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0/202746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陈中 发自深圳
继华为、中兴等厂商宣布生产平板电脑后,比亚迪也加入了平板电脑大战。在10月18日的“2010全球手机跨国采购定制峰会上”,比亚迪首度展示了它的平板电脑产品。该款产品大小为8.9英寸,与苹果iPad相近,最低售价为299美元,将率先向海外市场推出。
知情人士表示,该产品定于明年3月出口,最低售价299美元,预计产能可达1000万台。在展会上,俄罗斯、西班牙、越南等国的客户表示感兴趣。
实际上,比亚迪并不是第一次推出电脑产品。今年3月初在德国举行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比亚迪展出了数款笔记本电脑。
有消息指,该产品研发团队来自TCL等公司。据了解,比亚迪的IT产业与其新能源和汽车并列为企业的三大主业。近年来,公司将笔记本及个人电脑列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王斌表示,这是正常的行业趋势,平板电脑本来就是各行业融合的产物。不过,谈到短时间内众多国内厂商进军平板电脑市场的状况时,他表示“胜算不大,难以撼动iPad的地位”。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7/5MMDAwMDIwMzA5Mw.html
中国铁路行业雄心勃勃的海外扩张计划遭到了当头棒喝。
10月25日晚,中国最大的海外工程承包商中国铁建(01186.HK,601186.SH)发布公告称,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巨额亏损。按9月底的汇率计算,总亏损额约为41.53亿元人民币。
以中国铁建为首的工程承包企业,从2003年开始拓展海外工程市场,在2006年以后达到顶峰,其业务范围遍布欧、美、亚、非各大洲。但在迅速扩张、夺取订单的过程中,这些海外工程企业的风险管理并未迅速跟进。
记者就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的风险管理及相关索赔事宜致电中国铁建,对方拒绝置评。
10月26日,中国铁建复牌后股价大幅下挫,A股跌幅5.24%,H股跌幅达13.71%。
沙特风暴
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项目,是中国铁路行业进军中东市场的首个项目。“虽然全长只有18公里,但受到中沙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谈到这条铁路的重要性时说。
中国铁建希望该工程能够成为样板,为将来在中东地区收获更多订单打下基础。
中国铁建总裁赵广发在接受沙特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说,麦加轻轨铁路项目具有三项世界之最:设计运能最大、每小时运量72000人;室外温度最高,达50多度;同类项目工期最短,仅有18个月。
该项目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根据合同约定,将于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项目总金额约17.7亿美元。
然 而,中国铁建在公告中表示,项目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后,由于实际工程数量比签约时预计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沙特业主对该项目的2010年运能需求较合同规 定大幅提升、业主负责的地下管网和征地拆迁严重滞后、业主为增加新的功能使部分已完工工程重新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工作量和成本投入大幅增加,计划工 期出现阶段性延误。
公告称,上述变化导致合同预计总成本大幅增加。按9月30日汇率折算,合同预计总收入120.70亿元,合同预计总成本160.69亿元,合同损失为39.99亿元。加上财务费用1.54亿元,总亏损额预计为41.53亿元。
公告显示,造成上述损失的根源在于“项目签约时只有概念设计”,由于业主提出新的功能需求及工程量的增加,令实施过程中合同预计总成本逐步增加。
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系曾针对中铁十四局在阿富汗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该项研究的论文作者张晞指出,工程招标签约时,最容易埋下工程变更的风险隐患。“工程招标时有些分项、分部工程是否实施尚未确定,而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某些项目,造成了工程量的变化。”
中国铁建表示,“已根据合同向业主递交了变更及索赔资料,业主承诺在项目结束后将成立专门委员会,商谈相关索赔和补偿问题。到目前为止,本公司仍在就上述变更索赔事宜与业主协商,尚未获得业主的批准。”
山东大学的张晞表示,“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加剧,总承包商对承包工程经营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索赔。有经验的承包商从施工索赔中得到的款项有时可达工程总造价的10%-15%,有的可高达30%。”
中国铁建公告称,如果不能于2010年年度业绩报告前就变更及索赔事宜获得业主的批准,该项目预计将对公司2010年度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该公司财报显示,2009年中国铁建的净利润为65.99亿元,201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78亿元,麦加轻轨项目41.53亿元的损失将造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损。
风险管理忧患
中国铁建在海外工程风险管理上的疏漏,为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中国铁建大规模拓展海外工程市场。2006年、2007年、2008年共签订海外合同1769亿元,分别占年度合同额的20.7%、31.6%、10%。
中国铁建不断刷新海外工程的新记录。土耳其高速铁路项目(12.7亿美元)是中国建筑企业在西亚承揽的最大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与中信联合中标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57.5亿美元)是中国公司在国际建筑市场获得的最大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
中国铁建已在美国注册成立公司,为即将展开的加州高速铁路项目竞标做好了准备。
在美国《财富》杂志今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铁建位居133位,在建筑行业排名第一。
但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中国铁建承包的工程也不断曝出风险。
由中国铁建子公司中铁十四局承建的阿富汗公路项目,曾于2004年6月遭到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向施工工地帐篷里熟睡的中国工人开枪扫射,造成11人死亡。
2008年11月,中国铁建位于尼日利亚的铁路现代化项目被要求停工,原因是项目已被移交给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尼方重新界定了合同范围。该工程合同总额83亿美元,因合同变更造成的具体损失尚未披露。
而海外工程承包模式的变化,又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近年来,中国铁建的海外业务,从单纯的施工承包变为设计、监理、施工、运营总承包,从传统投标变为融资竞标,从输出劳务变为输出成套设备、技术标准。
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正是采用EPC+O&M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加运营、维护总承包模式)。
山东大学的张晞认为,总承包模式虽然凭借其业主倾向、综合效益等优势受到青睐,但对于工程总承包商来说,风险也变大了。在总承包模式下,承包范围包括设计,所以还要承担设计风险。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困难”造成的风险,也要由总承包商承担。
长期研究海外工程管理的专家、中建股份海外事业部的牛永宏认为,海外工程承包中的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工程所在国的政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盲目进入新的市场。由于对于市场不熟悉,且没有经过慎重的市场分析,在投标时也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导致投标时估计的成本过低。
其次是扩张过快,管理水平无法跟上。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成本无法控制,或者根本不具备实施的能力,最后被业主终止合同、没收保函的案例也经常出现。
此外,还有汇率方面的风险。业主希望用工程所在国的货币给承包商支付工程款,这对海外承包商来说就会有汇率波动的风险。中国铁建在2008年曾有一笔3.2亿元的澳元汇兑损失。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MMDAwMDIwMzUxMg.html
10月28日,上海电气集团与印度诚信集团(Reliance Anil Dhirubhai Ambani Group)举行超大电厂项目合同签字仪式。由上海电气制造的36台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将出口印度,合同金额高达82.9亿美元。
本报记者从上海电气集团获悉,这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进口合同,也是上海电气迄今为止承接的最大合同。
同一天,上海电气(601727.SH;02727.HK)公告显示:其三季度实现净利9.45亿元,同比增长33%;1-9月净利润增加11.5%至人民币23.64亿元。
尽管上海电气与印度的大单,将于2011年起才逐步实现销售,但受此刺激,上海电气(02727.HK)港股当天一度急升7.43%至5.06港元,创下52周来新高,收盘涨幅4.25%。
印度大单
“我们在印度已经有了6年以上的市场开发和合作经验,到目前已经有6个项目成功发电,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和名声,所以印方选择我们成为了承包商。”
10月28日,谈及此次大单实现的背景,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总经理周支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介绍,印度诚信集团是一家专门从事发电、输配电、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工业集团公司,在2008-2009年度,其税后利润达2.9亿美元。该集团营业收入约占印度GDP的3%;出口额约占印度全部出口的5%。
印度目前处于较为缺电的状态,人均装机容量仅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印度诚信集团因其发电成本优势而具有竞争力,发出电力将销售至印度中部、南部和西部缺电严重的几个邦。
过去三年,上海电气与其业务往来的金额共计58.60亿元人民币。
此番双方签订的合约,包含3个电站项目(每个项目均为12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站设备)、共计36台超临界燃煤电站设备供货和服务合同,以及强制备品备件供货合同,合同总金额达82.91亿美元。
其中,印度KRISHNAPATNAM 12×660MW项目合同28.48亿美元;CHITRANGI 12×660MW项目合同金额27.53亿美元;TILAIYA 12×660MW项目合同金额26.9亿美元。
“这是一个介于总承包和单纯设备供应之间的合同。”周支柱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没有对外宣称以“总承包”的模式进行合作,是因为该次合同中,不包含土建、普通设备安装等内容。
他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印度的人力资源也很充足,且在劳务方面有所限制。但实际上合同框架还是一个总承包式的框架,我们扮演的也是很接近总承包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考虑到汇率变动和原材料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上海电气还在成本预算中增加了一定的风险费用。
海外步伐
此次合同,为期十年。上述印度的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均分两期建设,每期建设均为6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机组,上海电气提供主设备供货和服务,及强制备品备件的供货。
预计如果执行,上海电气每年预计将交付3~4台660MW超临界燃煤电机组,销售金额约为每年5亿-6亿美元,约占本公司2009年度营业收入的6%-7%左右。
此外上海电气还需要负责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辅机以及辅助设备(BTG岛)的设计、制造、采购和供货;提供安装调试和试运行指导、性能试验、业主人员培训等服务。
这又为上海电气的海外电站工程产业,增加了助推力。
从2005年销售收入7亿元的规模,到2009年的110亿元,上海电气海外电站工程业务增长了近15倍。目前,其在手合同金额已经超过150亿美元。
上海电气的海外工程,始于巴基斯坦木扎法戈300MW火电机组项目。截至2009年6月底,在海外承接并执行的重点火电建设项目达15个,装机容量逾1500万千瓦,分布在印度、印尼、越南等各个国家和地区。
在走向海外的方式上,也已由提供单一的火电设备,向提供全套的电站工程总承包服务业务伸延。
据上海电气内部人士介绍,在“十二五”期间,上海电气将重点着力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和环保、工业装备、服务业四大业务板块,其中高效清洁能源作为核心业务,目前已有1/3产能走向国际市场。未来3-5年,则需争取将这一比例提升到1/2。
28日当天,周支柱还告诉本报记者:“经过25年的发展,我们的电站工程现在全球20多个国家都有布局,在巩固之后当然想往更多的地区去发展,比如发达国家。但是具体的区域目标,现在还不便透露。”
|
||||||
網路搜尋龍頭Google割捨中國市場後,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百度如魚得水,日前發布第三季營收、獲利雙雙超乎分析師預期,激勵股價挑戰歷史新高。不過百度並未認為往後躺著就有錢賺,九月低調推出繁體中文搜尋網站,展開新一輪海外擴張。 為什麼海外拓點要低調行事?主要是不願重蹈兵困日本的覆轍。 二○○六年,Google仗著全球市占過半的優勢,插旗中國;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於同年底宣布跨出中國,首選戰區是當時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在許多國際企業高層眼中,它是全球最難征服的市場,而且在那之前,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當地稱得上成功。 從統計數據看百度選擇日本的邏輯很簡單:當年日本人口近一億三千萬,包括行動設備上網在內的網路滲透率逾八五%。對搜索為主要業務的企業而言,市場質與量都具備經濟規模的國家,全球沒有幾個,亞洲也僅有日本。 路障一》文化隔閡,日網友不埋單 不過,年輕的百度畢竟成立僅六、七年,就想要撐竿跳進全世界最封閉的市場之一,許多投資機構都打問號。高盛(Goldman Sachs)就警告,中文搜尋市場都還在早期發展階段,百度得冒著失去中國市場領先地位的風險。 更高不可攀的門檻是,日本網路使用者和廣告客戶較成熟,雅虎(Yahoo)和Google就已囊括全國九成市場,身為後進者的百度既占不到共通語言的便宜,也缺乏文化優勢,要靠什麼支撐投資大、週期長的發展計畫? 對此,李彥宏列舉日本付費搜尋引擎市場規模是中國的五倍,且網路廣告年成長逾五成的事實,強化百度分散獲利來源的正當性;他又宣稱日本市場本來就由外來企業主導,多一個外來競爭者,消費者不會排斥,反而有好處。 於是,百度在日本先花一年時間準備,二○○八年一月網路開張,並預期在三至五年內拿下五%至一○%的市占率。 路障二》產品移植中國,缺獨特性 事 隔近三年,今日的百度繳出了什麼成績?先看成本。根據百度網站與《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估算,百度投資日本業務可稱得上大手筆,籌備之初就花了近人民幣一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億四千萬元)架設伺服器;至今所有投資加起來已超過五千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五億元)。 再看績效。據網路排名與評比網站Alexa的數據顯示,現在日本搜尋市場,Google占六成、雅虎約三成,不過隨著雅虎日本開始採用Google提供的技術和廣告,事實上Google占有率超過九成;而百度日本僅是一%,在統計時多半可忽略不計。 就連排名都差很遠。Google日本的流量在全國網站中排名第二、百度日本約在三百名上下;Google日本在全球網站排名第二十七,百度日本卻是成立以來就經常徘徊在四千名,今年初甚至還暴跌至八千名左右。 檢視李彥宏經營百度日本的策略,一直是奉行「本土化即國際化」的理念,幾乎是全權下放給來自雅虎日本的總裁井上俊一;再者,他也相信,國際化的核心在於適應本土的產品而非技術,因此將開發工作留在中國,以全力支援日本市場的需求分析與產品設計為主。 那 麼,百度國際化的第一炮就啞了,原因何在?中國知名部落客洪波分析百度日本和中國Google兵敗原因:身為挑戰者,最能致命打擊對手的武器是提供不可替 代的創新產品,Google黯然退場,只因它的強力武器YouTube、Google Maps毫無施展空間。反過來想:如果Google有公平競爭機會,百度會持續壯大嗎? 再者,百度在日本推出的幾批產品,從關鍵字、圖像、影音到部落格搜索,基本上都只是移植並改良中國原有的產品,算不上有獨特性或不可替代性。再加上中、日 員工屢因文化隔閡及地位落差起衝突、搜索產品未能突破Google與雅虎包夾,百度日本不僅流量幾乎零成長,當地用戶認知度也幾近於零。 路障三》台網友只用它查中國資訊 儘 管出師不利,李彥宏今年八月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專訪時,堅持國際擴張是未來五至十年的長期發展策略,而且期望將會挹注非常大一部分收入。隨著百度台灣搜尋網站九月面世,顯然百度已經改 變挑戰高風險市場的做法,先從文化與語言親近性高的地區著手。 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最新資料顯示,百度在九月推出台灣繁體中文網站前,使 用者到達率(編按:指廣告主接觸到的網路使用者人數占整體上網人口的百分比)為二四‧五二%,比第一名雅虎奇摩的八八%、第二名Google的七一%有很 大差距;不過推出一個月間,到達率反而還略掉○‧○五個百分點,而雅虎奇摩與Google則分別互有漲跌。似乎是繁體版尚未起作用。 只不過,市場另有觀點表示,百度在台灣的發展或許有其局限:使用者在此搜尋的資訊九成與中國相關,與雅虎奇摩及Google愛用者的查詢範圍幾乎包山包海,有著懸殊對比。 目前看來,百度就算只是想跨海發展,也不是個容易成功的目標。中文搜尋龍頭這個優勢或許只在當地擁有強大號召力,想跨出中國卻不能除去這個大標籤,使用者並無非它「擺渡」不可的必要。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0OMDAwMDIwOTg0OA.html
在当前国内的石油格局中,无论是资源的掌控程度,还是企业固有的生存空间,延长石油的身份都显得尴尬。
作为国内第四大石油企业,多年来,延长石油都被称之为“中国石油第四极”。这家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国字企业已经强烈意识到了向上成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格局有可能将打破。
12月6日,中联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称,其第二大股东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在香港成立一家全资附属公司,该公司将被打造成延长石油的境外投资旗舰,并注入中联能源的14.51%股票权益。
在现有油气资源有限、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一动作也被业内人士看作延长石油即将大举开展海外业务的前奏。
记者致电延长石油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能就在港成立投资公司一事予以置评。
而中联能源主席兼执行董事卓泽凡则表示:“延长石油这次举动,相信是集团的战略部署,适当时候利用包括中联能源在内的融资平台,配合延长石油将来的业务发展。目前延长石油已经有两名董事参与中联能源董事局,不排除将来双方有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显然,延长石油的“野心”不止于此。
多重短板
一直隐居于陕西的延长石油正面临着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
“油 气资源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虽然每年新增地质储量达8000万吨以上,开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依靠打新井增产的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致使储采比呈 下降趋势,油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巨大压力。”对于现阶段的生存处境,延长石油董事长沈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总结。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北油田地质条件特殊,属于“特低渗透油田”,这类油田开采难度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一直以来,延长石油都在为深度挖掘老油井的潜力而努力。即便如此,延长石油的单井产量还是在逐步减少。
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延长石油的油田中绝大多数油井都难逃产量萎缩的困境。
“有些井开工不到两年,日产量就从当初的3万吨左右减少到现在的0.8万吨,这种情况在延长石油很普遍。”上述人士说。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率,延长石油采取了一系列诸如注水、二氧化碳驱油等二次、三次采油的技术措施,效果却不如人意。
“依靠技术开发,油田只能稳产,这并非长远之计,虽然2009年有8000万吨的新增探明储量,但这些储量能否转化为产量现在也不好说。”另一名延长石油人士说。
内忧外患之下,延长石油对油源的渴望已然膨胀到了一个临界点。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抢夺油源,延长石油与同样位于陕北的长庆石油之间常年争议不断。
据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透露,在陕北吴起、直罗和定边等多个采油区块,由于两家企业的油田位置相互交叉,双方为争抢开采先机而引发的口角矛盾也频频发生,甚至还出现械斗等情况。
“发现石油后都等不及注水,能抢到多少算多少。”上述人士说。
除了资源窘境、单井产量减少等问题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的短板也是诟病之一。
据了解,延长石油于2007年才拿下石油零售资质,相比其他几大石油公司,其终端销售网络也明显滞后很多。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范围内,延长石油独自经营的加油站总数也只有百余家。而这一瓶颈最明显的制约则是,很大程度上,延长石油的成品油价格都只能受制于人。
上述内部人士介绍,在价格方面,延长石油经常受到其他公司的压制,尤其在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现阶段,延长石油炼制的成品油,除了小部分供自己的销售终端消化之外,每年大约200万吨批发给中石油和中石化,其余的都提供给地方批发商。
海外突围
目前,延长石油的新增产量极其有限,每年增长也不过50万吨左右。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延长石油掌门人沈浩面前的关键课题。
“我们尽管在内蒙、甘肃做了很多工作,但收益不太理想,所以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沈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几年,延长石油在甘肃华池、内蒙古二连浩特等地都进行过勘探,“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大理想”。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今年1月13日,香港上市公司中联能源宣布,延长石油收购其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早在2008年,中联石化就与延长石油等签订协议,合作开发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
此外,延长石油还获得了在泰国石油天然气L31/50陆地勘探区块的勘探开采特许经营权,这也是其首次拥有国外独资经营权。
7月27日,延长石油与中国保利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中非项目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在非洲进行油气和其它资源开发。
记者获悉,延长石油的三个海外项目都是从勘探直接入手,相比直接购买已经出油的区块,在投资成本上虽然规避了一些风险,但对勘探的区块是否能顺利生产油气也同样存有疑问。
其中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问题,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就有专家提出过质疑,认为3113区块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针对海外业务板块,沈浩则表示,延长石油海外投入的效益并不会那么容易见效,“应该还得几年时间”。
而除了在上游源头扩张资源版图外,在下游销售端,延长石油也在加紧布局,并与壳牌结成合作伙伴。
2008年12月,由延长石油、陕西天力投资公司和壳牌合资组建的延长壳牌成立,延长石油提供油品,壳牌负责提供品牌和管理。
据悉,到目前,延长壳牌签订的加油站收购合同有35份、15座加油站正式运行。成立的延长壳牌公司,运行加油站31座。此外,延长石油还成立了陕西高速延长、陕西交通延长两个合资公司,经营高速公路加油站33座,并整合了延长石油内部21座加油站。
“延长石油准备在‘十二五’期间规划1000个加油站,今年发展100个,明年可能要到200个,延长石油50%左右的油品将供应自有的加油站,每个加油站一年销售成品油5000吨。”沈浩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o7sn.html
借助永隆银行的平台,招商银行(13.26,-0.02,-0.15%)的国际化之路正向亚洲地区纵深推进。
12月10日,招行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的澳门分行开业,此为永隆银行走出香港的第一步。当日发布会上,招行行长马蔚华还透露,招行已获批开设台湾代表处,目前已进入选址招聘阶段。
自两年前收购永隆银行后,招行的国际化路径演变为“两条腿”走路。“对永隆银行有利的,就用永隆银行扩张,对招行有利的,就以招行为主体扩张。”招行战略发展部人士称。
“当初那么多争论,从两年后的现在来看,当时对收购永隆银行的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这也说明招行在战略上有远见。”马蔚华说,曾经亏损的永隆银行如今一跃成为香港最具活力、业务增幅最高的商业银行之一,过去两年,永隆利润增幅都超过30%。
马蔚华以“初战告捷”来总结这两年整合永隆银行的成果,也进一步坚定绕道香港、立足亚洲来进行国际化布局的战略选择。
永隆银行加速扩张
永隆银行原是一家具有70余年历史的港资银行,2008年被招行斥资193亿港元收购之时,业界曾看淡一片。招行当初给出回应,收购之举主要是基于战 略考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招行实施国际化战略是必然趋势,并购永隆银行是招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正确选择,并购后两家能够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两年后,实践证明,这一步是走对了。”12月10日,马蔚华在澳门表示。他坦言,金融危机后,招行在国际化方面有很多想法,一种是在境外建分行,一种是收购银行。招行将海外分行选定在纽约华尔街,以捕捉世界金融发展和创新的先机。
在收购银行方面,马蔚华说,美国、欧洲的朋友们经常劝招行去收购一些银行,因为西方的银行正在去杠杆化,去国际化,在收缩资产腾出空间,而人民币升值 也使收购成本降低。“但招行收购银行一定要有意义,风险要看得见。”马蔚华拒绝了朋友的建议。再三思量,他认定,到香港收购比到欧美收购把握性更大。
历经两年余,永隆走出亏损持续盈利,为招行的战略选择做了良好注脚。截至2010年9月末,永隆银行资产总额比年初增长13.3%,资本充足率14.28%,不良率0.49%,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9.0%,增幅高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平。
永隆银行总裁朱琦透露,过去两年多,该行逆市扩张,在香港增开了5家分行。目前,永隆银行在港设有总分行共40间,在内地共设4间分支行及代表处,在 美国洛杉矶及开曼群岛各设有海外分行一间。为完善珠三角的营业网点,永隆银行正筹备将广州代表处升格为分行。未来每年,永隆将保持新增两至三间分行的扩张 速度。
拓展香港及东南亚市场
招行的国际化步伐谨慎,海外布点甚少。截至2010年6月30日,仅有香港分行、纽约分行、美国代表处、伦敦代表处,加上收购来的永隆银行。
这与其在内地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同期,该行在中国大陆7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62家分行及706家支行,2 家分行级专营机构(信用卡中心和小企业信贷中心),1家代表处,规模虽不及国有大行,但领先于多家股份制银行。
深圳一位金融业人士分析,按照马蔚华的战略构想,慑于欧美收购的较大风险,以及资本金压力,招行一段时间内不大可能收购欧美银行或开设欧美分行。事实亦证明,招行的国际化提速主要集中在永隆银行平台和亚洲区域。
“根据招行的战略部署,永隆银行将致力于拓展香港周边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永隆银行人士透露。拓展的主线围绕两点展开,一是业务上挖掘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增量空间,不与当地同业银行抢市场;二是进行综合混业经营探索,为应对未来内地金融业的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永隆银行旗下包括证券、信托、期货、财务、保 险等多家全资子公司。
马蔚华在永隆澳门分行发布会上称,继中国银行(3.30,-0.02,-0.60%)、交通银行(5.63,-0.05,-0.88%)后,招商银行在台湾设立代表处已获批,接下来将进行选址和员工招募。被问及近期招行是否有其他机构拓展计划时,马蔚华以重大信息不便披露为由未予回应。
|
||||||
二○○九年八月IML(安恩科技)遞件申請第一上市至今,證交所推動海外企業第一上市已逾一年,過程中,各界廣泛討論《證交法》對海外公司規範不足的問題,但主管機關至今遲未有效「補洞」,心態之消極,已讓小股民置身於高度風險之中。 撰文‧徐介凡 證交所拚業績推動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櫃),但國內修法配套卻沒有及時跟進,反而讓有心人士藉此規避《證交法》的漏洞,不但內線交易、操縱股價、財報不實等重大違規無法可管,就連董監事持股相關規定、資訊揭露等重大公司治理事項也無須遵守。 亂 源,出在「《證交法》管不了外國公司。」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朱永宜指出,《證交法》第四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謂依《公司法》組織之股份有限公 司。」換言之,只要該公司並非依據《中華民國公司法》成立,就不必遵守《證交法》,即使有違反的行為,也無人可管、無法可罰。 補救的修正案還躺在立院 除 了﹁純外資﹂企業無法可管之外,更加不合理的現象,是台灣公司披上「外資皮」刻意規避《證交法》。就算公司、工廠地點,甚至董監事、員工等都在台灣的純台 灣公司,只要將公司註冊在開曼等國家,就等於是取得了外資身分,能夠大鑽法律漏洞。如同立法委員羅淑蕾所說:「一旦(外國公司)犯了法,你根本就管不了 它。」事實上,二○○九年八月從第一家海外第一上市IML(安恩科技)送件申請至今,這個漏洞金管會不但早就知道,一○年十月二十六日,主委陳裕璋亦將增 設外國公司專章的證交法修正草案一併送至立法院審議,未來除了董監事持股成數等五項規定外,其他都得跟台灣公司一樣遵守《證交法》的規定。 但是,根據十二月十七日立法院的審議結果,雖然外國公司專章部分已經通過審議,但因為內線交易、操縱股價等修正案仍未通過,以目前進度來看,下次審議得等到一一年三月立法院的會期,也就是說,最快要到第二季才能真正上路實施。 證期局官員說,儘管目前《證交法》規範外國公司部分仍有疑慮,但實務上已由證交所將相關股東權益、公司治理等規範,納入上市櫃章程之中,應不會有發生弊端的問題。 證交所章程控管仍有疑慮 但 不願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卻認為:「這樣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要求公司『承諾』遵守規定,約束力薄弱,因為若真有人打破承諾,只要證交法修正草案一天沒實施, 就無法可治罪。」另方面,證交所為了防止台灣公司利用法律漏洞,先在海外註冊、重組公司,再以海外公司身分回台申請第一上市,在章程中除將海外營收比重、 前往外國註冊公司的理由等,一併納入審查範圍外,更定出公司於海外註冊日期必須在○八年之前才能第一上市的條件,也就是所謂的「禁止迂迴上市條款」。 但知情人士批評,選擇○八年作分野,對其他有上市需求的台灣公司欠缺公平;相對的,主管機關亦應要求﹁純台灣﹂的海外公司,接受券商輔導前便先將公司註冊回台,藉此防範這些公司利用掛牌抬高股價後,於上市前在國外先賣股規避證交稅,甚至其他《證交法》的相關規定。 此外,推動海外企業來台掛牌被證交所視為重點工作,在「業績壓力」下,「人治」能發揮多少功能,令人不敢樂觀。 據了解,即使首家第一上市公司IML在證交所董事會審查過程,曾被列出長達四、五頁A4紙的建議改善事項,最後卻仍在證交所主管「趕業績」的要求下迅速通關。主事者的立場如此,也讓人擔心現行法律漏洞,恐將造成股市更多重大問題。 「法治」規定漏洞百出、「人治」效果不能樂觀,而金管會明知《證交法》的條文規定有重大瑕疵,卻不將修正案分拆送交立法院審議,以求加速實施時程,凸顯主管機關對於保護投資人的心態不夠積極,在證交所趕業績的過程中,遲遲不能加速撐起最基本的保護傘。 值 得注意的是,儘管證交法修正草案可望將大多數的法律漏洞補上,但董監事持股成數仍無須遵照《證交法》,這一點看在國內資深法界人士眼中有截然不同感受。 「如果公司董監事持股過低,很可能會導致股東代理成本過高的問題產生。」簡單說,外國公司董監事持有股權比率低,若發生虧損,薪水照領,賠的幾乎是股東們 買單,這就是代理成本的概念,也是公司治理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但證交法修正草案卻對此仍無限制,等於是容許「公司治理疑慮較高」的企業,在交易所掛牌供廣 大民眾掏錢投資。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對推動企業來台第一上市信心滿滿,但修法補洞速度太慢,是否能夠有效防堵有心人士大鑽方便之門,成了金管會最大的考驗。 海外企業第一上市櫃 法規漏洞 《證交法》修正前 對 外國公司規範嚴重不足,恐將造成企業重大違規卻無法可管1. 內線交易、意圖操縱股價、財報不實等,外國公司不適用2. 董監事持股相關規定,外國公司排除適用範圍3. 董事會可用書面決議,無須比照台灣《證交法》規範4. 沒有股東優先認購權,恐稀釋既有股東權益5. 資訊揭露無須按照台灣規定,每季揭露財報、每月營收公告 《證交法》修正後 仍不須適用五項規定,其中董監持股成數不受限仍被視 為重大疑慮1. 董監持股成數規定(《證交法》第26條)2. 股東會召集事由載明規定(《證交法》第26條之1) 3. 股東會公告方式(《證交法》第26條之2) 4. 投資人繳交股款、債款期限(《證交法》第33條)5. 公司交付股票與公司債券相關規定(《證交法》第34條) |
||||||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30/yNMDAwMDIxMzYyNw.html
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其拥有的海外资产主要包括持有的蒙牛股份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牛根生在境外设立了慈善信托机构“Hengxin”来运作牛根生在境外的资产,该捐献已经捐出不可撤销。
这次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第二次明确宣布其所拥有的资产做慈善。2005年1月,牛根生及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赠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做慈善公益事业,为此,作为主要发起人,牛根生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并随后将其在国内的资产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
截至目前,牛根生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的蒙牛股份为2.635亿股份,市值总额54.55亿港元。牛根生此时再次要捐献所拥有的境外资产,让外界心生疑惑。
12月29日,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姚海涛告诉记者,“这个事情,我也是刚知道,牛根生捐款主要是个人行为,不需要跟公司沟通。”
不过,当日蒙牛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张振华则称,老牛基金会是国内注册设立的机构,牛根生国内的资产已经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由于牛根生持有的蒙牛股票在香港上市,牛根生持有的资产捐献,需要在境外设立机构来运作这些资产做慈善。
牛根生完成资产捐献
张振华告诉记者,“Hengxin信托是在境外设立的一个公益性慈善机构,受牛根生委托全面负责运作牛根生所持有境外资产收益”。
姚海涛称,牛根生自从宣布捐出个人所持有资产做慈善后,这几年他一直在专心做慈善。
这次资产捐献后, Hengxin信托的受益方包括老牛基金会及与其合作过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慈善总会等公益慈善组织。
张振华称,牛根生希望学习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将所拥有的资产用来做慈善。
在这次捐献给Hengxin信托的资产中,主要有牛根生持有的蒙牛乳业3.96%股份,根据蒙牛乳业公开资料,这部分股份总额为6878万股。
另 外,牛根生个人以及老牛基金会通过金牛、银牛等基金持有蒙牛乳业的股份。2010年4月27日,在蒙牛乳业宣布公司执行董事牛根生转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的公 告中透露:截至本公告发出之日,牛根生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本公司2.635亿股份的权益(按《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所界定的涵义)。
截 至12月29日收盘,蒙牛乳业股价为20.70港元/股,这意味着,如果以其直接持有的3.96%股份来计算,牛根生直接捐出的资产价值为3.756亿港 元;如果以其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的蒙牛2.635亿股计算,此次牛根生捐出的蒙牛乳业资产市值总额为54.55亿港元。
张振华表示,2005年牛根生承诺捐出所有资产做慈善,但是当时《公司法》有规定,公司法人捐献持有的股份每年不能超过25%,因此都是每年捐赠一部分。目前,牛根生持有的蒙牛境内资产,通过逐年捐献,已经全部捐献给老牛基金会。
老牛基金会(前身为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4年12月28日,是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捐赠并发起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私募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登记机关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05年1月,牛根生与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赠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并约定在他有生之年,该等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支配;待他天年之后,该等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据老牛基金会介绍,目前牛根生及其家人持有的蒙牛乳业股票红利,实际捐赠比例已达到63%。
另外,蒙牛乳业创业团队的十四位高管共同决定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亦捐赠于老牛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老牛基金会介绍,目前上述捐赠是老牛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至2010年3月10日,老牛基金会累计接收捐赠之现金(包括2009年7月股份变现所得)已达人民币11亿余元。由于,牛根生及家人所捐股份的主要部分尚未变现,仍以股份形式存在。
张振华告诉记者,老牛基金会已经联合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基金,投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救助。
老牛基金会介绍称, 截至2009年底,老牛基金会已与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机构合作等合作开展了五十余个公益慈善项目,捐赠款项金额合计约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老牛专项基金”捐赠超过4.18亿元人民币。
暂不会退出蒙牛
捐出全部所有海外资产,这是否意味着,在逐渐退出蒙牛后,牛根生将彻底退出蒙牛?
姚海涛表示,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公司这边也没有新消息。
不过,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牛根生逐渐退出蒙牛路径已经慢慢清晰。
2009年7月6日晚,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投资,以61亿港元获得蒙牛乳业20%股份,中粮集团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蒙牛也从民营企业变为央企控制的国有企业。
8月27日,蒙牛乳业(02319.HK)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总裁于旭波,中粮集团战略部总监马建平,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四人出任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公司执行董事牛根生转任董事会主席,而宁高宁出任董事会副主席。
此外,牛根生亦辞去蒙牛乳业主要核心资产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蒙牛)董事长职务,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任内蒙蒙牛董事长,仅保留董事一职。
这标志着被中粮收购的蒙牛正式进入中粮系,牛根生有意淡出蒙牛,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业务和老牛基金会上。
而且当时蒙牛高管持股的现代牧业已经蒸蒸日上,牛根生作为主发起人的老牛基金会旗下的投资公司也投资了现代牧业。2007年底,“老牛基金会”投建了“老牛投资”,这是一家主要投资农业等领域的基金,目前持有现代牧业约5%的股份。
在操作蒙牛乳业香港上市并获得成功后,再操作现代牧业香港上市,显示牛根生资本运作之老到。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牛根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特别的思维,这使他能抓住资本运作的机遇。
不过,张振华告诉记者,牛根生不会退出蒙牛,但主要精力会放在做慈善公益事业上。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6/yOMDAwMDIxNDYyOA.html
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延长石油与香港石油大亨许智明所掌控的中联能源的合作或许并非当初设想的那么完美。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打入国际市场的非央企石油企业,延长石油借力中联能源涉足海外市场的前景也同样迷雾重重。
2010年12月22日,中联能源发布公告,称有关媒体对其拟出资7.7亿美元收购英国石油公司位于巴基斯坦油田资产的报道不实,并重申将继续开发位于马达加斯加的3113油田。
而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许智明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大肆抛售所持有的中联能源相关股权,并几乎全部套现。其中,延长石油受让15%,而同样位于陕西的一家名不见 经传的民营企业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却高调介入,于2010年8月接手了中联能源大约21%的股权,并在12月21日进一步增持,将持股比例增 加到27%。
国内一名两度参与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评估的石油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当时的地震材料及地质报告,该油田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原油质量也非常理想,属于轻质油类型。
“这个油田的资源前景是可以肯定的。”上述石油专家说。
既然马达加斯加3113油田的前景如此可观,许智明又为何迅速出让股权?
本报记者致电许智明,其助理以许出差为由拒绝对此发表评论,而截至发稿,延长石油总经理张积耀的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据一名接近延长石油的业内人士透露,中联能源的股权变更并不会影响其大举进军海外的步伐,延长石油在“走出去”的战略方针下,它的“野心”还在膨胀。
“中间是出了一些问题,但这不会影响公司的整体战略。”延长石油一名内部人士说。
中联能源遭双雄打压?
事实上,在与延长石油签订合作协议之前,许智明就已经就马达加斯加的油田区块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进行过合作谈判。
2005 年,长袖善舞的许智明依靠个人关系,通过数年运作获得马国政府的许可,成功拿下了马国3113油田区块和2104油田区块的经营权。彼时,许曾宣称聘请了 中石油旗下辽河石油管理局多位专家对这两个区块储量进行评估,并得出仅2104区块即拥有远景储量21.2亿吨的可观结论。
此后,许智明曾向中石油提出先允许以民间身份获取资源,再由中石油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合作,但中石油辽河石油管理局事后出面澄清,称并没有参与油田区块的评估工作,而许智明与三大石油公司的谈判也就此终止。
与 此同时,极度需要扩张资源版图的延长石油开始与中联能源取得联系,并展开合作谈判。2007年,延长石油常务副总经理阎世可率领包括总地质师、总工程师在 内的专家组亲赴马达加斯加考察。其间,阎世可等查阅了当地政府的油气数据库,并连续两天从直升机鸟瞰占地8300平方公里的3113区块,察看打井现场并 收集了石油和地矿样本。
随后,延长石油与中联能源、易高能源三方签署合作协议。依据当时达成的投资和合作协议,该项目将由延长石油、中联能源和易高能源分别以40%、31%、29%的比例出资,进而分别享有该处油田32.8%、43.42%、23.7%的应占油气。
随着合作模式的明朗,中石油、中石化对马达加斯加油田区块的兴趣又逐渐浓厚。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许智明大量抛售中联能源股权的原因可能源于中石油、中石化的幕后挤压。
“当初中联能源与中石油、中石化商定合作开发未能达成一致,也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的霸王条款太过苛刻。”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许智明与石化双雄谈判期间,中石油、中石化在油田合作开发后的定价权、处置权、加工和排产计划等方面始终都不愿让步,这才让中联能源与政策相对灵活的延长石油一拍即合。
记者致电中石油内部人士,对方对此说法进行了否定,称远景储量不确定,以及考虑到勘探风险才没有贸然投资。
而上述知情人士则进一步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在逐步确定3113油田区块的储量后,并没有放弃对该项目的暗中干扰。
“中石油、中石化不会允许一个民营企业进入国内的石油市场,不论通过哪种合作方式。”上述知情人士说。
延长石油暗中布局
许智明的退场并没有打消延长石油押注海外项目的决心,恰恰相反,延长石油的未来或许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明朗。
2010年下半年,同样处于陕西的一家民营公司开始首次出现在中联能源股东名单之中。
2010年8月4日,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分别向许智明用于持股中联能源的5家公司,共购入中联能源8.14%的股权。
一个月后,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对中联能源进行了进一步增持,从许智明全资子公司GoldenNova手中购入了中联能源13%的股权,持股比例增至21.14%,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而此时,许智明已将所持有的中联能源股份悉数转让,彻底离场。
2010年12月21日,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进一步接手了此前云南开元石油所短暂持有的中联能源股权,将持股比例增至27.21%。
本报记者了解到,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为卓泽凡全资持有。卓泽凡早年曾在陕西创办巨川富万钾肥公司,销售其发明的新型钾肥产品“碳基钾肥”,2005年,巨川投资控股的绿阳国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随后,绿阳国际开始业务转型,转而收购内蒙古等地的铅锌矿,公司名字也更改为中国有色金属公司。
一名接近延长石油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与延长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延长石油在画饼未来的战略布局中,陕西大秦岭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将会是一颗重要的棋子。
另一名延长石油内部人士则表示,在资源整合的既定战略中,延长石油推动油气业务整体上市方案已经提上日程。
“现在做的都是在为调整结构,精心布局做准备。”上述延长石油内部人士说。
相关链接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失败典型案例
2009年:中铝收购力拓:中铝准备195亿注资力拓,但最终因所在国反对,力拓董事会撤消该交易。
2009年:中化收购新农:并购事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谈判,最终因报价未被接受失败,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黑石对新农的收购也以失败告终。
2007年:平安收购富通: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宣告失败。
2005年: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以高出对手15亿的报价发出收购要约,但因美国政府反对,中海油最终选择退出。
2004年:中化国际收购仁川炼油:准备斥资5.6亿元收购,但最终因债权人花旗银行海外资产部反对而告终。
2004年:上汽收购双龙: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但遭到工会的强烈反对。2009年,双龙破产,上汽所拥有双龙权益仅为18.51亿元人民币,损失超过30亿元人民币。
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最终亏损连连,而2005年并购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也以失败告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5/xNMDAwMDIxODIxNg.html
由于大股东中铁建总公司慷慨解囊,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亏41.48亿人民币一事对中国铁建(601186.SH)的威胁正在消退。
1月22日,已连续停牌两天的中国铁建刊登公告称,公司与大股东中铁建总公司签署协议,自2010年10月31日后,由中铁建总公司行使及履行公司在《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项下及因该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
根据中国铁建与中铁建总公司达成的协议,中国铁建将获得中铁建总公司20.77亿人民币补偿,并由总公司一并承担往后全部盈亏。
这意味着,中国铁建沙特项目损失额度将最多控制在13.85亿人民币。
然而,尽管中铁建总公司为上市公司埋单的行为,最大程度上弥补了上市公司的损失,但母公司主动承接上市公司的“包袱”,将以损害国有资产为代价。
一位接近中铁建总公司的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铁建总公司为上市公司承担亏损,一方面说明中铁建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沙特项目的特殊性也导致母公司不得不为损失埋单。
此外,一位接近中铁建的权威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亏损对中国北车等参与该项目的其他中国企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该项目对中、沙两国意义非凡。
大股东埋单
根据中国铁建与中铁建总公司的协议,中铁建总公司将行使及履行中国铁建在总承包合同项下及因总承包合同产生的所有权利义务,中国铁建将不再承担项目的后期实施风险,且锁定项目的最大损失为13.85亿人民币。
据中国铁建公告披露,中国铁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截至2010年10月31日,按当日汇率折算,合同预计总收入为120.51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成本为160.45亿元,再加上财务费用,项目预计净亏损41.48亿元。
中铁建总公司除接手项目后续权利及义务外,还与中国铁建就索赔收入达成约定安排,即若索赔收入低于13.85亿元,则全部归中国铁建享有,填补亏损空缺。
若索赔收入高于13.85亿元但低于34.62亿元,则中国铁建享有13.85亿元,其余全部归中铁建总公司享有,用于补偿中铁建总公司支付的对价。
若索赔收入高于34.62亿元,则中国铁建享有13.85亿元,中铁建总公司享有20.77亿元,剩余部分,若中铁建总公司该项目后期出现亏损,则用于弥补中铁建总公司的亏损,而若弥补亏损后仍有剩余,则全部归还中国铁建享有。
上述接近中铁建的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的亏损仅为预告,实际亏损依然存在变动的可能性。
这意味着,如果沙特项目出现后续亏损且索赔额度低于13.85亿元,中铁建总公司承担沙特项目的代价将不止20.77亿元。
权威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中铁建总公司正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与沙特政府协商赔偿事宜。
目前,中铁建总公司持有中国铁建75.66亿股份,占总股本的61.33%。
亏损内幕
尽管中国铁建曾对巨亏做出解释,即亏损的原因在于工程采用议标方式,而非投标方式,即指定由中铁建进行承建。
但据本报记者多渠道了解,中国铁建在沙特轻轨项目上,缺乏海外运作的专业素质和审慎态度。
上述接近中铁建的央企高管透露,沙特麦加轻轨线路非常复杂,原先并不是由中国企业承建,中标方为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公司,这些欧洲公司将麦加轻轨线路的基础部分设计好后,发现该线路无法继续施工,于是退出,中国铁建等中方企业随后进入。
据本报记者了解,沙特麦加轻轨项目是一条朝觐线,是2008年6月中沙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协定》之后的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因中国铁建前期在沙特已有利雅得特大桥、朱拜耳公路、南北铁路等工程业绩。在中国政府的推荐下,中国铁建成为总承包商。
根 据中国铁建与沙特方面签订的合同,中国铁建将负责该轻轨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包括车辆)安装调试,以及从2010年11月13日起的三年运营和 维护。合同要求2010年11月13日开通运营,达到35%的运能,2011年5月完成所有调试,达到100%的运能。
但项目开工不到半年,中国铁建就遇到了“从未遇见过的棘手问题”。
最主要的困难是,由于项目的基础部分已经设计好,沙特方面要求中国铁建的后续工程按照欧美标准进行,完全打乱了之前双方签订的“概念设计方案”。
上述央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按照欧美标准,成本将远远超出国内标准。例如,由于要按照“欧美标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单是制梁就需要增加模板300多米,中国铁建不得不以高价从沙特当地购买混凝土,并增补200多名外籍劳工,比原计划的成本高出“近十倍”。
尽管成本高企,但由于“该项目社会影响重大且受到两国政府高度关注”,为确保工期进度,中国铁建不得不按要求在2010年11月13日完工。
上述央企高管表示,该项目是沙特国内50年来的第一个轻轨铁路项目。轻轨开通后,对中、沙两国意义重大,中国在沙特伊斯兰世界获得了极好的评价。
不过,一位接近中铁建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中铁建在签订承包合同时有丰富经验,巨额亏损不会发生。“总的来说,还是不够审慎、不够专业”。
处置方式受质疑
中铁建总公司接过沙特项目的亏损包袱后,尽管保护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但受损的是国有资产。
母公司承接上市公司损失,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国有企业身上。
据本报记者了解,我国上市国企的海外业务收购一般先由控股股东集团公司出面,在解决了前期问题后,再将有盈利预期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一旦上市公司遭遇亏损或纠纷,则把问题推给母公司。
不过,中国铁建将沙特项目巨亏转移给母公司,多少有一点“迫不得已”。权威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沙特项目具有“政治特殊性”,中铁建无法像欧美企业那样“临阵脱逃”。
尽管如此,巨亏暴露了中国铁建现代企业制度的缺失。
“我相信,如果中铁建总公司经过严格核算,不会轻易将沙特项目移交给上市公司操作;即便移交给上市公司,如果中国铁建有健全的董事会制度,该项目在没有经过专业核算前,不会进入上市公司层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制度研究专家表示。
一位接近中铁建的知情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当初中铁建总公司将沙特项目移交给上市公司操作,就是基于“该项目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有盈利预期,对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有利”。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尽管国资委在具体业务上不会干涉中央企业,但中铁建总公司承担亏损一事,征求了国资委的意见。
国企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这种“输送”关系,也反映我国国企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的目标是去掉集团公司这一壳公司,打造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当国家需要钱时,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非常顺畅地变现。
然而,对于我国国企来说,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非常紧密,很难在短时间去掉。中国铁建作为中铁建总公司的整体上市平台,早在2007年就已成立,但离“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距离尚远。
“沙特项目巨亏,最终无法在资本市场直接消化,国有资产反而成为最大受害者,这再次拷问了我国国企不成熟的公司制度。”上述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