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何短期資金炒作選擇人壽而不是平保?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06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29 17:10 編輯

為何短期資金炒作選擇人壽而不是平保?

作者:王雅媛

國內證券股熱潮停下來,又到資金炒作其他金融股,論及兩只最受資金歡迎的內險股,中人壽(2628)和平安保險(2318),無論是A股和H股,都是前者股價比較強勁。筆者認為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以上分別,一是中人壽業務比較集中,公司主要以人壽業務為主,但平保卻擁有多項業務,除了人壽之外,還有平安銀行,互聯網金融及資產管理等等。如果是論股價相對公司內在價值,筆者是認為長遠平保有更大的重估空間。但是現在是有錢就是任性的時候,任性的資金自然不是打算長線。因此資金一定是直接選擇最簡單易明的人壽,而不是業務部署較長遠的平保。


    第二,跟以上原因有關連性的,現在內銀的估值仍比大部份金融股為低,擁有平安銀行的平保算是受銀行較低估值拖累。第三,短期因素,12月23日,平保發布關於平安轉債贖回的公告。就公開發行的26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平安保險將行使提前贖回權,以100.140元/張的價格,對2015年1月9日贖回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平安轉債進行全部贖回。以A股現在近68元的價格,基本上每張轉債價格等於160元左右,是遠高於提前贖回價。


    一般能入場買可轉債的投資者都是非一般散戶,因此預期在合理的情況下,全部投資者都會選擇把債轉股。每股行使價為41.22元人民幣,A股投機味道比較濃,預期大部份投資者在獲利近65%的情況下將會拋售這批新股。不過筆者認為這負面影響只屬短暫,原因一,債轉股有時間規定,投資者需要在明年1月9日前決定,即是說之後將不會再接納任何轉股申請。二是假設所有投資者都在1月9日前把債轉股,市場上將出現了5.58億的平保A新股。以上星期五的收市價67.81元人民幣計算,金額為380億人民幣左右。最近,平保A每天的成交金額都在150億元人民幣左右,市場要消化這批新股一點難度都沒有,保守估計,一星期就能全消失掉。


    因此,短期來看,資金炒作選擇人壽而不是平保,的確是有其充分理由。但如果是對於較保守的長線投資者來說,更值得期待的應該是平保。首先,平保H股最近作出的配股基本上是為公司股價打了個底部。有傳馬化騰私人沽騰信(700)就是為了買平保。如果以上屬實,證明在兩公司的股價比較下,他是更看好平保股價的上升空間。另外,亦有傳馬雲亦有份入股平保,筆者認為雙馬都是搞互聯網的人,他們看中的應該是平保旗下的互聯網業務。而隨著配股之後幾星期,馬上又傳出平保旗下的“陸金所”引進戰略投資者大摩,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筆者認為以上兩事並不是獨立事件,平保配股引入互聯網實業家有機會是為了提升“陸金所”在引入財務投資者時的估值。無論動機是什麽,從以上的動作都可以看出管理層是很有釋放公司內在價值的野心。筆者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如果國內金融股持續地得到重估,大家回頭看會發現現在平保短期落後反而是給大家提供了良好買入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72

個人猜測:主板牛市炒作路線 Dean_丁丁

來源: http://xueqiu.com/2129489320/34786917

 
 
 
 
 
  
純屬個人猜測,臆想,不做任何投資依據。

第一: 有題材驅動的藍籌(低PB主板股):核電,軍工,高鐵,工程建設,券商,銀行,保險。 6個月。已基本結束, 或階段性的炒作導致短期相對漲幅太大,空間不大。

第二: 第二批低估的股票:房地產,釀酒,汽車,鋼鐵,有色等等悄悄啟動,同時第一批股調整。3-6個月。這一批股票的行業催化劑不一定很高,但有一個共同點:曾經是知名股票,PB低,未被炒作過。垃圾股底部緩慢擡高。

第三: 主板垃圾股爆發炒作,前兩批股票調整。時間3-6個月。炒作後,這批股票快速回落,最典型的曇花一現式樣的炒作。

第四: 進入全面高估階段,可能部分第一批和第二批的股票會被炒作最後一波。最後3個月。無論有無金融危機,這個階段必將來臨。  進入這個階段開始必須要隨時準備撤離股市。市面上可能萬民空巷炒股的場景再現,券商普遍預計“黃金十年”等等言論,預言8000點,10000點等等。股市上哪有什麽黃金10年。10年內可能有2-3個大循環。不操作大循環,死在市場市場很有可能。最後套在高峰的,多數是急於發財、入市不到5年的新股民。

第五:大崩潰。大輪回,不可避免。 大崩潰後一批新的股票產生估值優勢,下一個循環開始。

根據一篇網友的文章,這次券商超乎意料的爆發(速度快於任何一個歷史上的牛市),最大的原因是微信可以方便的把股票信息在朋友間瞬時傳遞,速度比電郵、電話、QQ,等時代提升3-10倍以上。

鑒於中國人愛炒作的天性。股市在炒作1-2年左右之後,如果過度炒作,那麽入市的資金將枯竭,場內聰明資金開始退出,產業資金減持,國家開始從股市動腦筋(融資擴大或者國有股減持等等),或者操作場內資金踩踏式退出,此時行情必然就結束。

以上的板塊,純屬個人的預想,可能和實際差別較大。

總體預想是,總體幅度大約在3-4倍。低於上次06-07年的指數6倍(實際是6*1.3=8倍,另外30%是流通股補償)

純屬個人猜測,不做任何辟謠、分析和對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8

以史为鉴——A股市场重组光环炒作的背后 ruibeier

http://xueqiu.com/7106608333/43325573
笔者按:本文选自2014年7月《中国A股白皮书》,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832620102uy,谨以此文送给奋战在题材股炒作战线中的勇士们。
       以下为选载的原文:
       A股市场成立以来的这20多年,曾经无限风光过的资产重组题材明星股是层出不穷,如郑州百文、达尔曼、亿安科技、中科创业、银广夏、数码网络、水仙电器、广华化纤、鞍山合成、托普软件等等,他们当年都曾因为重组题材而得到大肆炒作,股价一度暴涨十倍甚至数十倍。但无论它们怎么闹,无论股价被炒多高,最终都被证明一切只是浮云,他们的下场要么是带上ST帽子被实施特别处理,要么就是被摘牌退市。而A股市场这20年来,真正通过产业整合、资产重组,进而脱胎换骨变身优质上市公司的几乎凤毛麟角,也就是通过资产重组、产业整合能真正获得成功的比例,在这个重组群体里不足百分之几。但A股市场对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力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也引得中小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奔向这一题材概念的炒作。为此,A股市场一度涌现出为数不少的资产重组题材概念炒作的典范,这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如广华化纤,曾用名:欧亚农业,英豪科教、ST英教、华圣科技、ST华圣等,他在A股市场上为资产重组题材概念的炒作树立了“标杆”、缔造了“辉煌”的历史,搞“高科技农业”、“荷兰花卉引进”,又“进军教育产业投资”,无一不是能让市场能焕发激情的重大题材,即使退市灭亡前,还由香港“资本玩家”关百豪在其身上表演一出资产收购的闹剧,关百豪信誓旦旦的声称“处理完ST英教的不良资产及债务重组后,他会利用自身的实业平台使ST英教进行业务转型”。但是,随着公司所涉及项目的一个又一个失败,公司已彻底“瘫痪”,因为连续巨亏,被迫暂停上市,旋即又被彻底终止上市。ST英教的被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其财务情况恶劣到极点,2002年度和2003年度的每股收益分别巨亏1.0元和 0.85元。2004年的前三季度仅实现主营收入259万元,净利润亏损4518万元,净资产负2.2亿元,借款5.16亿元,资产负债率141%。但就是这样的垃圾公司,却不断得到市场恶性炒作,股价几十倍的上涨,还吸引了无数中小投资者蜂拥而入。其实当时A股市场上比“ST英教”更有收购价值的壳公司无数,但是在ST英教上却偏偏能连续搞出各种花样翻新、题材各异的一系列“产业重组整合”故事,其真实目的并不完全是一场资本市场上的游戏,其背后还有着很多深层次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这场戏演的太过逼真、太惟妙惟肖,以至于骗过无数中小投资者。发生在ST英教身上的这个案例,真应该作为后来投资者对自己加强风险教育的教材:ST英教的前身是广华化纤,作为“历史遗留问题”股于1993年上市,95年因行业发展问题及管理不善造成大量劣质资产。1998年10月,资本玩家杨斌带领陈忠联入驻,引进“高科技农业及荷兰花卉引进”,公司名称由“广华化纤”改为“欧亚农业”。因为杨斌自己是外籍身份,他个人控制的公司又是外资身份,无法直接在国内IPO融资,所以他开始琢磨在A股市场进行"买壳上市“的可能性,他遇到广州从化“英豪学校”的创始人陈忠联后,两人看上的“壳”就是广华化纤。杨斌通过陈忠联控制的“从化市博大”和“英迈尔实业”两家公司受让广华化纤5202万股的国有法人股后获得控股权,然后引进荷兰花卉、 蔬菜种植等农业项目,为此公司于1998年10月更名为“欧亚农业”,杨斌因为外籍身份,所以只在公司担任董事,而对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还不熟悉的陈忠联任欧亚农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1999年陈忠联操控欧亚农业收购自己创办的英豪学校资产,于是“欧亚农业”开始更名为“英豪科教”,从此公司主业增加了时髦的“教育产业投资”。与此紧密配合的是公司1998、1999年度业绩分别“做”到0.65元和0.88元,年度分配方案也极为优厚,虽然公司因为没有真实的钱可以给股东派发现金红利,但这两个年度分别推出10送10和10送6的送股方案,彻底让市场为之疯狂,股价累计暴涨10倍有余。杨斌在与陈忠联合伙买壳进驻广华化纤的同时,杨斌自己的地产项目(荷兰村项目)也于同期在沈阳动工兴建,初期投资预算18亿,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巨大的资金缺口促使杨斌把所谓的高科技农业项目包装到香港上市,也简称“欧亚农业”,顺利融资6.8亿港元。但2002年10月一封中国证监会致香港证监会的举报信,让杨斌东窗事发并锒铛入狱。失去了杨斌的造假配合后,英豪科教也突然宣布主业遭遇变故,从此拉开英豪科教走向没落的序幕。陈忠联和杨斌走到一起,两者都是为了钱。陈忠联于1993年通过教育储蓄金模式创办了广东英豪学校,也就是“家长存钱,企业运作,以商养学”的模式,然后待学生毕业离校时归还本金。1993年国内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高达10.98%,存信托公司的回报平均高达25%,所以开始阶段陈忠联通过把储蓄金存银行、信托来即可维持学校日常运转,但1996年后银行利率从10.98%直降到1.98%,加上信托公司陆续破产,英豪学校的运营资金产生缺口。在这种情况下,陈忠联与杨斌一拍即合,开始合伙把手伸向证券市场。在二人控制英豪科教后,陈忠联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对外融资,举债2亿元收购英豪学校大部分教学和生活设施,然后用收购过来的资产转身再和英豪合作办学,由此帮助英豪学校暂过难关。2002年杨斌入狱后,联合造假的链条断裂,英豪科教败绩逐渐暴露出来,英豪科教的业绩也由此前的每股0.88元,滑落到2000年的0.26元、2001年的0.06元,接着随杨斌的入狱,英豪科教2002——2004年的三年里每股收益分别亏损0.85元、亏损1.0元和亏损0.68元。至此,陈忠联入驻英豪科教后没有从市场融来任何资金,因其2001年推出的唯一一次配股申请未获批准,后期陈忠联一直利用英豪科教的平台疯狂向银行贷款,最后借此成功的将上市公司彻底掏空。截至2004年9月,ST英教净资产负2.2亿元,短期借款5.16亿元,资产负债率141%,公司资产数次被强制转让、查封、拍卖,包括第一大股东从化市英豪博大持有的1.3亿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29.77%),所以依靠陈忠联自己,让ST英豪实行扭亏已经没任何可能,公司走向死亡已是必然,但戏还没有结束,又一位资本高手隆重登场:2004年11月12日,英豪博大所持上市公司的1.3亿法人股,按每股0.05元、合计总价656万元的价格拍出,接盘者是香港富商关百豪,他以自己控制的电子港科技有限公司身份成功竞拍下这1.3亿股法人股。对关百豪收购严重资不抵债的ST英豪,市场很多人士百思不得其解,但关百豪的收购报告书中显示,“收购方在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清理完成以及债务重组完成前,仅出于投资祖国内地法人股市场的目的”,可是深沪两市比ST英教有价值的公司法人股遍地都是,关百豪为何偏偏看上了ST英豪?根据资料查询,关百豪是香港股市上的传奇人物,其名下控制有三家香港上市公司,其曾在1999年收购时富投资(10),2000年入主实惠集团(0996.HK),继而再分拆时富金融(8122.HK)于创业板上市,只是这3家公司在香港市场都属于仙股(股价不足1港元);1997年曾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建电讯融资22.5亿港元,1999年为时富先后集资四次,募资总额达9亿元,而这一切当时被市场认为是无法办到的,所以不少香港媒体更将他誉为“财技高手”。那么关百豪以656万元的代价收购ST英教到底为了什么?当时有明白人指出:“600多万买下30%的控股权,这在二级市场上要赚多少个600万啊?这机构真高明啊!”。也许是巧合,在关百豪接手ST英教的前一周,其公司股票已经开始反弹,拍卖成功后连续6个涨停,一个月时间股价累计涨幅达66%,而同期的上证指数仅上升了2.45%。确实,关百豪接手ST英教后,自始自终就从没露过面,也没有进入ST英教的董事会,他只派了两个人过来, 一个人是出任新董事长,另一个任总经理,但公司搬迁至新办公住所及召开股东大会时,只有这新任总经理露过面。2004年5月,公司接到上海证交所通知,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暂停上市交易,后期公司则被彻底摘牌退市。当这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重组舞台戏最后曲终散场时,留给“ST英教”,或者叫“ST华圣”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是什么?是苦涩?愤怒?惆怅?这个可能只有投资者自己才知道。
      其实A股市场上类似ST英豪这样的重组闹剧多到数不胜数的程度,我不否认确实会有绩差公司通过重组获得新生,但通过重组真正让公司成功转型并获得新生的案例实在是少之又少,那么原因何在?从上市公司本身角度讲,挂牌上市资格的本身是极有价值的资源,因有着可以从证券市场无成本融资的权利,多数控股股东宁愿让自己控制的上市惨淡经营,也不愿意轻易放手,除非遇到买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让上市公司的控制人认为有大利益可图的情况下,它才会考虑将上市公司转手,否则它宁可维持。这样,多数绩差公司最后多是在经营业绩连年亏损,最后无计可施,直至面临摘牌退市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重组,这种情况下有病乱投医,它无需过多考虑接手方的实际能力,它只关心自己手中即将失去价值的控股股权能变卖什么价格,因此时能套现出逃是其最大目的。对于接手方,其买壳借壳上市的目的,很少会有真正从上市公司发展角度去考虑,而是以控制上市公司平台后,然后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融资、套现为主要目的,比如买壳方在成功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多数会打着优质资产注入的幌子实行增发再融资,然后控制人将自己手中劣质资产以较高的价格转卖给上市公司,这个资产转让过程其实已经让控制人取得巨大利益回报,同时也在极其隐蔽的状态下掏空上市公司。而这些劣质资产被高价注入上市公司后,对上市公司有何恶劣影响,这已经不再是控制人所想的问题,比如ST贤成的实际控制人,在通过资产重组取得控制地位后,控制人利用上市公司这个平台,通过高息集资、募资送股等方式从社会上骗取到过百亿的资金,一切的最后表明实际控制人是彻头彻尾的玩了一把空手套百亿白狼的好戏。从市场投资者角度讲,博重组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顽疾,这其实是严重投机的心理在作怪。因为A股市场长期以来退市制度不严谨,管理层担心退市会造成大量投资者出现过大损失,所以从和谐的角度考虑,对绩差公司的所谓“重组”疏于管制,造成大量虚假重组行为泛滥,这一方面造成A股市场的重组题材非理性的恶性炒作,同时也令市场的投资心理出现畸形心态,最后的结果是让价值投资在市场上被遗弃,让炒作风在市场泛滥,好在最近以来,管理层开始对重组公司进行严管,并且多次出台类似《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通知。尤其是2014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重组行为被紧急叫停,涉及的原因多半是:涉嫌内幕交易被迫停止的,炮制重组闹剧为实际控制人套现的,大股东低位增持结束后开始发布重组预案的,也有因最后在资产评估和职工安置上无法谈拢而确实无法重组的,更有甚者是借助重组顺便两手准备的,比如重组方提前在市场买入目标公司股票,然后借助重组顺便炒作股票的,反正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最悲剧的事情是,当交易所连续发布长油退市警告,并且指定了最后交易日后,还有数亿的资金趋之若鹜的抢在长油摘牌前退市前抢入其股票,因为有大批投资者还在做着期待ST长油未来能复牌的黄粱美梦。殊不知,拿央企的“免死金牌”当个赌注,但这一借口在退市长油身上可能不会再奏效,因为退市长油连续亏损三年之后,企业自己并没有急于通过财务手段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相反,退市长油还突然借助巨额计提等手段来增加年度亏损额,最终净亏59亿,以至于让市场质疑这是不是在恶意退市?其实这已经表明其央企大股东是在彻底放弃ST长油,尤其是长油退市前后又被媒体挖出长油除了财务报表上披露的130亿外债之外,还有隐蔽的几百亿隐形巨额债务。而管理层这一年来正在着手实施加强退市制度的执行力度,加之面对负债数百亿的长油,对其合理处死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长油虽为央企第一退市股,但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大股东的态度,以及政策面因素,都决定了长油已经没任何可能重新复盘的机会,但我们看到长油在退市整理期的30天里,在明知退市前的几天里还有数亿资金疯狂涌入长油去抢入股票,这真是一场悲哀。
       也许有投资者会说:“我知道投资绩差股赌重组和复牌风险较大,但我会注意控制风险”。其实,这种刀口嗜血的风险是很难规避的,因绝大多数没有辨别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最后都是成为这类“重组盛宴”的牺牲品。因极大多数投资者没有信息优势,几乎得不到内幕消息,其所能拥有的只是猜测和自己的臆造,多数情况下是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下,这些投资者没有资金规模优势,在不利情况发生后无力改变价格走向趋势。加上多数投资者自身在技术上止损能力不足,一旦这些题材股在题材兑现上出现闪失,很多投资者根本没有能力及时止损,多数是抱着侥幸心理意图通过死扛来熬过困难阶段,其结果就是越套越深,最后血本无归。当然,A股市场上确实有一批人专门靠赌重组获得了成功,如某些专做ST股的牛散,象ST长油的某个人持股大股东,其除了重仓持有ST长油外,他同时还重仓持有ST宏盛(600817)、ST珠江(000505)、ST炎黄(000805)、ST金泰(600385)等,他坦诚述说自己炒股十几年没亏过,主要就是买那些面临退市的股票,买入后就持有几年,然后坐等复盘,最后盈利至少都是翻倍。但是,在A股历史上对退市制度的执行贯彻力度不严谨时,依靠这些绩差公司的咸鱼翻身获取暴利的机会相对很大,可是因为这类咸鱼翻身的背后很多是虚假重组行为,并由此将市场投资理念逐渐走入歧途,其危害性已经被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所以现如今管理部门对ST公司的重组已经开始严加管理。而随着历史上众多恶性虚假重组的大批量曝光,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度的即将执行,随着市场相关政策导向的逐渐改变,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正逐步降低,未来A股市场上再靠这种非理性的恶性炒作获取暴利的机会将进一步减少。
        $浦发银行(SH600000)$        

附《创业板的顶真的在天际》,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832620102vo

                                         创业板的顶真的在天际
1、会里
:整天警告中小投资者别太狂热,警示中小投资者注意市场泡沫,可看完这些公开信息后,你们自己不脸红?这一刻有没有那种“养了个混账儿子,然后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的感觉?
2、公墓:“墓”字我没写错,确实是墓穴的墓,这是什么节奏?击鼓传花,把净值弄高、然后基民追加认购?搏的是基民的命,捞的是自己的名声?崩盘前拍拍手走人,然后举着高净值、高收益率的光环弃公转私去发私募产品?怎么出货就是下任基金经理的事?
3、基民:为你们捏把汗,那些公墓大神拿你们的命,博他们的名,赢了是他的名,亏了是你们的命!也许现在你认为基金净值有不少收益也算没白搏,但等崩盘时,我看你还能安心的纵容他们去博?
        市场恶性爆炒到这程度,已经让市场成为全世界的笑柄,原本应该倡导理性投资的公墓,从娘胎里出生就畸形,早些年间热衷于帮券商股东坐庄后高位接盘,《基金黑幕》发布后改为集体抱团取暖,好不容易在06、07年学会了价值投资,结果没几年再度走下三滥的邪路,现在变本加厉的充当市场恶炒风向标!这些赌场筹码确实被你们翻炒上去十几倍,但这是你们的本事?那是基民的命堆出来的,如果闭卷考试,你们狗屁不是!一切恶有恶报,只是时辰未到!除非你有本事彻底颠覆资本市场的规律!如果上面知道生出你们后变称这样子,也许直接就把你们憋死在娘胎里!
      公墓,你们这帮赌徒恶炒后,逼着上面出利空调控市场,然后所有循规蹈矩的投资者都跟着遭殃?你们自己看下你们手里疯抢的赌场筹码:
 (1)、天龙集团,动态PE为负。


(2)、美康生物,击鼓传花搏命进行曲?


(3)、红相电力,动态PE负?


(4)、赢时胜,伟大的企业动态PE负?股价上到500?


(5)、双杰电气,动态pe负?


(6)、安硕信息,动态PE是2515倍,一季报取得了273万的巨额利润,股价这是奔1000去?


(7)、全通神教,动态PE1619倍,一个一季报里靠校讯通短信赚取569.67万巨额利润的伟大公司?这是股价要奔800去?

已有30人赞助了这篇帖子533雪球币:

  • 小商贩188
  • 君行健96
  • 我是钱钱66
  • 木生禾66
  • 暴龙一只牙20
  • 众人皆醒我独醉18
  • 小小学生学无涯18
  • 爱喝普洱8
  • 股权年代6
  • 贞松劲柏6
  • wenlc096
  • 夜之使者6

  • halfzero6
  • chickenFOOL6
  • 吃松子的小松鼠2
  • 哈丁1
  • 万里一空1
  • 时间的玫瑰qf1
  • 非线性正弦波1
  • luxinan1
  • 小健JR1
  • 意大利小兄妹1
  • 长牛县1
  • 亿利达1
  • robbie20141
  • 牛有才1
  • 十年大亨1
  • iFinite1
  • 来福1
  • 周抗引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982

“政府不好宣傳,民間盡可以炒作”湖南通道縣“再生人”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78

“再生人”石滿(前)來看“前世的母親”石詩文。後者從樓上送到了樓下,又從屋內送到了屋外。在她眼里,這就是當年夭折的女兒回來了。 (羅歡歡/圖)

湖南通道縣現在出了名。

據說,那里有一百多人,是從“前世”轉世而來。在媒體報道和網絡傳言中,他們被稱作“再生人”。據說,他們的“前世”是夭折的兒童、溺水的少女……甚至有一個13歲的小學生,是自己的曾祖父轉世。

“再生人”的真假,並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背後,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

這些人有哪些顯著的共同特點?他們是怎樣產生,又怎樣獲得鄉鄰們認可的?當地人又怎樣看待這一說法的不合情理甚或荒謬之處?

當地政府是否有利用這一現象發展旅遊的隱秘動機?

何彬一直相信,女兒何姿娜是個“再生人”。29年前溺死的姑姑,是她的“前世”。

被他認為鐵證的情節之一,是一歲多的女兒曾經指著姑姑生前用過的鐮刀說了四個字:“這是我的”。

如今,26歲的何姿娜已經嫁到城市生活。對於自己被賦予的這種身份,她撇了撇嘴,表示:“我也是半信半疑。”

一個神秘主義的名詞,往往要三個同類才能解釋。而這又帶來了更多無法解釋的東西。

之所以女兒沒能留下對“前世”的一丁點兒回憶,何姿娜的母親認為,是小時候給她吃的一種紅鯉魚起了效果。

這種產自水田里的魚在當地並不少見,但卻被說成有傳說中“孟婆湯”般的功效,吃了能讓“再生人”“忘記前世”。

對這個問題,當地另有一種更為傳統的答案:人投胎轉世時,要過一條半濁半清的“黃泉河”,在過河時如喝了這條河里的水,就記不清前世了。

關於“再生人”的故事,這里幾乎每個村民都能輕松地講上好幾個,“某某記得自己上輩子是只小白豬”,“誰家小孩是他爺爺轉世投胎”,永遠不乏離奇的情節。

只是,多問一句便會掃興。

“我沒有親眼看到,但是很多人看到了”“這是真的,他的父母、鄰居、親戚都那麽說”……

所有的“再生人”事跡,都出自其父母和至親之口,從來沒有一個外人親眼見過那些被指為“再生人”的小孩顯示出某種“神跡”。即使他們被抱到“前世”親人的面前,也是一樣。

能對自己的“前世”侃侃而談者,只是他們之中的極少數人。而且,都是在成年之後。

這是“再生人”的一個顯著特征。

上輩子我總是罵她她還在恨我

坪陽鄉位於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湖南、廣西、貴州的交界處,人口不到8000,大部分是侗族。

從省會長沙來這里,無論汽車還是火車,都在9個小時以上,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早在十幾年前,這里就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

然而,這里的民風,淳樸得令來訪者難以想象。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村寨里,吊腳樓聯排緊挨著,各家各戶又都有些親戚關系,人們往來密切,彼此信任,很少有懷疑對方的時候。

沒有人能說清楚,“再生人”這個詞是什麽時候開始流傳的。盡管輪回轉世的說法很多年以前就出現在老人乘涼時給兒孫們講述的古老故事中,稱之為“銀丁”(諧音),“銀”是“人”,“丁”是“清醒的”;兩詞相加,意思是“對前世擁有清醒記憶的人”。

村民們也不知道,這種說法,在印度、非洲一些偏遠地區,也在同樣淳樸的當地人中口口相傳。

這個古老的名詞,真正傳播開來卻是因為現代科技——電腦、網絡、博客。

2008年,坪陽鄉的文化站站長楊盛玉開通了博客。那年,他52歲。

《詭異的民族文化現象,難解的人生轉世謎團》是楊盛玉發表的第一篇關於“再生人”的博文。

在文中,他寫道,“我是一名文化工作者,連日來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做文化調研,竟驚異地發現,這里有一種神秘詭奇的文化現象——令人難解的人生轉世謎團。出於一個文化工作者的好奇和責任心,我自然十分認真而細致地做了各種記錄”。

楊盛玉的博客連載了9篇再生人故事,而且每一篇都有名有姓,讀起來十分逼真。他沒想到,這幾個故事在網上到處流傳,但是添加了許多廣告。這讓他非常生氣,因此特別在文章底下加了一排大字號的版權聲明。不過,絲毫沒有效果。

楊盛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收集的全坪陽鄉“再生人”名單在一百人以上,但是涉及他人隱私,“不方便展示”。

通過其他渠道,南方周末記者拿到一份標明由楊盛玉收集的名錄,里面記錄了47名“再生人”的姓名、出生年、地址、父母名字以及“前世身份”。但這份名錄並不完整,有些“前世身份”還是空白。也有人說,楊盛玉口中的一百多人,不過是他自己的估計。

無論是47人還是一百多人,坪陽鄉有“再生人”的消息已經在網上傳開了。

漸漸地,村里出現了從懷化、長沙甚至外省市來的人,專門為了“再生人”而來。一些來訪者說,是因為懷念去世的親人,特意來到這里一探究竟。想看看是否能離親人們“近一些”。連“通道”這個縣名,也似乎具有了一種陰森森的神秘感。

這種情感,恰好也是許多村人選擇相信“再生人”傳說的心態。

姚家和石家是無話不談的好鄰居兼親戚。也是鄉里一對著名的“再生人”家庭。

姚家四女兒姚白鷗長到三歲便病了。當時,爺爺是農會主席,父親姚吉章是村執法大隊的隊長,常常外出;母親石詩文一邊掙工分,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在家幹農活。她那段時間眼疾發作,終日疼痛難忍,因此對久病的女兒說了氣話,讓她“要死就死,不要拖累我”。

有一天,她正忙著剝谷殼,孩子一個勁地在樓上叫“媽媽,媽媽”。她並沒在意,誰知等她再上樓,孩子已經死了。

時至今日,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起夭折的女兒,已成老嫗的石詩文還是很自責,淚水不停地在眼眶打著轉。

她的痛苦,鄰居石家全部看在眼里。5年後,石家的女兒石滿兩歲時,石滿的母親告訴石詩文,“石滿是你女兒姚白鷗轉世,一直說要回家找媽媽”。

石滿的母親還敘述了姚家的各種細節,例如房子改造前的布局、姚白鷗的墳地位置,並告訴她:“這些都是石滿自己親口說的”。

女兒重新轉世投胎,能再相認,姚家上上下下都高興。從此,石滿多了一個名字:白鷗。

“再生人”的“前世”,大多數是意外身亡,與他們相認的家庭內心本身都曾留下感情創傷,思念著這些早逝的親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們並不願意去質疑,而是更願意選擇相信。也有來訪者或當地人懷疑:是不是這些人懷念夭亡的親人,從而在過度悲傷和想象中產生了幻覺呢?

只是,當欣喜若狂的石詩文見到石滿時,她和其他處於幼年的“再生人”一樣,從未開口講過這些,也沒有顯示出對她更親近一些。

對此,她對自己解釋:這是因為“上輩子我總是罵她,她還在恨我”。

石滿還多了一對父母。姚家人常常都會給她買新衣服。如今,每逢過年,她都要帶著全家回姚家吃團圓飯。相對於姚家人“吃皇糧”的身份,石家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里子女眾多,日子並不寬裕。

多了一門親戚

“再生”後,經濟狀況有所好轉——這是“再生人”們另一個較為普遍的特點。

這種經濟效益自然想得到:名氣傳開後,在坪陽鄉,拜訪“再生人”已經成了一件講究“禮節”的事情。有知情者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一般而言,去拜訪成年的“再生人”就打點一點禮物,例如一箱飲料;而去看未成年的一般是包個100元的紅包。“由於看的人多了,開始出現一些不良風氣。”一位鄰居總結。

一位“再生人”的母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有鄰居找到她,商量“以後有人來旅遊,要來看再生人,就往你家帶吧,他們給500,我分200;他們給300,我分100”,這位母親顯得受到了侮辱,提高了嗓門:“他把我家兒子當猴子嗎?我們家又不是動物園。”

不過,她其實正是一個“再生人”的創造者——她的兒子,13歲的吳祥(化名)。

離奇的是,吳祥被認為是自己爺爺的父親轉世。他的母親正是“發現者”。按照她的說法,兒子兩歲那年,曾指著爺爺說,“叫我爸爸”。

對兒子是自己曾祖父的“發現”,這位母親說自己“也是半信半疑”。反倒是吳祥的奶奶、爺爺和爸爸對此深信不疑。

如今,13歲的吳祥在家里享受“最高待遇”,爺爺和爸爸從不敢打他,而他偶爾還會教訓爺爺和爸爸,甚至直接抽打爺爺的臉。個子夠不著,就站在凳子上抽;有時候爸爸坐在椅子上,他過去就抽,“我是你爺爺!”

面對來訪的南方周末記者,吳祥一句話也不說,專心致誌地埋頭於電子遊戲之中,用的是他爸爸給他買的第三部手機。最近,他又要求爸爸給他買了電腦。對於這個湘西農村家庭來說,擁有這些東西對一個剛剛小學畢業的孩子來說,很是奢侈。

有時,也會聽到村里有人說懷疑的話。對於異見,這位父親堅信不疑:“我的孩子和你們的孩子不一樣”。

“轉世”的另一個特點,是“前世”和“今生”的兩個家庭平日就經常走動,非常熟悉。在楊盛玉統計的那份47人名錄中,32人的“前世”都是在本村,其中很大一部分則就是像吳祥和何姿娜這樣,在本家族、家庭內“輪回”。

“再生人”近些年逐漸多起來。在政治運動的年代,“再生人”的傳說在官方語境中幾無生存之地,但也有極少數例外。

例如坪陽知名度最高的“再生人”之一,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石爽人。她也屬於極少數願意對自己的“前世”侃侃而談的人。

11歲那年,石爽人主動與自己的“前世兒女”吳青(化名)和吳紅(化名)相認,說自己是他們的母親轉世而來。姐姐吳紅比石爽人大上兩歲,弟弟吳青比石爽人大十個月,從此均喊石爽人為“媽”。

吳青說,他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石爽人在街上碰到了一位他們母親生前的中學同學,能叫出她的名字。

彼時,這對姐弟的父親是縣里的電影放映員,家境算是殷實。妻子生下吳青不久就去世,他又再娶,生了幾個孩子。兩姐弟乏人關愛,基本是被奶奶和親戚帶大的。

石爽人和吳青是小學同班同學,自小交好。她自己也提到,“小時候放了學,我們一大堆女生都去他(吳青)家樓上睡覺,我們在屋里睡,他在外面睡,有時候我們還要去給他蓋被子呢”。

如今的石爽人不斷接待包括各級“領導”在內的來訪者,她的家成了旅遊者的“必遊景點”。桌子上,一張紅布上積攢了一大片來訪者的簽名。

周邊的鄰居感覺她“成名”後變了。“她越來越少提前輩子的事了,談得更多的是自己對通道旅遊發展的設想”。

政府不好宣傳民間盡可以炒作

隨著媒體報道,通道縣的“再生人”一時全國聞名。同時聞名的,還有當地政府利用這一“資源”發展旅遊的企圖。

對這一點,出面接待記者的通道縣委宣傳部紀檢組長胡益龍並不承認。他說,目前政府的態度是“不持立場,不肯定不否定”。

而通道縣委書記和縣長,接到南方周末記者的電話,始終一再表示“我在開會”。身為鄉文化站長的楊盛玉統計了“再生人”,而他的直接領導——縣文化館館長聽到記者身份卻立即掛斷。

不過,胡益龍還是提議南方周末記者能去“現場感受感受”,因為在他的家里,“也有親戚是再生人”。

通道是個窮地方。2009年的一次調查表明,通道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592個扶貧重點縣平均水平低八百余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28元,僅為湖南省平均水平的41.3%。

按照新的扶貧標準統計,該縣農村貧困人口有5.87萬人,占鄉村總人口的33%;大部分村子都沒有通水泥路,每年有兩千余人因各種原因返貧。扶貧任務艱巨,當地幾屆官員都操碎了心。

由於實在缺乏發展一些產業的條件,多年前,通道縣就已確定了“生態立縣、旅遊立縣”的發展方針。2011年,該縣投資的一部名為《通道轉兵》的電影上映,它講述的是紅軍長征期間,轉戰通道的故事。為此,縣里投資250萬元,占該縣當年財政收入的1/40。一位副縣長明確說,這部電影是“通道旅遊推廣計劃的一部分”。

只是,這部電影的票房並不好。在當年8月31日的黃金票房檔,長沙全市對該片的排片只有6場。而上海居然只有3場。

同一年,通道新聞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似乎透露出一些跡象——“……再生人這一獨特而神奇的文化資源開發力將是我鄉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突破口,將再生人品牌打響,讓更多的人關註和向往,從而吸引更多遊客,不斷擴大我鄉旅遊的客源市場。進而將再生人資源打造成一張有世界影響力的旅遊品牌,提升我鄉的旅遊知名度。”

對官方表明的“中立”態度,現實似乎能予以證實。坪陽鄉所在的坪陽村盡管通過當地運作,於去年被國家旅遊部門列入了“全國旅遊重點扶貧村”名單,但並未像外界一度傳聞的那樣,設立針對再生人的“博物館”甚至“研究所”;也沒有明目張膽地打出有關“再生人”的標語、口號或廣告招牌。

然而,這種沈默,似乎又能與國家旅遊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前司長魏小安的策劃,互相驗證起來。

自退休後,這位旅遊策劃專家周遊各地,為各地發展出謀劃策,其中就包括通道。2010年,當時的通道縣委書記請他來到通道。在給通道縣領導班子的座談中,他將“再生人”定為旅遊資源之一。

他為南方周末記者提供了自己當時的講話稿:“一是自然科學有很多解釋不了的現象,但不能因為解釋不了就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需要探討;二是這些人是神人奇人,而不是怪人異人,不能讓他們擡不起頭;三是要建立檔案,收集文物,建立再生文化博物館;四是縣委政府不好宣傳,民間盡可以炒作。”

魏小安對南方周末記者並不隱瞞,之後來到通道的一系列專家都是他請來的。其中包括北京大學一位八十幾歲高齡的地理學退休教授,還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著名心理學專家祝卓宏。

不過,這些學者來考察之後,都沒有發表什麽學術研究成果。

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後者的來訪,被現任通道縣縣長稱為“2011年,通道縣官方聯合中國社科院相關專家對坪陽鄉再生人現象進行了考察研究”。

那次考察時間並不長,只有半天時間。祝卓宏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專家團給出了一個結論,“這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

祝卓宏說,自己並未深入研究,“因此對再生人不能簡單肯定或否定”。

“再生人”也吸引來了一些不請自來的研究者。媒體報道稱,長沙某大學的一位國學教授已經先後來通道十余次,用“催眠”“測謊”等方法研究此現象,說該大學已經成立了一個項目組,由他牽頭,“樂觀的話,初步研究結果會在今年9月以後出爐”。

“他去做這個項目完全是以個人名義去做的,我們學校怎麽會去搞那種事情呢?”但這所大學的相關負責人客氣地對南方周末記者澄清,這位教授事實上是一位作家,在該校的身份只是客座教授,希望南方周末記者不要把該所大學的名字寫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99

優衣庫不雅視頻男女主角等5人被帶走 警方將調查是不是商家炒作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9/931337.html

北京警方已在7月15日晚帶走包括優衣庫不雅視頻男女主角等5人進行調查。警方調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究竟是誰發布的這段不雅視頻,二是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商家的炒作行為。

80.thumb_head

據北京電視臺《法治進行時》報道,北京警方已在7月15日晚帶走包括優衣庫不雅視頻男女主角等5人進行調查。警方調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究竟是誰發布的這段不雅視頻,二是這起事件究竟是不是商家的炒作行為。

  • 京華時報
  • 劉小英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52

優衣庫就“三里屯視頻事件”發聲明:非炒作 請消費者正確使用試衣間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5/930283.html

優衣庫今日發布聲明表示,關於網絡傳播的“優衣庫三里屯視頻事件”的信息,優衣庫非常重視,有關網絡上針對該事件是否為優衣庫的營銷炒作,堅決予以否定。

1.thumb_head

【優衣庫發聲明:非炒作 請消費者正確使用試衣間】優衣庫今日發布聲明表示,關於網絡傳播的“優衣庫三里屯視頻事件”的信息,優衣庫非常重視,有關網絡上針對該事件是否為優衣庫的營銷炒作,堅決予以否定。

  • 每經網綜合
  • 趙慶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76

长城汽车50亿发展智能脑控汽车 战略还是炒作?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59.html


7月15日,南开大学试验场上,一位研究员头戴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坐在一辆长城SUV车的后座上,用“意念”对试验车实施了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解锁等试验操作。

这项研究通过脑电设备,捕捉人在集中注意力时产生的脑电信号,利用脑电信号识别系统分析人的驱车意图并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以此实现人脑驱车行驶,及智能汽车人性化研究的新方向。

这是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团队,在脑控汽车研究方面的成果。据称,这也是段峰研究团队与长城汽车(601633.SH;02333.HK)合作两年的实验成果。

“脑控汽车确实比较新颖,也有前景,但目前还是基本的功能样机阶段,距离真正进入市场应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一位汽车工程方面的专家如此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此外,还有多位证券分析师认为,脑控只是一个概念,是长城汽车对本轮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融资的一个注脚。

段峰研究团队在进行试验

脑控汽车

尽管工程人员认为这距离进入市场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距离,但人们对于“脑控汽车”的研究也不仅仅是段峰的这一个实验团队。位于西澳大利亚厄莫提夫的皇家汽车俱乐部也提出并发展了一种新概念——通过驾驶员脑电波去启动汽车,并保持汽车行驶。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这款由驾驶员注意力“驱动”的汽车,拥有“神经耳机”,通过一款定制软件连接大脑活动和汽车发动机。该耳机装有14个感应器,来侦测大脑中额叶、顶叶和感知的区域中的脑电波活动。

这款汽车通过特定软件对大脑中脑电波活动量的分析,来测算驾驶员是正在专心致志地驾驶,还是已出现分心、走神的情况:当驾驶员的神经活动变低,或者 他们的眨眼率显著减少时,说明驾驶员已出现疲劳或者注意力下降;耳机中还有一个陀螺仪,可侦测到驾驶员头的朝向是否严重偏离道路方向。一旦发现神经活动变 低或者驾驶员头部方向严重偏离道路,该软件就会给发动机发送阻止信号,并指示油门切换到闲置挡,来安全地减缓车速。

实际上,自从人类知道身体的控制中枢是大脑而非心脏之后,相关的科学研究就方兴未艾、风靡全球了,有关脑电波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60年。

按照简单的逻辑讲,脑电波技术最根本的思路就是“采集人类思考时产生的电信号,利用大数据技术找出规律性,从而进一步翻译成机器可识别的信号”。整个逻辑的描述仅仅有二三十个字,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衍生出大量的尖端技术。

2009年的CES展览上,一款名叫MindFlex的玩具震惊世界,玩家可以用“意志”让小球悬浮到空中,而且稳定程度会随着玩家意念的专注度而 有所变化。随后,不仅这款玩具被抢购一空,而它使用的核心脑电波技术也开始渗入临床医学、健康养生、乃至可穿戴设备领域。但因人类大脑过于复杂,目前该领 域内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炒作的注脚?

南开大学“脑控汽车”试验,也丰富了资本市场对于长城50多亿元智能汽车项目的想象空间。

7月11日,停牌20多天的长城汽车宣布复牌,根据公告,此轮停牌的原因是长城汽车向不超过10位投资人定向融资168亿人民币,用于发展新能源与 智能汽车。根据7月10日发布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显示,长城汽车计划将其中的约三分之一资金——50.2亿元用于发展智能汽车。

根据公告,长城汽车对智能汽车项目的总投资额为 50.33 亿元,拟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娱乐系统、舒适健康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具体涉及车联网、自动泊车辅助、 紧急制动、主动降噪系统等共计23项功能。从发展的角度,长城的智能汽车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第二阶段是智能汽车 发展的终极阶段,即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脑控汽车显然只是长城汽车本轮融资的一个注脚,是向股东的一个交代,但这“肯定不是汽车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过冬储备一些粮草,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上述分析师认为,现阶段不论是新能源还是智能汽车都是炒作融资的好概念,但这些概念距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更无法衡量其投资回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4

傳李一男涉內幕交易遭調查 所在公司指“黑公關”炒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824.html

傳李一男涉內幕交易遭調查 所在公司指“黑公關”炒作

一財網 吳豐恒 2015-11-23 21:45:00

對於李一男被調查傳聞目前眾說紛紜,其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難以求證。不過牛電科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將針對此事發表書面回應。

據傳牛電科技創始人李一男因涉嫌內幕交易被帶走接受調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今日(23日)晚間第一時間聯系牛電科技,相關人士指該消息為“黑公關”炒作。

李一男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出身,曾先後任職於通信、互聯網多家知名企業,也曾以合夥人身份從事過VC投資。2015年4月,李一男宣布成立牛電科技從事電動自行車創業,並聲稱是其最後一次創業。

據悉,牛電科技計劃於11月25日發布新品,李一男個人微博為其進行多倫宣傳,李一男微博最後更新時間為今日上午10:43分,內容是“11月25日,周三見”。

10月以來,相關部門處罰了多起證券內幕交易案件,中央巡視組進駐多家金融企業。對於李一男被調查傳聞目前眾說紛紜,其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難以求證。不過牛電科技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將針對此事發表書面回應。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80

石墨烯炒作潮再起 基本面現實無礙主力炒作激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501.html

石墨烯炒作潮再起 基本面現實無礙主力炒作激情

一財網 李雋 2015-11-26 19:23:00

隨著“虛擬現實”概念炒作熱潮的暫時落幕,中小盤股也出現回調,不少題材也紛紛熄火。不過石墨烯概念重拾升勢,在方大碳素(600516.SH)、中泰化學(002092.SZ)漲停的帶動下,中國寶安、力合股份、博雲新材也維持強勢,逆勢上漲,尾盤漲幅隨著大盤跳水而收窄。

11月25日晚間,有市場傳言稱某知名手機品牌發布的新產品,將會有石墨烯的應用,不過到26日下午該品牌發布新產品,盡管相關產品充電時間比以前大大縮短,但並沒有公布有相關石墨烯應用的消息;而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石墨烯應用的研發已經有所進步,但目前來看依然無法解決成本高昂的問題。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隨著虛擬現實概念炒作的熄火,除了部分資金獲利套現後去認購新股以外,也有一些留在市場尋找下一個熱點,市場要保持強勢也需要熱點持續擴散;而最近有機構研究石墨烯商業應用開啟,盡管到目前還沒有具體實際案例,但相關板塊依然具備一定想象力。

中信建投分析師稱,自華為宣布與曼徹斯特大學合作研究石墨烯的商業應用以來,板塊普漲。石墨烯在2004 年首次在實驗室被獲得,此後以“新材料之王”、“矽時代的顛覆者”等光環為人所知,然而其在制備工藝和工業化道路上,依舊面臨成本較高、良率較低、品質不穩定等問題。

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簡單的膠帶機械剝離的方法獲得了石墨烯,並在理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二人因此共同獲得了201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石墨烯制備目前仍普遍面臨成本較高、良率較低、品質不穩定等問題。不含缺陷和雜質的高品質石墨烯最早價格甚至高於黃金,經過了幾年的發展,目前國內部分通過氧化石墨還原的方法可以將成本降至3-5 元/克,然而得到產品以晶格缺陷較高、多層堆疊(通常為10 層以下)的石墨烯粉體為主,只能保持石墨烯部分特性,中信建投稱。

華泰證券分析師陳靂則稱,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石墨烯制備技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很大進步,盡管目前石墨烯產量並不高,但也已經足以面對目前的下遊市場。目前石墨烯發展的主要瓶頸是成本問題。具體來說,一方面石墨烯產業要想替代現有產品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石墨烯的發現使其成為優於碳納米管的炭素新材料,石墨烯要想在其未來可能的領域大展宏圖,必須加快研發速度。

一位石墨烯概念股上市公司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石墨烯的研發到應用層面還要有一定階段,成本高昂依然是很大的問題,而一些企業號稱生產出石墨烯,到底這是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定義的石墨烯,這都依然有待考究;行業應用的發展必須依托於量產,不過目前石墨烯的生產基本還處於實驗用研究層面,沒有大規模量產用於商業用途。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95

解析VR概念炒作路徑:遊資沖鋒 機構抱團造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1243.html

解析VR概念炒作路徑:遊資沖鋒 機構抱團造勢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12-27 19:33:00

在產業人士看來,虛擬現實仍處於發展初期,但市場狂熱的炒作顯然更註重於概念本身,從資金的炒作路徑中循跡,遊資一如既往充當急先鋒,機構則抱團造勢

概念不止,炒作永存。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下稱“VR”)概念在2015年下半年的A股市場炒作最為生猛,在這場炒作的“虛擬”和“現實”之間,二級市場資金聞聲而起,狂熱的炒作激情已經蓋過這一概念的真實情況。

在產業人士看來,虛擬現實仍處於發展初期,存有產業鏈不完整、硬件產品質量有待檢驗、商業模式尚未成型、市場規模或不足預期等事實。但是市場狂熱的炒作顯然更註重於概念本身,即便是一直以理性投資為主的機構。從資金的炒作路徑中循跡,遊資一如既往充當急先鋒,機構則抱團造勢。

概念股遭爆炒

資本市場對虛擬現實題材的熱捧與產業界陸續發布的虛擬現實設備不無關系。即便是對產品本身認知不多,二級市場的資金也早已在風吹草動中布局。

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虛擬現實概念再度被資本市場關註,到了2015,年國內外多家公司宣布各自在虛擬現實領域的新舉措,國內方面則有暴風科技推出新一代產品、易尚展示與北航成立虛擬現實實驗室等,這些消息一度引爆資本市場虛擬現實概念板塊的爆發。

Wind數據顯示,虛擬現實指數年初至12月24日累計漲167.71%,近60日上漲58.12%,虛擬現實概念的炒作風暴在今年11月份的A市場尤為生猛。且在11月16日至11月20日的一周內,虛擬現實主題集中爆發,當周虛擬現實指數大漲16.10%,11月19日,暴風科技新品發布會的次日虛擬現實板塊更是大漲8%,13只個股漲停。

以易尚展示為例,今年11月份股價最高達到170.79元/股,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最高股價,從其盤面走勢來看,9月份左右便開始一路上行,到最高股價累計漲了3倍左右,期間有10余個漲停板。

單以11月份來看,易尚展示就9次上榜龍虎榜單,機構席位與營業部席位現合力炒作。在11月份的機構專用席位中,易尚展示位列機構買入前三名,累計買入11.14億元,11月20日,易尚展示買方前五大席位均為機構,且均是純買入未有賣出金額,累計買入1.85億元;與此同時,易尚展示也是機構在11月份賣出金額最多的個股,累計賣出12.31億元。

同為概念股的嶺南園林為VR的線下體驗渠道,該公司2015年開啟以主題體驗樂園及VR提升產業附加值布局,旗下子公司恒潤科技為VR主題樂園提供硬件設施和內容制作。從盤面來看,嶺南園林近兩個月走勢不俗,其中11月份三次登上龍虎榜單,機構仗勢依舊不輸遊資,買入賣出席位均現機構席位身影。其中,11月3日和11月12日,買賣方中均有三個席位為機構占有。

此外,暴風科技、順網科技(300113.SZ)、水晶光電(002273.SZ)、川大智勝(002253.SZ)等涉及虛擬現實領域的個股也均受到資金的關註,多數11月份的二級市場走勢也十分強勢。

機構抱團造勢

從虛擬現實概念股的資金炒作路徑來看,機構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炒作前布局,炒作時順勢而為和炒作降溫後調研做功課,總能見到機構的身影。

在今年下半年虛擬現實概念股爆發前,各路資金就已經悄然布局其中。虛擬現實概念股今年三季報顯示,不少個股獲得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力挺,機構持有占比不斷上升。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今年在馬不停蹄地參加相關涉足虛擬現實領域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此外,自2015年初以來,多家機構發布虛擬現實市場預測報告,部分研究報告在肯定VR市場樂觀前景的同時,也對技術瓶頸、產業鏈還待完善等方面提出風險提示。

在今年11月份虛擬現實概念股炒作較為火熱的時候,有多家相關上市公司獲得機構紮堆調研,分別有川大智勝、嶺南園林、深天馬A(000050.SZ)、華力創通(300045.SZ)等,其中嶺南園林一天之內就接待了50多家機構前去調研,川大智勝同樣,於11月5日一天接待了40多家機構。

除了國內機構關註虛擬現實概念股之外,外資機構對此也頗有興趣。11月30日,歐菲光(002456.SZ)獲得巴克萊銀行等多家外資機構調研,這些調研中,在了解該公司業務的同時,提到“如何評判國內的VR技術?”這個問題。

這樣的調研潮在12月份概念炒作有所降溫的情況也持續著。深天馬A在12月份接待了兩次調研,其中有詢問關於VR的問題;易尚展示於12月2日也迎來多家機構調研。

(更多精彩財經內容可掃碼關註壹資本)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