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也說亮話:家居護理及復康

1 : GS(14)@2016-10-17 08:07:56

孔子63歲和弟子被困於陳蔡之間,惶惶不可終日,如喪家之犬。孔子體魄強健,射箭時,「蓋觀者如堵牆」,可見箭藝超凡,但是他駕馭馬車的本領更高,自己說:「吾何執?執射乎?執御乎?吾執御矣。」用現代語言來說,年輕時運動打下的基礎,在年老困厄時派上用場,即使餓上幾天、奔波勞碌,孔子依然「慷慨講頌,弦歌不衰」。假設孔子或弟子不良於行,中國文化就沒有了「君子在厄不窮」這一段,公元前5世紀可找不到無障礙飛機、汽車、通道,也沒有輪椅,拐杖就是一根木頭,談不上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上周日本東京舉辦第43屆家居護理及復康展覽會,和北美的MedTrade、歐洲的REHACARE並列為世界三大業界盛事。500多家參展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圍繞如何幫助提高個人護理能力,可以讓人在年老或殘疾的情況下也可以獨立、有尊嚴的享受生命,比如一家公司設計的輪椅床將床的一半輕鬆變成輪椅,有需要的人士只需把身體移到這一半,就可由躺著轉化成自由行動,不用護理人員操心。行動、呼吸、復康、個人衛生、日常生活的輔助等都是展會的重點。當然,人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有不少參展公司的客戶目標是醫院、安老機構等,從院舍管理系統電子化、雲端化到幫助護理人員的骨骼服(Exoskeleton suit)——穿在身上則能輕易提起重物等,這些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分別照顧需要不同護理及復康水平的客戶,銀髮商業市場在日本已經形成,而且發展蓬勃。筆者走馬看花後感受有三個趨勢,一曰設計(Design)、二曰移動(Portability)、三曰善用資訊(Use of data)。在叉子和筷子平滑的表面加上鋸齒或阻力,用家就算手老是顫抖,食物也難以滑落;潔具甚至如馬桶也可以移動,跟人走,手扶軌也可以隨意拆除安裝而不再是固定裝修,減低成本、提高靈活;這些都令社區和家庭養老更安全、舒適。採摘、分析用家數據提供系統學習,讓產品和服務可以不斷提升,社會服務在這方面還要加把勁學習。香港的護理及復康似乎還是社福界主導,商界何時才看到商機?錢從哪裡來?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從何開始?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7/198029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87

護理員短缺要向日本取經(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關焯照)

1 : GS(14)@2017-04-22 10:38:23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上年公佈全球人均壽命排名,2015年香港男女平均壽命分別是81.24歲和87.32歲,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地方。按政府統計處於今年2月發佈的《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已從五年前的41.7歲上升至2016年的43.4歲,而年齡達65歲或以上的人口和人口比例則分別上升至116萬和16%,分別較五年前的94萬和13%高。從以上數據來看,香港人口明顯加速老化,這是下屆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隨着醫療技術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仍在延長,然而,長壽不表示當生命到達最後幾年時仍可以活得如正常人的健康,始終年紀大機器壞,人類壽命是不能逆天而行的。人口老化為政府帶來大量挑戰。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社會老齡化令勞動人口的生產力下降,最終拖累經濟出現長期呆滯。至於與老年人口急增的相關公共開支也會顯著上升,驅使政府面對巨大公共財政壓力。非常幸運,現在港府坐擁豐厚的財政儲備,因此,這兩個金錢問題不會在短期內衝擊政府的財政穩定性。但由於人口急速老化和極低的出生率,政府預計本地的勞動人口將於明年見頂並輾轉下降,對早已出現人手短缺的醫護人員和照顧長者的社工來說,肯定是非常壞的消息。即使港府努力加快醫護人員的培訓,甚至輸入這方面的勞工,也未必能夠應付未來老人醫療的需求,遑論他們日常生活的照顧。這情況是否表示香港的長者會缺乏社會的關顧呢?答案可能要從日本身上得到。講到人口老化,日本肯定是研究老齡化社會的最佳例子。在2015年,日本人口年齡達65歲或以上佔總人口26%,遠遠拋離香港。根據日本政府的預測,日本在2025年將會缺少38萬護理人員來照顧長者。無奈,日本文化是排外,很難接受移民,而外勞又不能長期留在日本工作,為了解決照顧長者問題,日本政府利用自己研發的機械人技術,竟然發展出機械人照顧長者科技,例如機械人私人教練(robotic personal trainer)和將老年病人從床上移到他們輪椅的機械人,最奇妙的是有部份由日本製造的機械人可以作社交活動,令長者在生活上得到精神支持。很多人害怕最終大部份工作會被機械人取代,其實這是誤解。最近一年,經合組織、KPMG和加拿大智庫Franser Institute均指出,機械人只能代替部份工序或技能,絕對不會取代所有工作。現時日本採用機械人來補充護理人員供應不足,似乎漸受到亞洲地區,例如台灣和南韓的政府注意。假若筆者是下屆政府的勞福局或食衞局的掌舵人,為了解決本地缺乏護理長者的人員,我肯定會向日本政府取經。
http://www.acecentre.hk關焯照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21/199964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03

長期護理保障 補年金不足 倘失自理能力 每月收取固定現金賠償

1 : GS(14)@2017-05-13 01:38:59

【明報專訊】退休的理財選擇愈來愈多,按揭證券公司推出終身年金計劃之餘,保險公司亦在逐步推廣長期護理保障,這個1970年代已經在美國萌芽的保險類別,近幾年才在香港逐漸興起。它與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相似,亦是將現金轉化成有生之年每月都可以收取的固定收入,只不過相對年金多作理財之用,長期護理保障則更着重保險功用,且保費未必一筆過支付。

安盛首席壽險產品總監呂鳳珠表示,長期護理保障與公共年金計劃概念一致,均希望針對本港因人口老化加劇而衍生的社會支援不足問題及保障缺口,協助市民應對老齡化挑戰。不過二者差異在於,「公共年金」雖可協助退休人士應付退休後的日常開支,但如退休人士因疾病或意外而失去自理能力,「公共年金」或不足夠應付高昂的長期護理開支。

以入住護老院舍為例,單單住宿費用已由每月數千至萬多元不等,長期護理需要時間不能預計,短則數年,長則十數年,將為自己及家人帶來難以預計的經濟負擔。長期護理保障可在提供持續每月現金保障之餘,提供特別針對長期護理保障的支援。

香港現有的長期護理保障主要為喪失自理能力者,以及嚴重認知障礙病患者(包括認知障礙症或阿爾茲默氏病)提供保障,以每月固定現金賠償作為主要保障方式,坊間亦有保險配以特定疾病檢測、家居改善、照顧者培訓等服務。香港的長期護理保障產品不多,有安盛「愛護一生」終身保障,以及作為附加保單的友邦儲蓄保險「充裕未來」的附加契約「靈活選」,以及保誠附加的「長期護理保障」。

按不同年齡階段 調節賠償額

在一定年齡階段,保險公司每月向受保人支付固定「每月保險賠償額」,進入下一年齡階段時將適度增加每月賠償。一些保險產品亦將照顧者和受養人納入賠償範圍內。以安盛「愛護一生」的長期護理保障為例,該保險對70歲或以下失去自理能力的受保人,每月派發100%每月賠償額,71至85歲則派發120%,85至100歲派發150%。同時,保險公司會向照顧者和受養人分別連續6個月每月派發50%,及連續36個月每月派發25%的「每月保險賠償額」。

當受保人被專科醫生確診患有嚴重認知障礙,或證實喪失自理能力時,便可獲得保障。保險公司多以是否無法獨立完成至少3項日常生活事務,判斷受保人是否符合保障條件,安盛和友邦列出的日常生活活動共有6項,如進食、洗澡、穿衣服、如廁等,不過安盛保險條款列明需證明永久喪失自理能力,友邦則要求連續6個月無法獨立完成部分活動。

部分設等候期 保障至100歲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保險與醫療保險和重疾保險相似,均設有等候期。以安盛為例,若在保單或附加契約生效3年內,患者喪失自理能力並且由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直接或間接導致,那麼保單將被取消。由意外導致的自理能力喪失,則不設等候期,若為上述兩種之外的情况,等候期則為一年。該保障有效期截至投保人100歲。

友邦附加保障內的長期護理保障則稍有不同,該附加保障共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僅為意外身故保障,到保障提升日前5年,若希望選擇長期護理保障,則須開始繳交該選項保費,保費繳付期為10年,保障終身有效。

配合「生果金」付保費 減輕負擔

安盛的長期護理保障可以作為單獨保單購買,不過,因為保費需繳交至受保人100歲,退休者繳交保費的負擔就較大。呂鳳珠建議可與儲蓄險配搭購買,亦可用「生果金」支付部分保費,減輕經濟負擔。保誠的附加保單保費支付方式則有不同,可分為5年或終身支付,並可選擇每月賠償額,分為1250、650、350美元不等,保障年期則與安盛相同,至100歲。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年金專題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17&issue=201705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23

銘基:細價H股再受追捧 十大持股重倉科技工業護理

1 : GS(14)@2018-03-19 04:26:02

【明報專訊】港股2月初曾下跌超過1600點,當時A股未能倖免,其創業板亦曾急插逾5%,見3年來新低,加上2015年股災陰影,令不少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聞之色變。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蕭菊嫻(圖)認為,隨着中國經濟持續轉型,市場供求趨平衡和企業成本結構改善,細價股將能從中得益,且隨着中港互聯互通機制擴大,H股小型股或迎來更多估值重估(Revaluation)機會,已經愈來愈多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感興趣。

隨着中國經濟轉型至消費、服務和高附加價值行業,蕭菊嫻相信中國小型股將從中受惠,今年對A股小型股市場感信心。她解釋,細價股受企業盈利持續復蘇支持,特別是工業、資訊科技、健康護理和消費行業,因經歷產能過剩時期後,目前供求已趨向平衡,並受企業成本結構改善和提供高附加價值產品帶動。雖然相對資金較少,但她認為小型企業可透過不斷創新,與大型公司競爭。以手機市場為例,她稱年輕人對科技設備應用的需求不斷增加,故亦會在透過創新令手機更輕巧和延長電池使用時間的小型公司中尋找到投資機會,並稱隨着中國期望在半導體上達到自給自足,料這行業亦會迎來結構性增長。

半導體趨自給自足 增長潛力佳

「多年來政府政策導致中國企業的薪酬和營運成本上升,迫使企業作出結構性改革,而目前改革成果正面,經歷一輪淘汰後餘下的公司變得更強。」她又稱即使去槓桿政策主動管理系統性風險,但小型公司由於早已被金融機構拒絕貸款,並不倚賴槓桿帶動業務增長,反映影響實質不大。

去年AH股估值已明顯收窄,但主要集中於大型股,這差距仍出現於小型股,故基金仍在H股小型股中尋找到更多投資機會。她稱H股細價股的未來估值重估動力,其實來自港股通機制。一般小型股的增長動力較好,故估值亦高於大型股;但中國投資者以往不能投資離岸小型股,導致投資者基礎上出現缺口,從而令H股小型股估值受壓。惟她稱隨着互聯互通機制擴大,這缺口已持續收窄,有助H股細價股迎來更多估值重估機會,並發現去年已有更多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細價股感興趣。

中港互聯互通擴大 吸引外資

基金主要投資市值30億美元以下的小型公司,截至上月底的十大持股中,資訊科技佔達21.6%,其次為工業、健康護理和非必需消費品。蕭菊嫻稱,在科技股中,較偏好聲學、軟件即服務(SaaS)和半導體公司;長線則正在研究汽車科技和3D感應解決方案企業的投資機會。

她又相信中國長線有機會成為全球健康護理行業的增長動力,因政府嘗試推動企業由以往仿製西方藥改為創新藥物,並作不少投資推動生物科技發展。例如江蘇政府已對一項基因排序計劃「開綠燈」,未來甚至可能建立全民基因資料庫,她料這將改變10年內中國的醫療行業情况,因上述數據將為藥廠提供研發藥物機會;而她目前亦正在觀察部分,透過基因研發出高治癒率抗癌藥的公司。至於年初升勢凌厲的內房股,她稱有留意部分具優質土地儲備和眼光的公司,但指這為一個資本消耗行業,不利於細價股,故低配這行業。

內房屬消耗行業 不利細價股

不過 ,去年A股走勢與全球主要市場相近,都是呈強者愈強格局。以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為例,全年回報為18.53%,同期表現遠遜於MSCI中國大型股指數的37.64%。至於估值方面,小型股其實也只是略高於大型股,平均18.4倍略高於大型股的16.56倍。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01&issue=2018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79

嘉濤(香港)控股(輝濤嘉濤護理集團,輝濤安老院/嘉濤安老院/康城松山府邸/荃灣老人中心/荃威安老院)專區

1 : GS(14)@2018-10-14 09:10:15

http://elderlyhk.com/about.html

2 : GS(14)@2018-10-14 09:10:27

http://elderlyhk.com/index.html
網站
3 : GS(14)@2018-10-14 09:11:02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8101102_c.htm
招股書
4 : GS(14)@2019-04-26 13:17:26

http://www.hkexnews.hk/app/SEHK/ ... ls-2019042301_c.htm
招股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