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市場行情分析,多數新型垂直電商網站都是由風險投資來支撐,盈利目標在短期內恐難實現,上市雖然不是唯一出路,但上市不但可以將風險降低,並且能夠增強現金流。作為互聯網公司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三家導購電商的轉型代表,啟動上市前將會面臨三大挑戰:
快速發展的背後,穩定高效的內部是上市的基石
遙想當年優酷與土豆的上市之爭,在土豆網登陸納斯達克的前夜,王微由於內部問題加上後院起火,導致當時的上市計劃流產,IPO被迫推遲了幾個月,最終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間,讓老對手優酷捷足先登,成為第一個上市的獨立視頻平臺,由此逐步超越土豆成為國內第一大視頻平臺。而土豆上市期間,內部管理更加混亂,高層更叠頻繁,短短不到兩年,僅CTO就換了3,4位,導致投資人對王微和土豆失去信心。最終難逃被老二收購的命運。所以,對一個想要上市的公司來說,內部管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美麗說和蘑菇街作為行業的巨頭,成長的速度讓人吃驚,而近期明星衣櫥的發展也讓人側目。但快速發展的背後,必然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內部隱患。公司在創業初期,人員較少,溝通管理起來簡單直接。但隨著不斷地發展擴張,如果不能隨之提高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各部門之間配合將會很難保持原有的流暢度,這極其容在內部埋下一些潛在隱患。在之前,美麗說就曾傳出內部管理混亂的消息和一些醜聞,現在用搜索引擎查找關鍵詞依舊能夠看到很多讓人吃驚的爆料。其中有員工在網上吐槽,認為美麗說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內部的管理水平並沒有隨之水漲船高,而其創始人徐易容管理公司方式讓也很多內部員工頗有微詞。這些消息雖然真假難辨,但卻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後導購電商時代,幾家電商公司內部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管理問題。
作為中國電商導購行業領先者,在經過轉型陣痛後,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如何處理好在公司在發展變革期帶來的一些潛在隱患,強化團隊的穩定行和工作效率,對即將啟動IPO計劃的三家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而一個內部存在的管理問題的企業,其所打造的品牌形象也將很難給人信任感。在處理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誰不及格,誰將提前出局。
行業紅海之中,講好故事對品牌價值至關重要
電商商場在當前看來已經是一片紅海,在高度資本化的大環境下,講一個好故事成為高溢價的驅動力之一。不論是穩坐前二的美麗說蘑菇街還是新興的明星衣櫥,誰搶先上市,都將會成為導購電商第一股。這個意義對於品牌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好故事。如同優酷之於土豆,優酷上市之時,其作為第一個獨立上市的視頻平臺,迅速在行業老大的爭奪中獲得主動權,這個故事給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對於行業的地位都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在上市之前,如何打造一個有故事的品牌,也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為上市鋪開道路。
美麗說相較於蘑菇街明星衣櫥,對於品牌的營銷能力較為突出,在每年的投入在三家中屬於最大的,但隨著三家將要啟動上市的計劃,一場品牌大戰在所難免,美麗說能否在新一輪的品牌大戰中獲得先機,值得期待。品牌故事的打造雖然離不開營銷,但是產品本身的基因屬性,則將會直接決定一個品牌的存在價值。
作為導購起家的品牌,美麗說轉型後定位為女性逛街必備的垂直電商平臺,大力發展商家入住,目前入住商家據稱已經過萬,但隨著商家的大量入駐,美麗說給人的感覺卻越來越像“小淘寶”。那麽問題來了,世界上已經有一個淘寶了,還需要第二個嗎?這個故事不太好。甚至平庸的很。而美麗說似乎也意識到這些問題,開始上線自有品牌MUA,試圖改善美麗說這個品牌日趨平庸化的趨勢。但啟動上市之前,品牌的平庸化問題能否解決,有待觀察。
蘑菇街轉型後似乎開始與美麗說的定位微有不同,雖然也是邀請店家入住,但他們給自己的品牌定位為時尚女性的買手街,試圖打造門檻稍高的時尚潮流店鋪,讓每一個用戶在這里買到時尚的潮流單品,但這種策略也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不論是美麗說還是蘑菇街,所有的店鋪基本都是從淘寶店鋪邀請而來,作為店主,是以盈利為目的還是以逼格為目標?答案一目了然:一切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開店行為都是慈善家。那麽,如何控制和改變淘寶店主售賣的產品符合蘑菇街的調性,將是重中之重。否則,蘑菇街的要打造的“我買手街”這一品牌故事,只會讓人覺得僅僅是一個概念。
而明星衣櫥與這兩家行業領頭羊截然不同,所講的品牌故事拋開我是什麽的定義,直接從我能為用戶做什麽切入,主打教女生搭配,走內容引導+購物的路線,打造大眾時尚購物平臺,試圖給品牌故事貼上“所有女性都需要我”的標簽。作為同樣是導購起家的明星衣櫥,轉型後並未走邀請商家開店的模式,而是主打品牌自銷,建立B2C自有商城的路線。雖然不像美麗說和蘑菇街被貼上了“小淘寶”的標簽,但卻模糊中有點類似早期的京東。明星衣櫥的自身品牌對於美麗說蘑菇街來說,相對弱勢,品牌塑造更是起步較晚,近一年才開始發力。如何迅速形成有力的品牌故事,在三家上市之爭種獲得優勢,將面臨極大的考驗。
賺錢比燒錢更重要,流量變現能力考驗其商業模式
一個互聯網企業能否上市,其商業模式中的流量變現能力將是關鍵中的關鍵。強如微博這種流量巨大的平臺,因其變現能力的薄弱,導致一直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中停滯不前,幾經挫折,雖然最終上市是成功,但並沒有挽救其發展變緩的趨勢。而電商企業,流量變現的能力更是其命門。
美麗說自去年轉型後,經過不斷擴大賣家數量,已有過萬商家入駐。同時根據近期動作來看,其並不打算一直向著淘寶的商業模式發展。目前美麗說已經開始著手自建產品供應鏈,更放出打造線上ZARA的豪言壯語。這種C2C+B2C商業模式,盈利方式雖然比較成熟,但這完全就是京東+淘寶的複制品,如果按照這種業務模式,勢必將會直接面臨京東淘寶這種巨頭的正面競爭,燒錢更加厲害的同時,賺錢也將困難重重。
蘑菇街嚴格來說與美麗說在商業模式上依舊有一些相同之處。不過他們在商家入駐上面稍微提高了入駐門檻,所以目前的入駐商家遠沒有美麗說數據龐大,僅有3000多家。而如今也開始與美麗說看起來有了一些差異化,漸漸形成自己特有的買手模式。其最近砍掉社區的行為,則更是說明將精耕現有市場,徹底放棄社交電商的核心模式,一心走垂直電商的路子。因此相對於美麗說,蘑菇街在商業模式上,流量的變現能力更強一些,但是代價卻是放棄了更大的流量潛力,成長前景不再那麽可期。很難想象,沒有野心的蘑菇街,其商業模式的日趨保守能否為啟動上市帶來曙光?
明星衣櫥在一年前還僅僅只是一個導購型的垂直電商公司,經過近一年的頻頻發力,逐漸在行業內尋找到了更多話語權。這似乎給其他導購電商們帶來的一些希望,造成導購電商依舊很有生命力的假象。然而隨著明星衣櫥宣布轉型自建B2C商城,並將在近期推出自有品牌,使得整個電商導購行業幾乎沒有了代表性企業,正式步入寒冬。明星衣櫥之所以轉型,究其根本原因也是對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為啟動上市做準備。相對於美麗說的流量潛力和蘑菇街的精耕市場,明星衣櫥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近期極為主動。但由於起步稍慢,其流量變現能力還需市場的考驗。
不論三家誰先啟動IPO,並搶先上市,都將代表著電商導購時代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更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當前的後電商導購時代里,誰能夠突破層層考驗,終結這個時代,對於自身來說,也將是一次質的飛躍,稱之為鳳凰涅槃毫不為過。而想要成為電商導購時代的終結者,將要面臨的不僅僅局限於這三種問題,在方方面面他們都將經受困難的考驗。我很期待,作為電商行業新興起的一股勢力,將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驚喜?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討論:http://ask.iheima.com/?/people/waidaodao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8 11:57 編輯 30億美金估值如何支撐,陌陌會是個美麗的泡沫嗎? 作者:首募錢厚 陌陌將發行價區間設定為12.5美元至14.5美元,對應IPO市值區間為31.68億美元至36.74億美元,以目前6020萬月活躍用戶計算,其單活躍用戶估值介於52.61美元至61.03美元之間。首募錢厚研究員認為,這一IPO估值水平比陌陌最樂觀預期下的合理估值至少高出25%,隱含著重大投資風險。如果您是理性的投資人,而不是交易情緒的套利客,我們依據投資的最基本邏輯,強烈建議您回避這一爭議性IPO。 一、30億美金估值需要穩定期4.09億美元凈利潤來支持,陌陌能達到嗎? 本部分的所有討論基於如下兩個極其寬松的假定條件: (1)假設陌陌在2017年進入穩定盈利狀態,其盈利狀況達到目前可預期的最好水平,並成為一家永續經營的公司;(事實上,對於競爭激烈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這並不可能) (2)假設陌陌註冊用戶數在2017年達到3億;(中國18歲至35歲的適齡人口為3億人,事實上,我們更傾向於認為陌陌的1.8億註冊用戶數目前已經快接近頂部) 在上述假定條件下,我們使用DDM估值模型推算目前30億估值所要求的穩定型狀態的盈利和收入水平。我們的結論是:30億美金估值對應2017年4.09億美元凈利潤和11.17億美元營業收入。 2017年,陌陌需實現4.09億美元凈利潤,而2014年度其虧損預計為3544萬美元; 2017年,營收成本、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合計占比為51%的假設下,陌陌的營業收入要達到11.17億美元,這一收入是2014年預期營收(4270萬美元)的26倍。與此對應的,2014年營收成本、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是營業收入(預計)的1.74倍;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陌陌2017年即使達到可比騰訊的營收水平,也無法支持11.17億美元營收和4.09億美元凈利潤。邏輯如下: 2017年,我們預計陌陌會員費收入不高於1.78億美元,因其付費會員難以超越990萬人,平均每人付費預測值為18美元/年;我們按照註冊用戶(3億)的33%為其月活躍用戶(9900萬),月活躍用戶的10%為其付費用戶(990萬)。2014年Q3,陌陌註冊用戶為1.8億,月活躍用戶占比為33%左右(6020萬),付費用戶占月活躍用戶比例為3.8%。我們同時假設未來陌陌付費用戶占月活躍用戶的比例將逐漸提升至10%,目前騰訊QQ付費會員占月活躍用戶比例為10%。 2017年,來自遊戲業務和廣告業務的營業收入將不得低於9.39億美元,與會員費收入合在一起,才能支持陌陌目前30億美元的估值水平。 目前,騰訊8.2億月活躍用戶對應年化8億美元廣告收入,63億美元遊戲收入,單活躍用戶貢獻貢獻廣告收入0.97美元,遊戲收入7.7美元。 我們假設陌陌2017年9900萬活躍用戶對應的遊戲業務和廣告業務水平和騰訊目前可比情形相當,則遊戲貢獻收入為7.62億美元,廣告貢獻收入為1億美元,合計8.62億美元,無法達到支持估值30億美元所需要的9.39億美元營收的要求。此時,相比2014年,陌陌單活躍用戶遊戲貢獻水平需提升45倍,廣告貢獻水平需提升20倍。 僅僅作為陌生人社交應用,覆蓋有限的年齡段和特定屬性的用戶群,陌陌遊戲業務和廣告業務能達到騰訊的水平麽?絕大部分投資人應該會給出否定的答案。 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與騰訊目前數據對比,陌陌單用戶遊戲貢獻水平應在騰訊可比數據的一半以下,即使精準廣告方面是騰訊可比水平的3倍,也遠遠達不到30億美金估值所要求的營收量級。 本部分估值過程如下: 圖示:簡化假設下陌陌關鍵預測數據一覽圖 ![]() 圖示:簡化假設下陌陌利潤與現金流量表 ![]() 圖示:簡化假設下陌陌DDM估值輸出 ![]() 二、陌陌的估值不應高於24億美金,目前發行估值可能至少高估了25% 依據上述思路,我們對簡化的估值模型進行參數調整,認為: (1) 當陌陌的估值為24億美金時,其對應的單活躍用戶價值約為40美金,這依然對應著3億註冊用戶規模,同時,其與YY的可比估值水平相當(YY的 MAU為40美金)。這一估值水平是考慮到資本市場對移動社交應用追逐環境下,可給出的最好估值水平。目前,YY每個活躍用戶帶來的收入為1.6美元,而陌陌僅僅為0.2美元; (2)當陌陌的估值為18億美金時,其對應的單活躍用戶價值約為30美金,這依然對應著3億註冊用戶規模,同時,考慮到遊戲業務的不確定性,其理論估值水平低於騰訊,但仍給予精準廣告營收較高的估值預期;我們傾向於認為,這個價格應該最為公允,它即包含了潛在的風險,也隱含著投資人對陌陌未來成長的良好預期; (3)在中性假設下,陌陌的估值為12-13億美元,其對應的單活躍用戶價值為20美金,這個價格考慮到陌陌註冊用戶規模無法到達3億規模,同時,遊戲業務僅為可比騰訊水平的1/2,但精準廣告營收仍有較高的預期。我們認為,考慮到目前資本市場的熱情,這一價格基本不會出現,當移動社交網絡熱情退潮時,也許我們才能看到這個價格。 上述過程不再詳細論述。 附圖:活躍用戶收入與活躍用戶價值一覽圖 ![]() 上述所有討論基於的其他假設如下: (1)公司的收入全部以現金形式流入; (2)公司的成本和包括折舊費用的所有費用全部以現金形式流出; (3)公司的資本支出為0; (4)公司沒有負債; (5) 無風險報酬率:選取美國十年期國債近一年的平均收益率為無風險收益率,得出無風險報酬率為2.25%; (6)β系數:參照納斯達克可比上市公司歡聚時代(YY),選取β系數1.3; (7)永續增長率:選取2%為永續增長率; |
每經記者 王敏傑 發自上海
對於一度深陷虧損泥潭的麥考林來說,被商圈網控股,對其或是一次“鳳凰涅槃”。
繼9月初宣布完成對於麥考林服裝和配飾業務的剝離工作後,近日,麥考林再度表示已將其所持合資公司“趣天麥網”的全部股份以200萬美元出售。
麥考林CEO王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剝離是其針對麥考林過去業務重組的最後一步。未來麥考林將聚焦和健康美麗生活方式相關的產品,加強在移動互聯渠道上的建設。並且在剝離業務的同時,麥考林希望在既定的發展方向上並購一些優質資源,相應的舉措將在明年落實。
繼續剝離服裝業務
12月22日,麥考林正式宣布,其已於12月19日與橡樹投資簽署購股協議。根據該協議,麥考林將所持合資公司“趣天麥網”全部股份以200萬美元出售給橡樹投資。
趣天麥網由麥考林與趣天網母公司Giosis於2012年12月聯合組建,由麥考林前管理團隊運營。Giosis和麥考林分別持有合資公司60%和40%的股份。
電商觀察員魯振旺此前告訴記者,麥考林當時引入趣天不僅僅是資金的需求。雙方合作的核心還是麥考林商業模式的轉變,是麥考林意圖通過合作借助Giosis的資源改變當前的經營困境。
不過,事實證明,成立合資公司並未能“挽救”麥考林。根據麥考林此前公布的三季度經營數據,來自關聯公司趣天麥網的股權投資虧損為180萬美元,去年同期虧損額為140萬美元。
對於此次剝離,麥考林CEO王曄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和Giosis合作後,其電商平臺M18運營情況並不好,客流量也有所下滑,每個季度均給其帶來了一百多萬的虧損。再加上M18是服飾平臺類的,和麥考林未來的發展方向缺乏協同效應。作為麥考林針對過去業務重組的最後一步,其決定結束這樣一個投資。
事實上,自今年5月商圈網收購麥考林63.7%股份交易完成後,麥考林就開始不斷剝離自身業務。
今年9月份,麥考林在公布二季度業績時宣布其已完成對於麥考林服裝和配飾業務的剝離工作。在剝離服裝和配件業務之後,麥考林將專註提供養生類和化妝類商品。
將進軍健康美麗領域
在商圈網完成對麥考林的控股後,麥考林變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低調”。雖然都是電商,但是麥考林和商圈網的模式完全不同。
據了解,商圈網的發起人是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三胞集團原來持有商圈網30%股份,在商圈網收購麥考林後,三胞集團還按照持股比例對商圈網進行了增資。
分析人士指出,包括出售趣天麥網股份在內的諸多剝離舉措,正是三胞集團拿下麥考林後的一系列重組舉動。就在不久前,袁亞非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未來,麥考林將專註於健康美麗產品,且將並購同行公司。
昨日,三胞集團新聞發言人鄒衍也向記者證實了其針對麥考林的上述大致發展方向。鄒衍告訴記者,除去策略層面,具體的管理以及業務細節仍舊是麥考林自己在進行。
在化妝品界,歐萊雅集團的名字可謂婦孺皆知,從當年發明第一款合成染髮劑到今天行銷全球130個國家、年銷售額近230億歐元、市值逾800億歐元的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幫助眾多女性完成了「美麗」任務。
歐萊雅當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奢侈品集團,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在高端化妝品的行業地位。截至2013年底,旗下包括蘭蔻、聖羅蘭、赫蓮娜和阿瑪尼等在內的17個高端品牌帶來了近60億歐元的收入,佔到了集團總收入的27.5%(圖1)。事實上,從奢侈到大眾消費品「通吃」的策略,讓歐雅萊擁有了純高端品牌不可比擬的規模優勢,不僅19%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居於第二位的雅詩蘭黛的8%,16.9%的經營利潤率也略高於後者的16.1%,二者的這一水平在化妝品界幾乎就屬於傲視群雄了。
高中低覆蓋,全渠道支持
同時服務於高端和大眾消費者,要規模,也要品牌溢價,並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1907年,身為化學家的尤金·舒萊爾(Eugene Schueller)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染髮劑,並集設計、生產和銷售於一身,把染髮劑出售給巴黎的美發師,其化妝品王國由此起步。1939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歐萊雅,逐漸進入護膚品、香水和彩妝等各個領域,並且針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推出了不同價位和檔次的品牌,它們各司其職,成就了歐萊雅從家庭小作坊到世界500強企業的華麗轉身。
在高端市場上,歐萊雅擁有蘭蔻、聖羅蘭、赫蓮娜和阿瑪尼這樣的「老字號」。作為集團主力品牌之一,在護膚、香水和彩妝領域全面開花的蘭蔻,憑一己之力就拿下了全球約4.5%的市場份額,直到今天它也是中國市場上最受女性消費者歡迎的化妝品牌,連續七年在新財富最受資本圈推崇的奢侈品牌調查中上榜前十。即使同樣主打高端市場,各品牌之間的分工也有所不同,蘭蔻是典型的國際范,主打收入較高的成熟女性市場,聖羅蘭走的是法式低調奢華的調子,而彩妝品牌Urban Decay則面向走在時尚尖端的年輕消費者。
除此以外,巴黎歐萊雅領銜走平價奢華路線的中端,而大眾市場的代表卡尼爾雖然黯然退出了中國市場,但在歐美依然是這一領域的主力。與中高端品牌會針對不同的年齡和功能會推出不同的產品系列,例如美白、補水和抗衰老等不同,對大眾品牌而言,通常產品會更強調其多功效的性能。
定位不同,銷售渠道也嚴格的區分。高端產品的主要戰場是在百貨公司,而巴黎歐萊雅和卡尼爾在歐美則通常會共享一定的商超渠道。曾有海外學者將化妝品企業分為了三類,一類是以拜爾斯道夫(旗下有La Prairie和妮維雅)和伊夫·黎雪(Yves Rocher)為代表,專注於化妝品和個人衛生領域,零售渠道有限;第二類是寶潔和聯合利華,產品渠道覆蓋而極廣;剩下的就是奢侈品集團香奈爾和LVMH,產品只在高檔百貨公司銷售。乍眼一看,歐萊雅屬於第一類化妝品領域的「純玩家」,但事實上其的渠道網絡要遠廣於拜爾斯道夫們,產品遍佈高檔百貨公司、普通商超、藥店、各種化妝品專賣店以及專業美發沙龍。
正是這種多品牌、全渠道的策略,讓歐萊雅傲然屹立於高手如雲的化妝品界,具備了平滑經濟風險的極佳能力。2004-2011年,歐萊雅的收入和經營利潤分別以6%和7.1%的年複合增長率穩步提升,僅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出現了小幅滑落(圖2),受到的衝擊明顯小於其他同行。
全球化思維,本地化策略
截至2013年年底,歐萊雅的賬面上還「躺」著逾22億歐元的現金,市場紛紛猜測誰會成為它的下一個獵物。歐萊雅百餘年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一部化妝品行業的併購史。
不過,要快速做大規模僅靠自身的研發顯然並不足以支撐,併購成了最慣用的手法,僅在2013年一年當中,其就一口氣拿下了6家企業。
將時間軸向後倒推,1974年收購美國品牌Gemey,1994年拿下法國品牌美寶蓮,1995年收入德國品牌Jade,2000年則輪到了日本品牌植村秀(Shu Uemura),2004年則從科蒂手中接過了羽西。歐萊雅收購背後的邏輯,是選擇各個地區或領域裡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目的有時是為了切入新的市場,可以是新的領域或新的地理區域,有時則是為了強化某一領域的優勢地位,好比2006年拿下以天然成分為賣點的英國品牌The Body Shop。
近年來,歐萊雅最成功也最經典的案例,當屬2012年收購太平洋生物科學實驗室(Pacific Bioscience Laboratories),將「洗臉神器」科萊麗(Clarisonic)聲波振動潔面刷收歸己有,從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個人美容儀器。2004年面世的科萊麗,2007年的銷量不過20萬台,至被收購時已經突破160萬台。在歐萊雅的主推之下,科萊麗不斷開發出更新換代的新品,不僅陸續添加新的功能,還從臉部拓展至身體,並進一步推出了針對眼周的聲波精華導入儀和配套的洗面奶等多種產品。2013年科萊麗的銷售業績依然保持了35.9%的上漲勢頭,成為拉動增長乏力的北美市場的主要動力。
與歐萊雅國際化的進程同步的,是其在世界各地的研發中心和工廠。早在1983年,為了更好地適應日本消費者的需求,歐萊雅就在日本成立了專門的護膚和護髮實驗室,隨後又將其搬到了川崎的科技園。1996年,歐萊雅和蘇州醫學院合作成立了蘇州歐萊雅有限公司,同年在蘇州成立了它在中國第一家化妝品生產廠家,生產巴黎歐萊雅系列產品。2011年,拉美地區總計2800萬歐元投資的研發中心和三家工廠開始動工。2013年,歐萊雅又把實驗室建到了非洲這個新興市場中的新興市場。
化妝品市場是一個由產品驅動的市場,而歐萊雅所做的,其實就是儘可能以不同價位、不同特色的品牌來產品來滿足不同國家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正是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研發中心的主要功能。譬如,巴西的女性更關注頭髮和身體,中國女性最看重面子工程,而印度的女性則最在意彩妝。這些不同的偏好決定了歐萊雅在各個市場的不同重點。
針對印度女性的喜好而推出的深色眼影,在當地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帶妝時間可長達6小時。從韓國開始流行的BB霜,首先出現在了在韓國市場銷售的歐萊雅旗下多個彩妝品牌中,隨後更是推廣到了北美和西歐。有些時候,本地化的創新和研發,最終成功走向了世界,帶來了更廣闊的商業機會。
迄今,歐萊雅已經在世界各地建造了16個實驗室、40家製造工廠,每年投入超過10億美元進行新產品研發,擁有超過3.5萬項專利—歐萊雅佔到銷售收入3.7%的研發投入幾乎是行業標準水平的兩倍,當然跟其推廣營銷的投入比只能算是杯水車薪了,但這也是行業特色之一。
押寶「第六大洲」
在橫掃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之後,歐萊雅又找到了一塊高速成長的新大陸。為此,2013年底,其成立了一個全新的業務部門,它的職權橫跨集團所有的部門,除了作為主力的奢侈品牌外,大眾產品、專業產品和彩妝部門都在其中。而這個新部門主攻的目標市場,則直指被其稱為「第六大洲」的旅遊零售。
全世界每年有10億旅客在世界各地的機場起飛、降落,並且這一數字還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2013年,世界各地的旅客在機場的總消費高達600億美元,諮詢公司Verdict Retail預計,至2019年還有望增長73%。其中,化妝品當仁不讓成了旅客們的最愛,以28%的市場佔有率牢牢領先於酒水的18%和鐘錶珠寶的13.5%。
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明旅遊零售市場的重要性,看看愛瑪仕,其在世界各地的機場已經擁有50家專賣店,如今它正忙著把所有的店中店升級為獨立門店,以更好地卡位登機前的「黃金一小時」。而LVMH旗下的嬌蘭,機場免稅店的消費已經貢獻了整個品牌收的12%。
歐萊雅已經是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的王者,旗下各品牌總計佔據著21.6%的份額。對其奢侈品牌部門而言,旅遊零售是即美國和中國之後的第三大市場,貢獻了該部門15%的銷售收入,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中國遊客的慷慨貢獻。不過顯然,歐萊雅還想從這一市場中獲得更多。
從旅客通過安檢開始,旅遊零售的「黃金一小時」便開啟了。對歐萊雅而言,越來越多的機場免稅櫃檯將同時擔負起「廣告展示」和「抽樣調查」的作用。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的科顏氏專賣店,有25%的顧客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源自美國的品牌。聖羅蘭化妝品系列曾一度退出中國內地市場3年,但當歐萊雅發現設在機場的專櫃約70-80%的消費來自中國遊客時,他們知道,殺回中國的時候到了。當成群的中國團隊遊客去往馬爾代夫,成批的俄羅斯遊客趕赴泰國時,也許就意味著集團的市場佈局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歐萊雅新的旅遊零售部門的成立,正是為了從機場免稅店的這些蛛絲馬跡中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世界各地的旅客。2014年的馬年春節,科萊麗的機場免稅店裡到處可見喜慶的紅色特別紀念版,並且洗臉刷上還印著一匹馬。與以往常見的旅行套裝或是免稅店專享包裝相比,如此產品開發,顯然更能討得中國遊客的歡心。
這些工作,從設計專門的產品和包裝,到量身定製促銷方案,都屬於歐萊雅旅遊零售部門。不僅如此,新部門的任務還包括統計出現在各個機場專賣櫃檯的旅客的國籍,記錄他們的目的地以及中轉站,發現他們最喜歡的品牌和產品,瞭解他們對不同媒體廣告的偏好,以及掌握他們各自的出遊高峰期,例如中國的春節和國慶黃金週。然後,確保讓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季節,出現在最恰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