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中車再獲122億訂單 同時中標港鐵歷史最大項目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3/932713.html

今日(7月23日)上午,中國中車最新公告稱,公司近期簽訂若幹項重大合同,合計金額約122.2億元,該筆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4年營業收入的10.2%。

每經記者 李卓

完成南北車合並的中國中車(601766,SH)開始迎接訂單潮。今日(7月23日)上午,中國中車最新公告稱,公司近期簽訂若幹項重大合同,合計金額約122.2億元,該筆合同總金額約占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4年營業收入的10.2%。

公告顯示,在上述總計122.2億元合同訂單中,最大的一筆是來自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約76.4億元的風力發電機組銷售合同;此外,中車還分別獲得國內客戶兩份分別為6.4億元、1.2億元的風力發電機組銷售合同。

中車一直以來的最大客戶中鐵總,此次則貢獻了13.2億元的貨車檢修合同、10.4億元的貨車銷售合同以及3.6億元的客車銷售合同。就在7月15日,中鐵總還啟動了年內首次、也是有史以來單次采購動車組規模最大的動車組采購,共計351列,總價超過6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同時表示,中車控股子公司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標香港市區線地鐵車項目,總金額約48.4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這是港鐵公司歷來最大的鐵路車輛投資,擬更換93列八卡車廂列車,預計2018年至2023年分批到港。

2012年,南車也曾中標港鐵一份總額為13.6億元的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合約。這是內地高速動車組產品首次銷往香港,也是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次實現出口。

據《大公報》報道,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稱,原本計劃更換78列已使用30年的列車,但考慮到成本效益、統一度量衡及更先進系統,決定一次更換全部93列列車,並強調招標經過嚴謹過程,檢視國際多個著名供應商的標書後作出決定。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記者 李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98

高鐵超支掀新爭議 港鐵CEO涉利益衝突

2016-02-04  NM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週六在主席陳健波濫權剪布之下,粗暴通過港珠澳大橋工程超支而需要追加的五十三億元撥款。緊接的下一個戰場,將是金額高兩倍半、涉及二百億元的高鐵工程超支追加撥款。公眾要求高鐵工程停工的呼聲愈來愈高,有學者甚至列出數據,直指高鐵縱使完工,亦必然蝕錢,難以收回成本。但港鐵本週一召開股東大會,仍以大比數通過派發特別股息的議案,容許港鐵跟政府聯手,以財技為工程埋尾的方案。港人要向無底深潭多扔二百億元,本刊追查發現,來自梁顯利家族的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同時兼任文華東方酒店的董事,文華東方屬怡和集團旗下公司,同一集團的金門建築,承接了逾百億元高鐵工程,包括最大單一金額合約、涉及八十九億元的西九總站工程。西九總站工程因上蓋設計失誤及地基勘探問題,進度嚴重落後,直接造成高鐵工程延誤,承建商預料將向港鐵提出巨額索償,屆時作為港鐵CEO的梁國權,勢難以避嫌。本刊向港鐵查詢梁國權涉利益衝突問題,至截稿時未獲對方回覆。

本週一上午,港鐵公司舉行特別股東大會,討論由港鐵管理層提出的封頂協議,小股東經過約兩小時提問後,港鐵主席馬時亨忽然「剪布」,指發問時間已足夠,按公司章程運用主席權力停止發言,下午一時許股東以百分之九十九點八三的絕大比數,通過向包括政府在內的股東派發特別股息的安排。馬時亨之後會見記者時再出口術,指如果二月底立法會仍未能通過追加撥款,高鐵工程就要停工,將會「好大件事」,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影響無數工人生計,呼籲立法會議員停止拉布,「高抬貴手」通過撥款。高鐵追加撥款能否如期通過仍然充滿變數,皆因撥款申請本週二須先闖過工務小組一關,雖然政府可以無視規矩,把項目直接提交週五召開的財委會,但大戰前夕,多次做「醜人」粗暴主持會議的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已先行「投降」,以避免泛民借題發揮為由,主動放棄主持財委會高鐵撥款會議,實情是陳健波本身是一間再保險公司的受薪顧問,該公司有參與基建項目保險的相關業務,令他一再被質疑在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等項目撥款出現利益衝突。

梁國權任文華東方董事

其實,有利益衝突嫌疑的何止陳健波一人?本刊追查發現,屬上世紀英商怡和買辦梁顯利後人的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二○一二年三月起獲委任為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Mandarin Oriental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董事;文華東方由怡和策略控股(Jardine Strategic Holdings Ltd)持有七成四股權;與此同時,同屬怡和集團的金門建築,承接了逾百億元的高鐵工程合約,包括西九龍總站連接隧道(南)涉及合約三十億元;由金門建築跟禮頓建築合組的聯營公司,成功投得高鐵西九北總站的工程,合約總值逾八十九億元,更是整個高鐵工程香港段的土木工程合約中,最大單一金額的合約。除了高鐵項目,來自怡和系的金門建築,同時承接其他港鐵的鐵路工程合約,其中同樣興建中及出現超支與延誤的沙中線,便由金門基利聯營承接涉款三十億元的紅磡站北面隧道工程合約。前年底正式通車的西港島線,金門及其聯營公司也承接了最少六十億元工程合約。

周松崗有兼任渣打前科

其實,金門建築是本地建築界龍頭公司,承接工程無可厚非,香港過去多項鐵路發展工程,包括西鐵柯士甸站、東鐵尖沙咀火車站、迪士尼線、馬鐵線及將軍澳支線等,金門均有參與。金門建築亦有參與新加坡及泰國的鐵路工程。問題是,港鐵CEO同時兼任港鐵以外其他公司的董事職位,才引來利益衝突問題。有關質疑早在十年前,即周松崗出任地鐵CEO的年代,其實已曾被本刊率先揭發。根據本刊二○○六年報導,政府公布兩鐵合併方案,時任地鐵行政總裁周松崗盡領風騷,成為合併後新行政總裁頂頭大熱,他不單獲得九百九十萬地鐵薪酬,同時「兼職」擔任渣打銀行香港主席,每年再獲二百萬元袍金,此筆收入袋袋平安無須上繳,亦從未向公眾交代。當時地鐵發言人回應稱,周松崗「一人戴兩頂帽」的做法獲董事局同意,指沒有問題,又稱周松崗不會參與地鐵及渣打的決定,如執行職務時出現利益衝突,亦會申報。十年過後,情況未改,雖然港鐵批出高鐵合約時,梁國權未成為港鐵一哥,但他未來要避嫌不參與港鐵跟金門建築有關的決定,以防出現利益衝突,卻似乎避無可避。箇中原因是,由金門禮頓聯營公司負責的高鐵西九北總站的工程,正是現時高鐵超支與延誤問題中最具爭議的部分,由於總站設計失誤,加上前期工程地基探測問題,未有發現地下有花崗岩石層,令工程難度大增,勢將引來承建商向港鐵作出巨額索償。

港鐵承建商沒封頂協議

有熟悉工程的政界人士亦質疑,雖然政府跟港鐵已就高鐵超支達成封頂協議,但港鐵跟承建商間之合約未有封頂安排,換言之,最終承建商隨時須以高於「封頂價」埋單。由於政府將祭出封頂協議拒絕認頭超支金額,屆時工程差額隨時要由港鐵「獨食」,並必然損害港鐵股東的利益。梁國權是梁顯利孫兒,在劍橋大學修畢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之後先後考得英國及加拿大的特許會計師資格,他其後在倫敦、溫哥華及香港任職會計師及投資銀行界,○二年加入地鐵,後來晉升至被視為港鐵二哥位的財務及業務拓展總監,同時兼任八達通主席,一直盛傳是港鐵悉心栽培的CEO接班人。不過,二○一一年八達通被踢爆出售客戶個人資料,作為主席的梁國權難辭其咎,令他在之後的港鐵新行政總裁遴選中墮馬,雖然進身最後兩強,但最終由韋達誠奪得港鐵一哥之位。韋達誠二○一二年元旦上任後,同年五月,港鐵特別加開新的副行政總裁職位,並由梁國權出任,明顯是替梁國權捲土重來而部署的一着;同年三月,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委任梁國權為董事,接替其退休的父親梁紹榮。高鐵香港段延誤醜聞前年終於爆煲,令時任行政總裁韋達誠提早離任,副行政總裁梁國權臨危受命,署任行政總裁一職,去年終於「坐正」,年薪逾八百萬元。翻查文華東方國際年報,梁國權出任董事,每年可獲董事酬金四萬五千美元。

泛民跟進港鐵申報制度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對梁國權兼任怡和名下子公司的董事表示震驚,「作為CEO會監察下屬(處理高鐵工程),必然存在利益衝突。」認為有關情況極不健康,又指港鐵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應該對CEO人選提出額外要求作出收緊,以防高層出現多重利益,令小股東獲充分保障。他又透露,將會在財委會會議跟進,包括要求檢視高鐵工程批出的合約,有否作出利益申報。他亦會研究相關上市條例及提出修訂,「規管唔可以咁寬鬆。」

祖父梁顯利當怡和買辦

梁國權的祖父梁顯利,出生於廣東順德,是當年四大英商之一怡和的買辦,他之後來港唸書,畢業後因中英語流利,曾服務當時的港英政府,更被怡和僱用為買辦。買辦工作是作為歐美商人與中國商人間的翻譯,同時可以自營商鋪,故此能致富。現時位於中環雪廠街的新顯利大廈,就是由他興建及命名。

梁顯利有多名兒子,長子梁紹榮為事務律師,較為外界熟悉是其庶室所出的梁紹鴻,創立大鴻輝興業,有鋪王之稱,二○一三年以逾百五億元身家,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作為家族第三代接班人的梁國權,個人頗為低調,很少向外披露他是名門之後,他上有兄長梁國偉,下有一弟梁國輝。

公司註冊資料顯示,梁國權跟兄弟及其他家族成員,均有合組多間公司。梁國權之妻靳羽珊也是名門之後,靳家一門多傑都是藝術家,除最為港人熟悉的國際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外,上一代有水彩畫家靳微天與靳思薇兄妹,另外尚有嶺南派國畫大師靳永年及油畫家靳公泰。

梁國權小檔案

年齡:55歲學歷:劍橋大學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專業資格:英國及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加入地鐵/港鐵年份:2002年現職:港鐵行政總裁曾任職位:財務及業務拓展總監、八達通主席、副行政總裁祖父:梁顯利父親:梁紹榮兄弟:兄長梁國偉,弟弟梁國輝妻子:靳羽珊

梁國權涉利益衝突

高鐵工程勢難回本

高鐵工程一再出現超支及延誤,政府及港鐵不認不認還須認,最終雙方經近兩年商討,去年底終同意為高鐵工程費「封頂」填氹,並估算工程將可在二○一八年第三季完工,埋單價由五年前的六百五十億元,大增至八百四十四億元。翻查○九年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政府曾就高鐵香港段的乘客量預測及經濟效益,估算經濟內部回報率達6%,五十年營運期內預算的折現經濟效益為八百七十億元。由於現時工程造價已大幅颷升,高鐵落成並營運半世紀後,最樂觀亦不過換來二十六億元收益,每年平均僅賺約五千萬元。更有甚者,上述收益隨時化水,因為按當年估算,至二○一六年乘搭高鐵的預算每日雙向乘客量可達九萬九千人次,工程現時延誤,這個客量固然尚未出現,整合內地高鐵營運情況,更反映香港段客量數據嚴重發水。雖然政府未提供更新數據,但中文大學學者姚松炎近日撰文稱,現時高鐵的經濟內部回報率已進一步下跌至4%,政府亦把二○三一年每日估計乘客量由十六萬人次減至十五萬人次,但至二○六一年客量竟仍達二億人次,數字非常誇張,雖然如此,如以每程港方只能收到三十一至四十五元車資計算,扣除基本營運開支,最終整個高鐵工程根本不能回本。

撰文:陳珏明資料:鄭靜[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93

香港高鐵為何一拖再拖 官方報告指港鐵蓄意隱瞞工程延誤

對於工期一再延誤的天價鐵路——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追責的腳步還未停下。

香港特區立法會調查高鐵延誤專責委員會(下稱“專責委員會”)經過一年多調查後,周三發布調查報告,承建高鐵工程的港鐵公司(0066.HK)前工程總監周大滄及前行政總裁韋達誠蓄意隱瞞高鐵工程的延誤,港鐵公司須為其高層管理人員蓄意隱瞞的行為負責。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全長26公里,由香港特區政府委托港鐵公司以服務經營權模式承建,2010年1月底正式開工,原定於2015年8月4日完工。但2014年4月,港鐵公司意外宣布, 高鐵工程的完工日期將延遲至2016年,高鐵香港段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到了去年11月,通車時間則再度延後到2018年第三季度。

由於工程進度延誤,高鐵項目的造價也不斷飆升,由2010年時定下的650億港元,增加到2014年時的715億港元,去年這個數字再度增加至844億港元,令高鐵香港段成為名副其實的“最貴鐵路”。

香港立法會的調查報告雖指出港鐵應承擔蓄意隱瞞的責任,但並未指明相關個人或港鐵是否要面對任何懲罰或具體責任。對於負責監督高鐵項目的政府部門,調查報告認為,參與高鐵項目的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路政署或其任何人員都沒有蓄意隱瞞工程延誤的信息。

“政府已外聘法律團隊跟進港鐵公司的責任問題,包括港鐵公司作為’項目管理人’的表現。”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周三表示,對於港鐵公司作為項目管理人的表現,特區政府與港鐵公司之間還存在分歧,政府保留向港鐵公司追究責任的全部權利,不排除最後要經法律程序解決,如根據委托協議選擇仲裁。但為不影響施工,雙方將於2018年完工通車後再啟動相關的程序。

工程進度怎能僅靠一人把關?

高鐵工程曾被定為香港十大基建項目工程之一,建成後將是全球首個全地下高鐵項目,然而工程進度卻一再延誤,港鐵公司此前給出的原因包括隧道鉆挖機在暴雨中嚴重損壞、西九龍總站工地地質情況極端困難以及跨境段隧道穿越受保護濕地涉及複雜地質問題,但工地出現無法預見的情況是否足以解釋工期的延誤?

專責委員會在對港鐵公司、承建商、政府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後指出,工地出現無法預見的情況確實是造成工期延誤的一個主要原因,但從前期勘探安排來看,港鐵公司的安排存在不足,有大面積地塊在初期勘探時因尚未交付而延遲勘探,沒有在較早階段發現西九龍總站地底有大量基巖石,結果沒能及時采取適當措施。

而另一個出乎意料的調查結果是,整個工程進度幾乎由時任港鐵工程總監的周大滄一人把握。調查報告指出,早在2013年4月港鐵項目團隊與承建商的會議上,承建商就曾提出將完工日期修訂為2016年6月,但周大滄要求承建商想辦法確保工程按原定時間完工。

在幾天後的董事局會議上,周大滄並未提及承建商的意見,而是在報告中表示盡管計劃的工程略有滯後,但整體依然符合預定時間。 直到同年12月,周大滄仍表示項目可如期在預算內完工。已經迫於壓力辭任港鐵公司行政總裁一職的韋達誠,則聲稱他主要依賴周大滄提供的資料和意見作出判斷。

“在現實中,該工程項目的重要決定似乎實際上都是由一個人作出,至少在施工時間及成本方面。”專責委員會指出,港鐵公司在推進高鐵這類大規模項目時竟然只依賴行政總裁和執行委員會,而二者過去多年來似乎又僅僅依賴於周大滄一人提供的意見,實在難以置信。

根據港鐵提供的文件,直到2014年4月的董事會特別會議上,港鐵董事會才第一次知道高鐵工程的完工日期將推遲到2017年以及推遲的具體原因,盡管早在2013年5月就已經有媒體報道稱項目可能延誤並超支,也是在這次會議上,董事會第一次知道了局部通車方案。

委托模式有待調整

除了有關個人和港鐵公司應承擔蓄意隱瞞延誤信息的責任,專責委員會還認為,政府與港鐵公司之間現有的委托模式也有待改進。

與香港過去的鐵路項目不同,高鐵香港段采取了服務經營權模式,也就是政府負擔項目費用和承擔建造風險,建成之後,鐵路所有權收歸政府。雖然在設計上,現有的服務經營權模式已經在項目實施和進展的各個階段安排監督點,但專責委員會指出,政府可能對港鐵能夠如期完工的能力過於信賴,而港鐵公司方面可能只認為需要盡最大努力完成工程項目,並不要對工程延誤和超支風險承擔責任。

而港鐵公司自身,在項目管理方面卻存在不足。在香港建築業,對於大規模的複雜基建工程,一般須制定綜合工程總綱計劃,用來反映整個工程完工的關鍵節點。但對於高鐵香港段,專責委員會稱,無法找到證據顯示港鐵公司有這樣一份計劃,“由於欠缺綜合工程總綱計劃,導致港鐵公司遲遲未能確認和預測個別合約的延誤,以及有關的延誤對整體目標完工日期的影響。 ”

調查報告認為,路政署在監督工程進度期間,應當更加主動和積極,政府在日後采取服務經營權模式時,有必要做出調整,在專業和獨立意見的幫助下,更密切地監督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專責委員會表示,一些可以考慮的改進措施包括為進行有效監察和核證設立相關架構安排、清晰界定相關各方的角色與責任、制訂衡量表現的客觀標準和替代辦法等,例如,應具備包含重要節點的綜合工程總綱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80

專訪港鐵CEO易瑉:“一帶一路”沿線PPP需求增長

基礎設施投資是G20關註的重點議程之一,而PPP模式也是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投資大力提倡的。

自從2013年末,國務院倡導大力發展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以來,中央相關部委、地方政府相繼推出投資總金額達到萬億級的PPP項目。近年來,30個省市啟動了PPP試點,推出了2000多個招商項目,項目總投資額近4萬億。

而在各種模式探討中,PPP模式在軌道交通先行經驗經常被作為樣本。軌道交通領域的PPP因其專業程度高、交易結構複雜、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公眾關註度高,成為推廣PPP模式的重點和難點。北京地鐵4號線作為京港地鐵以PPP模式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線路,正是國內首次采用PPP模式進行融資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這對於境外資本投入我國PPP模式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近日,就港鐵與北京市政府合作的PPP模式,港鐵中國業務CEO易瑉接受了第一財經專訪。

“作為首條采用PPP方式建設運營的線路,北京地鐵4號線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易瑉向第一財經介紹,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PPP模式較好體現了政府和社會資本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公共利益優先的合作原則,為我國其他軌道交通項目不斷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借鑒和參考。

港鐵於2006年通過PPP模式參與了北京地鐵4號線的投資和運營管理。港鐵公司與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組成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京港地鐵)營運北京鐵路。繼北京地鐵4號線采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地鐵投資建設運營後,港鐵參與的內地PPP項目包括北京地鐵14號線、北京地鐵16號線,杭州地鐵1號線。

業內人士均知,港鐵以其 “軌道交通+物業“ (R+P)模式著稱,但這種模式是否在中國各大城市推廣尚值得商榷。

易瑉表示,當前內地,土地的開發利用還受到土地“招拍掛”制度的影響,港鐵也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港鐵相信“軌道交通+物業”的模式有利於解決軌道交通運營成本回報的問題,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極大便利。所以我們倡導以創新的思維與政府合作,以便更好地促進內地軌道交通和物業的綜合發展。

“內地的土地制度不同於香港,因此港鐵不會簡單機械的複制“軌道交通+物業”在香港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的調整。”易瑉說。

易瑉介紹,天頌項目在深圳應用“軌道交通+物業”模式的成功經驗以及結合內地國情進行的模式調整及應對方法,在初期規劃階段,港鐵與深圳市政府一起制定了符合該區域居民出行需求的城市地鐵網絡的發展規劃,來最大化利用地鐵沿線土地以及整合公共交通發展與土地的開發。“我們改進了這個模式,並分別獲得了地鐵線路和土地的開發權。”

解剖北京地鐵4號線的PPP模式

在各種模式探討中,PPP模式在軌道交通先行經驗經常被作為樣本。作為首條采用PPP方式建設運營的線路,北京地鐵4號線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港鐵與北京政府PPP比較成功的案例是4號線地鐵,其經驗值得借鑒。

自2009年開通以來, 4號線特許經營公司的參與帶來的一個顯見的成果:地方政府投資壓力緩解。政府等監管機構分別對4號線PPP項目進行了評價,認為引入社會投資有效緩解了當時北京市政府的投資壓力。數據顯示,以項目30 年特許期看,PPP 模式比傳統模式減少財政支出約百億元,緩解了政府財政壓力。

易瑉認為,4號線具有兩方面借鑒意義:第一,建立有力的政策保障體系。北京地鐵 4 號線 PPP 項目的成功實施,得益於政府方的積極協調,為項目推進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由以往的領導者轉變成了全程參與者和全力保障者,並為項目配套出臺了《關於本市深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

第二,構建合理的收益分配及風險分擔機制。北京地鐵4號線 PPP 項目中政府方和社會投資人的順暢合作,得益於項目具有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以及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該項目通過票價機制和客流機制的巧妙設計,在社會投資人的經濟利益和政府方的公共利益之間找到了有效平衡點,在為社會投資人帶來合理預期收益的同時,提高了北京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管理和服務效率,實現了共贏。

總體而言,北京地鐵4號線項目PPP模式較好體現了政府和社會資本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公共利益優先的合作原則,為我國其他軌道交通項目不斷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了可行的借鑒和參考。

PPP模式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更高效的方式,因此非常需要政策的有力支持,需要政府在政策和法律層面做出保障,以減少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此外,社會資本投資公共基礎設施也要追求適當的回報率,這也需要政府出臺一些優惠的配套性政策,比如允許社會資本進行商業或者房地產的開發等,以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每個城市因地制宜

每個城市都有本身不同的情況和環境因素,在開展PPP業務的同時,需要對城市的環境因素、人流預測以及許多不定因素進行全面考慮,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實現政府、社會以及公司三贏的局面。在中國不同城市發展PPP需要因地制宜。

易瑉向第一財經介紹,目前在北京、深圳、杭州等一些地區已經探索出一系列PPP模式可供其他城市參考借鑒。基於在軌道交通領域具有先進成熟的經驗,港鐵希望能夠以各種形式(比如PPP等)參與內地軌道交通建設,將港鐵公司成熟的地鐵建造及運營經驗、融資優勢、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行之有效的“軌道交通+物業”綜合發展模式帶至內地,為內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易瑉稱,港鐵在參與內地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選擇合作夥伴時會審慎地考慮所在城市當地的經濟水平、管理水平和規劃水平。一方面我們期待合作城市能夠符合國家對於建設軌道交通城市的要求,例如在城市GDP、財政收入及人口規模有達標表現,並具有穩定的客流。另一方面,港鐵也希望可以選擇已具備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經驗並具有規模效應的城市作為合作夥伴。

“一帶一路”沿線PPP需求增長

今年4月,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介紹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經驗時,著重強調了G20國家將重點扶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模式 。作為2016年G20峰會的主辦國,樓繼偉表示,G20國家將全力支持多邊發展銀行在基礎設施項目上的投資。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需要基礎設施建設來保障當地經濟的發展。采用PPP的模式進行融資和管理將有著積極的意義。

易瑉建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項目、選擇合作夥伴時審慎地考慮當地的經濟水平、管理水平、規劃水平以及政策環境。由於每個項目的外部因素、內部條件等特征不同,中國企業應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考慮與溝通,選擇適合雙方的合作模式,從而保障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PPP的模式的推廣,除了需要構建一個好的法律制度環境,也需要借鑒相關領域的先進經驗。隨著’一帶一路’經濟體貿易和經濟發展,沿線國家對此類專業服務的需求會日益增加。”易瑉表示,港鐵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營運管理等方面有輸出服務的豐富經驗,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顧問服務、參與營運管理基礎建設。因此,基於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先進成熟經驗,港鐵希望能夠將公司成熟的地鐵建造及運營經驗、融資優勢、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行之有效的“軌道交通+物業”綜合發展模式帶至相關國家和地區,以各種形式參與當地的軌道交通建設,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11

點解個個要領展負社會責任,無人叫港鐵負社會責任 中環客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9/12/%e9%bb%9e%e8%a7%a3%e5%80%8b%e5%80%8b%e8%a6%81%e9%a0%98%e5%b1%95%e8%b2%a0%e7%a4%be%e6%9c%83%e8%b2%ac%e4%bb%bb%ef%bc%8c%e7%84%a1%e4%ba%ba%e5%8f%ab%e6%b8%af%e9%90%b5%e8%b2%a0%e7%a4%be%e6%9c%83%e8%b2%ac/

以前叫領匯嘅領展,相信係全香港最多關公災難嘅公司之一,次次啲外判商呀,新商鋪業主呀出咗事,最後隻鑊一定喺領展身上,好似領展仲係政府部門一樣。

只不過,中環客想提醒大家一樣嘢,雖然終審法院喺領展上市案嘅終極判決上,指領展有責任履行《房屋條例》部分原本屬於房委會嘅責任。但由公司擁有權嘅角度,領展其實同其他私人企業無分別,可能港鐵比領展更加應該負更多嘅社會責任。

本來照領展第一次上市嘅股東構成,由於房委會都係創始股東之一,咁作為房委會有份投資嘅公司,一如其他財政司司長法團投資嘅公司,公眾有理由要求領展孭一定社會責任。但喺第二次上市果陣,有高人叻到幫房委會甩曬啲股份,而班政客完全阻止唔到,喺公司管治上,領展做啲乜完全唔關房委會事,亦唔關政府事。啲政客講到領展仲係房委會旗下公司咁,但實際上,依家領展只不過係一隻外資摣莊嘅房地產信託基金,佢嘅責任就係為股東嘅最大回報,買賣同出租手上嘅物業。所以政客要求領展公有化(復歸港府所有),簡直黐線,政府要用市價買曬領展啲物業,而且部分賣咗俾其他公司嘅前房委會商場已經收唔番,而領展旗下有啲由私人發展商買返嚟嘅物業,好似將軍澳南豐廣場,亦唔知點處理。

相反,港鐵有成七成六股權喺財政司司長法團手上,根本上係公有企業,點解未見過有政客向港鐵抗議唔搞墟市?唔提供平租商場?有公有企業唔問,問個純私人企業孭飛,你班友無嘢嘛。

中環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272

火燒港鐵恐怖場面

上星期五港鐵發生縱火案,一名有精神病記錄的乘客在列車上放火自焚,造成18人受傷,其中4人危殆。據報導,本來該乘客不止自焚,更試圖燃點汽油彈,幸好被其他乘客制止,否則將會是更大的災難事件。



由於現今科技發達,香港人普遍隨身都有部手機,因此事件即時被多部手機拍下多條影片,上載到各個媒體。有些片段見到一名下身著火的人,有在場人士替他救火,相信該人正是縱火者,畫面情景相當恐怖。

在影片在場看到有很多乘客,不少在圍觀,拿起手機拍片的也不少,有乘客更從月台走回著火的車卡內看看情況,完全沒有意欲離開現場,沒有太高的安全意識,感覺這是相當危險。

在此想談談一些消防設計,所有港鐵站應該都不能符合屋宇署與消防局的標準樓宇要求,這是港鐵站於功能上的特性,令其設計不容許完全符合要求。

例如消防區間有一個最大空間限制,每個區間之間港鐵站需要做到若干小時的防火分隔,我們看見港鐵站四通八達,不可能作一個個的「劏房」。因此,在設計上,會採用「消防工程方法」Fire Engineering Approach,希望透過設計上的補償去符合其安全要求。

這個設計方法,宗旨是以乘客的安全為大前提,對很多情況作出計算,希望在最壞的火災情況下,乘客都能安全離開港鐵站。

最常採用的是加入抽煙系統,由於站內空間太大,設計會把整個站分成多個「煙區」,某「煙區」有火時,抽煙系統會把濃煙抽上高位,令煙層離地面大於2.5米。火一邊燒,濃煙一面排出來,抽煙系統一面抽,設計希望製造出一個無太多高溫濃煙的通道去讓乘客及時途生。

近年透過電腦模擬程式計算,假設可以出現的最大火勢,模擬所有乘客安全離開的所需時間,加上一定量的安全系數作出設計。

港鐵地底車站,其實相當危險,任何積聚人群的公眾建築,整個放進地底,火災起來有多嚴重,可想而知。大家平日也應該感受到,例如在旺角站落車,要返回地面,擠在一起等走近扶手電梯,慢慢排隊,數分鐘也還未能上到地面。如果人群積聚時,突然火警,各人急著走,可能出現人踩人,非常危險。

當日情況如何呢?很多人見火警都沒有意識離開,設計時一定沒有計算這些行為,即場有一百幾十人在現場「睇火」。當然,我不在現場,判斷不到事情有多「安全」,但其實在場「觀眾」也未必充分判斷到,例如未必所有人都清楚火警來源是什麼,如果縱火者突然在袋內拿出第二個、第三個汽油彈,這情況會有多壞,難以想像。

另外,天拿水與汽油彈這些易燃物品,本來不應該被帶進港鐵站內,希望這沒有超越原來設計假定的火勢,如站內有自動噴水系統可以控管火勢這會不錯,但始終若這些物品成功被燃點,引致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還有,如果乘客沒有立即離開,火勢變大時,隨時不幸成為另一位傷者,走動不到,躺在地上,等待救援。這會大大增加救援人員的工作與危險,畢竟,每次立於危地,我們都要想想,自己性命自己顧之餘,若自己出事的話,救援人員更要冒險去救自己,人家都有家室的。

所以,在畫面看到這麼多觀眾,大家都沒太大意欲離開,我是擔心的。萬幸我們沒有發生災難性的情況,但在工程界工作多年,港鐵地底站火災,實在不是開玩笑的,希望大家明白多一點,下次大家緊記盡快幫自己離開,情況許可的話,當然也幫助身邊傷者離開現場。

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是有道理的。我們常說投資中複利率的威力,但可能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要生命長久,當中生活安康,才能享受到複利率的威力。

如果發覺自己性格經常不會避開危險,又或者處於危險之中也不自知,就算投資操作如何厲害,也未必能等到累積巨富的一天。我們看看巴菲特的平淡生活,長壽是一個機會率,像他這樣生活不一定長壽,但能長壽的機會會大增。日後,若不幸在任何災難現場,記謹要一萬個注意自身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17

對付港鐵 最毒不是罰款

昨日又聽到港鐵觀塘綫因訊號故障而影響服務,十多小時後才修復,港鐵或會被罰款超過2000萬元。今次是港鐵9日內第5次故障,感覺港鐵事故近日越來越密,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不能接受,大家感覺如何?




今年三月,港鐵宣布業績,截至12月底止全年股東應佔溢利102.54億元。影響十多小時,算是罰得很重,也只不過是2000萬元,即使一個月罰一次這麼嚴重的罰款,也只佔盈利大約2%。

facebook上有朋友寫道:「以後一次事故罰一億,看它還會不會出事!」,罰款是否最有效的方法呢?

政府是港鐵大股東,佔七成份額,政府罰港鐵,只是左袋入右袋,即港鐵被罰2000萬元予政府,政府來年從港鐵盈利份額中就少賺1400萬元,其餘600萬元就由小股東承擔。表面上在罰港鐵,實際上誰在著急呢?若我是港鐵管理層的話,我的著急程度將會很有限。

曾經寫過一篇《背後的動機》,當中談及一些事件的動機與目的,動機可以不同於目的,但別作了錯配。可惜很多時當我們細心分析一些事情,會發現其手段根本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當天文章討論了教科書定價的錯配,選擇教科書的是學校教師,付款的是家長,書商根本不用以價格去競爭,以為引入競爭可以令教科書價格下調只是徒然。

另外是強積金公司,從前是僱主選的,今天僱員也只能選自己那一份,僱主在選擇時不太理會強積金回報多寡與手續費高低,因這與僱主沒多大關係。這情況,又是受惠者沒有控制權,變成回報與手續費並不能成為一個競爭因素,因此成不了推升質素的誘因。

還有是投資基金,很多基金經理的收入並非與客戶的利益掛鉤,例如按基金規模的百分比收費,這樣的收入制度,自然會令基金落力於宣傳吸客令基金膨脹,多於好好專注投資回報,這是人之常情。

動機與目的錯配,就不能出現資本主義的美妙,即市場可以自我修復,汰弱留強,自然地產生我們想要的結果。

今天我們對港鐵事故極之不滿,於是對其罰款,效力有限。某程度上,對於管理層來說,這些只是「阿公錢」,而且金額根本不能影響業績,一點也不到肉。

如果要有效迫使港鐵管理層正視問題,有人話要提高罰款,例如朋友提出的「一次事故罰一億」。我認為反而要有措施令管理層上心,這更有效。

例如管理層的表現除了與業績掛鉤之外,還要與事故次數與影響時間掛鉤,輕則減人工花紅,重則結束合約執包袱走人,把這類條款直接寫進表現合約之中,誰還會不上心?相反,如果事故問題得以改善,年終花紅將有獎賞,這是公平合約精神。

再發展下去,如果事故問題持續不能改善,需要有機制令港鐵未來發展受到影響,包括影響未來新鐵路發展的條款利潤,對其未來價值有所衝擊。

另一方面,市民的怨氣如何得以抒發。試想想,我被港鐵事故影響,又熱又焗數小時,港鐵被罰款的錢跑到政府處,與我何干?如果每名受影響的乘客可按當日嚴重程度取得賠償,市民怨氣自然能消一點。

例如,證明我入了閘,人到該站,你影響我每半小時需要賠100元,影響五小時賠我1000元,類似航空公司delay賠償,我會感到好過些吧。

事故五小時,若影響1萬人,港鐵賠償總額達1000萬元,如影響10萬人,總額會達1億元,港鐵有足夠誘因去盡快搶修與減低事故影響的人數與時間。

話說回頭,港鐵的服務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不過香港人很喜歡一個口號「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做得更好,所用的手段,別使動機與目的錯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08

今日頭條砸20億補貼視頻;貝索斯成全球第一個1000億美元富豪;香港港鐵接入支付寶購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6/166169.shtml

今日頭條砸20億補貼視頻;貝索斯成全球第一個1000億美元富豪;香港港鐵接入支付寶購票…
靜靜 靜靜

今日頭條砸20億補貼視頻;貝索斯成全球第一個1000億美元富豪;香港港鐵接入支付寶購票…

爭取做創投圈最好看、最有營養的早報。

【黑馬高調早報】第863期

文 | 靜靜

頭條:“#跟蹤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

1、紅黃藍涉案園長被責令免職

11月25日消息,針對紅黃藍幼兒園事件,朝陽區政府約談了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舉辦者,責成按程序立刻免除幼兒園園長職務,並根據案件調查結果,嚴肅追求幼兒園及相關人員責任,絕不姑息。目前朝陽區全區已在開展幼兒園隱患大排查。

2、警方:紅黃藍幼兒園股東涉領導人親屬系謠言,兩造謠者被查處

北京警方25日下午通報,涉事幼兒園教師劉某某(女,22歲,河北人)因涉嫌虐待被看護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編造“老虎團”人員集體猥褻幼兒虛假信息的劉某(女,31歲,北京人)被依法行政拘留。北京市教委強烈譴責涉案人員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紅黃藍教育機構宣布立刻免去新天地幼兒園園長職務。

此外,警方稱,此前網上傳播的紅黃藍幼兒園第一大股東系某領導人兒子的消息,被證實純屬謠言,編造此謠言的金某、戴某某已被警方依法查處、教育訓誡,兩人對自己造謠傳謠行為均表示深刻懺悔,並親筆寫下悔過書。

@時光深處何以為安:我只相信證據,不相任何沒有證據的言辭。

@紅黃藍三種顏色15:坐等警方公開監控錄像

@純白色靈魂:希望那些真正的惡人能夠得到相應的處分 或者…   報應也行

@可惜流年yrx:希望可以讓光明照亮黑暗!

@斯德哥爾摩在開飛機:希望看到更多進展,加油吧,為了良知

@感嘆號80:我只想知道到底紮的什麽針,吃的什麽藥,別的不想知道。

@在那百花深處:謠言止於智者。制造謠言、因情緒散布謠言,都是可恥的、無知的行為。質疑可以,但是民眾無法舉證事實,最終還是要看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

國內資訊

3、馬雲:國際化和全球化不同 中國全球化企業超不過5家

“第十七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11月24日在京舉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席並演講。馬雲稱,今天全球化不是去征服世界,而是服務世界。要真正帶著服務世界的精神去做才有可能。“中國如果有全球化的企業,今天不會超過5家,可能3家都沒有。”他認為在海外有生意,不等於是全球化的生意,只是你在海外有生意而已,中國很多企業現在還在以國際化來思考,國際化和全球化是兩回事情,國際化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而全球化是以全球的視野看問題。

@甜糧好個秋:馬爸爸現在專職兜售概念啊

@好煩躁Bartender:只會在13億羔羊面前搞征稅式營銷,在60億真顧客面前啥也不會。

@Morose66:第一反應是:華為,大疆,福耀

4、京東律師回應方興東傳言:從未惡意造謠 長期被抹黑

11月25日晚間消息,針對網上多個賬號和媒體發布了題為《京東花260萬高價,多次雇傭方興東寫黑稿攻擊阿里》、《京東260萬雇傭方興東寫黑報告攻擊阿里背後》等文章,京東表示,京東從未與任何機構合作發起針對他人的惡意造謠,相關媒體在毫無事實依據和司法認定的前提下,將此主觀臆測為京東驅動第三方機構打擊抹黑競爭對手,此舉嚴重侵害了京東的名譽權。

@韶華傾覆:阿里和京東都是我們國內優秀的電商,都是代表中國科技、中國電商的閃亮名片。兩者都有各自的側重點,不要互相扯皮了,好好為消費者服務。

@趣味爸: 二選一 人盡皆知,方興東說的是事實,不存在造謠。

@安妮居士:看看律師總結發布的相關文章列表,多得嚇人,只求看到真相

5、張一鳴:信息視頻化趨勢不可逆 西瓜視頻將砸20億補貼

11月25日消息,今日頭條旗下短視頻應用西瓜視頻在北京舉辦了首屆西瓜PLAY視頻嘉年華。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在會上發表演講。短視頻正在進入全民變現時代,未來西瓜視頻將拿出20億,推出【3+X】計劃,幫助西瓜視頻創作者變現。另外,西瓜視頻還將推出「西瓜出品Xigua Original」計劃,拿出20億元作為聯合出品基金,鼓勵高質量的短視頻內容創作,共同招商。

6、滴滴派駐高管休假後續:ofo燒錢速度讓滴滴擔憂

今年9月22日,ofo聯合創始人楊品傑在ofo莫斯科市場啟動儀式上也曾對外公開宣布,ofo擬進行新一輪融資,金額或將超過10億美元。在此之前,ofo上一輪對外公開宣布融資發生於今年7月6日,輪次為E輪,金額超7億美元。這意味著在E輪融資完成僅兩個月後,ofo又開始謀求新的資本進入。有消息稱,ofo這一燒錢速度讓滴滴產生了擔憂。

7、papi醬註冊商標遭拒後起訴被駁回:與其他商標近似

據北青網報道,經“網紅”“papi醬”(真名姜逸磊)授權,泰洋川禾文化傳媒徐州有限公司在多個商標類別上申請註冊“papi醬”系列商標,商標評審委員會經審查認定,申請註冊的系列商標與其他商標構成近似,駁回了註冊申請。泰洋川禾徐州公司不服,將商評委起訴到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日前,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駁回了泰洋川禾文化徐州公司訴訟的請求。

@汪洋中的小船:“papi醬”水果味,一醬低三醬,自從吃了“papi醬”嘿,還真對得起咱這張嘴

@君子蘭:網紅?兔子尾巴長不了!隨著人們的素質提高有些東西會被淘汰出局…

@遠遠:炒作!商標相近被駁回很正常啊。這個起訴無非就是炒作一下而已

8、首款量產車發布前夕 蔚來啟動全球首家線下用戶中心

蔚來汽車25日在北京宣布,位於北京東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的全球首家NIO House(蔚來中心)正式揭幕。首家蔚來中心分為2層,包含7個區域,面積達3000平米。在這里,蔚來用戶可以與工作夥伴頭腦風暴,可以和朋友舉辦分享會、生日派對、個人音樂會,甚至開設屬於用戶自己的瑜伽課堂,也可以預約參與大咖演講、設計、生活方式、極速賽車等主題的活動和體驗。 蔚來最新量產車ES8計劃於12月16日上市並開啟銷售。

9、京東將對“跨區調貨”收取服務費?客服回應:不存在的!

有消息稱消費者在京東商城購物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本地無貨、外地有貨的商品,需要京東的物流系統在不同倉庫間調貨,京東就可能會將向用戶收取“調貨服務費”。對此,京東客服稱並不會收取所謂的“調貨服務費”。

10、法樂第前員工:公司想生存 賈躍亭必須走人

美國汽車媒體Jalopnik近日發布深度長文,講述法樂第未來和賈躍亭的內幕。多名知情人士和法樂第未來前員工描述了賈躍亭和法樂第未來其他員工的矛盾;他們表示,如果法樂第未來想要生存下去,賈躍亭必須離開。

11、近八成智能機市場被五大廠商占據 小品牌正在消失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智能機市場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市場研究公司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華為、OPPO、vivo、小米和蘋果這五個品牌占據了近八成的市場份額,只給其他智能機企業留出了24%的市場空間,相比2016年同期減少了10.8個百分點。騰訊科技發表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太擁擠,150多個品牌可能會消失》一文也指出,業內高管和分析師認為,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銷售增長放緩,以及經濟增速下降,中國的300多家本土智能手機品牌未來可能將有一半會消失。

@麻麻辣辣:三星現在已經淪為其他了

@怪蜀黍:高通:我不是針對誰,我說的是在座的各位並不簡單

@笑看風雲茶館:每個行業都是如此,開始是“野蠻生長”,之後是“各顯神通,搶占市場”,再次是“行業整合”,最後是“巨頭壟斷”,競爭格局形成穩定……

12、華大基因IPO數據撒謊 項目曾遭3千人聯名舉報

華大基因可謂A股明星,即使經歷兩天跌停,其市值依然高達833億元。然而其IPO前後申報稿的財務數據卻有著重大差異,沒有任何解釋。近日,有媒體報道,華大基因項目入駐深圳大梅沙片區,遭3000多人舉報,而相關訴訟情況也沒有在申報稿中披露。

13、香港港鐵接入支付寶購票 內地遊客無需換港幣!

支付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香港港鐵正式接入支付寶和支付寶香港錢包。用戶在香港坐港鐵可直接用支付寶買票,不用換港幣。目前,香港港鐵已支持用戶使用支付寶購票,同時支付寶在香港已經接入1千多輛出租車,以及1萬多商家,覆蓋藥房、便利店、電器店、免稅店、餐飲、美妝、手信、珠寶、百貨公司和包括兩大主題遊樂園在內的旅遊景點,提供“吃喝玩樂行”多場景支持。

14、中國鐵路“小目標”:2020年高鐵里程3萬公里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給中國鐵路定下了五年“小目標”。第一個小目標就是繼續優化完善路網布局,計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中西部路網規模達到9萬公里左右。第二個小目標是進一步提升運輸服務。全國鐵路網基本覆蓋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城市,高速鐵路網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動車組列車承擔旅客運量比重達到65%,實現北京至大部分省會城市之間2-8小時通達,相鄰大中城市1-4小時快速聯系,主要城市群內0.5-2小時便捷通勤。

國外資訊

15、受黑五購物節推動 亞馬遜貝索斯財富超1000億美元

11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由於黑色星期五消費者購物影響,投資者將亞馬遜股票價格推漲至創紀錄水平,這幫助把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變成自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財富達到1000億美元的第一人。周五,亞馬遜股價上漲2.6%,報收於1186美元,收盤價創下連續第三個新高,也是自上個月該公司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以來創下的第10次收盤價新高。今年以來,亞馬遜股價累計上漲了58%,而標普500指數上漲幅度為16%。

16、三菱材料確認三家子公司造假波及274家客戶 問題制品流入日本國防部

日本、美國、中國(包括臺灣地區)可能受到相關制品的影響。三菱材料董事長Akira Takeuchi在東京舉行記者會道歉,並表示為了確認是否還存在其他品質問題,正對集團所有企業實施臨時調查。

17、搜索結果指向惡意網站 谷歌出面澄清

11月25日淩晨消息,感恩節當天有少數谷歌用戶在搜索關鍵字“亞馬遜”時,搜索結果第一條竟然是一個虛假廣告網站,其鏈接和描述和亞馬遜官網十分類似。谷歌對CBS News稱此次事件中的廣告違反了其廣告條例的並且該推廣已經被移除了。現在尚且不清楚在感恩節當天有多少搜索“亞馬遜”的谷歌用戶看到了這個虛假推廣。一位谷歌發言人稱:“這是一種不符合平臺規範的行為。我們嚴禁從事非法活動的廣告,萬一發生則會立即移除該推廣並停用其推廣賬戶。”

@黃曼塞:有錯麽?百度表示不服

@劉先生是個小瘋子:支持國貨

@家的紺姐姐:還好我上不去

18、數百家熱門網站利用腳本跟蹤用戶 涉嫌隱私泄密

據英國媒體11月22日報道,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者在一篇最新研究報告中稱,全球最熱門的5萬個網站中有482個(根據Alexa的排名)將收集到的信息發給第三方“會話回放”腳本(session replay)公司,記錄用戶的一切操作,包括每次按鍵、鼠標移動和滾動滑輪,仿佛“有一雙眼睛在背後默默地監視著人們”,獲取數據。這種行為勢必導致嚴重的個人信息泄露,包括地址、醫療狀況、信用卡細節等敏感信息,甚至還可能泄露姓名。

19、英國明年將提高排放超標柴油汽車稅收

從明年4月起,英國將對未符合最新尾氣排放標準的柴油汽車提高稅收。消費者擔心柴油汽車可能面臨更嚴厲的打擊及監管,今年英國柴油汽車銷量已同比下降15%,汽油汽車銷量同比上升3%。

20、高通5G專利授權費出爐 預計2019年大規模商用

高通近日公布了5G相關專利技術的授權費標準,從而向5G商用落地邁出了一大步。高通5G專利授權費將根據設備售價按固定的比例。單模5G手機的專利授權費率為2.275%,多模5G手機的專利授權費率為3.25%。高通在5G方面已有很大的進展。上個月,其推出的驍龍X50基帶芯片已經成功實現了5G數據傳輸,5G可能在2019年開始大規模商用。5G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除了高通,華為、中興等諸多廠商都在向這一領域發展。此外,三星、小米都各自研發自己的5G芯片。

今日思想

保持創新,過去十年,中國互聯網利用本土優勢成功抵禦了國際巨頭的進攻,取得了全面勝利,但真正決定中國互聯網生死存亡的是接下來的十年。這十年中國企業不僅要和國際企業比拼服務,更要拼創新和核心技術能力。

 —— 馬化騰 騰訊

馬雲 京東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22

港鐵是無法阻止香港打工仔返工的

開始正文之前,我真的很想唱一段: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有一群打工仔

他們勤勞又勇敢

他們準時又苦逼


他們風雨無阻每天都要

準時地返工

他們善良規矩特別會排隊


Oh返工的打工仔

Oh香港的打工仔

他們齊心合力開動腦筋

鬥敗臺風和港鐵

他們準時返工快樂多歡喜

 

如果你們還記得,9月16號山竹過境後,香港人民爬過了樹。

 

排過了隊。

 

就算拿到港鐵發的假單,也要返工上班!

 

誰能想到,才過一個月,10月16日,港鐵的信號系統壞了,香港打工仔一個月內,再度展現香港精神,傾力上演準時返工大戲!

 

顯然,今年二級市場的雷,已經蔓延到了實體經濟。今早6點不到,港鐵開門前就宣布,因為信號故障,荃灣線、觀塘線及港島線列車需減慢車速行駛,列車服務受影響,請乘客預留充裕乘車時間,及考慮使用其他交通工具。

 

在香港待了這麽多年,第一次碰到港鐵一下子壞了三條線的。

 

畢竟根據港鐵2018年半年報,他們實際運營中,準時、可靠程度都是超過了99.8%,高於營運協議目標的98%。

 

上半年港鐵的重鐵和輕鐵網路分別提供超過105萬及超過54萬班次的列車服務,他們認為營運的高分絕對是世界級水平。畢竟港鐵可控的因素導致、長達31分鐘或以上的延誤分別只有2宗和0宗。


那今天香港打工仔今天碰到四線穿心的概率,真的不考慮下班回去買張六合彩麽?

 

正常來說,搭地鐵是最快、最不堵車的交通工具,2018年前五個月,港鐵在香港公共交通工具市場的整體占有率為49.2%,去年同期數字為48.8%;在過海交通工具中,港鐵的市占率更高,達到了69.2%。

 

這麽高的市占率,今天就看到downside了。兩條過海線路受阻,無論你搭紅色荃灣線,還是紫色的將軍澳線,都要很長時間才能到港島,但是到了港島也寸步難行啊,因為深藍色的港島線也是自身難保,我還沒說九龍綠色的觀塘線也是要慢慢開。



這幾條線覆蓋香港打工仔之多,所在之處寫字樓之多,還偏偏一起壞了,真的是讓人想都想不到。不知道今天這出,港鐵要罰多少錢。


港鐵官宣是這麽說的,返工高峰期三條線只能提供20%的服務,正在努力搶修並做好車站的人流管理工作,會詳細調查這次事故原因並進行改善,以免同樣情況再次發生,並深表歉意。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議員做什麽。田北辰說上班時候壞四條線,這是前所未有。


畢竟這都不是第一次了。


希望有關部門可以管一管。

 

無數金融民工上班的中環,今天中招了荃灣線和港島線,為了準時返工,大家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我今早是搭地鐵上班的,到中環只晚了8分鐘感覺實在太幸運了,然鵝等車的人確實比平時多很多,出站時候中環站人真的是好多,拍八達通時發現港鐵沒收收車費(算你有良心),明年的車費可不可以別再加價了。

 

有打算改搭巴士的,但是這個人龍,也是令人震驚。

 

咬咬牙打車吧,發現根本打不到啊!Uber是以百為單位起步的,金融民工等啊等,等Uber從400+變成200+,才含淚按下訂車鍵。正在車上肉疼今天的士費,結果聽到廣播節目說:雖然我們是三人主持的節目,但因為堵車,其中一位主持現在還在路上,大家就先聽二人轉版本吧~~


但熊市中,錢要省著花啊。不願花幾百塊上班的港島的打工仔,還有兩種百年出行交通工具可以考慮。


比如叮叮車,雖然可能會擠,但叮叮車勝在站多、車多,是港鐵嗝屁、短途出行必選,車費只要2.6港幣。

 

需要過海的,還可以去尖沙咀碼頭搭天星小輪來中環啊,工作日最貴的船票也只要2.7港幣。

 

最慘是搭東湧線(明明他們沒中招),需要從香港站走到中環站的,因為港島線的人流管制,大家一起又一次創造出了香港地鐵史上春運的既視感了。

 

汽車股猿猴果斷開車返工,準時到崗,以親身案例說明:盡管板塊情緒不佳,但香港今天的案例確實是說明即使是大城市,有車還是非常有用的!

 

沒開車的二級狗,擠在上班的路上,擠著擠著,都擠出痛徹心扉的熊市頓悟了:

 

交通癱瘓時等車不就是熊市炒股麽:要不要下車?要不要換車?換了車是不是更慢?或根本等不到車?真後悔出門時沒有叫車啊……算了還是下吧,呃,怎麽全是人,出不去了,TAT~~

 

怎麽總結這一個月兩次大型返工之路呢?什麽都無法阻擋香港打工仔返工的!!!


好在明天重陽節,香港放假,早點下班回去休息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80

港鐵撞車,到底誰的鍋?

今早剛坐上地鐵,看到突發新聞,港鐵兩輛列車在中環相撞了

 

不幸中的萬幸,相撞是在測試新信號系統期間,事發時車內並沒有乘客,但兩輛車的車長還是受了傷。


荃灣線中環至金鐘今天停運,中環站中荃灣線出入口部分也被臨時封住了。

 

想想港鐵這半年出的事故,大概只有去年犯太歲的碧桂園能相比了吧。

 

山竹後交通癱瘓,市民翻山越嶺上班;然後四條線路信號同時出現問題,搞到全香港又差點上不了班

 

加上沙中線成了個豆腐渣工程,調查聽證工作綿延不絕;誰料到事故還遠遠沒有結束,今天竟然撞車了,罪魁禍首還是新信號系統。

 

這個新信號系統是港鐵在2015年3月份,花了33億港元簽的,拿下這個大單的是由Alstom Hong Kong及Thales Transport & Security Hong Kong組成的JV。

 

撇去上面幾次重大延誤,港鐵的運營跟其他大都市(比如倫敦、紐約)的地鐵相比真是非常良心,車內既有信號,班次又超多,準時準點,員工也不會時不時來個罷工,價格亦算是可接受。

 

關鍵,運營了這麽多年,沒出過重大交通事故,這就要說到港鐵現在的信號原理。每輛列車信號系統的基礎是“自動故障保護”(Fail-Safe)設計理念,一旦軌道沿線或列車上出現異常情況,系統就會進入安全模式,自動讓列車停下,確保車與車之間的安全距離。

 

在過去的舊信號系統中,鐵路線是按照固定區間(Block)進行劃分,地鐵沿途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組軌道電路來偵測列車位置,如果區間內有車,信號系統會指令後續列車不得駛入該區域,保持車距。

 

而港鐵花33億采購的新信號系統,用上了“通訊為本列車控制”技術,以列車上發出的移動信號,替代軌道上的固定信號,通過電腦運算得出列車與列車間的安全距離。這較舊系統的區間劃分更加靈活,達到加密列車班次的目的。

 

按照中標Thales區域總裁的說法,在地鐵線路信號升級後,技術上最快可做到每95秒發一班車,較現在港鐵114秒一班車快16%;其中列車與列車之間的安全距離可縮短至6.25米,實際操作以港鐵根據具體情況來定,總之換完信號系統後,港鐵的班次會更頻密、載客人數也會更多。

 

盡管最多只是19秒的效率提升,但對荃灣線及港島線這種非常繁忙的線路來說,高峰期減少19秒的等待,絕對是造福市民的重大舉措。不信邪的同學,歡迎在上下班高峰期前往金鐘站港島線、荃灣線轉乘感受下~~

 

新的信號系統將覆蓋荃灣線、港島線、將軍澳線、觀塘線、迪士尼線、東湧線和機場快線的系統。港鐵將從荃灣線開始更新,2015年時預計整項計劃將在2026年完成。

 

但誠如2017年11月立法會的材料中所示:

 

信號系統設計數以萬計的電子系統組件……進行大型提升工程時,系統不穩定以致鐵路服務受阻的機會或會增加,這是任何系統轉型期間所必須面對的風險。

 

海外的經驗顯示,部分鐵路為免除這些風險,在進行大型的信號系統提升時,往往會全線或局部暫停鐵路服務,直至工程完成為止。然而,這些地方的公共交通(包括鐵路)一般並不如香港的公共交通發達,中止服務導致受影響的乘客較少。在香港公共交通發達的情況下,全線或局部暫停鐵路服務以進行信號系統提升工程,並不切實可行。因此,在進行信號系統提升工程時,港鐵須維持原來的服務水平,以免對乘客造成不便。在這期間,如何能順利完成信號系統更換工程而又能減低工程對鐵路服務影響的風險是工作的關鍵,難度相當高。

 

為減少對列車服務的影響,每晚只有約兩個小時可以進行測試。機電工程署亦會實地視察港鐵公司的測試。新系統必須得到該署的批準,才能正式投入服務。

 

根據港鐵的通報,今天相撞時兩輛列車均由電腦操作,由於靠近中環站,因此兩輛列車車速並不高,會將資料由電腦系統下載後,與承辦商分析,鑒於今早撞車的程度,可能明早未必能恢複荃灣線金鐘至中環段(大家可以搭港島線來往,其中呼籲要通過金鐘過海的同誌們,一定要多預留時間出門)。

 

發生這樣嚴重的事故,港鐵今天的應急算是很迅速了。理論上來說,無論新舊信號系統,列車都有Fail-Safe,還能在站內撞上也真的是太不尋常了,你說港鐵用了二十多年的舊系統,啥安全事故都沒有,咋一測試新的,交通就要癱瘓呢。

 

反正港鐵今天的股價,反而是收市倒升0.3%,至47.7港元。

 

應該抓住那兩個vendor查清楚,最新消息確實真的是供應商的鍋:軟件有問題!下面會全面暫停新訊號系統的測試。

 

FYI,兩個Vendor都有上市的哦~~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