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企業模式-溫州、東莞、泉州 天曉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2244

中國的城市基於地域及企業群的發展,衍生出三種較為出名的企業模式。這三種模式都依本身的市場定位,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式而漸漸的形成各自特色。同時,它們都有著不同的"危"與"機"。

首先是溫州模式。這是我這年來最經常聽到的。溫州人好像就是商業活動的代名詞,它走的是低成本、低價格搶佔市場佔有率。但是太依賴銀行融資,加上沒有競爭優勢和品牌。它主要是以內需為主的。(這我還不確定,因為是下面網址抄來的。)

其次是東莞模式。這是我們最能感受到卻沒有怎樣理會的模式。因為東莞模式就是低成本低價格的利潤模式,靠的是"量",例如做大量國際企業的代工和生 產基地。它們沒有定價權,而原材料價格上升和勞動法的勞工成本的佔比擴大,已經令到大量企業倒閉。而且這種模式太依賴出口,有不少的貿易公司便在環球需求 下降下面臨困境。近來廣東省領導就是希望改變這樣的局面,對低附加值,低技術的廠商並不怎樣施以援手和幫助。一場產業轉型的革命就在那裡展開,順勢者商域 無限,否則免不了倒閉命運,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就是泉州模式啦。這個模式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泉州向以鞋都等製造業聞名於中國,可是自97及03年飽受代工和製造業的困境下。不少的公司便向 高附價值轉型,並且發展自己的品牌,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而且有了品牌勢力,就增加了成本轉移的能力。可以預見這個模式能夠立於中國,而面向世界,比較而 言是較可取的。其中的代表就是安踏領頭和恆安等的發展了。每次回泉州都會感受到那裡活力與頑強的生命力。。。

 

抄考文章-吳克忠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1214/2307563348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69

SOHO收購東海廣場 天曉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suc=1


 

東海廣場共有三期,總建築面積為131465平方米,一期為一棟52層高的A級智能化寫字樓;二期建造擁有138套房的酒店公寓;三期為商場。目前該專案已完工的為一期近7.6萬平方米的寫字樓。

 

根據新聞,大摩既目標價為25億RMB。此前大摩的出價高達4萬/平方米,即約折合53億RMB左右。

 

今次如果以25億買入該項目,潘總就應驗了其希望以5折買入爛尾樓的理想了。

25億是一個怎樣的數字?

 

1.如果我們只計算寫字樓面的部份,那麼每平方就是接近3萬2/平方米。

 

2.剛成交的廣渠路,單算土地成本就要1.6萬/平方米,再加上2年回本期,再加一定建築成本,那麼利潤應該也是有的,只是不太多。

 

3.根據資料,該廣場是上海浦西黃金地塊,所以售價一定不只3萬2,因為有SOHO品牌效應。

 

4.即使,只可以賣3萬2,那麼138套房的酒店公寓,加上商場就不值錢嗎?

 

5.後面那個部份拿來收租或以每平方2萬賣出,都可以套現10億了。

 

6.假如整個項目完全出租,只要回報率大於放在銀行收5%左右的利息也聊勝於無,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NAVPS,拉一下股價。

 

所以說,這又是一個超值的項目了。也是潘總一而再強調現貨的樓要比期貨又貴的土地更好的原因。(這個跟我現在做的生意又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了,做生意的都想周轉快,即使毛利率可能低一點,但是能在時間之內,多走1轉就拉平,多走半轉就已多賺了。。)

==============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总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的东海广场项目共有三期,一期为一栋52层高的A级智能化写字楼,二期建造138套房的酒店公寓,三期为零售商场。目前该项目已完工的为一期近7.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

由于东海广场处于上海浦西最金贵的地段,以及该项目数年来被频繁倒卖的历史,所以上海业内对于该“第一烂尾楼”的历史可谓耳熟能详,公开资料显示, 东海广场在其“烂尾”的10年间已经被数次转手,其最早的东家为长江计算机集团,之后被上海安联投资发展公司接手,2003年10月,开开集团以7.38 亿元的巨资接下东海广场,此后,该项目又由静安土地开发控股总公司接手,2005年,东海广场被上海市静安区土地开发控股总公司对外公开转让,浙江绿城集 团以13亿元的价格夺标;一年后,摩根士丹利以19.6亿元的价格接手东海广场,其时,该项目的成交单价(即使不算待建部分的成本)也已升至1.5万元。

 商报记者根据整个项目的建筑面积(包括二三其未建部分)估算,大摩对于该栋写字楼的总叫价已逼近53亿元,就算对一个现金流最为充裕的公司而言, 占用一半以上的自有资金来长期持有一个甲级写字楼项目,对于几乎没有过大型持有型纯甲级写字楼的出租经营的SOHO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潘石屹的 压价理所当然。

http://house.jrj.com.cn/2009/07/231446559007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63

新一輪的資產泡沫醞釀之中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912


從房地產方面言:

1.土地供應依然不足,即供不應求。高房企由一.二線向二,三線延伸。

2.救市政策的後果:放寬銀行貸款,環球低息環境。

3.資金充裕:持續併購,推高地價地王,財務報表改善,盈利為主導,可進行發債集資,槓桿收購推動公司股價,同時推動房產業投資。

4.投資意欲高:資金不值錢,只能投資股票,房產,推高資產價格

5.資金流入中國:環球低息,資金持續流入中國,博RMB升值,新興市場的皇冠閃閃生輝。

秦曉說:預計加息周期可能提早到來,最快第一季尾或第二季初到來!!

這一場的泡泡浴,一定不要錯過!!

(從很多行業去看,將每環相扣,串連起幾個重要產業,內需,工業等,一定更能看出整體經濟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79

閩商成就民商傳奇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927

中環妍語:閩商成就民商傳奇2010/02/10
金融海嘯以來,不少人在談論「國進民退」的問題。國家的4萬億元振興計劃,說是促進了國企吞併民企;銀行放寬貸款,又說是導致國企繼續「水浸」而民 企乾枯。這些言論,令漸露曙光的經濟蒙上了一層陰霾。我最近出外公幹時覓得一處好地方,卻是個「國退、民進」的好模範,就是福建泉州。

泉 州被稱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沒有廈門哄鬧的遊客群,也沒有省會福州豪邁的高樓,市中心的大街保留有清真寺和牛肉檔、天主教堂和咖啡座。這個遠離首 都的泉州,一直沒有甚麼大國企以此作為據點,更沒有甚麼礦金等天然資源。但這的稅收收入、用電量等指標目前卻已高踞福建省首位,0七年GDP剛逾 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0九年超過3,000億元,來勢洶洶。在這舉足輕重的鞋履業,從以往只會替海外品牌來料加工到建立自己的品牌,從閩一小城 鎮開始到建立覆蓋全國的宣傳與銷售網絡,憑藉這門從小村落走出來的紮實工夫,現在這從拖鞋、運動鞋以至皮鞋,舉目皆是。


許氏大姓 光大民企
我聽說這有一座清源山,山中有老子像,席地而坐,其由來、年份至今竟無人知曉,記載說是「石像天成,好事者為略施雕琢」,我便趁著有幾個小時空閒, 慕名參觀。游畢,朋友又領我向後山進發,拾級而上,四顧鬱鬱,耳邊啼聲不絕,頗有古人登高之韻。未幾,幾座明朝時的祠堂出現在眼前,其中一座為「許家 祠」,熟悉福建的朋友可能知道,許氏正是福建人的大姓。來到這,我赫然發現,許氏更是著名民企企業家的大姓。

祠堂並不華麗,卻有著無數許氏族人留下的簽字,根據族譜每一個輩份排列得井然有序。祠堂捐贈人的芳名壁上,帶頭的是4個香港人並不陌生的名字:許榮茂、許連捷、許健康、許景南。追根究柢,這4個名字的背後是4個閃亮的品牌和幾百億元的市值:世房(
00813)、恆安(01044)、寶龍(01238)、匹克(01968)。

炒股的朋友應該對這幾個名字有著頗深的情意結。世房是全國房地產的十大品牌;恆安這個婦幼用品製造商近5年來締造了股價的神話;寶龍和匹克都是克服了經濟危機,去年咬緊牙關成功上市的民營企業。


刻苦打拚 重視傳承
在這竹林深處的古祠,竟然與國家改革開放下民營企業的崛起聯繫在一起,背後確有著深層次的客觀與主觀因素。泉州位處邊陲,又與台灣為鄰,國家基於戰 略考慮一直沒有很大的經濟投入,但這卻為民企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上福建人「愛拚才會贏」、刻苦耐勞的創業精神,從來料加工到建立品牌,從閩到港進入 資本市場,再也不是偶然。

中國人有一句話「富不過三代」,這也是很多民營企業家從創業到守業須面對的挑戰。尤其民企的冒起往往有著創業者 很深的個人烙印,如何讓公司從一個家庭變成一家專業管理的企業,一直備受關注。近年投資者也看到一些民企由於繼承問題,或創辦人去世或家族紛爭,突然面臨 倒閉的危機。

由於閩人特別重視家族傳承的理念,加上自己以前沒有很好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往往提早開始培養下一代的企業繼承人,以保家業。仔細看在這古祠崛起的四大民企家,不難發現他們的第二代都已掌控公司的業務,繼續著閩商、民商的成功傳奇。

(妍宇)

妍宇,《香港華爾街的孩子》作者,畢業後一直在香港的華爾街工作,現任職跨國投行,卻始終是不折不扣的狂想一族:游走在城市之中,沉睡在字行間。


========

我們公司有5分3的閩商性質。且看能否成就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81

太早聰明的人與傻瓜無異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197


不是嗎?

太早就聰明的人,走的太前,會脫離群眾,

一旦離開了群體,便是孤單的個體,

羊群效應下眾人是對,你是錯

只能說句賢的是他,愚的是我了。。。

曾幾何時國內商業地產開發商尾指可數,2,3線城市,更是乏人問津。

SOHO走快了十年,雖然有所成就,但股價依然浮沉。

隨著住宅市場泡沫化及持續降溫,商業地產的獨特優勢將會成為房產投資主題

例如:

1.持有優質資產的穩定性,

2.持續的現金流收入

3.黃金資產升值空間及其抵押價值

國內現在盛傳黃了住宅市場,紅了商業市場就是指這個因素了.

君不見97金融風暴香港沒什麼地產公司出事兒嗎?

主要有不少都持有優質資產,有了避險的作用呢。

2010年的SOHO身處的大環境,還會一如以往嗎?

走先死先,還是First mover advantage?

Time proves everyth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06

談市場容量與盈利增長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266
餅都這麼大的話,怎麼切,都好辦;難就難在餅只有丁點兒大,怎麼搶都難做。有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語中的道出maketing & sales的真諦。做生意,投資股票一定要找一個立於不敗之地的站點,再談其他。否則,你必需具有開拓紅海的勇氣與實力!由此可見,為什麼巴菲特的競爭壁壘理論是這麼重要。你看,整個體育,銀行,地產行業等,即使做的再差,亦能大賺一把。同質化?怕什麼。怕就怕市場空間到頂了,那麼就要佔據細分市場,各自為王了。香港,正是如此,我們,也正如此。思變是紙上談冰,計劃的開始;求變是積極進取的做法;變革才是成功的保證!藍海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一個地方丫。========================================假設前提;盈利=銷售額*固定利潤率只有基於銷售的變量增加時,盈利才能提升。而固定利潤率不是沒有提升空間,只是少之又少。銷售的大幅增長只要遠遠拋離固定開支的增長,那麼盈利實現將更易於突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2

我的創業故事-真正BBA課程的開始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445


       最近幾個月思考停滯不前,面臨著創業至今的最大的情緒困擾。事到如今,總算是有了解決的方案,現在恰是時候停一停、想一想,讓自己重新呼吸,讓思想能夠再次騰飛,當然,也少不了總結當中的「成與敗」或者說是經驗。。。

 

 


一個創業點子的誕生




   有的人起於對某事物的興趣,有的人以資本作為考量,有人因事因時制宜,當然更多的是各樣的原因都有,所不同的是主因。

   嚴格來說我算是機會主義者,喜於留意事物變化或者說作為一個投資者的觸角,我傾向多吸收一些不同的資訊。從2008第三季左右,三聚青安事件,席捲全國, 中國乳業面臨重大的問題,當時的我經過一些資料發收集,發現很多國產的三鹿,亦包括深受投資者喜愛的蒙牛,深受其容,紛紛中箭下馬,一些國際品牌也受到波 及,只有日本奶粉是當時未檢驗出含有該成份的唯一一國家。。。(從這次深刻的體驗也讓我更深入了解這國家的嚴謹)

   創業點子就將靈光一閃出現腦海,然而就像太陽從西方升起需要科學家的肯定,我也就找了一些值得參考的簡單「RESEARCH」,發現有人也有著這念頭,而且已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基本上進入這嬰兒用品行業,已經變得沒什麼懸念了。。。

   而擺在我們眼前的是團隊的成員,資金的來源等等懸而未決的事情,一想起當時的我,也覺得累!那一刻只懂心口掛著勇字,不斷的衝。

 


插曲-職業X創業


   一直都很喜歡很希望有天可以投身銀行業,成為IBANK的一員,夢想像大學畢業不是創業便是走向金融業,可是近數年接觸了投資及對商業之道有所了解後,心 靈,財務自由便不斷盤旋腦中,揮之不去,折衷之道便是希望在創業前有一個機會嘗試及賺一點本錢。(在YEAR 1期間基於對知識的追求及對社會入場劵的深刻了解)考了不少一般保險或做銀行CS都未考齊的入門試,也很幸運的讓我認識了一些做保險的前輩。。。

   當中有一S姐憑著我對她的了解,發現不像一般招冰買馬,唯利是圖的人(坦白說她不是一個很厲害的SALES,但卻是一個很稱職的保險從業員,這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於是在了解後,便得到應聘機會,經歷了數次面試後,最後在分行經理那裡確認加入這個家庭。

   然而,待了一天我便提出呈辭,在很多人心中一定會覺得這不又是另一個八十後的翻版嗎?其實,當時我心中也一陣茫然,到底我想要的是什麼?在這裡我能夠得到 嗎?要說怕沒成績嗎?又不像,我讀書時候我比任何身邊朋友都可以懶,沒記性,可是要考試,我仍很有把握比他們好,包括名列前茅的。思來想去,只有那兩個字 「自由」。

   分行經理也婉留再三,甚至說幾年後以我能力可以做到他的位置。(吹牛成份居多,保險業呢),當然也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會說這番話,當時望著他房間裡的落地玻 璃,窗外驕陽似火,波光余暉確是醉人,心中也不感一蕩。也不曉得究竟是理性或是感性為我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道路。。。

 


一個真正BA課程的開始


從進入BA系的頭幾個月便對學院派的教學感到失望,伴雜著對紙上談冰的無奈,對擾人而無所作為的PROFECT,我是充滿HATE的。然而,不得不承認,對於任何人,特別是一般人,正規及必要的高等學習及學歷是必需的。這是我從合夥人之間或社會深刻體會的。

只可以說,與一般創業者無異,對金錢的飢餓,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以及對商道的嚮往,一個真正的BA課程開始了。

下回分解:究竟合夥人是怎樣來的?怎樣將點子現實化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65

中国银行业:高盈利下的高风险 天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35

什麼是差異化?就招商而言,就是全銀行業賺錢是它蝕錢,全部賺錢是他更賺,全行業蝕錢時佢可能更蝕?

無異,相對而言,是在不斷嘗試調整業務結構,儘管過程並不容易。

============

中国银行业:高盈利下的高风险

 

中国银行业:高盈利下的高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8月30日》 吉密欧 北京报道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中国大型银行全部为国有控股,其最高层管理人员大多为中共任命的前央行官员,它们创造利润的商业模式也高度一致。

      但即便是来自一个高度“同质”的行业,中国各大银行上半年的业绩也相似到了诡异的程度。

      中 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以及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均公布,上半年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27%。以市值计算,工行和建行分别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银行,中行是以资产计算的中国第四大银行。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净利润增长速度略快,达到30%。

      商业模式的相似性是各大银行盈利能力如此一致的一个原因,但这种一致性也突显出整个中国银行业正在累积的风险。

      中国的银行从公司和个人那里获得存款,然后将大多数资金出借给由政府支持的大型贷方,用于建设工厂、钢铁厂和房地产项目。中国的企业与个人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但储蓄率则名列世界前列。

      银行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巨大利差。这种利差由央行制定,目的是保护银行免受激烈竞争之苦。

      这种盈利模式在中国被称为“资本消耗型”模式,因为它会鼓励银行尽可能多地对外放贷,直至其资产负债表遭到侵蚀,然后银行便不得不回到资本市场募集更多资金,以满足监管要求。

      “长期来看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Stone & McCarthy驻北京经济学家汤姆•奥尔利克(Tom Orlik)表示。“但只要你相信中国的增长前景,只要政府不放开利率、不允许外资竞争对手获得大量市场份额,那么这些银行仍将是会下金蛋的鹅。”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包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以及新近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额将近达到2740亿元人民币(合400亿美元)。分析师预计,下半年银行收益将减缓,但全年净利润整体增幅仍将超过20%。

      然而,更长期来看,中国大型银行在经济形势良好时期收获差不多利润的这种统一性意味着,如果形势开始恶化,各大银行将暴露在相同的危害和风险之下。

      去年中国新增贷款较2008年增加了一倍,达到空前规模,一些经济学家称此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宽松措施。尽管自年初起,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减缓贷款增长速度,但信贷条件仍然比早些年宽松得多。就连中国顶尖银行家都很快承认,过去两年贷款并不是都发放给了具有良好信誉、可行性高的项目,而且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贷款可能永远无法得到偿付。

      Stone & McCarthy预计,发放给地方政府、房地产项目以及经济冗余部门的新增不良贷款,会在未来两到三年里使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率从目前的1.3%提升至约7.9%。

      如果出现房价下跌幅度超出预期、地方政府违约率上升的更极端状况,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至13.4%,总额可能达到约5.4万亿元人民币。

      十年前,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历了一轮由信贷推动的刺激措施之后,大体上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超过30%,引发了一场银行业危机。这场危机造成的烂摊子,中国政府迄今都尚未彻底清理干净。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财政部已经对逾7200亿元人民的十年期不可转换债进行了展期。这些债券是十年前发放给工行、建行以及中国银行,用以交换其部分不良贷款的。寥寥数笔,中国政府便将上一次银行纾困计划的结账日又往后延了十年,但十年后,银行业背上的重担可能还会增加,至少会增加一批新的不良贷款。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将继续求助于政府和资本市场,来满足其对新鲜资本的贪婪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