%。不過,北京三家 上市公司經營的16條收費公路,2010年收取的通行費也已經達到57億元,剔除跨越三地的京津塘高速外,15條高速公路仍收費50億元。
北京控股並未單列出機場高速的毛利水平,但根據3.12億港元對應8500萬港元股東應佔溢利,考慮96%的持股因素和25%的所得稅率,其機場高速業務的毛利率應為38%。
而據瞭解,大型行業中,房地產行業是毛利率較高的行業。但這一行業的毛利率也一般維持在40%以下。壟斷型企業中,中國石油去年的銷售毛利率為33.79%,中國石化為19.66%。
曾起訴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收費違法的律師李勁松表示,公路建設本來就是帶有公益性質的工程,就像保障房一樣,政府不允許過多盈利。原則上是保本微利,5%-8%的利潤率,最高利潤指標不可能也不應該超過15%。
公路何時回歸公益屬性?
高毛利率不可避免地會牽扯到高速公路的高收費。其實,國務院早前頒佈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明確提出,公路事業的發展應堅持非收費為主。在近日交通運輸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發的通知裡亦強調「公路作為公益性基礎設施的基本屬性」。
然而,據瞭解,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的95%、一級公路的65%都是收費公路。其中很多還是超期收費、超量收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利用貸款或者向企業、個人有償集資建設的公路(政府還貸公路),國內外經濟組織投資建設或者依照公路法的規定受讓政府還貸公路收費權的公路(經營性公路),經依法批准後,方可收取車輛通行費。
既為公共事業,為什麼還要收費?
據悉,高速公路包括還貸公路和經營性公路。還貸公路收費為了還清貸款;經營性公路則不僅要收回投資,還要有收益。
「不管是收費還貸,還是經營性公路,這個模式並非可以無限期使用。在還完貸款或者實現前期回報之後,應該逐漸作為一個准公共產品,為大眾提供便捷服務。」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歐國立稱。
不過,當前各地頻現還貸公路轉為經營性公路,藉機斂財。據《廣州日報》報導,目前風波中的首都機場高速就是從還貸公路轉為經營性公路,並以此為由超期收費。
北大教授王錫鋅王錫鋅在《新民晚報》的採訪中就指出,公路喪失公共屬性因政府投入缺位。
「經常有人提到,美國的高速公路很少有收費的,這是因為公路建設90%的資金由美國聯邦政府投入,這是公共基礎設施,應當由政府投資建設。我國的情 況是,無論是政府貸款建設然後把它賣掉,還是社會資本的介入,都要由地方出錢。社會資本進來了,憑什麼不讓它掙錢呢?它本身就是營利性的。」王錫鋅說。
王錫鋅說,從高速公路建設的投入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種具有公共屬性的產品,異化為市場的資源,也是因為政府在投入上缺位引起的。過去可以說沒錢,現在財政資金應該夠充足了。政府財政的投入上不發生轉變,收費公路的亂象就不會消除。
有發改委相關人士近日表示,要使普通公路逐步回歸公益屬性。對此,專家指出,應嚴格執行法律上規定收費期,並充分公開財務信息;對一些新建的公路,政府要有建設上的財政投入,不要在源頭上再欠賬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tld.html
|
最低价 |
最高价 |
利润增长率 |
最高PE |
平均PE |
1972 |
28 |
34 |
75% |
113 |
103 |
1973 |
12.5 |
29.6 |
58% |
63 |
45 |
1974 |
7.3 |
19 |
33% |
54 |
38 |
1975 |
12.6 |
24.5 |
3% |
52 |
39 |
1976 |
11.5 |
16.3 |
82% |
34 |
29 |
1977 |
11.6 |
20.3 |
43% |
24 |
19 |
1978 |
17 |
27.2 |
28% |
23 |
19 |
1979 |
22.5 |
35 |
38% |
47 |
39 |
1980 |
24.7 |
56.2 |
39% |
58 |
42 |
1981 |
27 |
70 |
35% |
52 |
36 |
1982 |
56 |
87.6 |
48% |
51 |
42 |
1983 |
71 |
184 |
53% |
74 |
51 |
在高速增长的业绩支持下,沃尔玛PE均值基本维持在35倍以上,最高PE则在50倍以上。
下面是可口可乐历史估值数据:
1990年到2004年是可口可乐向全球扩张的高速成长期,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高速增长使其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的水平,期间可口可乐的PE都在30倍以上,而且有五年甚至始终维持在40倍以上。PB基本在10倍以上,95年-99年甚至达到了20多倍。
上面两个个案可以看出,估值会与基本面相匹配,计算安全边际时应该按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不同的企业。安全边际是投资的基石之一,我们一定必须重视,但如果不分具体情况地生搬硬套,则可能错失优质投资标的。
梁军儒20111128
|
||||||
擁有台灣摩斯漢堡的「安心食品」,即將在十二月十五日上櫃,將摩斯漢堡引進台灣的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回顧台灣摩斯發展二十年來的甘苦,也分享台灣摩斯成 功的三大祕密。 撰文‧林讓均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為了旗下即將掛牌的「安心食品」,不僅以「安心食品董事長」身分親自出席法說會,十一月二十八日還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暢談他經營 摩斯漢堡二十年的心路歷程。 「哎呀!你們不要混淆了,只看到我做餐飲,別忘記我也是搞電器的!」見到大群擁上前來致賀的賓客、法人與媒體,七十二歲、身形依然挺拔的黃茂雄,就怕大家 忘了他也是國內電器大廠「東元」的集團大家長,笑著發起牢騷。 也難怪大家要視他為新一代的「餐飲大亨」,去年安心食品創下EPS(每股稅後純益)七.九一元的新高紀錄;而自從今年元月安心食品上興櫃,這一年來安心的 股價一直高居前三名,甚至曾經坐上興櫃股王寶座,一舉一動都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今年,法人預測安心食品又幾乎賺進一個股本,前三季的營收約新台幣三十億 元、EPS已達到六.二二元,全年EPS預估應有八元。 現在說來風光,但今年剛慶祝「在台二十周年」、一年可以銷售三千六百萬個漢堡,在國內速食業界地位僅次於麥當勞的摩斯漢堡,也走過一段艱辛路程。 祕器一 快速展店 衝高在台市占率摩斯漢堡引進台灣之後的第一個十年,幾乎年年虧錢,一直到第十四年才正式轉虧為盈,總算彌平之前虧損。難道黃茂雄沒想過關門收掉?「絕對沒 有!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看到餐飲業的未來性!」黃茂雄堅決地說。當初公司慘澹經營,原始股東不願增資,他就算自掏腰包吃下股份,也不願意認輸。 除了深信美食水準將隨著國民所得水準而提高,加強黃茂雄信念的,還在於日本摩斯漢堡創辦人櫻田慧。「當初櫻田慧以二.八坪店鋪,三個人的克難資源,一路做 到現在全球超過一千六百家店的規模,一路吃了多少苦,他還不是成功了!」現在一談到摩斯,黃茂雄必定提起櫻田慧和他的摩斯創業史《勇敢做大夢》一書。 他說,二十多年前在日本吃到第一口摩斯漢堡時,就興起把米漢堡引進台灣的念頭,只是當初台灣已有十五個人排隊要和櫻田慧談代理權,黃茂雄等於是「拿到第十 六張(等候的)號碼牌」;沒想到,最後由非餐飲業背景的黃茂雄勝出,理由正是黃茂雄日文流利、且與櫻田慧同是日本青年總裁協會的成員,兩者各層面的溝通都 無礙。 黃茂雄大笑說起這段往事。後來憑著兩人交情,櫻田慧不僅答應合作,日本摩斯還出資入股「安心食品」,等於用行動力挺黃茂雄。 黃茂雄感念地說,「日本摩斯漢堡給我們很大的支援,很信賴我們。」但櫻田慧也沒有看走眼,目前台灣是全球摩斯的模範生,不僅掌管的店數占全球摩斯海外店數 的八成,而且也最賺錢,「日本摩斯總部賺權利金,又入股台灣三成,每年領股利,怎麼打都是穩賺不賠的算盤!」同業分析。 然而,當年卻不是一開始就開順風車,第一個爭執點,就引爆在到底台灣摩斯要採「加盟」或是「直營」。黃茂雄堅持直營,認為這樣才能「全面品管」,與來台協 助展店的副總櫻田厚(現為日本摩斯社長)爭執不下;櫻田厚甚至跑去向叔叔櫻田慧告狀,他主張只有靠「加盟」,才能短時間內快速展店。 當然,黃茂雄後來贏了這場爭辯,至今安心食品所掌管的台灣、廈門與澳洲共二二二家的摩斯店面,全部都是直營模式。而讓台灣摩斯快速展店的推手,其實是今年 四月甫回鍋擔任摩斯漢堡總經理的袁世民。○二年,時任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祕書長的袁世民被黃茂雄挖角,展開「百店計畫」;短短兩年之內,就把台灣摩斯停滯在 四十二家的店數,一舉衝高到一○六店。 摩斯漢堡藉著快速展店,連帶拉抬摩斯漢堡在台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占率,達到經濟規模,這正是摩斯漢堡成功的第一個祕訣。 「麥當勞等龍頭除了習慣在黃金地段展店之外,還動輒開出一百至一五○坪的店面;反觀摩斯漢堡卻多選擇在社區內展店,且坪數平均只約五十到六十坪,資本投入 就比別人省了一半以上,而這也是他們能快速展店的主因!」台灣服務業協會祕書長李培芬分析。 事實上,台灣摩斯是承襲日本摩斯「二等地」的展店哲學,認為在社區內扎根,才能培養忠誠的客群,所以前十五年多在社區型的地點展店,近年才把店開往高鐵與 各城市的黃金商圈。 祕器二 現點現做 在同業中做出差異化摩斯漢堡能成功在台擘建出米漢堡王國的第二個關鍵,則在於「差異化的產品」,這項特色也讓摩斯漢堡顛覆速食產業「低價快速」的鐵律。 相對速食同業,摩斯其實「比較貴又比較慢」,不僅客單價比同業高出約十元,而且等候時間平均五分鐘,高於同業的兩至三分鐘。「因為摩斯的產品都是『現點現 做』,難免要等比較久一點!」黃茂雄解釋。 黃茂雄對美食很堅持,他再忙都會試吃新品,大家知道他嘴挑,只要他說好吃,就一定沒問題。他很注重地域差異,例如日本的米漢堡醬汁比較甜,但來到台灣,醬 汁就來得鹹一些;而到了廈門,漢堡尺寸則比台灣來得大。 台灣摩斯第三個成功的祕密,則藏在獨步速食業者的「三合一」綠色產銷鏈,在這方面,黃茂雄次子、摩斯漢堡執行副總黃尚仁是重要推手。 「所謂『三合一』是指,生產履歷、契作農場與在地食材,我們的食材大約有八成是來自台灣本地,盡量縮短食物里程!」○六年到摩斯任職的黃尚仁,一上任就接 手推動生產履歷,並且為了尋找契作農場,親自逐一拜訪農家。如此「搏感情」的結果,卻經常換來農家一句「雖然你很有誠意,但還是交交朋友就好啦!」 祕器三 「三合一」 綠色產銷鏈獨步同業一路走來,終於讓他找到幾戶「換帖」的農家,例如雲林麥寮的「川聖」公司,就供應台灣摩斯近七成萵苣、高麗菜與檸檬等食材,幫摩斯的契 作面積高達十公頃。「我們的要求很嚴格,就連萵苣菜葉的脆度、牛番茄的硬度都要測量,不合格是不能入菜的!」黃尚仁笑說。 「綠色採購的成本高是值得的,因為這幫助摩斯打造『最不像速食業的速食業』形象,也是唯一『賣健康』賣得最有說服力的速食業者!」李培芬觀察。 站穩台灣市場後,黃茂雄瞄準全球市場。 台灣摩斯向日本總部爭取到大陸華東地區「六省一市」、澳洲市場經營權。今年三月才前進澳洲的台灣摩斯,已經在當地開出三家店,預計明年拓展至十四家,由黃 尚仁領軍。 而身負快速展店任務、大半時間都坐鎮廈門的袁世民說,目前廈門展店已有九家,預計年底大陸會達二十家。 那麼,中國市場何時回本?「會長不會給我太多時間啦!」袁世民促狹地看向一旁的黃茂雄說;「二百家店不用再花到二十年。」黃茂雄則強調,「未來二、三年是 衝刺期,對前進大陸市場很有信心!」回顧台灣摩斯一路走來的二十年甘苦歲月,嚴格的黃茂雄對經營團隊表現,只說「還好,可以再更進步。」並感性表示:「我 們要reset(重新啟動),回到當初創業的起點,要有更多新作法與新思惟!」「台灣摩斯上櫃只是圓小夢,我們的大夢是登上世界舞台!」聽來就像是黃茂雄 對自己下一個二十年的承諾! 安心食品 創立時間:1990年 資本額:2.42億元董事長:黃茂雄 經營內容:連鎖速食業目前店數:222家(台灣210店、廈門9店、澳洲3店) 員工:4791人 主要股東:光元實業(33 . 53%)、日商魔術食品(30 . 31%)、安台國際投資(12 . 31%) 逐年走高 安心食品近四年營收與獲利表現年度 營收(億元) EPS(元) 店數2011 30.00 6.22 204 2010 33.99 7.91 184 2009 29.33 5.01 160 2008 26.34 4.42 146 註:2011年為前三季數據資料來源:安心食品財報、法說資料 坐二望一 摩斯漢堡台灣店數僅次於麥當勞 排名 品牌 店數 1 麥當勞 353 2 摩斯漢堡 210 3 肯德基 125 4 漢堡王 41 資料來源:本刊整理 |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9/100351140_all.html
銀行間資金市場在春節前的一個交易日推遲關閉了大額支付系統,這是三年來的第一次,目的是使一家大型商業銀行彌補頭寸缺口以免違約。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稱,這個資金緊張的典型事件,坐實了一個普遍預期,就是2012年中國債市最大考驗將是超預期違約事件的增多。他的同行都在尋找,誰會是今年引爆的地雷?
「中國經濟已經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快速增長,當前『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結構調整,這意味著經濟增長必須下行。在這個下行的斜坡上,最容易出現違 約事件。」一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向財新《新世紀》坦承,中國的債市還沒有經歷過經濟週期的考驗,要有準備迎接可能會出現的違約事件。
2011年底,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下稱中誠信)把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下稱湖南高速)發行的企業債評級展望降低為「負 面」,原因是三季度現金流大幅下滑,債務規模和被佔用資金均大幅上升。「高速公路債從2011年八九月爆出流動性風險之後,開始令人避而遠之。」一位債市 交易員稱。
2012年1月13日,湖南高速的子公司現代投資對兩條高速公路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被否,票決結果顯示,贊成票僅佔比51.25%,未達規定的 三分之二以上。這意味著公司重組失敗——現代投資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中,其擬從控股股東湖南高速收購的兩條估價34億元的在建高速公路不被看好為主要原因。
「當前環境下,對於一些超常規建設的高速公路平台公司,有可能非常難受,是否會出現超預期違約事件,要看形勢逼迫得有多緊。」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
業內普遍預測2012年信貸新增規模在8萬億元到8.5萬億元間,加之幾千億元表外信貸進表因素,2012年信貸投放計劃並未顯著放鬆。在銀根 持續緊縮的背景之下,2011年末陝西高速、安徽高速等多家中西部高速公路平台資產負債率已飆升到85%以上左右,湖南高速資產負債率卻從約80%下降到 70%。但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獲悉,在建項目居於全國第一、後續債務負擔超過千億元的湖南高速,正通過多個組合拳降低負債壓力、美化財務報表,渡過融 資難關。
在政策層面,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銀監會正會同財政部商議融資平台公司延期支付貸款本息的政策。
「怎麼還啊?」
經銀監會批准,湖南高速集團財務公司2011年12月22日正式運營。這是中國交通行業首個財務公司,目的是發揮資金歸集、融通等功能,打造湖南高速集團的資金管理平台和金融服務平台。公司註冊資金10億元。
根據湖南高速於2011年12月發佈的2011年第二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其中約1181億元債務將於2013年底到期。目前,湖南高速有 35個在建高速公路項目,投資概算約為2254億元,至2011年9月底已完成投資1041億元左右,三年內仍需投資約1212億元。債務壓力可想而知。 湖南高速2011年三季報顯示,其總債務已達1334億元左右,負債率達75%,其中,短期負債約360多億元,長期負債約970多億元,收費收入約80 多億元,經營淨現金流-71.94億元。
「瘋了!怎麼還啊?不算政府補貼,只能勉強支付利息和運營成本,不重組債務的話,誰還敢借錢給它!」前述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如是感慨。
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鄭如熙認為,目前來看,高速公路債務規模的快速擴張主要緣於兩方面因素,一是為配合「4萬億」的刺激政策,部分地方政府通過 信貸支持大舉進行基建投資,其中高速公路項目是主要的落腳點之一;二是由於之前銀行對高速公路項目的相對認可,獲取貸款相對容易,地方政府可能以高速公路 企業為融資主體為其他市政項目進行融資,導致高速公路企業城投化。
安信證券近期一份研報稱,目前中國高速公路基本網絡已基本建成,公路投資的回報率持續下降,繼續加大投資並不明智。
為了渡過在建項目過於集中的難關,2011年12月底,湖南高速開始實施重組計劃。子公司現代投資公佈的「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顯 示,現代投資將收購湘投資持有的「長湘高速」和「醴茶高速」100%股權。現代投資還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報告書中指出,作為湖南高速公路業務板塊的資 本運作平台、湖南省交通系統惟一的上市公司,將不斷整合吸收控股股東的資產。
由於此舉將使現代投資的資產負債率大幅度提高到70%,這一重組方案一俟推出,即被投資者認為是替大股東湖南高速甩包袱而備受爭議。因為一旦重 組完成,現代投資將投資140億元用於建設前述兩條公路,而且每年將產生利息費用約9億元。而現代投資2010年年報顯示,其2010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 東的淨利潤不到8億元。
而且,「長湘高速」和「醴茶高速」預計分別於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正式通車,屆時經營情況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2012年1月13日,湖南高速的子公司現代投資對前述兩條高速公路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被否。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此次重組方案被否決,但並不見 得股東放棄重組。由於公司高管增持了公司股票,構成相關利益人,按照相關規定,預計公司會在六個月之後再次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
詭異的補貼
湖南高速一方面急於甩出在建項目,「另一方面也在通過虛增政府財政補貼的方式粉飾利潤」。前述資深業內人士稱。
湖南高速2011年三季報顯示,1月-9 月,公司實現利潤總額114.02 億元,利潤總額大幅增長,較2010年的50億元利潤總額增長一倍多。2010年,在財政支持下,當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50.09億元,其中財政補貼為45.20億元,經營性業務利潤為1.75億元,投資收益為3.18 億元。
不過,儘管其利潤顯著增長、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2011年12月16日,中誠信在對湖南高速的跟蹤評級報告中稱,2011年以來,湖南高速債務規模持續增加,現金流狀況急劇惡化,償債能力明顯下降,故維持湖南高速主體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這份報告稱,2011年1月-9月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71.94億元;其他應收款大幅增長,由2010年底的34.07億元增長為2011年 9月底的156.81億元;貨幣資金由2010年底的138.77億元大幅降至2011年9月底的53.94億元,使得公司流動性緊張,償債能力明顯下 降。
此外,湖南高速債務規模持續增大,截至2011年9月底,公司總債務高達 1334.30億元;大量在建項目的後續投資超過千億元,公司的負債水平將進一步升高。
湖南高速利潤的增長主要源於大額的政府財政補貼,2011年前三季度高達100億元,並轉入未分配利潤。
然而,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僅收到政府補助款22.28億元,使得公司其他應收款大幅增長,高達156.81億元,比 2010年增長122.74億元,其中應收上級主管部門款項為88.57億元。
「也就是說,有近百億元政府財政補貼並未到賬,湖南高速通過這種方式虛增賬面利潤。」前述資深人士認為。他稱,湖南高速公司2010年底其他應收款為34.07億元,但2011年9月底劇增至 156.81億元,其中應收上級主管部門款項高達88.57億元,這與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確認的高達100億元的政府補助密切相關。
「除了實現真實銷售收入的應收賬款,政府的應收賬款的確也可計入,但是從上一年的幾十億元應收款一下子跳增到150多億元,比較詭異。」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
期待「監管容忍」
對於因何出現詭異的應收款「跳增」, 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進一步解釋說,以前高速公路公司即便不做出賬面利潤,也有銀行資金支持,現在,要用這種虛增利潤的手段來維持賬面不虧損的假象,才可能從銀行獲得貸款。
「只要有相關文件承諾財政補貼,銀行是認可的,只是實際到賬的時間和財務報表的時間不一定匹配,但是差額這麼大,這個報表還是有問題的,因為一般每年的公路財政補貼數額差別並不大,增長不會超過上一年基數的10%。」一位國開行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湖南日報》報導稱,國家開發很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等15家國有和商業銀行,給湖南高速總授信額度近2500億元。
不過,一位大行信貸部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信貸額度是虛的。比如原來寬鬆政策時,承諾給20億元額度貸款,現在能給兩億元貸款就不錯了。」
在此種情況下,因無法借新還舊,前述資深人士表示,已有數家高速公路公司要求延期支付貸款利息。
高速公路公司還息壓力的加大來自其貸款結構,一位大行人士解釋,高速公路集團公司負債率急劇膨脹、資金鏈緊張的主要原因,是在2009年到 2010年間,增加了大量的銀行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大多為一年到三年期限。湖南高速2010年、2011年的短期融資券資金募集書均顯示,近幾年短期借款 急速增加,2006年-2008年分別為15億元、57億元和114.28 億元。
國開行人士分析指出,原來如果發放10億元中長期貸款,前兩年還息只有幾千萬元,但是發放10億元短期貸款,現在到期本息要還10億多元,銀企壓力都陡增。
標準普爾在近期發佈《中國對地方政府貸款監管的放鬆將削弱中國銀行業》的報告,稱「監管容忍」可能將對中資銀行業提供短期支持,但長期內則產生負面影響。
標準普爾信用分析師曾怡景表示,監管層可能將實施「監管容忍」。短期內,為幫助還本付息而延長債務期限將令銀行業受益,這將降低投資波動性並避免不良貸款出現飆升。但此舉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打擊投資者信心、顯示監管框架的不成熟特性,凸顯銀監會與政府之間缺乏獨立性。
曾怡景表示,假設這一數字可能高達3萬億元(約合4724億美元,接近2011年末貸款總額的5%);「監管容忍」將在未來三年內每年將信貸損 失人為降低多達800億至1000億元。如果地方政府不提供任何支持,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中約30%將在未來三年成為不良貸款。
在過去兩年間,銀監會已經出台多項措施限制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2009年-2010年間借款相關的高風險。「監管容忍」的可能性反映了地方政 府與銀行對銀監會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銀監會尚未確認其意向。2011年10月,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銀監會可能允許銀行對滿足擔保抵押 落實、合同補正到位等條件的貸款調整還款安排,從而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預期經營現金流與還本付息安排相匹配。不過,對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貸款,在其 後,根據現金流與還本付息的實際匹配情況,經批準可適當延長還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曾怡景還指出,標普已經根據對中國銀行業監管差距的評估以及疲弱的公司治理將中國的制度框架評估為「高風險」,並指出中資銀行業體系內較高的信用風險,並且標普對中資銀行的評級反映了信貸損失大幅上升的影響。
安信證券分析師景曉達也認為,與超預期的違約事件相關聯的資產包括:一是債券市場的信用債資產;二是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違約導致的不良率上升會加劇惜貸的惡性循環。
財新《新世紀》記者趙靜婷對此文亦有貢獻
|
||||||
中國經濟不再「保八」,首要衝擊就是過去十年展現出大牛市的國際原物料價格,而去年飽受大宗物資大漲且轉嫁不易的食品業,壓力將獲得紓解;至於LED、中 概內需、自行車、環保回收,因十二五規畫開始進入執行階段,預料會跟著受惠。 撰文‧張弘昌、葉揚甲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的目標下修為七.五%,雖然引發全球股市震盪,不過在投資氣氛恢復平靜後,反而獲得不少的肯定,資金重 回市場,顯示中國務實地面對現狀,不再迷思經濟成長率的數字,對全球經濟是長線利多。 全力鞏固內需 增加人民所得不過,這項長線利多,卻因為「調結構」而有新的見解,從GDP比重觀察,內需消費部分仍然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重心;至於投資,包括基礎建設和汙 染性重工業,以及對外出口,則出現小幅衰退或持平,其中甫公告的二月貿易逆差高達三一四.九億美元,更凸顯中國靠製造加工出口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勢必全 力鞏固內需、增加人民所得。 在這樣的轉變下,原物料將首當其衝,CRB︵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早已領先反映,過去一年總計下跌了一二%(至三月九日),而二月底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鐵礦 石會議」,與會專家多半認為國際鐵礦石供給已經過剩,並預測未來一至兩年內,鐵礦石價格的跌幅可能高達三○%以上。過去幾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 國,進口量往往占全球貿易總量的五成以上,且時常和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供應商在價格談判時出現爭端。如今風水輪流轉,像鐵礦石這樣的商品,短期內 很難再看到昔日的榮景。 因此,倘若在投資上和中國連結,也必須跟著其經濟質變而轉向。原物料價格回檔,受惠的自然是其下游產業,包括紡織下游的成衣、輪胎、食品及其包材等等;尤 其是食品業,去年在北京官方的壓力下,儘管國際大宗物資價格節節高升,但為了打擊通膨,被限制不能調漲價格,康師傅、旺旺、統一中控去年發布財報時,毛利 率紛紛下滑,造成股價出現大跌。 不過,這樣的情況已經開始改觀,二月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降到三.二%,讓過去深受上游原料成本之苦的食品業可以喘一口氣。三月六日旺旺公告去年 財報,全年營收增加三一%來到二十九.四七億美元,獲利四.一九億美元,年增率達一七%,換算EPS︵每股稅後純益︶為三.一七美分。 食品業將有正面訊息傳出 其中,市場最矚目的毛利率則是三四.八%,雖然較前一年減少二.八個百分點,但卻超乎市場預期,也較去年上半年三三%增加,激勵股價從港幣七.五二元,直 奔港幣八.八七元,連續四日漲幅一八%;而在台股交易的TDR,三月十三日來到三十三.八五元,創下掛牌以來最高。預料接下來隨著財報公告和公司發表營運 展望,統一、康師傅、味全、佳格、聯華食、聯華等,應該都有正面訊息傳出。 除了原物料價格下跌受惠股外,還可留意十二五規畫的相關產業。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指出,「十二五」政策扶植的焦點鎖定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 預計二○一五年新興產業規模將提高到GDP比重的八%,五年內將獲得十.八兆元人民幣的投資挹注。換句話說,未來十年的長期「結構性」投資機會皆聚焦於 此,不僅陸股、港股均有相關產業可布局,台股科技及傳統產業股均可能受惠,例如中概消費、節能環保及新能源等族群。 台新中國通基金經理人劉宇衡認為,今年二月起,中國陸續推出「十二五」的細部綱領,包括工業節能、電子信息製造,或是集成電路等產業,顯示中國即將擺脫過 去以商品原物料為主要發展的模式,取而代之的將是更為「精緻的中國」。從投資角度看,寬頻光纖、智慧手機、網通、電子材料等產業,都是台灣廠商有機會切入 的領域。 聚焦中概消費、環保及新能源另外像是LED照明,因為中國大陸補助政策已經啟動,讓LED產業的甜蜜點提早到來,雖然台股中相關類股近期短期漲幅不小,但 絕非無基之彈,中長期台廠有望挾著領先的技術,進一步分享中國龐大的需求。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李正和則強調,隨著中國許多城市過度都市化發展,類似水資源、資源回收產業將逐漸浮上枱面。根據過去歐美先進國家經驗,當經 濟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用水、垃圾處理、環保、交通等,一定成為首要解決的都市問題,其背後隱藏的商機十分可觀。且在中國人民所得增加後,會開始注重休閒生 活,因此自行車產業長期趨勢同樣看俏。 事實上,觀察過去兩次「五年規畫」實施期間,受到政府扶植的產業,其股價表現往往可獲得超越中國股市指數的報酬,以「十一五規畫」為例,包括有色金屬、醫 療保健、電器設備及食品飲料等類股,超額報酬高達一七○%至二○○%不等,股價表現呼應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因此接下來的十二五規畫內容,將是未來投資人必 須長期追蹤的「黃金產業」。 從台股相對應的個股來看,內需消費的潤泰新、潤泰全、麗嬰房、遠百、全家、統一超、益航、好樂迪,LED的晶電、璨圓、廣鎵、隆達、光鋐、艾笛森、東貝、 億光,環保回收的崑鼎、金益鼎、佳龍,以及自行車的巨大、美利達、利奇、日馳等,都有機會分食十二五規畫的商機。 潤泰新和潤泰全轉投資的高鑫零售,公布去年營收和獲利為人民幣六八○.九億元和十六億元,分別較前一年度成長二一%及五五%,EPS達人民幣○.二元,由 於獲利略低於預期,造成股價出現急跌,但很快又回到港幣十元以上,顯示投資人仍然看好中國內需的發展。 至於要暫時避開的族群,則是原物料概念股、水泥、鋼鐵,以及具有高汙染性產業和人工成本比重較高的公司。 中國「調結構」 五大產業未來表現備受關注 類別 股票 代號 公司名稱 2011年前三季稅後EPS(元) 股價 (元,3/13) 食品 1201 味 全 1.10 34.55 1216 統 一 1.70 42.95 1227 佳 格 4.17 103.50 1229 聯 華 1.43 19.95 1231 聯華食 2.41 39.45 910322 康師傅 N/A 45.10 9151 旺 旺 *3.17** 33.70 內需通路 2601 益 航 1.94 43.50 2903 遠 百 1.12 38.80 2911 麗嬰房 1.08 35.10 2912 統一超 5.25 156.00 2915 潤泰全 1.15 57.00 5903 全 家 3.83 145.00 9943 好樂迪 4.25 47.10 9945 潤泰新 1.21 39.20 LED 2393 億 光 2.87 63.20 2448 晶 電 1.29 78.90 2499 東 貝 0.42 36.85 3061 璨 圓 0.02 29.80 3591 艾笛森 1.89 68.60 3698 隆 達 -0.34** 40.15 4956 光 鋐 2.26 41.10 8199 廣 鎵 -1.05 16.50 環保回收 6803 崑 鼎 7.70 145.00 8390 金益鼎 2.76 44.50 9955 佳 龍 -0.12 32.00 自行車 1517 利 奇 1.03 13.75 1526 日 馳 0.76 9.01 9914 美利達 5.10 92.50 9921 巨 大 6.18 130.50 註:(*)貨幣單位:美分 (**)全年獲利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