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備份CEO胡茂華:創業路上的五道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5/147164.html

胡茂華:騰訊第116號員工,歷任騰訊總監、盛大CTO (旅遊)、1號店技術副總裁。現擔任雲服務提供商多備份聯合創始人&CEO。

2014年10月18日,多備份深圳開放日,我們邀請了10位資深用戶參加我們多備份一周年深圳辦公室開發日活動。活動結束後,一個人靜靜坐在會議室,抽根煙,看著我們的後臺數據報表,業務發展超出預期,感受頗深,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回顧我創業的決定、決心以及實踐經歷的五個坎,激勵自己,同時分享給所有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同仁們!

\ 

創業的第一道坎:做一個決定!

時間倒退1年,2013年10月18日,多備份對外發布了服務。那時候,公司只有三個人,創始人陳元強、畢業一年的陜西資深驢友胖子、騰訊兼職哥們擠10平方米的房間相依為命,共創大業。此時與我相識十多年的陳元強力邀我回深圳一起創業。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我們都是拖家帶口的,創業對於我們來說不是想幹就能幹的決定。我想所有的和我情況一樣的人都面對這個問題:老婆反對、丈母娘不理解、父母阻擾、孩子教育問題、個人職業發展突破,創業意味著收入的歸零、家庭生活無序,個人精力透支等。

13年來,我一直在超過1萬人三家企業(騰訊、盛大、1號店),企業越大分工越細,個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被模糊、被縮小;企業越大體制越重,流程越長,效率降低了、個人有效工作時間越來越短,成長越來越慢,特別是管理者,整天開會討論不接地氣的戰略、溝通、匯報、績效、預算等,讓我們做了10幾年互聯網的人非常沒有安全感。工作上碰到不順又無力改變的事情,情緒會帶回家庭和周邊的朋友。所以這是說服家人和自己的第一理由:你到底要什麽樣的事業?我記得離開1號店前和創始人劉峻嶺吃飯,他訴說自己創業後時間不屬於自己了,犧牲了好多個人愛好,經常半夜3、4點就醒了睡不著,創業真的很苦。我問如果再選擇一次你還會創業嗎?“會,那是一種讓自己覺得人生沒有白過的經歷”。我說“那你就不應該勸阻我創業,支持才對”。

創業的決定,就是追隨你心,千萬不要委屈你的想法,要講出來,更要去實踐它!

非常慶幸,工作14年後踏出了人生里程碑的一步,在今年的5月份,舉家遷移到我闊別5年的深圳,開始了創業新生活!

創業的第二道坎:找搭檔!

目前多備份有三個合夥人,陳元強(強哥,真的很強,曾經連續半年每周工作超過100小時),多備份創始人&CTO,和我5家公司同事&合作關系,14年來一直保持coding;李碩,聯合創始人&CMO,我大學同班同學,2年的碼農&12年的IBM和微軟銷售、渠道工作經歷。我,快10年沒有寫代碼了,所以只適合做支撐服務,負責公司財務、人事、運營和對外關系。創業找搭檔堪比找人生伴侶,某種程度可能比找合適的LP還難。

首先是信任。沒有工作或生活的頻繁的交集,很難彼此了解對方,了解清楚了才能談信任關系,有了信任就可以無話不說,彼此不會多花精力設防,我們三個十幾年的交情,沒有比我們這個團隊組合更有競爭力的。

其次是能力的互補。技術型的、市場型和管理型,能力一定要互補,這樣才能形成合力,1+1>=2,避免工作的強交叉,而越同質風險越高(同質意味著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強項,介入公司的研發或者市場,這是人的天性:用自己最熟悉的技能才有安全感和存在感)。我們三個人是傳統IT和互聯網、2C和2B、管理技術和運營等多方面互補的組合。

再次是性格的互補。核心團隊由內向和外向、感受和直覺、思考和感情、判斷和感知等相互促進,避免走進盲區,享受性格互補給合作帶來的優勢,並且可以從搭檔那里學習一些自己原來想都想不到的成功做法。我們三個創始人的工作經歷和背景決定了我們性格差異很大,比如我做事和說話很直接,善於分工協作以及對外打交道,我們的CTO很有鉆研精神、專註,執行力超強,我們的CMO市場目標感強,為人處事周全到位。

我想這三個原則大多數人都明白,但是真正要粘合在一起,需要緣分、機遇和決心。元強當初找我創業,三次單獨去上海,頭天還在深圳打電話,第二天上午就到我家樓下等我了,我是被他這份創業的激情以及渴望一起合作的執著深深的打動,我也用這個故事打動我家人。我們的CMO李碩是說服了3個月才加入團隊,他放棄家在長沙這樣的二線城市的休閑生活,“拋妻棄子”來深圳和我們創業,我們深深感觸到他創業決心和勇氣,後來他說就是因為我電話里說“我們同學四年,如果現在這個年紀不合作,我們這一生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在一起創業了”打動了他。

所以,創業找搭檔,需要誠心、誠意、執著和夢想的道理雖然簡單,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做到不等於得到!你要有一種信念,那就是你應該找的人,鎖定他!!!

創業的第三道坎:找人才!

公司剛成立,公司沒錢、沒團隊、沒辦公環境,很難吸引到熟手加入,只能瞄準在校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多備份的產品經理swison是今年的畢業生,服務去年剛發布一個月,他放棄騰訊實習機會加入多備份,然後一直主導我們產品的策劃,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我們正式的產品經理。我加入不久,一天兩人抽煙,他偷偷告訴我他當時來實習的的第二天就想離職,感覺這家公司才3個人,有點騙子公司一樣。他最終留下來了,因為強哥創業激情感染了他,在實習的頭半年里,既做產品規劃還要自己切頁面寫程序,晚上還要負責運營,解決用戶疑問。我們的兩位運營人員,神仙姐姐和calvin,也是去年同一時間來公司實習的,很難想像,在多備份最初發展的大半年,他們一直負責用戶運營、客服、在線渠道拓展和活動專題策劃。還有一位女攻城獅,來實習自學PHP。團隊就是由強哥帶著幾個實習生開始的,他們一直堅守,因為創業的氛圍感染了他們,畢業後繼續和我們一起創業。可以負責任的說,我們的這些90年後小鮮肉畢業生的能力絕對不輸給大公司3年工作經驗的人。

創業公司攻城獅最難找,我們也試過很多渠道,面試不下300人。51job海量簡歷,命中率極低,大部分人一聽說是創業公司,面試的機會都不給,還有相當大的一批人一聽說我們公司在布吉,嫌太遠,內推網和拉鉤網剛開始效果不錯,線上雙向選擇篩選了一遍,但創業公司薪資競爭力不夠,所以成功率不高。

我們面試了很多大互聯網公司的人才,最開始談的很好,臨到報到,都退縮了,問原因,“家里人不答應”。所以我們後面基本上也不面試大公司的人了。因為絕大多數人是追求舒服安逸,人是習慣的動物,很難放棄已有的優越條件,所以很多人所謂的夢想和創業是偽夢想,偽創業,想想10年前的外企,如今也淪落到裁員倒閉的地步,人還是不要在舒適的環境待的太久!我們發現最有效的招聘是熟人推薦,所以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推薦過來的。短短半年時間,我們網羅了騰訊、盛大、迅雷、阿里、搜狐優秀人才加盟我們多備份團隊。

目前多備份團隊已經26人了,非常自豪的是我們團隊到目前未流失一個人。如何在公司高速發展人才快速引進,不稀釋創業文化,是每一個創業公司必須面對的問題。我下次可以專門就這個話題分享一下我們的團隊經營策略供大家參考。

總之,創業公司找人才,非常花時間、精力和耐心,管理團隊第一核心任務是找人才,至少要投入60%的精力才能有效找到人才。創業人才難找的酸甜苦辣感受誰創誰知道!

創業的第四道坎:找錢!

不用說,沒錢你會感覺到恐慌,極度的沒有安全感會蔓延到整個團隊,接著公司就沒命了!我們是今年2月份開始做BP,三月份找投資,很快就敲定了。總結一下拿錢的過程和感受,一定要站在投資者得角度,投資方一是看團隊,和找創業搭檔一樣的視角,二是要看做的項目是否符合大趨勢,在大趨勢里找一個細分的領域;三是看團隊創業的決心和勇氣;在這三點基礎上要和投資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多碰面才能多了解你的團隊以及你的項目,他們也會在這個過程提很多問題,給很多建議,一起探討可行性,所以在這里建議是否準備創業的同學,多走出來,拓展自己的人脈和視野,多參加一些聚會,提前建立自己的信任圈。

我的感受是早期投資BP沒什麽用,半小時哪里能把20幾頁的PPT看明白,估值是扯淡;所以更多的是講故事的能力,一句話講清楚產品是幹嘛的,團隊多麽牛逼、要多少錢。

有錢後,就可以專註於自己的業務,在非核心事物上能花錢搞定的盡量就花錢,比如租房子、裝修、辦公家具,甚至包括外圍的一些UI設計和開發等,盡量找代理公司,省時間省精力!

創業的第五道坎:找用戶!

多備份是做2B的業務,我們做互聯網技術出生,完全不了解2B的市場,更沒有渠道接觸用戶,不象APP類的業務,上到應用商店總有可能被用戶看到下載試用。剛開始發展時,我們以中小企業和個人網站為切入點,通過互聯網營銷發展用戶,所以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到技術群、站長群聚集的地方,如chinaz、 csdn、51CTO等技術類論壇推廣,從廣告、到寫攻略,做SEO、QQ營銷、邀請活動等開始,吃過很多虧。

以前的工作經驗是背靠大流量平臺,用戶的發展用內部已有的資源很容易獲取,在這方面很少考慮或者根本不參與;創業了才明白我們的產品和技術能力都是在平臺下被放大了,創業公司最難的是獲取用戶,不懂互聯網營銷的野路子,投硬廣告又沒錢燒,到外去取經也都是浮在水面的大道理和方法論。後來我們總結下來,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花大價錢找懂用戶運營的人才,這方面的人才找草根的、小公司出來的特別有效。

就拿最近我們搞的多備份一周年活動,當活動結束後統計的數據顯示,超過300人參加了本次線上活動,用戶建議超過200項,參與的形式從圖片、視頻、漫畫、文字等形式多種,這個成績對於巨頭來說不算什麽,但對於一個剛剛度過第一個生日,還在快速成長的多備份來說已經足夠值得驕傲。

在這300人中,有00後的“糖炒栗子”,“糖炒栗子”目前居住在大慶,自己做網站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在他看來,多備份除了簡單易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多備份“兼容各種空間和主機,也提供了多種備份方式和多種文件存儲模式”,活動開始到以來,“糖炒栗子”就不斷對參賽帖子進行內容的修正,甚至還做了各式圖片和視頻, 參賽帖也獲得了幾千的點擊量。多備份的產品經理Swinson的感覺則是“當我們知道被一個00後的中學生在去年就開始使用多備份是,我們除了驚訝更多的就是驕傲了”。——因為一個專業的IT產品13歲的小朋友都會用,說明產品的用戶體驗做的相當不錯,整個團隊非常受鼓舞。

知名博主“馮耀宗”也是我們的用戶之一,我們是通過18日的開放日才了解他個人成長經歷:15歲出來打工,因為個子很小,在工廠熬不過每天12小時的工作節奏,接觸網絡後毅然辭職做網站推廣,小有成就,今年才22歲,目前負責一家公司的系統管理和業務推廣。有來去如風的大神“輝輝哥”,輝輝哥是最早參加活動的幾個人之一,也是第一個讓多備份“神仙姐姐”感到“壓力”的人,因為在輝輝哥之前,在論壇上還沒有哪個人會對產品如此了解,會對產品給予如此高的期望,他臥榻在病床上連發6個帖子,一口氣提了超過30個功能建議。輝輝哥也是第一個自制多備份使用教程的人。

制造多備份活動最後階段波瀾的“始作俑者”就是nexteamer,他對論壇內容的熟悉程度甚至比多備份很多工作人員都多,他的連續三篇內容更使得其他參賽者不得不對參賽內容在做修改。nexteamer雖然是一位未畢業的大四學生,但卻具有產品經理一樣的項目管理能力和產品分析能力,nexteamer采用文字+gif圖片的形式為多備份奉獻了三份大禮:產品篇、競品分析篇、運營篇。堪稱教科書般的內容,已經成為多備份團隊的必讀佳品。

關於企業用戶的拓展,我們通過線上的互聯網營銷獲得用戶口碑和參與感,快速驗證我們的產品功能特性,同時我們通過參加IT行業性沙龍、與IDC、雲平臺以及運營商合作,了解中大型的企業在數據安全、數據保護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慘痛教訓,布道我們解決痛點的方法,用線上互聯網用戶傳播口碑來影響他們,有相當多的企業在試用我們的業務,由於我們的商業化在線支付和計費服務還未推出,不得不頂著立馬有收入的誘惑、避免項目化個性化拖垮團隊,堅決不接項目,保持我們的主線發展。

談了這麽多,短短一周年,多備份經歷和創業的五道坎,是我之前3家公司沒機會、沒能力也不可能經歷的過程,這可能就是創業的魅力——過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用1年或者2年的時間濃縮一輩子的經歷,我想這可能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i黑馬投稿:本文由多備份CEO胡茂華記述,授權南七道發表,未做刪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12

“跑馬”路上的中國阿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025

受河南焦作非法集資案牽連的投資者遍布河南跑步,釋放快樂,也與拉扯人類向下的力量抗爭。圖為2014年北京國際馬拉松現場,這是田同生第42個馬拉松,魏江雷第11個全程馬拉松。東方IC、安徽、山東、山西、陜西、北京、上海等地。 (東方IC/圖)

田同生:62歲,42次跑馬

戴著口罩,田同生用自己的第42個馬拉松——北京馬拉松,來慶祝62歲的生日。他55歲開始跑步,目標是跑100個馬拉松。

坐在咖啡館里,習慣穿緊身、彩色運動服的田同生,開玩笑說,“好身材要秀出來”。2014年9月29日8點45分,他比采訪時間早到了一刻鐘,此前已經圍著小區跑了個10公里。

見面前一天,他剛從柏林跑馬拉松回來,接著要去芝加哥跑,然後回來跑10月19日的北京馬拉松。20天,三場。在他的生活里,跑步已經跟吃飯一樣,成為生物鐘的一部分。

“在國內,我是變態;在國外,我就是常態。”他說,英國很多同齡人都是跑馬常客,但是在國內,不大會提中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更多的是養生常識。

他的家人也都跑,連5歲的小女兒都有三雙跑鞋,能跑上2公里。

自2010年起,從事管理咨詢職業的田同生,開始致力於推廣跑步,先萬科,後聯想。比起重複的日常工作,馬拉松容易讓人有成就感,也是平等的。身份、地位、財富都無法幫到你,只能讓左腳邁過右腳,每一步都靠自己。他說。

如今他已是跑步圈里知名的“田老師”。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一次交流會上說,田同生是他的教練,跑了兩年,“今天可以不讓我在萬科幹工程,但是沒人可以不讓我跑馬拉松。”

央視解說員於嘉:自己什麽樣兒,我清楚

從於嘉的家,到中央電視臺的距離是7公里,他賣了車,每天跑步上班。原來央視沒遷到東邊的時候,他也跑,“也才二十來公里”。

路人怎麽看?“愛怎麽看怎麽看,我自己要成什麽樣兒,我特別清楚。”做了12年籃球解說員,於嘉說話的時候不用力,聲音也挺大。

這種自信,是通過跑步建立的。“跟自己對話的時間增多了,你會不停的問自己,到底想怎麽活著?什麽才叫好?”

剛入行的三年,20歲出頭的於嘉,身體和精神都膨脹過一陣子。作為央視的解說員,飯局里總是被捧的那個人,酗酒,大學畢業三年,胖了50斤,一臉痘。

一次過節,在酒吧里又一場宿醉。第二天醒來,在鏡子前,他看到一張讓自己覺得惡心的臉。他討厭自己,決定得改變。

先是健身,然後跑步,堅持了快10年,甩掉了那身肉。

解說員出身,於嘉口才好,他講了2012年北京馬拉松,也是霧霾天,跑第一個全馬的經歷:

那次看上去特傻冒:一帶絨球的翻毛帽子,毛線手套,半路沒電的藍牙耳機,還背個雙肩包,掛著Mini的號碼牌跑全馬。

一開始跑,就是興奮和好玩。一直往前,到了半馬和全馬的路口,有點猶豫,但覺得如果不跑完,估計這輩子要後悔。

跑到學院路(25km),你說不後悔也不太現實,真難受!就是累,太累了。而且很孤單,一個人,其他人都結伴,誰帶著跑會兒,誰給喊喊號子……我就全當那都是鼓勵我的!

又跑10km,到奧森公園了。我以為到奧森門口,掉頭就沖終點了。誰想到那里面還有一園子呢!我說……我要死了我要!

但不可能放棄,還有5公里,您都到這兒了最後沒跑完?不大爽!得放松放松,不然可能會抽筋。正調整呢,碰見兩件事:

收容車來了,“小夥子還行不行?不行上車啊!”我心里一罵,“您往前開吧!我鞋帶掉了!”拉伸半天,又來一“旗袍哥”:戴假發,穿旗袍,一雙運動鞋,長得還挺難看的。丫把我給超了,這太接受不了了,必須超過去!真就是那樣,得有這種東西。

奧森是很虐的,有很多坡。那是11月25日,又霧霾,公園里面特破敗。孤獨感撲面而來。“關雲長刮骨療毒,帳上帳下,聞之變色”,我覺得孤獨感侵襲就是那種狀態。

那時候我就覺得挺虧欠家里的,尤其是我老婆,人家嫁給你,不是為了嫁給中央電視臺體育解說員,就是為了好好生活。但在過去的若幹年里沒有重視這些……

這一路上,就讓我把生活過了一遍電影。各種情緒,在路上都有,興奮、失落、低谷、沮喪。

馬拉松是於嘉生活的“站牌”:揚州半程馬拉松,姥爺剛去世,他戴著老人在江蘇上大學時的校徽跑,大哭一場。布拉格馬拉松,妻子跟著跑了10公里,回來後發現當時懷孕了。挺危險,後來孩子出生,身體很好。

兩年來,於嘉保持著每年7個馬拉松的記錄,速度很快,穩定在3小時30分左右。他想在有生之年,跑完100場。

從10月14日開始,跑完芝加哥馬拉松;又給好友姚明助陣,跑24小時接力;本周末,他又會出現在北極,跑一個半馬、一個全馬。加起來,20天,跑了140公里。

“如果能扛下來這二十天的話,我想我可以問一句,牛吧?”

聯想副總裁魏江雷:控制自己

“塵滿面,鬢如霜”,跑完北京馬拉松,聯想副總裁、中國區暨雲服務業務集團首席市場官魏江雷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這是他的第11個全馬,在北京生活三十多年,這一天的霾,他不大在乎。

有人說那天跑的人是在拿命比賽,他不同意“比賽”這個說法,跑只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的過程。“馬拉松是一場狂歡,但其實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他說。

14年前,在美國工作時,為了控制體重,魏江雷開始跑步。

每次跑30公里,都是肌肉增強、大腦放空的過程:第一個10公里,滿腦子都是工作;第二個,得花更多時間調整身體,在想的事慢慢忘掉;第三個,大腦只剩下傳遞信息的功能,到腰、腹、腿、腳,一步步邁好。身體越疲憊,大腦越放松。

控制自己,是魏江雷跑步的關鍵詞。迄今,44歲的他每周都會完成40-50公里的跑量。

以體重為例,他對自己有清楚的掌握,跑完北馬,減到70公斤出頭,兩天後,恢複到71.5公斤,他的理想體重是72-72.5公斤之間。

與萬科的郁亮、毛大慶一樣,魏江雷也是企業家中的跑步名人。

在他看來,跑步的興起,是從個體開始的。由少數企業家的個人信念,帶動企業,進而以企業之力推廣,帶動大眾跑步。

今年的北馬,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也首次出現在了參賽隊伍中,拿下半程。兩天後,在新加坡的早晨六點半,楊元慶和高管們,又來了一輪北馬後的“排酸跑”。

地產CEO劉愛明:跑步是快樂的

協信地產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愛明,曾任萬科副總裁、上海區總經理,喜歡運動。在清華上學的時候,就跑過7年。工作後,玩過賽艇、登山,但最喜歡的還是跑步。出差也背著跑鞋,到了新地方,清早跑一圈,用腳步丈量城市。

跟朋友吃飯,他有一半時間都是在勸別人跑步。在他看來,跑步的門檻,只是在上學時候人們對它的痛苦回憶。跟讀書一樣,一件好事,卻被教育搞逆反了。

實際上,跑步是快樂的。“人像一個精密的儀器,上帝在里面植入了一些正能量和負能量,跑步能把這些正能量都釋放出來。”

提倡跑步的企業,團隊氛圍會積極、進取、陽光,像拖沓、懶散、抱怨這些跟跑步不沾邊的字眼,也基本不會出現在工作中。

“跑馬拉松始終有一個情形,會刺激我:無論跑多快,都能看見明顯比你年長的人跑在你前面。”

年輕人很難控制自己、控制節奏,起跑很快,30公里後就難以堅持。反而是40歲以上的人跑得更好,因為馬拉松需要意誌力和自我控制,成熟的人能管理自己。

出版經理陳曉暉:“沈靜而絕望的生活”

出版了《牛奶可樂經濟學》、《大數據時代》的湛廬文化,三年前開始引進美國跑步書籍的版權。

2011年,潘石屹開始在微博曬跑步。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湛廬文化總經理陳曉暉判斷跑步熱快來了,還會持續五到十年。他們連續出了9本書,作者、譯者、出版者,都是跑者。

為了出書,公司中高層都開始跑步了。今年北馬,公司20多人都報了名。

毛大慶翻譯的《奔跑的力量》,作者是位美國律師,人屆中年,開始跑步。陳曉暉喜歡里面的一句話:“沈靜而絕望的生活”。這是現代中產階級的通病。

“你會發現,跑步的人就像傳銷一樣,見人就問,你跑吧?”陳曉暉笑。

辦公室里有他跑步前的照片:西裝,大肚。現在一身運動服,看上去挺瘦。辦公間的員工,也多穿著跑鞋。

“我們也經常開玩笑,房祖名吸什麽毒?跑步產生的效果是一樣的,內啡肽、多巴胺。出去跑十公里,啥事兒都沒了。”

經常到國外參賽,他認為辦賽水平如果國外是20歲,中國還在五六歲。

田同生描述,最古老的波士頓馬拉松,經過8個小鎮,兩米左右的窄道,路邊都是老百姓的房子。很多人在自己家門口,放個沙發,燒烤,喝啤酒,看跑步的人。

東京馬拉松2007年才開始舉辦,晚於國內很多城市,卻已得到了一致贊譽。陳曉暉說,你會發現那天的日本人,跟平常所見的不一樣,毫不壓抑,非常熱情。路人特別友好,還會備吃的,大醬湯、壽司、啤酒全有。跑者不用自備補給,甚至連官方給的都用不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36

日元在過度貶值的路上越走越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56

日本央行加碼貨幣寬松政策進一步推高了日本股票市場,削弱了日元,從而加強了投資者們對安倍經濟學的信心。但另一方面,日元過度貶值的風險也不容小覷。

日元對美元已過度貶值20%

據eFXnews報道,東京三菱銀行(BTMU)近日在一份簡報中表示,但同時,BTMU也認為日元已過度貶值,且貶值之路還未到頭,其簡報中稱:

“日元繼續擴大對美元的貶值,自2012年後期以來貶值已超過30%,美元兌日元匯率已達到2007年11月以來新高。”

日本央行的新舉措導致日元急速貶值在很大程度上緣於日美的貨幣政策的不同走向,美聯儲剛剛決定退出量化寬松措施,兩者時機相重合。由於美國或將提前加息,而日本利率預計將進一步走低,資金急速湧向有望得到高回報的美元

不少分析師認為日元將進一步貶值,稱“1美元兌120日元已納入視野”。(欲知主要投行的外匯交易頭寸最新情況,點擊訂閱eFXPlus

東京三菱銀行表示:

“在這一過程中,日元已經經歷了從顯著高估到顯著低估的轉變。根據我們的長期購買力平估值預測,美元兌日元現在已被高估逾20%,高估幅度與1990年以來的四次高峰相仿。“

x14

未來或進一步貶值直到實現通脹目標

日本央行正在為實現2%的通脹目標而努力,因此不太可能在這一目標達成之前收緊銀根。日元有可能持續貶值到對日本經濟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為止。

東京三菱銀行總結道:

”即使我們註意到由於日元已過度貶值,美元對日元承受上行壓力,我們仍然預計,由於日本央行前所未有的貨幣寬松力度,日元相對於美元將會繼續貶值。“

過度貶值將引發難以估量的副作用

日本共同社4日報道,日本央行加碼貨幣寬松政策暫且帶來了日元大幅走低和股市飆升的預期效果。但日元過度貶值將推高日本進口商品的價格,中小企業和家庭的負擔將增大,流入市場的貨幣量膨脹也包含著引發泡沫的風險。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寬松措施也有可能帶來大規模的副作用。日本央行的豪賭今後能否繼續成功尚無法預料。

一般認為,日元貶值主要有助於出口企業擴大收益,但許多經濟學家指出,對於日本中小企業和普通家庭來說,能源和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將變大。

令人擔憂的是,民間企業的資金需求很弱,即使日本央行供應大量貨幣,銀行的貸款不見明顯增長。如果湧入房地產市場或股票市場的投機資金增加,也有可能引發資產泡沫。

(實習編輯 戴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18

希拉里總統路上的最大障礙:奧巴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27

obama-and-hillary22-709288

奧巴馬對於移民改革的賭博可能對白宮、對民主黨、對全美國造成嚴重後果,而受到牽連最大的或許是希拉里。如果希拉里決定在2016年參加總統大選,她最大的障礙便是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

美國中期選舉後的民意測驗顯示,希拉里目前的支持率不到50%,只有43%的選民認為她會成為一個好總統。當與不具名的共和黨候選人競選時,希拉里以34%的支持率敗給共和黨候選人(40%)。

9月,《華爾街日報》/ NBC的民意調查顯示,希拉里的支持率從2009年的59%暴跌至43%。

中期選舉後,奧巴馬拋棄了政策妥協,單方面推進他不受歡迎的政策。這對民主黨造成損失,而作為候選人的希拉里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奧巴馬周四單方面表示,將給予美國境內至少500萬的非法移民大赦。11月18日公布Rasmussen民調發現,53%的選民反對沒有國會批準的大赦,而34%對此表示同意。

此外,62%的受訪者表示,在沒有國會批準的情況下,總統奧巴馬沒有法律權利來采取行動。55%的選民表示,國會應該在法院對奧巴馬的行政命令進行挑戰。

這對民主黨人來說是一個問題。民主黨人必須支持總統,即便總統的做法不得人心(比如奧巴馬醫保法案)。

另一個民主黨人麻煩的根源:Keystone XL管道。調查顯示,Keystone XL管道非常受歡迎——59%的美國人贊成,31%反對。這個項目非常受歡迎,總統可以通過支持管道來輕松獲取民心,然而,他選擇與精英、環保人士站在一起,反對該項目。

奧巴馬不顧公眾願望的做法會損害希拉里。希拉里作為美國前國務卿,已經很難將自己和奧巴馬撇清關系。

在今後兩年,希拉里幾乎不可能直接反對總統。不過,她肯定會繼續嘗試疏遠奧巴馬。但是如果總統繼續失去支持,希拉里可能不得不將自己的總統野心擱置,專心做外婆。

希拉里還將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奧巴馬醫改法案。在克林頓執政期間,希拉里曾試圖推出“希拉里醫改法案”,這顯然是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前身。根據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奧巴馬醫改法案的支持率僅為37%。

針對移民問題,希拉里努力做到面面俱到。一方面,她表示她支持奧巴馬。另一方面,她稱唯一持久有效的方法是國會采取行動。對於Keystone問題,希拉里沒有給出自己的意見。

希拉里作為美國前國務卿,外交政策原本是其競選的一大賣點。而現在,奧巴馬讓外交成為了危險地帶。針對伊斯蘭國(IS)、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伊朗核問題,奧巴馬似乎沒有連貫的政策。而所有這些外交死角都紮根於希拉里擔任國務卿的年代。當時,希拉里往返世界各地,卻沒能取得顯著的成功。現在,共和黨掌管的參議院可能將目光再次投向她在班加西(Benghazi)等事件僵局中的表現。

奧巴馬的移民改革使得民主黨的支持率每況愈下。希拉里要想參選,就必須與奧巴馬劃清界限,但同時與奧巴馬的支持者維持良好關系。她還需要找到一個明確、富有邏輯性的參選理由。在希拉里上次宣布競選的6年後,希拉里的競選邏輯依然令人捉摸不透。

hillary-clinton-is-best-for-america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75

【專欄】如何跨越創業路上的那些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25.html

i黑馬註:在創業的這條路上,涉及到諸多方面:團隊、產品、市場、資本等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會出現問題,而往往每次遇到的問題時,情況卻不盡相同。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 :何德文

感謝原創作者淩代鴻先生,以下是他的幹貨分享

人有三種特征:自然特征、社會特征和職業特征。我們在廈門這個地方出生長大,從小就能感染這種創業氛圍,首先你們就勝人一籌。社會特征包括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職業特征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在戰場上打下的,磨煉出來的特征。一個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這三大特征是非常關鍵的。

一、創業企業成長周期

剛開始,準備了很長時間開始開業。你會發現,創業的時候就下滑了。幾乎所有的人,不管是專家還是高層管理人員,或者是多麽草根,我們一創業就是下滑。到一個谷底,我們稱之為“死亡谷”,70%到80%的企業在這個時候就沒有了。我們為什麽說世界上特別是中國,不超過2年的企業占了85%?什麽原因?就是在死亡谷的過程中就死亡了。

度過慢慢的長夜開始上升,這個是非常理想的曲線。像這樣的公司,一路上升的公司沒幾個。在這個階段里面,我們稱之為“創業初期”又叫“存活期”。

活下來是第一使命:

  • 你找的東西是不是剛性需求。各位說我做的是電子商務,當然是剛性需求。你要千萬次的問,哪些客戶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有什麽痛點沒有解決。你要不斷的去觀察。

  • 什麽情況下客戶會選擇你的產品。你要不斷的問自己。有人問我晚禮服是不是剛性需求?晚禮服在什麽場合下,怎麽穿更得體,萬事萬物都是剛性需求,關鍵是要找到痛點和場景,這才是剛性需求。

  • 各位,我們看過很多團隊,作了三、四年的時間都沒有找到剛性需求。但是他們完全找的是虛偽的需求,或者是不實在的需求。這個就是在浪費社會的資源,不過也積累了自己的經驗。但這種態度是不太科學和可取的

破壞性創新:

  • 你是不是用更低的成本去搞定了一件事,你是不是找到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巨頭根本就不在意你,結果讓你贏得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成長空間和成長周期。這就是破壞性創新。

  • 任何一個公司,它的使命和它的主營業務,這個事情假如騰訊做你怎麽辦,假如百度做怎麽辦?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偽命題。在這個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的小公司出現。像一些大公司都不斷的去購買小的公司,就是因為它的文化和環境不支持創新。

  • 所以,各位,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是小公司,大公司做怎麽辦?就是因為它不在意你,你會贏得難得的創業空間。凡是具備了這特質,都是具有破壞性創新的企業。當然,在互聯網這個行業里,假如不具備這兩個特質,你想成功會更難。在存活期最關鍵的是這兩點。其他的你們可以不看。只要具備這兩個特質,第一,你找到剛性需求,第二你的產品或者你做的事情是破壞性的創新。

引爆點:

  • 你找到引爆點,你的企業就會快速上升。就像微博、微信。市場完全推著整個你這個企業在發展,這個就是失控狀態。在這個創業階段中,在存活期你要搞定兩件事,一個是你的產品,一個是天使客戶。開始創業的時候,你的聯合創始人要具備兩個,一個是他的客戶資源,一個是它有資金。

  • 市場和你的產品脫離你的組織你會發現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有職業特質的一些人進入你的企業,在這個階段要靠你自然特征,你的第六感的感官。這個階段你的專業素養,你是不是在大公司做過,假如沒有,你要請大公司的人來幫助你。

  • 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比爾蓋茨當初也是20多歲的小夥子,他們為什麽可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身邊有很多的師傅他們。我相信,創業家現在做的事就是這個事,從這個階段幫我們找一些師傅。我覺得這個組織是中國把創業由不經意到經意這個期間推動了巨大的一步。

  • 當然,我沒有看到第二特征不優秀的人可以把企業做得很大。就是你的法律意識,你的社會特征是你的企業能夠作大的一個很大的特征。企業家和專家的區別,你把一技之長發揮到極至,你可能是一個教授,或者是一個資深的技能者。企業家和創業家除了把你的一技之長發揮極致,你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找到那個可以幫助你的人來幫助你。

二、創業的組織是什麽?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相對完美的一個組織。大家在創業的過程中不要忘了什麽是組織?你能夠感知到你這個組織就是在一個願景下通過共同學習和共同合作達成一個目標,這還不叫組織。同時,完成這個自身的進化和成長,這才叫組織。所以,在座的各位,你們不要忘了,你在做企業,你是一個創業家。不要天天就把這個事情搞定了,你覺得你可以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就大錯特錯了。你每天要把培養人,把你的流程慢慢規範等,把這些東西當成是你的使命,你的組織才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組織。

三、創業者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要作決策和判斷:什麽時候要引進什麽樣的人,什麽時候要采取什麽樣的決策。當然,是不是你一個人拍腦袋,決策和判斷是需要一個機制和流程的。所以,你還要有非常優秀的機制和流程。比如,旦恩我們這個組織,我們做決策采用一票否決。在創投公司里面,這個是風險控制部門,這個是找項目的部門,假如這個項目在過會的時候被風險控制部門否定了,他們拿到200萬的獎金,這個就是機制。制訂這個決策的流程和決策的機制同樣是你的使命。

第二,塑造文化:我們閩南有非常濃厚的商業文化,同時,儒家和佛家的文化對我們這個地區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塑造一個企業的文化也是我們創業者的使命。你是不是很謙卑,是不是很進取,很言行一致,是不是經常有很多奇思怪想等,這些都在影響著你的團隊。

第三個,選人,培養人,激勵人,用好人: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是企業家最重要的使命。大家要記住,所有沒有利益分配的激勵都是大忽悠。

四、影響成為優秀創始人的幾大因素

  • 開放包容度不夠。開放度跟年齡沒有關系。

  • 分享精神不夠。天天講利益共享,真正分配利益的時候所有的都拿回家了,我們看到在我們身邊創業成功的,買愛馬仕的包可以買幾個,但是員工工資要拖幾個月,這種企業還不如關門。所有沒有利益分配的激勵都是大忽悠。

  • 精草根神和勤奮韌勁不足。草根就是把牙齒打掉了和著血就可以吞下去。草根不是階層,而是一種精神。

  • 邏輯數理能力太差。這種企業我認為希望也不是很大。以後,一定不會有很優秀的流程和管理。

  • 情商較低。

  • 不讀管理經典。

  • 對人沒有感覺。任何一件事都是先人後事。我們中國人很多是先事後人。對人沒有感覺,這個是很可悲的。像有一些大老板,柳傳誌,周鴻一先生他們都是玩人的大家。

  • 什麽都想幹。這所有的特質並不是說你沒有希望,你要知道找什麽樣的人來補充你。你什麽都想幹,你就要找一個副總裁,這個人可以克制你的欲望就可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組織。一定要互補,團隊互補性越大越好。

五、創業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

不管我們做電子商務還是做其他的,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麽?腦子提升知識,提高能動性的速度。這是第一。腦子跟腦子之間溝通的順暢程度,所有的企業最終的競爭力都取決於這兩點,而不是取決於做電子商務還是生物科技,不分任何行業。

本文內容來自淩代鴻先生的演講。

手藝人碼字辛苦。

歡迎轉載,謝謝註明出處“七八點出品”

了解七八點服務可加小編微信:qibadian123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何德文


3%大跌算什麼,牛市路上更坎坷的多得是 張翼軫

來源: http://xueqiu.com/3559889031/34423793

周二滬指大跌3.03%。有焦慮的朋友就擔心是不是行情結束了。作為趨勢跟隨者,我從來不相信一根陰線就能改變趨勢,即使是2007年這樣的大牛市,比這更坎坷的大跌也多得是。

作為一個老股民,對於昨日的上證指數大跌其實沒什麽感覺,但是QQ群里面很多群友卻焦慮的問,牛市是不是就結束了。

年呢!牛市什麽時候被一根陰線就能終結的啊!

看看歷史吧,下圖是2006年到2007年大牛市中上證指數的走勢,黃色箭頭線是2006年8月到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從1500點起步到6124點,4倍的大牛市啊。



你可知道,在這樣的大牛市中,上證指數出現過多少次單日大於3%的大跌?

答案是:19次。

具體跌幅可看下圖,8%以上的都有兩次,更不要說著名的半夜雞叫5·30了,但是這些都沒改變之後愈演愈烈的牛市。



所以說,因為一根大跌就擔心牛市終結,圖樣圖森破啊!

作為趨勢投資者,我始終相信像我們這樣沒有天賦猜頂的普通人,堅持跟隨相對長期的走勢就好,我一直用的就是自行改良後的海龜模型(公眾號Seekingbeta_earl中回複“海龜”可查看使用方法)。

下圖是滬深300指數小時圖疊加海龜指數的走勢,可以看到走勢還是相當健康的,沒有任何趨勢反轉的跡象,所以作為趨勢投資者,我繼續老老實實持股。




在路上旅業年銷售額破10億 看傳統旅遊業如何逆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5/148742.html

i黑馬:近年來,在線旅遊的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一方面是在線旅遊企業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是線上旅遊對傳統旅遊業的沖擊。組建於2004年的在路上團隊,經過10年的發展,B2B機票業務的規模最國內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傳統旅遊如何借互聯網逆襲?且看他們的發展歷程。
 

\面對在線旅遊企業的持續沖擊,於旅遊行業已奔走多年的麻永征愈發焦慮。在路上旅業(下稱在路上)的前身是山水假日旅行社,後者成立於2001年。2004年,在路上團隊正式組建,專註做B2B機票業務,對接航空公司、旅行社、政府機構、會展公司等,目前公司年銷售額近10億元。

 

追隨互聯網

和許多傳統企業一樣,在路上的發展是一步步摸索著走過來的。

“我們並沒有多麽高大上的眼光,比如去做一個商業計劃或5~10年的公司發展規劃。”在路上CMO麻永征對《創業家》記者說,“事實上,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B2B企業機票這一細分市場,於是開始發力,後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旅行社是在路上服務對象之一。到2013年,麻永征已深感痛苦,原因有二:一,團隊遊開始快速向自由行轉變,二,客戶已賺不到錢了。

“其實在線旅遊還未強大到了一定程度,但未來的旅行社會越來越難受。”麻永征說,“如果在線旅遊進一步發展,客戶都沒了,我們怎麽辦?”面對可能到來的沖擊,在路上開始思考轉型。2013年,在路上技術團隊成員由3個擴充到了15個,他們開始緊鑼密鼓開發屬於自己的系統,嘗試將服務對象從傳統旅行社轉向新型在線旅遊企業。

“無論怎麽變,機票還是需要的,而且客戶需要具備相應服務標準的專業團隊與之對接,我們正在擁抱互聯網、追隨互聯網。”麻永征直言,在線旅遊業的發展速度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快。

 

泡沫即生機

在麻永征的印象中,在線旅遊概念的提出,始自2007年,當時他剛剛加入在路上,同時出現的熱詞還有垂直搜索。但從2008年到2013年,在線旅遊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態中。

“後來資本突然進來了,各類網站、APP大量湧現,行業火了起來。”麻稱。

2013年~2014年,為獲取用戶和市場,在線旅遊企業競爭加劇,大打價格戰。

在麻永征看來,在線旅遊企業價格戰不斷升級,說明資本已充分介入,而資本能夠幫助行業快速實現去中間化,這對傳統旅行社來說,是致命的。在各企業利用價格戰搶占市場的同時,市場也在日漸細分。但旅遊產業鏈,包括吃、玩、住、行等多個方面,每一細分市場,都潛力巨大。對於初創小公司來說,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做好細分市場已成為未來新出路,為此,他們正竭力嘗試,比如深挖租車、導遊、地接、門票等服務。

“國內旅遊業已百花齊放,出現了大量企業和品牌,他們都在向投資人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麻永征說,“但如何商業化,如何找到一個可持久發展的商業模式,我相信,

10個CEO里面有9個講不出來。”“一定會死掉一批,至於誰死掉、誰能活下來,我不知道。”麻永征認為,初創公司要想勝出,必須解決好團隊、資源、用戶、模式這四個問題。

不難發現,在線旅遊業乃至整個互聯網產業都在朝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向邁進。

在路上也動作頻頻,他們正嘗試與更多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2014年4月,面包旅行宣布收購在路上旗下的山水旅行社,該消息在行業內一時引起轟動。8月,在路上與螞蜂窩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推出了針對用戶反向定制的旅遊產品。

一些投資人表示,除互聯網創新模式外,他們越來越看重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的創業企業,因為線下企業往往有著多年的資源、渠道和服務積累,而這些是互聯網企業加速發展的重要籌碼。

“接下來,在線旅遊業投資肯定會更加兇猛,”麻永征說,“現在還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發展速度快,企業正相互追趕。”

麻認為,投資熱對旅遊業未來發展大有益處,正因資本和創業團隊的大量湧入,才有了全行業的高速發展和企業間的激烈碰撞,而碰撞會為行業進步創造出更多智慧火花,同時,也能將更多人才吸引進來。

“行業之所以有泡沫,正因為它有未來。凡是有泡沫的行業,一定是蓬勃向上的行業。”

麻永征最後說。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在路上旅業年銷售額破10億 看傳統旅遊業如何逆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5/148742.html

i黑馬:近年來,在線旅遊的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一方面是在線旅遊企業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是線上旅遊對傳統旅遊業的沖擊。組建於2004年的在路上團隊,經過10年的發展,B2B機票業務的規模最國內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傳統旅遊如何借互聯網逆襲?且看他們的發展歷程。
 

\面對在線旅遊企業的持續沖擊,於旅遊行業已奔走多年的麻永征愈發焦慮。在路上旅業(下稱在路上)的前身是山水假日旅行社,後者成立於2001年。2004年,在路上團隊正式組建,專註做B2B機票業務,對接航空公司、旅行社、政府機構、會展公司等,目前公司年銷售額近10億元。

 

追隨互聯網

和許多傳統企業一樣,在路上的發展是一步步摸索著走過來的。

“我們並沒有多麽高大上的眼光,比如去做一個商業計劃或5~10年的公司發展規劃。”在路上CMO麻永征對《創業家》記者說,“事實上,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B2B企業機票這一細分市場,於是開始發力,後逐步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旅行社是在路上服務對象之一。到2013年,麻永征已深感痛苦,原因有二:一,團隊遊開始快速向自由行轉變,二,客戶已賺不到錢了。

“其實在線旅遊還未強大到了一定程度,但未來的旅行社會越來越難受。”麻永征說,“如果在線旅遊進一步發展,客戶都沒了,我們怎麽辦?”面對可能到來的沖擊,在路上開始思考轉型。2013年,在路上技術團隊成員由3個擴充到了15個,他們開始緊鑼密鼓開發屬於自己的系統,嘗試將服務對象從傳統旅行社轉向新型在線旅遊企業。

“無論怎麽變,機票還是需要的,而且客戶需要具備相應服務標準的專業團隊與之對接,我們正在擁抱互聯網、追隨互聯網。”麻永征直言,在線旅遊業的發展速度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快。

 

泡沫即生機

在麻永征的印象中,在線旅遊概念的提出,始自2007年,當時他剛剛加入在路上,同時出現的熱詞還有垂直搜索。但從2008年到2013年,在線旅遊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發展狀態中。

“後來資本突然進來了,各類網站、APP大量湧現,行業火了起來。”麻稱。

2013年~2014年,為獲取用戶和市場,在線旅遊企業競爭加劇,大打價格戰。

在麻永征看來,在線旅遊企業價格戰不斷升級,說明資本已充分介入,而資本能夠幫助行業快速實現去中間化,這對傳統旅行社來說,是致命的。在各企業利用價格戰搶占市場的同時,市場也在日漸細分。但旅遊產業鏈,包括吃、玩、住、行等多個方面,每一細分市場,都潛力巨大。對於初創小公司來說,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做好細分市場已成為未來新出路,為此,他們正竭力嘗試,比如深挖租車、導遊、地接、門票等服務。

“國內旅遊業已百花齊放,出現了大量企業和品牌,他們都在向投資人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麻永征說,“但如何商業化,如何找到一個可持久發展的商業模式,我相信,

10個CEO里面有9個講不出來。”“一定會死掉一批,至於誰死掉、誰能活下來,我不知道。”麻永征認為,初創公司要想勝出,必須解決好團隊、資源、用戶、模式這四個問題。

不難發現,在線旅遊業乃至整個互聯網產業都在朝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向邁進。

在路上也動作頻頻,他們正嘗試與更多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2014年4月,面包旅行宣布收購在路上旗下的山水旅行社,該消息在行業內一時引起轟動。8月,在路上與螞蜂窩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推出了針對用戶反向定制的旅遊產品。

一些投資人表示,除互聯網創新模式外,他們越來越看重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的創業企業,因為線下企業往往有著多年的資源、渠道和服務積累,而這些是互聯網企業加速發展的重要籌碼。

“接下來,在線旅遊業投資肯定會更加兇猛,”麻永征說,“現在還處於春秋戰國時期,發展速度快,企業正相互追趕。”

麻認為,投資熱對旅遊業未來發展大有益處,正因資本和創業團隊的大量湧入,才有了全行業的高速發展和企業間的激烈碰撞,而碰撞會為行業進步創造出更多智慧火花,同時,也能將更多人才吸引進來。

“行業之所以有泡沫,正因為它有未來。凡是有泡沫的行業,一定是蓬勃向上的行業。”

麻永征最後說。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龔海燕創業路上遭遇三連敗,昔日“小龍女”已成炮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4505.html

隨著91外教被51Talk的最終收購,創始人龔海燕在互聯網創業路上遭遇到了三連敗。這位互聯網圈的“小龍女”,還有重新笑傲江湖的機會嗎?

“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此深信不疑的人在遭遇不順後總是越挫越勇、屢敗屢戰,以期盼能走到勝利的終點。殊不知,在某些情況下,“成功”會因為“母親”難產而胎死腹中。至於這個“某些情況”所指為何,小內覺得除了時機、運氣之外恐怕更多是人的因素。隨著91外教被51Talk的最終收購,屢戰屢敗於在線教育的龔海燕最終黯然出局。這位互聯網圈的“小龍女”,還有重新笑傲江湖的機會嗎?

從”紅娘”變”教母”,瀟灑背後的無可奈何

2012年12月,龔海燕辭去了世紀佳緣CEO一職並宣布將二度創業——成立91外教網。雖然她一再表示自己是主動選擇退出進行再創業,可當時世紀佳緣業績不振,股價低迷是不爭的事實,領頭人龔海燕自然難辭其咎。面對與競爭對手長期的同質化競爭、營銷成本高居不下、商業模式進入瓶頸等問題,龔海燕沒能拿出什麽有效的方法破解困局。她雖然不斷試圖通過引入新鮮血液來重新激活團隊,可多名高管卻接連離職,人心反而散了。

種種跡象表明,不管實際上是不是被董事會炒掉,無力回春的龔海燕引咎辭職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其實她一直都面對著來自各界的壓力,世紀佳緣內部早在2007年就發生過一場集體辭職試圖趕走龔海燕的事件,甚至還有人專門組織了反對龔海燕的QQ群。在世紀佳緣赴美上市的前夕,她也一度遭到起訴,險些讓IPO成為“流血的慘案”。選擇在辭職的第二天就迅速宣布新的創業項目,敢打敢拼的龔海燕恐怕早已萌生去意。

研究生在讀期間創辦世紀佳緣,龔海燕從一名完全不懂互聯網的文科女生到“網絡第一紅娘”,並最終帶領這家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全盛時期所占市場份額近半。對於這八年時間,龔海燕個人的評價是“在婚戀交友領域,我已經做到了巔峰”。在昔日輝煌的背後,我們同時也可見她管理上的缺失——忽視制度建設,管理靠人治,甚至任用親戚擔任管理崗位;因成功而生的自負,使得很少有人能長久與她合作,高管不斷離職便是突出表現。

龔海燕其實是自己敗給了自己,辭職並再度創業,看似瀟灑實際上卻充滿了無奈。對於“小龍女”龔海燕而言,世紀佳緣就是她的“古墓”;在這里,她不但收獲了成功的輝煌還找到了自己“過兒”。2012年,龔海燕被迫走出了“終南山”,雖有些無奈但依然樂觀。

盲目”搭梯”,敗局由此註定

為什麽會選擇做在線英語培訓?根據龔海燕自己的講訴,這其實來得挺戲劇性。由於英語不好,當年她在世紀佳緣路演的過程中只能依靠翻譯協助,自覺尷尬還浪費了時間。回到北京後她決定惡補英語,花6萬報了一個精品英語培訓課,卻又發現每次奔赴上課地點會額外花不少時間,這對於工作繁忙的自己來說很難堅持。於是乎,她開始關註在線教育領域,並最終生成了創辦91外教這麽一個英語培訓網站的念頭。

依靠龔海燕在世紀佳緣時期積累的名氣和資源,91外教成立不久便獲得了來自徐小平的數百萬天使投資,半年後又拿到網易資本領投的400萬美元A輪投資。憑借著大筆資金的註入,91外教很快擁有了超過百人的精英外教團隊,月營收也達到了百萬級別。在有過世紀佳緣的經驗教訓後,龔海燕這次對於商業模式上的問題分外敏感。當她發現91外教也進入瓶頸後,便迅速思考對策。雖然當時91外教擁有的會員大概10萬出頭,但依然無法在在線英語培訓領域中脫穎而出,同質化競爭嚴重;而且10萬會員里的付費用戶僅有千人,單薄的模式無法繼續支持營收實現新突破,潛力已殆盡。

瞄準更廣闊天空——K12教育領域的梯子網,在2013年11月應運而生。急於實現突破的龔海燕,當時將旗下絕大部分團隊力量投入給了梯子網。據說,91外教原有的近150人團隊,8成被抽調過去做梯子網,繼續負責91外教網維護和運營僅20余人。為了實現這個教育平臺夢,她還一舉招聘了近200新人,梯子網在規模上超過了90%的創業公司。此外,龔海燕還大改此前的保守風格,一面積極地尋求融資,一面喊出梯子網三年要砸4.5億。總之,龔海燕使了渾身解數來打造梯子網——這個囊括教師、家長、孩子的龐大平臺。按照計劃,梯子網將會在半年時間會員突破百萬,並持續的穩步增長。

但在小內看來,如今的三連敗正是就此註定的。根據龔海燕設想,梯子網要做成一個在K12領域由學生、老師、家長三方聚集的平臺,可平臺類產品的規模優勢是需要長時間持續砸人力、資金才能實現的。龔海燕手里的牌實在有限,她已經把旗下的資源全部往梯子網傾斜卻還是遠遠不夠,而原本發展穩定可以盈利的91外教卻因此無心顧及。作為一個免費教育平臺,梯子網在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資金未有切實保障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擴張,試圖一口吃成胖子,把戰線拉得過長,埋下了彈盡糧絕的禍根。

“那好”並不好,兵敗如山倒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在“巨資造梯”還未有大成果的情況下,龔海燕又在2014年6月開啟了新的項目——那好網。當時,梯子網的用戶僅為20萬左右,遠遠低於預期,也遠遠不及競爭對手一起作業網的600萬。這樣的情況下,龔海燕自然非常焦急,可過於焦急往往容易失去理智。為了集中精力和資源做梯子網和那好網,她還在7月宣布將91外教進行拆分,獨立運行自負盈虧。在小內看來,龔海燕讓實力單薄卻又是唯一有盈利能力的91外教“自立門戶”,無疑是一出昏招。

倉促上陣的那好網,雖然被寄予厚望但實際上卻成了壓垮龔海燕在線教育夢的最後一根稻草。那好網以直播教學、師生實時互動為主打形式,同樣也涵蓋了K12在線教育領域的學業課程與素質教育課程。用龔海燕的話來說,“那好”是“梯子”的延伸和補充。但連梯子網都還沒有做好,只是換了個形式的那好網就能迅速實現突破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投資人這時已經不再願意為龔海燕的野心買單了,那好網幾乎沒有引起什麽波瀾。缺乏資金的情況下,那好網在僅僅三個月後就打出了“因公司戰略調整,那好網關閉”的字樣舉手告負。隨著那好網的關閉,龔海燕的在線教育創業之旅開始兵敗如山倒。

在那好網關張大吉的同時,梯子網這邊也傳來了崩盤的消息。先是龔海燕在梯子網發內部信承認公司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並宣布要“回歸原點,聚焦於91外教”。在此之前,梯子網的團隊已將各地的資源準備好,只等著沖鋒號響起的那刻。可沒想到傳來的卻是撤退的指令,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合作多年的學校、教育局。就在這個關口,龔海燕卻失聯了好幾天,梯子網內部員工只得通過聯名信的方式集體聲討龔海燕的戰略放棄,並為員工維權。隨後,龔海燕重新現身並與員工開始商討裁員事宜。據悉,由於資金耗盡,龔海燕甚至動用了自己的資金支付了離職員工的遣散費用。

關於梯子網和那好網為什麽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連續崩潰,根源在於模式不清晰,盲目擴張,直接原因自然在於資金鏈斷裂。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在梯子網尋求投資的過程中一切並非龔海燕所想般順利,反是鮮有人問津。這一是在於時機已晚,不少投資人已經選擇了更早啟動的較成熟項目,其中就包括徐小平投資的51Talk、一起作業網;二則是因為依照91外教網的表現乃至世紀佳緣當初的困境,投資人對於梯子網、那好網均持觀望態度。面對這樣的困境,徐小平的那句名言“龔海燕做什麽我都會投資支持。”竟被她拿來望梅止渴。但畫餅終究無法充饑,沒有資金的支撐,梯子網和那好網這樣的燒錢項目最終只有走向崩盤的結局。

重回91外教網的龔海燕,已經是身心俱疲,連續失敗的打擊讓她變得愈加急躁,她和91CEO鄭金禮之間的分歧也越來越大。12月,鄭金禮最終選擇了辭職離開,龔海燕率領團隊剩下的成員繼續苦苦支撐。不久前,競爭對手51Talk拋出全資收購協議,這對於龔海燕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91外教網也算是獲得了善終。至此,龔海燕在教育領域的創業項在全部折戟,以三連敗而告終。

回顧“小龍女”龔海燕的“出山”創業路,憑借91外教網的成功算是開了個好頭。可接下來她為了獲取更大的戰果卻失去了理智,過於激進地鋪開了平臺級別的梯子網,忽視了自身實力的承受範圍。在梯子網發展未及預期,融資進程不順利的情況下,更是盲目地增開戰線成立那好網,結果反倒成了壓垮自己的那根稻草。有人也許會認為這是女性創業者過於感性所致,龔海燕憑借一時的個人念頭就決定了創業方向,隨後還不切實際地盲目誇張埋下了敗因。但這就是根本原因?簡直圖樣圖森破。

在線教育領域是幅宏偉的篇章,其中牽扯的事項過於繁雜,並不是互聯網創業者輕易能夠駕馭的。近年來,已經有數十個團隊淪為了炮灰,慘淡出局。在他們的身後,則是行業巨頭在面面相覷,“前面的坑這麽深,還是讓不怕死的先往前沖吧”。


(編輯:余佳瑩)


在暴跌的路上 銅難道要趕超石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42

摩根大通指出,目前銅價相對於油價高估,銅價可能在近期進一步下跌。

彭博新聞社的圖表顯示,銅價/油價(一噸銅/一桶油價格)比創下了7年多來的新高。去年夏天以來,油價已經下跌超過50%。下圖顯示,銅價/布倫特油價比在1月12日達到了125倍,創下2007年5月來新高。

QQ圖片20150129160756

而油價和其它商品價格和波動性正在分化。如下圖所示:

QQ圖片20150129160812

摩根大通分析師Natasha Kaneva在報告中指出,隨著油價相對於金屬價格不成比例的下跌,金屬價格相比於油價估值已經高於歷史平均水平。這可能引起金屬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因投資者將重新分配投資資金。

摩根大通預計,因中國和全球需求放緩,銅價今年將下跌10%,至平均每噸6188美元。

在截至1月27日前的一年中,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達54%,至每桶49.6美元。同期,銅價下跌24%,至每噸5421美元。美國石油產量創下30年新高,而OPEC拒絕減產,這導致了油價的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