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退出民生控制權爭奪戰?新希望大幅減持民生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24

港交所日前披露信息顯示,在被安邦保險取代了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以後,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投資公司選擇去年12月26日減持股份,以每股均價10.8元人民幣出售1.854億民生銀行A股,套現約20億元。減持後劉永好持股占民生銀行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由8.38%下降至7.69%。

在劉永好上述減持前一天,去年12月25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安邦人壽、安邦財險、安邦保險與和諧健康持有的公司股份表決權數量為47.8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06%。加上當月安邦保險集團受托行使表決權的3.19億股,安倍系持有民生銀行表決權股份占比達到15%。

這意味著,6個交易日內增持民生銀行股份17.06億股,斥資超過174億元。安邦的表決權持股已是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劉永好持股比例的兩倍多,遠高出中國人壽、史玉柱等股東。

當時劉永好表示,一直以來民生銀行股權分散,面臨新的金融格局,“安邦大比例增持民生銀行是好是壞也想了很久”。他說,安邦與民生銀行可以在業務上互補,而且註意到安邦在其他領域的並購力度很大,同時表態可能支持安邦保險集團副總裁姚大鋒為民生銀行董事,“誰能給民生帶來價值就支持誰。”

在去年12月安邦保險的不斷舉牌刺激下,民生銀行A股走勢異常強勁,當月漲幅高達48.4%,高居銀行股漲幅榜首。在通過姚大峰為民生銀行董事後,該行董事長洪崎表示“擬與安邦深度合作”。今日民生銀行股價回落,跌幅約2.8%,一度跌落每股10.60元一線。

民生銀行,安邦保險,A股,中國股市,劉永好

民生銀行,安邦保險,A股,中國股市,劉永好

除了民生銀行,安邦保險一個月內還觸及招商銀行的“舉牌”線。截至去年12月9日,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招商銀行股份達該行總股本的10%。這是繼前年12月斥資百億元增持招行股份之後,安邦保險再度觸及舉牌線。

國泰君安銀行業研究員邱冠華此前曾指出,以存款為例,參照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對平安銀行的存款(直接和間接)拉動就不難理解,安邦亦有望對民生銀行貢獻相當可觀的存款。此外,業務聯動、業務創新亦有望產生良好示範效應。

同信證券分析師胡紅偉認為,民生銀行A股走勢如此強勁,主要還是因為安邦保險不斷在二級市場買入所推動,相比之下民生銀行H股走勢要弱得多,導致其股價低於A股三成。該股後期走勢關鍵還是看安邦是否會有進一步的增持以及未來如何對民生銀行進行運作。

因龐雜的股東結構、股東不和的傳言及股東關聯貸款問題,民生銀行擁有被稱為中國“最吵”的董事會。

1996年民生銀行註冊時公布的股東共有59家之多。該行A股招股說明書顯示,從1999年5月至2000年9月上市前夕,該行股權轉讓記錄達到17條之多,共涉及28起股權轉讓(拍賣)行為。轉讓(拍賣)的股份數達到6.48億股。新希望集團、東方集團、泛海集團在此期間通過大量受讓股權而一躍成為持股排名前三位的股東,占比分別為9.99%、9.42%、9.42%。

作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好曾於2006年7月意外在民生銀行的董事會中出局,又在三年後以高達99.9343%的贊成比率重返董事會,並當選為該行副董事長。劉永好的“一出一進”將民生銀行控制權的爭奪戰暴露無遺。

日前民生銀行在股東大會上宣布,姚大鋒增補為民生銀行董事議案已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對於安邦成為民生第一大股東,史玉柱本月2日晚在微博上發表評論稱:“健特生命(史玉柱旗下公司)持有的11.5億A股民生股票,既然我公開承諾了3年不賣,就絕不會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24

阿里影業談投資博納影業:並非競爭關系 無意取代控制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295.html

阿里影業談投資博納影業:並非競爭關系 無意取代控制權

一財網 關健 2015-12-16 11:22:00

阿里影業方面對記者表示,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之間並非競爭關系,也無意取代其控制權,而是嘗試用互聯網思維共同打造一個娛樂服務平臺,為影視生態鏈中的各角色提供服務。

繼今年4月以8.3億元人民幣收購粵科軟件,11月初以5.2億美元並入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後,號稱一年只拍三部大片的阿里影業又在資本層面打出一記重拳。

12月15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HK:01060)刊發公告宣布,阿里影業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加入買方財團,參與博納影業(NASDAQ:BONA)的私有化交易。阿里影業將投資約8600萬美元,待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持有博納影業約10%股份。

阿里影業方面對記者表示,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之間並非競爭關系,也無意取代其控制權,而是嘗試用互聯網思維共同打造一個娛樂服務平臺,為影視生態鏈中的各角色提供服務。

阿里影業無意控股

先來看看阿里影業對此的官方表態,“博納影業是中國領先的影視集團之一,在中國以及全球電影市場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推動中國影視產業發展上,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有著相同的使命和願景,阿里影業希望與博納影業攜手,打造一個覆蓋全產業鏈的平臺化影視生態體系。”

盡管同屬於影業公司,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阿里影業方面了解到,參與這次私有化並非為了取得博納影業的控制權,阿里影業的定位也不是影視公司,而是要和後者一起打造娛樂生態。

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啟動於今年6月。6月12日,博納影業收到來自於冬、紅杉資本及複星國際提交無約束力的私有化交易要約,報價為13.7美元/股,距離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12.86美元溢價約6.5%左右。

在博納影業6月份的公告中,參與私有化交易的各方並不包括阿里影業。博納影業引入阿里影業,不禁讓人聯想到於冬的“電影公司未來都將給BAT打工”觀點,不過博納影業未來不僅不會給BAT打工,反而是阿里影業有可能為博納影業的發展助力。

從博納影業的股權結構看,第一大股東是於冬,持股比例32.3%,第二大股東是複星集團,持股比例20.8%,而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如果完成,阿里影業投資入股的比例是10%,只是小股東。

事實上,阿里影業對於自身的定位並不是影視公司,而是“娛樂全產業鏈平臺”,未來方向是提高行業性服務能力,此次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也證明,阿里影業與影視公司並不存在競爭關系。通過一系列整合,阿里影業將成為一家以互聯網為核心驅動,擁有粉絲運營、投融資、內容生產制作、宣傳發行和院線服務能力的全產業鏈娛樂平臺。

博納影業引入阿里影業顯然不是出於財務方面的考慮,而是看中了阿里影業的平臺化運營能力。阿里影業旗下的娛樂寶、淘寶電影、粵科軟件都屬於平臺化業務,博納影業的強項是制作與發行,兩家公司在業務方面互補性非常強。背靠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擁有海量的用戶基礎、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傳統影視公司並不擅長的雲計算、大數據技術,這些都是博納影業未來在影視內容制作方面可以利用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華數傳媒等均是馬雲個人投資或阿里創投,此次參與博納影業私有化是由阿里影業擔綱,這表明阿里影業作為阿里巴巴娛樂業務的旗艦,開始在馬雲布局娛樂生態的版圖中走向臺前挑大梁。

中國影視公司的華爾街撤退

在2015年中概股從華爾街退市重返A股的潮流中,先後有遊戲公司、分類信息網站等行業回歸,影視公司也在中外資本冷熱不均的背景下加入這一行列。

博納影業2010年12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影視公司。赴美上市以來,博納影業一直保持了良好的業績表現。今年前三季度,博納影業集團營業總收入為2.68億美元,較2014年同期增長33%。

截至今年9月,博納影業共出品發行《澳門風雲2》、《智取威虎山3D》、《殺破狼2》等13部影片,累計獲得28億人民幣票房收入,占同期中國電影市場國產片票房總收入的14%,在中國民營電影公司中居領先地位。

博納影業認為,公司價值被華爾街投資者嚴重低估。按12月10日收盤價12.52美元計算,博納影業總市值約7.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59億元),而在A股上市的華誼兄弟最新市值為535.43億元,光線傳媒為463.07億元,分別是博納影業的10倍多和9倍多。

“我問過王長田,也問過王中磊,你們覺得博納和華誼、光線的差距真的能有十幾倍嗎?”於冬曾對媒體表示,美股都是機構投資者,他們不懂中國電影公司的投資價值,這是博納影業下決心進行私有化,從美國退市的最大原因。

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結緣,一個重要方向是國際化。截至目前,博納影業已成功投資《X戰警:天啟》、《猩球崛起:終極之戰》以及《火星救援》等好萊塢大片,11月份博納影業還向TSG娛樂金融有限公司投資2.35億美元,用於投資20世紀福克斯出品的6部主流商業大片。

阿里影業今年先後投資《碟中諜5》、《REAL》等海外大片,並且與迪士尼、派拉蒙等好萊塢電影巨頭陸續達成合作。阿里影業CEO張強近日表示,公司未來重要方向是國際化,阿里影業與博納影業聯手之後,未來必將在國際化方面開展合作。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8

控股股東大幅減持 永大集團控制權將易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01.html

控股股東大幅減持 永大集團控制權將易主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1-18 18:36:00

近日,永大集團控股股東呂永祥將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權也將易主

在市場大幅下挫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股東持股方向出現了分化,一批上市公司董監高主動增持公司股票,另一些上市公司卻掀起了減持潮。

永大集團恰巧符合了這兩項。此前,市場對於永大集團董事長李剛“前腳買股後腳公司股票停牌”還在質疑之中,近日,永大集團控股股東呂永祥將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公司控制權也將易主。

呂永祥家族不斷減持

1月17日晚間,永大集團公告稱,公司自然人股東呂永祥於2015年12月24日與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合夥企業(下稱“匯垠日豐”)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本次股份協議轉讓的相關手續正在辦理,轉讓完成後,匯垠日豐將合計持有公司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81%。

根據永大集團1月4日披露的權益變動報告書,呂永祥以每股21.5元轉讓1億股,轉讓價款合計21億元。本次權益變動後,匯垠日豐將成為永大集團第一大股東,並承諾股權轉讓協議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不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

《第一財經日報》梳理發現,永大集團上市至2015年一季度末,其前五大股東排名從未變化,均為呂永祥家族。前五大股東分別為呂永祥、呂洋、呂蘭、蘭秀珍、吉林市君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君和”),呂永凱也均在前十大股東之列。

公開資料顯示,呂蘭為呂永祥之女,呂洋為呂永祥之子,蘭秀珍為呂永祥之妻, 呂永凱為呂永祥之弟。另外,呂永祥持有吉林君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90%的股份,

記者註意到,呂永祥家族自2015年4月起不斷在減持。永大集團2015年一季報顯示,前五大股東仍為呂永祥、呂洋、呂蘭、蘭秀珍、君和。而在2015年4月21日,呂蘭開始減持股份,減持比例約3%;4月27日,呂永祥與呂蘭紛紛減持,呂永祥減持比例約1.57%,呂蘭減持比例約3.4%;5月5日,呂永祥、呂洋仍在減持。

永大集團2015年中報顯示,呂永祥、呂蘭持股方向均為減持,而呂洋、蘭秀珍、呂永凱、君和紛紛消失於前十大股東名冊中。此後,由於股災期間證監會出臺減持禁令,所以呂永祥家族無法繼續減持。隨著2016年減持禁令解除,呂永祥又按捺不住減持之心,通過股份協議轉讓方式減持23.81%的股份,而本次協議完成後,永大集團的控制權將易主。

3個月內7名高管辭職

值得註意的是,呂永祥為永大集團的前董事長、總經理,呂蘭為公司前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但二人均於去年6月提交辭呈。

2015年6月2日,永大集團發布公告稱,董事長、總經理呂永祥和副董事長、副總經理、董秘呂蘭向公司提出辭職申請。在辭職後,兩人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對於辭職的原因,呂永祥表示是因為年齡及身體原因,而呂蘭則是因個人原因。

同時,永大集團公告稱收到獨立董事張茂、監事姜永光提交的辭職報告,辭職原因均為工作調動。而在今年3月26日,永大集團董事會同時收到王桂芹、劉忠民、董玉華三位副總經理的辭職報告,辭職原因均為年齡原因。

記者註意到,呂永祥1950年出生,系永大集團創始人,自1998年便開始擔任公司董事長。而據公司2014年4月18日公告,呂永祥被推舉為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一直到2017年4月18日。

永大集團前五大股東於2015年4月至6月密集減持,且身為高管的大股東紛紛於6月辭職,加之3月份離職的高管,公司三個月內已有7名高管離職,這也使市場出現了質疑聲。

記者註意到,2014年12月22日,呂永祥向董事會提議2014年度“每10股轉增15股派10元”的利潤分配預案,而呂永祥等持有的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5035.75萬股已於2014年10月20日解禁。此後,永大集團於2015年3月17日發布權益分派方案又將轉增股增加到18股,即每10股轉增18股派10元。

再看永大集團的股價,從2014年12月22日至6月15日的最高點,股價從8.17元漲至40.99元,漲幅達381.68%。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9

眾大佬激辯萬科控制權之爭:規則、情懷與公司未來


編者按:隨著第一大股東寶能提出罷免全部董事,萬科控制權之爭進入白熱化。孰是孰非,場外各界大佬也紛紛挺槍表態。規則,情懷,責任,投資者立場,眾說紛紜,針鋒相對。看似兩軍對壘般劍拔弩張,撥開硝煙還真有些深層次的東西值得思考。


傅成玉(全國政協常委、中石化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寶能任性是對全體股東不負責任
正像英國公投退歐那樣,一切都合法,整個程序都是人們認可的,但退歐結果是大多世人不願看到的,從長遠看也許也是英國自身不可承受的。華寶與萬科之爭已經出現類似跡象。
首先,萬科是中國市場少有的治理規範、公開透明的良治公司。萬科長期致力於全體股東的長期利益和社會效益,是中國資本市場稀缺的良治公司之一。大力保護、促進和發展良治公司也應該是中國資本市場監管的目的之一。
第二,優秀的萬科管理團隊是貫徹良治、實現優秀業績、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為股東提供長期可持續回報的核心資源,也是萬科品牌價值的核心資源。離開這個核心資源,無論這個公司是否還叫萬科,歷史上萬科的品牌價值和核心資源都將不複存在。這從寶能近期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可以看出他們根本沒有從這個方面考慮,更沒有為此做足準備,如此任性其實是對全體股東不負責任,也是對社會不負責任。寶能依法履行大股東權利無可厚非,但若寶能宣布的計劃一旦實現,傷害的不僅是萬科品牌和萬科公司自身價值,還有全體股東特別是小股東利益和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最終也會傷害大股東的根本利益。

吳曉波(吳曉波頻道發起人、財經作家):“驅王運動”是中國企業史上的悲劇
現在華潤和寶能聯手發動的這場“驅王運動”,真是中國企業史上的一個悲劇。因為你在這次事件中看不到任何和進步、負責有關的行動,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掠奪。
萬科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公司治理層面上最為健康和陽光的企業之一,過去幾年王石本人和郁亮團隊在公司經營業績方面並沒有出現大的失誤或值得指摘的違規行為。那麽大股東動用這樣的權力對經理人階層進行全面的清理,這在全球公司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事情,一定會被記錄到中國企業史里。
它的結果可以想見,一定是對萬科現有的公司治理和業務模式的巨大破壞,會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會徹底敗壞萬科的文化。

秦朔(秦朔朋友圈發起人、資深媒體人):只講資本話語是可怕的
如果之前還有人懷疑寶能系是不是惡意收購,那這次罷免董事的行為無疑是昭然若揭了。這是一次打著改善公司治理的旗號,實際上劣幣驅逐良幣的挑釁,我相信這種做法不會得逞。
我們的社會,究竟需要什麽樣的公司和公司治理?這個最根本的規則要不要考慮?答案絕不是“資本說話”那麽簡單。
既然要講規則,就把規則講透。
私有財產權、股東權益,在商業社會中永遠不能忽視,它們是一個正常商業環境的基礎。無論寶能系、華潤還是每一個中小投資者,權益都應得到尊重。
但是,重視股東權利,保障股東利益,並不意味著在處理股東和經理人關系時,將股東權利絕對化和教條化。
“第一條原則:資本的意誌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原則,“如有異議,請參照第一條”。這種將股東價值淩駕於其他一切價值之上的“股東資本主義”模式,引發的問題很多。2008年金融危機就是一例。
股東資本主義對管理者施加的“利潤最大化”和“市場價值最大化”的壓力,常常導致短期行為盛行,為“做利潤”、拉股價而不惜犧牲企業健康和商德根基。
蔑視資本權利是可悲的,只講資本話語是可怕的。

肖知興(領教工坊創始人):萬科成就讓人對中國未來多一份信心
十幾年了,每次在中歐課堂講到萬科的案例時,我都是這樣說的:全世界最“複雜”的市場在中國,全中國最“複雜”的市場在房地產業。偏偏在這個房地產業,做到第一的,是萬科這樣一家提倡簡單、透明、直接的現代職業文化的公司。這件事情,你越是細想,就越是對中國的未來,多一份信心。
在這個體量巨大、意義深遠的事實面前,任何基於仇富、仇名、仇西、性妒忌等瑣屑心理對個人的攻擊、奚落和調侃,幾乎都是經不起最基本的邏輯與歷史分析的毫無意義的口水和泡沫。沈浸在這種口水中的人們,還是早點洗了睡吧。

李稻葵(清華大學教授):真英雄你殺回來
萬科之爭是機制問題,再重要的企業家、創辦人,在進入上市的大圈子以後,必須按規矩辦事。
喬布斯創辦了蘋果,還是被人趕跑了,如果是真英雄你殺回來!你按資本的規則殺回來。如果真的這幫人毀了萬科,你如果有喬布斯的本事,再過幾年公司一瀉千里的時候,他們還得把你請回來。是真英雄一定能東山再起。資本市場不講情懷,只講規矩。

 

馬光遠(獨立經濟學家):不尊重規則只講情懷是耍流氓

你如果來資本市場,就不要談情懷,你讓你的公司上市,就必須接受上市公司的遊戲規則,必須尊重規則,否則,你就是耍流氓!情懷其實無助於困局的解決,雙方只有回歸各自的角色,在規則範圍內妥協,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僵局。

 

黃生(喜投網董事長):萬科最優秀的不是它的資產,而是它的經營管理層

寶能提請召開股東大會,要求罷免全體的董事和監事,等於公開和整個萬科管理層決裂,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因為你可能對王石不滿,但是萬科的管理層還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將萬科從創業公司做到目前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企業,應該說證明了實力。

在並購過程中,投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整合卻是最難的事。你必須要有能力,有足夠優秀的人才,能夠打理、經營好這麽大的企業。那麽借助原公司優秀的管理層,是絕對不可少的。

萬科最優秀的不是它的資產,而是它的經營管理層。

說王石“出局”,還沒到時候,華潤、其他的股東恐怕不會站在寶能這邊。王石被罷免還有可能,郁亮他們被罷免,市場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這就是個買賣,別較勁

萬科的管理團隊是個優秀的管理團隊。 

我想給姚老板(寶能系負責人姚振華)帶話,這就是個買賣,別較勁,萬科也別較勁。建議坐下來談談,雙方不可能都滿意,但可以相互做出一些妥協。

我本身比較好鬥,但自從我長大了就不想鬥了,只要鬥就是兩敗俱傷。天天纏鬥,弄一堆律師掙你的錢,沒有意義。弄得特別僵對誰都不好,大家按照生意場上的規矩來就挺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39

傳騰訊投資今日頭條;楊元慶被指人帥業績差;劉強東:若我喪失京東控制權,就拿錢走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65.shtml

傳騰訊投資今日頭條;楊元慶被指人帥業績差;劉強東:若我喪失京東控制權,就拿錢走人
常皓靖 常皓靖

傳騰訊投資今日頭條;楊元慶被指人帥業績差;劉強東:若我喪失京東控制權,就拿錢走人

今天的早報新鮮出爐啦~

1. 關於手遊的三則新聞

手遊新規已於月初實施 遊戲中將禁止英文字母出現

據多家遊戲開發商反映,隨著7月1日手遊新規的實行,在自己按照規定要求將產品送審時發現,遊戲無法通過審批的原因之一是,遊戲中使用了英文。據了解,根據規定,未來遊戲中將一律要求使用規範簡體漢字。

有人眾籌3萬準備起訴廣電總局:為了反對手遊新規

一位手遊制作人在社交媒體表示正準備起訴廣電總局,其目的是為了反對廣電總局近日公布的移動遊戲審查條例。新規規定,7月1日起移動遊戲需要通過廣電總局的審批方可發布。其目標是眾籌3-5萬,而目前眾籌金額已超過3萬。

廣電總局:手遊審批有法可依 不收取任何費用

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7月1日實施後引發熱議。廣電總局稱,網絡遊戲上網出版審批事項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具有明確的行政法規依據。而且審批過程中不收取任何費用,也不存在任何所謂“加急辦理”通道。

@萌娘百科的更新姬:好遊戲不是監管出來,而是做出來的。而監管的意義應該是消除垃圾遊戲,而不是摁死原創。

@微博樹洞:手遊夢幻西遊 白鹿原 皇朝、你們都還好嗎

@只是想要改個名字:廣電總局怎麽不禁止學校學英語啊,什麽四六級,托福,雅思的,全部都不準考這樣才公平啊!

@幼稚鬼大魔王-:perfect great good bad 和miss怎麽想

@老魏有點軸:最根本的問題其實並沒有解決,按照他們的要求,手遊開發者首先需具備文化部《網絡經營許可證》、工信部的ICP資質,遊戲著作權,有了這三項證明之後,才可進入總局的審批程序。光是《許可證》就有兩個條件:公司必須有8名以上人員;發行帶虛擬幣的遊戲必須要註冊資金1000萬以上,獨立開發者還有活路嗎?

2. 傳騰訊將投資今日頭條

據開八爆料,騰訊將要投資今日頭條了,相關的投資案將於一周內完成。本輪今日頭條的估值大幅提升至80億美刀,而其實騰訊這次僅僅是財務投資,同時,今日頭條的部分老股東也有退出。

對此,今日頭條和騰訊公關部雙方均表示不知情,“投資的事內部肯定不會公開,也不會內部下達文件,等官方公告吧。”

@第五波瀾:最強新聞自媒體cp誕生。

@薄冰醉舞:那以後不買鉆石還能評論了嗎?

3. 劉強東:如果我喪失了京東的控制權,我就徹底退出,拿錢走人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首部署名作品《劉強東自述:我的經營模式》一書中,劉強東闡述了京東的經營理念和商業價值觀,分享了關於企業管理、團隊建設、產品管控、融資與上市等多方面的實踐和思考。在關於京東控制權上,劉強東坦言,倘若自己失去了京東集團的控制,那自己就會徹底退出,並且拿錢走人。

@老布坊:控制權確實不能丟,特別對有理想的人。

@小侯爺26296502:東哥絕對是個出色的領導!到現在都堅持每月親自送貨一天的人,是個堅持原則的人!

4. 被指人帥業績差 楊元慶:聯想方向對但執行不順

有小股東在昨日聯想集團股東周年大會上表示,公司管理層都是“帥哥”,無奈業績表現與管理層形象背道而馳。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的戰略方向正確,但執行並非一帆風順,消化並購以及打造手機業務的基礎需要時間。

楊元慶同時為股價表現向股東致歉。從去年開始到現在,聯想股價一直在呈波動下降的趨勢。去年聯想股價最高時曾達9.86元,而今天聯想的開盤價僅4.63元,目前聯想的總市值僅516.55億元。

@GregoryZhang:翻譯過來就是:我OK,別人的問題。

@彭余彥:現在對於帥的定義這麽草率

5. 雷軍說要發起小米手機二次創業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昨日發微博稱,在召開了小米手機部全員動員大會,吹響了第二次創業的號角。雷軍表示,自己直接管手機產品研發和供應鏈已49天,在動員大會上,大家表態要做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不辜負米粉期待。

@我是小膀漢:希望是這樣吧。我們希望是真正的黑科技 ,而不是雷總牛逼加山寨黑科技…希望雷總給我們驚喜…

@ ----__----__:高品質和高性價比,自相矛盾

@imjad01:ARE U OK?

6. 2016中國獨角獸估值榜:螞蟻金服、小米、滴滴列前三

近日,艾瑞咨詢連續第二年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螞蟻金服以600億美元估值蟬聯榜首,小米科技、滴滴出行分別以450億美元和276億美元估值排名二三位。此次入榜企業門檻為1.6億美元,入榜的300家企業總估值達4233.8億美元,平均估值約14.1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37.8%。榜單中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企業為79家,比2015年增加了31家。

@愛看電影的小吳:兩年過去了,小米依然還是450億美金

@碩大無比的豬:BAT變ATM

7. 海龍電子城停止營業 僅2層剩十余家商戶

有17年經營歷史的北京海澱區海龍電子城停止營業,1層至5層的電子賣場中僅2層剩十余家商戶。賣場外張貼的 《通知》顯示,為加快中關村西區電子賣場轉型升級,打造海龍大廈“智能硬件創新中心”,7日起將停止營業,進行升級改造。

@嗨皮宋:轉型?怎麽做的

@嗨皮宋:回複@影子-陪我你累麽:通常我們非專業人士都是在網上挑選一兩款機型,看好配置和價錢,到中關村去買。到奸商詢問價格,他們報價跟我們查的相當或便宜,誘騙你進店,然後各種取得你的信任,貶低你自己選擇的機器,向你推薦你不了解的機型,用比市場價高很多的價錢買給你。

@影子-陪我你累麽:回複@嗨皮宋:原來如此,現在好多都不可以信。還是到廠商指定的專賣店買。

8. 百度外賣已完成B輪融資 估值達24億美元

百度外賣B輪融資於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根據外媒報道,在百度Q1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百度曾明確表示外賣的新一輪融資已經結束,且目前估值已經達到了24億美金,投資方為百度和其他投資機構。

@王松岡: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更多方便實惠。

@奉天承運:我就喜歡看的外賣平臺融到錢了,這樣補貼又多了

@這里倭狗好多:回複@奉天承運 你這個角度很刁鉆,我除了點贊還能說什麽.....

9. 曝國安與樂視恐對簿公堂 10億款項僅付5000萬

據《足球報》,雙方簽訂戰略協議時約定樂視方面今年要出10億共建球隊,款項應3月份前到位。但迄今為止,國安只收到樂視的5000萬費用,這也導致國安在夏窗無法簽下大牌外援。據悉,國安和樂視方面不排除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此事。

@小超特煩惱:濃重的企業文化,不適合這只俱樂部健康的發展!

@開邑老棧-網事在路上:沒落貴族+ 資本新貴=格格不入

10. 暴風收購案遭證監會否決 劉詩詩2億聘禮泡湯

暴風集團昨日宣布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於不予核準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申請的決定》。而由於暴風集團收購案遭否決,被媒體戲稱為吳奇隆通過稻草熊影業送給劉詩詩的2億元聘禮也泡湯了。

@蹲坑打飽嗝:那就送兩億元。

@謝君鈞:所以,暴風這種股為什麽還有人去買?

11. 騰訊總裁劉熾平減持60萬股套現超1億港元

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身兼總裁及董事劉熾平於7月4日減持騰訊控股60萬股,每股作價178.547港元,總值1.07億港元,最新持股量降至0.48%。據公開資料查詢得知,騰訊歷史最高價是179.5港元,劉熾平在178.5港元減持,可謂高位套現。

@菁菁收藏:

@卡車_司機:也就南山一套房

騰訊 今日頭條 劉強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9

慧球科技爆倉後續:控制權恐變更 新“朝代”將起?

接連遭遇實控人資管計劃爆倉的慧球科技(600556.SH),又收到實控人、董事長顧國平的一紙辭職書,這再度引發市場對慧球科技控制權變更的猜想。但該公司方面回應稱,按照上證所對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目前還沒有得到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

舊人離去,新人已定。而對於這個持股分散的、主營業務或因顧國平入主而有所變更的小股本上市公司,後續又將上演怎樣的劇目或許是一大關註點。

控制權恐變更

7月18日晚間,慧球科技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收到董事長顧國平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仍將擔任公司董事一職。“顧總辭職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為了公司的總體發展,顧總做出了決定。”該公司董秘辦人士如此表示。

在市場看來,顧國平的此舉大概是資管計劃連續爆倉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自今年1月中旬開始,顧國平通過德邦慧金1號增持的慧球科技股票遭遇爆倉;今年7月13日晚間又公告稱,顧國平因華安匯增2號、匯增3號資管計劃份額預估凈值跌破資管計劃合同約定的補倉線時,未及時補倉,構成違約,由此上述資管計劃與顧國平不再構成一致行動人關系,顧國平所持有的慧球科技股份由6.66%降至3.7%。禍不單行,7月14日晚間又公告稱,因目前顧國平已相繼與三個資管計劃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和熙2號也解除與顧國平一致行動關系,以致顧國平的持股僅剩1.80%。

然而,在市場關註顧國平手上僅剩的華安匯增1號資管計劃是否也會面臨爆倉風險時,該公司股票在7月15日複牌後卻連續3個交易日中表現不俗,累計上漲24.52%,換手率為73.16%。從近兩日的龍虎榜看,多為遊資短線博弈,僅7月18日有機構席位賣出。

有資金方則通過大宗交易“走貨”。7月15日和7月18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總部證券營業部分別出手350萬股和400萬股,成交價格分別為12.63元/股、13.89元/股,接手方均為國泰君安成都順城大街證券營業部。

而恰好剛與顧國平解除一致行動人的和熙2號基金就持有750萬股,這讓市場猜測可能就是該基金通過大宗交易賣出來慧球科技股票。據公告顯示,2014年11月4日,和熙2號基金就是通過中信證券在大宗交易平臺受讓慧球科技1500萬股,交易價格為9.5元/股,持股比例為3.7995%,此後持股有所變動,降至1.9%。慧球科技也在7月19日晚間公告中確認是和熙2號所為。

目前持股僅剩1.8%的顧國平是否還會減持,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除非華安匯增1號資管計劃解除一致行動人的話才可以減持。盡管如此,這樣的持股已較一季度末的自然人股東吳鳴霄3.55%的持股,相差近半。

雖然7月14日時慧球科技方面聲稱,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改變。但是從目前更換管理層的情形來看,市場再度猜想顧國平的實控人身份恐怕不保。對此,上市董秘辦人士回應稱,按照上證所對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目前還沒有得到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

新的“朝代”將起?

在顧國平離任之後,新的董事長人選已確定。對於這個持股分散、主營業務變更不久的公司,後續又將上演怎樣的劇目或許是一大關註點。

新任董事長為董文亮,1988年12月出生,碩士學歷,畢業於英國皇家薩里大學,曾就職於上海華尚投資有限公司。對於新任董事長是否有增持公司股票計劃,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有相關消息會披露。

這是否意味著慧球科技又將“改朝換代”。其實慧球科技原名為“北生藥業”,於2015年1月12日起名字變更。在2014年8月18日廣西北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份(下稱“北生集團”)被司法劃轉前,北生集團持有上市公司7.097%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但劃轉後,北生集團對該公司已不具有實際控制力,同時該公司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且均占比較小,均無法依其持有的股份對應之表決權而對公司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公司變更為無控股股東亦無實際控制人。

2014年7月份,顧國平本想通過定增認購成為慧球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但最終定增申請未通過證監會審核。期間,顧國平借力和熙2號基金首次持有慧球科技股票並坐上實際控制人之位,並通過資管計劃逐步增持。

而隨著顧國平進入上市公司,慧球科技的主營業務又迎來一次變更,增加了智慧城市業務。這已經是慧球科技歷史上第6次變更主營業務,從上市初期的主營生物醫藥方面,到2010年的無任何經營性資產,再到2011年開始的物業資產的托管服務、2013年的物業管理服務。不過據了解,顧國平實際控制的公司及其擁有權益附屬公司等在顧國平實際控制慧球科技之前也開展有智慧城市業務。

目前,慧球科技主要業務為智慧城市業務和物業管理業務。2015年,該公司實現營收9290.94萬元,同比增長96.14%,凈利潤為513.19萬元,同比增長745.77%。但今年一季度業績就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259.96萬元,同比下滑310.72%。

對於新的管理層接任之後,慧球科技的主營業務會否受到影響。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上證所也就相關問題提出疑問,相關信息將會在給上證所的回函中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29

滴滴創業團隊已喪失公司控制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4/157891.shtml

滴滴創業團隊已喪失公司控制權?
七八點 七八點

滴滴創業團隊已喪失公司控制權?

滴滴與Uber,到底誰收購誰?

本文系專註股權設計的創業服務機構七八點(微信ID:qibadianbuluo)投稿,作者七八點創始人何德文。

“老大與老二掐架,受傷的是老三。老大與老二打到最後,發現是自家人”。最近,滴滴與Uber China宣布合並了,這一幕又在重演。

關於合並後滴滴的股權與控制權,有很多的江湖傳說。我們一起聊聊,你可能會關註的下面這些相關話題。

一、滴滴與Uber,到底誰收購誰?

根據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在Facebook發布的內部信,Uber China與滴滴合並後,Uber將持有合並後新公司20%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但是,根據滴滴的公告,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收購完成後,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

讀到這里,你可能困惑了,這到底是誰收購誰啊?

2005年8月11日,雅虎與阿里巴巴宣布結成戰略合作聯盟,雅虎以雅虎中國業務加上10億美金獲得阿里巴巴40%股權。《福布斯》宣稱雅虎收購了阿里巴巴40%股份並擁有35%投票權,國內媒體說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進軍搜索。

歷史是不是在重演,至少驚人地相似?

從股權上來講,Uber可能是滴滴最大單一股東。從控制權上講,滴團隊有控制公司的制度操作空間。從品牌上講,中國市場會是滴滴主導。所以,你也不用糾結,誰收購誰了。雙方說的都是完整故事的不同部分而已。

二、滴滴公司,誰控股?

根據工商登記信息,滴滴(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如下所示:

根據上圖,你可能會說,以程維為首的創業團隊還控股公司呢。但是,在這張股權結構圖里,你看不到滴滴重要投資人騰訊、阿里、DST與蘋果等股東的任何持股信息。為什麽呢?因為滴滴是VIE架構。簡單說,滴滴所有股東的真實股權比例反映在滴滴的離岸控股公司(通常設立在開曼群島)里,國內工商登記的並不是滴滴真實的股權結構。

根據媒體披露,以程維為首的創業團隊持股(包括團隊激勵股權)早已經低於20%。如果屬實,與Uber合並後,UBER很可能成為滴滴單一最大股東。

三、創業團隊為什麽不控股?

你可能會問,創業團隊為什麽只剩下這麽點股份呢?

註:以上為媒體披露的滴滴和快的的融資歷史。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滴滴與快的的巨額補貼戰、合並後快的團隊的變現退出、柳青等經營團隊的進入、騰訊、阿里、蘋果與DST等戰略股東的引入,都是需要銀子的。滴滴通過稀釋股權解決了發展過程中的資本、戰略資源與經營團隊激勵等問題,團隊股權被極大稀釋有其必然性與一定合理性。

四、創業團隊不控股,是否會失去控制權?

控制公司最簡單、最直接、最粗暴但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控股。

但是,對於類似滴滴這類需要吸納優秀合夥人團隊合夥創業,並需要吸納外部資本與資源方的公司而言,創業團隊不控股是早晚的事。根據我們對國內外已經上市著名互聯網公司的數據研究,創始人持股20%是個比較平均的數據。

程維創業團隊不控股,是否必然對公司失去控制權?

不控股的情況下,創業團隊還可以通過投票權委托(京東上市前,劉強東的實現控制權的方式)、一致行動人協議與AB股計劃(百度、京東、360等)等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因此,程維創業團隊有比較大的制度操作空間。是否可實現,取決於各方的實力與博弈結果。

滴滴 控制權 Ube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71

廊坊發展:恒大尚無取得公司控制權的明確計劃 將繼續增持

廊坊發展10日晚間公告,公司收到恒大地產對上交所問詢函的回複。截至本回複出具之日,恒大地產並無取得廊坊發展實際控制權的明確計劃。但恒大地產表示,未來12個月內計劃繼續增持廊坊發展股份,增持金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且並不排除取得廊坊發展實際控制權以及行使股東權利合法參與廊坊發展經營管理的可能。

恒大地產表示,增持廊坊發展主要為充分把握京津冀一體化政策契機,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截至本回複出具之日合計持有廊坊發展15%股份,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恒大地產亦未向廊坊發展委派任何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截至本回複出具之日,恒大地產並無取得廊坊發展實際控制權的明確計劃。

同時,恒大地產未來12個月內計劃繼續增持廊坊發展股份,增持金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恒大也表示,隨著增持計劃實施,恒大地產並不排除取得廊坊發展實際控制權以及行使股東權利合法參與廊坊發展經營管理的可能,具體將取決於未來證券市場整體情況、二級市場股價情況、上市公司業務發展情況以及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持股數量、對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提名情況等因素。如屆時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恒大地產取得廊坊發展實際控制權或提名新的董事、監事等人員,將依法履行相關披露義務。

恒大地產回複稱,截至本回複出具之日,恒大地產不存在對於廊坊發展主營業務進行調整的明確計劃。本著有利於上市公司發展、有利於維護廣大股東利益的原則,恒大地產作為上市公司股東將積極與各方探索有利於上市公司發展的業務路徑,不斷增強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

恒大地產還表示,截至本回複出具之日,恒大地產不存在對於上市公司相關的明確的合資、合作或重組的具體計劃。 以及,不存在對於廊坊發展現行有效《公司章程》的具體修改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46

大連電瓷控股股東溢價轉讓19.61%股權 控制權變更

大連電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桂雪擬將其持有的大連電瓷股份4,000萬股,占總股本的19.61%,以28元/股的價格,合計11.2億元協議轉讓給阜寧稀土意隆磁材有限公司。

轉讓後,劉桂雪持有公司8%的股份;意隆磁材將持有19.61%公司股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意隆磁材實際控制人朱冠成及邱素珍將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上述轉讓價較公司停牌前收盤價27.20元/股溢價2.94%。公司股票9月20日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484

ST慧球奪殼大戰升級 大股東逼宮董事會欲謀控制權

ST慧球(600556.SH)實際控制人謎團仍未解開之時,大股東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瑞萊嘉譽”)憑借逾10%的持股發起逼宮行動,欲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上市公司現有全部董事,而ST慧球方面在拖延數日之後才披露相關信息。這意味著雙方的奪殼大戰也在這明爭暗鬥之中進一步升級。

9月21日晚間,ST慧球發布公告,瑞萊嘉譽近期又持續增持了ST慧球。公告顯示,瑞萊嘉譽分別於9月14日、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四個交易日累計增持ST慧球180.94萬股,耗資2500萬元,其中前三個交易日買入價格均為當日跌停價。此次增持之後,瑞萊嘉譽累計持有ST慧球10.458334%股份。按照計劃,瑞萊嘉譽在未來還需繼續增持ST慧球,金額在2500萬元左右。

隨著持股的持續增加並超過10%,瑞萊嘉譽也開始行使大股東的權利,提起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並提出審議有關罷免上市公司現有全部董事及董事候選人、提名5名新董事、修改公司章程、暫停購買資產、暫停新設子公司與對外增資等14項議案。根據瑞萊嘉譽每項議案給出的理由,多是梳理了ST慧球近幾個月以來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重大違規問題,以及監管層對公司采取的監管措施等。

從公告來看,瑞萊嘉譽此次逼宮之舉目的之一是想完成整改,盡早能夠申請摘帽。瑞萊嘉譽的有限合夥人張琲近期表示,已經就整改問題對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做出呼籲,希望董事會、監事會能盡快按照監管層的意見進行整改,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信息披露要規範。

根據上證所的要求,該公司股票被ST處理之後,仍應當盡快整改,在全面完成各項整改要求後,恢複公司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正常狀態,且還須至少規範運作6個月以上,充分表明投資者能夠對公司前景形成穩定預期、投資者權益已經得到合理保障;在滿足上述條件後,公司可向交易所提出撤銷ST處理的申請。

然而,瑞萊嘉譽此次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以及逼宮之舉能否順利推進成為一大問題。

從ST慧球現任管理層收到瑞萊嘉譽的發函反應來看,便隱約反映出了抵抗之意。在近期的公告中,ST慧球方面以“相關函件內容明顯違背相關法律法規及公司章程”而拒絕及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以致瑞萊嘉譽9月13日發出的函件到9月21日晚間才正式被披露,期間ST慧球也因該函件披露問題遭到過上證所的詢問。

依據ST慧球的公司章程來看,其中第四十八條指出,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有權向董事會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並應當以書面形式向董事會提出。董事會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章程的規定, 在收到請求後10日內提出同意或不同意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書面反饋意見。若董事會不同意或收到請求後10日內未作出反饋,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有權向監事會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並應當以書面形式向監事會提出請求。監事會未在規定期限內發出股東大會通知的,視為監事會不召集和主持股東大會,連續9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此外,ST慧球公司章程中對股東董事候選人也做出了要求。依據公司章程中的第八十三條,可以提出董事、監事候選人的股東需要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有表決權股份 3%以上,可以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的股東需要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有表決權股份1%以上。

由此可看,上述兩個章程一定程度上對瑞萊嘉譽的逼宮之舉存有限制。據一位滬上證券律師表示,上述回應時間10日內,一般指的是10個自然日以內,而連續持股90日或者180日以上,這則一般是按照交易日來看,目前來看董事會給出同意反饋意見的可能性不大。這意味著在目前的章程下,瑞萊嘉譽要正式行駛權利還需要等到持股時間滿足條件。

或許瑞萊嘉譽也是意識到這些時間限制,所以在《公司法》未明文規定的條件下,提出修改公司章程,其中提出修改第八十三條,要求去除持股期限限制;同時要求將第一百四十三條中“單一股東提名的監事不得超過公司監事總數的二分之一”這一限制去掉。

在ST慧球目前仍舊迷霧重重的背景之下,對於瑞萊嘉譽能否按照一般程序入主,業內人士表示,難以判斷,情況太複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