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陶冬:中港樓市現沒投資價值 十九大後料加快收水 去槓桿如「溫水煮蛙」

1 : GS(14)@2017-08-28 13:54:31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02&issue=20170824
【明報專訊】回顧過去5年,本港經濟年均增長約2.4%,惟樓價期內卻急升近五成,港人購買力追不上樓價升幅,升勢主要由內地資金推動。北水流向對本港樓市的影響愈來愈重要,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認為,隨着內地上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去槓桿」定為重要政策目標,料下季的「十九大」閉幕後,中央在未來5年將加快收水,引致內地樓價下跌,本港樓價料跟隨調整,「我覺得目前不論中港及亞洲樓市均沒有投資價值」。

在昨日颶風天鴿最接近本港前一日(本周二),陶冬在位於九龍站環球貿易廣場(ICC)高層的瑞信總部接受訪問,當日霧霾已籠罩維港。陶冬在2010年測中內地資金將湧港,大幅推高樓價,記者談起此事,請教他樓市去向,他卻先分享本周一觀賞許冠傑及譚詠麟兩位經典港產歌手的音樂會上所見所聞,「昨晚(周一)的音樂會上,歌曲是上世紀70及80年代作品,當年我還在內地,故90%歌曲都是昨晚首次聽到的,但我很享受,因為歌詞寫得很好。這也不只是香港粉絲的一個活動,從粉絲舉起的霓虹標語來看,來自北京、上海、東莞的也不少!我當時就想,香港在上世紀70及80年代出現了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出現了金庸、黃霑,出現了成龍、周潤發,都是世界級的巨星,他們的確是在自己的行業上開創先河,他們引領的文化及娛樂事業影響了全球華人社會,其事業給社會帶來了變化,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是真真正正的一代宗師」。

陶冬指出,他上述提及的多位巨星,只是本港上世紀70年代及80年代的一個縮影,期內經濟事實上亦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當時樓價是值得升、應該升,因為整體經濟是往上走」。但他認為,今日本港歌手的水平,與那個年代的天王巨星比較,已經有很大的差距了。

港經濟「一好遮百醜」 僅金融業好景

回顧本港過去20年的經濟表現,陶冬形容是「一好遮百醜」。他分析,在回歸初期,內地製造業起飛,本港在提供中介服務上曾有一定優勢;跟着內地以基建及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火車頭,本港亦成功扮演融資的角色,故連續多年在全球新股集資金額中稱冠;近年隨着亞洲財富增長,本港發展成為區內財富管理中心,與倫敦及紐約並列為世界3大金融中心之一,此舉亦支持樓市向好。「本港金融業的興旺,無疑對一部分人的收入、對個別人士的就業機會、對個別地區的寫字樓租金帶來支持,這我覺得是有道理的,畢竟金融業創造了這麼多財富。如果IPO(新股公開招股)可以賺這麼多錢,如果替區內富豪管理財富是這麼好的一門生意,為什麼相關從業員不可以有較高工資及花紅呢?既然這樣,他們買得起房子,付得起租金,是很正常的事」。

但陶冬認為,本港近年除金融業一枝獨秀外,昔日曾支撐起經濟的製造業、物流業及旅遊業均先後下滑,故此即使經濟增長仍達3%,亦非健康發展,「一好遮百醜的問題是,當一個行業很好,但其他行業都不好的時候,其他行業便很慘。除了樓價及租金上升外,政府官員見到GDP的每年增長高達3%,便會覺得經濟很好,沒有想辦法為生活質素正在下降的普羅百姓及夾心階層提供幫助」。

過去14年中港樓市關連度增加

根據陶冬分析,2003年是本港樓市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本港樓價與美國貨幣政策接軌,之後與內地樓價的關連性卻愈來愈高。而他之所以在2010年預測北水將大幅推升港樓,原因是他在每日下班時留意到鄰近的凱旋門「只有小貓小狗的幾盞燈開着」,意味該九龍站豪宅大部分已由內地富豪買入,作為投資而非常住用途,他估計此舉屬內地資金湧港買樓的開始,而過去一年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更令樓價升勢加快、屢創新高。

「過去12個月大量資金流入本港,令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很大,即使美國期內3度加息,本港也不需要跟隨。在正常的情况下,資金流入會令貨幣升值,歐元及日圓近月便是這樣;但在聯繫匯率的機制下,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動不了,結果是樓價急升,股市的表現也十分好。」

政府有上帝之手 沒上帝之腦

向前望的話,陶冬分析,上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去槓桿」列為重大政策目標,當中多次提及「風險」及「監管」等兩個詞彙,意味未來5年中央收緊貨幣政策是主旋律,而此舉亦與美國聯儲局於年內縮表的政策一致,意味全球兩大央行將同步收水(編按:陶冬在他的新書《QE退潮——大逆轉中的風險與機遇》會就此詳細解釋)。

因此,陶冬相信,中央在下季的「十九大」閉幕後,便會出台一系列為經濟「去槓桿」的政策,而在眾多經濟環節中,房地產對此最為敏感,故他預測在未來5年的某一時點,內地樓價便會掉頭下跌,本港樓價亦跟隨調整,「我認為目前中港樓市就好像溫水煮蛙,當水的溫度慢慢上升,青蛙最初很舒服樂在其中,但最終不經不覺失去性命。目前大家覺得市場流動性充裕,認為不必為樓市擔心,但2007年美國財政部的高官也曾對我說,『在二次大戰後美國從沒有出現超過一年全國性的樓市下跌』,結果一年後便由次按引爆環球金融海嘯,可見政府縱有上帝之手,也不一定有上帝之腦;而即使中國政府的行政能力較強,但政策出現失誤的風險是不能夠排除的」。

明報記者
2 : GS(14)@2017-08-28 13:54:4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380&issue=20170824

【明報專訊】陶冬引述Demographia的數據,指去年第三季本港樓價中位已達居民中位年收入逾18倍,意味「一個拿正常工資的港人需要逾18年不吃不喝才可買得起一套房子」,可見樓價已明顯偏離本地購買力所能負擔水平。因此,陶冬認為,本港應該發展金融以外的支柱產業,創造更多財富,令更多港人有能力負擔得起高企的樓價。

廣告

他又提到,自己本周看到兩則新聞,一是內地電子商貿龍頭阿里巴巴快將追過美國亞馬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網公司,二是京東擬分拆京東金融上市,估值高達1000億元。由此可見,內地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它們在改變商業模式,改變生活方式,改變社會結構」;他慨嘆,在本港過去5年錯過了不少內地科網業高速發展的機會,日後應該努力參與其中。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52

央行年會聚焦「歐洲收水」 耶倫德拉吉周五將發言

1 : GS(14)@2017-08-29 01:49:56

【明報專訊】美韓展開聯合軍演,加上美國正商討阿富汗新戰略,投資者保持觀望。道指昨早段曾跌70點。阿里巴巴昨早段突破170美元關口,刷新紀錄。油價上周反彈促使部分投資者獲利,布蘭特期油昨跌逾2%,至每桶51.58美元。紐約期油亦跌逾1.6%,失守每桶48美元關口。市場關注聯儲局主席耶倫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美國時間本周五在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講話,會否為貨幣政策走向帶來啟示。市場等待會議周四開幕之際,歐元昨繼續在1.18水平徘徊。

任期將於明年2月屆滿的耶倫,今次可能是最後一次以聯儲局主席身分參加年會,她今年重點談論金融穩定。央行官員往往透過全球央行年會解釋新政策,今次外界的焦點是德拉吉。2014年,他在Jackson Hole年會聲言要動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扭轉通脹下滑,為歐央行的買債計劃奠下基礎。正如他當年解釋為何量寬政策是必要的,市場認為他今年的講話將總結多年量寬成效,為明年結束量寬做準備。

3年前同一場合 德拉吉透露量寬

歐元區失業率近期已降至9.1%,是2009年2月以來最低。回顧2014年8月年會舉行期間,歐元區失業率為11.5%,至今失業人數已下降370萬人。經濟增長相比當年也顯著增強。截至2014年6月的12個月,歐元區經濟增長1.1%。3年後,增長率升至2.2%。

通脹方面也取得一些進展。在截至2014年7月底的12個月,消費者物價上漲0.4%。3年後,通脹升幅達到1.3%。一般預期,德拉吉將為歐央行明年「收水」作部署。他7月曾表示,歐央行將在今秋決定如何處理買債計劃,所指的就是9月7日和10月26日的會議。

目前的買債計劃將持續至今年12月,大部分歐央行觀察家預期買債會延至明年,但買債將延續至哪個時點,或逐步減少買債的幅度仍有很大不確定。

預期「收水」 歐元升至兩年半高位

目前歐央行每月買債規模已低於600億歐元(約5538億歐元)的官方額度。由於市場預期歐央行「收水」,歐元近期顯著升值,兌美元曾在本月初觸及1.19的兩年半高位。《華爾街日報》稱,歐央行對「收水」將相當謹慎,7月會議紀錄就表明憂慮到歐元升值。

當前歐元區仍有一些複雜問題有待解決。德拉吉3年前提出量寬,就是希望歐央行提供刺激措施之際,區內國家嘗試進行結構改革。雖然西班牙在2012年修訂了勞工法,但法國和意大利仍停滯不前。德拉吉在2014年提出量寬的主因之一,是由於迹象顯示通脹預期顯著下降。

買債達上限 退市屬必然

不過《金融時報》表示,歐央行已逐漸陷入無債可買的困境。根據歐央行自訂的買債準則,最多只能購買成員國的三分之一流通國債。花旗預計,歐央行最早於明年2月就不能再買德國國債。瑞銀亦預計,葡萄牙、荷蘭、愛爾蘭的國債購買限額,亦將於明春相繼屆滿,因此無論歐元區的通脹前景如何,33%的預設限額意味退市是必然的。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70&issue=20170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67

歐央行或最快下月收水

1 : GS(14)@2017-09-17 13:47:43

【本報訊】歐央行下月或就量寬作出決定!歐央行昨議息後維持利率不變,亦無宣佈減慢買債,但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稱料在10月作出多項有關量寬的決定,意味最快下月宣佈收水。


歐元徘徊1.2水平

歐央行維持再融資利率在0厘,隔夜貸款利率及隔夜存款利率分別維持在正0.25厘及負0.4厘不變。買債計劃將於12月到期,會上未宣佈減慢買債,維持每月600億歐元不變,惟德拉吉稱可能會在10月份作出有關量寬的決定,但倘10月未準備好亦可能推遲。歐央行昨將2018至2019年核心通脹預測下調,前者由1.3%降至1.2%,後者由1.6%削至1.5%。德拉吉解釋,下調通脹預測主要是由於歐元升值,又直言未來作幣策決定時會考慮通脹,而歐元滙率近期波動是不確定的來源,需密切注視。他續指,滙率並非政策目標,但對增長與通脹相當重要。另歐央行對增長看法樂觀,同時將今年增長預測由1.9%升至2.2%。歐元兌美元於德拉吉昨舉行記者會期間曾升1.2%,高見1.206,其後升幅收窄並於1.2附近徘徊。歐央行睇淡通脹前景,觸發十年期德債息插至0.238厘,創逾三個月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8/201466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13

龐寶林:高息企債可緩衝「收水」

1 : GS(14)@2017-10-01 19:18:44

【明報專訊】上周剛剛結束的聯儲局9月會議,符合市場預期,聯儲局將於10月開始縮減現時規模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首階段每月縮減規模將為100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為國庫債券,其餘40億美元是半官方機構債券及住宅貸款證券,故預期相關影響頗微,但逐漸增加至每月縮減500億美元,總縮減規模相當於資產負債表超過一半,預料日後影響頗大。

至於利率方面,聯儲局如預期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於1厘至1.25厘水平,但會上近七成官員贊成年內會再加息一次,市場多預期會和去年一樣,在12月加息。現時利率期貨顯示,市場預期12月加息機會升至70%,較議息前預測上升17個百分點。美匯指數隨之回升至兩星期高位,重上92點水平,短期有機會走強,但上至94水平有較大阻力。

12月加息機會升 美元短期或走強

聯儲局是否會在年內加第三次息,必須視乎通脹及經濟增長等情况,受到颶風影響,美國通脹數據低於預期,估計未來加息源於通脹目標的機會較低,也就是即使通脹未達到聯儲局的長期目標亦有加息的可能。經濟展望正面,除美國已調高經濟增長率及總統特朗普早前提出1萬億美元基建刺激經濟計劃外,風災後重建亦有助提升經濟增長,給加息及縮表提供支持。

風險資產過熱 央行收水大勢所趨

距離聯儲局本輪加息周期已快接近兩年,同時加拿大、澳洲及英國央行均在近期發表較為堅定的鷹派立場,歐日央行則相對落後,仍堅持現時的買債規模。但正如筆者此前預計,全球央行收水已是大勢所趨,因經濟穩健復蘇,若資金繼續氾濫,風險資產價格有可能推至過高水平。

過去數年的央行量化寬鬆令債市連年不景,債券投資者轉向收益更高的公司債券,導致企業債券的交易十分擁擠,推高了相關債券的價格,而與無風險債券之間的利差空間收窄。美國銀行調查顯示,全球81%的基金經理表示,企業債券市場正被高估,這是11個月來的最高水平。非投資級別債券跟政府債務的收益率溢價僅為3.7個百分點,投資級債券的風險溢價為1.2個百分點。

經濟穩健違約率低 寧投資高收益債

但企業債相對昂貴的價格亦有多個因素支撐,根據穆迪數據,全球違約率下降至2.9%,首次下滑至2015年10月以來的3%以下。經濟的穩健及違約概率的低位,令投資更願意承擔風險而投資於高收益的債券。

另外,美國上一輪加息周期中,從2004年到2006年,美高收益債券在此期間強勁增長,彭博巴克萊泛歐高收益指數在過去5年中亦上漲了44%。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提下,若歐美成熟市場連年收水,相對高收益的企業債券往往具有緩衝的能力,投資者不妨部署相關組合,抵禦加息風暴。

(讀者請注意基金價格可升亦可跌,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538&issue=2017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25

發展商收水 高成數按揭添限制 買家須證明有還款能力

1 : GS(14)@2017-10-09 03:47:09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提醒準買家,新盤不存在有一定批核的按揭。



【周末專題】街邊代理愛以「發展商包按」、「呼吸Plan任借」推銷新盤,但魔鬼在細節,近期許多發展商開始在價單中白紙黑字寫明買家借高成數按揭須證明有還款能力,提供入息、資產等文件,部份嚴限供款佔入息比例,並設各類限制,準買家入市前宜參閱價單及主動釐清批核準則。記者:陳東陽



樓價升但金管局收緊按揭成數,發展商藉旗下財務公司推出的高成數樓按過去兩年大行其道,全城新盤高舉「免審查、無壓測、低首期」盡吸市場購買力,個別極寬鬆方案更被喻為「呼吸樓按」,意指有呼吸的人類就可以獲批。



由95%成數降至80%


隨住樓市V形反彈,發展商亦開始審視信貸風險,按揭隨之收掣,一按成數由去年巔峯90%、甚至95%,降至目前主流為樓價80%,但對比傳統銀行樓按仍具吸引力。審視10個今年內開售且仍有由發展商提供一按的新盤,涵蓋各類發展商、不同規模樓盤,有9個都標明申請按揭者需提供還款證明文件,當中3個更有列出總還款額佔每月入息上限。唯一無列明審批要求的華懋荃灣西項目全.城滙,發展商曾聲稱批核貸款有內部準則,惟不便透露詳情,而市場盛傳樓盤的八成一按不設入息審查及壓力測試,但需提供小量財務文件。除審批要求以外,各樓盤的一按細節相差甚遠:還款期最短僅20年、最長30年;大多數會清楚列出按息,但九建(034)西營盤63 Pokfulam的最高七成一按方案描述首2年息口將參照屆時市場息率,令申請者難以估計供款;新世界(017)荃灣柏傲灣一按謝絕公司客,而新地(016)錦田Park Yoho則限指定職業方可承造樓價九成一按,普通人士最高借八成。各間發展商唯一相同之處,是價單中均會列明免責條款,強調無論按揭批核結果為何,買家均需按合約完成交易。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由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一按條款參差,「有啲唔需要審批要求,有啲要入息要求,有啲講明供款入息比率,再跟金管局個審批做法」。「我哋遇見有啲買家有種錯覺,『既然呢個係發展商提供嘅貸款,咁即係一定批㗎喇!』呢個係一個錯覺嚟」,王美鳳一連兩次強調新盤不存在必批按揭,無論貸款方是發展商財仔抑或坊間財務機構。不過,王美鳳相信發展商拒批按揭比例稀少,該行接觸到被發展商拒之門外的個案亦不多,主因是浮動收入、無報稅或銀行入賬紀錄不齊全,而使到貸款方難以信納申請者有足夠還款能力。就發展商所提供的高成數樓按,銷監局方面回覆指,沒有備存買方因無法承造賣方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而終止交易的分項投訴數目,並提醒準買家在簽臨約前應先細閱價單內所列的按揭計劃資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3/201617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78

歐央行收水 明年起縮買債一半

1 : GS(14)@2017-10-30 00:46:57

【本報綜合報道】歐洲央行明年起縮減買債規模一半!歐央行昨公佈「收水」計劃細節,明年1月起削減每月資產購買計劃規模一半至300億歐元(約2,765億港元),持續至明年9月,若有需要將繼續買債計劃。另外,歐央行維持息率不變,存款工具利率維持-0.4厘不變、主要再融資利率維持0.25厘及隔夜貸款工具利率維持0.25厘不變,全部均符市場預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記者會表示,該行縮減買債規模並非獲一致通過,大多數委員贊成不為量寬措施定下結束日期。德拉吉指歐元區經濟增長乏力,但他有信心區內通脹逐步回升至2%目標。他續指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時,歐央行繼續維持買債計劃決定正確,指美國經濟復蘇步伐較歐元區領前許多,歐元區通脹前景亦相對「落後」。歐元昨應聲下跌,曾見1.1738,跌0.63%;歐元兌港元最高見9.2353,升0.18%。歐洲股市向好,英、法、德股中段分別升0.5%至0.8%。


美股早段升百點

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引述接近白宮消息人士稱,耶倫無緣連任儲局主席,儲局前理事沃爾什亦提名無望,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儲局新主席提名名單收窄到兩人,分別為「泰勒法則」之父、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及儲局理事鮑威爾。據悉,特朗普下月3日展開亞洲訪問前,將公佈儲局新主席提名名單。美匯指數昨曾見94.115,升0.48%。Twitter及福特汽車季績勝預期,帶動美股三大指數周四早段反彈。截至本港時間晚上約9時40分,道指報23431點,升102點;標普500報2563點,升6點;納指報6596點,升5點。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7/201962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30

亞洲市場明年續看好 企業盈利可保持 抵美收水影響

1 : GS(14)@2017-12-03 18:10:59

【明報專訊】亞洲為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MSCI亞洲指數(日本除外)年初至今已升了近四成,表現遠勝於歐美市場。展望明年,多家資產管理機構對未來亞洲市場前景感樂觀,企業盈利增長、企業改革等因素反映區內經濟持續呈增長動力;即使明年區內市場估值和財務狀况或不及以往好,但盈利繼續上升仍會支持股票回報,並能抵受美國「收水」的影響。

貝萊德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主管施安祖(Andrew Swan)解釋,全球再通脹帶動名義經濟增長、工資和通脹回升、現金流轉好、更嚴謹控制成本和國內需求回升,帶動企業盈利轉強;加上多國行業和企業推動改革、全球資本開支穩定和能源價格回穩支持出口,反映亞洲經濟增長動力持續。

估值仍較美國市場低

隨今年亞股做好,估值亦有同步上升,目前MSCI亞洲指數(日本除外)的市盈率為15.93倍。不過,普信亞洲(日本除外)股票策略首席投資組合經理Anh Lu指出,即使現時亞股估值已上升至長期平均水平,但相比其他市場如美國仍然較低,而且企業盈利前景仍然樂觀,估值亦較其他市場相對有較大支持。安聯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亦透露,近期有不少機構投資者如險商,把資金由美國轉移至其他市場如歐亞股市;今年亞股跑贏美股,亦料未來資金會流向歐亞。

中印受惠經濟改革

至於今年表現相對落後的A股,施安祖指中央於十九大會議後,更注重簡化國企和推動結構改革,目標為改善經濟增長質素而非速度;現維持A股「增持」評級,因中國基本因素改善有助企業盈利表現,特別看好舊經濟板塊如能源、材料和金融。信貸問題為今年中國市場焦點之一,特別早前被標準普爾等評級機構下調主權評級。普信Anh Lu認為,由於市場對影子銀行風險的擔憂減退,導致中國股票獲調升估值;但信貸增長來源由國企轉移到消費方面,即使短期可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長遠則會成為隱憂。

另一金磚四國印度今年股市表現同樣強勁,施安祖指自總理莫迪於3年前上台後,國內改革得到重大進展;預計隨2019年大選將近,當地政府施政重點將轉至促進經濟增長。况且,印度通脹已由2010年的13.4%高位大幅回落,令央行可減息至6厘;他指融資成本下降可望支持企業業績,並刺激消費及投資從而利好股價表現。他現時看好印度國內股票,特別為受惠於改革和鄉鎮收入增加的價值型股票。

日本可延續今年強勢

經濟多年未見起色的日本,今年股市表現同樣不俗,年初至10月底MSCI日本指數總回報為20.2%,施安祖亦預計這市場表現會繼續向好。他指日本企業盈利、利潤和股本回報率都在上升,而且現時估值仍合理,市盈率仍低於10年平均水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為貝萊德相對看淡的市場,同樣作出減持,他解釋大馬股市估值較高,具投資潛力的機會不多;而新加坡股市特質與債市相近,股市走勢易受美國加息影響。

板塊方面,Anh Lu認為明年有四大投資主題,包括創新及研究開發(R&D)方面的領導者,包括科技、金融、工業和醫療行業;透過成本控制或合併令基本因素改善的公司,例如快速消費品(FMCG);本土消費概念如必需性消費品板塊,以及受惠於國家改革的企業。

長線而言,她看好受惠於互聯網持續滲透的硬件和線上軟件公司,專注雲端計算、物聯網和電動車等全新領域的企業。她亦偏好由國家內在消費增長帶動的企業,並指只要中國消費信貸周期持續強勁,將為消費提供額外增長動力。

美加息朝局勢 潛在風險

不過,她對金融科技、新成立的在線業務等市場情緒過度樂觀的板塊,持謹慎態度;稱短期金融科技存在泡沫,隨借貸便利令貸款人數增加,或引致過度消費,收回貸款風險增大;並相信這行業還需數年演變出較成熟的商業模式。來年整體亞洲市場亦有不少潛在風險,包括美國加息步伐快於預期、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中國過度去槓桿,以及美國意外改變貿易政策。

王俊騏 明報記者

[王俊騏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08&issue=2017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27

龐寶林:多國收水 減持債券基金

1 : GS(14)@2017-12-05 00:41:04

【明報專訊】臨近年結,本港拆息水平近日急升,上周港元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度升穿1厘;3個月期Hibor亦上漲最高觸及1.18厘,同為2008年底以來最高,6個月及12個月Hibor分別報1.29厘及1.496厘;惟港匯靠穩,於7.8與7.81之間徘徊。市場對美元加息預期的升溫是本港資金面趨緊的重要因素。

美國聯儲局11月會議紀要顯示對通脹疲軟擔憂,令美匯指數回軟跌破93水平,但聯儲局候任主席鮑威爾於提名聽證會上強烈暗示12月加息及主張利率正常化,或透露明年加息步伐加速及縮表規模增加的意向,配合通脹有機會上升,不少機構預計明年可加到四次息,美匯指數立即應聲反彈至93水平上方。由於12月聯儲加息幾乎板上釘釘,Hibor面臨抽升壓力。

今年9月開始,金管局已不斷從市場抽資,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由2600億港元迅速萎縮至1800億港元左右。下半年來,廣受追捧的新股不斷IPO上市,超額認購一度引發流動性偏緊,騰訊(0700)分拆旗下閱文集團(0772)上市前夕,Hibor曾升至9個月的最高水平。近期內地資產管理行業新規出台,進一步規範整個資管市場,規模之大受眾之廣,可能間接影響在港資金的流動。

美加快加息 留意港股樓投資風險

聯儲局有機會加快加息,港元承壓致港銀或有可能不得不明年同步加息,對本港金融股是利好因素,但銀根若收緊整體股市料會承壓,房地產貸款等信貸市場則面臨更大壓力,今年初以來樓市價格已累升13%。若Hibor進一步維持高位,投資者亦留意相關投資的風險。

在過去1994至1995、1999至2000、2004至2006年的三輪美國聯儲局加息周期,為了穩定匯率及控制債息利差,亞洲央行大多會跟隨美元的加息步伐,以防資本過度外流,但今次亞洲央行均反應緩慢。上周四(11月30日)韓國央行宣布將基準利率從1.25厘上調至1.50厘,成為此輪加息周期首個跟隨美元加息的亞洲國家。

美國三季度GDP受企業與政府投資的帶動,按年修正值達3.3%,創下2014年三季度以來新高。隨着油價節節高升,扣除能源和食品價格的美國核心通脹加速上升至按年1.8%,聯儲局加息及縮表的壓力愈來愈大。聯儲局下一次FOMC會議將於12月中舉行,市場對12月加息預期高度一致,會否進一步縮表及明年的貨幣政策態度成為關注點。

亞洲流動性繫於歐日QE

繼聯儲局開始縮表、歐洲央行宣佈減少購債規模以來,現時僅有日央行堅守量寬的陣地,歐央行可能在12月的會議上進一步縮減買債規模,英國及加拿大等央行也有機會提速加息步伐,亞洲國家中僅有韓國首先宣布加息。現時在歐洲和日本仍堅持QE下,亞洲仍可吸引資本流入以維持充裕的流動性,但若未來中國等央行跟上步伐,情况恐怕會大不相同,因此我們仍建議持有債券基金的投資者宜在可允許的風險程度內及時減持。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17&issue=20171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15

三大央行齊收水 年底將從債市抽資

1 : GS(14)@2018-01-07 12:24:58

【明報專訊】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主要央行購買政府及企業債令債價飈升的時代,將在2018年進入轉捩點,歐美央行已部署了「收水」計劃,減少流動性注入市場。摩通資產管理部門的固定收益分析師表示,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和日本央行淨流入債市的資金,將在2018年底前由正轉負(見圖),這將標誌全球貨幣政策的重大轉變。

過去10年,多國央行通過量寬推行非常規貨幣政策,為金融體系注入數以萬億計的美元,對金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價值11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孳息率跌至負值,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隨着全球經濟復蘇,這些央行開始減少量寬。投資者在2018年面對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政策逆轉對資產價格的影響——當央行淨資產負債表增長,導致資產價格上漲,那麼當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又是否意味資產價格將會下滑?

分析﹕央行收水料「謹慎行事」

彭博社分析認為,增長前景改善,但在疲軟的通脹預期下,央行推行貨幣政策正常化須謹慎行事,意味貨幣政策正常化在2018年只會緩慢進行。各央行都不希望自己的收緊政策步伐領先其他央行,令本幣的升值幅度領先其他貨幣。法巴首席市場經濟師Paul Mortimer-Lee向彭博社稱,主要央行都不想令市場不安,因此只會緩慢地退市。這種寬鬆的態度,可望令2018年全球經濟同步增長。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已各自上修明年經濟增長預測,即使他們已表明將逐漸減少刺激措施。

歐美今年開始大縮買債規模

聯儲局自去年10月起縮減現時規模達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首階段每月縮減規模將為100億美元,其後每季將縮減規模增加100億美元,直至增至500億美元為限。換言之,聯儲局每月縮減規模,已在本月起增至200億美元,至今年第4季會遞增至500億美元。至於歐洲央行亦於本月起將資產購買計劃的淨資產購買額度,縮減一半至每月300億歐元(約2821億港元)。此購買額度將維持9個月或更長時間。

彭博社分析認為,雖然主要央行開始推動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但整體來說淨資金仍在流入債市,預計到今年9月,環球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總規模,將由目前的21.7萬億美元增至24萬億美元,短期內市場流動性仍在增加。只要新資金繼續流入市場,相信股價升勢仍會持續,國債孳息率仍會受壓。

長遠來說,長期債券將回歸市場。債券發行者將需尋找更多的私人買家,私人需要更多資金才能買債,隨着這種資產交換發生,預期長期利率將會上升。不過由於資產負債表應只會緩慢縮減,預料市場可慢慢吸收這些資產,令債價不會急劇變化,令長期利率太快上升。

聯儲局以外央行風險趨升

彭博社指,對於各央行來說,聯儲局其所持的債務信用風險相對較小,其投資組合基本上是美國國債、政府機構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且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國家GDP的比例,遠低於其他主要央行。根據路透社數據,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GDP的23%,歐洲央行的比例為40%,日本央行為93%。瑞士央行更達127%。彭博社稱,投資者需要注意,聯儲局以外的主要央行,資產風險愈來愈大。瑞士央行正處於非常危險的情况,其資產負債表資產有94%在國外,當中約20%投資於環球股市,約880億美元投資於美股。

瑞士央行94%資產在國外

歐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同樣令人擔憂。自2016年6月,歐洲央行開始購買公司債券,現時持有價值約1520億美元的公司債務,並會繼續購入。它持有的公司債券當中,包括陷入會計醜聞的Steinhoff International Holdings的債券。根據瑞銀的數據,歐洲央行持有26隻在投資級別以下的「垃圾」債券。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7&issue=20180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87

領航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今年小心央行收水急進

1 : GS(14)@2018-01-15 02:18:13

【明報專訊】踏入2018年,不少分析員對今年經濟增長及盈利表現抱較樂觀態度,領航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博士認為,英國脫歐及縮減量寬(QE)規模,也有機會令股票市場出現波動,今年股票風險程度會大於債市。

王黔表示,參照以往經濟情况,在低通脹、低利率及經濟逐步復蘇下,預期今年或有波動,但是大波動可能會在下一年(2019年)才會出現。金融市場的低波動性,顯示投資者相信適度經濟增長及通脹溫和的長期環球趨勢,亦適用於較短期的周期。然而,投資者或許低估了周期性反彈的力量。王黔認為,今年最為顯著的風險是,隨着目前經濟穩健增長,本已相當緊絀的全球勞動市場將會更趨緊張,最終料導致通脹加快上升步伐。

美加息3次後檢討 料美元借勢調整

目前全球多個央行正在考慮或已實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如2018年工資或通脹急升,或會導致市場預期利率將從歷史低位加速正常化,為市場帶來波動。王預期2018年出現明顯風險機會不大,反而擔心2019年會出現較多不明朗因素。今年初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會呈上落格局,相信美元年初受惠加息消息支持,但預料美國聯儲局會在加息3次後先行檢討才決定會否再加息,相信對美元會借勢調整,人民幣還會有升值空間。

宜分散投資 回報預期要理性

對於2018年及往後的投資前景,她認為由於估值向上、波動性低,以及利率長期偏低,金融市場料難以在未來5年錄得強勁回報,而股票市場的下行風險將高於債券市場。今年股市仍會波動,;她認為投資者更需保持紀律,維持全球多元化分散投資,並對回報持合理的預期,以及實行低成本的投資策略。

王認為,今年成熟市場經濟增長將持續超越潛在增長率,而新興市場的強勁增長料會略為放緩。然而,投資者在現周期,更應基於低失業率而非經濟增長,去了解資本開支或工資壓力是否上升。同時,不少經濟體的失業率進一步向下,例如日本,料有助抵消英國經濟疲弱的情况。

中國持續經濟轉型,致力從資本密集型出口國轉為消費型經濟體,但仍然存在風險,而新興市場國家需要作出結構商業模式的調整,亦面對一定的風險。不過,王並不預期中國經濟於2018年「硬着陸」。

提防經濟過熱通脹升溫

王黔指,2018年投資者需留意的風險是,當80%的主要經濟體(按產出加權計算)處於全面就業的狀態時,工資彈升幅度高於預期,可能會導致市場預期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路徑或步伐更為進取。此情况最有可能於美國出現,聯儲局料於2018年底前將利率上調至2%,加息步伐較債券市場預期的更快。

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料不會於2018年加息,投資者應要考慮到當中涉及史無前例龐大的縮表行動,相信環球經濟在2019年出現意料之外的震盪可能性較高。從領航採用的「公允價值」股票估值指標來看,全球股票市場未來10年的前景展望稍為惡化,回報率料集中於4.5%至6.5%的區間內。她預期美股出現調整的可能性較以往高。

龍彩霞、王俊騏 - 明報記者

[龍彩霞、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4&issue=20180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