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務風險中,大家更多地關註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家庭債務風險容易被忽視。其實家庭債務風險可能比企業債和地方債風險還要嚴重。”
7月5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下稱年中報告)發布會上,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如是說。
由上海財大高等研究院公布的這份140頁的年中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從一些指標上呈現向好的態勢,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是大概率事件。不過中國宏觀經濟仍面臨不少挑戰,除了已被外界重視的企業杠桿率高企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外,家庭債務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巨大隱患。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黃曉東在會上說,三大(企業、政府、家庭)債務風險中家庭債務風險並不是最重要的,但現在對家庭債務風險的忽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中國家庭債務風險被明顯低估,家庭債務迅速攀升已經成為中國宏觀經濟,以及中國經濟預期的巨大隱患。
黃曉東表示,中國家庭部門的流動性約束已經非常嚴峻。居民住房貸款的飆升已經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我國經濟的增長。
“根據國際最新研究,居民房貸會通過影響家庭消費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從國際經驗上看,3年內房貸占GDP的比重每上升6.2%,未來3年內GDP的增速可能就會下降2.1個百分點。”黃曉東說。
根據年中報告,2016年底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達到44.4%,債務水平不高,但其累積速度驚人。比如,在2013年初,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僅為30.7%,短短四年間,這一指標上升了14個百分點,已經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家庭的債務累積速度。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述家庭債務只是統計了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中居民部門的信貸余額,而沒有包括公積金貸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債務。如果將這些因素考慮其中,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認為,中國家庭債務占GDP比重在2016年底超過60%。
中國家庭債務主要構成為房貸。黃曉東表示,兩年前隨著股市、債市輪番上漲和暴跌,錢最終又流回到樓市,這主要體現在家庭房貸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激增。雖然近期樓市調控政策顯效,新增貸款中房貸占比連續三個月下降,但與2015年相比,總量開始居高不下。
為了更直接反映房貸對家庭的直接影響,課題組在考慮了居民公積金貸款新增值發現,新增房貸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16年達到16.9%,已經遠遠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而2014年這一數字僅為6%。在房貸存量上,包括公積金貸款的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16年底達到了68.3%。
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家庭債務繼續按此速度累積,課題組估計,最早在2020年,房貸余額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將達到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峰值。不斷膨脹的家庭債務成為居民生活的沈重負擔。
黃曉東表示,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對經濟基本面的影響已經不可忽視,這主要體現在拖累消費。通過數據模型測算,2012年~2014年家庭債務拖累經濟增速約2.3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在會上點評,年中報告一大亮點正是提出家庭債務的風險以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並且給出了量化的數據。
平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勵雅敏在會上表示,家庭債務風險確實值得關註。今年銀行大力推個人消費貸款,目前相當一部分的個人消費貸款中有房貸的影子,一些銀行推出的無抵押個人信貸高達幾十萬甚至100萬元,很多人拿著這筆信貸去買房子。90後消費理念也發生很大變化,身邊的一些90後同事透支各類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