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股盈利不要太認真 王雅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0g5va.html

 

剛於今年8月掛牌的本地室內工程承建商承達國際(2288),早前公佈了業績,截至今年9月30日止中期業績,純利約為1.2億元,按年升97%,較上市 時預期略高。因為當天公司業績是中午出來的,下午開市承達便馬上引來強勁的買盤,而股價亦由2.6元升至最高3.2元。以3.2元計,公司市值為15億 元,如果公司全年賺2.4億元,那麼市盈率只是6倍左右。不過除了那天,其股價之後便一直下跌,昨天更跌回了公佈業績前的水平。我從一些股票論壇中得知, 不少投資者因為看中它這次業績好加上估值又低而買入了此股,現在當然在喊救命。

 

承達國際公司專門提供大型住宅及酒店項目的專業、高檔及節省成本的室內裝潢工程承建服務,是本港唯一掛牌上市的綜合室內裝潢工程承建商。承達現在業務主要 依靠香港及澳門市場,中國的營業額每年只有幾千萬。2009年香港地區業務佔去整體業務的六成,有鑑於本港及澳門市場規模小,加上地區發展已經相當成熟, 這兩個地區的發展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因此承達這次上市主要的賣點是中東市場,以打進中東建築市場來吸引投資者投資。不過直到目前為止,集團於中東的活動只 限於較早前在中東卡塔爾成立了一間合營公司。從08及09年營業額分佈中看到承達根本還沒有營業額是來自中東的,集團只是表示於中東取得了銷售材料合約 5,400萬元,不過這一單生意是還沒有完成的。即使完成,也只是佔了09年3月底的營業額約3.7%。故中東業務還是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作為一個承建 商,我認為要在行業裡生存最講求的便是跟發展商的關係,如果你跟某大發展商非常熟洛,就根本不愁沒有生意做。所以我想要在中東搞好這種關係是一點也不容易 的,起碼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到。

 

這次集團的中期業績較上市時預期略高,原因是本港及澳門的項目工程效率高於預期,因此加快了工程入賬速度。我認為這個行業的盈利入賬時間是非常人為的,一 個項目是否完成,根本沒有什麼標準可言,故這類公司的盈利應該是非常波動的。再加上承達才剛上市,或多或少也有做好盤數上市的可能性,令這次的業績更缺乏 說服力。因此我還是建議投資者對於承達這次的中期業績不要太過認真。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2

港市预测吉利或发新股 运营能力考验李书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1/2NMDAwMDE3MDk2N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2

新股陷阱 維斯手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waise/article?mid=22292


據我所知,一些中小型民企來港上市,背後都是得到地方政府某些官員的暗中支持。原因是老闆們一早透過不同方法間接向某些官員私贈股票,使 他們與老闆的利益一致,從而透過他們手中的權力和人脈把民企賬目「包裝」,使這些民企順利過關來港上市。

至於作為福建幫上市中間人的陳秋 云夫婦,很大機會他們都是被利用的棋子而已。

新股中確實藏有寶藏,但不少都是魚目混珠。因此新股陷阱,切記不可不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55

洪良出事引爆新股地雷

2010-04-08  nm





上月底,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揚 言要掃蕩劣質新股,話音未落,上週二即以賬目有蠱惑為由,勒令上市僅三個多月的洪良國際 停牌,甚至破天荒入稟法庭凍結其資產,創本港最快出事上市公司的紀錄。

事實上,不少保薦人及核數師為求做生意,對公司賬目隻眼開隻眼閉,讓劣質公司蒙 混過關。韋奕禮已明言,初步發現不少半新股有問題,分分鐘步洪良後塵被查封。

洪良停牌之前,股價一直企穩在兩元水平,走勢尚算平穩,看不 見有春江鴨偷步沽貨的跡象。但其實早在出事前一天,其保薦人兆豐資本已被證監會暫時禁止從事上市顧 問工作,只是投資者懵然不知。

這次證監會突然出手,可謂平地一聲雷,除勒令停牌外,還向法庭申請資產凍結令,以防洪良將上市籌集的十億元現金調離香港。根據入稟狀,證監會認為洪良以虛假或有誤導性的資料,引誘投資者入 飛,遂要求將資金物歸原主。有抽中數手洪良的散戶直斥:「佢唔係洪良,係無良!」

面對各方指控,洪良主席蕭登波急急解畫,指可能是「內地跟香港的會計制度不一樣,大家對列賬方法的理解不同」,又表示 「有信心很快會復牌」,惟會計界人士指證監會如此高調行動,很可能掌握實據,不會這般兒戲。

事實上,以往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停牌,以交代股價敏感資料 的個案屢見不鮮,但由證監會出手則相當罕見。過去十年,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包括歐亞農業、大凌集團、華燊燃氣及匯多利等,主要理由是賬目不實。其中歐亞 農業已經倒閉,大凌集團由○四年至今長期停牌,幾乎全部慘淡收場。

洪良賬目疑點重重

洪良是台灣商人蕭登波於九三年成立的紡織 廠,基地設於福建,主力生產高檔布料及工業紡織品,同時為Kappa、李寧及安踏等品牌生產成衣。至○八年,洪良突然想洗脫廠佬身份,出價一億多元,向台 灣同鄉兼以往在泰國合作搞地產的老友,買入規模「豆膶」的休閒服品牌石獅麥根(MXN),並請來藝人何潤東作代言人,銳意在上市前注入內需概念。

儘管證監會未有披露洪良的具體問題,但根據入稟狀,證監會除了針 對洪良外,還一併狀告旗下四間業務截然不同的附屬公司,故市場估計問題相當嚴重。

原 來洪良的業務,全撥予旗下四大附屬公司持有,但根據招股書,受聘的畢馬威會計師行,僅審 核了母公司洪良的合併賬目,對旗下四間附屬公司卻未有審核,反而交由福建當地的會計師行負責核數。有業內人士表示畢馬威此舉異常,「以往會計師 行對上市公司的主要附 屬公司,都會親自負責審核,其餘冇咁緊要嘅公司,先會外判出去。」

與此同時,洪良的營運數據相當「標青」,就算經歷金融海嘯,○ 九年上半年的業績,亦能較前一年同期多賺九成三;而截至去年六月,洪良的布料銷售毛利率高達三成,較一般紡織股高得多,例如同樣替安踏供應布料的互太紡 織,去年九月的中期業績,毛利率僅兩成,遠較洪良遜色。

關於洪良的問題,本刊曾向證監會查詢,惟對方不予置評。對散戶來說,最慘痛莫過於像 大凌一役,股份長期停牌,鎖死血汗錢。有投資者不滿把關機構辦事不力,「你俾得佢上市, 上完又停牌,我以後點有信心買新股呀!」

招股書信唔過

其實認購新股的確風險甚高,即使熟讀招股書亦未必可靠。有負責審批工作 的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成員表示,他們只是依據上市公司提供的資料作出審批,「調 查數字真與假,係保薦人嘅責任。」

部分招股書的校對工作非常求其,經常錯漏百出,隨時誤導投資者。例如去年三月上市的詩天控股,在物業估值一欄,引用了香港測量師學會於○八年的估值準則,但上市後才發現是手民之誤,該準則實為○五年版本。

此外,去年九月上市的卡姆丹克太陽能,披露公司大 股東的名稱時,一直僅寫上「張先生」三個字,直到最後在核數師報告才披露全名「張屹」一次。如此粗疏的招股書,亦可順利過關。

港交所發言人 表示,上市公司必須委 任一名合規格的顧問(通常就是保薦人),以協助公司執行應有的義務,當中包括製作招股書 等。有關任期由上市之日起,直至公布上 市後首份完整財政年度的業績為止。惟去年新股市場火旺,部分保薦人為盡快完成工作,或會放寬盡職審查的尺度。

曾替多間上市公司作顧問的 Mastermind戰略諮詢事務所首席執行長何華真批評,現時的保薦人制度名存實亡,「公司俾 錢查自己,咪即係陀地查香港有無黑社會,公司出事,保薦人都唔罰嘅。」像早年被指造假賬 的歐亞農業,其保薦人工商東亞資本,最後只是罰款三千八百萬元了事。

去年立法會聆訊雷曼迷債,證監會被指監管不力,上月其行政總裁韋奕禮終 於有所動作,指會檢討現行的上市保薦人制度,並已初步全面審視去年上市的公司,已發現不少有問題,故 隨時有第二隻半新股爆煲。

卡姆丹克太陽能的招股書,大股東一欄寫上「張先生」,而前面釋義部分指「張先生」即公司創辦人「John Zhang」,卻沒有說明張先生的中文全名是什麼。

去年保薦人 多甩漏

註:撇除以介紹形式上市及由創業板轉板的公司,去年共有六十家新公司在主板 掛牌;上述這四家為較活躍的保薦人;部分新股由超過一家投行作保薦人,其集資金額,當作由各家投行平均攤分。

爆煲三大徵兆

上市公司要出蠱惑,根據以往經 驗,大致有三大徵兆。首先是盈利預測搵笨,通常招股書載有盈利預測,但即使公司最終不能 達標,亦鮮有任何罰則。去年十一月上市的琥珀,原本預計去年全年賺六千二百萬元人民幣, 但上市四個月後即發盈警,結果全年僅賺二千一百萬元人民幣,非常離譜。

其 二是管治班子頻變動,甚或更換核數師。前者可能是管理層不和,或管理層趁上市吸水後,立 即跳船。何華真說:「有啲公司上市之 後,行政人員好快辭職,無非係之前呃得太盡,怕有咩事要負責。」

至於後者,有會計界人士指,通常核數師發現公司賬目有問題,不會草率發難,以免得失客人,「多數會辭職唔做就算數,理由就話係收費傾唔啱,最易 過骨。」

最後是招股書資料被指失實。去年九月上市的忠旺,被內地媒體質疑 其十大主要客戶的銷售數字是否正確,結果公司委託安永進行獨立調查,雖然結論是賬目大致 無問題,但安永表示曾遇到一些「外部局限」。對於狀況不明的半新股,散戶最好打醒十二分精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

私募暗招 定低價買新股、高價賣舊股 轉手間獲利數千萬

2010-06-14  今周刊





便宜沒份 小股東權益還遭稀釋私募引 進資金,股本因而膨脹、小股東的權益不但因此被稀釋,也沒有參與增資的機會,小股東與經營團 隊資訊不對稱,讓對營運狀況成竹在胸的經營團隊,有機會透過私募定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 取得穩賺不賠利益。

撰文‧徐介凡

「最近這段時間,真的是我在承銷部待了二十幾年以來,見過上市櫃公司辦私募最多的時候。」一位國內券商承銷部資深副總說,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的私募案件已近一八○件,多到讓人驚訝的地步。

不過,另一方面,小股東登報抗議大股東「賤賣股權」、「圖利特定人」的事件卻層出不窮;更多的股民則開始四處打探:「到底什麽是私募?對我們有什麽影響?」立足點不公平 小股東權益流失根據《證交法》對私募的定義,是指發行股票公司在符合法律規定之下,對於特定人招募有價證券的行爲;說得白話一些,其 實就是把公司的股票以合法爲前提,賣給早就談攏價格與數量的人。

相對過去傳統的「公開募集」,所有股東不分大小都能公平的按原持股比率認購,私募從一開 始就把小股東強制排除,形同逼小股東自動棄權,立足點並不公平。

緊接著,引進資金後,股本因此而膨脹,就稀釋了原有股東的權益。其次,許多經營團隊對於未來營運狀況早就胸有成竹,因而採取私募操作,藉此以較低的成本拉高自身股權;相對的,小股東不但每股獲利遭到稀釋,更沒有這種「撿便 宜」的機會。

另外,就算公司營運並沒有特別驚人的爆發力,大股東透過私募定 價與市價之間的價差,仍能從中謀得穩賺不賠的利益;這個時候,小股東的權益,就在這一次一次的股本膨脹中遭到蠶食。

表面上來看,因爲私募有閉鎖期三年的規定,在此期間之內買方不能拋售購入的股票;就算時 間到了,也必須經過主管機關審核後方得變賣。不過,對於本身就有相當持股的大股東們來說,私募股 仍是絕佳的獲利工具:一手用私募買進新股,另一手隨即把價位較高的老股拋出,兩手策略 賺 取價差,輕鬆獲利。

場景拉回二○○八年二月,曾以二十萬元賺到十億元身價、縱橫股票期貨市場的張松允,不僅在市場上大舉收購超過九千張力武電機的股票,並進一步以略高於每股 淨值二.○六%的十三.四元,對外公開收購九二八四張,個人與關係人總計持股達一八三○七張、占股權三九.三二%,成爲最大股東。他也於同年五月臨時股東 會,順利以四席董事二席監事,拿下力武電機經營權。

「股市高手」進駐公司的財務規畫由於力武電機原大股東力山集團亦持有約當三八%的股權,與張松允派系可說實力相當;因此,對於此次張松允的入主,雙方稱爲 採取共同合作經營模式,由原力山集團團隊延續馬達本業,而張松允則專責公司財務規畫與提升附加價值。

張松允上任屆滿一年,力武電機在他運作之下,財務操作果然有重大的不同,根據○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公告,力武電機董事會通過以暫定每股七.九四元的價格,進 行公司史上第一次私募,共一萬兩千張力武電機股票,募集資金九五二八萬元,用以充實營 運 資金及因應未來發展之資金需求。

買賣之間光價差就獲利數千萬元根據《證交法》規定,私募對象只 須在股款或價款繳納完成日起十五日內才須揭露,所以,儘管張松允在四月二十九日時申報轉讓 二四九九張股票,卻沒人察有異狀。

繼申報轉讓持股,同年七月九日力武電機公告,私 募定價下修爲六.四三元,此定價是依照定價日前三個營業日的平均收盤價格而來,但相較當時淨值 十一.一元折價超過四成。儘管價格疑有低估, 但根據現行《證交法》,只要股東會上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東通過,就能進行募集,想當然耳,握有多數股權的張松允自然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根據完成後的公告,總共五千張的私募普通股,全由張松允派系人馬出資購得。從四月公 告將進行私募,隨後申讓持股,再以低價參與私募, 這一趟先高賣再低買的過程,難免給外界「藉由私 募進行價差獲利」的觀感。

若以四月二十九日當日收盤價格十.四元,張松允個人申報轉讓二四九九張股票,以及最終用每股價格六.四三元認購私募股票之間的價差計算,光是這一筆交易,就讓張松允賺進約一千萬元的獲利。

而如此劃算的生意,恐怕不只這麽一筆而已。

在同年八月二十一日、九月十一日、一○年一月八日,張松允再度主導三次力武電機的私募案,最後以每股六.六四元、八.三四元、十.九八元的價格,分別完成買進三千張、兩千張、兩千 張的力武股票。

對照私募案時,張松允與關係人申報持股轉讓的紀 錄,亦分別在○九年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二十二日,以及一○年一月二十一日,賣出二千張、二千張、一百張的股票;若以申報轉讓日的收盤價八.四二元、十六元 與十四.五元,對照當期私募購得股價之價差來看,分別約爲三五六萬元、一五三二萬元、 三 十五.二萬元,加上○八年四月到七月間的第一次獲利,幾次操作下來,各關係人之總價差高達近三千萬元。

「公司管理當局與大股東,當然有濫用私募工具的可能性,但是看待這件事情,重點應該擺在 這麽做是否合法上。」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爲,台灣的法令規範相當精 細,且資訊揭露亦十分充足,投資人應從公告上主動去了解公司私募的定價是否合理,藉此判 斷自己的股東權益是否遭到損害。

但,什麽定價才算合理?不願具名的會計師說:「私 募股價的定 價,根本就是大股東隨便喊,律師、會計師等,只要配合就好。」這位會計師強調,就算法令規定私募股 價若折價幅度低於八成,必須出示專家意見,其實從獲利、虧損、負債等各項財務數據,甚至是同業 競爭比較的層面,會計師都很容易提出合理的專家評估。加上大股東本身就擁有控制性股權,想在股東會上通過私 募案亦十分輕而易舉。

法令須隨投資環境適時調整「股東會都通過了,送到主管機關去審核,多半都不會被擋。」他表示,儘管證期局最後發現事有蹊蹺,頂多也只會採取不斷檢查的作 法。

﹁法律應該可以用更縝密的角度去規範。﹂一位熟悉公司法的律師說,例如多數公司既然認股名單已是定案,那麽未來甚至可以在私募案送至董事會表決時,便規定將名單一並提出,讓所有董事以及未來的股東會,都能在更透明的環境 下進行表決,也讓小股東的權益被更公平的對待。

張松允出手精準只因眼光獨到?

力武一年以來股價走勢與張松允股票操作時點

2009.4.24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7.9元價格私募12000張股票

2009.4.29

張松允申報轉讓2499張個人持股,當天收盤價10.4元

2009.7.9

力武電機公告下修私募定價與張數分別爲6.43元、5000張股票,與前次賣股價差合計獲利約1000萬元

2009.8.2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6.64元價格私募3000 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09.8.31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6萬元

2009.9.11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8.34元價格私 募2000張股票,由張松允與其主導經營之立達創新 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認購

2009.9.22

張松允申報轉讓2000張,與前次私募價 差合計獲利約1532萬元

2010.1.8

力武電機公告以每股10.98元價格私募2000張股票,全由張松允一人認購

2010.1.21

張松允關係人張蔓莉申報轉讓100張個人持股,與前次私募價差合計獲利約35.2萬元

總計價差

獲利金額

近3000萬元

折價幅度有高達八成者——近四年私募對 象、價格有疑慮的公司公司代號 公司名稱 年度 市場別 私募單價(元) 私募單價/每股淨值(%) 折價幅度(%) 認購者其中

是否有關係人

2302 麗 正 2008 上市 1.79 13.48 86.52 是6219 富 旺 2008 上櫃 5.19 17.57 82.43 是6145 勁 永 2008 上市 15.7 24.25 75.75 是2913 農 林 2006 上市 3 27.42 72.58 是6294 智基科 2009 上櫃 28.81 30.61 69.39 是3095 及 成 2008 上市 8.56 32.56 67.44 是5530 大 漢 2009 上櫃 4 34.25 65.75 是5498 凱 崴 2009 上櫃 3.8 34.58 65.42 是2007 燁 興 2008 上市 2.6 35.28 64.72 是2475 華 映 2009 上市 2.5 39 61 是4304 勝 昱 2006 上櫃 2 39.92 60.08 是2904 匯 僑 2006 上市 1.97 41.65 58.35 是1453 大 將 2007 上市 3.5 41.82 58.18 是2440 太空梭 2006 上市 3.3 42.31 57.69 是5395 圓 方 2009 上櫃 2 44.74 55.26 是資料來源:經濟新報、公開資訊觀測站

公司說法

力武電機董事長張松允表示,選擇私募不採公募是爲求籌資順利,至於申報轉讓 手 中持股,則是基於觀察股票價位,以及當時個人資金調度而進行的調整。

LED成私 募套利新天堂

打從去年下半年景氣開始出現復甦生機後,台股電子產業募資最積極的,莫過於LED產業。看準LED電視背光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各家LED廠無不卯起來募 資,現增、私募、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樣樣來,就爲了搶在這時擴產、買設備不爲錢 煩惱。

據一名市場人士透露,其實在這些私募案的背後,看的到特 定一群人的影子,「這些人他們很少玩現股,玩私募、CB(可轉換公司債),用老股換新 股,套利賺價差。」他們套利的模式都是同一套,透過參與私募買進新股,私募消息一出將股價拉高後,再將手上的老股釋出,如此一來,除了私募成本原本就相對低於市價,老股換新股又可以賺一筆,成爲私募套利的最佳捷徑。

LED私募之所以近一年 來被廣泛討論,除了私募數 量多以外,通常折價幅度也不低。以泰谷去年發兩次私募,引進億光與晶電兩大股東,都用超 過三成的折價幅度,因此必須提出專家報告。「像這種,它是爲了公司長遠發展考量,你很難說它有圖利特定人。」怡和創投楊邦彥就直言,私募價格是否涉及「圖利」,本來就很難明確認定,但折價幅度若太大,傷害小股東權益,則是公司派必須 考量的地方。

(賴筱凡)

近一年LED私募案 總覽

LED廠 私募金額 (億元) 每股價格(元) 與當時股價相比之折價幅度(%) 認購人泰 谷 10.08 16.80 35 晶電認購19.9%、億光認購10.2%新世紀 5.16 25.80 37 尚未完成新世紀 6.55 21.85 36 尚未完成光 磊 4.02 21.50 15 日亞化、日立電線、信越光電光 磊 0.20 20.50 21 尚未完成華 上 3.99 9.28 25 董事長李森田之二親等以內親屬李明穗與原股東莊昭瑞共認購18.6%,其餘爲投資公司認購華 上 2.99 9.40 20 尚未完成東 貝 20.12 40.24 38 彩晶認購60%,鼎元認購1.6%,瑞軒認購3%,漢鼎創投認購7%,怡和創投認購3.2%,董事長吳慶輝等關係人共認購2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95

中環在線:新股碧生源廣告違規22次 李華華

2010-9-15  AD




 

近排IPO一片歌舞昇平,其中又以消費類新股最搶手,隻隻都話超額認購,都咪話唔考大家眼力,好似聽日(星期四)招股嗰隻減肥茶新股碧生源咁,華華聽落覺得唔錯o架,但睇埋佢地本初步招股文件之後,華華額頭開始有D滴汗……

事關佢哋話旗下兩隻主打產品常潤茶(圖)同減肥茶,曾經多次被人捉到廣告違規,大概都係啲廣告有虛假宣傳之類。而噚日內地有傳媒仲話,今年廣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插碧生源嘅常潤茶「誇大產品功能或含有不科學功效斷言」,而佢哋嘅產品,一共違規咗22次咁多o忝!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35

又講新股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6185

零售股因為之前冇野好炒先炒到咁高,現在市場的焦點開始轉移到新股上,拜此所致,真實組合中的零售股回左幾萬蚊,凡是追逐新股的資金都是用於投機的,因此每當新股熱鬧的時候都是投機風氣正隆的時候

所以想講下罪魁禍首的新股,但味皇一旦開口就滿口狗屁,肯定冇人想聽,還是不講好了

其實睇新股也不用我逐隻去講,與其幫人逐一審核,倒不如教人睇相的方法,原理之前已經花左好多心機講左,雖然不是太明示,但也有人明白,好似偉哥等 一點就明,就算唔點自己都明,關鍵在於他也買過老千股,有深刻的感受,讀者當中不乏買過老千股的人,但只要對風險非常厭惡的人才能避免重復犯錯而花心機分 辨老千,正如味皇的新衣一樣,沒有愛與正義之心的人只會看見味皇裸跑

話說味皇初入股場時,竟然同時集中持有3隻福建股,今天的我幾乎想把當天的我絞成肉醬,現在當然不想再犯,在網絡另一邊也有個叫偉哥的 blogger,無論買股經歷,選股風格,甚至思考方式同味皇相當類似(決斷力佢在味皇之上,只有文筆我自認好d),令人想起一個說法,每個人在地球的另 一邊都有個劇場版本的在生活,好似車路士的筋肉人球星在地球的另一邊在做人造人歌星,我想味皇同偉哥是蛔虫同蛔虫之間的關係,如果讀者有乜野股票的問題, 唔該去問佢唔好煩我,相信佢的答案同味皇的基本一樣,味皇的傳球數值99...哈哈

買新股即日鮮會較好,基本上新股冇乜好東西,別人認為買股的風險是波動,但味皇最懼怕的買股風險卻是爆煲,味皇的研究同股價升跌無關,只是避免踩中爆煲股,我想你買得新股,最終你不外乎3種死法,國美的死法,第一天然的死法,福記的死法,或者好似亨泰咁在死同唔死之間

好似脷囊,痔膏等,未上市就估到佢九成九是國美,咸木像,O-Bee睇怕似第一天然,至於好似福記咁就要上市之後幾年先知,升兼,醃才等最終應該會同亨泰一樣,有些是好公司,但是老闆有不良嗜好,公司再好也沒有意義,難道媽媽冇教你不要同邊d人做朋友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9

新股首日破底兩老輸三千萬老虎仔累四叔彤叔 李華華

2010-10-12  AD




 

究竟係四叔(李 兆基)流年不利定係老虎仔(邱達昌)唔夠殺氣呢?老虎仔嘅麗悅(2266)噚日上市,Uncle輩嘅彤叔(鄭裕彤)同四叔都用咗行動去支持,分別豪掟1億 元認購,仲高調咁俾大家報道,希望引嚟名人效應,認真唔話得;可惜點撐細姪都無用,麗悅噚日全日無浮過上水面,老虎仔除咗報答唔到細叔伯知遇之恩,兼夾令 老人家坐艇,結果累埋兩老喺今年投資新股至今,係表現至差勁嘅一隻呢!

兩老今年最差新股投資

麗悅噚日全日潛水,最後 收$1.88,較招股價$2.2低成14.5%;即係話兩位叔父每人賬面蝕成1450萬蚊!一千幾百萬對兩老嚟講等如跌咗兩蚊,但面子事大嘛,難怪講到股 價表現,連老虎仔自己都話「好唔開心囉!」不過佢希望大家用長遠目光睇公司發展前景。

講番兩位叔父今年戰績,四叔除咗麗悅,已認講嘅仲有農 行(1288),動用資金約10億元,7月中上市至今升咗成28.4%,市場亦曾傳出佢會用1億美元入股金風(2208),呢隻股上星期掛牌至今亦升成 12.1%,傳聞佢入股嘅永暉(1733),上市至今,已較招股價潛水8.6% !彤叔方面,傳聞佢掟4000萬美金認講金風,升咗12.1%。唔通...彤叔先係股神?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0

中環在線:蔡朝暉搵天行借錢抽新股 李華華

2010-10-25  AD

最近好多新股都炒到熱辣辣,上市後又有水位賺錢,搞到唔少股民都想抽新股發小財,就連天行國際(993)前股東兼執行董事蔡朝暉都要搵天行借短錢抽新股。翻查天行國際通告,呢間公司時不時透過天行聯合證券借孖展畀人抽新股,多數會開埋名,蔡朝暉出現次數唔算多。今次佢只係借8363萬元,年息1.7厘,借7日短錢,都係借孖展抽新股。

佢同華華講,熱爆四環醫藥(460)同仲招緊股長興(238)都有抽,雖然佢有份投資雲峰基金已經係四環基礎投資者,但有鎖定期,所以佢私人再抽,似乎有暗示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

居技術門檻高點 力阻大廠夾擊 太陽能新股碩禾 挑戰股王魔咒

2010-11-22 TWM




近一年在興櫃崛起的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靠著單季賺一個股本的實力,讓十九萬投資人瘋狂,凍結九五七億元的資金,就為了能在它掛牌前,抽中這張價差十八萬 元的「樂透」。碩禾為何能大賺太陽能財?它的未來有何挑戰?

撰文.賴筱凡

位在新竹縣湖口工業區裡,坐落在光碟片大廠國碩裡,一家員工數只有一百餘人的公司,卻以IPO(首次公開發行)史上最高的承銷價五百元上市,引起十九萬投 資人搶破頭,希望能在碩禾掛牌前,抽中這張價差十八萬元的「樂透」股票。縱使碩禾的價差不若先前掛牌的觸控面板股王宸鴻高,卻以單季賺一個股本的實力,再 度引爆搶購潮,中籤率只有不到○.五%。碩禾為何能大賺太陽能財?它的未來有何挑戰?

頂著靦腆笑容,拉著碩禾總經理黃文瑞,低調的碩禾董事長陳繼仁難得接受採訪,看到碩禾掛牌前投資人搶購熱潮,他笑得闔不攏嘴,因為這是錸德集團在光碟片榮 景後,許久不見的榮景,更是碩禾成立七年來,用獲利數字證明自身的價值。

然而,在太陽能電池成本占比僅一○%的太陽能導電漿,究竟有什麼魔力,能讓碩禾上周五(十二日)興櫃股價逼近七百元大關,更擁有單季EPS(每股稅後純 益)賺進十元的能力?

掌握競爭優勢

進入門檻高 不殺價靠品質在太陽能導電漿市場裡,碩禾從來不是唯一的「玩家」,七年前,他們只是國碩裡一個不到二十人的部門,「即使是當年工研院的老同事,都不覺得我 們會成功。」陳繼仁回首過去,從工研院材料所出身的他,一頭栽進太陽能化學材料的領域,在外界一片不看好聲中,「玩出」一條康莊大道。當時同樣投入太陽能 導電漿,還有中釉轉投資的致嘉科技,但率先達陣的卻是碩禾。

「我們實驗了上千次,測試的矽晶圓片,大概都可以蓋一座太陽能發電廠了!」今天碩禾總經理黃文瑞能笑得輕鬆,是過去不斷嘗試累積的結果。為了讓研發結果能 更貼近客戶實用情形,陳繼仁甚至在碩禾裡頭打造一條「半量產線」,每次研發出來的漿料,就馬上在矽晶圓片上測試,以求精準掌控導電漿的品質。

碩禾會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導電漿產業向來就不是殺價競爭的行業,它在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才一○%,然而只要一更動,可能一片wafer(矽晶圓)就 此報廢,或是轉換效率就受影響。」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產業分析師王孟傑解釋,太陽能導電漿產業的技術特性,也間接讓其進入門檻相對提高,除非導電漿品質獲得 認同,不然客戶不會輕易更換導電漿供應商。

在太陽能電池所應用的三種導電漿裡,包括電池正面的銀漿,背面的銀鋁漿(簡稱背銀漿)與鋁漿製作過程都不同,主要是將銀、鋁結合化學成分,製作成能導電的 線路。由於當太陽能電池上的矽晶圓越做越薄,變形也就越厲害,因此,能讓晶圓翹曲(warp)情況有效減少,又不影響太陽能轉換效率,導電漿的品質成了最 主要的關鍵。

而碩禾就贏在這點,「他們成功讓客戶相信,碩禾的導電漿品質能夠達到客戶要求。」王孟傑說,三年前碩禾透過各種管道,想辦法找到了合作客戶,像是昱晶,產 品品質也達到客戶要求,才讓他們長達四年多的黑暗前製期,終於露出一線曙光。

但碩禾並無法靠著一套成功模式吃遍天下,不但要做到品質可比大廠,還得不斷降低成本,「沒辦法用原廠的設備,我們就想辦法找台廠做。」陳繼仁心裡明白,國 碩沒有那麼多資本供他揮霍,碩禾得盡可能在每個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所以碩禾一年可以替客戶太陽能電池廠省下的成本,高達上億元。

產業前景混沌

前有杜邦擴產 後有集團軍不過,碩禾並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它在台灣擁有高達八成的市占率,全球則有兩成,但這僅限於太陽能電池背面用的鋁漿,影響導電效率更甚的銀漿才 是最終決勝點。

以全球導電漿龍頭杜邦(Dupont)、Ferro來說,都是主攻銀漿戰場,在今年電池廠大舉擴產下,杜邦九月也宣布要擴產,隱然對碩禾形成壓力。

雖然碩禾目前看起來一片形勢大好,但「關鍵還是碩禾能不能在銀漿上有所突破。」王孟傑觀察,碩禾透過鋁漿打入台廠供應鏈,證明自己確有實力,但銀漿對太陽 能電池的效率,影響更巨,就看碩禾能不能再衝破這一關,才有機會再下一城。

不僅前有龍頭廠施壓,後頭還有追兵存在。陳繼仁透露,隨著友達集團李焜耀高調跨入太陽能領域,旗下威力盟與達方,最近已相繼跨進導電漿市場,勢必會有新一 波競爭出現;只是導電漿市場門檻極高,「我們都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做到現在的成績,一顆太陽能電池要擔保的是二十五年的壽命,要是做不到這種品質,我相信他 們也不會為了用自家產品而冒險。」他分析指出。

眼前友達集團在太陽能產業的策略未明,王孟傑認為,依照達方、威力盟還是各做各的來看,碩禾還是領先了一長段距離;只是,過去友達透過子公司在面板零組件 上游投入,有效降低成本,成為友達的競爭優勢,若以此模式進入太陽能電池領域,屆時碩禾壓力一定不小。

雖然太陽能市場前景混沌,電池廠大舉擴產將面臨供過於求的壓力,但只要整體太陽能市場需求有成長,導電漿的市場就還有春天,這也是為何陳繼仁看好太場能市 場明年可望成長兩成,碩禾能掌握絕佳機會。

一分鐘看懂

太陽能導電漿

所謂太陽能導電漿,是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分為正面銀漿、背面銀鋁漿、背面鋁漿3種。銀漿為太陽能電池的正面電極;鋁漿則為背面電極與電場增加電池轉換效 率;而銀鋁漿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背面作為模組串聯之導線。功用是收集產生的電能,再傳輸至電池外。導電漿在太陽能模組的轉換效率上扮演至為關鍵角色,可以 使太陽能電池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

碩禾

成立:2003年

董事長:陳繼仁

資本額:3億元

股東結構:國碩持有70% 主要業務:太陽能電池用之導電漿

近3年獲利

2008年EPS:3.53元2009年EPS:16.46元2010年前3季EPS:23.9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