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拉吉寬松承諾讓經濟學家陷入困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899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最早可能將於下個月采取行動來對抗低通脹問題,在歐元區經濟複蘇顯示出穩固跡象的背景下,這一表態讓經濟學家們對歐洲央行是否會推出進一步刺激愈發困惑。 據彭博對38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其中19位經濟學家認為,德拉吉將於3月歐洲央行議息會議時放松貨幣政策。另外19位經濟學家則持相反觀點。 雖然歐元區通脹水平於今年1月份達到了4年內新低,但是去年底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卻超過了預期。 在通脹走低的壓力威脅著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德拉吉正在努力對歐元區經濟複蘇提供支持。但在2月6日的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仍然維持利率水平不變。德拉吉當時表示,歐洲經濟情況還很複雜,需要更多的信息來做出是否采取行動的決定。 荷蘭Nibc銀行的經濟學家Duncan de Vries表示,“歐洲央行可能更願意按兵不動,通脹水平顯然較低,未來幾個月預計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在經濟增長微弱改善的背景下,預計政策制定者還會仔細研究短期通脹的動態。” 然而,IHS Global Insight首席英國及歐洲經濟學家Howard Archer則表示,“如果歐洲央行的通脹預期顯示歐元區CPI仍然會在2016年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那麽這很可能是誘發德拉吉推出進一步刺激的動因。” 在預計歐洲央行將於3月采取寬松行動的經濟學家中,多數認為其行動的方式是降息或者啟動購債項目。但目前歐洲央行基準利率已經低至0.25%,降息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另外,彭博調查還顯示,80%受訪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的前瞻指引是有效的,這一比例較1月時的77%有所增加。 2013年第四季度,歐元區GDP初值環比增長0.3%,高於預期0.2%,較前一季度的環比增長0.1%也有所加速。其中,德國和法國去年四季度GDP增長雙雙超預期,可能預示著2014年經濟將強勁複蘇。詳情可參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德法帶動歐洲四季度GDP超預期 或預示2014年強勁複蘇 歐盟統計局將於本月28日公布歐元區2月初步CPI數據,歐洲央行也將於3月6日更新其通脹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18

【敗局】標致家族失去公司控制:一家百年汽車老店為何陷入困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9/58801.html

據悉,中國東風汽車集團和法國政府將分別向標致公司註資8億歐元,並分別獲得14%的股權。至此,標致家族、東風和法國政府將形成三方等量持股的局面,且三方均沒有足夠投票權行使否決權,這也意味著標致家族失去了對自己公司的控制。PSA的前身標致兄弟公司成立於1810年,從生產小型金屬零件起家,之後逐漸進入汽車制造領域。1975年,標致同雪鐵龍合並,形成了今天的PSA標致雪鐵龍――法國第一大汽車集團,僅次於大眾的歐洲第二大汽車集團。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嚴重依賴歐洲市場的PSA迅速下墜,短短五年多的時間,就成為了這副模樣。PSA做錯了哪些事情,導致了今天這種局面?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不及時的國際化很多企業的最終失敗都是因為沒能跟上行業潮流。比如,諾基亞、因特爾是因為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潮流而陷入困境;Nike, Adidas因為沒能跟上“快時尚”潮流而受到了影響。PSA的問題在於,它沒能盡早、大規模的國際化。大眾每十輛車里,只有大約兩輛半是在德國制造的;產品有一半以上銷往歐洲以外的地區。與之相反的是,每十輛PSA生產的汽車中,居然有四輛在法國生產;產品也只有不到四成銷往歐洲以外。這一點在中國體現的更為明顯。大眾是在華最早設立合資工廠的國際車企。1978年,大眾方面就開始同中國談判,尋求設廠;1985年,上海大眾成立,為了在中國市場中獲得先機,大眾方面甚至允許中國人出任正職,甚至允許合資工廠發動機出口,以幫助中國獲取外匯。而1988年,PSA和東風的合資企業神龍汽車才立項,之後又因為兩國外交波折中斷,等到1992年,神龍汽車才正式成立。大眾在華建立合資企業之後,保持著很快的產品推出頻率。然而,神龍汽車的新產品更新速度緩慢,甚至慢於法國推出新產品的速度,以至於到了2004年,神龍汽車的銷量還有超過一般來自富康。在華運營22年的時間中,神龍多年出現虧損,這在汽車爆炸式發展的中國,實在不可思議。“法國人感覺,自己把最好的產品拿來了,中國人就該買。”一名曾經為PSA工作過的人士曾經對記者說。PSA的傲慢直到2009年雪鐵龍C5上市之後才得到緩解。仍未進行的聯盟化現代汽車工業都采取平臺化生產,也就是不同車型其實采用同樣的骨架。另外,汽車公司內部也在進行垂直的零件共享,也就是一種車型中的部件,其它車型也可以使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平攤研發成本。在這種環境下,汽車公司的規模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規模不夠大,就不能有效分攤成本,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所以,菲亞特汽車公司CEO塞爾吉奧 . 馬爾奇奧尼在2008年,如果達不到每年600萬輛的產量,汽車公司就很難生存。豐田、大眾、通用等本身擁有龐大的產量,而一些自身規模較小的車企,就必須采用結盟或者發展合作夥伴的辦法,組成聯合艦隊,形成規模效益。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雷諾-日產-伏爾加汽車聯盟。1999年,雷諾收購當時經營困難的日產,成為其大股東,建立雷諾-日產聯盟,2010年又與戴姆勒建立合作關系,2013年,繼續入駐俄羅斯伏爾加汽車公司。三家汽車企業之間共享技術和基礎設施,以此和豐田等巨擘在工業上抗衡。同時,雷諾又可以從合作夥伴那里得到利潤分成。所以,盡管雷諾本身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但得益於盟友的強大表現,雷諾去年凈利潤仍有17.35億歐元。2014年初,菲亞特完成對克萊斯勒的並購,形成菲亞特-克萊斯勒聯盟,也是處於這個原因。PSA2013年銷量為281.9萬,規模並不算大。但是也長期沒有尋找合作夥伴。直到2013年,處於困境中的PSA才與通用聯盟。姍姍來遲的高端化同時,汽車品牌需要及時向上突破,推出高端品牌,進入品牌溢價較高的區間,保證汽車集團未來不會在低端市場的價格戰中消耗自己。但PSA的高端化努力嚴重滯後。過去,PSA原本擁有一款行政級豪華車王牌――DS車型,但伴隨著雪鐵龍被標致收購,DS也宣告停產,直到2009年,PSA陷入危機,DS才重新被祭出。DS的車型目前產品線仍略顯單薄,目前只有DS3,DS4,DS5三種兩廂車和DS 5LS一款三廂車。而且,作為PSA旗下的豪華品牌,因為長期停產,DS品牌積澱並不深。這讓未來DS的運營增加了很多困難。慶幸的是,2009年出任CEO的菲利普?瓦蘭(Philippe Varin),已經為複興這個品牌的確做出了諸多努力。在他的任期期間,PSA先後宣與寶馬和通用的合作,同時也提高了歐洲以外市場占PSA銷量中的比例(盡管還不夠高)。在過去的幾年中,推出的標致508、3008,雪鐵龍C5、新愛麗舍等車型也受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饋。2014年晚些時候,瓦蘭將被雷諾的COO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接替。外界認為,這將為PSA的進一步國際化提供動力。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PSA目前的困局解決,還需要時日。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陸慧泉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48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 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 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 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 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 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 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 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 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 他說: 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 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 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 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 彭博報告指出: 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9

中國清潔能源業面臨創紀錄償債高峰 企業陷入生死淘汰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05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業今年到期債券規模合計77億美元,創最高紀錄。清潔能源企業面臨適者生存的激烈淘汰賽。有的龍頭企業業績優異,前景得到市場肯定。有的企業每況愈下,面臨違約風險甚至瀕臨破產。 中國規模最大的風電技術設備研發及制造企業新疆金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調了盈利預期,公司債券收益率隨之下降。 由於環境汙染推動了太陽能板的需求,天合光能的股價去年翻了三倍。 而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曾位居全球第二的太陽能矽晶片生產商賽維LDK本月通過債券延期14天償付的協議,延至本月27日到期的債券面臨第二次海外債券違約。本月21日,發行利率為10%的賽維LDK債券跌至27元,該債券發行價為100元。 上海超日太陽能有限公司去年險些無法支付利息,今年3月又要償付到期債券8.98億元。國泰君安分析師Xu Hanfei預計,超日2017年到期的債券可能違約。 Xu Hanfei認為,超日違約的可能性高,因為這家公司目前虧損,所以更難以得到銀行貸款支付利息。 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駐香港分析師Charles Yonts認為: 較弱小的企業會被淘汰。政府會選出贏家,可能強迫他們接收其他企業的資產。 彭博報道認為,一些太陽能與風能發電企業的衰落正在考驗李克強總理的決心。他需要進行整頓,放慢國內累積債務的速度。 去年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首份資產負債表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債務規模已達到111.6萬億元,占當年GDP的215%。 本月上旬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明確否認了中國光伏企業將發展重心轉回國內的策略: 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不可能因為雙反就放棄,目前我們的份額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高紀凡總結整個光伏行業的發展軌跡稱,從1997年起到2004年經過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2010年發展到了頂峰。2011年到2017年將進入行業的調整、整合和再發展的階段。 他說: 光伏產能一般是七年一個小周期,估計到2017年,國內三至五家的光伏企業將占80%的市場份額。 從2011年開始,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上開始接連受到來自歐美的猛烈的反傾銷與反補貼(雙反)調查,很多光伏企業因為不再擁有價格優勢而逐漸退出了歐盟市場。 這場戰役到現在仍沒有結束。今年1月23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本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初裁,初步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矽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這一初裁意味著,美國商務部將繼續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預計將於3月和6月分別作出反補貼與反傾銷調查的初裁。 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美方目的在於全面嚴格限制中國對美出口晶矽光伏產品。 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發布的全球新能源投資趨勢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和和節能技術的投資額相較2012年下降了11%,而這已經是自2012年下滑10%以來的第二次下降,中國是十年來第一次同比下降。 2012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國,投資額較上年增加20%,主要歸功於太陽能光伏項目吸引了312億美元的新投資,較2011年飆升80%。2013年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為613億美元,較2012年的638億美元下滑3.8%。 彭博報告指出: 中國政府決意通過創建龐大的國內市場來扶持國內太陽能制造產業。太陽能投資的增加也彌補了上年風電投資額的12%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7

索羅斯:歐洲可能陷入25年經濟停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580

索羅斯表示,除非政治家們進一步整合歐元區,改變政策使歐洲銀行願意發放貸款,否則歐洲可能面臨長達25年的日本式經濟增長停滯態。 索羅斯在接受彭博社電視采訪時指出,盡管歐債危機已經過去,但歐洲仍面臨區域政治危機,這是債權國和債務國之間的危機。與此同時,監管機構敦促銀行業通過壓力測試,而不是敦促銀行給企業提供資金來促進經濟增長。若經濟增長停滯達25年之久,歐洲甚至無法生存下來。歐洲必須進一步整合,必須解決銀行問題。歐洲已經落後於世界其它國家了。 一直以來,索羅斯都批評歐元區結構化問題,以及在經濟危機最嚴峻的時候,歐洲有關方面要求負債累累的國家如西班牙和希臘削減預算。索羅斯認為,歐洲需要采取更激進的措施,才能避免長期經濟增長停滯。 關於歐洲銀行股: 索羅斯認為,歐洲銀行股價格很便宜,很具投資吸引力。不過,今年對銀行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歐洲央行將對銀行進行壓力測試,銀行需要削減資產負債表以提升資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曾表示,將確保壓力測試是徹底的和令人信服的。 據彭博社統計,由43家歐洲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組成的指數,它們平均股價比賬面價值還低0.2%;而由24家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組成的指數,它們平均股價超出賬面價值14%。 關於烏克蘭問題: 索羅斯稱,烏克蘭問題應給歐洲敲起警鐘,因為烏克蘭動蕩的部分原因來自歐盟,與歐債危機的部分原因是相同的。當烏克蘭想要加入歐盟時,歐盟對烏克蘭要求的太多,給的卻太少,這使得普京填補了空白,在烏克蘭問題上取得相當的權力。歐洲應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不應每個國家只追求本國利益,與它國發生沖突。希望歐洲能通過烏克蘭的這個測試。 關於英國: 索羅斯表示,若英國公投離開歐盟獲得通過,對英國是災難,英國將會失去很多工作機會。當前,英國經濟增長依靠跨國公司向歐洲出售商品和服務推動,如果英國離開歐盟,對英國是自殺行為。 1992年,索羅斯狙擊英鎊成功。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近來索羅斯在歐洲的部分投資: 索羅斯參與了西班牙房地產集團Hispania Activos Inmobiliarios股票發行,投資額為9200萬歐元。鮑爾森也參與了本次發行。 索羅斯購入了西班牙建築公司FCC共3.1%的股票,比爾蓋茨購入了這家公司6%的股票。FCC可謂是負債累累。 索羅斯曾表示,在考慮投資希臘銀行業。他稱,現在是投資歐洲金融業的時機,考慮向那些急需資金的銀行註資。希臘的經濟環境已經改善,現在的問題是要明確投資希臘能不能持續盈利,如果可以,就會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20

Espírito Santo的金融帝國為何陷入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852

葡萄牙兩家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引發全球股市大跌,這背後反映的是歐洲家族企業不透明的管理體系,極具風險的融資方式。 周四Banco Espirito Santo (BES)股票在進一步下跌17%後停牌。這家銀行的控股股東Espirito Santo Financial Group (ESFG)股票也停牌,他們都屬於Espirito Santo 家族。 Espirito Santo 家族通過Espírito Santo國際集團(Espírito Santo International SA,下稱ESI)這家公司來經營從酒店、醫院到銀行等各種各樣的商業活動。這個家族用及其複雜的管理設計,實現對各子公司的控制。 此外該家族還擁有 Banco Espírito Santo(下稱BES)從事銀行業務。 Espírito Santo International一直倚重旗下銀行營銷的基金發行債券。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21個月的時間里,ESI向旗下一家投資基金共計發行了逾60億歐元(合82億美元)的短期債券。 盡管上述操作是合法的,但種做法令投資者面臨更大的風險。5月份KPMG外部審計警告,這種非常規的做法將造成巨大財務風險: 以下是危機爆發時間線: 5月20日: 外部審計表明ESI陷入“嚴重財務危機”,有消息稱BES準備向股東配售股份。 6月11日: BES CEO Salgado說需要“核心股東團體”影響力,可能暗示“改變治理結構”。 6月19日: BES董事會宣布辭職,宣布將在7月1日前公布新的治理架構。 6月20日 Espirito Santo 家族宣布放松對有94年歷史BES的控制。 泛歐交易所宣布,在監管層的要求下BES股票被終止交易。 6月26日:穆迪把BES和ESFG評級置於降級觀察名單中 6月27日: 路透報道稱,盧森堡司法當局開始調查Espirito Santo 家族控股公司。 美銀美林銀行下調BES的高級和次級債券評級,從增持降至低配。 6月28日: 為緩解財務危機,Espirito Santo 家族請求ESI債權人,成為其另一家控股公司Rioforte的股東。 6月30日:葡萄牙電信確認持有Rioforte公司的8.97億歐元商業票據。 監管機構以股價大跌為理由,禁止對BES,ESFG裸賣空交易。 7月1日: 媒體報道,BES持有母公司Espirito Santo 家族集團9.8億歐元債務。 7月3日:ESFG說盧森堡當局沒有對該公司展開調查。 ESFG稱截至6月30日對Espirito Santo 家族集團敞口為23.5億歐元; 截至2013年年底,對 ESI和Rioforte的敞口為13.7億歐元; 截至6月30日,從BES的借款為8.23億歐元。 7月5日: ESFG宣布減少在BES的投票權,葡萄牙央行宣布立刻成為BES“首要監督人” 法國農業信貸稱支持ESFG對BES投票權變更。 7月7日: ESFG和BES的二級債務價差開始增大,分析師認為BES被整合將成為最有可能的結果 7月8日: Banque Privee Espirito Santo銀行稱,ESI推遲一筆短期債務利息償付 Banque Privee向其客戶提出轉為持有BES債券巴西國家開發銀行BNDES批評葡萄牙電信和Espirito Santo家族的交易 7月9日:穆迪把ESFG長期信用評級下調三檔至Caa2,繼續降級觀察 BES股東決定在7月31日,選舉新董事會主席、CEO和CFO 葡萄牙證券市場委員會(CMVM)調查葡萄牙電信對Rioforte的投資。 7月10日: ESI稱如果不能與主要債權人達成協議,將考慮申請破產重組。 ESFG宣布停止在盧森堡以及泛歐交易所的股票和債券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87

烏克蘭危機真正的受害者:德國經濟二季度陷入停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6

西方希望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讓俄羅斯經濟萎縮,迫使普京回到談判桌。然而,正當普京努力和中國合作,避免來自西方的孤立,德國經濟已經感受到了政治局勢的影響。 德國央行周一稱,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德國經濟增長可能在二季度停滯。然而歐洲邊緣的沖突不會對經濟複蘇造成長期影響。 IMF將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上調至1.9%。IMF稱,德國需要增加公共投資,向經濟註入更多動力,支持歐元區整體增長。 今年二季度,歐洲經濟引擎德國失去動能。四月及五月,建築業活動低於冬季水平。德國央行報告稱, 考慮到服務業可能進一步增長,二季度季度調整後GDP可能與一季度持平。 德國經濟一季度環比增長0.8%,為2011年來最強增長。 歐元區政策制定者正密切關註烏克蘭以及以色列加沙地區的局勢,德國經濟持續增長動能也將引起他們的擔憂 然而德國經濟仍將維持增長態勢。IMF將明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6%上調至1.7%。 渣打銀行歐洲研究部主管Sarah Hewin稱, 我們不認為德國經濟存在滯脹。第二季度的經濟停滯只是暫時現象。顯然我們需要關註這對市場信心的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目前緊張的政治局勢正在削弱市場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6

台灣綜藝陷入窘境:台灣綜藝人能否在內地成功掘金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9/144514.html

每週五晚,當你沉迷於《中國好聲音》的導師競猜遊戲和《爸爸去哪兒》的星爸萌娃時,是否還會想起,當年苦苦等著《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網絡更新的自己?你以為僅僅是內地觀眾大力追捧《爸爸》《好聲音》這兩檔節目?其實台灣中天電視台,早已引進節目版權,並掀起了島內收視風暴。

台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台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本期《貴圈》,騰訊娛樂記者採訪《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的製片人,台灣娛樂圈資深媒體人,以及十餘位台灣本土觀眾,帶領大家看一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綜藝節目穩步不前,甚至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說「台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這評價一點也不誇張。在過去的十年裡,幾乎每個大學生寢室,都出現過全舍圍觀《我猜》、《康熙》、《大悶鍋》的盛況。相對於內地綜藝節目「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台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欲罷不能。時至今日,很多內地年輕人都能像模像樣地模仿幾句台灣方言,會唱幾句閩南語歌曲,這皆因中台灣綜藝的毒太深。

《康熙來了》讓內地觀眾重塑三觀

那些年,《康熙來了》帶著一股「痞氣十足」的台灣綜藝范兒,橫掃兩岸同類訪談節目。小S憑藉大膽的作風和火辣的身材,將當年吳宗憲身邊那個戴牙套的小配角形象抹得乾乾淨淨。而蔡康永的身上則混合著書卷氣與世俗感,時而貼心感人,時而語帶譏諷。悶騷男與豪放女的配搭形成了強大氣場,令《康熙》長久以來牢牢佔據台灣綜藝收視頭名,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

看到小S的奔放表演後,內地觀眾彷彿一夜間被刷新了三觀,明白了什麼叫做「解放天性」:女生們吐槽小S這個瘋婆娘居然大膽地問連戰「內褲是什麼顏色」,男生們則幻想被她坐大腿的不是馬英九而是自己。

那時的江湖,吳宗憲還是綜藝「一哥」,手裡曾經握有超過十檔的節目,《我猜》是他主持最久、呼聲最高的一檔。在那個舞台上,先後走出了大小S、阿雅 、楊丞琳等眾多女藝人,SHE、侯佩岑、蝴蝶姐姐等也先後為其站過台。

就在內地綜藝節目還在玩明星搶答、互動遊戲的時候,《我猜》就已經走上了惡搞、整蠱藝人的無厘頭道路。為博收視率,節目組讓明星「醜態畢露」的手段一招高過一招,當場激吻、吃兔子大便等聳人聽聞的環節層出不窮……明星礙於節目收視,只得照單全收,完全放下自己偶像的包袱。

台灣腔成內地主持人「標配」

那時候的網絡版權概念還不完善,各種下載網站成為了台灣綜藝向內地傳輸的主要渠道。在頗受大學生歡迎的「5Q地帶」上,《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內地的電視人也將目光對準他們,希望可以從中取經。

只不過,內地節目的尺度始終無法像台灣綜藝節目那樣開放,內容照搬不成,腔調卻可以無限靠近。曾幾何時,又嗲又軟的台灣腔竟一度成為內地女主持人的必備技能。彼時還是湖南台綜藝一姐的李湘,就曾因為在台上過度使用「港台腔」,而被廣電總局當做反面教材。

《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台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吳宗憲的主持風格老化,阿雅國外留學,楊丞琳又難成氣候,《我猜》收視率一度低到0.5,令製作單位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台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此後,隨著大批人才的北上撈金,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綜藝圈已「崩塌」大半。

新節目收視不好馬上被砍

除了《康熙》,觀眾還能數得上名字的台灣綜藝節目已經寥寥無幾。曾在《康熙》和《國光幫幫忙》兩檔節目做過製片人的陳冠廷,目前正在跟內地洽談合作。在接受騰訊娛樂記者採訪時,他的情緒並不高,他認為台灣綜藝節目的沒落,除了老節目創新少之外,更大的挑戰是,如何避免新節目的「見光死」。

在台灣目前的綜藝環境中,新節目沒有收視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管是吳宗憲還是胡瓜,電視台都不賣面子。製作單位似乎也無法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和一檔新節目培養感情,往往觀眾還沒回過神來

陳冠廷用胡瓜主持的《金頭腦》向我們舉例:「這節目你們可能連名字都沒聽說過,是胡瓜跟一位新人主持的,節目非常好,是我們很喜歡的益智類型,它還得到了金鐘獎的最佳節目獎。但是由於收視不佳,做了一年半就停了。」

而一度很火的《全民大悶鍋》,因為總涉及政治因素,已經被停播、復播、改版很多次了,「我知道的就有四、五次,這樣很傷節目元氣的」,陳冠廷無奈的表示。

老節目形態不變沒創新

與此同時,老節目缺乏創新已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現狀了。十年前的製作環境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曾任《國光幫幫幫》製作人的陳致遠說:「以前的節目預算比現在多很多,你想在飛機前面做開場秀,或者想把四隻老虎運進攝影棚都不是問題。但現在的老節目,都以嘉賓訪談為主,節目預算也只夠你發藝人通告費和製作費,外景都能省就省了。」對此,陳致遠很無奈,他指出這是目前台灣綜藝節目的現狀。

即使像《康熙》這種王牌節目,也要符合「短平快」的特徵,在簡陋的景棚裡做對話,十年如一日,製作單位滿足於這種不多花錢但又性價比高的節目形態。所以,台灣電視一打開,換來換去幾乎都是不變的訪談類節目,枯燥又乏味。

節目內容太雷同 素顏、翻包已做爛

如果認真翻看《康熙》、《小燕有約》、《國光幫》等節目的近年列表就會發現,話題重複也是一大避不開的雷區。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

陳冠廷吐槽說:「夫妻吵架基本上每個節目都做過,還有素顏幾乎上過台灣8萬個節目。」他在《國光幫幫忙》任製作的時候,想選題壓力大到失眠,想著如何避開這些被《康熙》做爛了的選題,「別人做過的我們還做,沒有意義啊。如果還是用7年前、8年前的主題,我相信收視率會很慘,觀眾喜歡看新鮮的東西。」

最苦惱的時候,他甚至想出過做「女明星的內褲」的餿主意,但這種尺度很快就被自己推翻,畢竟翻內褲和翻包包是兩回事。

通告藝人一個梗跑遍全台灣

家家都是談話類節目,就算通告藝人再多,也難免同一個梗會出現在不同節目裡。比如寇乃馨和他老公的故事,幾乎是在每一個訪談節目裡都重講一遍。

綜藝節目製作人孫樂欣以節目組沒有及時捕獲對手信息為由,替製作方開脫,但這顯然已經不具說服力。當年hold住姐因為在《大學生了沒》中演出「一秒變格格」而爆紅,迅速在台灣多檔節目中亮相。當沒有新作品出現時,hold住姐的老梗很快被觀眾厭煩,連她自己也自嘲說江郎才盡。現在hold住姐的另一個標籤是《小時代》裡的唐宛如,至於她曾經的輝煌戰績,已很少有人再提起。

「原則上來講是退步的。」孫樂欣這樣總結台灣綜藝節目的創新。陳冠廷則說:「我說一句對台灣綜藝比較負面的話,我覺得台灣綜藝把自己的路做得越來越窄。」

就在今年初《康熙來了》十週年記者會時,小S和蔡康永吐槽該節目已十年未漲製作費,加之知名製作人B2的離職,讓許多人猜測《康熙》是否也將難逃停播命運。再加上內地綜藝節目的興起,主持人和通告咖們紛紛北上撈金,連節目製作人也開始轉型離職,台灣綜藝在人才留守上,已經出現了重大的缺口。

吳宗憲阿雅北上主持 歐弟Ella內地當家

2013年,吳宗憲在台灣主持的《週六大挑戰》由於收視低迷,電視台不再與其續約,至此,吳宗憲在台灣的所有綜藝節目停播。不過,吳宗憲早已在內地鋪下後路,早前曾在陝西衛視主持一檔《週六樂翻天》,客串過山東衛視的《中華達人》、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去年,還加盟江西衛視《媽媽來了》,與倪萍一同擔任嘉賓評委。

吳宗憲在內地主持的節目雖多,卻始終無法找準屬於其個人的定位,而歐弟則是來到內地才贏得一片天空。當年,在台灣並不如意的歐弟加盟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其獨特的主持風格很快就為他贏得大量內地粉絲。

阿雅繼09年主持了遼寧衛視的《唱遊中國》之後也是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接下多檔節目以及跨年、頒獎禮的主持,有稱其來內地一年便賺得超過千萬新台幣的佣金。不久前在騰訊視頻《你正常嗎?》首秀的Ella也正式以主持身份入駐內地。

電視人壓力大 製作人紛紛轉型離職

台灣綜藝節目始終難留人才,如今,《康熙》製作人B2也離開了。

5月份,傳出B2離職《康熙》轉型戲劇製作人,這給節目粉絲帶來無盡遺憾。在內地觀眾心目中,B2是最為熟悉的製作人。當年正是他接替孫樂欣製作人的位置,帶領《康熙》推開了內地的火爆之門。不少經典節目主題如卸妝、兩性PK、道歉大會、澄清大會,以及近期的誰是遲到王等選題令《康熙》迷津津樂道。騰訊記者此次也打通了B2本人電話,但對方聽到採訪內容是關於綜藝節目後婉拒了採訪,時至今日,B2的心思早已遠離綜藝。

而本文中採訪到的陳冠廷、孫樂欣的身份也在不斷變化,前者離開《國光幫幫忙》有5、6年的時間,同樣轉行為戲劇製作人,而孫樂欣也即將離開《小燕之約》,準備製作自己的節目。

就連這些台灣綜藝界的大佬們也在不斷尋找安身之地,基層工作人員更是可想而知。整個電視行業的不景氣,令電視台的工作已從早年人人羨慕的對象,變成人人想逃離。

「最誇張的是,我們一般編制十二個人的團隊,因為找不來人,然後老同志又離職了,本來要十二個人做的事情現在六個人做,我想其他的綜藝節目製作人也會跟你談到這個狀況,還蠻常見的。」

除了個人發展方向的變化,錢少成了無法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像一個月只給你1000塊工資,你還會做下去麼?連生活都不夠,更不要說買房子,肯定不會有太多人去投入這個行業,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

陶晶瑩在一次接受騰訊記者採訪時曾說,「你以為我們台灣人到內地做節目就是為了賺錢嗎?我告訴你,不是的!」她提及在去南京錄《最強大腦》飛機上,遇到在另一個內地節目裡做音樂總監的相熟音樂人,對方拉著她飆髒話:「哇靠,內地現在真是不得了,我想要一個交響樂團,就會有一個交響樂團在台上,想呈現的音樂都能做到,太爽了!在台灣,這怎麼可能?」

與內地強大的資源配置相反,台灣綜藝人彷彿回到了小打小敲的作坊式製作模式,每集幾萬塊的製作費用,讓台灣綜藝宛若萬劫不復。

「康熙」製作費十年未漲 「國光幫」不升反降

以時下正在播出的內地綜藝節目《12道鋒味》為例,投入到單集的製作費用超過100萬人民幣(謝霆鋒酬勞以及嘉賓梳化費另計),而目前在台灣最貴的單集製作是《康熙來了》的50萬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10萬元,不含蔡康永、小S酬勞)。其中包含陳漢典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佈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兩者相差10倍之多。

然而這不起眼的10萬塊製作費用,在台灣也已經相當於天價了,如《國光幫幫忙》、《小燕之約》等普通訪談類節目,每集製作費用僅有20-25萬新台幣左右(4-5萬元人民幣)。這一點得到了陳致遠的證實:「大概都在20萬(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4萬元),其實現在台灣大部分都是這個數。」

陳冠廷告訴記者,在任職《國光幫幫忙》期間,節目的製作費用不僅沒漲,還曾一度下調。而在陳致遠擔任製作人時,節目製作費僅經歷了一次微調,之後再未動過。

製作費用的缺口,成了懸在台灣綜藝人頭上的一把利劍。在陳致遠的工作中,這份恐慌時時刻刻困擾著他,「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因為這麼低的製作費,很難再增添什麼新花樣。」

孫樂欣以《小燕之夜》為例,作為一檔訪談類節目,邀請到大牌明星受訪自然是生存之本,然而由於缺錢,這檔每週五期的節目平均一個月才能讓觀眾見一次大牌,「你唯一可以做的是用其他成本來分攤,比如請了某個大牌,花了很多錢,你在下一期就想辦法請一些價位沒有那麼高的明星來平衡預算。」

然而,台灣藝人通告費真的很貴嗎?據記者瞭解,台灣本土藝人通告費其實並不高,如趙正平、沈玉琳等能為節目帶來好效果的通告藝人通常是1-1.5萬新台幣(2000-3000人民幣),而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均為1350元(約280元人民幣),即便團體成員為多人也只是這一份錢。而真正的大明星就不同了,據悉,如邀請金城武,需花費新台幣30萬(約6萬元人民幣),這一「高價」令一直想要邀請他參加《康熙》的B2望而卻步。

內地節目台灣逆襲 好聲音成餐館最愛

台灣綜藝節目曾影響了大批內地觀眾,但如今輪到內地節目在台灣本土逆襲。記者去年在金馬獎採訪期間,曾在許多餐館裡看到正在播放的《好聲音》錄播帶,反覆循環。2013年,《好聲音》正式被台灣中天電視台購買播出,第二季因為有哈林和張惠妹,掀起收視狂潮,首播夜以0.88的好成績打敗同時段的《康熙》(0.77),收視排在第一位。而隨後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著不錯的收視率。

這三檔內地節目在台灣的火爆,引發了台灣人的思考,雖然大家還認不全《我是歌手》第一季裡的內地歌手,但是總決賽裡有楊宗緯,而林志炫又奪亞軍,引發的話題討論已經上升到兩岸政治性高度。

台灣綜藝節目為沒錢而苦惱

在孫樂欣看來,錢的問題令台灣本土綜藝逐漸失去光彩,「最大的阻礙就是在現有的預算裡面你還能做出什麼樣子的節目。舉個例子說,內地的製作單位也好,電視台也好,他們如果覺得國外的形態很好,就可以跟國外買版權。但台灣如果想要買,對不起,沒有錢!沒有辦法買版權,你就沒有辦法跟世界接軌,所以我們永遠只能在現有的狀態下面不停的做做做,沒有什麼成長,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原地踏步就等於是倒退。」

對於內地綜藝的興起,他們也並非不眼饞,「你得給我錢我才有辦法去學習嘛,沒有錢我也沒有辦法學習的,我看到那個場面我就知道我是沒法學習的,因為那需要很多資金的嘛。」陳致遠滿腔抱負,面對缺錢,只能化作一肚子怨氣。

台灣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沒落?台灣觀眾的態度最具說服力。騰訊娛樂記者此次隨機採訪了十餘位台灣觀眾,他們年齡從19歲到46歲不等,其中即有台灣本土人士,也有在台灣就讀的內地學生。儘管樣本不同,但得到答案卻基本一致,大多數觀眾已經選擇在網站上收看日韓歐美,甚至是內地節目了。市場的飽和,讓台灣綜藝節目很難再引領風騷。

百餘家電視台搶奪收視人群

90年代初期,台灣全島僅有台視、中視與華視三家電視台,由於彼時台灣正經歷經濟騰飛,島民購買力大增,電視台廣告收益頗豐。而隨著93年台灣當局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允許民營力量進入有線電視系統,大量電視台猶如雨後春筍,時至今日,全島共有電視台百餘家,台灣觀眾每月僅需繳納600台幣即可收看所有頻道。

電視台的增多,無疑瓜分廣告收益。陳冠廷透露,在最初電視台行情好的時候,製作人是有權利去外面談時段廣告的,廣告收益可以跟電視台分紅,到後期電視台的收入萎縮,便收回了這一權益,製作方只能拿製作費,廣告部分都回收到台裡面。

孫樂欣說:「我相信99%的工作人員都抱怨市場太小,這本身不是製作方可以改變的狀況,電視台一多,就會出現劣弊驅逐良優的狀態,就是誰的價低誰就可以拿到,因為我要省成本,一定是這樣的。」

視頻網站崛起令本土節目失去競爭力

據調查,台灣本土的觀眾已經沒有再主動追看《康熙》、《國光》等綜藝節目的習慣了,反倒是部分內地學生還會定期更新。但是隨著節目內容的重複性太高,話題越做越無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轉回頭觀看內地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節目了。

而在台灣本土觀眾中,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韓國綜藝,其中提及頻率較高的是《Running man》;內地節目《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部分台灣觀眾追捧;更有一部分人表示,如今只在網絡中觀看節目或者劇,家中電視幾乎不打開。

在孫樂欣看來,就像民營電視台的增加勢必會瓜分原來「三大」的費用一樣,人們通過網絡欣賞國外優秀劇目、節目這一收看形式的轉變,也在侵蝕著台灣綜藝的收視率,加上內地綜藝的興起以及在華人地區影響力的上升,台灣綜藝競爭力的下降是很自然的。

在內地綜藝節目教母龍丹妮的眼裡,這一切卻是順理成章,「首先是內地經濟的飛躍,導致了很多基礎的上升,第二個在於文化的包容性。大陸同行在做電視體系的時候越來越開放,視野很寬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

回顧過去這些年做綜藝的變化,龍丹妮對自己及團隊在行業內的地位變化十分感慨:「我自己做綜藝節目的早期,每個禮拜都請台灣製作人飛到湖南來教我們,然後慢慢就變成我們直接跟英國和美國的一流節目製作公司溝通,現在是英國和美國的製作人也飛到中國,跟我們進行一個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台灣綜藝節目仍努力尋求出路

至於台灣的綜藝人,他們也在努力地適應已改變的娛樂方式,已經離開電視台的孫樂欣目前就在籌備為網絡製作的綜藝節目:「電視是一個將會被淘汰的產業,將來大家都不在電視上看電視了,你得去尋求新的,比方說新媒體的市場,我們還是在做製作,只是我們換一個地方製作。」

而已經離開台灣綜藝圈的陳冠廷則堅信,最終做節目的還是人,還是製作團隊,在他看來,博大並不是台灣綜藝的出路:「加入台灣的元素,運用創意,你可能預算低,觀眾也會覺得很好玩,覺得很有趣。」

總結陳詞:

台灣綜藝面臨的困境,並非錢能解決,正如內地綜藝的所面臨的創意疲乏,也並非邀請幾位台灣製作人,購買幾部版權能夠改觀。龍丹妮說:「十幾年了,我們沒有產生非常好的原創節目,這是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如果未來的十年,我們不能反輸出好的原創,這可能是有問題的。」

一成不變,誰又能保證觀眾會永遠死心塌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79

郎咸平:瘋狂收購之外,馬云已陷入歧途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24.html

馬云的阿里在上市之前做了一系列收購,這些收購可以分成六大領域。 
 

第一是物流,這和他的主營業務是相關的。他聯合9家企業成立了菜鳥網絡,目的就是構建一個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他花了2.49億美金收購了新加坡郵政,準備成立一個國際電商化的物流平台,又花了18.57億港幣收購了海爾的日日順物流,這種收購是一種同行業的收購兼併,學術術語叫水平式的收購。在馬云的所有收購中只有這一類的收購和他主營業務有點相關,而其它五大行業的收購都和它主營業務無關。
 

其一是零售業務,他花了53.7億港幣收購了銀泰集團。其二是互聯網業務,他花了5.86億美金收購了新浪微博。其三是文化產業,他花了62.44億港幣收購了中國文化,花了65.36億元收購了華數傳媒。其四是金融業務,最後就是其它類別的業務包括12億收購了半個恆大。
 

阿里巴巴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蘋果和谷歌也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可這兩家公司和阿里巴巴的收購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也是他們能成功走到今天的原因。
 

阿里沒有學習蘋果和谷歌
 

馬云的收購可分成兩大類,第一是物流行業的水平式收購,第二就是其它五大行業的完全不相關式的收購,而蘋果和谷歌成立的目的就是為它的投資人賺取最多的利潤,因此他們採取垂直式的投資。
 

蘋果從90年代開始總共進行了33次收購,其中90%都是技術積累,另外10%是收購專利以及客戶的資訊等等。
 

其中,1997年到1999年蘋果總共收購了4家公司,目的就是為了IMAC,這4次收購使得其股價在這個階段暴漲了600%。從2001年到2002年收購了9家公司,目的是為IPHONE做技術儲備。由於收購的太早,老百姓也不知道什麼是IPHONE,所以這次收購完之後股價沒有任何的影響。2005年到2006年收購了三家公司,其中在2005年收購的一家公司叫做FINGER WORKS,這家公司做的是多點觸摸屏產品。

這麼多的收購和技術儲備終於在2007年醞釀出世人所熟悉的IPHONE,因此股價漲了125%。在金融海嘯之後,股價繼續上漲了733%,這個階段蘋果繼續收購了7家公司,目的也是技術儲備。從2013年到今天股價還在漲,而它收購的兩家公司特別引起大家的關注,一個是CUE,這個公司生產穿戴產品,另外一家公司叫PRIMESENSE,這個公司生產3D感應器。蘋果透過身體的語言以及電子產品掛鉤,使這兩家公司結合在一起,就是為了今年秋季所推出的IWATCH而做的技術儲備,因此蘋果股價又漲了50%。綜合來看,蘋果從1997年一直到2014年收購都是為了一個長線目標,IMAC是第一個,IPHONE是第二個,IWATCH是第三個,這個原因使得蘋果的投資人獲得了巨額的財富,這才是一家上市公司應該具有的信託責任,而不是簡單的上市圈錢,然後亂收購一通。

 

谷歌從2004年到2005年總共收購了15家公司,這個階段股價上漲了331%。其中它收購的3家公司非常有名,它們是地圖以及交通分析公司,谷歌的目的就是為了創建谷歌地圖。從2006年到2007年又收購了25家公司,之後它們給自己的客戶開發了一個在線編輯的功能,因此股價上漲了50%。2010年到2011年谷歌又收購了53家公司,股價只漲了8%,因為老百姓搞不清谷歌在幹什麼。2012年谷歌第一代智能汽車問世,股價暴漲,接著從2012年到今天,又陸續收購了35家企業,這些公司包括衛星成像公司、無人機公司、機器人公司,目的是為了第二代智能汽車做技術儲備。因此谷歌這一路走來,對它的投資人貢獻了相當大的財富,它的收購和蘋果是一樣的就是上中下游的垂直式的收購,尤其是上游跟中游的整合
 

錯誤的示範
 

蘋果和谷歌都是垂直式的收購,馬云採取的是水平的收購和不相關的收購,他們對投資者投資回報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進行谷歌、蘋果一樣的垂直式收購,最後會超過大市0.489%,是最好的。馬云收購物流行業的水平式收購,股東的回報率低於大市1.258%,完全不相關式的收購會比大市差3.335%。

這就非常有意思的告訴我們,一家上市公司是不是為了股東而打算,其股價的反應不是一個簡單的股民賺多少錢,而是代表實際的效益,只有賺了錢股價才會上升。從另一方面說,公司越多元化,尤其是將資金投資在不相關的領域,企業績效越差,股東損失越大,今天的美國,7成左右的公司都變成專業化的公司,這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而今天馬云所做的收購已經給我們中國企業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示範,他正在把中國企業帶向一個危險的未來。如果我們的企業家遵循馬云的步伐向前走,那將是中國的一個重大災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87

華爾街警告:低波動性讓投資者陷入不斷冒險的惡性循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330

華爾街銀行家們近日警告美國財政部稱,橫跨多個市場的低波動性正在使投資者們陷入過度承擔風險的惡性循環。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數家銀行和投資者參與組成的美國財政部借款咨詢委員會(Treasury Borrowing Advisory Committee,TBAC)本周警告稱,在一個低波動性及低收益的環境中,想要取得跟以前同樣收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承擔更多風險。

因歐美國家央行實行史無前例的寬松政策,市場的波動性遭到壓制,投資者儲藏現金也並不受到鼓勵,這導致大型投資者在近幾年的單邊市場走勢中可能變得過於自信,然後為達到收益目標而承擔越來越大的風險。

風險較大的投資產品,比如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都被熱炒,這得歸功於“饑渴”的投資者們。

TBAC表示,相對來說策略風險性更大的對沖基金資產由金融危機前的1.75萬億美元膨脹到今年二季度的2.8萬億美元。同時保守的投資者如養老基金,也試圖達到8%的收益率,但要知道他們的主要投資對象 -- 美國國債同期的平均收益率只有2.45%。

“風險價值(VaR)”模型是華爾街最常用的分析工具,TBAC強調,現在很多銀行和投資者都將波動性數據納入了該分析工具,以計算虧損幾率,但這幾年隨著波動性越來越低,這些模型會顯示出投資者們出現大幅虧損的幾率非常低,這也使得華爾街敢放手一搏。

VIX指數
VIX波動性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同時,全球的寬松政策在改變全球資金循環的傳統邏輯,因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使得大量低廉資金可助投資者快速蕩平大類資產收益偏差和彌合預期價格分歧,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而低波動性環境對於做套利交易是非常合適的,因為資產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弱了,套利變得更安全,投資者紛紛敢於放大杠桿追逐利差和高風險產品。

所以除了上述提到的低評級公司債價格高企,美股不管面對利好還是利空消息都連創新高,我們還見到了歐豬國家的債券被瘋搶,意大利、西班牙的國債收益率甚至一度比美國的還低!

我們還看到了疲弱經濟數據和大宗商品價格走軟之下的強勢澳元,因為澳大利亞2.5%的基準利率在10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二,用日本、歐美的低息貨幣套取高息貨幣利差的交易推動了澳元的上漲。

同時套利交易與低波動性還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不只是波動性越低,套利交易越好做,套利交易也會推動波動性進一步走低。因為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套利交易市場,目標資產的每一次下跌都會有更多的買家進場接盤,導致價格曲線越來越平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