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敗局】響馬回憶西祠興衰:不是一個資本好故事

http://www.iheima.com/thread-4244-1-1.html
子曰「四十而不惑」。

作為中國最早成名的BBS西祠胡同社區創始人,響馬(劉琥)在2011年迎來不惑之年。生日那天,響馬給西祠同事和股東藝發了一封辭呈,第二次選擇離開。

這是一個感情複雜的決定:1998年創辦西祠,2000年出售給藝龍,2005年重返西祠,2011年再次離開,響馬見證的不僅僅是西祠的興衰,還有整個互聯網的沉浮。

響馬在西祠做最後一項重要工作,是試圖將西祠從藝龍中剝離出來,這個計劃從2008年開始,響馬給設定的期限是40歲生日。

他把這看做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如果依然糾結在西祠裡,基本已經做不了太多事情,互聯網格局三年一大變,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機會。

可惜的是,直到2011年西祠剝離依然沒有眉目,發出辭呈郵件的那一刻,響馬感覺到一絲輕鬆,可以重新開始了。



出售

嚴格來說,西祠的出現純屬偶然:1998年在家寫程序的響馬由於犯頸椎病,病中無聊寫了個程序,1隨意取個「西祠胡同」的名字發佈,此後一路發展成為當時最熱門的網站,尤其在海外華人中頗有影響力,2000年初西祠全球排名甚至達到100多名。

1998年-2000年的互聯網初期,即使騰訊(495.4, 12.20, 2.52%, 實時行情)都在苦苦尋找盈利方式,就更別提西祠了。隨著西祠註冊用戶上升到百萬,無論是服務器、平台系統都陷入超負荷運轉,為了「玩好票」的響馬甚至為省錢經常只吃方便麵。

但作為一名大學教師,響馬實在捉襟見肘,不得不在2000年發展最高峰時,將西祠出售給e龍(後改名藝龍)。在沉澱人文情懷的西祠上,有很多網友不理解響馬的行為,甚至指責響馬利用網友賺錢。

2005年響馬重返西祠接受《金陵晚報》採訪時表示,「我就是一個程序員,為了留住西祠不關站,必須做出犧牲。」即使到現在響馬都不後悔將西祠出售給藝龍,「如果不賣掉西祠早就死了。」

那時候響馬只是個程序員,不會融資不會講故事,甚至不會付美元從國外購買域名。「我對賺錢興趣不大,所以當西祠發展到我不得不去賺更多錢來支撐、甚至根本靠勞動賺錢不能支持的時候,我選擇放棄一些快樂來追求快樂。」響馬向《金陵晚報》表示。

將西祠出售給藝龍後,響馬告別生活10年的高校,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職。

回歸

每年舉辦一次的互聯網大會常規地點是北京,2008年卻挪到南京。西祠作為南京互聯網行業代表也參與大會,總經理劉輝在現場向媒體透露一個重要信息:西祠將在2008年底、2009年初從藝龍徹底剝離,並醞釀兩年調整後獨立上市。

從藝龍2000年收購西祠開始,西祠的業務就一直獨立發展,藝龍不參與戰略,但給與資金支持。雖然2005年前後西祠面臨強勁對手天涯,但口碑和業務發展狀況還不錯,在2005年就實現盈利。

在天涯和西祠叫板最白熱化的時候,響馬離開南京已經5年,但不斷有西祠老友到訪,花一個星期痛心疾首描述西祠如何人氣下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響馬重回西祠。此時劉輝也在遊說響馬,希望他能夠幫西祠發展產品和技術。

畢竟響馬對西祠有深厚的感情,離開西祠的5年他也積累了不少技術經驗,他認為西祠還能發展的更好,所以決定回歸。

2005年的西祠員工不超過20人,註冊用戶達到900萬人,其中收費VIP用戶超過1%。2006-2007年期間,西祠發展到達高峰。

不過藝龍畢竟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自身依然虧損情況下,並未給西祠太多投入,而無論無線還是商業化都需要大量資金。從長期看BBS業態離規模盈利還很遠,如果西祠想再上一個台階,需要引入更有信心的投資者。

在這種背景下,西祠團隊於2008年開始尋求外部資本,希望能盡快將西祠從藝龍中剝離出來,並且計劃2年內獨立上市。

阻力

但是剝離並非易事。

來自藝龍的阻力是,他們希望要麼全資控股,要麼全盤賣出,沒有部分引入資本這種折中方案,讓西祠的資本運作難度大增。另外作為上市資產的一部分,西祠被給出較高估值,而資本方的評估則相對較低,即使西祠團隊不介意但是藝龍不答應,很難達到統一。

2008年正是西祠發展頂峰,響馬和西祠團隊認為自己做的不錯,但在與風險投資進行密切接觸後,發現依然有很多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西祠並不是一個好故事。難以讓資本滿意的是:即使西祠每年在線用戶數都翻番達到很大體量,但幾年來盈利依然維持在初級水平,很難突破形成規模。接下來西祠還能有哪些新故事去和SNS、微博(20.03, -0.19, -0.94%)較量?西祠給不了明確答案。

其實不僅是西祠,當時被外界頗為看好的天涯,也從2009年開始屢次衝擊國內上市,但同樣受到微博等新社交形態的影響,加上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最終沒有下文。

在商業化方面,當時的西祠已經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向用戶收費、推出廣告系統等,但遭到用戶強烈抵制,進展情況一直不太好。在移動化方面西祠2007年就開始佈局,但由於資金限制,技術和市場方面均跟不上,也沒有太大進展。

遲遲沒有接盤方,運營狀況不理想,2010年前後西祠用戶增速開始放緩,在微博微信爆發時代則徹底落到隊尾,至今西祠依然是藝龍全資子公司,但基本未在藝龍財報裡予以披露,已經被外界遺忘。

性格

僅用一篇文章,很難描述響馬對西祠的感情,在總結西祠經驗教訓時,響馬更多會把問題和原因放到自己身上。

還是賣給藝龍這個話題,響馬並不後悔的最大原因是「我沒有能力維持這麼好」。那時候他不認識投資人不會說話也不會忽悠,西祠不那麼便宜根本賣不掉,「人能做到什麼程度,自己心裡很清楚。」

至少在他看來,在藝龍資本支持下,2001年到2008年之間西祠發展的很不錯,在出售西祠這件事情本身上並沒有選擇錯。

不過西祠這麼多年並未給響馬帶來太多財富。西祠出售給藝龍時,坊間傳聞價格是現金加股權200萬元,響馬則表示並沒有這麼多,熟悉他的人也只說,僅相當於當時房價下的一套房子而已。

作為大學教師出身的響馬,身上或多或少帶有些儒雅,知識分子對於「錢」這個話題通常羞於啟齒。

2005年劉輝找響馬回藝龍時,正值藝龍上市,響馬刻意迴避這個時間,等藝龍上市之後才重返西祠。「您就算上市前幾個月回去也不會有太多期權吧?」新浪科技問,「是啊,但是我不想讓外界認為我是因為他們上市才回去。」響馬回答。

不過這些性格缺陷在響馬重返西祠後有所改變,畢竟他需要主動出去找錢幫西祠渡過難關。2008年響馬一有空就去聽管理學、經濟學的課程,參照西祠這一路發展的悲喜,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策略有了很深感悟。

對於自己的優勢,響馬總結對產品、社區以及人的感覺。西祠發展早期是一個懵懂探索的產物,但是放在現在看,已經是基於興趣交友最早的雛形:網友自定義討論主題開版面、可開設私人討論組等等。

再次離開西祠後,響馬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拿到天使投資的他和投資人認真聊過:依然不確定這件事情是否能做成,但是要做成一定不會是小事。
反思

除了關於自身性格的反思,響馬也坦言對西祠生意模式看的不夠清楚。其中最關鍵一點,就是沒有順應西祠本身的生態去發展。

當時在西祠上有三種生態,一種是網友,第二種是營銷公司,第三種是西祠廣告系統。但這三種生態並非共同發展,長期以來西祠對營銷公司採取封殺策略,但是強推自己的廣告系統,網友層面則對營銷和廣告都很排斥。

「其實營銷公司很辛苦,自己做很多活動和廣告,西祠站方對他們封殺,不是借力而是互相爭利,根本就沒時間考慮網友感受,徒增運營成本,卻沒有產生銷售價值。」響馬現在認為,這三方面原本可以成為有機整體。

雖然當時西祠廣告系統每年收入幾百萬元,但響馬認為並不健康,「收入越大對西祠內部的干擾越大,這不是跟用戶一起成長。」

「可是與營銷公司合作,就不怕對用戶造成騷擾嗎?」新浪科技問。響馬則回答,平衡的關鍵是做好服務,比如用一套後台系統服務營銷公司,並且建立相應的規則。

尤其響馬認為,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文化氛圍濃郁,就應該通過各種活動「做文化」,如果服務好這些做文化的營銷活動,不僅會獲得網友支持,還能夠低成本獲取收入。「最好的生意就是和別人一起做生意。」

除了策略上有所失誤,另外一點阻礙西祠發展,則是出售給藝龍後負擔太重。即使響馬重回西祠,但畢竟西祠已經易主,受到藝龍上市公司身份及控制權限制,西祠團隊也缺少魄力打破利害關係。

其中一個重要案例是無線戰略,事實上2007年西祠就已經做無線規劃,但由於做無線會損失原有利益,並且需要巨大投入,長期也看不到商業模式,西祠沒有人敢拍板去做這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錯過最好的發展時機。

從外部環境上看,響馬則認為社區從一開始就是細分生態領域,只能專注做用戶,而非大公司關注的長尾。而只有互聯網發展到現在規模,基於小品牌小商戶的精準投放廣告系統推出,才有可能讓社區找到生存辦法。

再出發

2011年離開西祠後,響馬先去了一趟西藏,回來後啟動新項目「孢子」。這是一款基於興趣交友的產品,包括網頁版和移動版本,目標是做一個可以聚合生長的群組型社區。

其實雖然西祠、天涯等逐漸走下坡路,SNS代表公司人人網、開心網都略顯疲態,但依然有各種社交工具層出不窮搶佔用戶時間,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陌陌,都在各自領域佔據一定市場份額。

響馬認為,上述幾類APP代表的是不同社交分類:微博代表的是公開社交網絡,海量快速UGC內容是最大優勢;而微信則是私密熟人社交,在單點社交上做的最好;陌陌代表的則是完全陌生人社交。

「在中國最缺少的就是興趣社交。」響馬說,「孢子」實際上延續他在西祠的思路,雖然在西祠時已考慮到這個方向,但當時要推翻太多東西阻力太大。
事實上百度(159.91, 1.22, 0.77%)貼吧、豆瓣小組的成功,已經驗證興趣社交的持續生命力,不過百度貼吧及豆瓣小組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而響馬認為如果延續西祠的文化氣氛,在興趣社交上依然會有發展的空間。

比起第一次創辦西祠,響馬這次目標更加明確,而且現在互聯網基礎流量夠大,商業模式可以用精準廣告營銷去匹配,已經不會有以前那麼迷茫。

目前孢子整個團隊只有10個人左右,產品也只是初步上線內測,基本都是西祠原來的老用戶。響馬現在並不打算大規模推廣,他認為社交產品核心還是體驗,如果推廣後用戶覺得不好很快會流失,響馬希望把握的節奏是:初期規模、產品優化、再做規模、再做優化。

不過孢子並沒有明確的方向,這和豆瓣小組是截然不同的。響馬坦言試圖避免豆瓣方向性太強的策略,他認為方向性太強的好處是容易運營,但方向性強的時候會過濾掉很多方向不一致的用戶。

響馬更希望用「孢子」這個名字背後的含義去解釋定位:「簡單,輕巧,可複製,可組合,群組和群組可以一起組成更大的群組,就像生命體的繁殖一樣。」

雖然響馬這一次有了清晰的思路,但也不得不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除了百度貼吧及豆瓣小組的持續發力,就連阿里巴巴(滾動資訊)旗下的「來往」也改變策略,同樣以「興趣社交」為主題。

比起上述公司響馬在資金上和資源上並不佔優勢,「孢子」是否能夠從激烈競爭中走出來,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07

【敗局】西祠胡同再遭出售,誰來拯救BBS?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28/149435.html

黑馬說:近期,西祠胡同遭藝龍轉手出售,BBS社區也在日益衰落,事到如今,我們很難忘記與中國互聯網整個青春歲月相輔相成共同走過的BBS社區,及其鳴放的那些舊事與文化。

 

它之於商業叢林的退讓,不是失敗,事實上,在這段歷史里,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言及失敗。

文 | 闌夕

 

西祠胡同終於遭到藝龍轉手出售,這個故事的結局因為交易價格而顯得不那麽憂傷,畢竟,對於這樣一個老邁的BBS社區仍然能夠值上8500萬人民幣,姑且還稱得上有著正能量。

 

天涯、貓撲、凱迪、西陸……更多昔日風靡一時的老牌BBS社區,如今無不茍延殘喘,連在資本市場上作價賤賣的語權都已喪失,似如百足之蟲。

 

BBS社區的興衰
 

 

根據CNNIC的數據顯示,2009年是BBS社區由盛轉衰的節點,其使用率首次出現下降(2008年為30.7%,2009年為30.5%),那些拍磚論道的江湖高手相繼離開,再無回首。

 

2010年,騰訊收購康盛創想,全國最大的BBS社區建站系統成為巨頭的戰略玩具;

 

2011年,天涯社區的創始人邢明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表態不放棄上市,稱已“掃清一切障礙”;

 

2012年,貓撲網將公司撤離北京,在一片惋惜聲中遠赴廣西南寧,同時啟動了裁員計劃;

 

2013年,工信部開始嘗試取消個人備案,監管力度的升級讓大量中小BBS社區名存實亡;

 

2014年,發跡於BBS社區的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等網絡推手被公開宣判並入獄服刑。

 

我們似乎可以很明顯的看到這條中國互聯網歷史獨有的曲線,誰也未曾料到它會揚到如此高的水位,早在“微博改變中國”的論調出現之前,BBS社區承擔了幾乎所有的象征Web 2.0的使命,僅僅是發貼和回貼兩個動作,就構成了人人皆可參與的美妙模型,它既可被視作雅典的市區廣場,又有先秦稷下學宮的影子。

 

然而,雲煙易逝,作為達爾文主義的原教旨信徒,互聯網從不憐憫那些背離市場的守舊產品,隨著網民規模的遞增和網絡邊界的擴大,BBS社區的吸引力逐漸喪失,人們一邊銘記它的功績,一邊遺忘它的存在。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我們還是先來聊聊作為主角之一的西祠胡同的故事。

 

一只穿雲箭,馬賊來相見
 

 

BBS社區是站長時代的標配,與今天“千軍萬馬聚首北京”的互聯網創業不同,彼時資源尚未集中,許多日後聲名遠揚的BBS社區就這樣從全國各個城市拔地而起,天涯源於海南,貓撲產自湖南,19樓安居浙江,而西祠胡同,則生在南京。

 

1998年,南京動力交通學校計算機西教師劉琥創辦西祠胡同的動機十分具有超現實色彩,他說,“我想做的網站,就是有很多山頭大家夥兒們一起去搶,搶到者就可以占山為王”,於是劉琥選擇使用“響馬”作為自己的網名,這個詞語出自山東方言,意指攔路搶劫商旅的強盜,他們發現獵物之後,便會放出響箭,隨後駿馬載著氣焰囂張的匪徒殺出,掠奪貨物輜重。

 

西祠胡同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劉琥的原始思路,它比百度貼吧和豆瓣更早的支持用戶自主創建興趣群組,每一名註冊用戶都有權利申請一個由自己管理的版面,並對版面的名稱、配色等屬性進行設置,在西祠胡同的文化里,這叫裝修。

 

裝修完成之後,新上任的版主就可以待客了,比如一個網名為“牛吃草”的西祠胡同用戶,於1999年創建了名為“記者之家”的版面,經過“牛吃草”和其他幾名版主的悉心運作,“記者之家”一度成為中國傳媒行業最為著名的討論版,而這名網友“牛吃草”,則進出於《南京晨報》、《南方周末》等媒體,然後去了梅花網做總裁。

 

為了鼓勵用戶持續運營版面,西祠胡同還為這些版面策劃了一套算法,用於統計排名等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循環,具有責任心的版主為了沖榜而不斷拉入新用戶,而那些欠缺熱情的版面則自然下沈,遠離用戶的點擊入口。

 

不過,到了西祠胡同人氣漸漲、已經足以超越地域成為中文網絡的一桿旗幟的時候,這種松散化的管理結構也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很多水軍機構開始販賣“炒版”業務,即通過技術方式人為提升某些版面的熱度,進而取得更好排名,而這些版面的內容,則或多或少帶有比較赤裸的商業成分。

 

在劉琥的設想中,源自美國證券市場的“看門人理論”是維護BBS社區整體品質的核心,簡而言之,版主是擔保,這個角色需德高望重且愛惜羽毛,有了版主的卡位,劣質的信息就無法侵蝕進來。然而,要使美國用了近百年的社會實驗才最終取得的社會契約精神,在一個中國的在線社區里進行複制和速成,這種期待未免有些過於天馬行空。

 

“上網越久越真實”,這是劉琥在西祠胡同一直使用的簽名檔,也是他多次要求管理團隊推行的一個理念,所以後來西祠胡同開始堅持推廣實名制,並鼓勵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從線上往線下轉移。

 

西祠胡同曾經將“西祠”這個品牌授權給某實業投資公司,在南京南湖區開發了一處商業地產,直接命名為“西祠街區”,並嘗試接入社區里的用戶資源。為此,西祠胡同推行了線上線下通用的積分卡,通過這張積分卡在“西祠街區”的實體店消費後可以兌換“西貝”,而“西貝”則是西祠胡同的虛擬貨幣,可以在BBS社區里使用購買一些增值服務,同時,街區內的商家也可以在西祠胡同創建專版,進行宣傳、招攬顧客。

 

側重於真實關系的社交、將線上流量引至線下商戶(O2O)……無論是出於偶然還是遠望,西祠胡同都踏準了BBS社區轉型的命脈,只是,過於超前的時機,讓西祠胡同面向的用戶和市場都還沒有來得及準備迎接這種轉型。

 

這或許才是西祠胡同最大的悲劇。

 

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
 

 

如何在不透支用戶體驗的情形下實現商業變現,這是中國第一代BBS社區都曾面臨過的艱巨考驗。

 

當西祠胡同被藝龍收購之後,劉琥從創始人變成高管,一進兩出,終告無力回天。2011年,劉琥再度從西祠胡同離開前夕,他在知乎上稱西祠胡同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且資源受限,盈利模式極為單一。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西祠胡同為數不多的剩余活躍用戶。一名已在西祠胡同待了超過十年的老用戶說,“藝龍接手之後,網站的訪問速度雖然好了不少,但是運營團隊開始直接售賣版面和帖子,廣告越來越多、越來越擠,最後很多版面留下來的用戶,都是那些來刷廣告的,甚至還有很多自動頂帖的機器人”。

 

這在業內被描述為一個類似薛定諤式的矛盾,BBS社區的商業價值無論是否得到發現,它都將毀於相應的結果:不被發現,將永久喪失發展機會,而被發現,又無法杜絕濫用行為。

 

天涯社區是另一個相似的樣本,邢明曾在與Google短暫合作的過程中萌生學習Google Adsense的念頭,他讓團隊在天涯各大版面的布局中切出並列區域,放置與內容相關的廣告鏈接。只是,天涯社區能夠獲得的廣告主數量遠不及Google,這種依賴海量廣告主貢獻平均小額營銷支出的規劃,並不適用於天涯,也不符合國情。

 

相對而言,與內容的聯系愈是緊密——甚至以假冒真——才愈是能夠在那個草莽營銷的階段獲得顯著的KPI回報。2008年前後,天涯各大版面的版主有一半以上都被本土的所謂社會化營銷公司滲透,很多普通版主在遭遇工作變動時,往往也會收到營銷公司遞過來的橄欖枝。

 

三天一個網絡紅人的節奏,既為天涯賺足了眼球,也傷害了用戶對於社區的信任,天涯站方也與這些營銷公司產生了微妙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遇上刷點擊刷得過分的,站方還是會做出警告處理,但是對於那些“懂得分寸、聰明圓滑”的個中高手,天涯的態度更多的是縱容,以及享受社區價值獲得認可的愉悅。

 

2009年,我在天涯社區IT視界擔任版主,有次在廣州出差時被當時天涯一名高管約飯,對方出奇的健談,歷數當年有多少營銷行業的金獎案例,都是發酵在天涯社區的領地里。迄今為止,我還記得他借著酒精賦予的豪情,教我認識天涯社區的完美生態,“我們根本就不擔心讓錢都給營銷公司賺走,它們越是賣命,就越是為天涯做廣宣,我們只要把用戶控制好,再過五年,它們都要為我們打工!”

 

可惜,中國互聯網沒有多余的五年時間給予天涯社區實現他的恢宏理想,而且事實也證明,天涯並沒有能力控制用戶,反而是用戶具有用腳投票的權利,在有了新的選項之後,擡腳便走,別無留戀。

 

天涯社區衰敗之後,那些附從於其的營銷公司也都作鳥獸散,有著遊牧基因的它們會自然遷徙到新的營銷陣地,比如在新浪微博上,他們幾乎重演了與天涯社區所發生的愛恨纏綿,不過這與本文的主題無關。

 

還有一個曾折戟於BBS社區的人物,是周鴻祎。2007年的時候,周鴻祎贊譽BBS社區的價值會超過門戶和搜索,他主導奇虎大張旗鼓的做社區內容的聚合,並拿出一套廣告系統,與康盛創想合作,號稱可以覆蓋36萬個中文BBS社區。

 

而今,周鴻祎如此總結他的判斷失誤:“BBS社區的內容不是一個強需求,用戶可能一次瀏覽可以持續三個小時,但是他也可以一連三周都不來看,所以BBS社區這個產品對用戶是不痛不癢的”,後來發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據說,距離感的產生是導致戀人分手的最主要原因,一方變得成熟、富有或是優雅,發現另一方仍然幼稚、平庸以及笨拙,這種錯位帶來的失落,遲早會讓一方開口。而“你很好,但已不適合我”,這句臺詞,也相當適合那些逃離BBS社區進入各種新的互聯網平臺的用戶,畢竟,BBS社區的形態及文化堅如磐石,確實無法在廣泛應用層面滿足現代用戶。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在康盛創想“Discuz!”項目的市場總監張小湖看來,中國大多數BBS社區的創辦者身份都是個人站長,缺乏成熟運營團隊的支持,導致除了少量地方性BBS社區基於紮根本地等原因碩果僅存之外,大部分站長遭到淘汰,加上中國有意提高UGC產品的準入門檻,寒冬悄然而至。

 

“網易科技在2010年中國互聯網站長大會的現場搭了一個入獄系列風格的布景,讓站長手持姓名板拍照,算是用一種詼諧但無聲的抗議,來為站長抗議過於嚴苛的生存環境”,張小湖說,他每年都會到全國各處拜訪那些還在堅持運營BBS社區的站長,只是這份名單,越到後來就越短。

 

出於響應移動浪潮的初衷,康盛創想也為手機終端開發過數款產品,從“Discuz!”手機版,到掌上論壇(獨立App),再到接入微信的微社區,但是“都不複當年之勇”。

 

“即使做得不錯的地方論壇,可能現金流還可以,但是一個美團的地方站,輕輕松松就做到了十倍的收入”,張小湖發現,解決危機的手段與康盛創想能夠拿出怎樣的產品並無多大關系,而是風向的變化,致使耕作一個BBS社區相較成為一項笨重而性價比偏低的事業。

 

敗退如潮,方識逆鱗
 

 

傳統形態的BBS社區,仍在兩處領域大放異彩,一為聚焦細分市場的垂直論壇,二是充當商業品牌的後花園。前者,以虎撲、汽車之家、鐵血等為代表,由於近乎壟斷性的圍住了需求鮮明的精準用戶,使得它們相對容易獲得收入;後者,則以小米、魅族等新興互聯網企業為旗幟,它們用崇拜行為打破了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不信賴關系,進而讓BBS社區成為重複性利用用戶的重要平臺。

 

虎撲的創始人程杭表示,所謂社區,已經逐漸由Facebook(海外)和新浪微博(境內)接管,除此之外,社區這個定義本身則淪為“企業在還沒有摸清用戶需求和商業模式時拿來和稀泥的名詞”。

 

程杭稱贊微信,認為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的驕傲,但是他也警惕馬太效應,“當前與上一代互聯網最大的區別是各種底層平臺被廣告企業擁有,廣告利潤迅速往蘋果、Google、Facebool和騰訊等企業聚集,不擁有超級平臺的企業,必須正視盈利模式創新的問題”,所以虎撲的轉型極為迅速,以BBS社區為中心,電商導購、線下辦賽、在線視頻等業務方向,都極大的起到了反複提煉用戶價值的效果。

 

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則稱自己有超過半數的朋友都是通過混跡於各大BBS社區里認識的,就在汽車之家如日中天的時候,他還每天都會訪問競爭對手愛卡汽車的論壇,並在那邊作為寶馬M系列的車主回答用戶提問。

2012年前後,BBS社區掀起“SNS化”的風潮,李想堅持汽車之家的論壇保持原有的弱關系色彩,他說,“汽車、奢侈品等相關消費用戶樂於分享,卻又同時希望擁有隱私”,所以直到今天,汽車之家的論壇版塊到訪流量比例還是超過55%,黏性很高。

 

換句話說,幾經削弱,BBS社區的殘存價值已然隱約可見:在明確的分類主題下,這種產品仍然是用戶解決某種問題或是需求的最簡易的通路,粗暴而務實。只是,似乎總是給人劫後余生的感受。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有人將BBS社區視為拍磚論道的江湖,既是江湖,便有大俠輩出,中國最早那撥網民,BBS社區就是他們彼此惺惺相惜的社交場所。最早的BBS社區系統,被稱為“惠多”——英文原名為FidoNet,基於撥號上網時期風行的通訊協議——在1993年到1998年之間,中國各地紛紛掛起了上百個BBS社區,馬化騰、求伯君、王峻濤就分別是深圳、珠海和福州等站的站長,雷軍當時將個人休假時間全都投入到了求伯君的論壇里,最多一天之內發過四百多個帖子,而幾乎同一時期,年輕的方舟子——沒錯,就是你所知道的這個方舟子——還在美國一個留學生BBS社區里和人協作寫出了中國第一代MUD網絡遊戲《俠客行》的代碼。

 

事到如今,我們很難忘記與中國互聯網整個青春歲月相輔相成共同走過的BBS社區,及其鳴放的那些舊事與文化。它之於商業叢林的退讓,不是失敗,事實上,在這段歷史里,沒有任何人或事可以言及失敗。

 

我想起那位名叫聖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拖著魚骨回到港口,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對著男孩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5000元,你也可以做天使投資人。
歡迎關註社群眾籌平臺:牛投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iniutou)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闌夕,逐鹿網創始人,微信公眾帳號:hizhulu;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