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報財經網: 海外交易渠道有好過無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2863


上周五,美國突然上調貼現率(discount rate),港股的反應相當敏感。自己亦被市場走勢所牽動情緒,減持了一堆二三線股。事後回看,不算失誤。

減持二三線股,可視為風險管理,如果今天市況不能穩定下來,反而繼續惡化,做法便相當正確。況且不是全面看淡,減持港股之餘,進駐了澳元($0.889 水平)與黃金($1,100水平)。兩者皆是風險資產,與股市走勢頗為一致。棄股投金、匯的好處,是自己以期貨操作,交易時段比股票長很多,基本上是全天候買賣,一旦外圍再度出現特殊事件,忽然惡化,可以極速止蝕。

此 外,外匯、商品的流通性,遠高於二三線股,亦是自己考 慮的因素之一。以周五的操作為例,黃金期貨,數分鐘內已可建立幾百萬港元倉位;相反,清理同值的二三線股,花上一小時,不足為奇。尤其市況一轉差,二三線 的交投會加速縮減,越跌越難沽。人同此心,其他對沖基金經理,在現時淡靜的市況下,會否大舉進駐二三線股,頗為懷疑。

另外,值得記存的一課,是之前不論杜拜事件,又或是中國調升存款準備金,第一天市場只是輕微下跌,到第二、三天,跌勢才加速。故此今次自己也保持警戒,先從流通性低的投資減持,減低股市不幸暴挫時對組合的影響。

周末有機會與一班學生見面,感覺上,頗多人仍然非常抗拒任何港股以外的投資。有本土情意結(home-bias)不奇,但就算是個人投資者,都應該考慮增加自己在海外投資的渠道。不必像自己一樣日夜左穿右插,但起碼揸重貨中招時可以立時止血。

對沖以外,海外市場的廣度,亦遠超很多人想像。例如之前在雜誌推介美國LED生產商CREE(CREE),執筆時$56(美元,下同),現在已達$66,兩周賺近18%。由於但很多朋友沒有美股戶口,有得睇無得跟,只能糾纏可否以真明麗(1868)代替CREE,平白浪費一個蠻好的機會。其實現在科技發達,一個網上戶口,既可交易港股,又可交易海外股票,外幣、商品、期指和期權一應俱全,交易費用比銀行低近7成,何不花1個小時開戶,便能一勞永逸。

最 後想說的一點,是有關香港的交易時間,相比海外市場, 實在較短。多年前曾有計劃延長,但因成本問題而作罷。時至今日,不少中小型証劵行,都已經兼營海外投資工具,就算港股加長交易時段,成本上應沒大影響。自 己相當希望加長交易時段,因為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或是吸引海外的市場參與者,都是利多於弊。不過話分兩頭,本地參與者固步自封,對於自己,未嘗不是一件好 事,萬一港股繼續死氣沉沉時,起碼有機會轉戰海外,跑贏同行。

 

(本人客戶持有CREE(CRE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7

中核国际在谈海外铀项目资源量20万吨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5301.html


4月9日,中 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公布,旗下香港上市的中核国际(CNNC Int'l,02302.HK)目前已控制海外铀资源约3.6万吨,在谈项目总资源量达20余万吨。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核国际董事局主席邱建刚昨日在一论坛上表示,中核国际要打造成“整合、扩张和融资”的平台,成为中核集团海外铀资源开发的载 体。中核集团将从技术、人才、资金和项目等多渠道扶持中核国际。

中国国核海外铀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瑞平也表示,中核国际将实施海外铀矿大基地战略,建设若干个产能过千吨、运行过15年、经济性较好的海外铀矿大基 地。同时,将打造香港第一支上市的铀资源公司,充分发挥香港资本市场优势,实现海外业务和资本市场有机配合。

建银国际3月底首次对中核国际进行了公司评级,建银国际认为中核集团是中国核工业的巨头,中核国际享有其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其增长前景明朗,给予其 “优于大市”的评级。

截至9日下午15点22分,中核国际股价下跌2.47%报7.9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72

70%屈居下游 中国LED难享海外井喷市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1/0MMDAwMDE3ODM0MA.html


5月18日,深圳暴热。但位于华强北的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内,熙来攘往的人流依旧热度不减。

这个于今年1月投入运营的LED采购 中心,是国内首个大型专业LED交易市场。一期工程4500平米,汇聚国内超过60家LED显示、照明企业入驻。

“市场的火爆超乎我们的预 料,仅两个月时间一期场地已全部爆满。”该交易中心一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正启动二期4000平米场地建设,计划下半年投入运营:“两期项目建成后, 预计总交易额将超过20亿。”

交易的火爆,正是去年年底以来,LED市场热潮的一个缩影。

来自高工LED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 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LED应用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外贸LED交易更是呈现倍数增长。”高工LED研究中心CEO张小飞告 诉记者。

LED的产业热浪,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倾力支持。继2009年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后,日前,广东省政 府召开常务会议,LED照明与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一起,成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三大新型产业之一。

供不应求

深 圳光明新区,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楼。一间间崭新的车间略显空荡——这里正在等待安装新的LED生产设备。

“原计划3月份到达的设备,现 在还没有到齐。”望着给新设备预留的生产线,万润科技董事长李志江无奈中流露着一丝喜悦:“订单很多,但产能受限。”

据记者调查,尽管今年 一季度万润科技销售额同比上涨40%,但其LED灯泡产品,依旧面临高达5亿颗的产能缺口。

万润科技“有钱不能赚”的遭遇,正是当前LED 产业热潮的一个剪影。以全球照明产业为例,LED照明正日益成为产业主流。

据悉,今年4月的法兰克福国际灯具展上,传统灯具三强欧司朗、飞 利浦和GE均大展位力推LED照明产品。

“飞利浦1200平米展台清一色的LED光源。”一与会的中国厂商人士告诉记者,而在上一届展会 上,飞利浦仅在手电筒等少数手持照明设备上应用LED照明技术。

国际市场的变化很快传导至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超过70%以上的LED应用 照明市场依靠出口。

“今年我们一季度的销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专注商用LED照明市场的深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告诉记者,易特 75%市场在海外,去年销售额约1.2亿人民币,“预计今年销售额至少突破2个亿。”

相比之下,国内LED商用市场尽管才刚刚起步,但市政 工程LED路灯市场则是前景可期。

“从政策层面,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LED产业可谓大力支持,该市场潜力巨大。”华烨集团常务副总裁张玉生 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省、市级政府签订了LED路灯改造合同,总金额超过3亿元。

技术与市场双重刺激

“2010 年应该是LED产业化的元年。”——这是本报记者走访多家LED封装、应用企业的共同观点。

深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对记者分析,以 LED照明产业为例,LED产业化成熟的标志基于两点:一是光流量可以达到100流明/瓦;二是显色指数(RA值)可以达到75。

“基于这 两个指标的技术成熟后,LED照明技术可以在工业、办公、家居等多领域实现量产。”冯俊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述两个指标技术逐渐成熟,这为 LED产业今年的爆发奠定基础。

与此相关的一个产业现实是,全球70%以上LED应用产品的加工制造都在中国完成。“上游芯片技术的成熟, 为中国企业进入LED下游应用产业创造了条件。”张小飞告诉记者,仅珠三角地区,从事LED封装、应用的企业不下700家,其中相当部分是从塑胶、数码等 行业转入“淘金”。

量产技术成熟的同时,LED市场也引来另一个爆发的契机。本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欧洲 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补贴力度。

“欧盟补贴最高,其中意大利补贴率的高达55%。即凭借销售单据,政府按照售价的 55%直接给予消费者补贴。”一长期专注欧洲LED照明市场的厂商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一季度销量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市场补贴的 刺激。”冯俊给记者举例,易特一款销往欧洲市场的灯杯产品,“去年是几千支一单的卖,现在每个月出货量超过10万支。”

上游瓶颈

与 过往中国在全球IT产业链的结构分布类似,在LED全球产业链中,中国企业依旧处在中下游产业端。

据悉,在整个LED产业链的构成 中,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的利润,LED封装约占10%~20%,LED应用约占10%~20%。而中国的LED产业超过70%集中在产业中 下游,属于利润最薄的部分。

“LED上游核心技术和专利均不在中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副主任周生明告诉记者,目前国产LED外延材料、芯片以中低档为 主,80%以上的功率型LED芯片、器件依赖进口。

由于相当部分的中国LED应用企业未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令其产品在海外市场随时面临侵权 风险。(见本报4月30日报道《专利门卡住中国LED行业 深圳企业抱团出击》)

不止于此,海外LED上游产业链,对位于中下游的中国 LED产业价格控制力正在日益凸显。

据本报记者了解,伴随着LED产业全球性的升温,目前欧司朗、Cree、三星等上游芯片供应商纷纷扩充 产能,并加大了对MOCVD设备(一种LED芯片核心制造设备)的采购。

但现实的困境在于,德国Aixtron和美国Veeco两家 MOCVD设备厂,垄断了全球MOCVD设备90%以上的市场份额。

“MOCVD设备出现了严重的产能紧缺,目前设备订购排队至少要在半年 以上。”张小飞认为,供需紧张局面短期内很难缓解:“不排除Aixtron和Veeco是有意造成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目的就是为了垄断价格。”

事 实上,上游的价格垄断对中国LED市场的传导效应已有显现。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开始,大功率外延片、蓝宝石衬底材料均出现价格上涨,涨幅超过 30%。

“随着上游芯片价格的上涨,我们的利润也面临着挤压。”冯俊认为,LED市场在拓展之初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价格偏高,所以此轮成本 上涨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2

中粮集团高层回应海外种豆:没那么简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7616.html

昨日,中粮集团油脂油料部总经理王印基预测,2010年中国进口大豆将达到甚至超过5000万吨,未来五年棕榈 油进口量将从目前的610万吨增加到 760万吨;但是被问到去海外开拓大豆和棕榈种植基地时,王印基谨慎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走出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王印基是在参加“2010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研讨会及展览会”上做出上述表态的。

参加同一研讨会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2009年中国进口了4255万吨大豆,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最新预测今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 4750万吨。尚强民提供的数字虽未达到5000万吨,但与2009年相比,增幅仍然很大,将创下大豆进口量新的历史纪录。

王印基解释大豆进口今年将突破5000万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阿根廷豆油事件,导致豆油进口急剧减少,相应大豆进口量将增加。尚强民提供的数据为 这一解释做了注脚,尚强民说,2009~2010年度,中国豆油进口量将从上一年度的约250万吨降至140万吨。

大豆进口量猛增的另一个原因,王印基认为在于国际市场棕榈油和豆油的价差减少。王印基说,现在棕榈油和大豆油的价差只有500元左右,今年3月份, 这个价差还在700元~1000元,在豆油价格与棕榈油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会减少棕榈油的消费,使用更多的大豆和大豆油。

中国是世界大豆第一大进口国,是世界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但是对世界大豆和棕榈油市场的影响甚微,价格、产量都由国外市场主导。尚强民对记者说: “在大豆主要产地巴西,美国嘉吉公司的员工总数有5万人,我们只有中国中纺集团一家在巴西,而且只有一名经理在那里,中国企业应该走出去与海外市场建立联 系。”为了改变对大豆、棕榈油的过度依赖,重庆粮食集团、天津聚龙集团已经先后着手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在巴西、东南亚建立大豆、棕榈种植基地。

对于中粮集团在海外建立种植基地的问题,王印基表示:“企业走出去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具体怎么做是一个问题,还在讨论中,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 简单。”

分析人士认为,中粮集团要走出去“种地”,需要处理好与跨国农产品巨头ADM 之间的关系,ADM与中粮集团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需要的大豆大部分由ADM提供,如果中粮“走出去”,与ADM的合作如何协调需要想办法解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9

海外负债大山压顶 天誉置业“清盘”危机未了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4/xMMDAwMDE4MzUxMQ.html



继中新地产后,又一家香港地产公司也因债务危机走到清盘的边缘。

历时逾半年之久的天誉置业(0059.HK)清盘风波,随着6月18 日晚间的一则公告暂告一段落。虽然债权人撤销了针对天誉置业的清盘呈请,但天誉面临的土地变现和物业开发困境,及其错综复杂的境外负债,仍需进一步理清。 目前,天誉置业亏损逾15亿元。

“滚雪球”式境外负债

6月18日晚间,天誉置业公告称,债权人 已向法院申请撤销其提出的清盘呈请及解除临时清盘人,上述申请的法庭聆讯定于7月9日举行。天誉置业清盘危机暂时得到缓解。

香港联交所信息 显示,天誉置业自去年11月3日申请停牌至今。“与清盘人的商议费时良久,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天誉置业内部人士表示,而偿付票据将减 低公司财务及融资成本,撤销清盘呈请及接触清盘人,将使公司恢复正常运行。

天誉的债务,主要来自海外融资。2005年至2007年间,尽管 公司只完成了广州威斯汀酒店及写字楼1个项目,却利用海外发债融资近21亿港元。

根据公告显示,困扰天誉的债务,主要有两笔:一笔是 2007年3月,天誉发行2亿美元债券,集资约15.04亿港元,用于广州洲头咀住宅及威斯汀酒店项目收购。这笔于2013年到期的可转债被6名机构投资 者认购,其中雷曼兄弟认购5000万美元,美林国际认购2000万美元。

另外一笔,是2007年在收购广州天河消防局地块项目51%的股 权后,为收购余下股份,天誉又与雷曼兄弟签订了2.2亿港元过桥贷款。

但由于天誉未能按发债时约定的规定时间内,即2009年3月31日前 拿到债券预期投资项目广州洲头咀项目的业权契据及发展许可证,而广州天河地块也数次延期开发,引发本金利息等一系列“滚雪球”债务,并最终导致债权人提出 清盘申请。

2009年中公告显示,天誉置业负债高达41.86亿港币,公司被迫于2009年底变卖部分物业还债;今年5月3日,其公布 2009年全年业绩,公司转盈为亏,录得股东应占亏损15.38亿元,主要是一项财务费用涉资18.83亿元所致,包括全面未偿还本金额及利息应付予可换 股票据持有人的负债加速还款,以及可换股票据累计的复合实际利息支出约1.94亿元。

“海外融资是一把双刃剑,”一家香港内房股财务负责人 感叹,多家公司都在进行海外融资,只是天誉置业没能“以钱生钱”,导致债务越滚越大。

对此,境外融资频繁的绿城中国(3900.HK)也深 有同感。今年5月,绿城中国海外融资暂停,其副董事长寿柏年表示,在接连发行海外债券之后,公司发现境外资金入境非常麻烦,成本也较高,因此更倾向于用信 托的钱,而不用境外资本市场的钱。

土地沉淀资金惊人

“天誉置业融资全部用于收购,而不是物业开 发,”据接近天誉的美林有关人士表示,天誉置业过于注重资本运作,而项目的实际开发几近停滞,天河地块及洲头咀地块100%的股权收购,导致土地沉淀的资 金成本太大。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截至目前,除了贵州天誉城项目正在施工中,后期即将入市之外,天誉置业旗下无其他物业开发。位于广州地标中 信大厦旁和广州天河消防局地块,截至目前该地块仍无动工迹象,而土地所产生的总投资成本已升至约4.36亿元。

天誉置业有关人士透露,因为 开发期限已过,天河地块面临被政府收回的危险,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能否先动用出售威斯汀酒店给海航集团的款项,来“保护天河地块土地使用权免被政府收 回”。

天誉另一重要资产,位于广州的洲头咀豪宅项目,迄今已投入约7亿元。天誉方面表示,有关项目前期策划已进入最后阶段。但受制拆迁等因 素,至今未能入市。

“天誉置业曾被誉为财技高手,但现在看来却似乎受累于其融资和扩张的方式。”广州寒桐投资顾问总经理韩世同认为,天誉置 业遭遇清盘,被迫“割肉还债”,主要是受累于战线太长、过度持有商业物业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假如天誉置业不要100%持有威斯汀和天誉大厦的股权,也不要 100%收购天河项目和洲头咀项目,这些项目或许早就应该可以进入开发建设,甚至销售阶段了。

此外,天誉置业发债融资虽然简单易行,却增大 了债务负担。“房地产项目都是负债来开发经营的,如果银行全面逼债和收紧贷款,恐怕没有几个开发商不会面临清盘的可能。”韩世同认为,天誉置业应加快物业 处理和项目开发进度,寻求合作开发和股权转让,以缓解资金不足和债务过重的压力。

事实上,天誉也一直在寻求项目开发上的合作。2月24日,天誉曾发布公告称,天河项目获广西广利贸易提供贷款5000万元。来 自广西的国有企业广利同意,与政府有关部门就天河地块闲置问题进行磋商,并寻求获特许权,延长天河土地的使用权。广利将在开发天河土地时享有50%税后溢 利或亏损。

“高负债不可怕,关键是买了地能够迅速地运转起来把它变成房子卖掉,千万不要去买那些做了以后卖不掉的项目。有几个关键的项目如 果钱压死了那就完蛋了,”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曾对本报记者表示,高负债买地,以及土地能否顺利变现,是包括绿城在内的中国房地产公司的最大风险。

以 此来看,仅仅依靠向海航集团出售资产获取的款项,以及向第三方贷款人、投资者的融资,来清偿海外票据持有人的款项,天誉置业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危机;而天 河地块和洲头咀地块等项目的入市销售,或许是解除天誉置业债务危机的根本出路,但在宏观调控正逐步深入的时刻,这一切仍然面临巨大的变数。





金风科技择机再上H股?海外业务占据三分之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6/yOMDAwMDE4NTMyOQ.html


尽管金风科技折戟H股,但其国际化战略似乎还未动摇。

“我们会择机再于H股招股。”日前,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接 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原准备于6月22日登陆H股、拟发行3.95亿股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02),在6月14日公开宣布撤 销该计划,理由是市场大势不好。这次H股发行计划原定资金用途为60%用于增加产能,25%用于国际业务开拓,15%用于研发。

武钢对本报 记者表示,金风科技的国际化战略并不会因为H股发股暂缓而停止实施,一切都将照原订的计划实施。

业界认为,在国内风电设备市场放缓的大背景 下,金风科技以往平均100%的业绩增长难以再持续,而其海外战略实施的情况与何时H股成功发行无疑是其未来增长的关键两个因素。

金风科技 此次H股缓行与当年登陆A股备受追捧的场面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资本市场的境遇折射了国内风电行业已发生了质变,龙头企业增长或放缓,而行业洗牌在即。

国 际化战略依旧?

金风科技的H股上市被认为是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上市计划却受到了阻碍。

不过,虽然融资计 划暂时搁置,但“我们的资金还很充裕,国家开发银行给了我们60亿美元的资金额度。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在2009年年底为63%,也不是很高,在美国的分公 司已经正式运营,其它也都在按原计划进行”,武钢对本报记者表示,帐面现金方面,截至2010年1季度,公司账面拥有24亿现金。

通过上市 打通实现资本国际化的目标显然没能走通,但金风科技仍表示,其国际化战略依旧。

因为,在武钢看来,金风科技国际化战略包含了四项内容,即产 品技术国际化、人力资源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考虑H股上市是为了实现资本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也是为保证其它几项,以吸引更多 投资者的关注。”武钢表示,除了资本国际化,其他三项已有所推进。

如产品技术国际化方面,金风科技和荷兰、丹麦进行了合作,并收购了德国 Vensys70%股权,帮助其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以解决客户在产品上遇到的困扰。

在国际化过程中,金风科技仍没忘对核心技术资源的掌 控。

“收购后研发的直驱永磁技术是我们集团独有的,其效率比某家海外风电设备制造全球领先企业转换效率要高2%,成本要低约20%,而这家 企业的产品售价比同行要贵10%,还需要提前一年订货。”武钢表示。

收购Vensys,除了技术因素,还包含了“借力”市场国际化目的,即 将Vensys由一个研发机构扩展成生产与销售兼备,就由它来负责在德国的市场与销售。

“我们的海外战略目标是,未来三到五年,海外业务要 占整体业务的三分之一。”武钢称。

高增长历史难再复制

金风科技在过去连续9年的时间里经营业 绩,保持年均100%的高速增长。不过,从自然规律来看,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在巨大的基数上再获得同样的业绩,而国内风机设备市场又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据 行业数据显示,目前1.5MW 风机的单价已经从2008年的6500 元/千瓦下降到了现在4600-4800 元的水平,降幅之快为历年少见,行业内已经有企业出现了亏损。

对此,武钢似乎很乐观,“我相信未来风机价格的下降空间已经很有限”。

他 给出的解释是“任何市场都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规律,一个风场的投资建设整个周期可能长达20年,如果选择价格较低的风机设备,有可能未来需要进行维护的成本 就占到总投资的70%甚至100%,目前一些投资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采购时遇到价格很低的设备也会很谨慎”。

此外,武钢表示金风科技 有能力进行成本控制和缩减,“有较高附加值的零部件都可以实现自己生产,只有标准定制化的产品交给别人,这样就可以大大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而 国都证券的报告也认为,虽然市场上竞争激烈,风机设备价格持续下降,但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仍有保障。风电整机市场的前三甲华锐、金风和东汽所占市场份额持 续提升,与第二、第三梯队的差距越来越大,通过规模效应释放、产业链整合,行业内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仍有保障。

BTM Consult Aps数据也显示,继 2007年和2008年经历了市场份额下滑之后,2009年金风科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至 20%。同时,2009年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兆瓦)排名全球第五位,超越了歌美飒,仅次于维斯塔斯、通用、华锐风电和 Enercon。

不 过,受风机设备价格下跌影响,金风科技2010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率已经从2009年同期的约17%下跌至13%左右,而未来一段时间,其利润率或仍将受 到市场行情影响难有提升。

国都证券同时也认为,风电接入困难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使风电接入困难得到较好的解决,按 2020年国内风电装机达到1.5-2亿千瓦测算,未来十年,风电新增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约在10%-16%,仍远低于前些年的水平,其预计2010 年和2011年,风电新增装机的增速在20%-30%之间。

因此,金风科技一直保持业绩100%增长的历史难再重现。

而也许 正是基于此背景,金风科技才考虑对海外的拓展,武钢表示金风科技会择机再于H股发行新股。

但业内认为,H股上市的初次尝试失利,“会一定程 度阻碍利润丰厚的风电场开发进度,因为风电场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至少20%本金才可以撬动信贷”,国都证券分析师李元认为。

不过,金风科 技认为,其原本的募资使用计划中,风场开发就没有列入其中,因此并不会受到影响。






中铝海外换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xMMDAwMDE5MDUxMA.html


海外资源收购,在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一场中铝海外业务板块管理层的换血,已悄然完成。

8月4日,中铝方面向本报记者证实,今年6月,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已离任,继任者陈基华,为中铝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执行董事、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此前的7月13日,本报记者曾致电王文福询问“中铝投资蒙古铜金矿进展”一事,王文福表示,他已在不久前离职,当时在香港休息。

2009年6月,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计划以力拓毁约宣告失败,王文福是该项交易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此外,中铝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奥鲁昆铝土矿项目亦由王文福负责,但今年6月,中铝已宣布“终止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的开发协议”。

一位接近王文福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注资力拓失败后,王文福“一度压力很大”,而奥鲁昆铝土矿项目被迫搁置,则“使他心灰意冷”。在这位人士看来,王文福是“因为压力,个人主动辞职”。

中铝海外公司的人事变动,并未影响中铝的海外战略。

7 月23日,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目标不会改变,将把“走出去”置于公司战略转型的大格局中,在未来5年内再造 一个“海外中铝”。2010年初,中铝已提高了海外控股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上升至“板块公司”的高度,不再是子公司。

而在王文福离职之时,借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中铝与力拓已重启合作关系,双方已于7月29日就合作开发西芒杜铁矿签订了一项约束性协议。

据中铝方面介绍,除了秘鲁铜矿项目和西芒杜铁矿项目等,中铝海外公司还在蒙古、马来西亚、沙特等国推进铝电项目,在越南推进氧化铝工程总承包项目。





小肥羊海外战略节节失守 海外扩张战略求变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1/149752.html

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

  日前,全球第二大快餐连锁品牌汉堡王宣布,已经同意接受3G资本的40亿美元收购要约,这也是迄今为止 全球快餐业规模最大的一宗并购案。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竞购结果发布前,与这家全球快餐业巨头擦出“绯闻”的,还包括一家地道的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小肥羊。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海外市场又节节失守,是小肥羊进行潜在海外并购的主要动因。在香港上市两年后,小肥羊在今年上半年首次结束高增长,净利润出现下滑。

  欲演“蛇吞象”?

   和麦当劳同于1954年创始的汉堡王,是全球第二大快餐巨头,在包括中国上海等地拥有1.2万家门店,其中90%来自加盟。在分析人士看来,过去两年 中,汉堡王受金融危机冲击远比其竞争对手麦当劳严重。其之前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2010财年汉堡王全球销售额下降2.3%。在美国和加拿大,汉堡王 2010财年的销售额更是下降3.9个百分点。

  小肥羊出现在了美媒的报道中。在洽购汉堡王的过程中,潜在收购者除了3G资本外,还有英 国3i集团,以及欧洲软饮料制造商雷夫雷斯科集团和中国的小肥羊。知情人士称,在英国3i集团等海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撮合下,小肥羊有收购汉堡王的意向,导 致小肥羊“失手”的原因可能是收购代价过于昂贵。

  英国3i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前与小肥羊渊源颇深。2006年,正是前者 联合普凯基金对小肥羊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注资,成就了国内餐饮行业引进海外PE的第一单,最终使小肥羊驶上成长的快车道并在香港上市。2009年4 月,借肯德基母公司百胜集团入股小肥羊的机会,3i集团卖出所持有的小肥羊股份,两年多时间里获得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据记者了解,小 肥羊最初的高管团队中,首席财务官王岱宗即来自3i集团。此外,3i还曾推荐两位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加入小肥羊董事会,分别是汉堡王前副总裁Nish Kankiwala和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其中杨耀强还以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帮助小肥羊赴港上市。在标准化和加盟店等问题上,3i集团的适时 出现也帮助小肥羊少走了很多弯路。因此,小肥羊方面非常看中3i集团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和战略眼光。

  “如果这项收购成功了,真的是一个 经典的蛇吞象的案例。”上述人士表示,不过,尽管汉堡王在全球范围拥有不错的品牌和门店总数,但其约40亿美元的估值还是吓退了包括小肥羊在内的众多潜在 收购者。公开信息显示,巴西投资者资助的美国投资集团3G资本将以每股24美元的现金收购。这个价格较汉堡王并购消息传出前的股票市场价格已溢价46%, 远高于该行业其他的一些收购合并案。

  博盖咨询合伙人高剑锋表示,3G资本之所以愿意出这么高的溢价收购已呈下滑态势的汉堡王,看中的不会是汉堡王既有的市场份额,而是其在亚洲等新兴市场的潜力,这点应该与小肥羊最初考虑收购的动机是一致的。

  不过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新闻发言人李丽婵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否认了上述说法,称公司未曾参与到针对汉堡王的竞购谈判中。

  海外扩张战略求变

  “真的是蛮可惜的。”高剑锋表示,小肥羊本有机会通过收购汉堡王改变公司业务增长乏力的局面。

   小肥羊最新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显示,小肥羊集团半年净利润减少2.7%,在上市两年后首次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尽管小肥羊将净利润下滑的原 因归结为通胀压力,但在高剑锋看来,小肥羊的直营店和加盟店数分别已经达到179家及301家,其在国内已经基本完成战略布局,又迟迟打不开海外市场,未 来的业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增长瓶颈。

  此外,在国内市场,小肥羊亟须一个新的经营业态来平衡财务风险。由于之前一直是参照西式快餐连锁的模式在发展,如果收购汉堡王,小肥羊在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上也算得上是驾轻就熟。

  小肥羊也寻机通过收购进入海外市场。



中冶海外找矿路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77070&time=2010-09-04&cl=115&page=all

中冶如何走上从工程承包向矿产资源转型之路?海外矿业项目进度又为何屡屡推延?中冶总裁沈鹤庭详解其中酸甜苦辣
《新世纪》周刊 记者 严江宁

 

  56岁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下称中冶集团)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沈鹤庭端坐在记者面前的沙发上,认真回答着本刊记者的提问。与两年前相比,他 两鬓新添的白发让人深感岁月不饶人。那时中冶刚刚完成在阿富汗娜克铜矿项目投标,获得世界第二大未开发铜矿的开发权,同时集团上市也已获国务院批准,当家 人沈鹤庭一时意气风发。

  此后,受内部人事纷争等影响,中冶上市进展一拖再拖。直至去年9月,中冶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601618.SH/01618.HK,下 称中国中冶)终于完成沪港两地“A+H”上市,不料,H股一上市就“破发”。9月24日上市当天以5.52港元的开盘价跌破6.35港元的发行价。目前中 冶A股股价跌至4元以下,H股股价低于3.5港元,均在发行价以下。

  面对投资者种种质疑和否定,同时担任中国中冶总裁的沈鹤庭在8月27日接受本刊专访时淡然表示,“没有压力”,“因为我知道这个公司的情况,我有信心我们能完成招股说明书中对股民作出的承诺”。

  中国中冶将集团五大主业中的四项主业——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纳入其下,承接了集团近93%的资产。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承包业务是中冶集团的传统产业,在行业中竞争优势明显,但利润率不高。

  按照沈鹤庭构想,到2015年中国中冶利润30%将来自资源开发,20%来自房地产开发。

  为达成此目标,中冶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在海外资源领域布局,铜、铁、铅锌和镍钴,是沈鹤庭看好的四种资源,迄今已有七个海外项目。

  不过,在8月25日公布的中国中冶半年报上,矿产资源板块还看不到太多盈利亮点。上半年,中国中冶矿产资源开发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7%,但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业绩亮点仍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大幅增长。

未来增长点

  2002年,中冶集团以租赁形式,经营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项目,拉开了从工程建设向资源开发业挺进的序幕。此后,中冶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开发杜达铅锌矿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富汗、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投资开发镍、钴和铜、铁矿等。

  中冶上市时,因工程承包利润率相对较低,加之面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其主要为钢铁企业承包冶金工程的前景饱受质疑,而矿产资源开发业务成为说服投资者的主要卖点。

  “矿产资源应是中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今后要大力发展的方面。不管从我们国家对资源的需求,还是从目前中冶集团的优势看,中冶集团一定要成为中国对外‘走出去’搞矿业的大型跨国公司。”沈鹤庭对中冶未来在资源领域的角色抱有很高期待。

  不过,在中冶的业绩报表上,矿产资源至今未成气候,反而有些“拖后腿”。

  “我们现在很少看中国中冶,这个公司的绝大多数矿产资源项目都进展缓慢,建设周期过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源行业分析师告诉本刊记者。

  2010年的中冶中报显示,因旗下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毛利率下降,公司目前两大主要海外开发项目——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和瑞木镍 红土矿项目——仍处于建设期,矿产资源的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从规模上看,各业务板块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工程承包仍占主体地位,占78.8%;资源开 发仅占4.7%;装备制造占5.2%;房地产开发占8.7%;其他占2.5%。

  沈鹤庭也坦陈,一个海外矿产项目,从开发到投产大约要花上七年时间,目前中冶绝大多数项目仍在开发期,利润真正见量得到2012年以后。“我们 计划到2015年前后,从收入规模上看EPC工程承包在收入占一半以上,资源开发占15%,房地产占7%-8%,设备制造占7%。而利润最终要看实际情 况,我预计资源能占到30%,房地产占20%,剩下的是EPC工程承包和设备制造。”沈鹤庭告诉本刊记者。

  2012年并非遥不可期,但由于中冶投资的矿产项目多分布在海外,项目开发历程可谓麻烦不断,险阻重重。

海外探矿历险

  2005年,中冶历经艰辛获得一个世界级大型红土镍矿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项目。“我们刚踏上这个岛国时,当地人都瞪着眼睛,期盼着在这里建大工厂。”沈鹤庭回忆说。那时的中冶,远未预见到其后那么多困难。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在当地开发必须解决好与地方部落的关系。前期因一些部落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在瑞木镍矿矿区曾几度出现非法抓捕中国技术人员的事件,令工程项目陷入停滞。同时,这个地区常遭受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开发难度很大。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没见过这种规模的工业项目,我们在推进项目时,除了开导他们,教他们学习劳动技能,最主要的是协调部落与部落间的关系。部落不团结是最难解决的事。”沈鹤庭说。

  瑞木镍钴矿项目投产日期一再延后——最初确定为2009年底,后延至2010年6月,如今又推迟至今年年底。沈鹤庭透露,项目达产后,将逐渐形成年产3万吨镍、5000吨钴的生产规模。

  在政局尚不稳定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的推进工作也屡屡受阻。2009年7月,中冶在阿富汗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没多久,项目就被迫陷入停 滞。“开工后我们遇到阿富汗大选,政治局势比较复杂,之前政府所做的一些承诺,如排雷、拆迁等事项也因此暂缓,项目整体被搁置了半年,延缓了项目的推 进。”沈鹤庭说。

  让沈鹤庭略感安慰的是,阿富汗政府目前派出国防军保护中冶的矿区,至少可避免遭遇外来袭击。

  “真正要保障安全,除了依靠军队,首先要和当地部落搞好关系;其次要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再者要给当地部落建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和清真寺等公共设施,慢慢让他们认同我们。这是我们在巴基斯坦的经验。”沈鹤庭总结说。

  艾娜克铜矿项目已探明储量在1200万吨。沈鹤庭透露,今年下半年将正式重新启动,预计明年3月将会形成项目建设高潮,2012年能出产铜精矿,最初达产规模约为20万吨。

  即便是在矿业高度发展的澳大利亚,从事矿业开发的难度也远超沈鹤庭想象。位于西澳的磁铁矿项目赛诺铁矿(Sino Iron),中冶集团拥有20%股权,并作为该项目工程总承包商,负责设计、施工、安装及试验采矿区的基建。该项目原计划2009年上半年投产,后推迟到今年,目前看来已无可能,投产时间又被推迟至明年二三月。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工成本,澳大利亚不容许中国员工进入,本地劳工成本很高,直接后果就是项目成本增加和工期拖延。”沈鹤庭说。

为国家拿资源

  多矿种、风险高、开发和建设周期普遍较长,是中冶矿产资源板块为市场人士诟病的主要问题。但在沈鹤庭看来,这都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资源不得不面对的局面。

  “好资源早给别人拿走了,我们现在只能是哪还有好资源,我们就去哪儿。在什么地区投资,不是我能选的。至于风险问题,只能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去规避。”沈鹤庭说。对于铜、铁、铅锌和镍钴四种资源,他明确表示,“只要是好资源,我们都拿”。

  中冶这种雄心勃勃的势头,也令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不解,因为中冶在矿产领域“全面开花”,反而显得无序和没有重点。

  “感觉他们是见矿就吃,但看不明白他们到底想要发展什么。”西南证券分析师兰方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沈鹤庭看来,中冶是为国家到海外开发资源,理应得到相应的有力政策支持,核心是“钱”。他认为,对中央企业来说,在外面拿矿其实是帮国家拿,国家应给予大量资本金注入。虽然中冶曾获得一定资本金注入,但和中冶在矿产上的投入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每个矿的投入都这么大,以我们为例,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是14亿美元,阿富汗项目是44亿美元,再加上兰博特角,加起来有100亿美元,相当 于670多亿元的资产,是我们现在净资产的总量。我们进入资源开发一方面是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需要,我们自有资金非常有限,有时显然是 力不从心。”沈鹤庭称。

  中冶上市后可以未来收购了好项目后再增资扩股。不过,沈鹤庭承认必须首先解决投资者对中冶的认同问题。“得把业绩做上去。”沈鹤庭表示,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两个板块已足以支持中国中冶每年完成利润指标,到2012年资源板块的利润也会大幅提高。


借道迪士尼 喜羊羊灰太狼进军海外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72886.html

2009年1月发行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档期票房达1亿元;2010年春节公演的第二部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总票房超过1.3亿元;至今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电视剧已播出近700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平均收视率达13.1点。

但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品牌的缔造者——广东原创动力传播公司(下称“原创动力”)的业绩,却一直没有达到与知名度相当的水平。昨日,原创动力总经理刘 蔓仪面对多家媒体对其公司业绩的追问,有点尴尬,“我们没有赚到太多钱,甚至上述已放映的电影还没有收到钱。中国动漫原创公司要想有好收成,只有通过衍生 产品才能实现,且必须打开海外市场。其前提就是,自己的动漫内容产品获得海外市场认可。”

借道迪士尼

正基于此,原创动力昨日与迪士尼电影发行授权商博伟国际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电视播映授权合约,将最新的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 年》动画片,通过迪士尼拥有的播放渠道,在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52个亚太区国家和地区播映,而播放语言包括英语及超过10种当地语言,单是印度就采 用3种方言广播。

“这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广东动漫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新雄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是中国动漫品牌首次在亚太区有机会享有如此广大的电视播映面积。

其实,这已是喜羊羊灰太狼几次试水海外市场后的一个结果。“此前公司曾用喜羊羊与覆盖东南亚市场的尼克频道合作一年多,但由于仅用英语播放,效果一般,所以换到了迪士尼。”

苏永乐表示,只有打开海外市场,才可能让中国动漫原创企业在衍生产品市场获得应有价值。为充分发挥喜羊羊灰太狼衍生产品市场,苏永乐特意将原创动力定位于内容创作公司,而另一家新源动力公司专门负责衍生产品授权。

产业升级

“不仅原创动力借道迪士尼,迪士尼也希望趁此次深入合作窥视中国文化市场。”张新雄指出,喜羊羊灰太狼是中国文化产业一个成功案例,在国内拥有广泛传播渠道,迪士尼可通过合作了解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及中国文化产业政策。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动漫内容收视范围相对有限,特别最近电视剧版权在互联网上热卖,而动漫内容版权却少人问津,造成国内动漫原创公司收入较少。 “中国文化产品全球商业化一直是待解命题。”张新雄指出。之前,中国玩具都是为国外企业代工,获得微薄利润,“如果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就可能让中国制造 改变总处于产业链价格底端的局面。”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