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改委預計:債轉股可使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10到20個百分點

發改委發言人13日透露,從模擬運行情況看,債轉股可以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下降約10到20個百分點,大幅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在當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發言人趙辰昕表示,這次債轉股將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企業負債率,這個問題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看:

微觀層面,債轉股本身對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效果應該是明顯的。但債轉股對企業杠桿率降低的具體程度要取決於作為債務人的企業和債權人之間的協商結果。制定這個政策過程中,我們通過模型進行了模擬運行,從模擬運行情況看,債轉股可以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下降約10到20個百分點,大幅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宏觀層面,債轉股的降杠桿效果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充分顯現。債轉股運行到一個階段需進行評估才能得出具體的量化效果。需要強調的這次是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因而政府不預先設定債轉股的具體規模和數量目標。

據了解,近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關於債轉股對象企業,《指導意見》明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發展前景較好,具有可行的企業改革計劃和脫困安排;主要生產裝備、產品、能力與結構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環保和安全生產達標;信用狀況較好、無故意違約、無轉移資產等不良信用記錄。

關於定價和資金籌集,《指導意見》提出,銀行、企業和實施機構可參考市場公允價格自主協商確定債權轉讓和轉股價格,債轉股所需資金由實施機構充分利用各種市場化方式和渠道籌集,鼓勵實施機構依法依規面向社會投資者募集資金。

關於政府的職責定位,文件明確了政府要制定規則、完善政策、依法監督、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做好職工合法權益保護等社會保障兜底工作,確保債轉股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平穩有序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77

受結構性減稅等影響 深圳前三季度地稅收入增速下滑12個百分點

受結構性減稅和去年基數太大的影響,深圳地稅前三季度雖然依然保持了約18%的增長,但同比增速比去年下滑了約12個百分點。

10月26日,深圳市地稅局公布前三季度稅收數據。今年1月至9月,深圳地稅前三季度稅收2120.9億元,稅收規模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3。

觀察人士表示,深圳地稅稅收回歸到穩步增長階段,稅收結構在進一步優化。

同比增速有所下滑

根據去年深圳市地稅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1~9月份,深圳市地稅局共組織各項收入1896.7億元,同比增長29.9%,增收436.4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800.9億元,同比增長30.4%,稅收規模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3。

這意味著,今年前三個季度,深圳地稅稅收收入同比增長約18%,增速比去年下滑了約12個百分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營改增之後,地方一部分稅收收入歸到中央了,今年地稅收入的增長會比去年困難。如果增速要和去年持平的話,地方政府需要在其他領域拓展收入。

營業稅原本是地方稅的第一大稅種,“營改增”後,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營改增”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啟動試點工作以來,不斷繼續擴大試點地區,並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範圍試點。今年5月1日起,更是全面推行,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

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信息部部長鄭宇劼看來,除了結構性減稅,深圳去年稅收基數較大也影響了今年的增速。他告訴記者:“去年股市火爆,深圳金融業的稅收增速太快,證券行業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長了1.8倍。今年稅收增速放慢一點,實屬正常。”

稅收結構優化

根據深圳市地稅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個季度,體現經濟效益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仍然快速增長,合計貢獻稅收1202.1億元。

其中,企業所得稅收入582.2億元,增收150.9億元。增收主要集中於房地產、信息技術服務、商務服務、批發零售和科學技術服務業,五大行業合計增收114.5億元,占企業所得稅增收額的75.9%。

個人所得稅收入619.9億元,增收177.8億元。分項目看,工薪所得項目的個人所得稅收入423.7億元,占個人所得稅的比重為68.4%;與此同時,股息紅利所得、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的個人所得稅收入分別為120.6億元和42.7億元,占個稅總收入的19.5%和6.9%,同比提高4.3和1個百分點,顯示分紅派息、股權交易、房產轉讓等經濟行為已成為個人所得稅越來越重要的收入來源。

鄭宇劼說:“國家稅改的方向是降間接稅增直接稅。而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典型的直接稅,這兩者增長快速,反映了深圳稅收結構的優化。整體來說,深圳的稅收狀況是規模大、增速快和結構好。”

從產業結構來看,1-9月份,深圳第二、三產業分別實現稅收458.1億元和1660.9億元,增收60.9億元和259.9億元。這意味著,服務業稅收是工業的3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新興產業稅收快速增長,1-9月份,實現稅收488.2億元,同比增長39.3%。其中,互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航空航天、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稅收增勢良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54

營改增後少數企業稅負上升 愛建信托稱稅負增約0.5個百分點

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全面推開後,包括信托行業在內的1069萬戶納稅人實現了稅制轉換,絕大部分企業實現了減稅,但財政部數據顯示有16萬戶納稅人出現了稅負上升。

上海愛建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近日愛建信托副總經理朱建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營改增後稅負增加了大約0.5個百分點,如果按照10億元收入規模來算,稅負較之前增加約500萬。不過這個稅負還在企業可承受範圍之內。

朱建高詳細解釋,以前營業稅時信托公司的稅率為5%,營改增後,增值稅稅率為6%,由於增值稅是價外稅,實際上稅率大概為5.66%。由於人工成本、貸款收入等主要項目沒有進項抵扣,所以信托業進項抵扣比較小,扣除進項抵扣後,公司的增值稅稅負比以前營業稅稅負增加了大約0.5個百分點。

營改增後企業稅負上升的企業引起官方高度重視。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近日公開表示,對營改增後稅負增加特別是增加比較明顯的企業,我們將給予高度關註,設身處地為企業的發展著想,從政策完善、服務優化、以及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上多下功夫。

在營改增政策出臺後,幾十份政策補丁相繼出臺,最令信托等資管行業關註的是140號文,即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印發的《關於明確金融房地產開發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

140號文要求承諾保證本金的資管產品的投資收益繳納6%的增值稅,並首次明確了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

“140號文對信托所在的資管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利空。因為以前雖然資管產品保本收益理論上要交營業稅,但由於沒有操作細則,實際上資管產品沒有納稅人,所以投資收益沒有交稅。140號文改變了這一情況。” 朱建高稱。

他繼續解釋,140號文首次明確了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這意味著資管管理人有納稅義務,如果不納稅會違法,大家都非常重視。其次,信托計劃有利息收入就是應稅行為,必須要繳6%的增值稅。

“這意味著此前投資收益從不用交稅到交6%的增值稅,由於幾乎沒有進項抵扣,所以相當於凈增6%的增值稅稅負。這對行業影響比較大,投資人收益會有所減少,資金使用方的成本會有所提高,具體情況由雙方協商共同承擔。” 朱建高稱。

他表示,信托行業產品收益率大概在6%左右,6%的增值稅對產品收益影響不大,收益大概減少30~40個基點(BP),但在低收益率背景下比例並不低,對融資方來說幾十個BP影響並不大,但還是要看資金面的情況。

為了使政策真正落地,1月11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印發《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政策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下稱《補充通知》),將對資管產品2016年5月1日施行的交稅規定推遲到2017年7月1日。

朱建高表示,《補充通知》讓業內松了口氣,從而讓資管方找上下家來談如何共同承擔這一稅負。

由於140號文明確只對保本資管產品收益征收增值稅,對於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屬於利息或利息性質的收入,不征收增值稅,因此區分保本與非保本成為是否繳增值稅的關鍵。

朱建高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區分資管產品是否保本以合同來定,如果合同中出現了承諾保本字眼就是保本產品,否則不是。針對資管產品99%保本的承諾,稅務機關會針對產品的99%投資收益征稅。

“資管產品複雜繁多,由於征管細則還未出臺,我們系統還不知道如何去改造來適應新政。希望稅務部門盡快出臺細則。”朱建高稱。

根據《補充通知》,資管產品運營過程中發生增值稅應稅行為的具體征收管理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制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49

2016上海地方債余額4485.5億 兩年間債務率降20個百分點

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務(下稱地方債)余額連續兩年下降。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地方債余額4485.5億元,債務率(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綜合財力)為38.8%,保持在合理範圍內,風險總體可控。

上海市財政局在上海兩會中作《關於上海市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時,公布了上述數據。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上海地方債規模自2014年以來連續兩年下降,從2014年5812.5億元降至2016年的4485.5億元,兩年間削減債務1327億元,債務率從2014年的58.1%降至2016年的38.8%,債務率下降了20個百分點。

上海債務率大幅下降得益於債務規模削減和上海財政收入大幅增長。

受益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上海市財政收入在近三年間保持中高速增長,2016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更是高達16.1%,全國居首。債務和收入一降一增之間,讓上海債務情況良好。

地方政府債務分為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一般債務對應的是一般公共預算,針對政府未來舉借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專項債務對應的是政府性基金預算,針對政府舉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目前中央對地方政府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采取限額管理,額度由國務院確定並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批準,財政部下達額度。

根據《報告》,財政部核定2016年上海市地方政府發行一般債券1033億元,專項債券1167億元。

其中,在一般債券中,用於置換存量政府債務的置換債券規模為807億元,新增債券為226億元。在專項債券中,置換債券893億元,新增債券274億元。

上海市政府將新增債券全部轉貸給區政府,主要用於重大公益性項目支出和具有一定收益的項目資本支出。

上海市政府債務風險可控。上海38.8%的債務率低於國際控制標準90%~150%的下限,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財政部稱2015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

不僅如此,國務院確定的2016年上海市政府債務限額為6518.5億元,而2016年上海債務規模為4485.5億元,這意味著上海還有2033億元的舉債額度,未來融資空間充足。

根據《報告》,上海市財政局將深化推進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改革。

具體舉措包括,將上海市存量政府債務中可置換部分置換成政府債券,進一步降低政府債務成本。繼續依托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平臺、財政部國債發行系統和財政部上交所政府債券發行系統來發行上海市地方債,有效減輕市區兩級政府融資壓力。

另外,上海市財政局還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滾動項目庫,提前做好項目準備工作,確保發債後盡快形成支出。加強債務全口徑管理,厘清政府和企業責任,健全統計監測體系,將政府負有中長期財政支出責任事項納入監測範圍。

此外,上海還將根據本市實際情況,制定上海市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58

1月財新制造業PMI51,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

2月3日,2017年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公布。

中國1月財新制造業PMI51,預期51.8,前值51.9。與2016年12月創下的47個月最高紀錄相比,回落0.9個百分點。

對此,財新智庫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明顯回落;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都下滑至收縮區間,廠商補庫存動力已經不足。投入和產出價格指數仍保持高速上漲,但已經較上月放緩。1月中國經濟繼續平穩增長,但各分項指數顯示出當前的慣性增長難以持續,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從分項數據看,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中,1月客戶需求進一步上升,新訂單量持續增長,但整體增速溫和,較去年12月的近期高點有所回落。不過,新出口業務恢複增長,而且增速可觀,創下2014年9月以來最高紀錄。

此前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延續平穩擴張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62

光大銀行去年凈利潤303.29億,不良率微降0.01個百分點

3月30日晚間,光大銀行發布2016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凈利潤 303.29 億元, 同比增長 2.71%。不良率1.60%,同比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去年營業收入940.37 億元,增長 0.94%。其中息差進一步收窄。利息收入652.88億元, 同比減少11.71億元,下降1.76%。凈利差為 1.59%, 同比下降 42 個基點; 凈利息收益率1.78%, 同比下降 47 個基點。光大銀行年報指出。主要是受利率下行及“ 營改增” 後利息收入“ 價稅分離” 的影響, 生息資產收益率降幅大於付息負債成本率降幅。

從盈利能力看,去年光大銀行平均總資產收益率0.85%,同比下降了0.15個百分點。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從15.50%下降至13.80%,下降了1.7個百分點。

不過該行去年中間業務收入對營業收入的貢獻提升。去年大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81.12億元,同比增加18.11億元,增長6.89%。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提高,達到29.89%,同比上升1.66個百分點。

作為最早推出理財業務的銀行,光大銀行在理財與資產管理業務報告期末理財產品余額1.36萬億元,增長11.48%;全年理財產品累計發行3.9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25%。

信用卡方面,報告期末累計發卡量3595.87萬張,當年新增發卡量762.53萬張;報告期累計交易金額12773.87億元,比上年增長 27.30%;透支余額2142.13億元,同比增長22.41%。

面對去年火熱的房地產市場,該行去年發放的貸款和墊款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2901億,比2015年同比多增加1100億。

資產質量方面,年報顯示,該行關註類貸款率和逾期貸款率同比下降。2016年光大銀行逾期貸款率2.87%,同比下降1.22個百分點,關註類貸款率3.78%,同比下降了0.6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52.02%,同比下降了4.37個百分點。

按照不良的行業和地區劃分,光大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占比22.72%。制造業是不良貸款發生重災區,占比35.91%,占比同比上年上升了6.16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方面,去年光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21%。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3月,光大銀行分別發行了280億元人民幣二級資本債和300億元A股可轉債,補充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23

報告:國有資本退出可使企業產能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

“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首要任務是去低利潤、高汙染的過剩產能,但去的是誰的產能?

3月2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召開的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上,有專家表示,在這一輪去產能過程中,民間投資與政府投資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國有企業受益最多。大型國企得以在去產能中存活下來,成為“剩者為王”的角色。它們不但在原材料漲價中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而且在政府主導的基建項目中也是優先受益者。

但國有企業擁有的難道都是“優質產能”?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下稱“人大國發院”)最新研究發現,國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都低於非國有企業,低出20%-40%。

“總體上國有企業加權產能利用率只有非國有企業的70%左右。我們發現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退出)能夠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控制其他影響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因素後,國有資本退出後企業產能利用率平均提高10個百分點。”人大國發院教授尹恒說。

產能利用率低(產能過剩)是中國經濟運行中經常需要應對的難題。尹恒介紹,本世紀以來中國已歷經四次大範圍的產能過剩,政府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中提及到的產能過剩行業數目在逐年增加,從“十一五”期間的11個落後產能行業增至“十三五”期間的19個。

國有企業總是傾向於積累過剩產能。攝影/章軻

一些行業淘汰落後產能速度小於新增產能速度,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尖銳。例如,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1-2012年全國新投產煉鋼產能約1.25億噸。同期淘汰煉鋼產能約3700萬噸,新增產能近9000萬噸。產能過剩浪費稀缺資源,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阻礙產業結構升級。

研究發現,國有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控制著國企高管的任免和考核,傾向於將提高就業水平、穩定社會環境、增加財政收入和維持GDP高速增長等多重目標內化於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

尹恒說,說國有企業目標多元,而不僅僅是成本最小和利潤最大化。相應地,國有企業得到政府更多的關照,例如低價土地、減免稅收、更易獲取金融資源、較低的資金成本等等。這造成一定程度的國有企業軟約束問題,從而一方面生產要素的低成本扭曲國有企業投資行為,導致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另一方面,政府的“父愛主義”使得國有企業並不能按照市場機制優勝劣汰,落後產能難以被及時淘汰。因此,國有企業總是傾向於積累過剩產能。

人大國發院運用1998-2013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逐一比較139個三位數工業行業中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並分析國有企業改革對產能利用率的影響。結果發現,所有行業國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都明顯偏低。

除了紡織面料鞋的制造9個行業外,其余130個行業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差距都十分顯著。逐年計算加權產能利用率,所有139個行業的結果完全一致,總體而言,國有企業行業加權的國有企業產能利用率只有非國有企業的70%左右,有些行業和年份這一數值更低,例如玻璃及玻璃制品行業國有企業的加權產能利用率基本上只有非國有企業的一半。從時間上看,1998-2013年期間國有企業整體的產能利用狀況的差距存在縮小的趨勢。

在世紀之交中國經歷了一輪以“抓大放小”為政策目標的國企改革,國有資本在幾乎所有行業都大規模撤離。

“我們的樣本正好涵蓋了這段特別的時期。這為我們總結國企改革對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尹恒介紹,運用常用的政策評估方法(DID方法)分析這一改革對企業產能利用率的效應。可以看出,國有企業改革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總的來說控制其他影響企業產能利用率的因素後,國有資本退出使企業產能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

如何徹底解決國有企業產能過剩問題,尹恒認為,對於商業類或競爭類的國有企業,應該回歸其利潤最大化目標,硬化其預算約束,讓國有企業成為一個與其它企業完全一樣的市場競爭主體。國家作為股東與其它股東的目標完全一樣,即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政府不應該將其它社會目標施加於這類國有企業,同時也不應該給予其要素和政策方面的優惠、照顧。

而對於公益類的國有企業,政府應該明確其社會責任、給予其相應的資源。政府應該對其實施嚴厲的監管,保證其掌握的公共資源嚴格服務於其承擔的公共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44

中國家庭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學者稱拖累經濟增速超2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07/1125338.html

“中國債務風險中,大家更多地關註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家庭債務風險容易被忽視。其實家庭債務風險可能比企業債和地方債風險還要嚴重。”

7月5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下稱年中報告)發布會上,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如是說。

由上海財大高等研究院公布的這份140頁的年中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從一些指標上呈現向好的態勢,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是大概率事件。不過中國宏觀經濟仍面臨不少挑戰,除了已被外界重視的企業杠桿率高企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外,家庭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巨大隱患。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曉東在會上說,三大(企業、政府、家庭)債務風險中家庭債務風險並不是最重要的,但現在對家庭債務風險的忽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中國家庭債務風險被明顯低估,家庭債務迅速攀升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以及中國經濟預期的巨大隱患。

黃曉東表示,中國家庭部門的流動性約束已經非常嚴峻。居民住房貸款的飆升已經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經濟的增長。

“根據國際最新研究,居民房貸會通過影響家庭消費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從國際經驗上看,3年內房貸占GDP的比重每上升6.2%,未來3年內GDP的增速可能就會下降2.1個百分點。”黃曉東說。

根據年中報告,2016年底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達到44.4%,債務水平不高,但其累積速度驚人。比如,在2013年初,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僅為30.7%,短短四年間,這一指標上升了14個百分點,已經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家庭的債務累積速度。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家庭債務只是統計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中居民部門的信貸余額,而沒有包括公積金貸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債務。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其中,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認為,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在2016年底超過60%。

中國家庭債務主要構成為房貸。黃曉東表示,兩年前隨著股市、債市輪番上漲和暴跌,錢最終又流回到樓市,這主要體現在家庭房貸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激增。雖然近期樓市調控政策顯效,新增貸款中房貸占比連續三個月下降,但與2015年相比,總量開始居高不下。

為了更直接反映房貸對家庭的直接影響,課題組在考慮了居民公積金貸款新增值發現,新增房貸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16年達到16.9%,已經遠遠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而2014年這一數字僅為6%。在房貸存量上,包括公積金貸款的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16年底達到了68.3%。

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家庭債務繼續按此速度累積,課題組估計,最早在2020年,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將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不斷膨脹的家庭債務成為居民生活的沈重負擔。

黃曉東表示,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對經濟基本面的影響已經不可忽視,這主要體現在拖累消費。通過數據模型測算,2012年~2014年家庭債務拖累經濟增速約2.3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在會上點評,年中報告一大亮點正是提出家庭債務的風險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並且給出了量化的數據。

平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勵雅敏在會上表示,家庭債務風險確實值得關註。今年銀行大力推個人消費貸款,目前相當一部分的個人消費貸款中有房貸的影子,一些銀行推出的無抵押個人信貸高達幾十萬甚至100萬元,很多人拿著這筆信貸去買房子。90後消費理念也發生很大變化,身邊的一些90後同事透支各類信用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30

時隔兩年央行大手筆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萬億流動性

中國人民銀行4月17日傍晚發布消息稱,從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央行操作很及時,而且很有力度。”他預計,此次降準將釋放流動性1.3萬億元。

與此同時,此次通過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尚屬首次。央行稱,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稱,此次通過降準置換MLF的主要考慮是: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盡管時隔兩年大幅度降準,但這並不意味著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發生改變。央行有關負責人稱,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N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

釋放萬億流動性

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通過降準置換MLF的操作尚屬首次,“MLF的問題主要是占用的抵押品比較多,而且期限比較短,相比之下,降準是深度層次的釋放流動性,並且可以釋放押品,可以減輕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壓力。”對於此次降低1個百分點,明明稱,“超大的幅度,釋放流動性是在萬億元級別。”

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央行操作很及時,而且很有力度。”他預計,此次降準將釋放流動性1.3萬億元。

最近市場利率上漲較快。Shibor(銀行間拆借利率)隔夜4月初回落至2.4460%後現在已經漲至2.6650%;DR007(銀存間質押7日)加權平均價格本月從2日的2.7706%漲到2.9353%;GC007(上交所7天回購利率)也在4月初回落後迅速上漲。

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降準是根據目前市場的實際需要,從比較直接的目的來看,是為對沖即將到期的數千億MLF,但同時也向市場投放了一定量的資金。

事實上,從去年以來市場資金面情況以及銀行體系流動性來看,市場上已經有降準的呼聲。

“過去準備金率比較高,主要是因境外外匯資金的流入,央行投放了貨幣,要把這些貨幣回籠,使得流動性保持比較平衡。而現在,沒有那麽多外部資金大規模流入了,同時現在資金狀況也比較平衡,這樣來看銀行繼續維持比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確實是一個問題,需要適當下調。”連平告訴第一財經,央行上周五發布了一季度信貸數據,很多相關指標都給出了信號。比如,居民的儲蓄存款是負增長,M1、M2增速持續回落至相對較低的水平等。

“這背後是整個金融行業監管持續加強,使得一部分的相關金融業務,比如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都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最近一個季度,從社會融資規模看,比去年同比減少,這是不多見的。”連平說。

連平表示,信貸雖然增加但是增量明顯減少,從需求來看,如果不進行適當調整,有可能市場利率還會進一步上升,甚至一些小的機構會存在流動性壓力。

與此同時,明明認為,此次降準還有一個原因是近期有市場傳言稱,央行將放開存款利率的上限。“把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會帶來利率上行的壓力,所以釋放準備金進行對沖,總體是要把資金成本降下來。”他說。

但是,連平認為,盡管降準之後再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產生的流動性壓力會減小,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不太適宜把僅剩的一些存款利率的上限放開,這容易造成利率水平較大幅度上升,是各方面都不願意看到的。

明明稱,降準對股票和債券都是偏利好,對於樓市的影響,因為目前樓市限購還沒有放開,還需要再觀察。

降準對沖MLF

值得註意的是,央行對此次降準釋放資金用於置換MLF的說明。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對部分金融機構降準以及置換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這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

具體操作分兩步:第一步,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上述幾類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第二步,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降準釋放的資金略多於需要償還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該負責人亦解釋了,此次通過降準置換MLF的主要考慮是: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

具體來看: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人民銀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盡管這是央行時隔兩年來的第一次降準,且幅度較大,但連平表示,“這不能說是新一個周期的開始。此前,自2014年以來央行連續8次降息,而這次會否持續下去,還存在疑問。從目前各種背景看,還沒到上次2014年二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那種局面。”

連平對第一財經表示,穩健中性是一個基調,並不意味著不能向松、向緊作調整,在目前的流動性、社會融資規模負增長、資金到期有需要等多種情況下,如果不采取政策,那麽有可能貨幣政策就偏緊了,所以適當的調整和對沖,是保持穩健基調的體現。

央行有關負責人稱,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MLF,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同時,還要看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仍需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

對於此次降準的時機,連平認為,如果房價持續上升,成交量很大,無疑是火上澆油,現在看增速下降,有利於政策做相關調整,各方面指標看都沒有過熱跡象。包括資產價格、股市都是處在偏低的水平盤整,這種情況下,降準是選擇了比較好的時機。

央行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25

中國央行: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以置換中期借貸便利

中國央行4月17日發布公告稱,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同日,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MLF)。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對部分金融機構降準以及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主要涉及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這幾類銀行目前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為相對較高的17%或15%,借用MLF的機構也都在這幾類銀行之中。其他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處在較低水平的金融機構不在此次操作範圍。具體操作分兩步:第一步,從2018年4月25日起,下調上述幾類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第二步,在降準當日,持有未到期MLF的銀行,各自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MLF,降準釋放的資金略多於需要償還的MLF。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據估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

負責人稱,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置換一部分央行借貸資金,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流動性結構,同時適當釋放增量資金。具體來看:一是可以增加長期資金供應,銀行資金成本將有所降低。置換MLF使商業銀行付息成本有所減少,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二是釋放4000億元增量資金,增加了小微企業貸款的低成本資金來源。人民銀行將要求相關金融機構把新增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並適當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改善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上述要求將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

負責人強調,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保持不變。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余下的小部分資金則與4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保持中性。同時,還要看到,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仍需保持相對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