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希望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讓俄羅斯經濟萎縮,迫使普京回到談判桌。然而,正當普京努力和中國合作,避免來自西方的孤立,德國經濟已經感受到了政治局勢的影響。
德國央行周一稱,受國際政治局勢影響德國經濟增長可能在二季度停滯。然而歐洲邊緣的沖突不會對經濟複蘇造成長期影響。
IMF將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7%上調至1.9%。IMF稱,德國需要增加公共投資,向經濟註入更多動力,支持歐元區整體增長。
今年二季度,歐洲經濟引擎德國失去動能。四月及五月,建築業活動低於冬季水平。德國央行報告稱,
考慮到服務業可能進一步增長,二季度季度調整後GDP可能與一季度持平。
德國經濟一季度環比增長0.8%,為2011年來最強增長。
歐元區政策制定者正密切關註烏克蘭以及以色列加沙地區的局勢,德國經濟持續增長動能也將引起他們的擔憂
然而德國經濟仍將維持增長態勢。IMF將明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6%上調至1.7%。
渣打銀行歐洲研究部主管Sarah Hewin稱,
我們不認為德國經濟存在滯脹。第二季度的經濟停滯只是暫時現象。顯然我們需要關註這對市場信心的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目前緊張的政治局勢正在削弱市場信心。
由於投行裁員,近40%的歐洲股票無人追蹤分析,這為企業家創造了機會。當大行退出市場某一分支,小型創業對沖基金就將填補空白。
隨著大銀行削減其高風險的交易業務,其對小盤股的研究也遭到削減。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受裁員影響,在歐股中,每10個股票就有4個股票沒有銀行員工的追蹤分析。歐洲最大的30家銀行僅在2013年就削減了8萬個工作崗位。
大銀行削減研究為創業型對沖基金創造了機會。當市場效率不足時,套利機會出現。缺乏傳統銀行的研究,對沖基金正在獲得機會。大銀行的研究正在被對沖基金所取代。
舉例來說, Gotham City Research通過研究,發現了Quindell PLC的刑事欺詐事件,就此進行了做空大戰。而一般大行的研究並不會如此深入。大行的研究一般集中於更傳統的問題,而欺詐的檢測一般都由激進投資者完成。
激進投資公司Glaucus研究部主管Soren Aandahl表示,
大行的收縮意味著獨立研究公司和對沖基金將進行研究。他們對公司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公開根據這些理念投資。在這個24小時新聞不間斷的世界里,大行減少研究範圍意味著強勁的投資理念遭到埋沒,而這正是投資機會的靈魂。
在部分亞洲國家忙於抗通脹之際,西班牙消費者物價卻正以2009年來的最快速度下跌。這是因為不斷下滑的工資水平抑制了零售品消費需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班牙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下滑1.5%,剔除能源和新鮮食品價格的核心物價指數漲幅為零。7月調和物價指數同比下滑0.4%,預期為下滑0.3%。
彭博新聞社援引花旗經濟學家Giada Giani稱:“他們做的還不夠。核心物價漲幅為零,這在很多定義中都已被視為通貨緊縮了。”
經濟學界關於通縮緊縮的定義並未達成一致,多數學者認為CPI連降三個月就可視為通縮。
目前,西班牙正走出長達五年的經濟萎靡。該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2%。經濟學家們預計,西班牙經濟增速將在明年達到1.5%。
昨日數據公布後,西班牙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雙雙跌至紀錄低位附近。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2.5個基點,至2.455%,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2個基點,至2.63%。目前兩者均處於紀錄低位。
實際上,不僅是西班牙,歐元區多個成員國都籠罩在通縮陰影當中。德國7月CPI環比僅增0.3%,法國CPI則環比下降0.3%。
物價增速疲軟意味著消費需求不振 ,威脅歐元區若隱若現的經濟複蘇。本月,對於經濟前景的憂慮就曾令德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負數。這表明投資者寧願貼錢持有德國國債,也不願冒險持有可能貶值的其他高收益、高風險資產。
英國G Plus Economics Ltd.首席經濟學家Lena Komileva認為,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跌向1%的極低水平,暗示著投資者並不相信歐洲央行在將通脹拉回正常軌道方面所做的努力是足夠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經濟學家們預計,歐元區通脹水平明年可能為1.2%,仍低於歐央行設定的2%通脹目標。
今日下午17:00,歐元區7月CPI、二季度GDP初值等就將出爐。
最新數據顯示,香港二季度經濟陷入萎縮,大幅低於預期,此前香港財長表示,上半年經濟已下滑,若政局不穩將陷金融經濟風暴。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香港第二季度GDP季率-0.1%,預期+0.4%,前值+0.2%。
香港第二季度GDP年率+1.8%,預期+2.5%,前值+2.5%。
此前,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網誌表示,香港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並不理想,整體增長放緩。他擔心外圍環境風險因素多,若香港本地政局不穩,或引發完美的金融經濟風暴(多個經濟危機因素同時起作用,導致產生一場巨大無比的金融風暴)。
“里里外外、各種複雜交錯的風險因素已經不容易應付,如果再加上本地政局不穩,可能引發一場完美的金融經濟風暴,後果不堪設想。現正在處於政制發展路上的關鍵時刻,能否邁步前進,還是原地踏歩,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更早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建偉曾呼籲香港珍惜人民幣離岸市場優勢,他指出,香港目前占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份額53%,這是一塊不斷成長的蛋糕,但如果香港“不想吃”,是香港自己的事。
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也指出,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香港並非獨有,香港要鞏固和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更關鍵要看特區政府,靠自身發展,不能單靠中央。
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年初以來,中國央行與多地簽署了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加速布局國際離岸人民幣交易。倫敦、新加坡等地也在爭奪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
中國的許多地方正在通過不同的途徑努力處置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不過,在銀行面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仍處在弱勢地位,他們拿到的是最難啃的骨頭。 (CFP/圖)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中國五省市獲批成立了專門用於處置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地方“壞賬公司”。它們如何清理地方壞賬,扣人心弦。
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地方版的“壞賬公司”悄悄多了起來。
2014年7月29日,安徽政府網公布說,當地首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獲得銀監會批準。
這則消息同時顯示,除了安徽,銀監會批準的全國首批可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還包括江蘇、浙江、廣東和上海。
這五家試點公司,讓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
在中國,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被用於處理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的壞賬。
過去十余年中,這一直是門壟斷生意:1999年,中央決定剝離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1.4萬億元的巨額壞賬,對口設立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存續期十年。中國金融業改革由此真正開啟,四大國有銀行得以帶著優質資產輕裝上陣。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一輪超長繁榮期,處理“腐肉”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意外發了一筆大財,存續期過了之後更是順利獲得生存許可。
但現在,他們將迎來新的對手與同行——地方版的資產管理公司。
鏈接:
資產管理公司前世今生
1999年11月,中央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剝離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1.4萬億元的巨款壞賬,對口設立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財政部作為唯一股東向每家公司註資100億元,並擔保四大AMC從央行獲得6041億元再貸款,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發行8110億元金融債券。
從此以後,四大國有銀行剝離不良資產,輕裝上陣。壞賬則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經營和管理,他們靠“腐肉”為生,也替整個經濟體清理垃圾。
在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首次交鋒中,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甘示弱。
在此次試點的消息傳出之前,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動手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並已經進入市場。
2013年11月28日,在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中國建設銀行總部大樓,一場看似普通的不良資產包競價儀式因為三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加入而顯得不同尋常。
當日,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也位列席間。
在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首次交鋒中,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甘示弱。最終,浙江省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拿下杭州資產包和寧波資產包,共計15.3億。江蘇資產管理公司競得無錫包,債權金額20億。
這些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出現與2012年的一紙文件有關。
當年2月,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為地方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頒了準生證——各省級人民政府原則上只可“設立”或“授權”一家資產管理或經營公司,參與本省(區、市)範圍內不良資產的批量轉讓工作。
此後,浙江和江蘇接連成立了地方版資產管理公司。而隨著此次銀監會試點公布,另外三地的不良資產處置也開始加速。
多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受訪人士看來,本地中小企業不良貸款處置正是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錯位發展的空間。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專註跨區域、大型企業的不良資產,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側重本地中小企業的不良資產。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更希望通過重組並購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人,救活企業,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所做的“打包、打折、再打官司”,也就是當二傳手,轉賣資產賺差價。
率先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浙江和江蘇,正是銀行不良貸款的重災區。
2012年,浙江的不良貸款余額增長了104%,2013年增長率30%,達到1036億,比排名第二的江蘇多了300億。這兩年,江蘇的不良貸款余額也以40%比例增長著。
這樣的背景下,浙商資產管理公司和江蘇資產管理公司雖非銜玉而生,但也生逢其時。
浙商資產管理公司(簡稱浙商資產)成立於2013年8月,註冊資本15.1億,由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浙江國貿)和隸屬浙江省國資委的綜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據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的人士透露,浙商資產主要繼承的是當年參與金信信托破產重整的團隊。
六年前,有著“江南第一猛莊”之稱的金信信托破產重整。為了保住這塊金融牌照,浙江指定浙江國貿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進入金信信托。在浙商資產成立後,其董事長徐徳良,同時擔任金匯(由金信更名而來)信托的董事長。
這樣的安排並非巧合。
一位與浙商資產管理層頗為熟稔的人士表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更希望通過重組並購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人,救活企業,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不良資產處置公司所做的打包、打折、再打官司。
事實上,這也與監管層的思路不謀而合,財政部和銀監會下發的文件都強調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只能參與本省(區、市)範圍內不良資產的批量轉讓工作,其購入的不良資產應采取債務重組的方式進行處置,不得對外轉讓”。這一規定,正是為了使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回歸不良資產處置的本源,避免其利用牌照優勢,充當二傳手,轉賣資產賺取差價。
對於企業和地方政府來說,最理想的模式,是對前景好、經營管理較規範,只是出現暫時性資金困難的企業,通過企業重組、兼並收購進行扶持,幫其渡過難關。
“實際上有些資產是很好的,它只是一時資金不能周轉。資產管理公司不僅僅是受讓不良資產,而是把不良資產拿到以後進行培育、增值。”浙江產權交易所一位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就像高速路上跑的一輛奔馳車,它的輪胎破了,開不動了。其實換一個輪胎就可以繼續走。如果這種時候你把它賣掉了,它原來的價值都消失了。資產管理公司做的事情就是換一個輪胎,它就是讓不良資產更好地發揮它的市場價值。”
目前,浙商資產管理公司已經成立了杭州、溫州、金華、寧波四個業務團隊,將業務拓展到全省。在溫州,他們已經與溫州銀行、浦發銀行溫州分行等多家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
2014年一季度,溫州市銀行業機構不良貸款率達4.66%,上半年,處置了不良貸款181億元。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固有的操作模式是對接國有銀行的大額不良資產,溫州的不良資產的特點是金額小,數量大,四大AMC並不積極。因此,更適合地方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上述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杭州辦事處人士稱。
此前,溫州曾力爭將這家地方版AMC落戶溫州,並成立了多家處置金融不良資產的民營資產管理公司。溫州的打算是,利用一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做通道,將收購來的不良資產再分散到各家民營資產管理公司處置。
這條路卻遇到了障礙——受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不得對外轉讓”的限制,他們還需尋找新的合作路徑。
在銀行面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仍處在弱勢地位,轉給資產管理公司的是最難啃的骨頭。
江蘇資產管理公司(簡稱江蘇資產)比浙商資產早成立三個月,註冊資本50億,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太湖新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國資委是三大股東。
“之所以把江蘇資產管理公司落戶在無錫,與鋼貿壞賬不無關系。”無錫當地多位銀行人士均得出這一結論。
江蘇省無錫市銀監局局長戴玉明曾撰文表示,全市鋼貿授信敞口預計最終將損失50%左右,且將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用於風險處置。
據建行無錫分行人士透露,無錫分行出現了數十億元鋼貿壞賬,其中數以十億計算的資產包,被江蘇資產竟得。南方周末記者向江蘇資產和建設銀行無錫分行進行求證,兩者均拒絕接受采訪。
在長三角,建行承壓很重——2013年,建行在長三角的不良貸款余額為408.44億元,不良貸款率達2.29%。貸款量只占全行五分之一,但不良貸款余額卻占了全行近一半。
“大部分壞賬會走資產管理公司的渠道。”上述建行無錫分行人士說,因為銀行抽調二三十個人專門追償、處置,很不劃算。“這些鋼貿壞賬,一折處理給了江蘇資產管理公司,就像賣破爛。”
對這一價格,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士對並不感到驚訝,“價格低就是因為資產質量差”。
在銀行面前,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仍處在弱勢地位,轉給資產管理公司的是最難啃的骨頭。
“無錫有很多鋼材市場倒閉,銀行把土地拍賣,根本輪不到資產管理公司。抵押物充足的,銀行不會賣。賣給資產管理公司的,基本上抵押物只有20%-30%,還存在重複抵押,很多抵押物被法院多次查封,二封、三封的,別想拿到錢。”上述人士說。
鋼貿,還不是江蘇壞賬的全部。江蘇省銀監局局長於學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江蘇省是很多產能過剩行業的基地。“去年江蘇省共處置不良貸款736億元,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產能過剩造成的。”
“2015年是新增信貸出現不良貸款較多的時點,機會很多、前景很好。”
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是銀監會鼓勵的方向。在首批地方AMC中,安徽國厚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安徽國厚)很可能會成為唯一一家由民資參與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這家設在蕪湖的地方AMC,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東興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發起設立,並引入兩家民營企業——深圳市朗潤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博雅商貿有限公司。實際上,這兩家民營企業存在多重關聯:後者的股東李厚文和劉洋,間接持有前者的股份。
安徽國厚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公俊和李厚文,都與深圳有諸多交集。他們兩人均為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首屆EMBA學員,張擔任過深圳一家投資公司董事長,李也在深圳開發過房地產項目。
而由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來參與省級資產管理公司的組建,並非意外之舉。
據一位四大AMC人士介紹,上海東興控股最早處置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不良資產,後發展為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在上海地區的投資平臺,用股權投資的方式,投資上海及周邊產業園區及商業地產項目。
“東興公司已經具備處置不良資產的經驗,借此機會與地方政府合作,不僅能夠快速組建地方AMC,也能擴大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範圍。對地方政府和東方資產來說,一舉兩得。”上述AMC人士認為。
東方資產連續五年發布的《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側面印證了其看好不良資產處置這樁生意——報告認為2015年是新增信貸出現不良貸款較多的時點,機會很多、前景很好。
目前,國厚資產管理公司還處於籌備階段,沒有正式受讓資產包。
相比之下,上海和廣東可能不會新成立一家地方AMC,而是授權已有的國有企業來做。
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已經獲得上海市政府批準,擁有地方AMC的牌照,這家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置過280億國有企業資產。
這並不讓外界意外,因為上海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一直被市場喻為上海金融的“孵化器”,至今仍擁有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國泰君安等當地重量級金融公司的股權。
在廣東,地方AMC究竟花落誰家還沒有定數,實力雄厚的金融控股公司顯然都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被外界視為種子選手。
近年不良貸款呈上升態勢。 (何籽/圖)
“經濟下行期,今年花100塊收的資產,等到明年也許只值80塊。同時,資產變現的難度在加大,很多資產根本找不到接盤的人。”
首批地方AMC設立之地有個共同點,不良貸款余額位居全國前列,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地方AMC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多了一種可能。
央行穩定局曾做過一次調研,截至2013年2月末,全國共有18個省已設立具有不良資產處置功能的省級資產管理或經營公司21家,其中13家曾參與金融企業不良資產處置。
但對這些地方壞賬公司的前景,卻存在爭議。
“地方AMC一出生,就身處紅海。”一位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士表示,不良資產市場的參與主體已經非常豐富,除四家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外,還有各地市融資平臺公司和地方企業。
再加上世易時移,整體的經濟狀況也發生了改變。“現階段,處在經濟下行期,今年花100塊收的資產,等到明年也許就80塊。同時,資產變現的難度在加大,很多資產根本找不到接盤的人。”
在他看來,地方AMC與四大AMC根本不在一個量級,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借助中央政府的再貸款,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資金來源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近年來也一直存在赤字,因此利用財政收入給AMC提供資金的空間有限。
化解地方融資平臺風險被認為是地方AMC的重任所在,但中信建投研究所研究員王洋卻將其視為道德風險,他指出,地方銀行的一個風險隱患就來自融資平臺,由地方國資經營公司或類似公司出面成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資產,難免有左右互搏之嫌。
周三,利比亞駐聯合國大使稱,若交戰各方不解除武裝,利比亞或陷入全面內戰,局勢與以往不同。聯合國宣布加大對利比亞武器禁運管制,並擴大制裁名單。當前利比亞呈兩議會兩總理對立局面。盡管利比亞較大城市戰鬥激烈,石油產業正恢複運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利比亞6月選舉,初衷是為了重建國家機構,以平息卡紮菲下臺以來持續三年的動亂。不過,目前看利比亞局勢越來越複雜,近期局勢小結如下:
今年6月,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取代國民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國民議會由宗教勢力主導。
7月13日,為重新奪回權力,支持宗教勢力的民兵武裝發起“利比亞黎明”行動,在的黎波里與支持世俗勢力的津坦民兵展開激烈沖突。利比亞兩支民兵武裝激戰,造成至少7人死亡,一些航空公司取消航班,這是利比亞國內半年來最激烈的戰鬥。
8月4日,國民議會本應向新產生的國民代表大會移交權力,但國民議會議長以新議會違憲為由,一直未移交權力。
8月23日,“利比亞黎明”武裝宣布奪取對的黎波里國際機場的控制權,稱國民議會於25日複會,公開挑戰新議會的合法性。
8月25日,國民議會複會,投票選舉出受伊斯蘭派支持的新總理,並宣布此前臨時總理下臺。這一結果未得到利比亞新議會——國民代表大會承認。於是,利比亞出現了兩個議會、兩個總理的對立局面,兩派均有武裝支持。
據路透社報道,利比亞駐聯合國大使Ibrahim Dabbashi表示,利比亞局勢非常複雜,7月13日以來更是如此,如果不仔細、不采取英明方法處理,局勢很可能演變成全面內戰。Dabbashi稱,此前不認為利比亞會有內亂,那時安全事故比較少,但當前局勢變了,武裝團體擁有重型武器,敵對團體分散於全國各地。Dabbashi認為,讓各方解除武裝至關重要。
周三,聯合國安理會就利比亞局勢進行了討論。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決議,加大對利比亞武器禁運管制力度,擴大了對威脅國家和平和穩定人員的制裁,包括資產凍結和旅行禁令。
利比亞政府呼籲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幫助解除民兵武裝,恢複國內穩定,但聯合國議會外交人員稱利比亞局勢太動蕩。
上周三,利比亞國內最大的石油出口港口在經過一年的關閉後恢複石油出口。盡管利比亞較大城市戰鬥激烈,但石油產業正在恢複運營。
周五,巴西二季度GDP環比年化跌0.6%,一季度下修為環比年化跌0.2%,表明巴西經濟陷入衰退,為經濟危機來首次。巴西投資和制造業下滑嚴重。今日數據意味著現任總統Rousseff連任難度加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巴西統計局IBGE數據顯示,巴西二季度GDP環比年化下跌0.6%,一季度GDP下修為環比年化下跌0.2%。通常連續兩個季度GDP萎縮被視作衰退,也即巴西經濟已陷入衰退,為2008~2009年經濟危機以來首次,這令現任總統Dilma Rousseff連任難度加大。
二季度巴西投資下降5.3%,降幅創2009年來最大;制造業下滑1.5%,為連續第四個季度下滑。巴西世界杯於6~7月舉行,花費超110億美元,巨額花費已引起本國部分人的強烈不滿。對於世界杯對巴西二季度經濟的影響,路透社和網絡財經雜誌QZ觀點不同:
路透社稱,世界杯期間,因擔心交通阻塞,許多城市宣布放假,一些工廠也在減產,也就是說世界杯對GDP有負面影響。
QZ認為,世界杯提振了巴西經濟活動,對二季度GDP有正面影響,也就是說巴西GDP實際可能更糟。
Rousseff認為,巴西經濟下滑,主要受歐洲南部經濟糟糕影響。據路透社報道,巴西財長Guido Mantega表示,巴西GDP環比下滑,是由於季調原因,實際經濟並未陷入萎縮。Mantega稱,哪怕是組織結構非常好的國家也面臨經濟增長問題;從好的層面看,巴西失業率低且比較穩定。
過去三年多,巴西經濟增長較此前大幅放緩,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與現任總統Rousseff經濟政策有關,她的政策對消費者和企業信心有負面影響,金融投資者也遭受了損失。Rousseff的反對者們認為她在處理通脹問題上不得當,沒有讓巴西經濟延續此前的增長動能。經濟學家們認為,Rousseff的政策是以投資為代價的促進國內需求。
2003~2010年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任總統期間,巴西經濟平均年增長4%;路透社預計Rousseff任職期間經濟平均年增長不到2%。與過去輝煌年代相比,巴西主要商品如鐵礦石、糖、玉米的出口也在放緩。
巴西將於10月舉行總統選舉。上周民意調查顯示,在第二輪投票中Rousseff很可能落後於巴西社會主義黨參選人士Marina Silva。Silva接替Eduardo Campos進行總統競選。兩周前Campos墜機身亡,他提倡的政策對企業友好,獲得諸多銀行和工業界支持。
巴西二季度GDP數據公布後,股市小幅上漲,因為投資者預期Rousseff連任總統的概率降低。
由於法國在經濟和政治上陷入嚴重危機,奧朗德支持跌至歷史新低。四面楚歌的法國政府正面臨關鍵的信任投票,
周二法國總理Manuel Valls宣布,最晚將在巴黎當地時間下午3點(北京時間23:00)進行信任投票,目的是為了讓政府重新獲得支持。這是法國政府不到半年時間里第二次面對信任投票。
法國二季度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創歷史新高,總統奧朗德支持率降至13%,近七成選民呼籲他立刻下臺。
法國總理Manuel Valls接受《世界報》(Le Monde)采訪時說:“如果再過3-6個月,情況依然不好轉,那麽我們真的要遭殃了。”
在有557個席位的下議院,奧朗德的社會黨僅以一票占據多數。目前已有30-40名社會黨成員威脅將投棄權票,以抗議奧朗德將按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削減500億歐元公開開支,對企業減稅400億歐元的政策。
不過法國政府仍然獲得其他左翼黨派支持。法國總理Manuel Valls預計不會輸掉此次信任投票,否則解散政府重新大選的話,按照目前的民調社會黨肯定無法執政。
但即便順利通過信任投票,法國政府的危機依然沒有結束。下個月奧朗德政府將公布關鍵的2015年預算案,經濟學家擔心由於政治鬥爭議會將推遲批準預算。
上周法國正式宣布放棄在明年達到歐盟3%赤字率目標,此舉可能會引發德國為首歐盟的制裁。
法國預期2014年經濟增長率僅為0.4%,遠低於降低目前高達10.2%失業率所需的1.4%增長目標。
最新名義調查顯示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面臨嚴重政治危機,62%受訪者希望奧朗德在2017年年底任期屆滿之前下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隨著九月十八日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日逼近,獨派的聲勢與支持度越來越高。再過不到兩個星期,我們可能會見證一個新的國家誕生。到底蘇格蘭獨派憑什麼逆風而行,逆轉民意?還讓經濟規模大她十倍的英國陷入危機? 撰文‧楊卓翰 蘇格蘭第一部長薩蒙德(Alex Salmond)一步一步踏上辯論台的階梯,在台上等待他的是作為辯論對手的英國前財政部長。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八點半,BBC舉辦第二場獨立公投的辯論開始。 這是蘇格蘭爭取獨立最新的戰場,暌違千年的勝利,就從這場辯論開始。 蘇格蘭爭取獨立,已經有長達近千年的歷史,從梅爾吉勃遜在電影《英雄本色》所扮演的十三世紀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勒斯對英格蘭的軍事抗爭,一直到二十一世紀薩蒙德所主導的和平公投,蘇格蘭這一步,走了七百年。 自從二○一二年,薩蒙德和英國首相卡麥隆簽下蘇格蘭公投法案後,一場可能改變蘇格蘭和英國數個世紀來統一關係的公投正式展開。一開始,民調一直顯示蘇格蘭贊成維持統一的民眾,遠遠大於獨派。但是,在薩蒙德的蘇格蘭國家黨(Scotland National Party)運作之下,支持獨派的民調數字,一步步地成長。 薩蒙德是天生的辯論家,他和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一樣酷愛蘇格蘭威士忌,還親自擔任約翰走路的品牌大使,這讓他的身材微胖,在辯論台上顯得更有分量。他說話很慢,但不像一般發音混濁的蘇格蘭腔;他講話清楚,一字一句都有重量。 「我們沒辦法阻止英國收取不合理的稅、我們沒辦法阻止我們的錢被用在飛彈預算,甚至用來發展新一代的核武。現在,我們有機會改變這一切。」薩蒙德的每句話,都將影響他所愛的國家—蘇格蘭的未來;同時,也將決定英國,甚至全歐洲的經濟。 在這場辯論,薩蒙德獲得了極大成功—足以改變輿論的成功。英國《衛報》調查顯示,七一%的蘇格蘭民眾認為薩蒙德的表現比統派的對手好。九月四日,民調機構YouGov最新市調顯示,獨派以五一%首次超越統派的四九%,為蘇格蘭的公投投下了一顆震撼彈。 說服》成為最有錢的國家 不須繳惡稅、也不用背國債全世界開始關注九月十八日即將展開的正式公投,如果公投通過,蘇格蘭可能會在二○一六年宣布獨立。英鎊應聲而跌,兌美元匯率從一.七二,在三天內掉到一.六二,創下十四個月來最大跌幅。從七月的高點以來,英鎊已跌了五%。 台灣自然也關注蘇格蘭獨立,但多半帶著一些投射情緒。令人好奇的是,蘇格蘭是如何一步一步地逆轉輿論,讓獨派領先?而丟了蘇格蘭,為什麼會對英國有如此大的衝擊?事實上,大英帝國這次丟的可不只是面子,在經濟層面上,英國仰賴蘇格蘭的程度,其實也很高。 蘇格蘭人口約五三○萬人,占英國的八.三%。也就是說,若蘇格蘭成立獨立政府,英國馬上少掉十分之一稅收。就居民的收入來看,如果不看蘇格蘭得天獨厚的北海石油,則兩邊的收入水平相當;但若把北海豐沛的石油出口算進去,蘇格蘭在獨立後,每人的人均收入還高於英國一千英鎊。 而這個歐盟最大的石油資源,就是英國最害怕失去的東西之一。根據蘇格蘭政府估計,北海石油出口未來六年將可貢獻五四○億元英鎊(約二.七兆元新台幣)稅收,這是英國同期間稅收的十分之一。 薩蒙德將這個數據化成他的公投辯論主軸,為獨立的蘇格蘭擘畫願景。「我們將超越英國,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他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雖然之前提到,蘇格蘭和英國有著近千年的民族情仇,但薩蒙德將論述完全避開情緒鼓動,專注以經濟考量為出發點。 英國痛處》財政赤字擴大 外資流出、英鎊可能再貶值而這正是英國的一大痛處。事實上,自從金融海嘯以來,卡麥隆政權為了財政赤字傷透腦筋,除了進行大規模的財政支出緊縮,也要在未來砍掉將近二五%的公務員,並開始變相徵收「空房稅」。 就像當初英國在波士頓開徵茶業稅引發美國獨立,現在英國在蘇格蘭徵收的「臥室稅」(bedroom tax),要求領低薪補貼的蘇格蘭民眾家中不能有空房間,「是非常不合理的惡稅。」薩蒙德表示:「這讓英國在蘇格蘭的公共補貼減少了一○%,但我們所繳的稅,並沒有比倫敦居民還低。」獨派的數據當然有討論空間,但他用清楚的數據,把經濟強盛論深植人心。他親自上各種電視節目,連深夜脫口秀也不放過,與伶牙俐齒的主持人辯論,就為宣傳蘇格蘭獨立的好處。 恐慌,因此開始。摩根士丹利七月中旬針對蘇格蘭獨立提出研究報告,少了蘇格蘭的稅收和經濟貢獻,可能暴露出英國經濟結構性的問題,導致外資流出,投資減少。報告預測,到九月十八日公投之前,英鎊還可能再貶值一○%。 不過,任何論證都有兩面。蘇格蘭獨立,也並不像薩蒙德說的只有好處。按照蘇格蘭金融業商會(SFE)主席歐文表示,蘇格蘭包含銀行、基金,其中九○%的金融業客戶都來自英格蘭。「如果我們變成兩個獨立國家,和英格蘭中間就會出現新的交易成本,得適應新的法規,這對於雙方都會造成複雜且昂貴的代價。」他說。 資產管理一直是蘇格蘭的強項。全歐洲有四%的資金在首都愛丁堡的資產管理公司,蘇格蘭皇家銀行、安本資產管理公司都出生於此。如今蘇格蘭資產管理業有十萬人、產值八千億英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敏感的資產管理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對於歐文這樣靠倫敦運作的金融業人士來說,獨立帶來的風險難以估計。 風險》將步上歐元後塵? 財政和貨幣分割 恐致混亂另一個問題就是貨幣。現在薩蒙德提出的方案中,蘇格蘭希望獨立後能夠持續使用英鎊。現時蘇格蘭雖然自己發行貨幣,有自己的貨幣監理機構,但利率及匯率仍是英國央行主導。 若蘇格蘭獨立,卻仍然使用英鎊,那代表一個主權國家財政自主,但利率和匯率卻完全掌握在另一個國家手上。類似歐元的貨幣聯盟,幾乎證明了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分割是一場悲劇。 也難怪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直接公開表示,蘇格蘭提出的「英鎊區」概念非常不可能。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也表示,此事需要小心,因為沒有建立起完整機制的貨幣聯盟,就會像歐元一樣。 問題不只是兩邊鈔票上的面額而已,還有發行貨幣背後所隱含的責任。 這也代表,蘇格蘭和英國是共享國債的。由於金融風暴後,英國債務高舉,英國急欠一個厚實的肩膀倚靠,而蘇格蘭就是英國有錢的好兄弟,負擔相當三八%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國債。因此,不讓蘇格蘭使用英鎊也可能加深英國債務危機。 不過,在金融與貨幣的難題之下,薩蒙德在這場獨立公投已經獲得了不小的政治資源。就算公投未過,從英鎊匯率,蘇格蘭已經向英國「老大哥」傳遞了一個重要的訊息:沒有我,你也很難過。不傷一兵、不死一卒,雙方陣營也都帶著理性的辯論和分析,在千年的情仇之上,展現令人敬佩的政治風範。 北海石油 蘇格蘭的金雞母 蘇格蘭掌握了英國大部分的外海石油資源,若英國失去蘇格蘭,將成為痛中之痛。 蘇格蘭 人口:530萬人 面積:7萬8770平方公里 GDP:2160億美元 人均GDP:4萬2278美元失業率:7.5%(為大英國協中最低) |
華爾街見聞網站不止一次提到,從經濟數據上看,中國自4月起出臺的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可能僅僅只刺激了經濟短暫複蘇,其有效性正在消逝。
究其原因,企業缺乏借款興趣恐怕是比市場缺乏資金更重要的原因。上周,央行通過SLF工具向五大國有銀行註入了5000億元資金,4月國開行還獲得了央行1萬億元的PSL,銀監會也放松了存款比限制。這都令銀行可借貸的資金規模擴大。
盡管如此,中國的信貸增速依然較為低迷,進口不振,房地產市場下滑,許多公司的支出意願不夠強烈。
英國《金融時報》甚至提到,這引發了中國可能陷入所謂“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可怕前景。
所謂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按照最先提出這一概念的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此前的解釋,是指當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大量的私人部門(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都會隨之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況,從而大規模地遏制經濟活動,由此而造成的持續衰退。
在這種情況下,債臺高築的企業忙著償還債務,即便利率再低也不願意借款,企業把目標從“陽態”世界的利潤最大化轉變為“陰態”世界的負債最小化。這時候政府的貨幣刺激就會失去有效性。
他認為,部分中國企業如今也呈現出這種行為方式。
當前中國不少企業債務高企,房價下跌、市場低迷令債務壓力與日俱增。據渣打銀行估計,中國的總體債務與GDP之比已從2008年底的147%,提高到今年6月底的251%。
上周五,央行公布的調查顯示,今年三季度,中國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 66.6%,較上季下降 4.9 個百分點,為2011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值,制造業的貸款需求降幅大於非制造業,同時大型和小型企業的貸款需求均有所下降。
如何實體需求不足,那央行刺激所放出來的資金都去哪兒了呢?
《金融時報》引述一位上海的商業銀行的高管表示,貸存比已經放松,流動性有所提高,但仍然很難發放貸款。(刺激)消息傳出後,銀行都爭相購買債券。這些錢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辜朝明認為,在私人部門將債務完全清理幹凈之前,經濟無法恢複自行增長。但要破解這一局面也並非無藥可救。他稱,唯一的出路是長期大規模的政府支出。
盡管中國政府此前就曾增加過鐵路支出以及加快棚戶區改造,但決策層一直在避免大規模的強刺激,此前的四萬億給經濟留下的債務後遺癥至今未消除。
由於中國近期出爐的諸多經濟數據疲軟不堪,很多市場人士期望政府出臺更廣泛的刺激措施。但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周末表示,中國並不會因為任何一個經濟指標而對其經濟政策大修大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