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接受今日俄羅斯采訪。談及歐盟時,他認為歐盟缺乏適當的政治框架以及合理的機制,因此災難註定會到來。
在訪談中,喬姆斯基表示,歐盟沒有在適當的政治框架下建立單一貨幣體系,在困難時期到來時,使用同一貨幣的各國便難以通過貨幣貶值來解決問題。歐元區是剛性結構,並且沒有如同美國聯邦制度中補償制度一樣的機制,因此註定會產生災難。
喬姆斯基對《華爾街日報》之前的觀點表示贊同,稱無論誰是歐盟領導人,政策都不會改變。
不過,喬姆斯基並不認為德國會首先選擇脫歐。由於德國是歐盟的受益者,如果歐盟分崩離析,對德國而言將是悲劇。
喬姆斯基還談到了即將來臨的法國大選。在他看來,法國中右翼政黨總統候選人菲永與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候選人勒龐均屬於極右派,右傾主義比現在的美國還要嚴重。喬姆斯基稱,這是一個十分戲劇性的事實。
2016年的最後幾個交易日,A股市場縮量盤整的態勢或許已經很難改變了,這也註定了A股2016年整體將以下跌報收。
12月29日是2016年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滬深兩市股指繼續縮量盤整,股指小幅下跌,市場整體人氣低迷,熱點缺乏持續性,早盤一度領漲的創業板指數午後也回吐了絕大部分漲幅。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96.10點,下跌6.14點,跌幅0.20%,成交1499億元;深成指報收10159.45點,下跌27.71點,跌幅0.27%,成交1925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959.24點,上漲2.09點,漲幅0.11%,成交50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42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繼續小幅萎縮。
對於這樣的走勢,上海證券分析師陳健宓認為,春節前資金面緊張的局面不會改變,股市沒有大的行情,縮量陰跌是常態。前期的邏輯仍在,註意:1)PPI向CPI傳導的行業如石油、紙業、家用電器偏消費類的股票;2)國企改革中受益於農業供給側的板塊,如中糧集團下面的子公司和農業規模化經營的農用機械板塊;3)受益於尿素價格上漲的化肥龍頭股;4)受益於PPP資產證券化來改善現金流的環保股。
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認為,2016年,存量資金博弈造就區間震蕩行情。2017年,資產荒背景強化,股票資產相對高性價比,將成為各路資本破解“資產荒”困局的出口。房地產、債市流出的錢,基金、保險、銀行資管、養老社保、外資的錢有望陸續湧入,打破A股市場存量資金博弈的僵局。
隨著機構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強勢,機構的偏好與操作風格直接影響市場的行情走向與盤面風格。大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投資期限長,重視投資的安全性與穩定回報,故偏好於低估值、高分紅、業績穩健增長的藍籌板塊(如銀行、食品飲料等)。此類標的有望受益於市場參與主體變換帶來的投資風格轉換。
山西證券預計,2017年股市投資收益將整體優於2016年,估值中樞望緩慢擡升,上證綜指的點位波動在2800-3600點之間。行情將以震蕩中攀升,爬坡中波折的形式演繹。一季度行情回暖,風險偏好由修複到高漲,同時有養老金入市、兩會預期、年報行情、開工旺季等多個因素共振,重點看大基建(PPP與一帶一路)與周期品(農業供給側改革與上遊化工);二、三季度或將迎來階段性的震蕩休整;四季度在十九大召開的政策利好預期下,風險偏好有望再次帶動股市向上。
從運行節奏來看,上半年經濟慣性企穩、通脹上升的窗口期,市場偏好傳統周期性行業與低估值藍籌板塊;下半年,隨著補庫存周期進入尾聲、影響式微,經濟與企業盈利增速再次放緩,且經歷前一波股價上漲後,周期性行業估值不再占優,但此時投資者風險偏好仍高,則資金有望留存市場內,並轉而向消費類藍籌板塊與嚴重低估的優質成長股(傳媒、計算機)轉移。
初心決定創業成敗。
i黑馬訊 3月25日消息,由創業黑馬主辦的第四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本屆運動會由摩比神奇獨家冠名,分眾傳媒全程戰略合作,OPPO戰略合作。運動會現場,黑馬投資學院院長、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守彬以《創業從開始就註定成敗》為題做了分享。
楊守彬表示,很多人認為創業首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臺風口,但從O2O到智能硬件到大數據,再到共享單車,每個風口出現的時間都只有短短幾個月。臺風會很快退去,最後只有一兩只豬能在空中翺翔,沒有那麽多成功的機會。
“能夠引領一家企業,從小到大再到偉大,背後真正的秘密是什麽?就是創始人所秉承的初心到底是什麽,創業從開始就註定成敗。”楊守彬認為。
以下為楊守彬分享節選,經i黑馬編輯:
臺風口吹不起那麽多豬
過去幾年我們看了數千家企業,投資了一百多家企業,同時研究了幾百家企業的成功。我發現成功的創業企業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秘密,這個秘密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些企業是可以成功的。
過去也有人講,創業首先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臺風口,如果臺風來了,你是一只豬也會被吹到天上去。但是我們作為一只創業的豬,非常艱辛的爬到臺風口卻突然發現,那已經有一堆豬了,臺風根本吹不起那麽多只豬來,只有幾只豬能被吹到天上去。
而過去的幾年和未來的幾年,我們同樣看到,其實每個風口的出現時間非常短。從O2O到智能硬件到大數據,以及各種單車,一堆的創業風口,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個月。
臺風會很快退去,之後我們突然發現,只有一兩只豬在空中翺翔,絕大多數的豬都被扔在鍋里熬湯。沒有那麽多成功的機會。
能夠引領一家企業,從小到大,再到偉大,背後真正的秘密是什麽?這就是我演講的主題《其實創業從開始就註定成敗》:創始人所秉承的初心到底是什麽,其實就已經決定了(成敗)。
初心決定創業成敗
創業的初心就像建一棟大樓的底座,如果這個初心足夠偉大,能為消費者、顧客、社會,乃至為這個世界解決問題,你的創業大廈就會越建越高。
相反,如果你創業只是為了一己之利、一已財富的追求,這就像一個倒金字塔,從一個很小的地方出發,你做的越大可能倒的越快。
偉大成功的創業企業都有一顆樸素、無私、直至偉大的心,而當這成為他所創辦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時,這家企業會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
比如,比爾·蓋茨創業之初跟他母親說,“我想輟學去創業”。他母親說,“你為什麽去創業?”他回答道:我覺得未來的世界是屬於信息的世界,我想努力讓全世界每個人都用上電腦,這是我創業的夢想。
到今天為止,比爾·蓋茨的這個夢想實現了嗎?其實沒有實現,因為全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用上了電腦。但是,這並不妨礙比爾·蓋茨因為擁有如此偉大的初心和夢想,順道成為了世界首富,而且雄霸這個寶座20多年。
他在成為世界首富以後,將絕大多數財富捐獻出來,成立了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去救助和幫助全世界的人。有記者問他,“你在創立微軟和經營微軟的過程中,如此的兇狠無情對待競爭對手,打的他們落花流水,你掙了這麽多財富為什麽又要把它捐出來?”他說,“我去創業、去經營微軟,是要解決世界的問題,讓每個人都用上電腦,也同時證明我是一個具有這樣能力的人。而我將如此多的財富捐獻出來,是想帶給這個世界更多幫助。”
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將自己大量財富捐給了比爾及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有記者采訪巴菲特說,“你為什麽要將這麽多錢捐給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巴菲特說,“我作為這個世界上第二個有錢的人,唯一能讓我信任的(人)就是那個比我有錢的人,我們倆要一起做慈善。”
這樣的事業和成就,都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如此偉大的心。
喬布斯在創立蘋果的時候,他提出,“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當二次回歸蘋果時,他提出自己要做一個只有一個按鍵的手機。沒有人相信。大家如果用手機比較早的話,在2000年初,當時的手機都是模擬手機,有二十幾個鍵。很多人認為,26個英文字母、十幾個數字,不可能裝在一個鍵里。
所有人都質疑,問喬布斯,“你為什麽堅信可以做出只有一個按鍵的手機?”喬布斯說,“因為消費者需要,蘋果的使命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三年半後,蘋果做出了只有一個按鍵的手機。他們具有這樣偉大的使命和初心。喬布斯根本不關心蘋果的股價是多少、營收是多少,他就是用這樣的初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產品。
孫正義90年代初從美國回到日本,他從人才市場招聘來了兩個人,租了一個17平米的房子就開始創辦軟銀。第二天,他站在一個破舊的蘋果箱子上,向這兩個人宣布,”我將帶著你們做出日本最偉大的信息企業,我們將成為世界500強,我也將成為世界首富“。
第二天,這兩個人都沒來上班,他們覺得孫正義瘋了!(他)怎麽可能(成為世界首富)?但是,僅僅7年之後,軟銀確實成為了世界500強,孫正義也確實(一度)成為了世界首富。
這些都是國外的偉大企業家,我們再來看看國內的。
2009年,有太多創業者參與了團購風口的競爭。在那個時間,很多家都拿到了1000萬美金以上的投資。大家遙想2010、2011、2012年的團購市場,從幾團到百團到千團大戰。
但是到今天,真正成功的其實只有一“團”——美團。為什麽?那麽多創業企業都同樣站在那個團購風口上,面臨同樣的機會、時代背景和商業模式,都拿到了投資,最後為什麽是美團成功了,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麽?
我思考這個問題很久,最終通過對比發現了一個答案。一次美團和一家冰淇淋企業合作做團購活動,然而合作方無法給用戶及時供應產品。很多公司一定是發一個市場公告:我們去談合作的商務是一個臨時工,我們無法承擔責任就好了。但是,王興卻召集所有的高管,開了兩天的會,來決策這件事情怎麽處理。
之後公布的結果是,給每個參加團購的用戶補償25塊錢,讓他們能買到相應的冰淇淋。此舉一共支出30多萬,同時美團也有了一個價值觀排序:消費者第一、商戶第二、員工第三、股東第四、王興第五。這樣的初心決定了美團的成功。
偉大的企業家馬雲,在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時就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將帶領各位將阻礙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三座大山(信任、支付、物流)同時推倒,去創造屬於我們的企業。”
當時,很多人都笑說,馬雲是中國長相跟智慧成反比的人,馬大嘴吹牛,沒有人相信他。
這麽多年過去了,馬雲帶領阿里創業的初心不變,並且直至他的這個初心上升為阿里巴巴的文化: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樣的初心,從一個樸素無私的初心逐漸升華,變得偉大,直至成為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才能真正引領一個偉大企業的誕生。
牛總(牛文文)創立了創業黑馬。我是近距離觀察、參與、實踐和受惠的人。真正感染我,或者感染在座的各位,乃至那麽多明星黑馬,就是牛總的一顆創立黑馬的初心:讓創業者不再孤獨。這份初心,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沈澱和升華,直到今天我們看到黑馬社群成為中國最大的創投服務平臺。正是因為這樣的初心,這份事業逐漸變得偉大,順道就成功了。
任正非創立華為同樣如此,他將華為的價值觀和文化,定義為以客戶為先、以奮鬥者為本、堅持長期艱苦奮鬥。其實很多人將這樣的口號也貼在自己公司墻上,但過來反問,有誰真正從內心認同這樣的初心和價值觀,並去踐行?
那些只是(把這些價值觀)當作口號,說給別人聽的(公司),最後都沒有成功。只有從你的內心認同它,並且去踐行它,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我們的客戶、消費者、用戶,並不關心創始人的夢想是什麽,並不關心你融了幾輪、估值多少。他關心的是自己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反過來講,我們創立一家企業的初心,就應該是為客戶解決問題,為這個社會解決問題,你才可以成功。創業就是去創造一個被他人需要的價值,你才會成長。創立一個只是你自己需要的企業是無法做大的。
我也觀察過很多失敗企業,失敗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只有兩點:要麽你遠離了顧客,要麽你遠離了員工。
只要你創立這家企業是為了照顧好員工、服務好顧客,無論在哪個時代,無論面對多麽慘烈的競爭,無論面對多麽快速的節奏,你都可以“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如果沒有把這樣的初心不斷升華為企業價值觀,引領企業行為,其實短暫的成功都會很快逝去。
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但是又眼看他哄然倒塌。皆是如此,短暫的成功稍縱即逝。
講一個很小很小的故事,大家就能理解,創業的初心從自己私心的出發,與為了別人出發,境遇會截然不同。
一美女加班很晚回家,整個小區的人都已入睡,屋里的燈都關了,路燈是昏暗的。這時候突然出來幾個歹徒。她本能的喊,“救命啊、救命啊”!她喊了很多聲,沒有人出來救她。
於是,她靈機一動突然喊“救火啊、救火啊”,這時候小區里所有的燈慢慢亮了,一群人很快跑出來救她。她喊救命的時候,是為了救自己,她喊救火的時候是為了幫助別人。
這樣一個小故事,讓我們非常明了的了解到你創業初心決定了什麽。創業,是為了一個無私的夢想,為了幫助別人,為了成就別人,為了幫助顧客,最後順道成就了自私的自己。
如果你創業具有這樣一顆初心,對你創造的事業有宗教般的信仰和初戀般的熱情,那麽成功已經不遠處等待著你。
最後,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總結我的分享: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深夜食堂》的口碑撲街,再度給國內電視人提了個醒。只有形式沒有靈魂的翻拍,註定水土不服,再大牌的導演和明星也拯救不了。
來源 | 文創資訊(ID:zhenfund)
作者 |
在《深夜食堂》開播之前,今年已有三部日劇翻拍劇在登上了電視熒屏,全部遭遇了口碑撲街的命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深夜食堂》的口碑竟然比這三部劇還差,90%的評分的網友都給出了一星差評。這部翻拍劇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日劇翻拍在中國真的行不通嗎?
口碑撲街!《深夜食堂》豆瓣2.3分
早在播出之前,中國版《深夜食堂》就已經備受期待。該劇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安倍夜郎創作的同名人氣漫畫,以深夜食堂老板烹制的每道美食為主題,引出一個個溫暖的情感故事。原版漫畫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5分,先後被拍成日劇和韓劇,可以說是風靡亞洲。
乍看中國版《深夜食堂》的主創陣容,也並未透露出一絲撲街的氣息。總導演是曾執導《流星花園》和《痞子英雄》等大熱劇集的蔡嶽勛,主演是演技和觀眾緣俱佳的黃磊,還邀來海清、趙又廷、金士傑、蕭敬騰等數十位演藝明星加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豪華陣容。
超強IP加上豪華陣容,讓《深夜食堂》未播先熱,被不少網友評為“年度最期待的電視劇”。《深夜食堂》的制作方不會想到,等到劇集真正播出,迎接它的卻是一片吐槽之聲。
6月12日,《深夜食堂》在北京衛視和浙江衛視首播,首播收視率分別為0.653%和0.48%,反響比較平淡。不僅如此,《深夜食堂》開播後,口碑一路下滑。截止到目前,《深夜食堂》的豆瓣評分已經跌到了2.3分,參與評分的3多萬人中,超過90%的網友都給出了一星差評。
豆瓣2.3分是個什麽概念,對比一下就更加清楚了。當年被網友吐槽為“絕世大爛片”的《富春山居圖》,豆瓣評分是2.9分。遭遇網友群嘲的《幻城》,豆瓣評分也有3分。也就是說,在豆瓣網友心目中,中國版《深夜食堂》比郭敬明的電視劇更令人難以忍受。
為何撲街?《深夜食堂》不接地氣
同樣改編自同名漫畫,《深夜食堂》日劇版一直廣受歡迎,足足拍了四部電視劇,每部的豆瓣評分都在8.5分以上。韓國翻拍的《深夜食堂》雖然遭遇了一些吐槽,在豆瓣也拿到了6.8分的及格分。相較之下,中國版《深夜食堂》的口碑,著實有點“慘不忍睹”。
無論從制作班底還是主演陣容來看,中國版《深夜食堂》都並不遜色。那麽,這部電視劇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為何會引起觀眾的猛烈吐槽呢?
1、不接地氣的改編
以往的IP改編劇,常常因為過度改編讓觀眾感到鬧心。這一次,中國版《深夜食堂》倒是沒有過度改編,直接把原版的日式居酒屋原封不動地搬了過來。不管是店主的裝扮,飯店的裝修,乃至黃磊臉上的刀疤,都跟日劇版本一模一樣。
這樣生搬硬套的改編,看似是忠於原著,實際上滿滿的都是違和感。國內的確有這類的日式居酒屋,但在中國根本算不上主流,甚至還不如沙縣小吃、蘭州拉面和黃燜雞米飯知名度高。哪怕把店老板改編成一個臺灣夜市攤主,可能都比居酒屋老板來得有說服力。
該劇的不接地氣,同樣也體現在了劇中出現的美食菜式上。播出的前四集中,出現的美食都讓人提不起興趣。現實生活中,中國人常吃的夜宵是燒烤、臭豆腐、小龍蝦、小餛飩和烤冷面,而不是專門跑去飯店點一份酸菜泡面、炸香腸或者煎餅果子。明明中國有很多膾炙人口的美食,到了劇中卻完全沒有體現,著實讓人感到可惜。
2、無處不在的廣告
《深夜食堂》的前兩集中,有一個比黃磊更有存在感的“主角”,那就是老壇酸菜面。為了宣傳廣告主的酸菜泡面,劇中的“茶泡飯三姐妹”強行改成了“泡面三姐妹”。黃磊煮泡面的時候,還要特意給調料一個特寫,引得網友吐槽“簡直就是老壇酸菜面的超長MV”。
既然是部美食劇,有泡面也就罷了。很快觀眾又在劇中發現了租房廣告和菜籽油廣告,每個都是十秒以上的慢速大特寫,生怕“金主爸爸”不滿意。如此肆無忌憚地做廣告,惹得網友紛紛調侃:“你們把灣仔碼頭水餃和思念湯圓放在哪兒,老壇酸菜面不得上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買嗎,著急。”
3、演員浮誇的表演
《深夜食堂》剛剛播出兩集,就迎來了口碑的滑鐵盧,跟嘉賓的“尬演”也脫不開關系。除了角色要求裝深沈的黃磊,劇中大部分主演的表演都十分浮誇。尤其是前兩集出現的“泡面三姐妹”,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讓觀眾大呼“尷尬”。
實際上,日劇演員表演普遍浮誇,這跟他們對漫畫的審美慣性不無關系。但這樣的誇張表演放到了國產劇之中,就很難為觀眾接受。尤其是前兩集的主角吳昕,明明不是專業演員,卻被安排到前兩集做主演,其浮誇的演技十分影響觀眾對該劇的第一印象。第三集的主演徐嬌雖然也采用了誇張的表演風格,尷尬程度就比前兩集輕了不少。
4、劇中角色和黃磊的人設不符
《深夜食堂》選擇黃磊來擔任主角,可能是看中黃磊的好演技和好廚藝。然而,劇中的黃磊一出現,就引來不少觀眾的吐槽,說他總是“裝深沈”。這是為什麽呢?
《深夜食堂》的店老板,原本是一個閱盡滄桑而又沈默寡言的大叔,日版的小林薰形象氣質都比較貼近這個角色。然而,黃磊這些年的“人設”,是一個滿身煙火氣的貧嘴大叔,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綜藝節目中,他都以這樣的形象出現。
觀眾早已經看習慣了嘮嘮叨叨的中年暖男黃磊,再看到劇中壓低聲音裝深沈的黃磊,總會感覺有種“違和感”。難怪觀眾會故意“人戲不分”地調侃說:“黃磊平常這個嘴碎法,客人跟他說點什麽,肯定第二天就抖摟出去了。”
缺乏靈魂的翻拍 註定水土不服
限韓令之後,中國掀起了一陣翻拍日劇的狂潮。僅僅是今年上半年,就有三部翻拍劇開播,分別是《約會戀愛到底是什麽》、《問題餐廳》和《求婚大作戰》。與《深夜食堂》一樣,這三部翻拍劇都遭遇了口碑撲街的命運。
這些翻拍劇失敗的原因都是相似的,故事照搬照抄,不接地氣,演員表演誇張。歸根結底,還是主創團隊在改編的時候太偷懶,美其名曰“還原原作”,實則根本沒有進行有中國地域特色的改編。最終,這些翻拍劇大部分淪為了“翻譯劇”,換了一批中國演員,講的還是日本發生的故事,讓觀眾看得十分尷尬。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翻拍劇的確選擇了高顏值的演員,畫面也算得上賞心悅目,其實也算不上多麽“粗制濫造”。但這些電視劇僅僅拿走了日劇的形式,卻丟了日劇的魂兒。它們照搬了劇中有趣的故事,誇張的表演,卻沒能複制劇中的人情味,對底層和邊緣群體的人文關懷。而後者,才是日劇風靡亞洲的根本原因。
日版《深夜食堂》中,以一道道美食串起一個個平凡人的悲喜人生,反映了日本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情感。《約會戀愛到底是什麽》關註社會中的“啃老族”和宅男,並試圖探討“男主內、女主外”這種迥異於常規的夫妻相處模式。《問題餐廳》聚焦日本女性的生存現狀,呼籲人權與平等。這才是這些電視劇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而在中國的翻拍劇中,往往只看到了各色的明星,滿眼的廣告,誇張的表演,卻很難看到對中國底層和邊緣人的人文關懷。比起戀愛故事,中國的高房價和高物價更應該是《深夜食堂》中白領探討的話題。比起資深啃老男,為了在大城市立足,加班加到“爆肝”的青年,更加貼近中國都市青年的生存狀態。講述這樣的故事,才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