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投效中資企業一年,就離開創業 周永明前軟體大將跳槽告白

2016-05-02  TCW

「什麼,他走了?」我懊惱的說。

這趟採訪之旅的緣起,跟宏達電前軟體大將曾詠超很有關係。我們起初是好奇他為何放棄宏達電,選擇營收不到宏達電六分之一的中國App廠商獵豹。但當所有採訪完成,他卻在四月七日,於臉書上貼了一則:「告別高大上,開始我的屌絲生活。」宣布從獵豹離開去創業。

他是對中資的狼性文化認輸了嗎?否則為什麼只待一年就離開?當我們很猶豫是否要繼續採訪計畫時,網際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第二屆理事長林之晨,卻跟分享了另一個看法。

他說,台灣人才進入一○一裡的中資企業工作,並非全都是負面,甚至是好事,形同讓中資替台灣養人才,「很多人待了兩至三年後離職,再去其他產業滾動,或創業。」

或許,另一種我們看不見的人才外溢效應,正在一○一展開。

我們最後精簡兩萬字的專訪內容並分割成二。第一段落,是曾詠超在中資的冒險故事,第二段落,則看他為何離開。

年年升職仍跳槽台科技業,成他口中的無油枯井

第一次與曾詠超見面,地點在雪豹科技(編按:中國App軟體商獵豹在台宣稱的合作夥伴)位於台北一〇一的八十三樓雪豹辦公室,從窗外望去,眼前看不清台北盆地,只見重重雲霧繚繞,像一艘航行在雲海上的船。

雪豹科技資深產品總監曾詠超從宏達電來到雪豹已滿一年,他說,「(在雪豹)像是在打選戰,但是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這是他過去在訊連與宏達電的職涯中,沒有經歷過的生活。

曾詠超曾是宏達電的軟體開發第一把手,他在一二年加入宏達電,一五年離開,了,因為騰訊不僅開始挖人,還把戰場延伸到瀏覽器等其他產品,讓他疲於奔命,卻也練出一身功夫,「我從十幾小時做好一款產品,到現在,只要一至兩分鐘就搞定。」

在中國網路戰場上,一個遲疑,就是上千萬用戶的流失。

四年期間,范紀鍠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對付騰訊,但仍挪出三分之一拿來做新產品,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網購先賠」,這讓他還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相當於台灣央行」座上賓。

這個產品概念很簡單,中國網路購物詐騙盛行,如果用戶使用奇虎36〇瀏覽器與搜索進行網購卻遭詐騙,奇虎就會理賠最高人民幣三千元。

他們因為協助受害者理賠,意外發現當時中國銀行界「超級網銀」新服務的大漏洞,讓詐騙集團得有機會把錢從用戶帳戶搬空。

此事驚動人民銀行,召集十大銀行會商,范紀鍠以專家身分列席,台下聽報告的全是銀行的風控和IT主管。最後,公安部還進駐到奇虎辦公室,就近辦案。

鷹派環繞,他如何出線?鴿派作風,反讓策略「安全落地」

六年半過去,范紀鍠天天和一群中國狼交手,奇虎用戶數也在他手上增加了十二倍,來到五億五千萬名。但犀利如他仍說,對同事而言,還太溫和。同樣要更新產品,鷹派的同事會將自家產品Logo直接覆蓋在對手產品之上,但范紀鍠總自問,「這樣會不會激怒用戶?」

曾任雅虎中國總裁的周鴻禕,作風剽悍,與所有中國網路公司包括獵豹、小米、百度等全部為敵,「我的老闆是鷹派,我是鴿派,」范紀鍠直言。

可是,范紀鍠卻在這位中國老闆身上學會「極致」。當他受命打造國際版新產品,一度動搖要兼做付費版本,周拒絕了並告誡他,「免費要做到底,否則久了你必有私心留一手給付費版本,這樣你跟傳統公司有何差別?」

周鴻禕的論述很簡單,在網路時代,比的就是誰能快速回應用戶需求,先想用戶,錢,就會來了。(編按:奇虎在美國有上市,二〇一五年第一季營收二億八千萬美元)

范紀鍠也分享他跟周鴻禕打交道的眉角:講話要直接,抓緊數字,還要「自暴其短」,說明用戶還抱怨什麼、不喜歡奇虎哪些產品與服務。因為「老闆不喜歡聽讚美的話」。

在這個每天都在打仗的狼性企業裡,范紀鍠能通過歷練,並領軍攻打國際市場。他定位自己:雖是溫和的鴿子,但是總能讓事情發生,而且能安全落地,不會因為太急而得罪用戶,「我想這就是『靠譜』吧!」

三年內,他每年都升職。從New ONE、M7到M8,他負責發想宏達電每支旗艦機的主要賣點,如全球首款內建景深雙鏡頭的M8,就由他負責軟體開發。在宏達電最後一年,他與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共事,後者幾乎照三餐找曾詠超討論,受重用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軟體產業有十七年開發經驗的曾詠超,是這個產業中最炙手可熱的頂級人才。以他在宏達電帶領的軟體架構(software architccture)部門為例,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軟體架構工程師是每一百個人裡面,才會有一個的,非常稀有。因為其必須站在制高點,負責評估風險、開發的可能性、工程師調度跟分工,分配資源,然後制定策略。

曾詠超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選擇去雪豹:「你踩在一個底下沒有礦的地上,你再怎麼挖,挖到死也不會有油跑出來。台灣人其實很刻苦,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刻苦、這麼全力以赴,得到的成果卻是這麼悲情?」曾詠超口中沒有油的枯井,正是面臨硬體不斷貶值的台灣科技業。

在宏達電,曾詠超最多一天花十七個小時埋頭工作,連生日都關在戰情室裡度過,難得放假跟家人去餐廳吃飯,才剛坐下要點餐,就接到周永明的電話。而如此拚命的結果,換來的卻是日益慘澹的手機銷售表現。

二〇一四年,宏達電手機全年出貨量約為一千五百萬支,市占率早已跌出全球前十大榜外。此同時,他注意到一家做手機安全軟體的公司——獵豹移動,員工人數不過兩、三千人,全球卻有將近四億的用戶數,做App做到在美國上市,市值甚至逼近宏達電。

學會結果論勝負每天緊盯App留存率,少一%都心驚

其實,曾詠超並不是第一個從宏達電跳到獵豹的人,當時,他在宏達電帶領的部門旗下的一個十人小組,已有六、七個人從宏達電跳到雪豹,其中包括了現在在雪豹負責研發工作的資深工程師李盛偉,對曾詠超來說,雪豹曾經是他的眼中釘。

之後,曾詠超加入雪豹,負責產品開發和人力招募,他也碰到如其他台灣人到陸企,會遭遇的文化衝擊。

比如說,要比快。以前,一套軟體從發想到送到消費者手中要九個月,工程師離消費者很遙遠,在這裡,用戶回饋是以小時為單位累計的。每天睜開眼,他打開手機第一眼看的就是昨天的用戶數據,留存率(用戶留著該App的比率)少個一%,都提心吊膽。曾詠超形容:每天都像在坐雲霄飛車。

比如說:過程不重要,結果論勝負。

過去,台灣流行沒有戰功也有苦勞,但在獵豹,結果定勝負。例如曾詠超曾帶著工程師花三個月,做一款搜尋免費無線網路的App,三個月過去,用戶數成長不見起色,想了不到一個禮拜,整個ADp全部喊卡,砍掉。「你把一個開發好的功能砍掉,對RD(研發)來說是很傷的事情。」李盛偉說。

曾詠超事後回想,結果導向的互聯網文化,是他在雪豹得到的最大收穫。

「以往,我只要重視執行,就算這個功能做出來沒有人用,但是我讓它沒有bug(出錯),就可以得到不錯的表現,整艘船駛向錯誤的方向,但是每個人又都努力划(船),每個人都得到了獎賞,船最後去撞冰山,然後大家就去怪Pcter(周永明),底下的每個人卻不檢討自己也有責任。」

「但是互聯網很扁平,一個東西用起來零缺點,但是用戶不要就是沒價值啊。」

反之,一個人做對了一件事,可以很快看到正向改變發生。

離開雪豹創業「影響力這件事,做了才會有結果」

「但我待過的這些公司(訊連:宏達電),嚴格來講,(我)沒有幫他們產生什麼變化。」他回想,自己每一次跳槽,其實都是因為沒有辦法改變,才不斷換公司跟追潮流,以避免自己被淘汰,降低焦慮。「這樣子我就不會喪失我的價值、失去信心,但是這就是我自己的舒適圈啊。」

曾詠超計畫離開雪豹去創業時,老闆挽留他時對他說:如果真(想改變世界,可以做到一個高點,如小米機創辦人雷軍當年從金山高層位置離開。如此,創業才會被看見。

「但我的邏輯是相反的,影響力這件事,是你必須去做了才會有結果。」採訪尾聲,曾詠超坐在位於內湖的小辦公室裡對我們說。

曾詠超離開雪豹後,選擇跟過去宏達電的同事一起創業,這家公司人數不到十五人的新公司Fizziico,有三分之一的成員來自宏達電,曾詠超的辦公室規模只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收入僅以前的六分之一。

他說,這次想做結合特殊應用的硬體產品。經歷過中國軟體公司的洗禮,他看到軟體的局限:軟體要有經濟規模才能獲利,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反而少了創新空間。但硬體做得好,少量還是能賺錢獲利。

這是曾詠超人生中的大冒險,離開後的這兩週時間他很忙,忙著到處見人。一種人是來看看,他找到什麼更好的工作,「你不要自己『暗崁』(私藏)。」另一種人是為了這個理由見他:「你這個傻逼,我來看看你有多傻逼。」

曾詠超說,如果沒有雪豹這一段,他不會這麼快走上創業之路。「我(以前)是一直在環境中被迫做選擇,現在是主動做選擇。」一位不願具名的雪豹現職員工,樂見他的突破:「我覺得他值得更好的,他(在雪豹)太大材小用了。」

「我覺得台灣人要有台灣人自己的方法來證明,應該不要再靠中國大陸。」曾詠超說。

在台灣科技業正處於被紅色供應鏈取代的焦慮當下,曾詠超的體會,忽然讓我們很想幫他大大按個讚。

「一個東西用起來零缺點,但用戶不要,就是沒價值啊。 」

這就是曾詠蹤雪豹嚀顫噸重要一課。

曾詠超出生:1972年學歷:交大資科碩士經歷:訊連科技新媒體部門總

監、宏達電軟體架構部

門資深總監、雪豹科技

資深產品總監現職:Fiziico軟體工程副總裁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8

台灣轉型為何慢半拍? 軟體正在吃下全世界 A咖解方公開

2016-05-02  TCW

全球軟體人才大稀缺,各國政府與企業已祭出解決戰略,如三星計畫五年拿出一億五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九億七千萬元),培養一萬名軟體人才。

「台灣如果再不下定決心朝網路軟體業轉型,就會像二十世紀的中國一樣,以為可以仰賴義和團對外,結果是原本一個國家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變成只剩八%,只因為沒有跟上工業革命。」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理事長林之晨說。

面對這場革命,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我們邀請行政院長張善政,他身為台灣最高行政首長,曾出任宏碁與Google高層主管,請他從制高點看問題,找解方。

此外,我們也邀請台灣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與軟體代表趨勢科技。請他們談談,企業明明有資源,但在轉型上始終慢半拍,問題到底出在哪?

Google前高層、閣揆張善政軟體市場不健康,政府第一步就走錯!

行政院長張善政:現在,每一個領域,該回頭去加強軟體設計課程教育。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美國總統也跳出來鼓勵寫軟體,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呼籲全民來coding(寫程式)。

我兒子念大氣科學,老師教得不認真,他的作業根本不入流。他大學時,我叮嚀他好好學(軟體),研究所才派上用場;他到了研究所,要寫碩士論文,才發現自己軟體的火候根本不夠,他研一升研二暑假,我還幫他補習。他當時才體會到我在他大學時講的話,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我兒子的現象,現在台灣到處都是。

談到靠賣軟體為生的(產業),台灣就很慘,因為台灣軟體市場不健康,從政府開始,譬如健保系統,政府開標,開給誰,你得禱告了。

這跟政府charge by man hour(人力工時計費模式)有很大關係,早年第一步就走錯了,如果有人有一個很棒的靈感,很值錢,但從付錢角度來講,「你花多少時間想出這個idea(點子)?一小時,你可能 只值五百元!」

我(在政府期間)試圖提補救做法,讓機關發包軟體時,可以允許廠商保留部分版權,讓他們可以再利用,以後可以再撈一些回來(賣給其他人),業主成本變少,廠商會更發揮創意,我們現在在採購合約容許這種做法,但政府機關、公務員怕被質疑圖利,不太敢用。軟體市場,因為政府採購、計價制度,公務員這種顧慮心態,影響產業發展很大。

(記者提問:如何面對人才外流問題)軟體人才已經非常國際化,沒辦法了,他們外流,我不會刻意阻撓。大型軟體公司都不是台灣的,老實說,到國外公司真的比台灣本土要好,這是很悲哀的事實啊!

我跟教部講好幾次,讓小學生寫程式寫軟體最重要的訓練是邏輯,邏輯是可以訓練的,但是十八歲上大學,邏輯不好,要改就來不及了,我跟教育部講過好幾次,從小學開始,日本便是如此,用圖形工具輔助,讓小學生不用學英文也可以寫軟體。

但教育部要接受這觀念很不容易,教育部說,我們要先從課綱修改開始,這要兩年。好吧!以後再講吧……(語氣無奈)。

研華科技劉克振

三年之內,軟硬體人才要各占一半!

研華技術長楊瑞祥:台灣科技公司的產品核心是硬體,軟體人才也都是以服務硬體設計為主,真正在純軟著墨不深,高層對於純軟產品能賺錢的模式,也不comfortable(習慣),嘗試當然就很少,自然台灣的軟體產業是不成型的。

中資公司的玩法是跟美國公司一樣的,付的薪水也不會比Google少,你看訊連跟趨勢都還沒有在一〇一,獵豹跟奇虎反而在,他們的老闆知道這樣可以賺到錢,台灣的老闆是靠硬體賺錢。

我們的確覺得軟體人是難找的。

研華董事長劉克振:現在,我們公司的軟硬體人才大概還是硬體多一點,但是我估計,可能過個三年,軟硬體人才的比例會打平。

現在應該不太適合講說軟體重不重要,硬體重不重要,我覺得這個想法已經有點不太符合實際,(它們)根本就是一體的,只有在很基層的工作者,才會說你是做軟體,你是做硬體:在中高層,硬體跟軟體已經完全連在一起了。

若沒提供軟體,產品會低價化、變紅海這是研華最重大的轉型策略,因為硬體已經商品化了,要取得工業電腦硬體很簡單,進入障礙也很低,因此我們一定要提供軟體在上面,提供垂直應用領域服務的軟體,使得顧客可以得到一個軟硬體更完整的工業電腦。

這是生存的必要了,如果我們沒有提供軟體的話,我們的產品就會變成低價商品化、江海!

趨勢科技洪偉淦

硬體公司轉型,難在管理要「鬆散」!

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我們該擔心(中國軟體公司)嗎?哈哈……(笑)中國崛起和走向國際化,是不可擋的趨勢,我們應該以一個比較中立、心平氣和的眼光來看,如同任一個外商來台灣挖人才或是設立據點一樣,並沒有不同。

就算中國大陸不來挖,總有一天其他國家會來挖。

為什麼我們會被挖走呢?我們沒有提供足夠的價值把人才留在台灣公司,我覺得是重點。

從趨勢角度來看,被挖走的是公司最優秀的人才嗎?絕對不是,我們被大陸公司挖走,或是跳槽去的人,我們發現很多人又離開了,原因是文化不適應。

台灣企業都有在做調整,譬如加重軟體人才比重,或是成立專門部門,做的形態各自不同,都有在努力。

人才數量不是問題,質量才是關鍵

但必須講的是,從開始改變到看到成效,是一條漫長的路,要花時間,這是思維的改變,天下最難的事情就是改腦袋啊!(要改變的是)做幾十年賴以為生的文化,做硬體,講的是量率、成本啦!思維完全不同,每一件事情都要照章行事,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和差錯,需要紀律,就好像趨勢沒有辦法做硬體,我做不來,這需要多大的discipline(紀律)?

同樣道理,硬體公司要轉,最頭痛的不是人才,而是管理思維,這是更難的。從某種角度,我們奸像很鬆散,我們號稱九點上班,十點半樓下還有一堆人在等電梯,每個人穿得很隨便就來了(哈哈大笑)!我們希望員工保有創意。一個好的軟體工程師會敵過一百個一般工程師,(軟體人才)絕對不是數量的問題,完全是質量的問題,培養一個好的人才對公司是很強大的競爭優勢,所以我們給予空間,容許犯錯,容許你很有想法。

硬體廠是很難想像我們這種軟體公司的管理的!

撰文者顏瓊玉、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44

用開放資源 省下50萬美元的祕訣 軟體程式免費送 蘋果、谷歌也在學

2016-05-16  TWM

新澤西州金融科技公司Pendo系統估計,要寫一個它的計算引擎程式要花九千個小時。但Pendo沒有投入三百七十五天、花費五十萬美元為自己寫這樣一個專利程式。

它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Pendo下載全部由志願人士撰寫的軟體引擎程式碼。Pendo創辦人兼執行長帕美菈.佩.西純(Pamela Pecs Cytron)說,「由於能使用其他人免費造出的工具,我們只用一支螺絲起子的成本,就能取得一個大電鑽。」公司機密 未必會因此外洩近日來,像這樣取用電鑽的公司絕非僅止Pendo一家。據顧問業者黑鴨(Black Duck)的年度問卷調查,今天有接近八○%的公司,在營運過程中多少使用了開放資源軟體,六六%的公司說,他們的軟體產品是用開放資源程式建的。

當程式碼免費共享的概念在九○年代初期擴散時,許多公司一開始心懷疑慮,他們擔心使用開放資源讓公司機密外洩,被競爭對手占到便宜。之後事實證明這些疑慮都被誇大了,開放資源於是蔚為主流。

開放資源顧問業者「開放技術策略」(Open Tech Strategies)共同創辦人卡爾.佛吉爾(Karl Fogel)說,「現在,無論你有意採用人工神經網路或drone軟體,都有好幾十種選項。」不過,雖說開放資源一般而言都很安全,業者還是得了解它的技術與社會精髓,以免受害。

開放程式碼,應該怎麼用?

要注意細部規定

開放資源程式都有附帶條件與規定,詳細說明你可以怎麼將它修改或與其他人共享。大數據公司Elodina共同創辦人喬.史坦(Joe Stein)說,「想取得授權,你得先考慮清楚,不過它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嚇人。」

捲起袖子幹活

史坦說,「你如果發現一個議題,不要只是一味抱怨。

要將它記錄下來,提出報告,或許還可以提出解決建議。如果你的建議獲得接受,你會成為一名供稿人。」數位通訊公司Atriceps共同創辦人凱文.麥格雷(Kevin McGrail)說,要對使用成果提出意見,不要只是消極等著別人回應,「這能簡化我們的保養工作」。

要尊重他人

如果碰上難題,先上論壇搜尋,看看你的難題是否已經有人提了解答。如果還沒有人作答,你需要把它貼出來,禮貌地向人求教──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醫療研發公司「兒童全面健康」(Total Child Health)科技長克里斯多佛.舒茲(Christopher Schultz)說,「這些都是志願人士組成的社群,所以你越是尊重他人,得到的回應也越好。」

開放資源有極限

當「兒童全面健康」打算為公司的兒科診斷平台尋找一具規則引擎時,熱愛使用開放資源的舒茲,覺得開放資源中那些選項都派不上用場。他說,「我判定那些選項成效都不佳,功能都有限,於是我們無中生有,自行打造了這個平台。」科技巨擘,解開程式碼的世界

開放媒體結盟

亞馬遜、谷歌、思科、微軟、Netflix與英特爾,去年9月與開放資源基礎社群Mozilla結盟,目的是開發新一代視頻格式與相關科技,讓人能觀賞超高解析度的串流媒體。

TensorFlow——谷歌開放谷歌去年11月將這個人工智慧引擎推入開放資源。谷歌應用軟體中的語音辨識功能、Google Photos中的搜尋與Gmail的自動回信功能都靠TensorFlow驅動。

Swift——蘋果解碼

去年12月,以把關嚴密著稱的蘋果,將它的Swift程式語言推入開放資源。蘋果的對手裝置現在也可以使用Swift了。Lyft這類公司已經把Swift運用在它們自己的軟體上。

ChakraCore——微軟放手今年一月,微軟在開放資源網站GitHub發表ChakraCore的程式碼。ChakraCore是微軟網路瀏覽器Edge的核心要件。雖說此舉就規模而言,不及將整個瀏覽器語言完全投入開放資源那麼恢宏,但微軟預期,程式人員會將ChakraCore程式碼納入從遊戲到網際網路裝置等各式各樣東西。

撰文 / 作者•Kate Rockwood 譯者•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85

合強軟體:專注於辦公軟體

1 : GS(14)@2010-09-05 20:40:2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3/147577.html
  “總體上還滿意吧”,在上海市虹橋路徐匯軟體基地的辦公室裡,上海市和強軟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強軟體”)總裁何潔冰這樣總結自己創業的10年,她同時坦承,公司在自我造血與資本、產品與品牌兩方面都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知道你3點來訪,我手機2:50已給我提醒。”在合強軟體內部,早已實現全景辦公,事務多是在手機上處理。
  “我們的規模還不大,上半年銷售收入5000萬不到。”何潔冰說,從她的語氣中,記者能感覺到這個數位離她的期望值還很遠。“我們一直專注於辦公軟體(OA),現在應該說是集成服務,策略就是在手機上超前,在行業上垂直。”
  10年
  “合強軟體的創業歷程,就是OA在中國的一部發展簡史。”何潔冰說。
  “第一個10年,我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產品,基於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下一個10年,我們將在品牌與資本方面有所動作。”何潔冰說,做企業不能太急,一急就容易出問題,應該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
  陝西人何潔冰1992年從廈門大學會計系畢業之後,分配到廈門市旅遊局工作,工作地點在美麗的鼓浪嶼。
  當時的辦公軟體市場上,有兩個人進入了何潔冰的視野:徐少春與王文京,他們先後創立了金蝶軟體與用友軟體。
  1994年,何潔冰加入用友一線,負責用友財務軟體的銷售;1997年用友廈門公司成立,何潔冰成了這個公司的負責人。
  “那時的財務軟體是要實現電腦技術與財務人員的對接”,但很快何潔冰就發現,為什麼辦公系統不能使用電腦技術解決呢?碰巧的是,何潔冰剛好看到一套為廈門象嶼集團專門定制的OA系統,覺得很不錯,其售價高達120余萬元,這讓她怦然心動。
  2000年6月,何潔冰隻身來到上海,懷揣的是70萬元現金與做OA的夢想。
   很快,合強軟體1.0版問世。像史玉柱一樣,何潔冰選擇了在《中國電腦報》和《電腦世界》上投放整版彩色廣告招攬使用者,並且提前印製了1000多個 合強1.0產品的包裝盒。廣告發佈當天,公司全體人員都聚在辦公室裡,興奮地等著訂單電話,然而幾部電話一直出奇地平靜,弄得何潔冰都懷疑是不是線路不通 或者電話壞了。
  史玉柱的漢字輸入軟體獲得了成功,而何潔冰面對的是10個員工走掉了6個。
  機會總是有的,只看你能否 有本事抓住。不久,上海建工集團進行辦公自動化軟體的招標,當時已經有IBM、東大阿爾派、浪潮國強等3家大型軟體公司決定參加競標。但按照建工集團的內 部規定,至少要有4家單位參加投標才行,剛好缺一個名額,建工集團的職員就對找上門去的合強軟體人員說,“給你們一個機會吧,也來介紹一下你們的產品,可 是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我們首選大型公司的軟體。”
  何潔冰迅即率領團隊,針對建工集團的個性化需求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演講那天,其它 3家大公司都只派來一個人,拎著一台筆記型電腦,把產品講解一下了事;合強則去了兩個人,帶了好幾台筆記型電腦,並把筆記本連成一個網路,另外還帶了掃描 儀、手寫板等工具,最終配置成一個非常真實的辦公環境,而且演示得非常詳細,包括檔怎麼掃描進去,怎樣從一台終端傳到另一終端,怎樣用手寫板處理檔等 等。如此細緻、認真、敬業的精神打動了建工集團,合強軟體最終獲得了這個專案。
  “生死一役。”合強軟體就此走上了專業化服務的道路,當年國內同行的還有用友致遠、泛微、金和、華天等幾百家軟體供應商,但現在只剩下幾家了。
  “女性的步子會慢一點。”何潔冰笑道,但有調查表明,女性負責的企業大都比男性長壽。
  此後,合強軟體先後發佈了國內第一套基於流覽器的網路應用系統“合強IOA智慧辦公系統”,國內第一套實現SAAS應用模式網上租用的辦公系統,國內第一套與中移動合作的“合強移動辦公系統”。
“現在不是在做軟體,而是在做服務。”何潔冰說,她現在見到客戶時,一眼就能看出這個客戶會不會用他們的產品,會用什麼層面的產品。
   但一直致力於大客戶的合強軟體,產品規模化程度並不是太高。“這是行業現狀,中國辦公自動化這個行業,有兩個天然弱勢,一是全部在國外的基礎上進行,這 導致了基礎架構的依附性;另一個是國內沒有統一的標準,全國各地的客戶幾乎都有訂制的需求。”何潔冰如此看待這個行業。
  10年過去,合強軟體已擁有超過120萬個註冊用戶,有15000多家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使用合強產品。合強軟體與十多家省級移動運營商達成了合作關係。
  全景辦公
  在公司成立10年的大會上,何潔冰提出了“ICT(資訊和通信技術)融合是全景辦公的方向”的新概念,並發佈了集成手機應用和移動通信服務的全景辦公系統。
  上臺講話的還有另一個人,那就是中移動上海分公司的集團客戶部總經理黃剛,他對合強軟體大加褒獎,並希望有更多的合作者進入中移動體系。
  實際上,在3G發牌之前,何潔冰已將目光鎖定在手機應用上。2009年,合強軟體已順勢拿下了全國大部分省市的移動運營商合作,在上海,合強軟體順利與上海電信的商務領航、中國聯通的商務新動力、中移動的動力一百順利開展合作,進入了全景辦公的新體系。
  在中移動的產業鏈上,合強軟體與此前10年中的大多數SP、CP不同,在3G應用上,合強軟體是參與佈局,而非100%依賴。客戶既可以在運營商那裡以租用方式直接下載使用合強軟體,也可以通過合強軟體或者運營商營業大廳直接購買“3T全景辦公系統”。
  “運營商提供租用市場,我們提供購買市場。”何潔冰說,兩個市場並不相悖。
  2009年,合強軟體就已開發出面向3G通信的新產品,那時的名字叫“手機辦公”。“我們希望真正實現隨時隨地辦公,並在3D類比狀態上實現虛擬辦公的狀態。”何潔冰這樣描述合強軟體的下一步。
  “全景辦公系統方面,我們幾乎已形成壟斷。”合強軟體市場總監李超說,因為佈局早,合強軟體領先於業界所有對手。
  在國內的絕大多數省份,合強軟體已成功進入三大運營商的移動辦公或軟體庫體系,這些用戶交付月租就可以使用,已開始為合強帶來銷售利潤。
  但何潔冰不願透露這個市場的營收規模。“移動增值服務粘性強,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個有價值的增值業務。”
   “目前我們資金比較充裕,我們還是會按計劃發展下去。”何潔冰表示,暫時仍不會考慮去引進風投,“拿錢得有用處,如果沒創造利潤,會有心理負擔。”她舉 了一個例子,2001年上海科創等12家公司拿到了風投,結果現在死掉了8家,還有4家活著,“如果當初不投資,情況或許相反。”
  合強軟體今年有兩個大的任務,一是開拓園區辦公自動化軟體,另一個則是大力推進全景辦公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30

台灣小公司 變蘋果軟體王

1 : GS(14)@2010-09-08 22:58:48

2010-9-6 TCW  

八月二十日,一支由台灣人撰寫的創意管理程式「Free Thinking」,拿下美國iPad商業類軟體下載次數排行榜冠軍。

在美國蘋果線上軟體市集(App Store)裡,全球高手雲集,目前上架程式高達十六萬種,要拿下分類程式冠軍,並成為總排行榜上的第四十二名,難度不低,這是台灣第一家拿下冠軍的公司。

這個只有九位員工的小公司,憑什麼做到?

「要在這上面賺到錢,定位非常重要,」蔚思品牌管理公司(WINZZ Inc.)執行長方碩蔚說,自己花了十年時間,不斷從創業嘗試犯錯,才學會如何定位自己的產品,把創意變成錢。

方碩蔚是企業第二代,十年前剛畢業,「那時,我追求的是大成功,」他募資六千萬元,成立wap.com.tw,推動用wap技術上網的手機服務。二○○二年,他到澳洲設立手機廣告公司,兩個創業案,推出時間都太早,慘遭滑鐵盧。

二○○五年,他成立蔚思,「那些已經成熟的領域,比的是規模和財力,我們無法跟大公司競爭,」要用什麼平台,才能賺到錢?他反覆思索。

他的第一次嘗試,是一個名叫wallet 2.0的iPod套子,這款套子強調可以換殼,主攻高毛利的個性化商品市場,在歐美市場反應不錯,「《macworld》雜誌都報導過。」

但他很快發現,這個生意並不划算,缺乏一個橫跨全球的經銷商,想靠創意產品賺錢,非常困難,「今天日本下五百個訂單,美國下一千個訂單,我們的人就得到處去訂貨、批貨,根本沒有時間做跟創意有關的事,」光一個產品,就會讓公司元氣消耗殆盡,他只好放棄。

勝在下苦工:花一年,找出人氣程式成功基因 第二次嘗試,他把腦筋動到手機上,設計出一個讓一般手機把通訊錄上傳的網站服務,再靠網路廣告收費,十六個月,他累積出了三萬名會員。「當時台灣廣告主,只對流量大的網站有興趣,根本不願意下單。」投資一年多,勉強打平,看不到未來,他只能選擇放棄。

兩年前,他決定不如自己創作軟體,放上蘋果線上市集,讓創意發揮槓桿力量。但公司不在美國,如何設計出美國人會想用的軟體?方碩蔚分析,關鍵就在於不斷的觀察市場,「每一支程式排名往前,我就上網蒐尋,看看網路上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它會突然受歡迎。」

他每天花八到十小時,觀察蘋果線上軟體市集的排名變化,「我會看改變的原因,是誰推薦它,讓它排名往前?當天網路上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大事,讓它人氣暴紅?」要追蹤一支程式還容易,他卻連續一年,反覆分析美國前一百名受歡迎的程式,終於找到破解之道。

「要從那麼多程式中被看見,你要知道,你究竟要對誰的胃口,」方碩蔚說,第一個選擇,是蘋果線上軟體市集的編輯群,如果符合編輯們的口味,介面乾淨,使用容易上手,你就有機會成為蘋果用戶開機時,第一個看到的推薦程式。被蘋果推薦就是程式大賣的保證。

第二個選擇,是討好美國消費者,「美國消費者特別喜歡搞笑的程式,」他觀察,像一些惡整別人照片的程式,就算蘋果編輯不愛,也有機會打進前十名。

勝在有創意 寵物快照、創意管理軟體 大受歡迎 選擇程式開發的類別,也很重要,「在美國iTunes(線上程式商店)上,第一名的遊戲,一天進帳是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二十萬元)。」但這十六萬支程式中,有一半都是遊戲程式,要競爭,除了實力,還要靠運氣。

去年十二月,一個獨特的創意,讓他第一次站上美國iTunes照相類排行的第一名。這是一款叫作「PetSnap」(寵物快照)的程式,利用美國人愛寵物的個性,重新設計拍照程式,拍照時,手機會發出狗或貓的叫聲,吸引寵物看鏡頭,這款程式,一週內,每天付費下載人次高達六百到八百次,讓蔚思賺進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

今年初,方碩蔚直攻最冷門、競爭者最少的商業類軟體。這款名為Free Thinking的軟體,協助人們管理、激發創意,當你把突然顯現的靈光寫在iPad上時,它會幫你將創意分類、管理,方便日後重複使用。不只如此,他把這款軟體的四、五個功能,拆成獨立的免費軟體,「等於一個程式有四、五次曝光機會,」消費者如果要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創意管理功能,就要再付錢,方碩蔚特意把介面設計得乾淨、清爽,吸引蘋果編輯的目光。

果然,八月中,他收到一封美國蘋果電腦總部寄來的電子郵件,希望把他的軟體放上線上軟體市集首頁,一上線之後,排名很快暴衝到商業類軟體第一名。不只美國,連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十四個國家,都排上第一,方碩蔚預估,這款產品可以讓他賺進一百五十到兩百萬元,更棒的是,因為軟體是用模組化設計,只要他不斷推出新的模組,就能吸引消費者不斷掏錢。

在蘋果軟體市集的成績,讓蔚思開始紅回台灣。「其他人看到我們替蘋果設計的程式,開始邀請我們幫台灣的電腦產品設計使用者介面,」連光寶都把產品交給他們設計。

不過,在這個程式大海中,淘汰速度超乎想像的快,瞬間崛起,也容易瞬間消失,如何產出源源不絕的創意,持續獲利,是最大挑戰。
2 : abbychau(1)@2010-09-09 01:20:34

在apple apps 裡建築護城河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淘汰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70

堅持只做軟體 讓它通殺所有硬體

1 : GS(14)@2011-01-16 19:24:3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