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危」有「機」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67

過去兩個星期,美國的主權評級被調低,歐洲債務危機升級,有可能蔓延到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人心虛脅,引發環球股市大跌恒生指數已從高位25,000 點,下跌到19,000 點的水平,跌幅超過兩成,部分分析員認為港股已經步進熊市,我個人對這個看法有保留。

我認為美國不會出現雙底衰退,歐洲的債務危機最終都會獲得解決,最重要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依然強勁,最近的股市下跌,我認為只是零九年牛市開始的一個大調整,股民無需過慮,不應在低價恐慌性拋售優質的股票。

正如股神「畢菲特」所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我覺得現在差不多是我開始貪婪的時候了。我的買貨對象主要是擁有經濟專利和業務前景秀麗的公司,在她們的股價跌至估值合理或偏低的時候買入,首選港交所(388.HK),其他對象包括:中國人壽(2628.HK)、平安保險(2318.HK)、友邦保險AIA1299.HK)、工商銀行(1398.HK)、建設銀行(939.HK)、中國銀行(3988.HK)、匯豐銀行(5.HK)和金蝶(268.HK)等。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以后,必須長期持有,當股價再下跌的時候,不要止蝕,應該再買,因為估值變得更加吸引。

股神「畢菲特」的「漢堡包」理論很有趣,他說:「假如您每天都要吃漢堡包, 您寧愿牛肉的價錢每天在漲價還是每天在跌價?」當然是跌價。但是應用在股票市場的時候,對很多人來說,答案往往是相反,她們總是喜歡股價天天在漲,短期來 說,可能是賺了錢,但是如果她們未來還是要長期買股票的話,高股價對她們來說應該是不利的。對我這個長線價值投資者來說,大跌市正為我提供一個低吸的黃金 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54

金蝶(二)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0

金蝶(268.HK)剛發出2011年上半年的業績,差過我的預期。

雖然營業額增長超過58%,但是核心經營利潤只有人民幣五千七百萬,年增長只有27%,經營利潤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控制不好,銷售支出增加了62%,主要是廣告的開支和工資上升。去年大幅增加的分公司數目,在今年上半年還未產生經濟效益,令人失望。

另一方面,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是負一億六千萬,加上研發的支出費用等,公司的凈現金從2010年底的五億六千萬,大幅下跌到20116月份的一億一千萬,并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管理層在分析員會議上強調,今年下半年會嚴格控制支出,希望提高經營利潤率。我對這個方向表示贊同,但能不能做到,我有保留,因為國內的通脹嚴重。

業績后,我相信分析員會調低公司的全年盈利預測。如果是增長30%的話,我估計公司的核心凈利潤,全年應該是兩億六千萬,給于30倍的市盈率,股價大概是港幣三元四角,我會考慮在這個水平收集她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7

世茂房地產回歸理性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4

這個星期,我參加了世茂房地產(813.HK2011年上半年的業績發布會,發現公司管理層對國內房地產市場未來一年的看法并不樂觀。

看來限購令和銀行收緊貸款(包括對發展商的房貸和對買家的住宅按揭)的措施,已經對房地產公司的銷售和現金流帶來不少的資金壓力。如果未來兩個月,所謂的「金九銀十」,還不能為發展商帶來良好的銷售成績,我恐怕降價速銷,會是她們的唯一出路。投資者必須留意這點。

世房由於看見中國政府對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所以從年初開始已經採取措施,加強公司的財務實力,務求減低公司的凈負債率(管理層的目標是從現在的75%,減到今年年底的60%,明年再減到50%)。具體的措施包括:減少買地﹑加快推盤的速度和提高產品的素質等。

一言以蔽之,公司未來的日子,會偏向保守。過往一摘千金,大量圈地的情況,我相信短期內也不會出現,除非未來的銷售達到或超過公司的預期(公司今年的銷售目標是三百六十億元人民幣,首八個月已銷售二百億元,即未來四個月平均每月要銷售四十億元才能達標)。

我認為公司的方向正確,如果她能夠做到,我相信估值會有重估的機會,畢竟現價只有資產凈值的0.85倍。而她的2017年債券,息率更超過10%,看來投資者(包括我在內)對她的偏高負債率,還是有不少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2

恒大地產過份進取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3

昨天,我參加了恒大地產(3333.HK2011年的中期業績發佈會,得出的結論是---公司的經營策略太過進取,執行風險很高,她的股票并不適合穩健的價值投資者,包括我在內。

公司的發展策略是在全國二三線城市大量圈地。單是今年上半年,已經買了四千九百萬平米的土地,目前公司的總土地儲備達到一億三千五百萬平米,足夠她超過十年的開發。土地的成本尚算平宜,每平米只有大概六百二十元人民幣,占銷售均價不到百份之十。

恒大已經在全國超過一百個城市擁有地產項目,總地產項目算目超過一百八十個。我認為公司要在那麼多城市,管理那麼多項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謂「山高皇帝遠」,執行風險很高。

大量圈地令公司的凈負債率增加到80%(凈負債超過兩百二十億元人民幣),未付的土地金還有三百七十億元人民幣。如果公司未來的合約銷售,因為更多的城市推出限購令和銀行的收緊貸款政策影響而下跌,公司的財政壓力將會很大。價格下調的話,公司的毛利率將會受到負面影響。

我對公司的企業管治方面,很有保留。公司在今年七月份,花了六億五千萬元港幣在市場回購一億一千萬股(每股HK$5.93),目的是懲罰沽空的「造謠者」,利用公司的錢跟對沖基金對著干,令我對公司的管治水平,不敢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3

中國人壽長遠看好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2

中國人壽(2628.HK)最近股價大幅下跌,原因是她的2011年中期業績低于市場的預期。凈利潤跟去年同比下跌28%,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下跌1%,新業務價值(new business value)增長只有5.5%。償債能力比率(solvency ratio下跌到164%,公司需要集資。

現價中國人壽的估值便宜,股價內涵價值比率(P/EV)只有1.5倍,反映新業務價值不到7倍,我已經開始在現水平增持,作長線投資。

認為中國個人壽險(individual life insurance)的市場,未來增長的潛力巨大,原因是國內目前的保險深度(Insurance Penetration) 保險密度(Insurance Density)跟外國比較仍然相當偏低

另一方面,中國的壽險市場,競爭不算激烈。因為入門門檻很高,外資進入這個市場并不容易,只可持有51%股權。目前,中國的壽險市場被中國人壽、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三家公司瓜分。

中國人壽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她的龍頭地位,擁有全國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大概35%),遠遠拋離第二大的平保(大概16%)。另外,公司在農村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公司近年在調整銷售策略,包括加強銷售長期保單(regular premium),整合個人壽險銷售人員的效率(目前的效率遠遠低于平保),減少依賴銀行銷售壽險(bancassurance)的渠道等,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4

別了,老兵喬布斯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9/27328.aspx

8月25日,56歲的喬布斯辭去蘋果CEO,只擔任董事會主席。這個魅力超凡、個性強硬的「神」,終於放開了那隻緊握蘋果的手。人們必須從此開始慢慢習慣一個沒有喬布斯的世界。

68_2

專題撰文    記者_ 秦旺  實習記者_ 陳震霖

8月25日,史蒂夫·喬布斯向全世界遞交了辭職信。他的成績單前所未有地輝煌,在他重新掌舵蘋果的14年裡,蘋果股票上漲了90倍,市值從20.6 億美元膨脹為如今的3487億美元,超過埃克森美孚,成為當今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726億美元的現金儲備,甚至比美國政府還要有錢。

喬布斯留給後任的,無疑是一個巔峰的蘋果,無論是營收、利潤、增長、市值還是市場地位、產品影響力,都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NO.1,堪稱全球企業的典範,而不僅僅是最佳的技術公司。

從品位到精神,喬布斯給這家公司全方位印下了自己的痕跡,在他的光環籠罩下,外界很少能瞭解到蘋果的管理團隊發揮著怎樣的作用,甚至連他們是誰都未 必知曉。現在,當被公眾和粉絲視為「神」的喬布斯隱退,這家公司還能保持一貫的創新基因嗎?消費者還會對沒有喬布斯主導的蘋果產品繼續狂熱嗎?

也許沒有任何一個接任者,會像蘋果新任CEO蒂姆·庫克這樣,要擔負這麼沉重的壓力和期望,他要設法將蘋果市值保持過往增速,要繼續推出像 iPhone這樣的革命性產品,還要應付虎視眈眈的Google、微軟以及三星等競爭對手,一旦蘋果不能延續輝煌或者走向衰落,人們定會指責其無能,並將 全部罪責強加在他身上,原因無他,只因為他的前任是神一樣的喬布斯,人們會習慣對比。

一個強勢的、偉大的掌舵人,對一家企業而言也未必全是好事,因為他的光芒往往會成為繼任者無法踰越的障礙,歷史早已充滿了這些由盛轉衰的案例。當飽受病痛折磨的喬布斯這次真的離去,他的繼任者和多年的夥伴庫克能帶領蘋果繼續前行嗎?

接任者

精明的喬布斯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接班人的考察。在正式成為蘋果CEO之前,作為蘋果首席運營官的庫克就曾3次代替喬布斯,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第 一次是在2004年,第二次是在2009年,第三次則是今年年初到今年6月。三次因為喬布斯的健康問題,手術活病情加重。從2004年開始,喬布斯就一直 在和胰腺癌作鬥爭,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始終三緘其口,而蘋果公司也一直拒絕就此發表任何看法。

但這三次臨時頂班,蘋果都在庫克領導下獲得了外界好評。比如2009年那次,在喬布斯不在的半年裡,蘋果股價仍上漲了超過60%,漲幅遠超過標準普爾。2009年10月,蘋果新一代Mac筆記本電腦發佈會,外界更感受到庫克在蘋果公司的特殊地位。

這場發佈會開場並非慣例的市場分析,而是庫克發表的演講,整整18分鐘後,喬布斯才登台亮相,所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蘋果不僅僅只有喬布斯,還有同事和團隊,他們現在和我擁有同樣的視角。當我離開去夏威夷曬太陽喝著甘蔗酒時,他們將會推動公司繼續向前發展。」

而庫克在發佈會上的穿著,甚至跟喬布斯一樣,藍色牛仔褲及黑色上衣。問答環節,庫克就坐在喬布斯身邊,當時的《財富》雜誌分析,二者的衣著給人一種心理暗示:庫克和喬布斯處於同一位置,這或許也是未來權力轉化的象徵。

也有人認為,這是喬布斯向外界表明,他的接班者,將保持他在位時所制定的準則。事實上,庫克在蘋果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來到蘋果之前,他已有16 年IT領域的工作經驗,前12年在IBM負責電腦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製造和分銷運作;之後到了康柏公司,負責材料採購和產品存貨管理。

喬布斯很可能就是看重庫克對供應鏈管理的非凡能力才重金將其挖來。1997年的蘋果做法是,從亞洲運來電腦部件,在歐洲愛爾蘭一家工廠裡組裝成筆記本,然後再將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運回亞洲市場銷售。

當時的戴爾,正以即時生產的效率而聞名全球,相反,蘋果卻保持著7億美元的庫存成品。庫克到來後,關閉了蘋果工廠,轉而將所有生產外包給了大量的亞洲供貨商。

由此蘋果的庫存時間減少到90天,後來又減少到30天,到1999年底時竟直接壓至2天,使蘋果也具有了與戴爾相媲美的庫存管理效率。因為出色的運營能力,2000年時,喬布斯就把蘋果的全球電腦銷售和客戶支持部門交給了庫克負責。

掌管銷售業務後,庫克堅持必須避開零售商、經銷商,以更直接地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所以蘋果才會自己訓練銷售人員,並讓這些訓練有素的銷售人員替換百思買等經銷商門店僱員。這個做法後來就是「蘋果零售店」的雛形。如今,蘋果在全球7個國家經營著200多家零售店。

除了有獨到看法,庫克還堅持每天早晨4時30分開始給下屬發郵件,在開會時往往第一個來,最後一個離開。有一次從加利福尼亞到新加坡的18個小時飛 行過程中,他竟然沒同坐在旁邊的同事聊天,而是一直端坐在經濟艙裡研究表格。在新加坡開了12小時會之後,他仍未流露出一點疲憊,精力十足地跳到下一組匯 報。

如此毫不松懈,讓他贏得「工作狂」的外號。而他對供應商與銷售的細節,也與出了名挑剔的喬布斯一樣要求嚴格。這種種表現,也令喬布斯看到庫克身上,有著為蘋果獻身的宗教般的精神,這正是他最欣賞的發揮極限的工作熱情。

68_1

能從喬布斯手中接過蘋果權杖,對庫克而言既是榮耀更是責任。

缺少激情

另一方面,庫克的忠誠也讓喬布斯感到放心,早年他就多次爆出被戴爾、通用汽車等大公司接觸挖角,不過他始終甘願為喬布斯做幕後的企業運營,讓後者得 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產品設計、創新和營銷上。所以,從來吝嗇表揚下屬的喬布斯,會不止一次地說「庫克是我迄今為止招來的最好的員工」。

自那以後,競爭對手更屢次試圖挖走庫克,去年惠普首席執行官的職位空缺,庫克就是硅谷猜測的熱門候選人之一。但結果依然是他選擇留下。去年9月,喬布斯為此獎給他價值3500萬美元的限制股。

但這些優點並不意味著庫克就能夠完美勝任喬布斯的角色。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吉恩·芒斯特認為,儘管與喬布斯一樣,庫克也是個要求嚴格的管理者,一個痴迷於細節的完美主義者,但他們一個執著於運作的細節,而另一個卻執著於產品的細節。

正因為此,才有前蘋果高管指出,庫克專注於喬布斯不甚瞭解的領域,所以兩人才會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分歧。與脾氣無常和牙尖嘴利著稱的喬布斯不同,庫克 鎮定、沉著,甚至有些冷漠,從不提高說話嗓門。事實上,在蘋果高管團隊看來,兩個人個性上的差異,不僅確保了一種穩健的工作關係,他們的分工也讓蘋果從懸 崖邊走向了輝煌。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庫克沒有喬布斯一樣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的蘋果員工在離開公司時還發出抱怨,「從沒在蒂姆身上看到對科技的熱情」。這其中隱含的一個問題是,庫克不善於交際,自然也不善於利用媒體來宣傳自己。

「蒂姆恰好不是一個真正的社會人。他似乎對其他人從不感興趣。」庫克的大學同學曾這樣評價過他。庫克在阿拉巴馬州的小鎮上長大,言語溫和,舉止保守,極度沉迷於自己的世界。

有人曾拿出喬布斯和庫克兩人,分別在大學的演講作對比,庫克的演講以建議為主,用詞謹慎,處處表現出謙虛,他在奧本大學的演講中只說了9次「我」, 似乎表明他能尊重其他人的工作,並協助他們做得更好。而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卻很少直接向學生提出建議,相反他只是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在這次演講 中,「我」一字喬布斯出現了90次,提到「人生」有15次,這表明喬布斯沒有用任何教條或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個人感受,來感染下面的聽眾。

兩人演講誰更有激情,對聽眾的吸引程度更高,結果不言而喻。喬布斯激情四射、鼓舞人心的演講風格,不但讓業內合作夥伴願意為之側耳傾聽,蘋果的忠誠粉絲,大多聽了喬布斯的演講,就會按捺不住購買的衝動。

2009年1月,病休的喬布斯缺席了蘋果的Macworld大會,代替他演講的蘋果首席營銷官菲爾·席勒表現得非常緊張,演講的最初20分鐘裡他根本不敢正視舞台左側,大部分時間都面向右側的聽眾,因為所有的媒體都坐在舞台左側。

換作謹慎少言的庫克,也許未來蘋果的產品發佈會,將是一場缺乏激動的普通產品展示。、

72s

(點擊大圖)

淪為常規?

基於庫克的性格,在外界看來,蘋果工業設計負責人喬納森·伊伍(Jonathan  Ive )被看做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他必須承擔起公司未來技術規劃的重任。一位認識伊伍的人曾告訴《華爾街日報》,「他與喬布斯心有靈犀」。他和他的團隊一直負責 設計產品外觀和風格,其中就包括廣受歡迎的iMac、iPod、iPhone和iPad。

此外,由於軟件對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重要性日漸顯現,主管iPhone軟件的高級副總裁斯科特·福斯塔爾(Scott Forstall)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他的工作一直致力於推進移動設備和蘋果電腦軟件的融合,去年,他在iPhone 4天線的公關關係問題中擔當了主要角色,還參與了同Facebook關於發佈iTunes內置社交網絡Ping的談判。

沒有了喬布斯,庫克要想讓蘋果這艘航空母艦,在將來保持平穩的行駛,就得同公司其他領域的負責人互相信任,就像喬布斯與其他人一樣產生化學反應。實際上,外界對這樣的可能性抱有懷疑。

現實中,很多公司都選擇自己栽培能通曉全局,具有卓越領導能力的高管,比如通用電氣一直以來就這樣做。然而,喬布斯的強硬個性,卻沒有招募或培養最有希望的通用型管理者,他只強調聘用各領域中的最優秀專才。

結果,蘋果形成了一支有高度技能的專家團隊。打個比喻,喬布斯管治下的蘋果,就像是一個「太陽系」架構的企業,架構的核心是他自己,在他的周圍是各個行星團隊,而每個小團隊的靈魂,可以最大程度貫徹喬布斯的戰略,他們的外圍,則往往是直接的一線人員。

這樣的架構極其扁平化,因為層級少、執行力強,讓蘋果具有了「大象的身軀,眼鏡蛇的靈活」,但問題正在於中心「太陽」這個點,一旦塌陷或者更換,很容易群雄離散。

一直以來,硅谷眾多業內人士都覺得,唯有喬布斯才有調動起這批專才積極性的能力。若他離開,整個公司運轉很難再平靜如水。有人還觀察發現,2009年喬布斯休假後,公司的開創性勢頭消失了,內部竟出現了混日子的風氣。

另外一個不幸的因素是,蘋果在喬布斯的領導下,實在太賺錢了,股價一直在飆升,如今已經到了頂點,假如高管將供職蘋果期間獲得的股票期權套現,無疑 將賺個盆滿缽盈,從而造成沒有留任動力。事實上,負責蘋果零售業務的高級副總裁約翰遜就將於11月離職,轉投J.C. Penney Co.擔任首席執行官,他曾是大獲成功的蘋果商店背後的主要策劃者。在他之前,Mac軟件工程主管塞萊特早已於今年3月離職。

或許正是看到這個憂患,喬布斯才在今年做出幾個非同尋常的舉措:力促蘋果大學的產生,推出iCloud,加強蘋果產品的聯繫,大規模發起對Android陣營的訴訟,營造即將推出的低端iPhone的消息……

現在看來,這幾個「託孤」舉措,都暗含一個特點,符合供應鏈出身的庫克操作。但這樣,蘋果就將從一個以大膽創新為生的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從「蘋果 例外」轉向「行業通識」,將一個非常規企業在很多方面轉為常規企業,轉化為一個靠規模和競爭共存的企業。這樣的蘋果也許將成為一個常態的硅谷公司,但卻可 能再也得不到人們的瘋狂崇拜。

 

喬布斯五大「託孤」安排

事實上,喬布斯深知自己對蘋果公司的影響,並從幾年前開始,就在為自己離開的那天做悄然準備。「五大」安排,覆蓋了產品、團隊、現金、方法論、法務與行政,可謂極盡能事、全力「託孤」。

 

1、具競爭力的產品

喬布斯用iMac、iPad、iPhone、iCloud等產品家族構建了強大的市場競爭組合,每一個都是利潤奶牛,這些產品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具有競爭力,特別是在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領域,蘋果依舊是最具領導力的企業。

 

2、可靠的團隊

一向高傲的喬布斯非常欣賞繼任者庫克,並對其著力提攜。在喬布斯的三次病休中,庫克也經受住了考驗,初步贏得了投資者和內部員工的認可。如果庫克能與喬布斯留下來的那些精英高管合作融洽,蘋果仍然會高速前進。

 

3、穩定的現金流

喬布斯在將蘋果帶到世界第一市值的同時,更為蘋果囤積了700多億美元的巨大現金流。這些現金足以讓蘋果應付一場經濟危機,也讓蘋果在高度不確定的IT市場,有足夠的資本為將來可能的創新失敗埋單。

 

4、成熟的方法論

蘋果向來注重的「選對人,不培養人」的企業文化在3年前悄然改變,成立了以若干斯坦福、哈佛、耶魯大學學者為核心的「蘋果大學」,系統整理喬布斯的戰略思維、方法論和一系列管理機制,作為蘋果的《聖經》傳承,希望將其精神內化到企業的每個環節當中。

 

5、法務與行政

這幾年,蘋果一方面加大對三星、HTC、Google等企業專利侵權的圍剿力度,另一方面又相繼購得相關企業的眾多專利。通過收購和訴訟,蘋果既讓競爭對手的追趕速度壓慢,又借此讓蘋果適應新競爭生態,從「蘋果例外「轉向「行業通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3

天時軟件變身金礦股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5

 

今個星期,天時軟件(8028.HK)公佈了一項非常重大的收購(very substantial acquisition)。公司將以一億零三百萬元的代價(其中六千萬是票據,餘四千三百萬發行兩億九千萬新股,每股作價HK$0.15支付),收購位於中國新疆共十二個金鐵銅礦的26%有效權益(effective interest)。

礦主陳奕輝先生將成為天時的單一最大股東,占20%股權,而原來的最大股東兼創辦人鄭健群先生的股權將被攤薄至15%。礦主變相把他的金鐵銅礦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reverse takeover / backdoor listing)。

這道消息,我感慨良多。

我相信老股民一定知道天時軟件的戲劇性故事。她是第一家在創業版(GEM board)上市的公司(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當時正值科網股泡沫,公司發行一億五千萬股新股,另加兩千五百萬綠鞋期權(greenshoe),每股三元,集資共五億兩千萬港元。上市後,股價很快被「炒」到HK$8.5的最高水,市值超過五十億。

我記得當時鄭主席豪情地說過:「天時軟件可在五到十年之內,超過微軟(Microsoft),前題是中國必須採用公司自主開發的互聯網軟件平臺(Internet software platform),作為互聯網標準」。他這個偉大的「夢想」,令我交了不便宜的「學費」。

財大氣粗,令公司在二零零零年一摘千金,以過萬元一尺的價錢(當時是天價),買入中環中心的頂樓全層,作為公司的新辦公總部。可惜的是,科網股的神話爆破後,公司由於缺乏流動資金,在二零零五年,被逼把該物業低價賣出,未能享受最近幾年地產市場的瘋狂上漲。為了節省成本,公司的辦公總部搬到大埔科學園。

由於公司的產品未能廣為市場接受(天時的最大的客戶是寧夏市政府,可惜后者未按合約,依期付款),營業額有限,入不敷支,所以公司年年虧損。天時上市以來,不斷「燒錢」,在二零一一年三月底,現金只有六千八百萬港元。算一算,公司過去十二年,總共「燒」了四億五千萬港元,平均每年「燒」三千八百萬港元,認真利害。現價較招股價下跌97%,長線的股民輸到「一殼眼淚」。

我所認識的鄭主席,是一個意志很堅定(或是固執)的人,有理想,看錢看得很輕。雖然上市以來,很多他身邊的好朋友和同事都離他而去,他還是沒有放棄,堅持孤軍作戰,這點我倒是佩服的。如果不是「山窮水盡」,我真的不會相信他會甘於賣殼。難道他要利用「挖金」的業務或是資本市場的資金來繼續追尋他的軟件「夢」?還是他真的想退休(畢竟他已年過七十)?這時,我沒有答案。

無論如何,天時的股票,我是不會沾手的。畢竟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56

瑞安房地産(二)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6

 

我的愛股之一瑞安房地産(272.HK)上個星期公佈了一項關聯交易,我認為這項交易對小股東不太公平,大股東羅康瑞先生有趁火打劫之嫌。我認為公司的企業管治亮了紅燈。

 

瑞房擬向大股東羅先生購入上海瑞安廣場(甲級寫字樓,1997年建成)80%權益和上海朗廷酒店66.7%權益,總作價大概二十億零八千萬港元。公司將發行六億一千萬新股支付,每股約HK$3.4,占公司現有的股本約12%。

我認為這項交易不公平的地方在於以下幾點:

-        公司零六年上市的時候,羅先生沒有把上海瑞安廣場載入上市公司,原因是該物業是已建成的投資物業,跟瑞房做房地產開發的業務有一點不同性質,他覺得不太合適,為何現在他會覺得合適呢?

 

-        現有管理層不是說要加快公司的資產周轉率(asset turnover),為何現在出爾反爾,增加公司的投資物業和酒店資產?

-        過去幾年,上海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目前正處於行業周期的頂部。在中央政府的嚴厲打壓下,相信短期內,房價下調的壓力不少。大股東偏偏選這個時候把資產高價注入上市公司,我認為時機上對瑞房不利。

 

-        上海瑞安廣場的估值(三十七億五千港元)并不便宜。跟據她的2010年租金收入一億八千萬港元來算的話,其估值相當於租金回報率只有4.7%。而跟據她的建筑面積六萬五千八百平米來算的話,均價約每平米四萬七千萬人民幣。對於樓齡十四年的物業來說,我認為這個價錢不低。

 

-        上海朗廷酒店去年十月份才開業,今年第二季入住率只有54.6%。經過去年上海世博后,現在上海的酒店業已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短期的前景一般。

 

-        就算這兩個資產的估值沒有被高估,以每股HK$3.4 發行新股給大股東,對現有小股東會產生攤薄的負面作用。道理很簡單,公司的帳面資產凈值明明是每股HK$5.93,為何要以HK$3.4(折讓43%)發 股給羅先生?我計算過,公司的每股資產凈值會被攤薄約5%。作為小股東的我,感覺就好像自己的錢包給小偷偷去一樣的不好受。

羅先生,作為您的長期股東和愛戴者,我真的希望您專心把公司做好,為股東創造價值,請不要向小股東打主意。不然,我只好無奈選擇適當的時候離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9

經濟日報(四)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9

今天再有一份免費報紙面世---壹傳媒屬下的「爽報」。以「肥佬黎」的做事手法,我認為免費報紙的大戰,已一觸即發。這場大戰,更會令傳統的收費報紙面臨致命的打擊。「東方日報」和「太陽報」已率先即時從每份六元,分別減價至每份五元和四元應戰。

經濟日報(423.HK)旗下的免費報紙「晴報」,我看來要打一場硬仗。公司剛準備斥資兩億一千五百萬港元,收購一家香港的印刷公司,加強她的印刷能力。

我和我的太座看了「晴報」一個多月,還是覺得「頭條日報」比較好看。我真的擔心她未來的廣告收益可能達不到管理層的原先預期。我相信她的股價,短期內會有下調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6

寶峰調研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80

上個星期,跟寶峰(1121.HK管理層會面,了解公司的拖鞋(slippers)業務前景,我得出的結論是-----公司在中國的品牌業務(branded business)前景不錯,現價估值不貴(預計今年的市盈率大概只有6倍,公司的每股凈現金是股價的70%)。

唯獨是寶峰的上市歷史很短(今年一月份才上市,招股價每股二元),由於我向來對新股都抱有戒心,所以只好把她的股票納入我的觀察名單(radar screen)內。未來我會主力監察公司在拓展中國業務的執行能力和她的企業管治水平。

我認為寶峰的主要競爭優勢如下:

-        自主品牌。公司的品牌「寶人」(2007年推出)和「寶峰」(2009年推出)在國內的拖鞋市場(預計未來幾年的年增長率約16%)處於領導的地位。在二零一零年上半年,她的市場占有率是4.3%,高於外國名牌「Crocs」的2.7%

-        強大的研發能力。由於公司是以產品代工(OEM)起家,從1999 年成立以來,擁有超過十年的生產經驗,對全球的拖鞋品牌擁有者的設計和款式都瞭如指掌。公司現在每年推出超過一千款時尚的拖鞋,為消費者(主要對象是年輕的時尚女性)帶來不同的選擇。

-        生產成本和價格優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拖鞋生產商,年產能五千萬對,明年底增加到近一億對,擁有規模效應。「寶人」走中高檔路線,她擁有優質的產品,而其零售價格(每對拖鞋約Rmb100-200)只是外國名牌「Crocs」的一半,具有競爭力。

-        前行者的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短短四年間,公司已建立了出色的品牌和銷售渠道(截止20116月,公司的分銷商(distributors)在全國總共設有541 銷售點,主要位於專門店、百貨公司和商場內)。

至於投資寶峰的主要風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公司以前是做OEM代工的,2007年才開始轉做品牌銷售,經驗尚淺,未來可能會遇到更大的市場競爭,考驗管理層的應變能力。

-        中國的拖鞋市場行業分散(fragmented market),最大的十家公司總市場占有率只有不到20%,競爭激烈。公司未來必須透過不斷提高她的品牌形象,才可以擁有更高的議價權。

-        公司目前由於只做批發分銷, 沒有經營零售的業務,所以管理層對分銷商以及零售商的銷售和存貨并沒有準確的數據。同銷售same store growth欠奉,投資者很難分析公司的真正銷售實力。

-        一般來說,公司把貨品賣給分銷商后,已可把利潤入賬,不管分銷商的存貨以及零售商的存貨有沒有賣出。由於公司計劃未來的銷售點數目增幅驚人(每年250),初期公司的利潤勢必大幅增長,但是萬一零售商的銷售最終未如理想,存貨便會積壓在分銷商和零售商身上,嚴重影響公司往后的業績。這個現象已經發生在體育用品公司的行業,投資者必須注意這點風險。

-        大股東史先生和前上市投資基金(pre-IPO investor)中信資本(Citic Capital)在上市的時候出售部份舊股(共一億股)套現,后者目前還擁有約8%股權,鎖定期為六個月(現在已過期)。如果寶峰的業務前景那麼美好,為何大股東要沽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