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仰融牵手江淮汽车 20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4/yMMDAwMDE5MDMyMw.html


仰融牵手江淮汽车 20亿元发展新能源汽车

江淮汽车8月3日晚发布公告称,已与仰融旗下正道集团签署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共同投资20亿元人民币生产新能源汽车。

按照意向书,江淮汽车与正道集团拟按50:50股权比例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销售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

仰融曾执掌华晨汽车多年,2002年出走美国后,香港上市公司正道集团成为其唯一商业血脉。有分析师表示,仰融推动正道集团与江淮汽车合作,目的是减少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而江淮汽车乐于与仰融合作,主要是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此 前,仰融并不倾向于与汽车厂商合资。仰融团队曾于2010年6月9日造访北京,推销其美国投资移民项目。仰融希望用投资移民这一独特的融资模式,发展正道 汽车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项目。据其测算,阿拉巴马项目第一期投资需16亿美元,吸引3600个移民便可以完成这一目标。

而对于正道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基地,正道汽车总裁王川涛6月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天津、沈阳、安徽都有可能。外界普遍认为仰融选择天津的可能性更大。而在与江淮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后,合资公司的生产基地则很可能落户安徽。

据双方公告,合资公司注册地定为安徽省合肥市,双方将共同成立工作组,推动本次合资项目的后续进展工作。最终的合资协议须经双方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及政府有权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受此消息影响,8月4日江淮汽车与正道集团股票走势强劲。江淮汽车股价盘中一度封住涨停,截至下午2时48分,报9.43元,涨幅7.40%;正道集团高开高走,午盘报收0.340港元,涨幅19.2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03

正道控制新潮实业 意在汽车电池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7/1556332.shtml

 每经记者 丛刚 梅东哲 发自北京
日前,仰融旗下H股上市公司正道汽车(01188,HK)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托管“烟台新潮”控股股东东润发展所持有的20.90%股权。
8月26日,正道汽车高层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证实了上述消息,并表示将会利用新潮实业运作电池项目,这也是仰融造车计划中关键性的布局。
公告中称,此举旨在推动烟台新潮发展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并协助烟台新潮拟进军或拓展环保节能汽车相关业务领域创造条件。
时至今日,仰融的 “造车计划”已一步步浮出水面。8月8日宣布与江淮汽车签署合资的 《框架协议》,获得整车和动力总成的生产资质,下一步将借助新潮实业(600777,SH)的融资平台,或将电池业务纳入其中。从目前来看,仰融造车计划中的两个关键步骤已经完成。
上述正道汽车人士说,无论是与江淮的合作,还是未来股权托管新潮实业,都是正道汽车新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今年5月,正道汽车宣布以1.8亿元收购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公司100%股权,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开发及制造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有分析指出,佳贝思下一步将会被装入新潮实业中。
上述正道汽车人士对此传言不置可否,只表示,至于后续的动作,都将以发布的公告为准。
8月24日证监会的一纸调查令,使仰融进驻新潮实业的计划变得迷离。8月25日,新潮实业发布两则公告,一是表示新潮实业8月24日接到证监会调查通知 书,因其实际控制人常宗琳去世未披露,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其二,因大股东烟台东润正在与相关方商谈股权转让事宜,股票停牌。
有报道指出,新潮实业“隐瞒”控制人离世信息,或与股权转让有关,烟台东润的火速套现也受到了质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5

骏威汽车摘牌 广汽整体上市梦圆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6/1542981.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骏威汽车有限公司(00203.HK)昨日(8月25日)从港交所摘牌,这标志着广汽(02238,HK)对其私有化的完成。同时,经过8年时间的努力,广汽集团终于实现整体上市梦。
8月24日,骏威与广汽联合发布公告称,港交所已批准撤销骏威股份的上市地位,于8月25日营业时间结束后生效,骏威由此成为广汽的全资附属公司。预计 广汽H股股票将于8月27日寄予股东,股票将于8月30日上午9时30分在联交所开始买卖。至此,广汽努力了8年的集团整体上市已无障碍。
2002年9月,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表示,广汽开始启动集团整体上市。2004年6月,广汽股份成立。2005年7月,证监会批准广汽集团进入上市辅导 期,但一年后,广汽上市计划被无限期搁置。2005年6月,“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 年初,广汽集团重启上市,确定“A+H”方案,当年完成投行“选秀”。不过,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股市随之大跌,证监会于当年9月暂停了IPO,这 导致广汽集团的上市计划不得不推迟。
今年1月19日,广汽集团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计划以介绍形式让H股在港交所上市。广汽已基本完成介绍上市整体流程,成为港股市场罕见的介绍上市成功案例。
据了解,在港股市场上市流程比较繁琐,大致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收购股权、分协议转让和场内收购,目前比较多的是协议收购;二是换壳,即资产置换。港股介绍上市罕有成功案例,分析人士指出,广汽此次成功,主要是提出的资产置换价格非常有诚意。
广汽最初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是以每股骏威股置换0.37861股广汽H股。该方案5月份提出后,骏威股份遭市场抛售。6月8日,广汽集团发公告上调私有化 报价,换股比率修订为每股骏威置换0.474026股广汽H股。随后,在7月16日举行的法院会议及骏威汽车股东特别大会上,骏威汽车的股东通过了广汽集 团就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骏威汽车的决议。
据了解,广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资产包括广汽与本田、丰田、日野、菲亚特成立的合资企业的50%的股权,以及商用车、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等。整体上市后,广汽的融资能力将大大提升,从而增加公司在国内汽车行业中的竞争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7

汽車增長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0106

新聞報導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預計,十年後中國將擁有超過二億輛汽車,令能源安全及環境問題更加突出,必須大力推進傳統汽車節能減排,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例如提供稅務優惠,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發展。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富昌,在一個汽車發展論壇上說,希望在十年內,掌握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並達至國際先進水平,同時要設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與零部件企業,大幅提高純電動或插電式電動汽車的銷量。

一般散戶看到這種新聞,再加上財演們推波助瀾,於是一窩蜂走去買汽車股,炒電 動車概念買比亞迪(1211)? 股神巴菲特已經賺到笑,佢唔介意派貨比你,我們長線投資人,要懂得分析全局,國內汽車工業的興起,其實中央已經有了全盤部署,原來全球大部份的稀土礦藏都 是來自中國,稀土是製造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中國發展電動車,有其資源優勢。

中國國內的汽車使用率上升,直接帶來能源問題,電動車不能夠在三、五年內取代 電油車,近年石油供應已經見頂,如果各國經濟開始復甦,油價只有上升一途,石油股正如油價期權,如果未來油價大升,石油股股價將會升幅巨大,我在 iPhone App 建議了一隻石油股,現在股價已經升了兩成,現在只是升勢的開始。國內發電主要燒煤,用煤發電,令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國內發展環保能源是大勢所趨,我在 iPhone App 建議了一隻液氣股,近來股價已經升了四成多。並外,我在本網誌的組合中有隻尚德太陽能(STP),最近股價因全球太陽能設備需求放緩而大幅下跌,太陽能股 好比一隻油價的高價外期權,只有未來油價大升,先有運行。

商業社會活動是一環扣一環,明白一些必然發生的大趨勢,投資自然得心應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7

新能源汽车的两个巨人:一个叫鲁冠球,一个叫王传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5NMDAwMDE5OTE5NQ.html

当黑色尾气刺穿了头顶天空,当轰鸣声音麻痹了你的耳朵,反省从另一种技术的角度姗姗来迟。

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好像这个机器也能变得亲近起来。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混合动力、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是目前各大厂家攻关的重点,而燃料电池汽车掣肘于氢动力燃料电池,虽然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却难以实现。

这依然是一块鲜美的蛋糕。

2008年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一个新能源汽车论坛上编织过这样一个市场美梦,到2012年,国内汽车市场上10%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即100万辆。

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这个数字确定为50万辆,即5%的新车。

市场的曙光终于照进,你才蓦然发现那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家早已在十年前就打下了产业布局。鲁冠球正是这样低调的先行者。

商海里半生戎马,66岁的他仿佛不曾老去。皱纹出现在脸上,他依然能够爽朗而笑,向你讲述他的雄心未竟。

四十年,鲁冠球称自己为农民企业家,他是一个时代的财富标本。万向系已然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汽车配件行业坐拥龙头地位,又在资本市场暗筑城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年代早已过去。时光迟迟,曾经连展览会大门都进不去的鲁冠球始终不肯淡漠造车的梦想,而这个梦正在电动车上一瓣瓣绽开。

吴晓波与鲁冠球甚为相熟,他曾经概括那个年代的鲁冠球、柳传志等都是乌龟型企业家,他们都有一张坚硬的外壳,屡经敲打,无数的企业在敲打中碎裂了,而有一些,每一年身上都张一层茧,直到再也踩不烂。

电动车布局

鲁冠球操劳了近大半辈子的事业,一直是在给汽车提供零部件设备,他在公共场合从来都未曾掩饰过他对造整车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就像他始终未能改掉的萧山口音,如影随形。

当外界开始风传万向在造电动车的时候,鲁冠球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的电动车已经可以下线了。那一年是2004年,他在电动车埋首耕耘了快五年。

1999年,东南亚各国还在金融危机的漩涡里艰难逃生,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而中国,经济却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彼时,比亚迪成立不过四年,距离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就此杀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还要4年。

这一年,鲁冠球不动声色地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

2002年,鲁伟鼎31岁。他在21岁的时候进入父亲的万向集团,任总经理助理。他进入公司十年后,万向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鲁伟鼎出任董事长。

时间再回到2004年,鲁冠球春风满面。他习惯性地竖起大拇指,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实力,最重要的就是实力。他语气飞扬,眼睛里光彩灼人。如此底气十足自有其事实依据。西湖边,万向研制出的电动客车成功试运行。而这一年,比亚迪还是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新人。

次年,5辆万向研制的纯电动公交车在西湖边的Y9线正式投入载客运营。

2008年,万向的纯电动电力服务车、电力工程车、纯电动微型车、公务车通过国家发改委车辆公告试验,获准上牌照。此时,通过与国家电网合作,万向建立了26座充电站,向15个省市投入了63辆纯电力专用车。

四十年商海屹立不倒,鲁冠球的精明与谨慎早已在商业谋略中表露无遗。

多年来在数十起万向的并购中,鲁冠球更关注的是成本,宁愿从二股东做起,他也不会为了企业管理权而多付一分钱。万向的复合增长率常年维持在25.89%,稳步前行。

电动车对鲁冠球来说却不一样。你会看见,四十年过去,风雨沧桑以后,鲁冠球作为一代商人豪情未灭。那是一种对未知的积极进取,就像他当年领着6个农民创办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一样,勇敢而激情。

电动车投入十余年下来,累计投资接近5亿,毫无盈利。鲁冠球对总经理陈军说:“赚钱不是你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鲁冠球还计划将零部件产品的生产导向新能源产业。对于电动车需要的零部件才增加投资,加强研发,扩大规模。

锂电池最突出

2009年,万向的财报数字并不好看。3月开完两会,鲁冠球从北京回到位于杭州萧山的公司。4月,万向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欢腾热闹的气氛撕开了笼罩在公司上下的灰色迷雾。

这次庆典是给万向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举办奠基仪式。基地的投资超过13亿,到2010年就能达到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

同年年底,万向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此后,接踵而至的是上海世博会的订单。

世博会园区内计划运行120辆电动汽车,其中一半的锂电池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锰酸锂动力电池,另外一半则来自于万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这个基地成为鲁冠球的得意之作。他非常乐于把记者带去基地参观,展示他的最新成果。

1999年的电动车项目组现在已经变成了万向电动车有限公司,下设动力总成事业部、整车项目部、动力电池事业部三个单位。较之电动车,锂电池先一步成为刺激资本市场的利器。

今年二季度开始,锂电池板块成为市场焦点,相关个股都一再飙升。4月7日,万向钱潮增发2亿股,发行价为9.29元,两个星期后,股价突破12元,之后升高稳定在15元区间。在万向的半年报上可以看到,前十大流通股中基金占了7个,“华夏系”尤其抢眼,占据5个席位。

锂电池这个重点是鲁伟鼎一早确立下来的。那还是2001年,电动车有限公司尚未注册成立。

鲁伟鼎的经历与他父亲截然不同。

鲁 伟鼎出生的时候,鲁冠球的农机厂正小有起色。21岁时,鲁冠球拿出全部家底1150元钱开办了集体性质的农机厂。21岁时,鲁伟鼎走进了父亲的万向集团。 两年后他接任集团总裁,正当23岁。在同辈的富二代中,他被视为最“长袖善舞”的一个。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万向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

鲁伟鼎不再像鲁冠球一样专注于汽车零配件一个市场。他显然对金融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万向财务和联通资本,他控股了民生保险、万向期货、万向租赁,并参股浙商银行、浙商基金和浙江工商信托。

60多岁的鲁冠球出现在公共场合谈电动汽车,热情澎湃。他曾许下豪言壮语,现在对电动车只投资了几个亿,未来要投100亿下去,资金就是实力。他也曾动情诉说:“我搞了十年的电动车,但从来没有赚钱。但我一定继续投入,一辈子投入。”

39岁的鲁伟鼎低调,他关注电动车的发展,更热衷于在资本市场暗筑城邦。

我们看到,万向电动车的整车研制被王传福后来者居上。

万向与比亚迪

深圳的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士往来穿梭,奔流不息。间或你能看见一辆红色的士驶过,体积比普通车大。它们是比亚迪e6。

今年5月,比亚迪联合深圳鹏程出租车公司,投放30辆e6进入深圳作为出租车。此车号称在充满电的情况下能跑300公里,15分钟就能充满80%的电。更让人激动的是,今年下半年e6预计登陆美国市场,直接面对普通消费者,而价格估计为4万美元。

那边厢,万向电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向雷无奈的表示即使是现在,公司内部都还没有市场部,目前只是示范推广的概念。

王传福是一个技术狂人,他迫不及待地冲向世界,去打破由来已久的技术壁垒。在投资电池生产线时,钱不够。他就将生产线分解成一道道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用人力来弥补资金的缺口。

2003年,他从如日中天的电池行业转到汽车业,并于同年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2006年比亚迪正式成立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三年投资超过10亿来建设电动车生产研发基地。

2008年巴菲特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比亚迪,2009年,王传福一跃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相较于比亚迪积极扩张的市场攻坚,万向更像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潜心修炼者。他们要面对的不是彼此,而是市场,是技术,是更广更深的合纵联合者。

e6 不是比亚迪推出的唯一一款电动车,F3DM也于今年上市。市场却并没有因为这些产品的到来而兴奋。网易汽车今年4月做过一份36000个样本的抽样调 查,77%的消费者近两年内都不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万向的电动车至今行驶在西湖边的Y9线上,并有更多车型进入试用,却始终尚无一辆真正面向过市场。

技术短板也在逐渐显现。关于e6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的质疑纷至沓来。这是初级市场必经的技术迷惑。

就在上个月,16家央企宣布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除了一汽、东风、长安这三家整车企业宣布加入,多家油企、电企等上下游企业也囊括其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7

搶先跨入汽車 李焜耀這回合能贏郭董?

2010-11-08 TWM




日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透露,正與 大陸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洽談節能與汽車電子的合作。沒想到,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搶先一步,旗下的明基材料在八月底率先和大陸最大自有品牌奇瑞汽車 的子公司奇瑞電子,合資設立達尼特材料科技公司,共同研發電動車的電池隔離膜元件,並預計從二○一二年開始試產。這一回合的較勁,李焜耀略占上風。

根據規畫,設立在安徽省蕪湖的達尼特材料公司雙方持股各五成,計畫今年起進行實驗室及實驗線的布建,明年開始建廠。初期投資金額約人民幣一.六億元,二○一二年可進入試量產階段,量產後年營收約人民幣二.五到三億元間。

明 基材料改名前是以生產光碟片為主的達信,後來轉型生產液晶電視的零組件偏光片,如今又再轉進多項電子化學上游材料,應用範圍還包括太陽能模組背板、汽車動 力電池及醫療止血棉等,歷經三度轉型。靠著深厚的技術,成立十二年的明基材料,才能順利從低階光碟片產業蛻變成材料業。

長久以來,李焜耀和郭台銘「狹路相逢」,一路從手機、面板都處在競爭與對打的狀態,眼光前瞻的李焜耀都能早先一步看到商機,但豐收的卻總是郭台銘。如今,李焜耀又領先一步跨入汽車產業,他能否在此一役中洗雪前恥?拭目以待。

(林宏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7

黑手工廠大變身 躍升汽車黑馬股

2010-11-08 TCM




十月二十八日,位在彰化埔鹽的和勤精機剛遷完廠,所有機器、設備與生產線正陸續就定位。一切,都為了趕在近期送件申請轉上櫃。

行 事低調的和勤,主要生產讓電腦順利讀取硬碟資料的重要零件音圈馬達,目前全球市占率近二○%,是世界第一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的主要供應商。今 年上半年營收七億八千萬元、每股盈餘二‧八七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七四‧七%與二五九%,可說是興櫃族群的一匹黑馬。

和勤的核心能耐是精密沖壓技術。沖壓就是用機械力量打造金屬材料的形狀、厚薄及尺寸,一般沖壓只用一個機械力量去做,精密沖壓則透過三個力量作用,可讓用在硬碟上的金屬,所需的尺寸厚薄,一次到位,快速又精準。

但現在,和勤被看好的原因,是它挾這項技術,轉向生產汽車門鎖、齒輪、煞車盤、變速箱與液壓馬達零件,並在今年成為獨家切進日本本田(Honda)等世界級車廠門鎖零件供應鏈的台商。

「和勤基本面不錯,加上技術打進大陸車廠二級供應商,加了滿多分,很有潛質,」一位身兼電子公司財務長的創投人士觀察。

從硬碟轉戰汽車 七年前就登陸,抓到契機

事實上,民國八十一年成立的和勤,最早就是製造汽機車零件,但八十三年,由於尺寸精密度符合硬碟大廠所需,改以硬碟零件為主力產品,正好趕上硬碟蓬勃發展,去年營收衝上近十二億元。

然而,隨著硬碟進入成熟期,近三年和勤硬碟零件產品營收都維持在九億元上下,成長空間有限;沒想到,七年前跟著客戶走,登陸設廠就近服務,卻讓和勤嗅到新商機,抓住轉變契機。

「全世界最大的精密沖壓廠也不是做硬碟零件,經營主軸還是在汽車,」和勤總經理楊武鐘指出,前幾年發現中國車市正起飛,便及早布局。

儘管市場大餅就在眼前,但也要有技術本事才能搶占。目前在兩岸至少擁有八台共價值上億元精沖設備的和勤,與上櫃公司至興精機,是台灣唯二較具規模的精沖業者。

耗時兩年取認證 須備齊設備、技術與人才

只有兩家,究竟這技術門檻有多高?

首先,精密沖壓出的金屬零件切斷面,必須百分百光亮,沒有任何塌陷或撕裂。

和勤設計課經理黃超龍說,一般沖壓或仿精密沖壓的斷面,都一定有撕裂等破斷面,影響齒輪的密合傳動,不只會產生噪音,更會因磨損產生尺寸差,而不堪用。和勤精沖機器的平面精密度可達○‧○○三釐米,類似半導體的研磨規格,並可做到斷面無塌陷。

有 設備與技術還不夠,還要能開發出耐沖壓的金屬產品模具,模具的尺寸、材質、厚度都要精準,否則根本無法成形,「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全部報銷。」楊武鐘 透露,和勤目前每小時檢查一次模具尺寸是否偏離,一有狀況馬上維修。目前和勤開發的模具,平均可耐久五萬次再修正,效率是一般沖壓的兩倍。

第三,要有經驗足夠、技術熟練的人才。和勤把過去硬碟零件模具設計生產累積的多年經驗,套用到汽車領域,每次檢討各製程問題與各種不良模式分析案例,一一分門別類寫進技術手冊,打造精沖技術的資料庫。

即使和勤已有十多年經驗,但還是耗時兩年,才取得汽車精沖零件開發設計與量產的認證。在機台精密度、模具設計與操作環環相扣下,和勤終於靠技術力,獲大廠青睞。

民國九十四年,和勤取得車廠認證後,正好搭上中國本田旗下一級供應商Honda Lock廣州設廠機會,躋身本田二級供應商。

接 著,又陸續出貨給世界第二大鎖廠德國開開特(Kiekert)與和中國星光集團合資的河南星光,以及北美前十大汽車零件廠美格納(Magna),等於打入 本田、奇瑞、比亞迪、上海通用與東風日產等供應鏈,汽車零件今年上半年就已貢獻營收一億七千萬元,法人預估今年全年可貢獻集團近三億元。

挑戰十億營收貢獻 中國需求強,台廠機會大 「汽車精沖零件約二百五十個品項,以全球每年汽車產量六千萬輛計算,就有高達一百五十億個零件需求;全球每年硬碟量只有六億顆,誰大誰小?」楊武鐘說。

新揚投顧副總經理吳裕文也分析,目前中國大部分的汽車精沖零件都仰賴進口,但歐美大廠考量技術獨特性,不願到中國設廠,直接進口成本高,加上現階段中國本土廠商仍無法切入,對擁有技術與流程管理能耐的台廠來說,機會很大。

未來幾年,「大陸精沖市場成長三、五倍絕對不是問題,」連競爭對手、至興精機轉投資的蘇州昶興科技高層也不諱言,這塊市場有潛力,和勤由硬碟再切汽車精沖的方向正確。

不以硬碟零件大廠自滿,懂得探知市場變化提早卡位,把精沖技術延伸到中國汽車零件藍海,讓和勤的汽車零件營收在未來三年內有機會挑戰十億,成為衝上下一波高峰的黑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8

供應鍊震斷 台面板半導體汽車拉警報

2011-3-17  TNM




日本一直是台灣最大上游原料進口 國。上週五,日本東北遭9級強震襲擊,重創石化業,位在關西的高科技產業重鎮,雖躲過浩劫,但災後限電措施拖累日廠產能,恐導致台廠爆發搶料大戰。包括半 導體、面板與汽車業,短期零件供應吃緊,第2季末出貨將拉警報。台股15日爆出恐慌性賣盤,一度重挫447點。

上週五,日本 東北發生九級強震及海嘯災變,以及隨後核電廠受創的壞消息不斷傳出,台灣科技大廠老闆各個神經緊繃,尤其是上游原料高度仰賴日本的面板、半導體及汽車業 等。台股十五日因日本核災危機擴大,引發恐慌性賣壓,盤中一度重挫四百四十七點,五百多家跌停,在政府基金護盤下,尾盤以八二三四點作收。

面板零件 備料吃緊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上週日出席台大校園徵才活動,面色凝重地說:「日本強震對科技業,一定會有所影響。」「只是發生地震之後,與日本方面的通訊一直聯繫不上,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影響。」

週一各大面板廠採購人員一大早上班,就急著與上游供應商聯繫。一位面板業主管焦急地說:「很多供應商在東京的電話都不通,有些人還失聯,根本無法搞清楚狀況。」就算聯絡上,日本供應商對廠房受損狀況及未來供應情況,答案多是:「不清楚、不確定,待確認中。」

日本一向是面板設備和半導體重要供應商,面板高度仰賴的異方性導電膠(ACF)和半導體矽晶圓都在當地生產。其中,用來貼合面板模組驅動IC的ACF日本大廠「日立化成」,全球市占逾五成,供應台灣面板廠四成以上,而日立化成正好在重災區,業者的焦慮可想而知。

為降低庫存、讓財報好看,台灣面板廠零件備料約只有一個月。「如果日本震災衝擊超過一個月,全球面板零件的供應就會出現吃緊。」業者擔心台廠缺貨,造成客戶流失,「市占很可能被自製率較高的韓國搶走。」

產地斷電 晶圓缺貨

就算零件短缺,造成面板報價調漲,「到時候,誰手上的庫存多,就會奇貨可居。但長期而言,只要零件供給跟不上,市場買氣再好、價格再高,也吃不到這塊肥肉。」業內人士分析。

有業者已做最壞打算,「雖然科技重鎮關西不在災區,但日本電力供應吃緊,未來何時復工沒人知,只好先清查供應鏈上的庫存,不夠的,趕緊找第二供應商支援。」

台灣半導體業者同樣陷入窘境。半導體業的原料矽晶圓,最大宗來自日本的信越化學。信越位於福島的白河工廠月產能高達八十萬片,占全球矽晶圓供應量二○%左右,雖然沒受創,但因電力供應中斷,也不知何時恢復產能。

晶圓代工業者表示:「連同放在代理商的庫存一起算,未來一季都不會出現缺貨,一旦缺貨,使用比較低階晶圓片的太陽能廠商將首當其衝。」矽晶圓片將出現缺貨危機,業者擔心恐爆發搶料大戰。

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大廠鴻海,雖未在日本設廠,但地震後第一時間就注意關鍵零組件貨源,尤其是出貨熱旺的iPhone 4、iPad 2中,包括觸控面板、電池等零組件供應狀況,雖然尚有庫存,仍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

車廠停產 重挫裕隆

印 刷電路板大廠,十四日都接獲三菱瓦斯化學一封信,「手機載版材料BT樹脂基本將暫停供貨,也不接受訂單。」這使得宏達電、蘋果等智慧型手機面臨無法出貨的 危機。此外,智慧型手機及數位相機,所使用高階軟板,多來自全球第一大軟板廠日本Nippon Mektron,其主要工廠位於重災區茨城縣,因此短期內供給恐受影響。

受大震牽連,日本三大汽車豐田、本田與日產部分廠區宣布暫時停產,週一、週二,台北股市投資人信心受挫,全面殺出汽車類股,包括裕隆、裕日車與中華車都跌停作收。

日系車占台灣車市七成以上,其中八成已國產化,但仍有部分關鍵零組件來自日廠,因此市場擔心第二季起恐爆缺件潮。其中,裕隆集團旗下的裕隆為日產代工、中華車為日本三菱代工,裕日車負責銷售;而和泰汽車為豐田負責銷售、旗下國瑞為其代工。

維修庫存 短期無虞

剛 回台的裕隆汽車董事長嚴凱泰,在日本傳出災變時,立刻下令各事業體向日本合作廠商表達關心及協助之意,並了解全球供應商調配情形。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對 本刊說:「裕隆集團旗下有日產、三菱等數個品牌,整車進口部分,未來數個月供貨無虞;而國產車所需的零組件,除日本外,大陸、東南亞及美國也有供應商,可 進行全球零組件調整。」

和泰總經理蘇純興則表示:「目前各車型平均有二週至一個月的庫存量,在台灣售後維修零組件有一個月以上的庫存量,整體影響還在評估中。」

石化價揚 韓廠轉單

雖然台灣車廠強調庫存仍有二週至一個月、供應鏈受損不大,但車用電子廠商表示,「汽車的相關零組件製造、認證長達五年以上,尤其是車用電腦處理器、載板,轉單重建不易,中長期供貨都會受影響。」

相 形之下,台灣石化業者因日本石化業受創,反而受惠。由於地震及海嘯,造成日本Cosmo、新日本石油(JX Nippon)多座煉油廠失火,接著,又有多座位於重災區的煉油廠、附屬芳香烴廠,以及三菱化學(Mitsubishi Chemical)的二座輕油裂解廠關閉,使得柴油、乙烯、丙烯、PX 、PVC及EVA等石化產品價格,這幾天應聲高漲。

日本野村證券在 災後第一時間所做的調查研究指出,日本是化纖材料PTA原料「對二甲苯」(Para-xylene)的出口大國,供應全球九%,若四大煉油廠持續停工,對 二甲苯產能將損失一五%。也因此,日本地震當天,亞洲市場上的對二甲苯馬上勁揚五一?五美元,來到每噸一六五一.五美元,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價格也跟著漲到 每噸一六七一?五美元。

一名石化業者私下表示,對二甲苯和PTA是台塑集團旗下台化最賺錢的產品,台化也是國內最大的供應商。國內還有中美和、亞東石化也是PTA大廠,原先跟日本進貨的韓國廠商,已跟台廠接觸詢價。

復工難期 台塑受惠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日本地震後第一個工作天,率領台塑七人小組緊急前往麥寮六輕開閉門會議。據悉,會中討論重點在六輕對地震、海嘯的應變能力,以及制定海嘯後石化製品價格的策略。

地震前就來台北採購的日本石化業者山村表示,在向南亞塑膠洽談寶特瓶粒的過程中,原本只需要一千噸,看到日本發生地震的新聞後,馬上加碼多訂了三百噸。「連究竟何時復工,我們日本業者自己也不清楚。」

其實令山村擔心、同時也是復工最大變數的,是日本核電廠事故。由於日本全國已實施分區限電,目前供電以民生、交通用電優先,再加上有幾個化工廠、儲油槽爆炸,因此沒有人把握何時可復工,台灣業者也只能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5產業宮城震災中得利

半導體後段封測、IC設計:日商爾必達秋田封測廠已宣布停工,後續可望有轉單效應。

太陽能多晶矽:日本M.Setek的仙台廠7成產能受損嚴重,多晶矽產能吃緊。

被動元件(MLCC族群):全球供貨龍頭Murata有3座廠在宮城,震災後預料將短少5%的產能,台廠有機會取而代之。

鋼鐵:日本為全球第2大鋼鐵產國,震災造成5座高爐停工恐達6個月,鋼價短線趨漲。

石化:日本災區5煉油廠產能受影響,塑化報價看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8

報廢汽車何處去?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203&time=2011-04-08&cl=115&page=all

新的管理條例即將公佈,中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能否因此改變低技術、高污染形象?
財新《新世紀》 見習記者 崔箏

 

  手持噴著藍色火焰的氧炬切割槍,一名工人將卸成空殼的白色桑塔納轎車切成幾塊。接下來,它們被另一名工人塞進液壓打包機,在轟鳴聲中捲成一米多長的方形柱體。

  這裡是位於北京東郊的北京聯合汽車解體廠。院子裡疊放著落滿灰塵的轎車車架,方向盤、輪胎等各種部件散放於不同區域。

位于北京东郊的北京联合汽车解体厂内,工人正在切割报废的汽车。李漠 摄
位於北京東郊的北京聯合汽車解體廠內,工人正在切割報廢的汽車。李漠 攝


  汽車回收拆解利用,是報廢汽車的理想歸宿。但是,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高延莉表示,交管部門每年統計的全國報廢汽車數量,與回收拆解行業處理的實際數量無法對應,「而且差距非常巨大」,至少達數百萬輛之多。

  而且,這個行業存在違規倒賣、技術落後、二次污染等問題,報廢汽車零件用於再製造的路子長期被堵塞。

  令不少業內人士期待的是,新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佈。這意味著,中國的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市場之亂

  中國的汽車拆解業始於上世紀80年代。2009年1月1日,《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範》實施。這一年,中央財政支出6000萬元支持拆解試點企業的升級改造;第二年,補貼資金增至1億元。

  目前,中國具備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有492家,掛靠的回收拆解網點1772個。但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研究員陳銘指出,現有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數目多、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夠,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對於眾多的汽車拆解企業而言,「吃不飽飯」是常有的事。「理論上,機動車年報廢量應為車輛總數的5%,報廢汽車的數字應該很可觀。」北京聯合汽車解體廠廠長劉娟說,「實際上送到汽車解體廠的0.5%都不到。」

  這家廠的設計規模為每年處理報廢車輛1萬台以上,其規模在北京市九家獲得資質的汽車解體廠中位居前列。然而,廠子每年只能收到約3000輛報廢 車,即使在政府集中淘汰「黃標車」的2009年也只收了近7000輛。2010年年底,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為478萬輛,按理說每年可有20多萬輛車報 廢。

  專家分析,原因首先在於,出租車、租賃車輛、駕校車輛等營運車輛轉為非營運車輛使用的「營轉非」政策有漏洞。以北京為例,報廢年限為八年的營運 車輛在距離報廢時限尚餘半年左右時,會進入二手車市場,過戶轉為非營運車輛。每到北京市幾大出租車公司集中換新的時間,北京及周邊舊車市場就會出現大批便 宜的翻新二手車,車型整齊,統一噴塗著藍色油漆。而根據各地不同的規定,非營運車輛擁有長達15至20年的使用年限,甚至沒有報廢年限。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高延莉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營轉非」的政策初衷是為了物盡其用,但實際操作中有不妥之處,「營運車輛接近報廢年限 時,各零件都已經磨損到極限,轉為非營運車使用是非常不安全的。」而且,接近報廢年限的汽車在尾氣排放、耗油等方面往往表現不佳。

  此外,屢禁不止的非法拆解市場也是正規汽車解體廠收車困難的原因之一。很多正規的汽車解體廠周圍貼滿「高價收車」廣告,報廢汽車大量進入各地隱秘的拆解作坊。

  在這些作坊裡,部分不合格的零件被再次出售,整車拼裝、翻新後上路的情況屢見不鮮。

環保隱患

  在報廢機動車拆解行業中,容易引起人們關注的是拼裝車安全問題。然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研究所李麗博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拆解過程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仍未受到足夠重視。

  2007年4月,環保部頒佈《報廢機動車拆解環境保護技術規範》,對報廢機動車拆解、破碎企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定。近 四年來,該環保標準的執行情況卻不得而知。身份標準起草人之一的李麗表示,「由於還沒有對該標準的執行情況開展全國範圍的調查,無法對行業的整體執行情況 進行評價。」

  李麗說,長期以來,中國汽車拆解企業以手工勞動為主,依靠回收廢鋼鐵和其他金屬盈利,環保方面的要求很低。拆解過程中,綜合利用價值不高的廢物 料如蓄電池、空調等被隨意處理。例如,塑料已佔到整車重量的5%到10%,理想方式是分類回收,但在當前技術和設備缺失的狀況下,塑料處理通常是簡單焚 燒,嚴重污染了空氣。

  陳銘表示,與國外相比,中國汽車拆解行業在有害物質處置、環保措施和綜合利用方面均有很大差距,車用材料中的鉛、鎘、汞等重金屬如果不是以金屬 零部件的形式出現,一般會被作為垃圾丟棄,極易造成重金屬污染,而廢液分類收集處理設施、油水分離設施和地面防滲措施的不到位,也會導致嚴重的二次污染。

再製造「解禁」在即

  「在國家層面上,我們最期待的就是307號令的修改能夠盡快實施。」劉娟說。

  所謂307號令,是指國務院2001年公佈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其中規定汽車「五大總成」,即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後橋、車架,只能作為廢金屬賣給鋼鐵企業做冶煉原料。這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汽車拆解企業技術含量低、利潤不高的推手之一。

  直到2010年7月,《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公佈,提出汽車總成及其他零部件可被出售給再製造企業,經再製造加工後繼續銷售使用,並鼓勵汽車再製造企業與回收拆解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北京聯合汽車解體廠隸屬的集團公司在解體廠附近擁有一條變速器加工生產線,其集團業務還包括4S店、汽車檢測修理等產業。劉娟表示,一旦新條例 出台,集團可以擴大變速器產能,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由報廢汽車提供的再製造零件也可供給4S店等做維修使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參與起草《徵求意見稿》的高延莉認為,對五大總成再製造的「解禁」將提高汽車拆解行業的利用率,經濟效益可能翻倍。

  隨之而來的,是汽車拆解行業門檻的抬高,拆解企業註冊資本預計由原先的50萬元增加至200萬元以上,規模小、生產條件差的拆解企業將被淘汰出 局。與此同時,對再製造企業的監管和資格認證也將進一步加強,再製造的零部件需貼上「回用件」標識,僅供修理使用,不能用於新車。

  高延莉說,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是中國必須要走的路,新政出台不會太久,「有可能今年上半年就要公佈實施。」

  陳銘預測,根據目前的汽車保有量增速,到2015年,中國汽車報廢量將達到600萬輛以上,即整個歐洲的市場規模;到2020年,報廢汽車年處 理總量將達到995萬輛,接近美國市場規模;屆時將有處理規模1萬到3萬噸的大型拆解企業600家,一系列破碎分選企業、零部件再製造企業等也將隨之興 起,年產值將達到500億到550億元。

  儘管目前業務規模有限,但一些企業已經覬覦汽車拆解未來的前景。北京聯合汽車解體廠院子的馬路對面,新規劃的汽車工業園區中,佔地50多畝的汽車解體新廠區正在建設之中。

  「報廢汽車就是資源,僅僅是廢液這一項,如果能收集起來,就是非常可觀的資源規模。」陳銘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00

電動汽車自燃調查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1694&time=2011-04-23&cl=115&page=all

「美國有『9·11』,我們有『4·11』,這件事情把我們推到了風口浪尖」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達維

 

  對眾泰控股集團(下稱眾泰)董事長吳建中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尷尬的時刻。

  4月21日,上海車展期間的全球汽車論壇,作為演講嘉賓之一的吳建中端坐主席台正中。主持人介紹說,這次請來的演講嘉賓有通用的,他們是電動汽車的先驅;有北汽和比亞迪的,大家都比較熟悉;還有一位是眾泰的,大家可能知道得不多,不過最近出了點名。

  眾泰最近這點名氣,與一輛電動汽車的自燃有關。出於品牌推廣的考慮,眾泰2009年年底用上億元價格拿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但對其知名度的提升效果顯然不及此次事故。

  4月11日下午,杭州出租車司機張學軍開著一輛眾泰生產的電動汽車,拉著兩位乘客。車開到武林路女裝街街口時,乘客忽然聞到一股焦糊味,張學軍當即停車,打開後備箱檢查,發現後座下電池倉蓋縫隙處有煙冒出。

  他匆忙把後排座椅前翻,此時火苗突然從這裡竄出。由於以前沒開過電動汽車,張學軍不敢貿然採取滅火措施,準備給公司打電話求援。但兩三分鐘不 到,火勢越來越大,火苗幾乎竄到行道樹一般高,整條女裝街上都能清晰地看到黑煙升起。當聞訊趕到的消防部門撲滅大火時,車子只剩下空殼。

  在全球汽車論壇上,吳建中感慨,「美國有9·11,我們有4·11,這件事情把我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同時表示,國家電動汽車戰略是讓幾個城市先行先試,原因就是它本身不完善,需要在試驗中完善。

  通常,汽車自燃的幾率較低,且多與自身老舊有關。而眾泰在杭州推出的電動出租車一共只有15輛,運營不到三個月。

  作為新能源汽車中起點較低的一種,純電動汽車是中國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汽車行業跨越式發展最為倚重的車型。與大型車企在純電動汽車推進上的謹小慎微不同,中國的眾多後來者匆忙將產品推向市場。這場事故,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未來蒙上了陰影。

眾泰製造路徑

  出事的汽車,是眾泰生產的純電動汽車。根據該公司的介紹,這款車在充電模式下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充滿電續航里程可達200公里以上,換電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110公里,換電池只要3分鐘。百公里耗電僅13度,比同級別汽油車節約80%的成本。

  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先行先試,杭州市今年年初決定將新增600個出租車牌照中的200個專門用於新能源汽車,並將牌照年費從4000元優惠至 1000元。出身於杭州電力局系統的杭州大有科技公司,拿下了這批牌照,並出資成立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後者用每輛15萬元價格,購進不含電池的15 輛眾泰的朗悅純電動汽車和15輛海馬的普力馬純電動汽車。今年1月16日,作為杭州市首批示範運營的純電動出租車,這30輛車正式上路。

  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出事前這批汽車平均運行了1萬公里左右,各方面反映還可以,出事後已經停止其他29輛車的運營,請廠家來檢查。原計劃4月底再推出20輛電動出租車,現在也要延遲。

  眾泰源於浙江永康的長城機械五金廠。從1999年起,該企業先後收購蕭山一家改裝車生產企業和汽車儀表上市企業黃山金馬股份。2005年,眾泰 收購台灣豐田的特銳生產線,實現整車製造夢想,此後又與成都新大地合作設立浙江分公司,使其眾泰2008掛著成都新大地的戶口出生。2007年3月,眾泰 從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哥哥李胥兵手中買下江南汽車70%股份,將江南奧拓收至旗下,正式獲得轎車生產牌照。同年,眾泰收購菲亞特停產的藍旗亞力普拉生 產線,以及派力奧等幾個車型和發動機生產線。

  2008年11月,眾泰取得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認證。繼今年1月純電動汽車開始出租車運營後,眾泰又在為國際快遞巨頭TNT組建杭州純電動快遞車隊。這款朗悅純電動汽車還於今年3月開幕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亮相。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眾泰進入汽車行業的捷徑就是借殼,縱觀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企業,成功者大多不是靠殼資源進入,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能力。

  「他們有什麼?什麼也沒有。」4月20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教授在上海車展期間不客氣地表示,眾泰不僅沒有電池技術,整車技術也是淘汰的技術,「這次事故是偶然的,但出事故是必然的。」

  在市場還未普遍認可的情況下,由政府主導推動應用,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走的一條道路。當技術並不十分成熟時,是否適合用於出租車這類高強度運行車輛,則受到了一些業內專家的質疑。

  陳全世說,電動汽車仍處在比較弱小的階段,不應在比較惡劣的條件下使用,拿去做出租車。

  他認為,在目前的階段,純電動汽車需要在合適的條件、合適的地區、合適的路線上,給那些正確的使用者,比如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使用者使用,才能在產業化過程中有所作為。「電動車還處於一個小學、初中階段,沒到高中。試驗是要有條件的。」

  陳全世承認,自己的看法與很多人不同。從深圳到北京,都有產自本地的純電動出租車在運行,其中深圳運行規模最大,時間已接近一年。

電池就是炸彈?

  這次自燃事故,引發了人們對於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擔憂。在陳全世看來,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有可能變成炸彈,「受控地放電就是電池,不受控地放電就是炸彈。」

  根據眾泰的介紹,朗悅純電動汽車採用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可達1500次以上,性價比是鉛酸電池的4倍以上,具有使用安全、可大電 流充放電的等優點。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明顯是在嘲笑消費者的無知,因為現在並沒有任何一款在駕駛感受上能和傳統汽車競爭的電動汽車採用鉛酸電池作為動 力,此種比較毫無意義,「要比就跟錳酸鋰電池、鈷酸鋰電池比。」一般說來,磷酸鐵鋰電池的穩定性優於錳酸鋰電池,但仍然存在自燃風險。

  中航鋰電(洛陽)有限公司機車部部長張利波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鋰離子電池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可能導致鋰離子電池發生燃燒,且相互之間具有連鎖效應。

  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為磷酸鐵鋰,充電過程中晶體結構層間距離發生變化,將影響其熱穩定性。負極材料一般為碳,充放電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可能 與正極材料釋放的氧氣反應。如果發生熱氧老化,正負極短路,電池會起火燃燒。因此,鋰離子電池隔通常用聚烯烴系樹酯作為隔膜,隔開電池正負極。而鋰離子電 池電解液中的有機溶劑,達到一定工作電壓時會離解出甲烷、一氧化碳等易燃氣體,更是一個危險因素。

  通用汽車電池專家馬克·威爾布魯格(Mark Verbrugge)曾經指出,如果由於工藝上的問題,兩個電極接到一起,造成內部短路,就會出問題。在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上,出現這個問題的概率 是千萬分之一,但一輛車的電池組由幾千個電池組成,發生問題的概率就會降到幾千分之一。

  據《南方週末》報導,為眾泰朗悅提供電池的有萬向電動車公司。該公司電池車間一位負責人堅持認為是由於電池組組裝問題導致的內部損壞,造成發熱過量,與電池性能無關。而陳全世獲得的消息是,這批車並不完全是由萬向提供的電池,「還有一家浙江的無名小卒」。

  由於電池充電一次至少需要幾個小時,無法適應出租車的運營強度。眾泰為杭州新能源汽車公司提供的是換電式純電動汽車,行駛一百公里左右後更換電 池。杭州市為此協調杭州電力局成立杭州市電動汽車服務公司,按照每公里0.5元價格更換電池。對出租車公司而言,雖然省下了每輛車4組電池共8萬元費用, 採用換電模式相當於百公里50元,接近7升汽油的價格,他們需要承擔的不僅是接近燃油的成本,更有比充電式電動車更大的風險。

  陳全世說,目前換電式的問題其實是一個世界難題,他們正和一家公司合作研發箱式電池,換上以後做放電試驗。連接得很結實的時候沒有什麼問題,但更換不方便,稍微方便一點,連接的地方就容易出現火花。有幾個公司為此投標,但只有一個德國公司做得比較好,其他的毛病太多。

  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整車及系統集成部部長助理張彥輝也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動力電池在放電的時候,接頭上經常有高達幾百安培的電流,接頭稍微有鬆動的話,就會出現電弧。

  在陳全世看來,換電式電動汽車還在實驗階段,不應強行推廣。「把優點誇得太多,其實它缺點還是很明顯。」

行業陣痛

  眾泰換電式純電動汽車的這次自燃事故,給沉浸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美好目標中的很多人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

  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國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其中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 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年銷量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業內人士表示,中央財 政未來十年要在新能源汽車上投資1000億元,加上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配套資金,總規模將超萬億元。

  許多正在雄心勃勃進入純電動車領域的中國車企,更願意將此次事故視為個案。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就表示,這次事故不會影響廣汽純電動傳祺的上市步伐。根據廣汽的計劃,傳祺將於年內下線。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電池責任專家肖成偉也說,如果電池設計足夠好,控制線路足夠好,應該不會有這種事故。

  令車企更加擔心的,是這次事故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中國汽車要聞》主編鐘師說,他接觸的廠家對此都比較擔心,不是對自己產品安全性的擔心,而 是擔心這件事給整個行業的未來蒙上陰影。他認為,電動汽車既然是示範運營,就應限定在一定範圍,最好是讓政府機關、專業車隊來開,作為出租車滿大街跑,出 了事所有人都看得到,影響太壞,「推廣也要講方式。」

  安永全球汽車市場合夥人傑夫·漢寧(Jeff Henning)表示,2011年是全球汽車廠商電動車技術在全球主要市場開始接受真正的終端客戶反饋測試的一年,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會形成,這將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長期不穩定因素。

  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說,一開始由杭州市電力局牽頭、眾泰和萬向等相關企業參與的調查無法達成一致,目前杭州市政府已經委託給一 家第三方機構,該機構將邀請全國這一領域的專家赴杭州會診。陳全世也將於本月25日左右去杭州參與調查。根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他判斷基本上就是電池連線 出了問題。

  杭州市電力局負責外宣的張偉華說,國內很多專家都會來,初步結論要到本月底,正式結論最晚到5月中旬可以出來。「這件事上,市政府也比較慎重,要求儘量請全國有名的專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