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力推廢奧巴馬醫保醫護怕亞裔弱勢再挨苦
1 :
GS(14)@2017-07-29 03:23:39美國參議院周二(25日)以1票之微,通過開展共和黨新健康保險法案的討論,距離國會取代奧巴馬《平價醫保法》(又稱奧巴馬健保)又進一步。有加州華裔前線醫護人員對《蘋果》訴心聲,形容雖然「喜愛共和黨方案」,但同時恐懼若失去《平價醫保法》,有天踏入醫院時,會重見弱勢社群沒有醫療保障的苦日子。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緬甸移民華僑Dimple Paw是醫療集團凱撒(Kaiser Permanente)旗下一家位於三藩市灣區醫院的護士。12年來,她見證弱勢社群在《平價醫保法》生效前後的重大轉變,並非只在於用到的醫療服務和買到的藥,而是所享的醫療質量有所提高。例如,已為人母的她,在婦產科亦見盡貧富懸殊,「沒它的保障,很多(貧困)孕婦以往連基本的生育檢查,如照超聲波都無能力做,最終嬰兒有唇腭裂等的缺陷都懵然不知,生後大受打擊。如果有做產檢,家人起碼能有心理準備,先尋求醫生建議。」她說,這些孕婦現時還能拿到維他命丸等保健品,就如糖尿病患者除了買藥之外,也須買家用血糖儀,現時靠奧巴馬健保也能購買。「《平價醫保法》真的能夠拯救生命。」
Dimple認為,現時共和黨想推翻奧巴馬《平價醫保法》的局面令她「好沮喪」。她表示,共和黨方案的確不少可取之處,「我是喜愛的,因為它主張已有病患在身的人有更大保障,不會歧視,甚至將病人拒諸門外,不似現時高血壓和長期病患者,要付(每月)上千美元的保費。」但另一方面,「作為護士,走進一個失去《平價醫保法》的醫院是好可怕的,會擔憂明天過後自己的家人和小孩的醫療命運會怎樣,尤其很多亞裔老人家好倚賴它。」對於《平價醫保法》被形容為「破爛」("broken")之作,她並不認同,覺得只是需要時間改良。新方案還提議,年輕人和中產人士都可獲津貼或減稅。惟這做法,注定削弱對現時受聯邦Medicaid保障的低收入、長者和殘障人士的資助。醫療保險改革再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角力。眾議院於5月通過廢除奧巴馬《平價醫保法》(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後,共和黨今在參議院得到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動用關鍵票,以51:50「達陣」,開啟改革健保法的辯論,將要決定是否只推翻《平價醫保法》,還是用兩年時間擬定共和黨《美國健康保險法案》(American Health Care Act)替代方案的內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273
稱獲醫護協助英父母盼接絕症B出院善終
1 :
GS(14)@2017-07-29 03:23:47■查利的父母希望爭取讓兒子回家度過最後時光。
患有先天遺傳絕症的英國11個月大男嬰查利(Charlie Gard)時日無多,他父母已放棄爭取帶他到美國接受實驗性治療,轉為要求法庭批准讓查利回家或到寧養中心善終,並聲稱獲醫護人員協助。至昨晚截稿前,法官仍未有裁決。查利的代表律師阿姆斯特朗昨日向倫敦高等法院表示,已找到一名醫生願意在查利回家或轉住寧養中心後照顧查利;此外有志願護理人員提供協助,有機構願意提供呼吸機。
呼吸機或於下周一關掉
查利留醫的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前日以病人的最佳利益為重、任何護理方案都要確保查利的安全,不會構成額外痛苦和得到應有的尊嚴為由,反對讓查利回家,建議他在家人陪伴下在善終關懷中心拔喉。有報道指,查利的呼吸機將會於下周一被關掉。查利因患有罕見的「線粒體DNA耗竭綜合症」,致肌肉和腦部萎縮及器官衰竭,院方認為無藥可救,建議關掉所有生命輔助設備,讓他自然死亡。不過,查利父母希望帶兒子到美國嘗試一種仍在試驗的療法,惟院方反對,認為該療法不可行,只會增加痛苦,雙方對簿公堂,雖然教宗方濟各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都撐查利父母有權為兒子尋找續命方法,但英國法院和歐洲人權法庭先後判院方勝訴。院方質疑提出讓查利到美國接受實驗性治療的美國神經科醫生平野道雄,涉嫌有利益衝突,而且給予查利父母虛假希望,但他否認。 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2837
富衛擴展醫護網絡至亞洲
1 :
GS(14)@2017-09-17 17:29:13【本報訊】富衛保險推一站式醫護管理服務,除可為指定保單持有人提供醫療諮詢,入住海外醫院更有專人預訂機位及安排入院,範圍覆蓋台灣、新加坡及日本。
包括台灣 新加坡 日本
富衛與醫護服務公司互康集團合作,只要投保指定保單,將有專線提供醫療諮詢及轉介,適用的亞洲區網絡醫院超過130間,範圍覆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日本。投保人若決定海外就醫,除有專人安排機位、住宿外,於保額範圍之內亦有出院免找數服務。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指,將醫護網絡拓展至亞洲區後,客戶將有更多選擇。「比如台灣長庚紀念醫院,係亞洲最大型癌症質子治療中心,而呢種治療香港係暫時仲未有。」他續指,投保人只要提供充足醫療文件及報告,專線可為客戶提供第三方醫療意見,包括於其他地區治療的費用預算,而保險公司亦不會對投保人所選的治療方案作出限制。不過,上述服務暫時只適用於個別保單,以一名35歲不吸煙男士投保計,若設4萬元墊底費,一年保費約5,500元,屬中高端客戶群。謝振國指,公司有意將計劃擴展至其他醫療及危疾保單,但或會以附加條款(Policy rider)形式讓客戶選擇,意味不會免費提供予所有客戶。至於網絡醫院範圍則會因應客戶需求,繼續研究會否擴展至歐美等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3/20151431
富衛一站式醫護服務 覆蓋中港台星日
1 :
GS(14)@2017-10-01 19:18:51【明報專訊】隨着港人尋求海外治療以至醫療旅遊日漸普遍,保險公司都推出相關產品或增值服務吸引顧客。富衛推出泛亞區一站式醫護管理服務,客戶致電24小時預約專線後,便獲提供醫療查詢、轉介、專科診治,以至出入院手續等,入場費每年5500元。
富衛「衛一醫療總匯」計劃推出「臻一優才醫護管理團隊」服務,覆蓋逾130間醫院,遍及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日本等地,包括位處中國40個不同城市的90間醫院,3間新加坡醫院等;以及台灣長庚紀念醫院,該院擁有亞洲最大型的癌症質子治療中心。上述服務除了於保障範圍內提供免找數出院,亦能安排行程、預訂機位、住宿安排、機場接送及協助辦理簽證申請等,但需自行支付相關費用,而且行程安排只適用於台灣、新加坡及日本。
或推展至危疾產品
「衛一醫療總匯」計劃分為3個類別,包括標準、特等和優等,標準只包括亞洲區,其餘兩類都覆蓋全球,僅為是否包括美國之別。計劃平均年繳保費9000元,保額最高達1億元,客戶平均年齡35歲,以本地客為主。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表示,有關服務自上月推出後反應理想,隨後或會推展至其他醫療危疾產品。
謝振國表示,目前醫療和危疾產品佔整體人壽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約15%,料未來2至3年可升至三成。他又透露於今年10月、明年3月等會有新醫療保險產品推出。對於明年政府將推出公共年金計劃 ,他認為年金產品佔整體比例僅為低單位數,認為公共年金推出後可帶動保險業百花齊放,並指兩者目標客戶不同。
明報記者
[投資新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48&issue=20170925
減醫護負擔 智能藥箱自行配藥
1 :
GS(14)@2017-12-03 18:06:49【明報專訊】Power Way Hong Kong Development Limited創辦人楊曹文表示,他曾經在英國和美國的電訊公司從事產品研發工作20多年。大約5、6年前,他任職的美國公司開始嘗試委託內地公司研發部分產品。但是,那些內地公司研製出來的原型往往過分注重節省成本,而犧牲了耐用性和可靠性,一直未能令其上司滿意。於是,他便向其上司提出,不如由他回來香港開設公司,替該美國公司研發產品。結果,他的上司同意了。於是,他便在4年多前回港成立公司。
可記錄取藥數據 監察服藥
最初一年多,該公司只承接其舊僱主的生意。至3年前,該公司開始推出自己的產品,主要是穿戴式電子產品。近年,他先後有3個年長的親戚患上柏金遜病,並需要長期服食藥物,令他注意到,部分長期病患者每日都需要服食多種藥物,而本身的記憶和自理能力又不太好,令人擔心,他們有沒有真正按時服藥。
然而,市場上一直都沒有效果理想而又售價合理的智能藥箱,可以解決這問題。有些產品好像書櫃那麼大,售價高達100萬美元,只有醫院才買得起。而針對家庭用戶的產品,卻在分配藥物、計算用量方面做得不太好,談不上真正防錯和智能。
因此,一年半前,該公司決定自行研發一款「智能醫藥分配器」。為了令分配藥丸的數量準確,初時曾研製出一部以氣壓吸起藥丸的原型。但是,這方案的成本太高,產品不易普及。因此,該公司後來改為使用輸送帶、鏡頭和傳感器等,來偵測從每個儲存格跌出來的藥丸的數目,多出的會自動送回儲存格。
現時,「智能醫藥分配器」原型是採用一個圓盤形的設計,內裏分成8個儲存格,分別放入不同的藥丸,以及透過手機App來設定不同的服食頻率(例如每日3次、每日4次等)。而每格足以儲存大約一個月的服用量。它亦會透過WiFi,提醒長期病患者或者其家人、護理員等到時服用藥物。而每次取出藥物的信息,都會上載至雲端,好讓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安老院的經理等看到。
該公司月前參加過硬蛋舉辦的「創業投資配對計劃」(EMI)之後,認識了一些內地投資者。其中一人反映,若給安老院舍中每個長者配上一個「智能醫藥分配器」,會不太方便,建議加入模組化及可以擴展的設計。該公司接受建議,修改設計。現時的原型可以配備1個至5個圓盤,儲存1個至5個長者的藥物。楊曹文認為,「智能醫藥分配器」可以節省護理的人力和執藥時間,更可減低出錯的機會和壓力。
安老院試用原型 改良後投產
他表示,大部分零件都由內地廠家生產。至於最後的組裝工作,他則計劃由該公司自行負責,在香港或內地都有可能。若能取得足夠的資金,他計劃在明年再造一批「智能醫藥分配器」的原型,交給3家不同的安老院試用3個月。然後,再根據它們的意見,來微調產品設計,即可投產,估計合共需時大約一年。至於零售價方面,單人版大約是1000元。
[新經濟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84&issue=20171127
林少陽﹕資源中資金融醫護 今年可領升
1 :
GS(14)@2018-02-12 07:11:06【明報專訊】港股1月急升逾3000點,升幅約一成,表現凌厲。大市成交暢旺,一方面證明入市的資金增加,亦顯示有投資者趁好價減磅。剛於1月份急着入市的投資者,究竟是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口中的固執者,還是猶豫者呢?聰明的讀者,應該心中有數。
在投資市場,從來都是有耐性的人,賺心急人的錢。有買賣物業經驗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由於物業交易額大、交吉期長、交易成本貴等因素,除非在大好的市况之下,否則急於放甩手上物業的賣家,一定會被坐擁巨資等靜待機會來臨的買家壓價;同樣地,除非在市况極差的環境,否則急於買貨的置業者,一定要付出較市價高的價錢,才能夠買得心頭好。
耐心的人賺心急人錢
通常在經過一輪搶貨之後,心急入市的買家,最終會發現原來市場上的供應,並不如他們原先想像的那麼短缺。稍有風吹草動,這些心急的買家,隨時會掉轉頭質疑自己原來的入市決定,在大型升市中途的短暫調整市况下,撻訂(置業者)止蝕(股票買家)離場。
美科網巨企績佳股價挫 料趁好消息高價沽
筆者當然不能肯定1月入市的買家,是固執者還是猶豫者,只有在市况出現調整時,才能測試持貨者的信念是否堅定。上周美國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公布季度業績,大都成績表表現亮麗,但市場反應偏向負面,顯示趁好消息出貨的投資者數量增多。
去年底,不少美股投資者預期今年美國將減稅,大多不願意在去年底前將錄得最多帳面利潤的倉位沽貨,反而更加傾向在年底前將蝕本的倉位平倉,以鎖定損失減輕去年度的稅務負擔。今年開始,持有這批大量獲利倉位的投資者,已失去其中一個繼續持倉的理由,未來他們的持倉,或將更加集中於極少數中長線表現最佳的股份手上,表現稍弱的股份,或將在今輪的跌市中,被部分信念不足的股東所遺棄。
美股仍是全球股市溫度計
雖然港股近年的表現愈來愈向中國經濟及A股表現靠攏,美股畢竟仍然是全球股市的溫度計。美股因稅務安排誘因消失及業績期後出現的獲利回吐潮,或有機會為熱情的港股投資者稍為降一降溫。
不過,即使上周五美股及美國國債市場的表現看似很危急,向來對經濟周期轉向更敏感的高息債文風不動,而近年炒風遠超全球股市的比特幣似乎已於上周五找到短暫的技術支持,反映由美股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調整,不足以構成系統風險。只是,1月份才加入港股投資行列的投資者,未來一個月難免要進行心理壓力測試,只有在這次測試中過關的投資者,才能夠享受今年餘下時間升浪中的利潤。雖然筆者是好友底,但是港股自2017年初至今,畢竟已累積萬幾點的升幅,當中未曾出現過一個較深的調整。手持新錢入市的投資者,現時最佳的策略,仍然應該是謀定而後動,說不定2月中旬過後的時間,部分今年1月份衝入港股掃貨的猶豫投資者,說不定會忍受不住短線的帳面虧損而止蝕離場。
去年港股,可說是內房與科技股的世界,今年的港股或有機會稍為轉一轉主題,由一些過氣的資源股、中資金融股,以及無論經濟好壞都表現一樣亮麗的醫護股領軍,成為今年港股再創新高(希望會)的火車頭。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78&issue=2018020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