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讀《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fdc.html

買股票也是做生意

——三讀《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
1985年2月25日,《巴倫周刊》記者凱瑟琳·威林采訪了沃爾特·施洛斯。在這次訪談中,施洛斯主要談他如何投資,投資哪些股票。
施洛斯先談他的投資經歷,如何在格雷厄姆門下受教。大力推薦《聰明的投資者》,稱這本書真的非常有用,特別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尤其有幫助。“如果投資理念不正確,可能會走上彎路。我認為任何要投資的人,無論錢多錢少,真的都應該了解這種投資方法。”書中對於普通股的論述沒有過時,還是一樣站得住腳。
施洛斯再談他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經歷,說格雷厄姆堅信分散投資,通過買入大量股票來限制風險。格雷厄姆-紐曼公司都是買入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並且以營運資金的2/3買入,等到股價上漲到每股營運資金,就相當於賺了50%。按照這種方法,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平均收益是每年20%。
但是到了五十年代,這樣的股票越來越難找了。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都消失了。這樣的公司大多是二線公司,要麽被並購,要麽被清算,都不是最好的。大眾一般會忽視它們,因為“它們一點也不性感,沒有成長性,總是麻煩纏身,”但是股價跟便宜。若是買得太便宜,還可能打水漂,因此要謹慎一些。一般人不會買這樣的股票。但是,“總得來說,這是逆向投資的思維。”買進這樣的公司要賺錢必須花些時間,跟做生意一樣,買股票也是做生意。格雷厄姆買進公務員保險也是這種思路,他追求的理念是下跌保護,限制住虧損,只要幾只股票表現很好,複利就會帶來很好的業績。
施洛斯不知道市場會怎麽走,更不會“選時”。“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確的時機,大家都玩遊戲,我就不跟著摻和。如果你買的是價值,可能會買得太早,我就是這樣,要是跌到更低了,就繼續買入,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有信心。”幹這行必須有耐心,“你能拿上五年的股票,券商都不怎麽感興趣。”施洛斯在買入一只股票時,心里已經想好了要在什麽價位賣出。他的平均持股時間是四年。當然,若公司情況日漸好轉,賣出價也可能隨之改變。
施洛斯舉例他在1971年買入的西太平洋工業公司股票,那時這家公司問題太多,擁有鐵路資產,但業績停滯不前,股價僅6美元,沒人要。1974年,它收購了一家公司,情況就好轉了,股價屢創新高。1979年每股現金分紅23美元。到1985年,股價已經上漲至112美元。雖然這時不分紅了,但有大把的利潤,管理層幹得不錯,沒有什麽賣出的理由,所以他就一直拿著。
施洛斯介紹說自己是在1955年創立公司的。那時,他找來19個合夥人,每人出5000美元,只有一個人1萬美元,總共籌集了10萬美元。資金量雖然不多,但施洛斯樂在其中,因為他覺得他的工作有意義。他沒有去找家財萬貫的人,因為這些富人不需要他。他所找的都是普通人。
施洛斯稱他是一個被動投資者。他只是買入股票,股價到了他認為合理的水平就賣出,然後買別的。格雷厄姆說,買股票要像買菜一樣買,而不能像買香水那麽買。這就是說,買股票就要買得值。要從價值出發,要遠離每天行情的波動。他的辦公室里沒有報價機。這樣就會盡量遠離市場的情緒。市場是個情緒很強烈的地方,很容易激發恐懼和貪婪……它能誘發人性中的各種缺陷。做判斷是非常難的,知道什麽時候賣出,做出賣出的決定是最難的。若許多人也開始實踐價值投資,所有人都在尋找價值,追逐價值的錢很多,那就越來越難了。因此,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就沒了。
截止1985年,施洛斯管理的資產大約是4500萬美元。仍然只是“小菜一碟”。但是他從來沒想錢多錢少,就是複利積累,錢越來越多,賺的錢不斷再投進去。如果你活得長,最後就會有很多錢。施洛斯會持有許多股票,大約100只,這麽多股票,有時照顧不過來。實際上,他在每只股票上投入的資金不一樣。有的股票很看好,就會投入大量資金。有的可能只會買一點,先下水,找找感覺,因為沒有股票就不會太關註。另外,他是分批賣出的。有時候剛賣一些股價就跌了,他就停下來。有時候在一定情況下,他根本不賣,這樣手里的股票不知不覺就多了,因為持有這些股票很放心。還有一種情況,買了一只股票,後來漲了很多,他也更看好了,更熟悉了,可能會註意到它有一些優點以前沒有發現。施洛斯買的第一只股票是福恩斯兄弟手套,1946年其發行價是八、九元,凈資產是2美元。到他買的時候每股營運資金是六、七元,股價是3美元。這就是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只是這樣的股票一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施洛斯認為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只股票上。因為公司不總是以股東利益為重,一般而言,管理層只顧自己。這一點必須記住。在選擇公司的時候,最好和好人站在一起。公司的管理層不一定要多聰明,他們不必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一定要誠實。施洛斯關註凈資產。他把標準降低一些,因為凈資產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他會查看公司的歷史情況,再看現在的情況,了解公司多年來的發展。不過,不能只看凈資產。還應該研究公司能賣多少錢。就算公司沒有打算出售,也可以這麽看。你花錢買入值不值?當然,也有這樣的公司,它不是價格低於凈資產的,也可能具有投資價值。比如有一家谷物加工公司(CPC),每股凈資產27美元,每股盈利4美元,股價40美元,分紅2.2美元,市盈率10倍,從來沒漲過,向下的風險可能不太大,持有這樣的股票就比較放心,可以把它當錢存。
施洛斯主要是分析公司的財報,他會算一下公司值多少錢,心里有個數,如果覺得價格合適就會投資。而賣出當然是最難的。他曾經在10美元左右買進浪琴股票,漲到20美元時就賣了,結果它漲到200美元。他還在9美元買進克拉克石油,在27美元就賣出了,結果它漲到260美元。這是發生在1968年或1972年牛市里的事。那時有些股票一飛沖天,但他根本沒有買那樣的股票。他不和別人學,只做自己的事,做自己做得來的事。他的兒子埃德溫和他的投資風格只適合他們自己。
施洛斯更願意買入的是,所在的行業陷入困境的股票。這樣的股票不會蒸蒸日上。他也不會買入電腦等行業的股票,因為他“不懂”高科技行業,所以不碰。施洛斯也有失敗的經歷。比如有一只叫西北鋼線材的股票,凈資產很高,多年來業績也不錯,但是卻陷入困境,股價跌得很慘。施洛斯說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困境。這家公司問題太多也太大了,有許多難以估量的因素,若知道它有這麽多問題,當初根本不會買。與此相同的股票還有施樂。施樂是一只高科技股,股息3美元,分紅也不錯,有大量現金流但卻“病得太久”。不過,施洛斯認為,買入一只股票,然後突然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股價遭到打擊,但是這樣的事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估值,改變的是人們對它的看法。
施洛斯喜歡滿倉投資,他覺得滿倉投資更踏實。同時,他更喜歡分散投資。他沒有買過期權,曾經買過一次,但是後來再也沒有做這樣的事了。他不做空,不搞期貨,覺得這些衍生品對券商有好處,但是對他沒好處。施洛斯稱,要是在市場上找不到太多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股市的估值就不便宜了。要是股市便宜,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會遍地都是。要是市場高估得厲害,他就不會持有任何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87

施洛斯:我買入的不是成長,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icc.html

施洛斯:我買入的不是成長,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原創2016-10-08 作者|姚斌(一只花蛤)
來源|樂趣投資(ID:lequtouzi)

全文約3900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

1993年,沃爾特·施洛斯參加哥倫比亞商學院價值投資高級研討會,在這個研討會上,施洛斯發表了演講。

他先從介紹自己開始,讓大家了解他的過去,其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施洛斯回憶在他的少年時代,他母親的閨蜜嫁給一個沒什麽錢的人。這個人從他的叔叔那邊得到了墨西哥石油的消息,於是買了許多墨西哥石油的股票。也許是他的運氣好,也許是內幕消息,股票上漲了,墨西哥石油被哈利·辛克萊收購。

這個人用賺來的錢在紐交所買了一個席位,還和朋友買了一個160英畝的大農場,搬到荷蘭雪梨酒店居住。那是1928年,施洛斯非常喜歡他們的生活方式。如此一幕,令華爾街對他很有吸引力。不過,施洛斯本能地不喜歡華爾街賭博的一面。他喜歡的是當時在股市能賺大錢。他也從中學到了一個道理: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以為能賺錢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接著,施洛斯回憶他曾經當跑單員的經歷,後來又聆聽了格雷厄姆的課程。格雷厄姆講課以當時市場上低估的股票為主,他會選擇按字母排序接近的公司,從數據上進行比較。比如可口可樂和高露潔,用數據說明高露潔比可口可樂要便宜得多。再比如陶氏化學和施格蘭釀酒,施格蘭要便宜得多。

那時不講經濟特許權。格雷厄姆不看重經濟特許權價值或管理層,他認為管理層的價值會體現在股價中。若管理層很優秀,股票的市盈率會更高,因為管理層更好。從根本上說,格雷厄姆不想虧錢,他追求的是下跌保護。但是這種理念有一個問題:對盈利潛力的重視程度不夠。當股票上漲到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後,他們就賣出。因為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對成長的投資是有限的。

施洛斯指出,在考慮自己應當如何投資時,關鍵是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若你不想虧錢,而且虧錢會影響你的判斷力,那就不要買入可能大幅下跌的股票。施洛斯從來沒有下過止損的單子。他買入看好的股票後,要是下跌了,只要還有資金,就應該加倉。若開始買進後,股價上漲了,就很難決定是否繼續買入。從根本上說,他要買的是有價值的股票,這個價值體現在股票的價格和他估值之間的差異上。因為對股票的估值不一定正確,這就要求必須考慮下跌的風險。

格雷厄姆從不拜訪管理層,他認為一切都在數字里。彼得·林奇走訪數千家公司,他選的股票非常出色。但施洛斯覺得自己承受不了那種工作強度。“要是像他那樣,我可能幹幾年就幹不下去了,也可能會累死。”在為別人管理資產時,千萬不能因為這項工作把自己累倒了。所以他還是選擇比較被動的投資風格。這種投資風格可能賺得沒那麽多,但只要長期堅持下去,複利的力量會彌補他與四處拜訪管理層的投資者之間的差距。

施洛斯還喜歡擁有許多只股票,巴菲特只願意擁有幾只股票。然而巴菲特是巴菲特,他這麽做沒錯,如果你不是巴菲特,你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施洛斯說,“就我而言,我喜歡晚上睡得安穩。”

20世紀3、40年代,有大量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格雷厄姆喜歡這些股票,因為它們的股價大多明顯低於價值。人們無法對這些公司控股,這些公司也不怎麽賺錢,所以沒人願意買。這些公司大部分由創始人或他們的親屬控制。

由於30年代經濟蕭條,股價始終萎靡不振。在什麽情況下,這種狀況才會改變?1、若大股東去世,繼承者可能出售控股權。2、若經濟好轉,公司就會賺錢。格雷厄姆-紐曼是一家開放式基金,它買入的公司生意興隆,那幾年業績非常好。但在二戰後這些股票表現欠佳。不過它的股東發了大財,因為它將GEICO股票分配給了股東,而GEICO成為了一只成長股。

施洛斯在20世紀40年代末去過芝加哥,拜訪了金剛石T汽車董事長布什先生。金剛石T汽車公司是重型卡車制造商。一位名叫蒂爾特的人持有這家股票50.1%的股票,他不願賣出股票。當時的股價是10美元,營運資金是每股20美元。

施洛斯問這個人,他們的卡車很貴,為什麽有人願意買?這個人告訴施洛斯,有些人就是願意購買小眾廠商生產的卡車。這個人在90歲時去世了,幾年後,這只股票以20多美元的溢價賣給了馬克或懷特重型卡車制造商。不過這種投資很難找。

管理開放式基金會遇到許多封閉式基金不存在的問題。每年都從1月2日開始,12月31日結束。這意味著,要是運氣好,10美元買的股票在年末漲到20美元,這一年取得了大量未實現的利潤,業績非常好。但是從下一年起,業績就要從20美元開始計算。若在第二年年末時,股價是15美元,要是只持有這只股票,這一年就讓股東虧損了25%。第二年年初新加入的投資者會很不高興,可能會撤資。要是很多投資者撤出,基金也就完了。這是開放式基金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也是施洛斯願意持有他認為有下跌保護的股票的原因。問題是許多這樣的股票可能沒太大的上漲潛力,這是一種被動的投資方式,但施洛斯覺得適合自己。若你用自己的錢去投資,這麽做會獲得很高的回報。若你作為基金經理,你的客戶必須理解你的投資方式。若不認同你的投資方式,他們或許就不應該找你。

1984年,巴菲特發表了一篇演講,他談到價值投資的接受情況。有的人一聽就懂,有的人則不屑一顧。要是客戶不認同價值投資的理念,就請他們另尋高明吧。

在創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過程中,巴菲特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理智。第一,通過擁有保險公司,用股票和債券作為留存金。通過大量的留存金,他不必支付股息。第二,通過留下盈利,伯克希爾可以持續將利潤再投資,從而實現複利增長,提升公司的價值。伯克希爾實際上是個封閉式投資公司,巴菲特不必擔心投資者贖回股份。例如,在市場崩盤時,伯克希爾好幾次都下跌了30%,這時誰都不能贖回股份。

若你是基金經理,有很多客戶,要是持有GEICO或可口可樂這樣的成長股,某年上漲了40%時,你會擔心要是市場下跌30%,你的客戶會很不高興,就算你寫信告訴客戶自己持有的公司有多優秀也無濟於事。

有位女性客戶,投資了一只對沖基金。許多年來,這只基金表現都很好,她每年都把賺的錢繼續投進去。1962年,這只基金下跌了50%,她嚇壞了,就把所有的資金都撤了出來。這就是開放式基金或私人有限合夥公司面臨的危險。你永遠都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上。施洛斯的意思是,每個人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

分析股票要簡單,用不著高等數學。在季報出來時,一家公司因為每股盈利是31美分,沒達到35美分的預期,股價在一天之內就從25美元跌到20美元。看到這種情況,施洛斯總是覺得好笑。施洛斯發現沒有永遠不賣的股票。他的公司就像一家雜貨店,雜貨店進貨,他進的是股票。要是可能的話,他想在4年以內賣出獲利。在等待的時候,他會獲得一些收入,這是比雜貨店好的地方。不過,他只能等別人上門,以更高的價格買入他的商品,不能通過自己的推銷把商品賣出去。對於這樣的投資,他睡得安穩。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種投資方式。對於這些人,他會說,很正常,按你喜歡的方式去做吧。總之,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麽,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不要騙自己,熱愛自己的工作,堅持道德原則。菲爾·凱睿已經96歲了,他從事投資70多年,業績很出色,而且非常有耐心。但是施洛斯說他沒菲爾·凱睿那麽有耐心,不過希望可以做得和他一樣長久。

施洛斯保留了一份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持股報告。有意思的是,列表中有62家工業公司的普通股,它們的總市值是329萬美元,只有克勞利·米爾納和盧肯斯鋼鐵這兩只股票仍然健在。道格拉斯飛機已成為麥道飛機的一部分。托德船廠最近剛剛脫離第11章破產程序。大西洋灣和西印度群島占了這些股票總市值的50%以上,它是一家控股公司,後來被格雷厄姆-紐曼清算了。

仔細研究這張列表,看看它們後來的結局,多少有些耐人尋味。今天的數字要大的多了,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幾乎完全消失了,“我能理解為什麽投資者去別的地方尋找。”施洛斯找的低估的公司可能不對客戶的胃口,但是他覺得它們具有下跌保護,這是他想要的。

在尋找這種低估的股票時,施洛斯付出了很多。他會找來公司的年報、委托書、價值線以及季報。然後不停地追問許多問題:

股價為什麽被打壓?價格低於凈資產嗎?凈資產中是否包含商譽?是否有現金流?是否有凈利潤?負債水平如何?利潤率如何?所在行業如何?競爭對手如何?是否不如競爭對手?等等。

如果數字看起來令人滿意,他就會初步建倉。他關註股票的表現,以此決定要繼續買多少主要是看股價。一般而言,一只股票占5%就可以了。若確實非常看好,可能會增加到10%-20%。

施洛斯買入很多股票的時候都是小倉位。一個原因是在賣出後股價下跌,有些股票就留在手里了。有時是買的時候股價上漲,他不想追漲,就不再買了。現在的股票市場是喜歡基本面投資的人都追求經濟特許權的企業,但在施洛斯看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比較價值和當前的價格。許多人不用現在的價值,而是用將來的價值和當前的價格比較。他說他沒有這個能力,“別人怎麽做我不管,我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來。”

施洛斯以美國冶煉公司為例,說他喜歡的股票。美國冶煉歷史悠久,它是由古根海默家族創建的,總股數4200萬股。伯納德·巴魯克是原始股東之一。這家股票曾經是道瓊斯30只成份股之一,後來出了大問題被剔除,直到拉里·提許帶領它走向成功。

美國冶煉收購了一些銅礦,在1989到1992年間,它投入了大約每股20美元對那些礦山和其他系統進行現代化改造。它擁有每股20美元的現金流。為了降低負債,公司將股息從每股1.60美元降到每股0.40美元。公司的債務大約是8.73億美元,而凈資產是13億美元。公司有些銀礦,但銅礦是公司的主要自然資源。

美國銅礦的開采成本高於菲爾普斯·道奇,銅價下跌對公司影響很大。但是其股價不到20美元,擁有每股凈資產32美元和每股0.40美分的股息。而菲爾普斯·道奇的股價是49美元,凈資產是每股29美元。施洛斯更喜歡股價低於凈資產。幾年以後,時間會證明這些公司哪家表現更好。他認為,買入美國銅礦最合算,或者用別人的話說,這個價格買入最有前途。當然它不是成長股,施洛斯買的也不是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00

市場先生親述施洛斯投資法

剛過去的周末,止凡安排了一個很好的節目,就是出席巴黎兄的課程。以前都有參與過巴黎兄的課程,但當晚意義不同,因為市場先生應邀作了一小時的演說,這是破天荒的分享,形容為blog界盛事絕不為過。




當日我遲了一點到現場,到場時市場先生已經開始了他的分享,我靜靜地進去找個角落安坐,看到市場先生氣定神閒地分享投資理念,同學們又聽得投入,令我感到莫名的興奮。當然,我不應該及不可能把市場先生的所有分享內容都寫出來,還是分享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點子吧。

一直有跟蹤市場先生文章的blog友都會發現,往日市場先生較著重金融股的投資,但近年他的投資方向大改,變成大量投資折讓股,投資理念轉移為施洛斯的投資法。記得曾經在網台影片看過他親述解說這個轉變,而今次他又再一次分享個中考慮。

從前,市場先生較喜歡金融股,主要是看中其多重監管制度。所有上市公司都受證監會監管,但這一重監管不算什麼,而會計師、核數師的角色又較被動,公司提交什麼數字就核對什麼,作為投資者保障未必足夠。而保險業會有多一個保監會,銀行業又有銀監會,這都是多一重保障,至少投資者小心之餘,還多了一重主動出擊作監管的機構。

然而,自從金融海嘯之後,因為行業曾經出事,監管機構加重監管力度,同時利率勁低,金融股生意環境不好,再加上歐美等國發窮惡,不斷對這類金融機構追加罰款。金融企業已經沒有以前的盈利能力,還要雪上加霜地成本大增,因此,市場先生也不認為金融類股票在近年有好運走。

採用施洛斯的投資法,這會較適合散戶,因為集中只看資產負債表,大部份公司的表內資產其實變化有限,若選擇一些業務數字簡單的股票作投資,其實風險相對有限。市場先生轉向這投資法之後數年,親身操作,成績不錯,所以越來越有信心。

分享中,市場先生準備了一個列表,內容很有意思,列表顯示了施洛斯跟巴菲特的幾個比較,兩位同是Benjamin Graham的高徒,同是運用價值投資,但細心分析,其實也有很多微妙的分別。

首先是在於負債上,施洛斯不會運用負債槓桿作投資,自己不運用負債之餘,也不喜歡投資於有太多負債的公司。當然,巴菲特也不喜歡負債,但他的旗艦公司巴郡是一家保險公司,當中有大量的保險浮存金讓他運用,其實這也是負債的一種,多了這重槓桿,令巴菲特的回報得以倍大。

有關負債,施洛斯在揀選投資對象時不喜歡負債,這也有一個玄機,因為他喜歡選擇資產折讓股,這些股票即使沒有盈利,也有大量資產或現金,沒太大問題。但若這公司的負債很重,盈利一旦不能維持,負債的利率會慢慢吃掉這公司的資產,本來抵買的股票都變得不太抵買。

施洛斯喜歡「以極好價格買入一般公司」,而巴菲特後期較喜歡「以合理價買入優秀公司」。這個描述很容易令人看得頭昏腦脹,分辨不到兩者有何分別。其實簡單一點舉例,巴菲特以前買下的可口可樂,近期買入的蘋果公司,這些都是買入時市帳率偏高,但有很好的盈利能力,還有增長動力,施洛斯是不會買入這些公司的,因為它們始終沒有折讓。

至於年期,施洛斯會等投資項目的價值回歸,平均持有股票四年左右。而巴菲特則會更長期持有,隨時是永遠,因為他深信優質股可以不斷替股東創造價值。從這方面可以窺見到股票於兩位大師心目中的分別,分別很微少,但仍是有的。

投資股票時,施洛斯只看數字,純以數字作研究分析。巴菲特除了看當前數字之餘,還會看其成長性,亦會理會其管理層。這一點施洛斯曾經作過解釋,因為他認為巴菲特有洞察人和一盤生意的能力,只要巴菲特見過某某,與他交談過,他會大約知道這個人如何,而他自己卻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所以自謙地說投資就單單看數字了。

而且,巴菲特買股票時會很大手,甚至令自己入主所投資的公司,控制該公司的管理層,這一點的確如市場先生所言,有點離地。相反,施洛斯的投資則沒有這個操作,他真的如一個散戶般只買公司的一點股票,純看數字,不用有超越數字分析的其他操作。

當講到施洛斯的分散投資,而巴菲特喜用集中投資時,市場先生自言今天他所買入的股票與施洛斯的操作差不多,大約有一百支股票左右。他解釋這不是為分散風險而分散,只是見便宜就買,猶如追女仔一樣,見一個靚就追一個,買下買下就一百支了。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過去的表現不等於未來」、「投資當然是買未來」。但施洛斯提過一個投資哲學很特別,他只看現在,因為他認為今天我買了什麼,就是今天這股票內的資產,談什麼未來如何、願景如何,這全都是徒然。因此,施洛斯買股票從不理會將來,只看今天的交易,付出的資金換了什麼東西回來,又是純看公司內的數字,不作未來預測。這概念與絕大部份的投資者都不一樣,有趣。

既然要投資一百支股票,一個普通的散戶,更不是全職的投資者,怎會看得完所有數字呢?市場先生建議大家可以先選一些收租股,其實這些股票的資產負債表多會很悶,年復年都沒什麼變化,每次只看資產淨值,不用作太高深的分析,其實不難做到。

之後,有同學發問:「資產淨值是否包含無形資產?」。市場先生的回應令我感到他早早已透徹思考過這個問題,他表示自己喜歡按會計準則的資產淨值作計算,但這個計算方法可以人人不同,大家絕對可以採用不同做法。為何他自己喜歡採納會計準則呢?因為不依照會計準則,其實出來的結果有好有壞,不少項目有高估或低估的情況。舉例如自用的物業、酒店,都不會按當年市值作出重估,因此資產沒有被合理提升,一直被低估著。

市場先生所表達的是,資產淨值絕對可以自己計,不是死板,有很多東西可以做,無形資產可以計或不計,未有重估的可以自行重估或按會計制度,投資者亦可永遠以最保守的方法計算。而他自己希望作比較時有一致性,所以多先看會計準則計算結果。

又有同學發問,認為以這方法買入的股票多是細價股,又多是沒有人留意的,怕沒有成交,到股災時想沽貨也不能。市場先生承認這些多是細價股,成交不多,基金與財演也多不喜歡這些股票。然而,他認為這個市場上還有不少識貨之人,只要這股票有價值,總有人識貨。情況就似一位靚女用衣巾包著頭出街,沒有人發現她是靚女,但當有一天被人發現時,追她的男生就多得不得了。

這些細價股是有催化劑的,當受基金追擊或賣資產時,股價可以短時間升得很誇張。他舉了一些例子,好像中巴與爪哇,很多年來一直成交低落,但當中巴由於太多資產與現金而被基金追擊,與爪哇在賣資產套現時,成交與股價大升突升,最重要是投資本身是否能夠分析到當中的資產價值。

還有同學問為何這方法只是集中於收租股,市場先生直言這方法其實適用不同股票類別,只不過每位投資者的能力圈各有不同,而收租股可算是最容易理解的,差不多每位香港人都明白收租類公司的運作。他建議這方法最好選一些簡單的公司,有些公司非常複雜,複雜可以指其商業模式、產品,亦可以指公司架構,如果一些大型公司,年報內有很多聯營公司與合營公司,要透徹明白這公司的價值絕對不容易,亦未必能夠做到,因為聯營公司與合營公司的數字不一定需要反映出來。

一口氣聽畢市場先生的分享,離開後收到他問我覺得他講的速度會否太快或太慢?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我指他的分享節奏適中,但可能不少同學未必明白,如果在巴黎兄課程的尾段才作這分享,同學們應能吸收更多,底子較好的同學就沒大問題。

整體的感覺,一小時太快過了,意猶未盡,而且還看到市場先生準備了很多slides還未分享。今天看看市場先生與巴黎兄的blog,最新文章更新了,看來還有下文,太好了。


施洛斯價值投資擂台班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7/03/blog-post_19.html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7/03/blog-post.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68

施洛斯價值投資擂台班開始接受報名

巴黎:

昨晚星期六是第二班像Ben Graham 般理解財務報表班最後一堂,因加插了市場先生一小時客串,連續4小時同學都有點累,但令我感動是,我看到有很多同學仍然4小時不停在做筆記。

其實每堂之前我己先派發講義,同學亦己先聽了幾小時內容準備,現場因為互動關係,產生很多新的補充,同學又默默記下重要的點子。這種精神令我無話可説,要更加倍投入講好課程。

今堂市場先生客串的一小時,事前我己看了要說的PPT,Schloss的方法和理論我自己很早前己經熟讀過多篇,但不知道為何,再聽市場先生講解+現場氣氛,我馬上察覺到一些自己要改善的習慣,只要個人能稍稍調整,我很有信心未來必定投資會做得更好。

很多同學對資產折讓股投資方法都極感興趣,堂上同學不斷問很多問題,市場兄都以非常精簡的名稱解釋,例如"延後資産和負債"、''投資往來帳"、“重估投資物業”.....。

很多同學必定察覺到我在財務報表班也為這些項目專題講解過,包括GAAP入帳的帳面值和真正資本家眼中顯示NAV的不同之處。

我和市場兄從未夾過,但就像有靈犀般我談前面的基礎理論背後意義,他談後面的實踐博擊,非常連貫但沒有重疊。

雖然如此,但這次就折讓股題目上,彼此談的時間並不足夠。

因此我們決定在4月-5月合作開一個專門針對投資折讓股的理論和實踐的“施洛斯價值投資擂台班”,沒有多餘的閒話,全是我集中談資産負債表,市場兄談如何以淨資産值投資(折讓股),這是純訓練集中如何上擂台應戰沒廢話班。

我的Blog站早己多次介紹市場先生兄,如果你剛路經過未知其人,我只能說你在香港的價值投資Blog這領域太年青,因為認識者過去幾年早己賺過盆滿。

和多數高人一樣,市場兄非常低調和謙懷,早排我恭喜他今年好回報成績時,他卻說那邊那邊的人成績好勁,自己走了那隻那隻寶。市場兄就是這樣,沒有最好,衹有更好。

價值投資者都有這舖行又諗企又諗如何更進一步的癮,想想市場兄新一季度成績已經如此亮麗,但還對自己這樣要求,我衹能說他的癮越來越深。

我知道市場兄非常関注家庭,妨間很多人找他再出書或開分享投資的課程都被他推卻,市場兄從來也不曾正式開班,今次我倆風雲際會遇上,他破例了,而昨晚他只是拉動一下劍肖,聲音迥轉,鏗鏘有力,"高手要出招”的感覺馬上湧現我心裏,我也準備好接招了...........

.......但這只是前奏, 卻知事後如何,大家千萬別錯過我倆出劍之日,馬上發email,寫下個人姓名,電話號碼(以舊生會員whatspp no登記可穫優惠)和人數登記報名,連同下面的滙豐銀行的入數單至:
[email protected]

"施洛斯價值投資擂台班"
日期:4月尾5月初,3堂星期六晚上共9小時,
費用:HK$1680, 巴黎價值投資班和財務班舊生whatsapp群組會員HK$1380優惠價(必須以whatsapp會員電話確認)
付款方法:存入匯豐銀行賬號:033-203613-888 Law Kin Cheong 記得在小數點後隨意加分毫以便個人悉別,例如1680.12,1380.3..
唯一要求:不合投機、間呎技術黨
課程大綱:
1. 市場先生講解施洛斯價值投資法。
2. 市場先生講解資產折讓股投資法
3. 巴黎先生主教解讀和應用資產負債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2

施洛斯價值投資擂台班 (更新資料)

日期:4月22, 29, 5月6日星期六晚7:00-10:00, 3堂共9小时

地點: 香港駱克道3號607室

費用:HK$1680, 巴黎價值投資班和財務班舊生whatsapp群組會員HK$1380優惠價(必須以whatsapp會員電話確認)

付款方法:存入匯豐銀行賬號:033-203613-888 Law Kin Cheong 記得在小數點後隨意加分毫以作個人悉別,例如1680.12,1380.3..

 
課程大綱:
 
1. 市場先生講解施洛斯價值投資法
 
2. 市場先生講解資產折讓股投資法
 
3. 巴黎先生主講解如何透視資產負債表


報名請發email,寫下個人姓名,電話號碼, 和附上收據: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35

一場精彩的施洛斯擂台博鬥

昨晚是市場兄首場處男擂台戰,即使更改了大房亦全場爆滿。

上次市場兄在我的課程中客串只是露兩手。
而今次的擂台班,安排和以往上課是兩個不同風格。

今次安排市場先生兄講述和各股票拳來拳往交手的時候每一拳是怎樣打,對手起飛腳怎樣避,所以各同學聽得特別過引,連續3小時直落無冷場,只辛苦市場兄了。

同學應該可以分辯到市場先生兄和財演是兩種級數的講述,他強調發展一套可持續性的搏擊的方法,而不是對這支股票使用的一拳,和另一支的又是另一拳,令散戶自己無所適從和弄得糊塗。其實這道理很簡單,我們見到的泰臣、李小龍、曹星如的招式都是各自保持一格,你唔會見到泰臣出下拳又起飛腳,或者李小龍像泰臣熊步前進出拳。

不同打法風格也不是天下無敵,. 市場先生兄也坦言施洛斯方法評估工業股資產存在不足處,對以盈利估值的公司例如騰訊也不適合。

真正的高手對不同方法虛懷若谷,市場兄甘于用開山師傅施洛斯同一口吻,說自己正是遵從用一種最low level的投資方法,自知者明也,明者“Intelligent”。

市場上有無數有用的投資點子,能否容納得下,就要看胸膛是否夠濶,放得自己是否夠低。

說開投資點子,我特別受市場兄介紹的大股東持有74%後己經去到無千可施要從良這一點啓發甚深。

單這一點,對我來説已經價值不菲,還有其它的更不能盡錄。

堂上同學們興緻勃勃,其實從本星期初成立WhatsApp群組以來,已經非常熱討,我作為半個搞手,一個多年的粉絲,價值投資學弟,能夠拉到市場兄到來作第一次面對面和大家分享,而自己更能同台在後半部作點補充,實是我的榮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