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坐關:在股市二十年穿越牛熊 陶然

http://xueqiu.com/8043349831/25275356
#一起滾雪球# 他經歷過幾輪牛熊,在體制內參與過中國證券市場的變革,當過上市公司董秘,也曾下海做過實業。現在他職業做投資。坐關,選擇這個ID也許是他目前對心態的調整。
我們和@坐關 通過線上的方式做了些交流,聽聽他二十年投資生涯裡的一些經歷和感受。
查看原圖(坐關提供的1991年4月10日深市行情)

雪球:您進入股市好像很早,當時是什麼情況?
坐關:的確,我進入股市的時間是很早,這可能跟我平時喜歡關注新生事物有關。我來深圳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搞經濟研究,當時就聽過厲以寧的課,接觸到股份制,還做過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策劃顧問。所以,我是中國最早的一批股民。

雪球:第一次買的股票還記得嗎?
坐關:時間太長了,具體哪只還是很難想起來。印象當中呢,1989年底安達(0004)股票發售,深圳中心區的朋友追到蛇口發售點來買,然後到我工作的單位聊天,我特羨慕。當時我就覺得能賺錢,很想買,只是手裡沒錢,後來幾個月我想了很多辦法籌錢,用來投資了股票。1990年我去香港聯交所考察,見人就談中國股市多麼有前景,香港人都很懷疑。沒想到,中國股市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雪球:當時中國證券市場剛起步,您買股票會有個基本判斷嗎?
坐關:那時候就幾隻股票,沒太多選擇。剛開始我還分析一下公司的基本情況,後來發現那些分析根本不管用,就憑感覺買。感覺股價相對低的會漲,就揀股價低的買,聽說某公司有什麼內幕,就買某公司股票。是跟風的做法,股市裡的菜鳥,可以這麼說吧。

雪球:您之前在雪球也提到過20年前的投資經歷,好像很慘痛?
坐關:我大學畢業後在內地做了一年半政府官員,然後來深圳做經濟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股份制改造,就覺得自己是專家啊,但操作起來跟普通股民差不多,說起來頭頭是道,到最後實際上是虧錢,算是交學費。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賺錢的壓力還不夠大,炒股是為了好玩,為了聊天時候的談資,沒有真正去研究標的物,更沒建立有效的投資準則。平常研究都是理論方面的東西,投資是實戰,跟搞理論是兩碼事。

雪球:您前後應該經歷過中國證券市場的幾次牛熊,具體是什麼情況?
坐關:第一輪牛熊來的時候印象最深,那是在1990年和1991年。我寫過一篇《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慘痛虧損經歷》,就是講我在那次牛熊的經歷。其實很簡單,也是普遍規律:牛市中賺了錢,自我感覺很好,把自己當成「股神」,熊市一來,把賺的都吐回去,還吐得更多。

「嘗到甜頭後,我寫信鼓動姨父出錢跟我合作買股票。姨父那時候是個萬元戶,他收到信後專程來了一趟深圳。那是1990年夏天,我當時住在集體宿舍,他進入房間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拿剪刀,然後解開皮帶,用剪刀把內褲裡逢的口袋剪開,拿出兩萬元現金交給我。我信誓旦旦告訴姨父,現在是買股票的大好機會,一年之後,兩萬至少可以變成三萬。可還不到一年,只剩下一萬二了。那是新中國股票市場的第一波熊市,從泡沫的興起和破滅,我完整地經歷了,而且交了一筆很大的學費。」
                                                   ——坐關《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慘痛虧損經歷》

吃了那一次虧之後,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我倒沒有怕十年,但確實歇了兩年,錯過了1992年的牛市和新股抽籤。我知道新股抽籤有錢賺,但看到汗流浹背的人胸貼著背已經不分男女了,就沒有去排隊。那時候我升任了副處級幹部,工作很忙,關鍵是不缺錢,沒有賺錢的動力。新股抽籤時賺大錢的主要是兩種人:一種是生意人,比如德隆的唐萬里,一種是對「窮」有深刻體驗、很想賺錢的人。這兩種人我都不是。

1993年我工作的單位和某證券公司合作搞了一個證券業務部,我開始手癢,又進入股市,想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炒股,那一次主要是聽朋友的消息買股票,很失敗。這段經歷我也寫過文章。

「我讓我那位「特大戶」朋友推薦股票,他應承了,但沒有馬上推薦。我知道,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肯定有把握的股票才會給我推薦。一個月之後,他給我電話,讓我買一隻股票。我放下他的電話馬上打電話買,買入後就漲。看到賺錢了,我打電話給他,問他賣不賣,他說:「拿著吧。」我就沒動。後來,股票往下跌,我又打電話問他,要不要賣,他還是那句話:「拿著吧。」我就一直拿著。1994年夏天,賬面虧了一半,突然接到他一個電話,讓我賣了,聽得出他的聲音裡帶著歉疚。我二話沒說就賣了。可賣出不久,這只股票又漲了回去……」
                                                                     ——坐關《二十年前的炒股經歷》

之後我再也沒有離開過股市。1996年和1999年兩波牛市我倒是參與了,但工作很忙,股市上投入的資金不多,用在股市上的時間也有限,只賺了點小錢。我的工資收入比較高,投資賺不賺錢我無所謂。現在想來也不後悔,那兩波牛市要是大賺了,說不準在後來的熊市又會賠進去。那時候我的想法還是在體制內做個好的螺絲釘,主要精力都在工作上。即便後來做了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我在股票投資上也沒有什麼輝煌業績,太忙,根本沒時間去研究股票。我總以為,沒有賺錢的壓力和動力,用的心思不夠,很難通過投資賺到錢。

雪球:後面是什麼時候真正開始專注投資?
坐關:我真正用心研究投資,在股市上投入精力是從2005年開始的。那時候我已經「下海」三年半,一直在實業上賠錢,幾乎把在體制內的積蓄賠得差不多了,決定轉戰股市和房地產,正好碰到這兩個市場露出牛角尖。
回過頭來看,實業上賠錢是我做投資的學費,賠了錢我明白了兩件事:一是明白「生意」是怎麼回事,二是明白投資不是鬧著好玩,目的是賺錢,需要專注和耐心。2007年的牛市我是趕上了,而且在國慶節前全身而退。那年國慶節我們大學同學聚會,聚會前我把股票都清空了。

雪球:做實業選擇了哪個行業?
坐關:當時那個工廠是做禮品的,就在深圳,不是我選的,我弟弟想做,他覺得我在國企做過高管很厲害,讓我入股、當老總,我就去了,做了三年半,一直在虧。
在國企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懂生意,無所不能。但是真正去做老闆,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懂,要交學費。交了幾年學費之後才明白,做工廠這件事,發揮不出我的優勢。然後決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我之前在房地產公司做過董事會秘書,證券投資和房地產是我相對比較內行的事情。
所以2005年開始,我主要是做股票投資,也做房地產顧問。去年開始房地產顧問也不做了,一心做投資。

雪球:這段做實業的經歷,您覺得對現在做投資看企業有什麼幫助嗎?
坐關:我覺得做過實業尤其是當過老闆的人,再去做投資就變得簡單了,因為他知道什麼是生意,知道企業到底是怎麼在賺錢,那麼,做投資的時候就更容易看懂標的物。
在國企的時候呢,就是一個螺絲釘,懂一個方面就可以做的很好,然後升到很高的位置。而自己當老闆,必然會接觸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賺錢虧錢都跟自己有關係,逼得自己不得不懂生意。

雪球:您入市這麼長時間,收益率怎麼樣?
坐關:沒仔細算過賬。2001年之前的累計不知道賠賺,賠也不會賠多少,賺也不會賺很多;2001-2004年主要精力在工廠和房地產上面,沒有碰股票;2005-2007年大概賺了五倍,當然,這張成績單其實我是很不滿意的;2009年5月在香港開了H股戶頭,金額很少,是玩玩的心態做的,賺了點小錢;2007年國慶節之後三年,我的A股賬戶主要用來打新股,而且差不多都是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脫手,當然是賺的,除此之外幾乎空倉,手癢的時候小資金玩一下,賠賺都當玩遊戲;2010年9月開始買銀行股,現在算下來是賺的。

雪球:為什麼07年的時候開始打新股?
坐關:2007年9月,A股的整體市盈率已經超過了50倍,很多人在喊死了也不賣,盼著到一萬點。當時我覺得市場肯定要調整,那段時間看了不少香港1973年、日本1990年股災的資料,然後決定清倉,把錢用來打新股。中石油我中了幾千股,上市當天一開市就賣出了。
打新股算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特色,當時打新股打得太愉快了,新股上市第一天是很瘋狂的。後來情況有變化,打新股不一定穩賺,我感覺很多股票也物有所值了,所以2010年9月開始買入銀行股。

「《我為什麼一直拿著銀行股》在"雪球"貼出後,原以為很快會被扔進了信息垃圾筒。昨天看「雪球」,評論多了起來,很出乎我的意料。剛才認真瀏覽了一下大家的評論,粗略統計,大致有43%的人屬於「銀粉」,30%的人是「非銀粉」,另外27%的人沒明確表態。這個統計讓我有點不安。可能是做投資久了,當發現自己屬於大多數人的時候,條件反射就會產生,有背脊發涼的感覺。好在被「贊」最多的評論是說我「蠢」的那一個,這讓我踏實了許多……」
                                                                                                  ——坐關 2013-8-25 發表於雪球

雪球:現在除了銀行,還看其他的行業嗎?
坐關:我倉位裡還有中國平安。我認為,目前的藍籌股大多處在比較低估的階段,譬如金融、交通、能源,甚至房地產股票。房地產股票我一直很關注,感覺不夠踏實。除了藍籌股,有些股票我也看好,但感覺價格太高了,譬如上海家化、三全食品。
我比較看好中國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國市場非常龐大,這樣的行業很有前途,但股票價格偏貴,還是感覺銀行股更好。

雪球:您選公司主要是看哪些方面?有什麼評判標準嗎?
坐關: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搞價值投資的人來說大同小異,幾乎都有標準答案。第一點,要看公司賺不賺錢,是不是可以持續賺錢。我辦過工廠,規模雖然小,但涉及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所有環節,幾年下來,賠了不少錢,不過,總算對「生意」有了感覺。一接觸到「生意」,我大致就知道它是賺「吆喝」呢還是真的賺錢,是可以長期賺錢,還是賺一把就走人。第二點,要看管理層有沒有本事,心思是不是放在該放的地方。現在有些上市公司老闆,心思根本不在主業上,說白了就是騙子,總想從股民身上騙錢,這種公司在我看來跟毒品無異,絕對遠離。第三點,要看價格是不是合適。第四點,要看風險有多大,不踏實的、拿不準的絕對不要碰。

雪球:平常會實地調研嗎,怎麼考察一家公司的好壞?
坐關:當然需要調研,但並非就是去參加股東大會、跟上市公司老闆或者董秘聊天,如果那才叫調研的話,作為小散的我們,跟那些機構相比,太沒優勢了。我要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會儘量先去用一下他們的產品,再問問用過他們產品的朋友有什麼感受。在網上看看對公司管理層的訪談也很有必要,他們說的話不能全信就是了,找找感覺,看不順眼的就PASS,絕不勉強。

雪球:入市二十多年,您的投資思路上有過哪些改變?
坐關:下海之前做投資基本是跟風,雖然有興趣,也顯得很專業,但其實用的心思不夠,是鬧著玩,似乎是為了跟人聊天時有個談資。現在很多貌似專業的人其實跟我那時候差不多,說起來道理一套又一套,跟別人說都是賺的,虧的都咽到肚子裡。下海之後,有賺錢的壓力和動力,才用心去做。我也研究過技術分析,用很少的資金邊試邊研究,越試越覺得那是自欺欺人。我感覺自己骨子裡就是價值投資者,這似乎有點標榜自己,其實在我看來,價值投資者沒那麼偉大,也就是買東西比較注重性價比而已。我認為,作為投資品,就一定有一個價值,只是每個人對它的價值看法不同。現代社會,垃圾信息太多,讓本來都不太清楚的價值更模糊了,所以,獨立思考、不受干擾是價值投資的必修課。當價格低於價值,並且把各種風險因素評估後達到一個安全邊界,就可以買入。至於買入後,什麼時候回歸價值,我不知道,只能等。而且,即便它回歸到價值,也不一定馬上賣出,要等到我認為需要賣出的時候才賣出。

雪球:在投資這條路上,受誰影響或者幫助比較大?
坐關:都不好意思說是巴菲特、彼得·林奇,但確實讀了他們的書或關於他們的書之後,很認同。認識幾個做投資很成功的朋友,受他們影響也很大。2005年起,我就當他們為榜樣,在我看來,他們是投資界的隱士,真正的高手。

雪球:在中國,您認為投資高手有什麼標準?
坐關:在中國股市上還算得上成功的人,基本上是能在牛市最高點前後出來的人。2007年沒逃頂,或者出來後很快又進去,一直套到虧損纍纍才斬倉離開的,那他在這個學校裡,小學還沒畢業。
我說的話可能有點絕對,也有不逃頂賺到很多錢的人,比如萬科的劉元生,那更是高手。
我剛才說的那幾個朋友,都是在2007年成功逃頂的,有逃得早的,也有逃得晚的,最後下來,碩果纍纍。股市的規律就是這樣,有牛市就有熊市,不完整地經歷一個牛熊市,不能說自己是高手。

雪球:您做投資會對整體市場情況先做個判斷嗎?
坐關:我很關心宏觀的東西,在中國做投資需要關心這些東西,包括政治的和經濟的。至於整體上是不是高估或者低估,其實很容易判斷,如果感覺很難判斷,多半是因為受干擾太多,眼睛模糊了。巴菲特、彼得·林奇也會去判斷,不然彼得·林奇也不會在書裡提到股市預測的雞尾酒會理論。但確實沒必要花太多心思去判斷大勢,也不能過於自信對大勢的判斷,更不必整天盯著市場行情,很多時候,跟市場保持一些距離看得更清楚。

雪球:關注宏觀,主要是為了評估各種風險?
坐關:主要有兩點:一是能大概知道什麼是頂,什麼是底,在中國做股票這個還是要有數;二是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力很強,尤其是我投資的對象又是銀行股,還有中國平安,這些行業都跟政府行為相關,所以會去關注宏觀層面的信息,琢磨市場對政府的舉動有什麼反應。我之前的職業經歷裡,在這方面花的時間也比較多,相對是我的優勢。

雪球:您現在職業搞投資,一般生活節奏是怎麼樣的?
坐關:我想說的是,你熱愛一份事業,你在其中投入的時間精力是沒法兒算的,用很簡單的話來概括那就是「心中有股票,處處皆投資」。我的生活狀態可能外人看起來很閒,其實我每天的時間都會排很滿,看書、看資料、寫東西,去感興趣的地方轉轉。還有,每天下午四點我都會去登山,我習慣一個人運動,沒有閒聊,腳下的步子會邁得很快,還可以聽一下收音機裡的新聞,這是我最偏愛的運動方式。

雪球:平常您都愛關注哪一類的信息,愛看什麼書?
坐關:每天會瀏覽一下財經消息,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標的物情況,更多的時間是琢磨。我對看的書是有些挑剔的,前兩年出差路上喜歡讀官場小說,主要是想知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在幹些什麼。最近在讀一些自傳和自傳體小說,剛重讀完奧格威的《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雷巴科夫的《阿爾巴特街的兒女》,也快速地翻看了最近比較時髦的《史玉柱自述》。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垃圾書太多,在我看來,沒營養的書看了也是浪費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38

低風險投資(十一、牛熊週期轉換) DAVI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1m3p4.html
 

 我們從1995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基於時間週期分析下上證指數的牛熊變化情況。

 

    階段一:1995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

上證指數從637點上漲到1366點,年平均上漲16.48%,同期企業ROE為9.44%,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從1995年1月1日的20.53,上漲到1999年12月31日的46.86。

A股價格的年化漲幅,超過上市公司的平均ROE,PE不斷升高。

   階段二: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

上證指數從1366點下跌到1266點,年平均上漲-1.51%,同期企業ROE為8.39%,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從2000年1月1日的46.86,下降到2004年12月31日的19.03。

A股價格的年化漲幅,低於上市公司的平均ROE,PE不斷降低。

   階段三: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上證指數從1266點上漲到3277點,年平均上漲20.95%,同期企業ROE為13.63%,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從2005年1月1日的19.03,上漲到2009年12月31日的26.06。

A股價格的年化漲幅,超過上市公司的平均ROE,PE不斷升高。

   階段四:2010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

上證指數從3277點下跌到1979點,年平均上漲-13.42%,同期企業ROE大約為15%,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從2010年1月1日的26.06,下降到2013年6月30日的10.16。

A股價格的年化漲幅,低於上市公司的平均ROE,PE不斷降低。

   通過四個階段週期,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股市的年化漲幅超過企業ROE平均漲幅時,股市處於牛市階段,股票整體估值從低估走向高估,市盈率不斷升高,例如階段一和階段三。

   當股市的年化漲幅低於企業ROE平均漲幅時,股市處於熊市階段,股票整體估值從高估恢復低估,例如階段二和階段四。

   不論從時間週期和價值週期看,目前A股市場都處於底部區域,當股市熊牛轉折後,投資者將可以輕鬆獲得超越市場平均ROE的投資回報率。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原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73

牛熊難分利入市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786626

踏進2014年,港股在首個交易日隨即進入兩極狀況,個別半新股、概念板塊急急炒到飛天,但中資H股卻被沽得體無完膚。有股友笑言,現在股有股升,指數有指數跌,真是牛熊難分;我說現在已是牛市,只是我們大多大近視,只看見日升日跌,看不見中期趨勢。

事實上,早前為了將2006年以來的yahooblog文章作選擇性轉載至sinablog,我從頭到尾閱讀了由2006年到金融海嘯前的所有舊文章,發覺所謂的牛市,除了三期的全民皆股階段,大部分時間都是牛熊難分;對投資者來說,真正能賺錢的情況是持續在市場內作最大限度的正確抉擇。而上述這樣子的牛市二期,才是投資者在整個牛市週期中賺得最多的時期;而且相對牛三的兩、三個月大上大落,牛二以年為單位,是真正積累財富的主要時期。因此,我今年的第一個建議是,『stay in the marketlook for the profit』。

留意林少陽在1129日的文章提到:『……本港股市向有逢七之年見頂的現象,我是指198719972007這三個年份,都是本港股市見頂之年。而正如本人過往於不同的媒體發表的言論指出,2007年以來的港股走勢,很有1997-2003年舊夢重溫的感覺。當然,差不多相似,並不等於倒模一樣地似,如果執著於很具體的指數表現計算,那恐怕只會流於學究或犬儒式的推測與計算,對於在市場每日實戰操作的投資者來說,其實沒有多人用處。……』如是者,2014年入市,絕對不遲。

談了中長線看法,再說說這個1月,股友L兄問為何博1月做陽燭?我的答案是,小牛運行格局持續,因市場資金在大股、細股、半新股之間流來流去;除非這個流動循環斷纜,否則,不需對大戶那日升日跌的花招作大動作改變。目前,要我改變對小牛運行格局的正面看法,要達到兩項大條件:①恒指持續兩個月陰燭,且燭身下穿12個月移動平均線,②上述資金流動循環斷纜。且讓我們邊走邊看。

最後,談談此刻的港股市場環境。不謀而合,兩位我們緊跟的本地基金經理——林少陽與黃國英,雙雙在2014年進一步將基金主力轉向日股和美股。莊家們則自2013年重新開壇作法後,預料會在2014年進一步搭高個棚,造大個show。至於散戶,聞說有些著名本地bloggers組織粉絲會,整合投資影響力;我們認為,這是散戶逐漸入場的徵兆。

整體看,我們相信,港股市場的賺錢機會正在2014年逐漸獲得提升。2014年,不管有否變成大牛的條件,我們仍然認為,這一年應該是「利入市」的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825

《大咖論戰》升息預期撩動牛熊兩派敏感神經 美股泡沫危機 澆不熄資金熱情?(132-135)

2014-07-28  TWM
 
 

 

升息預期轉濃,華爾街各投資大師開始隔空叫陣,同一份資料也能解讀出相反看法。實體經濟疲弱下的股市漲潮是不是非理性繁榮,投資人也許霧裡看花,但對沖基金經理人對未來卻普遍樂觀。

撰文‧乾隆來

《我們正處於美國史上第三大的股市泡沫!》(We're in the third biggest stock bubble in U.S. history),七月十八日,《華爾街日報》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艾倫斯(Brett Arends) 發出一篇讓讀者震驚不已的評論。艾倫斯引用財務顧問公司史密斯爾(Andrew Smither)從一八○二年累積至今、超過兩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說我們正處於僅次於一九二九年、一九九九年的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之中!

艾倫斯是《華爾街日報》以及網路財經媒體Marketwatch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他的每日專欄《R.O.I》有超過十萬名追隨粉絲,以「反羊群」的風格著稱。

最近艾倫斯對股市的上漲越看越不滿意,才剛剛在七月十五日發表過一篇《股市多頭搞錯的六大事實》,沒想到才過了三天,竟然立即升高為史上第三大泡沫的驚人之語,索性叫他的讀者賣光股票,不要再投資了。

為什麼現在是僅次於二九年、九九年的「史上第三大泡沫」,請容我們稍後再陳述。我們更感興趣的是,華爾街的投資專家與大師們,最近多空論戰的炮火不斷升高,立場越來越鮮明,用詞越來越火辣,電光石火的交戰,精采絕倫。

一四年已經是金融海嘯之後連續第六年的多頭市場,而且今年充滿了地緣政治的衝突,從伊拉克到烏克蘭,從越南到日本,大國衝突的地震頻率大增,類似馬航被飛彈擊中的「黑天鵝」,也已經飛過好幾隻了,但是德國股市突破萬點、紐約道瓊創下多年新高,連有地產泡沫的上海也穩穩站在兩千點之上,種種「異相」,讓多空雙方情緒暴漲到最高點。

例如,宣稱自己已經「膽小」、「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豪賭」的六十一歲對沖基金大師杜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在七月十六日美國財經電視台CNBC舉行的大師論壇裡,就高聲指責「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滿載著令人憎惡的風險」,將目前葉倫所主導的聯準會,形容成載滿炸藥的大貨車。

資產負債表過度膨脹的泡沫杜肯米勒認為,這波美國與全球股市的上漲,不是來自於經濟基本面的復甦,而是央行零利率吹出來的泡沫。

杜肯米勒舉IBM為例子說,IBM目前的營業收入與七年前一樣,本業根本沒有成長,但是利用聯準會創造的超低利率,拚命向銀行借錢,拿來買回庫藏股,「IBM的銀行貸款暴增了三倍」,美國的企業用這種套利方式創造盈餘,拉高股價,創造了「資產負債表主導的多頭市場」。

簡單來說,類似IBM的美國大型績優公司,本業沒有增長,卻靠著金融操作來創造盈餘,讓公司債務暴增,一旦市場利率翻轉上揚,「滿載炸藥的大貨車」將會闖出大禍。

而杜肯米勒認為,有太多的證據顯示,未來幾年內的利率上揚是必然的,指標的聯邦利率(Fed Fund Rate)將在「遙遠的北方」(Way of far north,意指遠高於目前的水準)。

杜肯米勒不諱言自己有放空IBM的部位,這個空頭部位,剛好與巴菲特對作。

巴菲特在三年前開始買進IBM,成為他投資組合中持股最高的科技股,巴菲特持有IBM至今帳上獲利一四%,遠低於同期的史坦普指數漲幅,而且IBM過去十二個月下跌三%,相對於上漲超過兩成的股市,一來一回報酬率短少了超過兩成。

巴菲特也承認他「有點看錯」,不過,巴菲特沒有加入華爾街的多空論戰,也幾乎沒上任何媒體討論行情,這個老傢伙對於今年的行情似乎已經置身事外,世界首富的地位再度被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搶走,他也完全不在意。反而在七月十七日,再度宣佈捐出二十八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八四○億元的巨額股票,給比爾蓋茲基金等五家公益團體。

杜肯米勒與巴菲特在IBM股票多空對決,另外兩位捉對廝殺的投資大師,看多賀寶芙的卡爾伊坎(Carl Icahn)與放空賀寶芙的艾克曼(Bill Ackerman),卻演出戲劇性的大和解。

債券天王認定利率難升

艾克曼放空賀寶芙兩年,不只發報告說「公司價值為零」,還為此發動了法院訴訟,伊坎則號召了一群對沖基金經理人全力拉抬,結果,在持續的多頭行情中,老薑伊坎大獲全勝。

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度鬥得血流成河的伊坎與艾克曼,卻在七月十六日的CNBC節目中演出大和解,雙方同台相互擁抱,互讚對方,以戲劇化的結局,終結了兩年來最血腥的一場多空大戰。

伊坎是這波大多頭的大贏家,他從四百美元一路叫進蘋果,是這波蘋果大漲的多頭總司令,在賀寶芙大獲全勝,逼迫eBay分拆PayPal的訴訟也順利和解。伊坎過去被稱為激進派投資家,總是給外界兇狠、掠奪公司的形象,但是他這波名利雙收,形象頓時轉換成和氣生財的彌勒佛。

不過,多頭大勝的伊坎最近卻轉趨保守。他在七月十一日的訪問中說,「我認為,該對美股抱持審慎的態度。經歷這麼多年的上漲,投資人應該要謹慎小心。」另外一位最近新聞頻傳的投資大師,被稱為債券天王的葛洛斯(Bill Gross)則依舊站在多頭陣營中。他在七月二日的電視專訪中說,雖然目前的市場本益比看來偏高,但是關鍵還是在超低的利率。葛洛斯提出「新中立趨勢」(New Neutral)理論,認為聯邦利率將會長期維持在低檔,「如果利率回升到二%就止步不前,而不是歷史平均的四%……,那麼一萬七千點的道瓊、三五○基點的高收益債╱公債利差,仍將頗具吸引力。」葛洛斯認為,金融市場泡沫化的程度,「比部分人士認知的還要少。」葛洛斯的措辭算是溫和,「新中立」的理論也讓人三思才能領悟,相較之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希格(Jeremy Siegel)比葛洛斯更衝。希格拿掉學院教授掉書袋的身段,過去兩年高舉股市多頭總司令的令旗,不斷在媒體發表利多看法,希格的預測大獲全勝,上檔關卡一一被他突破,如今他已經將目標價調高至一萬八千點,認為一萬八「不是意外,甚至可能衝破兩萬點!」希格不是今天才喊出道瓊上看一萬八千點的,他在今年四月就公開宣稱「這波多頭市場,才打到第四局而已」(註:棒球賽打九局,第四局意味著尚未過半場)。希格教授站得挺直地說:「我就是多頭,低利率會帶動股價狂飆,公司盈餘又強勁增長,市場當然就是多頭了!」奇妙的是,提出「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的史密斯爾,也是引用希格教授的統計資料,得出大泡沫的結論。

史密斯爾引用了希格和其他兩位學者的研究,計算股市連續三十年的報酬率,與「托賓Q」(計算公司重置成本的價值)相較,從過去兩百年的歷史資料顯示,兩組數據多半緊密同步,但在目前,美國股市「已經超漲八○%」。

《華爾街日報》的艾倫斯看了史密斯爾的研究結果,決定用驚悚的標題發出「史上第三大股市泡沫」警語,他說歷史上「超漲五○%」的現象只發生過五次,更只有一九二九年與一九九九年超漲幅度超過八○%,兩次都造成災難性的崩盤。

企業過度借貸投入金融操作艾倫斯的其他專欄也不斷發出大聲的警告。

例如越來越多人說「美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非常健康」,但是艾倫斯卻說,美國非金融業公司目前的總負債逼近十兆美元,比起五年前增加了二七%,或是二兆一千億美元,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國企業過度借貸,而且都投入金融操作。艾倫斯說:「今年,美國的企業平均每天增加一百億美元的貸款,包括週六、週日在內。」保守的教授(希格)成了多頭總司令,而一向激進的對沖大師(杜肯米勒)卻高聲批判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泡沫,股市掠奪者(伊坎)成了和氣生財的彌勒佛,而理財專欄作家(艾倫斯)索性叫投資人趕緊退出市場,種種錯亂的現象,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所措。

不過,五月瑞士信貸在紐約舉行論壇,邀集三百多位投資專家所聚焦的訊息,倒是可以解釋今年的異相。

瑞士信貸於今年五月在紐約舉行盛大的「全球經濟展望論壇」,邀請超過三百位來自全世界的投資專家,與美國聯準會前主席伏爾克、前紐約市長彭博等人一起研討今年全球經濟的展望,參與者還包括《今週刊》讀者熟悉的中國經濟專家陶冬。

會議結束後,瑞士信貸研究中心發佈所有與會者對於重大經濟問題的問卷統計,有高達四六%的投資專家認為,即使在持續多年的零利率政策,「貨幣政策仍然是主導金融市場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至於「經濟成長」則是若有似無的配角角色。而且,有高達七○%的與會專家對於全球央行的貨幣失去信心,認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已陷入「推繩子」(Pushing on a string)困境。

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失去信心「推繩子」是個有趣的貨幣政策用語,用來形容貨幣政策的限制,因為,「拉繩子」、用繩子把物體拉往自己的方向比較容易,但是要靠著「推繩子」,把物體往反方向推走,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投資專家用「推繩子」來形容全球央行史無前例的超級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面臨退場,卻進退兩難的困境。

不過,雖然與會的投資專家們不看好量化寬鬆的未來效果,但是卻一致看好股票市場的後勢,有超過一半的投資專家認為「股票是未來三個月(六月至八月)表現最好的投資標的」,更有高達五八%的投資專家,在「未來五年內表現最佳的投資標的」選項中,選擇了「股票」。

瑞士信貸的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反映了今年華爾街的主流思考:央行QE進退兩難、實體經濟成長疲弱,但是股市熱絡無比。

這樣熱絡的市場氣氛,一直持續至今,瑞士信貸在七月十七日又公佈了「對沖基金經理人情緒調查」,調查對象涵括二八四位對沖基金經理人,總共管理五四四○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十六兆三千億元)的資產。調查顯示,有高達「九七%」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將會「積極進行資產配置」,幾乎百分之百的對沖基金經理人處於熱絡的情緒當中,這也正是七、八月全球股市火熱的最佳註解。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專家到底怎麼看?

空方陣營

杜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對沖基金大師;索羅斯2000年之前的長期夥伴看法1 Fed利率太低,引發不可想像的風險

艾倫斯

(Brett Arends)《華爾街日報》最熱門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看法1 「我們正處於史上第三大泡沫」看法2 美國企業每天增加100億美元借貸,資產負債表泡沫太大

羅斯

(Wibur Ross)

美國企業重整大王

看法1 我今年賣股,是買股金額的六倍看法2 主權債務泡沫破滅,西班牙國債利率一度低於美國公債,還跌到1789年至今、225年來的最低點

多方陣營

希格(Jeremy Siegel)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看法1 多頭現在才打到第四局而已看法2 道瓊指數18000點指日可待,2萬點也不意外

伊坎

(Carl Icahn)

激進投資家

看法1 今年是收穫豐碩的好年,但投資人要提高警覺了

葛洛斯

(Bill Gross)

債券天王

看法1 提出低利率時期的「新中立趨勢」理論,低利率仍然維持看法2 道瓊指數17000點、高收債/公債利差350點是合理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1

與任博士再論牛熊 老刀101

來源: http://xueqiu.com/4779794911/32235342

10月10日,我寫了一篇小文《我上崗,誰下崗?》(http://xueqiu.com/4779794911/32074221),引來各路英雄無數精彩的觀點和板磚,因打熊而一戰成名的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博士也罕見地現身發表了如下評論:

@任澤平國君宏觀 回複 @寧靜的冬日M
此文講宏觀經濟和股市關系可謂悟道,只此一點,已勝過那些只盯著GDP增速做大勢研判的策略分析師。為什麽同樣的GDP增速公布以後,市場有時漲有時跌呢?為什麽日韓增速換擋期上半場政府死扛著高速增長不降和舊增長模式不破,股市長熊,反而進入到增速換擋下半場痛下決心改革破舊立新,經濟增速往下走反而股市走牛?過去這些年中國靠刺激勉強維持GDP增速7%-8%,貌似不低,為什麽股市長熊,如今大家普遍認識到高增長回不去了,新5%比舊8%好,改革是唯一出路,雖然經濟還在尋底,為什麽股市反而走牛了呢?中國過去這些年GDP增長7%以上,但企業生存困難、大面積虧損,而美國GDP增速只有2%-3%,企業大面積盈利,GDP增速和企業盈利、股市走勢究竟是什麽關系?從上到下大勢研判用索羅斯,從下到上價值投資用巴菲特,試問市場眾英雄,孰能貫通?有以教我。
10-11 23:23


任博士的評論涉及太高深的經濟學問題,本人才疏學淺,就選擇了回避,但因為最近的熊牛爭論很激烈,任博士乘著我黨在威虎山上滅虎的雄風,擎起了向夾皮溝中屠熊的大旗,無疑處在了這場爭論的風暴眼,我就和任博士幽了一默。

我回複@任澤平國君宏觀:
打熊英雄駕到,並光臨寒舍,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關於熊和牛,我想和任博士交流幾點看法:
熊,這是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想當年,有一個養熊愛熊護熊,但卻活取熊膽的民營企業想上市,被全國上下輿論一致聲討,最後上市也黃了,想圈錢養更多的熊愛更多的熊護更多的熊取更多的熊膽的熊心壯誌也成了泡影了。我很意外,任博,你公開發表檄文打熊殺熊,比活取熊膽者野蠻了無數倍,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違法了?在我看來,威虎山上虎已滅絕,夾皮溝里熊且留命,難道要趕盡殺絕連夾皮溝里僅存的幾頭熊也要滅絕嗎?
牛,人人可食的肉畜,人人可役的力畜,多到根本不需要國家立法保護,我印象中根本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黃牛保護法”這樣的法律。養牛屠牛,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和生計問題,現在一個頂尖屠宰工的收入可能已經超過了遍地博士的收入,所以我不揣冒昧,鬥膽建議任博士和你的團隊棄暗投明,做勤勞守法的知識分子和好公民,大家同心協力養牛殺牛,讓全國人民早日過上土豆燒牛肉的共產主義生活。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不知任博士意下如何?盼複。
10-12 11:46

今天,任博士在@weike369 的文章中發表了如下觀點:

@任澤平國君宏觀
【通縮加重貨幣寬松,改革提速牛市思維】
1、CPI大降,豬周期見頂回落。9月CPI僅1.6%,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創年內新低,其中翹尾因素下降0.8個百分點(翹尾因素從8月的1.1下降到9月的0.3)。食品類價格增長2.3%,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菜價大跌-9.4%,肉價下降-2.9%,高頻數據顯示本輪“小豬周期”自8月底以來已見頂回落。
2、PPI同比環比均大降,大宗商品熊市。9月PPI-1.8%,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環比-0.4%,比上月通縮加重0.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石化、煤炭、鐵礦石、鋼鐵等通縮跡象明顯。可能的原因:一是近期美元走強,大宗商品進入熊市;二是國內工業領域產能過剩,加之內需疲軟。
3、通縮預期增強,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松,預計降息降準。降息主要是落實國務院三令五申降低融資成本,為930地產新政配套。同時央行將繼續在公開市場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降。降準主要是為未來新一輪基建穩增長政策和地方債實施配套。
4、930地產新政有望緩解短期經濟失速風險。近期看房量和成交量明顯回升,改善型需求得到釋放。居民購房時有望拿到3折首付和 8.5-9折利率。通過放大居民杠桿,短期有利於釋放剛需和改善型需求,但也可能會透支未來的需求。毫無疑問,這是短期的春藥,長期的毒藥,希望這是為改革手術贏得時間的麻藥。
5、中期繼續牛市思維,分母驅動特征明顯。改革提速預期增強,並與實質推動的相關改革措施相互應證,有利於提升風險偏好,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除了三大資金黑洞無效融資需求收縮、增速換擋導致利率中樞下移等市場性力量的主邏輯外,近期地方債改革、貨幣政策部門有意引導利率下行、監管部門試圖降低融資成本等政策變量,均有利於降低無風險利率下行,DDM估值模型分母下降;地產新政緩解了經濟失速風險,DDM估值模型分子短期改善。
今天 10:55

任博士並在回複@牛股礦工 的跟帖評論時@ 了我,任博說:“另回複你上次:我們並非打熊殺熊這麽無情啊,熊熊是人類的好朋友,只是這幾年太頑皮,我們要化善此孽畜,給它做變性手術,由熊變牛,閣下意下如何?”  這算是回應了我10月12日的那個打熊殺熊違法說。

謝謝任博士的回複,不過事情似乎變得更有趣了,我當時立即回了一帖:

@老刀101 回複 任澤平國君宏觀:
降準降息?任博士等各位意見領袖就不要強“強總理”所難了,強總理已經多次強調,要強改革,不要強刺激,降準降息,那是多大的一股水啊,水漫神州,大家都繼續洗泡泡浴吧,好了傷疤忘了疼,改革、調結構又變成了一句廢話了,十年又是一蹉跎。更何況美帝還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加息哩,你降他加,水往哪里流?
關於房地產新政,“短期的春藥,長期的毒藥,希望這是為改革手術贏得時間的麻藥”。給病入膏肓的病人上春藥,春藥即毒藥,不用長期了,死的更快而已,手術都用不著了。我前幾天的評論似乎更貼近現實一些,“房地產業,看現狀是一個躺在床上等死的超級肥胖癥患者,不僅出不了門,而且下不了床,醫治可能保命,但必須拆門破墻起重機起吊才能送醫,不想大動幹戈,只能繼續供吃供喝,讓它繼續暴飲暴食消耗著資源等到臟器衰竭的那一天到來;房地產業,看未來就是一把雞皮鶴骨的棺材瓤子。房地產新政就象是給這個超級肥胖癥患者供吃供喝之余仍猶嫌不足,還給他上偉哥、吃春藥,以期望他變身威哥,政府、地產商、炒房客等一串螞蚱能盡享齊人之福,再嗨幾年最好,實在不行哪怕再嗨一次,也為再找一個替代經濟增長的帥哥贏得一點時間和空間,真有這樣的好事嗎?在我看來,這只不過加速了這個超級肥胖癥患者向棺材瓤子過渡的進程。”
熊和牛都是自然界的一員,正如多和空就是股市的生態。打殺猶嫌不足,閹割?做變性手術?無所不用其極呀,就為成就博士你的那個預測而不擇手段?比活取熊膽更不人道啊!我不批評你了,你自省吧![俏皮]
@唐史主任司馬遷 @誰在裸泳
今天 13:28

雖然回複了任博士,但我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有很多話想說。按任博士回複我的意思,你說打熊殺熊違法,我就不打熊殺熊了,我閹掉它,給它變性,讓它絕種,一了百了,何須打打殺殺的,名曰“化善”,你還能說違法嗎?我勒個去,博士真是高啊。[很贊]  但熊被閹了,做了變性手術,也只能是公熊變成假母熊,或母熊變成假公熊,熊還是那個熊,只能算個熊妖或中性熊,也可以叫熊偽哥或熊偽娘,熊絕對不可能通過變性變成牛的,即使它披上了牛皮,那也是披著牛皮的熊,那還是假牛真熊,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絕對真不了。

關於自然界熊的話題越扯越遠、越說越俗了,就此打住。

今天晚飯後,我之所以將與任博士這幾天兩次交流的過程複制粘貼於此,重新起個高大上標題——《與任博士再論牛熊》,就是希望轉移話題,如果大家能將話題從自然界的牛熊過渡到股市的多空並展開討論,大家重點好好扯一扯股市的牛熊變換、多空較量,那豈不是很應景的一件事,對雪友們的理念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應該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好了,言歸正傳,我先拋磚頭吧:
1,我認為空頭是股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空頭何談多頭,沒有空頭制衡的股市就像一個王老五只能靠五妹子自摸,高潮,高潮,還是高潮,何其淒惶!
2,所有的多頭從本質上都是空頭,難道你真的要將股票留給子孫!
3,中國股市需要一個摧枯拉朽的大熊市,才能倒逼改革,助推改革。二十多年來股市的點滴進步那一次不是熊市倒逼出來的?如果你期望中國股市與國際接軌,那麽,請祈禱牛市晚一點、熊市更徹底一點吧。
4,話題不限,雪友們自由發揮吧。

歡迎和氏璧、和田玉等玉石,也不排斥板磚,更希望任博士能現身參與。@任澤平國君宏觀 @今日話題

友情提醒:就事論事,勿人身攻擊!在本人文後,如果有對任何參與討論者進行攻擊謾罵的,本人立即拉黑,永不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58

牛市己開始,還在問牛熊?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8.html

巴黎:

熊巿和牛市的來到是非常奇妙:

1每次熊市的出現都是一覺睡醒發現股票猛跌,大家於是馬上一致同意熊來了
2牛市就不同,當散戶或投機者感覺到牛巿時,股市往往己升了幾十個%,牛市大多數都會由幾支價值嚴重被低估的大價指數股票急速上升開始,後再擴散。

上証綜合指數本年迄今上升接近26.7%,不過囘看歷史圖卻發現,升市是先由H股,再7月轉向A股開始,而只用了短短4個月便上升至3年高位。

 

這是筆者7月時的分析,說出滬港通是A股牛市的誘因:
從港滬通談資金分配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7/ibond.html

牛市或熊市是不可能在來到時才準備,最理想的準備方法是不要去問牛問熊,而是每刻問:
1.那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被高估,高估的股票,就如一隻孔武有力的獵物,無論你多飢餓也碰不得。
2.那一支股票的內在價值仍然被嚴重低估,低估的股票,瞄準它和咬緊它

筆者雖然己在年初入足貨,在7月時己嘗初步甜頭,但並沒有食花生看電視,而是選擇咬緊他,一直到今天:
咬緊牠,不要放走!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29.html
筆者的建行A收市上升7.06%(3:00PM),終於和H股差價平水了,半年的捕獵,第一個囘合瞄準的第一獵物終倒下。但其它的獵物仍然未倒下,那敢輕然放手,雖然筆者真的有點累。
 
筆者的富國銀行2013年在美牛剛開始的一年升了32.4%,2014年繼續升了19%,累計60%,原因是過去被嚴重低估,同樣道理,我認爲雖然現在的5行3保從低位開始已經上升了不小,因爲股價仍然大幅低於內在價值,也未有像富囯銀行2013年大升32%,更加不要説之後會的再上升。

朋友應把握這個已經到來的大時代,而不是問是牛是熊。
因爲買對個股,每天都是牛,盲目跟風投機,上錯賊船,日日都是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97

敢問路在何方,以史為鑑辯牛熊 西點老A

來源: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3700104

       前兩天,由於受上網條件限制,簡單介紹了目前我對市場的看法,這兩天仔細思考了目前的行情和應對策略,以及對未來行情可能發展路徑的思考,在此和大家分享,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多批評指點 ,多拍磚。
       這一個月來,A股可謂是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從單日成交7000億元到萬億巨量,A股不過耗時5天。周五,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量達到10740億元,再度刷新紀錄。以券商 、銀行為代表的大盤藍籌繼續高歌猛進,不過中小盤成長股卻集體錯失本輪行情,投資者中有人因重倉參與了金融股談笑風生,有人卻在固守成長股中唏噓哀嘆,譜寫一出出活生生的股市悲喜劇。那麽面對如此行情未來該怎麽辦?行情會怎麽走?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以史為鑒”,從歷史中尋找答案和參考,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股市只是一個有一個波動的循環而已。兩天前我清理了大部分倉位,把雪球的持倉組合也大幅度降低,考慮點有幾個:
       A:因為本輪行情沒有布局金融和強周期低估值股票,自然無法分享狂牛紅利,也不想貿然去追高,因為過去幹過的追高的舉動,成功率一般,而且不敢重倉,所以只一次還是選擇放棄。這和我的一貫思路是符合的,“做震蕩做潛伏,趨勢突破”的交易思路指導下,應對趨勢行情,做的是長期趨勢的中期回調買點,所以經常錯失突然啟動的大牛股,在介入點相對安全的情況下,損失了時間成本,這也是今後著手努力改進的重點,盡量做到一個好的折衷。
       B:布局在軍工和小盤股票上,利潤還有所回調,鑒於狂牛之後可能面臨的劇烈震蕩,還是選擇了暫時離開,等待風平浪靜之後,再做定奪,告訴自己不要妄想賺到所有的錢,有人能夠做到,但是自己不行,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沒有喝到湯,還被拉下了一塊肉。這個市場風水輪流轉的道理是亙古不變,從2009年開始,這樣的特點愈發明顯,醫藥板塊和白酒消費板塊2010和2011年大行其道,“吃藥喝酒”行情的熏陶下,醫藥股和白酒股被標榜為可以超越周期和牛熊的股票,不可否認這類股票的大周期波動向上的特點,但是以年為單位的視角下,大型的回調還是很有殺傷力的,2012年開始的大回調說明了問題。在這樣的大的輪轉中做錯行情的應該不在少數。這個世界上個,沒有十全十美那回事。
      C:明白這一次行情是真實的,場外資金大舉入場造成的搶籌行情,新資金不可能接盤各種機構重倉的小股票,只會建倉低估值的藍籌窪地。這之後就有一個問題,當新資金不能持續供應的時候,市場會發生什麽?重倉小股票的各機構心理可能焦急程度不亞於大多數散戶,因為大家都明白了,後面的行情將是低估值績優和反轉股登上領漲的舞臺,小股票里面會出現巨大的分化,長期高估值的、沒有業績支撐的股票將迎來劇烈的價值回歸之後,此時,小股票、題材股的中短期風險驟然增加,所以要是沒有及時布局到金融等股票,還是選擇暫時離場觀望為宜。
      那麽這一次暴漲之後,市場會怎麽發展呢?就讓我們從A股歷史上的四次典型類型的暴漲中尋找線索,看看能不能有所啟示。
第一次:1999年“519行情”
【背景概述】
       1999年的5月19日,深滬兩市展開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行情,史稱“5·19”行情。“5·19”行情的導火索就是當年中國證監會向國務院提交的“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允許部分具備條件的證券公司發行融資債券、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規模、搞活B股市場、允許部分B股、H股公司進行回購股票的試點”等六項政策建議獲得批準。
     “5·19”行情正式發動的當天,上午還相當平靜,變化起自下午。大量湧入的場外資金不斷推高指數,成交量大幅放出,此後連續3天,市場量能梯次推進,從75億元到102億元,再到145億元。市場的做多信心迅速膨脹,場外資金蜂擁入場,直到放出滬市單日445億元的成交天量,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上證綜指從1100點之下開始,最高見到1700點之上,漲幅超過50%,而其中的龍頭億安科技、海虹控股、四川湖山等股價更是被炒到了一個非理性的高度。
       次年春節,滬深股市在充分消化5.19行情的獲利籌碼之後重拾升勢,上證綜指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並於2001年6月14日達到最高點2245.44點,持續長達兩年的大牛市,隨後便展開了長達四年的熊市之旅。

【後續走勢】開啟兩年大牛市


第二次:2004年初 “五朵金花”和“機構絞肉機”行情
【背景概述】

        2003年~2004年的跨年度行情,“五朵金花”的故事是人人皆知。2003年的“五朵金花”是指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金融這五大板塊,其中鋼鐵股是以寶鋼股份為首,汽車股是長安汽車和上海汽車為代表,石化股則以揚子石化(被中國石化吸收合並)與中國石化為頭羊,能源電力則是以華能國際和長江電力為先鋒,金融由招商銀行帶頭。
       當時,隨著國民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經濟開始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並進入了新一輪的景氣周期。這一點尤其表現在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及金融等行業上,而這些行業景氣度的提升,自然提升了相關的大盤藍籌上市公司的價值。2003年~2004年的跨年行情中,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金融五大板塊的累計漲幅分別為32%、29%、32%、44%、25%(這是在全年的漲幅榜中統計,包含了下半年的大幅回調,如果計算最高漲幅,百分比要遠遠大於這組數字)。

【後續走勢】本次行情在2004年國家嚴格的宏觀調控下結束,年中眾多機構空翻多之後,大局進軍股市做多,認為大牛市行情來臨,可是這是一個夭折的牛市,最終演變成了“機構絞肉機”行情,以眾多的機構套牢而收場。


第三次:2006年底“股權分置”改革行情
【背景概述】

       2005年開始的“股權分置”改革行情,不用多說,可謂驚世駭俗。可是在當時,如果身臨其境,這個過程也是一路伴隨著各種質疑和恐懼交織,興奮與悲觀夾雜,當時大多數人都是猝不及防的。牛市來得如此之快,超出了不少投資者的預期。從2006年5月份開始,市場人士就一直在探討為何能強勢上漲。時值年底,人們對這個問題可以看得更為清楚: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股權分置改革平穩推進,上市公司業績不斷增長、清欠全面攻堅,券商風險處置與綜合治理基本結束。這些都為指數的上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人欣慰的是,與上一次牛市相比,現在的市場多了幾分理性和成熟。以前的市場投機和坐莊盛行,現在則以基本面分析和價值投資為主;漠視甚至隨意侵占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曾經相當普遍,現在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明顯增強。此外,市場法治環境、監管水平等等,與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改善。
  當時市場最大的特點是藍籌與機構主導市場。在2006年,隨著“新老劃斷”順利啟動,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一批大型藍籌公司平穩著陸A股市場。統計顯示,目前兩市1400只A股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石化、招商銀行、上港集團、寶鋼股份6只股票總市值均在1000億元以上,其中,工行總市值已超過1萬億元。目前這6只股票總市值已達3.3萬億多元,幾乎占A股總市值的一半,組成上市公司中的“航母艦隊”。也許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些超大盤股的上市,不僅沒有對市場形成沖擊,反而成為帶領指數不斷上漲的“先鋒”。第一大盤股工商銀行上市後的最大漲幅已經超過50%。指數的連連上漲,輕松創出歷史新高,與這些藍籌股的表現密不可分。
       看看當時以為私募基金經理的操盤日誌中的一段話就足以見當時市場的狀態:“繼2月27日幸運的看到十年才得一見的單日最大跌幅之後,昨日又見到一個領先指數和綜合指數分道揚鑣的罕見景象,最高峰時期兩個指數竟然相差達到6%(一個是上漲3%,一個是下跌3%)。為什麽有如此景象發生呢?從表面來看無疑可以總結為:都是銀行惹的禍。
      在上午11時漲幅榜排名前18名中有8名皆是銀行保險股,興業銀行被群情激奮鬥誌高昂的人推上了漲停,可是此時其它一千多只股票卻在進行跳水表演。似乎他們正在努力的與銀行股劃清界限。銀行股漲他們就跌,銀行股加速上漲他們就加速下跌。是什麽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出現呢?銀行股上漲不值得奇怪,有人喜歡之極,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於是價格不斷上漲,這種行為本身無可厚非,可是這樣涇渭分明就耐人尋味值得深思。”

當時的情況和本輪行情最為相似,典型的二八行情,拉升的主角也是銀行、保險和券商。
【後續走勢】開啟了歷史上最為壯觀的大牛市,2007年10月最高漲到6124點,轟轟烈烈大牛市讓很多人一生難忘,之後進入全球金融危機。
 【鏈接 銀行股你到底在做什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93fba01000978.html 


第四次:2009年“四萬億行情”
【背景概述】

        2009年A股市場涅槃重生,隨著我國政府出臺了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A股市場提前見底。上證指數從1820.81點起步,到8月創下年內最高點3478.01點,年度漲幅超過100%的個股達到1153只,約占A股總數的64%,其中順發恒業以1311.84%的年度漲幅奪得2009年度的A股個股漲幅冠軍。
        2009年,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宏觀背景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相繼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工業、電子信息、輕工、石化、有色金屬和物流等十大支柱性產業獲得政策重點支持。在利好刺激下,相關行業個股走出了大幅飆升的行情。一季度,基本上就是圍繞著這十大產業所涉及上市公司展開。
       此後,國家又陸續出臺的區域振興規劃。珠三角、上海、海西、 關中-天水、東北老工業基地、橫琴、圖們江、黃三角和鄱陽湖等競相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隨著產業振興、區域振興政策不斷出臺,資本市場也啟動了相關改革、創新舉措,並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創業板推出、IPO重啟、機構監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6月,A股市場暫停9個月的IPO重啟,桂林三金成為第一家獲準新股發行的公司。10月,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正式推出,為資本市場帶來了一批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品種。由於創業板中的絕大部分公司受益於國家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支持,創業板成為2009年末投資者關註的焦點。
       縱觀09年,在刺激政策的帶動下,滬深兩市有1300只個股股價實現翻番,資金開始向資本市場集中。而資本市場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創新、改革主基調下,將吸引了大批投資者進入,有力的保障了我國證券市場平穩運行。

【後續走勢】以券商、鋼鐵、航運、機械等強周期股引領的本次行情,在迅速拉升之後迅速夭折,本次行情特別之處在於,中小盤和創業板股票在主板調整之時接過領漲大旗,再創新高。


後記:歷史行情給了我們什麽啟示?
        通過定性對比歷史上四次暴漲行情,我們能感覺到什麽樣的信息?從歷史背景、經濟狀態和國外股市的背景比較來看,本輪行情和這四次行情的相似度從強到弱依次為:第一次:1999年“519行情”,第三次:2006年底“股權分置”改革行情,第四次:2009年“四萬億行情”,第二次:2004年初 “五朵金花”和“機構絞肉機”行情。
        這四次行情的外圍股市情況都是極為相似的,美股和港股都是處於大的上升周期之中,1999年美國網絡股大潮,國內也是以四川長虹、海虹控股為龍頭的科技股行情,結束與全球互聯網泡沫破裂之時。2006年是全球“量化寬松”下的全球性的大牛市行情,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下迎來了大幅下跌。2004年中國股市還在相對底部震蕩的時候,外圍股市已經走出明顯的上升通道,本次A股在國家的強勢宏觀調控下夭折,2009年的股市則是在全球金融風暴屠殺下哀鴻遍野的背景下,展開的大幅度反彈行情,之後在經濟轉型、地產調控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主板震蕩下跌,中小板、創業板迎來大行情。
       本輪行情則是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背景下2013開始的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大牛市引領下,到2014年10月“滬港通”和改革等主題引領下的主板低估值周期性股票的行情,這和1999年、2006年、2009年和2004年都是有著極大的相似的。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雖然每一次的行情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內因,但是表現出來的運動過程則是有著諸多的相似性,這樣的規律是可以為我所用的。那麽參考這四段行情,我認為未來行情的重點在於:是以中期回調的形勢來發展,如2009,1999年那樣,還是以高位盤整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發展,如2006?抑或是如2004年那樣,預期的因素突然朝反方向走而導致行情夭折?我是傾向於前面兩種意見,正是在這樣的看法下,才做出暫時退出,觀察確認行情的發展方向之後再行定奪的原因。
【不成熟的觀點,呈各位審閱[加油]@跟我走吧14  @唐史主任司馬遷  @方舟88 @今日話題 @雲蒙 @億利達 @小權 @天道投資 @投星資產 @英科睿資鷹 @金融之王 @塗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43

牛熊轉換 投資者應該學到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83

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體現在股市上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兒。

下圖來自投資管理公司安聯伯恩斯坦(Alliance Bernstein),比較了墨西哥和中國自1992-2013年間GDP增速與股市表現:

China-Growth

當然,平均年化回報並不代表中間不存在牛熊市的轉換。例如,2005-2007年間,滬指漲幅一度超過400%,隨後出現了大崩盤。此後,中國股市在全球主要市場中並無突出表現。

直到今年,中國股市再次“火力全開”,基準股指上證綜指漲幅接近50%。僅在過去的一個月中,上證綜指漲幅就超過了20%:

Shanghai

《經濟學人》雜誌上周發表文章,闡述了中國股市可能正在形成“非理性繁榮”的跡象。該雜誌與上海的一位股民進行了交談,並記錄了他對中國股市的看法和經歷:

徐先生找到其券商詢問如何打新股。今年中國股市打新的平均日回報率在40%左右。他表示,自己是請了假前來詢問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說,“我自1992年(上交所建立兩年之後)就入市了,我向你保證,這場牛市會繼續下去。”他承認,上一次大牛市自己經歷了慘痛的教訓,50萬的啟動資金在2007年的頂峰時達到了300萬,但最終又回到了原點。

對於這種好了傷疤忘了痛的現象,美國一家捐贈基金經理人Ben Carlson在博客中指出,中國必須讓股市變得有序起來,中國政府最終也會這麽做。中國有太多正在崛起的中產階級。中國政府將會讓公民喜歡投資股市,這只是時間問題。

他表示,對中國股市的潛力很感興趣,同時也好奇為什麽有些投資者會忘記上一次的慘痛教訓。有些人在虧錢之後就終身對股市懷有恐懼,而有些人卻輕易地忘記了過去的失敗經歷。對於中國股市而言,這兩種態度都會導致更多問題的出現。

許多最為聰明、最為經驗老道的投資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觸:在市場混跡越久,越能發現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他認為,投資者應該抱著謹小慎微的態度對待市場,同時避免自信心膨脹。

然而現實是,在股市里,有人輸才會有人贏。那些不能從過去的失敗經歷中學到東西的人,註定還會再次失敗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93

2014股市牛熊榜 俄羅斯“熊”冠全球股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62

油價崩盤加上烏克蘭內戰引發的制裁,讓俄羅斯股市投資者成為2014年全球最慘的輸家。

在MSCI全球基準股指排行榜中,按照美元計價,在計入股息分配和股價後,俄羅斯股市回報為負42.3%。

捕獲2222

(MSCI指數跌幅排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埃及股市過去一年回報率達到31.1%,在MSCI指數中排第一。

市場期待6月份上臺的埃及新總統塞西上臺後能夠推動被擱置的改革,自2013年年中以來,埃及股指幾乎翻了一倍。

同樣經歷了大選的印度尼西亞股市也成為了大贏家,該東南亞國家股市去年總回報率為26.6%,在MSCI中排名第二。

印尼新任總統維多多今年上臺後,宣布將取消燃油補貼制度,並將零售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這將是印尼能源業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

印度股市則是另一個大贏家,去年股市總回報率達到22.6%。市場期待以新上臺的莫迪,會大幅度追加公共開支提高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基礎建設水平。

美國股市在收益於經濟複蘇和美元上漲,在MSCI全球股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八,全年總回報率達到14.5%。

捕獲1133

(MSCI指數漲幅排行)

在股市輸家中,歐洲國家占據了前五名。葡萄牙股市回報率為-37.2%,僅次於俄羅斯。今年爆發的BES銀行危機,導致葡萄牙政府拿出49億歐元救助,被迫拆分有毒資產,以保護納稅人和高級債權人利益,讓股東和次級債權人承受損失。

此外歐元區面臨的通縮風險,以及2015年葡萄牙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均打擊了市場對葡萄牙股市的信心。

挪威股市去年回報率為-20.3%,油價暴跌令這個依賴原油收入的北歐國家蒙受了巨大損失。

奧地利盡管並不被當作一個歐元區邊緣國家,但是其股市去年總回報率為令人失望的-29%。分析師認為該國對俄羅斯和東歐國家銀行業風險敞口過大,並受到了烏克蘭危機溢出效應的重大沖擊。

俄羅斯和西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對峙,還嚴重打擊了中歐國家匈牙利,2014年匈牙利股市總回報率為-26.9%。

在12月普京宣布不再尋求開展繞過烏克蘭向中歐和南歐國家輸送天然氣的“南溪”(South Stream)管線項目後,匈牙利曾公開表達了不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87

2014年對沖基金牛熊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30

2014年對對沖基金經理們來說又是一個悲劇的年份,華爾街的對沖基金們已連續第6年跑輸標普500指數。

在彭博統計的對沖基金中,2014年表現最差的當屬俄羅斯繁榮資金(Russian Prosperity Fund),虧損近29%,知名大佬鮑爾森操盤的鮑爾森優勢增強基金(Advantage Plus fund)表現也較差,其虧損與2013年的收益接近,都在21%左右。表現最好的是華爾街後起之秀比爾·阿克曼操盤的潘興廣場,其優異的成績要歸功於一樁涉嫌內幕交易的並購案,潘興廣場也是唯一一只跑贏了標普500指數(15.3%)的大型對沖基金。而去年錄得84%收益的冠軍Glenview今年的收益僅有11%。

HFs 2014 YTD_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