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患恐龍症?王品危機處理零分真相

2014-11-17  TCW
 
 

 

二○○四年,重組牛肉事件,王品集團「化危機為轉機」,五天後來客數不減反增。二○一四年,劣油事件風暴,王品卻「化危機為災難」,差點成消基會發動抵制的商家。

事隔十年,王品年營收從當年二十三億元,到如今約一百五十億元,規模倍增再倍增,更穩居全台最大餐飲集團,但為何危機處理能力,卻大大退步?就連董事長戴勝益本人,日前也公開自評,王品這次「危機處理零分」。

對照前後兩次危機處理的作為,可以發現,餐飲龍頭的老大心態,對危機偵測缺乏警覺性,是鑄下危機越演越烈的禍因。

翻開十年前,八八二期《商業周刊》報導王品重組牛肉的危機處理,戴勝益對本刊表示:「我算過,人忍耐的極限只有一天而已,過了黃金二十四小時,再不面對,人們會覺得你在逃避。」

老大心態欠警覺處理慢,退費又不乾脆

那一回,新聞一早見報,戴勝益七點半提前上班,召集一級主管做任務編組,進行危機處理流程沙盤推演,發信給同仁完成內部溝通之後,第二天便站上第一線面對媒體。

反觀近期,從「原燒」十元硬幣促銷活動遭央行點名惹爭議,到緊接著連續爆發的劣油事件,戴勝益彷彿置身度外,僅強調依分層授權原則,由各事業部主管對外說明,直到遭外界批神隱近半個月,十月二十一日才親自出面說明退費辦法。

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指出,有別上次重組牛肉事件,這次油品風暴,阿基師第一時間跳出來痛斥頂新並下跪認錯,形成外界對食安業者回應的標準,成為危機處理的外部變數,但王品既失第一時間回應的即時處理原則,之後公布的退費辦法,又給外界斤斤計較印象,未能扳回一城,是導致連連失分的致命傷。況且,在此之前,犁記和李鵠等商家,因退費問題已引發軒然大波,幕僚單位竟沒能偵測到民意氛圍,令人匪夷所思。

鈕則勳認為,十年前王品尚在開創階段,不惜下重本重新設計菜單,領導人親上火線,一心只在乎維護品牌形象;但如今躋身餐飲龍頭並上市,員工數超過萬人,必然得考量各方利害關係人,因而瞻前顧後,可說犯了大企業常見的恐龍症。

經營不見初衷 股東利益優於客人

本土最大公關集團戰國策董事長吳春城也認為,觀察王品十年前、後兩次危機事件,可明顯看出,過去是以消費者感受為中心,如今則是優先考量股東利益。

十年前,戴勝益受訪時曾說:「消費者情緒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宣洩,那時,已經不問對錯,只問情緒了。」他當時寫給同仁的信上則說:「智者沒有擔憂的權利,勇者沒有生氣的時間。」

然而,這回他出面開記者會時,卻對媒體陳述:「王品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不能老闆隨便跳出來說話。」推翻他自己說過,王品從上到下無不可告人之事,「人人是發言人,」甚至一度打算停業半天,發動員工上街頭嗆政府無能,伸張自己的受害者權益。

吳春城指出,戴勝益低估民眾深陷食安風暴之際,負面情緒高漲,形同逆向操作,很大一部分是這幾年,當慣媒體寵兒不自知,太多的成功經驗累積,導致過度放大自己影響輿論風向能耐。

中常會陷集體迷思遇危機易淪相互取暖

最值得探究的,是戴勝益向來標榜的「中常會」集體決策機制,為何在這次危機處理嚴重當機?

王品每週五於台中總部召開「中常會」,成員涵蓋旗下十三個品牌最高主管,以及總部各部門一級主管,目前有二十七人,由戴勝益親自主持,會議上產生的共識決,是他最重要的決策依據,包括這次劣油風暴該不該出面回應,「也都經過中常會一整天的反覆討論,」戴勝益曾親口表示。

既經充分討論,所展現的決策品質竟拿零分,顯然,「中常會」出現組織心理學的「團體迷思(Group Thinking)」現象。該理論是從研究美軍入侵豬玀灣、偷襲珍珠港等重大外交事件決策過程,歸納出為何集體做出不合理決定的原因。

依據該理論可以發現,王品「中常會」確實存在引發團體迷思的諸多不利條件。包括高階成員兼具股東身分,「傾向做出和自己利益一致的決策」。檢視其成員名單,九成以上都是從基層一路晉升上來的王品寶寶,「價值觀相近、凝聚力極高」;陳正輝、李森斌、曹原彰以及品牌總監高端訓等老臣,不是轉戰就是長駐中國,導致「領導人光環過於強烈,缺乏扮演煞車角色的團隊成員」;危機發生時,集團由品牌及公關事務內部主導,而不採取外包,容易存在「阻絕組織外客觀分析資訊」的盲點。因此,在面對危機時,組織內部便容易出現同仇敵愾、相互取暖的團體迷思典型反應。

危機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發生的,曾蟬聯日本首富的優衣庫(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說過:「每一次成功,都為未來的失敗埋下了一顆種子,在我們沒有注意時開始發芽。」這段話,或許正可做為王品從雲端跌落的危機教訓註腳。

【延伸閱讀】光是今年,王品就出包4次!—王品危機事件簿

■2004/10重組牛肉事件-波及「西堤」等品牌戴勝益隔日親上火線,在六家報紙刊頭版廣告,推出新產品後,來客不減反增。

■2013/10驗出含瘦肉精-「原燒」肉品有殘留第一時間下架、更新產品,公關部門公布退費辦法。

■2014/08促銷導致排隊失序-「原燒」活動遭央行關切放寬消費者優惠條件,但無對外正式回應,遭批過度行銷浪費社會成本。

■2014/09強冠餿水油事件-台中市認定「曼咖啡」隱匿戴勝益以出國為由,由集團總經理楊秀慧出面,四度鞠躬道歉,但已失民眾信任感。

■2014/10頂新飼料油事件-旗下四大品牌中鏢戴勝益神隱近半個月之後,先以書面道歉,一週後再出面開記者會,但退費方案遭批缺乏誠意,消基會點名抵制。

■2014/11北海劣油事件-「王品」等多品牌受拖累隔日即由副董王國雄出面說明,隨即公布退費方案,加快危機處理腳步。

》從親上火線,變推代理人滅火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77

王品賣涮涮鍋、咖啡 竟然只賺2%

2015-04-27  TCW
 

「股價腰斬,就連股東會場地也縮水,只剩下去年的一半不到,你們對得起股東嗎?」

四月十六日,餐飲龍頭王品集團股東會上,小股東爭相上台發言,痛陳以董事長戴勝益為首的經營團隊,去年食安風暴期間,危機處理失當,不但讓股價從二○一三年底的近五百元高點,重摔至今年三月間的兩百五十元;去年度配發的現金股利,更較前一年大減三成四,創掛牌以來最低。

攻平價,痛踢鐵板庶民品牌,拉低整體獲利

然而,進一步檢視財報的獲利結構,卻發現到,領導人戴勝益處理食安議題一時失言,以及衍生的品牌公關危機,只是釀致這一年多來,總市值蒸發近兩百億元的表面問題,品牌發展策略踢鐵板,才是真正讓股價栽筋斗的禍因。

翻開王品年報,自二○一二年掛牌上市以來,兩岸店數與年營收均見大幅成長,然而獲利卻不增反減。以尚未受食安風暴衝擊的二○一三年度為例,兩岸總店數成長近三成、營收大幅成長逾兩成,但獲利反縮水一三%。簡言之,店越開越多,獲利能力卻越來越差。

為何生意做大,卻不見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最核心的問題是,過去五、六年來,王品主攻庶民經濟的多個新創品牌,跨入競爭最激烈的平價餐飲,因而拉低整體獲利水準。

年報即揭露,以提供豬排飯快餐、涮涮鍋和咖啡輕食,每客平均單價約在三百元左右的品田牧場、石二鍋、曼咖啡等平價品牌,二○一四年獲利率(營業利益)僅二.五%;遠不及客單價超過五百元,西堤、陶板屋等中價位排餐的一○.五%;更無法和均價一千一百元的王品牛排、夏慕尼鐵板燒高價料理創造的一一%營業利益率水準相比擬。

一位西式連鎖品牌同業認為,王品為求店數成長,發展平價餐飲品牌,但這塊市場卻也是進入門檻低、獲利率低,標準的紅海市場,競爭對手是拉麵店、臭臭鍋等,這類靠靈活的人事和成本結構,在各自商圈立足的個體戶,王品以正規軍切入,食安既要符合業界高標,勞健保與員工旅遊福利等人事支出又要向集團中高價品牌看齊,獲利自然難被期待。

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則表示,響應政府加薪,是過去兩年來,吃掉獲利的主要因素。但他也坦承,平價品牌只能衝量難有獲利,除既有平價品牌持續發展,接下來,王品決定調整策略,暫停再攻這塊市場,回頭專注中高價位料理市場。

拚轉型,勝算難料中餐搶攻陸市,競爭激烈

王國雄指出,鎖定客單價五百元以上的中式料理,是今年集團的新品牌策略,該品牌將先在台灣登場,隨即兩岸同步展店,這將是向來以異國料理見長的王品,首度跨足中餐市場。

王品大陸事業群董事主席陳正輝也表示,對岸餐飲市場九成市占是中餐,集團去年在中國的總店數破百,下一階段將啟動「千百十計畫」,預定二○二二年,中國總店數將破千家,達成營業額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約五百億元)、淨利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約五十億元)的營運目標,發展中餐品牌,可望帶來快速成長的新動能。

不過,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李培芬卻不看好,她認為王品捨棄西式餐飲的既有競爭優勢,跨界轉戰中餐,會是一個挑戰。

李培芬表示,中式料理不易標準化,大規模連鎖經營門檻比西式餐飲高;且消費者對於產品性價比(CP值)的期望值,尤甚西式料理,並非王品最擅長的高服務含量餐飲模式;特別是在中國,中餐又屬餐飲市場的地頭蛇商機,包括西北特色菜的「西貝莜面村」、中式快餐連鎖「老娘舅」等品牌,均早已站穩腳步,王品未必有切入市場的獨特利基。

她分析,王品二○○三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定位在裝修成本人民幣一百二十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以上)的高端休閒餐廳,加上直營形態,過去十一年來,雖開店速度緩慢,但因主打小資情調逐漸建立口碑,去年獲利新台幣一億九千萬元,成長逾八成,占母集團獲利二七%,可說是才正要開始下蛋的金雞母。

如今,卻策略大轉彎,希望藉中餐市場快速展店,未來七年要新增九百家店,是否會再次重蹈台灣市場營收成長獲利卻逆減的覆轍?

看交棒,倒數計時接班團隊效應,尚待觀察

除台灣平價品牌痛踢鐵板,中國市場轉型勝算難料,對一手打造王品的戴勝益來說,在他宣示二○一八年底退休,距離交出指揮棒剩三年多的倒數時間內,亦須端出其接班人計畫。

儘管股東會上,戴勝益強調,他不是交棒給「一個人」,而是包括王國雄、陳正輝等的「一個團隊」,這批核心高層雖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將,但多已年過半百,領導的卻是平均年齡僅二十五.五歲的集團萬名員工,且以初入職場為主客層的餐飲事業。新領導人是否因年紀落差,與網路世代出現溝通隔閡,同樣是王品能否再起另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面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65

陳正輝強勢回歸「逼宮」風暴如何平息? 戴勝益閃退王品新掌門人麻煩大了

2015-07-13  TWM

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無預警退休,引發外界逼宮風暴之說,副董事長陳正輝接班之後,種種挑戰才將考驗著即將來臨的「後戴勝益時代」。

撰文•黃家慧

七月六日,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無預警地發出「五個感謝」並宣布即刻退休,這紙宣布,並非從公關系統,而是透過個人祕書發布,純粹是董事長的自行決定,因此不僅業界錯愕,王品內部同仁更是措手不及,包括王品台灣區執行長楊秀慧等一級主管事先都不知道,董事長會自行宣布退休。

王品內部頓時彌漫錯愕、困惑的氣氛,大家都不解,戴勝益為何閃退,連獨立董事、台大教授李吉仁都說「我也是看了新聞才知道」。宣布閃退之後,戴勝益幾近神隱,連近期已經排定的演講都臨時通知統統取消。

戴勝益很早就公布自己的退休時間,今年四月股東會上,他仍然表示,將在二○一八年退休,但卻在三個月後產生大逆轉,火速宣布辭退。

一篇報導讓他不如歸去?

事發四天前,王品集團由楊秀慧發表一份強烈聲明,內容顯然是針對另一周刊封面故事「中國團隊接管王品」的報導,提出四點澄清,內容包括:「中國團隊接管之說言過其實」、「仍會以戴勝益為王品文化精神核心」、「戴勝益退居二線之說過度解讀」、「台灣經營團隊無前後之分」。

據傳,王品前副董事長王國雄在媒體出刊之後,曾發訊息給中常會委員,建議發起「一人一信給戴勝益」,表示不要讓戴勝益興起「不如歸去的興嘆」。然而熟悉戴勝益性格的友人表示,戴勝益的退休計畫本就醞釀多時,但這一次「媒體言過其實」加速他的「退意」。

只是,戴勝益雖然在五個感謝裡表示「今日就退」,但目前依然是王品「董事」,未來,他如何在董事會繼續發揮影響力,值得觀察。

另一方面,副董事長陳正輝因接受媒體採訪,強勢直率的發言引發逼宮風暴,有員工因此在臉書上貼出感想,形容陳正輝的行止,就好像功勞都是副總統的,一副要逼退總統的樣子。

可見在王品邁入「後戴勝益時代」,陳正輝可望正式接班之後,挑戰也隨之而來︰其一,食安風暴重擊之後,如何挽救王品獲利暴跌的困境。其二,如何平息戴勝益的急退所引發的內部紛擾,消弭內訌,尤其是陳正輝駐營中國多年,如今強勢回歸,如何快速進行人事整編、安定軍心,在在考驗陳正輝的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7

接班人陳正輝10年計畫揭祕「王品中國隨時可在A股上市」

2015-07-06  TWM

脫節,等到碰到問題,才發現很多想法跟外界落差大。

在陳正輝眼中,王品陷入食安風波「都是人為,不是意外」因為,「很多東西是該預防卻沒做,發生意外的頻率就增加,」例如,食安危機就是王品內部食品安全檢測機制做不到位,包括對廠商二階管理做得不夠,或是前陣子原燒火災,就是消防設備技術沒有跟著升級,時間一久就發生意外。

陳正輝說,國外大型連鎖餐飲業為了公共安全,都已採用先進的消防設備,顯示經過評估,這樣的設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但是我們卻沒有做,不去注意,自然就有風險。

「直接又實在,不必說好聽的話,是陳副董一貫的作風,」王品集團副總經理黃國忠印象很深,早期他剛接行政工作時經常出錯,陳正輝會直接在中常會上寫下難堪的文字要他注意,甚至看到做不好的地方就直接炮轟,「會給員工難忘的震撼教育。」陳正輝的強悍,從他一手打下中國市場就可看出。

王品一開始以王品牛排在上海打頭陣,當時中國西餐廳只有人民幣五十元至一百元的市場,王品逆勢推出一套人民幣二百元的套餐,一路被眾人看衰,他與妻子英美惠卻堅持走高檔服務品質,由此建立起同業難以跨越的門檻才生存下來,原本以為王品牛排上軌道後,引進第二個品牌西堤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但又不斷面臨基層人力遭同業挖角大失血的危機,儘管如此,他仍在面臨極大營運壓力下,一路挺進。

把消費者擺第一 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陳正輝說,王品台灣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第一,食安風暴影響品牌形象,導致業績下滑;第二,分店開設太密集,彼此分食掉營收;第三,品牌老化,消費者不再感到新鮮。

「領導人應該做正確卻不討好的事!」他坦言,三月回來接任王品總經理後,看到很多讓他意外的事情。譬如,「獅王」(指各品牌總經理)在判斷決策時,以數字為優先考量,他批評,「數字是落後指標」,營收、成本會影響數字,高度關注營收成本,就會做出短期行為,而不會做長期投資。他舉例,設備升級短期看不到成效,又要花很多成本,若以成本為考量就不會做長期投資,諸如人才培育也是同樣道理,怕投資,教育訓練的投入一定不夠。

「現階段我們要的是回到初衷,」陳正輝說,「當初創業,我們這群人很有目標理想」,當他自問,當初王品是如何成功的?顧客第一、同仁第二、股東第三,但現在王品顛倒過來了,是股東第一、同仁第二、顧客第三,「我們只要回到初衷,就會重返榮耀」。

陳正輝真情流露的告白,顛覆長久以來外界對王品內部一向溫馨團結的印象,他的雷厲風行,凸顯王品此刻亟欲振衰起敝的決心,能不能發揮成效,不妨拭目以待。

下一個10年,王品這樣走——陳正輝提出的王品10年計畫

短期計畫:

1. 強化菜色基本面:鞏固市場基本盤2. 開創中餐新品牌:台灣、中國、海外各成立一個中餐品牌,成立中餐

的中央廚房

3. 嚴管食安標準:成立「食品雲」,原物料溯源管理

長期計畫:

1. 積極開發海外市場:中國、美國「雙陸計畫」、中國「千百十計畫」2. 創造差異化服務:挽回消費者信心3. 持續培育儲備主管:傳承王品經驗、因應新品牌人力需求區域 台灣 中國 美國 目標

① 關閉營收不佳分店

② 提高獲利率,

不再衝平價品牌

③ 展店至1000家

2022年千百十計畫

① 展店無上限

② 年營收100億人民幣

③ 淨利10億人民幣

「原燒」2015年

第四季開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39

陳正輝接任王品集團董事長 王品臺股逆勢上揚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915.html

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每經記者 蔣佩芳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臺灣地區最大的連鎖餐飲集團——王品集團於今日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改選新任董事長,結果由現任副董事長、大陸事業群主席陳正輝先生接任。

受接班人結果出爐刺激,王品集團在臺股當日大跌百點的行情中逆勢大漲,表現搶眼。

據了解,王品前董事長戴勝益已於7月6日宣布退休,為穩定投資人信心,王品將臨時董事會提前至7月23日上午舉行。該集團方面認為,經營團隊塵埃落定後,有助公司營運回到正軌,這使得其股價逆勢抗跌在盤中大漲,漲幅逾3.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王品集團目前已在大陸30多個城市發展了4個自營品牌,門店數總計達116家。

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變化,高端餐飲市場的競爭態勢出現變化,一方面,針對公費消費的企業開始式微,典型的是俏江南和湘鄂情,7月17日淩晨,張蘭在個人微信中寫道:“作為白手起家的女性企業家,我在此為自己點一萬個贊,在這個行業奮鬥了整整二十四年,無怨無悔”。自此,俏江南結束了張蘭時代,而湘鄂情創始人孟凱最終也是被迫甩賣湘鄂情的商標以還債。

不過,在業界人士看來,目前的餐飲行業形勢是高端轉型中端,導致中低端的競爭非常激烈,實際上高端消費仍在,只是因公消費在減少,針對個人消費者的高端餐飲的競爭反倒有所減弱。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每經記者 蔣佩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4

王品董座大戰 過半董事是戴董人馬

2015-07-27  TCW


快刀斬亂麻!原訂八月七日舉行董事會,推舉新董座的王品集團,為避免內部人心浮動,決定提前兩週於七月二十三日,推選新領導人。

為避免節外生枝,提前召開董事會一事,集團中常會成員毫無所悉。王品發言人楊秀慧則是回應,此為公司內部會議,一有結果就會公告。

六位董事經營理念和戴相似

王品提前選董座,也等於告訴外界,之前王品副董事長陳正輝直言「天下是我在打」、「戴董退居第二線」,導致戴勝益在七月六日,發出不到五百字公開信閃辭董座,造成外界放大王品集團內部權力鬥爭的戲碼,兩人皆希望能提早落幕,以安定軍心。

不過,由於戴勝益在公開信中強調,「我的股權(含家族成員)仍是最多的,是第二多(含家族成員)的兩倍以上」,被外界解讀為他不樂見新掌門陳正輝「整碗捧去」,替復出埋下伏筆。

「應是很單純的提名投票!」華航高級顧問、王品三位外部董事之一的蘇國垚在董事會召開前夕表示,戴董只發信告知董事們,選出一個最能帶領王品繼續走下去的領導人。

翻開王品董事成員名單,比起持股實力,更能左右王品新董座人選的,是手握董座投票權,包含三席獨立董事(前田徑選手紀政、作家吳念真、台大教授李吉仁)、三席外部董事(會計師魏永篤、會計師梁火在、蘇國垚),總計占王品全體董事成員十二人中,半數六席零持股的董事意向。

由於這六位零持股董事皆是戴勝益禮賢而來,共同提升王品社會形象的代表,價值觀與經營理念與戴一致,除李吉仁因扮演陳正輝請益的「國師」角色外,多對陳十分陌生,除非戴下令全力支持陳,否則轉向機率極低。

然而,對營運仍處於谷底的王品來說,新董座提前產生,不管領導人是陳正輝或是延續戴勝益精神的人馬,最大問題,是陳正輝已定下的「十年計畫」執行與否,及他與台灣經營團隊的互信問題。

面對接下來的市場硬仗,兩難困局如何解,考驗王品董事會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88

味全、王品和義美 三堂品牌修復課

2015-09-07  TCW

品牌危機,有沒有可能成為企業重生的契機?

知名醬油品牌「豆油伯」遭檢舉向同業購入生醬汁,被質疑混摻低價原料賣高價。業者雖在第一時間道歉、澄清,並公布退費辦法,但大量網路指責,已重創老字號品牌聲譽。

站在經營者角度,危機是一時的,品牌則追求永續。危機事件過後,如何跨出品牌重建的腳步,挽回消費者信心,不只是「豆油伯」接下來的課題,也是味全、王品與義美等,同樣遭遇重大危機事件的品牌,正在努力補修的經營學分。

味全放下業績》專注減少品項、拉高門檻

對遭「滅頂」事件牽連的味全食品來說,重建公眾信任感,是現階段最重要、也最困難的經營目標。「我告訴同仁,三年內都不要設營業目標。」味全總經理蘇守斌 坦言,儘管目前味全管理階層已不受頂新集團指揮,但外界仍將林鳳營鮮乳等味全產品和頂新畫上等號,與其花力氣做行銷溝通,不如回歸產品基本面,暫不理會業 績起落。

看似退回防守線,但卻是站上另一波攻擊的發起線。趁此品牌危機,味全除大砍三成品項聚焦管理;藉由這次危機,內部找到一個重新整理的時機點,更改寫業界標 準,在鮮乳包裝盒上建置QR-Code履歷系統,供消費者查詢原料來源與檢驗報告等,此舉,亦引發對手統一瑞穗鮮乳關注,表明將跟進實施。

王品走入社群》開放全球顧客殘酷網評

同樣遭遇食安風暴重創的王品集團,也採取相同思考途徑,暫停一切行銷活動,回歸餐飲食材基本面,花費半年時間,打造內部食材追溯系統的「食品雲」。

王品品牌總監林國威表示,消費者對產品基本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說不如做」是王品經歷品牌危機之後,學到的最大教訓;特別是在「自媒體時代(we media,意指透過網路,人人都能扮媒體角色)」,網路自發的口碑效應,往往形成眾口鑠金的威力,若仍一味花力氣透過大眾媒體做宣傳,效果反而適得其 反。

奧美公關集團董事總經理王馥蓓則提醒,很多品牌面對危機事件,企業主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捐款做公益,恰反映粉飾危機的逃避心態,從品牌重建的角度檢 視,這類做法最後都證明是畫錯重點,「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是經歷危機事件的品牌,最終能成功重建的核心關鍵。」她強調。

王馥蓓指出,除了回歸產品基本面,對品牌經營者來說,進入人人都能在臉書上發表言論的自媒體時代,企業展現擁抱網路社群的信心,也是有助於品牌修復的必要做法;此外,企業也可以善用自媒體平台經營粉絲,鞏固品牌價值。

王品日前宣布與全球規模最大的獨立旅遊網站貓途鷹(TripAdvisor)合作,提供顧客上網發表用餐評論,讓顧客的真實聲音,成為潛在消費者的口碑參考。王馥蓓認為,從公關專業角度,這是值得肯定的品牌修復做法。

過去,王品透過店內滿意度調查,掌握顧客的品牌好感度,但可能存在現場服務人員引導,出現系統性偏差的失真盲點。

導入每個月有超過兩億條評論的TripAdvisor外部評價系統後,雖更能貼近顧客的真實聲音,但也等於讓品牌暴露在更多的負評風險當中。

對此,台灣王品執行長楊秀慧表示,唯有讓全球消費者共同監督服務和菜色品質,王品才有機會從內需餐飲品牌,轉而擴大擁抱每年近千萬的來台觀光客,而觀光客的藍海市場,正是王品尋求再成長的突圍破口。

義美經營鐵粉》砍廣告,推「參與感行銷」

同樣全力爭取網路社群認同感、進行品牌修復工程的,還有今年七月初,被主管機關稽查出,囤積過期年菜的食品業模範生義美食品。

面對突如其來的品牌危機,義美提出的做法,則是邀請消費者前往南崁工廠,進行參訪生產線、溝通企業理念的「實境體驗」活動。該活動兩個月來累計已有十七梯次、超過一千五百人參與,並規畫為日後廠區的常態活動。

義美方面認為,粉絲經濟造就小米手機品牌,說明了所謂「鐵粉」的忠誠顧客培養,已是自媒體時代最重要的品牌行銷管道。

義美過去每年投放在商品的廣告預算,動輒超過兩億元,但如今卻僅剩不到一千萬元,只有中秋或年節前,還看得到義美廣告。

省下來的廣告預算,則轉移到發動消費者深度參與的行銷活動,以及建立品牌會員俱樂部等,讓原本就對品牌有好感的消費者成為「鐵粉」,藉此累積口碑傳播的正面能量,一旦再次遭遇危機事件,這群「鐵粉」的網路影響力,一定比官方說法更具說服力。

戰國策公關集團總顧問張美慧則認為,從義美、王品等大廠的品牌重建做法回頭看「豆油伯」危機事件,可以提醒品牌經營者的是,當發生產品危機時,除了第一時 間提供消費者退費機制,更要思考如何彌補破裂的信賴關係,若能藉此提出相對應的品牌成長作為,便有可能將品牌危機轉換為品牌利基。

又如二○一○年,豐田汽車針對召回事件,成立「全球品質特別委員會」,因而重返全球汽車業龍頭寶座,都說明了,只要找對脫困策略,危機往往也是品牌重生不可多得的契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81

神華證實高級副總裁王品剛去世 中央巡視後多名管理層被調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031.html

神華證實高級副總裁王品剛去世 中央巡視後多名管理層被調查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0-30 13:11:00

10月30日早間,中國神華(601088.SH)公告稱,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品剛先生於2015年10月29日去世。

在神華集團副總經理、中國神華(601088.SH)高級副總裁王品剛或跳樓身亡的消息彌漫開後,10月30日早間,中國神華也緊急公告稱,王品剛於2015年10月29日去世。但該公告並未就外界所傳的“跳樓”做回應。與此同時,中國神華還稱“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去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對神華集團進行了專項巡視。巡視期間及之後,神華集團及中國神華的多名管理層紛紛因違紀違法被調查,神華內部也掀起了多輪黨風廉政及反腐敗旋風。僅神華自己的兩輪巡視期間,就處理了271人之多。

王品剛

是否跳樓暫無法證實

有傳聞稱,王品剛是在10月29日下午跳樓身亡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詢問有關人員王品剛的去世原因時,得到“目前還沒有,我們知道的就是發布公告內容”的這一回應。

今年54歲的王品剛,1987年獲得了東北電力學院的雙學士學位。其曾擔任元寶山發電廠副廠長。1999年3月加入神華集團後,他的個人履歷也十分出彩:北京國華電力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兼發電營運部經理,綏中發電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而2004年至2010年,他被升任為中國神華副總裁一職,2011年至2013年任北京國華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2010年4月起,王品剛出任神華集團副總經理。2011年5月起被任命為中國神華高級副總裁。中國神華2014年度報告顯示,王品剛從中國神華領取的應付報酬總額(稅前)為99.64萬元,其中16.95萬元為兌現以前年度績效年薪。

本報記者今天上午查詢了神華集團網站上的領導團隊“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一欄,沒有發現王品剛的名字。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神華的諸多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名單中,王品剛的名字位於五大高級副總裁的第四。

王品剛的去世,是否與中央巡視組入駐神華、神華內部嚴查腐敗有關還不得而知。而去年11月底中央巡視後,多名神華內部高管及管理層紛紛落馬卻是事實。

據中央部署,2014年11月27日至12月31日,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對神華集團進行專項巡視。僅僅在2014年12月單月,就有四人出事。神華集團總經理助理、神華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文江、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安全監察局主任師劉寶龍、中國神華原副總裁華澤橋、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安全監察局黨委書記、副局長牛進忠等皆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組織調查。

2015 年6月7日,中國神華高級副總裁郝貴接受有關機關的司法調查;8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稱,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河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犯罪對這名神華前高管決定逮捕。

神華董事長張玉卓強調黨風廉政建設“絕不含糊”

中央巡視後,神華內部也在嚴查嚴辦腐敗及有違黨風黨紀的人員。

今年8月14日,神華各部門的4800多人參加了該集團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議,王品剛本人也出席了此會。

當天會上,神華不僅通報了張文江、劉寶龍、牛進忠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情況,還通報了幾起因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力被追責的案件。

”集團公司黨組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絕不含糊,也絕不會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神華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張玉卓表示,全面從嚴治黨,國企不能例外、神華不能例外,任何一個子分公司也不能置身其外,各級黨組織履行主體責任既要掛帥又要出征,該得罪的人就要得罪,從而形成“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強大震懾。

在中央巡視之後,神華集團黨組成立了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分析集團的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聽取有關情況匯報,督導重要案件查辦。研究制定紀檢監察監督、巡視監督、審計監督、法律監督、下派監事會監督、員工監督等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監督合力。

同時,神華還開展了集團內部巡視。截至彼時,神華集團黨組已開展了兩輪巡視。據張玉卓介紹,巡視發現的主要問題表現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物資采購和工程項目應招不招、規避招標、擅自變更招標方式等問題屢禁不止;違反規定程序選人用人和超職數、超待遇配備幹部問題比較突出等等。

兩輪巡視期間,神華共處理271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1人,對25個基層黨組織通報批評和誡勉談話。其中在今年的第二輪內部巡視期間,督促國華電力公司黨委對各有3名黨員、幹部被地方檢察院立案調查的下屬兩個電廠進行問責,對7名相關電廠領導進行誡勉談話,兩個電廠黨委分別作出深刻檢查。

“下一步,神華集團將進一步持續保持內部巡視監督力度,按照一年半左右巡視全覆蓋的總體要求,突出子分公司領導班子和黨組管理幹部這個重點,繼續保持深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形成有力震懾的力度。”集團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卞寶馳也對媒體表示。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4

餐飲服務巨頭王品的轉型之路

雖然,很多人未必知道不久之前斬獲米其林一星的港式餐廳鵝夫人是王品集團下的新品牌,不過,毫無疑問,餐飲服務巨頭王品集團近兩年的動作,相當引人註目。就在本月23日,王品旗下另一個被定位於“川菜潮牌”的GUN8辣椒,也即將登場。

事實上,除了知名度頗高的王品牛排,王品集團還囊括了西堤厚牛排、陶板屋和風創作料理、北海道昆布鍋、花隱日式懷石料理、慕·法式鐵板燒、藝奇新日本料理、夏慕尼新香榭鐵板燒等一系列異國料理品牌。日料、法式料理、西式牛排,王品已經用品牌矩陣的形式悄然構建起了一個異國料理的王國。

“但在中國市場,異國料理的市場份額畢竟有限,本國的菜肴料理仍占據市場的主流。”按照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的說法,20多年前,王品以高端西式牛排料理在中國臺灣起家,在創立鵝夫人之前,王品還並沒有正式涉足中式餐飲服務。

如今,國內消費升級,餐飲服務業首當其沖。除了繼續保持多品牌經營的市場策略,大力拓展中餐市場份額,提高更高性價比的菜肴選擇和服務,成為王品集團在競爭更為白熱化的中國餐飲服務市場脫穎而出的新法寶。

重裝上陣,以全新的中式餐飲征服國人的味蕾,對王品來說,是重要的第一步,陳正輝坦言:“這一階段,我們先做好國內市場,繼續細分中式餐飲服務的品牌。之後還會把這些中式餐飲品牌拓展到國際市場上去,征服全球的味蕾。”

征服國人的味蕾

“在中國的菜系之中,粵菜和川菜是所占市場份額比較大,而且在地域上沒有太多口味限制,消費障礙比較低。當鋪開到全國時,在菜品和品牌管理上無需做太多地域化調整。所以我們就先從這兩種兩大菜系入手。”用陳正輝的話來解釋,中式餐飲服務是王品集團的處女地,他們先從“容易”的入手。

高端異國料理的經營管理一直是王品的所長。相形之下,中餐烹飪制作技術、品質管理都比異國料理複雜的多。中餐烹飪講求的是掌勺師傅的經驗,很多要素並沒有嚴格的量化規定。即便在電視上解說烹飪技巧,中餐大廚也總是“語焉不詳”,鹽少許、糖少許、水澱粉少許,至於火候的把控更是一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手藝。

“但如果就因為這些原因一直把品牌局限於高端異國料理,在經過那麽多年發展之後,未來肯定會遇到瓶頸。”陳正輝表示,中式烹飪技術之前的確並非王品的強項。所以,在創立鵝夫人這個港式燒味品牌時,他們整個團隊在全國範圍內從南走到北,花費半年時間尋找合適的粵菜大廚。“除了高超的烹飪技術之外,大廚對菜品的美感鑒賞力、團隊管理能力、創新能力也缺一不可,所以這樣的大廚並不好找。”陳正輝說,經過團隊的層層篩選,光是他所面試的大廚就有24位,“都是由15到30年經驗的‘老行尊’。”

“選定兩位大廚之後,王品就用我們所擅長的方式過濾、學習、解構諸如港式燒鵝等粵菜技術,以工業量化的思維將每道工序細細分解。哪些是要在門店解決,哪些能在前廚那里解決,都有很清晰、很標準的流程和步驟。”王品(中國)市場中心總經理趙廣豐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麽從去年創立的鵝夫人品牌,一開始的門店拓展速度緩慢,而到現在開店的速度越來越快,第五家門店即將面世。

在確保鵝夫人等中餐品牌連鎖門店的菜肴品質如一的同時,王品集團還有另一道“殺手鐧”——服務。多年運營高端異國料理的經驗,400多家不同品牌門店服務管理經驗,讓王品對高端餐飲服務的要訣了然於心。這些經驗也被源源不斷註入到王品集團新品牌的服務之中。“王品近幾年來創立的品牌之中,不少都是中檔價位的品牌,鵝夫人、GUN8辣椒也不外如是。用中檔價位的消費就能享受到高檔價位的服務,我們一開始介入中檔消費領域,就已經把競爭門檻拉的很高,因為無論是異國料理還是現在大力拓展的中式餐飲服務市場,我們要做的是具有國際水準的餐飲品牌。”陳正輝認為,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服務,本身就會為王品構築起一道有力的競爭屏障。

高端消費的增長趨緩,而中平價的中式餐飲消費潛力無限,正是王品不斷拓展旗下品牌的重要原因。按照王品集團的布局,第一階段主攻國內消費力較強的35個城市。“這35個城市的GDP占到國內GDP的52%,能在這35個城市之中站穩腳跟,就等於拿下了半個大陸市場,”陳正輝透露,在進駐這些城市時,集團知名度最高的“拳頭品牌”王品牛排先打頭陣,之後,集團的品牌群跟進。“我們會繼續細分粵菜和川菜的品牌,做區域強勢品牌也會成為王品集團多品牌化經營的另一大特色。”

仍要回歸消費者體驗本質

“消費升級,意味著消費者想要更好的,或者要要性價比更高的選擇,現有的選擇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趙廣豐則認為,實際上,除了消費升級大勢所趨之外,目前,餐飲服務行業正面臨著與之相關的其他挑戰——新世代崛起、產業競爭加劇,這都牽涉到餐飲服務行業自身軟件的升級,而王品集團對這些挑戰都做好了充足應對準備。

“新世代崛起、產業競爭加劇,意味著餐飲服務從業者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更有個性的服務,一個品牌天下通吃的時代已經過去。”趙廣豐表示,產業競爭加劇,就意味著餐飲經營者要在如何創造清楚定位、個性鮮明、招牌商品非常好吃的品牌上下功夫,以多元品牌吸引消費者。而新世代的90後、00後,追求個性消費也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麽“膚淺”。“他們的確願意為更好的服務、更個性化的品牌花更多的錢,但年輕人不會為有個性但品質很爛的東西買單,年輕人喜歡有個性而且符合他們標準的餐廳。不過,好吃、品質好的餐廳現在滿大街都有,所以,年輕人會在其中甄選有個性的餐廳。”

破解這些迷局,王品集團的首要應對之道仍是前文中陳正輝所提到的多品牌經營、繼續細分市場。據趙廣豐透露,明年,王品旗下還會推出3個新品牌,其中包括一個有區域性的品牌。。

而在服務細節上,王品也做了很大的改進。“之前,王品牛排的服務人員在上菜時會熱情向客人介紹菜品,因為在之前,很少有人這麽做,而且還能說出菜肴背後的故事,這種服務方式一度受到消費者歡迎。而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的確有點過度服務了。”趙廣豐介紹說,王品集團正是根據國內消費者用餐習慣和消費需求變化,推出了不打擾式的、適度服務。用餐顧客的一個擡頭、一個眼神,服務員會心領神會地上前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即便是被保留的講解菜肴特色服務,也會在顧客停止彼此停止交談之後進行,而且時間也被大大縮短了。

在王品的字典之中,適度的服務還意味著,除了菜肴好吃、有特色之外,服務相應到位。在日料店里,消費者體驗的當然是有日本文化特色的服務,而不是西式服務的禮儀。同時,不同價位消費對應不同定位的服務,刻意拉高服務也有拔苗助長之嫌,一個去吃桂林米粉的顧客未必需要獲得王品牛排式的服務。

“餐飲服務行業有它的本質,大數據、O2O,這些技術都餐飲行業會產生影響,但並不會影響服務行業的核心的內容。”趙廣豐坦言,王品的確會在門店選址時,用到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但他們的決策開發委員會成員的經驗和意見仍會發揮決定性作用。“餐飲服務的核心還是人,服務的執行者是人。王品雖然擅長拆解烹飪技術,但當一些技術無法被工業化運作時,我們仍然會仰賴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26

管理微差力 石二鍋用持續差異化拉開同業距離 王品新品牌讓石頭火鍋大復活

1 : GS(14)@2010-10-25 22:32:14

2010-10-18 TWM

兩年前,在戴勝益一聲「王品要發展中低價餐飲品牌」令下,石二鍋總經理曹原彰擔起這項重責,經過一年市場調查後,他還是決定要「往人多的路上走」,因為「飲食,是一種習慣,應該想的不是全新產品,而是要在既有商品上尋找新突破。」

撰文·胡釗維

在幾近飽和的火鍋餐飲市場中,新進者還能有勝出機會嗎?去年八月才成立的王品集團第十個餐飲品牌──石二鍋給了肯定的答案。這個王品旗下的最新品牌,成立至今不過一年多,已有六家分店,今年年底前預計將開設到十家,而且是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口中王品集團最可能達一百家店規模的品牌。

改變石頭火鍋的傳統印象

石二鍋賣的是個人火鍋,目前六家店的單店單月平均營收超過一百五十萬元,是同業的一倍。表面看來,石二鍋和一般小火鍋店最大的不同是,它賣的是個人石頭火鍋;而讓人好奇的是,石頭火鍋這個曾在台灣餐飲市場聲名大譟,如今卻已幾乎絕跡的餐飲商品,石二鍋是如何讓它起死回生的?

兩年前,在戴勝益一聲「王品要發展一個中低價餐飲品牌」令下,石二鍋總經理曹原彰擔起這項重責,他經過一年的市場調查後,仍決定搶進小火鍋市場。事實上,王品本身就已有「聚」火鍋,而且火鍋店已是台灣最多店數的餐飲類別,但曹原彰還是決定要「往人多的路上走」。

「能在短時間內衝高人氣的,沒一個是全新品項,」曹原彰指出,「許多人都認為要有極大的創新突破,才叫差異化,其實不然;飲食是一種習慣,應該想的不是一個全新產品,而是要在既有商品上尋找新突破。」石頭火鍋,就是曹原彰吃了半年、超過一百五十家火鍋店後的決定。

曹原彰觀察,石頭火鍋市場之所以沒落,原因之一就是傳統石頭火鍋經常需要呼朋引伴才能消費,但現今社會單獨或兩個人用餐的情形相當普遍,沒趕上時代的石頭火鍋因此逐漸成為台灣人的回憶。

看準這點,石二鍋的作法是,特地尋求廠商開模製作剛好足夠個人使用的小型石頭火鍋,傳統的大鍋子保溫時間較長卻慢熱,石二鍋改成小型石頭火鍋後,卻得因應個人用餐時間較短的現實,因此他反覆測試十數次,才找出「對」的鍋子。

找鍋子、避氣味最難突破

不過,石頭火鍋沒落的另一個原因,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讓石頭火鍋市場式微的第二個原因是:傳統石頭火鍋需要現炒配料才能提增香氣,「這是石頭火鍋的賣點,卻也成了它的致命傷。」曹原彰分析,因為如此一來,會導致湯底的口味過重,不符合現代人追求養生的習慣,而且香氣會讓整間餐廳煙霧彌漫,「走出餐廳,所有路人都知道你剛吃過石頭火鍋,所以你幾乎看不到上班族會在中午去吃石頭火鍋的。」然而,客人能親眼見到現炒配料,正是石頭火鍋的精髓,少了這一味,即使用的是石頭做成的鍋子,就是無法顯現出石頭火鍋的特殊風味,為此,曹原彰傷透了腦筋。

要如何解決?曹原彰從台中近兩年興起的一股餐飲風潮找到靈感,在口味、裝潢已難有新突破下,多家台中麵食館開始標榜開放式廚房,但這股風潮卻未吹向火鍋店,原因在於火鍋必須採用許多食材,食材一多難免不易管理,不若麵食單純,設立開放式廚房,反而容易自暴其短。

不過,曹原彰卻認定,唯有設立開放式廚房,才能解決既能讓客人眼見為憑現炒配料動作,又可避免香氣四散造成客人不便的問題。既然決定做了,曹原彰的企圖心更大,石二鍋的開放式廚房不只是到餐廳的客人能見到,他還讓路過的行人也能從透明的玻璃一探究竟,雖然這筆投資是傳統小火鍋店的兩倍以上,但他認為是值得的。

大手筆投資還是小事,最難的是如何管理開放式廚房,否則一樁美意反成了餐廳的扣分。除引進王品集團已行之十年的廚房管理經驗,曹原彰指出,「我要讓所有客人,包括路過的行人幫我管理。」許多餐廳業者不願開放廚房供參觀,或是擔心私房配方曝光,更多是害怕因此露餡,他認為,與其由公司管理,不如讓所有人共同監督。

石二鍋設立開放式廚房,不只是讓客人能見到現炒配料動作,連擺盤、切肉等動作都能一覽無遺;尤其,許多客人常有每次吃小火鍋時肉片數量、厚薄不一的感受,石二鍋乾脆擺了一台磅秤在窗邊,「既然我們絕不偷呷步,不如就大方秀給客人看。」單一價方便消費者控制預算曹原彰設立開放式廚房的原意,本是希望能兼顧石頭火鍋現炒配料的精神,又可讓擔心香味沾滿衣物而卻步的客人回流,卻反而形成管理上的微差力,不只讓用餐客人因此放心,還因為形成全民監督,讓幹部在管理上反更輕鬆。

除此之外,石二鍋採取單一定價的策略,這也形成另一種微差力,一般小火鍋視不同產品有數十種價格,石二鍋所推出的十一種鍋物則一律定價一百九十八元。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指出,統一價位方便消費者控制預算,因為石二鍋雖是以個人火鍋為訴求,但也想搶進請客市場,對於掏錢請客的人來說,若能事先知道預算是多少,通常選擇到這家餐廳的機率也較高。

只是,十一種鍋物的成本畢竟不同,統一定價的作法難道不會導致石二鍋因此賠錢?曹原彰指出,牛肉的成本最高,若所有客人全點牛小排,店家當然會吃不消,但透過文案、店長推薦等行銷作法,則能夠讓消費者認為所有鍋物都有相同的價值,因此吸引部分客人改變念頭,「一般火鍋店有數十種價格,但說穿了,至少八成客人都是點選最低單價那種,與其如此,統一定價的作法,不但能更有效管理食材成本,也更能吸引客人。」也因此,石二鍋在單點火鍋食材的定價上,都定在每盤二十元上下,戴勝益指出,其他小火鍋業者都希望從單一客人盡可能挖深口袋,卻忽略這可能不是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與其讓客人點多了吃不完,致下次不願再點,倒不如降低價格,提高客人回點率。」有意思的是,一百九十八元的定價策略,也是曹原彰深思熟慮後的管理微差。他指出,許多店家認為找錢動作相當麻煩,但石二鍋卻是刻意執行找兩元零錢的動作,目的是要讓服務生與用餐客人進行最後一次的互動,才能知道客人的用餐滿意度,以作為日後改善的參考。

個人石頭火鍋、開放式廚房、統一定價,甚至找兩元零錢等這些作法,看起來與既有的火鍋業者似乎都只存在些微的差異;但正如戴勝益所言,許多且持續性的差異化,就能形成同業難以模仿的力量。

石二鍋 Profile

成立:2009年

董事長:戴勝益

總經理:曹原彰(中)

主要產品:個人石頭火鍋

成績單:今年目標10家,單店單月營收超過150萬元

微差力養成法

1. 創意,不見得非是全新產品,而是要在既有商品上尋找新突破。

2. 向競爭同業借用靈感。

3. 角色轉換,從消費者角度思考。

石二鍋靠管理微差勝出

1. 開放式廚房讓客人能眼見為憑,卻不必擔心食物味道沾滿衣服。

2. 為了找到這個小一號的石頭火鍋,石二鍋反覆測試十數次。

3. 用餐後服務生送上檸檬冬瓜冰沙,並藉此瞭解客戶用餐滿意度。

4. 單一定價,讓掏錢請客的人能事先知道預算有多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