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看護冷血行兇3長者遭掟落樓亡
1 :
GS(14)@2016-02-18 00:36:56■記者在肇事護老院外採訪。
日本神奈川縣一所護老院兩個月內先後有3名長者墮樓身亡,事隔一年多懸案終於告破,一名曾有嫌疑兼偷院友錢的23歲男看護,直認將三人掟落樓。警方正調查他動機,但被質疑疏忽未能及時制止連環兇案。「因為至親離世所以選擇當看護,希望一邊工作一邊幸福地度過餘下人生。」23歲今井隼人去年9月接受《每日新聞》訪問時,坦言知道自己在連環命案中嫌疑很大,但堅稱無辜,說出入行原因打動讀者,更指三名院友身故「令我很悲傷,因工作無法出席他們的喪禮亦很遺憾」。
■今井隼人曾否認與命案有關,更指未能出席死者葬禮很遺憾。
警方被指疏忽未及時制止
肇事護老院「S-amille」位於神奈川縣川崎市幸町,2014年11月至12月間先後有87歲、86歲及96歲的一男兩女院友,從高層陽台墮樓身亡,他們患有認知障礙症,身高1.5至1.6米,難以自行跨越陽台1.2米高的圍欄墮樓,然而即使神奈川縣警方認為三人「死於非命」,卻因警方內部沒有情報分享系統,令縣警未能及時意識到是「連環墮樓事件」而沒有驗屍,直至第三宗命案發生後,幸町地方警署向上匯報,縣警才正式立案調查。今井隼人去年5月,因涉嫌偷去多名院友11萬多日圓財物被捕,被判監兩年半緩刑四年兼遭解僱。警方繼續追查,發現他不但是第一宗與第三宗命案的第一發現人,更是唯一在三宗命案發生時都當值的職員,上月底開始向他問話,昨天他終於承認推三人落樓被送到橫濱地檢署。據悉今井母親及妹妹居於橫濱,開電器店的父親數年前病逝,有街坊憶述今井以前經常替父親看舖,「工作認真,萬料不到他會殺人」。高校畢業後今井獲醫科專門學校取錄,2014年5月開始在肇事護老院工作,入職半年就犯案。日本《每日新聞》/《朝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7/19493922
呢個「貴婦」認真賤為包嫩情夫呃長者錢
1 :
GS(14)@2016-03-08 16:11:58山東濟南一名年逾50的吳姓女子,經常出入高級酒店、使用名牌手機和香水,還包養一名小她20歲的情夫。原來,她的真正身份不是土豪、貴婦,而是一名專業搭訕詐騙長者的女騙徒。警方提供的閉路電視片段中所見,在不同時間、地點,吳女踏單車與多名老翁搭訕,之後這批老翁都會將身上首飾或現金交給她,然後吳女就會立即逃跑。被騙的金額少則幾十塊(人民幣‧下同),多則逾萬元,警方自去年6月至今,已接獲近20宗類似的騙案。警方說:「偵查的15宗案件,受害人最小的是60歲,最大的是87歲。由於受害人當時受到了驚嚇,現在還在住院,沒來辨認。最少的是百十塊錢,幾十塊錢,包括耳墜、金戒指,所有老年人第一反應就是蒙了,害怕。很多老年人受到詐騙以後都是住院,在家裏病倒了。」吳女於本月1日重施故技搭訕一名老翁,遭埋伏的警察人贓並獲,並揭發她是積犯。早於2011年,她用同樣詐騙手法,被法院判有期徒刑3年;2014年出獄後,又再犯案。山東電視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8/19521043
長者買旅保 賠償額少九成
1 :
GS(14)@2016-03-16 07:25:48【本報訊】長者外遊人數持續上升,惟消委會調查本港旅遊保險計劃發現,近七成的單次旅保計劃設年齡上限,全年計劃更全部設年齡上限,將長者拒諸門外;即使受保亦遭大幅剝奪賠償額近九成。消委會直指保險公司應為長者設專門旅保,不應扣減其醫療費用等最高賠償金額。
七成設年齡上限
消委會副主席梁光漢表示,調查13間保險公司的旅遊保險計劃,包括39個單次計劃及32個全年計劃,發現單次計劃中有近七成達27個設年齡上限,由70至90歲不等,以75歲最多;全年計劃則全設年齡上限,由65至90歲不等,以70歲上限為主。即使受保,大部份旅保列明如年齡逾某一歲數,人身意外或個人意外的最高賠償額只有一般金額的12.5%至83%不等;差異最大的中銀集團保險的一個旅保計劃,受保年齡上限75歲,70歲或以下受保人可享200萬保額,但70歲以上大幅減少至只有25萬。梁續稱,長者最有需要的醫療費用及緊急醫療運送的最高賠償亦遭大幅扣減,中銀一個的保險計劃,醫療費用的最高賠償額,70歲或以下的有100萬,70歲以上只有25萬。大部份保險計劃亦列明,乘公共交通工具時發生意外引致死亡或永久完全傷殘會有額外保障,當中逾四成計劃訂明,70歲以上至76歲或以上的受保人不能享額外保障。12個計劃亦列明65歲或70歲以上受保人參與滑雪、水上電單車等危險活動不獲保障。梁提醒長者購買旅保時,因對醫療費用保障會有較大的需求,應着重醫療費用、緊急醫療運送等最高賠償額;亦需留意全球緊急支援服務是否全面,如緊急醫療運送等保障是否設有上限等。■記者蔡朗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6/19531494
霸菱林熙齡:港人口老化 長者屋待探索
1 :
GS(14)@2016-03-17 14:23:51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317/paa01/lam1.txt
【明報專訊】本港未來人口持續老化,20年後,每10名港人當中有約3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銀髮族冒起,為長者屋市場帶來契機。霸菱亞洲投資房地產董事總經理林熙齡接受訪問時表示,成功的長者屋須滿足老人家原區置業、配套理想及融入社區三大要求,惟目前仍屬發展初階,尚待摸索出成功的發展方式。
林熙齡引述港府2015年人口普查結果,指目前本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數目近115萬,佔總人口約16%;由於在上世紀50年代及60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口眾多,隨着這批人由中年期步入老年期,在20年後,香港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總人口比例料將增加到27%至28%,與日本現水平相若,故本港人口老化的趨勢相當明顯,如何滿足相關居住需求存在重大商機。
長者屋須解決三大難題
港府近年已早着先機,透過旗下的房屋協會發展多個長者屋計劃,當中以筲箕灣樂融軒反應最熱烈,214個單位於2013年11月開售,不足一年半時間已悉數售罄,頂層特色單位以2521萬元售出,實用呎價達20,910元。
不過,位於北角原先僅「出售租住權」的長者屋雋悅,於去年推出以來,至本月8日僅售出45個單位的租住權,餘下多達540個單位無人問津;因此,房協要將雋悅的租住費下調一成,另改為接受兩年短期租約。在此以前,房協曾研究斥資46億元在天水圍發展長者屋項目,惟最終因財務上不可行而擱置。
林熙齡分析,參考全球經驗,發展長者屋須解決三大難題。首先,長者一般不太願意嘗試新事物,如何令長者願意搬離舊屋買長者屋,關鍵要令他克服心理障礙,令其「感覺並非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故長者屋最好在其居住的舊居附近。第二,長者屋應該具備適合老人家居住的生活環境,例如通道較闊,沐浴環境比較舒適,並且具備醫療護理中心可提供按摩、針灸及中藥調理等服務。第三,老人家不像年輕人一樣容易適應新的睦鄰關係,其入住長者屋後,對他來說屬新社區,如何與其他人建立友好關係亦十分重要。
搞講座 由居住長者任講員
林熙齡曾任職中國平安信託的物業投資總監兼房地產投資負責人,對內地長者屋的發展有深入了解,認為有不少值得香港借鏡的地方,「內地長者屋社區每日會舉行不同講座,由住客出任導師,向同一小區的住客分享心得或開班授徒。這樣的話,講者固然有成就感,其他人亦可另類學習,增進睦鄰關係,社區便是這樣慢慢建立而來。」
不論內地及歐美也好,長者屋往往位於郊區,而且屬私人發展項目;香港的長者屋暫則主要座落於市區,由房協發展。林熙齡分析,本港居民離港養老屬少數,在地少人多的前題下,房協推出長者屋,應該以低於同區私人住宅售價發售,以中產作為目標客戶。
業權可傳承 遠勝租住權
他相信,待本港長者屋市場發展成熟後,私人發展商也會加入競爭,惟目前尚處發展雛型,由政府旗下房協負責先行先試,亦屬合理安排。
由於本港不少中產長者均住在港島東區,房協發展筲箕灣樂融軒及北角雋悅,選址恰當。至於何以樂融軒反應遠較雋悅理想呢?林熙齡指出,長者買入樂融軒,與一般私人住宅一樣,享有該物業的業權,其一旦百年歸老後可將物業由下一代傳承;相對之下,長者僅享有雋悅的租住權,沒有業權。他分析,大部分香港人秉承中國傳統思想,希望可遺留資產福澤後代,是樂融軒反應較雋悅佳的原因。
綜合上述分析,目前本港長者屋市場尚處發展初階。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The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RICS)深信該市場具備發展潛力,RICS 將於5月20日舉行香港年度會議, 邀請一眾本地投資者於年度會議探討其商機及發展潛力(林熙齡為講者之一),同時分享海外個案,為香港市場和決策者提供可行的發展模式。
明報記者 葉創成
攝影 馮凱鍵
[名人樓市論壇]
《蘋果》分析選民年齡分佈區選投票率80後飆升 仍遜長者
1 :
GS(14)@2016-03-30 13:34:06■傘運令年輕人政治覺醒,傘兵楊雪盈的助選團便以年輕人為主。
【區選分析二之一】【本報訊】去年區選投票率破紀錄達47%,泛民與建制都有年輕生力軍勝出,《蘋果》分析政府本月中公佈的選民年齡分層投票人數,發現屬80後的31至35歲年輕人投票率近38%,較上屆飆升9個百分點,升幅冠絕其他組群,但長者始終是投票中堅,66至70歲的投票率近六成。學者分析傘運及近年政治氣氛令年輕人政治覺醒,但這批選民在年底立會選舉會轉投新興政治組織。記者:姚國雄今屆區議會選投票率為47%,較上屆41.5%增加近6個百分點。本報在區議會選舉後,隨即向政府查詢12個年齡組群的選民投票率,選舉事務處終於本月中於網上公佈各區不同年齡的選民和投票人數,若以45歲作為年輕與年長選民的分界,這批數字印證了外界指今屆區選多了年輕人投票的說法。
31至35歲升9百分點
本報剔除自動當選的選區後發現,80後、即31至35歲人士投票率,由上屆2011年區選的29%,增至今屆近38%,升幅問鼎榜首。此組別的選民在西九四小龍的荔枝角中選區最活躍,投票率高達63%,為全港之冠。18至20歲的首投族以及36至40歲的人士,兩組投票率升幅同為7.7個百分點,雙雙佔第二位。而在整個年輕組群(18至45歲)中,僅得21至25歲的投票率增幅低於平均,只有3個百分點進賬。年長組群方面,大部份投票率升幅低於平均,不及年輕一輩,但年長人士投票率全數逼近一半或超過一半,最高投票率是66至70歲的一群,投票率高達59.5%,其次為61至65歲,達54.1%。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相信,雨傘運動和近年的政治氣候,令越來越多年輕人更願意投入政治,故較以往踴躍投票。
傘運後年輕人政治覺醒
不過,蔡強調年輕人士投票率、選民登記率仍落後於年長一群:「雨傘運動等等令到佢哋(年輕人)政治覺醒,覺得應該出嚟投票,希望喺政治上做啲嘢……佢哋覺得要捍衞自己居住嘅地方,呢個概念喺年輕人成形。」但蔡子強認為,雖然多了年輕人投票,但認為傳統泛民政黨未必受惠,預料這批年輕選民會轉投新興年輕的政治組織,而若泛民政黨針對這批年輕選民投其所好,又會得失原有支持者,「對於(泛民)政黨嚟講係一個雞肋……政黨要吸佢哋票反而好困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49824
30億銀色債月內推 業界:宜大手買 供65歲以上長者認購 年息最少2厘
1 :
GS(14)@2016-07-08 07:56:09【明報專訊】政府今年首推、專為65歲或以上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Silver Bond)」,消息指首批發行規模約30億元。發行機制與iBond大致相同,保證年利息2厘,惟不設二手市場。分析指出,由於「包底」利息高達2厘,較定存利息高,加上資金不會被凍結,故值得「長揸」;若資金充足,不妨進取一點,認購5至10手。另市場估計,「銀色債券」最快有望於本月底推出。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據市場消息指,今年首次推出的「銀色債券」,其規模為30億元,即只約iBond發行規模的三成;但發行機制與iBond大致一樣,包括同樣與通脹掛鈎、每半年派1次息、利息逐日計算、年期為3年,以及每手1萬元等,但「包底」年利息則較iBond的1厘高,達2厘。但認購人必須留意,Silver Bond將不設二手市場及只能經配售銀行認購(共有21間)。不過消息指,雖然不設2手市場,但投資者仍然可以隨時以原價售回配售銀行,以及賺取已持有日數的利息。
21間銀行配售 無二手市場
業界普遍估計,「銀色債券」將於本月底開售。政府發言人則指,「銀色債券」推出的時間及其他細節尚待落實,但當準備工作完成後,便會適時作出相關公布。
上海商業銀行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則表示,「銀色債券」年息最少有2厘,較港元定期存款息高,且保本能力強,加上可隨時向配售銀行沽出,具靈活性,故值得認購。不過他指,在全港近115萬名長者中,早前只有6.6萬名長者認購iBond 6(4231),當中更僅5萬人屬長期投資,且「銀色債券」為首次發行,又不設二手市場,故相信會拖累「銀色債券」的銷售情況,雖料可獲足額認購,但人數料僅約5萬人。故不妨趁此機會認購5至10手,以獲派更多手數。
一通集團行政總裁宓光輝就提醒,由於長者一般的資金均是「出多過入」,故建議扣除6個月的常生活開支,以及一定金額作醫療儲備後,仍有「閒錢」則可以考慮認購,而且因年息高達2厘的關係,可作「長揸收息」之用。
回報較高 價值料勝iBond
另外,宓光輝指,雖然「銀色債券」的「包底」利息較iBond高,但因預料未來3年的通脹不會低於2厘,故「銀色債券」的實際價值會略較iBond 6高,約104至105元,而iBond 6昨日價格則為104.05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083&issue=20160707
銀色債擬本月26日開售 專家籲長者「盡抽」 或可分6至10手
1 :
GS(14)@2016-07-12 03:16:06■傳銀色債於本月底開售,專家建議長者應盡量認購。 資料圖片
【本報訊】有「長者iBond」之稱、專供年滿65歲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消息指暫定於本月26日至下月3日公開發售,發行金額不超過30億元,惟最終安排仍待當局公告為準。專家指零風險的銀色債回報必跑贏港元定存,建議長者應用盡手中彈藥「盡抽」。記者:劉美儀
據悉,銀色債新聞發佈會將於本周五(15日)在政總舉行,因是次屬首次推出,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及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均會出席發佈會。銀色債將經21間配售銀行,暫定於26日開售,債券年期3年,浮息率以過去半年本港通脹率平均移動值計算,並設最低2厘保證,惟不似iBond有二手市場買賣。按上月初公佈的2016年到期iBond(4218)浮動息率為2.63厘計,每手債(1萬元)半年派息131.5元。政府發言人表示,銀色債券推出時間及其他細節尚待落實,會適時公佈。
零風險 包底年息2厘
上月剛發售的第6批iBond(iBond6),其65歲或以上的認購者佔申請總數約13%,即約6.6萬人。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假設認購iBond6的長者中,兩成屬短炒,餘下八成為「揸到尾」長線客,以此推算,對「無得炒」銀色債有興趣的長者估計約有5萬人,以銀色債發行金額最多30億元計,估算每人最多可分6手;如反應較淡,認購投資者料只有約3萬人,則每人料可分10手。故陳志偉建議,長者在資金情況許可下,「抽6至10手最適合」,有機會獲全額分配。專家表示,英國脫歐公投後,美國加息前景睇淡,有2厘保證年息「包底」兼且零風險的銀色債,回報必跑贏港元定存,建議長者應「盡抽」,亦預料首次推出的分配比率會高。星展(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產品及諮詢部主管兼執行董事張宏浩指,具2厘保證的銀色債對長者而言屬極具吸引力,建議有閒資的長者,應盡用手上彈藥認購,只要不借貸則不會有輸蝕空間;且像iBond首次發售時般,銀色債分配比率隨時有「驚喜」。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指,脫歐後避險意識高,美息明年難加,本港後年亦未必加到,銀色債含福利補貼成份,「唔等錢用」的長者應盡量認購。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1/19689554
陳茂峰﹕銀色債券 長者恩物
1 :
GS(14)@2016-07-26 07:54:04【明報專訊】香港首批銀色債券從今天(7月26日)到8月3日公開接受年滿65歲的香港居民認購。符合條件而又懂得這個產品特性的長者有限,相信雖會超額認購,但超額倍數不高。
銀色債券是和iBond一樣的通脹掛鈎債券,也是3年債券,半年派息一次,息率按期內通脹率計算。銀色債券除了投資者身分有限制,還有就是不提供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即是投資者通過港交所互相買賣)。銀色債券投資者如果要套現,便要賣給政府(即是習慣說的贖回),拿回本金和累計應收未收利息。銀色債券不能像iBond那樣,利用利率套戥在二級市場馬上獲利。但投資者換來更高的保證回報,就是計算利息的年息率不會少於2厘(iBond只有1厘保底)。如果計息期內相關通脹率在2%以下,利息就按2厘年率計算。
不設二級市場 撥亂反正
和iBond一樣,銀色債券是特區政府送錢之作。雖是小恩小惠(政府補貼不多),卻是收買人心的高招。銀色債券取消二級市場,不給投機者短期獲利(在二級市場以高於面值的溢價出售),又可以減省政府的利息開支(提前贖回債券不需要支付日後的利息),是正確的做法。iBond如今還有二級市場很是錯誤。iBond似乎已經成為經常發行的政府債券,將來的iBond應該撥亂反正,跟銀色債券一樣,只安排贖回機制。
退休人士理財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資產的價值(購買力),安享晚年。退休人士已經過了累積財富的階段,進入保障財富的階段,投資增值固然好,但不強求,老本不虧更重要。銀色債券能夠讓資金保持購買力,如果是低通脹環境,更有2%保底,既沒有壞帳風險,又不會虧損,是長者的投資恩物。應該大包圍(你懂的)儘量認購。
其實銀色債券這個設計,應該是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的不二之選。強積金是政府以法律大石壓死蟹強迫打工仔參與的投資計劃。對不懂投資、沒能力投資而又被逼投資的打工仔,政府有責任保證他們投資不受虧損的威脅。這些打工仔,不是我等中產、專業、高收入、能自己安排和照顧未來退休終老生活的一群,而是低收入、低學歷、低資產、低儲蓄的低下層百姓。
積金蝕錢惹民怨 iBond是解藥
現在的預設投資策略,以生命周期投資為理念,透過法律限制管理費不可高於相關基金淨資產值的0.75%、經常性開支不可多於基金淨資產值的0.2%。費用是稍低於其它強積金計劃內的產品,但沒有保證打工仔的血汗錢會投資獲利。如果打工仔的強積金投資在這些預設投資策略產品,到退休時不賺錢還虧本,到時積金局和特區政府面對的壓力,不難想像。只要某一年全球股市債市同時大跌,當年65歲的打工仔和他們的利益團體就會怒吼。這個事情的發生,是大概率事件。政府要預防,iBond就是解藥。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54&issue=20160726
護老天使系統 自動監察長者狀况
1 :
GS(14)@2016-08-06 00:28:59【明報專訊】雖然「平安鐘」已經出現了很多年,其安裝數量也不少。但它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長者主動按掣求救。雖然一些研發中的智能產品,可以自動監察長者狀况,毋須長者按掣,但這些產品仍然需要長者佩戴在身上。
公開組季軍陳景笙、李堯熙、夏傲藍、郭賢麟設計的「護老天使系統」,則只需在家中不同地方,例如客廳、睡房、浴室、廚房等,安裝傳感器模組,既不需要長者主動按掣,也不需要他們在身上佩戴任何裝置,亦不用安裝任何攝錄機,令長者樂意使用。
四人的構思是,因應每個房間的特性,安裝不同的傳感器模組。例如,在廚房安裝熱力感應器,偵測有無失火。在浴室安裝動作感應器,偵測長者有否跌倒。在睡牀則安裝壓力感應器,偵測長者是否在牀上。再配合雲端系統分析以往的大數據,例如長者日常洗澡時間、睡眠時間等,就可以判斷長者是否出意外,通知其家人。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42&issue=20160805
打死華裔翁兇手僅被控襲擊長者走上街頭怒討公義
1 :
GS(14)@2016-09-03 23:28:46只不過是個停車糾紛,68歲的謝姓老翁竟然因此喪命,讓憤怒的華人再度走上美國紐約街頭示威遊行!逾百名華裔長者嚮應號召,抗議皇后區檢察署處理一宗致命華人遇襲案時,手法不公。多名紐約民選議員,以及市政府官員亦親身參與遊行,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口號。死者兒子表示,希望檢察官加重控罪,嚴懲非裔兇手,讓父親早日安息。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丁維莉68歲死者、來自香港的謝俊文,今年7月22日在皇后區泊車時,與44歲非裔壯漢安德森(Cleamon Anderson)的車輛發生輕微碰撞。謝俊文欲索取對方保險資料時,卻被打倒在地上當場昏迷,過程被附近閉路電視拍下。謝俊文送院後被診斷出腦震盪及腦出血,八日後離世。皇后區檢察官調查後,提出檢控疑犯安德森襲擊罪,而非兇殺罪。逾百名不滿皇后區檢察署決定的華人,今日中午在謝俊文經常參與義工服務的王子街老人中心外起步,遊行至其受襲地點科爾登街(Colden St.),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的口號。遊行人士絕大部份為謝俊文生前服務過的長者,並有多名民選議員,以及紐約市審計長斯特林格(Scott Stringer)等。死者兒子在遊行後表示,其代表律師及檢察官多次見面,惟後者不願改控兇殺罪,「成日話諗緊(更改控罪),理由係兇手動機不在殺人,而是襲擊,(檢察官)強調不會看結果」。有份跟進案件的紐約州眾議員金兌錫則指,在遊行當日上午再次與檢察官會面,「促請他們盡快加重控罪,否則要指望下月大陪審團決定」。與謝俊文在同一老人中心當義工的陳先生也有參與遊行。他指,謝俊文為人熱心,「每日都見到他」,意外發生後,很多長者感到非常心痛,「只是普通交通意外,為甚麼疑犯要這麼兇殘呢?」居住在老人中心的廖先生則指,參與遊行目的為譴責暴力,為死者求公義。目擊案發經過、疑犯姊姊斯科特(Robin Anderson Scott),同樣捲入案件。起初她對警察供稱,死者只是下車時跌倒在地上,惟警察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死者受襲後始倒地,口供與事實有出入。由於斯科特在紐約市警校任職,警方指已就事件作內部調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3/1975885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