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1/149752.html
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
日前,全球第二大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宣布,已经同意接受3G资本的40亿美元收购要约,这也是迄今为止 全球快餐业规模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竞购结果发布前,与这家全球快餐业巨头擦出“绯闻”的,还包括一家地道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肥羊。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在香港上市两年后,小肥羊在今年上半年首次结束高增长,净利润出现下滑。
欲演“蛇吞象”?
和麦当劳同于1954年创始的汉堡王,是全球第二大快餐巨头,在包括中国上海等地拥有1.2万家门店,其中90%来自加盟。在分析人士看来,过去两年 中,汉堡王受金融危机冲击远比其竞争对手麦当劳严重。其之前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0财年汉堡王全球销售额下降2.3%。在美国和加拿大,汉堡王 2010财年的销售额更是下降3.9个百分点。
小肥羊出现在了美媒的报道中。在洽购汉堡王的过程中,潜在收购者除了3G资本外,还有英 国3i集团,以及欧洲软饮料制造商雷夫雷斯科集团和中国的小肥羊。知情人士称,在英国3i集团等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撮合下,小肥羊有收购汉堡王的意向,导 致小肥羊“失手”的原因可能是收购代价过于昂贵。
英国3i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前与小肥羊渊源颇深。2006年,正是前者 联合普凯基金对小肥羊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注资,成就了国内餐饮行业引进海外PE的第一单,最终使小肥羊驶上成长的快车道并在香港上市。2009年4 月,借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入股小肥羊的机会,3i集团卖出所持有的小肥羊股份,两年多时间里获得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据记者了解,小 肥羊最初的高管团队中,首席财务官王岱宗即来自3i集团。此外,3i还曾推荐两位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加入小肥羊董事会,分别是汉堡王前副总裁Nish Kankiwala和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其中杨耀强还以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在标准化和加盟店等问题上,3i集团的适时 出现也帮助小肥羊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小肥羊方面非常看中3i集团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和战略眼光。
“如果这项收购成功了,真的是一个 经典的蛇吞象的案例。”上述人士表示,不过,尽管汉堡王在全球范围拥有不错的品牌和门店总数,但其约4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吓退了包括小肥羊在内的众多潜在 收购者。公开信息显示,巴西投资者资助的美国投资集团3G资本将以每股24美元的现金收购。这个价格较汉堡王并购消息传出前的股票市场价格已溢价46%, 远高于该行业其他的一些收购合并案。
博盖咨询合伙人高剑锋表示,3G资本之所以愿意出这么高的溢价收购已呈下滑态势的汉堡王,看中的不会是汉堡王既有的市场份额,而是其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潜力,这点应该与小肥羊最初考虑收购的动机是一致的。
不过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李丽婵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否认了上述说法,称公司未曾参与到针对汉堡王的竞购谈判中。
海外扩张战略求变
“真的是蛮可惜的。”高剑锋表示,小肥羊本有机会通过收购汉堡王改变公司业务增长乏力的局面。
小肥羊最新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显示,小肥羊集团半年净利润减少2.7%,在上市两年后首次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尽管小肥羊将净利润下滑的原 因归结为通胀压力,但在高剑锋看来,小肥羊的直营店和加盟店数分别已经达到179家及301家,其在国内已经基本完成战略布局,又迟迟打不开海外市场,未 来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增长瓶颈。
此外,在国内市场,小肥羊亟须一个新的经营业态来平衡财务风险。由于之前一直是参照西式快餐连锁的模式在发展,如果收购汉堡王,小肥羊在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上也算得上是驾轻就熟。
小肥羊也寻机通过收购进入海外市场。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77070&time=2010-09-04&cl=115&page=all
56岁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下称中冶集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沈鹤庭端坐在记者面前的沙发上,认真回答着本刊记者的提问。与两年前相比,他 两鬓新添的白发让人深感岁月不饶人。那时中冶刚刚完成在阿富汗娜克铜矿项目投标,获得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的开发权,同时集团上市也已获国务院批准,当家 人沈鹤庭一时意气风发。
此后,受内部人事纷争等影响,中冶上市进展一拖再拖。直至去年9月,中冶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601618.SH/01618.HK,下 称中国中冶)终于完成沪港两地“A+H”上市,不料,H股一上市就“破发”。9月24日上市当天以5.52港元的开盘价跌破6.35港元的发行价。目前中 冶A股股价跌至4元以下,H股股价低于3.5港元,均在发行价以下。
面对投资者种种质疑和否定,同时担任中国中冶总裁的沈鹤庭在8月27日接受本刊专访时淡然表示,“没有压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公司的情况,我有信心我们能完成招股说明书中对股民作出的承诺”。
中国中冶将集团五大主业中的四项主业——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纳入其下,承接了集团近93%的资产。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承包业务是中冶集团的传统产业,在行业中竞争优势明显,但利润率不高。
按照沈鹤庭构想,到2015年中国中冶利润30%将来自资源开发,20%来自房地产开发。
为达成此目标,中冶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海外资源领域布局,铜、铁、铅锌和镍钴,是沈鹤庭看好的四种资源,迄今已有七个海外项目。
不过,在8月25日公布的中国中冶半年报上,矿产资源板块还看不到太多盈利亮点。上半年,中国中冶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7%,但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业绩亮点仍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大幅增长。
未来增长点
2002年,中冶集团以租赁形式,经营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项目,拉开了从工程建设向资源开发业挺进的序幕。此后,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开发杜达铅锌矿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富汗、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投资开发镍、钴和铜、铁矿等。
中冶上市时,因工程承包利润率相对较低,加之面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其主要为钢铁企业承包冶金工程的前景饱受质疑,而矿产资源开发业务成为说服投资者的主要卖点。
“矿产资源应是中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今后要大力发展的方面。不管从我们国家对资源的需求,还是从目前中冶集团的优势看,中冶集团一定要成为中国对外‘走出去’搞矿业的大型跨国公司。”沈鹤庭对中冶未来在资源领域的角色抱有很高期待。
不过,在中冶的业绩报表上,矿产资源至今未成气候,反而有些“拖后腿”。
“我们现在很少看中国中冶,这个公司的绝大多数矿产资源项目都进展缓慢,建设周期过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源行业分析师告诉本刊记者。
2010年的中冶中报显示,因旗下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目前两大主要海外开发项目——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和瑞木镍 红土矿项目——仍处于建设期,矿产资源的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从规模上看,各业务板块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工程承包仍占主体地位,占78.8%;资源开 发仅占4.7%;装备制造占5.2%;房地产开发占8.7%;其他占2.5%。
沈鹤庭也坦陈,一个海外矿产项目,从开发到投产大约要花上七年时间,目前中冶绝大多数项目仍在开发期,利润真正见量得到2012年以后。“我们 计划到2015年前后,从收入规模上看EPC工程承包在收入占一半以上,资源开发占15%,房地产占7%-8%,设备制造占7%。而利润最终要看实际情 况,我预计资源能占到30%,房地产占20%,剩下的是EPC工程承包和设备制造。”沈鹤庭告诉本刊记者。
2012年并非遥不可期,但由于中冶投资的矿产项目多分布在海外,项目开发历程可谓麻烦不断,险阻重重。
海外探矿历险
2005年,中冶历经艰辛获得一个世界级大型红土镍矿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项目。“我们刚踏上这个岛国时,当地人都瞪着眼睛,期盼着在这里建大工厂。”沈鹤庭回忆说。那时的中冶,远未预见到其后那么多困难。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在当地开发必须解决好与地方部落的关系。前期因一些部落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在瑞木镍矿矿区曾几度出现非法抓捕中国技术人员的事件,令工程项目陷入停滞。同时,这个地区常遭受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开发难度很大。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没见过这种规模的工业项目,我们在推进项目时,除了开导他们,教他们学习劳动技能,最主要的是协调部落与部落间的关系。部落不团结是最难解决的事。”沈鹤庭说。
瑞木镍钴矿项目投产日期一再延后——最初确定为2009年底,后延至2010年6月,如今又推迟至今年年底。沈鹤庭透露,项目达产后,将逐渐形成年产3万吨镍、5000吨钴的生产规模。
在政局尚不稳定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的推进工作也屡屡受阻。2009年7月,中冶在阿富汗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没多久,项目就被迫陷入停 滞。“开工后我们遇到阿富汗大选,政治局势比较复杂,之前政府所做的一些承诺,如排雷、拆迁等事项也因此暂缓,项目整体被搁置了半年,延缓了项目的推 进。”沈鹤庭说。
让沈鹤庭略感安慰的是,阿富汗政府目前派出国防军保护中冶的矿区,至少可避免遭遇外来袭击。
“真正要保障安全,除了依靠军队,首先要和当地部落搞好关系;其次要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再者要给当地部落建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和清真寺等公共设施,慢慢让他们认同我们。这是我们在巴基斯坦的经验。”沈鹤庭总结说。
艾娜克铜矿项目已探明储量在1200万吨。沈鹤庭透露,今年下半年将正式重新启动,预计明年3月将会形成项目建设高潮,2012年能出产铜精矿,最初达产规模约为20万吨。
即便是在矿业高度发展的澳大利亚,从事矿业开发的难度也远超沈鹤庭想象。位于西澳的磁铁矿项目赛诺铁矿(Sino Iron),中冶集团拥有20%股权,并作为该项目工程总承包商,负责设计、施工、安装及试验采矿区的基建。该项目原计划2009年上半年投产,后推迟到今年,目前看来已无可能,投产时间又被推迟至明年二三月。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工成本,澳大利亚不容许中国员工进入,本地劳工成本很高,直接后果就是项目成本增加和工期拖延。”沈鹤庭说。
为国家拿资源
多矿种、风险高、开发和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是中冶矿产资源板块为市场人士诟病的主要问题。但在沈鹤庭看来,这都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资源不得不面对的局面。
“好资源早给别人拿走了,我们现在只能是哪还有好资源,我们就去哪儿。在什么地区投资,不是我能选的。至于风险问题,只能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去规避。”沈鹤庭说。对于铜、铁、铅锌和镍钴四种资源,他明确表示,“只要是好资源,我们都拿”。
中冶这种雄心勃勃的势头,也令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不解,因为中冶在矿产领域“全面开花”,反而显得无序和没有重点。
“感觉他们是见矿就吃,但看不明白他们到底想要发展什么。”西南证券分析师兰方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沈鹤庭看来,中冶是为国家到海外开发资源,理应得到相应的有力政策支持,核心是“钱”。他认为,对中央企业来说,在外面拿矿其实是帮国家拿,国家应给予大量资本金注入。虽然中冶曾获得一定资本金注入,但和中冶在矿产上的投入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每个矿的投入都这么大,以我们为例,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是14亿美元,阿富汗项目是44亿美元,再加上兰博特角,加起来有100亿美元,相当 于670多亿元的资产,是我们现在净资产的总量。我们进入资源开发一方面是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需要,我们自有资金非常有限,有时显然是 力不从心。”沈鹤庭称。
中冶上市后可以未来收购了好项目后再增资扩股。不过,沈鹤庭承认必须首先解决投资者对中冶的认同问题。“得把业绩做上去。”沈鹤庭表示,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两个板块已足以支持中国中冶每年完成利润指标,到2012年资源板块的利润也会大幅提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72886.html
但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的缔造者——广东原创动力传播公司(下称“原创动力”)的业绩,却一直没有达到与知名度相当的水平。昨日,原创动力总经理刘 蔓仪面对多家媒体对其公司业绩的追问,有点尴尬,“我们没有赚到太多钱,甚至上述已放映的电影还没有收到钱。中国动漫原创公司要想有好收成,只有通过衍生 产品才能实现,且必须打开海外市场。其前提就是,自己的动漫内容产品获得海外市场认可。”
借道迪士尼
正基于此,原创动力昨日与迪士尼电影发行授权商博伟国际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电视播映授权合约,将最新的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 年》动画片,通过迪士尼拥有的播放渠道,在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52个亚太区国家和地区播映,而播放语言包括英语及超过10种当地语言,单是印度就采 用3种方言广播。
“这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广东动漫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雄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是中国动漫品牌首次在亚太区有机会享有如此广大的电视播映面积。
其实,这已是喜羊羊灰太狼几次试水海外市场后的一个结果。“此前公司曾用喜羊羊与覆盖东南亚市场的尼克频道合作一年多,但由于仅用英语播放,效果一般,所以换到了迪士尼。”
苏永乐表示,只有打开海外市场,才可能让中国动漫原创企业在衍生产品市场获得应有价值。为充分发挥喜羊羊灰太狼衍生产品市场,苏永乐特意将原创动力定位于内容创作公司,而另一家新源动力公司专门负责衍生产品授权。
产业升级
“不仅原创动力借道迪士尼,迪士尼也希望趁此次深入合作窥视中国文化市场。”张新雄指出,喜羊羊灰太狼是中国文化产业一个成功案例,在国内拥有广泛传播渠道,迪士尼可通过合作了解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及中国文化产业政策。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动漫内容收视范围相对有限,特别最近电视剧版权在互联网上热卖,而动漫内容版权却少人问津,造成国内动漫原创公司收入较少。 “中国文化产品全球商业化一直是待解命题。”张新雄指出。之前,中国玩具都是为国外企业代工,获得微薄利润,“如果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就可能让中国制造 改变总处于产业链价格底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