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國脫歐公投日期的臨近,脫還是不脫對航空業的影響,也吸引了全球航空公司和相關制造商的目光。
鑒於倫敦是國際旅客進入歐洲的最大門戶,如果英國退出歐盟,其引發的風暴也將是全方位的。
航權談判的變數
如果英國脫歐,首先擔憂的當屬主運營基地在英國的航空公司了。
根據“單一歐洲天空”立法,位於歐盟境內的任何航空公司都有權在歐洲內部自由運營航班服務,而如果英國脫歐公投獲得通過,包括英國航空(主運營基地位於倫敦)、易捷航空(主運營基地位於盧頓)、維珍航空等都將不得不與歐盟重新進行雙邊協定談判,以便繼續運營飛歐洲航班。
據歐盟委員會估計,歐盟單一航空市場讓飛機票價降低了40%。去年有超過1200萬英國人在西班牙度假,其中大多數選擇了廉價航空。
上個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倫敦北部盧頓的易捷航空公司總部發表講話時就預計,如果公投中選擇脫離歐盟,英國家庭去歐洲其他國家的旅行花費平均水平將會上升。
維珍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布蘭森也表示,英國脫歐很可能迫使包括維珍在內的多家以倫敦的機場為基地的航空公司開啟B計劃,以便將基地轉移到歐洲其他城市。
不過,也有國內的航空公司管理層對記者指出,目前,中國到英國的航權分配已經用盡。近幾年,中英、中法、中德之間的雙邊協議隨著歐盟一體化的進程有捆綁談判航權的傾向,而如果英國脫歐,可能還有利於中英航權的增加。
經營壓力增加?
更多的擔心則來自英國脫歐後在英投資的減少帶來的客流削減,以及英鎊貶值帶來的成本增加。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維珍航空的客運需求量將大幅削弱,因為國際企業將會拋棄倫敦,並遷往歐盟其它國家的主要城市。”維珍航空美籍CEO Craig Kreeger就指出,“如果英國脫歐,美國公司會傾向於巴黎和法蘭克福等城市,維珍航空的跨大西洋航班機票預訂量可能會減少;這些航班占到了公司總運力的70%。”
Kreeger認為,目前,對於大多數出差密集型企業來說,比如咨詢、銀行與技術公司,它們可以將倫敦視為整個歐洲的中心。”如果說英國退出歐盟有一個易於理解的風險,那就是這個中心可能會向東轉移到更大的歐洲開放市場中。“
如果英國脫歐,還將導致英鎊進一步貶值,從而增加英國航企的燃油成本,因為這些航空公司主要用美元支付燃油,而燃油成本占到它們總支出的40%。
而對於普通的常旅客來說,英國一旦脫歐,他們在倫敦希思羅機場的安檢體驗可能會比以前複雜的多。
目前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歐盟公民可以通過單獨的安檢通道入境,不受任何限制,而如果英國脫歐公投獲得通過,這些旅客可能需要像美國及其它國際旅客一樣在非英國公民安檢通道排隊接受安檢了。
國際制造商的顧慮
坐不住的還有主制造基地位於英國的國際制造商們。
英國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羅羅近日就致函全體員工,呼籲支持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羅羅公司CEO沃倫·伊斯特表示,如果英國執意在6月23日投票離開歐盟,公司的一項6500萬歐元航空發動機測試廠房投資計劃可能就岌岌可危。
他對英國當地媒體表示:“如果英國仍然是歐洲的一部分,那對我們的員工,我們的客戶和供應商更好,這是因為我們的運營已經與歐洲大陸密不可分。如果英國離開歐盟真的發生,那將使得我們不可避免地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時期,一個我們可能無法應付的不確定未來,尤其是對投資決策來說。”
與羅羅有同樣顧慮的還包括空客公司,其在致旗下1.5萬英國員工的一封信中也表示,英國在自由貿易和員工雇傭方面具有強大優勢,繼續留在歐盟能發揮良好的經濟效益。而如果英國成功脫歐,將導致其投資吸引力下降。
目前,空客公司在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英國均有大量生產制造項目。而羅羅公司在世界各地有50000多名員工,其中在歐洲大陸的勞動力占了四分之三。
這幾年,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逐步升溫,而隨著英國脫歐公投即將舉行,不少遊客會擔心,如果“脫歐”,是否會影響英國旅遊產業?
第一財經記者6月22日多方采訪獲悉,如果英國“脫歐”,則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遊客赴英旅遊帶來“陣痛”——包括匯率波動和機票上漲等帶來的價格影響、與歐洲其他國家聯合路線受挫、遊學團減少等。但鑒於英國並不使用申根簽證,而是獨立使用英國簽證和英鎊,因此長期而言,英國旅遊市場會趨於穩定。
價格或上漲
目前中國赴英國的遊客每年都有明顯提升,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往英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增長快速,達到27萬人次,相比2014年提升了46%;在英消費共計5.86億英鎊,同比增長18%。該組數據讓中國升至英國最具價值的入境遊市場前十之列。
記者采訪多家大型旅行社後了解到,如此良好的勢頭之下,加之英國的酒店數量不算太多,如果太多的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則酒店價格會有所上漲。因此中國遊客赴英國旅遊的價格每年都有約20%的漲幅,目前團費大約在人均2萬多元。
“如果英國脫歐,那麽匯率勢必會有變化,這就會導致各類酒店、機票等報價發生變化,或許會上漲。尤其是機票,原本英國方面的航空公司與歐洲其他航空公司之間的聯盟合作會受到影響,甚至終止,一些歐洲之間的航班,或者往返於中英之間涉及在歐洲其他國家轉機的航班會有變化。這些都會影響英國旅遊的價格。”長期經營英國旅遊的港中旅出境旅遊負責人陳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客源與路線變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英國入境遊創下數個紀錄,其中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主要入境遊市場強勁增長,而中國和阿聯酋等新晉市場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美國是英國最具價值的旅遊業客源地市場,2015年訪英的美國遊客增長了10%,達到了330萬人次。美國遊客在英消費達到30億英鎊,不僅刷新了美國在英消費額的紀錄,也是單個遊客市場消費額首次突破30億英鎊大關。
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訪英遊客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達到736萬人次,遊客逗留期間共計消費36.4億英鎊。入境旅遊業在英國經濟中的價值已超過260億英鎊,再次刷新了英國入境遊的紀錄。
“值得註意的是,英國旅遊市場的大部分客源其實來自歐美,尤其是歐洲其他國家,如果英國脫歐,則很可能在短期內流失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客源。當然,如果價格波動過大的話,則也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少中國遊客赴英旅遊的數量。”曾經在一家英國大型旅遊企業擔任管理層的Billy透露。
此外,有部分英國旅遊的線路都是和其他歐洲國家聯合打包的,比如英國與瑞士、西班牙等組成的多國遊聯合路線。
“一旦英國脫歐,則這些聯合其他歐洲國家的多國遊線路也可能發生變化。今後市場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應該是英國一國遊的產品。”Billy表示。
此外,英國是全球科研大國,但這地位很大程度受惠於其歐盟成員國身份。有消息指出,假如英國脫歐,將失去歐盟提供的巨額科研資助,英國的大學將失競爭優勢,科研大國地位或被德國取代。如果英國大學失去與歐盟的學術聯系後,人才將流向資源豐厚的美國學府,這將打擊英國的長遠學術發展,減少留學生數量。
“也就是說,若英國脫歐,則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到一部分遊學團,使這類旅遊團的遊客數量下降。因為很多遊學團都是沖著今後孩子留學來舉辦的,如果留學市場受到影響,那麽遊學團也會在短期內受挫。”陳茁認為。
長期看好
但無論是價格波動還是客源與路線變化,在業界看來,這些大多是英國旅遊的短期“陣痛”,從長遠來看,當地旅遊市場會趨於穩定。
“歐洲大部分國家都使用通用的申根簽證,但英國一直以來都是使用獨立的英國簽證。而且在貨幣方面,英國也一直獨立使用英鎊。因此即便英國脫歐,從長遠而言,在辦理簽證手續和貨幣使用方面是沒有變化的。最重要的是,英國方面一直非常看好中國遊客的消費實力。因此在未來,經過短期‘陣痛’後應該會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營銷。整體和長遠來看,英國旅遊還是看好的。”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
據悉,英國旅遊局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且已經做了大量推廣宣傳工作。不久前,英國旅遊局宣布知名演員胡歌擔任其“友好大使”,幫助其推廣英國旅遊。
英國旅遊局方面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對英國旅遊業非常重要,胡歌在社交網絡微博上擁有超過4855萬的粉絲,其將在未來支持英國旅遊局在中國的推廣工作,分享他在英國的精彩瞬間,鼓勵中國遊客前往探訪“非凡英倫”。
“下午加倉!”6月24日上午收盤後,眼看英國投票脫歐已成事實,深圳某私募人士如是說。
盡管下午開盤直接跳空低開,黃金相關概念暴漲,不過隨後大盤迅速反彈,創業板指一度翻紅,A股再次顯示近日“利空砸不動”的本色;筆者認為,既然A股再次對利空麻木,那麽接下來上漲是大概率事件,七月“吃飯行情”可以期待,未來的催化劑可能包括東方證券(600958.SH)到香港上市,深港通可能宣布,全球央行應對英國脫歐作出流動性安排等。
近一個月以來,A股市場可謂面臨“多災多難”,5月份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創出新低,不過相比於去年8月和今年1月的大跌,A股只是以橫盤震蕩應對;6月15日在市場高度憧憬下,MSCI並沒有納入A股,不過隨後大盤低開後馬上走出強勁的反彈行情;隨後央行宣布考慮讓優秀外國企業上市,面對如此市場意料意外的利空,A股同樣走出強勢;到了6月24日英國公投脫歐已成定局,A股下午開盤“砸坑”後再次反彈。
筆者認為,多個利空的“輪番轟炸”之下,A股露出堅強本色,依然可以穩守2800點以上,創業板甚至可以翻紅,這本身就說明市場做空的動能極其有限,這種情況其實跟2015年9月的時候有點類似;當時無論是配資清查,裁軍30萬,互聯網金融企業被重罰等各種利空消息,都並未讓A股創出新低,軍工股也並未深跌;既然去年第四季度出現較大反彈,這次A股出現反彈的概率不低,不少催化劑也看得到。
首先是東方證券赴港上市。歷史上的經驗表明,只要國內券商在香港有大規模融資,必然在之前要伴隨著一波行情配合,這在去年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公司發行H股前大盤的上攻都可見一斑,而這次東方證券上市融資額和去年11月中金公司相當,預計同樣對大盤有所引領。
另外就是深港通的可能開通,近日浙江世寶(01057.HK)、山東墨龍(00568.HK)等AH價差較大的股份,還有部分香港本地上市券商等深港通概念股,都受到資金熱烈追捧,24日下午這部分股份深跌後也出現較大反彈,走的明顯比恒生指數要強;港交所也宣布對系統進行反複測試,監管部門也多次表態深港通在年內開通,這潛在表明深港通的宣布可能不遠了,宣布後也需要相關機構有一段時間準備。
第三就是英國脫歐盡管在事前被認為只有兩到三成的概率,但最終投票結果顯示民眾支持脫歐,不過此前全球不少央行也已經表態會作出相應流動性安排,這對市場將會形成支撐;盡管此前多數全球基金經理覺得不會脫歐,而最終結果略顯意外,但全世界投資機構已經有對這個事件的預案,全球市場也曾經以下跌應對,估計接下去全球市場下跌的空間有限;而英國脫歐投票結果讓美元暴漲,也會導致美國今年加息可能性降低。
隨著六月底流動性相對緊張的局面解除,英國脫歐的利空被逐步消化,全球市場將會逐步走向平靜,7月份將會是A股難得的喘息期,而東方證券後,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大券商計劃赴港上市,也會為市場帶來穩定向好的信息,相關利益方也會為這些券商的上市作出“護航”的動作。
英國脫歐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同步暴跌,外匯市場暴動,歐元區外圍國家債券收益率飆升,初步市場反應的烈度不禁讓人想到了2008年的雷曼危機,而外匯市場波動幅度甚至超過了“雷曼時刻”。
牛津經濟研究所(OE)高級經濟學家斯萊特(Adam Slat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波動程度超過了脫歐影響力本身,其全球影響可能被誇大了,因為這本身與英國能夠帶來的影響並不匹配,英國GDP僅占全球產出的3.5%。“事實上,市場計入了更大的風險成本,即脫歐可能引發波及面更廣的金融危機,或將‘吞噬’其他歐盟國家。”
與當年雷曼危機後的港股狂瀉相比,不少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港股分析師更是認為,在港股充分反映外圍市場波動後,深港通等利好因素或成港股反彈催化劑;而美股交易員也認為,美股不會因此而一瀉千里,仍會保持區間震蕩,且拖累美股的因素是全球長期經濟增速乏力,脫歐只是一個打擊信心的“導火索”。
(英國脫歐導致的外匯市場波動高過“雷曼時刻”。數據來自OE)
英國脫歐不是“雷曼時刻”
2008年,市值曾經位列美國第四的雷曼兄弟公司因投資次級抵押住房貸款產品不當蒙受巨大損失,由於所有潛在投資方均拒絕介入,終於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2008年9月10日公布的財務報表顯示,“雷曼兄弟”第二季度損失39億美元,是它成立158年來單季度蒙受的最慘重損失,“雷曼兄弟”股價較2007年年初最高價跌去95%。
正因如此,當時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也狂瀉難止,加劇了全球金融海嘯。
就此次英國脫歐而言,這的確可以被稱為“黑天鵝事件”,其一夜之間導致全球蒸發了2萬億~3萬億美元總市值。OE分析稱,市場擔心的是,脫歐可能是一個系統重要性事件,這可能會導致歐盟其他國家產生政治上的連鎖反應,歐盟作為一個單一貨幣體系或許會因此瓦解,這也可能導致歐元區外圍國家出現債務重組,無疑是2011~2012年歐債危機的重演。
但是斯萊特對本報記者表示,市場擔憂有些過度了。“我們並未發現目前存在上述系統性風險,尤其是因為歐洲央行有能力及時介入以提供流動性,這可以防止外圍國家債券利差過度擴大,歐洲央行在2012年就這麽做過。”
斯萊特也認為,歐盟能夠防止“分手事件”持續擴散,包括歐盟可能在移民問題上與其成員國達成一定妥協。
OE指出,脫歐和“雷曼時刻”存在差別,尤其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時,政府債券收益率在主要發達國家都同向變化。但此次公投後,各國收益率變化出現了分化,例如美國、德國、歐洲核心國家債券收益率下降,但是歐元區外圍國家債券收益率飆升。
(“雷曼時刻”與英國脫歐後各國債券收益率變化的對比)
此外,瑞銀集團中國區負責人及總裁錢於軍在新領軍者年會(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對本報記者表示,英國脫歐還有兩年的緩沖期(還有可能有條件延長),期間貿易、移民等政策將與目前保持一致,對經濟不會造成即時的直接影響。對於中國企業而言,英國的語言、法律體系仍都比較適合中國, 如果是中國海外並購,其並非一味側重追逐海外投資,而主要是去買所需要的技術(如德國、意大利)、產品(如美國、英國、以色列)和品牌(如法國)。
美股將持續波動
此次脫歐導致全球市場大跌,美股也不能獨善其身,今年3月以來的漲幅被全部抹去。當然,當年金融危機式的暴跌可能不會重演,至少英國脫歐並不會是未來美股下挫的主要因素。
資深美股交易員、清溪資本合夥人司徒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今年3月初,標普500指數在100天均線和200天均線之間來回了大約8個交易日,突破後一路走高。4月20日到頂,回撤到2025,正好是那時候的200天均線位置。上周五美股因脫歐事件大跌,再次來到了200天均線。”
(美國標普500日均走勢圖)
但他並不認為美股市場再無機遇。“看周線結構,2015年年初以來,標普500已經挑戰2100~2130這個區間至少5~6次,每次都被敲下來。因此上方阻力位仍然是2100~2135的區間。每次大盤來到這個區間,都可以考慮在這里賣出看漲期權(short call),這里被打壓下來的次數越多,這個區間被套的資金就越多,想要突破,就需要更大的買入力量。”
(美國標普500周線結構)
對於美股而言,未來打壓的力量更可能是長期增速放緩、生產率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而英國脫歐只是挫敗市場信心的一個起點。摩根士丹利美國經濟學家參特納(Ellen Zentner)表示:“加息將要落空,美聯儲或將提供更多流動性。”這可能也進一步反應了經濟基本面並未強勁到可以加息的程度。
港股將迎接反彈機遇
盡管港股始終是受外圍影響最為嚴重的市場之一,但此次脫歐事件落地之後,港股或迎來反彈行情。
截至上周五(6月24日)收盤,恒指收報20259.13點,下跌609.21點或 2.92%,盤中一度跌幅超5%。恒生國企指數收報 8530.1 點,下跌254.97點或2.90%。
上周五,對港股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有較多英鎊收入的權重股,如匯豐及李嘉誠系:長江基建,長和及電能。中資股在此次脫歐危機中表現相對穩定,藍籌內需龍頭旺旺、康師傅等僅小幅下跌。
“恒指若跌至19000左右,應該是放心買入的點位。”交銀國際首席研究主管洪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深港通今年通車的預期也可能是一大利好。“深港通可能由於脫歐事件影響,需要多觀察一段時間再行公布,但預計不會缺席,7~8月仍是公布深港通的黃金時間窗口。港股在充分反映外圍市場波動之後,受益於風險因素消除後的情緒修複,或在近期深港通公布催化之下迎來一輪反彈。”招商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趙文利告訴本報記者。
不過,他也表示,由於美元籃子構成中的主要非避險貨幣——英鎊及歐元均出現大幅下跌,美元指數飆升,導致油價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下跌。能源行業在港股中市值排名第二,占比超10%,或拖累港股整體表現。
此外,就人民幣短期貶值對港股的影響而言,趙文利認為,此次人民幣走貶並非是類似去年“8.11”或今年一季度 由於自身原因導致的貶值壓力,而是美元升值後的被動貶值。“近期人民銀行很好地封堵了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套利空間和資本外流,避免外匯儲備進一步消耗,人民幣匯率風險對港股的影響減弱。”
“英國脫歐將導致歐元相對地位下降,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交易需要新的貨幣來平衡美元獨大的格局,因此全球客觀上需要人民幣。另外對於英國而言,脫歐之後對中國依賴可能更大,原因在於貿易更加自由。在這些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有機遇。“6月25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 “國際貨幣體系之占優貨幣問題研究”論壇上指出。
昨日,英國脫歐大局已定。距離最後唱票三小時,英鎊暴跌10%經歷了1971年以來最大跌幅。此外,歐元對美元大幅下跌後小幅反彈,日跌3.14%。李稻葵進一步指出,當今西方世界處於亂世,而中國有望興起。美國特朗普如果上臺,GDP和TTIP進程必將受沖擊。但他同時提醒人民幣國際化不可操之過急。
24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發表聲明。《聲明》指出央行已做好英國脫歐應對預案,將繼續穩健貨幣政策。同時,央行還指出,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加強與有關央行、貨幣當局以及主要國際金融組織的政策溝通和協調。
李稻葵認為,目前我國貨幣存量達20萬億美元,實際是個堰塞湖,如果按照傳統模式搞人民幣國際化,對金融穩定極其不利,因此人民幣國際化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漸進的道路,各種政策需要建立在精心務實的研究基礎之上。
人民幣國際化將走一條什麽樣與眾不同的道路?在昨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對話中,記者發現,周小川指出,在擴大人民幣使用,消除SDR使用者進入人民幣市場的障礙方面,央行已經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
“我們還可以在人民幣可兌換方面做更多工作,包括進一步發展外匯市場和減少不必要的管制措施等。我們特別關註人民幣還不能自由使用的領域,確保人民幣達到可自由使用的標準。我們知道人民幣在金融交易方面的使用還不夠廣泛。雖然交易規模正在逐漸上升,但這不會是一個線性的過程,會受到全球市場波動的影響,螺旋式上升。當然,長期內人民幣還是有望能夠在全球金融市場更廣泛的使用。另外,我們還強調宏觀經濟穩定和低通脹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實現了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和低通脹,市場參與者自然會選擇更多使用人民幣。”周小川說。
一方面,央行試圖幫助提高人民幣在貿易、投資和金融市場等領域的可自由使用程度。另一方面,將SDR視為一個促進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但周小川指出,人民幣更廣泛的使用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要尊重市場參與者的選擇。如果美元匯率穩定、流動性充裕,沒有不正常的資本流動,這時人們願意選擇美元。否則,人們也希望看到貨幣的多元化,以更好地管理風險,我們樂意看到這樣漸進的發展過程。
“下一步人民幣匯率制度應符合市場經濟的更高要求,即匯率更加靈活,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資金流動更加自由,本外幣兌換更加方便,並能為本國和外國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周小川說。此外,他指出,對央行來說,我們試圖對公眾進行教育,讓其了解市場形勢。努力減少過多管制,引入更多的外匯市場風險管理工具,包括外匯掉期、衍生品,希望中國企業和居民在這個環境中變得越來越成熟。
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英國公投結果為退歐派獲勝!盡管仍有選區未公布投票結果,但目前已有16,835,512人支持退歐,已達到支持退歐所需人數。
截至北京時間6月24日13:20,英鎊兌美元較昨日開盤暴跌近10%,美元指數被動飆升,人民幣對美元大跌,突破6.6大關,報6.6172。
“假設脫歐成功,按照英鎊和歐元齊跌20%的情景來估計,其余變量不變,美元指數預計被動上漲12.4%至106,”民生證券海外組負責人張瑜表示,根據我們已經形成的“中間價+CFETS”兩條腿的定價公式來看,假設CFETS保持不變,貶值壓力全部由中間價承擔,中間價理論需貶值5.05%至6.91,但央行可以通過CFETS漲來分擔中間價壓力,兩條腿支撐更穩,抗壓性更強。
民生宏觀也根據CFETS變動公式,假定了一系列英鎊歐元貶值的情況,如果不考慮其余因素變動,可得到各種壓力測試結果如下表。
此外,中金也指出,如果退歐成真,這將對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多國央行可能聯手寬松。此外,如果公投結果是英國退歐,並因此威脅到歐元區增長的穩定性甚至歐元區的完整性,預計歐央行短期內也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中金預計,美聯儲會在7月議息會議聲明中重點強調英國市場動蕩的影響,今年全年美聯儲零次加息的概率將明顯上升。
就人民幣的長期趨勢而言,波動性加劇已成必然。央行主管報紙此前已經指出,人民幣匯率雙邊波幅增加在所難免。
例如,6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001,跌破6.6大關,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10個基點。時隔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跌至6.6水平。不過,次日反轉勢頭明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上調262個基點,報6.5739,創3個多月來的最大升幅。
招商宏觀則分析稱,由於英國脫歐公投和美聯儲議息兩個風險因素的影響,預計人民幣匯率在6月和7月都將保持弱勢。但該機構判斷,三季度末人民幣匯率具備再次走強的條件。原因有三:一是,季節性因素可能帶來貿易順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二是,人民幣可能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進入SDR貨幣籃子,帶動一些經濟體參考該貨幣籃子增加配置人民幣資產;三是,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開放政策有望持續發酵,為中國帶來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
英國脫歐成真,全球市場巨震。其中,受影響最為深重的無疑就是英國股市,而以銀行股等大盤藍籌股更是首當其沖。
截至北京時間6月24日16:50記者發稿前,英國三大銀行股價暴跌近20%。蘇格蘭皇家銀行跌17.33%,勞埃德銀行跌19.09%,巴克萊銀行跌17.09%。
此外,歐洲各大股指周五開盤也持續下挫,德國DAX指數暴跌近6.6%,歐洲STOXX50指數跌8.14%。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數基金經理都表示,脫歐事件成真後,全球風險偏好將劇烈下滑,未來階段不看好全球股市,以歐美股市為主。
也正是在全球政治、經濟風險加劇的時刻,中國的穩定環境才更為可貴,全球投資人正逐漸將目光轉向中國。
有“東方巴菲特”之稱的惠理集團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目前的形勢看來,發達國家明顯受多個問題困擾,我們須要更密切地關註中國的投資機會。“即使中國市場亦存在各種問題,但仍能保持可觀增長以及維系國家統一。中國社會仍然穩定,而改革及反腐措施料將取得進一步進展。”
盡管當前仍有部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的投資環境存在負面態度,但是“中國相關股票估值仍然非常便宜。對於希望趁低位買入的投資者,在目前儲蓄過剩、投資機會短缺的環球市場中,中國相關股票和債券顯得尤其吸引。”謝青海對記者表示。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也指出,對於A股而言,砸坑正好布局“吃飯”行情。“我們認為脫歐事件對A股造成的短期風險情緒的沖擊調整將有利於7、8月份“吃飯”行情的空間。脫歐對中國的實質影響較小,英國的出口也僅占中國出口的不到3%,外商直接投資有限。風險情緒釋放後更應布局。”
王德倫表示,G20會議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行情的關鍵因素:1. G20之前人民幣匯率將維持穩定;2. 政策“蜜月期”,環境相對2Q溫和;3.改革預期(供給側改革)逐步明朗修複風險偏好;4. 經濟L型不悲觀,中報或超預期;5.大類資產配置角度A股相對吸引力提升。
毋庸置疑的是,未來的全球資產配置將更為艱難,這也是中國的機遇。“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均劇增,令投資決策愈來愈艱難,”謝清海表示,英國公投決定脫歐,揭示了社會動蕩是當今投資市場中的最大風險。世界各地的社會分歧逐漸加深,政治立場亦現分化。
具體而言,貧富懸殊、移民問題、經濟增長缺力等問題加劇了各地區的社會矛盾。由於國際間及社會間愈來愈不願意合作,預計全球貿易將進一步受壓,令全球經濟承受更大壓力。香港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全球貿易,而全球貿易受壓,無庸置疑將增加本港經濟的壓力。
英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貢獻全球生產總值(GDP)的3.7%。英國脫歐決定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實際影響,更是其向世界發出的明確信息:“人民已經十分焦慮和疲憊”。
謝青海指出,這亦是特朗普在美國意外崛起的原因。如果特朗普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將對投資環境構成更大影響,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而且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綜合而言,目前環球市場中的風險日益上升。他表示,“面對此環境,投資者並沒有簡單的萬全之策。我預計投資者將更註重分散投資。投資者須要辨別優秀的基金經理,助其在目前的困難情況下,尋覓合適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以及在風險和回報之間取得平衡。”
英國全體公民公投結果歷史性地決定脫離歐盟之後幾個小時,歐盟政要齊聚發聲,表達了遺憾且尊重的立場。
聲明強調,歐盟已經準備好盡快啟動與英國關於脫歐條款的談判。在這個談判過程結束之前,英國依然是擁有全部權利和義務的歐盟成員。根據英國已經批準的條約,歐盟法律依然在英國充分適用,直到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和外交部也分別表達了各自支持與尊重的觀點。
第一財經所采訪的一批學者對於英國脫歐則表示冷靜對待。他們對記者表示,英國脫歐之後,對中國利弊皆有。有利的方面可能是,脫歐之後,中英之間更有動力締結雙邊經貿協定(FTA)。但弊端是,近期要看對市場的沖擊有多大,近期防止投機炒作,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院長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補充說,不過英國和歐盟的關系具體怎麽處理還並不確定,需要等待形勢明朗尚需時日。
歐盟聲明強調英國退歐之前仍然擁有成員權利和義務
歐洲當地時間上午11點左右,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對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馬克·呂特( Mark Rutte, holder of the rotating 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對英國公投結果發布了聯合聲明。
應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邀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與總理呂特在布魯塞爾會面,他們討論了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並作出了以下聯合聲明:
“通過一個自由和民主的過程,英國人民已經表達了他們想要離開歐盟的願望,我們很遺憾但是尊重這個決定。”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但我們團結起來回應。我們將會堅強站立並支持歐盟關於促進和平和人民幸福的核心價值觀。這個27成員國的聯盟將會持續。歐盟是我們共同政治未來的框架。我們被歷史、地理與共同利益結合在一起,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合作。我們將一起解決共同的挑戰來促進增長、繁榮,並為我們的公民確保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這個組織將會盡全力發揮他們的全部作用。“
”現在,我們預期。不論過程多麽痛苦,英國政府都將會盡快實行英國人民的這個決定。任何的延遲都將不必要地增加不確定性。我們擁有有秩序地處理這個結果的規則。《歐洲聯盟條約》第50條寫出了如果一個成員國決定離開歐盟的程序。我們已經準備好盡快啟動與英國關於脫歐條款的談判。在這個談判過程結束之前,英國依然是擁有全部權利和義務的歐盟成員。根據英國已經批準的條約,歐盟法律依然在英國充分適用,直到英國不再是歐盟成員“。
聲明稱,2016年2月18-19日達成的“歐洲聯盟內英國的新解決方案”現在將不再生效並停止存在。未來將不會重新談判。至於英國,我們希望未來將其當作歐盟的一個緊密夥伴。我們期待英國能夠在這方面指定建議。未來作為第三國將與英國達成的任何協議,將必須反映雙方的利益,並在權利和義務方面保持平衡。
中方表明已經做好應對預案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發表聲明:中國人民銀行密切關註英國脫歐公投情況。已註意到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後金融市場的反應,並已做好應對預案。我們將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加強與有關央行、貨幣當局以及主要國際金融組織的政策溝通和協調。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4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關於英國公投“脫歐”的提問時表示,中方註意到英歐關系公投結果,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她說,中方願意繼續同英國合作,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進展,同時也會繼續積極發展同歐盟關系。
英國是中國在歐盟的重要貿易和投資夥伴。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資料,目前,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中國則是英國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和第六大出口目的國。
金融危機以來,中資企業對英國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存量為128.05億美元,英國已經成為中資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目前,已有超過500加中資企業落戶英國。投資領域從貿易,金融,電信等傳統部門向高端制造,基礎設施,品牌網絡,研發中心等領域延伸。
據英國稅務與海關總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統計,2015年,英國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為910.3億美元,增加0.3%。其中,英國對中國出口277.1億美元,增長5.1%,占英國出口總額的5.9%,增長0.8個百分點;英國自中國進口633.2億美元,下降1.7%,占英國進口總額的10.0%,增長0.8個百分點。英方貿易逆差為356.0億美元,下降6.4%。
英國“脫歐”會不會對英國發展低碳能源的政策帶來影響?會不會對中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帶來不利?
“沒有直接的影響。”原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所長周大地最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在應對氣候變的問題上,即便是在歐盟內部,也是非常積極的。英國在發展低碳能源的問題上,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不會因為“脫歐”而出現翻盤的情況。
談及英國正在致力於發展核電的問題時,周大地表示,脫歐不會對英國發展核電和中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造成直接的影響。他分析,歐盟內部,針對核電主要分成兩派,反對者主要以德國為首,而支持者則主要包括英國。
多位業內人士同樣向記者表達了與周大地一樣的觀點。“不會對我們在英項目有影響。”他們中有的說。
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EDF)在倫敦正式簽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前者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電共同投資興建英國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根據協議,在造價高達180億英鎊(約相當於1800億元人民幣)的HPC項目中,法國電力將占據66.5%的股份,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將在欣克利角C項目中占據33.5%的股份。而與HPC項目和SZC項目不同的是,BRB項目將由中廣核主導、法國電力參與,雙方在項目投資中將分別占據66.5%、33.5%的股份,並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
由於該協議讓“中國核能企業‘走出去’實現歷史性突破”,創造了中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核電項目”的紀錄,而使得核能界和媒體一度為之興奮不已。
值得關註的是,在上述協議簽訂之前,2015年上旬,歐盟駐華大使史偉2015在廣州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說,歐盟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但歐盟對中國企業在歐盟的投資也有相關的規定,比如說,投資需要透明和安全,特別是在核能領域。
而今年早些時候,有法國當地媒體報道稱,為了回應來自EDF內部工會以及管理人員的強力反對,EDF企業委員會上周決定將請企業外部專家審議英國核電計劃的可行性。EDF工會呼籲將投資計劃延期兩至三年,擔心修建英國核電廠所必須巨額投資將使早已面臨財政危機的EDF陷入癱瘓。
對此,5月18日,中廣核通過官方微信“中國廣核集團”發布的一則題為“香港記者走進大亞灣反向路演”的消息顯示,該公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對來訪的記者表示,盡管近期媒體對HPC項目有一些擔憂,但英法兩國政府對HPC項目的支持始終未變。
而英國駐華大使館在5月23日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HPC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對於法國電力集團來說是一個公司商業行為。然而,英國政府及法國電力集團對該項目都很有信心。法國政府也仍會全力支持該項目的發展。”
在英國脫歐公布之後,外界關註金融市場發展的下一步。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對外發出報告稱,公投結果剛出爐時,市場上可能出現流動性缺乏、波動性大增的情況,可能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塵埃落定。
瑞銀認為,短期而言,投資者應該密切關註英國國內政治動向,包括表達脫離歐盟意願的所有正式聲明(或關於脫歐時間表的暗示),這會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
在對市場以及投資組合的影響方面,瑞銀認為,對於英國公投結果,歐洲與美國市場開盤後很可能進入“避險”模式。此外,我們預期資產價格動蕩不可避免,某些市場的流動性可能會大幅下降,並可能導致價格錯配。
瑞銀稱,與國內經濟聯系最緊密的英國公司與行業(例如金融、非必需消費品、富時250中型股指數等),在公投前相對於防禦類股以及受益於英鎊走軟的國際化公司的表現本就落後,公投後這種趨勢料將延續。不確定性上升也可能導致歐元區股票下跌,英國敞口較高以及在倫敦的運營規模較大的歐元區金融股或將受到最沈重的打擊。
因避險情緒高漲,瑞銀預計,以歐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在開市後可能下行。然而,瑞銀仍預期該資產類別在6個月的戰術投資期內將取得正值總回報。歐元高收益債券指數中英國發行人的權重僅為10%左右,因此英國公投帶來的直接基本面沖擊應該不大。
考慮到不確定性極高,目前瑞銀暫不對全球戰術資產配置做任何調整。通過構建多元化跨資產投資組合,並采用紮實的風險管理工具,我們已經在類似英國公投這樣的事件發生時盡量減輕風險。因此,我們鼓勵采用這種投資方式的投資者不要放棄自己的策略,也不要在市場波動性飆升、流動性低於往常之時拋售風險類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