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到頂未?
上週三晚美股因特朗普面對被彈劾風險而大跌。過往本欄曾提及波動合理與否可運用統計學概念,若波動小於1個標準差便屬正常波動。當晚納指跌約2.5%,而道指和標普跌約1.6%。以3個月的標準差計算,道指和標普500都跌穿2.3個標準差,而納指僅跌穿1.3個標準差。
納指下跌的百分比較大,但波動比率(標準差)反而較低。筆者查看指數過去數月的走勢,發現納指升幅較大,所以即使其下跌百分比較道指和標普多,標準差卻較小。如果投資美股市場,尤其是只long 不short 的投資人,過去數月買納指(科網股)的回報勝過道指和標普。美股三指數齊跌前的10多天,指數每日波幅少於0.5%,所以當晚跌幅超過1.5% 甚至達 2.5%,都幾震撼。
到底美股到頂未?
這問題太難答。投資者都知道美股屢創新高,現價並不便宜,特別是科網公司,因為增長高而且現金流強勁,估值頗高。再加上近來的人工智能熱潮,令人更憧憬科技的未來發展。
如果不想放棄手上的優質科技股,投資者可以考慮沽售少量QQQ (納指ETF) 作對沖。對沖是有成本的 - 如果納指像過去數日般慢慢回升,沽售QQQ 會錄得虧損,但正股(尤其是強勢優質股)的獲利,應足夠蓋過虧損有餘。沽售指數ETF 只是為防美股半夜突然大挫,走避不及蒙受多於預期的損失。由於每個投資組合都不一樣,投資人需自行計算組合升跌與市場走勢的關連性,再決定沽售比例。
其實價值投資者向來只買單邊 - 看好公司前景和股價具升值潛力才會買入,而最簡單直接的風險管理方法是:看不通後市就離場。沽售ETF 對沖令事情複雜了,未必是最理想的策略。不過美股交易時間是香港的沉睡時間,加上某些優質科技股確實穩健兼具潛力,沒理由因為市場噪音引致的波動而輕易放手。為規避市場突發波動的風險,沽售少量指數ETF 也許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股神』畢菲德早前盛讚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又說錯過了購買Google 的最佳時機。筆者確實敬佩美國科網創業者的視野。以Elon Musk 為例,他認為人工智能(AI)將會是未來最具力量的工具,如果只讓少部分人擁有運用AI 的知識和能力,AI可能會被利用做「壞事」。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他支持非牟利機構Open AI,務求讓大部份人都有渠道有能力輕易使用AI。這與東方文化有天壤之別 - 中國企業大概是有機會壟斷市場賺取利潤最好,才不考慮支援開源。(內地科網巨企多少受惠於中國的封閉政策,並獲得壟斷性優勢吧?)而Elon Musk 面對成功率極低的高端科技 - Tesla 電動車、Space X 民用火箭,Solar City 等,並不害怕退縮,卻樂意投放資源研發。他抱持「即使在生之年不成功,已做的研發都會為後來者帶來益處,科技創新多行一小步聊勝於無」的想法,這種視野和胸襟實屬少見兼難能可貴。Elon Musk 之外,美國的不少科網巨企掌舵人擁有遠大目光,配合超班的執行力和大量資金,美國科網公司實在值得投資者關注和押注。
投OR撤?納指又又又創新高,華爾街大佬分歧增大
今日美股收盤三大股指齊漲,其中納斯達克指數持續創新高,單日漲幅0.67%。不同於科技股的漲跌不一,金融股呈現普漲態勢。經歷了5月的穩健走勢,美股在打破“賣在五月”的歷史魔咒後持續震蕩上行,華爾街及中國金融圈卻逐漸出現不同的聲音。
橋水基金在唱空歐洲後將槍頭一轉直指美股以及幾乎所有金融資產不具吸引力,而業內也有解讀稱年內美股繼續上行有多方面條件支撐,此時撤離為時過早。更有冷靜的“佛系”觀點稱,不論大環境如何變化,認真分析尋找好公司總是抵抗阻力的最佳辦法,配合不同策略和交易工具就能過度每一個股市階段。
投還是撤?
今日收盤後,納斯達克指數報7689.24點再創新高;道瓊斯工業指數更是大漲近350點,漲幅1.4%,再次站上25000點,收盤報25146.39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772.35點,漲幅0.86%。
其中,近年來一直拉動指數漲幅的主力科技股漲跌不一,蘋果、微軟小幅收賬,雖然漲幅不到1%,但連續四天創收盤歷史新高。其中,特斯拉在股東大會後股價突破此前震蕩局勢,收漲9.74%股價再次逼上320美元,而亞馬遜和Facebook則單日收跌。值得註意的是美國金融股的普漲,高盛(1.7%)、摩根士丹利(2.23%)、摩根大通(2.34%)、花旗銀行(2.2%)和富國銀行(1.98%)等均有不俗表現,成為標普500的有力支撐,風頭一時間蓋過了科技股。
有觀點認為,雖然美股指數上漲,但細分來看僅納指破頂,道指並沒有突破最高位。這與科技龍頭股一系列的回購行為有關。
高盛統計,今年以來美股回購規模創歷史記錄,達到1710億美元,是近十年來美股同期回購規模平均值的兩倍有余。其中蘋果5月1日宣布1000億美元回購計劃,思科回購了250億美元、富國銀行回購約226億美元,微軟一季度回購38億美元。考慮到回購還在繼續擴大,2018年有望成為美股史上股票回購最多的一年,為美股牛市提供動力。
然而,橋水基金本周的再次唱空形成了對市場態度的分化,此次橋水不僅沽空美股,更沽空幾乎所有金融資產。橋水聯席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表示,因為美國經濟在邁向周期尾聲,資金流動性寬松時代已經是過去式,但當前資本市場卻沒有反映這種大環境的變化,因此2019年將成為危險的一年。
華泰金工林曉明認為,美股風險逼近,正在喪失投資價值。從財務投資的角度看,市盈率的倒數EP代表了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用EP減去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代表了股票資產的風險溢價,而風險溢價一定程度上代表資產的投資性價比。
從數據看,美股的風險溢價從最高點6%左右已經下降至1%左右,換言之美股承擔了比債券高的風險後,預期收益卻只高1%。若美債收益率進一步攀升,美股投資價值還將被壓縮,投資者或將因此離開美股轉而投資美債。
然而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確認為,綜合來看美股依舊是可以超配的投資標的,在其股票投資池中,亞洲地區股票和美股依舊占據主導位置。王昕傑告訴記者,短期內市場情緒有所反複的主要原因是貿易談判相關的風險事件尚未落定。
但是從企業財報表現看,今年預期標普500企業平均盈利增長或達到19%,考慮到年初至今整體美股除科技股板塊外漲幅落未達預期,在企業盈利增長勢頭大致向好的態勢下,個股在下半年會有跟隨上漲的空間。“未來12個月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宏觀沒有太大向下調整的可能,因此宏觀環境、流動性和企業盈利都會持續支撐美股表現。”王昕傑稱。
行業板塊角度看,王昕傑認為業績增速最明確的是周期性板塊,科技股表現依舊最為突出,且還有持續上漲的可能。在經濟持續擴張周期中,原物料工業、能源等周期性行業或有較好表現。另外,僅次於信息科技是金融板塊,加息環境中金融相關行業的表現會相對應增長。
金秋或再震蕩
初夏已過,金秋將至。金秋美股還將遭遇歷來最大一次的行業板塊劃分調整,幾大原隸屬於科技板塊的龍頭股,如Facebook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將被劃分至電訊和媒體類股。此次調整後,典型服務行業公司的數量將占到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的10%,遠超此前不足2%的權重。
據外媒報道,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的重組將於9月28日生效,在此之前追蹤點心、科技、非必需消費品等行業的基金將被迫交易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股票來調整倉位。如若大型基金出現“撞期”,選擇在臨近日期集中出售大市值和大頭寸的主流科技股,也會給個股價格帶來波動,從而引起市場震蕩的連鎖反應。
若往後看,美股在暑氣中受到的負面情緒還逃不開來自中美貿易談判的最終結果,王昕傑認為因投資情緒反複帶來的相對震蕩行情可能再次發生。華盛頓UpWealth投資咨詢公司CEO James Early對記者稱,即使有一場糟糕的貿易戰,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也會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小。一些個股會被“擊殺”乃至“錯殺”,但受影響的交易量不會足以摧毀中國或美國的股價,除非投資者心理上將壞消息放大。
值得註意的是,秋過入冬美國還將舉行中期選舉,11月的中期選舉是總統兩年任期的晴雨表,選民可以借此為總統兩年的施政打分,選舉結果也可直接影響總統後兩年的政策實施情況。因此王昕傑判斷,在此之前特朗普或將使出渾身解數穩住股市,才會有利於他和共和黨取得較好席位,因此他預計三季度末到四季度,部分市場風險會相對減少。
美國對沖基金正奇資本(Singular Square Management)CEO曾夢佳對記者表示,美股是一個機構主導的市場,並且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參與每天的博弈,市場流轉的是受過訓練的smart money, 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於情緒主導的事件比如貿易戰這些讓許多人焦慮的事件中發現事件的本質。
“很多人把美股因為貿易戰引發的異常波動理解為多年美股牛市因此會轉向,這種片面理解是不正確的。”曾夢佳進一步表示,美股是一個基本面驅動的市場,短期情緒波動不足以改變其運行軌跡。雖然美股股指跟估值不斷刷新人們認為最頂部區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其主要成分股的強有力的盈利能力,目前還可以抵抗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至3%關鍵位置上,以及不斷強化的通脹預期導致更多的美聯儲利率向上調整的步調。
華泰證券認為,美股從1月底下跌後震蕩了4個月,震蕩區域和時間都與2000年股聯網泡沫破裂以及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時相近,並因此判斷未來兩到三個月美股將從投不正當轉為趨勢性下跌,留給投資者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多。然而曾夢佳認為,市場有很多因素對股票資產不利,但是認真分析尋找好公司總是一個抵抗阻力的好辦法,再配合不同策略以及交易工具度過不同的股市階段都是可以做到的。“在後QE時代以及加息周期中,擁有強力盈利的公司總是比依靠央行流動性來推高資產的公司更容易得到機構smart money 的青睞。”
美國與墨西哥就NAFTA達成部分協議,納指漲破8000點創新高
8月27日晚間,據外媒報道,美國與墨西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達成部分協議。
美股方面,納指漲破8000點,創記錄新高。外匯方面,墨西哥比索兌美元漲幅收窄至1%。
此前,據外媒報道,墨西哥經濟部長瓜哈爾多(Ildefonso Guajardo)當地時間周日稱,美國和墨西哥貿易談判代表只差“幾小時”就能彌合雙方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上的歧見,但與加拿大則可能要持續至9月。
責編:顧蓓蓓
YouTube廣告收入增 Google業績佳科技股俏 納指破頂
1 :
GS(14)@2015-07-23 01:27:04【本報綜合報道】今年以來節節上升的納指再創高峯,繼周四破頂後昨再高開34點,至5197點的歷史高位。美國多間科技股業績勝過預期,推動納指本周截至周四累升3.3%,跑贏標指及道指;分析認為,宏觀經濟因素對美股影響有限,預料在業績帶動下美股升勢將持續。
美股昨開市後1小時(本港昨晚10時30分),道指跌81點,報18038點;納指數升25點,報5188點;標普500指數跌1點,報2122點。納指周四收市報5163點,創收市新高。英、法、德股個別發展。
Google股價昨開市後曾升5.53%,至695.25美元再創即市新高。該公司第二季撇除部份項目每股盈利6.99美元,多過市場預期的6.73美元,扣除轉嫁至合夥人收入的銷售按年增13%,至144億美元,亦多過市場預期。該公司高層表示,收入增加受惠於YouTube廣告收入增長及流動裝置搜尋廣告收入改善。多間大行紛紛調高Google目標價,其中高盛由580美元調高至660美元;RBC Capital則由640美元調高至750美元,較現價約有8%的上升空間。
Netflix及ebay股價在公佈業績後亦有明顯升幅,其中Netflix周四曾升18.02%,昨則曾升1.79%,亦創即市新高;該股今年以來已錄1.38倍升幅。ebay周四創上市新高;昨曾升0.78%。RBC Capital將該股目標價由57美元調高至62美元。
美國房租升幅兩年最大
不過,JonesTrading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O'Rourke認為,納指創新高令他回憶起2000年初的泡沫爆破,亦關注標普500指數生物科技板塊市值去年大增1,600億美元。美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符合市場預期,按月增0.3%,按年則增0.1%。撇除食品及能源的CPI,按月增0.2%,按年增1.8%。根據勞工部報告,房租升幅是近兩年來最大升幅,並預計會持續上升。7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錄93.3,遜預期的96。美國商務部公佈當地6月新屋動工按月增9.8%,至年率化117.4萬間,多過市場預期;6月建築批則按月增7.4%,至年率化134.3萬間,亦多過市場預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8/19223715
標指納指雙雙創新高
1 :
GS(14)@2016-08-08 00:12:59【本報綜合報道】美國7月非農新增職位數據表現遠超預期,提振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增長信心,市場風險胃納回升,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雙雙破頂。美元重拾升勢,上周五收市衝破96水平,一周最高。美股上周五收市向好,標指和納指均創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升18點,收報2182點;納指升54點,收報5221點;道指升191點,收報18543點。總結上周,標普500指數升0.4%,納指升1.1%,道指則升0.6%。恐慌指數VIX回落至11.8,近兩年最低。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表現奇佳,刺激美國經濟增長信心上升,美元滙價走上。美滙指數上周五收報96.194點,升0.46%,為上月28日後收市最高。其他主要貨幣兌美元滙價下跌,歐元兌美元收報1.1086,跌0.39%。美元兌日圓收報101.82,升0.59%;每百日圓兌港元收報7.6168,跌0.61%。
12月加息機率增至47%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資料顯示,機構投資者押注美元上升,截至上周二止四周,美元淨好倉合約較淨短倉合約多14.9萬份。美元淨好倉合約金額上周錄得128.1億美元,略少過對上一周136.6億美元。部份投資者看好美國今年內再加息,據聯邦利率期貨顯示,12月加息機會率由35%略升至47%。歐洲方面,英國富時100指數收報6793點,升0.79%,較6月英國脫歐公投低位回升17%。法國CAC指數則升1.49%,收報4410點。德國DAX指數收報10367點,升1.3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7/19726154
零售數據欠佳 納指逆市創新高
1 :
GS(14)@2016-08-14 12:04:31【明報專訊】美國7月零售銷售按月零增長,遠遜預期,拖累周五美股下挫,不過在大型科技股帶動下,納斯達克指數逆市再創收市新高,並實現連續第七周上漲。
港股ADR跌71點
美股經歷上一個交易日高位後,開市即湧現獲利盤,道瓊斯工業指數收市跌0.2%,報18576.47點;標普500指數跌0.08%,收報2184.05點,納斯達克指數則升0.09%,收報5232.9點,創歷史新高。全周道指和標普分別累升0.17%和0.05%,納指累升0.23%,為連續第七周上漲,創2012年以來最長紀錄。
港股ADR指數收市跌71點,收報22695點。在美掛牌的預託證券跟隨外圍下行,意味下周港股或要低開。將於下周公布業績的騰訊(0700)和港交所(0388)分別較本港收市價跌0.2%和0.3%,匯控(0005)升0.2%。
歐洲股市個別發展,富時100指數收市靠穩,升1點或0.02%,報6916點;全個星期計,累漲1.8%。法國CAC指數跌3點或0.08%,收報4500點,全周累漲2.03%;德國DAX指數跌29點或0.27%,收報10713點,全周累漲3.34%。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479&issue=20160814
納指連升八周 近六年首次
1 :
GS(14)@2016-08-21 07:49:42【本報綜合報道】投資者仍消化儲局多位官員「鷹派」言論,靜候儲局主席耶倫於本月26日舉行的Jackson Hole央行年會講話,冀獲得更多美息走勢指引。美股上周五收市下跌,納指上周全周累升0.1%,創六年以來首次連升八周。道指上周五收報18552點,跌45點;標普500指數收報2183點,跌3點;納斯達克指數跌1點,收報5238點。總結全周,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累跌0.13%和0.01%。
美息走勢現分歧
美息走勢未明,7月儲局議息會議紀錄顯示政策委員對加息仍有分歧。另邊廂,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上周曾「預言」美國快將加息,息率上升速度較市場預期快。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威廉姆斯亦指9月存在加息可能。聯邦利率期貨前日顯示今年12月加息機會率為51%,略高過本月15日錄得45%。下月加息機會率仍維持約兩成。美滙指數上周五收報94.511點,升0.38%。有報道指英國或明年4月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提早展開脫歐談判。英鎊兌美元上周五最多曾跌1.1%至1.3023;收報1.3076,跌0.7%。英鎊兌港元企穩「10算」水平,上周五收報10.1386港元,跌0.7%。儲局官員「鷹派」言論拖累金價回軟。現貨金報每盎斯1,341.26美元,跌0.81%,逾一周收市最低。現貨銀報19.3美元,跌2.26%,逾一個半月收市最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21/19744241
安進港設亞洲總部 納指生物醫藥巨頭 團隊增至80人
1 :
GS(14)@2016-09-04 09:56:00【明報專訊】以美國證券交易試驗計劃在港上市的納指生物醫藥巨頭安進(4332),於8月份在港成立地區總部。該公司香港及澳門總經理唐嘉其表示,他們計劃在香港擴充團隊至80人,並看好港、澳及亞洲地區市場發展,更相信香港大有條件搞好生物醫藥。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正當香港尋求地產及金融以外物色發展機會時,安進選擇此時落戶香港。唐嘉其說,集團看中亞洲佔全球人口一半,在其發展趨向成熟時,以稅制簡單及飛行距離亞洲地區4小時的中日韓澳市場鄰近的香港,作為地區總部,藉此將新藥打入亞洲地區。他們更建基於在港進行的臨牀研究先導計劃,進一步將香港的團隊增至80人,並認為在港尋求生物醫藥人才容易。
港尋生物醫藥人才容易
他說,有見生物製劑難以如化學醫藥般可以達至100%複製,所需門檻較高,安進看中香港的醫生、醫院及醫學研究水平較高,可以與國際接軌,因此早於2014年起,已經在港建立團隊。同時考慮到在港發展亦可以借助本地的新藥註冊制度提供的利便,用藥同時得到大學、醫學院甚至內地藥監認證,有助提高營運效率,兼透過香港的平台分享有用的研究數據。在落戶香港之前,來自美國的安進早年推出市場的抗貧血基因工程用藥Epogen,開發者便是來自台灣的林福坤,因此該公司向來注重在多元化地區尋求人才,在港成立公司的舉動亦因此變得具有意義。
拓骨質疏鬆心血管醫藥市場
安進計劃在港開發骨質疏鬆、心血管及腫瘤科生物醫藥市場,唐嘉其稱,公司前後在港推出包括治療骨質疏鬆等5項醫藥產品銷售。在腫瘤科市場方面,該公司更運用病毒轉化成抗癌產品,並正在港尋求開發腸癌用藥市場。至於在澳門近年聯同橫琴開發醫藥基地,並擬落實認證制度打進葡語系國家市場方面,唐嘉其指,這對公司提供了新機會,但是公司畢竟剛開始進入當地市場建立產品銷售,目前未正式到深入評估發展的階段。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28&issue=20160904
掛美股槓桿ETF合短炒 華夏推納指產品 10莊家報價
1 :
GS(14)@2016-09-29 07:52:38【明報專訊】港交所在今年2月批准可以推出反向ETF產品後,現時已有多間公司參與,昨日華夏基金(香港)推出一隻華夏Direxion納斯達克100指數每日槓桿(2x)及華夏Direxion納斯達克100指數每日反向(-1x)。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由於此類產品含有槓桿,所以不是傳統基金及ETF,不應該長線持有,除非投資者認為掛鈎指數是直線上升;否則,即使投資者預測方向正確,也可能蝕錢。
掛鈎美股指數 少匯兌風險
陳志豪表示,此類產品美國投資者一般投資期為3至5天,相信香港投資者也應採取相同策略。他說今次推出首隻具槓桿ETF揀選了美國指數,主要是因為相信香港投資者較為熟悉及港元與美元掛鈎,可減少匯率風險。在市場已有掛鈎不同市場的有槓桿的ETF,但成交較為疏落,會否擔心今次推出兩隻指數ETF也出現以往情况?他表示不擔心,因為現時引進10間莊家,由於大家有競爭,故相信買賣差價會合理。
他又稱,雖然今次掛鈎的工具為美國指數,與亞洲時區有時差,幸而美國期貨交易時間差不多24小時,香港交易時段也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的表現。
回報以單日為基準 不宜長揸
陳志豪表示,投資者看好美國市場走勢,可透過昨日掛牌股份編號7261的槓桿型ETF賺取相關指數漲幅倍數之超額報酬,亦可以利用股份編號7331反向型ETF進行避險或各類型交易策略。惟槓桿型及反向型ETF有別於一般傳統型ETF,其倍數回報及反向回報都是以單日為基準,超過一日會因複式的影響,投資回報可能會偏離基金投資目標,較不適合長期持有,而為短線策略之商品。
槓桿及反向指數乃由原追蹤標的指數編製而成,將掛鈎的指數之每日槓桿或反向倍數回報,顯示於指數波動中。追蹤槓桿及反向指數之ETF,價格表現與其追蹤指數一致。投資者可藉由相關槓桿及反向指數的績效與走勢,了解商品的特性與風險。
留意交易費較多 影響實際價格
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因每日均需活躍地調校,所衍生之交易費用會侵蝕ETF的利潤,預估淨值與實際淨值價格可能差距會較一般傳統ETF為高。投資者可至發行人網站,查詢ETF盤中即時預估淨值,了解市價與淨值是否有所偏離。
陳志豪認為槓桿及反向ETF的風險界乎窩輪與傳統ETF中間,但優點是買賣與股票一樣,透過中介人(經紀或銀行)在交易所買賣槓桿及反向產品。而且透明度足,沒有引伸波幅等左右,槓桿及反向產品有清晰的投資目標、策略和結構。產品和交易資料都可容易查閱。而一般具沽空產品均有機會被追收孖展,萬一是掛鈎產品偏離自己目標。投資者最大虧損是全部本金。
波動市風險大 或偏離指數表現
該類產品的風險是槓桿及反向產品涉及使用槓桿,因而其價格可能會比傳統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更波動。同時該產品是不可以長線持有,除非預期相關指數只升不跌,若出現波動(圖),表現反比指數表現為差,因為槓桿及反向產品一般為一天而設。在每日重新平衡及複合效應下,有關產品超過一天的表現會從幅度或方向上偏離相關指數同期的槓桿或相反表現。在市况波動時有關偏離會更明顯。
隨着一段時間受到每日重新平衡活動、相關指數波動,以及複合效應對每日回報的影響,可能會出現相關指數上升或表現平穩,但槓桿產品卻錄得虧損。同樣地亦有可能會出現相關指數下跌或表現平穩,但反向產品卻錄得虧損。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8&issue=20160929
美銀行業績勝預期 金融股領漲 納指創新高
1 :
GS(14)@2017-01-14 11:52:52【明報專訊】美國消費信心持續強勁,1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仍保持近13年的高位,為新一年經濟帶來動力。此外,摩通、美銀、富國昨率先公布業績,為銀行業上季業績期揭開序幕。特朗普爆冷當選美國總統的不確定性,反令銀行業交易受提振。按資產計算美國最大銀行摩通的表現強勁,交易收入按年增長24%至45.2億美元,加上消費和社區銀行業務強勁,存款金額呈雙位數增長,信用卡銷售額也達歷史新高。
美股昨早段向上,金融股領漲,納指創新高。摩通盈利上季按年增長24%至67億美元,每股盈利達1.71美元勝預期。
摩通股價昨早段急升2%至88.17美元創歷史新高。摩通上季開支減少3%,訴訟開支也大幅下降。去年全年盈利達247.3億美元,打破歷年紀錄。用以衡量摩通表現的股本回報率在上季升至11%,按年升2個百分點,表現顯著改善。
摩通盈利增24% 股價急漲2%
交投量增加,加上持續削減開支,以資產計算美國第二大銀行美銀去年亦錄得179.1億美元利潤,按年升幅達13%,也是近10年來最大的年度利潤。由於有效削減開支,上季盈利按年升42%至47億美元,每股盈利增至40美仙勝預期。
富國醜聞困擾 盈利連跌5季
美銀同時公布計劃今年上半年將股票回購額由25億美元增至43億美元。不過上季收入低於分析師預期,股價昨早段跌0.65%。自特朗普11月初當選以來,美銀股價累積升三分之一,升幅比整體銀行股高。
美銀上季股票交易收入增長7.5%,固定收益交易增長12%,後者少於美銀上月預期。這部分由於聯儲局上月加息後,投資者對美國國債、地方債及利率相關產品的需求放緩。至於虛假帳戶醜聞困擾的美國最大抵押貸款機構富國,第四季盈利連續第五季下降。第四季淨利減少5%至53億美元,每股盈利0.96美元,遜於預期。股價昨早段先跌後升。
去年市場波動 刺激交易收入急增
華爾街大行多年來捱過低利率、天價罰款、收緊金融規管等衝擊,當前最大挑戰是符合市場已提高的預期。過去一年,銀行業受英國公投決定「脫歐」、聯儲局上調利率,以至特朗普爆冷勝選等不確定性影響,交易收入急增,業界連續三季交易表現強勁。自11月初特朗普當選以來,KBW銀行指數更上漲23%,是標普500指數期內升幅的3.5倍。若金融板塊要延續升勢,必須有強勁的業績支持。(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93&issue=2017011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