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效應持續發酵 澳門部分賭桌春節空無一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64

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澳門將與中央政府檢討內地個人遊計劃。如果澳門限制自由行的人數,這將給澳門的賭業雪上加霜。今年1月,澳門賭場收入連續八個月萎縮,創史上最長下滑記錄。而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中,澳門賭場業績疲軟,多家博彩公司股價因此下挫。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天早上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個人一直不贊成增加自由行城市數目,政府了解來港旅客人數增加對市民生活造成壓力。他指出,會繼續向中央政府及內地香港部門商討是否有收緊目前自由行政策的空間,限制、減少內地居民來港人數。而澳門政府官員也表示本地接待能力是個大問題,應檢討自由行計劃。
澳門多家媒體引述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稱,農歷新年過後澳門也將與中央政府檢討內地個人遊計劃。他表示,澳門的遊客接待能力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如果澳門限制自由行的人數,這將給澳門的賭業雪上加霜。今年春節,澳門賭場業績疲軟,致使多家博彩公司股價下挫。富國銀行在報告中指出,今年澳門賭場無論是VIP還是大眾賭博業務的表現都十分疲軟。農歷初三和初四,澳門賭場內不少賭桌空無一人。 富國銀行將澳門2月份博彩收入預期從之前預計的下降35%-45%下調為下降49%-51%。
中國春節往往是大陸遊客前往澳門的旺季。去年2月,澳門博彩業收入創下歷史新高。但隨後中央政策推出的反腐政策和更嚴格的入境制度使得不少賭客放棄了前往澳門。
今年1月,澳門賭場收入連續八個月萎縮,創史上最長下滑記錄。隨著中國反腐的深入,預計今年賭場收入將會繼續下滑。
荷蘭銀行私人銀行亞洲股市分析主管Daphne Roth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我們對博彩業股票感到謹慎。中國政府將堅持推行反腐措施,而這將博彩業股票造成負面影響。
野村證券的分析師Harry Curtis指出,中國中央政府已經開始敦促澳門特區政府轉變發展思路,減少對賭博收入的依賴,中央政府對於澳門新開賭場的規模會加以暗中控制。同時國內反腐敗力度強化也使得高端賭客不敢再隨意前往澳門一擲千金,這令賭業失去了重要收入來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二季度大宗商品暴跌發酵:油企巨頭盈利創逾六年新低 瑞士央行黃金外儲跌掉32億瑞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860.html
二季度大宗商品暴跌發酵:油企巨頭盈利創逾六年新低 瑞士央行黃金外儲跌掉32億瑞郎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8-02 21:46:00
本輪大宗商品熊市的“後果”只有當財報揭曉後才顯得如此真切——兩大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l Corp)和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二季度盈利分別大降52%和90%,美孚更被戲稱“跌掉半個蘋果”。
本輪大宗商品熊市的“後果”只有當財報揭曉後才顯得如此真切——兩大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l Corp)和雪佛龍公司(Chevron Corp)二季度盈利分別大降52%和90%,美孚更被戲稱“跌掉半個蘋果”。
此外,“上躥下跳”的金價也讓個人、機構投資者甚至是各國央行吃盡苦頭。瑞士央行最新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其黃金外匯儲備損失32億瑞郎。其實,各國央行所持黃金多多少少都暫時吃了“啞巴虧”。
東證期貨某貴金屬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黃金再度跌破1090的水平,但由於美國經濟數據尚較為混雜,因此黃金短期謹慎看空,中長期看空,如果進一步跌穿1078美元/盎司,那麽將會奔著1050水平而去。”
原油的前景似乎更為慘淡,美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Rex Tillerson此前表示,“由於能源供過於求(supply glut)等多種因素,低油價仍至少會持續幾年。” 可能也正如世界銀行近期預測的那樣,在市場供過於求、經濟下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美元持續走強的交叉影響下,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場的頹勢在仍將持續,真正複蘇可能要到2016年甚至更遲。

石油巨頭財報季遭“當頭一棒”
美東時間7月31日,緊接著科技巨頭們的財報浪潮,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紛紛交出了黯淡的成績單。
美孚第二季度盈利下降52%,凈利潤42億美元,每股收益 1美元,不及預期的1.11美元,創2009年來新低。其中,石油勘探和生產業務條線的表現尤其糟糕,利潤僅為20億美元,僅為同比79億美元的約四分之一。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還要數雪佛龍。其當季盈利跌幅達到90%,每股收益同比從2.98美元降至30美分。其上遊業務第二季業績從上年同期的盈利52.6億美元轉為虧損22.2億美元;下遊業務盈利從上年同期的7.21億美元增至29.6億美元。雪佛龍第二季度盈利與營收均大幅下滑,這也因為其最新業績中存在26億美元的一次性開支,部分抵消了出售資產帶來的18億美元收益。
結合歷史走勢便可發現,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商埃克森美孚的最新盈利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點;雪佛龍更是創下了12年來的新低。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駐新加坡的亞洲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Mark Keenan說,“供過於求是目前的主基調,正在影響能源價格和很多金屬走勢。”
“油價腰斬”也使得兩家巨頭公司的股價創下多年來新低。“這僅僅只是開始,減支將不斷持續。最大的擔憂在於,今年下半年的原油需求或將更為疲軟。” Wolfe Research LLC能源分析師Paul Sankey表示。
截至上周五美股收盤,埃克森美孚收於88.48美元,單日下挫4.89%,觸及2010年12月的最低點; 雪佛龍收於79.21美元,單日下挫4.58%,觸及2012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埃克森美孚更是將當季的公司股票回購總量減半至5億美元。
早在一年前,埃克森美孚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Rex Tillerson便是頭一個采取開支削減政策的高管之一。該公司於2014年減支9.3%,而2015年的減支幅度可能超過原定的12%目標。Rex Tillerson在埃克森美孚CEO的寶座上坐了足足10年,他表示,未來原油市場的反彈前景表示悲觀。彭博新聞社也報道稱,也就是在4月21日,Rex Tillerson在休斯頓能源會議上表示,由於能源供過於求等多種因素所導致的低油價仍至少會持續幾年。
這句話最後也被證明極具前瞻性(prophetic),國際油價先是在今年1月13日至5月6日之間上行45%,此後至今又再度下挫22%,去年年底,多家國際大行所預言的2015下半年油價反彈似乎並未有任何跡象。
也有分析師感嘆:“雪佛龍真是一場災難,埃克森美孚簡直令人失望。水漲船高,但當潮水退去之後,所有船都在低位運行。”
“金主”又受傷 黃金短、中期走勢分化
除了原油,大宗商品中的另一大主角就是黃金,而在市場一片混亂之下,受傷的“金主”自然不少。從“大金主”來看,此前便傳出了“普京抄底黃金抄在半山腰”的消息,這次瑞士央行又成了最新的受害者。
根據瑞士央行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史詩級的虧損誕生了——由於金價下挫,其黃金外匯儲備損失32億瑞郎。
此外,其總損失高達501億歐元(518億美元),折合最新匯率為472億歐元,相當於瑞士GDP的7%有余。由於歐元占瑞士央行外匯儲備的大部分,而其今年年初意外宣布取消歐元兌瑞郎1.20的匯率限制,再加之歐洲央行強勢推行QE壓低了歐元,瑞士央行的外匯儲備資產折合瑞郎大幅縮水。
截至目前的最新數據顯示,瑞士央行共有1040噸黃金,位列全球第七。然而這一數據再進一步折算到人均就極為“恐怖”——瑞士人均黃金儲備量為128克,這還未計入家庭私人擁有的金磚和金幣數量,因此瑞士人均儲金量遠遠超其他國家。據悉,德國為人均42克,意大利為人均40克,法國為人均28克,美國為人均26克。盡管近期公布的中國黃金儲備高達1,054.1噸,全球位列第七,但人均也僅約0.8克。
就金價未來走勢,盡管此前金價“閃崩”,但其短期操作和中長期價格走勢仍存在分化。
香港永豐金融集團7月31日在報告中表示,黃金市場再度跌破1090美元/盎司的水平。周四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混雜,但仍現積極,使得市場對美聯儲升息預期增強,而美元指數上漲,黃金則依然在低水平盤整,“目前金價受到震蕩區域下部的支持,下行受到限制,看多和看空投資者處在比較平衡的狀態,修正是需要時間的。”
就短期來看,easy-forex易信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下周五將迎來美國7月非農就業報告,市場料加緊調整倉位。數據方面,關註美國7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7月芝加哥PMI,盡管歐洲數據也將陸續登場,但對金銀而言,依然是美國因素的影響力所向無敵。
據悉,盡管當前金價已經觸及低位,部分門店的千足金價格為僅為279元/克,足金飾品價格為278元/克,但“大媽”的抄底熱情似已不在。
不過,WGC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新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前美國經濟正在走強,人類天生的忘性使得黃金的保值和避險功能略顯褪色,但其“西金東移”的大趨勢、黃金“不可磨滅”的性質,加之以亞洲為代表的全球央行正不斷積累黃金儲備,黃金的特殊魅力或將永久持續。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吞人電梯發酵 申龍電梯遭反水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791.html
屋漏偏逢連夜雨,處於荊州電梯“吞人”事故風暴中的國內電梯品牌蘇州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不僅要面對社會各界的質疑,可能還會遭受訂貨量下滑,被代理商“拋棄”的尷尬局面。
2015年7月31日早晨,江蘇省蘇州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秩序井然。(圖片來源:CFP)
屋漏偏逢連夜雨,處於荊州電梯“吞人”事故風暴中的國內電梯品牌蘇州申龍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龍電梯”)不僅要面對社會各界的質疑,可能還會遭受訂貨量下滑,被代理商“拋棄”的尷尬局面。
“事故發生後,銷售明顯受到影響,現在看近兩個月的銷售情況再決定是否要放棄代理申龍電梯”,申龍電梯貴州興義分公司負責人詹經理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湖北荊州申龍電梯“吞人”事故的發生,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關註。
在北京一位電梯行業從業人士看來,申龍電梯事故還在持續發酵,媒體的廣泛關註和質疑,以及社會各界的持續“圍觀”,不僅讓電梯安全成為公眾的關註熱點,也損害了包括申龍電梯在內的電梯品牌的整體形象。
而最直接的沖擊則可能來自銷售下滑帶來的各級經銷代理商集體“反水”。
遭遇二級代理商集體反水?
詹經理是申龍電梯在貴州興義市的二級代理商,最近讓他煩惱的是,在申龍電梯事故發生後,不僅電梯訂貨量明顯下滑,甚至原先已經下的訂貨單不少都要求退貨。各種投訴咨詢電話也讓他不堪其擾。
“再這樣下去,就不代理這個品牌了。”詹經理向記者抱怨。雖然公司的名稱是申龍電梯貴州興義分公司,但實際上只是合作代理關系,詹經理手里除了代理申龍電梯外,還代理著浙江富訊等電梯品牌。
據其介紹,去年他代理的申龍電梯在興義地區售出了60多部,但今年已經到8月份了,銷量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詹經理的情況並不是個案,在電梯“吞人”事故發生後,上海、廣東、四川、貴州、安徽等省份已經相繼暫停使用“申龍”電梯,進行全面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貴陽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負責人沈建孫告訴記者,7月30日,貴州省、市質監局及省特種設備檢測院組成聯合檢查組,對貴陽市在用的“申龍”扶梯進行了檢查。目前全省各地都在排查電梯安全隱患,並要求在8月10日前上報省質監局。
河北申龍電梯分公司辦公室的陳冰(化名)在事故發生後工作職責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前主要是推廣銷售申龍電梯,現在主要職責是解答各種咨詢和質疑。
據其介紹,目前公司的銷售等各項工作已經基本暫停,所有的工作重心是配合省市質監局、安監所等部門對省市地區的所有申龍電梯一部部地進行安全排查工作。“這個工作可能會持續1~2個月,還不知道接下來有沒有其他突然的安排。”陳冰無奈表示。
記者隨後分別撥通了申龍電梯寧夏、濟南(山東)、成都(四川)、貴州、安徽等各地分公司的電話,情況大同小異,目前全國各省市基本已暫停申龍電梯運行,銷售工作也基本暫停。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申龍電梯在全國各省設立的分公司並非是直接隸屬於申龍電梯,這些分公司除了代理申龍電梯還代理其他電梯品牌。在市縣一級的二三級子公司與申龍電梯的關系則更為松散,同時代理多個電梯品牌是常態。
申龍電梯的低價殺手鐧
“寧夏申龍電梯銷售有限公司”是申龍電梯在寧夏授權為唯一的全權業務代理公司,全面負責申龍電梯在客梯、扶梯、觀光梯、貨梯、醫梯、汽車梯等產品範圍內開展銷售及售後服務。
實際上,這家公司一直掛著兩個牌子,其最開始使用的另一個牌子是“銀川現代電梯有限公司”。
公司總經理劉俊橋告訴記者,自己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代理各種電梯品牌在寧夏及周邊地區的銷售工作,包括富士等外資品牌。
“外資品牌價格規範透明,對經銷商的要求也很高,不掙錢還要受很多氣,每次去他們工廠像是當孫子似的”,劉俊橋決定不再伺候這些外資品牌,轉而尋找國內品牌。
價格實惠的申龍電梯進入劉俊橋的視線。記者查閱資料獲悉,2012年至2014年,申龍自動扶梯產品銷售平均單價(不含稅)分別為11.19萬元/臺、11.77萬元/臺、11.76萬元/臺。
而另一家國內電梯生產商博林特2009~2011年自動扶梯產品的平均售價為16.64萬元、18.92萬元和15.85萬元。“通常4米多高的樓層的扶梯價格在15萬~20萬元之間,申龍電梯的售價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劉俊橋認為,“這個有的賺”。
1998年劉俊橋開始代理申龍電梯在寧夏及周邊地區銷售。果不其然,售價明顯偏低的申龍電梯在寧夏市場上廣受歡迎。
“我們已經在寧夏地區累計銷售2000多部各類申龍電梯,已經連續四五年進入寧夏電梯各品牌銷售量的前三。”劉俊橋表示。
近幾年來,正是憑借低價優勢,申龍電梯在激烈的電梯戰中獲得中小型地方房企和連鎖商超等客戶的青睞,成為行業後起之秀。2012~2014年申龍電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9.57億元、10.9億元和12億元,連年增長。而在如今國產電梯品牌中,申龍電梯以市場占有率2.82%位列第四。
低價背後隱患堪憂
但低價搶占市場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小的隱患。
首先是公司的研發和技術投入明顯低於行業水平。2012~2014年,申龍電梯研發費用分別為3104萬元、3570萬元、3733萬元,所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6%、3.65%、3.11%。而同處江蘇的另一家國產電梯品牌江南嘉捷2014年的研發支出為1.01億元,較2013年9488萬元同比增長7.13%,江蘇康力電梯2014年研發支出為1.19億元,較2013年研發支出8714萬元同比增長37%。
在專利技術力量方面申龍電梯也明顯弱於競爭對手。招股書顯示,申龍電梯及其全資子公司吳江全勝機電擁有107項專利,包括11項發明專利;2014年,康力電梯擁有498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2項;而同期江南嘉捷則擁有專利646項,發明專利90項。
“成本類似,而價格卻明顯低於同行業水平,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賠錢賺吆喝,搶市場;另一種是,在原材料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減少甚至偷工減料”,上述電梯行業從業人士分析稱,近期不斷發生的電梯安全事故,已經讓電梯質量安全成為關註焦點,再依靠低價搶市場難有前景。
申龍電梯招股書顯示,2013年申龍電梯的主營業務毛利率為27.14%,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均值28.47%。與行業最高值33.32%差距明顯,而同期康利電梯、博林特的毛利率水平都已升高到30%以上。
劉俊橋也坦言,目前公司電梯銷售維持5%~10%左右的利潤率,但經濟不景氣,房子賣不掉,全是各種墊付款,實際拿到手里的錢很少。“公司目前每個月還有幾十萬元的利潤,但每月的工資支出十多萬元,電梯維修保養等費用也是十多萬元,公司收支基本平衡”,劉俊橋說,盈利情況很不好,也就是銷量做上去,賺個名聲。
如今,除了代理申龍電梯外,劉俊橋和申龍電梯寧夏分公司已經開始代理四川快速、快意、西尼等電梯品牌。
事實上,申龍電梯近年來一直在全國加速擴張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截至2014年底,申龍電梯註冊成立了包括寧夏、浙江、貴州、重慶、廣西、北京、陜西、河南和安徽等11家分公司,除此之外,還在吉林、福建、廣東等7個地區成立服務中心和數十個辦事處。
但申龍電梯技術研發等卻一直難有突破。申龍招股書顯示,申龍電梯核心零部件不能自制而靠代工,在堪稱電梯大腦的控制系統方面,申龍電梯僅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申龍電梯銷售服務網絡迅速擴張,讓申龍電梯的銷量、品牌知名度都有一定提高,但如果公司研發技術投入、產品質量控制、營銷管理等方面不及時跟上,隱患可能會隨時爆發”,上述電梯行業從業人士表示。
記者就相關問題給申龍電梯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回複,但其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的生產經營依然如常,公司的IPO上市也在按計劃進行。針對荊州電梯吞人事故,公司還在等官方性的結論,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公司的上市進程及未來發展。
作者:吳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營改增”等多項舉措“發酵” 中國電信首三季度凈利僅增1.1%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85.html
“營改增”等多項舉措“發酵” 中國電信首三季度凈利僅增1.1%
一財網 李娜 2015-10-28 16:07:00
中國電信表示,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對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10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了其最新財報。2015年前三季,中國電信營收2463.17億元,同比上升1.1%;利潤164.07億元,同比僅增長1.2%。
中國電信表示,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對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2015年前三季度經營收入為2463.17億元,同比上升僅為1.1%;利潤為164.07億元。其中服務收入為2210.67億元,同比上升1.9%。
事實上,在互聯網OTT業務的猛力沖擊下,電信運營商的收益增長與流量增長之間的剪刀差變得越來越大。
此前,騰訊對外發布微信生活白皮書指出,微信每天通話量達到2.8億分鐘,全年算下來超過了1022億分鐘。相比之下,中國電信2015年第一季度移動語音通話總分鐘數為1583.8億分鐘。
數字化倒逼轉型
中國電信指出,用戶數量上,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94億戶,累計凈增872萬戶。其中3G/4G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37億戶,累計凈增1818萬戶。4G終端用戶數達到了4373萬戶。
中國電信表示,前三季度移動服務收入保持了增長,平均每月每戶移動服務收入(ARPU)為55.5元,同比略有上升。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替代加速影響,固定電話用戶數減少了667萬戶,但網絡寬帶用戶數達到1.11億戶,凈增414萬戶。
“互聯網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是互聯網和傳統運營商在入口上開始爭奪;二是給運營商的收費模式、商業模式、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變化,傳統運營商習慣於通過前向向消費者收費,而今後應該研究後向的商業模式。”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楊小偉曾經表示,過去運營商引以為豪地說客戶是我的,而今天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對運營商業務的感知在逐步下降。
“作為運營商,我們對互聯網是歡迎的、支持的,但是運營商怎樣和廣大消費者建立直接的聯系?運營商必須要進入互聯網領域,要推動自身互聯網化的轉型。”楊小偉如是說。
“數字經濟時代,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以及商業模式不斷受到來自互聯網OTT業務的侵蝕,語音與消息等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下降,數據業務增量不增收,淪為OTT業務的‘啞管道’。”一位通信設備廠商人士對記者說。
事實上,面對自身的轉型,中國電信也出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在LTE網絡上利用多載波技術提升網絡速度,在終端強調CDMA/LTE多模發展。在不久前的中國電信天翼終端展會上,中國電信也發布了2016至2017年商用VoLTE的計劃。2015年8月份,中國電信在17個城市也開啟了“天翼4G+”業務。
中國電信表示將繼續高效建設4G網絡,為4G發展贏得寶貴時間和節省支出。
提速降費、營改增兩座“大山”
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中國電信表示對於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此前測算,考慮到稅率增加和進項稅收抵扣因素,電信企業稅負將比以前增加100%。
2014年6月1日,營改增試點在電信業鋪開,電信業繳納營業稅3%的稅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增值稅兩檔稅率,即提供基礎電信服務的11%稅率和提供增值電信服務的6%稅率。另外,電信企業提供電信服務時,附帶贈送的用戶識別卡、電信終端等貨物,稅率為17%。
此前,電信業三巨頭預計“營改增”導致利潤大降,中國移動預計利潤下降200億元,中國電信預計盈利倒退52.5億元,中國聯通預計利潤下降將超100億元。
除了營改增影響,移動、電信、聯通將從10月1日開始推出當月流量不清零的舉措也被視為運營商盈利能力的另一座“大山”。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電信企業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套餐匹配等服務。專家指出,由於近年來三大運營商傳統的語音業務一直在萎縮,流量收入是三家新的收入增長點,預計此舉將對三家運營商業績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事實上,4G發牌以後,隨著流量消費的快速增長,流量單價也在下降。為了爭取用戶,運營商2014年曾掀起了多輪降價。雖然2014年的移動寬帶流量消費是2009年的7.7倍,而單價按照4G的標準降到了不到以前的1/10。而在2015年,流量單價進一步下降,影響業績。
中國電信表示,期內加大網絡運營投入,加上經營性租賃費有所增長,因此2015年前三季度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2014去年同期上升21.6%。
此外,公告表示,前三季度,中國電信投資收益及應占聯營公司的損失主要為期內應占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29.9%的損益。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163.6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1.2%,EBITDA為人民幣765.13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2.3%。EBITDA率(EBITDA除以服務收入)為34.6%。
編輯:劉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雲南煤化債務違約發酵 中融與中信6.43億信托"踩雷"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23.html
對於目前相關信托產品的兌付情況,記者並未能從中融信托獲得回應,而中信信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雲南煤化違約事件和中信信托"好像沒有太大關系","應該不會"涉及公司產品兌付,但具體情況需了解後回複。
每經記者 嶽琦
作為雲南最大煤企、雲維股份的實控人,雲南煤化工集團(以下簡稱雲南煤化)債務違約不斷發酵。在這場涉及13.05億元的債務違約事件中,信托機構"踩雷"備受投資者和市場關註。
近日,雲南煤化在上海清算所官網公布其債務違約情況,截至今年10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債務逾期13.05億元,其中包括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的6.43億元信托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都曾分別發行名為"中融-源信1號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中融源信1號)和"中信國企1號東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下簡稱中信國企1號)信托貸款產品,用於雲南煤化一家全資子公司東源煤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
對於目前相關信托產品的兌付情況,記者並未能從中融信托獲得回應,而中信信托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雲南煤化違約事件和中信信托"好像沒有太大關系","應該不會"涉及公司產品兌付,但具體情況需了解後回複。
事實上,近年來礦產化工領域信托產品兌付危機時有發現,而信托"踩雷"將涉及眾多普通投資者。按照雲南煤化"通過貸款償還信托、租賃債務"的債務重組思路,相關信托產品觸發延期風險似乎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
債務違約信托"踩雷"
在行業低迷和高管貪腐事件的雙重打擊下,雲南煤化昔日的融資"財技"如今已經成為違約風波中的棘手問題。
雲南煤化此次13.05億元債務違約中包括中信信托和中融信托的6.43億元信托融資。此外,多家銀行金融機構也同時"躺槍"。而雲南煤化還面臨著近200億元的短期借款,且大部分將於年內到期。
從雲南煤化的融資結構不難發現,其近年來的"財技"頗高,"短貸長用"的無奈之舉下,為其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包含了多家國有大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
除銀行"躺槍"外,信托融資成為雲南煤化最大的違約類型。記者從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官網查詢發現,目前兩家機構公開披露的涉及雲南煤化信托產品即為"中融源信1號"和"中信國企1號",擬發行規模分別為不超過7000萬元和5億元。
此外,雲南煤化2014年報顯示,其長期借款中的信托借款為6.6億元,包括招商銀行昆明分行3筆信托借款共計約6億元,今年12月27日到期,年利率達11.58%。英大國際信托公司1筆信托借款約1.6億元,2016年9月到期,年利率10.8%。
據英大國際信托官網披露,該公司於2014年9月成立"英大信托-東源煤業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發行規模約1.6億元,資金用途為一次或分次向雲南煤化全資子公司東源煤業發放貸款,預計最高年收益率在9%~9.5%。
在對相關信托產品推介文案中,雲南煤化頭頂"省屬特大型骨幹國企、中國企業500強、總資產接近700億元、公開市場評級AA"等諸多昔日光環,但當違約危機爆發時,雲南煤化的盈利能力、資產規模和信用評級早已不比當年。
"該延期可能導致委托人或受益人無法在預計存續期限內實現信托收益,從而使委托人或受益人遭受損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信托文件顯示,"中融源信1號"的風險提示稱,盡管設置了擔保措施,但如果預計存續期限屆滿時,本信托計劃項下現金類信托財產不足以支付受益人預期信托利益且信托財產未變現完畢的,本信托計劃自動進入延長期。
信托“輸血”風險較大
記者註意到,"中信國企1號"的公開信息顯示,該信托期限為18個月,自信托計劃2014年6月成立起每滿6個月進行一次信托收益分配。而"中融源信1號"公開信息顯示,該信托期限為1年,此前預計於今年6月結束,兩只信托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均為9%。
此次雲南煤化披露的信托融資違約是否涉及上述信托產品?這是否意味著相關信托產品的收益受到影響?對於目前雲南煤化面臨的窘境及其對信托產品收益的影響,記者並未在上述信托公司官網查詢到相關公開信披。
11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聯系上述信托機構但未能獲得回應。而上述中信信托內部人士則以出差為由未做更多回應。但記者註意到,中信信托與雲南煤化的業務往來頗為頻繁,中信信托似乎從中獲益頗豐。
雲南煤化2014年報顯示,其短期借款中,中信信托有2筆"信用借"款分別為5億元和3億元,並於今年4月和10月到期,這筆3億元的借款年利率為12%。此次雲南煤化披露的逾期債務信息中,中信信托涉及的金額同為3億元。
在"中信國企1號"的推介信息中,中信信托還專門列出特別風險提示稱,本信托計劃向東源煤業發放的信托貸款為"信用貸款",可能面臨債務人及共同債務人不履行還款義務的信用風險,將對信托利益兌付時間產生較大影響。
從信托機構的操作方式不難看出,以最高9%的收益率發行信托產品,再以高出10%的利率貸款給急需"補血"的礦業企業,信托機構的業績雖然被"扮靚",但這類被業內稱為"激進"的做法風險並不低。
事實上,上述3個信托產品的資金均流向了東源煤業,而且均由雲南煤化承擔連帶責任擔保,還款來源則為東源煤業及雲南煤化的銷售回款。但在行業低迷和高管貪腐的陰雲之下,東源煤業已經成為雲南煤化最大的虧損源之一。
中信信托官網顯示,東源煤業高管(董事長、總經理等)及雲南煤化內部員工計劃認購"中信國企1號"不低於10%的受益權。今年6月,昆明市檢察院對東源煤業原董事長顧學達以涉嫌受賄罪立案偵查,主管集團財務和融資的雲南煤化原副董事長董光輝也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隨後被昆明市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逮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科隆千人性侵案發酵 德國內面臨意見分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110.html
科隆千人性侵案發酵 德國內面臨意見分裂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1-07 22:18:00
對於在此次大規模性侵案件中無法繞過的“移民”問題,德國國內再次面臨意見分裂。
在德國的社交網絡上瘋傳著一段視頻:無端遭到暴徒襲擊的一位德國姑娘展示著她頸部和胸部的嚴重燒傷——在德國西部城市科隆的跨年夜當晚,有人往她大衣帽子里扔炮竹,造成的損傷已經抵達真皮層,即便痊愈,也將留下永久性瘢痕。
2016年新年跨年之夜,在德國科隆中央火車站附近發生的大規模性騷擾事件中,至少100名年輕女性報案稱受到了男性的性侵犯、搶劫和盜竊(還有很多人沒有報案)。

據查,此事件中至少有多達1000名嫌犯,犯罪行為疑似經過組織和策劃。這一當局口中“史無前例的犯罪案件”不僅令全德嘩然,也令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受到廣泛批評。目前除了下令要求徹查之外,默克爾沒有更新的表態。
德國國內對此看法不一:一方面,科隆新年夜的的大規模性侵案再次引發德國國內反難民的仇外浪潮,德國政客公開指責默克爾在難民政策上犯下的錯誤;另一方面,也有德國人認為科隆本身治安一般,此次雖然出現大規模犯罪事件,然仍要警惕極右翼勢力趁機潑撒反難民臟水之嫌疑。
“科隆一直非常亂”
“此次是有組織還是意外,德國國內目前仍存在爭論,每年新年夜都有人朝著別人扔炮竹,我十年前就碰到過一次,確實比較可怕。但此次範圍之大,是比較少見。”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居住了數十年的張女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科隆一直非常亂”。
2014年,張女士曾協助幾位中國朋友在科隆中央火車站換車,盡管一群中國人在一起,但其中一位女生的背包仍被人偷走,後來到了臨近城市亞琛報案,警察表示,在車站附近,這類案件一周可以多達四起,亞洲人更是目標群體。
“後來我在科隆火車站附近都很警覺。”張女士表示。
此外,科隆處在德國西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離比利時和法國較近,地理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隆的治安狀況。
目前,根據德國媒體的報道,科隆當地警方共確認了4名疑犯,其中兩名是來自北非的小偷,在查明後被釋放,另外兩名於1月3日在科隆中央火車站附近因行竊被捕,目前仍在拘留之中。
據目擊者介紹,這些15至35歲左右的男性,以30-40人為一組,案發時把德國女人圍得嚴嚴實實,在搶劫之前上下其手,猥褻的言語中帶有很濃的口音。還有許多人則直接把爆竹扔進人群,造成大面積混亂。
目前科隆已經將調查人員增至80名,並預計在本周出具詳細調查報告,警方則在調查結果出來後才會做出判斷,稱這是一個“程序問題”,北威州內政部長雅戈爾(Ralf Jäger)表示。
恐激發“反移民”情緒
在社交媒體上,德國民眾抱怨,因為對移民的“恐懼”有可能引發“反移民”情緒。
但更令德國人震驚甚至憤怒的是,德國媒體似有瞞報之嫌,包括德國電視二臺(ZDF)在內的媒體均沒有及時報道此次案件。
直到1月4日(本周一),德國主要媒體才開始披露此大規模性侵案,ZDF也是直至6日才被迫為遲報此案致歉,稱“沒有在當日七點檔對此事件進行及時報道是一個錯誤”。
此外,德國官方根據目擊證人和受害者的證詞,僅承認大部分疑犯面目有“阿拉伯裔或北非裔”特征,未將疑犯同一些人所懷疑的難民掛鉤。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秘書長朔伊爾(Andreas Scheuer)指責德國媒體太過保守小心。
“我呼籲大家進行清晰真實的報道。” 朔伊爾表示,當難民湧入德國,而德國人擔心德國社會未來之時,畏首畏尾、避談真相是錯誤的,要勇於反映現實。
在大規模性侵案件被德國媒體披露後,科隆居民在當地時間1月6日晚聚集在科隆大教堂前抗議這一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現場有橫幅赫然寫著“默克爾女士,你在哪兒?默克爾你怎麽看?我們害怕!”。
是否難民所為
對於在此次大規模性侵案件中無法繞過的“移民”問題,德國國內再次面臨意見分裂。
此前,因力挺難民政策而遇刺的科隆市市長海克爾(Henriette Reker)此次竟然拋出“一臂距離論”。她表示,女性最好應該結伴同行,而且同陌生人保持“一只手臂的距離”。
這一被視為逃避責任的言論隨後在社交媒體上遭到民眾抨擊。德國家庭事務部長石威斯格也回應道:“那些說女性不應該穿超短裙的日子,早就已經結束了。”
與此同時,海克爾堅稱,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難民參與了這次襲擊。她對德國媒體表示,任何認為嫌犯等同於難民的看法,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不過,德國的一些極右翼組織顯然不這麽看,他們還提出,這一案件除了難民以外,沒有其他可能。
德國自由民主黨主席林德納則直接指責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稱“默克爾(接納難民)的行為把德國和整個歐洲都推向了混亂。”
在接受《世界報》采訪時,德國著名犯罪學家費佛(Christian Pfeiffer)表示,“這些(行兇者)大部分都是十分年輕的單身男人,來到這個國家之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些什麽。”
“要得到庇護身份已經花費了他們如此之長的等待時間,他們(難民)的失望和憤怒與日俱增。”費佛說道,不要僅僅將這些人看作盜竊團夥,必須要看得更多。
昨日(7日),德國司法部長在馬斯(Mass)已表示,如果尋求庇護者參與了上述案件,就可能被驅逐出境。
“如果庇護申請人在庇護申請期間被判處一年或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德國法律允許將該庇護申請人驅逐出境。”馬斯表示,“法院將絕對宣判的程度,但這種刑罰在原則上對性犯罪絕對是有可能的。”
編輯:方向明
魏則西事件發酵:“莆田系”概念股停牌的停牌 大跌的大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243.html
“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背後的莆田系資本運作逐步浮出水面,相關沾染的上市公司也便被推至風口浪尖。
五一小長假結束後的A股首個交易日,“莆田系”概念股多數下跌,其中中源協和(600645.SH)宣布停牌,和美醫療(01509.HK)、華夏醫療(08143.HK)等均應聲下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讀學生魏則西之死最直接劍指的是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下稱“武警二院”)。身患“滑膜肉瘤”的魏則西生前曾在武警二院嘗試進行腫瘤生物免疫療法,但擁有救命稻草般的先進技術,最後證明不過是邪惡的騙局。
而相關消息指出,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已將其業務外包給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柯萊遜”),其核心技術便是“魏則西事件”中的DC-CIK細胞免疫治療法。
這讓計劃全資收購柯萊遜的中源協和也被推至風口浪尖。5月3日早盤,中源協和以“申請停牌對相關事項進行核查”為由進行緊急停牌。中源協和曾於3月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以11億元收購柯萊遜100%股權。而據中源協和12月11日晚間一則參與設立並購基金的公告顯示,柯萊遜實際控制人曾為陳新喜,持股比例為98%。
目前柯萊遜的官方網站已經打不開,顯示“網站維護中”。有媒體報道,從網友保存的截圖可以看到,柯萊遜公司董事長為陳新賢;據莆田系醫療公司知情人士介紹,陳新喜和陳新賢兄弟二人都是莆田系醫療企業中的大老板。
對於中源協和的此次收購,多數投資者建議“退出這筆增發收購”。有市場人士推測,中源協和收購柯萊遜或將有變。
除了A股,莆田系概念股還有港股的和美醫療以及華夏醫療。據了解,和美醫療由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林氏旗下林玉明所創建,2015年7月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5月3日,和美醫療開盤跌逾6%,截至發稿,跌幅為8.18%,報5.5港元/股。
另外,港股上市公司華夏醫療以及萬嘉集團(00401.HK)均為莆田商人翁國亮旗下公司。據了解,翁國亮1964年出生於莆田荔城區黃石鎮清中村,其旗下有惠好醫藥200個連鎖店和華夏醫療集團。其中,華夏醫療今早大跌,截至發稿,跌13.11%,報0.53港元/股。同屬“莆田系”的萬嘉集團則尚未有成交。
據悉莆田系已經主要形成四大家族:陳、詹、林、黃。其中,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基本上被陳氏家族所控制;以“博愛”、“仁愛”、“曙光”為名稱的醫院大部分被林氏家族所控制。
以林誌程為法定代表人的廣東博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博愛集團”)在其官網介紹中表示,正在積極準備境外上市規劃戰略。未來的上市將會分為三大板塊:以廣州為根據地的海外腫瘤治療的旗艦基地板塊、中高端婦產兒科連鎖醫療集團板塊以及大型綜合性醫療健康城產業集團板塊。
而新加坡上市公司鵬瑞利置地集團(40S.SI)2015年7月公告顯示,其已與博愛集團成立合資企業(鵬瑞利占股40%,博愛集團占股60%),合資企業將用於收購、開發和管理中國境內的醫院及醫療服務機構。外方股東此前曾明確表示,新公司要盡快上市。
除莆田系概念股受到波及以外,A股相關民營醫院和細胞免疫板塊也受到質疑。截至今日早盤收盤,A股中民營醫院概念股國際醫學(000516.SZ)、綠景控股(000502.SZ)均大幅低開;細胞免疫概念也未能幸免,北陸藥業(300016.SZ)、香雪制藥(300147.SZ)開盤也不出所料出現深跌。隨後伴隨著大盤的走強,上述個股也開始有所反彈。
(本報實習生汪家正對本文亦有貢獻)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74.shtml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文| 楊舒芳 袁殿城
近日,四家第一批試點公司之一的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正深陷風波。多家媒體的報道稱,目前已有多名用戶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北銀消費。隨後,北京銀監局公布了罰款150萬的行政處罰決定。
原因是,北銀的業務模式之一,是和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戶,其中有部分中介有從套取資金,實際的資金去向不明。也就是說,不少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北銀消費有了20萬元的貸款。
作為一家銀行背景的持牌機構,北銀消費的風控能力和業務模式都遭遇了信任危機。而常規印象中,正規軍一直自持著可靠的形象。
套現池
幾天前,FinWise做了花唄等互聯網信貸背後的套現產業鏈起底。北銀消費事件的發酵,卻炸出了另一個天坑,就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背後的套現池。
據最早爆出此事的《中國經營報》報道,北銀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中介的套現池。涉及客戶約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銀消費有20萬貸款,總金額在4000萬左右。很多人拒絕還款,又為自己的征信檔案上的逾期記錄所憤怒。
這些用戶就是被拉的“人頭”。所謂的“拉人頭”,是與北銀消費合作的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的慣用說法,指的是中介借個人用戶的名義,從北銀消費申請貸款。這些款項最終並沒有進入借款人的賬戶,不少借款人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名下還有這筆貸款。拉人頭的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套取用戶資料。大概方式是,擔保公司號稱推出某款理財或者貸款產品,拉客戶去填資料,用他們的資料去北銀消費貸款,然後告訴客戶貸款沒有批下來。有的客戶是在接到催收電話後,才知道這筆貸款的存在。
二是貸款後審批錢被轉走。有客戶在北銀消費的貸款代辦點提交申請後,得到了20萬元貸款發放的通知,錢卻被第三方轉走了。
三是花錢拉人頭。部分中介會直接明碼標價,以每單800~1000元的回報,要求客戶以“協助貸款”的方式,簽訂貸款協議。由於擔保公司會提供房產等抵押物,並和客戶簽訂免責協議書,不少客戶以為沒有風險。
謎之風控
盡管北銀消費的事情是最近才真正爆出,但事實上,從網上的相關問答、律師咨詢紀錄來看,起碼從一年前開始,就有用戶陸續發現自己“被貸款”了。

在媒體報道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貸款”的事情,卻接到了北銀消費的催收電話。
在北銀消費的案例中,至少暴露出了三個比較大的風控漏洞。
一是貸前審核。按照規定,消費金融的個人最高額度是20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個人申請往往由於各種限制條件而額度較低,通過中介則可以輕松拿到最高額度。
在《中國經營報》的采訪中,有用戶提到中介曾幫他進行資料“包裝”,包括假的工作收入證明、住址信息,並辦理了北京的電話卡和銀行卡。
二是重複擔保。在中介給出“人頭”的合作方案里,中介給提供一套房產作為擔保。在操作中,一套100萬的房子,可以用於做5個人的抵押申請,換到近100萬元的貸款,比例接近100%。
此前FinWise曾經采訪一位做房產抵押貸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CEO。他們對於房產抵押價值的處理是,先按照銀行評估值的70%定價,同時走訪房源所在附近的房產中介,與他們的快賣價(保證3天內能賣出的價格)進行比較,保證抵押價格還要低於快賣價。
三是繞過監管。20萬的貸款限額,本身是為了控制消費金融的風險而設定。但中介通過“拉人頭”,事實上繞過了這一監管。最終中介拿到了多少貸款,取決於拉了多少人頭,所謂的上限形同虛設。
北京銀監局公布的處罰信息,也基本證實了這幾點。

風口上的危機
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種結構複雜、可控度低的中介模式,似乎不單只存在於中銀消費。從網友的詢問、求助信息來看,捷信、中銀消費等都有類似的機制。

似乎,偏重線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於缺乏高效入口,就會格外倚重渠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依賴中介的問題。但如何在規模和風險中尋求平衡,卻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金融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行業。其他行業做的都是以物易幣的生意,出賣的是商品或者服務,金融卻是以幣易幣,出賣和賺取的都是金錢。
這也是為什麽金融機構有一個必談的話題,就是規模和風險。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上線以後,這個課題變的更加重要。因為對金融和信貸來說,規模意味的不僅是利潤,更是巨大的風險。
在消費金融逐步被鼓勵後,成了公認的風口。目前市場的參與者大致包括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分期購平臺,和電商系金融公司。在這個戰場里,曾經被羨慕的持牌機構如今顯得有點尷尬。
一方面,牌照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利益傾斜。通常而言,牌照的作用是解決準入問題和控制政策風險。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從事消費業務,小貸牌照就足夠了。
但持牌機構卻要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一位在第二批試點機構任職的同學說,就現階段而言,我反而覺得小貸牌照更方便,在一些業務和場景上比消費金融牌照要更好用。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數據庫和征信體系大多沒有建立起來,央行征信的覆蓋和消費金融的客群又不能完全匹配,在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上,容易出現盲點。
北銀消費給持牌機構們提了醒。或許是時候向曾經認為不夠高大上的P2P取取經了,畢竟這已經不是可以只靠政策吃飯的時代。
[本文作者楊舒芳,袁殿城 轉自FinWise,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北銀消費
消費金融
套現池
風控
贊(...)
分享到:
17歲阿富汗難民在德國列車上持斧行兇 難民危機發酵
德國當地時間7月18日晚9點15分左右,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一列開往伍茲堡(Wurzburg)的火車上,一名年輕男子手持刀斧行兇,導致4人受傷,其中3人重傷,1人輕傷。該男子目前已被警方擊斃。該條火車線路也已關閉。

稍早前的報道稱,至少有20人受傷。後證實是至少14人因為受到驚嚇而接受治療。
一名警察表示:“在列車到達伍茲堡後不久,一名男子拿著斧頭和刀開始襲擊乘客。”後來該男子跳下火車試圖逃離,被緊追其後的警方擊斃。行兇者的動機目前尚不清楚。

巴伐利亞州一名官員表示,行兇者系一名17歲的阿富汗難民,居住在附近的Ochsenfurt鎮。他可能是只身一人逃到德國的。德國媒體援引目擊者稱,男子行兇時曾“高喊口號”,有人聽到他喊的是:“Allahu akbar”(真主至大)。
一名政府發言人表示:“這很有可能是一起極端宗教主義鼓動的襲擊。”但他也強調,調查正在進行中,這名行兇者似乎是單獨行動。

一名居住在火車站附近的目擊者對德國媒體表示,在襲擊發生後,這輛載有25人左右的列車車廂內滿是鮮血。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目擊者稱,他看到有人從車廂中爬出來,替躺在車廂中的受傷者索要急救包。

車廂中血跡斑斑
今年5月10日,德國南部城市格拉芬火車站也曾發生27歲德國籍男子持刀傷人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據目擊者稱,當時該也曾高喊“真主偉大”等口號。該男子後被送至精神病醫院,當局並未證實其與極端組織有聯系。
今年2月,一名15歲的女孩用廚房刀刺入一名警察的頸部。檢方稱,該起襲擊事件系由宗教極端主義挑唆所致。
上周法國尼斯卡車襲擊案導致84人死亡之後,歐洲局勢已經進入緊張狀態。從接連發生的襲擊事件來看,籠罩在歐洲上方的恐怖主義陰雲正在越來越厚。
難民危機
此次襲擊案或將進一步加劇德國和歐洲難民危機的緊張局勢。
去年,德國收容了大約110萬難民,創下了歷史紀錄。敘利亞是德國難民第一大來源國,排在其後的是阿富汗。
不過,在巴爾幹移民路線關閉、歐盟與土耳其達成協議以減少難民湧入之後,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已經大幅下降。據官方數據,今年4~6月中,每個月進入德國的難民約為1.6萬人,不足今年年初時的五分之一。
今年5月有報道稱,到2020年底,德國政府在難民危機上支出的成本將達到936億歐元。據官方估算,今年進入德國的難民約為60萬名,明年40萬名,接下來幾年每年將有30萬名。約有55%的難民將在5年後找到工作。
治理巴伐利亞的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保守黨派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 Democrats)的姊妹黨派,該黨派一直以來都強烈反對默克爾在難民問題上的立場。
最近,默克爾的支持率有所回升,但此次的巴伐利亞火車襲擊案可能又將令德國政治局勢再度緊張起來。
“舉報信”事件發酵 萬科被指“瞎操心”
消停了幾日的“萬寶華”股權之爭,因萬科7月19日發出的劍指寶能系違規報告,再度點燃市場看客的激情。然而細究此報告的披露方式、其中舉報理由等,市場多方存有異議,反倒更多觀點傾向於“這可能是萬科沒招之後的跳墻”。
7月19日下午,一份以“萬科”名義向監管層舉報寶能系違規的報告“滿天飛”,但相關官方公開渠道無跡可尋,次日萬科方面才公告承認確實又向監管層發布此報告。“不論是誰對外發布了該報告,只要認定報告的內容將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上市公司方面就應該在信披渠道公開披露。”在多方律師看來,萬科在處理舉報信的事情上可能涉嫌信披違規以及打壓股價。
舉報信中,萬科劍指寶能系違規的條條款款,業內也多有不贊同之處。其中,就寶能系資管計劃在股票限售期間爆倉是否可以平倉的問題,多方業內人士認為,萬科此舉為“多慮”,一般資管計劃的實施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即便資管計劃爆倉,寶能系若願意承擔違約責任也是可以解封的。
被指涉嫌信披違規
7月19日下午,當大家還在議論萬科A股價跌跌補休,17元/股的保衛戰能堅挺多久,寶能系數百億資金壘起的危險杠桿風險幾何之時,一份以“萬科”為名義的《關於提請查處鉅盛華及其控制的相關資管計劃違法違規行為的報告》(下稱“《報告》”)流傳於媒體圈,讓股權戰況再度刷屏。如此精準的時機把握,讓市場一度猜測萬科想借此打壓股價,做絕地反擊。
但9000多字長文的落款之處並沒有蓋萬科的公章,萬科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交易所網站等官方公開渠道均沒有這封舉報信的蹤跡。在市場對舉報信來源持懷疑態度之時,也有部分人士透露,確實為萬科所發。
7月20日早間,萬科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證實,該公司確於7月18日和19日通過電子郵件、現場提交和郵寄快件等方式,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提交了上述《報告》。不過,萬科方面並未說明流傳於市場的《報告》是否為其所發布,也未將《報告》內容發布在公告中。
“不論是誰對外發布了該《報告》,只要認定《報告》的內容將會對股價產生影響,上市公司方面就應該在信披渠道公開披露。”上海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律師吳立駿認為,這個事情可能影響到股價層面,涉嫌信息披露違規。
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首先,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發布涉及大股東的重大信息,不是通過法定的信息披露渠道發布出來,本身就涉嫌信息披露的違法違規;其次,舉報信的內容又涉嫌打壓股價,萬科管理層有操縱股價之嫌; 再者,把舉報的猜測內容當事實公開,從民事法律責任的角度,有侵犯他人名譽權與商譽之嫌。
有熟悉流程的上市公司人士也稱,一般上市公司的舉報信,在其向上級部門舉報的同時,必須要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而萬科此份舉報信的對外公開時點也確實把握較為精準。自萬科A複牌至7月20日,股價處於一路下跌趨勢,累計下跌30.09%,另一廂機構方面也紛紛下調萬科A的目標價。看著股價跌跌不休的態勢,市場也將目光聚焦於寶能系數百億資金壘起的杠桿風險。
萬科的舉報信中也有提及,寶能系九個高杠桿的資管計劃目前的盈虧情況,以及是否觸及平倉線。並指出社會大眾對於寶能系高杠桿資金鏈的持續性、會否引發萬科A股股價斷崖式下跌、甚至再現二級市場系統性踩踏風險等方面的擔憂。
對此市場有觀點認為,萬科的此次舉報信,一方面將對手的底牌翻開並對外公布,法理上涉嫌泄露內幕信息;另一方面,則是上市公司有意放利空將股價打壓下來。
值得註意的是,寶能系目前合計持股占萬科總股本25.40%,占萬科A股28.83%。這說明寶能系持有萬科A的股份離30%的要約紅線已不遠。在業內看來,萬科的此舉可能也是絕地反擊,其目前所處局勢似乎窮圖匕見。
能否強平依據合同約定
在萬科的舉報信中,就寶能系九個資產管理計劃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定、違反資產管理業務相關法律法規、將表決權讓渡與鉅盛華缺乏合法依據、涉嫌損害中小股東權益四大方向十二個問題劍指寶能系存有違法違規行為。一時間,各路人士紛紛發表點評,其中寶能系資管計劃在股票限售期間爆倉能否強平的問題也較為關註。
“九個資管計劃存續期為24-36個月,杠桿比例1:2;除2個資管計劃(75億資金)將於2018年12月到期外,其余7個資管計劃均於2017年11-12月到期。”萬科在舉報信中指出,九個資管計劃可能會面臨到期後,萬科股票仍處於鎖定期,無法出售變現的巨大風險。如果萬科A股股價達到各個資管計劃的預警線和平倉線,在萬科A股處於鎖定無法出售的情況下,資產管理人難以實現強制減倉、平倉止損,優先級理財資金份額持有人將蒙受重大風險。
此外,萬科提請監管機構核查“九個資管計劃之管理人和優先級委托人是否事前知悉此次投資的萬科A股股票將被鎖定12個月以上,存在無法減倉平倉導致優先級委托人受損的風險;是否就此取得了全體委托人的同意”。
“萬科此舉是多操心。”業內多方人士對此表示。銀河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發表觀點稱,“鉅盛華是否會導致優先級持有人受損,自然由相關主體自己來控制,如果萬科股價下跌,鉅盛華要補錢,只要補了錢,就不受損,你萬科憑什麽說鉅盛華有可能賠不起就要先查?”
宋一欣也表示,資管計劃存在爆倉風險時,是否必須賣出,應依據合同約定處置,“倘若寶能系的資管計劃真爆倉了,寶能系若願意承擔違約責任,也是可以解封的”。 也有證券類律師認為,一般合同約定中也會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判並給出舉措。
除了平倉風險涉及的問題之外,萬科的舉報信中還存在一些經不起推敲之處。其中,對於萬科認為九個資管計劃合同屬於違規的“通道”業務、表決權讓渡缺乏合法依據等問題,多方業內人士均表示並不贊同。對於後一個問題,有律師發布觀點認為,信托委托人可以將表決權通過信托合同約定由第三人行使,這完全符合信托法規定。
當然在“萬寶華”股權之爭中,三方都存有一些問題,只是萬科此次因為舉報信成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而這次事件是否會挫傷萬科元氣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這場白熱化的“搏殺”還將走多久,最終棋局如何,本報將持續關註。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