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猜測,歐洲央行會推出刺激政策來避免經濟衰退影響。受此影響,投資級公司的借貸成本降至紀錄新低。
據美銀美林數據,本周歐元債券收益率下跌6個基點,至1.4%。同時,德國基準10年期債券收益率也有所下降。昨日,其收益率首次跌破1%。
數據顯示,歐元區出人意料地零增長。因此,安全債務的需求上漲。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承諾,如果情況惡化,將推出前所未有的刺激政策,可能包括大規模量化寬松。
彭博新聞社援引M&G Investments基金經理Stefan Isaacs表示,
歐洲信貸市場以德國國債作為基準。而通脹和經濟數據的疲軟將國債收益率推至紀錄低點,這也推低了投資級債券的收益率。市場的避險情緒讓投資者從高收益債券中撤出了資金。
據EPFR的數據,本周,投資者從歐洲高收益債券中撤出了約6.54億美元。上周撤出了9.34億美元。
資金撤出的放緩帶來了垃圾債券市場的反彈。本周,垃圾級債券收益率下跌了20個基點,至4.08%,為8月5日以來的最低水平。
彭博新聞社援引德意誌銀行信貸策略師Nick Burns表示,
資金開始回到高收益率債券,很明顯,市場的避險情緒有所下降。
國際鐵礦石成為近期“最熊”的金融資產之一,價格一路下挫,昨日再度刷新五年最低記錄。
周五,國際鐵礦石價格再度刷新五年低點,作為現貨交易基準價格的澳大利亞發運至中國的即期交付鐵礦石期貨價跌至81.70美元/噸,當日跌幅達1.6%。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援引交易員觀點指出,缺乏買興及中國螺紋鋼價格走低均打壓國際鐵礦石價格跌破五年低位。澳新銀行研報稱:
中國鋼鐵廠本周補庫規模較小,而近期的宏觀刺激措施也沒有明顯提振市場情緒。
以往,鐵礦石價格在臨近年終時都會走強,因為中國鋼貿商和制造商都會在冬季來臨前補庫存。但是,隨著國內需求疲弱,融資困難,澳新銀行對此類交易模式能否延續越來越表示懷疑。
這種懷疑不是沒有現實依據。近幾周對中國市場進行調研的分析師們表示,中國鋼廠和貿易商目前持有的庫存為正常水平的一半,且在入冬前並沒有明顯的補庫計劃。
在研究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看來,這種現象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中國主要港口庫存高企,鋼價萎靡不振,相關行業企業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進行鐵礦石套保對沖能力有限。
年初至今,隨著必和必拓、FMG(Fortescue Metals Group)、力拓和淡水河谷這四大國際鐵礦石供應巨頭持續增產,國際鐵礦石累計跌幅高達40%。
高盛認為,鐵礦石市場恐難複蘇。華爾街見聞網站本月曾援引高盛報告發文:“今年是一個轉折點,鐵礦石產能擴張速度追上了需求增速,利潤率跌至歷史新低。”高盛預計,明年鐵礦石均價為80美元/噸,而2015年全球鐵礦石供應過剩量將增至1.63億噸。
必和必拓高管Alberto Calderon更悲觀,他認為,產能擴張致使全球供應過剩,鐵礦石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15%,且底部時間可能長達3年。
渣打銀行對鐵礦石價格憂心忡忡,該行分析師Melinda Moore在研報中表示:
四季度鐵礦石行業供需平衡看起來相當糟糕,因此,除了2008年,我們比過去十年更擔憂今年四季度的價格下跌表現。
美國大學最熱門的專業是商科,讀研究生最火爆的碩士學位是MBA。其背後的心態不難理解:這種專業畢業後好找高薪工作。
而據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感到工作很苦逼的商科大學畢業生比其他學科學生都多。全球商業市場研究與咨詢服務機構蓋洛普與普度大學聯合進行的調查發現,將近三萬名大學畢業生受訪者之中,許多商科畢業生認為自己的工作很痛苦。
如以下圖表所示,問到是否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是否感興趣時,回答很感興趣的商科專業學生比其他學科學生占比都低,不論是2000-2014年畢業的商科學生,還是歷年該學科畢業生,比例都不足40%。
蓋洛普的調查將“幸福的目的”定義為喜歡日常工作並為達到個人目標而努力。在問到事業成就是否幸福的目的時,商科專業的學生占比同樣墊底,2000-2014年畢業的學生比例同樣低於該學科歷年平均水平。
即使是拿到MBA學位的碩士,對職業的興趣和幸福的歸屬感也沒有其他學科的碩士生高。這份調查結果提醒大家,雖然學商科可能更容易找工作,但卻未必會讓人滿意自己的生活,未必感到最幸福。
實際上,商科甚至已經不是收入最有保障的學科:自然科學和工程學學科比商科帶來的收入更高。
不過,商科也有長期潛力。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開展的教育調查項目The Hamilton Project數據顯示,在各種學科之中,計算機學的畢業生可能剛畢業就能拿到最高收入,可商科的長期收入更高。95%的商科大學生畢生收入為423萬美元,計算機學是393萬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路透社10月13日報道稱,沙特私下對原油市場參與者表示,他們對油價明顯走低沒有感到不適。這是一個急劇的政策轉變,可能旨在以低油價逼迫包括美國頁巖油區在內的競爭對手產量增速放緩。
面對近期的油價大跌,包括委內瑞拉在內的部分OPEC成員國呼籲減產以推動油價回升至每桶100美元上方。OPEC成員對低油價的容忍度各不相同。伊朗和委內瑞拉需要高油價保證政府收支平衡,而科威特、沙特的盈虧平衡價格相對低。
然而,路透社報道援引了解內情的知情人士消息稱,沙特官員近期在與原油市場投資者和分析師的私下會議中傳達出完全不同的信息:沙特已準備好接受油價低於每桶90美元,甚至是80美元。可以忍受的時長大概是一兩年。
這個會議釋放出清晰的信號:沙特采取忍受油價長期低於每桶100美元的策略,以此保持自己未來多年的市場份額。
多位匿名知情人認為,如今,沙特似乎是在賭註:一段時期的低油價將抑制新投資,令來自美國頁巖油區的原油等更多的市場供應增長放緩,部分加入原油價格戰的OPEC成員國可能無法承受長期低油價而被迫削減產出。對於沙特來說,以這種方式為中期的更高收益鋪平道路是必要的。
華爾街見聞近期多次提及,全球原油市場價格戰硝煙彌漫。本月初,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將銷往亞洲的原油官方價格下調至近6年來最低。此後,伊朗緊步沙特後塵,向亞洲買家出售的輕質原油價格降幅創近6年最大。上周,伊朗、伊拉克也先後加入了價格戰。
上周,布倫特原油和美國的基準WTI原油價格均較6月巔峰期大跌逾20%,原油市場正式進入熊市。OPEC內部平均油價上周也跌至2010年12月以來最低。
此次沙特官員的私下談話並未透露該國是否同意減產。沙特原油產出占OPEC總產量的1/3左右,約為每天970萬桶左右。
然而,不確定的一點在於:沙特對原油市場觀察者顯露的種種,是否是該國致力於實施的新策略,或者說是為了給其他OPEC成員國制造新話題,以誘使他們站在沙特一邊,最終收緊供應的龍頭。
一位沒有直接參與此次私下談話的消息人士稱,沙特未必希望油價進一步下跌,但也不願意單方面減產,沙特還準備容忍更低的油價直到其他OPEC成員國承諾付諸行動。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1%,為2012年8月以來最差表現,顯示中國經濟進一步減速的趨勢。
統計局數據顯示:
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446.8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1-9月份回落1.2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46283.5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比1-9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
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大降45.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樣下滑明顯。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明顯。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報道鐵礦石價格今年下跌了48%,因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商加大產出,令全球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在全球大環境之下,采礦業利潤大幅下降並不意外。
數據疲軟使得上周中國央行降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得到體現。本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0月份比上月增長0.52%。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
統計局詳細數據如下: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54.7億元,同比下降2.1%,而9月份為同比增長0.4%。
1-10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100.3億元,同比下降1.2%;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15.2億元,增長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626.5億元,增長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045.3億元,增長12.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6491.7億元,增長8.7%。
1-10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257.4億元,同比下降20.1%;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0185.4億元,增長10.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4004億元,增長17.9%。
1-10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個行業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紡織業增長6.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9.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0.7%,汽車制造業增長19.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3.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5.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1.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下降11.2%。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10月份工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生產和銷售有所放緩,成本上升快於銷售增長,價格走低擠壓盈利空間。
產品銷售增長緩慢。市場需求不旺導致生產和銷售有所放緩。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增速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3%,增速為前10個月較低水平。
成本上升快於銷售增長。盡管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由於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企業成本增速快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0月份,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主營業務收入快0.6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6元,同比增加0.44元。
價格走低擠壓盈利空間。初步測算,10月份,因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減少約2160億元,而因原材料購進價格下降2.5%,主營業務成本減少約1560億元,兩者相抵,利潤總額凈減少約600億元,對利潤增速下降影響明顯。
10月份,盡管煤炭、石油天然氣開采、黑色金屬礦、石油加工、建材、鋼鐵等傳統上遊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利潤下降明顯;但食品、紡織服裝、文體娛樂用品、化工、醫藥、汽車等滿足生活消費或轉型升級的行業利潤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這表明國家一系列調結構、促轉型、提質增效政策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從1-10月份總體情況看,工業利潤仍保持一定增長,利潤率還穩中略升,1-10月份,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7%,比1-9月份提高0.05個百分點,顯示在新常態下工業經濟效益總體上仍呈平穩運行態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如果你覺得油價下跌給位於美國德州的石油生產商帶來了麻煩,那加拿大的生產商就更慘了。
西加拿大精選重質原油價格已經跌破每桶35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新低。這意味著西加拿大精選重質原油價格在過去6個月內下跌達60%。
在過去幾周,受到油價下跌影響,美國油井數量不斷下降,而今年1月的第一周,加拿大油井數量降至有史以來同期最低。
自去年7月以來,加元不斷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低油價所帶來的船運成本降低幫助全球最大鐵礦石出口公司淡水河谷受益匪淺。這家巴西公司已經超越力拓和必和必拓成為了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石生廠商。
Sanford C. Bernstein駐倫敦分析師Paul Gait向彭博表示,“過去數月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導致船用重油價格同步下行,由此帶來的成本降低幫助淡水河谷成為了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石公司。淡水河谷目前船運用油成本相較於澳洲公司大約每噸便宜6美元左右。過去五年,淡水河谷運往中國的平均船運成本高達23美元/噸,而澳洲公司僅有9美元/噸。”
三大鐵礦石公司的出口量占到了全球的60%,並且在2014年全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依然選擇逆勢擴張。澳洲兩大鐵礦石公司力拓和必和必拓此前一直因為更為臨近中國而擁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三大鐵礦石公司並未就Bernstein的說法做出任何評論。必和必拓2014年曾表示計劃在今年將鐵礦石的成本由25美元/噸降至20美元/噸(不包含運費及特許費),這和力拓2014年上半年的成本20.40美元/噸相近。
原油價格在2014年出現重挫,跌幅超過50%的表現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