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河南:商品房累計可售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06/1050530.html

Pbu417162_01.thumb_head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河南全省商品房累計可售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去化周期達到16個月。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綜合全省情況來看,去庫存仍是當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

河南省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全省已竣工商品房待售面積350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8%,其中住宅待售面積2630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4%;河南省房管部門同步監測數據則顯示,截至9月底,全省商品房累計可售面積12156萬平方米,比上年底下降1253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為16個月,比上年底的歷史峰值縮短了5個月。其中住宅累計可售面積7245萬平方米,比8月底下降403萬平方米,去化周期為10.7個月。

河南省住建廳房產處處長孟德功表示,此前一段時間,鄭州房價出現短期內急劇上漲勢頭,為此鄭州市政府緊急出臺限購政策進行調控,但綜合全省數據來看,去庫存仍是當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基調。

據了解,除了省會鄭州之外,河南一些地市尤其是縣城房地產庫存積壓較大。有的縣級城市,由於前期盲目上馬項目,產品定位過於高端,不符合當地居民消費習慣,去化周期甚至達到36個月。

此前,河南省政府專門出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品房去庫存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其中要求,到2018年年底,省轄市市區商品房庫存去化周期降到12個月以下,三分之二的縣級城市商品住房庫存去化周期降到18個月以下,商品住房供應結構更加合理,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為實現相關目標,方案特別在土地供應、棚戶區改造安置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53

砍面積、縮人手、智能化:銀行壓縮成本“過冬”

砍網點面積、縮人手、智能化、以更嚴厲的KPI考核減員增效,隨著銀行業經營壓力日益增加,銀行業加緊在各個環節上做節流的“文章”,以期節省開支,間接增加凈利潤。

“對銀行來說,節約成本的方式不外乎智能化改造、內部流程優化、產品創新、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網點運營成本和租金幾種方式。”某股份制銀行高管對本報說。

智能化和網絡化成普遍趨勢

有些銀行壓縮成本的手段頗為“殘暴”——直接壓縮辦公面積。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就要求,支行網點的面積由以前動輒1000多平米壓縮為不超過600平方米,由此節約近一半租金和物業、水電等費用。

但與人工成本相比,租金、物業和水電費微不足道。目前,業界砍成本最有效、最普遍的做法有二:一是智能化改造,二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對業務的分流大幅增加。

一家股份制銀行支行行長對本報說,目前該支行有5臺自助設備,包括3臺ATM機、1臺自助發卡機和1臺自助回單機,單價分別是15萬元、10萬元和10萬元。“自助設備的成本很低,這5臺自助設備可以抵一個高級櫃員一年的工資。而且自助設備使得整個支行業務量增加了幾倍,以前是一對一,現在一個大堂經理可以在自助設備上對多個客戶進行業務指引。我們網點以前管2000個活期賬戶就很累了,現在同樣多的人能管理4萬多個活期賬目。”上述支行行長對本報說。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分行行長對本報說,隨著網點自助設備的智能化,以及越來越多的客戶習慣於線上辦理業務,對傳統人工的替代率已經達到了70%-80%。

8月25日,在第63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在會上談到,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比如,經濟增速放緩,市場化改革加速,以及互聯網金融興起。在這個背景之下,銀行需要依托科技創新突破發展瓶頸,助推轉型升級。目前,廣發銀行電子銀行替代率已提升至98%以上。

究其根本,銀行網點的智能化是在“互聯網+”時代,大眾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日益數字化下,銀行業必須順勢而為。同時,近幾年銀行業基於經營壓力,壓縮成本的需求更為迫切。

我國當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正發生著深刻變化,利差縮窄、金融脫媒導致傳統存貸業務不斷下滑,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還在不斷攀升,這些都使得商業銀行面臨著嚴峻的經營管理形勢,為了度過經營“寒冬”,盡其所能從各個方面開源節流,成為必需的選擇。

“對銀行來說,節約成本的方式不外乎智能化改造、內部流程優化、產品創新、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網點運營成本和租金幾種方式。”某股份制銀行高管對本報說。

網點“節流”助銀行業過冬

上述支行行長說,隨著網點智能化改造的深入,基層人員會進一步壓縮,主要是高櫃人員轉崗做大堂經理或理財經理,或轉崗到別的網點。“我們支行大概還可以壓縮三四個人。現在我們的人工成本大概為60%-70%,比三年前至少省了20%,如果徹底智能化改造,人工成本還可以壓縮到50%。”

不過,正是因為人工成本是最大的支出,所以減員是最直接的方式。近兩年,一些股份制銀行被迫打起了“合理控制員工數量”的主意,做法是加大KPI考核的嚴厲度,通過淘汰“產能低”的員工來達到減員增效、節省成本的目的。“最近有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員工想跳槽到我們銀行,原因是該行要求零售業務每個月要新增3000萬元的個人貸款額,完不成就要被裁掉。”上述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說。

除此之外,近兩年來,部分業務集中化處理也是很多銀行壓縮成本的另一途徑。“比如現金清分業務,以前的做法是現金進入支行網點後由網點自己清分,但前年開始,變為現金進來以後交到分行清分,由分散化變為集中操作。再比如,匯兌也上收到分行集中授權和處理。”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本報說,業務上收到分行集中處理會節約不少成本,比如現在一些銀行將支行的對公業務上收到分行,意味著人工成本的大大節約,以往在支行做對公業務,至少要配一個副行長和3-5名對公客戶經理。

近幾年,還有一些銀行網點通過擴大業務外包範圍來節約成本。“最典型的外包業務是押運,已經在銀行業通行多年。股份制銀行基本沒有現金庫房,全部外包寄送在國有四大行。庫房建設成本貴,晚上守衛人員工資,還有安全風險。而近兩三年,有些銀行開始將現金清分業務外包,將自助設備的管理和加鈔等業務外包,一些股份制銀行也在計劃跟風。”上述支行行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1

面積只有北京1/8,深圳陷用地窘境

作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一線城市深圳,近年來隨著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入不斷加快。不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深圳也面臨著房價過快上漲、土地空間日趨飽和等難題。

無縣可改區的尷尬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空間不足。數據顯示,深圳的全市面積為1990多平方公里。同為一線城市,上海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800多平方公里,廣州是73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深圳大致相當於北京的八分之一,或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

再看一下目前最具競爭力的幾個二線城市,天津11760平方公里,南京6597平方公里,杭州16596平方公里,武漢8494平房公里,蘇州8488平方公里,重慶和成都面積更是深圳好多倍。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統計,在目前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0萬(包括接近500萬的杭州)的主要一二線城市中,深圳無疑是面積最小的。即使在所有的一二線城市中,深圳面積也僅略大於廈門。

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900平方公里。早在2005年,深圳市即將全市陸地總面積50%的土地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共計974.5平方公里。這也意味著,深圳可供開發的土地空間已經基本飽和。缺地,成為深圳最大的瓶頸所在。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是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

在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率還很低,城市規模普遍都不大,深圳市域面積狹小的問題還不明顯,但現如今,在高速城鎮化過程中,大量的人口往一二線城市流動,中心大城市對外擴張不斷提速。在這個過程中,大城市為了擴張自己的地盤,不斷把自己轄下的縣、縣級市紛紛改成區。比如武漢、南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這些大城市,原先轄下都有大量的縣(縣級市),但現在都改成區了,成為“無縣城市”。

相比之下,早在20多年前,深圳就已經是“無縣城市”。1992年,深圳下屬唯一縣寶安縣就改成了區。近幾年看著其他大城市紛紛吞並自己下屬的縣,深圳早已無縣可改了。

反映在房地產市場,土地資源稀缺,外來人口購房需求大是導致深圳房價過快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別的城市都有大量的土地進入房地產開發領域,但深圳除了前海,這幾年供地產開發的土地很少。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預測顯示,未來幾年,深圳每年實際僅有0.33平方公里的新增住宅用地供應,幾乎無地可供,房地產住宅項目90%來自舊改。

面臨用地窘境,未來5年深圳將繼續填海工程,按照2016年6月出臺的《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深圳將再填海50平方公里。

合並東莞、惠州不可能

不過,填海造地需要時間,不是馬上就能用,即便未來都填好,50平方公里也不多,相比深圳產業高速發展和人口快速流入,更顯得“杯水車薪”。所以在沒有縣可改區的情況下,能否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引人矚目。在深圳土地稀缺的背景下,近幾年呼籲深圳合並東莞、惠州的聲音可謂此起彼伏。

大城市通過合並其他地區(指吞並轄區以外的區域)實現自身發展空間的拓展不乏先例,比如今年為了成都新機場的建設和天府新區的發展,將原先由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更早之前的2011年,通過三分巢湖,合肥和蕪湖、馬鞍山都極大地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

不過,相比之下,深圳要合並周邊的東莞、惠州“卻難於上青天”。根本原因在於,深圳經濟財政上直轄與行政上省轄之間存在著較大沖突。廣東是沿海發達地區中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粵東西北地區仍十分落後。廣東要平衡東西北落後地區的發展,就需要加大省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而省級財政主要來自珠三角,但由於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在稅收方面直接與中央分成,不上繳所在省,廣東省級財政就主要靠廣州和東莞、佛山等地來貢獻,尤其是廣州作為長子責無旁貸。

另一方面,深圳周邊的東莞和惠州同屬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在深圳計劃單列的情況下,將東莞和惠州並入深圳,對廣東省級財政而言,無疑是少了重要的財政貢獻來源,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增大省級財政壓力。因此,深圳向別人要發展空間幾無可能。

在現有的計劃單列體制短期內難以調整的情況下,未來深圳要進一步拓展空間,除了繼續填海、陸地整備外,還可通過打造大都會圈等形式,實現在更大範圍內的區域融合與一體化。深圳與周圍地區的分工與合作已十分緊密,實現了“你中我有、我中有你”的局面。比如華為的總部在深圳,但生產基地放在東莞。

將更多生產端環節轉移出去,深圳自身才能騰出更多的空間發展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等,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突破地理空間和行政區劃的束縛。

目前,深圳與東莞、惠州之間的合作正進一步提升。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今年初在廣東“兩會”上表示,深圳將加強同東莞、惠州的合作,主要是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共治環境的基礎上,讓各方人口“相互進入”。眼下,深圳地鐵線路正在延伸至東莞、惠州,也是希望緩解自身土地空間不足之困,同時帶動三市共贏發展。

 

表:主要一二線城市總面積和人口比較

城市

面積(平方公里)

總人口(萬,2013年)

城區人口(萬)

上海

6340.5

2415.27

2181.31

北京

16807

2170.5

1825.1

廣州

7374

1350.11

1224.23

深圳

1997

1137.89

1062.89

重慶

82402

3016.55

901.8

天津

11760

1546.95

688.52

武漢

8494

1060.77

628.52

成都

14590

1442.8

605.26

南京

6597

823.59

599.65

沈陽

12948

828.7

573.9

杭州

16596

901.8

437.88

蘇州

8488.42

1061.6

437.53

西安

10108

870.56

429.35

哈爾濱

53068

961.4(戶籍)

411.96

鄭州

7446.2

956.9

403.25

青島

11282

909.7

378.12

長春

20604

754.5(戶籍)

361

昆明

21473

662.6

353.76

大連

13237

700(約)

352.82

太原

6999

431.87

340

濟南

8117

706.7

334.65

合肥

11408

779

330.7

佛山

3875

743.06

326.6

東莞

2465

825.41

291.39

廈門

1699

386

282.91

無錫

4628

651.1

272.18

貴陽

8034

462.18

265.36

南昌

7402

530.29

245.83

福州

11968

750

230.1

寧波

9365

782.5

229.82

(數據:第一財經日報整理,城區人口數據來源於《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44

灰霾面積擴至188萬平方公里 42城空氣嚴重汙染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1日晚從環保部獲悉,監測數據顯示,12月20日,全國空氣質量日均值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的城市共有90個(比19日減少了18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54個(比19日減少了10個),占總數的60%。

其中,全國達到嚴重汙染的城市共42個(比19日減少了1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5個(比19日減少了2個),占總數的83%。石家莊市PM2.5日均值最高,達到61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為37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嚴重汙染。

12月20日,我國中東部出現大面積灰霾,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灰霾面積為188萬平方公里,其中,重霾面積為92萬平方公里,占灰霾面積比例的49%。截至12月21日15時,全國空氣質量小時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城市共50個,嚴重汙染的城市共1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40個城市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嚴重汙染城市達到10個。

截至12月21日15時,北京、天津、石家莊等28個城市均維持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三門峽、駐馬店、周口等20個城市均維持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各地繼續組織落實各項預警應急措施,共同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根據最新的環境空氣質量形勢預報結果,12月 22日,受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好轉,汙染形勢自北向南逐步緩解。北京市全天空氣質量以輕至中度汙染為主。

環保部介紹,北京市對全市紅色預警的1200余家企業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被檢查企業均按要求落實了減排措施;繼續加強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管理、禁限車輛查控、交通宣傳引導等措施。

天津市對汙染較重區域進行地毯式檢查,派出6個執法組分不同方向檢查停限產企業的減產措施執行情況,市環保局利用自動監控系統加強對高架源監管,實時監控排放數據,並每隔2小時發布排放情況。

山西省進一步加大工業企業的減排措施力度,重點工業企業減排效果明顯;臨汾市12月20日新增200輛純電動公交上崗服務,目前臨汾市公共交通的24條線路423臺公交全部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

河北省唐山市在原有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基礎上,要求自12月18日18時起,全市所有鋼鐵企業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最大的生產環節——燒結機(含豎爐)停產,承擔居民供暖任務的鋼鐵企業和相應的燒結機(含豎爐)除外。

河南省12月19日晚召開重汙染天氣應急應對會議,決定從12月20日零時到12月22日24時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72小時統一集中行動”,重點圍繞督查企業停限產、工地停工、機動車違規上路、企業違法排汙、僵屍企業濫竽充數等行為。

據悉,環境保護部派出的16個督查組,繼續就各地重汙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督查。

督查中發現,河北省唐山燕山鋼鐵有限公司、河北榮信鋼鐵有限公司、遷安軋一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唐山興隆鋼鐵有限公司、唐山港陸鋼鐵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燒結機、豎爐未按要求停產減排。尤其是河北鑫達鋼鐵有限公司、遷安市九江線材有限責任公司、河北津西正達鋼鐵有限公司等企業惡意應付檢查,在督查組離開現場後,重新開啟燒結機、豎爐。

山東省菏澤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未按《菏澤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該企業停止生產,12月17日菏澤市重汙染天氣應急Ⅰ級響應啟動後,直到18日上午才停止生產,並用虛假生產臺賬應對檢查。菏澤金盛熱力有限公司自12月17日8點啟動I級響應至12月19日下午5時,該企業一直未能將停限產措施落實到位。

河南省鶴壁瑞洲紙業、浚縣生物發電有限公司、鶴壁市鴻飛碳素有限公司、濮陽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天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孟州市正大皮毛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未落實減排措施,用電量不降反升,增加汙染物排放量。沁陽市永威安防公司12月16日至18日二氧化硫不能穩定達標排放,個別時段小時均值高達1700mg/Nm3左右。

山西省晉中市山西左權鑫源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安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泰鋼鐵有限公司、山西聚源煤化有限公司、山西太谷恒達煤氣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部分時段汙染物超標排放。

環保部介紹,北京市12月20日共處罰建築垃圾、渣土等貨運車違法行為568起,發現違反單雙號行駛行為8萬起、違反國Ⅰ國Ⅱ輕型汽油車禁行行為1.1萬起,違法數量比19日分別下降38%、下降6%、下降8%。督查中發現,一些從事農產品運輸的外埠車輛普遍為重型柴油貨車,這些車輛存在使用強度大、車況差、超標排放嚴重的情況。天津市共查處機動車違反重汙染天氣尾號單雙號限行交通違法行為9557起,其中,大型貨車違反重汙染天氣限行交通違法行為670起,違法數量比18日分別下降了35%和14%。

據悉,環境保護部各督查組針對上述問題,已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嚴肅處理,盡快落實整改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47

美軍宣布向日本歸還沖繩面積4000公頃

駐日美軍12月21日宣布,已經準備將沖繩一直用於美軍軍事演習的土地歸還日本管轄;據共同社報道,向日方移交4000公頃土地的儀式定將於12月22日舉行;這將是1972年沖繩歸還給日本管轄後,美國移交給日方的最大一塊土地。

據此前日媒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月6日在官邸與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舉行會談,就22日把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美軍專用設施“北部訓練場”(位於沖繩縣東村、國頭村)的一部分歸還日本達成了協議。

報道稱,日本政府希望強調旨在減輕沖繩基地負擔的具體成果,有助於促進今後美軍普天間機場(位於沖繩縣宜野灣市)搬遷至名護市邊野古的。會談上,安倍感謝美方的合作,要求“希望22日實現”。卡特回應說:“能夠完成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歸還。我們也承諾22日能夠實現。”

據悉,日本政府計劃22日在該縣名護市舉行“北部訓練場”歸還儀式。預計官房長官菅義偉、美國駐日大使卡羅琳・肯尼迪等將出席。

據了解,“北部訓練場”占地約7800公頃,部分歸還的是其中的4000公頃左右。據悉,位於歸還區域內的直升機起降帶轉移至不歸還部分被視為歸還條件。日本防衛省正在推進施工,預計年底前完工。

這一部分土地位於沖繩縣,為二戰後美國歸還日本的面積最大的土地。此舉同時也將把沖繩縣內的美國軍事設施所占土地面積減少17%。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進攻沖繩本島。兩年後,聯合國通過《關於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美軍接管沖繩群島的施政權,並在此設立北方訓練區,上述4000公頃用地就是其中一部分。

1972年,美國開始向日本移交沖繩群島的施政權,同時沖繩縣成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61

山東商品房庫存周期降至14個月 待售面積6年來首次同比下降

記者從山東省政府2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山東全省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14個月,進入9-16個月的合理區間。同時,住宅銷售面積首次突破1億平方米,現房待售面積6年來首次同比下降。

據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劉興慧介紹,2016年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商品房銷售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商品房銷售面積11789.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0598.6萬平方米,首次突破1億平方米,同比增24.3%。

從商品住宅銷售結構看,剛需和改善型需求是住宅銷售的主體,也是拉動住宅銷售增長的主要動力。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山東省銷售住宅中,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戶型住宅銷售面積分別增長33.5%、26.2%,分別比住宅增速高9.2個、1.9個百分點;占全部住宅的比重分別為65.4%、15.9%,比上年提高4.5個、0.2個百分點。

同時,山東房地產的區域市場集中度提高。劉興慧表示,青島、濟南、臨沂、濰坊商品房銷售面積依次為1939.2萬平方米、1424.3萬平方米、1012.2萬平方米、1001.5萬平方米,4市合計占全省銷售面積的45.6%,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在銷售面積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山東現房待售面積6年來首次同比下降。據劉興慧介紹,2016年山東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現房待售面積4178.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這是自2011年以來現房待售面積首次實現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83

深圳市委書記許勤去河北,河北劃出一塊相當於深圳的面積搞特區

4月1日,深圳市委書記許勤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同日中央宣布在河北設立最大相當於深圳面積的雄安新區。雄安新區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目前深圳全市面積1991平方公里。

許勤

據河北日報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決定,許勤同誌任河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張慶偉同誌不再擔任。公開信息顯示,許勤在深圳任職多年,2010年6月任廣東省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2016年12月任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

據新華社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而據深圳市政府網介紹,深圳全市面積1991平方公里,這與河北新設立的雄安新區遠期控制區面積相當。中國政府發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深圳定位為建設“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和“國際化城市”。

人民日報刊文稱,春天的白洋澱,到處是生機勃發的景象。燕趙大地上,又一個春天的故事正在拉開帷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14

專家:2017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下降 價格處於底部回升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玉米行業正面臨著一場“硬仗”。

4月19日,中國澱粉工業協會聯合艾格農業發布《中國玉米市場和澱粉行業年度分析及預測報告》(下稱《報告》)。

2016年是我國玉米市場化改革元年。這一年,玉米政策取消臨儲收購,轉而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政策;調整種植結構,減少非優勢產區玉米種植,2016年就實現了300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的調減目標;加大對玉米深加工及飼料企業的補貼力度以促進玉米消費等。

但是,受種植面積調減以及生長期不利天氣影響,玉米產量下降。

《報告》稱,2016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3676萬公頃,同比下降3.6%;單產水平盡管有所提高,但是黑龍江、內蒙古部分地區玉米生長期中遭遇幹旱、臺風、暴雨、降溫等災害,導致當年玉米產量同比下降2.2%。

《報告》還提到,進口管制力度的加大,使得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規模下降近40%。

臨儲政策取消後,國內玉米價格持續走低,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價格優勢不複存在。此外,玉米、高粱、大麥等被列入自動進口管理,對進口DDGS(玉米幹酒糟及其可溶物)也采取了“雙反”措施,玉米及替代品進口減少。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玉米及替代品進口規模2529萬噸,折合玉米進口約2220萬噸,同比降38%。其中,DDGS、大麥進口量同比降幅均在50%以上,高粱、玉米進口規模下降30-40%。

《報告》還提到,2016年中國玉米需求總量達到1.91億噸,比上年增加近2500萬噸,增幅15.0%。2016年,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經歷了“平穩-緩慢下跌-大幅下跌”的變動過程,2016年全年玉米市場年度均價為1911元/噸,比上年的2314元/噸大幅下調17.4%。

對於2017年的中國玉米市場,《報告》預計,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下降,尤其是東北玉米種植面積降幅將超過1000萬畝。玉米消費總量繼續提高,飼料及深加工玉米消費增幅均較大,預計將有1800萬噸的增長空間,增至2.09億噸。

此外,缺乏明顯價格優勢的進口玉米,其進口量將繼續下降,而國內玉米庫存高企,消化難度大,出口也將成為降低儲備玉米庫存的重要方式。至於玉米市場價格,將低於上年。

在發布會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分析預測部處長李喜貴稱,當前玉米市場的供求關系正在持續改變。通過調結構、增需求、擋進口、增企業庫存,玉米供求關系已經從供求寬松向供求偏緊發展,為去庫存創造良好條件。去庫存總體思路還得要抵住進口和隨行就市。

2017年調結構幅度穩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形勢預計,據全國11萬農戶種植意向調查顯示,2017年全國稻谷意向種植面積減少0.3%,小麥減少0.8%,玉米減少4.0%,大豆增長8.1%,棉花減少0.7%。2017年玉米面積減少2200萬畝,大豆增加870萬畝左右。

另外,李喜貴提到,玉米價格處於底部回升。隨著糧食價格的窪地價值,玉米和稻谷改革後的機遇決定未來3-5年的投資機會,1300元/噸已為大底,從底部到牛市過程中,更多為結構性機會。

至於澱粉行業,《報告》稱,2016年澱粉工業協會統計澱粉產量為2356萬噸,創歷史新高,同比增幅9%。其中玉米和甘薯澱粉產量增加,增幅分別為10%和7.8%。木薯、馬鈴薯和小粉澱粉產量減少,減幅分別為3%、19%和26%。

《報告》預計2017年玉米澱粉產量增至2450萬噸,同比增長8%左右。玉米澱粉需求量預計達到235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100萬噸,增幅約4%。

在臨儲收購政策取消、玉米去庫存的背景下,2017年玉米市場價格難有明顯上漲,玉米澱粉生產成本將整體下降。2017-2018年,玉米加工產能新增近千萬噸以上;玉米價格逐漸回歸市場,與國際接軌,出口競爭力會不斷增強,全行業生產會平穩,利潤向好。澱粉出口13%出口退稅的作用將更加顯著,人民幣貶值進一步增長玉米澱粉的出口競爭力。

李喜貴稱,玉米澱粉結束了持續4年的一個超長的困難虧損期,從去年秋糧上市以來進入一個新的盈利周期,市場預計這個周期至少會持續一年半甚至更長。當前玉米澱粉價格處於合理水平,基本跟隨玉米成本走勢,價格水平已經跌到了2009年的水平,澱粉市場需求和出口旺盛,只要堅持市場化,玉米澱粉的前景繼續看好,行業開工率達到75-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11

城市越來越大 全國49城建成區面積超200平方公里

隨著中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大城市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而衡量城市大小的指標中,除了中心城區人口之外,城市建成區面積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根據定義,建成區面積是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核心城市,它包括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幹個已經成片建設起來,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區域;對一城多鎮來說,它由幾個連片開發建設起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組成。

第一財經記者日前根據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結合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梳理發現,目前我國有49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這些城市囊括了我國目前主要的一二線城市和部分城市規模較大的三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重慶的建成區面積均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

北上廣渝領銜

北京以1401平方公里位居榜首。目前北京城區人口(非全市常住人口)超過了1800萬,全市總面積約16411平方公里,目前北京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921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建成區面積相當於全市總面積的近十分之一,城鄉建設用地的一半左右。

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目前缺乏公開準確的數據。無論是住建部的《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還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都顯示上海的建成區面積為999平方公里。不過,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國家統計局的歷年數據中,2010年上海的建成區面積即已達到了999平方公里,若按照過去幾年的發展情況估算,上海的建成區面積早已突破1000平方公里大關。

尤其是,上海建設用地規模也超過了3000平方公里,此外上海城區人口突破了2000萬大關,參考這兩個因素,則可以估計,目前上海的實際建成區面積與北京較為接近。

這兩大強一線城市之後,是位居西南的重慶,其建成區面積也超過了1300平方公里,達到1329平方公里,排在廣州之前。不過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總人口達到了3000萬,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2016年城鎮化率達到了62.60%,也就是說,有1800多萬城市常住人口,因此建成區超過廣州位居第三。

需要說明的是,統計年鑒中的建成區面積數據,都是以市域來計算,有些城市雖然建成區面積不小,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轄內的遠郊區。而衡量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和競爭力,主要還是看主城區的規模。通常而言,大城市的主城區規模更大,單位面積內所承載的人口密度高,土地利用更加集約,對外的輻射力也會更強。

數據顯示,重慶總面積超過了8.24萬平方公里,除了主城區外,還有20多個郊區縣,若以主城區計算,2014年,重慶主城區建成區面積約為720平方公里,比一線城市廣深略小,大致與天津相當。

若扣除空間距離較為遙遠的郊區不算,一線城市廣州的主城區建成區面積也大致在1000平方公里上下。根據廣州日報2016年3月報道,“廣州市2015年建成區面積統計”項目驗收會召開,項目確定廣州市建成區面積為1237.55平方公里,並首次將增城區、從化區納入統計範圍。

數據顯示, 2007年底廣州十區(不含增城、從化)的建成區面積為843.7平方公里; 2013年底,這個數字為1023.63平方公里;到了2014年,廣州的建成區面積為1035.01平方公里,比2013年新增13.92平方公里。若不算距離主城區六七十公里的南沙區,則主城區的建成區面積約為1000平方公里。

有點出乎意料的是,《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東莞的建成區面積達到了932平方公里,位居第五,甚至超越了一線城市深圳,以及天津、武漢、成都等傳統大城市。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於,東莞的建成區面積統計中,不僅包括主城區,也包括了轄下的鎮區。東莞有20多個鎮,每個鎮的經濟總量相當於別的地方的縣,甚至地市,並且居住著大量的常住人口,因此每個鎮區的建成區規模亦不小。

如果僅僅計算主城區的話,則東莞的建成區面積將遠遠小於深圳以及武漢、天津等大城市。

另一方面,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建成區規模都比較大。除了四大直轄市,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西安這些大區中心的建成區面積都超過了500平凡公里,沈陽也達到了465平方公里,位居所有城市第十五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各個大區的中心,如西北、華中、東北等大區的中心城市,行政等級比較高。目前我國的主要資源如財政、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仍與行政等級密切相關,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資源配置越多,例如華中、中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武漢,西北開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西安,西南開頭的多在成都和重慶。因此這些城市形成的集聚效應也越大。

以武漢為例,很多在武漢念過大學、後來來到廣州工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體會:即武漢規模比廣州大。這里面的一大原因在於,在改革開放初期,武漢的城市規模就很大,排在廣州之前。

“武漢打的比廣州便宜,但我從武漢大學門口打車到硚口,花了 65元,關鍵是這兩個地方周圍,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就建好的城區,很多老房子。而這個錢在廣州基本可以穿越主城區了。”武大畢業、目前在廣州工作的張先生說,廣州目前最中心的天河區,在上世紀90年代還是一大片農田,更不用說番禺、蘿崗等地,也就是說這二三十年廣州的城區擴張更快,超過了武漢。

另外,不同的城市受制於地形地貌和城市結構的關系,建成區面積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感受的城市大小也會出現一些偏差。武漢的城區中,大江大湖所占的範圍較大,這也影響了城市的分布結構和格局。

江蘇最多

從分布的地區來看,49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共有28個之多,東北有5個,中西部16個,主要是省會城市(含直轄市)。

分省份看,江蘇最多,共有7個城市,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和連雲港。除了連雲港,其他6個城市的GDP總量均突破了5000億大關,也都已獲準修建地鐵。

在江蘇之後,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有5個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分別是廣州、深圳、東莞、汕頭和惠州。

相比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入圍的城市基本都是省會城市,只有洛陽是唯一一個非省會城市。這也說明,中西部的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仍比較低,除了省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規模和人口集聚規模都比較小,與東部沿海有較大的差距。

例如,在雲南、貴州、陜西、甘肅和新疆,除了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外,沒有其他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地市的規模普遍都比較小,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與省會差距甚遠。

此外,有4個省份沒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突破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分別是海南、寧夏、青海和西藏,這幾個省份的共同點是人口總量在1000萬以下,省會(自治區首府)的人口和城區規模都比較小。

一般而言,行政級別越高的城市,往往形成的人口集聚規模和城市規模也越大。數據顯示,在這49個城市中,主要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而普通地級市則只有17個,除了東莞、蘇州、無錫和煙臺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面積都是在200到270平方公里之間。且除了洛陽來自中部,大慶來自東北外,其他城市全部都是來自東部沿海地區。

不過,雖然中西部省份的城鎮化率比較低,普通地級市的城市規模較小,但這同樣也意味著不小的潛力。尤其是一些工業重市如包頭、柳州,本身就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目前的建成區面積已經接近了200平方公里。

湖北的宜昌和襄陽,建成區面積也都超過了160平方公里。近幾年,湖北把宜昌、襄陽作為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與武漢相互呼應,形成“一主兩副”的鼎足發展格局。未來隨著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和中西部經濟的發展,這些產業發展不錯的普通地級市所聚集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也會不斷壯大。

表1: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

城市

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

北京

1401

上海

預計與北京接近

重慶

1329

廣州

1237

東莞

932

深圳

900

天津

885

南京

755

成都

615.7

青島

566

武漢

566

長春

506

杭州

506

西安

500.59

沈陽

465

蘇州

458

合肥

438

鄭州

437

烏魯木齊

429

昆明

420.5

哈爾濱

402

大連

395

濟南

393

太原

340

無錫

329

煙臺

324

寧波

322

廈門

317

長沙

312

南昌

307

蘭州

305.29

貴陽

299

南寧

287.4

石家莊

278

淄博

267

呼和浩特

260

福州

260

徐州

255.2

汕頭

253.6

常州

250.3

唐山

249

大慶

244

惠州

238.89

溫州

238

臨沂

213

洛陽

209

連雲港

206

泉州

206

南通

204.7

(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

表2:普通地級市建成區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

城市

建成區面積(建成區面積)

東莞

932

蘇州

458

無錫

329

煙臺

324

淄博

267

徐州

255.2

汕頭

253.6

常州

250.3

唐山

249

大慶

244

惠州

238.39

溫州

238

臨沂

213

洛陽

209

連雲港

206

泉州

206

南通

204.7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表3:中西部城市建成區規模比較

城市

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

重慶

1329

成都

615.7

武漢

566

西安

500.59

合肥

438

鄭州

437

烏魯木齊

429

昆明

420.5

太原

340

長沙

312

南昌

307

蘭州

305.29

貴陽

299

南寧

287.4

呼和浩特

260

洛陽

209

包頭

195.79

柳州

183.92

銀川

166.8

宜昌

165

襄陽

164

南陽

149

株洲

137.98

開封

129

綿陽

125

大同

125

(數據來源:《2015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27

商業化種植21年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110倍

在轉基因作物21年的商業化進程中,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1.851億公頃,實現了110倍的增長。

5月4日,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ISAAA) 發布的《2016年全球生物技術/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給出前述數據。ISAAA董事會主席Paul Teng稱,轉基因作物已經成為全世界農民一項至關重要的農業資源,因為它能提高農作物的生產率、利潤及保鮮效果,幫助農民實現巨大收益。

ISAAA董事會主席Paul Teng博士發布報告

Paul Teng提到,在新的轉基因品種馬鈴薯和蘋果獲得商業化批準並開始種植以後,消費者將能夠切身體會到生物技術帶來的好處。因為這些農產品不容易腐爛或受損,大幅降低了食物浪費和消費者食品的開支。

上述報告顯示,在一些非洲國家,轉基因作物的應用曾面臨審批程序上的諸多障礙,但這些情況正在改善。2016年,南非和蘇丹把轉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29萬公頃增加到266萬公頃。在非洲大陸的其它地方,一股新的接受浪潮也正在湧現,肯尼亞、馬拉維、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加納、斯威士蘭和烏幹達等國都在各類轉基因作物品種的審查和商業化上取得進展。

ISAAA全球協調員Randy Hautea稱,雖然轉基因作物在非洲長期以來都面臨審批方面的挑戰,但當地的農民不斷應用轉基因作物,因為他們受益於其穩定性和高產性。她補充道,隨著更多國家對香蕉、豇豆和高粱等作物開始進行審批,相信轉基因作物的應用率會在非洲及其它世界各地繼續增長。

報告顯示,2016年轉基因作物的最大種植國仍然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這五個國家加起來的種植面積達到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91%。在全球種植轉基因作物的26個國家中,有19個發展中國家和7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占總面積的54%,而發達國家占46%。

值得關註的是,在歐洲,西班牙、葡萄牙、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這四個國家在2016年種植了13.6萬公頃的轉基因玉米,較2015年增加17%。這反映出歐盟對於抗蟲玉米的需求。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其它歐盟國家沒有種植,但是他們進口了數百萬噸的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玉米作為飼料使用。

Paul Teng稱,未來情況如何,取決於這些國家的監管部門對農戶的需求作何反應。有些政府針對轉基因技術沒有迫切需求,但是歐盟正在進行很多研究,主要是實驗室和田間試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