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讀《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fdc.html

買股票也是做生意

——三讀《沃爾特·施洛斯資料集》
1985年2月25日,《巴倫周刊》記者凱瑟琳·威林采訪了沃爾特·施洛斯。在這次訪談中,施洛斯主要談他如何投資,投資哪些股票。
施洛斯先談他的投資經歷,如何在格雷厄姆門下受教。大力推薦《聰明的投資者》,稱這本書真的非常有用,特別是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尤其有幫助。“如果投資理念不正確,可能會走上彎路。我認為任何要投資的人,無論錢多錢少,真的都應該了解這種投資方法。”書中對於普通股的論述沒有過時,還是一樣站得住腳。
施洛斯再談他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經歷,說格雷厄姆堅信分散投資,通過買入大量股票來限制風險。格雷厄姆-紐曼公司都是買入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並且以營運資金的2/3買入,等到股價上漲到每股營運資金,就相當於賺了50%。按照這種方法,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平均收益是每年20%。
但是到了五十年代,這樣的股票越來越難找了。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都消失了。這樣的公司大多是二線公司,要麽被並購,要麽被清算,都不是最好的。大眾一般會忽視它們,因為“它們一點也不性感,沒有成長性,總是麻煩纏身,”但是股價跟便宜。若是買得太便宜,還可能打水漂,因此要謹慎一些。一般人不會買這樣的股票。但是,“總得來說,這是逆向投資的思維。”買進這樣的公司要賺錢必須花些時間,跟做生意一樣,買股票也是做生意。格雷厄姆買進公務員保險也是這種思路,他追求的理念是下跌保護,限制住虧損,只要幾只股票表現很好,複利就會帶來很好的業績。
施洛斯不知道市場會怎麽走,更不會“選時”。“所有人都想抓住正確的時機,大家都玩遊戲,我就不跟著摻和。如果你買的是價值,可能會買得太早,我就是這樣,要是跌到更低了,就繼續買入,必須對自己做的事有信心。”幹這行必須有耐心,“你能拿上五年的股票,券商都不怎麽感興趣。”施洛斯在買入一只股票時,心里已經想好了要在什麽價位賣出。他的平均持股時間是四年。當然,若公司情況日漸好轉,賣出價也可能隨之改變。
施洛斯舉例他在1971年買入的西太平洋工業公司股票,那時這家公司問題太多,擁有鐵路資產,但業績停滯不前,股價僅6美元,沒人要。1974年,它收購了一家公司,情況就好轉了,股價屢創新高。1979年每股現金分紅23美元。到1985年,股價已經上漲至112美元。雖然這時不分紅了,但有大把的利潤,管理層幹得不錯,沒有什麽賣出的理由,所以他就一直拿著。
施洛斯介紹說自己是在1955年創立公司的。那時,他找來19個合夥人,每人出5000美元,只有一個人1萬美元,總共籌集了10萬美元。資金量雖然不多,但施洛斯樂在其中,因為他覺得他的工作有意義。他沒有去找家財萬貫的人,因為這些富人不需要他。他所找的都是普通人。
施洛斯稱他是一個被動投資者。他只是買入股票,股價到了他認為合理的水平就賣出,然後買別的。格雷厄姆說,買股票要像買菜一樣買,而不能像買香水那麽買。這就是說,買股票就要買得值。要從價值出發,要遠離每天行情的波動。他的辦公室里沒有報價機。這樣就會盡量遠離市場的情緒。市場是個情緒很強烈的地方,很容易激發恐懼和貪婪……它能誘發人性中的各種缺陷。做判斷是非常難的,知道什麽時候賣出,做出賣出的決定是最難的。若許多人也開始實踐價值投資,所有人都在尋找價值,追逐價值的錢很多,那就越來越難了。因此,價格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就沒了。
截止1985年,施洛斯管理的資產大約是4500萬美元。仍然只是“小菜一碟”。但是他從來沒想錢多錢少,就是複利積累,錢越來越多,賺的錢不斷再投進去。如果你活得長,最後就會有很多錢。施洛斯會持有許多股票,大約100只,這麽多股票,有時照顧不過來。實際上,他在每只股票上投入的資金不一樣。有的股票很看好,就會投入大量資金。有的可能只會買一點,先下水,找找感覺,因為沒有股票就不會太關註。另外,他是分批賣出的。有時候剛賣一些股價就跌了,他就停下來。有時候在一定情況下,他根本不賣,這樣手里的股票不知不覺就多了,因為持有這些股票很放心。還有一種情況,買了一只股票,後來漲了很多,他也更看好了,更熟悉了,可能會註意到它有一些優點以前沒有發現。施洛斯買的第一只股票是福恩斯兄弟手套,1946年其發行價是八、九元,凈資產是2美元。到他買的時候每股營運資金是六、七元,股價是3美元。這就是低於營運資金的股票。只是這樣的股票一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施洛斯認為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放在一只股票上。因為公司不總是以股東利益為重,一般而言,管理層只顧自己。這一點必須記住。在選擇公司的時候,最好和好人站在一起。公司的管理層不一定要多聰明,他們不必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一定要誠實。施洛斯關註凈資產。他把標準降低一些,因為凈資產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他會查看公司的歷史情況,再看現在的情況,了解公司多年來的發展。不過,不能只看凈資產。還應該研究公司能賣多少錢。就算公司沒有打算出售,也可以這麽看。你花錢買入值不值?當然,也有這樣的公司,它不是價格低於凈資產的,也可能具有投資價值。比如有一家谷物加工公司(CPC),每股凈資產27美元,每股盈利4美元,股價40美元,分紅2.2美元,市盈率10倍,從來沒漲過,向下的風險可能不太大,持有這樣的股票就比較放心,可以把它當錢存。
施洛斯主要是分析公司的財報,他會算一下公司值多少錢,心里有個數,如果覺得價格合適就會投資。而賣出當然是最難的。他曾經在10美元左右買進浪琴股票,漲到20美元時就賣了,結果它漲到200美元。他還在9美元買進克拉克石油,在27美元就賣出了,結果它漲到260美元。這是發生在1968年或1972年牛市里的事。那時有些股票一飛沖天,但他根本沒有買那樣的股票。他不和別人學,只做自己的事,做自己做得來的事。他的兒子埃德溫和他的投資風格只適合他們自己。
施洛斯更願意買入的是,所在的行業陷入困境的股票。這樣的股票不會蒸蒸日上。他也不會買入電腦等行業的股票,因為他“不懂”高科技行業,所以不碰。施洛斯也有失敗的經歷。比如有一只叫西北鋼線材的股票,凈資產很高,多年來業績也不錯,但是卻陷入困境,股價跌得很慘。施洛斯說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困境。這家公司問題太多也太大了,有許多難以估量的因素,若知道它有這麽多問題,當初根本不會買。與此相同的股票還有施樂。施樂是一只高科技股,股息3美元,分紅也不錯,有大量現金流但卻“病得太久”。不過,施洛斯認為,買入一只股票,然後突然發生了很糟糕的事情,股價遭到打擊,但是這樣的事情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估值,改變的是人們對它的看法。
施洛斯喜歡滿倉投資,他覺得滿倉投資更踏實。同時,他更喜歡分散投資。他沒有買過期權,曾經買過一次,但是後來再也沒有做這樣的事了。他不做空,不搞期貨,覺得這些衍生品對券商有好處,但是對他沒好處。施洛斯稱,要是在市場上找不到太多有投資價值的股票,股市的估值就不便宜了。要是股市便宜,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會遍地都是。要是市場高估得厲害,他就不會持有任何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