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書嶺的“疑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5/160194.shtml
應書嶺的“疑問”
麻策
2016-12-05 16:07
這個被資本“圍繞”的公司,結束了這個賽季的賽事,發布了5、6款遊戲新品。
“怎麽樣,夠創新嗎?”
12月3日晚,英雄互娛CEO應書嶺在親自主持發布,並演示了海陸空策略競技手遊《戰爭公約》之後,向臺下的行業嘉賓和媒體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與其說是疑問,不如說是反問。他的意思是:毋庸置疑,我們的遊戲足夠創新。
幾十分鐘前,他一登臺就翻出了今年9月莉莉絲發布會時,莉莉絲CEO王信文的一張現場照片。那是王信文站在舞臺的左側,目視位於他右手邊的觀眾,身後的大屏幕上是一句對行業質疑的疑問,不,同樣是一句反問。
“國內手機遊戲真的很難再有創新了嗎?”表達的意思也很明顯:莉莉絲不相信,不管同行在幹什麽,莉莉絲堅持做著行業里創新的事。
應書嶺自是不服氣:“我們(也)一直都在創新啊!”語氣略帶埋怨。
但你可想而知,他不是針對王信文,而是借此,哪怕以抱怨的形式,希望同行、渠道商以及媒體在內的所有人,看到英雄互娛的創新,肯定英雄互娛的堅持。
眾所周知,在遊戲行業想要獲得創新肯定,很難。
當晚,英雄互娛發布了自研、代理多款新品。既有人氣手遊續作,《全民槍戰2:機甲》《影之刃2》,又有全新的競技產品嘗試,如《一起來飛車》《戰爭公約》,後者作為自研的重量級產品出現,應書嶺親自帶著一批公司高管,進行現場演示。
這是一款軍事戰爭題材的RTS+UGC遊戲。簡單來說,它類似皇室戰爭的玩法,主打海陸空軍事戰鬥及策略。同時,它擁有多人合作對戰模式,更突出競技觀賞性。
應書嶺一共玩了兩局。第一局1V1,他翻盤取勝;第二局3V3,兩隊表現平分秋色,最終應書嶺隊壓哨取得拆塔數量領先,驚險戰勝對手。
這種競技的拼殺、驚險和刺激事實上已經持續了一整個下午。從2點到6點,英雄互娛組織舉辦的移動電競賽事HPL全球總決賽H2,決出了所有競技項目,包括《全民槍戰》《巔峰戰艦》《彈彈島2》《舞創天團》的冠軍。
這是英雄互娛的年終大事。為了增加人氣,他們特意請來了SNH48女子團體和藝人魏晨助陣。甚至,還把年中參與投資的Omni VR跑步機擺在了現場兩邊最顯眼的位置,打算幹脆就在HPL總決賽現場“開個VR電競的先河”。
4個墨鏡大漢全副武裝,實實在在來了一場VR全民槍戰表演,他們在這特殊的跑步機上“閃躲騰挪”,打完已是滿頭大汗。用應書嶺的話說,體驗10分鐘,就能讓你渾身濕透。
但回歸賽事本身,你仍可發現,移動電競在國內已成賽事但未現規模。盡管HPL進行地如火如荼,但整個移動電競依然太過早期,後面是持續且海量的市場教育、培養、推廣投入。
“死磕。”會後,應書嶺在媒體室接受群訪,所有人圍成兩大圈,他用這兩個字回應了關於移動電競市場挑戰或者市場考驗的提問。
群訪終歸是群訪。所有的提問都圍繞兩點:一個是移動電競,一個是VR;話題也都是老生常談:“被質疑的移動電競”與“被妖魔化的VR”。如果再“俗”一點,就加上“賺不賺錢?”、“賺了多少錢?”
應書嶺煙沒離手。臨近終了,他禁不住問道:“難道沒人問問我們的產品?怎麽沒人贊嘆我們遊戲怎麽做那麽好?”
正如他開頭時的反問,亦在表明“做創新的遊戲”這一點,英雄互娛自始至終沒有改變。
就像一家公司的“氣質”需要被反複強調一樣,他數次發問,都在說明英雄互娛一直是且永遠是一家以生產遊戲內容為核的公司。
當“資本”、“估值”、“營收”、“泡沫”等等字眼兒成為大家談論英雄互娛的關鍵詞,你能看到,應書嶺更加渴望這家公司的產品被認可並賞識。
以下為群訪摘錄。經i 黑馬編輯。
問: 行業內大家都覺得手機綁定做不了電競,那個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做移動電競的失敗或者玩家不認可怎麽辦?
應: 死磕。因為如果你覺得這個東西是一個方向性正確的東西,既使是在短時間玩家不是太認可,就想辦法去做。(大家不認可)說明你東西做的還不夠好,事實證明一件事情,當產品做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你會發現玩家的技術度也越來越高了,而且現在來講的話,移動電競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去質疑它了,還好。
問: 2015年移動電競賽事都是以遊戲企業為主體,今年國家還有很多上市公司都來進行參與,英雄互娛怎麽應對上下遊產業都加入進來的局面?
應: 移動電競整個賽道是非常寬闊的,它應該是一個千億美金的規模。這個階段因為移動電競非常火爆,導致有很多公司加入進來,我覺得這個OK,它只會把盤子越做越大,蛋糕越做越大,而且有人免費幫你遊戲做宣傳,這有什麽不好的呢。
問: 就電競產業來說,除了產品本身對用戶的吸引力,最重要的環節是什麽?哪一個環節利潤最高。
應: 目前來看的話,是生產遊戲這個環節利潤比較高,但是,放在歷史的長河里面,還是賽事的舉辦方利潤會高一點,我們都看到NBA、歐冠他們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生意,單單中國一個NBA的(5年新媒體)版權都可以賣5億美金,還是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現在肯定還是遊戲公司賺的多一點。
問: 電競的門票還有廣告收入這一塊有多少?
應: 廣告收入你也看到有華為,有肯德基,具體的收入不必說,但是辦這場比賽掙錢了,這是第一個事。
第二個票賣的不是特別好,取決於一個事情,我們在深圳這里預熱的時間太短,我們所有人都出去幫別的遊戲做預熱了,這一次確實相對稍微有一點影響。轉播這一塊我們目前還是免費的策略,所有平臺都是免費拿到我們這個比賽的轉播,在這個階段來講的話,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收這個錢,之前也有直播平臺跟我們談過,就是掏一筆錢出來,我相信你們也看過一些新聞,某一個直播平臺出來掏一筆錢,把某個遊戲的直播權給買斷了,我覺得我們做的還不夠好,我覺得我們還希望更多的用戶看到我們的遊戲,所以我們現在還不想做獨家。
問: HPL總決賽今年看獎金這一塊會有一些壓縮?
應: 確實,去年是10公斤黃金,第一名300多萬,今年大家看到第一名是50萬,因為今年我們推動了職業化,在推動職業化的時候,本質上來講比如一個遊戲大家都很喜歡玩,他們會考慮要不要打職業,打職業就會耽誤學業,而且打職業以後發現收入並不是特別好,是一個不太好的現象。現在行業里面數一數二的遊戲公司辦的職業聯賽,其實運動員的薪水都是比較低的。我們改變了一個方式,把部分獎金拿去做了戰隊扶持,這樣來講我們希望我們的職業戰隊可以過的更好,而且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收入,我們還以大聯盟的身份,去和直播平臺去談打包的直播解決方案,也拿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價格,大幾百萬,這是他們戰隊單獨談不可能拿到的價格。我們覺得這個階段要發揮大聯盟的價值,幫助職業聯隊拿到更高的收入,對這批孩子是更好的一件事情,讓他們有機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他們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移動電競的人,我希望他們過的好一點,不要因為那種辛苦就放棄了自己年少時期的夢想。
問: 移動電競的職業化現在做得怎麽樣?
應: 國內整個電子競技的職業化進程都不是特別好,反倒其實北美的電競職業化用兩年時間追上了中國15年,今年已經全面超過了。人家美國還是厲害,當產業要起飛之前所有人重金進場,所以說你要問我職業化好不好,其實去年我就講過,當一個電競選手開始做奶粉廣告(就說明電競職業化做好了),我看到韓國的電競選手做了奶粉廣告,看他打遊戲的那些人長大了做父母了,說你看我孩子就吃這個奶粉效果倍好,這代表一件事情,這個行業真正的職業化是行業要出現巨星,整個NBA只記住了一個人叫喬丹,整個西甲就記住了一個人叫C羅,整個英超只記住了一個人叫貝克漢姆,就是一個巨星出現才能代表真正的職業化,韓國出現了,美國這一次也出現了,這次S6打出來一個小夥子,在美國特別受追捧,打完S6廣告約都簽了兩千萬美金了,比賽都沒掙幾個錢,中國職業化確實到目前為止做的並不高,還是玩票的人太多,真正用心想把它做好的人太少了,我覺得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希望未來一到兩年有一個巨大的改變。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英雄互娛
應書嶺
HPL
贊(...)
分享到:
魔鬼在細節 最低工資疑問多 企業修改僱傭合約 減人力成本
1 :
GS(14)@2010-11-24 00:05:0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c-334233?category=m
最低工資明年5月實施,許多僱主對條例細節「矇查查」,目前HR界已嚴陣以待,坦言「魔鬼在細節」,至今僱主仍不清楚僱員進修、應酬及公司周年活動是否納入工時計算。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預料,大部分企業須重新改寫僱傭合約釐清工時定義,不排除更多大家樂「扣飯鐘」事件陸續有來。
既不是清潔,又不是保安,最低工資與我何干?不少企業以為僱員時薪高於28元,便不受影響,但條例規定,只要僱員月入低於1.15萬元,僱主須作工時記錄。
進修應酬 條數點計?
問題隨即出現,甚麼情況才算是工時?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副會長兼最低工資專責小組主席溫小雯坦言「魔鬼在細節」,因條例存有不少灰色地帶,「進修算不算工時?應酬算不算工時?員工都是因為工作才參與這些活動。」
她擔心,在計算工時將出現大混亂:「好像公司周年晚會,我們是搞手所以必要出席,但其他部門同事是自願性參與,是否一個同事計,另一同事不計?」其實,只要上司或企業指定出席培訓或活動,已應納入工時計算。
若員工在外地公幹,工時又如何計算?條例寫明到外地的交通時間視作工時一部分,但若在當地晚上接到上司電話,而內容與工作有關,例如討論工作進度,那便需納入工時。
最低工資不單增添計算工時難度,同時會令出糧日「延遲」。溫小雯稱,許多企業本月發放上月的OT補水,但當最低工資落實後,則要收集員工在該月加班時數。
企業在計算月薪制僱員薪酬時亦有困難,先要扣起該僱員所有有薪「非工作日」,即有薪病假、休息日等。以月薪6,000元為例,若該僱員每月享有有薪休息日 8天,在計算最低工資時,僱主要先扣除每日200元的有薪休息假,8日即合共1,600元,僱員每月實際所得的薪金為4,400元。但問題是,若僱員每日工作8小時,他的時薪只得25元,未能符合最低工資的28元,故僱主要加薪至4,928元,再加上有薪休息日1,600元,該月薪金為6,528元,較原本高出8.8%。
企業計算模式劇變
溫小雯指出,最低工資條例令成本上漲,屆時企業惟將有薪休息日或病假變作無薪,不納午膳作工時計算:「到時全公司的員工都要修改合約。」她揚言,條例迫使有良僱主變為無良,大家樂事件將會陸續有來。
她預料,最低工資條例令部分企業營運模式出現變化,甚至用機器取代人手,部分激勵員工機制如年尾發放的表現獎金會因而取消,或平均攤分在每月薪酬上。
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已向當局反映意見,她冀望勞工處將發出的行業指引,可釐清當中一切疑團。
﹏﹏﹏﹏﹏﹏﹏﹏﹏﹏﹏﹏﹏﹏﹏﹏﹏﹏
參照英國 本港基層未必受惠
本港在制定最低工資時參照英國模式,該國在99年立法後,約5%僱員平均收入增加1成,失業率輕微下跌,惟本港跟英國經濟、就業市場情況不同,本港基層生活能否得到改善?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字,英國落實最低工資後,失業率由6%跌至5.5%,但生產力得以提升,因企業減少以賤價競爭,更着重產品及服務質素。
然而,本港勞工市場架構跟英國不同,以飲食業為例,由於工種較多,代表飲食業界的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已揚言,業界會出現「漣漪效應」,行業的薪酬會拾級而上,既然較低技術的清潔工時薪已達28元,侍應便可向老闆施壓加人工,時薪要逾30元或以上。
像早前大家樂事件,有飲食業已透過一切的行政手段,壓低人力成本,有僱主或會壓縮工種,包括引入各種機器取代人手,以減輕大幅上漲的成本。
至於部分單幢式大廈的保安員隨時成為最低工資下的犧牲品,60、70歲的長者本靠6,000多元薪金過活,但當最低工資落實後,難免有業主寧願聘請較年輕的保安員。政府內部評估,最低工資會令4萬名僱員因此失業。最低工資或會提升部分基層員工薪酬,但低學歷低技術的年長員工,或最終成為犧牲品。
撰文:沈怡
2 :
龍生(798)@2010-11-24 01:09:04 唉, 一早就知, 為政績搞出來的
而家好lor, 搞幾年, 亂晒龍, 咪廢lor
學好唔學學埋大陸的野
一出就亂, 一亂就收, 一收就死
3 :
GS(14)@2010-11-24 21:48:47 最低工資和競爭力有衝突,未來社會開支大增
中原親解 樓市指數 3大疑問
1 :
GS(14)@2011-02-27 15:28:41 2011-2-16 EW
去年底政府以狠招打壓炒風,二手成交急速下滑,樓價即時回軟,豈料其後的樓價指數卻是「不跌反升」,市場人士質疑可信性,更有財經專欄作家撰文直斥代理有造市之嫌。
地產界人士指出,許多樓價指數只是地產代理的產品,當中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較具代表性。然而,這指數卻被指以偏概全,數據滯後,以及覆蓋屋苑數量有限。
中原則解釋,集團市佔率達四成以上,有一定代表性。專家指出所謂指數只能作參考,皆因市場未有又快又準的指標。
股票市場上有恒生指數反映股市走勢,相反買樓作為人們畢生最重大投資,卻沒有一個具代表性指數。縱然中原指數被廣泛採用,但卻為人詬病,綜合地產界人士意見,直指所謂樓市指數存在三大疑問。
問題1 數據不足
指數被批評最多的地方,在於所用數據不足,以偏概全。以去年十一月底政府出招後一星期的市況為例,全港三十五大屋苑只有八十宗成交,中原所促成的買賣約二十多三十宗。由於中原只計自己促成的個案,換言之指數的變化只以市場上四分一的交易來統計,予人有偏差的感覺。
「現時中原指數每星期更新一次,因為只以中原促成買賣計算,特別遇上淡市時,成交量急速下跌,隨時一星期只有幾宗成交,完全代表不到大市升跌,去年底政府出招後樓市成交急速下滑,指數就難以反映實際市況。」面對市場人士的質疑,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解釋說:「中原指數希望捕捉市場上最新的變化,無可能等土地註冊處的登記再做統計。」他續補充,集團的市場佔有率已達至四成以上,有一定代表性,促成的買賣足以反映最新市況。
問題2 領先指數滯後
市場另一疑問,是稱為領先指數,實際上卻並非領先,因為指數的編製是以正式成交日期計算,距離簽訂臨約日期相差約十到十四日,再加上約一星期的統計時間,於是出現兩到三個星期的滯後。
換言之,今天的指數,反映的並非是未來的樓價走勢,反倒是三個星期前的樓價。不過,學者或中原都指出,他們所採用的數據,相較政府的數字已經快多了。
現任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曾淵滄,是中原城市指數的創始人之一,他直言:「人人都希望有一個快而準的樓價指數,但怎樣為之『快』,準確又如何定義,現時中原指數已經盡力地做到最好。
「事實上中原指數的出現,正正是因為市場缺乏一個具參考性的指數,而政府又完全無做嘢,靠政府的指數隨時會落後大市半年,失去參考價值。」曾淵滄坦言,早於九九年中原和城市大學合作研製樓價指數,是基於政府數據不足。
黃良昇也強調,現時指數以正式成交日期計算,但比起政府的數字已經快好多。由差餉物業估價署編製的全港私人住宅售樓指數,屬市場上唯一的官方樓價指數,但一直未有受業界廣泛使用,主要因為數字嚴重滯後,例如到近期才有去年九到十一月的臨時數字。
政府數字「慢得驚人」,是因為有關數字以土地註冊處的成交數據為準,但現時樓市大部分的成交是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的一個月才擺上土地註冊處,而本身正式買賣合約又比臨時買賣合約遲兩至三星期,再加上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需時,令政府數字比起實質市況滯後四至六個月。
問題3 覆蓋屋苑有限
現時市場上的樓價指數,最常用的中原領先指數及美聯物業的樓價走勢圖,都是代理自己統計的產品,兩個指數統計方法各有不同,但同樣並非覆蓋全港所有屋苑,美聯樓價走勢圖是以全港一百個屋苑作統計,而中原成分屋苑亦只有八十六個。
就因為覆蓋問題,市場就批評指數代表性不足。不過,黃良昇就解釋:「指數的成分屋苑亦已經由最初(九九年創立)的十八個屋苑,增至今天的八十六個,共已包括十三個豪宅屋苑。期間有加無減,揀選是市場上成交量最多,各區最有代表性的屋苑,不過增加成分屋苑,只會減低指數的靈敏度。」黃良昇亦承認增加計算成分屋苑,令指數變化減少。
黃良昇補充:「在指數統計上增加一個屋苑亦相當大工程,需要為屋苑的市值釐定計算系統,比起平均呎價計算複雜好多,再者現時恒生指數的成分股亦只有四十五間公司,相對之下中原指數的成分屋苑已經好多。」
代理指數只作參考
市場一直缺乏認受性高的樓價指數,「現時市場上至少有四個不同的樓價指數,(包括中原城市指數、美聯樓價走勢、港大的房產指數以及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樓價指數),每個指數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哪個最準確根本莫衷一是,為免重複,我們一直無計劃做樓價指數。」專攻房地產研究的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許智文直言,再多一個指數亦沒有意思。
四個指數,四個不同的計算方法,結果亦相當不同,本刊嘗試綜合四個指數的最新數字與九七年十月的樓價高峰作出比較,結果四大指數亦有一定的差距,中間存在的差別約有八個百分點。
事實上現時四個樓價指數中,數字最滯後的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指數,竟然是最接近九七年高峰期的數字,目前與九七年十月高峰的差距不足百分之六,由於目前政府的數字只是反映去年十一月的市況,假若過去兩個月樓價再升約百分之六,政府的樓價指數將率先重返九七高峰。
作為用家之一,平時需要利用樓價指數來分析樓市的測量師彭兆基亦坦言,「坦白講,政府的數字會比較齊全,但實在卻是嚴重滯後,至於代理所計算出來的數字,雖然比較快,但只包括自己所促成的買賣,不包括整全數據,最終只可作為參考。」
最重要走勢一致
「如果能夠有一個認受性較高的樓價指數,對於分析樓市會有一定的幫助,不過作為商業社會,要有一個認受性高,並且快而準的樓價指數,必然需要花上龐大的資源來進行資料搜集及統計。」彭兆基對代理編製指數的局限性表示體諒。
本身亦有計算指數的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樓市和股市截然不同,恒生指數所計算的每股成交係APPLE TO APPLE,不過樓市的每一宗成交包含的層數、景觀、裝修以至成交期都會不同,計算指數時自然各有不同,不過所有成交均以土地註冊處為準,中間走勢應該不會有太大分別。
「數字有距離是無可厚非,因為各自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最重要是所有指數的走勢完全一致,指數只可以作為參考,根本不會有快而準的樓價指數。」
指數點計
中原及美聯均是揀選主要的大型屋苑作參考,再按層數、面積、景觀等因素作出調整,至於港大的房產指數則以「重複銷售模式」(Repeat Sales Methodology),統計所有自九一年中開始的土地註冊處的成交,再按同一單位不同時間的售價作出統計。
至於政府的數字可說最為複雜及詳細,所以單位會以有關物業應課差餉租值的差異作出調整,有關指數亦包含不同面積的分類指數,其後亦加入了較受歡迎屋苑的售價指數。
城大曾淵滄直言:「樓價指數的計算方法可以是一場學術爭拗,每一個指數都會有佢的理論基礎,準確的定義難以界定。」撰文‧蔡慶佳 攝影‧財經組 資料‧財經組 設計‧美術組
職場慧眼:搵工的疑問
1 :
GS(14)@2018-01-28 18:45:46 「Son姐你好,上年年尾見份新工,我用咗好多時間準備,自覺表現唔錯,相信考官對我嘅印象都幾好。但係等咗兩個月,一直都未有消息,我打電話問HR,佢話我入咗最後三甲,管理層考慮緊用邊個,但佢都答唔到我幾時有最後決定。期間我一直都追,甚至諗過要求第二次面試,我對呢份工好有興趣,希望係新環境可以大展所長。想請教下現階段我有甚麼可以做,一方面我唔想坐喺度等,另一方面又怕太過急進破壞咗件事,但我唔想被動等結果,希望son姐指教。」你有幾渴望得到這份新工作我完全感受得到,雖然人事部說你是三甲人選之一,不過作為獵頭老人,我可以確實你絕不是他們的首選。如果你是管理層的心水,人事部無論如何會主動聯絡你keep you warm,都唔會對你如此冷淡。之所以一直拖拖拉拉,旨在拖延時間,萬一首選有變卦,你可當候補替上。因為不管職位職級高低,簽了offering letter辭埋職,都可以因為被公司挽留成功,或者另有更好條件的offer,最後關頭變卦不出現。第一次面試你所說的考官,是人事部還是部門主管?如果只有人事部,你的而且確沒有甚麼可以再做。不過無論你如何心急,切記欲速則不達。作為求職者,沒有可能要求給予第二次面試的機會,人事部如果覺得你很煩,或者覺得你咄咄逼人,你都很難有運行。如果有部門主管,你可有他的名片聯絡方法的話,可以嘗試跟進。如果這份工作你真的非常喜歡,即使今次不成功,建立關係為他日再申請留下伏線,亦是可行的做法。新工既然未有着落,你要收拾心情做好目前的工作,免得顧此失彼兩頭唔到岸才是。張慧敏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4/2028368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