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到藍翔技校的秘密 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211.html

一條焊工澳大利亞移民的新聞又讓藍翔技校火了一把。

「學挖掘機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學廚師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各種地方電視台長年累月的播放藍翔技術學校的招生廣告,從計算機到廚師乃至挖掘機,這一代人誰不知道藍翔?

通過整理臥底媒體公開報導,以下為你揭開一個真實的藍翔技校。

1、藍翔技校是中國黑客大本營?

紐約時報在報導中稱藍翔涉嫌攻擊 Google 等公司網絡,一時間引發了大量討論甚至惡搞。

藍翔的確有規模巨大的計算機機房,而且還是兩個。其中一個號稱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超過一千多台,但現在已經超過一半多年未用,像「計算機的墓場」。另一個機房跟個網吧差不多,既然跟網吧差不多,當然可以上網。

對於紐約時報提及的攻擊事件,藍翔的教師的說法是當時能夠上網的那個機房裡有一大批機器中了病毒,成了所謂的「肉雞」,被當做了攻擊美國網絡的跳板。

2、藍翔每年花多少廣告費?

有老師就告訴學生,藍翔校長,有濟南市軍區背景,全國人大代表,藍翔的廣告費每年就2個億。

3、真的可以免費試學嗎?

是真的,但試學區卻遠離現代化的主教學區,被設置在藍翔的一個機械廠,真正進試學區後才知道條件之艱苦。不滿意隨時走人——也不假,但加了點條件限制,就是每名試學人員都要保證學習20天以上,否則就千方百計「挽留」,平日大門緊鎖,想出去是不可能的。

4、真的可以報銷200元路費嗎?

「來試學只需帶上生活費,來了之後入學時會報銷路費200元。」

隨著試學學生不斷到來,有的學生開始諮詢路費報銷的事情。「不是說報銷200 塊錢路費嗎?怎麼現在還不報?」

最後,老師解釋:原來所謂的報銷路費,只有在交上學費之後,到時候可以少交 200元,比如廚師短期班,到時候不需要交 4560元,而是交 4360元。

5、學費並不便宜。

某時尚雜誌記者報名的網絡技術班,學制八個月,費用是一萬元。一般學制兩年的要兩萬元以上。

6、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

上述記者在談到離開時用到了「逃」這個詞。學校實行的是「准」軍事化管理。請假什麼的屢屢被禁止。

7、學校內部的花費很高

因為是封閉式管理,學校內部的開銷比較大。伙食很差,臥底記者發現同學曾連續4天接連吃出蒼蠅 、塑料袋等雜物。很多同學吃泡麵。

8、年培訓能力已達到3萬人

「學校相當於一個「工廠」,畢業生相當於工廠的「產品」。年培訓學生3萬人。藍翔技校自稱就業率100。

9、師資力量

上述時尚雜誌臥底記者說,藍翔的計算機方面的師資力量並不強。計算機系拿著最高薪水的教師是從山東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也是唯一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的老師。記者報的是網絡技術班,這個班的培訓計劃裡居然有兩個月是學習 Word 操作。

10、授課:老師傳授餐飲「潛規則」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普通人眼中的「潛規則」在老師們看來,是很普遍也是很現實的。一名臥底廚師班的同學說:不新鮮的魚如何處理,用過的油如何變乾淨,酒店剩下的菜如何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飲食問題如何解決,老師們多少都提到了一些。用廚師班班主任劉老師的話說,「這些東西有的是行規,不管對錯都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當廚師的 必須要瞭解,這樣才能在遵守行規的同時 ,避免在某些地方犯錯誤。」

11、一條提成鏈

話務拿提成、招生接待拿提成、老師也拿提成。譬如在上課時老師會提示你複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推薦你學習其他相關專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39

FOMC衝擊特寫:驚呆的交易員與慌亂的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442

而究竟市場第一線發生了什麼呢?路透給我們帶來了特寫:

在週三(美國當地時間)美聯儲公佈聲明之前的幾分鐘前,交易員們還清楚的明白應該期待看到什麼。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隨後,他們驚呆了。

就在美聯儲發佈聲明的一刻,在Schroders紐約辦公室的交易部門裡,一個國債交易員尖叫道:「沒有收縮!沒有收縮!」。

國債市場開始做出了激烈的反應。如我們此前所報導的,10年期美債價格直線拉升,交易員們手忙腳亂的結束此前設置的錯誤交易,他們此前都預期美聯儲將小幅放緩QE。

Brean Capital的美債交易主管Russ Certo告訴路透:「當時所有人都急切的想搞清楚所有的信息,竭力理解字裡行間的意義。」

「(當時)證券的報價出現了極度的混亂。這讓交易員們無所適從。人們不知道這些證券應該如何報價。」

Schroders的交易員們以最快的速度採取行動。交易主管Sparks表示:「在價格走高後,我們減少了一些高收益債券的倉位,尤其是那些與美債同步的債券。我們購入了新興市場債券。」

當日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從2.85%跌至2.69%,創下近兩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據CME的統計,當日超過1140萬份利率期貨合約易手,而此前一日的成交量僅680萬,而8月平均交易量僅610萬。

MBS債券大幅走高,收益率下跌。3.5%票面利率的30年期房利美債券的收益率從3.58%跌至3.35%。

在美聯儲會議之前,對經濟學家和投資經理的調查都顯示大部分人認為美聯儲將收縮QE。ING的國債交易員Jake Lowery表示:「此前太多的預期使得「沒有收縮」的消息震驚了所有人,讓所有人努力想要理解美聯儲葫蘆裡賣了什麼藥。「

截至上週,10年期美債期貨的空頭倉位達到8.5萬口合約,儘管略低於此前兩週,但仍然遠高於5月前的水平。

Faros Trading的董事Brad Bechtel表示:「國債和外匯市場立刻表現出了慌亂的情緒。」

「波動性和成交量大幅走高,(所有人)都急著調整投資組合。」

RBC資本的Mike Cloherty寫道:「市場並不是完全自行得出美聯儲將在9月收縮QE的觀點的,是美聯儲引導每個人這麼想的。」

然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並不這麼認為,在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時,伯南克表示:「我不記得有說過我們將在這次會議上做些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91

扇貝不見了,市場驚呆了獐子島自導自演“圈海”大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360

2014年11月3日,大連獐子島,海面上正在作業的漁船。 (CFP/圖)

“二十年不遇的冷水團”背後,不是概率上的“黑天鵝”,而是上市公司獐子島的“圈海經”:利用會計準則相關規定中的漏洞,加上投資者慣性思維里的邏輯盲點,獐子島一手伸向金融機構,一手伸向資本市場,把“圈海”變成了一筆“超級生意”。

分析師們“驚呆了”

2014年10月30日晚間,上市公司獐子島(002069.SZ)在如期披露三季報的同時,發布公告稱:因為北黃海遭遇異常冷水團,公司105.64萬畝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受此影響,公司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盈利變為虧損約8.12億元。

消息發布當晚,中國證券網便在相關報道中引述一位長期跟蹤獐子島的行業分析師的說法,“今晚農業分析師都在討論這個事情,我們也都驚呆了。”

獐子島的主要產品為蝦夷扇貝,30日晚,獐子島發布了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會議紀要在內的多篇公告釋疑,並於次日組織了網上專項說明會,但同樣被“驚呆了”的投資者們仍然不依不饒地要求“提供死亡扇貝屍體”作為證明。

對此公司董事長吳厚剛表示,公司已對相關海域進行了存量調查、會計師監盤,“不存在欺騙”,並表示歡迎投資者前往公司調研。

而在其後前往獐子島展開“尋貝之旅”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報道,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扇貝撒苗“比往年略少”,但對於突然絕收的原因,從海洋養殖專家到上市公司審計會計師,依然無人能夠說清。

對於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前夕還在“強烈推薦”的行業分析師們而言,“二十年不遇的冷水團”似乎是這場投資“滑鐵盧”最容易接受的解釋:除了概率上的“黑天鵝”,很難解釋包括諸多知名券商和社保、保險等風格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會共同踏入這個莫名其妙的財務“陷阱”。

然而依然有更多的投資者和市場人士對這場過於離奇的“滅頂之災”提出質疑:多家媒體現場調查時發現,在獐子島附近的養殖戶們從未聽說“冷水團”之事;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董雙林則表示,冷水團“並不能解釋清楚蝦夷扇貝死亡的直接原因”。

與此同時,離奇絕收背後的財務處理流程也引發了業界關註,財務專家馬靖昊表示,對於獐子島的魚蝦扇貝等產品,由於無法準確核實真實數據,因此只能通過前期投入的真實性來估算存貨。同時審計機構應出具保留意見,以客觀說明審計機構“搞不清楚”真實存貨。

而在此前多年的審計報告中,審計機構都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更大的質疑則來自投資機構內的研究人士:早在2012年7月,深圳上善若水投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嶽大攀便在財新網發表專欄文章,直指獐子島可能是“又一個藍田股份”。

嶽大攀在文章中分析了獐子島最大的資產——存貨中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在2012年前後的不合理變化,以及公司近年超常舉債、高管離職等反常現象,明確提出“有九成把握”認為獐子島大股東涉嫌長期占有上市公司資金,並將相應占款計入“存貨”導致存貨畸高。

對於文章中的指控,上市公司從未做出正面回應。而在此次巨虧爆發後,這篇文章再度成為網絡轉載的熱帖。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文中大量的專業術語如“消耗性生物資產”、“利息支出資本化為存貨”依然難以理解,因此也不容易看明白文中所指控的實質內容。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梳理了獐子島自2006年上市以來的所有年報和招股說明書,意外地發現:上市公司獐子島多年所經營的,並非常規所理解的海產養殖,或財務專家所質疑的“圈地蓋樓”,而是“圈海”生意。

2013年10月27日,大連,獐子島漁業工人向海洋牧場播撒蝦夷扇貝幼苗。 (東方IC/圖)

“圈海模式”與“滅頂之災”

據2014年中報內的“抵押資產情況”顯示,截止到6月30日,獐子島以總計約178萬畝海域使用權,及20萬平方米土地和12萬平方米房產,合計抵押融資約22.7億人民幣:其中長期借款約8億人民幣,短期借款約14.7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獐子島將其宣稱擁有海域使用權的350萬畝海域中,近50%用於抵押融資,並以此建立起了龐大的資本運作平臺。

這一龐大的海域資源,正是過去數年中獐子島以“海上圈地”模式所囤積而成。

在2006年9月首次上市的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公司擁有海域使用權的養殖用海面積僅為65.6萬畝,此後一路飆升:從2008年的110萬畝,躍升至2010年的285萬畝,再躍升至2013年的360余萬畝。

這一“圈海模式”顯然很受資本市場青睞,在2014年6月國信證券的研究報告中,以贊賞的口吻寫道:“2013年底,獐子島海域控制面積分別是(同行企業)好當家、東方海洋、壹橋苗業的85.4倍、97.2倍、87.5倍。”

而諸多投資機構和行業分析師,更是從這一迅速增長的海域控制面積,和與之相應的苗種投放成本增幅,推算出獐子島在其主打產品蝦夷扇貝“播種”面積迅速擴大的情況下,其後續盈利爆發式增長的種種樂觀預期。

南方周末記者向多家券商研究員了解到,對於魚蝦扇貝等海產生物,由於無法進行實地產量考察,因此行業研究人士大多通過相關企業的控制海域面積和種苗投放成本,推算出單位海域的種苗投放密度,再按照行業內的常規產量推算未來的總產量與估值。

在這一測算模式下,獐子島過去數年控制海域面積的劇增,與其投入成本的迅速增長顯得“絲絲入扣”:自2007年開始,公司歷年的“消耗性生物資產”規模迅速增長,短短數年內便從上市之初的2.8億元膨脹至2013年底的21.3億元。

按照公司財報中的會計解釋,所謂“消耗性生物資產”,就是公司的主打產品扇貝、海參等的養殖成本,如苗種費、設備折舊及員工薪酬等。

而在此前多年的財務報表中,公司也不厭其煩地在每一次“消耗性生物資產”暴增的數據後邊做出解釋:“主要系消耗性生物資產——蝦夷扇貝底播面積及苗種投入增加所致。”

於是投資者們看著上市公司“圈海”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與之相應的苗種投入規模也在大幅增長的“合理邏輯”,滿懷期待地等待著“播種”收獲的季節以及隨之而來“業績驚人”的盈利增長。

然而,隨之而來的消息卻難以令人滿意:在連續五年大幅提高底播面積和苗種投入後,獐子島在2011年因“臺風損失”業績與利潤雙雙低於市場預期;並在2012年一季度因蝦夷扇貝“單位畝產急劇下滑”而再度帶來業績大幅下滑。

2012年年報中,公司再度將預期業績大幅下調,並宣布是因為“臺風影響和扇貝歉收嚴重”。實際上從此時開始,便已有市場研究人士將獐子島稱為農業分析研究員的“滑鐵盧”,並提醒投資者要小心。

到了2013年年報公布時,凈利潤僅比同期略降8%的獐子島,再度被投資者們期待著“收獲季”的到來,多家券商和投資機構從2013年底便開始預期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加快”並“強烈推薦”。

而到了2014年年中,當獐子島在中報里“不負重望”地宣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33%時,即使連最謹慎的券商分析師也忍不住在研究報告里給出了“增持”的評級。而關於公司業績“恢複性增長”、“結構性改善”甚至“資金期限錯配”帶來的增長預期及邏輯分析更是說得像模像樣。

即使在凈利潤同比依然下滑8%的情況下,獐子島的股價卻從2014年3月底12元的低位,迅速被拉擡至8月份的近16元,並在略作調整後,在10月8日一舉沖上16.68元這一寓意吉利的盤中高位。

而獐子島也順勢於2014年中發布了高達10億元規模的定增融資計劃,並獲得包括平安、興業等機構投資者的踴躍認購。

短短數日之後,獐子島宣布“因擬披露重大事項”於10月15日停牌:半個月後,一場全無預兆的“滅頂之災”,令滿懷期待的投資者欲哭無淚。

影響獐子島股價的兩個關鍵指標 (何籽/圖)

“消耗性生物資產”的秘密

早在業績大幅下滑的2012年,市場中便不乏指控上市公司“財務操縱”的質疑,如嶽大攀的文章里,更直指獐子島將是下一家“藍田股份”。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市場中的一片質疑之聲,既未引來上市公司的澄清與辯解,也未引發監管部門的公開調查。直至此次公司聲稱遭遇前所未見的“北黃海冷水團”,從投資者到市場各方人士依然莫衷一是,難辨真偽。

南方周末記者為此細查了獐子島自上市以來的財務報告,發現嶽大攀指出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不合理增長的現象,不僅存在於文章所提的2011和2012年,而是從公司上市伊始便一直存在。同樣反常的是,對於這一“不合理”的財務現象,無論是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還是相關監管部門,從未公開對此提出疑問。

反複搜尋之後,南方周末記者在公司上市早期年報的會計解釋里,終於找到了這一“不合理增長”的源頭:在2006年年報中,上市公司宣布將於2007年1月1日按照財政部頒發的新會計準則編制報表,在新準則帶來的差異分析中提到: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的規定,公司生物資產按照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不影響公司當期損益。”

關鍵在於這個“後續計量”,這意味著按新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在扇貝等“生物資產”的養殖成本(即“消耗性生物資產”)上的投入無論多高,都無需計入當年的公司經營損益,而是在產品收獲後一並計算——而按照扇貝的生長周期,這一成本結算周期可能長達數年之久。

而在按照新會計準則編制報表的2007年年報中,出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變化:在公司扇貝養殖面積擴大的同時,公司經營的管理費用卻蹊蹺地出現了大幅下降:從2006年的7143萬元降至2007年的4418萬元,下降幅度高達38%。

對此,年報中的相關會計解釋為:由於公司在本年度將繳付的海域使用金“計入消耗性生物資產的成本中”,而以前年度則全部計入管理費用中,因此帶來管理費用的減少。

按照前述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解釋的邏輯,上市公司大手筆“圈海”背後的財務處理模式已經呼之欲出:由於“圈海”所需的海域使用金等成本投入,可以全部記入“消耗性生物資產”,並無需在當期計算損益,因此公司可以大規模投入“圈海”資金而無需擔心因經營成本過高而造成當期虧損。

而大規模的“圈海”投入的另一面,則是作為公司存貨的“消耗性生物資產”估值的迅速膨脹——在這個奇特的“負債資產化”模式下,獐子島所投入的每一元“圈海”成本,都會被投資者理解成能帶來巨大收益的“苗種投放”等“生物資產”。

更加有意思的是,由於新會計準則中“生物資產”無需計入當期損益,而使得並非“生物資產”的海域使用權等管理成本,無形中獲得一個“分期攤銷”的會計處理空間。

在這一模式下,即使公司為“圈海”而在前期付出了巨大成本,但在相關的海域使用金等成本支出上,卻可以體現為與“圈海”規模完全不成比例的小幅增長。

據公司財報顯示:在2006年到2011年期間,獐子島的“圈海”面積從65.6萬畝劇增至300余萬畝,相應的“消耗性生物資產”規模則從2006年的2.8億增加到18億元之巨;但公司所公布的海域使用金金額,卻僅從2008年(2006、2007年無數據)的2527萬元,略增至2011年的3449萬元。

在2011年的年報里,上市公司的海域使用金被列入“預付金額第一名”,並明確標註為“待攤海域使用金”。而在此後數年年報里,再也沒有出現過“海域使用金”的具體數額。

神兵天降“冷水團”

在這一堪稱精妙的“負債資本化”會計處理模式下,一場規模空前的“圈海遊戲”拉開了序幕:一方面上市公司通過將已確權的海域使用權抵押獲得的資金,大規模投入後續的海域使用權收購與兼並;另一方面,則將海域使用權等收購成本納入“消耗性生物資產”分期攤銷,並借此向外界展示自己日益龐大的“苗種投放”規模。

從2006年到2013年期間,公司宣稱擁有海域使用權的控制面積從65.6萬畝飆升至360萬畝,而其中的數次規模躍升均與其“消耗性生物資產”估值的急劇提升相呼應:2009年公司控制海域面積從150萬畝躍升至285萬畝,在海域使用金僅略升1000余萬元的情況下,“消耗性資產規模”卻從2008年的8.9億元,飆升至2011年的18億元之巨。

但是,正如那句著名的電影臺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盡管在前期的“圈海模式”下,獐子島圈占了同行企業所不能企及的海域規模,但是海洋畢竟不是土地,既不能在上面蓋房出售,又不能借地價的上漲而轉手獲利。

與此同時,前期“圈海”所投入的巨額成本,盡管以“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名義未被計入當年財報損益,但巨額的銀行抵押貸款及其高額利息,依然在實實在在地侵蝕著企業的財務健康與資金鏈管理。

從2011年開始,上市公司便已經陷入了“借新還舊”、“借短還長”的資金窘迫狀況:不但大量發行短期融資券償還到期借款和股東分紅,而且有息負債的期限不斷下降,“短借長投”模式下極易造成企業經營的現金鏈斷裂。

公司201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短期借款從年初的15.3億元驟增至26.8億元;長期借款則從3.4億元增加至7.2億元左右。

應付賬款(2013年底投入蝦夷扇貝苗種款)從年初的近2.6億元降至1.5億元。以本期償還的到期短期融資券為主體的其他流動負債,則從4億元驟然降至50萬元,降幅近100%,顯示公司前期的短期融資已基本償付完畢。

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僅銀行借款金額便增加了15.3億元;在償還前期應付賬款及負債等款項後,籌資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近7.7億元。

不無巧合的是,這一籌資規模恰好與公司發布的虧損公告中三季度凈利潤的虧損總額7.6億元大致相符——似乎公司管理層在冥冥中早就預見到了三季度的“意外巨虧”,並提前籌措好了相應的儲備資金,從而令前期負債累累的公司順利地躲過了現金鏈斷裂的另一場“滅頂之災”。

但在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多年累積的龐大“消耗性生物資產”遲遲未能兌現為業績與收益,不但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多方質疑,而且引發了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也對公司的日後融資頗為不利。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上市公司都不得不對前期“圈海”所累積的巨額“暗債”做出交待。

此時“生物資產”的另一重妙用就體現出來了:土地和海域是不會逃跑和“失蹤”的,但生物卻會“意外死亡”,而大洋深處的海底生物,更是可能死得“屍骨無存”——比如被“冷水團”沖到不知哪個角落去了。

於是在2012年的上市公司年報中,一個此前從未出現的神秘概念首次登場:那就是“北黃海冷水團”。

在上市公司2011年之前的所有年報中,無論是經營分析還是投資警示,都從未提到過“冷水團”對公司海產養殖的危害,甚至沒有出現過“冷水團”這個名詞。

在2011年年報的“養殖敵害、自然災害及海水養殖病害風險”分析中,公司鄭重其事地提到在確權海域內敵害“棘皮動物大面積爆發”,將會給公司養殖品種帶來極大危害。

而在當年乃至此前數年的自然災害風險里,均只提及“臺風、風暴潮、氣候異常”等自然災害,以及赤潮、溢油等環保事故可能為公司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然而到了2012年,在連續兩年因為“臺風”原因而造成業績大幅下滑之後,估計自己也覺得了無新意的上市公司管理層首次發現了“冷水團”這一神秘的自然災害。

在2012年年報的“釋義”里,首次出現了“冷水團”的概念。在關於“畝產”的解釋里這樣寫道: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的年平均畝產“受水深、水溫、冷水團、底質、敵害”等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在其下更有明確的關於“北黃海冷水團”的解釋:“存在於北黃海深底層溫度較低的那一部分水體”。

而在其後的年報說明里,公司更表示已請中科院考察船對相關海域底質和水文等環境要素進行全面勘察,並同樣鄭重其事地宣布:公司在獐子島海域構建了北黃海冷水團監測潛標網,對底層水溫變化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提升海域環境的監控能力。

然而在如此嚴密的監控之下,“二十年不遇的冷水團”依然突破重重關卡,成功地為獐子島此前數年投入的8億元“消耗性生物資產”帶來了屍骨無存的滅頂之災——此時“冷水團”這一概念顯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先見之明”:多年負責公司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有關人士親赴現場對養殖海域進行了多點位的實地查驗,“發現一網下去沒有網到東西”,並為此在災情說明會上做了專項說明。

倘若是2011年的“棘皮動物大面積爆發”而為扇貝帶來滅頂之災,公司管理人士難免就要面對審計師的質疑:即使被“棘皮動物”吃掉了扇貝,仍應留下大量死殼,何至於“網不到東西”?“冷水團”的及時出現,顯然恰如其分地解決了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而在此次獐子島巨虧事件中,以“會議紀要”的方式為上市公司出具科學論證說明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中國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在“國際海洋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所”。其出具的科學論證,自然受到市場的廣泛尊重與認同。

然而南方周末記者據公開資料檢索發現,中科院海洋所早在2008年4月便與上市公司共同成立了“海洋健康養殖聯合實驗室”,其後更有多項合作項目,甚至連獐子島2010年度的半年工作例會都在海洋所召開。

在2009年至2012年以“黃海海洋觀察站建設”項目為支撐的課題研究中,獐子島漁業集團便提供了450萬元的科研經費。

而在2012年3月召開的2011年度工作會議中顯示,聯合實驗室在創制鮑和扇貝新品種、扇貝病害預警和建立海洋科學觀測研究平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獐子島海域的環保災害(如溢油)和生物災害(如海星)的防治提出了具體方案。

自2012年3月之後,中科院海洋所的官方網站內,便再未檢索到跟“獐子島”有關的任何合作內容。

南方周末記者在中科院海洋所的官方網站內檢索時發現,幾乎所有跟“獐子島”有關的信息內容均已無法打開,但通過百度快照等方式,仍能在其他網頁上找到當初的合作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14

日本經濟這次又讓投行驚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16

今早公布的日本第三季度實際GDP初值再度令投行們大跌眼鏡。數據顯示第三季度GDP初值年化環比率萎縮1.6%,預期增加2.2%,前值向下修正至萎縮7.3%,創下2011年3月日本海嘯地震以來最差值。

包括瑞信、摩根大通、高盛和法巴在內的投行預測均“大失水準”。瑞信預期為增長3.4%,摩根士丹利預期增長2.8%,美林預期為增長2.5%,巴克萊為2.2%,摩根大通2%。最為“靠譜”的法國巴黎銀行預期則為增長1.6%。

高盛對此表示:

日本7-9月GDP年化萎縮1.6%,遠低於此前我們預計的增長2.3%。這一數據說明日本經濟再度陷入到萎縮狀態之中。在4月消費稅上調之後,庫存調整是GDP疲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第二季度大幅回落的消費增長在第三季度也未見起色,暗示內需依然差強人意。

數據疲軟意味著安倍政府可能會在11月18日宣布,將原定於2015年10月上調消費稅的計劃延後至2017年4月,並且提前在今年12月進行大選。

而摩根大通則表示:

通常來說,GDP初值與終值的偏離較大,特別是我們缺乏來自企業統計的進口數據來觀察資本支出水平,今天的資本數據是個大的拖累。因此,我們需坐等GDP終值,不過今天的數據顯示經濟非常疲軟。

日本工業活動顯示出了一些複蘇跡象,夏季我們經歷了非常糟糕的天氣和自然災害,極有可能對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目前所處的“衰退”料是表面現象。也就是說,並不認為日本陷入深度衰退,不過認為經濟反彈仍脆弱。

不過市場更為關心的還是,市場在此數據之後會怎麽走。

紐約梅隆銀行分析師Simon Derrick對市場以及日元走勢做了分析:

分析GDP數據影響的最好方式就是看看今天相關資產的反應。日經225的回落顯示市場對於日本經濟再度陷入衰退的恐慌。但是日元反彈是受益於股市資金流出麽?我們認為很難判斷。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天也收盤走高,這明顯和10月中旬以來的日元趨勢相悖。因此市場有些感到困惑。

大多數人都相信今天的數據將引發日本消費稅上調的延後,不過我們認為這有可能會導致安倍政府完全放棄上調消費稅。考慮到上調消費稅實際上將有利於日本財政平衡,因此取消消費稅上調使得投資者遠離日本債市——從而推升了日債收益率的上行。

但是在10月末日本央行宣布擴大QQE規模之後,日本國債市場基本已經被日本央行“承包”。在此背景之下,日債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我們認為日元的反彈不會持續太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46

俄央行也驚呆了:做噩夢都想不到會是這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82

images (5)

俄羅斯貨幣正陷入一場巨大危機。但更糟糕的是,俄羅斯央行自己都已經驚呆了!

“現在正在發生的這一切,即使是在我們的噩夢里,一年前都無從想象。”俄羅斯央行副行長Sergei Shvetsov周二表示。

“目前的情況很緊急,”他說:“但不幸的是,我們無法預測到即便是短期內的金融市場前景。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成員們左右為難。相信我,央行執董們的選擇是在‘非常糟糕’和‘非常非常糟糕’中做出的。”

俄羅斯央行周二淩晨宣布加息650個基點後,又進行了3.1萬億盧布7天期正回購操作。但俄羅斯央行做什麽似乎都無力回天。

華爾街見聞報道,繼昨日大跌10%之後,俄羅斯盧布今日再度崩潰。美元/盧布盤中最高升至80.10,盧布跌幅高達19%。俄羅斯股指RTS指數大跌19%,創1995年以來最大跌幅。 

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表示,加息之後,俄羅斯央行將采取更多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81

希臘新總理強勢登場 德國官員“驚呆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48

joey-surprise-face-gif

希臘新總理上任“三把火”,開局便震驚了德國朝野。

本周一,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Kaisariani戰爭紀念館,該館紀念的是1944年被納粹殺害的200名希臘抵抗戰士。

幾小時後,齊普拉斯決定會見俄羅斯駐希臘大使,這是他會見的首位外國官員。這些德國都看在眼里。

隨後,曾將德國要求的緊縮政策比作“財政水刑”的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Yanis Varoufakis被任命為希臘財政部長。作為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談判的關鍵人物,Varoufakis自歐債危機開始以來就宣稱,希臘應該債務違約,但要留在歐元區。

無論是齊普拉斯的順利組閣還是上任後的所作所為都讓德國官員感到震驚。

據路透社,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助手們在周日舉行的希臘選舉前曾預測,左翼政黨聯盟Syriza領導人齊普拉斯將險勝,並艱難地組建聯合政府。

結果是,齊普拉斯大幅領先並迅速與右翼獨立黨達成執政聯盟協議。然而,才剛上任幾天,他便已讓德國官員感到吃驚甚至不安。

一名要求匿名的德國高級官員告訴路透:

毫無疑問,我們對Syriza獲勝的程度和齊普拉斯組建執政聯盟的速度感到吃驚。

另外一名德國官員指出,齊普拉斯選擇的執政聯盟夥伴和財政部長“不是好兆頭”。第三名德國官員承認被齊普拉斯上任頭幾天的行為“驚”到了。

然而,希臘新政府“驚呆”德國官員的行為可不止於此。

迅速逆轉財政緊縮路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希臘新政府迅速逆轉了債權人為該國規定的改革和緊縮路線,使歐洲對該左翼政府采用柔和方式的希望落空。

在上臺後的數小時內,希臘政府官員即表示,將終止出售國內最大港口及主要公用事業多數股份的計劃。周三,新政府中止了前政府啟動的出售該國最大港口Piraeus 67%股權的交易,而出售包括該港口股權在內的國有資產正是當初希臘獲得援助貸款時答應的條件之一。

他們還承諾,將重新雇傭數以千計的公共部門職員,並重開國家廣播機構。此前,希臘的國家廣播機構已被上屆政府關閉。  

此外,希臘還在是否就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與歐盟領導人產生分歧。

反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

歐盟國家外長今日將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談話,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再度升級的沖突。

“鑒於局勢惡化,委員會同意延長2014年3月開始的對目標個人及機構的限制性措施,因這些人或機構威脅或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延長時間直到2015年9月。”路透援引本次會議的決議草案顯示。

然而, 據彭博社,希臘新外長Nikos Kotzias連歐盟各國外長的面都還沒見上,就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表示了反對。

最近幾個月,Kotzias 在其Twitter上寫道,對俄制裁並非出於希臘利益考慮。在一篇博文中,他表示,希臘的新外交政策應該註重於防止歐盟繼續轉變成“一個順從德國規則的特殊帝國”。

金融市場重挫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投資者擔心,齊普拉斯所領導的新政府正在將希臘引向德國和其他歐洲大國的對立面,這是危險的,最終可能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

希臘金融市場周三再次大幅波動,股市暴跌逾9%,國內四家主要銀行股價的跌幅超過25%。隨著希臘國債價格大幅下挫,2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2.63個百分點,至16.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99

耶倫國會聽證會看點 三大表態可能驚呆投資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87

2月24日至25日,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再次出席半年一次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一年以前,耶倫曾在聽證會上表示社交媒體和生物技術公司股票估值過高,引發股市下跌。這一次,耶倫是否會再次語出驚人,嚇到投資者?

MarketWatch記者Greg Robb稱,投資者將仔細觀察耶倫對加息時機、美元匯率、和審計美聯儲的表態。在這三點上,耶倫的表態有可能驚到投資者。

加息時點

最新的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認為有兩種加息路徑:早加息,慢慢調;晚加息,快快調。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多數委員認為,在加息問題上應保持審慎。

Greg Robb稱,耶倫和她的主要盟友可能更傾向於漸進、緩慢的加息。而耶倫一直對低利率可能造成的資產泡沫心存戒心。因此,耶倫有可能在國會聽證時表示,加息時機已經到來。

如果耶倫確實做出以上表態,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將是意外之舉。當前,已有不少投資者認為,美聯儲最新的議息會議紀要偏鴿派,美聯儲2015年可能不會加息。

美元匯率

如果耶倫表態,強勢美元不利於美國經濟。對投資者而言,也將是個意外。

2014年以來,美元強勢升值。本周五,美元指數已從2014年5月的79點升至94點。如果美聯儲加息,美元可能進一步升值。

美聯儲尚未對美元匯率有過明確表態。而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在今年1月參加達沃斯論壇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強勢美元是好事情,對美國有利”。

不過,強勢美元卻是美國出口企業的大麻煩。雅芳、高露潔等美資企業都曾表示強勢美元有損企業競爭力。美元升值還會壓低大宗商品的價格,壓低美國物價,引發通縮擔憂。

耶倫對於美元匯率的表態,將至關重要。

審議美聯儲

今年1月底,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為首的30多名國會議員聯署提起了一項議案,要求允許國會問責辦公室全程監督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流程。

自這一提案提出以來,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主席費舍爾(Richard Fisher)、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Charles Plosser)等美聯儲官員紛紛表示反對。

不過有經濟學家認為,耶倫也許會做出讓步。

“美聯儲其實沒什麽好隱瞞的。耶倫其實可以說,你們盡管來審計呀。”芝加哥投資管理公司 Mesirow Financial的首席國際經濟學家Adolfo Laurenti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16

央媽再次「驚呆」:降息後貨幣利率全面飆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82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團隊發佈研報稱,節後第一週,中國央行降息,但降息之後貨幣利率全面飆升,降息成果乏善可陳。

上週,二級市場信用債品種成交3810億元,相比前一週大幅回升。上週信用債各期限品種收益率呈平坦上行。1年期券種收益率上行幅度約10-16BP;3年期各等級品種收益率上行約13-19BP;5年期品種收益率亦全面上行約8-14BP;7年期品種收益率上行3BP。

究其原因,海通認為,

央行公開市場節後持續巨額淨回籠,加之巨額打新在即,資金需求依然旺盛。雖然地方央行SLF額度上調利率下調,上週7天逆回購招標利率也有所下調,但其利率絕對水平依然偏高。

但其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央行未明確表達降低貨幣利率的意圖。

華爾街見聞上週援引彭博新聞社對券商的預期調查結果發文,預計本週新股發行將凍結的資金約為3萬億元。

央行降息之後、市場利率反而上升的情形並非第一次出現。

中國央行上次降息發生在去年11月21日,但第二天市場利率就全面上升,資金緊張甚至導致銀行間市場交易被迫延遲。

姜超團隊上次解釋稱,

融十條的核心就是要增加融資供給能力。給銀行增加存款,把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同業負債都算作存款。

然而,市場參與者的結構和行為對政策結果有著重要影響。

如果要把同業負債算作一般性存款,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需要補繳準備金。過去同業負債不用繳准,而一般性存款需要繳納20%左右的法定準備金。這意味著銀行需要補繳2萬億左右的準備金。

而同業存款的分佈極不均衡,多的銀行佔總存款的比重高達25%,少的只有5%左右。

所以理論上的政策實施下來卻面目全非,有人一夜赤貧,有人一夜暴富,自然會有人漫天要價了。而且政策實施的順序也有很大講究,到底是先補繳準備金,還是先普降準備金?缺乏安全感的小夥伴一開始囤錢,市場錢就少了,自然錢就緊了。

在中國致力於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之際,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再次聚焦融資難,提出新的融十條。關於上文的具體內容請點擊華爾街見聞姜超專欄——《有一種降息:出來之後利率就上去了》。

鑑於春節後資金偏緊超預期,海通證券上調未來3月7天回購利率中樞從3%至3.5%。

對於利率高企的後果,海通表示:

貨幣利率高企將增加銀行融資成本,減少其降低貸款利率的動力,同時也會導致債券融資利率上升,使得降息效果大打折扣,難以扭轉經濟下行和通縮的風險。

上週美元指數創新高,而國內降息致人民幣貶值創新低,或加劇短期熱錢流出,因而亟需再次降准,甚至可以考慮加大降准的幅度至1%以上,以增加資金供應,有效降低貨幣利率。

在海通證券看來,貨幣寬鬆是貫穿2015年全年的主題:

寬鬆的目的是抗擊通縮,提振經濟。當前經濟低迷,通縮橫行,央行寬鬆政策方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會轉向。從寬鬆的效果看,2014年新增融資成本下行60BP,存量融資成本下行40BP,但通縮加劇之下實際融資成本有所上升,寬鬆大打折扣,未來唯有繼續寬鬆才能降低實體融資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076

雅戈爾3000萬裝修一家門店 驚呆男裝行業

9月24日,里約奧運會舉重冠軍石智勇出現在無錫雅戈爾之家的開業儀式上。23歲的石智勇說平常穿運動服,現在西裝革履讓自己“更有氣質”。

請年輕的奧運冠軍為自己站臺,是已有36年歷史的雅戈爾向品牌年輕化轉型的一部分。在同一個場合,雅戈爾服裝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如剛,即上市公司雅戈爾(600177.SH)董事長李如成的胞弟,在辭去上市公司職務後,講話少了很多顧忌,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雅戈爾已經有30多年歷史,原來的一些消費者現在已經60多歲,不再是雅戈爾的消費群體,老的退下去,需要更多的年輕消費者補上來。

自去年開始,雅戈爾開始讓一些地標性的旗艦店“改頭換面”,希望以更加時尚的面目吸引消費者。雅戈爾新開業的無錫雅戈爾之家裝修設計費總支出約3000萬元,聘請了國際頂尖設計師Philip Handford團隊,這個團隊曾為博柏利(Burberry)等奢侈品牌設計過門店內部空間。雅戈爾方面稱,請國際頂尖設計師設計門店,在國內服裝品牌里,寥寥無幾。

一家門店3000萬的裝修設計費用,創造了雅戈爾30多年里單店花費最高紀錄。李如剛介紹,雅戈爾位於上海核心商圈南京路步行街的雅戈爾之家去年裝修,也只花了2000萬元左右。服裝界從業人士方小波對記者表示,單店3000萬的開支,在國內男裝行業是大手筆。

雅戈爾的襯衫產品單價400~500元,傑尼亞襯衫售價在3000元左右,雅戈爾品牌總監徐鵬稱,兩者在“硬件”上相差不大,品質相當、材料相似。李如剛說,雅戈爾服裝的品質這些年提升很快,現在要做的是提升產品的“軟件”部分,從購物環境、門店空間、店面服務拉齊與國際品牌的差距,服裝產品大約30%的價值,是由“軟件”決定的。

服裝行業在電商的沖擊下,一些知名服裝品牌收入或者利潤下滑,實體門店數量減少,整體處於行業發展的收縮期。

李如剛說,電商會分流一部分消費者,但是這種分流效果到一定階段會穩定下來。高檔次的服裝,高單價的衣物,還是需要在實體店體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還在推進,有更多的消費者從農村進入城市,會消費更多的品牌服裝產品。國內服裝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力毋庸置疑。

對於電商沖擊以及品牌年輕化的轉型目標,雅戈爾提出了大店模式來應對,即在全國開出1000家年銷售額1000萬元的大型門店。無錫雅戈爾之家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按,李如剛稱,該店預期年銷售額2000萬元。

雅戈爾做服裝,銷售渠道傾向於自購物業直營。無錫雅戈爾之家是2011年5月購入整棟房產,購置價格2.55億,其中地上15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1.13萬平米。上海雅戈爾之家也是雅戈爾自有物業,另外在江蘇鹽城等地的雅戈爾專賣店,也是雅戈爾十幾年前就已經購入。

大店模式可能導致雅戈爾成本高企的問題,李如剛回應,雅戈爾在各地商業繁華地段大量購置自有物業,能夠讓員工對雅戈爾品牌建立強信心,也有利於提升品牌形象。近年來跨國服裝品牌優衣庫、ZARA等在國內新開業的門店多是上千平米的大店。

雅戈爾開大店,另一方面會壓縮現有門店的數量,雅戈爾已經公開宣稱,未來5年,現有的3000多家門店將來計劃壓縮到1000家左右的大店,業務量要翻一番,即達到年收入約100億元。

李如剛說,總體而言,核心商圈的物業是有限的,而貨幣的發行規模總體上會越來越大,自購物業的價值升值這些年非常明顯,買房子比租房子更劃算。雅戈爾也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大店模式,盡管銷售和利潤短期內不一定增長,但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實現的是長遠利益。(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375

去年中國上市公司拿8902億做了一件事,結果把外媒都驚呆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12/1075543.html

對上市公司來說,手握大量現金是一件幸福的事。

這不僅意味著公司在未來的發展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比如加大研發投入,並購公司,購置資產等等。

對於投資者來說,自己持股的上市公司如果能賺得大量現金,則往往意味著豐厚的分紅。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發現,2016年,A股上市公司竟然花費了大量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數目之大甚至把國外媒體都驚呆了。

去年上市公司“理財”花掉8902億元

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萬得資訊(Wind Financial Information)數據稱,由於去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投資機會逐漸減少,上市公司用大量閑置資金購買金融產品(主要是銀行發售的金融產品),總金額達1100億美元,創下了紀錄。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2016年,共有828家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產品8902.57億元,累計“理財”1.122萬次,而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無論是參與家數還是涉及的金額都較2015年出現大幅增長,創下新高。

其中,新湖中寶、溫氏股份、天海投資、聯絡互動、招商輪船、東方明珠6家公司2016年累計購買的理財產品金額均在100億元以上,分別為245.06億元、232.73億元、183.56億元、145.84億元、110.30億元和100.00億元。

而就購買理財產品次數而言,二六三、恒生電子、建研集團、廈門鎢業、浙江永強、紫金礦業6家公司2016年累計購買次數最多,分別為284次、267次、242次、196次、131次和118次。

與2015年比較,2016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家數同比增長了41.54%,累計購買理財產品金額同比增長67.70%,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則同比增長18.48%。

實際上,自2012年開始,在購買理財產品方面,無論是參與的上市公司家數還是涉及的金額都一直在快速增長。如下圖:

數據顯示,短短5年間,購買理財產品上市公司的家數和涉及金額分別大增3350%和6890%。

超半數來自募集資金,新華社稱:不務正業

從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的資金來源看,主要有兩類,分別為閑置的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前者又包括閑置的計劃性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其中超募資金屬於計劃外資金,長期處於閑置狀態。

根據新華社日前報道,2016年理財產品認購額中,資金來源於募集閑置資金、自有資金的比例分別為58%、42%。實際上,2016年累計購買理財產品金額在100億元以上的6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大部分資金來源就是募集資金。

以東方明珠為例,2016年其累計購買理財產品24次,涉及金額100億元,購買資金全部來自於募集資金,並實現到期收益7272.695萬元。

上述問題也引起了監管層的註意,今年1月20日,證監會明確表示目前再融資市場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部分並不十分缺錢的上市公司過度融資,導致公司募集資金大量閑置,最終變成理財資金或者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短期內,上市公司選擇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只要不違背相關規定就無可厚非。若上市企業疏遠主業過度投資理財,或者把理財作為長期性投資,這種投資行為並不可取,可能會把主業給荒廢了,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宋清輝還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超半數來源於募集資金這種現象極為不正常。理財產品並非穩賺不賠。實際上,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最終卻流向了信托計劃,而近年來頻頻出現的信托計劃延期兌付、債券違約等狀況,說明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的風險亦不容忽視。”

對此,新華社在2月9日刊文稱:

近幾年來,相對於對IPO的高度關註,再融資往往被市場忽略。統計顯示,2016年上市公司再融資金額是IPO首發融資金額的10倍以上。

在上市公司巨額再融資的同時,一些公司又將巨額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等投資事項……在市場人士看來,這類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一方面表明這些公司並不缺錢,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公司不務正業。過度融資降低了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甚至助推了市場資金的“脫實向虛”。

美國公司打理現金:一般用於回饋投資者

相比A股公司,美國公司的現金儲備量驚人。例如,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已經達到驚人的2460.9億美元。不過,很多美國公司為了避稅,會將大量現金留存在海外。據美國國會估計,美國跨國公司共計有2.6萬億美元利潤留存在海外。

那麽,美國公司是如何用自己的現金儲備呢?

根據高盛此前的預測,由於特朗普宣布將給本土企業減稅,因此在2017年,將有大量現金回到美國。其中,30%的海外現金將用於股票回購,另有18%將用於向投資者分紅。13%用於公司收購,12%用於研發。

▲2000年~2017年美國公司現金用途(數據來源:高盛)

如果高盛的預測準確,那將是美國公司20年來第2次用於回購股票的現金占比超過其他所有用途。

根據高盛的統計,現金回購股票和分紅被歸為“返還投資者”用途,而企業並購、研發和資產性支出被歸為“企業發展投資”。據此分類,預計在2017年,美國上市公司用於“返還投資者”的海外現金占比將達到48%,總額將高達1.248萬億美元,這一比例也將創下2008年以來的十年新高。

由於還有不少公司尚未公布2016年財報,因此按照已經發生的額度,2015年,美國公司用於“返還投資者”的現金占比為42%,金額約1萬億美元。

每經編輯 王嘉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