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船董事長一直找我們,看看大家有沒有合作空間。」在江蘇江陰長江邊上,揚子江船業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耀需要很大聲,費盡力氣才讓人聽到這句話。這裡很吵,密密麻麻的兩岸全是大大小小的造船廠,一排排紅色吊車、一艘艘巨型貨輪正在施工,中國造船業的心臟就在這裡。 九月,揚子江船業將在台灣股市掛牌TDR,成為中國企業在台灣股市上市的第一家。預計籌資規模達到新台幣近四十億元,相較一般外商在台上市平均規模約新台幣十五億元,揚子江的發行規模超出一五○%。 為什麼這家造船廠能讓台灣證券界願意大手筆配合?原來,這家造船廠有一段打破景氣循環,連續五年多毛利率平均超過二一%的優異成績單。 二○○八年第三季美國金融風暴爆發,全球景氣急轉直下,全中國上上下下一千多家造船廠都遇到零訂單困局。反觀揚子江船業,不僅毛利從○七年人民幣八億八千 萬元成長到○八年的人民幣十三億六千萬元,到了景氣稍有恢復的○九年,揚子江毛利首次突破人民幣二十二億元,毛利率二一%。 對比中國最大造船廠中國船舶,○九年營收規模人民幣二百四十八億元,淨利僅人民幣十二億元。揚子江船業○九年營收人民幣一百零六億元,淨利卻達二十二億九千萬元。 嗅到泡沫危機 寧少賺兩成,拒接高價單 造船業是週期性強的行業,景氣一旦急轉直下,全球貿易額大幅下降,造船業訂單就好像冰凍一樣,一艘新船訂單都沒有,金融風暴時期,上海一家船廠董事王苗苗這樣描述:「景氣,那是垂直向下,從來沒遇到過。」 為什麼揚子江船業不受影響,反而獲利可以大幅成長,打破景氣的魔咒?原來,在○七年景氣最好時,揚子江船業不像同業一樣拚命接高價訂單,反而拒絕高出二○%價格以上的訂單,拒絕高獲利。 一家造船廠不接高價訂單,反而成為最賺錢的船廠,這聽上去有些古怪。「當時,所有人都像瘋了一樣到處搶產能,一艘船一轉手獲利就是四○%以上,船廠開出多 貴的價格,中間商都敢接,船還沒出廠就已經轉過一道手了,」說話乾脆俐落的揚子江船業董事長任元林回憶道,「我們當時就在想,這些訂單絕不能接啊,總是感 覺快出事了。」 當時全球造船業的產能有限,造出來的船需求無限,很多人在全球搶賺景氣最後一段的瘋狂泡沫財。 價格一天天不斷往上竄升,一艘上百億元集裝箱海船,好像是一噸一千多元的小麥,中間商不管有沒有下家,就不斷打全球各地造船廠的電話,先加價二○%搶下產能再說。接?還是不接?這變成是揚子江船業的一場大考驗。 體恤船東困境 只要不撤單,可暫停付款 ○八年第一季,全球造船業和全球經濟最瘋狂上升期,揚子江卻拒絕許多中間商的訂單,少賺二○%,把產能讓給長期合作的老顧客。等到第三季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揚子江沒有因為中間商毀約,而面臨中國大多數船廠都碰上的零訂單局面。 甚至,金融危機爆發的第一時刻,任元林還選擇做了兩件事:一,要所有業務打電話給船東,只要不撤單,造船資金可暫停付款,只要簽下繼續履行合同的同意書, 揚子江可以先墊款。二,如果已經造好的船,就不要為難這些老顧客,可以先停在揚子江船廠裡,這樣還幫船東省港口停船費,他要跟這些老顧客搏感情。 等到了○九年第三季景氣突然好轉,受到任元林恩惠的船東,果然將運輸糧食等大宗物資的散貨船訂單,一口氣都下到揚子江,「事在人為,事,都是人做出來的。」任元林說。 這讓他二○一○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維持在二四‧一%,創下近六年新高,打破景氣迴圈的魔咒。從一個江陰的小船廠搖身變成中國的造船獲利王,毛利率比龍頭中國船舶高出十五個百分點。 厚植客製能量 兩條船訂單追出十六條船 在豐年時忍住誘惑,不接高價訂單,景氣平常時,揚子江船業則透過造船客製化,來刺激創新管理。一般人只看到客製化會增加成本,但是,任元林卻想到創新「就 是在九○%的基礎上加一個一○%,加一個克林吊(編按:即船上加吊車,會有翻船危險,需克服技術),就是新產品。」 而且,客製化的一○%會讓顧客原來只準備訂下兩條船,卻會訂下四條船。而規模化生產的結果是降低成本,一種船型造兩條和造四條成本上就差了一五%。因為客製化,揚子江最多一次一口氣從兩條船追出十六條船的需求。 對於揚子江這個第一家純中國公司在台上市,永豐金控發言人廖達德指出「這次揚子江預計發行二億四千萬單位,每單位預發行價格為十五‧五元,這個價格對比揚 子江在新加坡上市價格等於是折價發行(截至八月二十三日股價為星幣一‧五四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六‧一七元)。」言下之意相當看好其在台灣資本市場後市發 展。 不過任元林對來台上市,他的算盤是看中台灣造船業技術實力,兩岸聯手搶全球造船訂單。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l03z.html
一货源
每天看见很多人关心找货源,好像有了好的货源,生意就有了保证。但刚开始,其实在商店里,
最不重要的就是货源。俗话说,三分货,七分卖。这个时期,记住,不选自己爱的,只选容易甩的。
举例:我拿20元一件小衫。10件。1件卖了145元,1件80元,剩下的,每天要求自己无论如何卖一件。务必高于80元。
可能有人说了:真黑。
我告诉你:衣服的价值,在于卖的过程。有多少顾客,是缺衣服穿的?女人买衣服,在于享受买的过程。
买这些价位衣服的女人,是不会跟你认真的,他们只是觉得不贵,玩玩,可能不是很好,目前不是很需要,但留着以后小搭小配还可以。价钱吗,穿的出去,反正又不贵。便宜了,不会穿。
不信你试一试-- 20块?太贵太贵!10块好了,我买给家里保姆穿的!!!
卖衣服,要爱自己的货。时间卖长了不要嫌弃。我拿货也有后悔的时候。我会总结教训,但我还是把它当最美的衣服推销。
我那时候的信念:垃圾都可以参与商品流通,何况我卖的是新衣服!不是夸口,客人冲着我的热情来的,熟客一大堆。最高纪录,一天营业额3000多,起码要赚2000多。最低700,也有利润400多点。
4个月后,第二个店开张了。我挖了个送快餐的女孩,600元工资,到我这里1500,她真做到了销售大于一切。我们这个市场,1500是合理工资(当时),但要熟手。我偏不信,我相信激情。
我开始调整拿货方法了。
找货不如找伴。
我跑遍了所有的市场,经过再三挑选,选定两家批发商。
为什么?跟庄!眼光好,不如跟旺家。
有很多人进货,喜欢东拿西拿,自己觉得眼光好,拿货象"血拼",象购物。我不会。
我集中两家拿,熟了是大客。别人看不到的新版,我能拿,再熟了,开始退退换换。
好版我也跟得上,坏版我就想法换,压货少不说,家里风格相对统一,不会乱七八糟,搭配起来一条路。
看看那些品位妹妹拿的货,我笑死了。
我的强项是销售,我不会在拿货上耽误的。我不停的赚钱,开店,18个月,共开4家。由于我什么都尽量卖,
批发商都被我感动了。经常赊销给我,流动资金大大增加。
我后来开了10多家店,共做了6家批发商的货。我早退早换,年底就没压什么货。
说到这里,你们会想,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们百分之一百会猜错。
就在我卖13块一件小衫的时候,我身上穿的是如假包换的香奈尔。当年PRADA.D&G.我都不玩了。
我还有另外收获:这6年间,我手下营业员有20多人创业,20多个老板娘。他们明白了,
做生意其实用不了多少钱的。
我教育他们,要做无中生有的人。
我觉得做衣服是农活,急不来的。
我觉得"正走在这条路上",拼命推销的是自己对服装的理解,其实,女人们需要的只是心里满足。
你们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人:喜欢买,多于喜欢穿。
我现在不穿名牌了。错了,不是一定要求名牌了。
现在我的生意不错,货很贵,也卖得好。老实说,穿过那么多好东西,这时装也知道个七七八八。
就是你作为老板娘一定要打扮的漂漂亮亮,如果你想生意好。而且店内的货只能配搭一点,自己决不要穿版,那是营业员的事。你要穿得有档次,你店里衣服都有档次。明白没有,尽量穿大大的名牌,作为你的战衣。那时,你的一个热情微笑,将使很多难搞的女人,乖乖的成为你的熟客。
卖便宜货和卖贵货是不一样的。
卖便宜货,要热情,
卖贵货,要冷一点。
你们会觉得势利眼?错。
在最顶级的专卖店,你们感觉到那客气后面的一点冷漠吗?!
我卖货。是这样的。2000左 右的衣服,不要报价。拿个计算机打给她看,记住,看着她的眼睛。自己只是礼貌就够了。如果她是这个消费层的,她感觉她要证明给你看。女人天生是天敌,太热 情了。她觉得你的货不值。卖贵货,笑得越少越好,即使是光顾了很多次的顾客,也是客气,客气,再客气。东扯西拉的,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朋友问我,你贵货也做,便宜货也做,为什么?
其实是看店址来的。
隔壁左右,卖什么档次,你要照跟。通常人流量大,你就要做量。没什么人的地方,要做贵货。
当然,我喜欢扎堆,千万别搞单独一店的地方,死路一条,不是节约租金,是浪费时间。
有人会说我守两年会旺的,两年分分钟耽误你赚几十万。
卖便宜货,拉车仔进货,卖贵货,进出是宝马。
卖100一件,赚90也嫌慢,90%也没多少。
卖1000一件的,30% 是300.
但贵货要守,是真的。你不能守6个月到10个月,就不要做。但一年后就不累了。会越坐越旺,很多人没有坚持。做了便宜货,就注定劳劳碌碌了,开头容易,永远辛苦。犹太人是最会做生意的,他们就全卖贵东西。
当年很多品牌拉我加盟,我从来不干。满街的货都能卖,干嘛要把命运交给你,我又不是不会做生意。
女人只对男人忠心,男人才对品牌忠心。我什么好牌子都想试,毕竟消费还没到试过千山万水的层次。
卖散货好,赚得多,没人管,除非卖名牌,名牌会拉你加盟?
我现在也做批发。我不拉人加盟。我又不是没钱,拉100人加盟,要是100个都不会卖货,那不是拉了100个包袱。我也同情那些小店,什么都要人家拿一大堆,人家怎么卖?
二 卖货定律
1.每个女人都会认为自己穿衣有一套,你不要冒充顾问,作形象指导。(注意:认为自己穿衣打扮不在行的美眉,是不会经常买衣服的)
熟客很重要,回头的生意比重很大。
千万不要喋喋不休的教客人搭配。女人自尊心大于一切,她不会找个地方犯傻给你看的。
不然的话,就算这次买成了。你这里也不会是她想经常来的地方。
我会这样处理的。
客人关注了一件衣物后,全身名牌的我会由衷赞叹她的品位,在她买衣服的过程中,我还会请教他还有什么更好的奇思妙想。夸她应该吃时尚这碗饭。我是大大不如的。
结果是:我很多客人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带上老公或男朋友来逛逛,顺便买上几件,展示一下自己购物的精明。这里是她的乐园。她还会呼朋唤友,而且帮你卖货。她想更多的人都知道,全身名牌的我,都是她的粉丝。
我的商店,是无数女人的梦工厂。我贩卖梦想,我的商品是成功感,优越感。
很多情况是,客人发现在我这里买过的一件衣服,贵了别人很多。但她们会维护自己的威信。心里一万个理由去否定自己的失败,不会迁怒于我的---她知道我不是内行。
2.卖货不是辩论
好,对 是 营业员法宝。
来看看对话:
这面料不好
是啊,您是内行。不过好洗好晒,容易打理。不需要干洗。
穿起来不会舒服
对呀。穿之前洗洗。讲究的美女们新衣服通常洗过才穿的。你喜欢红色还是绿色?
我不喜欢这上面的扣子,太咋眼
是啊是啊。不过省得配项链了。这里有个手镯。一个色系的。你家里肯定一大堆手镯。
结果往往是:一件毛衣,一个手镯,一条裤子。 (她还告诉我们应该配条什么裤子。为了宣示她的正确,又买了条裤子。)
客人有了上帝的感觉,就会成为你的奴隶。
女人很奇怪吧。当她觉得战胜了一个成功的人(我全身名牌),她感觉自己更成功。两个成功人物的话题,绝对不是讨价还价的区区100、200.(客人会想:我是成功的人。100、200不是问题。)
遇上是孤寒的客人,你要全力以赴:好的对手,是老师。
你是商人。你要有商人的素质。随意的让步,是恶梦的开始。你这次爽快少50,他下次争取100.
讨价还价的要点,是一个又一个的交换条件,比方说买多两件,或者带上配饰,或者承诺带朋友来。承诺价钱要保密。承诺下次不要给这么低,要多关心我们。朋友来了要多帮我们说说好话。大家要双赢嘛。您已经是我们的VIP了。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反复强调自己穿的是名牌。不要鄙视,这是营销。
你的形象,就是商店的形象,你表现的档次,就是货的档次。客人愿意跟你做朋友,当然你要够谦虚,能跟你做朋友,她会觉得自己有档次。
我的客人公认,我这里的客人,都是品位的。(在我这里买东西,是光荣的。)
瞧,你的客人都是成功人士,有档次的朋友,你还愁卖货?有营销,不用推销。
3.控制好你的品种。
每一个女人,穿衣都有自己一套,告诉你个秘密:她们100%擅长挑衣服。50%擅长挑裤子。30%擅长挑裙子(连衣裙除外)。
为什么女人会不停的购物?真的会买衣服的人,会经常买衣服吗?多数是裤子裙子没配好,但他们从没有想到这一点,她们会满世界找一件合适的衣服,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差一件衣服。
聪明的老板娘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老板娘们拿货,喜欢重点在外套上。外套的竞争最大,好看之外,还有更好看的不说,遇上的客人还都是内行,都有自己一套,生意难做?自己检讨一下吧。
好生意的老板娘,绝对会看"下三路",即裤子,裙子,鞋子。
"下三路"做好了,外套、小衫,什么都卖得好。
想知道什么样的裤子,裙子,鞋子最好卖吗?
裤子
关键词:稳,显瘦,
裤子类型要全:小裤脚,直统,休闲宽裤脚,西裤,7.8.9分裤
夏天浅色为主,冬天深色为主,全年不断黑色。
每个裤子不能有太多类似款
拿货时,两个款差不多,选一个。两个款都喜欢,就先做好一个,以后再做一个。为什么呢?有比较,就有高低。客人不愿意参加考试,你10个款她通常只挑一条,淘汰的9条,她以后兴趣不大。你提供5个款,她也是选一条。记住,不要太多款式,客人对裤子的款式要求不多的。淘汰供货商时,以版型为重点因素。
凡是版型好,年龄跨度大,简单大方的裤子,就是最好卖的。个性是客人的事,共性是你的事。裤子越个性,越难卖。
裙子
关键词:线条,显瘦,含蓄的性感
要想裤子裙子卖得好,店里配三宝 高跟鞋 中跟平跟,冬天准备三种靴子。
我的经验是:38.39码好,方便客人穿脱。反正店里也卖鞋子,顺便给客人感觉一下。
说服客人换鞋子试裤子,你可以准备大量丝袜,客人感觉你服务好,又卫生。如果女人穿运动鞋试裤子,我担保你卖不成。
鞋子要卖质量好的,绝对不能以次充好,瞒不了多久的。
除了鞋子外,其他衣物质量一般就行了。世界500强,不是靠质量第一赚钱的。
每个月的营业记录,你要保留,检讨。裤子裙子,销售额要占40%,才是正常的。
每次换季,裤子先行。遇上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时,影响生意不大。
夏天卖好裤子,冬天卖好裙子.这话没有说错,因为好命的女人,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
男人穿衣向哥们看齐,女人就喜欢与众不同。
女人喜欢七彩的世界,但喜欢犯重复购物的毛病。喜欢和决定购买是两回事。除了打底的毛衣,小衫颜色可以大胆一点,其他的,还是劝你稳一点。
外套 大衣外衣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是高手。
|
||||||
九月九日,日本航空公司全日空(All Nippon Airways)宣布,年底成立合資廉價航空公司;歐洲也有法航打算新設廉價航空。國內、外媒體預測,廉價航空接二連三出現,傳統大型航空業者得準備打一場激烈的成本戰了。 全日空合作的對象是第一東方投資集團(First Eastern Investment Group),總部位於香港。雙方初期投資額設在一百五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十七億元)以下,據點設在關西國際空港,預計明年下半年展開國內、外航線運作。 消息一出,只販售日本國內超低票價的天馬航空(Skymark Airlines)股價暴跌,因為市場盛傳,這家合資企業未來推出的票價將「相當有競爭力」,甚至低至足以瓜分鐵路與客運業者的生意。 雖然全日空並未透露有關航線和票價等詳細內容,但《讀賣新聞》等當地媒體卻透露,未來從首都東京飛到第二大城大阪,單程票價可能低至五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九百元),大約只是新幹線同路段的三分之一;而來回票價可能不到一萬日圓。 《日本經濟新聞》則指出,廉價航空正式進軍國際線業務,在日本可謂首開先例,主要是航空市場自由化,促使全日空推出低價位航空服務,一方面因應來自東南亞與中國的競爭,另一方面則是要趕搭中國開放自由行的商機。 需求快速成長! 中國業者幾乎每天滿載 根 據中國的《第一財經日報》,當地的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七月才剛開出飛往日本的第一條國際航線,至今載客率幾乎每天都是滿載。九月,春秋乘勢推出人民幣 三百餘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元)的特價機票,更是以秒殺速度賣光。反觀日本大型航空業者的特惠票價動輒上萬日圓,幾乎沒得比。 日本媒體曾推算政府幾個月前宣布的新政策,放寬中國公民個人赴日旅行簽證「門檻」,全面取消年收入人民幣二十五萬元的限制,未來簽證發放對象將可增加十倍,到達至少每年四千萬人。若乘以中國遊客在日平均花費十三萬七千日圓,那將是近五兆五千億日圓的觀光收入。 無怪乎全日空社長伊東信一郎預期東亞的航空需求將會增加,廉價航空在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裡,將是提供有效競爭力的好方法。 其 實,不只是全日空看見低價市場有利可圖,東、西方都有業者想跳進金山挖寶。《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透露,已在今年初聲請破產保護的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為了重建業務,可能從政府提供的三千五百億日圓紓困金中,撥出部分款項設立廉價航空公司,好讓公司能重新出發。 翻新摳門手法! 上廁所也收錢,積小成多 在歐洲,法航-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也傳出正考慮效法易捷航空(Easyjet Airline)和瑞安航空(Ryanair)等歐洲大型廉價航空公司的成功經驗,新設一家廉價航空,加入搶錢行列。 廉 價航空以一貫低價的核心策略,已經掠走全球三成以上市占率,近兩年在歐洲市場表現突出:當地整體航空業客運量下降逾五%時,廉價航空業者卻還逆勢成長近 九%,特別是歐洲龍頭瑞安航空,執行長歐利里(Michael O'Leary)不斷翻新摳門手法,最近因此槓上資深機師。 歐利里接受《彭 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採訪時,大膽的提出節流新招:乾脆取消副機長一職,訓練空姐駕駛飛機,好在機長遇上緊急事故時掌控大局。英國《每日郵 報》(Daily Mail)挖苦他只把駕駛飛機看得比玩電腦遊戲難一點,全國機師組織亦批評歐利里發言不智。 這位擅長創造話題的領導者,還曾實施或建議一系列頗受爭議的開源措施,包括加收行李手續費、優先登機費,甚至是客機如廁費。雖然歐利里巧立各種名目經常惹來乘客抱怨,不過他們還是會繼續愛他,因為他的終極目標「未來每張機票都免費」,實在太吸引人了。 從 過去的經驗來看,瑞安經常贈送乘客免費票,或者是賠本賣機位,但是它透過收取各種費用,並在機艙中販售商品和廣告空間,竟然還可以成為《經濟學 人》(The Economist)筆下「最賺錢的航空公司」,箇中奧妙就在於它一方面捕捉到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一方面卻又能從多到記不住的各種規費狠賺一筆。 專 與航空業合作的廣告公司InviseoMedia試算,如果瑞安載送一名乘客從倫敦飛巴塞隆納,成本大約七十多美元,但是它每張機票連稅只賣二十美元,那 剩下的成本要怎樣補回來?答案就是比票價貴上五成的托運費,加上交易費、飲食費、優先登機費、如廁費以及廣告收入等雜費,積小成多,相當驚人。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日前解碼機票價格制定機制,文中提到,儘管機票價格受諸多因素影響,如乘客類型、路線和營運費用,不過最終要看的是同一條航線上是否有廉價航空介入,它們才是市場行情決定者。 未來,當買機票就像是買可樂,消費者選擇上量販店還是便利商店,才是決定可樂價格的關鍵時,大型航空業者可得想一想,如何把自己變成像沃爾瑪百貨(Wal-Mart)一樣具有競爭力,而不是一群跳不動的大象。 |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419205.html
2009年5月陪同央视专访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两天三次见到巴菲特先生,感觉他非常快乐,尽管整整一天的股东大会,79岁的老人精神却非常好,脸上经常洋溢着欢乐,时不时哈哈大笑。
2010年9月29日,14点,北京,中国大饭店宴会厅,我很荣幸参加了《对话》栏目特别节目对话巴菲特,第四次见到巴菲特先生。尽管巴菲特先生飞 行十几个小时来到中国,28日比亚迪还是为其安排了密集的活动,29日上午才坐飞机匆匆来到北京。对话节目持续录制1个半小时,主持人和各位嘉宾提出各种 刁钻的问题,巴菲特先生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大部分时间笑容满面,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看得出,尽管八十高龄,巴菲特先生依然非常快乐,非常健康,而且非常赚钱。为什么?
节目结束,夜深人静,想来想去,想明白了一点:越快乐,就会越健康,就会越赚钱。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快乐呢?
我发现巴菲特有三条快乐的秘诀,这三条秘诀让他人生更快乐,身体更健康,投资更赚钱。
第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巴菲特做事,首先是要自己喜欢,而不是为了别人喜欢:“我有一个内部的记分牌。如果我做了什么事,别人不喜欢,但我自己很喜欢,我会感到高兴。如果我做的事,别人纷纷夸奖,但我自己并不满意,我不会感到高兴。”
巴菲特为什么做投资呢?
“吸引我从事证券投资工作的原因之一是,你能够自由自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你不用天天为了成功而打扮。”
做证券投资,只要有一台电脑,有一部手机,在天涯海角,在厨房,甚至在洗手间,哪怕你不穿衣服,照样可以做投资。
做投资,对穿着打扮的要求不高,但对于分析研究的要求很高,其实体力脑力长年累月消耗很大。巴菲特从早到晚要看很多报纸杂志,要阅读美国5000家公司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年报,要阅读很多商业投资书籍,但他不但不厌烦,反而乐在其中。
因为对于他来说,战胜市场,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如同运动员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一样,不单纯是为了奖牌和奖金,而是为不断突破自己战胜自己感到快乐。
毫无疑问,巴菲特非常喜欢钱,但他更喜欢的是不断赚钱:
“并非是因为我只想得到钱,而是因为我觉得赚到钱并且看到钱生出更多的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每天早上去办公室时,我就感觉我要去西斯廷大教堂画壁画一样。”
看看那些小孩子,甚至刚出来几个月的小孩子,玩上一整天,也一点不觉得累,因为他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玩的是让自己开心的游戏,有快乐,就不觉得累。
巴菲特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的投资,80岁还不退休,还愿意千里迢迢来考察比亚迪,因为他喜欢投资。因为喜欢,越做越快乐,越快乐,越健康。
同样在投资中,选择你喜欢的公司,你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喜欢这家公司的经营方式,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非常喜欢,喜欢到没有其他公司的产品能够替代。
你喜欢,往往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你一样喜欢,这样的公司的产品就会非常受欢迎,即使定价高一些,照样畅销,就能够赚到很多利润,就会让公司的股东赚到大钱。
这样的公司正是巴菲特所说的具有特许经营权的超级明星公司:
“一项经营特许权的形成,来自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1)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2)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 (3)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以上三个特点的存在,将会体现为一个公司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
巴菲特从小喜欢喝可口可乐,后来他1988年到1989年买入13亿美元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结果过了10年就涨了10倍以上,一只股票就赚了120亿美元。
巴菲特每天非常喜欢用吉列剃须刀,后来他1989年投资吉列6亿美元,2005年后宝洁收购吉列时升值到51亿美元,16年赚8倍以上。
做你喜欢做的事,就会更快乐,更健康。
买生产你喜欢的产品的公司股票,当然要在股价低估时买入,就会更赚钱,既能享受产品给你生活带来的快乐,又能享受股票上涨给你投资带来的快乐。
最重要的是,因为你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你就会更加了解这家公司,就不容易出大错,亏钱的概率就小,痛苦更少,相对而言,赚钱的概率就会更大,快乐更多。
第二个快乐的秘诀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巴菲特说,与你并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就像 “为了钱和你不爱的人结婚”一样:“我认为,为了钱和你不爱的人结婚,这样过一辈子,绝对是发疯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但你已经相当富有了,还这样做,绝对是一个大傻瓜。”
看看那些恋爱的男生女生,只要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跑再远的路,受再多的罪,仍然感到非常快乐,一点也不觉得累。
巴菲特发现,工作时寻找合作伙伴要找你喜欢的人,才能让你更快乐。
巴菲特也发现,投资时寻找你喜欢的管理人,才会让你投资业绩更好。
巴菲特多年的投资经验使他坚信,只有选择那些他喜欢、信任和敬佩的经理人管理的优秀企业,他才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在又犯了其他错误之后,我最终学会了只与我喜欢、信任而且敬佩的人合作。正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这个原则本身并不能确保成功:二流的纺织厂或百货 店并不会仅仅因为它的经理像你愿意以女相许的那样优秀就一定会生意兴隆。但是,一位企业所有者——或投资者—— 如果尽量使自己与那些经济特征优良的企业中具有如此优秀品质的经理人合作,肯定能成就伟业。相反的,我们绝不希望与那些根本不具备值得我们敬佩的优良品质 的经理为伍,无论他们的企业发展前景多么具有吸引力。与一个品质恶劣的家伙为伍,我们从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持续受惠于这些所持股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
我总结为一句话:投资就是投人。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更快乐,更健康,也更赚钱。
第三个快乐的秘诀是住在让你快乐的地方。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拼命要在大城市发展,巴菲特在大城市待过之后,却选择回到他的老家美国中部农业大州内布拉斯加州只有40 万人口的奥马哈:
“我曾经在纽约和华盛顿居住过,但纽约的交通拥挤浪费太多时间了。我愿意坐上飞机飞上三个小时到纽约和洛杉矶享受大都市的繁华,但我可不愿意住在那里天天受罪。”
住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快乐老家,经常看见从小一起长大的快乐伙伴,经常吃到从小吃到大的快乐食物,房价低,生活费用低,生活节奏慢,生活压力小,肯定要比生活在大城市快乐得多,健康得多。
可能你没有想到,巴菲特还发现,生活在快乐老家,尽管是小城市,对身体更好,对投资也更好:
“我想奥马哈是一个让人心智正常的地方。当我过去在纽约工作的时候,我常常感觉这个城市一直总是有太多的外部刺激不断在冲击我的内心,我就会分泌太 多的肾上腺激素而过度兴奋,就会对这些外部刺激作出反应。过不了多久就可能会导致我做出疯狂的举动。而在安静的奥马哈要冷静地思考就容易得多了。”
做你喜欢的事,找你喜欢的人,住你喜欢的地方,更快乐,更健康,更赚钱,这就是第四次见到巴菲特先生给我的最大启示。
(作者为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
|
||||||
十月下旬,第二家純陸資企業滬安電纜要來台發售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台灣存託憑證)。一個多月前,第一家純陸資TDR揚子江船業開盤後連續四個漲停板,滬安電纜也會有亮麗表現嗎? 十月中旬,《商業周刊》前往江蘇宜興市官林鎮,一幢像是古羅馬建築物映入眼簾,這是滬安電纜總部。宜興市官林鎮是中國電纜之都,隨處可見電纜企業和上下游的銅業,一年產量相當於中國電纜企業的三○%。 滬 安電纜是這裡二百五十家企業中唯一兩家上市企業,二○○九年營收達人民幣十三億七千二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六億元)。雖就營業額而言,這家民營企業比不 過國營電纜公司,但就品牌力來說,卻被中國電線電纜協會統計為中國前十大電線電纜品牌、第一大特種電纜品牌。此外,它高於同業八個百分點以上的毛利率,也 被業界稱道。 有利基:受惠中國投資 遇金融海嘯,毛利率反升 官林鎮電纜廠平均毛利率約一○%,但滬安○六年至○八年毛利率均維持一五.九%以上,○九年金融海嘯時,毛利率上升達一七.六%。雖然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降為一三.七%,但其中電線電纜毛利率仍達一八.九%,主要是新業務銅桿、鋁桿生產項目全面開工,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為何金融海嘯讓它毛利率不降反升? 其 一,中國政府因應金融海嘯進行重大投資,它是直接受惠者。電纜是中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產業,金融海嘯時期,中國宣布人民幣四兆元固定資產投資計畫, 推動風力發電、高鐵、電廠對電纜需求,讓事先就卡位特種電纜的滬安搶得先機,營收於○九年達人民幣十三億七千二百萬元,相較○六年,成長七四%。 其二,能在金融風暴中受惠,起因於它「領先半步」的投資策略,以及差異化的經營路線。 時間回到十五年前,無錫官林鎮電纜企業只有五十家,十五年後,這五十家一家都沒死,家數反而成長四倍。中國電線電纜市場產值,十五年來以年均一五%的速度成長,此行業絕大多數人都賺錢,但賺錢的行業人人想做,演變成殺價競爭。 敢創新:開發工業電纜 棄殺價戰,不搶低端產品 當別人在急於殺價競爭時,滬安電纜開發出特種電纜的產品力。過去五、六年前,大陸政府招標都是最低價得標,多數電纜公司都投標報虧本價,等到得標時再降低產品品質以求獲利。 這樣的競爭方式,讓滬安董事長戴志祥面臨考驗,跟還是不跟?跟,能賺到錢,但犧牲掉長期競爭力;不跟,可能搶不到生意。 戴志祥仍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經營路線,「不用跟別人搶低端產品,我們定位成特種電纜。」戴志祥這麼說。 他以「領先半步」形容開發工業用特種電纜這步棋:「走得太快,會變成先烈;走得太慢,又跟不上時代。所以,我的投資哲學就是領先半步。」 領 先半步並不容易。在內蒙古的揚沙天氣裡,風力發電廠電纜需要有抗老鼠咬的承受力;在廣東熱帶潮濕環境裡,電纜需要有不被螞蟻侵蝕的能力;防火材質研發耐一 千度高溫的電線電纜,可承受一個半小時內的燃燒。未來還可切入風電、特高壓輸送、電網入地(編按:將原來架在地面上的高壓電線改為地下化)等多項政府規畫 需求。 先卡位:建立直銷網絡 掌握需求,搶做政府生意 另一方面,滬安建立起超過四千家客戶和遍布中國五百五十個鄉鎮的直銷 網。在中國,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超過五成,能與政府做生意要有關係、講人脈,直銷網絡越多,就越能卡住顧客的需求。「這些年發 展下來,客戶數量其實變化不大,管道卻是關鍵,我們就是往裡面增加產品,一個客戶就可以不斷挖出獲利了。」二○○五年來到滬安電纜的董事劉學文觀察。 產品差異化、建立直銷網,都是他提高毛利的秘訣。二○○九年,滬安進入上游銅加工,銅加工約占營收一半左右,形成垂直整合,企圖進一步降低成本。 此外,近年中國政府發現全國低價得標就會衍生出品質問題,將制度改為看重產品力的中間價得標,此舉對滬安更有利。 未來大陸十二五計畫,約投 資人民幣二千七百億元至特高壓電網(編按:有能力將西部電能傳遞到東部沿海電纜網絡)。原本就是高成長產業、加上政策性投資,使電纜公司成為市場認可的高 價格行業,例如A股的國有企業寶勝超導電纜,本益比二十九.六倍、淨值比約三倍;中超電纜本益比更達八十三.四倍、淨值比約二十倍。 戴志祥 十八歲便進入電纜業,從銷售進而創業,曾六個月時間賣不出一捆電纜,每晚都要數阿拉伯數字才能入睡。現在他率先看到中國轉戰綠色經濟,發展風電、太陽能、 電網入地、智慧電網等新趨勢,「這些更有利於電纜行業,原因是這些電廠距離消費地城市更遠,更需要特種電纜,就整個行業來看,少說未來十年也有一○%的成 長空間!」戴志祥信心滿滿的說。 |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355
巴黎: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是如何決定買美國保險公司而不選擇買中國之三保。
首先要說,我從來沒有研究三保,所以我沒有資 格批評三保,我不研究它純粹是因為我的直覺,而這個直覺是因為,他們是放在類似高價品的貨架之上,而AIG,PRU...等等的昨日的高價品卻放在一個大 紙皮箱內大賤賣,我就很自然走到那紙箱中,找找有什麼便宜又實用的貨品,我可不是說在高價品上的貨物不實用。
如果你沒有印象如何賤,看看這兩幅圖:
我 們可以從Google Finance看到,以P/E及P/B計,美資保險股票都大幅便宜於中資保險股,而中人壽和平保的過去平均股本回報都很了不起,分別為17%,及 18.6%。可是你也可以在美資股中AFG,CB、ACE、PRU找到,它們的幾年平均ROE,在海嘯期間,成績一樣令人敬畏,而最重要的是,ROE 除以 P/B 就等於你的股票回報,明顯地,以 3.8倍、6.6倍 及4.9倍P/B的中人壽、平保、財險引致的股票回報的減弱,就很難引起我研究它們的興趣。要先聽清楚,我是說呢刻我還未有興趣研究它,如果它大跌,我可 能會反其道而行買入它,我可不是站在投機Blog主那一面,專打落水狗。
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的,這些說話即使是對,不見得你能輕易在 中國的股票市場賺到錢,一如回顧以往的歷史,我們總聽到一些豪情壯言,例如美國年代、鐵路年代、科技年代、網絡年代.....那些年代,只要那支股票掛上 一個類次名稱的公司名,例如不是公用股的"公用股",不是科技股的"科技股",不是鐵路股的"鐵路股",人們便爭相買入,人們在當時總找不到要拒絕的理 由,情況一如今天的中國年代。鐵路總會發展、科技總會發展、網絡總會發展、中國總會發展,但蠢材卻總要付出代價。
要明白保險公司的估值,首先要明白Economic Value ,EV就是:
除去會計入賬的因素的利潤,減去賺取這利潤的"資本"成本。
這 個Economic Value是近代的名詞,其實它的原理,早在30年代,Graham就已經在Security Analysis書內提出,他發現會計原理、守則的彈性,足夠被有心人變動報表中的盈利到和實際情況很大的出入田地,所以他提出很多實例,和如何調整報表 上的盈利,令企業的賺蝕數字更反映真實。但是他並沒有說要注入Cost of Capital,他認為,以借貸的利息,然後折扣法(Discounting)計算的價值,會受利息上下變化而大幅波動。
事實證明他是非 常對,同一筆未來保險金收入,扣除成本後,保險公司一般都以美國政府30年長債息折扣法計算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他們說的內涵值,但是投資界的 Economic Value卻不是以30年長債息折扣,而是以企股本身的借貸息計算,因此,兩間保險公司,相同的保險金收入,相同的成本,相同的內涵值,但乙公司的借貸息 高於甲公司,乙的Economic Value便會低於甲,這就解釋為何美資保險公司在美國的資本主場失效,借息大幅上升,或根本借不到錢時,其經濟價值Economic Value大幅低於水源充足的中資保險公司。
客觀地分析數字,這不是因為中國前景的透麗,因為好前景的背後是代表能賺大錢。而一些能賺大錢,相同的錢的美資保險公司的價格卻受著Cost of Capital影響而走低。
|
||||||
被農會養大的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從根本出發,一掃過去農會老舊觀感,將現代超市重新應用在農會購物中心,成功推廣各地精緻農產品,更讓板農成為全台最賺錢農會。 撰文.黃筱雯 走 出板橋府中捷運站,右轉進入隔壁大樓的地下室,那裡是一個五十坪大的明亮超市,裝潢整潔,四周有條不紊地擺滿眾多商品。一旁還有花蓮壽豐鄉產地直送的有機 蔬菜、飛牛牧場限量鮮乳、產量稀少的走地雞蛋;左手邊排放了來自台灣各地的米,每年舉辦的全台十大經典好米,獲獎品種都在此限量銷售。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獨家銷售的台灣優質農產品,這裡是由板橋農會所經營、全台最賺錢的農會超市! 每年在全台農漁會年度總評鑑中,板橋農會已連續十四年,不論在存放款、淨值、總資產及盈餘上,都是全台第一,金融成績傲人。其實,板農還有另一個第一。 打破一般農會附設超市給人老舊的印象,二○○八年才成立的「板農活力超市」,成立僅兩年,卻創造了超過兩億元的年營業額,獲利達一千九百萬元;而○六年,板農還曾推出年貨宅配,短短一個月創下四千萬元的營業額,今年更可望再創佳績。 有趣的是,板農並沒有任何一塊田地。 ○二年的金融改革,當時政府決定逾放比過高的農會必須結束營業,而板農因為信用部營運良好,連續十四年都蟬聯全台農會評鑑第一,因此財政部一直想說服板農改制為銀行。 抓 住根本 尋找特有商品「財政部說,我們沒有土地也沒什麼農民,跟農會也沒什麼關係,不如就改成銀行吧。」現任板農總幹事王雪慧回憶說,「可是如果收掉轉作銀行,不 就代表認同農會沒有存在的需要嗎?」家中務農,從小對農會就有深刻感情的王雪慧沒有辦法放棄,於是她開始思考:如何為農會帶來全新氣息? 王 雪慧解釋,過去農會的功能是輔導農業技術與資金借貸,農會服務的對象就是農民,現在像板農這類的都市農會,主要為金融服務,對象也多為工商業人士,雖然沒 有農地,也鮮少有農民會員,「但我們的根本就是農民,我們所做的一切應該以農民為出發點考量。」於是○一年,王雪慧走馬上任總幹事後,選擇推廣米作為主力 商品。 「過去板橋這一帶全是稻田,所以板農對稻米了解相當深,甚至以前還把辦公室借給稻農當倉庫用。」因此,王雪慧四處尋找台灣特有米,並與農民合作,請他們幫忙栽種現在板農的「明星」||高於糙米營養價值與擁有Q軟口感的「發芽米」。 產 品有了,下一步就是要打出口碑。台灣米種類繁多,人們也有自己偏愛的品種,為了將「發芽米」打進市場,王雪慧每周都舉辦展售會,親自上陣推廣發芽米。另 外,也藉由舉辦社區活動,無償提供烹飪班「發芽米」做料理,並集結創意食譜,作為宣傳品。王雪慧也將一包包「發芽米」,擺放在農會的辦事窗口,讓每位到農 會的民眾都可以看到,增加曝光度。在強力推廣,以及養生風氣日盛下,○三年「發芽米」推出後即廣受歡迎,達到九百多萬元的銷售額,她再接再厲,蒐集全台優 質米種,設立「米的旗艦館」。 清楚定位 提供銷售平台「其實每個農會都有一個小小的購物中心,可是過去沒有經營概念,內部空間擺設凌亂,認為只要東西好,外觀不重要,可是這樣給人的第一觀感就不好。」王雪慧因此決心從頭打造購物中心。 由於板農的信用部成績穩定,王雪慧得以砸下八千萬元,將原本的檔案存放室改頭換面,變身五十坪大的現代超市。既然稱作超市,裡面就不能只有賣米,板農於是組成五人小組,上山下海,全台跑透透,只為尋找符合他們心中的優質農產品。 「既 然我們的超市定位是有機養生路線,我們就應該為消費者嚴格把關品質。」一項商品要進入板農活力超市可不是簡單的事,首先必須先提出產品檢驗報告以及 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合格報告,最後板農還會隨機抽檢樣品,三關全過才可以上架。為此板農還特地開闢檢驗室,增設基本檢驗器材,為的就是將品質保 證做到滴水不漏。 「其實板農提供全台農產品一個銷售平台,希望可以藉此帶動他地農業生命。」與板農合作已久的花蓮壽豐鄉農會總幹事曾淑懿表 示,過去她為推廣花蓮有機蔬菜四處碰壁,後來在王雪慧建議下,將產品擺放至板農活力超市銷售,瞬間知名度大開,原本僅二十幾萬元的年營業額,現在暴增至三 千萬元。 「板農提供的是最高檔的銷售平台。」曾淑懿說。壽豐農會的成果令其他農會也慕名而來,甚至連漁會也想加入活力超市的銷售行列,現在想要在板農活力超市上架,還得排隊等候空位。 民眾對板農活力超市的好印象,也反應在信用部上,信用部主任邱性利說,因為對超市信任,民眾也對信用部更為支持,存款人數更為提升。板農活力超市的標誌,是以愛心為花,魚與葉片成為枝幹,「這代表漁會與農會的整合。﹂王雪慧說。 板農的下一步是要加強與漁會的合作,真正做到農漁整合,讓更多人了解台灣農漁產品的好,「這是我們應做的事。」王雪慧堅定地說。 板橋農會 板農活力超市 成立時間:2008年 負責人:王雪慧 營業額:2008年 1億9千萬元2009年 2億348萬元 |
http://www.zhanghua.org/?p=4284
2011年第一期我们做的专题是“为中国人寻找经济坐标”,包括评论-货币-区域-财富-就业-财政-消费-产业8个部分,我做的是产业这块,“2010最会赚钱的公司”和“2010吸金之王”,
【经济坐标】谁是2010最会赚钱的公司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2010年,要比赚钱多,谁也比不了国字头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石油。但要比盈利能力,就得数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了。
如果要问2010年净利润最高的中国公司,毫无疑问是“国字头”的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千亿元俱乐部”里成员有三家公司——工商银 行、建设银行和中国石油,工行以1278亿元领衔。工行全年净利润可能会超过1600亿元,也就是说,工行今年平均每天都要净赚4.4亿元。
如果要问毛利率最高的公司,则是工程造价软件企业广联达。财报显示,过去三年,其平均毛利率超过95%,今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2.93亿元, 营业成本为866万元,毛利率超过了97%。但在2010年5月广联达上市前,其招股说明书里的财务数据就曾遭到外界广泛质疑。
巴菲特喜欢长期保持高毛利率的公司,他所持有的可口可乐、箭牌、穆迪均是这种类型。有人把广联达称之为A股“最暴利公司”,但公司董秘张奎江在接受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光看毛利率意义不是太大,我们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一块并不小,算下来净利润率只有40%,虽然也不 低,但一定不是上市公司当中最高的。他说的没错儿,用友软件的销售毛利率也有85%。
如果要问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双高”的公司,则是在纽交所上市的网游公司巨人网络,老板是路人皆知的史玉柱。美国上市的众中国网游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时业绩达到最高潮,净利润率悉数超过了50%,之后开始下滑,盛大和九城下行速度最快。
而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和亢奋状态,顶峰时净利润率超过80%,2010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仍然高达85.2%和61.6%,被美国媒体评为十大最盈利中国概念股之首。2010最强盈利能力公司的桂冠自然属巨人网络了。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说过一句话:“作为企业,盈利是主要目的,我只关心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其他都是形式,归根结底是你有没有净利润率。”
能将净利润率维持在令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60%以上,巨人网络的成功除了行业特性使然外,与史玉柱的经历与性格息息相关。与其说他是一个营销天才, 不如说他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或者说危机感很重的人,所以史玉柱总比常人要快上一拍。巨人网络也有业绩下滑的时候,但很快就进行运营模式和收费模式变革,并寻 求与盛大和腾讯、华谊的联营合作。
巨人网络2009年开始进行产权改革,新设项目设立成子公司,2010年则更快推进,市场部门于2010年11月底也确认独立成为子公司,史玉柱自 称他“下台”(辞去CEO一职)的时机快成熟了。他现在更像一个老顽童,喜欢发微博,或是指点财经大势,或是写些与其他企业家的江湖段子。圣诞节这天他说 马云要送他一只德国黑背(狼犬),并称这一品种的狗“特自信”──咬人时不叫,“该疯狂时就疯狂”。
【经济坐标】移动互联网:2010吸金之王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互联网是2010年投资最密集的行业,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其中最热门的子行业,在两年低迷之后,移动互联网投资又重回巅峰。
2010年是投资家们亢奋的一年。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这一年的前11个月,中外创投机构新募集的基金达148只,募资总量超过100亿美元,和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7%和72%,和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相比,涨幅也分别达27%和38%。
创投们花钱的速度也很快。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创投市场(VC)发生的投资案例达707笔,截至2010年底,已经披露金额的582起案例投 资超过44亿美元,远超2009年全年477笔共计27亿美元的投资总量,也超过了2008年全年607笔共42亿美元的投资总量。
在创投的抢购对象中,最炙手可热的是互联网行业。投中集团CVSource数据库提供给南方周末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创投市场投资案例 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IT和制造业,其中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4起,占所有已披露投资案例数量(56起)的四分之一,投资金额为 1.64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70万美元。
第二季度,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是互联网、制造业和医疗健康,其中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7起,仍占到所有已披露投资案例数量(67 起)的四分之一,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40万美元。到了第三季度,前三大热门投资行业为互联网、制造业和能源,互联网仍然是拨 得头筹,投资案例13起,占比22%,投资金额1.3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000万美元。到了第四季度,前三大热门投资行业为互联网、制造业和 IT,互联网行业投资出现井喷,22起案例投资金额为9.99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高达4540万美元,比前三季度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总和的1.5倍还 要多。
综合来看,2010年全年,创投青睐的前十大行业(按投资案例数量)依次是互联网、制造业、IT、医疗健康、能源、传媒娱乐、电信及增值、连锁经营、农林牧渔和化学工业,占到了所有行业创投案例数量的9成。
而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最吸金”的子行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旬,这一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22起,16起已披露数据的总投资额高达2.06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近1300万美元。
如果放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第一个10年(2001-2010)中,2.06亿美元的行业投资金额和1300万美元的平均单笔投资额,处在什么样一个位置呢?
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各年度投资情况情况
前9年当中,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的2亿美元,而平均单笔投资额最高的一年是2006年的900万美元,毫无疑问,2010年,这两个数字都创出历史新高,可谓气势汹汹。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2.1亿人,营业规模超过480亿元人民币。而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0年这两个数字已达3亿人和668亿元人民币。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日益混搭和应用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除了互联网行业外,2010年中也比较引人注目的另一个热门行业是医疗健康行业。在这一年的第二季度,医疗健康行业13起创业投资案例总投资金额 1.5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50万美元,均居各行业之首。其它几个季度医疗健康业的表现同样不俗。截至11月底的707个创业投资案例中,投向 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案例有64个,占到9%,而在股权投资市场(PE)上,前11个月共有307个投资案例,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业以49起投资案例排 在首位。在12月初举行的清科第十届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不少投资人称之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并购市场,医疗健康也越来越成为热门 行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98165193.html
2011年第一期我们做的专题是“为中国人寻找经济坐标”,包括评论-货币-区域-财富-就业-财政-消费-产业8个部分,我做的是产业这块,“2010最会赚钱的公司”和“2010吸金之王”,
【经济坐标】谁是2010最会赚钱的公司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2010年,要比赚钱多,谁也比不了国字头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石油。但要比盈利能力,就得数史玉柱的巨人网络了。
如 果要问2010年净利润最高的中国公司,毫无疑问是“国字头”的中国工商银行。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千亿元俱乐部”里成员有三家公司——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和中国石油,工行以1278亿元领衔。工行全年净利润可能会超过1600亿元,也就是说,工行今年平均每天都要净赚4.4亿元。
如果要问毛利率最高的公司,则是工程造价软件企业广联达。财报显示,过去三年,其平均毛利率超过95%,今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2.93亿元, 营业成本为866万元,毛利率超过了97%。但在2010年5月广联达上市前,其招股说明书里的财务数据就曾遭到外界广泛质疑。
巴菲特喜欢长期保持高毛利率的公司,他所持有的可口可乐、箭牌、穆迪均是这种类型。有人把广联达称之为A股“最暴利公司”,但公司董秘张奎江在接受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光看毛利率意义不是太大,我们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一块并不小,算下来净利润率只有40%,虽然也不 低,但一定不是上市公司当中最高的。他说的没错儿,用友软件的销售毛利率也有85%。
如果要问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双高”的公司,则是在纽交所上市的网游公司巨人网络,老板是路人皆知的史玉柱。美国上市的众中国网游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时业绩达到最高潮,净利润率悉数超过了50%,之后开始下滑,盛大和九城下行速度最快。
而史玉柱的巨人网络始终保持了领先地位和亢奋状态,顶峰时净利润率超过80%,2010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仍然高达85.2%和61.6%,被美国媒体评为十大最盈利中国概念股之首。2010最强盈利能力公司的桂冠自然属巨人网络了。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说过一句话:“作为企业,盈利是主要目的,我只关心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其他都是形式,归根结底是你有没有净利润率。”
能将净利润率维持在令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60%以上,巨人网络的成功除了行业特性使然外,与史玉柱的经历与性格息息相关。与其说他是一个营销天才, 不如说他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或者说危机感很重的人,所以史玉柱总比常人要快上一拍。巨人网络也有业绩下滑的时候,但很快就进行运营模式和收费模式变革,并寻 求与盛大和腾讯、华谊的联营合作。
巨人网络2009年开始进行产权改革,新设项目设立成子公司,2010年则更快推进,市场部门于2010年11月底也确认独立成为子公司,史玉柱自 称他“下台”(辞去CEO一职)的时机快成熟了。他现在更像一个老顽童,喜欢发微博,或是指点财经大势,或是写些与其他企业家的江湖段子。圣诞节这天他说 马云要送他一只德国黑背(狼犬),并称这一品种的狗“特自信”──咬人时不叫,“该疯狂时就疯狂”。
【经济坐标】移动互联网:2010吸金之王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互联网是2010年投资最密集的行业,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其中最热门的子行业,在两年低迷之后,移动互联网投资又重回巅峰。
2010年是投资家们亢奋的一年。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这一年的前11个月,中外创投机构新募集的基金达148只,募资总量超过100亿美元,和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57%和72%,和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相比,涨幅也分别达27%和38%。
创投们花钱的速度也很快。2010年前11个月,中国创投市场(VC)发生的投资案例达707笔,截至2010年底,已经披露金额的582起案例投 资超过44亿美元,远超2009年全年477笔共计27亿美元的投资总量,也超过了2008年全年607笔共42亿美元的投资总量。
在创投的抢购对象中,最炙手可热的是互联网行业。投中集团CVSource数据库提供给南方周末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创投市场投资案例 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互联网、IT和制造业,其中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4起,占所有已披露投资案例数量(56起)的四分之一,投资金额为 1.64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70万美元。
第二季度,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前三个行业是互联网、制造业和医疗健康,其中互联网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17起,仍占到所有已披露投资案例数量(67 起)的四分之一,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40万美元。到了第三季度,前三大热门投资行业为互联网、制造业和能源,互联网仍然是拨 得头筹,投资案例13起,占比22%,投资金额1.3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000万美元。到了第四季度,前三大热门投资行业为互联网、制造业和 IT,互联网行业投资出现井喷,22起案例投资金额为9.99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高达4540万美元,比前三季度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总和的1.5倍还 要多。
综合来看,2010年全年,创投青睐的前十大行业(按投资案例数量)依次是互联网、制造业、IT、医疗健康、能源、传媒娱乐、电信及增值、连锁经营、农林牧渔和化学工业,占到了所有行业创投案例数量的9成。
而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最吸金”的子行业。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旬,这一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22起,16起已披露数据的总投资额高达2.06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近1300万美元。
如果放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第一个10年(2001-2010)中,2.06亿美元的行业投资金额和1300万美元的平均单笔投资额,处在什么样一个位置呢?
2001-2010年12月中旬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各年度投资情况情况
前9年当中,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最高的一年是2007年的2亿美元,而平均单笔投资额最高的一年是2006年的900万美元,毫无疑问,2010年,这两个数字都创出历史新高,可谓气势汹汹。
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2.1亿人,营业规模超过480亿元人民币。而清科研究中心预计2010年这两个数字已达3亿人和668亿元人民币。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日益混搭和应用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除了互联网行业外,2010年中也比较引人注目的另一个热门行业是医疗健康行业。在这一年的第二季度,医疗健康行业13起创业投资案例总投资金额 1.5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50万美元,均居各行业之首。其它几个季度医疗健康业的表现同样不俗。截至11月底的707个创业投资案例中,投向 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案例有64个,占到9%,而在股权投资市场(PE)上,前11个月共有307个投资案例,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业以49起投资案例排 在首位。在12月初举行的清科第十届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不少投资人称之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并购市场,医疗健康也越来越成为热门 行业。
【南方周末】PDF版网址: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10106/PageA01CJ.htm
|
||||||
台積電市值在十二年內,從一兆元倍增到二兆元,但同時間,英特爾從八兆元掉到三兆多,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這中間,到底有何玄機? 撰文‧林宏文 正當科技代工產業面臨低毛利挑戰之際,一樣做代工的台積電市值卻突破台幣兩兆元,躋身全球科技業市值排行第十二強,張忠謀也登上半導體製造之王寶座!同樣是做代工,十年後的命運卻大不同,台積電有何過人之處?未來它還有另一個黃金十年嗎? 前三十強唯一代工公司 為何以代工製造起家的台積電,不僅沒有﹁保三、保四﹂的問題,還能夠在全球科技業扮演重要角色?從很簡單的數字就可以看出來,因為除了微處理器及記憶體之外,全世界所有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等3C產品用的邏輯晶片,有一半都是台積電生產的。 若以晶圓生產量來看,目前台積電僅次於三星電子,已超過英特爾;但三星電子有九成生產量都集中在記憶體,台積電可說是真正的全球晶圓之王。 統 計全球目前市值前三十大的科技公司,前十一強分別是蘋果、微軟、Google、IBM、甲骨文、三星電子、英特爾、思科、惠普、高通及Canon,台積電 排第十二位。至於在前三十強中,台灣有兩家入榜,另一家公司宏達電排第二十六位。更有趣的是,在這三十強中,只有台積電一家是純粹代工製造的公司,其他公 司都有自己品牌,這是台積電最特別之處。 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只要一停產,全球各地的電子產品就無法出貨。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就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當時全球電子業已感受到供應鏈停擺的衝擊,十二年後的今天,台積電的影響力更擴大,若再發生一次地震,後果恐怕難以想像。 談到一九九九年大地震那年,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較時點。因為,那一年台積電市值第一次突破一兆元,距離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台積電,大約是十二年的時間,如今,二○一一年台積電市值再破二兆元,剛好又隔了十二年,算是一個有趣的巧合。 相 較於台積電的十二年大躍進,其他競爭者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英特爾市值從八兆元掉到如今的三兆多元,德儀從一.八兆元掉到一.一兆元,聯電則從八千億元 (只計算當時晶圓代工部分)掉到二二○○億元。至於增加的公司,除了三星電子從一兆元增加到三兆多元,其他都是像高通、博通、聯發科及恩維迪亞等IC設計 業。 一九九九年時,台積電的營收及獲利,分別只有當時英特爾的六%及七.八%,如今,台積電的營收是英特爾的二八%,獲利約為英特爾的五○%,雙方差距又更縮短;這讓兩者的市值更為接近,從之前的八分之一,到如今是英特爾的三分之二。 市 值的躍進,背後代表的,當然是企業影響力的提升。去年五月,蘋果超越盤據二十多年市值龍頭地位的微軟,主因是蘋果對全球3C電子業的影響力,已明顯超前仍 困在個人電腦業的微軟。更早之前的○五年底,Google市值領先思科,也代表Google對網路產業帶來的世代移轉,已經起了革命性的作用。 台積電上升,英特爾下降,當然不僅是財務數字的增減而已,背後代表的還是影響力的消長。近年來,英特爾在行動通訊晶片屢屢失敗,而擁有全球九成以上市占的ARM陣營,全部把外包訂單都下到台積電,這是台積電影響力的提升,更是市值倍增的關鍵。 大 幅拉近與英特爾之間距離要做到全球半數訂單都下到台積電,其實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主因是要取得客戶的信任是很困難的。過去,大部分半導體公司都有自己的 工廠,製造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一環,因此,美商超微(AMD)創辦人桑德仕就說過一句千古名言,﹁有晶圓廠的才是真男人。﹂即使到今天,超微長期無法突破英 特爾的封鎖,但製造部門的人仍然不願意撤退,只是把製造分家,找到中東阿布達比的資金後,想繼續當一位﹁真男人﹂。 至於龍頭英特爾,過去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製程技術,靠著這項優勢推動個人電腦的替換;但如今電腦成長動能趨緩,市場成長動能轉到行動與應用,而英特爾的技術又被三星及台積電逐步追上,自己又無法跳脫電腦產業的範圍。 可是,英特爾內部仍非常抗拒把製造外包給別人,兩年前原本與台積電談好Atom晶片的代工計畫,但在製造部門的抵制下,最後無疾而終。 同 樣以一九九九年的產業形態來看,當時全球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僅占全球半導體產值七%,但到了二○一○年,這個數字已達到近二五%。也就是說,把訂單交 給台積電生產的這群IC設計公司,包括高通、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這十多年間取得了空前的成長;但靠自己晶圓廠生產的企業,成長則明顯趨緩,這是台積電 能夠快速成長的關鍵。 台積電能夠爭取到這麼多客戶的信任,當然是來自其他台灣企業絕無僅有的紀律及執行力。 從創立開始,台積電的企業風格就採美式作風,一切以紀律與績效為重,這樣的管理方式,創造了空前的成功。 張忠謀曾說,企業最重要的是創造附加價值,台積電的附加價值,就是來自持續維持資本投入及技術領先,前者是滿足客戶需求,擴大經濟規模,創造的是營收;後者則是建立技術障礙,拉大領先差距,提升的是毛利率。 一位台積電的員工開玩笑說,會從台積電離職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了三、四年後,發現競爭者太多,升遷無望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了十幾年,準備要退休的人。張忠謀創造了一個讓員工高度競爭、提早富足退休的環境,這是他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隨著電子設備的行動化、輕便化,有更多的競爭者打破過去微軟、英特爾的「Wintel」聯盟,加入IC設計領域;只要世界更開放、更輕薄,台積電就一定有另一個黃金十年,第三個兆元市值目標一定會很快到來。 除了台積電,全球晶圓廠12年來大多數市值大幅下降 眾人皆降我獨升 公司 1999年市值 (兆元) 2011年市值 (兆元) 跌幅(%) 英特爾 8.00 3.00 62.5 德儀 1.80 1.10 39.0 聯電 0.80 0.22 72.5 美光 0.54 0.29 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