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讀書劄記160212盛唐詩(二十二) 孤燈燃客夢:岑參 上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2/1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212/

讀書劄記160212
盛唐詩(二十二) 孤燈燃客夢:岑參 上篇
蕭律師執筆

〈盛唐的「後生」詩人〉

詩歌不能單以編年方式來界定。成熟於開元時期的詩人構成第一代,鬆散地統一於與宮廷詩和初唐風格的否定聯繫。 比起高適、李白一類外來者的作品,京城詩人的作品可能較深地融入了宮廷詩的技巧,但這一代詩人都擁有創新的自由,這在初唐是不可能的。這一代重新產生了對於 隱士、狂士、創造自由、賢士高風等價值觀的興趣,從而將個人及其內在的特性置於社會角色之上。***

由於幾個世紀以來都未出現過真正偉大的詩人,個人才華有著較多施展空間,故天才較容易在那歲月中出現。宮廷不見「偉大」詩人,是由於宮廷詩基本上是一種無個性差異的活動,要等到李白將詩歌作為個性表現的觀念才出現「天才」。

但八世紀中葉的年輕詩人,面對著一群聲望卓著、各具風格的天才,這在中國文學史是空前的。 青年 王維掌握了 宋之問和沈佺期的技巧而無礙於對自己對詩歌的發展。 但在740年代,岑參即使掌握了李白的藝術而只能成為李白的無力回聲。 以沈、宋風格作詩,王維可以被稱為「詩匠」;而以王維或李白風格作詩,岑參卻被稱為「模仿者」。當第二代詩人成熟時,第一代的大師們仍健在或沒有過時。當岑參、杜甫、元結及錢起努力尋找自己詩歌的聲音時,王維和李白正處於他們創造力量的高峰。

另一些年輕詩人試圖超越他們的前輩,這種超越發展成為放縱衍麗的「天寶歌行體」。 還有一些年輕詩人試圖否定他們的天才前輩,以復古傳統作為他們的工具。在這些反應中,錢起及其他一群詩人是京城傳統的守舊者;岑參是過火的天寶歌行體大師;元結是復古激進派;最後是杜甫,吸收和超越了所有前輩詩人。

安祿山叛亂導致文化嚴重創傷,戰亂後的詩歌幾乎普遍地收斂了,除了杜甫。高適、岑參及元結的作品明顯地轉向守舊;甚至連豪放的李白,在最後幾年的詩作中也減少了放縱。其後八世紀中葉的詩人相繼逝世。幾十年的軍事和政治動亂損害了虛弱的唐王朝。在這過程中,一種嚴格守舊的風格統治了京城詩。盛唐第三代已無法對過去的天才作出創造性反應,而只能滿足於追隨開元天寶的前輩。

在760-790的幾十年間,東南地區成為一個與京城匹敵的詩歌活動中心。 在那裡,八世紀後期最有才華的詩人 韋應物寫出了適合時代的風格:對逝去繁榮—包括文學、政治與文化的繁榮的哀悼和追憶。與此同時,東南僧人 皎然從該世紀豐富多彩的詩歌中總結了重要的經驗,並傳授給幾位前程遠大的年輕詩人,這些詩人後來成為中唐重要的詩人。 皎然本人還在自己的作品中包含了廣泛的趣味。這種在時代風格和個性詩人之間自由移動的能力,後成為中國後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岑參1〉

岑參約生於715年,先祖在唐代曾有三位為相,包括他的曾祖父。但他的父親只官至刺史,家庭社會地位和權勢都不再顯赫。

岑參早期的生活所知不多,只知其家庭可能維持中等生活水平。他十九歲時赴長安,獻書朝廷,希望能得官,不果。後來再返京城時,被薦舉為進士。

岑參最典型的詩篇要到740年代才出現,顯示了他深受王維、孟浩然和李白的影響。他並不認識王維和孟浩然,但可能結識李白。是他們的詩歌天才將岑參引向他們的風格。 730年代是隱士詩和陶潛復興的高潮,青年岑參在忙於求仕的同時,也大寫寧靜的詩: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夕與人群疏,轉愛丘壑中。心淡水木會,興幽魚鳥通。……….

在同一詩中,岑參扮演了孟浩然:「谿雲淡秋容。」(孟詩;「微雲淡河漢。」)

同詩中還有一句:「勝愜只自知。」(此句太接近王維晚期詩的名句「勝事空自知。」)

在720年代,王維感到「心與大川閒。」岑參發現理想的隱士兼漁父是:「心與滄浪清。」

740年代初,當岑參還籠罩在王維那優美圓熟風格的魅力下,一位新的詩才出現於京城,那是李白。大約同時,李白的各種面具也出現在岑參的詩中。如同李白讚美了襄陽的狂飲者,岑參在經過古城邯鄲時,準確無誤地模仿了李白的聲音:

《邯鄲客舍歌》
「……….. 邯鄲女兒夜沽酒,對客挑燈誇數錢。酩酊醉時日正午,一曲狂歌壚上眠。」

與740年代其他年青詩人一樣,岑參感覺到第一代大師的魅力而不經不覺受其風格所影響,但岑參仍能以創造性的手法綜合了京城詩歌技巧和新天寶風格。

五言句的第三字,即後世所謂句「眼」,岑參開始在這個位置運用奇峻的隱喻:

「孤燈燃客夢,寒杵搗鄉愁。」詩人從夢中醒來,眼前燈火閃爍,仿彿使他夢中幻象燃燒閃耀;在寒冷中,杵衣聲「搗」起了旅客思念家鄉的愁思。

「藥椀搖山影,正竿帶水痕。」

以上兩首詩的其他部分如同平板的句子圍繞出色的對句。岑參在邊塞詩中能夠保持別出心裁的描繪,但在盛唐律詩美學中卻做不到。

744年,岑參考中進士,但授職不高,表明他不具影響力。749年,大將 高仙芝入朝,任他為幕僚,帶他返回駐地 安西(在今新疆庫車。)751年,高仙芝在惕羅斯城戰役慘敗於大食,落魄返回京城。

752年,岑參也返京,在那裡結識了杜甫和高適。兩年後,他返回中亞,此次是去北庭和輪臺(也是在現今新疆),在節度使 封常清的幕府任職。安祿山反叛爆發時,岑參還在新疆。越二年,返抵行都鳳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