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转贴:中欧校友服装行业研讨会纪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0gr8e.html

对服装业评估又参考价值
 
中欧校友服装行业研讨会纪要(2010-01-10 20:57:30)
标签:财经股票 分类:但斌作品

    中欧深圳投资俱乐部2009年11月赴闽南调研,考察了宝姿、安踏、恒安、特步、七匹狼等服装和消费品行业。很遗憾,因当时父亲病重未能参与。2009年12月29日中欧商学院深圳学院中欧校友服装行业研讨会召开,有幸参与。

    会议由招商证券的服装行业研究员主持,研讨嘉宾为中欧在服装行业创业并经营多年的校友。由研究员、实业经营者和投资者三方共同参与的研讨会,组织得非常有特色,有些东西谈得更深入。我将同事孔鹏做的部分会议纪要,留在这里,供学习之用。
 
 
 
   1、服装分成几个大类:一、国际一线奢侈品,二、高级时装,三、中档品牌,四、大众化品牌,如美邦、Esprit、Zara、优衣库、H&M、 C&A、GAP等。中国服装企业现在没办法做第一类,因为奢侈品需要底蕴、渊源和文化,要几代人才积累一个品牌。只欧洲国家才有可能,美国都不行 (宝姿只能算第二类,因为其一件衣服也就2000-3000元,而奢侈品基本是8000-10000元;宝姿的设计和理念看似老外在搞,其实还是中国人在 幕后)。
 

 
   2、大众化品牌(第四类)可以做得很大,但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个品牌。因为这一类是拼规模、拼成本的。这个领域中国未来最多只会剩3、4个品牌。
 

 
   3、中档品牌(第三类)未来在中国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由第三类向第二类靠近的品牌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女装卖这么贵?因为越涨价越好卖,这是该行业的一个奇 特现象。为什么越涨价越好卖?因为时尚在起作用,服装行业卖的就是时尚。如果服装企业老板不懂时尚、不懂审美,未来很难有大发展。所以投资服装企业要观察 老板对时尚的理解、品味如何。比如陈启泰。
 

 
   4、服装企业要卖文化而不是卖产品。卖产品没有前途,因为抄袭很容易,有产品好卖,别人马上就抄,只要价格更低,顾客马上流失。但如果你卖的是文化、理念、品牌,即使是产品一模一样顾客也会买你,而且价格越高,顾客买了越有自豪感。
 

 
   5、投资者不能用“我是否喜欢它的产品”判断服装企业。服装是非常个性的东西。你不喜欢,别人可能非常喜欢。如果以“我喜不喜欢”判断,会错过很多机会。比如很多投资者说宝姿不好看。
 

 
   6、供需曲线对服装价格失灵。时装跟房子一样,越涨价越好卖。商场里卖得好的女装全是贵的。就像矿泉水,怡宝和依云,一个卖2元,一个卖20元,水都一 样,但顾客买了以后感觉不一样,特别爱跟别人说,爱给别人看。衣服的功能已经从“蔽体”发展到“美”又发展到“精神消费品”。
 

 
   7、开店越多,品牌越低。现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喜欢店开得多的,但事实可能正相反,店多对品牌是一种伤害。因为店越多,说明开店标准越低。Chanel进 入中国5年,只开了一家店。Gucci、Prada、Dior的店都是屈指可数。渠道的高度决定了品牌高度。有些品牌有几千家店,但单店销售很低,说明竞 争力很弱。宝姿也就300多家店,一年有5亿净利润,甚至很多商场求宝姿去开店,有些商场甚至免费给它装修,给它保底。美邦渠道做得不错,但七匹狼渠道很 乱,特步也很乱。美邦是在做品牌做理念,周成建人也很不错。
 

 
   8、高级时装行业的年增速是GDP两倍,但如果经济下滑,降速也是两倍。中国时装历史只有20年,LV、Hermes 150年历史,Chanel、Dior 80年,Prada 40年。行业非常大。大的商场比如深圳茂业、上海八佰伴都是第一层卖化妆品,2-4层卖女装,5层卖男装,可见一斑。现在上市公司还很少,一是因为行业集中度低,二是因为好公司不缺钱,做品牌的不用买设备,没必要上市融资。
 

 
   9、库存是服装业“软肋”。投资者要当心打折多的品牌。时装产品每天贬值0.6%,而且今年越流行,明年越不流行。定位越高的品牌越不敢打折,因为打折非 常伤害品牌,是“慢性自杀”。国际大品牌很少打折,偶尔打折的,一定是代理商,总部直营店不会打折,要打折也是在Outlet,或者是一年一天的“会员 日”。90年代时香港的佛罗伦、G2000、马狮龙都做得很好,但是一到季末就全场5折,时间一长品牌就不行了。库存应如何处置?国际大品牌通常把商标和 唛头剪掉后捐赠。宝姿是在五星级酒店特卖,或偶尔在季末送点赠券。
 


    10、服装定价时不考虑成本,由感知价值决定。传统服装企业的定价按顺价法(成本乘以利润率倍数),现代服装企业的定价按市场和顾客感知。XXX定价时,财务人员不参与,由市场和企划人员定,感觉值多少就定多少,反正也亏不了。定了以后就不调整了。
 

 
   11、设计团队非常重要,看品牌一定要看设计师和设计总监是否稳定。一个品牌换了设计总监,有可能品牌就完蛋了。越是大品牌越重要,所以合同会签很多年。 汤姆·福特离开后Gucci差点倒掉,卡尔·拉格菲尔德在Chanel已经十几年了。中国服装企业不能依赖设计总监,一定要建立团队。陈启泰的太太、小姨 子负责设计,所以宝姿很稳定。服装企业永远离倒闭永远只有三个月。因为三个月为一季,这季好,下季产品可能就不行。可见设计重要。
 

 
   12、 福州调研的感觉:安踏的经营理念和特步很不一样。安踏有巨大展厅,展示理念和文化,特步的展厅就特别小,产品很少。很多国际品牌的旗舰店都不赚钱,但这样 做对品牌塑造有利,能让人感觉到文化理念。现在运动服装行业品牌很多,但未来一定越来越少。特步已经开了4000多家店,三、四线城市都开了,以后想翻番 只能靠再开4000多家,这很难。
 

 
   店开得快的,关得也快。因为开得快靠的是加盟,而加盟商今天做你,明天就可以不做,它换个品牌做很容易。而且有示范效应,一家加盟店不赚钱关门,很可能其 他家都有问题。安踏采用和加盟商合伙的方式,要关加盟店必须经它同意。美邦的信息系统做得非常好,品牌和文化建设也非常好,在休闲装领域几乎没有对手。渠 道最弱的就是七匹狼,连董秘都不清楚加盟店的单店销售情况,这说明即使加盟店关了可能总部都不掌握,这样的渠道管理非常危险。
 

 
   13、加盟的方式扩张快,但加盟商可能不执行总部的命令,毕竟它是老板。直营的方式执行强,但扩张慢。长远看做直营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时尚度和档次偏高的服装企业,直营比例更高一些,因为对执行力和快速反应的要求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4

索羅斯思想精華:中歐大學的系列演講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rri.html

   幾十年前,為了保衛開放社會,卡爾波普爾將批判的炮火對準了馬克思主義。然而幾十年之後,聲稱是波普爾學生的索羅斯為了保衛開放社會,卻把炮火對準了資本主義。

  但那些想把索羅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拉來為社會主義和權威主義張目的人卻失望了,即便索羅斯批判資本主義,也只是認為它不夠純粹,而不是轉向另一種更糟糕的制度。

  2009年 10月 26日至 30日,索羅斯在布達佩斯中歐大學發表了一系列演講,共五部分,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反身性理論,以及該理論在金融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應用,並對未來之路做出了 自己的見解。按照他的說法,此次的金融危機使他許多看法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社會學領域。他注意到,資本主義是有缺陷的,缺陷就表現在反身性,當政客們學 會了操縱而不是去理解社會的時候,他們的確可以做得非常成功,然而實際上,卻損害了開放社會的真諦。

  在經濟上,他利用反身性原理分析了經濟危機的形成,認為此次危機是一次超級大泡沫,是從 70年代以來一次反身性的大爆發。並提出了加強監管。從某種程度上說,索羅斯對金融危機的批判,其離經叛道程度比之克魯格曼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更加實際 和靠譜。但在索羅斯思想充滿了獨創性和真理因素的同時,反而是他對於加強監管的呼籲反而顯得危險和空洞,缺乏具體的措施。

  該系列演講其中第一講是歷史和原理部分,著重談到了卡爾波普爾的影響。第二講是反身性在金融上的應用,以及對於此次超級泡沫的解釋。第三講談到了開放 社會,並談了兩種謬誤,啟蒙性謬誤和後現代謬誤,他對於布什政府的惡評也很有意思。第四講,則著重談到了資本主義對開放社會的威脅,以及金融等利益集團對 於政治的反身性。第五講,談到了現在的局勢和未來的走向,並談到了中國崛起的問題。

  這個系列演講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對於瞭解索羅斯社會、經濟、哲學思想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講:反身性概論   

  在我的一生中,我制定了一個概念框架幫助我既作為一個對沖基金經理去掙錢,也作為一個政策導向的慈善家去花錢。但是,框架本身是無關乎錢財的,它是關於思想和現實之間的關係,而這個問題從很早開始,就已經被哲學家們廣泛地研究。

  50年代末,我還是倫敦經濟學院的一個學生時,就開始發展我的哲學。由於我提前一年參加了最後的考試,在我得到學位之前,有一年的空白時間去打發,可 以選擇導師對我進行指導,我選擇了卡爾波普爾,一位維也納出生的哲學家,他的名著《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已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書中,波普爾認為,經驗真理不能被絕對地肯定。即便科學規律也不可能擺脫疑雲:他們可以被實驗所證偽。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實驗數據證明這個理 論是錯的,就足以證明整個理論不成立,而哪怕有再多的數據支持該理論,也無法完全肯定該理論是對的。科學規律實際上是假設性質的,而真相永遠有待檢驗。意 識形態聲稱掌握著絕對真理是胡說八道,因此,他們只能由武力去推行。這適用於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等等。所有這些思想最終都導致鎮壓。波普 爾提出了一個更具吸引力的社會組織形式:開放社會,一個人們自由持有不同意見的開放社會,法律規則允許不同意見和利益的人和平相處。在這裡,經歷過納粹和 共產主義佔領的匈牙利,我發現開放社會的理念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當我閱讀波普爾時,我也在學習經濟理論,我發現在波普爾強調知識永遠是不完備的同時,經濟學理論卻有完全競爭理論,並假設知識是完備的,我被兩者的矛盾難住了。這使我開始懷疑經濟理論的假設。這是我哲學上的兩大理論啟示。當然,我的哲學也深深地植根於我個人的歷史。

  我一生中的經驗成型於 1944年德國對匈牙利的佔領。那時我還不到 14歲,擁有不錯的富裕中產階級背景,但突然之間,就因為我是猶太人,就面臨著被驅逐和殺害的前景。

  幸運的是我的父親對這種非常態的事情是有充分準備的。他經歷過俄國革命,那是他一生的寶貴經驗。在那之前,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一戰爆發後,他 自願參加了奧匈軍隊。他被俄國人俘虜,送到西伯利亞去成了戰俘。由於野心,他成了犯人們自制報紙的編輯。這份報紙是手工寫在一個木板上的,名字就叫「木 板」。這份工作使他非常受歡迎,他被選為囚犯的代表。之後,一些士兵逃離了鄰近的集中營,該營的囚犯代表被報復性槍殺。我父親不想坐以待斃等待同樣的事情 發生在他所在的集中營裡,就組織了個小組領導了一次越獄。他的計劃是造一個木筏航行進入大海,但他的地理知識太缺乏,他不知道西伯利亞所有河流都流向北冰 洋。他們漂流了幾個星期才意識到是在漂向北冰洋,又花了好幾個月穿過重重的針葉林,尋找道路回到文明。與此同時,俄國革命爆發,他們又捲入其中。經過了一 系列的冒險之後,我的父親才終於回到了匈牙利,如果他當時留在集中營不逃走,應該早就回到家了。

  我父親回到家已經變了一個人。俄國革命期間的經歷深深影響了他。他失去了他的野心,除了享受生活之外什麼也不想。他傳授給他孩子的價值觀和我們生活的 環境流行的也截然不同。他不想斂財,也不想成為社會支柱,只想幹活掙錢恰好能過日子就行。我記得一次滑雪度假之前,被他派去向他的一個主要客戶借錢,之後 我父親不高興了好幾個星期,因為他不得不加緊幹活還錢。雖然我們日子過得還算寬鬆,但我們不屬於那種布爾喬亞式的家庭,我們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驕傲。

  1944年,當德國佔領了匈牙利,我父親馬上明白這不是正常的時世,也不能按正常的法則辦事。他給他的家人和不少其他人弄來了假身份證,那些人有的付了錢,有的是免費的。大部分人倖免於難了。那是他最好的時光。

  用假身份生活也成了我的一次刺激的體驗。我們處於致命的危險之中,周圍就有人死亡,但我們不僅活著,還幫助了別人。我們和天使是一夥兒的,戰勝了不可一世的魑魅魍魎。這讓我感到很特別。這是多麼 High的冒險。有父親做可靠的嚮導,我順利地度過了艱辛。一個 14歲的孩子還能要求什麼?

  經歷了逃脫納粹的快感之後,在蘇聯佔領期間,匈牙利的生活開始失去光澤,我需要尋找新的挑戰。在我父親的幫助下,我找到了離開匈牙利的路。當我 17歲時,我成了倫敦的一名學生。在我的研究中,我主要的興趣是深入瞭解我所誕生的這個古怪世界。但我必須承認,我也懷有一些成為大哲學家幻想。我相信,我已經獲得了把我和其他人區別開的智慧之光。

  在倫敦的生活真是令人大失所望。我沒有錢,單身一人,沒人對我說的話感興趣。但即使可惡的生活迫使我靠更世俗的方式謀生,我也沒有放棄哲學雄心。在結束學業後,我有一串錯誤的開始。最後,我在紐約套利交易的位置上穩住了。但空閒時我仍然繼續我的哲學研究。

  這就是我第一篇重要文章的來歷,題目是「意識的負擔」。這是一次試圖把波普爾的「開放和封閉社會的框架」進行模型化的嘗試。它把有機社會和傳統的思維 方式聯繫在一起。封閉社會與教條方式相聯繫,開放社會與批判方式相聯繫。我不能妥善解決的問題是,我無法將思維方式和真實社會事件之間聯繫的屬性進行分 解。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這是我怎麼想到要發明「反身性」這個概念的歷程,這個概念我呆會兒要詳細探討。

  事有湊巧,反身性概念提供給我一個觀察金融市場的新方法,這個方法比當時流行的理論更好。它提供給了我一個判斷依據,首先是作為一名證券分析師,然後 是對沖基金經理都能用上。我感覺就像做出了一個重大的發現,能夠滿足我成為一個大哲學家的幻想。某一刻,當我的商業生涯遇到障礙時,我立馬掉轉船頭,全力 向哲學進發。因為我太珍惜我的發現,一刻也不想離開它。我感覺反身性理論需要更深地挖掘。當我越來越深地對這個題目進行鑽研時,我在我自己構建的迷宮中迷 失了。一天早晨,我發現自己看不懂昨晚剛寫的東西了。在那一刻,我決定放棄我的哲學探索,集中精力掙錢。只有在很多年以後,成為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之 後,再回到我的哲學中去。

  1987年,我出版了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那本書裡我試圖解釋我金融市場操作的哲學基礎。這本書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大部分對沖基金行業內的人都 讀過,商學院也在教授。但是書中的哲學爭論卻沒有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它更多被理解為一個成功生意人的虛榮心,賺了錢就幻想自己是哲學家。

  我自己也開始懷疑到底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發現。畢竟我是在對付一個自古以來就被哲學家探索來探索去的課題。我有什麼樣的理由去認為自己做出了新的發 現,特別是別人都沒有這麼認為的時候?毫無疑問,概念框架是對我個人有益的,但似乎別人不認為它有這麼大價值。我不得不接受別人的判斷。我沒有放棄我對哲 學的興趣,但我已經只把它當做我個人的偏好。我的生意和慈善活動(慈善已經越來越成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中,我繼續按照這個概念框架行事,每次我寫一 本書,也會忠誠地重申我的論點。這對我發展我的概念框架有幫助,但我仍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哲學家。有一次,我還發表了一篇題目為「一個失敗哲學家的再 嘗試」的演講。

  但這一切都因為 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改變了。我的概念框架使我首先預見了危機,又在危機終於發生時利用來去處理它。我在對事件解釋和預測上做得比大部分人都好。這改變 了我和其他許多人對理論的評價,我的哲學不再是個人的事情了,它值得當做理解現實的一種潛在貢獻予以嚴肅重視。這是促使我做這一系列講座的原因。

  言歸正傳。今天我會從整體上解釋「易錯性」和「反身性」這兩個概念。明天我將它們應用到金融市場,之後,應用到政治上。這還將引入「開放社會」的概念。在第四講,我會探討市場價值和道德價值的差異,第五講,我會提出一些預測,以及針對此時此刻的一些處方。

  我可以把核心思想用兩個相對簡單的命題來闡述。其一是,當一件事情有人參與時,參與者對世界的看法始終是片面的、歪曲的,這是易錯性原則。另一個命題 是,這些歪曲的觀點能反過來影響到的與該觀點有聯繫的事情,因為錯誤的觀點會導致不適當的行動,從而影響事件本身。這就是反身性原則。例如,把吸毒成癮者 看成是罪犯導致他們真的產生犯罪行為。因為誤解了問題並干擾了對吸毒者適當的治療。另一個例子是,聲稱政府是不好的,往往也導致糟糕的政府。

  易錯性和反身性都是純粹的常識。因此,當我的批評者說,我只是陳述了顯而易見的事實時,他們是對的,但只是在最簡單的層次上是對的。讓我主張更有趣的 是,它們的意義並未得到普遍的讚賞。特別是反身性的概念,經濟學理論一直刻意迴避甚至否認它。因此,我的概念框架值得認真對待,不是因為它是一個新的發 現,而是因為像反身性這樣常識性的東西被刻意忽略了。

  在經濟學領域中,反身性並沒有位置,經濟學家總是希望找到確定的東西,然而,我卻說不確定性是人類事務的關鍵性特徵。經濟理論是建立在均衡概念之上的,但這個概念與反身性概念直接矛盾。正如我會在下一講講到的,這兩個概念產生了兩個對金融市場完全不同的解釋。

  易錯性的概念沒有什麼爭議。人們普遍承認,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其複雜性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能力。我也沒有提供更大更新的見解。主要原因是,參加者本 身就是事情的一部分,在處理時往往無法處理自己。或者這樣說,當面臨一個極端複雜的現實時,我們不得不採取各種方法去做簡化(僅舉幾個例子,比如概括,兩 分,比喻,決策規則,道德觀念等等),人們使用這些方法時,如果把他們自己也是處理對象的一部分,情況就更複雜了。

  大腦的結構是易錯性的另一個來源。腦科學的最新進展已提供了一些對大腦如何工作的認識,並且已經證實休謨的觀點:理智是情感的奴隸。理智來自於我們想像力的虛構。

  大腦被成千上萬個感官衝動輪番轟炸,但意識卻只能同時處理七八個事情。在有限的時間內,這些衝動必須被凝練、排序和解釋,出錯和扭曲無法避免。腦科學為我的原始論點增添了許多新的細節,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在本質上是不完善的。

  反身性概念需要多做一點解說。它僅僅適用於這樣的事件,在事件中,具備有思考能力的參與者也是事件的一部分。圍繞參與者的思想會形成兩個函數。其一是 認識這個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稱之為認知函數。二是向有利於己的方向改變世界,我稱為參與(或操縱)函數。(在索羅斯的演講中,認知函數和操縱函數分 別是 cognitive function和 manipulative function,其中function既可以翻譯成功能,也可以翻譯成函數。在其本意中,是指參與者的功能,這種功能需要一定的輸入因子,或者說,變 量,並產生一定的輸出因子,並可以用函數的形式來表達。比如一個人砍柴,輸入是人、木頭和斧頭,輸出是柴火,函數名稱是砍柴。本文中,根據上下文的需要和 中文的習慣,既有翻譯成函數的地方,也有翻譯成功能的地方,但實際上是同一個概念-譯者)這兩個函數從兩個相反的方向連接起思想和現實。在認知函數中,是 現實決定了參與者的觀點,其中因果關係的方向是從現實到思想的。與此相反,在操縱函數中,因果關係的方向是從思想到現實的,也就是說,參與者的意圖在對世 界產生影響。當兩個函數在同時起作用時,他們可以互相干擾。

  如何幹擾?通過剝奪每個函數中的自變量,這些自變量同時是其他函數的因變量。因為,當一個函數的自變量是另一個函數的因變量時,就沒有一個函數具有真 正獨立性。這意味著認知函數不能產生足夠的知識來作為參與者決策的依據。同樣,操縱函數可對改變世界的結果產生影響,但不能單獨確定它。換言之,其結果容 易偏離參與者的意圖。在意圖和行動以及行動和結果之間必然會產生某種偏差。因此,在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和事態的實際發展之間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為了理解不確定性與反身性之間的聯繫,我們需要探討遠一點。如果認知函數孤立地運作而完全不受操縱函數的影響,它可以產生知識。這些知識被表述為結果 為真的斷言,也就是說,這些斷言如果和事實符合,就是真的(這就是真理符合論告訴我們的判斷標準)。但是,如果操縱函數對事實產生了干擾,從而改變了事 實,這時候事實已經不能再作為獨立的標準去判斷那些由認知函數產生的斷言了,因為即便斷言仍然與事實符合,但由於事實已經被改變,這樣的符合也缺乏獨立性 了。

  考慮這樣的斷言:「現在在下雨。」這個斷言是真是假依賴於天氣的實際狀況,實際上,現在在下雨。現在再考慮另一個斷言:「這是一個革命的時刻。」這個斷言是反身性的,它是否為真依賴於斷言本身帶去的影響能否鼓勵起一批造反派來。

  反身性陳述與說謊者悖論(即,蘇格拉底說:蘇格拉底是個說謊者。-譯者)有一定的聯繫,後者在形式上也是一個自我參照的斷言。但雖然自我參照已經被廣泛地分析過,反身性受到注意卻要少得多。這是很奇怪的,因為反身性有對現實世界有影響,而自我參照純粹是一種語言現象。

  在現實世界中,參與者的思想,不僅表現在斷言上,當然還表現在各種形式的行動和習慣上。這使得反身性成為一個非常廣泛的現象,而其通常採用的形式是反饋回路。參與者的意見影響事態的發展,事態的發展影響參與者的意見。該影響是持續和循環的,於是變成了反饋回路。

  反身性反饋回路還沒有得到嚴格的分析,當我最初遇到這個問題,並試圖分析的時候,我闖入了問題的複雜性之中。我假定反饋回路是在參與者意見和事件實際 進程之間的一個雙向連接。但不同參與者意見之間的雙向聯繫呢?如果一個孤立的個人問自己「我是誰」「我主張什麼」,作為對自己問題的反應而改變了行為習慣 呢?試圖解決這些困難時,我在眾多的分類中越來越迷失,以至於一天早上,我已經看不懂前一天晚上寫下的東西了。也就是這時候我放棄了哲學開始一心一意賺 錢。

  為了避免這種陷阱,讓我提出的下列術語。讓我們把現實分成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思想構成主觀方面,事件構成客觀方面。換句話說,主觀方面包括參加者的 頭腦中發生的事情,客觀方面是指外部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只有一個外部現實,但有許多不同的主觀意見。反身性可以連接任何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現實方面(但只要 要包含一個主觀方面),並在其之間設立雙向反饋循環。特殊情況下,反身性甚至在同一個現實的一個方面也可能出現,這反映在一個孤立的個人對他自己身份的反 應,可以說是「自我反身性」。然後我們可以區分兩大類:反身關係(主觀方面之間的連接)和反身事件(包涵客觀方面的連接)。婚姻是反身關係;2008年的 危機是反身事件。當現實中沒有主觀方面參與,就沒有反身性。

  反饋回路可以是負反饋,也可以是正反饋。負反饋將參與者的觀點和實際情況之間越拉越近;正反饋則把他們越分越遠。換言之,一個負反饋過程是自我糾正 的,它可以永遠存在下去。如果外部現實中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它可能最終導致一個平衡點,在這個點,參與者的觀點正好對應於實際情況。在金融市場一般認為發 生的就是這種情況。因此,均衡這個在經濟學中的核心事例,只不過是負反饋中的一個極端事例而已,在我的概念框架中只不過是一個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與此相反,正反饋過程是自我強化的,它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因為參與者的觀點將與客觀事實相差越來越遠,最終參與者也將不得不承認它們是不現實的。兩 者間的交互過程也不會讓事物的實際狀態維持穩定,因為正反饋有這樣的特性,它讓現實世界中已然存在的任何傾向都越來越嚴重。這時候我們面對的不是均衡,而 是動態的不均衡,或者說,任何可以被描述為離均衡越來越遠的情況。在這種離均衡越來越遠的情況下,通常參與者和現實之間的分歧會達到高潮,從而觸發另一個 相反方向的正反饋。這種看上去的自我強化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否定式的繁榮-蕭條過程,在金融市場中,就是積累泡沫和泡沫破裂的過程,在其他領域也能找到類似 的情況。我把這稱作創造性謬誤,即,人們對現實的解釋是有偏差的,根據這種偏差的觀點產生的行動又導致現實真的出現偏差,並越來越嚴重。

  我知道這一切非常抽象,難以理解。如果我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將更容易理解。但是,你們不得不忍受我。如果我想提出一個不同觀點,抽象化反而能夠幫助我做 到這一點。在處理類似現實和思想以及相互關係這類題目的時候,人們很容易犯暈做出錯誤的模擬。所以,曲解和誤解可以在人類事務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最近 的金融危機就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如何運作的錯誤解釋。我將在下一講討論這個問題。第三講,我會討論兩個創造性謬誤——啟蒙謬誤和後現代謬誤。這些具體的例 子將聚焦於討論誤解在歷史進程中有多重要。但今天的講座,我仍將停留在高度抽象的層次上。

  我主張,當有思想能力的參與者參與進社會現象時,情況與自然現象具有完全不同的結構。不同之處在於思維的作用。在自然現象中,思想沒有發揮因果作用, 只具有認知功能。在人類事務中,思想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既具有認知功能也具有操縱功能。這兩個功能(函數)可以互相干擾。這種干擾不是隨時都發生(發 生在日常活動中,像開車或者裝修房子那樣,這兩種功能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但一旦發生,就引入了自然現象中所沒有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兩個函數內 都有表現:參與者根據不完全的認知去行動,他們行動的結果也不符合他們的期望。這是人類事務的重要特點。

  與此相反,在對自然現象的例子中,事態的發展不以觀察者的看法為轉移。外部觀察者只與認知函數相聯繫,現象本身提供了可靠的標準讓觀察者的理論可以明 確判斷真偽。因此,外部觀察者能夠獲得的知識。基於這一知識可以成功地對自然界實施改造。在認知函數和操縱函數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分野。由於這樣的分野存 在,比起在人類領域來,兩個函數可以輕鬆地達到目的而不存在偏差。

  這裡我必須強調,反身性不是人類事務不確定性的唯一來源。是的,反身性的確將不確定因素引入參與者的觀點和事件的實際過程中,但其他因素也可以產生同 樣的效果。例如,參與者不知道其他參與者所知道的信息,也導致了偏差。這與反身性相當不同,可也是人類事務不確定性的來源之一。不同的參與者有不同的興 趣,其中一些人自然會與其他人衝突,這也是另一種不確定性的來源。此外,如以賽亞柏林指出的,每個參與者遵循的價值觀也是多樣的,其中也充滿了矛盾。這些 因素造成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更比反身性產生的更廣泛。我將它們都放在一起提出人類不確定性原理,這是一個比反身性更廣泛的概念。

  我談到的人類不確定性原理,比起貫穿在笛卡爾哲學中的主觀懷疑理論更具體,也更嚴格。它給了我們更客觀的理由相信,我們的看法和期望是(至少可能是)錯誤的。

  雖然人類不確定性主要影響的是參與者,但對社會科學卻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援引卡爾波普爾的科學方理論,我可以清楚闡明這種影響。這是一個美麗、簡 單、優雅的理論。它由三個要素和三種行動組成。這三個要素是科學規律、規律運營的初始和終結條件。這三種行動是預測、解釋和驗證。當科學規律與初始條件相 結合,人們能提供預測。當它們再和的終結條件結合在一起,人們能提供解釋。在這個意義上,預測和解釋是對稱的和可逆的。至於驗證,則負責將通過科學規律得 出的預測與實際結果相比較。

  根據波普爾的觀點,科學規律是假設性質的,它們不能被證實,卻可以通過驗證來證偽。科學方法論成功的關鍵是,可以利用每個個體的參與,共同對一個理論 進行驗證,而所有個體的參與都會成為驗證的一部分。一個個體失敗的驗證就足以證偽一個理論,但再多的成功案例卻不足以證實它。

  科學怎麼能既是實證的又是理性的呢?對於這個棘手的問題,波普爾提供的是一個聰明的方法。根據波普爾的說法,之所以是經驗的,是因為我們通過觀察由理 論產生的預測是否符合事實,來確定理論的正確性,之所以是理性的,因為我們使用了演繹邏輯來得到預測。波普爾摒棄了歸納邏輯,代之以驗證。歸納是不可被證 偽的,因此是不科學的。波普爾強調了科學方法論中驗證的核心作用,並帶有強烈批判性思維地斷言科學規律只是暫時有效,並永遠對重新驗證開放。因此,波普爾 理論的三個突出特點是:預測和解釋的對稱性,證實和證偽的不對稱性,以及驗證的核心作用。驗證讓科學發展、改進和創新。

  波普爾的理論對於自然現象研究效果良好,但人類不確定性原理卻向這個極端簡潔和優雅的理論中注入了不和諧。因為預測中引入了不確定因素,預測和解釋之 間的對稱性被破壞了,驗證的中心作用也處於危險之中。最初和終結的條件中是否要包括參與者的思想?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每一次驗證都需要複製這些條件。 如果參與者的思想包括在內,就很難觀察到它的初始和終結條件,因為參與者的觀點只能從他們的講話或行動中推斷。如果它被排除在外,最初和終結條件不構成單 獨的觀察目標,因為同樣的客觀條件可能由於參與者的不同,和截然不同的觀點相聯繫起來。無論哪種情況,歸納都不能被恰當地進行驗證。這種困難並不會排除社會科學家通過歸納獲得有價值結論,但這些結論不滿足波普爾理論的要求,也不符合物理定律的預測能力。

  社會科學家發現了這一結論難以接受。而經濟學家,借用弗洛伊德說,正經歷著「物理嫉妒」。

  為了消除與人類不確定性原理相聯繫的上述困難,人們做過很多嘗試,試圖在參與者的思想和現實之間引入或者假設一些固定的關係。卡爾馬克思斷言,物質生 產的基礎決定了思想的上層建築。弗洛伊德認為,決定人的行為是衝動和潛意識的綜合體。他們都宣稱自己的理論是科學的,但波普爾指出,他們不能被證偽,所以 只是偽科學。

  但到目前為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嘗試是在經濟理論領域展開的。它從假設完美知識開始,當這種假設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時候,又通過不斷加大扭曲來維持這 個聲稱行為是理性的神話。經濟學結束於理性預期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一個對未來樂觀的預期,作為對這個預期的反應,最終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將向這個預 期趨同。這個假設是荒謬的,但在使經濟理論在牛頓物理學基礎上進行模型化方面卻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當他們在《經濟學》刊物上進行交流時,波普爾和哈耶克都發現社會科學不能產生和物理學相類比的結果。哈耶克猛烈抨擊了機械和輕率地將自然科 學中定量方法應用於物理學的嘗試。他稱之為科學主義。卡爾波普爾在《歷史主義貧困論》中指出,歷史不是由普遍有效的科學規律決定的。

  然而,波普爾宣稱他稱之為「統一方法學說」的理論時,他是指自然和社會科學應以同一標準來判斷。哈耶克,當然,成為了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使徒,那兒是市 場原教旨主義的大本營。但在我看來,人類不確定性原理的含義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主題是根本不同的,因此他們需要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標準。人們不能期 望經濟理論能夠產生普遍有效的規律,可以用來逆向解釋或者預測歷史事件。我主張,如果只是依樣模仿自然科學,只會導致人類和社會現象的失真。物理學中可行 的方法放到社會學中就失效了。

  不過,由於過於強調自然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不同,我也遇到了些麻煩。這種兩分法通常在現實中沒有找到,它們是由我們引入的,用來讓這個充滿了迷惑的現實 好理解一點。事實上,即便在物理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嚴格區分看來是有道理的,但總是有其他學科,如生物學和動物社會研究等等,佔據了中間的位置,無法嚴格 區分。

但我不得擱置我的保留意見,首先承認自然和社會科學之間是需要二分的。因為社會科學遇到了另一個困難,這個困難是自然科學可以避免的。

  這個困難就是:社會科學是具有反身性的。海森堡發現的測不準原理並沒有絲毫改變量子行為,但社會學理論,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或是反身性 理論,都可能會影響它們涉及的社會領域。科學方法被認為是依賴於真理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並不與此假設矛盾,但反身性的社會理論卻與此矛盾。為什麼社會科學本可以積極改變社會,卻只是被侷限於被動地研究社會現象?正如我在《金融煉金術》中說的,煉金術士在試圖用咒語改變基本金屬性質時犯了錯誤。相反,他們應該集中精力去參與金融市場,這才有可能成功。

  社會科學如何才能排除這種干擾?我提出一個簡單的補救方法:承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二分法。這將確保人們能正確對待社會理論的優點,而不會錯誤 地用自然科學方法亂作診斷。我建議以此作為研究框架是在保護科學方法,對社會科學也不意味著貶值。這個框架並沒有對社會科學能夠研究什麼做出限制,相反, 通過把社會科學從對自然科學的依樣模仿中解放出來,可以防止它被錯誤的評判標準所左右,讓它有可能開闢出一片新天地。在這種精神下,我將在明天對金融市場 做出闡釋。

  抱歉這麼久一直盤旋在極端抽象理論的火星上。我保證下一講回到地球上來。

 

 第二講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為我昨天提出的抽象理論提供了一個展示和測試的絕佳實驗室。在這裡,事態的發展比其他大多數地方更容易觀察。許多事實都採用了量化的形式,數 據被完好地記錄和保存了下來。驗證我理論的機會來了,因為我的理論直接違背了當前金融市場上流行的有效市場理論。根據該理論,市場總是趨向於均衡,偏差只 是在外來衝擊的作用下隨機出現。如果這個理論正確,我的就錯了,反之亦然。
如果我直接批評流行的理論,不會有人在意。但我是直接走進了金融市場去賺錢,而且賺錢的時候並不需要知道什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或者理性預期理論。我發展了自己對金融市場的解釋取代了流行的那些玩意兒。當我在 1987年發表了《金融煉金術》時坦率地承認了我對流行理論並不清楚。難怪經濟學界也以同樣的輕蔑忽視了我的理論。英國央行行長 Mervyn King還算客氣,明確表示我的理論不對,其他多數經濟學家理都懶得理。
近期的金融危機之後,這一切都改變了。事件確鑿地證明了有效市場假說的不足。它既沒有預測也沒有解釋發生了什麼。同時,我卻提供了一個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理論框架。人們(不管是像 Mervyn King這樣的外人還是我自己)開始認真對待這個理論了。我開始覺得我的解釋的確提供了一個更新更好的模式,並在我 2008年初出版的一本書裡進行了說明,那時還遠遠早於雷曼兄弟的破產。
但至今反身性理論仍然沒有被學術圈子所接受。有效市場假說失效已經普遍得到承認,但是新出現的一個理論是基於行為經濟學的。行為經濟學是完全基於反身性的,但是,我將在下面表明,它只是探索了現象的一半。
在把我的基本框架引入金融市場時,先讓我闡明兩個基本原則。

  首先,市場價格總是扭曲地反映其下的基本面,失真度的範圍從可以忽略不計到極端重大。這與有效市場假說直接矛盾,該假說認為市場價格準確地反映了所有存在的信息。
第二,金融市場不只是被動地反映了現實,而是還扮演了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它們可以影響到所謂的基本面,之前人們認為它們只是反映基本面。這一點是行 為經濟學沒有注意到的。行為經濟學只強調反身性過程的一半:金融資產定價錯誤;但它沒意識到這樣的定價錯誤又反過來影響到了所謂的基本面。
在實際中,有不少反饋機制可以(至少在一段時間內)糾正金融資產的定價錯誤。這可能給人們留下印象認為市場往往是正確的,但實際上這些機制背後的運營 與目前流行的理論是不同的。我認為,金融市場的確有方法改變基本面,這讓市場價格和基本面之間的對應關係更加密切。這裡,和有效市場假說對比一下,有效市 場假說宣稱市場總是準確地反映現實,並自動趨向於均衡。但實際上,金融資產的錯誤定價有許多途徑影響所謂的基本面。最流行的途徑是那些涉及槓桿的途徑,既包括債務槓桿也包括產權槓桿。對這些途徑應該有更多的研究。
我的兩個命題聚焦在了金融市場的反身性反饋回路上。這裡兩種類型的反饋:負反饋和正反饋。負反饋是自我修正的,正反饋是自我強化的。因此,負反饋趨向 於均衡,而正反饋則產生動態不平衡。正反饋回路更有趣,因為它們既對市場價格也對基本面都可能產生大的變動。一個正反饋過程從產生後,就逐漸自我強化,但 最終它將達到一個峰值或者逆轉點,過了峰值之後,又在相反方向上自我強化。但正反饋過程並不一定能一直運行下去,它們可能在任何時間點上被負反饋所終止。
我提出了一個關於繁榮-蕭條過程的理論,或者說泡沫理論。每一個泡沫都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趨勢,和一個對這一趨勢的誤解。繁榮- 蕭條的過程啟動於趨勢和誤解正向互相強化之時。這一過程可被一個反向的負反饋測試出來,如果這種趨勢強大到足以經得住這次驗證,那麼無論是趨勢還是誤解都 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最後,市場預期變得如此遠離現實,人們不得不承認出現了誤解。進入黃昏期,人們心中的懷疑逐漸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信心,但是正向 的趨勢靠著慣性仍然得以維持。像花旗前頭目 Chuck Prince所說:我們必須繼續跳舞,直到音樂停止。最後,到達了轉折點,趨勢扭轉了,相反方向的自我強化再次開始。
回到我原來的例子,60年代後期的混業經營繁榮:基本趨勢由每股收益所代表,預期則和股票價格趨勢相關聯。混業經營通過收購其他公司提高了人們的每股收益。於是期望高漲起來,使人們能夠獲得的收入也更多,但最終現實無法跟上期望。黃昏期過後,價格趨勢反轉了。曾經被掃倒地攤下面的所有問題現在都冒了出來,收入崩潰了。當時,一家這樣的集團 Ogden公司的總裁告訴我:我沒有觀眾去表演。
通常情況下,泡沫是不對稱的。繁榮是漫長的,但倒下時非常迅速:在啟動時往往很緩慢,然後逐漸加速,到了黃昏期,速度又變得平緩。泡沫破裂是短暫而陡峭的,因為它偏離得過於離譜,往往面臨著強行清盤。幻滅變成了恐慌,達到了金融危機的高潮。
這種模式下的泡沫會經歷這樣幾個不同的階段:建立期,加速期,被驗證中斷(如果熬過了驗證)並成功強化期,黃昏期,轉折點或高潮,下跌之後的加速期並 墜入金融危機。每一個時期的長度和強度是不可預測的,但是這樣的一個時期序列卻是有一個內部的邏輯順序的。因此,後果不難預料,但即便如此,政府干預或者 其他形式的負反饋也可以終止這個過程。
最簡單的例子是房地產熱。促成房地產熱的趨勢是信貸變得更便宜、更容易獲得;把趨勢變成泡沫的誤解是,抵押品的價值是獨立於信貸的。事實上,信貸的可 獲得性和抵押品價值之間的關係是反身性的。當貸款變得更便宜,更容易獲得,交易越來越活躍,房地產價值上升。於是違約率降低,於是信用得到改善,於是放款 標準鬆弛。於是,在繁榮的最高點,所涉及的貸款金額達到最大,逆轉趨勢導致強迫清盤,打壓了房地產價值。
然而,誤解繼續發生在各個領域。1982年國際銀行危機發生在沒有擔保的主權債務上。主權借款人的信用評定是通過各種債務比率來進行的,比如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或債務與出口的比值。這些比值被認為是客觀的標準,而實際上他們是具有反身性的。當上世紀 70年代,石油美元循環增加了流向像某些國家(比如巴西)的信貸,它們的負債率提高,從而鼓勵了更多的資金流入,並開始形成泡沫。
並非所有的泡沫都涉及信貸,有些泡沫是基於產權的。最好的例子當然是 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當格林斯潘談到 1996年的非理性繁榮時,他曲解了泡沫。當我看到泡沫正在形成,我馬上殺進去購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不是不合理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監管機構在泡沫越長越大時去糾正市場,因為我們不能依靠市場參與者,不管他們有多理性,消息多靈通。
泡沫不是反身性的唯一表現形式。它只是最引人注目的形式,並且是最直接反襯有效市場假說謬誤的形式,所以值得人們特別注意。但是,反身性還有其他許多 形式。比如在貨幣市場,匯率的上行和下行是對稱的,在繁榮和蕭條之間沒有典型的不對稱現象。但在這個市場也沒有均衡的跡象。自由浮動匯率像是一個跨越多個 年頭的波浪線。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趣的反身性互動發生在金融監管當局和金融市場之間。由於市場並不趨向於均衡,就容易產生週期性的危機。金融危機會導致監管改革。這就 描繪了中央銀行和金融市場監管是如何演化的。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都建立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礎上,這使得它們之間的互動具有反身性。
雖然泡沫具有間歇性,但當局和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卻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任何一方的誤解通常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因為市場反應向當局提供了有益的反饋, 讓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但偶爾,這些錯誤是可以自我證實的,於是就啟動了惡性或者良性的循環。這樣的反饋循環產生的泡沫最初也會產生自我強化,但最終自我 毀滅。
並非所有的價格扭曲都是由於反身性造成的,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市場參與者可能做不到在知識的基礎上做出決策,他們不得不預測未來,而未來又建立在 人們還沒有做出的決策之上。人們將要做出什麼決策,以及這些決策會帶來什麼影響,都不可能準確預測出來。然而,人們必須被迫作出的決定。如果要讓自己的猜 測正確,人們需要知道其他所有參與者的決策及其後果,但這是不可能的。
理性預期理論為了規避這種不可能性,試圖假定有一個唯一正確的期望集合,人們的觀點將彙集在這個集合之中。這種假設是沒有事實根據的,但它是目前正在各所大學教授的金融經濟學的基礎。在實踐中,參加者必須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作出決定。他們的決定勢必是匆忙的和帶有偏見的。這就是價格扭曲的一般原因。
有時價格扭曲也會啟動一個繁榮-衰退的過程。很多時候,這個過程被負反饋所糾正。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波動就具有了隨機特性。我把它們比喻為一個游泳池內 的水面波動,而不是一次海嘯。顯然,海嘯更為重要,但波動更為普遍。兩種價格扭曲摻和在一起,以至於在現實的繁榮-蕭條過程中,很少按照我的模型中完整過 程發展。符合我的模型描述特徵的那些泡沫是極少的,但它們是如此強大,掩蓋了同時發生的所有其他進程。
有必要區分一下接近均衡情況(具有隨機波動的特點)以及遠離均衡情況(以泡沫為主導)。接近均衡的特點是單調、重複,可以統計概括的。遠離均衡情況是 獨特的,具有歷史事件性質,其結局通常是不確定的,超出了根據日常事件歸納出來的統計規律。能夠指導接近均衡情況的規則並不適用於遠離均衡情況。最近發生 的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的風險管理工具,和那些基於價格是在均衡周圍隨機波動這個假設而製造出來的金融產品,都被打破了。那些依賴於在接近均衡情況 下製造出來的數學模型的人們損失慘重。在最近的金融危機中,我遠離均衡情況又有了新的認識。作為參與者,我不得不在很短的時間內採取行動,我無法收集市面 上所有的信息,這一點也適用於監管當局。這就是遠離均衡情況如何突然間失控的。這不僅限於金融市場。我在蘇聯解體時也經歷過。事實上,參與者的思維是有時 間限制的,而不是像理性預期理論指望的那樣經過無限長時間的算計再拿出一個結論。我能夠理解反身性帶來的不確定性,但即便是我,對 2008年不確定性的程度的巨大也感到驚訝。它讓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找到了正確的市場大方向,但我沒有預料到巨大的波動性。因此,我持倉過大,超過了 波動性允許我持有的倉位,有幾次,為了控制風險,我不得不在錯誤的時間揮淚斬倉。如果我持有小一點的倉位,並堅持到最後,我會做得更好。我學會了一條痛苦 的經驗,即不確定性的範圍也是不確定的,有時這個範圍甚至幾乎是無限的。不確定性在波動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波動性加大需要減少風險敞口。這導致了凱恩斯 所謂的增長的流動性偏好。這是金融危機強迫清盤特徵的一個附加因素。當危機減緩,不確定性範圍隨之縮小,流動性偏好停止攀升並最終下跌,股票市場幾乎會自 動反彈。這是我最近學到的另一個教訓。需要指出的是,遠近均衡情況的區分是由我提出的,這是為了讓紛亂的現實看上去有意義一些,它並不能準確地描述現實。現實總是比我引入的兩分法複雜得多。最近的危機相當於一個百年不遇的風暴,它是此前許多場危機共同作用造成的。那些危機相當於 5年或者 10年的風暴。那些曾經成功處理過比較小風暴的監管機構,在利用同樣的辦法來處理百年風暴時,就不甚成功了。這正好說明,並不是所有遠離均衡情況都是一樣的。

  我給出的圖景和有效市場假說完全不同。我相信它是更現實的,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它也為解釋此次金融危機的新假設提供了依據。它不是來自我 泡沫理論的演繹邏輯。不過,兩者倒是命運相連,或者都對或者都錯。所以情況是這樣的。我認為,2007年次貸泡沫的破裂引爆了一個超級泡沫,就像是一個普 通引爆裝置又最終引發了核爆炸。在美國,房地產泡沫是最常見的一種,只是由到底是債務抵押債券還是其他合成工具來區分。這個普通泡沫背後有一個更大的超級 泡沫,這個超級泡沫經過了更長時間的積累。這個超級泡沫中的普遍趨勢是信貸和槓桿利用的日益增長。而普遍的誤解是相信金融市場可以自我糾正,並且應該留給 金融市場自己的機制去糾正。里根總統把它叫做市場魔力,我稱之為市場原教旨主義。1980年代,羅納德里根當美國總統,撒切爾夫人當英國首相時,它成為了當時的主要信條。
讓超級泡沫變得如此獨特的,是一次次金融危機在使它增大過程中的作用。由於市場可以由市場機制自行調整的信條是錯誤的,超級泡沫引起了一系列金融危 機。第一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是 1982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又跟隨著許多次危機,最引人注意的是 1987年 10月投資組合保險崩潰,1989年至 1994年經過了多幕的儲蓄和貸款危機,1997/1998年新興市場危機,以及 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每次金融危機發生,有關當局干預、合併或著關照著破產的金融機構,並應用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來保護經濟。這些措施又加強了信貸 和槓桿越來越離譜的普遍趨勢,同時它們還加強這樣的普遍誤解,認為市場可以安全地自行調節。這是一個誤解,因為是當局的干預拯救了經濟系統,而不是自行調 節。然而,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成了這個錯誤信念的一次成功驗證,最後,它們吹起了一個超級大泡沫。
最終,信貸擴張再也持續不下去了,於是超級泡沫破滅。次貸市場的崩潰導致了極短時間內一個接一個的市場崩潰,因為這些市場都是相互關聯的,而市場之間 的防火牆也早已因為管制的放鬆而被移去了。這就是此次危機與之前危機的不同之處。其它危機只不過成功驗證並強化了這個進程,2007年次貸危機成了轉折 點。雷曼兄弟的破產讓整個崩潰達到了高潮,並導致了金融機構的大規模干預。
我的繁榮-蕭條模型的特點是,它不能事先預測一次驗證能成功與否。這一點決定了到底是普通泡沫還是超級泡沫。我原以為,1997/8年新興市場危機將構成超級泡沫的轉折點,但我錯了。當局設法挽救了經濟系統,超級泡沫繼續增長。這使得最終 2008年這次超級泡沫終於破滅的時候,更具有破壞性。
雷曼兄弟於 2008年 9月 15日破產之後,金融市場必須通過人工呼吸才能活著。這次災難不僅影響了金融部門,還對實體經濟產生了衝擊。特別國際貿易受傷嚴重。但人工呼吸奏效了,金 融市場穩定住了。經濟正在逐漸恢復。一年後,整個事件看上去像一場噩夢,人們寧肯忘掉它。人們存在一種普遍的願望把此次危機等同於平常的其他危機,又像往 常一樣若無其事地回到了商業活動之中。但現實不應該這樣被忽略,經濟系統實際上被破壞嚴重,需要好好修理。
許多分析人士為必須的監管改革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首先,由於市場容易有泡沫,金融當局必須接受預防泡沫變得過大的責任。格林斯潘和其他人都表示過拒絕接受這一責任。格林斯潘認為,如果市場不能識別泡 沫,監管機構也不能,他是對的。但是,金融當局不得不接受這個人為,並且充分認識到,在做到這點之前,他們可能會犯錯誤。但他們有獲得市場反饋的便利,這 些反饋會告訴他們是做得太多還是太少了。他們可以據此改正自己的錯誤。
第二,為了控制資產泡沫,僅僅控制貨幣供應是不夠的,你還必須控制信貸供應。僅僅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做不到這一點,你還必須使用信貸控制工具。最廣為人 知的工具是保證金要求和最低資本金要求。目前,保證金和最低資本金是固定的,不以市場的陰晴而改變,因為根據均衡理論,市場沒有陰晴。但他們的確有,為了 控制資產泡沫,金融當局需要調整保證金和最低資本要求。
監管機構也可以創造新的工具,恢復已經不再使用的。比如,許多年前在我從事金融的早期,中央銀行曾經指導商業銀行,限制其向某一特定的經濟部門(如房 地產或者消費貸款)放款,因為他們認為該部門經濟已經過熱了。市場原教旨主義者認為這是對市場機制的粗暴干涉,但他們錯了。當我們的中央銀行習慣於此的時 候,金融危機可能就消除了。中國當局今天也在這樣做,他們對自己的銀行體系控制得不錯。在繁榮期間,商業銀行被要求放在央行的保證金提高了 17倍,當有關當局逆轉這個過程時,銀行也欣然服從。
或著考慮一下互聯網泡沫。格林斯潘很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時,1996年就談到了「非理性繁榮」。但是除了他著名演說之外,他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避免它。 他認為減少貨幣供給對於監管當局而言過於生硬,他是正確的。但他可以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把新股發行凍結,因為互聯網的繁榮是由產權槓桿推波助瀾的。他 也沒有做,因為這將違背他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信仰。
第三,由於市場是潛在不穩定的,除了影響個別市場參與者的風險之外,還有系統風險。參與者因為相信他們總是可以找到下家而忽略系統性風險,但是監管者 不能忽視這種風險,因為如果有太多的參與者持有同樣的倉位,這樣的持倉就無法在不引起中斷或者崩盤的情況下清盤。監管者不得不監測參與者的持倉情況,以發 現潛在的失衡現象。這意味著,對所有主要市場參與者的倉位(包括對沖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的)都需要進行監測。某些衍生產品,如信貸違約掉期和觸碰失效期 權,特別容易造成隱性的不平衡,它們必須加以管制,甚至在適當的時機限制或禁止。合成證券的發行必須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就像普通證券一樣。
第四,我們必須承認金融市場發展具有單向不可逆的性質。在執行其防止金融系統發生崩潰的責任時,金融當局實際上對所有「太大不能倒閉」的機構已經有了 一個隱含擔保。撤銷這個保證是不現實的。因此,他們現在必須通過監管來確保這個隱含擔保不會被觸發。符合「太大不能倒閉」擔保條件的銀行必須降低槓桿率, 接受對他們如何使用存款進行投資的各種限制。存款不應該用來進行自營交易。但監管機構必須走得更遠。他們必須規範自營交易者的補償方案,以確保風險和回報 直接掛鉤。這可能促使自營交易者離開銀行,進入對沖基金,他們本應該屬於後者。
正如油輪之間是隔離的以保持穩定一樣,不同市場之間也必須有防火牆隔離。再像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那樣把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隔離可能不切實際。但是,要對銀行各不同市場的產權交易進行內部隔離。一些已經佔據了准壟斷地位的銀行可能需要打破。
最後,巴塞爾協議犯了一個錯誤,給予銀行持有的股票比一般的銀行貸款以更低的風險評級:他們忽略了集中持倉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是加劇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糾正它,就需要提高銀行持有股票的風險評級。這或許能阻止銀行將貸款證券化。
這些措施都將減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槓桿率。這就提出了一個關於時機的有趣問題。目前還不是適當的時候制定永久性改革。金融體系和經濟還處於遠離均衡情 況,通過簡單的糾正措施,還沒有被帶回接近均衡情況,這就像一部打滑的汽車,你必須先把車輪轉向打滑的方向,然後才能去糾正。短期內的措施可能和長期要做 的正好相反。首先,已經蒸發的信用必須由新的信貸來取代,目前,唯一的可信來源是國家。這意味國家債務越來越多,貨幣基礎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的穩定,一旦 信貸恢復,人們必須盡快縮小貨幣基礎,否則,通貨緊縮將由通貨膨脹取而代之。
我們仍然處於這個微妙的演習的第一階段。銀行還在尋找自己的出路遠離黑洞。減少企業的盈利能力具有直接反作用。監管改革必須要等到第二階段進行,那時貨幣供應量必須得到控制,改革計劃必須適時推出,以免打斷了復甦。
我知道我的金融市場理論還很初級,尚需更多的發展。很明顯,我不能靠自己把所有事情都完成。因此,把我的理論說成是新的範式還為時過早。但有一點是肯 定的:有效市場理論已經被確證反駁。而全球金融市場的整個大廈是在錯誤的前提下建立的,認為市場機制可以自行完善,現在,它必須從頭開始重建。
為了加速這個過程,我決定贊助一研究機構,新經濟思維研究所,簡稱INET。這將是一個促進研究,研討和授課的重要機構,並將致力於發展一套替代性的 理論以取代通行的理論。我希望反身性將是探討的概念之一,但顯然不應該是唯一的概念。比如,我的反身性理論和複雜系統理論有許多相似性,雖然反身現象不見 得是複雜的。這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複雜性和反身性如何相互關聯?人類系統和無生命系統(比如電話網)之間的區別到底有多大?我的初步回答是,網絡系 統理論可以為人際網絡研究提供許多有用的借鑑,同時反身性理論則負責研究人類環境的獨特性。
同樣,我認為行為經濟學發現了反身性的一半特徵,而沒有發現另一半。因此,行為經濟學在新的經濟思想中將佔有的重要的地位。即便反身性成功地成為了新的範式,我們仍然需要繼續探索新的方法。
我意識到,同時作為領導者和贊助者暗含著衝突。為了防止這種衝突,我會在我和研究所之間樹立起一道中國長城。為此,我不會親自參加 INET,研究所委員會被明確告知要鼓勵那些除了反身性意外的研究。
我計劃在 4月 10日和 11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一場金融危機教訓的研討會上宣佈 INET成立。我希望新的經濟思想會在這裡,中歐大學,被發現。

 

第三講 開放社會

 

  今天,我將介紹我概念框架的第三大支柱,開放社會。在前面的演講中,我總結了我一生的研究和試驗。在這裡,我將開拓一個新的領域,因為我對於開放社會的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改變,至今他們仍然在演變。因此,未來兩講將更加具有探索性質。

  開放社會和反身性之間的聯繫並不明顯。在個人層面上,他們是緊密聯繫的。你會記得,我研究經濟理論的同時還閱讀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波普爾堅持認為易錯性是我們固有的屬性,導致我對經濟理論基本假設的質疑,並提出了反身性的概念。

  但是在概念層次上,兩者的聯繫卻是間接的。聯接兩者的是第一支柱,也就是易錯性。在這種語境下,易錯性不僅意味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總是不完整的和扭曲 的,而且還意味著,在我們努力簡化這個複雜的現實過程中,我們常常把它曲解了。我們的誤解在塑造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我的思想中的確有什麼原創內容的話,那就是對於誤解的強調。它在對開放社會的批判性思維中提供了強有力的論據。

  波普爾沒有提供一個開放社會的確切定義,因為他認為確切的定義與我們不完美的理解力不相兼容。他喜歡從相反的方向來定義事物,首先描述它們,然後給它們一個標籤。在他命名為開放社會的社會組織形式中,實際上與民主社會相近似。

  他最有效的努力是以認識論做為論據為民主辯護。由於完美知識實際上超出了人類理智,一個由言論、思想、選舉自由為特徵的社會比起以武力強加意識形態的社會更加可取。由於經過納粹迫害和共產主義的壓迫,我發現這種說法非常有說服力。

  波普爾的哲學讓我對金融市場誤解的作用更加敏感,反身性概念讓我發展出了自己的泡沫理論。這給了我一根必要的枴杖來參與市場活動。

  成為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後,我經過了一場中年危機。那時我接近 50歲。我的對沖基金已經增長到 1億美元,其中約有 4000萬美元屬於我個人。我覺得我已為我自己和家人賺夠了錢,運作一個對沖基金極端緊張和枯燥。有什麼事情值得我繼續賣命掙錢?

  我苦苦考慮了很久,最終決定成立一個專門推動開放社會的基金會。我把這個基金會的使命定義為:去打開那些封閉社會,糾正開放社會的不足,和促進嚴肅的思維模式。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慈善事業。我於 1984年在匈牙利成立了基金會,那時它還在XX黨統治之下,在中國是1986年,波蘭和蘇聯是 1987年,當蘇聯和南斯拉夫解體時,我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網絡,幾乎覆蓋了整個前共產主義世界。

  通過這種方式,我獲得了怎樣建立開放社會的實踐經驗。我學到了很多。我發現了一些我本應該首先就知道的東西。例如,封閉社會的解體並不一定會導致開放社會的誕生,它可能只導致持續的分裂,直至一個和垮掉的前政權類似的新政權上台,而不是出現一個開放社會。

  2004年,布什總統在美國連任,迫使我徹底重新思考開放社會的理念。這是世界上最成功最悠久的民主政權,卻在踐踏著它本應該代表的原則,在反恐的名 目下侵犯人權,僅僅靠著虛假的藉口就進攻了伊拉克。但他竟然再次當選了。這怎麼可能?我不得不問自己:美國哪兒出問題了?我寫了兩本書試圖試圖回答這個問 題。我怪罪布什政府誤導民眾,我指責民眾允許布什政府來誤導他們。

  當我探討愈加深入時,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概念框架。我發現了一個開放社會的理論缺陷。波普爾主要考慮的是認識現實的問題。他基於認識論而選擇了開放社 會,而對政治爭論則較少考慮。他認為,「只有民主提供了這樣一個制度框架,允許改革的時候不使用暴力,在政治問題上使用民主的原因即在於此。」

  但他的方法是基於一個隱藏的假設,即思維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對現實的瞭解。而並不一定如此。操縱函數可以優先於認知函數。事實上,在一個民主國家,政治家的首要目標是能夠當選,並賴在位置上不走。

  這個非常明顯的分析導致了關於開放社會概念的一些其他問題。波普爾怎能想當然認為,自由政治過程的目的就是理解現實?而且更有趣的是,我,一個在反身性概念中把操縱函數提到如此高度的人,怎麼會盲目地跟著他的思路走?

  這兩個問題都使我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深深地根植在這樣的知識分子傳統中,它或者忽略掉操縱函數,或者把它置於認知函數的附屬地位。

  我們很容易看到這種對世界的看法是如何變得如此根深蒂固的。認知函數的目的是生產知識。知識被表示為符合事實的斷言。要建立對應關係,斷言和事實是分 開的,而且表達必須明白無誤(只有是和否,沒有差不多這樣的說法)。因此,追求知識的過程要求思想應該和它們所研究的目標分離。這項規則使哲學家(主要關 注的是思想)產生這樣的信念:理智和現實是不同的。這種二元論根植在希臘哲學中,在啟蒙運動中又主宰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啟蒙運動的哲學家把他們的信心交給了理性。理性被認為像探照燈一樣工作,照亮了靜靜躺在那裡被動地等待被發現的現實。在重塑現實時,理性可以起到的積 極作用大部分都被忽略了。換句話說,啟蒙運動沒有認識到反身性。這導致了認識和現實之間的偏差,但在當時來看,這顯然沒有被認識到。

  在啟蒙運動時期,人類對控制自然力量的知識還知之甚少,科學方法還能給人無窮遐想。當時有如下想法是恰當的:認為現實的東西就在那裡,被動地等待著被 發現,在探索過程中理性積極地捲入其中。畢竟,當時就連地球都還沒有被充分探索。收集事實,並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就可以收穫豐厚的回報。人們從四面八方 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取知識,世界的可能性看上去是無限的。理性一掃幾世紀的傳統關係和宗教教條,摧枯拉朽播撒著人類社會將越來越進步的理念。

  當時的人們在很大程度忽略了,反身性給人們能否正確認識社會帶來的困難。法國大革命領導人認為,理性可以幫助人們從頭開始重建社會,但他們對理性的信仰過了火。整個社會無法跟隨理性的支配,1789年革命的歡快小曲變成了 1794年的恐怖呻吟。

  啟蒙運動誤解了現實,它錯誤地在思想和現實之間引入了一個二分法,這樣導致他們認為,理性可以獲得完美知識。這個二分法不是來自於客觀事實,而是由啟蒙哲學家在試圖理解社會的時候臆造出來的。

  後現代主義者給這個啟蒙運動所犯的錯誤起了個名字:啟蒙謬誤。這裡我也將採用這個術語,但我需要明確一點,我曾提到了一個術語叫創造性謬誤,其中包含著有價值的真理內核。

  讓我簡要解釋創造性謬誤的意思。我們有能力獲得知識,但我們絕不可能獲得足夠的知識,使我們所有的決策都建立在確定的知識之上。因此,如果一個知識點證明是有益的,我們就會將其過度開發並擴展到它不再適用的地方,因此它就成為了謬誤。

  這就是啟蒙運動發生的情況。理性和現實的二分法在針對自然現象時極其成功,但是運用到人類領域,就導致了謬誤。

  啟蒙謬誤深深根植於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它導致波普爾宣佈同樣的標準同時適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它導致經濟學家利用牛頓物理學來創建經濟模型。無論 波普爾優雅的科學方法模型,還是經濟學家的經濟理論,都沒有認識到反身性。更糟的是就連我,發現(或發明)了反身性的人,沒有認識到波普爾的開放社會概念 實際上是基於如下隱藏假設的,即認知函數優先於操縱函數,在他看來,我們在努力尋找真相,而不是簡單地操縱人們去相信我們希望他們相信的事情。

  啟蒙謬誤根植於有效市場假說,以及該假說的政治衍生物暨市場原教旨主義之中。在這兩個思想的謬誤在金融系統的崩潰中一覽無餘。但我發現的那個開放社會 的缺陷卻不那麼引人注目,因為這個概念沒有如同有效市場那麼廣為接受,但對我個人而言卻是翻天覆地的。它迫使我重新考慮開放社會的理念。

  我沒有放棄我對開放社會優勢的信念,但我知道這需要更強大的論據來鞏固它。波普爾想當然地認為,在一個開放社會中,認知函數天然優先於操縱函數,我現 在相信,如果一個開放社會要蓬勃發展,就必須明確保證認知函數的優先地位,它不是天然的,而是必須通過努力去保證。讓我解釋一下我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

  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政治活動不是為了發現現實(即認知函數),而是為了要當選和繼續掌權(即操縱函數)。因此,自由的政治活動並不一定會比壓制不同政見的專制政權產生更明智的政策。

  更糟糕的是,在政治鬥爭中,為了操縱現實,承諾遵循事實已經成為了障礙。布什政府掌握了強大的右翼宣傳機器,沒有任何必要去尊重事實。這反而給了它決定性的優勢,讓他可以輕易地對付掉那些更加傳統的政治人物,這些人還在受著啟蒙謬誤的影響,受限於事實,無法放開手腳。

  Frank Luntz,最成功的右翼宣傳家之一,公開承認他在設計口號時使用的教科書是喬治奧威爾的《1984》。作為一個開放社會的信徒,我發現這的確令人震驚。 奧威爾書中的集權口號在開放社會中怎麼能取得成功呢?甚至可以做到與一個集權國家依靠其真理部,利用斯大林式的方法讓人保持一致相類似的效果?

  最終,針對於美國到底怎麼了這個問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人們並不特別關注對真理的追求。他們已經習慣於被更加先進的技術所操縱,也不介意被欺騙;事實上,他們表現得還很積極。

  人們已經習慣了接受實現包裝好的消息,因此也樂於接受那些付費的政治廣告。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娛樂而不是信息,因此也樂於接受那些民粹主義評論家諸如 Bill O'Reilly和 Rush Limbaugh的影響。

  操縱的技術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發展。它們起源於 19世紀結束時的商業領域,企業家們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品牌和廣告來區分他們的產品,從而提高利潤。這促進了對消費者動機的研究,以及對於信息和重點小組的試驗,並通過反身性的過程改變公眾的行為。它導致了消費社會的發展,並最終擴散到政治和文化領域。

  我逐漸發現,經濟和政治所依據的隱含假設(即認知函數優先於操縱函數)是假的。經濟理論在給定需求和供應的條件下,顯示了基於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如何導致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需求曲線的形狀並不是獨立的,它是受廣告操縱的。

  代議制民主理論假定候選人會代表自己和選民,選舉和制度能夠選擇出選民最想要的人,但它沒有預期到候選人們會研究公眾意見,並專門講選民喜歡聽的話。

  這些理論都沒有考慮到現實是可以操縱的。操縱現實也成為了一門主要的藝術。是文學批評最終導致後現代世界觀的發展,把啟蒙運動翻了個底朝天:它否認存在可以由理性發現的客觀事實,作為替代,它把事實當成一堆常常互相矛盾的敘事。

  我已經無法跟上這個不可收拾的後現代世界觀,因為它與我對客觀現實的深深敬意相衝突。我不知道後現代世界觀和布什政府宣傳機器之間的聯繫,直到Ron Suskind的一篇文章讓我大開眼界。他引述一個宣傳機器作手的說法說:「我們不學習事實,我們製造事實。」這迫使我改變我的想法。我不得不對後現代狀況更嚴肅,看出它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謬誤,與當初對啟蒙運營的影響完全一致,甚至更有影響力。

  但我仍然把後現代謬誤更多看成是一種謬論,它缺乏像啟蒙謬誤那樣更具創造性的因素。通過更加強調操縱函數的優先性,它忽略了客觀事實的最核心部分是無法操縱的。在我眼裡,與啟蒙運動忽略操縱函數相比,後現代謬誤只能算是一個缺陷。

  根據啟蒙運動,理性和現實相互分離和獨立於彼此。人們利用現實的唯一方法是去理解事件發展背後的規律。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想當然認為發現那些規律是第一位的。這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標誌著人類智慧的偉大成就。只有當對人類事務進行研究時,謬誤才出現了。

  相反,後現代世界觀完全是誤導。它催生了一種不道德、務實的政治態度。它可以歸納如下。現在我們已經發現現實是可以操縱的,為什麼要賦予認知函數比操縱函數優先的地位呢?為什麼不直接進行操縱?為什麼不繞過真理直接追求權力?

  有一個答案我覺得是決定性的。儘管現實可以操作,其結果必然會偏離操縱者的意圖。如果要將這樣的偏離最小化,就只有更好地理解現實。正是這種見解,讓我為開放社會引入了一個明確要求必須追求真相的承諾。

  這個抽象的變量可以由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強化。看一看布什的總統生涯。在操縱事實上,他異常地成功。通過向恐怖分子宣戰,全國人民都整齊劃一地站在了總 統身後,一說攻打伊拉克,全國人民就為他鋪好路。這次入侵說是為了在世界上確立美國霸權,但適得其反。美國徒然喪失了權力和影響力,布什也被普遍認為是有 史以來最糟糕的美國總統。

  這個例子應該是令人信服的。然而,現在的反身性的概念正在日益被認識到,危險是,根據後現代謬誤,它會被誤解。一個反身性現實非常難理解,人們更容易 被簡單的回答所誤導。有時候需要一輩子才能理解「一個預測是對的,並不一定證明它所依據的理論也同樣是對的」這樣的話,但一個付費政治宣傳只需要30秒。

  我們很容易採納後現代世界觀,但它非常危險,無視客觀事實的存在。一個回到客觀現實的方法是指出人是會死的。人的意識很難接受死後自己就不存在了這個 事實,各種各樣的神話敘述都在編造著人死後的生活。我一直被一個阿茲特克人的儀式深深打動,隊員們參加一場球賽,獲勝的一方將被獻祭給神靈。這是此類神話 威力的一個極端例子。然而,事實是冠軍們都死了。

  即使如此,我必須承認,死後生命就不存在了這樣的觀念還是無法證明給那些相信死後世界的人看。我對現實世界客觀屬性重要性的堅持是個人信仰的問題。事 實上,它和宗教信仰有奇怪的相似性。我構造的現實世界的客觀屬性具有許多一神教中神的屬性:它是無所不在的,全能的,它的工作方式仍然保持一定的神秘性。

  我對現實世界客觀屬性賦予了很高的地位,我曾經認為這是人們的常態。後來我認識到我的態度是相當不尋常的,它與我的個人歷史有關。

  我一生中經驗形成時期是德國佔領匈牙利的 1944年。在我父親明智的庇護下,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不僅成功地活了下來,還設法幫助了其他人。對我來說,1944年是積極的經歷,讓我總是蠢蠢欲動想去和艱難的現實相對抗。

  這種態度在我參與金融市場時得到了加強。我是一個冒險家,經常把事情推到極限,但又避免摔到懸崖下面去。為了避免不愉快的意外,我學會了事先看到所有 最壞的情況,這樣才能保護自己。我選擇投資於就算是最壞的情況出現,風險/回報率仍然比較有吸引力的地方。這使我總是強調各種情況的陰暗面。

  然後我開始積極地參與我的基金會。在這裡,由於我發現可以採取積極行動減輕現實中的不公正,又增加了我承認和面對殘酷現實的意願。負面評價導致了積極參與。

  我的基金會最終投入了許多資源在看上去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上,比如藥物管理政策,以及看似無望的事情上,比如緬甸、海地、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剛果。不用說,打敗仗不是許多基金會的首選。

  我對現實客觀性的信心就像其他人對宗教的信仰一樣。由於缺乏完美知識,我們需要信仰。我正好相信殘酷的現實,而其他人相信上帝。

  不過我認為,當社會忽視了現實的客觀性,它自己也就危險了。如果我們試圖通過欺騙自己和選民來避免不愉快的狀況,現實將懲罰我們,它的發展絕不會符合我們的預期。

  是的,現實是可以操縱的,但是我們操縱的結果不是由我們的慾望決定,而是由我們還無法完全瞭解其規則的外部現實所決定。我們瞭解愈多,結果就越接近於 我們的預期。理解現實就是認知函數。這就是為什麼認知函數應該優先於操縱函數的原因。忽略我們還無法完全瞭解的現實將導致後現代謬誤。

  所以,在最近的歷史中,關於思想和現實的關係上,人類引入了兩個謬誤:啟蒙謬誤和後現代謬誤。他們彼此相關。啟蒙運動沒有意識到對人類領域進行操縱的威力,但是操縱函數的發現又導致了後現代謬誤。兩種謬誤各自注意到了這個複雜關係的一半。

  我的概念框架是基於易錯性和反身性這一對概念的,從而將複雜關係的兩半結合在了一起。這兩個謬誤都已經很有影響力,但我的框架卻很少有人接受。

  這正好說明人們是多麼容易誤解現實,比獲取正確的認識容易得多。

  後現代謬誤方興未艾。它指導了布什政府的政策,我警覺地發現,它在奧巴馬政府的影響也浮出了水面。我指的是由 George Akerlof和 Robert Shiller最近寫的一本書《動物精神》,它在塑造奧巴馬政府的政策時有重要影響。

  這本書讚美了「信心乘數」的優點,也就是說,經濟的弊病可以通過大談金融市場來治療。這只是真理的一半:股市反彈使銀行籌集到資金,並加強了經濟的其 他方面。但是,信心乘數無視另一半的事實:如果現實並不支持期望,信心可以變成失望,繁榮可以變成蕭條。我非常擔心,如果過於相信信心乘數,奧巴馬總統已 經在通向衰退的路上了,如果舊症復發,他將因此受到指責。

  通過引入討論對現實的兩種虛假解釋,將有助於澄清我的反身性理論。尤其是有一點需要強調,這一點歷來被闡述得不夠清晰明確:客觀事實是有一個硬核的,它不能被操縱,就像死亡一樣充滿了必然性。正是這個硬核被後現代謬誤忽略了。

  在最近成功的激勵下,我宣稱我的概念框架提供了對現實的正確解釋。這是一個大膽的說法,乍一看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對現實正確的解釋如何與人們永遠無法 取得完美的理解這個原理相調和?非常容易。反身性向參與者的思想和事態發展這兩方面都引入了不確定因素。這個框架聲稱未來是天生不確定的,自然不能被指責 為完美的。

  然而,它可以提供對現實的重要見解,它甚至可以預見一定範圍內的未來,雖然這個範圍本身是不確定和多變的,正如我們最近在金融危機中看到的。通過承認不確定性,我的框架既是自我一致的,也是符合實際的。然而,因為它不夠完美,它擁有改進的餘地。

  其實上我能找到許多理論發展的空間。我的原始框架是在波普爾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只是想解決理解現實的問題。但是當我接續認為,選民應當珍惜真實懲罰欺騙的時候,我進入了價值領域。在這領域中,不確定性比在認知領域內更為普遍,也需要有更多的思考。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真理很難建立,往往更難承擔。如果不想遇到阻力,往往會導向相反的方向:避免談及不愉快的現實,獎勵欺騙,同時仍然可以保持威信。如果一個開放社會要保持開放和繁榮,這些傾向都必須予以抵制。

  這個藥方特別對於現在的美國更加重要,因為金融危機後,美國正面臨著一大堆不愉快的現實。該國過去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一直過著超出其能力的生活,通過向 國外借款來維持。現在,房地產泡沫破滅,人們消費過度,現在必須需要重建自己的積蓄。銀行系統已經崩潰,需要自己想辦法逃離黑洞。

  布什政府在入侵伊拉克時故意誤導了選民。奧巴馬政府不能被指控為故意欺騙,但它卻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開始指望「信心乘數」。

  不走運的是,客觀現實不能滿足信心乘數提出的希望。同時,政治反對派攻擊總統時毫不受制於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選民應該更加致力於追求真理將難以 實現。它為我的基金會提供了很好的議題,但目前美國的民主狀況卻無法為開放社會做出榜樣,表現不出它是一個更有優勢的社會組織形式。我需要找到更強有力的 論據。

  這裡有一個更好的例子,我們的國父們在開放社會理論出現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觀點。他們的觀點來自於相信個體自由的價值。他們採用的認識論觀點是有缺陷 的:獨立宣言說「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沒有什麼是不言而喻。但是不管是否不言而喻,個體自由的價值是持久的,並且,由於曾接觸極權政權,我給 個體自由一往情深。我並不孤獨。

  回到國父有另一個很大的優勢:它允許討論權力關係。憲法通過分權避免暴政。

  分權本身就意味著承認在社會中存在著相互競爭的利益和對於現實世界不同的解釋,而整個社會卻需要靠政治進程去和解。憲政制衡首先就排除了宣稱掌握終極 真理的絕對權力的出現。憲法確立了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制衡的機制。但這是不夠的。只有社會能向權力說出真相時,開放社會才能獲勝。它需要法 治,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結社和集會自由、以及其他自由權利。

  他們賦予公民通過司法機構抵禦濫用權力的權利。這就是國父們是如何創造一個開放社會的。

  讓我更清晰地說明我的信息。不管是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還是目的本身,開放社會都是一個理想的社會組織形式。它使一個社會通過將認知的重要性放在操縱 函數之上,更加瞭解它正面臨的問題,並比其他社會組織形式更成功地處理這些社會問題,它的人民也更願意直面嚴峻的現實。換言之,民主的工具性價值是依賴於 選民素質的,目前美國民主的表現沒有達到其過去的成就。我們不能只是依靠美國制度固有的優越性,還需要重新證明自己。但是,除了工具性價值之外,開放的社 會還有一個內在的價值,即個人自由,它能表示開放社會的興旺與否。例如,它適用於蘇聯。

  但是,個人自由的內在價值卻不總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在中國,集體利益被置於個人利益之上,它就很難得到承認。這是奧運會開幕式所表達出來的清晰信息。它顯示,通過整齊劃一的螞蟻式服從,失去了個性的集體也能夠產生極壯觀的景象。

  隨著美國和中國之間權力關係的改變,個人自由的價值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越來越重要。我將在我最後一講談這個問題。

 

第四講:資本主義與開放社會

 

  今天,我想探討資本主義和開放社會、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衝突問題。我將首先間接靠近這個題目,先談一個最近才引起我注意的現象,但這個現象在我的思想裡如此重要,我甚至可以稱之為我概念框架的第四支柱。這種現象就是委託-代理問題。

  代理商都應該代表其委託人的利益,但事實上,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們本應該代表的利益之上。這就是代理問題。

  經濟學家已經廣泛研究過這個問題,但他們僅僅從合同或者激勵方面看待它,完全無視其道德和價值觀方面的問題。然而,如果你離開了倫理考量,這個問題就變得相當棘手。人們完全脫離了諸如誠實、正直等等價值觀的控制,越來越成為經濟動機的奴隸。

  通過宣稱價值中立,市場原教旨主義實際上已經破壞了道德價值觀。

  市場被認為是受看不見的手支配,這隻手讓市場保持了效率。在做銷售和購買決策的時候,參與者不需要做道德判斷,因為他們的行動被認為不會對市場價格產生任何看得見的影響。

  實際上,監管金融市場的規則是由政客的看得見的手決定的,代議制民主政治也產生了代理問題。

  因此,如果不呼籲把道德原則考慮在內,代理問題將給代議制民主和市場經濟帶來嚴重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代理問題在我的思想中顯得如此重要的原因。首先,我將分析代理問題,然後,我將解決資本主義與開放社會的衝突。

  讓我們從頭開始吧。

  我第一次遇到代理問題時,是和所謂資源的詛咒相關聯的。說到資源的詛咒,我的意思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往往有一個腐敗和壓迫的政府,叛亂、內戰使人民更貧困,比那些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生活得更悲慘。想想剛果、蘇丹、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吧。

  我支持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組織)以「將你的付款公之於眾」的口號向國際巨頭們宣戰。其想法是讓石油和礦業公司公佈他們支付給各國政府的賬單。這樣各國人民可以對他們政府的總收入進行問責。

  該運動起始於 2002年,它的歷史也很有趣。這個想法本身就是個創造性謬誤,因為雖然輿論會給大型石油公司施加足夠的壓力,但非民主國家的黑箱操作和對它們境內公司的監督卻很難做到。因此,政府收入也算不出個所以然來。

  幸運的是,英國政府討論了形成的原因,制定了「採礦業透明行動計劃」,彙集了各國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一起致力於既針對於政府也針對於企業的國際透明標準。在那些簽署了透明計劃的國家,其政府承諾公開它們收到的金額。在諸如尼日利亞、阿塞拜疆等國,這的確奏效。

  在分析資源詛咒時,我在我所謂的不對稱代理問題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根據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一國的自然資源屬於該國人民,但政府由於被認為是人民的代 理人,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他們應該代表的人民利益之上,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腐敗行為。另一方面,國際石油和礦業巨頭的管理層非常清楚地代表了公司的利益。為了 獲得政府的優惠,他們寧肯賄賂政府。有人願意提供賄賂,有人願意收受賄賂,是資源詛咒的根本原因。

  一旦我注意到代理問題,我在各處都能發現它。

  共產主義也是因為代理問題完蛋了。卡爾馬克思主張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看上去是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想法,但共產主義統治者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人民的利益之上了。

  代理問題也是代議制民主的禍根:當選代表利用權力為自己牟利,寧肯損害公眾利益。

  在最近的金融危機中,代理問題也被證明是金融體系的禍根。當金融工程師通過發行債務抵押債券(CDO)把抵押債務變成證券的時候,他們還以為是通過地 域的分散化減少了風險。但在現實中,他們卻因為將代理人(他們創造和銷售這些合成產品)的利益和實際證券所有者利益分離開了,從而引入了新的風險。與保護 委託人的利益相比,代理人更感興趣的是賺取代理和發行費。

  因此,代理問題似乎無處不在。

  然而,與其廣泛的潛在影響不同,直到最近它才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學生時代,它幾乎是完全無法識別的。在過去 20年來,它已經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主要是研究合同和激勵的經濟學家關注。實際上,代理問題更是一個道德問題,在合同和激勵方面對它的研究實際上加劇了 道德問題。建立人們的行為應該受合同和獎勵管轄的原則,已經消除(或至少減少了)道德因素的影響。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彆扭,但這只是因為反身性沒有被充分瞭 解。

  價值觀受認知概念和客觀實際的約束不大,它們更容易被人們採用的理論所左右,經濟理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市場被認為應該作為一個無形的手來使供需達 到平衡供應。讓無形的手更有效的是,人們不需要做出道德的判斷,所有的價值都可以用「金錢和金錢是互換的」來表達。羅馬人經常說,Pecunia nonolet(金錢無臭味)。但是如果把人類行為以自身利益至上視為理所當然,就沒有為道德判斷留下空間。如果沒有道德準則,社會就不存在。

  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遵循市場價值,市場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性質相當不同,而社會價值又被認為是指導人們作為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考慮到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衝突,導致了一系列我尚且無法解決的問題。代理問題給了我一些新的啟示。我還受到了 Bruce R. Scott簡潔的專著《資本主義的概念》的鼓舞。因此我有一些新的發現。事實上,我本人對自己得出的一些結論感到震驚。

  Scott認為,資本主義因為被人們和市場機制混為一談,已經被誤解了。Scott將這種歪曲主要歸罪於米爾頓弗裡德曼,我沒有那麼具體,只是把它歸 罪於市場原教旨主義。Scott還認為在市場的無形之手背後隱藏著其人間代理那看得見的手,即建立和管理市場規則的政治進程。這就是代理問題出現的地方, 也導致了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觀念的衝突。

  美國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紮根於個人自由,受憲法賦予的法律保護。同時,美國經濟以市場機製為基礎,允許個人不受政府權力的不當干預自由地行使自 由交換。政治和經濟安排似乎無縫地結合在一起。人們可以輕鬆地談論開放社會和市場經濟是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民(包括我在內)常常這麼談論。但表像是有欺騙 性的。在資本主義和開放社會、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衝突。但在 1980年代里根總統的任期內,這個衝突已成功地被當時佔上風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們覆蓋了。

  市場機制的顯著特點是,它是不道德的:一個人的美元和另一個人的是等價的,無論她是怎麼得到的。參與者無須擔心道義,這使得市場運轉如此有效。在一個 有效市場上,個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是輕微的:如果一個人作為購買者或者銷售者從市場退出,其他人將補上她的缺口,提供的價格也相差無幾。因此,單一的市場 參與者對結果承擔的責任很小。

  但市場只適合個人選擇,不適合社會決定。它們允許個人參與者能夠自由交換,但它們不是用來行使諸如決定管理社會的規則、決定市場機制運行等等的社會選 擇的。這是政治的權限。將自由市場、自我管理、自我糾錯等觀念應用到政治領域,則帶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它會將道德考慮從政治中移除,而離開了道德,政治 無法發揮出正常功能。

  在美國政治採用了代議制民主的形式。人民選舉代表,代表運用權力。這些代表被認為是人民利益的代理人。在現實中,他們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置於人民的利益 之上。當選的費用是昂貴的,代表們必須回饋他們的贊助者。誰不按這個遊戲規則辦誰就滾蛋。這就是金錢如何污染政治、特殊利益如何勝過公眾利益的。

  美國政治系統的代理問題並不是新的。它內在於代議制民主制。憲法規定了向當選代表請願的權利。然而,即便與我剛來美國的 1956年相比,代理問題也更加嚴重了。為什麼?

  有一些客觀歷史的演變將為此負部分責任,特別是複雜的民意操縱方法的發展和特殊利益集團的成長,但主要的罪魁禍首是,市場原教旨主義的興起促進了社會道德水準的下降。

  我寧肯認為,在建國初,公民真的是由公民道德意識指導的。但幸運的是,國父們沒有把信心建立在其上,而是建立了以分權為基礎的憲法:他們創建了相互競 爭的利益集團之間相互檢查和相互平衡的機制。這就是為什麼即便道德水平下降了,憲法仍然運轉良好的原因。甚至當我初到美國的 1956年,人們仍然聲稱以諸如誠實和正直等內在價值為指導。它可能已經被虛偽以及各種各樣的惡習所滲透,但仍然與今天的公共生活的很不相同,今天,人們 公開承認赤裸裸的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成功人士受到追捧,不管他們如何成功的。

  我不想被誤解。描繪玫瑰色的過去屬於某一年齡的人們的癖好,我可不想掉進這種陷阱。我不是想說在 1956年政治家更誠實社會更公正。在透明度、問責制、社會平等方面,美國已經比當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隨著市場原教旨注意的興起,在什麼行為是社 會可以接受甚至崇拜的這一點上,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特殊的意義上,作為與市場價值非道德性的對比,我把它表述為公共道德的退化。

  我定義市場原教旨主義為,把市場價值過分擴大到社會生活,特別是政治領域內。經濟理論認為,在一般均衡的條件下,無形之手保證了資源的優化配置。這意 味著,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間接服務於公眾利益。它使自身利益和趨利性獲得了道德上的護身符,使它們能夠代替例如誠實、正直、利他等美德。

  這樣的說辭在幾個方面是無效的。首先,金融市場不趨向均衡。一般均衡理論將供應和需求看成是獨立的輸入,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再把供應和需求調節到均衡。這種方法忽略了市場價格和供求狀況之間的反身性反饋。它還忽略了隱藏在市場機制背後那隻政治進程的的看得見的手。

  其次,一般均衡理論將資源的初始分配看成是給定的。這將任何關於社會公正的考慮都排除在外了。最重要的是,這個理論假設人們知道他們的自身利益,以及 如何最好地實現這個目標。在現實中,人們所認為的和事實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不過,市場原教旨主義卻取得了勝利。這是怎麼一回事?

  其中一個原因是,市場原教旨主義最主要的含義,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該保持在最低水平,比起證明這個含義的論據來,這個含義本身並不那麼不靠譜。市場機 制可能是有缺陷的,但政治進程更是如此。政治進程的參與者比市場的參與者更容易犯錯,因為政治圍繞著社會價值,而市場只考慮參與者的價值。正如我們已經看 到,社會價值極易受到操控。此外,政治受到了代理問題的毒害。為了防止代理問題,引進了各種安全保障措施,這使得政府當局在經濟領域中的行為比私人參與者 更加刻板和官僚。基於以上原因,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保持在最低限度是有道理的。因此,市場原教旨主義只是把一個弱條件(政府參與市場往往無效)換成了一個 強條件(政府應該在市場中保持最小)。它可以認為所有的人類結構都是不完善的,社會只能選擇危害小的那種,在此基礎上,政府干預經濟應保持在最低限度。這 是一個合理的邏輯。相反,它聲稱,政府干預的失敗證明自由市場是完美的。這就是不合理的邏輯了。

  但是,目前市場原教旨主義最強大的力量在於,它是服務於那些資本擁有者和資本管理者的自我利益的。他們認為財富的分配是合理的,追求自我利益也就是為 了共同利益。那些控制了資本的人還能有什麼要求呢?它們構成一個富裕和強大的集團,不僅通過認知函數,還通過積極操縱公眾輿論,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原教旨主 義。市場原教旨主義則賦予了本來就是非道德的市場機制以道德外衣,並將對自利的追逐轉換成了追求真理的公民美德。它是被操縱力量、而不是由理智的力量所主 導的。它由一個資金充足的宣傳機器所支持,歪曲公眾對其自身利益的理解。例如,為什麼遺產稅僅適用於百分之一的精英人口,在當遺產稅被廢除時,卻能得到眾 多人的支持?

  當然,在這一領域還有其他競爭性的力量也用類似的手段來操縱公眾,但他們往往缺乏充分的資金,因為他們吸引不了最富有和最強大的部門利益。這就是市場原教旨主義如何在過去 25年取得勝利的,甚至金融危機也不足以抵消它的影響。這體現在奧巴馬總統的決定,在對銀行注資時也避免採用能讓政府獲得大多數控制權的方式。

  市場原教旨主義不應該與有效市場假說混為一談。你可以是一個堅持有效市場假說的經濟學家的,但不必是一個市場原教旨主義者。事實上,許多經濟學家都是 鐵桿自由派。但有效市場假說在美國大學的經濟課上受到束縛,這種現象可以歸因於資本家和市場原教旨主義基金會的財政支持。他們還要為市場價值入侵法律、政 治等其他學科負責。

  資本主義並不像蘇聯那樣直接反對開放社會。然而它的確帶來了一些嚴重的威脅。我已經討論了其中之一:金融市場不是不均衡約束的,而是更容易產生泡沫化的傾向。管制機制的放鬆已經製造一個超級泡沫,泡沫破滅後給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本次討論還揭示了另一個對開放社會的威脅:代理問題和金權政治,它們污染了政治進程。

  在開放社會中,政治進程是為共同利益服務的,但在當代美國政治進程已經被特殊利益集團俘獲了。我們的當選代表是去感激那些資助他競選的人,而不是廣大 選民。奧巴馬總統的醫療保健和能源法案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證。選民已被洗腦到這種程度,以至於負責任地討論一下公共利益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全國衛生 服務和碳稅都不足道,我們的選擇範圍只限於可以由特殊利益集團參與的解決方案。

  遊說是代理問題的核心。那怎樣才可以控制遊說呢?

  這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不是一個修改經濟激勵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遊說是有利可圖的,而且即便是規則收緊也很容易保持。在道德價值缺失的情況下,法規總是 可以被規避過去;更糟的是法規本身就是為特殊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設計的。當一個受傷的金融業正謀求恢復昔日的主導地位時,這是美國面臨的危險之一。

  有一種方式來處理道德問題。我們需要經濟和政治領域之間做出明顯的區分。市場參與和規則制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功能。市場允許參與者自由交換,在這裡, 參與者遵循利潤動機也是非常合理的。與此相反,制定和執行規則應以公眾利益為指導,在這裡利潤動機不能進來。當人們試圖歪曲規則對自己有利時,政治進程就 會被損壞,代議制民主將無法產生使開放社會成為理想社會組織形式的結果。應當強調,這種說法直接違背了目前流行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的說法,他們認為市場本 身就是政治化的。

  在開放社會中,如何才能提高政治進程?我建議使用一個相當簡單的規則:人們應該分開他們作為政治參與者的市場參與者的角色。作為市場參與者,我們應該 追求自己的利益,作為政治進程的參與者,我們應當以公共利益為指導。這樣做的理由也很簡單。在接近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沒有任何一個競爭者能夠影響結果,因 此個別人的市場決定不會對社會情況產生影響,不論他是否對公共利益關心。不過,政治決策的確會影響社會情況,不管它是否代表公眾利益,都會產生影響。

  麻煩的是,公共利益找不到一個普遍接受的客觀標準來確定。它要通過選民的意見來反映,但在客觀標準缺失的情況下,選民的觀點很容易受操縱。並且操縱的自我強化的,越無恥越反動的主張也難以分辨真偽。這使政治進程變得如此無效率。

  與此相反,市場機制運行得就更好。人們可能不知道什麼對自己有利,但利潤的確提供了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標準。也難怪獲利的動機在人們的指導價值觀中獲 得了如此突出的地位。利潤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追求他們達到的任何目的的手段,而且作為目的本身,也提供了得到他人尊重和產生自尊的成功標準。事實上,許多成 功的商人都感到賺錢比花錢更安全。

  市場價值的傳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進步。回顧歷史,基督教曾經將追求利潤視為罪惡。這阻礙了經濟發展。宗教改革促進了市場的發展,開闢了通向物質進步和 財富積累的道路。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關係被契約關係所取代。契約關係滲透到社會生活越來越多的領域,並最終由交易取代。改革的步伐繼續加快,在 我生活的年代裡變化巨大。

  我在匈牙利的童年和我在美國的成年生活之間的差別太具有戲劇性了,即便是同在美國,我抵達的 1956和現在相比,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當我第一次來到美國,我震驚於市場價值對社會的滲透程度,和我的家鄉匈牙利相比,甚至和英國相比都相差太大了, 後兩者中社會傳統價值觀和階級差別還佔主流。從那時起,英國和美國都經歷了進一步的轉變。醫學、法律等專業變成了生意。在我看來,這對社會是有破壞性影響 的,就像市場原教旨主義對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有影響一樣。

  究竟社會在多大程度上穩定是比較理想的,仍然見仁見智的問題。在諸如法律、醫學和傳媒等職業中,利潤動機的適當角色也同樣值得商榷。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利潤動機在政治領域產生了邪惡的影響,因為它加劇了代理問題。

  如何才能將代理問題最小化?不要指望那些有利害相關的特殊利益者不去遊說國會議員。煙草業必將反對反對香煙的立法,保險業必將反對單一支付醫療體系的 立法。但那些沒有攸關利益的人應該將公眾利益置於自己的狹隘利益之上。他們不必為所謂的搭便車問題(即自私的人也可以從別人無私的行動中受益)所困擾,因 為行動的目標是令公眾受惠。

  我想用一個個人的說明作為結束。我的說教已經差不多了。作為一個對沖基金經理,我玩弄規則並試圖最大化我的利潤。作為一個公民,我嘗試改善的規則,即 使是這種改革會影響我的個人利益。例如,我支持對對沖基金和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管。我堅信,如果有更多人遵循這一信條,我們的政治制度會運作得更好。我還 相信,正因為追隨這種觀念的人還很少,像我辦的這樣的基金會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我的基金會(開放社會研究所),保護公共利益免受私人利益的侵犯已經成了我們的日常工作。我們也支持民間社會問責政府。我將這些努力稱為政治慈善,我相信在使世界變得更美好上,它可以比傳統的慈善事業起到更大的貢獻,因為傳統慈善只能夠惠及更少的人。

  我處於一個優勢的地位。我比大多數人更獨立,因為我不依賴於客戶或者顧客,我感到在道義上有責任很好地利用我的優勢地位。和特殊利益集團相比,我當然處於下風,但至少我的錢具有更大的稀缺性價值。

  麻煩的是,特殊利益集團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公共利益的保護者,它需要明眼人把這樣的冒牌貨揪出來,特別是冒牌貨們和正品一樣採用類似的手段去循循善誘的 時候。在客觀標準缺失的情況下,人們只能通過試錯的方式做出判斷。在辯論中,對一方持有善意的人們往往很難相信支持另一邊的人也是善意的。最好的辦法是不 要太在意他們的口號,而是要看到他們論點的實質。這有助於在政治辯論中把認知函數放在優先的地位。只有當他們不做實質性的回應,他們才應該被拋棄和忽略 掉。在每一個國家都有這樣的人,但不幸的是在美國他們往往很上鏡,不會被忽視掉。他們已經太有影響力了。選民是否拒絕那些無視事實試圖操縱他們的人,是一 個社會能夠繼續保持開放的考驗。鑑於奧威爾書中那些宣傳式口號在現實中的成功,美國做得並不好。

  兩個世紀以來,在美國表現良好的政治進程似乎出現了惡化。我們曾經有兩個爭取中間派的黨,但中間立場已縮水,政治越來越兩極化。奧巴馬總統正在試圖扭轉這一趨勢,他一直試圖成為偉大「老好人」,但徒勞無功。

  最後,民主的運作依賴於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我相信,如果更多的人將自己的政治和市場角色分開,美國的民主會更好地運作。它是由每一個個人決定的。這就是我所做的。即便這樣做的人是少數,也對於重建消失的中間立場大有裨益。

 

第五講 未來之路

 

  我在這個系列講座中提出了一個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類行為和事件的理念結構。這些事件不是由永恆有效的自然法規決定的。當然這些法規的確存在,但不足以決定事件的發展過程。原因之一是情況的複雜性,另一個原因是事件參與者的思維所起的作用。

  我已經集中講了相關反身性(reflexivity)的問題,即當事者的思維與現實情況的雙向關聯,以及我所強調的錯誤理解和錯誤觀念對現實情況形成 的因果關係。但這兩種影響都很奇怪地被忽視了。這些影響給事物加入了不確定因素,結果是除了非常簡單的情況以外,幾乎不可能預測未來。

  當下所處的時刻,不定因素的範圍異常廣泛。我們剛剛渡過了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這個危機在量上大得多,質上也與以往的危機很不相同。可作相關比較的,是 1991年日本發生的房地產泡沫破滅,至今尚未恢復;還有就是 30年代美國的大蕭條。與日本情況不同的是,那次危機僅限於一個國家,而這次危機捲入了全世界。與大蕭條不同的是,這次沒有允許讓金融體系垮台,而是給它上了人工生命維持器。

  事實上,我們當今所面臨的信貸和槓桿問題(credit and leverageproblem)的深度和廣度比 30年代要嚴重得多。1929年時美國的信貸餘額(credit outstanding)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160%,到 1932年增長到 250%;而 2008年初是 365% –這還不包括 30年代時金融市場上尚未存在而如今廣泛使用的衍生品(derivatives)。但儘管如此,人工生命維持器居然奏效了。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不到一年,金融市場已經穩定,股市也已回升,經濟顯示復甦跡象。人們想回到一切照舊的情況,把 2008年的崩潰只當成是一個惡夢。

  但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復甦的勢頭可能會停止,甚至隨之出現「再次衰退」(double dip),而我不能確定的是這將發生在 2010年還是 2011年。

  有這種觀點的絕不止我一個人,但我的觀點與目前的主導情緒不一樣。復甦的時間越長,就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復甦;但是據我的判斷,這種主導情緒與實際情況 相去甚遠。這是典型的遠非均衡的狀況,此時人的感知往往落後於現實。更複雜的是,這種落後於現實是雙向的。一方面,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次危機不同於以 往 –我們是處在一個時代的終點。另一方面,其他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未能預見到復甦反彈的程度。

  亂和困惑不只是在金融界,它延伸到整個國際舞台。

  前蘇盟帝國垮台後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沒有其他大國或國家聯盟可以挑戰其至高無上的國力。但是這種「單極」(uni-polar)的世界秩序未能 持久。當布什總統為顯示美國的威力,以不實之詞為藉口入侵伊拉克時,其效果與他的意圖適得其反。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一落千丈,其結果是混亂的國際金融體系 加之以不穩定的國際關係。此後終將形成的新的世界秩序,將不會再像以往那樣的程度受美國的控制和左右。

  為了理解正在發生的這些事,我們需要一個不同於以往所熟悉的那種理念框架。有效市場假定論把金融市場孤立看待,完全不考慮政治因素。這是一種曲解。像 我已經多次提到過的,在市場的無形之手背後,有一個有形的政治之手,在制定市場運作的規則和條件。我的理念結構關係到政治經濟學,而不是抽象概念的、受永 恆有效規律主宰的市場經濟學。我把金融市場看成是歷史的一個分支。

  二戰後重建的國際金融體系並沒有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其傾側與不平衡是有意設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是按控股公司的形式組建的,其中富國有不成比例的投票權並且控制其理事會。這使處於該體系邊緣的國家比位於體系中心的國家處於劣勢。

  該體系從初建起就一直受美國控制。在佈雷頓(Bretton Woods)會議上,儘管英國凱恩斯勛爵(Lord Keynes)提出了該體系的建議,但是是由美國代表團團長哈里.懷特 (Harry White)具體操作的。從那時起,我們從幾乎全面監管的體系變成了幾乎完全無監管的體系;這些變化由美國主導,而且所謂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仍在繼續引導這個體系。

  儘管由華盛頓共識制定的法規條例理應對所有國家平等適用,但美國作為主要國際貨幣的發行者,卻比別人「更平等」。實際上國際金融體系是一個兩個等級層 次 (two-tier)的架構:能用自己的貨幣借貸的國家是該體系的中心,而借貸要由硬通貨之一來決定的國家是這個體系的外圍。如果某個國家遇到困難,可以 得到援助,但條件很苛刻,這對核心國家和外圍國家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核心本身受到了威脅,那麼該體系的維存則成為第一位的優先考慮。

  這種情況在 1982年的國際銀行業危機中第一次發生。如果債務國被允許拖欠付款,銀行體系將崩潰。因此國際金融權威機構聯手,採用了我當時稱為的「合作出借體制(collective system of lending) 」。借貸國不得不滾動延續貸款(roll overloans),使債務國能得到足夠借款支撐債務。最終結果是,債務國被推進嚴重衰退,拉丁美洲的發展因此被推遲十年,而銀行體系得以贏利而擺脫困境。當銀行建立了足夠的儲蓄時,這些貸款則被重新組合為所謂的佈雷迪債券(Brady bonds),其餘的損失由銀行銷賬。

  1997年類似情況再度發生,但那時銀行已經學會審查貸款,不至被迫採取合作出借的做法,而絕大部分損失不得不由債務國承擔。這樣就建立了一個模式: 債務國受制於嚴厲的市場戒律,但如果體系本身受到威脅,規則通常暫停執行。其整體失敗將使該體系陷入危險的數家銀行得到保釋。

  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此不同,因為它起源於核心國,而外圍國家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才被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面對的是一個 新的任務–保護因核心國風暴而受影響的周邊國。該組織沒有足夠的資金,但其成員國很快聯合行動募集了一萬億美元。儘管如此,應對局面還有一定的困難,因為 IMF的設立是為了應對政府部門的問題,而這時信貸的短缺主要影響的是私營領域。但總的來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承擔這一新的任務上做的相當出色。

  國際金融權威機構應對這次危機的做法,總體上與過去一樣:救助將要垮台的金融機構,實行貨幣及財政刺激措施。但這次危機要大得多,用同樣的辦法起初沒 有奏效。對雷曼兄弟公司的救助失敗,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金融市場實際上停止運轉,不得不加上人工生命維持器。這意味著政府被迫實際上是在擔保,不 能讓其他可能危及這個體系的機構再垮台。正是此時危機延伸到了周邊國,因為這些國家無法提供同樣有信譽的保證。這次東歐國家受創最重。處於核心地位的國 家,用他們中央銀行的資金平衡表給這個體系注入資本,為商業銀行的債務進行擔保,而且政府為刺激經濟,赤字財政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

  這些措施已見成效,全球經濟似乎在穩定下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全球金融體系已再次免於崩潰,我們在逐漸回到一切照舊的狀態。這是對目前形勢的嚴重誤解,已經破碎的不可能再拼回到一起。讓我來解釋為什麼。

  80年代以來形成的金融市場全球化,是一個以美國和英國為首發起的市場原教旨主義運動。允許金融資本在世界範圍內自由移動,難以對其徵稅或監管,使金 融資本處於一種優越的地位。各國政府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國際資本的要求,而不是本國人民的願望,因為金融資本可以更自由地移動。這樣,全球化作為市場原教旨 主義的項目,進行得非常成功,使各個國家均難以抵禦。但是由此產生的全球金融體系從根本上不穩固,因為它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基礎上,即金融市場可以安 全地依賴自身的機制來調節。這正是它垮台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不可能再拼湊到一起。

  全球性的市場需要全球性的監管,而目前的管理法規都是基於國家主權的原則。也有一些國際協議,其中最著名的是設立了最低資本要求的巴塞爾協議 (Basel Accord),市場監管部門之間也有較好的合作。但是監管權威的來源總是歸於主權國家。這意味著,重新啟動一個停止了的機制與事無補,需要創造一個過去 未曾存在過的監管機制。目前的情形是,每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是由各個國家自己來維護和支持的。政府主要關注的是本國經濟。這會助長「金融保護主義 」的傾向,有可能擾亂甚至摧毀全球金融市場。英國的監管部門永遠不會再依靠冰島政府的政策;東歐國家也會對完全依賴外國銀行而三思。

  我想要說明的是,監管條例的涵蓋範圍必須是國際性的。不這樣的話,金融市場無法維持全球化,會被獨斷性的監管毀掉。生意會流向監管氣候最溫和的國家,這會將其他國家置於其無法承擔的風險之下。全球化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它迫使所有國家取消監管,但要反過來做則很難 –讓所有國家接受統一監管條例將非常困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這促使他們會採取不同的解決辦法。

  這一點在歐洲可以看到。如果歐洲國家之間都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怎麼能讓世界其它部分做到呢?在危機期間,歐洲未能達成在全洲範圍對其金融體系進行擔保 的協議,因而每個國家不得不自保。目前情況下的歐元是一個不完整的貨幣:它有一個共同的央行,但沒有一個共同的財政部,而對銀行擔保和對其注入資本是財政 部的職能。這次危機提供了修補這一缺陷的機會,但是德國充當了阻力。

  德國曾是促進歐洲一體化的主要推動力,但那是在其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德國統一的時候。當今的德國已非常不同,它和世界其他國家不一樣,擔心的是通貨膨脹而不是衰退,而且更重要的,它不想為歐洲其他國家掏腰包。沒有了推動力,歐洲的一體化已逐漸陷於停滯。

  幸歐洲有社會安全保障的福利,在情況好的時候這一保障制度被指責減緩了歐洲的經濟增長,經濟不好時它起了作用,使歐洲大陸的衰退沒有預期的那麼嚴重。 現在隨著對經濟崩潰的恐懼減退,歐洲共同體正表現出政治意願復甦的跡象。歐洲中央銀行實際上是救助了愛爾蘭的銀行系統,而愛爾蘭痛快地批准了里斯本條約。 所以也許我對歐洲的看法過於悲觀了。

  金融危機對不同國家所將產生不同的長遠影響這一事實,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在短期中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負面影響,但是從長遠看,有贏家有輸家。雖然情 況發展的具體過程變數範圍仍很大,但地位相對變化的預測則肯定性較大。直截了當地說,美國將輸得最多,中國則傾向於以最大的贏家姿態出現。這一轉變的程度 已經超過多數人的預期。其他國家的相對地位也會有相當大的變化,但從全球角度來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變化是最重要的。

  自二戰以來美國一直是國際金融體系的中心。美元是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國因此獲利甚多,但近來開始濫用其特權。美國從 80年代起建立的現行賬戶赤字日益增長,這種情況本可以無止境的延續,因為亞洲小老虎們,開始以日本為首,後來是中國,願意支持這種赤字以加強自己的美元 儲備。但是美國的家庭欠債過多使這一過程終止。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美國的家庭發現自己承擔了過多的風險。銀行體系遭受極大損失,必須贏利才能擺脫困境。商 用物業和槓桿式貸款收購(leveraged buyouts)流血的時候還在後面。這些因素會繼續增加美國經濟的負擔,美國的消費者不再有能力做世界經濟的發動機。

  而中國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取代這個位置。中國一直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且很大程度上隔絕於金融危機之外。

  對西方總的來說,尤其是美國,危機是內在因素引發的,導致了金融體系的崩潰。對中國來說,金融危機是來自外部的震動,影響了出口,但其金融、政治和經濟制度並未受創傷。

  中國已找到一種極有效的方法,能釋放和激發其人民渴望和獲取財富的創造性,能動力和創業精神,人民被允許可以去謀求自身的利益。同時國家可以通過支持低估的貨幣和累積貿易差額,提取其勞力剩餘價值中相當可觀的一部分。因此中國很可能成為一個大贏家。

  中國實行的不是民主制度,領導者也知道,如果要保持領導地位,必須避免社會動亂。所以要盡一切所能保持 8%的經濟發展速度,並為不斷增長的勞動力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貿易差額使中國很強有力。中國可以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刺激國內經濟,而且可以通過對其貿易 夥伴投資和提供信貸增加出口。事實上中國就是這樣做的,用買美國政府的鈔票資助對美國的出口。鑑於現在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減少消費,中國可以發展和其他國家 的關係。這樣在美國步履維艱地跛行時,中國會成為世界經濟積極的推動力。

  當然中國的經濟規模比美國小得多,發動機小了,世界經濟前行的速度也會慢一些。但在這一侷限之內,中美之間的地位正在發生結構性的交替,第三方也在隨 著積極能動的脈搏重新調整自己的位置。中國已經成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亞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這種位置交替不一定是永久的或不可逆轉的 –只要想一想日本公司的起落 –但在目前,這是全球政治經濟中最可預見的也是最重要的趨勢。中國正在帶動像巴西這樣的貿易夥伴,及其他一些非洲和亞洲國家。印度以國內增長為基礎,發展 的也不錯。

  中國經濟政策的成功不能被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中國內陸的基礎設施的投資也許產生不了能自給維持經濟增長的效益。在中國的體制下,新投資的回報一般 很慢,因為投資的決策主要是由政治因素而不是商業因素決定的。前兩次,銀行信貸的寬鬆造成了一大批不良貸款。這次可能會不同,因為權力在從地方轉向中央, 地方銀行的官員不再受省的領導管轄;但儘管如此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再有,中國可能被全球的衰退所拖累。但是如果中國出了問題,全球的經濟就失去了發動 機。因此可以確信中國會有相對的成功,但不能確保絕對成功。

  我們所處的歷史時刻,在某種程度上與二次大戰結束時相似。那時主流體系已經崩潰,一個全新體系有待重建。在佈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會議上,戰勝國承擔起了這個任務。在凱恩斯勛爵理念的激勵下,他們創立了一個能包容全世界的體系,儘管作為同盟國之首,美國將凱恩斯的方案做 了有利自身的修正。目前主導的,我們稱其為國際資本主義的多邊體制,還沒有徹底垮台,但已受到重創;它內在弊病已經暴露,而且受到一個可行的替代方式的挑 戰 –中國的崛起展現了一個與目前的國際金融體系根本不同的經濟組織形式。我們可稱之為「國家資本主義」,以區別於在華盛頓共識旗號下的「國際資本主義」。我 們正處於一個時代的終點,但人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到這一點。

  兩種經濟組織形式 –國家資本主義與國際資本主義在互相競爭。兩者都缺乏吸引力。華盛頓共識已經失敗。目前形式的國際資本主義已被證明自身固有的不穩定性,因為缺乏足夠的監管。而且它極不公正,相對窮人窮國而言這個體制偏袒富人富國。

  與此同時,建立在國家資本主義基礎上的國際體系,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家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已開始初露鋒芒,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殖民國家已經認識到 自己過去的錯誤併力圖糾正時,中國在與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打交道時,又在重複這些殖民國家的錯誤。為了能接近這些自然資源,中國在與這些國家的統治者打交 道,而忽略了那裡的老百姓。這有助於壓迫性和腐敗的政體維持政權。這樣的結果不好,但中國不是唯一對此有責任的國家。中國一家公司想買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 (Unocal)時遭到拒絕。更近的,力拓礦業集團 (Rio Tinto)反悔了將一部分股份賣給一家中國公司的交易。這促使中國與國際金融機構迴避的一些國家進行交易,如緬甸、蘇丹、津巴布韋、剛果和安哥拉等。幾 內亞是最近的一個例子。這種情況正在成為相當多摩擦的來源,對中國的根本利益並無好處,對全世界也是如此。但中國視自己為受害者而不願意參加「採掘業透明 度倡議」 (EITI, Extractive Industries Transparency Initiative)。這已成為該倡議能繼續成功的最大障礙。

  在現行主流的多邊制力圖自身重建的同時,中國會在雙邊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當然中國也是這個多國體制的一部分,但它在其中的地位與它目前的國力不 相稱;因此它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參與是比較消極的,其積極發展主要是通過雙邊渠道進行。例如,中國會抱怨美元的作用,而且會推動特別提款權的使用。但中國 不太會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因為這樣會摧毀現有機制,即允許國家通過低估的貨幣從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中受益。中國會繼續實行資本控制,但會與像巴西這樣的國 家建立以人民幣為主的雙邊結算賬戶。這樣會削弱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但不是取代它。

  綜上所述,世界面臨著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組織形式中進行選擇。這兩種組織可以稱之為國際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前者,以美國為代表,已經垮掉;後者,以中國為代表,正在興起。自然發展途徑 (the path of leastresistance)導致了國際金融體系逐漸瓦解,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而雙邊關係體制又容易造成國家之間的衝突。所以需要創造一個建立在更健全的原則基礎上的新的多邊體制,它能符合美國和中國的最大利益,自然也是整個世界的最大利益。

  儘管在監管制度改革上的國際合作,幾乎不可能用零打碎敲的方式實現,但是有可能通過整體重新安排,調整金融秩序的全盤交易來商定。20國集團作為國際合作的主要論壇,和在匹茲堡會議上採納的同行評審程序 (peer reviewprocess)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步驟。但是 20國集團必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章程的範圍內運作,因為修改章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個新的佈雷頓森林會議可以一舉完成很多任務。它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新構建,使之能更好地反映國家之間的排序,並且修改現行運作方法。會議也可以 決定怎樣對待規模太大而不能讓其失敗的金融機構,以及考慮控制資本游動的新規則。金融資本在國際範圍完全自由地游動,已被證明是不穩定因素的一個來源,需 要約束控制。

  將美元作為主要國際貨幣已造成了危險的不平衡。美元已失去了它曾擁有的信任和信心,但尚無其他貨幣可取而代之。現在總的趨勢是各種貨幣正在向黃金、其他商品和有形資產遷移。這樣是有害的,因為它將這些資產鎖住而不能投入有效的使用,並且會煽起對通貨膨脹的恐懼。

  美國不應該排斥更廣泛地使用特別提款權(SDR)。這可以使國際社會敦促中國放棄將其貨幣與美元掛鉤也是減少國際不平衡最好的辦法。鑑於特別提款權是由數個國家的貨幣決定的,沒有哪一個貨幣享有不公平的優惠特權。

  特別提款權中包括的貨幣範圍也必須擴大,其中一些新加的貨幣(包括人民幣),也許是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的。這樣,美元仍可能重新將自己樹立為更可取的儲備貨幣,其前提是美元是被慎重監管的。

  特別提款權很大的優越性之一,是它允許國際性的創造貨幣。特別像現在這樣的時刻這種做法尤其有用,貨幣將被引向最需要的地方。針對目前的情況這將是一個大的改進。這種機制允許不需要額外儲備的富國,將他們現成的份額轉讓給需要儲備的國家,這在小範圍上已經開始實行了。

  如果我們想在解決全球暖化和防止核擴散等問題上也有進展的話,那麼對當前主導的世界秩序的重新調整,也許必須超越金融體系的範疇。可能需要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成員國的參與。

  這一程序需要美國啟動,但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應以平等的地位參與。他們是佈雷頓機構中不積極的成員,因為主宰這些機構的國家已不能主宰。新興國家應該參與新秩序的創造,以確保他們是這一新秩序的積極支持者。

  美國為什麼應該動議改革自己曾經是主要受益者的體系?因為這一體系以目前的形式不可能維持,美國如不帶頭對其進行改造,損失可能會更大。美國在布什執 政期間已經失去了很多勢力和影響。如果沒有具有遠見的領導,美國的相對地位很可能繼續下滑。美國仍然可以對世界起領導作用。它不再能像布什政府企圖的那樣 將其意志強加於人,但它可以領導一種共同的努力,不僅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這將以一種可以被接受的形式重新樹立美國的領導作用。

  既然中國會以贏家的身份從目前的混亂中脫穎而出,那中國為什麼應該接受一個新的多邊體制呢?答案同樣簡單。為了繼續崛起,中國必須要讓世界其他國家接 受它。這意味著,中國必須向更加開放的社會方向前進,將個人自由的擴大與法治相結合。鑑於目前軍事力量之間的關係,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中國才能繼續崛起, 世界各國也才樂於接受中國的崛起。

  為了能有一個和平的世界,美國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適當的位置更為重要。一個已經失去了政治和經濟主宰的衰落的超級大國,仍擁有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是一種危險的混合。

  如我已經指出的,美國的民主在陷入困境。金融危機使不喜歡面對嚴峻現實的美國人備受痛苦。奧巴馬總統採用了「信心增值」的做法,宣稱衰退已得到控制。 如果發生再次衰退,美國人會更容易受各種散佈恐懼心理和蠱惑人心的煽動。如果奧巴馬總統失敗,下一屆政府會強烈地試圖製造事端,轉移人們對國內問題的注 意,這對世界將是非常危險的。

  奧巴馬總統的思路正確,但他需要看得更遠。他相信國際合作,而不是像布什和切尼那樣信奉強權就是真理。但是他有很多急迫的問題需要考慮,重建國際金融 體制在他的日程上位置不高。他的一些經濟顧們似乎仍然相信有效市場假設論是正確的,除了一百年可能有一次不靈。倖存下來的金融機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競 爭力,必將抵制會限制他們權力的系統性全面調整。目前缺乏的是一種普遍的認識,即體制已經崩潰,需要重建。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這些講座中闡明的有關金融市 場的理論應該被更多的人接受,是如此重要。

  中國領導人需要比奧巴馬總統更有遠見卓識。他們是在掌舵,而且如果要向更開放的社會邁進,他們必須放棄一些已有的特權。現在中國人還願意將個人的自由 服從於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但可能不會永遠這樣。腐敗是一個大問題,中國需要法治,這樣公民可以批評政府,防止其濫用權力。

  為了使自己被世界所接受,中國也需要成為一個更開放的社會。世界其他國家決不會讓個人的自由服從於中國的繁榮。隨著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的領導,它必須 學會更多地注意世界其他國家的看法和意見。但是所有這些變化發生得太快,中國領導人還來不及調整自己。中國太習慣於認為自己是帝國主義的受害者,而看不到 自己正在開始進入帝國主義的位置。這也正是為什麼它與非洲國家和自己的少數民族打交道有這麼多的麻煩和困難。希望中國的領導能夠承擔起歷史的重任。毫不誇 張地說,世界的未來要看他們怎麼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94

李克強默克爾呼籲結束中歐光伏產業貿易糾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99

週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盟普遍抱怨中國光伏產業正向全球傾銷廉價產品,她將著力解決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糾紛。

歐盟委員會日前做出決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實行"反傾銷"措施。從6月6日起,進口太陽能面板將被徵收平均高達47%的臨時性關稅。目前雙方的摩擦有上升趨勢,歐盟又宣佈對中國通訊產品展開調查。

默克爾表示:

她會努力確保歐盟不會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徵收永久關稅,並在未來6個月內解決雙方之間的糾紛。

默克爾稱,德國將努力「通過儘可能多的對話,來解決目前歐盟和中國在光伏產業和通訊產品領域的糾紛,避免貿易衝突導致雙方的懲罰性關稅。」「我們認為徵收關稅對我們無益。」

李克強表示:

德國是其就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後訪問的第一個歐盟國家,表明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同歐盟的關係。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歐洲,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盟應對歐債問題、保持歐洲經濟穩定的努力。

對於歐盟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李克強表示,近日歐盟擬對華光伏產品和無線通信設備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中國政府表示堅決反對。歐盟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只會向外界發出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信號,給雙方企業、產業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希望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問題,而不是打貿易戰。中德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有共同立場,期待德方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盟與中國通過對話磋商化解摩擦,維護中歐經貿合作大局。

「我們堅決反對歐盟徵收關稅的決定,這一決定不但會影響中國的就業,對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造成傷害,它同樣也會影響和危及歐洲光伏產業的發展。」

今天,李克強和默克爾將在柏林的德中商業論壇發表演講,雙方將簽署17個合作協議,包括大眾汽車公司和上汽集團,濰柴動力和德國凱傲集團。

另外,今天中國將和歐盟委員會舉行非正式會談,商談解決光伏產業和通訊產品的貿易糾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90

中歐光伏戰幕後推手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739028.html
德國,人們習慣叫他「太陽王」。

弗朗克·阿斯貝克(Frank Asbeck)的奢侈品味、肆無忌憚的發言方式,以及作為太陽能行業龍

頭——太陽能世界公司(Solar World)老闆這一事實,為他贏得了這種稱呼。

這位擁有兩座古堡、把350公頃私人森林當作狩獵場的古怪富豪,正是遊說歐委會向中國太陽能面板徵收47%的懲罰性關稅的最大幕後推手。

歐委會去年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金額高達210億歐元,號稱歐盟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按照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預計將於6月6日作出初裁。

但目前的形勢正急轉直下,至少14個歐盟成員國(一說是17國),都在歐委會日前針對是否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舉行的投票中投了反對票。尤其是德國「變臉」後的反對,為中歐貿易戰的預期大大降溫。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在柏林出席中德工商界午宴並發表演講時表示,27日上午德方正式答覆歐委會,反對對中國實行「雙反」調查。德方本應在三天前正式答覆歐委會,但一直延遲到27日上午,原因是德方希望聽取中國政府的聲音。「這一立場是中德共識,我高度讚賞。」在此前的中德總理會晤中,李克強與默克爾都表達了避免貿易摩擦的意願。

此前有德國媒體揶揄稱,歐洲必須冒著展開貿易戰的風險,讓太陽能世界的日子好過一點,這個提議完全符合阿斯貝克的風格。可如今的情況,恐怕要令「太陽王」失望了。

「太陽王」和他的遊說

在歐委會這一輪對中國太陽能面板發起「雙反」調查的過程中,太陽能世界公司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引導著「反中國陣營」。

去年,太陽能世界公司首先通過其在美國的子公司「試水」,在華盛頓提出申訴,指責中國競爭對手存在傾銷和非法補貼行為,其中包括數十億歐元的廉價政府貸款等。最終,美國政府決定對中國企業生產的太陽能組件徵收最高為250%的懲罰性關稅。

而太陽能世界公司則順勢在歐盟提出了類似的訴訟版本。不同的是,歐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其裝機容量比美國市場要大10倍左右。

「如果不是無盡的政府補貼,大多數中國太陽能企業已經破產很久了。」太陽能世界公司前高管、歐洲光伏製造商(Prosun聯盟)現任主席尼茨史克(Milan Nitzschke)表示,但僅僅在2012年,就有超過20個歐洲主要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無力償債。

Prosun聯盟正是「太陽王」發起的反對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的運動。尼茨史克表示,這次訴訟事關歐洲太陽能產業的生存權。「如果一點措施都沒有,我們將喪失整個行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太陽能世界公司財報發現,2011年,該公司虧損大約2.33億歐元;2012年1~9月期間,經營虧損接近1.9億歐元,流動資產損失率高達60%;在2012年三季度後,其總虧損額已超過10億歐元。

阿斯貝克被迫承認他的公司存在財務困境,並開始與債權人談判。然而德國媒體指出,阿斯貝克顯然認為公司重組應該用別人的錢,而阿斯貝克一貫善於利用國家政策致富。

《明鏡週刊》報導稱,在德國,阿斯貝克曾為獲得儘可能高額的太陽能補貼而奔走多年,並且取得了成功。據萊茵西法侖經濟研究所計算,電力消費者通過繳納電費而支付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補貼總額,超過了1000億歐元。

如此巨額的補貼,導致在德國安裝了大量的太陽能組件。而從中受益的,則是該行業最大的巨頭太陽能世界,特別是其老闆阿斯貝克。

阿斯貝克自從太陽能世界公司創建至今,已將大約2800萬歐元的股息納入囊中;此外,他通過出售股權,獲得了4000萬歐元的收入;不僅如此,他還領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薪酬,在業務良好的年份,這份薪酬高達100萬歐元左右。

阿斯貝克用這些錢,享受著有如巴洛克時代貴族的生活方式。2008年,他買下了位於德國卡爾慕特的狩獵古堡,包括周圍350公頃的私人森林在內。如要參加業務活動,他喜歡開著黑色的瑪莎拉蒂前往。

當亞洲的組件生產商以低廉的價格令德國生產商節節敗退的時候,太陽能世界公司由於擔負10億歐元左右的巨額債務,也必須進行重組;而面對債權人,阿斯貝克則把主要責任都推到中國企業身上,並聲稱如果對於中國光伏產品徵收預期中的反傾銷稅,那德國乃至歐洲光伏市場將於2013年下半年恢復公平競爭,而其公司也將走出困境。

不過,阿斯貝克最近一次登上德國媒體頭條,與身為歐盟「雙反」調查幕後推手的身份無關,而是因為他在公司陷入財政困境時,又購買了其人生中的第二座城堡。

這座古堡位於中萊茵河雷馬根區域,售價500萬歐元。德國光伏產業的困境,似乎完全無損於「太陽王」的巴洛克貴族式生活方式。

鑑於「太陽王」把反傾銷關稅描繪成德國太陽能產業的救星,《明鏡週刊》評價道,也就是說,現在要由國家出手援助這名擁有兩座古堡的人。

歐盟躊躇對華「出手」

事實上,對於歐委會而言,對華出手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專家們擔心,懲罰性關稅會引發與中國的貿易戰,這是像德國這樣依賴出口的國家不願看到的。

與此同時,歐盟法律中的確存在協商空間:在其中一份被稱為「社會利益」的條文中,就允許歐委會在非法傾銷或補貼已經對歐洲生產者造成損害、但徵收懲罰性關稅將違背歐盟更廣泛利益的情況下,採取不徵收關稅的措施。

這一條文定義模糊,而對於「更廣泛利益」的可能解釋方式,則包括對於消費者更高的價格、對歐洲人就業機會的危害,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

諷刺的是,阿斯貝克發起了Prosun聯盟,但大部分歐洲太陽能企業則加入了另一個聯盟——平價太陽能聯盟,並推出了專家研究報告。

這份委託經濟顧問公司Prognos所做的報告指出,如果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起征60%的關稅,那在3年內,歐洲恐怕會喪失24.2萬個就業機會。

24日,平價太陽能聯盟在布魯塞爾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葬禮」,「悼念」因歐委會可能對中國光伏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即將失去的20多萬個歐洲就業崗位。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此前也表示,中國生產光伏產品的機械設備85%來自德國,成品返銷德國,消費者可以獲得價格低廉的產品,可再生能源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德國也從中獲益。

史明德表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歐洲低。即使在歐洲內部,不同企業的競爭力也有高有低。個別企業失去競爭力,不應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

德國媒體預計,如果與中國發生貿易戰,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那些以中國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德國機械設備製造企業。

倍感業界壓力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反覆強調,不希望同中國發生貿易戰。而德國經濟部長羅斯勒也表示,德國對來自中國方面的貿易報復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擔憂」。

就在24日,包括德國、英國、荷蘭、瑞典在內的至少14個歐盟成員國都對歐委會對中國出手的舉動投了反對票,目前僅能確定有4個國家投票支持,這其中堅定站在歐委會一邊的國家是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

上述投票結果雖然無法改變歐委會初裁的決定,但是將改變此前看似中方處於不利地位的「光伏案」博弈中的力量對比,對於力推此案的歐委會也將是一個沉重打擊,並將削弱歐委會在此後跟中方就「光伏案」談判過程中的「地位」。

不過,在對中國進行「雙反」調查中最賣力的歐委會貿易專員德古赫特則在週二表示,不會迫於中國的壓力收回懲罰性關稅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08

中歐貿易的「黑幫魅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908

路透社消息,意大利黑手黨為逃避關稅而謊報中國出口到歐洲的服裝價格。

報導稱,歐洲是中國服裝最大的出口市場,但歐盟28個國家的海關政策並不相同,而意大利又是歐洲進口中國服裝最大的貿易國。意大利黑手黨挑選了南部Naples作為其逃避關稅的切入點,在那裡他們宣佈從中國進口來的牛仔褲和T-shirt價格分別為1歐元和50歐分

意大利海關反欺詐部門的高級官員Rocco Burdo稱這樣的非法貿易量大、利潤大,法律管得松,他表示,

「虛假估價對整個歐洲都有很大威脅,歐盟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打擊不法分子。」

歐盟各個國家的關稅政策雖然不同,但對於牛仔褲,純棉T-shirt等中國服裝的關稅約在單價的12%左右,而這些關稅佔了歐盟國家預算收入的四分之三。歐盟海關貿易反欺詐調查機構OLAF的負責人聲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去年歐盟從那裡進口總值約2897億歐元的商品。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中歐總貿易額達到43360億歐元。去年歐盟從中國進口了價值364億歐元的鞋子和成衣製品,這些商品是犯罪集團主要操控的對象。這些針織品鞋子等商品通過羅馬日益增長的唐人街以及露天攤位每天瘋狂的出售,同時通過跳蚤市場等手段銷往歐洲各地,這些給予犯罪團夥最大的利潤。同時這些貨物中有很多是大品牌的仿製品。

OLAF在一份報告中稱,他們在搜查中發現,犯罪分子使用精良的設備用於複製和打印假髮票,運輸單據和原產地證書。OLAF調查員Murphy 評論稱,

」目前大略估計涉及海關欺詐的數額總體為幾十億歐元。但根據我的經驗來看,真實的數字要遠遠高於這個估值。「

Murphy 同時表示,目前OLAF涉入調查的6個海關欺詐案件裡,大部分都為當地犯罪團夥所為

路透社消息稱,

涉及海關欺詐案件的國家還包括德國以及英國。目前在德國漢堡已經開始對涉嫌虛假估價的公司進行搜查和抓捕。意大利當局以及OLAF認為,在反海關欺詐中,歐盟可以做的更多,至少不能只從單個國家自身利益出發,而是更多考慮歐盟作為一個整體。而從政策上來說,歐盟所有國家使用統一的海關監管和制度,則可以更加有效降低類似事件出現的幾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16

遊記140628中歐扮文化奥捷之旅(2)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6/28/%E9%81%8A%E8%A8%98140628%E4%B8%AD%E6%AD%90%E6%89%AE%E6%96%87%E5%8C%96%E5%A5%A5%E6%8D%B7%E4%B9%8B%E6%97%852/'

遊記140628
中歐扮文化奧捷之旅 (2)
朝日執筆

<朝糖訂程>
出遊地點選定後,下一步就是擬定行程了。 按照一般港台遊客的旅遊規劃路線,雙利雙克— 奧地利、匈牙利、捷克和 斯洛伐克向為一體,一般都會在一次行程中走訪四國,或至少奧匈捷三國。
140628a朝糖夫婦作為貧苦打工一族, 即使費盡心力東拼西湊,是次假期亦僅能拼出區區十一天,除去來回的航程,其實真正「有效」的只有八天八夜而已。然而,我們又不想像一般「鴨仔團」那樣只是走馬看花地「到此一遊」,因此就只得作出取捨了。
140628b基於強烈的大日耳曼情意結,唯有忍痛放棄有被稱為「歐洲之心」和「多瑙河明珠」的歷史名城 布達佩斯了。 不過,由於是次旅程的定位是「中歐扮文化之旅」,為了彌補行程中「文化成份」因放棄布達佩斯而造成的鉅額損失,負責路線規劃的朝日,特別在奧捷兩國首都— 維也納和布拉格之外,加上了 莫札特的故鄉,音樂名城 薩爾斯堡Salzburg。 如此讓此行的「文化成份」瞬間大幅提升,而且最重要的還是,薩爾斯堡其實「自古之來」就是今日德國南部 拜仁Bayern(巴伐利亞Bavaria)不知道可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絕對夠「日耳曼」。 況且,薩爾斯堡面積不大,離維也納也只是兩小時的車程,即日來回也非常不錯。

140628c基本行程定好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買機票和預訂酒店了。 朝日素為浪漫主義代表,想像力強,設計和選擇(當然嚴格而言只是「建議」而已)行程,並在途中插科打諢自是「工作重點」。有一句本土諺語: 「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正是本人的最佳寫照。 至於具體的實務工作,諸如預訂表演門票、計劃航班和安排酒店等,還是交給理性務實、幹練可靠的 糖大人來得穩妥。

經過不甚仔細的研究,我們決定的具體路線是先在 維也納住四天,其中一天早出晚歸即日遊覽 薩爾斯堡,然後乘火車到 布拉格,在那裏又住四天,最後一天早上乘長途旅遊巴回維也納機場。 香港當然有來回維也納的航線,甚至「維也納入、布拉格出」的航線也有,主要由 漢莎等「高檔」航空公司營運,價錢不菲。 窮鬼如朝日者,當然只能選擇次等轉航路線。 國航由香港經北京再轉飛維也納的航線,價錢較為相宜,是不少(窮鬼)旅客的心水選擇,朝日夫婦這次也是選搭了這個航班。

至於酒店方面,設施固然重要,但地點卻更為關鍵。 其實對於大多數遊客而言,一般歐陸歷史名城(巴黎、柏林除外)的「有效區域」並不會太大。 由於一般歐洲(尤其是德意志)古城都以 市政廳Rathaus或大教堂為中心,因此只要選擇在「中心」腳程以內的旅店,基本上就等於可以用腳走遍該城八成以上的重要景點了。 當然,如果酒店附近有超市和洗衣店,就更加完美了。只是由於「筆值」所限,在維也納我們只能住在「環城大道Ringstraße」(又譯「戒指路」)旁邊。 喚作「環城大道」,顧名思義,離市中心也有一段距離(但其實也不過二十分鐘的腳程)。不過,卻非常接近博物館區MuseumsQuartier(MQ)、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荷夫堡皇宮Hofburg,而且街口就是地鐵「人民劇院站Volkstheater」和電車站,位置也算不錯,過一條小馬路還有一間不小的超級市場。至於價錢嘛,總算勉強負擔得起吧!
140628d

基本解決了機票和住宿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行程的安排了。 夏季到歐洲旅行有一個好處,就是白天特別長。 早上三四點就天亮,一直到晚上八九點天還沒有黑下來,「抵玩好多」。 當然,山長水遠出來一趟不容易嘛,晚上的時間也不能浪費。 難得來到著名的「音樂之都」,總要聽幾場歌劇或音樂會吧,至於布拉格的教堂演奏會和木偶劇也非常有名,當然也不容錯過。 就這樣,八個晚上一共安排了六晚的節目,決心挑戰體能極限!

<啓程>
一切準備就緒,五月二十四日晚上八時,我們帶著行李,滿懷期待地登上由香港飛往北京的國航客機,開始了愉快的「中歐扮文化奧捷之旅」。
140628e從香港飛北京大概要三個半小時,下機時間約莫是十一時半。 我上一次到北京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經過零八京奧的洗禮,首都國際機場實在大得有點過分。也許是已經接近深夜時份吧,機場大部分地方都顯得有點冷清。 不過細心留意一下,會發現其實很多服務設施根本就像還沒有開放,似乎在日間也不見得會使用,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的「遠見」,為了將來增加的客運流量而預先做好準備吧!

地方雖然大,櫃位雖然多,但處理轉機的出入境櫃位卻只有一個。 我們考慮了好一陣子要不要「自豪地」走到「中國國民」的櫃位,結果……當然還是走到那條長長的「外國旅客」龍尾去。
140628f

在等上飛往維也納的航班時,打開電話,發現機場是有免費WIFI的。正當歡天喜地想連上去時,卻發現原來這裏和香港機場不同,連上WIFI是要用本地手提電話號碼登記的。 這倒也不是首都機場小氣,而是為了配合國家的「網絡安全」政策,所以上網必須「實名登記」。 國外(境外)遊客如欲使用服務,其實也可以到設於機場某處的服務中心,憑旅遊證件換取上網密碼。 不過我看其實等不了多久就要上機,加上我們本身的「網癮」也不是很嚴重,也就拿本書出來看看打發時間就算了。

零晨兩點鐘,飛機離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直趨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 畢竟也是夜深了,我們上機後倒頭便睡,養好精神,準備迎接在維也納的第一天。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65

遊記140624 中歐扮文化奧捷之旅 (1)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6/24/%E9%81%8A%E8%A8%98140624-%E4%B8%AD%E6%AD%90%E6%89%AE%E6%96%87%E5%8C%96%E5%A5%A7%E6%8D%B7%E4%B9%8B%E6%97%85-1/

遊記140624
中歐扮文化奧捷之旅 (1)(24/5/2014 – 3/6/2014)
朝日執筆

<前言>
有鑒於「掌門天地」的文章長期以來體材偏狹(派sense),兼且風格單調(懶正經),朝日決定開闢新戰線,嘗試投稿另類題材—- 遊記。
不過,眾「門粉」在掌門及其一伙悶餅寫手的長期「餵飼」下,對於嘻嘻哈哈、吃喝玩樂的內容恐怕未必受落。 有見及此,朝日會於文中不時加入歷史地理文化等內容,以期在提升文章知識含量的同時,掩飾是次旅程志在「吃喝玩樂、到此一遊」的膚淺本質。
當然,這樣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兩面不討好—- 悶得嚟夾冇sense!不過這就不在朝日的控制範圍之內了。

<行前準備>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有道是「讀萬卷書,還得走萬里路」。 像朝日這類不太愛讀書,卻喜歡口水花噴噴的假讀書人,就更有必要多到不同的地方了。 所以,朝日夫婦雖然窮,但仍然堅持省吃儉用,騰出一丁點錢,讓每年都可以到不同的地方見識一下。

對演化生物學稍有認識的都會知道,「選擇權」從來都是屬於女性的!而男性的天職則是「提出OFFER讓伴侶作出選擇」! 一如以往,朝日向 “糖大人” (編按:此處指涉Candy,野人會之 “會后”,朝日之太座、剋星…..) 提出了南非、斯堪的那維亞(北歐)、俄羅斯、低地三國(荷比盧)和中歐(奧匈捷)等多項選擇。 最後,在「大日耳曼FAN屎」朝日的力sell之下,大人「坤綱獨斷」,決定以中歐為此行的目的地。

140623a在這裏可能得先向對歐洲歷史不太熟悉的朋友,稍作一下說明。 說到日耳曼,大家自然就會想到德國,而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會讓人覺得就是「德國的古稱」。不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其實遠比今天的德國大得多,而帝國在不同時期最輝煌的兩個古都,也都不在今天的德國領土之上。

話說法蘭克王國的 卡爾大帝Karl der Große(又或以法文音譯為「查理曼Charlemagne」,亦稱「查理大帝」,但「查理曼大帝」則是錯誤的,因為「曼」本身已是「大帝」之意,總不能喚做「查理大帝大帝」吧!) 在八世紀末九世紀初蕩平六合,一統歐洲,並獲教皇加冕為「羅馬皇帝」。他死後偌大的國土為三子瓜分,分別建立了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
140623b

此三國大抵可視為今日法國、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前身。後來東法蘭克王國的 奧托大帝再次得到上帝透過教皇施予的榮寵,「升呢」為「神聖羅馬皇帝」。自此,「神聖羅馬皇帝」就成了德意志諸侯共主的尊號了。

然而「神聖羅馬皇帝」之位,一如古代「正牌」羅馬帝國皇帝一樣,不由世襲,而是經過一個由一眾有勢力的東法蘭克諸侯組成,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透過民主程序協商產生。 不過該「選委會」的組成辦法,向無定制,全憑當其時各路諸侯的勢力消長而定。 還有一點須要注意的是,其實這個「選委會」選出來的「共主」,其尊號僅是「羅馬人之王Rex Romanorum」(當然他的統治地區並不包括羅馬),若要得到至尊的稱號,正式加冕成為「神聖羅馬皇帝」,還要得到教皇的祝福。 (題外話,自卡爾五世後所有的「皇帝」,其實都没有得到教宗加冕,故此嚴格來說,他們最多只能算是「皇帝當選人」。)

140623c1347年來自盧森堡王朝的一代英主 卡爾四世Karl IV,在「選舉」中勝出,並於1355年得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 卡爾四世文韜武略,經過一番軟硬兼施合縱連橫,終於頒下「金璽詔書」,為帝國最高領導人產生辦法「一錘定音」。
他把帝國的首都定在其「龍起之地」布拉格Praha/Prague(其父為波希米亞王,他本人自十七歲已是布拉格近衛軍團長),並在當地大興土木,修橋鋪路立大學建教堂。 其時歐洲人口過萬的城市已是屈指可數,而布拉格人口竟高達四萬之譜,號稱天下(歐洲)第一大城(同期元帝國臨安城人口約一百萬),締造帝國盛世。

至於後來一直壟斷神聖羅馬皇帝之位的哈布斯堡家族,則一直把首都放在維也納。 直到一戰之前,維也納Wien/Vienna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語城市(今天是第二,僅次於柏林)。 故此,要感受日耳曼的歷史榮光,奧地利和捷克是今天德國本土以外的好選擇。 另外,奧地利和捷克都是「神根公約Schengener Abkommen(德)/Schengen Agreement(英)」的成員國,持特區護照入境不需簽證。

(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69

劉強東中歐化身「吐槽哥」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7/3999068.html

性情的劉強東化身「吐槽哥」!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二十週年校慶特別活動「大師課堂」上,面對台下眾多慕名而來的狂熱「粉絲」們,劉強東可謂火力全開。他在評論蘋果時說道,科技領域日新月異,任何消費電子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佔優勢,即便是顛覆了手機行業的蘋果,「這不是詛咒,但我不認為蘋果還能再活10年」。

此後,劉強東還挨個點評了柯達、愛華、索尼、諾基亞等品牌,既說到它們巔峰時期的風光無限,也談到這些企業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淪落的窘境。

被吐槽的對象甚至還有老對手馬云,劉強東說,行業價值鏈理論決定了業務範疇越廣的公司越能創造價值,而那些只做個單一環節(例如交易平台)的企業則容易走向另一個境地,即把自己的規模越做越大,卻擠佔了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利益。

「吐槽哥」每次在點評之前都會下意識地嘟囔一聲,「這個好像不能說具體名字」「這個事情好像不能這樣說」「我們公關說這個不適合講」,但下一秒他又會毫不隱藏地把這個「秘密」公之於眾。觀眾聽得過癮,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劉強東好像也並不真正在意,他只是把自己想說的講了出來而已。或許這就是「吐槽哥」的直率可愛之處。

以下是由《好公司》整理後的演講實錄。

劉強東:過去十幾年以來,我相信各位同學應該知道,基本上在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裡面,受到爭議最多的公司,受到爭議最多的創業者,我相信應該是非京東和我莫屬,自從2007年我拿到第一輪融資開始,拿到了1000萬美金,到年底我們決定自建物流,之後市場有各種各樣的質疑,有的人說很好,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有的說這是胡來,最愚蠢的決定,終有一天會把企業拖垮。所以這麼多年以來,市場上永遠保持熱度不變的就是對我們各種行為的討論。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時間,希望能夠跟各位校友分享一下,到底我是怎麼看的,到底在京東我們的團隊是怎麼做的,我們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什麼樣的思維,什麼樣一種戰略,讓我們過去十幾年做了這麼多事情,為什麼在我們虧損最嚴重的時候,我們現在是上市公司,公司的財務報表都通過了,最多的時候一年虧了十多億人民幣,很嚴重。那時候很多人問我,你睡得著覺嗎?你不怕嗎?其實也不是不怕,有時候也想,要是企業倒閉了怎麼辦。

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過去十幾年以來,我們一直不為外界,甚至不為我們的投資人股東所動,去改變我們,只要我們認為做的事情有價值,盈利一定不是問題,我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商業模式,為你的合作夥伴創造很多價值,為你的用戶創造很多價值,結果你倒閉了,失敗了,如果是的話,那一定是我們執行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管理團隊出了問題,並不是商業模式出了問題。

今天有兩張圖表,網上有零零散散的說法,今天我想在這裡跟大家重複一下。這個是整個京東商城用的戰略框架,我們用了十年了,我們每年都能找到三到五件不一樣的事情,但是不管是年度戰略也好,還是中期的戰略也好,京東商城做的所有戰略,我們都是在這個框架裡面,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倒三角理論。這個倒三角形發展,我們是從下往上進行發展,那就是團隊,這也是今天為什麼公司願意,也急於跟我們的母校進行合作,對我們的高管團隊進行理論培養,所以團隊的培養,團隊的選人用人培養激勵等等,這永遠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任何一家公司成一定是因為團隊,失敗也因為你的團隊。過去很多人失敗的時候說,政策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技術的發展等等,導致了失敗,都是瞎說,最終都是人不行。舉兩個例子,一個是IBM,IBM發現PC不賺錢,真正的應該是來自系統軟件和服務,那個年代賣PC還是暴利,當IBM賣PC還處於暴利的時候,它已經發現了,所以向軟件和服務進行轉型,奠定了IBM又一個20年的輝煌的成功。反面例子就是柯達,柯達傳統相機的時候,柯達的老闆也說過這句話,這句話是中歐教授在課堂上跟我們說過的,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只發現一種東西的利潤比我們柯達更高,就是毒品,說世界上只有賣毒品的人利潤高於我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很驕傲,很自豪,每家企業當你走向成功的時候,特別是到達頂峰的時候,後面就是下坡路。所以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和管理者最可怕的是在頂峰的時候,你利潤非常好,你是世界的英雄,你到哪裡都是尊重和羨慕,一直在這說,好好想一想。柯達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是佳能還是索尼發明的,是柯達發明的,我如果做出來這個,僅次於毒品的高利潤就沒了,他自己就產生牴觸,不積極的發展,結果導致企業反而倒閉了,假如它當初能夠接著數碼的浪潮,今天依然還能賺很多錢,公司依然還能存在,而且你有營收,有現金流,有利潤收入,還可以源源不斷的研發新的技術,在研發數碼相機的過程中,柯達有更多的機會找到更多的商業模式,來維持自己公司的發展。是技術發生變化了?其實還是柯達的團隊發生了問題,它的戰略選擇有悖於消費者利益。這也是我反覆強調的價值,你任何的選擇,你千萬不要有悖於消費者利益,你的目的可以不用多麼高尚,你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的企業存活,能夠有利潤,能夠讓員工心裡活得有尊嚴,能夠讓企業不倒閉,但是基於你生存的需要,賺錢的需要,你所有的做的事情都不能違背消費者價值,柯達就違背了消費者價值,它選擇了自己的利益,利潤,而數碼相機注定是低利潤,它的選擇和消費者的選擇不一樣,消費者選擇的是數碼相機更方便,更簡單,可以編輯,可以永遠存儲,可以不用去沖印了,可以隨時跟別人分享,這都是傳統的相機做不到的,所以一家企業的利益選擇和消費者利益選擇發生矛盾的時候,那注定是失敗的。

還是一句話,我認為全世界不管在什麼樣的國家,在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下,在什麼樣的法律和文化環境下,一家企業的失敗只是因為你的團隊不行,沒有任何別的因素,其他所有的因素都是藉口。正是基於此,我們京東最應該關注的,最應該花時間,最應該不計代價去做的,也就是團隊,你要花大量的時間。在你達到一個團隊的基礎之上,我們現在重點打造兩個,物流、IT,金融獨立了。這裡我介紹一下為什麼京東公司做物流,有人說做物流很簡單,保證用戶體驗,我可以告訴大家幾個數字,我們2014年一季度70%的自營訂單都是在當天或者第二天送達消費者,我們今年上半年在三到六線城市提速,我們希望更多的訂單都是在24小時之內都送到消費者,上門刷卡,貨到付款,退貨可以上門去取回來,當面給你錢。但是它的價值,如果只是給用戶體驗造成價值,可是成本失控了,如果只是為了用戶體驗,可以不這麼做,怎麼做?全國700個城市,每個城市都建一個巨大的庫房,能備多少備多少,發貨全部用順豐,順豐是很貴的,消費者在任何時候下單都有貨,再加上順豐這麼快的送貨速度,用戶體驗不好嗎?可能比今天的京東還要好,但是能夠成功嗎?非常顯然,是不可以成功的,因為你的成本是支撐不住的,你的成本失控了,你的效率也不行,因為沒備更多貨,要更多現金流去備大量的貨,有一個基本的概念,我們一半同學不理解,就是現金流,一家盈利的企業可能會倒閉,一家虧損但是現金流為正的企業可能不倒閉,當時很多同學不理解。700個庫房,效率很差,給你5000個億都不夠。所以京東打造物流系統,我們前端為了給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同時,我們後端有很大的訴求,就是希望降低整個的物流成本。

我們自建物流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國有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個機會基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中國沒有UPS,沒有Fedex,亞馬遜羨慕我們,其實在2007年的時候,記者問他,你這麼多年亞馬遜創新,你有什麼遺憾,他說我們沒有自己的物流,只能用Fedex。但是中國沒有,所以給我們機會。第二,中國的物流成本奇高無比,到2013年的時候,我們國家也公佈了,去年全年中國的物流成本佔我們GDP的17- 18%,實際上你可以把它等同於損耗,等同於浪費,在我們整個國家企業利潤這麼微薄的情況下,歐洲6-7%,日本5-6%,人家的物流成本比我們低10%。第三就是服務,因為中國過去多少年,我們快遞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是服務品質比較低,加盟商和集團公司其實利益是違背的,二者利益不一致,加盟者希望收單多,因為快遞公司給快遞員結算,送件是義務的,收件才是賺錢的。所以中國快遞發展成加盟模式,給快遞作為巨大的服務隱患,我分析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在中國長期來講,所有的服務行業,加盟的我都不看好,這給我們一個機會,上島咖啡,短短三年五年之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上島咖啡,老闆就坐著收加盟費,五年之內全國幾千家上島咖啡,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做成中國的星巴克,你看星巴克做加盟嗎?很少,麥當勞加盟嗎?很少,所以所有的服務行業如果做加盟的話,初期發展速度很快,你能夠賺很多的錢,跟我們無數投資人追求的商業模式一模一樣,我跟很多投資人打過交道,很多投資人在中國的消費品行業投資,他的規則就是less work, easy job, more money。加盟,不用去選店,不用去培訓,只要去收加盟費,數錢是最簡單的,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在我們中國,今天出現一個,沒了,明天出現一個又沒了,這有違消費者的利益。我想中國的服務行業,在未來二十年,我們迎來巨大的機會就是堅持走自營,比如你去做一個咖啡店,從第一個店開始,可能用10年的時間才能開500個店,如果用加盟的話,可能加盟店幾千個、一萬多個,所以還有很多很多機會。

基於這三點,服務不好,成本很高,中國沒有這種快遞,所以我們有機會,後來我們做了之後,京東這種物流模式我們又進了一步,我們京東做的不是快遞公司,我們絕對不承認我們是快遞公司,非常簡單,因為我設計的理念是不一樣的。三通一達也好,順豐也好,它追求的是如何讓貨物快速流動,就是怎麼把一件貨從北京發到上海去,又快還要便宜,三通一達物流設計的時候就是這樣,它的模式每個點在收貨,每個點都在送貨,所以導致網絡非常的複雜,而京東的物流模式非常簡單,我們就是從倉儲送到消費者家裡,我們點和點之間,上海的配送站和北京的配送站,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上海這個配送站永遠不會收一件貨送到北京的配送站,而三通一達和順豐很多站之間都是相關聯的。而且我們是倉配一體化,我們建的倉庫越來越多,貨物離我們消費者越來越近,導致我們的貨物移動的距離越來越短,所以速度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因此是一個正向循環,規模越大,物流越明顯。所以京東這種倉配一體化模式,最後還是拿幾個數字跟大家分享,我們公佈了一個季度的公司的財報,可以發現京東商城的物流成本佔我們銷售收入是5.8%,去年和前年和今年一季度,都差不多,5-6%,有人說你說這個到底有什麼價值,沒聽明白,給大家舉個形象的例子,傳統的商貿流通行業,或者快遞公司,如果站在天上看我們中國的話,聯想的庫控員,根據他們的理解,把產品分到庫房去,給中關村,給上海太平洋電腦城供貨,商家經常炒來炒去,今天搬到這裡,明天搬到那裡,每件物品從出了工廠大門,到終端用戶手裡去,中國的每件物品平均搬運了至少5次以上,按照傳統的商貿流通的規律,根據我們的估算,平均搬運達到8次以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物流成本這麼高。比如說山東的大蒜,開拖拉機到地頭收一次,倒了一次,到批發市場,賣給大卡車的人,大卡車拿到之後,搬第三次,從山東某縣城搬到我們北京,然後到批發市場,有無數擺攤的,分給十家,搬第四次,然後批發商拿到手之後分給代理商,可能給沃爾瑪家樂福,給各種超市供貨,或者拿到小型農貿市場上去,等你買的大蒜的時候,已經轉手五六次,賺了大錢嗎?其實也沒多少。所以整個物流行業,所有的參與者沒有多少的獲益,每個人都是苦哈哈的。再用一句話,京東的物流設計的核心是為了減少物品的流動,我們希望從工廠裡生產出來,甚至還沒有生產的時候,我們就告訴你,給京東我們36個城市有86個庫房,告訴你給我們每個庫房發多少貨,從工廠拉到我80多個庫房去了,第二次搬運就是從庫房搬到消費者家裡去,再沒有什麼代理商、經銷商,沒有從這個庫房搬到那個庫房,每次搬運都是有成本的,每次搬運都是有損耗的,而且都是需要時間的,正是因為我們搬運次數少,所以成本很低,因為我們直接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去,所以我們運營效率也很高。

給大家舉個例子,根據我們公開的財報,去年我們庫存周轉天數是32天,在座有很多是搞庫控和供應鏈管理的,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什麼水平呢?我們跟友商進行比較,他們也是上市公司,他們的庫存周轉天數是70-90天,我們只有32天,大家別忘了,管理的難度是不一樣的,他們做70-90天的時候,他們只管了1萬種SKU,而京東商城我們在管理的SKU數量達到了超過200萬。他們平均的賬期是140多天,意味著你140多天才能拿到錢,你的資金一年只能周轉兩次。而京東商城去年我們賬期只有39天。39天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的現金一年周轉次數可以達到十幾次,整個行業效率就起來了。再看我們整個運營費用率,10.3%,如果拋除日用百貨這些低端的,因為它的費率一定很高,可能達到15-20%,還有技術帶來的成本,如果把這些撇開的話,所有電子產品,我們全年的綜合運營成本率大概只有8%左右,這是什麼概念?中國現在兩大家電,現在費用率是16-17%,我們只有8%,也就是我們比它低了50%,我們如何做到低價,如果用利潤換低價的話,這個商業模式一定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如何做到低價,過去京東商城十多年以來,我們追求的是降低自己的成本。說白了同樣賣一件東西,你17塊錢成本,我只有8塊錢成本,我們還是要轉換消費者習慣,美國是不成功的,歐洲,英國剛剛出來一家網上賣大家電的,剛剛上市,還算不錯,也發展比較好,但只有在中國能夠讓無數網民在網上買大家電,其實我們這個行業也是在整個中國消費者行業還是創造了連發達國家都沒有的商業模式。

我講了這麼半天,我只是要告訴大家,一家公司為什麼會有虧損,你會有質疑,有時候雖然會害怕失敗,恐懼,但是終究你還能夠堅持,最後你會發現你的低價是來自於你的成本控制,你的現金流來自於你的效率更高,還有前端的用戶體驗,包括產品、價格、服務,所以京東商城的物流,第二次總結一遍,我們追求的是減少物品的流動,這是京東商城設計物流的一個核心的訴求點。這是設計的不同導致給社會創造不同的價值,更多將來的快遞公司,個人物品,私人物品,或者搬家等等,還有巨大價值,但是真正的商業,這種流通的,最後我建議一定要通過這種倉配一體化的方式,讓貨物離消費者更近,減少搬運降低,降低搬運次數,提升這個產業鏈效率,才能真正讓行業走上一個成功。

商業模式,如果各位同意我的觀點,你設計所有的商業模式,你在想你的商業模式能為消費者創造什麼價值,能夠為你的合作夥伴創造什麼價值,如果大家同意這個觀點就比較好了,接下來講一下這個甘蔗理論,就是有十節的甘蔗,小時候大家都吃過,為什麼京東就做得比較重,不願意採取最輕的模式去做,其實也是基於這個十節甘蔗,這個理論僅適合零售和消費品行業,不適合遊戲、資訊、高科技,比如Facebook和Twitter,都不適合這個,僅僅適合於消費品行業,消費品行業和流通行業存在著十節甘蔗這麼一個經營規律在裡面,千百年來從來沒有打破的規律。什麼意思?我們市場競爭的結果,所有品牌,任何的行業,消費品行業,各個行業的利潤是固定的,也就是十節甘蔗長成熟的時候,割下來的時候,規定就這個長度,就十個節,就這麼長,有人說不對啊,蘋果,你發現它利潤率很高,只有1%的品牌能做到這樣。但是所有的消費電子品牌沒有常青樹,為什麼?因為消費電子幾十年發展永遠要創新,不斷的創新,你都不知道明天誰會出現一個新的手機更好,讓我們更開心,可能一夜之間蘋果手機就落伍了,想想四年前的諾基亞,多麼牛,但是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東西叫walkman,你有一個愛華的收音機都牛到天上去了,索尼一度成為我們中國人認同的品牌,索尼意味著高精尖,我不是表達對索尼的不敬,我只是講一個消費電子行業的規律,索尼牛過一段時間,松下牛過一段時間,愛華牛過一段時間,摩托羅拉也牛過一段時間,戴爾曾經也很不錯,我說這個得罪人了,IBM的PC,你會發現全世界所有的消費電子,沒有一家火過20年的,我只看過一個蘋果,其他品牌我都沒見過,但是喬布斯真的是個天才,是上帝送給我們全人類的一個禮物,正因為有了這個天才,只有一家公司火過了十年,但是我認為蘋果如果不繼續創新的話,很難再火十年。

撇除這些特別牛的之外,大部分品牌沒這麼牛,當這個甘蔗太長了,今年的甘蔗都這麼高這麼長,太大了,結果全進來了,賺了太多之後,其他企業都過來了。本來是一個很小的小甘蔗,因為競爭者太多,小利潤,前幾年整個電子商務行業前前後後拿到融資的是40多家企業,所以導致行業競爭極為慘烈,所以導致甘蔗正在變短,但是行業要整合,要併購,現在四十幾家剩下的只有十幾家了,20幾家已經出局,10多家還是太多。互聯網所有的細分行業,一般都只有三四家,遊戲就那三家,門戶就搜狐新浪,社交就微博微信,各行各業幾乎都這樣,美國也是這樣,往往只有一家,中國還能保留三家四家,所以一旦行業不斷有人出局的時候,行業就趨於理性,電子商務行業終究會獲得它的合理利潤,甘蔗也會處於正常狀態,所以競爭就是甘蔗太長了,兩年之後變短了,之後不完了,又變長。所以市場競爭規律導致每個品牌,每個行業的利潤,短期來看今天長了,明天短了,長期來看,這個行業的利潤和品牌利潤是相對比較固定的,是一個合理的水平,高了也不好,低了也不好,這就是市場競爭的好處,只要有競爭,你想賺暴利是不可能的,假如京東只有一家了,所有都沒有了,告訴你,京東離死也不遠了,所有有錢公司都進入這個行業,一夜之間把你吃掉,甚至會死掉。所以長度是幾乎固定的,因為長度固定了,所以我分了這十個環節,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甘蔗長度比較固定的時候,產業分工有十塊內容,所以為什麼京東我們越做越重,因為我們堅持認為,在這個產業裡面,你做得事情越多,吃到的節數越多,有一天行業趨於理性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和資格去獲取行業的最大利益,未來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消費品行業,主要就兩家,什麼代理商,什麼分銷商,對不起,終究你們都是不存在,什麼時候死不知道,死是必然的。

所以品牌商做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定價,零售商做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基本上這個行業品牌廠商和零售商,所有標準化產品,零售商正常的淨利潤率都維持在3-5%之間,沃爾瑪做得這麼成功,但是利潤率也很難到7%,這是一個自然的商業規律在裡面,有人說我覺得不相信,說到這裡,自營電子商務在唱頌歌,我看到的是利潤比你高多了,怎麼做到的呢?其實大家不要看財務的淨利率,純平台的可能到40-50%,但是基於扣點計算的,電子商務平台的淨利除以它的平台交易額的話,你會發現全世界所有平台的電子商務公司,它的淨利率只有1-2%之間,eBay至少70%的淨利潤來自Paypal,如果剔除Paypal以後的平台電商淨利率只有1.2%,日本的樂酷天也做得很成功,有在線的證券,有在線的保險,如果只算樂酷天日本的平台電商淨利潤,也只是在1-2%之間。再來看我們國內,我們的老朋友,根據他們的披露,如果你拿淨利潤除以交易額,淨利潤率也是1-2%左右。但是你要看所有的傳統零售商,淨利潤都可以做到3-5%,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純平台的電商的淨利潤還不如傳統的零售商,如果說沃爾瑪賺了1萬億的交易額,一定比eBay1萬億的交易額賺得多,因為沃爾瑪做得事情多,他吃了甘蔗四節是五節,如果是純平台的你沒做倉庫,沒做配送,你沒有做售後服務,你做的事情只有兩節。當整個產業,這個甘蔗長度固定的情況下,這時候你發現有一節,交易平台只有一節,我吃的不是1%了,我吃5%,這節急劇擴大,這一擴大,整個行業的長度是固定的,這一節擴大了以後,其他的都變小了,其他的都賠錢,所有的利潤被你一家拿走了,幾年以後生態死掉了,你也就死掉了。你為整個行業做的事情,貢獻的價值,就是在這一節裡面,多了是畸形,只能短暫,不可能持續,因為賣家要掙錢,今天大家都為了做電子商務而做電子商務,所以每個企業全部建立了電子商務部門,其實我告訴你,沒用,中國99%的電子商務部門都應該關閉掉,我們所有的傳統企業根本就不需要做電子商務部門,現在整個中國家電廠商都有電子商務部跟京東合作,自己開旗艦店,然後授權,傳統部門比如搞連鎖店的,很苦很累,突然來一個87年的小夥子說我是電子商務專家,年薪200多萬,弄一個PPT,跟老闆說,只告訴老闆一件事,我們要虧錢,老闆害怕了,我們要是不做電子商務,後面就死了,沒問題,兄弟,虧錢是對的,你看劉強東不就虧了嗎,所以導致每個企業都在建立電子商務部門,所以電商人一夜之間火了。但是這都是不可持續的,終究有一天,我們所有的傳統企業,所有傳統品牌,大家記住你們是干什麼的,你們是做品牌的,你們要把品牌做好,你把你的生產、製造、研發做好,有的時候你不用看是線上賣還是線下賣,蘋果關注線上賣還是線下賣嗎?它只要把iPhone做好,總有人買。只要把品牌做好,對線上線下統一對待,線上線下沒什麼區別,都是零售商,不管線上線下,制定同等的價格,不應該弄個電子商務部來對接京東商城。當整個產業基於理性的時候,這十節甘蔗將更加清晰,不管是傳統品牌還是線上品牌,還是電子商務,還是傳統零售,我相信都逃不過商業的自然規律,這個規律怎麼來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這就是我今天跟同學們分享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

Q&A

提問: 剛剛報告裡面,我們發現相較於其他三四十個電商,其中包括比較知名的,像噹噹、亞馬遜中國,在八年前、十年前,從起步來說跟京東差不多,但是現在看來京東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是別人的10倍之多,在您的演講之中,所指的是京東在產業價值鏈做到了最有效的經營,就是您剛才說的甘蔗好幾節,從工廠直接到交付,您做的最有效率。當京東開始把甘蔗這麼多的環節自己來做的時候,互聯網很多的公司反應在把它的組織做一些拆分,因為組織開始龐大,做很多的環節的時候,組織內部就會開始產生一些成本,比如說像阿里和百度都在做組織拆分的動作,您覺得您未來怎麼在你的活動越做越多的情況下,又能保持組織內部非常簡潔的互通,使得彼此互動的成本比在市場交易的成本來得更低?

劉強東:首先京東我們這麼多年,除了增加了淨利潤,也是為電商服務的,我們今天做的跟五年前做的,跟七八年前一模一樣,我們決定自建物流開始,就注定我們今天走的路。所以今天我們做的是幅度越來越廣,能夠覆蓋到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深入得越來越深,速度更快,服務更好。這個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大家證明,京東我們會堅持多年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說在2004年我做電商的時候,其實市場上主要已經賣給亞馬遜,拿到很多融資,老李先生拿到三輪融資,拿到750萬美金的融資,2004年我就一個人,帶著一個同事,什麼都沒有,從BBS論壇發帖開始做起,為什麼今天能夠超過他們呢?還是今天我講的倒三角理論,主要看上面的用戶體驗,我們京東自營的90%以上的訂單都是自己配送的(除了極個別偏遠地區),用戶體驗比其他友商好很多。第二,能夠創造價值,我們的運營成本和很多友商相比更低效率更高,體驗更好,同時我們管理的SKU數大於他們。這是我們永遠不變的一個框架,我們做的所有的投資,我們發展的一切一切都圍繞著三點,要麼降低成本,要麼提高效率,要麼提高用戶體驗,如果跟這三個沒關係的,我們堅決不做。

提問:我們公司也是京東的供貨商,京東賣的價格會比我們的價格更低,這是為什麼呢?京東靠什麼賺錢?

劉強東:我不知道供的什麼貨,如果是電子產品的話,京東的一些毛利是來自於返點,所以我們有些SKU,多少錢進是多少錢賣的,甚至有的時候比進貨價還便宜賣,我們賺返點。現階段我們還是發展用戶來網購,特別是初期的消費者,來選擇的理由就是便宜,服務好。品質比它好,消費者不知道,他第一次來京東,幾乎都是因為價格便宜。用了一年兩年以後,價格一模一樣的情況下,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們很多人會繼續選擇在網上購物的,為什麼?方便,售前售中售後都不用出門,多方便,所以終有一天當市場成熟的時候,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還不成熟,當它成熟時候,是靠服務來贏得消費者,不再靠價格,到那時候,我們就要適當的加一些價格。

提問:兩三個問題都是對京東未來的商業模式有所疑問,舉例來講,京東目前的銷售中有76%來自於自營,其餘是來自於平台上面的品牌商家,想問一下未來京東在戰略上是會繼續強調自營還是強調開放平台?請問這兩種商業模式在京東里面是怎麼樣的融合?

劉強東:這兩種對京東商城至關重要,而且缺一不可,誰也不能替代誰,所有的標準化產品最終一定自營能夠勝出,比如我們內部來講,包括我們平台來講,毫不懷疑,舉個簡單的例子,聯想的筆記本,京東動輒起步都是1萬台採購,平台上的賣家都採購數量很少,它的採購成本不可能跟京東競爭,沒有這種規模。但是有一些非標準的,服裝鞋帽,自營是沒法做的,我們運營效率沒有優勢,因為它是品牌高度分散,SKU數量是海量,自營的模式做了成本只會更高,這種非標準化的產品,必須依賴我們平台賣家在我們平台上進行銷售,十年之後京東的自營會更強,但是非標準化的,我們京東不進入,要依賴我們的合作賣家去銷售。

提問:跟這個問題相關的,您剛剛說的第三方發貨的商品,京東如何管控這些商品的品質?如果品質不良,會不會影響京東的名譽?

劉強東:對,這也是我們最擔心的,我們京東平台剛剛做了三年多的時間,一季度末,來自第三方的SKU數量,絕大多數是來自於第三方的,我們做平台三年以來,也是膽顫心驚,反覆的篩選,三年以來,我們在第一季度末的平台賣家只有近3萬個,但是網上賣家有上千萬,我們京東有的根本不敢碰,有一個SKU發現是假的,我們按照合約,會扣賣家很多錢。你在京東商城賣一件假貨,現在有可能會罰100萬。我要求根據賣家的大小,根據賣家的經濟底子,通過合同的方式約定,你要敢在京東賣一件假貨,可以罰到你的公司倒閉。第三,京東有意跟國家工商總局聯合,我們通過技術,消費者評價,各方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發現有賣假貨苗頭的,我們主動把賣家的所有資料提供給國家工商總局,再通過地方工商總局,把它全部查抄了。第三是我們要嚴管自己的員工,以後任何一個人,我們發現假貨之後,上面A、B、C三級的管理人員一年之內不得升職加薪,如果一年發現三次,相關人員要被開除。我們為此付出了巨額的成本,我們內部有58個人的專門團隊,天天在那抽檢,沒日沒夜的抽檢,成本很高。

提問:現在很多的平台商,包括像阿里、1號店都在做自建物流,很多物流公司也在擴大基建,我們京東每年花在物流上的上40億,會不會有重複建設,以後京東怎麼看待在物流方面投資的重資產?有沒有開放或者怎麼處理的考量?

劉強東:我剛才已經說了半天了,我們降低物流成本怎麼降低,唯一的方法是通過有組織的,讓物品有組織、有管理、有序的流動,我們多少年,中國零售市場沒有發展,這是根本問題,別說海量的賣家,它的商品是無序的,有批發商,還有總代,今天發到這兒,明天發到那,貨物處於盲目的流動狀態,真正有價值的,能夠降低物流成本的是說,把未來的每個物品都有組織、有管理、有序的流動,我希望隨著京東商城規模的擴大,我們對物品的流動會更加的精準,三年前我們的銷售預測已經做到很高準確性,現在的數字還在提升,意味著什麼?比如說我們有200個庫房,我們每個商品從工廠大門出來的時候,直接發到200個庫房,到了庫房就到消費者家裡去,整個搬運的距離是最短的,搬運效率是最快的,搬運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是特別小的店面存在的話,它的貨品是無組織的,盲目的。給大家舉個例子,美國前十大零售商佔了全美40%的零售額,你沒有看到是不是壟斷了,沒有,美國物價很便宜,十家夠了,利潤永遠在3-5%,十大零售商都在這裡,而我們中國前20大零售商,只佔了中國零售額的12%,中國最大的零售商迄今為止還是蘇寧,去年大概1000億人民幣,而美國沃爾瑪已經4700億美金了,幾萬億,一個公司幾萬億的貨品在全球有組織的流動,降低了整個供貨商的成本,這是沃爾瑪最大的價值。其他快遞公司的追求不是這樣的,我剛才說了半天了,所以沒必要講。

提問:接下來的問題,今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京東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對於其他期待上市的中國企業您有什麼建議?

劉強東:其實上市對我來講沒什麼挑戰,我真的可以告訴大家,在整個上市過程中,我為上市的準備,我只做了1%的事情,99%的事情都是我現在的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的,我唯一做的就是需要我簽字我就簽字,最後做了一個路演,做路演之前我還在商量我能不能不去,但是我跳過了新加坡,跳過了歐洲,跳過了迪拜,我只去了美國,我不是說自己多麼牛,多麼驕傲,我想任何的投資人,終究看的是你的業績,其他都沒有價值,所以上市要上好,不要太關注短期的市值變化,沒什麼意義,你長期的市值跟你創造的價值一定是相關聯的,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做了有價值的事情,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市值。

提問:希望問一下京東未來想做的事情,京東跟其他互聯網的巨頭相比,是做了電商的零售部分,您對於京東未來的戰略佈局是怎麼設想的?會不會進軍其他的領域?

劉強東:我這麼多年,我是非常簡單的,而且極為專注,做金融純粹是因為有需要,特別是中國有無數的中小企業需要貸款,對京東公司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使用京東的比銀行貸款看似利率高了兩點左右,但是綜合成本比銀行低很多,不需要抵押,3分鐘拿到貸款,現在京東上申請下來3分鐘,錢到你賬上,用一天給一天利息,用三天給三天利息,都可以,所以我們所有的金融產品都圍繞著創新,都不是為了跟銀行競爭,我們的錢來自銀行,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模式做一些銀行暫時不方便做的,京東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利用我們的優勢跟銀行合作,解決了大量中小企業貸款的問題,能夠把貨物變成貸款,甚至可以往上游,可以用原材料也可以拿我們的貸款。

提問:這個也是關於京東未來發展的問題,京東前段時間提出五大戰略的想法,裡面的內容,包括開始佈局生鮮,或者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甚至會進入一些關於移動終端的,這些事業未來您是怎麼看待它們未來的關聯點?

劉強東:我們的O2O項目,都是圍繞我們物流的,只是把它細化,我們過去十年在品類擴充,品類管理來講做得比較鬆,但是未來每個都會細化的管理。我們發現電商做了這麼多年,不管是京東還是阿里,有一類品類大家都沒做好,那就是油鹽醬醋,就是商超、便利店,3000個SKU,京東自營模式做不好,因為太便宜了,一瓶水幾塊錢,但是又是買得最多的問題,發貨加上物流成本,利潤又沒有多少錢,我們利用京東的物流,做了一個項目,把北京分成網格狀,我們每一個直徑一公里的都有京東2.7個配送員,至少有1個便利店,都是有消費者的,所以我們通過網格狀之後,消費者買醋和油的時候,或者買瓶水的時候,我們就找裡你家最近的水在哪,有可能在沃爾瑪,有可能在7-11,離你最近的水在哪,我們實時對我們的配送員下發指令,讓我們的配送員去那裡拿一瓶水送到哪裡去,這個就是O2O的項目。這樣就解決了京東和阿里沒有做好的,又滿足了消費者高頻購物的需求,這只是給大家舉個例子。

提問:第一個問題,京東自提櫃戰略未來的發展怎麼樣?京東自提櫃有600個網點,但是只有1200個快遞,未來京東會全面自己發展還是考慮跟第三方一起合作?

劉強東:我們研發了已經好幾年了,但是發展得不是很順,我們之前和小區物業合作,發現居民經過得不多,我們有可能在上海有一個突破,就是地鐵,因為地鐵是人最多最方便的,我們的核心訴求是把貨送到你們家居民小區一層,就是書報箱的位置,就是自提櫃,完全自動化的,到那裡刷卡,刷完卡之後門彈開,取自己訂購貨物。這就節約了我們大量的配送成本,也解決了消費者家裡沒有人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消費者不方便送到家裡或者辦公室去,這個項目我們走了很多彎路,需要不斷的嘗試,現在我們發現特別是高端小區裡面效果非常好,在地鐵和公共場所的效果非常好,甚至在健身房的效果非常好,終有一天,這個項目我們還沒有宣傳,我們600個櫃子花了三年的時間,今年一年我們要部署數千個自提櫃,我們的模式逐步已經走通了,走到那一步,我們的配送員就不需要那麼多,我們的物流成本會進一步降低。

提問:這邊要問的是一個四五線鄉鎮的發展,京東對於發展四五線城市的電商有沒有興趣?怎麼樣做好物流保證時效和品質?

劉強東:2014年我們公司五大戰略,很重要的一個,過去京東我們一二線城市知名度很高,但是三到六線城市請了一個專家,隨機問,知道京東的人很少,甚至從來沒有聽到過京東,今年我們重點三條路子,一個還是物流,我們上半年1200個區縣,到已經覆蓋了1785個區縣了,半年的時間我們新開了約600個區縣,全是三到六級的小縣城,90%以上都已經覆蓋到了。第二是擴充品類,比如過去賣手機不是三星就是蘋果,都是大品牌,都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喜歡的,而現在我們選擇適合三到六線城市的消費者喜歡的。最後就是做廣告,小縣城的廣場,公交車站,也會在地方論壇做廣告,提升我們的知名度,讓他們買我們的東西,口碑相傳帶來我們的市場,先讓一小撮來買,通過他們的口碑,然後做宣傳。

陳威如:你有沒有什麼要問大家的?

劉強東: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創造價值就會獲得回報,這點大家認可嗎?

觀眾:同意。

陳威如:再問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問問題之前先講一下背景,中歐的教授百花齊放,比如說我們的李善友教授常常以小米的例子告訴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缺乏互聯網思維,他覺得應該學習像小米這種去除KPI這種毀三觀的做法,但是另一方面許小年教授講其實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這樣的講法,你有聽過蒸汽機思維嗎?火車頭思維嗎?他說互聯網思維根本是沒有在國外出現的。這位中歐的EMBA宋平想要提問的,請問您到底是不是存在現在很熱門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如果有的話,我們怎麼來理解呢?

劉強東:我還是跟我們中歐教授保持高度一致的,在我們教授沒有說之前,在內部早會上我也說過,大家千萬不要說怎麼樣叫互聯網思維,因為可能會走火入魔的,小米的成功核心還是把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了,降低了成本,因為傳統賣手機的都要通過渠道,因為品牌商不直接接觸用戶,而採用層層批發的方式。第二,過去做手機效益很低,從手機出來,到鋪完渠道要15天時間,現在當天就可以,比如說物流,我們未來追求我們希望5-7年之後,我們京東商城60%的貨物從工廠大門直接送到家裡去,我們現在已經跟手機品牌商合作,比如說一個手機品牌還沒有生產下來的時候,我們預售2分鐘預定了30萬台,以前要送到京東的庫房,再送到配送站,配送員再送到客戶的家裡,這裡我們的機器直接送到配送站,連庫房都跳過去,配送員直接出發送到客戶家裡去,我們做了數百個城市,連農村的用戶都在24小時收到貨了。這是傳統零售行業是做不到的,小米還是把成本降低了,效率提升了。背後經濟的規律,世界上能發現定律的沒幾個人,牛頓定律再過二十幾年還叫牛頓定律,所有的物流都沒跳過那幾個定律,這是我的觀點。

提問:接下來的問題是關於人才的,我把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因為京東現在快速的成長,劉總你覺得人才現在不夠嗎?中歐的MBA說,劉總對中歐的MBA有沒有什麼興趣?或者有什麼期望?

劉強東:像我剛才所說的,團隊對任何一家企業都重要,從某種角度來講,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人才,你已經做到頂峰了,人才已經不再重要了,但是都是在攀登頂峰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在任何時候人才都是需要的,我們現在從各個行業都在拓展人才,中歐跟我們討論了無數次,最想要的中歐的學生培養出來,跟京東的價值觀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提問:有一位從長江商學院來的,他說很多的企業會同時選擇中歐和長江來讓高管就讀,為什麼京東當初選擇了中歐,考量是什麼呢?而且獨家跟中歐合作呢?

劉強東:大家都知道,所有中歐的同學都知道,所以我就不說了。

提問:MBA的同學問,劉總是怎麼頂住投資人的壓力,保持這麼多年不賺錢,同時又克制不過快的增長,而且還能夠連續融資成功?

劉強東:投資人有很多,這個真的像過日子生活一樣,靠緣分的,我們的第二投資人,他們兩個人做了二十多年的零售,在2008年我們融資最困難的時候,是我一輩子最痛苦的時候,整天都處於焦慮狀態,差點得抑鬱症了,真的是頭髮變白了,那時候急需要錢,但是哪都拿不到錢,最難的時候,他們剛剛創立不到四天的時間,他投了我們,為什麼?因為他做了20年的零售,我跟他談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我們渡過了我們差點倒閉的時候。我們的投資人幾乎都是瞭解我們商業模式的,都知道我們這麼做是對的,都是對這個行業是瞭解的,不瞭解的就像同學提的一樣,你怎麼虧錢啊,他不知道你為什麼要虧,但是做過零售的,知道你虧錢是有價值的,所以他敢於陪伴著我們。

提問:這個問題來自於華歐創投基金合夥人張永漢,也是校友,他問如何看待垂直電商品牌模式的未來?

劉強東:我非常看好,比如凡客、小米,我認為都是垂直的品牌電商模式,凡客雖然遇到一點點困難,但是我覺得模式沒有問題。電商會出現創新最多,出現幾百家甚至上千家都有可能的一個行業。

提問:最後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在BAT還有京東這些巨頭幾乎壟斷的背景之下,80和90後互聯網的創業機會在哪裡?能不能提供一個創業的想法

劉強東:這個世界上只要有市場,就不會有壟斷,我從來沒有看到哪個國家、哪個市場,因為市場導致了壟斷,所以大家不用擔心BAT,壟斷不了的,創業仍然是有機會的。在哪?非常簡單,一定要知道你的用戶是誰,你未來怎麼創造價值,如果你在行業有合作夥伴的話,你的合作夥伴是誰,你如何為你的合作夥伴創造價值,創造價值就一定有機會,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13

中歐接近達成電信貿易爭端協議 為更廣泛合作鋪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56

20141009huaweizhongxin

長達兩年多的中歐電信貿易爭端有望在本月得到解決。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和歐盟接近在月底達成一項協議,以解決長期以來的電信貿易爭端,兩大貿易夥伴間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可能得以了結。

中國政府考慮在協議中承諾限制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口信貸支持。同時,歐盟貿易執委準備放棄對歐盟所謂的中國移動電信網絡設備制造商得到非法補貼的調查。

雙方還同意,對中國電信設備企業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以及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進行監控。雙方還將在電信領域的工業研發以及標準化方面進行合作。

每年中國向歐盟出口價值10億歐元(13億美元)的電信設備,中國企業與歐洲企業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和阿爾卡特-朗訊展開競爭。

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歐盟而言,中國的地位也僅次於美國。若能成功達成電信協議,或可為日後達成範圍更廣的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華為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從2006年的2.5%猛增至如今的25%。歐盟表示,華為和中興的產品價格比歐盟廠商低18%,損害了歐洲制造商的獲利能力。

2012年5月,歐盟曾告知各成員國,已經收集到了確鑿證據,證明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從非法政府補貼中獲益,從而以低價的方式向歐洲市場“傾銷”商品。如果歐盟裁定中國企業獲得不當補貼,那中興和華為將面臨被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可能。

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對中國開出的條件是:向歐盟供應商撥出30%的電信市場份額,以換取放棄對中國企業進行高度爭議性的調查。他還要求,華為和中興應該將其出口歐盟產品價格提高29%。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瑞德古特希望在他10月31日離任前達成協議,“該項調查是卡瑞德古特的事情,他不希望留給繼任者來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96

中歐央行齊齊釋放刺激信號 全球股市歡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17

在中國與歐洲央行齊齊釋放寬松信號後,本周一全球股市走高,市場一片歡騰。

中國方面,滬指周一放量大漲,收升1.9%至逾三年新高,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地產股漲幅居前。

上周五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非對稱降息,當晚美股時段中概股就普漲,地產股領漲。不少分析認為,央行此舉是為了避免通縮,同時刺激經濟。

而此次降息可能只是開始。據路透社報道,因擔心物價下滑可能觸發通縮風險及債務違約潮,中國領導層和央行已準備好再次降低基準利率,同時放寬貸款限制。

“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路透引述的一位智庫專家提到。

受到中國央行降息的影響,上周五歐洲股市經歷了一個月來最好的一天。

此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正在掃清全面寬松的障礙,盡管這一決定一直遭到德國的反對。上周五德拉吉在講話中稱,稱若無跡象表明通脹快速朝目標前進,歐央行準備擴大刺激。

今天下午公布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數據好於預期,歐洲經濟發動機德國的經濟狀況有望好轉。

今天歐股開盤後一路走高,目前STOXX50指數增幅為1%。除日本外的MSCI的亞太股指漲了1.1%,日本股市則休市。美股期貨微漲0.1%,上周五美股道指標普均創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