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靄欣﹕租金回報低 富豪醞釀換馬

1 : GS(14)@2016-07-26 07:54:07

【明報專訊】從工作了逾15年的投資銀行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轉到全球數一數二的財富管理部,有人問我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現在我可以投資的產品項目又再擴闊了。由於監管的關係,於投資銀行工作可以自由投資的項目極有限,又或者需要經過多重的審批才可以落單買賣,所以大家經常見到上財經電視節目的嘉賓申報利益時,大部分評論大市及個股的嘉賓都並無持有所講及的個股,之前或會覺得奇怪,現在可能理解為什麽了。

物業流動性低 短期套現困難

有不少金融業行內人士都鍾情投資物業,因為這是少數不用申報的投資,所以近幾年隨着樓市上漲,這些朋友的財富都有明顯增長。但近期本地樓市出現不明朗情况,他們都有考慮在樓市套現,換馬到其他投資。因為如果緊貼留意財經新聞的話,都知道以現時的樓價計算,撇除了必要開支如管理費差餉後,租金回報只有約2厘或更少。雖然近期見到一些指數有顯示樓價有止跌回暖迹象,但萬一市况逆轉,物業的流動性低,較難以「市價」於短時間內套現。

定息產品回報媲美持物業收租

現時的財富管理其實有不少定期收息的產品,回報絕對可以媲美持有物業收租概念。債券當然是不少財富管理客户的核心投資工具,因為價格相對較股票穩定,而且又有定期收息的功效。有部分財富管理的客户會利用已買入的債券再貸款來投資以增大回報息率。雖然近期債券息率普遍回落不少,但貸款的息率相比之下仍然遠低於債息回報,所以此投資策略繼續有不少捧場客。流通性方面,債券雖然不及股票,但假設要於短時間套現都不需要以大折讓沽出。

作者為金管局持牌人

瑞銀財富管理執行董事

[李靄欣 投資先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12&issue=20160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62

富時換馬 累恒指升幅收窄至144點騰訊中移U盤拖低港股

1 : GS(14)@2016-09-17 17:25:37

【本報訊】恒指長假期前反彈,大戶U盤時段走貨!連跌3天後,恒指中秋假期前反彈,俗稱「U盤」的收市競價時段開始前,恒指仍升約226點,尾市最多曾升280點,但U盤後升幅明顯收窄,收市升144點或0.6%,收報23335點。記者:余倩敏



昨日為本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恒指高開46點後反覆向上,至午後3時左右升幅突然擴大,最多曾升280點,高見23471點。至4時正,即俗稱「U盤」的收市競價時段開始前,恒指仍升約226點,不過U盤後收市時,恒指升幅收窄至144點,最終收報23335點,U盤前後升幅相差81點。H指情況亦類似,U盤前升89點,U盤後收市僅升53點,收報9595點,升0.6%。主板成交錄653億元,與近日相比偏弱。



U盤錄逾百億成交

港交所(388)回應本報查詢時指,昨日為富時指數進行調整(rebalancing)的日子,U盤時段運作暢順有序,錄108億元成交,約佔全日成交的16%。港交所又指,包括騰訊(700)、建行(939)及中移動(941)在內的部份大價股,U盤時段股價下跌,導致恒指昨日U盤時段的變動。根據彭博資訊,騰訊昨午4時U盤前升1.6%,不過升幅在U盤後收窄至0.6%;中移動U盤前跌0.4%,U盤後跌幅擴大至1.1%。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不排除長假期前夕,大戶不欲持倉過夜,故選擇在U盤時段平倉。


專家對下周走勢樂觀

另外,對於恒指昨日造好,午後更突然明顯挾高,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認為,是由於市場憧憬長假期下周一結束,港股通恢復正常交易後,北水會重新流入港股,於是「買定等北水接貨」。他預計下周恒指或會再挾高200、300點,阻力位約於23600點。值得留意的是,港股雖結束三連跌,恒指亦已收復20天線,但暫時仍受制於10天線(昨處23549點),全周計恒指及H指分別仍跌764點及462點。長假期前淡友提早收爐,大市沽空率連續兩日徘徊在60餘億的逾一個月低位。另外,港交所指中國宏橋(1378)及北京北辰(588)兩股,昨觸及U盤時段股價波幅在參考價5%上下範圍之限制,是7月25日重推U盤後,首次有股份觸及該波幅限制。不過兩股U盤時段成交,合計僅佔該時段整體成交0.1%,影響極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16/19772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24

3部長換馬 肖捷任財長 習家軍陳文清掌國安部

1 : GS(14)@2016-11-08 05:45:37

■習近平被認為染指部長人事安排。



內地昨日連換三名部級首長。國家安全部長不出所料,由習近平親信陳文清出任。肖捷出掌財政部;原財長樓繼偉雖屬「夠齡退休」,但外界對這位富有改革意識的財長突然去職有所議論。民政部長李立國未到退休年齡被換下,顯示他出了問題。接掌民政部長是原監察部長黃樹賢,變相反證外界盛傳民政部出了貪腐窩案被當局調查的傳聞。全國人大常委昨通過人事任免,免去耿惠昌國安部長職務、李立國民政部長職務、黃樹賢監察部長職務、樓繼偉財政部長職務。同時任命陳文清為國安部長、黃樹賢為民政部長、肖捷為財政部長。去職三位部長中,耿惠昌、樓繼偉均滿65歲,達到正部長級退休年齡界線;李立國今年63歲,未達退休年齡,當局並無表示另有任用,顯示其下台不尋常。


李立國下台傳遭查

日前海外有報道指,李立國被中紀委調查,缺席六中全會;出事或與他早年在遼寧任官有關。遼寧官場目前正經歷中共反腐風暴,落馬高官數以十計。另外民政部官網昨更新「部領導」名單,除了李立國被拿下,還有原排名第一的副部長兼部黨組成員竇玉沛,被去掉部黨組成員頭銜,而且他兩度缺席部黨組會議,事有蹊蹺。有消息指,民政部爆貪腐窩案,正被中紀委調查。



肖捷習李之間協調

至於國安部長由陳文清接掌,為預料之中。陳為法律科班出身,大學畢業回四川警界,從基層做起,官至地方公安局長、安全局長、省安全廳長;後調任福建省紀委書記;中共十八大後獲習近平、王岐山器重,調任中紀委副書記,成為「習家軍」成員,今年4月從中紀委過檔國安部出任部黨委書記,外界已視為要接掌國安部長的徵兆。原財長樓繼偉雖也是年滿65歲屬退休之齡,但在全球擔心中國經濟放緩之際,樓的去職仍引議論。英國《金融時報》網昨刊文指,樓繼偉與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一起,被視為中國政府最有能力的財經官員,他實施了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在內多項艱難改革;擁有頂住強大政治反對推進改革的才能和技術。今年以來,外界一直盛傳習近平的經濟觀點和策略與李克強有分歧,新任財政部長肖捷曾在總理李克強手下工作,任國務院副秘書長;之前他曾主管國家稅務總局近6年。《金融時報》網分析指,肖捷無疑屬於習近平的人,不過因他與總理李克強密切合作過,故可被視為習李之間的協調者。新華網/博聞社/《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8/198265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12

財經評論:超人重臣「換馬房」

1 : GS(14)@2017-01-05 08:06:16

過去一個月內,長和系內多間公司的董事局出現變動,其中兩位重臣陸法蘭與葉德銓,分別辭去系內三家公司的非執董職務。奇怪坊間媒體報道不多,尤其是被視為太子黨的葉德銓辭去周凱旋為主要股東的TOM集團(2383)非執董,感覺長和系除了要將業務重組,就連人才也要清晰地分配到不同的馬房。本來說大老闆要給新任務予一些要員,減省他們部份「掛名式」職銜無可厚非,看陸法蘭辭任非執董的和電香港(215)及電能(006),都是早已上了軌道的「自動波業務」,無必要勞煩陸掌櫃操心。不過當葉德銓宣佈辭去TOM的非執董同時,陸法蘭卻仍保留TOM非執行主席職務,不禁叫人多一點聯想,畢竟暫時看不出TOM的業務有甚麼地方較和電香港及電能更需要陸法蘭坐鎮。大家可以說陸法蘭是TOM主席,辭職可能要多一層考慮,但更重要,可能是他與周凱旋的關係。要知道陸法蘭與周凱旋同是李嘉誠基金會的董事,而李嘉誠基金會被李嘉誠形容為「第三個兒子」,若非李嘉誠的信任及賞識的人豈會被委任為董事。至於葉德銓,年紀與陸法蘭相若,1993年李澤鉅正式當上長實副董事總經理後,葉德銓就跳槽到長實擔任執行董事,一直受李澤鉅重用,難怪被形容為太子黨。補充一筆,李澤鉅任主席的長建(1038)剛宣佈委任陳建華為執董,據介紹,陳氏於長建成立的1996年加入公司,名副其實開國功臣。如今主席重臣與太子黨「被安排」好去不同馬房,看來世紀大重組真正接近尾聲之餘,主席亦可考慮再進一步退下來。記者:石永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4/19885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22

宏利:醫藥具創新力 避小型股 醫療設備股漸偏貴 今年換馬至藥股

1 : GS(14)@2017-04-05 23:41:12

【明報專訊】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廢除奧巴馬醫改的計劃由於未得到足夠共和黨議員支持而最終難產,另外特朗普更於上月中旬計劃削減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開支近58億美元。對此,宏利康健護理基金經理吳旻表示,這些變數對醫療股股價有影響,但對有關企業利潤卻影響不大。至於特朗普對藥價控制的嘗試,更是「雷聲大,雨點小」,她相信今年醫療股基本面優於去年,估值低,創新多。

不過,吳旻指出,因為醫藥研發成本高、周期長,買小型企業像是買彩票,需承擔新藥無法成功入市的風險。

自下而上的主動投資策略一向希望能夠在市場噪音之下清晰辨別有增長前景的公司,而醫療股中的醫藥行業,便是吳旻眼中估值低、卻極具增長前景的一類。「其實在去年下半年,我們還在低配醫藥,高配醫療設備。但現在,醫療設備行業雖然入行門檻高,但估值也貴,我們已將上述配置對調,高配醫藥股……醫藥股的最大亮點是創新,很多新藥都很具革命性。」

擅打專利官司醫企較可取

其實醫藥股投資門檻很高,即使是基金經理都需要頻繁諮詢醫療界專家,討論新藥前景。更難的是,除了對醫藥的討論,醫藥企業的官司亦是業界家常便飯,即使兩公司同時研發同種藥品,其中一間公司先一步申請專利,另一間公司的研究經費可能隨時付諸東流。擅長打專利官司的醫藥企業較可取,它們甚至被基金經理笑稱為「律師行」。

吳旻介紹,醫藥行業藥品研發的風險極大。通常新藥研發的周期至少10年,成本高達15億至25億美元,因此投資小型藥企就像買彩票,研發風險高。醫藥股投資,她更重視在新藥研發早期物色有潛力企業,特別是那些現時已經有在售藥品,並有新藥在研發階段的企業。

在新藥研發初期物色潛力股

這些企業中,有的股價僅反映在售藥品狀况,而未反映新藥帶來的盈利增長潛力。「要抓住此類機遇,則需在研究公司年報時,眼光放遠一點,不能僅看季度報告,更重要是看未來3年公司計劃。」

特朗普倡控制藥價 雷聲大雨點小

特朗普曾提出有意建立新的醫藥定價機制,並稱醫藥商「殺人毋須受罰(getting away with murder)」。但在現時複雜醫藥行業形勢下,藥價控制難度極大。吳旻認為特朗普的提議「雷聲大,雨點小」,前總統小布殊當年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很難改變,共和黨與藥品行業關係亦是一如既往的友好。

除了政府與業界複雜關係外,醫藥業的需求結構及供求關係,導致政府對藥物定價干預更顯得有心無力。現時美國藥物消費市值共計3800億美元,其中一半消費來自不受政府政策影響的私人支付者,對藥物定價更具影響力。另外四分之一消費來自早已受政府控制的政府醫療低收入和退伍軍人保健計劃,另四分之一則是政府醫療老人保健計劃。在小布殊法案之下,政府無法與藥商直接磋商。即使特朗普成功改變小布殊的法案,受到直接影響的亦只是美國四分之一的醫藥市場。

此外,吳旻料美國醫藥市場與其他行業同時受惠特朗普的稅改措施,並且能夠利用資金回流機會,將資金用於併購重組,以及投資新藥產品線,她笑稱,醫藥企業很多時候就像初創企業風險投資。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97&issue=20170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13

北水9億淨沽建行 四大行最多 分析:資金換馬落後水泥金屬股

1 : GS(14)@2017-06-08 08:00:52

【明報專訊】近日北水持續沽出內銀股,昨日上海港股通有近9億元淨沽出建行(0939),為四大行中最多;工行(1398)過去3天北水淨沽出金額累計更達14.92億元。有分析認為,北水志在內銀股除淨前沽出,是獲利回吐的表現,並將資金轉移至追捧落後行業,如水泥鋼鐵及基本金屬股,以博取短線回報。

明報記者 邱曉欣

滬港通下港股通交易數據顯示,過去3天北水持續沽出四大行(見圖),其中,建行昨日北水總成交金額25.68億元,佔總成交77%,淨沽出金額達8.66億元,其股價昨日收跌1.52%,報6.48元;工行過去3天北水淨沽出金額累計更達14.92億元,股價累跌0.75%,昨收報5.3元;中行(3988)及農行(1288)過去3天北水分別合共淨沽出11.59億元及10.29億元。

蘇國堅﹕北水似獲利回吐

建銀國際證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兼聯席主管蘇國堅稱,近日內銀股價在A股市場平穩,暫時未見內銀行業有任何負面消息流出,雖然距離四大行除淨日尚有一段時間,惟內銀近期已累計有一定升幅,估計北水希望在除淨前,即股價較高位沽出,是獲利回吐的表現。建行及工行將於本月28日除淨;農行及中行將分別於本月20日及下月5日除淨。

美加息已被消化 港地產股難大跌

宏匯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亦表示,內銀股破頂乏力,相信北水流出內銀股屬資金換碼炒追落後的行業如鋼鐵水泥,基本金屬股等,以博取短線升幅。事實上,鋼鐵水泥股昨日普遍錄得升幅,鞍鋼(0347)昨天升4.3%,馬鞍山鋼鐵(0323)亦升3.2%;水泥股中國建材(3323)更大升7.8%,報4.68元,安徽海螺(0914)升4.28%,金隅(2009)更升8.8%,報4.17元。金屬股紫金礦業(2899)則升1.9%,報2.61元。

恒指昨日微跌22點,收報25,974點,成交金額869.89億元,滬深港股通的總成交額達130.77億元,是深港通推出以來最多。早前多隻本港地產股輪流炒上,雖然昨日稍有回吐,惟蘇國堅表示,由於市場資金充裕加上下星期加息預期早已被市場消化,估計地產股股價短期內只會橫行,未會大幅回落,至於會否進入另一輪升浪,需留待下周四(6月14日)美聯儲發表的議息聲明措辭,如聲明暗示放慢加息步伐,對本港地產股將帶來正面影響。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84&issue=20170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58

張兆聰﹕資金換馬 金融股靠得住

1 : GS(14)@2017-07-03 22:48:54

【明報專訊】上周恒指升94點、國指跌64點,本倉則跌0.6%。環球股市上周頗波動,但談不上轉勢。不過盤路很明顯是沽科技股、買資源、金融股,匯控(0005)為首的銀行股跑出,鋼鐵、水泥等板塊表現也不錯,只是升勢較個別和反覆,有進兩步退一步的感覺,同時亦非全面上升,是否真的是趨勢仍要觀察。本周會加大金融股的比重。

科技股以納斯達克100指數為代表,在高位出現頭肩頂形態,上周亦反覆出現大跌情况。撇除基本因素不談,投資者部署顯然是沽科技、買金融、資源等板塊。從第三季部署來看,上半年科技股升幅已是以往全年水平,獲利換馬是自然不過的事,重點是資金換馬而非全面避險,股市會整固,但機會仍在。

金融和資源似乎是新寵,但後者表現較為個別,在港股中,江西銅(0358)突然飈升,但今年去產能重點的中鋁(2600)卻又無以為繼,每次升至4元便遇阻力,炒銅鈷價格上升的洛鉬(3993)也是反覆為主。中資鋼股強勢,但上周五傳出美國有意向中國徵收20%鋼鐵進口稅,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卻又衝高回落。水泥股也就是海螺(0914)表現好一點,但也談不上很強,同業如中國建材(3323)、金隅(2009)等都上升乏力。如果只是純粹炒落後,自然較個別和隨機,考的是投資者的運氣,現在就看7月份能否走出一個趨勢。

論可靠性還是以金融股較佳。首先,現在通脹預期並無太大改善,債息上升很靠央行的「嘴炮」,暫時很難看到金融資源齊齊起飛的局面。若純因央行推動而債息上揚,則受惠的只有金融股,資源股反而不利,事關實質利率上揚。

踏入下半年 科技股逢低吸

科技股方面,短線資金流向不利,但中長期發展還是吸引,第三季雖不大可能是明星板塊,但卻是逢低吸納的對象。雖然是估值不菲,半年已升了以往一年的升幅,但現在亦開始踏入下半年,會逐漸反映明年盈利預測,以騰訊(0700)為例,今年預測市盈率是近年上限的40倍,但2018年仍會高速增長,屆時就會回落至平均數的34倍。阿里巴巴現在是30倍,下一年度是24倍,除非盈利遠遜預期,否則也不會大跌。事實上,上周四美股急挫,阿里股價一度回落至137.5美元水平,大跌逾4%,但之後跌幅亦逐步收窄,上周五再升。只要科技股回落,較任何板塊都更為吸引。

從更長期角度看,Google遭歐盟罰單影響更深遠。當前科技股已進入天然壟斷局面,全球逾半網上廣告被Google和facebook瓜分,各巨頭亦在自身領域如電商、手遊等基本上壟斷,情况就像19世紀時的標準石油。

1890年,標準石油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商,壟斷了美國95%的煉油能力、90%的輸油能力、25%的原油產量。標準石油公司對美國石油工業的壟斷一直持續到1911年,當時標準石油公司被拆分為34家地區石油公司,其中規模最大的兩家是新澤西標準石油和紐約標準石油,新澤西標準石油日後就發展成今天的石油巨人埃克森。埃克森也只是當人34間公司之一,可以想像當年的標準石油的規模有多恐怖。

現在各大科技巨頭都跟標準石油不遑多讓,今天當然很難被拆骨,但在經營方向、廣告處理手法卻會被設限。市場暫時仍偏向樂觀,例如瑞信指Google可能會選擇在歐盟市場上放棄購物服務搜索結果中的一個贊助廣告位,或只對總營收將最多帶來1.5%的影響,運營利潤則將受到最多2.6%的影響。 但除了罰款其他一概屬未知數,政府如何處理壟斷問題的影響更為深遠。本周會買入800股匯控(0005)。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67&issue=201707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52

《都市》擬賣盤 黃浩:換馬大型媒體

1 : GS(14)@2017-07-04 08:03:56

【明報專訊】免費報章《都市日報》再傳賣盤,據理解,包括台、日及香港為基地的中資證券背景財團,擬出價3.6億至4億元左右洽購。持有該報的黃浩(圓圖)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出售《都市》不代表他的傳媒事業結束,而是取得資金後「換馬」,若成事將收購規模更大的華文媒體。市場內更有消息稱,黃浩擬投資的華文媒體涉資產價值或比《都市》的交易規模最少大3倍,估計價值或達20億元。

消息指買家曾經營日本媒體

身在日本的黃浩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由於已簽保密協議,不能夠透露細節,但是肯定不會因此結束傳媒事業,而是換馬做更大的華文媒體。」他又稱已具備賺錢能力的《Metro Pop》及他旗下的其他刊物,仍會繼續運作。若今次出售《都市日報》套現,將會用於投資更大的華文媒體。

據本報了解,是次洽購《都市》的財團,包括日本具經營電視台背景的媒體機構、台灣具金融及媒體經驗的機構,以及一家有中資機構背景的本港金融機構等。市場內有傳,《都市》最終會否賣盤,最快將於本周尾段決定。

另黃浩為實現建立更大規模華文媒體事業,早已招兵買馬,當中已聘退休總警司梁寶德,並且在系內找來其他刊物高層,分別於日本、台灣及香港坐鎮,準備建立跨國的華文媒體。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86&issue=20170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96

林少陽﹕部分換馬航運化肥股

1 : GS(14)@2017-10-08 22:01:08

【明報專訊】經過連續8個月的升市之後,港股9月份終於以倒跌收場。本欄的「十二連升」美夢雖已破碎,港股反覆緩步上升的格局,卻未見得有轉向的迹象。

雖說港股穩步向前的大方向不似有變,今個月美國聯儲局開始縮表,中國「十九大」即將召開,在加息預期之下,年初至今一直弱勢的美元,亦有望在第四季稍為轉強,不利人民幣的匯率走勢。近年,國際資金進出本港的方向與人民幣的強弱同步,人民幣轉弱或不利港股短期的資金流向。

股壇前輩教落,小心駛得萬年船,在進取中亦應不忘記穩健,踏入10月,投資者可以稍為微調一下投資組合,減持部分年初至今累積升幅過高的股份,換馬至估值仍然偏低而基本因素正在改善的落後行業。

年初至今,全球主要經濟體系的宏觀經濟表現,大多是遠勝市場原先預期,即使是持續增長了8個月頭的美國,最新公布的第二季GDP終值向上修訂至3.1%(一個多月來第二次,亦是近兩年來最大的向上修訂)。在此之前,由於環球貿易增速放緩,企業紛紛去庫存及減少資本開支,環球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現時形勢愈來愈明顯,環球正進入增庫存及重啟資本開支的良性周期。過往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各種大宗商品以至全球的航運事業,現正進入一個全新的復蘇周期。

大宗商品航運業進復蘇周期

大部分有色金屬以及相關股份的價格,年初至今已錄得極之可觀的升幅,當中個別煤炭及鋼材產品(如螺紋鋼)的盈利能力,已非常接近甚至創出歷史高位,最近開始見到部份投資者趁高價減持相關股份。在眾多有色金屬之中,鋁材行業的去產能才剛開始,相關股份升勢仍然有餘未盡。

不過,講到估值最低殘的,應數航運及化肥行業,由於兩個行業上半年整體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大部分相關股份的市價,仍然以低於帳面值買賣。蝕本公司的股價低於帳面值買賣,其實是相當合理。因此,在往績仍然見紅的情况入市,其實是預期行業供求狀態逐步改善。

在化肥行業之中,生產尿素及甲醇的中海油化學(3983)的基本因素較佳,鉀肥行業則仍受累於行業供應過剩,不少分析員相信行業未來的景氣復蘇速度將非常緩慢。惟個別化肥企業,如中化化肥(0297)屬下青海鹽湖鉀肥(深圳:000792)持有若干鋰礦資源,有望受惠電動車行業的整體發展,並非純靠鉀肥周期復蘇食糊。

企業重新進入擴產能及增加資本開支周期,有利資本財(capital goods)行業的周期復蘇,例如全球DRAM及NAND電腦記憶體生產商三星電子、SK Hynix及美光科技(Micro Technology),不單已進入行業的周期復蘇,甚至有愈來愈多的相關行業或已出現結構轉變,在電子產品智能化尤其是IoT的大潮流之下,過往行業極度周期的表現,未來將變得平滑化,有利行業的中長線估值上調。

中海油化學基本面佳

10月港股會否進入調整周期,本欄並沒有太大的把握。不過,上述行業正從谷底反彈而且升勢有餘未盡,即使現價仍然值得長線吸納,如果因為市况調整而回落,當然更加值得大手買入!

(作者客戶持有三星電子、美光科技、中海油化學及中化化肥股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80&issue=2017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54

龐寶林:債券基金宜換馬至平衡型基金

1 : GS(14)@2017-10-29 22:23:04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下任主席人選尚未擬定,總統特朗普有可能在下月訪華期間公布結果,候選人現已縮窄至五大人選,背後內閣則暗自發力。共和黨與聯儲局之間長達8年的心照不宣關係有機會改善,當然對於聯儲局來說則可能有迎來一位「風格轉換」新晉主席的風險。

現在主席人選分屬兩大陣營,以現任主席耶倫為首的溫和偏鴿派,還有包括現任聯儲理事鮑威爾及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贊成逐步貨幣政策正常化,亦得到了大多數民主黨與共和黨溫和派的支持。鷹派人選包括泰勒規則創始人、史丹福經濟學家泰勒,以及史上最年輕的現任聯儲理事沃什,市場預料偏向鷹派及放鬆監管的候選人更有機會獲得特朗普青睞。

特朗普上任前與耶倫的不咬弦傳聞已久,但適逢特朗普的弱美元態度與耶倫偏鴿派不謀而合,即使加息周期美元指數也一路下跌超過5%,令特朗普不得不盛讚耶倫政策有效。儘管如此,特朗普團隊似乎沒有人熱中於推動耶倫連任,政治博彩網站PredictIt賭盤資料也顯示,耶倫連任的概率只為18%。

鮑威爾呼聲高 決策與耶倫一致

排名首位的是聯儲現任理事中唯一的共和黨人鮑威爾(Jerome Powell),呼聲高達50%。他有8年凱雷(The Carlyle)合伙人的私營部門工作經驗,還曾是財政部官員,加上又是共和黨人,在共和黨內部也大受熱捧。鮑威爾在很多貨幣政策決策及金融監管方面與耶倫一致,目前看來若上任不會預計對聯儲局及貨幣政策造成重大影響。

另一名據說是特朗普最為青睞的為經濟學家泰勒(John Taylor)。除了強大的學術背景,泰勒也曾在美財政部就職,及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並先後為兩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做過顧問,對於白宮執政也算是瞭如指掌。但泰勒主力貨幣超量寬鬆政策,根據泰勒規則,若以現時聯儲局的中位數通脹預期0.75%,最終應加息到5.74%才可平衡,與聯儲局現時加息步伐相較甚遠。不過泰勒也表示,經濟學僅提供導向,真實的政策制定需要具有更多靈活性。另外泰勒主張貨幣政策制定更為透明化,共和黨當然也希望如此以便「插手」了,若泰勒當選,筆者亦希望未來聯儲局可以出現更好的變化,不同於較為傳統的學院派。政治賭盤顯示,目前泰勒位列第四,與耶倫支持率接近。

料歐央行續退市 不利環球債市

美元指數還在阻力位94下方波動,油價及商品價格已經連續回升數周,加上颶風扭曲宏觀經濟數據,美國通脹指標皆有機會上升,若12月真的第三次加息,配合聯儲局新晉鷹派主席,美元有可能會再次走強。另外歐央行會議將於周四26日,市場預計歐央行採用循序漸進更為溫和的方式退出QE,考慮先從明年1月起將每月購債規模減少至少一半,不利環球債市。投資者可考慮將債券基金轉入平衡型總回報基金,抵禦債市及匯市下跌風險。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22&issue=20171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