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74.shtml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FinWise FinWise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消費金融持牌公司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文| 楊舒芳 袁殿城 

近日,四家第一批試點公司之一的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正深陷風波。多家媒體的報道稱,目前已有多名用戶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北銀消費。隨後,北京銀監局公布了罰款150萬的行政處罰決定。

原因是,北銀的業務模式之一,是和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戶,其中有部分中介有從套取資金,實際的資金去向不明。也就是說,不少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北銀消費有了20萬元的貸款。

作為一家銀行背景的持牌機構,北銀消費的風控能力和業務模式都遭遇了信任危機。而常規印象中,正規軍一直自持著可靠的形象。

套現池

幾天前,FinWise做了花唄等互聯網信貸背後的套現產業鏈起底。北銀消費事件的發酵,卻炸出了另一個天坑,就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背後的套現池。

據最早爆出此事的《中國經營報》報道,北銀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中介的套現池。涉及客戶約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銀消費有20萬貸款,總金額在4000萬左右。很多人拒絕還款,又為自己的征信檔案上的逾期記錄所憤怒。

這些用戶就是被拉的“人頭”。所謂的“拉人頭”,是與北銀消費合作的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的慣用說法,指的是中介借個人用戶的名義,從北銀消費申請貸款。這些款項最終並沒有進入借款人的賬戶,不少借款人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名下還有這筆貸款。拉人頭的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套取用戶資料。大概方式是,擔保公司號稱推出某款理財或者貸款產品,拉客戶去填資料,用他們的資料去北銀消費貸款,然後告訴客戶貸款沒有批下來。有的客戶是在接到催收電話後,才知道這筆貸款的存在。

二是貸款後審批錢被轉走。有客戶在北銀消費的貸款代辦點提交申請後,得到了20萬元貸款發放的通知,錢卻被第三方轉走了。

三是花錢拉人頭。部分中介會直接明碼標價,以每單800~1000元的回報,要求客戶以“協助貸款”的方式,簽訂貸款協議。由於擔保公司會提供房產等抵押物,並和客戶簽訂免責協議書,不少客戶以為沒有風險。

謎之風控

盡管北銀消費的事情是最近才真正爆出,但事實上,從網上的相關問答、律師咨詢紀錄來看,起碼從一年前開始,就有用戶陸續發現自己“被貸款”了。

000

在媒體報道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貸款”的事情,卻接到了北銀消費的催收電話。

在北銀消費的案例中,至少暴露出了三個比較大的風控漏洞。

一是貸前審核。按照規定,消費金融的個人最高額度是20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個人申請往往由於各種限制條件而額度較低,通過中介則可以輕松拿到最高額度。

在《中國經營報》的采訪中,有用戶提到中介曾幫他進行資料“包裝”,包括假的工作收入證明、住址信息,並辦理了北京的電話卡和銀行卡。

二是重複擔保。在中介給出“人頭”的合作方案里,中介給提供一套房產作為擔保。在操作中,一套100萬的房子,可以用於做5個人的抵押申請,換到近100萬元的貸款,比例接近100%。

此前FinWise曾經采訪一位做房產抵押貸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CEO。他們對於房產抵押價值的處理是,先按照銀行評估值的70%定價,同時走訪房源所在附近的房產中介,與他們的快賣價(保證3天內能賣出的價格)進行比較,保證抵押價格還要低於快賣價。

三是繞過監管。20萬的貸款限額,本身是為了控制消費金融的風險而設定。但中介通過“拉人頭”,事實上繞過了這一監管。最終中介拿到了多少貸款,取決於拉了多少人頭,所謂的上限形同虛設。

北京銀監局公布的處罰信息,也基本證實了這幾點。

001

風口上的危機

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種結構複雜、可控度低的中介模式,似乎不單只存在於中銀消費。從網友的詢問、求助信息來看,捷信、中銀消費等都有類似的機制。

002

似乎,偏重線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於缺乏高效入口,就會格外倚重渠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依賴中介的問題。但如何在規模和風險中尋求平衡,卻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金融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行業。其他行業做的都是以物易幣的生意,出賣的是商品或者服務,金融卻是以幣易幣,出賣和賺取的都是金錢。

這也是為什麽金融機構有一個必談的話題,就是規模和風險。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上線以後,這個課題變的更加重要。因為對金融和信貸來說,規模意味的不僅是利潤,更是巨大的風險。

在消費金融逐步被鼓勵後,成了公認的風口。目前市場的參與者大致包括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分期購平臺,和電商系金融公司。在這個戰場里,曾經被羨慕的持牌機構如今顯得有點尷尬。

一方面,牌照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利益傾斜。通常而言,牌照的作用是解決準入問題和控制政策風險。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從事消費業務,小貸牌照就足夠了。

但持牌機構卻要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一位在第二批試點機構任職的同學說,就現階段而言,我反而覺得小貸牌照更方便,在一些業務和場景上比消費金融牌照要更好用。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數據庫和征信體系大多沒有建立起來,央行征信的覆蓋和消費金融的客群又不能完全匹配,在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上,容易出現盲點。

北銀消費給持牌機構們提了醒。或許是時候向曾經認為不夠高大上的P2P取取經了,畢竟這已經不是可以只靠政策吃飯的時代。

北銀消費 消費金融 套現池 風控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