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五後零零後中挖掘用戶創新,“旺旺太陽星創客營”開營
歷時5個月,從兩岸34個城市141所大學的1235個團隊中一路搏殺出來後,22個大學生創業團隊4月29日出現在了“旺旺太陽星創客營”開營式上。三天之後決出的10強團隊將各獲20萬元創業基金。
這也是食品巨頭旺旺集團從年輕人中發掘用戶創新的一次嘗試。多屆中國食品七星獎得主旺旺集團與上海複旦大學聯手主辦這一活動。
品牌研究人士表示,“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這種 “互聯網+文創+食品”的雙創模式在全球亦較罕見。該活動以文創食品為主題,以旺旺集團資源、電商平臺及基金的多方支持來培養懷有夢想的青年文化創客。
旺旺所處的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近年來已從高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2016、2017年銷售額分別為4520億、4849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22%、7.28%。業內估計2018年銷售額約為5104億元,增長5.16%。
與此同時,零食在電商食品中的占比在逐年上升,從2015年的31%、2016年的33%升至2017年的33%。
市場的變化趨勢對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旺旺來說,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旺旺集團生產研發群總處長曹永梅在創客營開幕式上表示,食品飲料品牌已從“大而全”者通吃轉向“小而美””者勝出,過往的大眾品牌對年輕人吸引力下降;“老重慢”敵不過“奇輕快”,老舊營銷模式已經跟不上年輕人消費節奏。

旺旺集團生產研發群總處長曹永梅在創客營開幕式上致辭
因此,旺旺這樣的大品牌在一如以往堅持食品安全的同時,也在把握消費市場的脈動,今年以來已經接連推出針對年輕女性的“莎娃”配制酒、旺仔法式布蕾等新品。曹永梅說:“幾個月推出一種新品,這在以前的旺旺是不太能想像的。現在都做到了。” 但她表示,推出新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品牌要與消費者互動,也就是要把握食品消費從大眾文化向眾創文化轉型的趨勢,改以往那種“品牌營銷”為“品牌互動”。而此次創客營就是與全國年輕消費者互動的嘗試。
22強創業團隊來自北京、吉林、大連、蘭州、湖北、臺北等省市,歷經初審、複審、決審。臺灣中原大學學生謝孟哲與幾位好友組成的“好事花生”團隊在22強之列。謝孟哲介紹,諧音“好事發生”的“好事花生”為花生食品設計了雙面印刷的一體式紙盒,並結合了上海的金山農民畫等文化元素。
這些團隊在三天時間內,將接受來自全國的夢想導師及專家準備的密集課程培訓,以及面對面的輔導,調整完善各自團隊的整體計劃。隨後將在PK賽中進行品牌創新、產品創新、營銷計劃、團隊優勢的路演及答辯,角逐十強。
“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執行長林淑黛表示,旺旺集團將把10強創客團隊分階段孵化成為文化創客,引導他們創立企業,實現從創意到創業的夢想。
從95後00後中挖掘用戶創新,“旺旺太陽星創客營”開營
歷時5個月,從兩岸34個城市141所大學的1235個團隊中一路搏殺出來後,22個大學生創業團隊4月29日出現在了“旺旺太陽星創客營”開營式上。三天之後決出的10強團隊將各獲20萬元創業基金。
這也是食品巨頭旺旺集團從年輕人中發掘用戶創新的一次嘗試。多屆中國食品七星獎得主旺旺集團與上海複旦大學聯手主辦這一活動。
品牌研究人士表示,“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這種 “互聯網+文創+食品”的雙創模式在全球亦較罕見。該活動以文創食品為主題,以旺旺集團資源、電商平臺及基金的多方支持來培養懷有夢想的青年文化創客。
旺旺所處的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近年來已從高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2016、2017年銷售額分別為4520億、4849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22%、7.28%。業內估計2018年銷售額約為5104億元,增長5.16%。
與此同時,零食在電商食品中的占比在逐年上升,從2015年的31%、2016年的33%升至2017年的33%。
市場的變化趨勢對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旺旺來說,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旺旺集團生產研發群總處長曹永梅在創客營開幕式上表示,食品飲料品牌已從“大而全”者通吃轉向“小而美””者勝出,過往的大眾品牌對年輕人吸引力下降;“老重慢”敵不過“奇輕快”,老舊營銷模式已經跟不上年輕人消費節奏。

因此,旺旺這樣的大品牌在一如以往堅持食品安全的同時,也在把握消費市場的脈動,今年以來已經接連推出針對年輕女性的“莎娃”配制酒、旺仔法式布蕾等新品。曹永梅說:“幾個月推出一種新品,這在以前的旺旺是不太能想像的。現在都做到了。” 但她表示,推出新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品牌要與消費者互動,也就是要把握食品消費從大眾文化向眾創文化轉型的趨勢,改以往那種“品牌營銷”為“品牌互動”。而此次創客營就是與全國年輕消費者互動的嘗試。
22強創業團隊來自北京、吉林、大連、蘭州、湖北、臺北等省市,歷經初審、複審、決審。臺灣中原大學學生謝孟哲與幾位好友組成的“好事花生”團隊在22強之列。謝孟哲介紹,諧音“好事發生”的“好事花生”為花生食品設計了雙面印刷的一體式紙盒,並結合了上海的金山農民畫等文化元素。
這些團隊在三天時間內,將接受來自全國的夢想導師及專家準備的密集課程培訓,以及面對面的輔導,調整完善各自團隊的整體計劃。隨後將在PK賽中進行品牌創新、產品創新、營銷計劃、團隊優勢的路演及答辯,角逐十強。
“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執行長林淑黛表示,旺旺集團將把10強創客團隊分階段孵化成為文化創客,引導他們創立企業,實現從創意到創業的夢想。
年輕人創業孵化,旺旺太陽星目標:100個項目20個成功
經過一個月的密集培訓,“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下稱“太陽星計劃”)十強創業團隊誕生,項目也正式進入孵化階段。
6月1~2日,旺旺集團舉辦太陽星計劃投資洽談會。在現場,青年文化創客們就品牌創新、產品創新、營銷計劃、商業計劃書等面向投資方進行路演。

“我們的目標是,100個創業項目有20個會成功。” 旺旺太陽星雙創計劃執行長林淑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要為大家設計一個最佳的方案,最終目的是讓大家創業成功。雖然對創業成功這件事誰都沒有底氣,但我們有信心,在旺旺的支持下,我們集合了不同領域的力量,包括政府部門、天使基金,創業項目落地的後半段過程創業者都不必擔心。”
與企業合作創業
自去年11月啟動以來,太陽星計劃共吸引了兩岸34個城市141所大學的1235個團隊,以及大量來自社會的創業團體參與。歷時七個月,經過初審、複審及旺旺太陽星創客營暨決審的激烈競爭之後,十強團隊出爐,他們分別來自上海、北京、大連、湖北、浙江、廈門、臺灣地區,包含2家企業、8所高校。
從參賽者的構成來看,來自大學的年輕團隊占大半壁江山。但年輕人創業往往缺乏經驗,通常來說,100個創業項目中只有2個會成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受到擔心和質疑。
據了解,太陽星計劃預計投入兩億元資金,專項孵化與文創食品有關的文化創客項目。未來更將募集創投資本、互聯網、基金及孵化器等更多創投夥伴,擴大文化創客創新創業的平臺,提供創業、專業財務及產品研發的咨詢並逐步輔導成立公司,輔導這些決勝團隊實際在市場上推出新創商品。
林淑黛告訴記者,旺旺集團第一期計劃投入5000萬元,因為項目在天使輪資金需求還不是太多,而最終基金要做多大主要看團隊的需求。
實際上,除了財務投資外,旺旺集團也同時投入財務、生產研發、電商等部門資源協助輔導團隊創業,進一步助力孵化成為文化創客,在團隊創業最關鍵的節點給予強有力的資源與支持。
“除了投融資的對接外,我們今天也有研發生產的洽談。有些學員的創意沒有充分考慮市場的可能性,包括包裝、運輸等一系列後續的可行性,以及創意中有沒有跟廣告法有沖突的部分。一個多月以來,旺旺各部門組成團隊與進駐訓練營的10組選手進行對接,對每一組方案都進行了細致的輔導,希望讓項目能夠盡快落地。” 林淑黛說,“特別來自校園的創業團隊,基本上有老師帶隊並給予指導,我們也找來外部的創投公司和導師陪他們一起走,對沒有創業經驗的同學們要在扶上馬後,再走一程。”
林淑黛也表示,目前選出的十強團隊都來自不同地方,項目到底落地在哪里需要尊重參賽者的意見。當然,如果後端的生產、研發、產品可能要依靠旺旺的平臺,旺旺也歡迎創業者帶著自己的項目到上海落地,這樣可以與旺旺有更加緊密的聯系。
“旺旺有非常豐富的產品運營經驗和體系,可以幫助創業者快速成長。” 創豐資本管理合夥人彭震也認為,“除了資金的支持外,我們可以幫助初創企業搭建公司架構、進行工商註冊、提供稅務咨詢。有了這兩個翅膀的支持,創業者就可以專註於挖掘消費者的需求,把產品做好,這樣一來,我相信我們以後的成功率將不止20%。”
註重互聯網體驗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 我國休閑食品行業年產值保持高速增長,預估將由 2015 年的 10,589.62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19,925.28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 17%。現今休閑食品產業的趨勢走向消費的升級,除了產品要求多元、質量與服務的提升之外,消費模式也逐漸從基本型需求走向享受型需求,追求純粹口感提升之外還更關註個性化的特質與情感的表達。
旺旺集團鼓勵推動青年結合文創+互聯網+食品的方向,進行食品創新,在龐大的市場成長能量之中,占有休閑食品市場的一席之地。
而從十強團隊的現場路演情況來看,其作品也都符合上述趨勢。
十強團隊的作品包括結合城市特色與地方口味的伴手禮、具有花草舒壓口味的飲料、強調美好關系的果味梅酒、能環遊世界的好麥粥、有潮文化的牛奶糖、吃了好事會發生的花生禮盒、造小怪五味家族的趣味閑食、結合中國俠客文化的豆類零食、專屬女性友誼情感的閨蜜酒等。
十強的創意項目都與互聯網行業有關聯,比如,打怪獸Go爽茶選用能夠減壓的原材料制造茶飲,並且在營銷方面和互聯網小遊戲結合起來,並和音頻APP合作。
林淑黛稱,太陽星雙創計劃順應政策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基於互聯網的基礎上,給予食品新的生命力,用互聯網+文創+食品。讓年輕人在互聯網上創業,帶著傳統食品和講故事的能力。
對於互聯網的熟悉和了解也正是年輕人的專長。十強團隊中也只有2個團體來自社會,8個團體來自校園。林淑黛認為,大學生對互聯網有天然的熟悉,互聯網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是年輕人的日常,只要好好發揮他們的創意和市場營銷的能力,產品研發依附旺旺已有的平臺,成功率會更高。
雖然大學生有豐富的創業和互聯網思維,但商業性的缺乏可能會成為他們創業路上的掣肘。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老師、“造小怪”團隊指導老師李雙就談到,我們在陪練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要特別註重商業性的培養,也就是選題要跟現實的商業對接,有現實用戶,並能產生商業價值,這是我們考量的標準。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優勢是天馬行空,但這也可能是弱勢。
台灣佬學旺旺蔡第N例: 怡球資源
1 :
GS(14)@2012-05-07 22:27:52http://static.sse.com.cn/cs/zhs/ ... 1388_20120420_2.pdf
招股書
2 :
GS(14)@2012-05-07 22:28:17同業是773或者976
3 :
GS(14)@2012-05-07 22:29:26http://biz.sinchew-i.com/node/59948
馬股下市‧中股上市‧怡球身價飆14倍受關注
大馬
2012-05-04 17:45
(圖:法新社)
(吉隆坡4日訊)2008年自馬股私有化後除牌的怡球金屬熔化(YECHIU Metal Smelting),近期重組後轉往中國上市,上市身價較當年在馬股除牌時高出14倍,漲勢之快令人咋舌,引發大馬股市“無法留住企業”的疑慮之餘,也間接招惹國內投資者不滿。
本報接獲投資者來函,指怡球金屬熔化旗下資產在私有化3年後,被台灣籍大股東黃崇勝夫婦重新包裝,並在上月23日以“怡球金屬資源再生(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怡球資源)”名義重新在中國上海A股上市,同時點出該股資產估值在這短短幾年內暴漲。
投資者納悶,究竟是馬股私有化條例過於寬鬆、投資者知識水平不足,還是中國股市資金實在太氾濫?
“怡球金屬熔化當年在馬股私有化時,總市值還不到1億7千萬令吉,然而這次在中國上市,市值竟直逼52億人民幣(約25億令吉)!”
黃崇勝與林勝枝是在2008年以內部重組和公司股價長期遭低估為由,而提出自願除牌計劃,以每股2令吉獻購剩餘34.45%未持有股權,隨後自馬股除牌,整項計劃共耗資5千801萬令吉。
當年獻購價溢價32.45%
由於獻購價較股票最後掛價1令吉51仙溢價32.45%,也較2008年最高每股1令吉63仙高出22.69%,股東普遍接受獻購,黃崇勝在兩個月後成功累積超過90%持股,怡球不久後宣佈停牌,並在同年11月杪正式下市。
納入配合此次上市中國新發的1億零500萬股票,怡球資源在上海A股總股本達4億1千萬股;按每股13元發行價計算,怡球資源如今市值超過52億元(25億令吉),而當年在馬下市前,總股本僅約8千100萬股,市值亦不到1億7千萬令吉。
此外,若按該公司在2010年每股盈利0.95人民幣計算,每股13元發行價估值相當於13.68倍本益比,這亦遠勝怡球金屬熔化當年私有化時提出的3.92倍本益比估值。
怡球重組架構
資產雷同
據《星洲財經》查證,今次在中國上市的怡球資源,旗下主力資產幾乎為早期馬股上市資產,而怡球資源的前身,實為怡球金屬熔化早期獨資子公司--怡球金屬(太倉)有限公司。
怡球資源上市招股書企業架構變化資料顯示,在怡球金屬熔化自馬股下市後,黃氏夫婦以個人名義向怡球金屬熔化收購旗下獨資子公司佳績控股有限公司所有股權,另透過怡球金屬(太倉)在香港設立新子公司,再把怡球金屬熔化所有資產注入其中,母子公司地位頓時“對調”。
期間,除了配合持股架構重組而設的數家控股公司外,被注入怡球金屬(太倉)的額外資產,僅有以143萬人民幣和18萬7千500美元分兩次收購的鴻福再生資源(太倉)有限公司100%股權及以2萬2千美元收購金城公司股權,此外招股書內再無闡明其他新增重大資產。
這顯示,剛於上月23日在上海上市的怡球資源,旗下主力資產幾乎全為早期馬股上市資產,只是持股架構明顯變化而已。
值得留意的是,怡球資源上市中國不僅引起本地投資者關注,中國投資者及行內人士同樣對這家4年前還在馬股上市的台資企業表達關注。
《中國財經網》引述當地券商保荐人說:“怡球資源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股權轉讓,讓母公司與子公司位對掉,實質上,今次在A股上市的資產就是4年前在大馬的資產,只是這兩年來被重新包裝了而已。”
馬股留不住企業?
分析員:屬個案
怡球金屬轉往中國上市後飛黃騰達,讓馬股吸引力課題再度成為焦點,無論如何,受訪分析員普遍認為企業在馬股下市後轉往海外上市的個案比較罕見,也不預見個案將引發馬股企業出走浪潮。
“轉往海外上市不一定更好,因上市地點往往需事先考量業務需求、市場情況、資金流動性等諸多因素,不能單以股價表現為考量。”
分析員也補充,若真有在海外上市的必要,國內企業目前最普遍的做法,是另在海外進行雙邊上市,不是自馬股除牌後再另尋出路。
馬股仍具獨特吸引力
針對吸引力疑雲,該分析員並不認為這與馬股吸引力有直接關係。
“這樣的案例非常少見,說明馬股依然具備其獨特吸引力,雖然馬股存有許多長期遭低估的股項,但這情況幾乎在每一國股市皆會發生,不能全怪馬股欠缺吸引力。”
然而,分析員也不諱言,讓馬股看來缺乏吸引力的其中一個原因,或是許多股票流通量偏低,導致一些基本面不俗的股項始終難有太大作為。
“馬股日均交投雖達10多億股,但每日無交易或僅有區區數萬股交投以下的股票同樣繁多,若這現象能夠改善,相信馬股可進一步釋放其吸引力。”
此外,有熟悉中國股的本地交易員直言,黃崇勝早前在馬股提出私有化時,是在“你情我願”情況下進行的,股東普遍滿意獻購價並選擇接受,就不應在4年後才怪罪於人。
“當年的全購獻議價,如今看來確有低估之嫌,但投資者必須意識到,黃崇勝與林勝枝當年僅聯合持有怡球金屬熔化約65%股權,若投資者感覺出價太低,絕對有能力回拒有關獻議,但實際情況是,投資者普遍對49仙溢價感到滿意並選擇接受,讓大股東輕易完成私有化。”
針對這現象是否是本地私有化條件過於寬鬆所致,分析員沒有直接定論,僅認為監管局該留意的情況是,私有化公司是否涉及蓄意丑化財務數據或隱瞞企業發展,藉此反映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前景展望,以增加私有化出價吸引力。
上市條例過苛或讓企業卻步
他建議,監管局對國內上市公司私有化的觀察時期,應延伸至下市後數年,這樣才能得知上市公司在私有化後,財務或資產情況是否出現不符合下市前地位的巨變。
“隨各國交易所日漸開放,企業能隨時轉往海外上市,過於嚴謹的上市條例可能抑制企業上市本地股市的意願,不過,為捍衛市場投資信心,一些避免利益侵犯的基本政策還是有其存在價值。”(星洲日報/財經)
4 :
GS(14)@2012-05-07 22:30:39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2-05-05/651924.html
每經記者 劉明濤
作為新股限炒令實施以來滬市首隻換手率突破80%的新股,怡球資源(601388,收盤價15.57元)的名字為其增色不少。不過,怡球資源並不是一家礦產開採企業,而是一家「收廢品」的公司,公司主要回收廢鋁資源,並對再生鋁合金錠進行生產和銷售。
廢品回收再利用不算什麼新概念,但為何怡球資源還如此被追捧?通過對比另一家廢品回收再利用公司格林美(002340,收盤價22.75元),投資者或許能看出些許端倪來。
行業PK:格林美佔先機
隸屬於馬來西亞怡球集團,我國鋁資源再生領域龍頭企業之一的怡球資源,主營業務是利用所回收的來源於廢舊汽車、建材、電器、機械設備等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渣、邊角料等各方面的廢鋁資源,製造出替代原鋁的再生鋁產品,以達到鋁金屬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公司是目前國內僅有的三家鋁合金錠產品在LME註冊並能實際交割銷售的生產企業之一。
從公司主營業務不難看出,其屬於資源再生行業,而該行業處於起步階段。萬聯證券分析師李偉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怡球資源所在循環經濟、金屬再生行業,海外相對成熟,但在國內才剛起步,未來前景很廣,目前國內主要再生鋁廠商不多,比較大的就上海新格和怡球資源。」
李偉峰還指出,「再生鋁行業進入門檻之一是廢鋁採購,未來怡球資源的看點在於國內廢鋁採購體系的構建。需要注意的是,鋁的使用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改革開放以後鋁及鋁合金在國內才大量普及使用,國內將逐漸進入廢鋁淘汰階段,因此國內廢鋁來源將逐漸增多。如果怡球資源在國內的廢鋁採購體系能夠建立起來,這有助於降低公司的採購成本。」
怡球資源也表示,目前國內廢鋁回收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會在2015年逐步釋放出來,到2020年後才會穩定。故而目前還不足以供應怡球資源。
同樣是回收金屬,格林美的優勢更為明顯,李偉峰指出,「從回收的金屬種類對比,格林美要比怡球資源好,因為格林美收回加工的稀缺金屬價值要比再生鋁更高。」
資料顯示,格林美是國內最大的鈷鎳回收再生超細鈷鎳粉的新型資源利用企業,主要產品是超細鈷粉和超細鎳粉。
格林美董秘牟鍵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稀缺金屬回收利用是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從近年的政策就可以看出,未來還會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出台,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加強,未來回收加工力度會越來越大,長期市場廣闊,從當前市場競爭情況來看,我們公司無論技術還是規模,都是領先的。」
毛利PK:格林美完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同樣是收回金屬,但是兩家企業的毛利率卻是天壤之別。
2011年,怡球資源實現淨利潤3.05億元,不過其營收佔比最大的鋁合金錠產品毛利只有10.86%,這較2010年的15.16%有所下滑。而格林美2011年實現淨利潤1.21億元,其主要產品鈷粉和鎳粉毛利分別為33.91%和32.04%。
李偉峰分析認為,「其實相比其他鋁加工和再生鋁公司的毛利率,怡球資源10%的毛利已經算比較高,毛利整體不高主要受限於行業和鋁金屬價格的影響,而格林美回收稀缺金屬,小金屬產品特質決定了它毛利率相對較高,不過怡球資源毛利率連年下降,這是需要注意的。」
怡球資源表示,2009~2011年,鋁合金和廢鋁的價差稍微變化其實是一個回歸正常的過程。
當然,不僅僅是怡球資源,相比2010年,格林美的產品毛利率也處於下滑態勢。牟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之前產能不足,去年公司逐步擴產,這期間產生了一些費用需要攤銷,自然會對盈利產生一些影響。」
對於金屬價格變動對產品毛利的影響,牟鍵稱,「金屬價格變動是有一定影響,不過這是一種同向的影響。如果短期金屬價格變動幅度較大,那麼影響會較大。比如,收回廢棄鈷鎳時,金屬價格在30美元左右,如果在公司生產成產品時該金屬價格劇烈下降至20美元,這肯定就對公司盈利不利。但是這種短期的劇烈變動很少見,因此金屬價格波動對公司產品毛利的影響不會太大。」
估值PK:怡球低估值受寵
無論是所處行業還是產品毛利,格林美似乎都更勝一籌,但是為何怡球資源在上市時,仍受到資金青睞,甚至有機構資金積極參與呢?市場人士表示,怡球資源上市定價偏低,具備一定估值優勢;而格林美當前估值偏高,所以怡球資源遭遇爆炒時,並沒有帶動資金炒作格林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怡球資源上市發行價為13元/股,發行後市盈率只有18.06倍,無論從股價和市盈率來看,該股都是游資青睞的新股類型。截至週五 (5月4日),怡球資源股價收至15.57元,動態市盈率為20.9倍,而若以2011年年報計算,當前格林美動態市盈率為54.17倍,相對較高。
那麼,這兩隻個股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東興證券分析認為,怡球資源自主研發並建成目前國內先進的鋁料自動壓碎分類分選系統,該系統採用多種精細分類分選技術代替以人工分選為主的傳統技術,先進的系統大大提高了廢鋁分選效率,提高了熔煉速度、降低燒損和提高鋁回收率,預計2012年實現淨利潤2.76億元,相對合理估值區間為27倍至33倍。
對於已經公佈一季報的格林美,中投證券表示,預計公司今年工業廢物產能釋放仍是推動今年業績增長的主動力,電子廢棄物業務對業績影響沒有市場擔憂的那麼強烈。公司先發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突出,值得給予高估值,預計2012年每股收益為0.67元,對應估值為31倍。
不過從當前估值水平來看,格林美估值已經偏高,這需要投資者警惕。
5 :
GS(14)@2012-05-07 22:31:34http://www.yechiu.com.cn/chs/about_5.html
網站
6 :
GS(14)@2012-05-07 22:33:07[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33266[/realblog]
財經CAREFREE - 順叔 旺旺到着火(下) (2012年07月26日)
1 :
GS(14)@2012-07-26 15:12:14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4048&d=1805
上回講到,中國旺旺(151)賣零食,本來唔係一間特別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公司,多年嚟廣告更加超老土,亦可能係被最多人惡搞的廣告系列之一,不過盤生意愈做愈大,老闆蔡衍明更加榮陞台灣首富。
相對在內地,在寶島榮陞首富可能冇咁敏感,不過,身處頂峰,唔係人人都可以保持冷靜。
例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尚德太陽能,仲有比亞迪(1211),兩位老闆施正榮及王傳福,先後已榮陞「中國首富」,兩間公司雖然冇話爆出乜嘢特別企業管治的醜聞,更加都係在「科學發展觀下」的創新民企代表。
不過,兩隻股份今日的股價,則雙雙大幅插水,盈利急跌的同時,債台高築,面對實實在在的爆煲風險,或多或少就係早年風光之時,過分自信擴張太快所種下的後遺症。
太旺容易引入眼紅,蔡衍明在內地搵銀多,加上本身性格火爆,難免在台灣成為借力打力的對象,例如旺旺在中時媒體,在年前併購中嘉有線,雖然屬於一宗台資「收復」外資的交易,但是觸及跨媒體併購的禁區,近排再度拎上監管機構審查,有冇影響言論自由及台灣本土利益。
唔知係咪旺旺實在太旺,日前在內地的包裝廠貨倉火燒旺地,月盈則虧(即盛極必衰),一場火,雖然對旺旺業務冇太大影響,但亦同時提醒大家,所有生意都存在風險,當股價已經大升,安全空間亦大幅降低。
在內地賣嘢俾人食落肚,頭號風險肯定係食品安全,因為產品發現九唔搭八的「不明物體」或者有害物質,一單嘢可以成為一間公司或企業的致命打擊,例如蒙牛乳業(2319)等乳品公司,到今時今日,都尚未能夠收復在08年,因為三聚氰胺所導致的失地。
台灣在2011年亦曾爆發塑化劑事件,包括食品業大哥大統一,都曾有產品中招。
至於旺旺仙貝在2010年,亦曾經被國家質監局驗出大腸桿菌超標,最攞命的是,出事源頭未必關公司自己事,可能係外判生產,又或者加工的某一個環節或材料,亦有可能係競爭對手,甚至係快閃空軍的惡意中傷。
今時今日,將任何消費產品拎去化驗室驗屍咁驗,多數會搵到一啲超標,又或者不應存在的物質,一份研究報告,一篇傳媒報道,分分鐘令股價大插,元氣大傷,呢方面霸王集團(1338),以及味千(中國)(538)應該好有經驗。
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大,不過高度開放,業內競爭漸漸白熱化,旺旺暫時產品路線比較獨特,但未來難免會同娃哈哈,又或者外國巨頭等重量級對手正面交鋒,二線品牌上好佳,樂事,達利亦未必唔會趕上。
近年所見,盤生意做得有聲有色的零售公司,都冇需要頭痛爭旺舖捱貴租的問題,例如百麗國際(1880),將萬六個銷售點寄生在百貨公司或商場,又例如旺旺及康師傅(322)等,分銷管理主要講緊同超級市場的關係,反觀李寧(2331)及國美電器(493)等昔日王者,成日要為百間千間分店頭痛。
兩間公司近月雙雙提到要加強在百貨公司及商場的銷售,可見零售公司對零售網絡的管理觀念,已經開始改變,同一道理,要了解旺旺的生意經,就要揭吓上市連鎖超級市場的年報及網頁,甚至得閒就去行吓,感受一吓零售公司,在內地的分銷管道經營成點。
超市貨架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內地傳媒報道過,康師傅曾經不惜工本,重金取得部分超市及雜貨店的獨家銷售權,務求將競爭對手踢出消費者視線範圍,旺旺的競爭對手就算未有能力採用同一策略,旺旺產品已經略嫌太多元化,要齊齊保持競爭力,銷售開支只會繼續上漲,影響甚至會比原材料成本更大、更難以估計。
旺旺市值高峰時大概約有1,200億元,PE超過40倍。近日稍微回落,但今年盈利就算升兩成,市盈率亦只回落到約30倍,掉轉頭睇,現價買入,想話賺兩、三成的話,就要有人肯付出近50倍市盈率的代價,旺旺雖然旺,不過目前環境要盈利要升四、五成的話,難度太高。
江西撿假「旺旺碎冰冰」可致腎病
1 :
GS(14)@2017-06-11 16:08:59不用1元就能買到唧唧冰,在中國竟然有無良奸商山寨。江西撫州有商店出售冒牌「旺旺碎冰冰」(圖),當局日前帶同旺旺集團總公司職員即場檢驗,職員指假貨由糖精、色素和自來水製成,未經消毒,且兒童長期食用糖精,或引起腎衰竭等疾病。
正貨每支僅1元
翻查淘寶價錢,本報發現「旺旺碎冰冰」價錢平均由0.8至1元(人民幣.下同)不等,非常便宜,想不到仍遭無良奸商盯上。江西撫州執法人員上周四收到舉報,並突擊檢查涉事商店,旺旺集團總公司職員潘波在現場指冒牌「旺旺碎冰冰」的包裝與正貨不同。職員指冒牌貨用糖精、色素及自來水製造,「自來水是沒有經過殺菌」,兒童長期食用糖精,或會出現腎衰竭,而色素超標,亦會對各個器官造成傷害,並慨嘆「假貨把我們形象破滅掉了!」有網民聲稱曾吃過冒牌貨,「一股色素味,甜的發苦」。其實「旺旺碎冰冰」一直有不少冒牌貨,福建南安警方上月搗破隱身民居的山寨工場,當場撿獲2,000多箱冒牌食品,包括「旺旺碎冰冰」及「旺仔QQ糖」等,涉案金額超過20萬元。梨視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1/2005192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