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高增長,旨在填補16年缺口
17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17年全區計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YoY+50%,我們認為投資大幅增長是為了填補16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缺口,16年4季度新疆地區政府換屆是導致16年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主要因素。15年以來新疆地區工業投資持續下滑,16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2789億,YoY-15%,投資回落勢頭仍未扭轉,我們認為17年基建投資發力將成為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保障。
12年以來,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16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9984億元,YoY-5%,僅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值的83%,連續兩年不達目標。17年1月9日,新疆自治區新一屆政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性帶動作用,力爭17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以上,YoY+50%以上。
新疆17年1.5萬億投資實為填補16年固定資產投資缺口。根據17年政府工作報告,我們預計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約為1萬億,如果1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16-17年合計將完成投資2.5萬億。若根據《新疆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期間,新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在15年(1.07萬億)的基礎上年均增長12%,我們預計16、17年的投資額分別為1.20億元和1.35億元,合計2.55萬億,兩者基本吻合,因此我們認為17年投資激增主要是為了填補16年固定資產投資的缺口。
新疆地方政府換屆導致16年固定資產投資下滑。新疆、西藏同為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且均位於我國邊陲,政策穩定性對於地方經濟建設持續穩定發展尤為重要。我們認為近幾年新疆、西藏由於地方政府換屆期間政策不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出現一定程度下行。16年4季度新疆的投資增速下滑主要是由於16年10月份新疆政府換屆引起。
新疆工業投資持續下行,基建投資成17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新疆地區的工業投資增速從12年開始持續下行,16年1-9月,全區工業投資2789億元,YoY-15.0%,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15年的50%下降到目前的35%。16年以來,新疆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下滑,1-11月共完成基建投資3642億元,YoY-0.4%,投資回落勢頭仍未扭轉。17年基建投資發力將成為實現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的重要保障。
新疆打造區域交通樞紐,“一帶一路”項目加速落地
新疆自15年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地位後,積極推動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確定建設優先推進項目3.26萬億,其中計劃16年開工的項目達1.2萬億。16年中巴經濟走廊與國際貨運的快速發展,新疆的區域地理優勢逐步凸顯。17年“一帶一路”戰略將走向落地執行階段,未來產能合作規劃的出臺以及17年5月高峰論壇的召開將帶動新疆“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速。
新疆定位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著重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新疆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通要塞,是連接世界上東、西兩大經濟圈(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的關鍵節點,東連我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西通中西南亞以及中東、歐洲各國,具有“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地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新疆積極推動“五中心三基地三通道”建設,重點打造區域交通樞紐中心,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中巴經濟走廊與國際貨運的快速發展,新疆區域地理位置優勢日益凸顯。2016年以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已有不少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等一批重點項目完成融資。此外,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建設全面推進,目前中吉烏鐵路“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項目竣工通車,塔吉克斯坦“瓦赫達特—亞灣”橋隧項目一號隧道貫通。“一帶一路”沿線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將大大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發展,作為中外連接的重要節點,新疆將充分受益。
新疆政府積極推動互聯互通,“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將提速。新疆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大力推進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三大越跨新疆大通道,完善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綜合交通體系,推進中俄、中塔、中吉跨境光纜建設,推動與周邊省區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15年自治區發改委推出了《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優先推進項目清單》,初步確定優先推進項目有352項(類),總投資超過3.26萬億,其中計劃16年開工建設的項目約153項(類),總投資超過1.2萬億。17年5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於北京舉行,截止2月3日已有約20國家領導人確認參與峰會。作為2017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高峰論壇的舉辦將為加速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推行,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的新疆地區有望充分受益。在政策的持續推動下,17年“一帶一路”戰略進入落地執行階段,新疆“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有望提速。
新疆基建投資加碼,水泥行業受益最直接
16年新疆水泥產能與產量分別為1億噸與3965噸,產能利用率僅為39%,水泥市場價格11年峰值下滑55%至目前的270元/噸,新疆水泥行業處於景氣谷底。14年以來新疆率先實行錯峰生產與區域行業自律,行業供給情況有所改善,16年部分地區重點企業實現盈利。17年新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有望為區域水泥需求帶來50%的增長,17年水泥需求量有望達6000萬噸左右,在錯峰生產與行業自律持續推進的情況下,新疆地區水泥價格有望從底部回升。
新疆水泥行業目前位於景氣谷底。受“四萬億投資計劃”與“援疆建設”的推動,08-11年新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快速增長(08-11CAGR為30%),帶動新疆水泥產能快速擴張。12年以來,由於新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行,新疆區域水泥需求快速下滑,產能嚴重過剩。截止16年,新疆地區共有水泥產能1億噸,16年新疆地區水泥產量3965噸,產能利用率僅為39%,水泥市場價格從11年的600元/噸快速下滑,13年7月以來長期處於歷史底部,目前價格270元/噸,較11年峰值降幅達55%。
政府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錯峰生產與區域行業自律取得實效。2014年以來,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新疆地區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實行了冬季錯峰生產政策,推動行業自律。據新疆建材辦消息,2016年新疆地區全行業實現減虧80%,超額完成了年初50%的減虧目標任務。16年南疆五地州、伊犁、哈密的行業自律效果顯著,16年1到11月,南疆三地州重點企業盈利3.7億元。從區域龍頭企業天山股份與青松建化的盈利情況看,16年以來公司各季度虧損逐步減少,天山股份從16年2季度開始實現利潤回正。
新疆基建投資加碼帶來水泥需求增量。新疆政府在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17年全年全年力爭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000億元,鐵路建設投資347億元,機場建設投資143.5億元,水利建設投資360億元,電力工程“電化新疆”建設投資1810億元以上。17年1月18日召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新疆計劃開工交通建設項目2933個,總投資約7571億元,力爭完成投資2000億元。按新疆地區水泥需求增長50%計算,2017年的水泥需求有望達到5,947萬噸,目前新疆水泥產能約為10,154萬噸,2017年水泥產能利用率有望提高至59%。未來新疆水泥供給側改革將持續推進,錯峰生產與行業自律的進一步落實將帶動新疆水泥價格將由底部回升。
投資建議
“一帶一路”基建需求帶動新疆水泥工業複蘇,建議關註天山股份,青松建化。由於10-13年新疆地區水泥產能大幅釋放後,新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斷下滑,需求低迷,導致新疆水泥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目前處於谷底。14年,新疆地區率先實施錯峰生產,由於地區行業集中度較高,2015年水泥熟料的CR3市場份額為56%,在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新疆地區供給狀況逐步改善。
2017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之年,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新疆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推進我國與鄰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帶動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17年新疆地區水泥工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建議重點關註區域龍頭:天山股份,青松建化。
風險提示
新疆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未及預期,“一帶一路”建設未及預期。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6月8日晚間,曙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丹東黃海近日收到丹東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5年度國家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補助清算資金3900萬元。
而早在去年12月30日,丹東黃海於就收到了丹東市財政局轉支付的2015年度國家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補助清算資金5.42億元。這意味著,目前丹東黃海2015年的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已經全部到賬,累計補貼額達到5.81億元。對此公司稱,該項資金的取得將有利於改善丹東黃海的現金流,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事實上,由於丹東黃海新能源客車的銷售量出現斷崖式下跌曾一度使曙光股份蒙上“騙補”陰影。彼時,公司新能源客車銷量一度從2015年12月份的925輛跌至2016年1月份的0輛。
對於新能源汽車銷量暴跌,公司表示,由於國家新能源政策的變化,2016年公司入圍新能源汽車新的推薦車型目錄的產品減少,影響了公司新能源客車的訂單量;同時,2016年1月份-2月份公司傳統市場尚未啟動新能源客車2016年的購車計劃。因此,公司1月份-2月份生產新能源客車90輛,未實現銷售。
即便如此,國家相關部門新能源補貼檢查小組(下稱檢查小組)仍於2016年2月28日至3月17日對其子公司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最終出具了檢查結論,認為“檢查未發現數據信息差異,未發現售後回購、虛假交易等問題”。至此,“騙補”傳聞才告一段落。
數據顯示,曙光股份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7.37億元,同比下降15.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68.97萬元,同比下降41.31%。值得註意的是,曙光股份2016年新能源客車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下降70.83%。
值得一提的是,曙光股份為了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專註發展新能源客車,將其持有的大連黃海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大連新敏雅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交易總價為11.8億元。
而這並非曙光股份首次變賣資產。2016年上半年,曙光股份已經將公司及子公司丹東黃海原合計持有的常州黃海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常州常高新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交易總價4.3億元。
這個男人,看上去質樸、儒雅、睿智而又低調。出生在山東農村的他面相樸實,之後的留學生涯讓他的氣質中增添了書卷氣,近20年的職場生涯,他成為至少8家公司的董事長,持續創業卻低調行事。
他叫徐曙光。就在近期,由他創辦的格林豪泰(GHG.NYSE)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這是作為格林豪泰創始人兼董事長的徐曙光和他的團隊等待十年後的IPO。
和那些頭頂光環的天才型創業者不同,徐曙光算是個“逆襲者”,一路走來,他最初時並不起眼,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總能脫穎而出。
第一財經記者在對徐曙光采訪和追蹤報道的十多年時間內了解到,他所創辦的企業涉及醫療、零售、房地產、養老、酒店、紅酒等,產業覆蓋面極廣。此次格林豪泰酒店IPO,終於可以讓投資者有退出獲利的機會,但十年間的酒店產業格局巨變,格林豪泰優勢減弱,“創業專業戶”徐曙光如何讓他的連鎖酒店在市場上重煥光芒,或許是個挑戰。
農村娃的大夢想
上世紀60年代,徐曙光出生在山東省乳山縣徐家鎮徐家村,他是家中的長男,其後父母還生下了一弟一妹。
“小時候的家境並不富裕,甚至有點入不敷出,但每次父親帶我去縣城,都會用僅有的錢給我買書。我記得父親告訴我說‘你不用把書全部看完,其實只要你能夠看一頁,那一頁上面的知識就遠遠超過了買書的價錢’。”徐曙光曾經這樣向第一財經記者描述。
物資匱乏的童年時光,父親對徐曙光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念書是王道”的概念也給徐曙光年幼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但是,徐曙光並非一路順遂。
在徐家鎮念完初中之後,徐曙光考入了乳山縣(現更名為乳山市)一中。他進入該校時,排名僅僅是第38名。然而徐曙光總有一股韌勁,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念書,到了期中考試時,他成為全班第一名;期末考試時,他成為全年級第一名。隨後的整個高中生涯,他一直是第一名。
到了考大學的年紀,徐曙光最初的想法是報考醫學院。此時父親的建議又影響了徐曙光。“父親說,即使你治好了九十九個人,但只要你沒治好一個人,也會終生愧疚。但如果你做工程師,即使有九十九次失敗,只要有一次成功了,也會名揚天下,就像發明了燈泡的愛迪生一樣。”徐曙光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憶道。
最終,徐曙光報考了北京工業學院(後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專業。20歲那年,徐曙光就從這所大學畢業。隨後,他在國家航天局實驗室得到了一份令人羨慕而又體面的工作。
從一個農村娃,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走到這里,其實徐曙光已算成功。然而,他並未停下步伐,這種持續升級並且不斷尋找新機會的性格在徐曙光之後的連續創業中也可見一斑。
在工作中,徐曙光接觸了很多國外的科學家,他發現海外的科研技術要更先進,於是他決定要出國深造。
逆襲升級的美國留學路
出國念書需要考托福、GRE,然而身為理工男的徐曙光最初的英語基礎並不好。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在之前的高考中,徐曙光的英語成績也是拖後腿的項目。徐曙光只能一邊工作一邊複習英語。足足耗費了三年時間,他終於通過托福、GRE考試,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書。南加州大學並不容易考取,當時,徐曙光非常智慧地采取了一個策略——申請應用數學專業,因為美國學生讀這個專業的人很少,外國學生較易錄取,甚至可能獲得獎學金。他的策略成功了。
根據徐曙光自己的描述,初到美國時,他的英語口語很差,以至於他上課提問時,老師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麽,最後得要邊上的同學翻譯才能溝通,這讓徐曙光感到非常尷尬,於是他也暗下決心,必須要攻克語言關。但令這位老師沒有料到的是,具有不服輸和逆襲體質的徐曙光在期末考試時,一張滿分100分的試卷,竟得了148分——他連50分的附加題都差不多答對了,而當時的第二名,只有他分數的一半。這令所有人都對徐曙光刮目相看。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徐曙光獲得了應用數學碩士學位和電腦工程碩士學位。
在翻看徐曙光的自傳《我就是喜歡創業》一書並與其深度交流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等修完應用數學專業後,當時美國正盛行人體基因解析學,也就是對DNA進行解析,這是個規模達20億美元的大市場。彼時美國遺傳工程學的領軍人物是Dr. Finch,他正巧在南加州大學任教。Dr. Finch很是看重邏輯和數學能力強的徐曙光,他按每小時8美元的規格給徐曙光付費在實驗室兼職。在當時的中國,人們的工資普遍才幾十元一個月,年紀輕輕的徐曙光算是“小富豪”了。但徐曙光誌不在此,且一次做實驗時,他不小心弄斷了試管,碎玻璃在他手上拉出了一道傷口。生物實驗里培養的細菌有一定危險性。這促使徐曙光離開了生物實驗室。
離開科學實驗領域的他在美國聽到當時人們對於中國留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中國人在美國只能打工,只能做工程師、教授,卻做不了企業家”。這讓徐曙光感到很不服氣,於是他申請去商學院攻讀金融與運營研究(Finance and Operation Research)專業,並開始尋找成為企業家的機會。
從愚人節開始的持續創業路
1995年4月1日,愚人節,徐曙光開始了在美國統一企業擔任財務高管的職業生涯。根據徐曙光在《我就是喜歡創業》一書中的回憶,在那兩年間,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將建商的不良貸款項目統統砍掉,集中精力做好盈利能力強的項目,因為他的雷厲風行,該企業那兩年的投資回報率達400%。頗有意思的是,協和地產公司(Concordia Homes)正是徐曙光在美國統一企業工作期間,他經手的眾多取消貸款項目的企業之一,然而不打不相識——當時的協和地產的老板Randy Hall不但不記恨,反而非常欣賞徐曙光在美國統一企業的工作表現,在協和地產陷入困境時,1997年4月1日,愚人節,徐曙光臨危受命,正式加盟協和地產,擔任這家舉步維艱的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
在協和地產時期,由於舉債等事件讓徐曙光常常徹夜難眠,此時的他無奈之下想到改組公司。1997年10月,他建議新建一個公司,以新公司的盈利來償還老公司的舊債。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資料發現,1998年初,協和地產南加州分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僅為3000美元,經營房地產投資開發,徐曙光任CEO,在新公司中占50%股份。可以說,徐曙光當時是為了還債,“被迫”開始了創業之旅。之後徐曙光以總金額250萬美元的價碼全資擁有了這家協和地產南加州分公司。發揮了自己的念書功力,徐曙光花兩周時間通過七門考試獲得建築營造師資格證,開始了地產行業的創業歷程。
“當時的徐曙光手中幾乎沒有資金,但他有十足的毅力和信譽度,因為當時徐曙光所能提供的是良好的信譽度和專業能力。於是他獲得了融資,並且在行業細分程度極高的美國,很多業務可以外包出去,這給了徐曙光創業發展的空間。”一位接近人士透露。
1998年,徐曙光的公司營收為零,1999年,該數字便達到1000萬美元,2004年達1億美元。1999年,協和地產南加州分公司正式更名為美國太平洋地產(America Pacific House, APH),成為徐曙光的旗艦公司。
徐曙光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談起,他的創業生意經有個重要準則就是本土化,在當時徐曙光的美國企業里,員工幾乎清一色地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的關系學可能是更高層面的問題,雖然你的選舉支持等直接行為未必能有直接回報,但對方曾經獲得過你的支持是不會忘記的,有時,你所獲得的回報並非在一夕之間能反饋,而是一項非常長久的投資。”
之後的徐曙光發現在美國經營社區房地產還是有很多挑戰,比如居民的糾紛、法律問題等,於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成為他經歷了挫折後的宗旨,在徐曙光看來,做著一件事,心里一定要尋找接下來的發展邏輯和發展機會,不能把自己禁錮在一個小範圍里,這樣才能把路走得更寬。
本著這樣的多元化發展思路,在2004年,徐曙光看到投資醫療產業的商機。第一財經記者曾經親歷在美國就醫的過程,預約冗長且費用極高,盡管醫和藥費分離,但就診費用太高。陸先生在美國居住了十年,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小病他都不會去醫院,有些非急癥病就在回國的時候開些藥。
徐曙光覺得這是個商機,當時在南加州戈侖多爾市有個大型醫療中心Foothill Medical Center,由一群醫生合資,該公司大股東兼董事長Dr. Wormley和徐曙光恰巧是同一個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
花了1270萬美元,徐曙光擁有了Foothill Medical Center 100%股權,與“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理念不同,徐曙光認為,如果換上自己的部下,能比現在的管理團隊做得更好嗎?如果不能,那麽為什麽不沿用原團隊呢?於是他沿用醫療中心現有的管理團隊,讓醫療中心沿著既定的規劃發展且持續盈利。
幾次創業成功的經歷讓徐曙光停不下來,之後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建設服裝出口工廠,甚至在遼寧投建舊城改造產業,一口氣做到了8家公司的董事長。而格林豪泰則是他在看到中國經濟型酒店崛起時所做的連鎖企業創業。
格林豪泰的十年上市路
2003年7月的一次晚宴,徐曙光與一對夫婦一見如故,這對經營酒店業的夫婦與徐曙光就中國酒店市場的燦爛前景侃侃而談,自此徐曙光開始關註酒店業。2004年,徐曙光在中國成立格林豪泰酒店管理公司。
而在此之前,徐曙光還遇到一個“插曲”,在《我就是喜歡創業》一書中,徐曙光提及,2001年,通過一個頗為要好的朋友引薦,一個來自中國的中年女人在南加州找到了徐曙光,她向徐曙光介紹了自己的節能電池項目,可以節能50%以上,一旦實現量產,前景肯定無限光明。徐曙光被說動了,他打了40萬美元到這個人的賬上。隨即,這個巧舌如簧的女人蒸發得無影無蹤。直到現在,每每想到這個被騙的經歷,徐曙光總是感到心痛不已。但這件事情讓徐曙光意識到“不要單獨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尋找合作者大家一起做”。
徐曙光攜多家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一起合作創辦格林豪泰時正值中國經濟型酒店迅速擴張之際,2004年左右,錦江之星、如家、莫泰、漢庭(現為華住)、7天(現為鉑濤)簡直“百花齊放”,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當時市場發展最快時,7天一年的門店數量增幅是400%。此後,格林豪泰也衍生出公寓等一系列子品牌,並進一步擴張。
在2008年左右,徐曙光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已經萌生上市想法,可惜當時的金融風波使格林豪泰上市計劃擱淺。2011年,格林豪泰再次籌備IPO,彼時第一財經記者還接觸過該公司特意重組的財務團隊,包括當時任命王悅為公司的財務部總監,任命劉蕾為副總監。這兩位財務管理人員的任命在當時被視作是為赴美上市鋪路。比如王悅在2004年至2007年,在一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擔任高級審計師職位。劉蕾為註冊會計師,曾任職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工作。
“格林豪泰與其他經濟型酒店同業比較不同,資金背景是通過私募基金進行投資。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雖小門檻卻不低。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認為。
第一財經記者在2011年采訪徐曙光時還與其當時的全新財務團隊照過面,雖然因為盡職調查和商業機密等原因,並不能深入接觸其財務團隊,但從徐曙光的表現來看,他當時對於上市還是滿懷期待的。
“徐總就是一個聰明而冷靜的儒商,學識過人,遇到挫折不屈不撓,永不言敗。”一位在格林豪泰工作多年的員工這樣評價他。
但即便如此,喜歡持續創業且心思靈活的徐曙光還是難敵市場的低迷和連鎖酒店行業在2011年左右人才流動的大潮,不少經理級的管理人員高頻率離職,且格林豪泰還與攜程這樣的OTA大佬陷入過預訂糾紛。當然,一向在傭金抽成方面比例不低的攜程與不少酒店都發生過矛盾,這也是本土連鎖酒店崛起後,預訂渠道與酒店方的博弈。
在2011年,格林豪泰依舊沒有實現上市,而其競爭對手錦江、7天、華住、如家都成為了上市公司。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後徐曙光開始試水紅酒生意,也一度考察過室內兒童連鎖項目等。這幾年,格林豪泰依舊在發展但卻異常低調,徐曙光這個原本就鮮少在人前出現的“創業專業戶”更是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直到去年,格林豪泰先是收購大娘水餃,11月有消息稱格林豪泰啟動了在紐交所IPO的項目,擬籌資至多6億美元。格林豪泰已經聘用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Morgan Stanley和金融管理咨詢公司Merrill Lynch參與籌備工作。
終於在今年的美國當地時間3月27日,格林豪泰(GHG.NYSE)在紐交所上市,首日開盤報14.40美元,IPO價格為14美元,格林豪泰在美發售1020萬ADS,低於預期每股區間16美元~18美元,發行1940萬股的計劃。由於近期市場波動的緣故,格林豪泰已經將IPO規模削減53%。
上市成績不算十分亮眼,徐曙光因為在靜默期,近期也不便多言,但其還是保持著一貫的儒雅淡定的作風,一切順其自然而又水到渠成。
“如今,錦江系將鉑濤合並;華住收購中州快捷酒店和桔子水晶酒店集團,格林豪泰並沒有太大的規模優勢。而且從其招股書可見,截至2017年底,格林豪泰擁有2263家加盟管理酒店,占酒店運營總量的98.9%。如此之高的加盟店占比,也說明酒店管理難度頗大。這些都是徐曙光今後要考慮的問題。但無論如何,格林豪泰在蟄伏十年後能上市,投資者獲得退出機會了,這對於徐曙光而言,也算是一個新的開始。”勁旅首席分析師魏長仁如是說。
5月15日,繼新三板公司文燦股份、芯能科技帶著“三類股東”IPO過會之後,曾飽受三類股東問題困擾的海容冷鏈也終於闖關成功,200多名新三板集郵者苦等兩年盼來曙光。
早在2015年11月,新三板掛牌公司海容冷鏈便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材料,公司擬申請在上交所上市,擬IPO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5.98億元,用於“年產50萬臺冷鏈終端設備項目”等項目。但隨著2017年新三板“三類股東”問題的發酵,交投活躍的海容冷鏈也飽受其困擾。
2014年7月,海容冷鏈掛牌新三板,先後完成兩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高達1.55億元,招商基金、鼎鋒資產、九泰基金等投資機構成為公司股東。申報IPO前最後一輪融資,海容冷鏈的估值達到了13.2億元。
在2014年年底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後,海容冷鏈更是受到了二級市場的追捧,交易活躍,股東人數迅速增加,多支資產管理計劃、契約型基金、集合信托計劃在這個時候被引入。到2015年11月公司申報IPO之時,海容冷鏈股東戶數已由掛牌時的18戶增加到了276戶。
去年底公司預披露招股說明書顯示,國壽安保基金-銀河證券-國壽安保-國保新三板2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138.5萬股,位列第十大股東。九泰基金-新三板分級2號資產管理計劃、鼎鋒明道新三板匯泰基金、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信托計劃1號等其他三類股東的持股也均未處置。今年3月,海容冷鏈從新三板摘牌,以處理三類股東問題。
在海容冷鏈之前,已有文燦股份、芯能科技帶著“三類股東”成功過會。文燦股份是首家攜帶三類股東成功闖關IPO的新三板公司,而芯能科技三類股東占比非常小,因此采取清理和穿透兩種方式處理了“三類股東”問題。
對比而言,此次過會的海容冷鏈,存在“三類股東”數量較多以及持股比例較高的情況,因而選擇了摘牌處理的方式。
除了無法穿透核查的三類股東,對於其他200多名海容冷鏈中小投資者而言,等待兩年半,終於迎來過會的喜悅,其中還包括公司的3家做市商,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和興業證券。《招股說明書》顯示,三家做市商持有股份分別為69.5萬股、8.1萬股和26.6萬股。
目前A股上和海容冷鏈業務產品最為類似的是另一家冷鏈裝備制造企業四方冷(603339.SH),四方冷鏈2017年營業收入10.09億元,凈利潤1.72億元,和海容冷鏈不相上下,目前四方冷鏈市值42.14億元、市盈率26.3倍。
根據公開資料,海容冷鏈主營商用冷鏈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以銷售商用冷凍展示櫃為主,該類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7%、68%、70%及73%。 蒙牛、伊利等國內知名乳制品生產商以及聯合利華、雀巢等快消品企業,均是海容冷鏈的主要客戶。
2014-2017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3億元、8.65億元、8.44億元、5.97億元。同期扣非凈利潤為4710萬元、1.2億元、1.23億元和8660萬元。
2樓提及
i hate that ugly disgusting grand grand grand mother
3樓提及2樓提及
i hate that ugly disgusting grand grand grand mother
點解呢
6樓提及
佢個case , 係正宗又想續租又唔想俾錢
一味就搵政府較飛....
9樓提及
隻狼真係幾有本事....不得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