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危機,決定港股走勢。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6/21/%e8%8b%b1%e5%9c%8b%e8%84%ab%e6%ad%90%e5%8d%b1%e6%a9%9f%ef%bc%8c%e6%b1%ba%e5%ae%9a%e6%b8%af%e8%82%a1%e8%b5%b0%e5%8b%a2%e3%80%82/
港股六月股市,受三大因素影響。第一是美國聯儲局六月議息;第二是摩根士丹利六月中決定是否把A股納入摩根士丹利新興股市指數;第三是英國在六月廿三日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
首先是美國聯儲局議息,五月份多位聯儲局官員包括主席耶倫明確表示,美國有需要加息,只是經濟增長及時間問題。但是五月份非農職位增長只有3萬8千份,是五年來最低,亦大幅低於預期的十萬份。美國短期利息急降,耶倫亦因就業情況惡化,決定暫不加息。但是聯儲局聲明,今年仍有機會加息兩次,明年加息三次。美國不加息,對股市影響輕微,因為不加息已在市場消化。
港股六月初反彈,除了美國聯儲局議息外,另一個熱炒消息就是六月中摩根士丹利決定,會否把A股納入新興股市指數。結果是令人失望,摩根士丹利連續三年決定把A股拒於門外。令人意外的是,比中國細小得多的巴基斯坦股市,在2008年被掦除後,再被納入摩根士丹利指數。摩根士丹利指,中國股市仍然未夠開放,外資參與比例仍然太低。但不排除2017年會把A股納入指數,對A股投資者,A股不入摩事件,令A股投資者失望,但市場反映冷靜,將股市影響不大。
全球股市在6月10日大跌,主因是受到英國公投脫歐民調的壞消息拖累。歐洲股市大跌2%,港股跟隨大跌2.8%。英國總理克馬倫上任後作出兩大賭博,2015年舉行蘇格蘭脫英公投。本來英國只有少數人不足三成的蘇格蘭人支持脫離聯合帝國United Kingdom,但後來蘇格蘭民族黨越戰越勇,在獨立公投幾乎採得均勢。後來克馬倫要求前工黨首相白高頓求助,才能戰勝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
克馬倫在脫歐公投手法和蘇格蘭獨立一樣,本來十拿九穩。滿以為大部份英國會支持留在歐盟,但是在六月十日民調顯示支持脫歐的人有43%,比支持留歐的人42%多一個百份點。獨位報章的調查更顯示,支持脫歐的人比留歐的人多出10百分點。這出乎意料的民調令到保守黨大亂陣腳,要出動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主席士德進Nicola Sturgeon來辯論,辯論支持脫歐的英國獨立黨法蘭殊Farage。有趣的事情是英國年輕人支持留歐,因為就業機會增加。相反,年長及退休人士抗拒新移民,傾向支持脫歐。克馬倫出到恐嚇招,說若英國一旦脫歐,英國經濟衰退,稅收減少,退休人士的退休金也可能不保。又加強向年輕人宣傳,遊說登記做選民及投票支持留歐。經濟學家指脫歐會令國家收入減3000億英鎊,國家生產總值會減少6%。留歐派打經濟牌,脫歐派則打自主權,感情牌。指脫歐令到英國可以自己決定移民,福利政策,不會被歐盟控制。脫歐公投基本上是經濟和感情的對決。上星期四支持留歐的工黨國會議員考確思(Joe Cox)被極端份子謀殺,引起留歐同情票,留歐支持看高一線。
對一些在英國大龐大資產的香港上市公司,影響也十分大。滙豐以英國為註冊基地,英國資產佔總資產的37%,佔收入25.9%,盈利的6.2%。脫歐對滙豐的影響十分大,其總部可能要搬到巴黎或法蘭克福。渣打也是英國註冊銀行,總部也在倫敦。但渣打比較國際化,英國資產只佔集團資產6.1%,影響不會太大。反而藍籌股中,長江基建英國資產佔總資產70%,電能因長建關係英國資產佔總資產60%。在藍籌股中,英國脫歐對電能和長建的影響最大。上週電能和長建股價急跌,是英國脫歐最大受害者。本週四英國進行脫歐公投,將對港股有極大影響。如果脫歐派勝出,全球股市將下挫,港股跟隨,恆生指數跌破20,000點。如果留歐派勝出,港股將急升至22000點。
筆者為註冊人士,持有滙豐股票。
Raging Bull
脫歐對A股影響有限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8op.html
今天股市開盤以來,不少朋友來問:英國脫歐是否會使A股大挫?
我答:影響有限。
英國脫歐這件事,索羅斯又說對了,並且還賺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24/1016114.html
一言不合,英國真的“脫”了。英國民眾高興了,全球市場卻撲街了。對於這個結果,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和大佬的心情可能也是相當崩潰的。
每經記者 趙靜林
一言不合,英國真的“脫”了。今天英國公投結果出爐,脫歐陣營以51.9%的票數占比領先,英國將脫離歐盟。說好的調查顯示留歐情緒攀升呢?英國民眾高興了,全球市場卻撲街了。對於這個結果,全球知名投資機構和大佬的心情可能也是相當崩潰的。
24年前狙擊英鎊的索羅斯近來也頻頻高調發聲,可惜也未能阻擋英國脫歐的腳步。據傳索羅斯又開始重回市場,可惜並沒有公開信息顯示他是如何操作的。不過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註意到,就算最終結果如此出乎預料,索羅斯可能也做好了準備,因為他早就選擇了最避險的投資——黃金。
索羅斯:退歐將使英鎊貶值15%至20%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就在本周二,著名金融大鱷索羅斯在英國《衛報》發表署名文章,警告英國公民慎重考慮他們的選擇。並預測如果脫歐成功,英鎊將貶值15%至20%,對普通英國家庭的收入而言,也將造成一年3000英鎊至5000英鎊的損失。
索羅斯列出了三個理由:第一,英格蘭銀行已無法繼續降息(來對沖匯率波動風險);第二,英國政府面臨巨大經常賬戶赤字,不太可能帶來新的資金流入;第三,英國脫歐將帶來貿易的不確定性,這樣一來即使貶值也無法刺激出口。
“我希望英國國民們能在脫歐公投最終落槌前意識到他們即將面臨的後果,而不是在那之後,”索羅斯在文中提到,“如果公投以脫歐結局,就將給本周帶來一個黑色星期五的結尾,普通民眾也將面臨嚴峻的後果。”
很不幸地,從今天匯率表現來看,這個在1992年成功“狙擊”英鎊的大鱷可能又要說對了。彭博社報道,在公投計票統計過程中,英鎊兌美元一度跌至1.3229,跌幅達11%,創下1985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截至北京時間下午17:35,英鎊對美元已回升至1.3881,跌幅縮小至6.69%。
6月24日英鎊、日元、黃金與標普500期指走勢

不少機構也表達了對英國退歐的擔憂。彭博社報道,摩根大通與匯豐銀行均認為退歐會致使上千就業機會從倫敦流失。標普全球則表示可能會降低英國的AAA信用評級。
瑞銀亞太地區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John Woods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退歐)正促使英國市場流動性出現短缺,作為應對,全球央行可能采取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政策。“
索羅斯重新上陣 布局黃金大賺
《華爾街日報》6月8日報道,早在去年1月已宣布退休的索羅斯又重新回到金融市場並親自上陣。近年索羅斯已經很少過問公司的具體交易,但從今年初開始似乎情況出現了一些轉變。索羅斯待在辦公室指導交易的時間越來越多,並且與公司高層的聯系也越來越頻繁。知情人士透露,索羅斯還指導了一系列做空相關的交易。
與大多數機構一樣,6月初,索羅斯對英國退歐還持有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前段時間英鎊的強勢標誌著英國退歐的可能性正在減小。“隨著公投臨近,選擇留在歐盟的人可能越來越多。市場不一定總是對的,這一回,我願意和它站在一邊。”索羅斯稱。
對比本周二索羅斯發表在《衛報》的文章,或許他意識到短短的幾周時間局勢可能出現了變化。
對於索羅斯近期具體進行了哪些交易,目前國外還沒有相關報道。並且從他的之前言論來看,他對英國公投的結果似乎也是始料未及。盡管如此,至少在一項非常重要的投資上索羅斯的判斷是正確的,那就是黃金。
今天全球市場的表現,除了英鎊大跌、日元大漲之外,最搶眼的就是黃金了。隨著避險情緒攀升,今日國際現貨黃金一度攀升至1358.54美元/盎司,漲幅高達8.1%,創下2014年以來最高。六月以來,黃金上漲已超過10%。
去年7月至今黃金走勢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在今年5月中旬就曾報道過,面對大量不確定因素,索羅斯今年初就開始大力布局黃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文件顯示,一季度索羅斯基金買入了105萬份全球最大的黃金ETF SPDR Gold Trust 看多合約,價值約1.23億美元。此外還買入了1914.19萬股巴里克黃金公司股票,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商。按照一季度末的股價,索羅斯基金持有的巴里克黃金公司股票市值高達2.64億美元,成為該公司第8大機構持有人。巴里克黃金公司也成為該基金目前持倉最多的美股,占比達到1.7%。
至少在黃金的投資上索羅斯今年已賺得盆滿缽滿。今年以來巴里克黃金公司股價已上漲162%,SPDR Gold Trust ETF 也上漲了18.43%。
SPDR Gold Shares(GLD)今年以來走勢

此外華爾街多家對沖基金都在一季度末大筆增持了黃金。如被稱作投行奇才的前高盛合夥人Eric Mindich旗下對沖基金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同樣在一季度新進買入了359萬份黃金ETF份額,市值約4.22億美元。包括索羅斯前首席策略師、身家上億的著名投資人Stan Druckenmiller與對沖基金大佬PaulSinger等先前也紛紛表示看多黃金並增加了配置。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李大霄:英國脫歐全球央行應有預案 不必慌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24/1016001.html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今日在微博表示,從現在的情況預測,脫離歐盟將無懸念,全球金融市場將激烈動蕩,但短期的貨幣黃金的波幅已經巨大,日京指數的反應已經過度,恒生指數的反應屬正常,A股的反應屬最堅挺,接下來考驗歐洲市場及美國市場,相信全球央行不會坐視不管,應該有預案。不必恐慌。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今日在微博表示,從現在的情況預測,脫離歐盟將無懸念,全球金融市場將激烈動蕩,但短期的貨幣黃金的波幅已經巨大,日京指數的反應已經過度,恒生指數的反應屬正常,A股的反應屬最堅挺,接下來考驗歐洲市場及美國市場,相信全球央行不會坐視不管,應該有預案。不必恐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制造業巨頭支持脫歐 為中國資本入英“開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348.html
英國脫歐結果公布,脫歐按鈕正式啟動,消息一出,震驚全球。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英國“脫歐”之後,制造業領域所受波及可能並不會像其他領域那麽嚴重。脫歐對於中英制造業合作將會產生某種利好。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目前中英產業合作除了已經十分成熟的汽車和房產領域之外,主要集中在前期的基礎研究領域以及軍民兩用項目方面諸如航空航天以及核能開發以及裝備制造領域。
在制造業基礎研究領域,斯旺西大學高級講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產業界一直與英國科研院所保持積極合作關系。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訪英時曾專意趕到曼徹斯特大學參觀石墨烯實驗室。而過去兩年里,劍橋大學和斯旺西大學分別與國內的清華大學以及湖南省政府開展了很多制造業領域的合作項目,中英技術和企業合作如火如荼,因此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對於中英制造業已經開展的合作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而且,英國脫歐對於持續充滿創造力的英國科研院所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來自歐洲的研究經費會銳減。這將倒逼英國研究機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尤其在研究經費、市場方面,需要中國的幫助。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抄底良機。

(圖片來自於JCB)
而在傳統裝備制造領域。為讓自己具有生存力和競爭力,英國不得不將自己置身在國際競爭環境中,把重點放向未來快速增長的市場銷售。JCB和戴森(Dyson)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企業選擇支持英國脫歐。在這些制造業巨頭看來,留歐的確會構築關稅壁壘和保護性法規,但歐盟的這些舉措會將企業變得愈發懈怠,在全球市場中表現的愈發缺少競爭力。北部灣產業投資基金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歐盟限制條款約束力的消失,英國制造業巨頭將會更依賴於中國市場。英國貿易投資署和英中貿易協會日前聯合發布報告稱,從英國出口角度而言,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單一出口目的地,每年155億英鎊的制造業出口規模顯示了中國市場對於英國制造業部門的重要性。
因此未來中國將會在英國脫歐之後更深入的參與到英國制造業的發展當中。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薛鶴翔進一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中英簽訂的產業合作條款都要遵循歐盟統一標準,而隨著英國脫歐成為現實,中國產業資本進入英國將會更具彈性化。在中英產業間未來的談判時,英國的要價能力下降,因為英國背後不再是整個歐洲。中國要價能力提升客觀上將會刺激中國企業進入英國制造業領域。
據英國官方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對英國投資年均增長85%,這一趨勢仍在加強。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說,未來10年,英國的基建投資缺口達到5000億英鎊,中國將向英國投資1050億英鎊。以華為公司為例,華為英國公司成立於2001年,總部位於倫敦附近的雷丁。從智能手機到電信技術設備,華為每年投入巨資在其英國分公司,截至目前,華為在英國設15個辦公室,共計1030名員工。據稱2017年員工數將增至1500人,其中英國人比例達70%~75%。
不過英國徹底脫歐之後,雖然制造業層面會為中國打開進入的最佳時間窗口,但眾多中國企業可能並不會掀起英國制造業投資熱潮。據高盛高華研究報告顯示,英國徹底脫歐之後,出口公司將不知道該基於何種條款供應海外出口市場;進口公司也將不知道基於何種條款進口;所有公司都將面臨更大的監管/法律不確定性。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企業推遲投資的選擇權價值較高,至少在形勢明朗化之前如此。
此外,一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英制造業領域在後續商業化合作商恐將面臨一系列潛在風險。例如國防類高科技技術的合作將會更多受到美國的制約,而匯率的波動同樣將會構成潛在風險。此外,之前很多中國企業希望能借英國進入和輻射歐洲市場。脫歐以後,這個優勢弱化了。英國對於中國企業的吸引會降低不少。有可能會從負面影響雙方的產業合作。
英國脫歐捷豹路虎很受傷:預計年度獲利將減少10億英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64.html
英國脫歐了!估計跨國車企、特別是在英國有大量投資和生產的企業現在已哭暈在廁所。
反對和警告都無效,現在他們可能只得被動接受10%的整車出口以及4%的零部件進口關稅,以及人口自由流動終止可能帶來的汽車制造人力成本的增加。相對於上述幾方面的可能性,匯率下跌帶來的出口利好可能會很容易就被對沖掉。
眾跨國車企會就此“撤出”英國嗎?英國退歐後,其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需要重新進行談判,其間的不確定性確實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大規模投資,甚至把資金投入到其他歐盟國家。

歐盟是英國汽車出口和零部件進口的最大市場。2015年英國生產的160萬輛汽車中,75.8%用於出口,其中歐盟市場占比57.5%左右。不僅超過英國國內的汽車銷量,也超過其他五大出口市場(美國、中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的總和。同時,來自英國汽車委員會的數據顯示,英國汽車業的零部件采購64%源自進口,其中來自歐盟國家的占72.9%。
英國一旦退歐,出口歐盟的汽車和從歐盟進口的零部件將分別面臨10%以及4%的關稅,雙重擠壓汽車業的利潤。
對此,包括日產、寶馬、福特在內的車企都曾發出警告,希望英國繼續留在歐盟,而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也公開發聲,不希望英國脫歐。Evercore駐倫敦分析師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認為,脫歐或將使英國汽車產業為此蒙受超過80億歐元的盈利損失。並進一步預計明年英國新車註冊量將下降14.4%,西歐地區的汽車產量將下降2.5%。

此外,有分析認為,脫歐可能會使英國受到的來自歐盟的產業資金支持受限,從而影響技術研發,同時,英國汽車產業在歐盟的話語權或許也將受到影響。不僅如此,脫歐帶來的人口自由流動的受限,恐怕也將影響英國汽車人才的供給,增加勞動力成本。以寶馬為例,據了解,目前英國牛津MINI工廠的4500名員工擁有著70個不同的國籍,而英國南部的勞斯萊斯工廠,1600名員工分別來自30個不同的國家。脫歐勢必會影響到在英國工作的其他歐盟成員國公民的抉擇。
那麽,在英國生產的車企中,哪些品牌會最受傷呢?
記者梳理發現,最受傷的車企可能會是捷豹路虎。捷豹路虎目前在英國擁有三個工廠,分別位於是索利哈爾、哈利伍德工廠以及位於伯明翰的工廠。2015年,捷豹路虎的年產量達到英國年總產量的1/3,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達到52萬輛左右,占全球的1/4。來自路透社的消息:消息人士稱,捷豹路虎估計,英國公投選擇脫離歐盟,到2020年該公司的年度獲利可能會減少10億英鎊(14.7億美元)。

日系也是在英投資的大戶,據統計,所有日本企業在英國的投資金額總數已達590億美元。日產在英國桑德蘭的工廠年產量為50萬輛,占英國汽車生產總量的1/3,其中有近70%用於出口。豐田在英國產汽車有90%用於出口,其中75%左右出口至歐盟客戶。
歐洲媒體automotive news Europe報道,德國車企警示英國“退歐”可能會導致整體汽車產業在格局方面所發生的變化。據了解,德國車企在英國擁有100家生產基地和供應商,寶馬集團旗下擁有英國本土品牌MINI和勞斯萊斯,大眾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賓利都是英國傳統汽車品牌,並在英國本土生產。

德國汽車行業協會VDA的負責人馬迪亞斯·威斯曼(Matthias Wissmann)在周四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道。“對汽車行業來說,(英國退歐)將是一種嚴重的挫折,肯定會帶來一些生產基地遷址的結果。”據了解,VDA所代表的公司包括寶馬、戴姆勒、博世、大陸集團和大眾汽車等。
截至目前,脫歐已經導致英鎊暴跌10%。也有分析認為,脫歐帶來的英鎊貶值,將有助於英國汽車的對外出口。不過,在記者看來,貶值帶來的利好將很難抵消貿易調整對車企的影響,對於跨國車企來說,脫歐並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脫歐公投專題】英國如果脫歐了 倫敦房產還能買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51.html
6月23日的脫歐公投近在眼前,無論是去是留,都將對英國的經濟、與主要貿易夥伴及世界各國間的關系造成重大的影響,而英國作為中國買家的海外購房熱門國家,其房地產也引起了國內買家的關註。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英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在過去幾個月經歷了不穩定的波動,其投資規模在第一季度有回落,整個英國相較2015年第一季度降低了31%,倫敦地區降低了11%。
在房地產投資減少的同時,個人投資者也開始觀望英國樓市,由於從去年開始英國房價的下跌,國內買家投資英國熱情開始下滑。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如果英國脫歐,倫敦乃至英國房價還將出現下跌,如果英國沒有脫歐,倫敦房價可能會出現穩定上漲,並進一步釋放成交量。

目前國人投資英國主要有三個目的,投資、移民、留學。
居外網的英國負責人Bernie Morris表示,由於很多中國人在英國買房是因為孩子留學,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長期投資不敏感,如果英國經濟受到影響,盡管學生人數不會因此減少,中國家長購房熱情肯定會有所下調。
但是不可否認,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賣家,持觀望態度的人群的增多。
據居外網的調查顯示,411名受訪的中國房地產專業人士和投資者中,51%的人表示英國6月23日的公投使他們暫停了交易。
另據英國央行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商業地產交易量減少40%,許多買家和賣家在觀望公投結果,以防公投決定退歐損及地產價格。
“我本來考慮過海外配置,英國也曾是考慮的國家,但由於英國的脫歐事件還在發酵,我後來就把資產配置考慮到了新加坡。”一位國內投資者張文(化名)告訴記者。
事實上,中國投資者是購買英國房地產的最大外國群體之一,尤其是在倫敦和曼徹斯。
Bernie Morris表示,沒有人知道英國退歐的真實影響,這讓中國買家只能觀望或者選擇別的地方。
戴德梁行對全球企業不動產持股6500億美元以上並且在英國乃至歐洲都非常活躍的歐洲境外投資者進行了調查,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表示,“英國退歐”使其暫停在英國的投資。另有20%的調查對象表示由於來自其它某些更大市場的影響,他們也暫停了在英國的投資活動。而好消息是,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調查對象仍然準備購入資產。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超出三分之二的投資者表示他們會減少其在英國的投資,而將近三分之一(31%)的投資者認為,他們會加大在英國的投資。倉促退出英國市場是不理智的。僅有12%的投資者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他們將於今年或者明年拋售掉所有資產。另外四分之一的投資者表示可能會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再拋售。超的投資。雖然這對歐洲市場短期發展來看並不是好消息,不過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一大亮點。
記者采訪獲悉,英國退歐將會導致投資市場低迷,但是市場低迷的背後仍有許多支撐因素。一些投資者尋求增持資產,同時英鎊可能進一步貶值,這些都可能會增加市場上以美元計價的投機資本的流動。
英國當地業內人士範慧勇告訴記者:“如果脫離歐洲,英國房價可能會出現5%-15%的跌幅,同時英鎊可能會出現5%-20%的跌幅,那麽對於持有人民幣的中國買家而言,房價相當於有10%-35%的跌幅。而很多機構也估計英鎊的疲軟可能要持續半年,而房價的疲軟最快也要到明年4月才能恢複,因此這里面不乏有抄底的好時機。”
範慧勇進一步指出,由於倫敦市場的供應依舊是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每年倫敦的新增房源大概在3萬套,而市場需求至少是5萬套。目前倫敦的常住人口不到800萬,而每年新增人口在20萬-30萬,這些新增人口都是中高收入的青壯年。而短期內,我們並未看到平衡的供求關系,因此倫敦房價基本面是非常良好的。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海外投資部主管範桂娟告訴記者:“相比於商業地產市場,退歐對英國住宅市場的負面影響將更為有限。目前英國住宅市場規模是其商業地產市場的近6倍,而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僅為0.4%左右,其余均為家庭自住、個人投資者購買出租、以及政府持有的廉租住房。這使得英國住宅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敏感度更低,資產價值更為穩健。”
事實上,由於英國房價極大可能出現下跌,因此很多市場人士也認為今年不乏是一個投資的風口,抄底英國樓市也是不錯的選擇。
【脫歐公投專題】80億歐元損失實在傷不起 跨國車企Say N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39.html
新華社消息,日產汽車公司表示,將起訴英國“脫歐”陣營,原因是其未經許可在“脫歐”宣傳單上使用日產公司的標誌。該宣傳單上寫到,“大公司都表示,不管公投結果如何,他們都將留在英國。”日產英國公司發言人戴維·傑克遜說:“‘脫歐’陣營在宣傳材料中使用日產公司名稱和標誌嚴重歪曲了我們2016年2月23日公開發表和廣泛傳播的立場。”事實上,包括日產在內的汽車制造商都支持英國留在歐盟。
在全球20家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中,有18家已經在英國有生產和投資,80%左右英國產的汽車都用於出口,其中近60%出口至歐盟國家,一旦英國脫歐,上述制造商或將面臨10%的高關稅,而英國的汽車業也將遭遇創傷。

汽車業盈利損失或達80億歐元
汽車制造商們支持英國留在歐盟最關鍵的原因,是不知道一旦退歐,英國和歐盟之間能夠達成怎樣的貿易協定,以及這是否會影響關稅。包括豐田、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以及福特等車企在此之前都公開發聲,表示不希望英國退出歐盟。
寶馬集團CEO克魯格早在3月的日內瓦車展就上表示,“英國退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現在還無法估量,然而寶馬在英國擁有MINI和勞斯萊斯品牌,並建立了發動機工廠。英國與歐盟之間能否達成貿易協定以及達成怎樣的協定對寶馬集團來說至關重要。” 日產汽車CEO卡洛斯·戈恩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從企業層面來講,我們當然傾向於英國繼續留在歐盟,這對於促進就業、增加貿易往來以及企業削減成本而言都是最合理的選擇。對我們來講,穩定要遠比未知的風險要好得多。” 日產在英國東北部擁有一座大型工廠,用於制造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汽車。

而在給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豐田英國公司的總經理寺本茂(音)甚至發出警告說,離開歐盟將使汽車增加10%的關稅,迫使公司削減成本或提高售價,影響銷量。豐田在英國設有兩條生產線,雇用超過3400人。豐田在英國產汽車有90%用於出口,其中75%左右出口至歐盟客戶。
在英國本土制造的跨國車企們不願意英國脫離歐盟,英國汽車制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CEO邁克·霍斯也公開表示:“歐盟市場準入、商品及勞動力自由流動、歐洲的貿易政策和行業規定,這些從根本上來說對英國汽車業是至關重要的。”簡而言之,如果脫離歐盟引起貿易規定的變化,也將對英國汽車業帶來不利影響。
英國是歐洲第二大汽車銷售市場以及第三大汽車制造國。近年來,英國汽車業複蘇勢頭強勁,出口占總產量的80%左右,近60%都是出口到歐洲市場。一旦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協定由零關稅變成10%的關稅,英國汽車出口必將受挫。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就業和GDP水平。來自SMMT的數據顯示,僅汽車工業為英國提供的工作崗位就有70萬個,創造的產值占到英國GDP的3%。ISI Evercore駐倫敦分析師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Arndt Ellinghorst)認為,脫歐或將使英國汽車產業為此蒙受超過80億歐元的盈利損失。
明年新車註冊量或下降近15%
雖然車企對英國脫歐大多持“反對”意見,但源於本土的公司以及已有投資計劃的公司幾乎都不打算變更現有的投資計劃,部分企業表示未來的發展策略需要等待該國與歐盟其他國家達成的包括貿易在內的協議。
賓利全球營銷及銷售負責人羅凱文(KevinRose)指出,“不管結果如何(指英國脫歐),我們將按照既定計劃去執行,並繼續實施之前公布的投資項目。”歐寶CEO倪凱銘(Karl-ThomasNeumann)此前在接收媒體采訪稱,該公司去年已經關閉了德國波鴻(Bochum)工廠,但並沒有關閉英國工廠或撤離英國市場的打算。“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我們的業務依然會保留,投資也會繼續。” 在此之前,日產也宣投資3700萬英鎊(約合5,880萬美元)在其英國桑德蘭(Sunderland)工廠新增一條沖壓生產線,為投產下一代Juke SUV做準備。

英國是捷豹路虎的“老家”。捷豹路虎CEO施韋德(RalphSpeth)此前稱,“現在談英國脫歐為時尚早,我們不清楚政府今後會做出何種決定,目前只能靜觀其變,但我們依然會選擇留在英國。”不過,也有數據顯示,2015財年內,捷豹路虎集團在英國本土的索利赫爾、利物浦、伯明翰工廠制造了超過50萬臺新車,大部分用於全球出口。如果按照10%的出口稅率,對於捷豹路虎來說,這將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中國車企方面,目前長安、上汽以及吉利都在英國本土投資有研發中心或工廠,而上汽集團旗下上汽大通也在宣布已正式登陸英國市場。不過,相較於跨國車企,脫歐事件對上述中國本土車企來說影響不大。上汽大通公關總監楊洪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上汽大通在英國的總代理商是愛爾蘭的一家經銷商,加之上汽大通的出口車型本身都是本土生產、整車出口,已經產生有關稅,所以脫歐對其業務發展幾乎沒什麽影響。
英國脫歐的公投即將開始,雖然目前並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這種不確定性已經給英國本土的汽車產業帶來一些波動。阿恩特·埃林霍斯特預計,明年英國新車註冊量將下降14.4%,西歐地區的汽車產量則將下降2.5%。
李嘉誠也很擔心英國脫歐 但善於計算的超人早有防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198.html
英國博彩公司必發(Betfair)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有60%的可能留歐,脫歐則為40%。但這樣的概率對於商人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哪怕只有1%的可能,英國脫歐一旦成為現實,都會對他們產生不小的影響,特別是已經將戰略重心轉移至英國的香港首富李嘉誠。
彭博6月21日公布的采訪視頻顯示,下個月就將88歲的李嘉誠4年來首次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希望英國不要脫歐,否則英國和歐洲都會蒙受很大損失,語氣略顯強硬。

李嘉誠之所以擔心英國脫歐,與其戰略重心早已轉移至英國不無關系。有數據顯示,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已達到520億美元(約4034.47億港元)。長和集團(00001.HK)2015年的年報也顯示,公司近四成利潤來自英國,英鎊一旦大幅貶值,必定會影響長和的業績。
當然,曾經的亞洲首富並非省油的燈,針對英國脫歐這一影響全球的“黑天鵝事件”,“超人”實際早有防備。
“超人”公開呼籲英國留歐
“我希望英國不要脫歐,不然英國的損失很大,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都不好,但即便真的脫歐,也不是世界末日。”李嘉誠在彭博的專訪視頻中說。
李嘉誠3個月前曾表示,如果英國最終脫歐,他會減少在英國的投資。當時的背景是,歐洲繼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上經濟及難民的問題,歐洲與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都在增加,會令全球股票、債券、商品及貨幣市場加劇波動。
但在此次的訪問中,他的口徑似乎有所轉變,他的態度傾向於無論是否脫歐,長和將繼續維持在歐洲的投資。
“全球52個國家都有我們的生意,過去幾年,我們對於歐洲的投資一直在增加,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我覺得這並不存在問題,我們也遵守當地的法律和秩序。”李嘉誠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他對自己的生意依然很有信心。
“超人”還對中國經濟投下了信任的一票,他表示依舊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目前市場人士只是看到國有企業和民間的負債,但中國仍然是一個龐大的出口國,仍然充滿希望。”
但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李嘉誠之所以從中國撤資轉投英國,是因為不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但沒想到英國也存在這種不確定性,所以不論英國是否脫歐,都會不可避免地令李嘉誠的資產縮水。
李嘉誠曾是亞洲首富,資產凈值達到286億美元。但彭博的最新數據顯示,李嘉誠目前在亞洲位列第三,排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和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之後。
事實上,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去年合並後,長和集團的股價一直都在走下坡路。光是今年5月份以來,李嘉誠旗下的各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經損失了近450億港元。
英國帶來近四成利潤
李嘉誠擔心英國脫歐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逐步撤離中國內地市場後,其戰略的重心就轉移到了歐洲,投資主要包括基建、電信、零售行業、電網、水、管道燃氣等領域,英國則是“主戰場”。
長和集團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在英國的稅息前利潤(EBIT)占到了總額的37%,達230億港元,是長和整體業務中利潤貢獻最高部分,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占比分別只有14%和5%,其他亞太地區則貢獻了20%。這意味著,整個亞太區加上大中華區的利潤,才剛好與英國相媲美,這也解釋了李嘉誠為何在英國公投前夕突然接受專訪,並特地強調了退歐的危害。

目前,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已經滲透到了英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屈臣氏曾於2000年、2002年及2005年將“theperfumeshop”、“superdrug”和“savers”等有上千家連鎖店的英國品牌招入麾下,如今這些店遍布英國的大街小巷。
早在1991年,李嘉誠就開始投資英國東南部地區的貨運碼頭;1998年又買下了兩個,其中一個位於倫敦。目前李嘉誠在英國東南部共持有3個貨運碼頭。
除了商店和貨運碼頭,2010~2011年,李嘉誠更斥巨資買下了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Water)及英國電網公司(UKPowerNetworks)。兩家公司分別為英國7%和30%的民眾提供飲用水和電力,收購價格分別為588億港元及700億港元。
根據長和2015年年報,集團旗下持有的英國基建公司多達7個,其中包括配電、食水供應、汙水及廢水業務、燃氣配送、發電、租賃鐵路車輛,毫不誇張地說,英國人的衣食住行都要依賴李嘉誠。
有數據顯示,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達到520億美元(約4034.47億港元),包括三個港口、三家連鎖店、一家電訊運營商、一家鐵路集團、一家區域電網公司、兩家區域煤氣公司、一家水務公司等。
最大影響是英鎊貶值
野村證券近日發表的報告稱,英國一旦脫歐,將引發英鎊下調10%~15%,同時經濟轉弱的情緒會令民眾減少杠桿,令房價下跌10%,從而出現經濟衰退,到時候英國的貨幣政策也會有所變化。
評級機構標普發表報告稱,英國一旦脫歐,將會為長和集團、長江基建(01038.HK)和電能實業(00006.HK)的經營和財務帶來一定影響,但不會影響評級。
標普認為,英國脫歐最直接的風險是英鎊大幅貶值,將削減長和集團、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現金流。由於長和集團在財物報表中入賬用的功能貨幣是港元,英鎊如果大幅貶值會令兌換率大減,同時集團以英鎊計價的負債也會減少。不過,這種影響需要在英鎊持續貶值1年以上,才會有實際的反應。
事實上,針對英國脫歐的風險,李嘉誠早有防備,“對沖”做得十分到位。仔細研究長和的財務結構不難發現,英鎊貶值對長和集團的財務並不全是壞事,根據2015年財報,截至2015年12月31日,長和集團的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總額達到2876億港元,其中英鎊占25%,歐元占25%,36%為美元,7%為港元,意味著一旦英鎊貶值,那麽長和集團的銀行及其他債務能夠減少一些。

同時,如果按照幣值來計算,截至2015年12月31日,長和集團的速動資產中,英鎊僅占11%,而歐元僅占5%,在速動資產中最大的則是美元,占比達到40%,意味著即便英鎊大幅貶值,也不會影響長和的資產。
有市場人士表示,早在2013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就首次提到了脫歐公投,並在2015年1月強調了脫歐的可能性,李嘉誠作為在英國大幅投資的企業家,肯定早有防備,所以在2015年的年報中,特地強調了長和的速動資產中只有11%為英鎊計價。

對於李嘉誠在英國的投資收益,即便英國真的脫歐,對長和也只是在賬面上的影響較大,實質上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尤其如果是債務能夠減少的話,反而是一件好事。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長和在銀行的借款分別為31.46億及29.59億英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不過,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表示,過去很多人投資英國是因為英國是進入歐洲的跳板,投資英國等於投資歐洲,但如果真的脫歐,英國就只是一個單一市場及經濟體,輻射作用及協同效應都不再擁有,難免會影響在英國投資企業的估值。
王昕表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只看一時,從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歐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走勢還需要參照美元的動向,此次事件必定會帶動一些在歐洲的投資回歸美國,而美國不斷加大的債務能否平穩過渡,又是一項新的不確定性。
英國脫歐!旅遊將降價、促中國遊客“買買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18.html
經過焦慮的統計和等待,截至北京時間14:27分,英國方面正式宣布脫歐公投的結果——脫歐派勝出,英國脫歐!
第一財經記者6月24日采訪了解到,鑒於英國脫歐的結果,英鎊暴跌,這也使得旅遊業者緊張關註相關酒店、景點和機票的價格波動。業界預計在近期,英國旅遊報價將下降,而喜歡在海外“買買買”的中國遊客也可能在近期受益於英鎊下跌的狀況而促進旅遊購物消費。

英鎊跌了,遊客笑了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家大型旅行社後了解到,目前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價格每年都有約20%的漲幅,目前團費大約在人均2萬多元。
“英國脫歐,會影響到英鎊下跌,這自然是利好旅遊業的,因為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各類成本費用,比如機票、酒店和景點等的報價會隨著匯率波動而降低。即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成本降低了。”長期經營英國旅遊的港中旅出境旅遊負責人陳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悉,受脫歐公投的影響,英鎊被打壓,推升美元指數,進而使得離岸人民幣大幅下行。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在英國公投結束前全天交投清淡,投票結束後出現短暫跌破6.59。
截至北京時間6月24日13:20,英鎊兌美元較昨日開盤暴跌近10%,美元指數被動飆升,人民幣對美元大跌,突破6.6大關,報6.6172。
驢媽媽CEO王小松表示,英國脫歐會在短期內將提振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人次和消費金額。因為英國“脫歐”,英鎊今天下挫近10%,英鎊“貶值”對去英國旅遊、購物都有短期利好,在英國購買同一商品將花費更少的人民幣。
“截止到目前,今年暑期驢媽媽平臺預訂赴英旅遊產品人次同比增長40%,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更大的增幅。”王小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至於簽證方面,中國遊客去英國旅遊本來就需要單獨申請英國簽證,赴英旅遊簽證辦理不受“脫歐”影響。
途牛旅遊網歐洲產品負責人馬靜認為,英國脫歐主要影響在於金融和投資市場,對出境遊而言,最直接相關的是簽證和匯率。由於英國簽證一直都是單獨的,不受本次“脫歐”影響。
“匯率方面,目前英國匯率處於下跌期,‘脫歐’對消費者來說最直接的利好是去往英國的團費成本有可能下降。英國匯率下跌最重要的利好在於目的地消費,尤其夏季是最適合去往英國旅行的季節。”馬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歐洲遊也將利好
在采訪中,不少旅遊企業表示,從目前情況看,歐元匯率也在下降,如較長時間保持歐洲跟團成本下降,將對去往歐洲旅遊是利好。
此外,澳大利亞的貨幣匯率也受到影響,今天澳元也跌了3.4%。驢媽媽、途牛等業者表示,如果澳元對人民幣匯率一直往下降,並且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低谷,目前的這一形勢對地接成本是利好,可以沖抵掉一部分地接成本的上漲。
“目前法國、意大利、瑞士是中國遊客赴歐洲旅遊的主要國家,歐元的下跌也有利於歐洲遊整體報價的下調,這都是利好旅遊業的。但是大家要了解,匯率是會發生波動的,近期或許受到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而下跌,但是過一陣也可能會上浮,這是變化發展的。我們作為旅遊業者會持續關註,並對於報價和路線安排等做出相應的調整。”陳茁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

促進“買買買”
目前,中國赴英國的遊客每年都有明顯提升,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往英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增長快速,達到27萬人次,相比2014年提升了46%;在英消費共計5.86億英鎊,同比增長18%。該組數據讓中國升至英國最具價值的入境遊市場前十之列。
王小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英國此次脫歐之後,會有更多的英國一國遊線路產品出現在市場上,而這些深度遊產品會讓遊客更了解英國文化。而伴隨著英鎊目前的下跌,則更加有利於中國遊客在當地購物,相信近期赴英國或者歐洲其他國家旅遊的中國遊客都會感受到購物的利好,促進中國遊客的“買買買”。
“目前,英國旅遊產品的夏季甩賣季已經開始,消費者在英國當地購物將享受到更多的價格優勢。”馬靜透露。
公開資料顯示,赴英國的中國消費者中超過七成人至少購買了一件價值超過500英鎊的奢侈品,還有近兩成的人購買奢侈品多達五件或五件以上。在英國的一家市場調查咨詢機構詢問了2000名中國消費者,其中46%的人聲稱,未來會花更多的錢購買奢侈品。在位於倫敦市中心商業繁華的“西區”,中國消費者占全部免稅支付者的五分之一,平均每人付款1450英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