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櫃被死亡威脅美心理專家分享辛酸路(上)
1 :
GS(14)@2017-05-27 08:54:26兩天前,台灣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針對「同性婚姻釋憲案」做出裁決,正式宣告目前不允許同性結婚的民法違憲。消息一出,很多關切族群都感到振奮不已,台灣也向同婚合法化的道路邁進,成為亞洲各國尊重同志人權的先驅。然而這一小步,卻是在很多人長久的抗爭下才得來。即便是講求自由開放的美國,也有許多州是到近年才開放同婚,而歧視同性戀的聲音也依然存在。很多同志都在成長過程中背負極大的痛苦,做出遺憾的決定。執業超過20年的資深心理專家科圖斯基(Davina Kotulski),也透過專訪與《蘋果》讀者分享她的「出櫃故事」。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曾有學校運動員因為我的性取向,而在停車場想開車輾過我。高中的足球隊隊長甚至威脅要帶着散彈槍到學校殺我」,說到過去因「女同志」身份而發生的荒謬遭遇,身為專業心理專家的科圖斯基即使態度顯得平靜,但仍然隱藏不住心裡的那份沈重。40多年前,科圖斯基出生在俄勒岡州格雷舍姆(Gresham)。這個當年人口只有3萬多人的小鎮,以農業為主,民風十分保守純樸,鎮上許多人都認識彼此。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很多人對「同性戀」一詞可說是毫無概念,甚至視其為一種疾病,都想要「除之而後快」。即使在這個環境下成長,科圖斯基還是很快了解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我大概在6歲時就覺得自己對女孩子有不一樣的感覺,到了13、14歲左右,我就很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了......就像一般的男女關係一樣,我也想與女孩子親近、擁抱、甚至接吻,心中充滿了愛。」然而,認識到自己是個異類的過程,其實充滿恐懼。「你知道嗎?在當時的美國,同性戀可是一種罪。」為了害怕別人發現自己是個「罪人」的事實,科圖斯基選擇隱瞞與逃避,但這卻替她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我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酗酒,當時的我十分害怕,只希望酒精能把這一切的恐懼和想法趕走。」長久躲躲藏藏的痛苦,甚至讓科圖斯基動過自殺的念頭,所幸她最終沒有做出憾事,反而是透過與自我對話而做出正確的決定。「我終於想通了,隱藏秘密是會讓人生病的,只有真正的面對這些慾望,才能夠解放我們的心靈。」選擇做真實自己的科圖斯基,在高中時勇敢出櫃,也在第一時間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並幸運的獲得了他們的支持。「我的父母願意傾聽我的想法,也給我很多的鼓勵與愛,讓我感到很溫暖。」但家人接受,不代表其他人也準備好了。出櫃後的可圖斯基剪了短髮、穿起帥氣的工作褲,如實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身邊的朋友,卻很快就被鎮上的人及同學視為洪水猛獸,各種不友善的對待也接踵而來。「人們會直接在街上對著我大吼,說我是個怪胎,甚至朝我扔東西,你能想像嗎?」科圖斯基說,這段時間讓她看遍了人情冷暖,很多要好的同學在一夜之間轉變態度,「我不能忘記那樣的眼神,它們是如此的冷漠,彷彿我們從未認識。」那當時為何不繼續做女性化的打扮,好讓自己在鎮上的日子好過一些呢?「我不願意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的穿着,因為那不是我。」科圖斯基強調,選擇穿着自己喜歡的穿着,也是一種表達與認同,如果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隱藏自我,那她也不會感到快樂。身為先驅的科圖斯基,在大學時期搬離了小鎮,也得以快樂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一名專業的心理專家。她也在多年後,得到了來自朋友的道歉,「很多高中朋友透過facebook找到我,告訴我他們為我當年的勇敢行為感到光榮;也有人專程向我道歉,表示很後悔當年自己沒有為我挺身而出。」曾經的沈重,現今看來已雲淡風輕。20幾年過去,依然剪着短髮、穿着西裝褲的科圖斯基,已經不再引起路人的側目。聽到台灣在同婚議題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她感到十分振奮。「加油!台灣!」科圖斯基充滿微笑的向記者說出了這句話,強調美國也是經過無數前人的努力,才爭取到今日許多州都「同婚合法」的局面。她也期望台灣能早日通過同婚,讓每個人都不被歧視,享有一樣的人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567
耗盡身家撐到七月HA搞手數盡背後辛酸
1 :
GS(14)@2017-06-10 12:40:55近日,成立8年之多的音樂表演場地Hidden Agenda(簡稱 HA),被入境處人員上門執法,指他們涉請黑工,拉人兼封舖。對於連番被政府不同部門打壓,HA表明七月開始將停止舉辦公開演出,有意稍後「自拆招牌」。HA決策人阿和早前接受「蘋果動搞作」訪問,由HA盤古初開,說到近年受到各種的打壓,過程有血有淚。記者:吉吉、倩宜
HA初長成提到最初成立HA,阿和坦言是由吹水開始:「本身幾個朋友一齊住係Band房,有晚大家吹水,覺得咁大地方淨係住有啲嘥,就話不如搞音樂會,就係咁,第二朝大家就開始落手做,HA1.0就係咁出咗嚟。」負責崗位來到今天,HA已是Version4.0,他們的運作亦比1.0時成熟得多。現時HA的成員每人也各自有崗位,有的是負責燈光、有的是負責音響,而阿和則是負責決策及接洽。「我負責去做決策,究竟呢隊band做唔做佢過嚟呀,呢場騷接唔接呀,呢啲會係我去做決策。」阿和指外國樂隊來港後,他會化身導遊,帶他們到不同地方觀光等。
HA定位主力是一個音樂表演場地,但HA閒時也會有別的「活動」,例如化身市集、予上班族開會議、舉行講座、做一些行為藝術、舞蹈表演等,阿和笑說:「基本上你講得出,我哋供應到、做到嘅,都可能會發生。」
HA賣點「呢度冇乜隔膜,啲人鍾意嚟HA睇騷就係因為就算我企到去最後面睇,都覺得同樂手好近,小地方有佢嘅特色。」阿和自豪的說。
HA未來阿和早前於FB上留言,指HA生死未卜,真的,訪問當日提及HA的將來,阿和即一臉唏噓的說:「我依家唔知係搞音樂定搞政治,我唔係想咁樣,我係應該專注番搞音樂會。依家我身上嘅財產,應該可以玩到七月,即使每日返嚟望天打卦,都可以望到七月。從商業角度嚟講根本唔抵,但從充滿回憶同自己興趣嘅角度去講,如果我唔做簡直係死罪嚟,所以如果我仲交到租,我都會繼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06/20045542
黎姿遊故宮憶拍劇辛酸
1 :
GS(14)@2017-07-05 03:49:36■黎姿近日重遊北京故宮,回憶13年前拍《金枝慾孽》的往事。微博圖片
黎姿近年打理醫學美容生意,今年公司上創業板,成為上市公司主席,更改名黎珈而。近日黎姿帶三個囡囡去北京旅行,在微博貼上遊故宮的短片,又留言緬懷13年前在北京拍《金枝慾孽》的點滴:「人在北京故宮,令我想起以前拍攝《金枝慾孽》的點滴;雖然是日以繼夜的拍攝,但與一班好拍檔工作,充滿歡樂。而最辛苦是時值冬天卻要拍皇宮夏天戲份,凍到差點連對白也講不出。回想起也不知道當時是怎樣捱過去的。今次帶着我三隻小豬豬遊北京,感覺很新鮮。」
■黎姿留言表示三個女兒不停問她中國的歷史。微博圖片
黎姿當年憑該劇的角色「玉瑩」打敗「如妃」鄧萃雯及「爾淳」佘詩曼,獲得無綫視后。撰文:唐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3/20076690
【毒果農】IT狗爆辛酸史:一般人以為我哋係修理冷氣嘅
1 :
GS(14)@2017-12-18 04:14:18受訪者由於怕被同事點相,故不方便露面。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Mouse無電用唔到。」、「冷氣唔夠凍。」、「幫手換光管。」這些千奇百趣的要求,對投入IT界14年的Oliver已見慣不怪,這些年來,他每日都要招呼這些爆趣員工,而最深刻的經驗莫過於有女同事向他投訴咖啡機壞了,「嗰刻我真係搞唔清楚佢同我講係因為我做IT,定係佢想同我打開話題,但部咖啡機整番好之後,嗰位女同事就無再同我講過嘢。」他形容在一般市民的觀念裏,只要一件物件是用電的,他們就會聯想到是跟「IT狗」有關。
他為分享行內辛酸史,就跟拍檔Man開設一個名為「IT.狗」的facebook專頁,Oliver坦言起初對這個稱呼始終有點反感,但慢慢認為這種自嘲其實也是樂觀的一種,而且這個稱呼隨着在網上越來越普及,觀眾已經對他們的觀感開始是「同情」多於「恥笑」了。Oliver澄清IT人真實的工作不是修理風扇,亦非換光管,他們是負責管理及營運整間公司的所有IT系統,確保所有IT系統正常運作,甚至需配合公司未來發展。大家每日上網享用的E-banking,都這班IT狗設計、管理及營運的。
為分享行內辛酸史,他開設一個名為「IT.狗」的facebook專頁。
「IT狗」這稱呼,源於網上流傳的一本教育雜誌的單元故事《超級無敵IT狗》源。(互聯網圖片)
其實IT人一直都為社會及經濟發展貢獻不少,要是這個年代失去了IT,就令商業活動甚至日常生活大亂,他不是為了突顯IT人很偉大,而是想表示他們絕對不應被如此剥削。最後,他更告誡大家:「你哋平時用公司電腦做啲乜,甚至上鹹網,都係喺佢哋監控範圍內。」記者聽到這裏,頓時靜默了。製作:怪奇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3/2024266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