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铁物正式挂牌冲刺A+H整体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9/2164864.shtml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12月28日,继中国五矿股份、中国核建设集团之后,又一家大型央企整体改制完成,并将冲刺整体上市。
昨天,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物)在北京正式揭牌。经过整体重组改制,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物资)将98.44%的总资产和99.45%的营业收入注入了中国铁物。
据介绍,中国铁物注册资本56亿元,核心业务是铁路产业综合服务和钢材贸易及综合服务。2009年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实现利 润总额11.2亿元,同比增长70%,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57位。2009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53.8亿元。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铁道部物资管理局,2004年成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2010年9月实现了整体重组。此次改制后,中铁物资将成为中国铁物的子品牌继续运营。
业界人士指出,中国铁物正式挂牌意味着该公司正在冲刺A+H整体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65

沃尔沃中国总部挂牌:李书福迈开国产第一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6/1NMDAwMDIxODQ1NQ.html

在收购沃尔沃(VOLVO)不到一年时间,便宣告成功赢利。

1月25日,上海嘉定工业园区, 沃尔沃全球CEO雅各布 (Stefan Jacoby) 和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共同为沃尔沃集团中国区总部正式揭牌。仪式上,雅各布透露,沃尔沃2010年全年实现了赢利,结束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几年艰苦岁 月,为沃尔沃2011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雅各布并没有披露赢利的相关数据。

据吉利集团总裁杨健透露,2010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41.5万辆,较上年增长27%,而沃尔沃的销量37.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沃尔沃共销售3万辆,同比增36.2%。

杨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2010年合并营收则逾1000亿元人民币。他并预估,至2015年时,合并沃尔沃的销量将达200万辆,合并营收目标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较去年分别成长1.5倍及1倍。

推进机构变革

而有分析认为,这只是因为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是李书福在收购之初的承诺。

“吉利要整合好沃尔沃,最重要的是沃尔沃需要在两年之内实现赢利,”此前,上海大学外国语大学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恩平接受采访时认为,赢利是吉利能否在收购以后整合成功的关键。

在 沃尔沃被吉利并购后不久,吉利就提出一个计划,在5年内让沃尔沃实现年销量100万辆。同时将在中国成立年产能力达30万辆的新工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 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并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而按照沈晖制订的一份《沃尔沃汽车中国成长计划》,到2015年将中国销售 2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

在这份计划中,中国产销量将达全球的三分之一,不过,对于沃尔沃中国区来说,任务依然艰巨。相比,沃尔 沃中国市场2010年3万辆的销售,去年奥迪在华销售22.558万辆,同比增长43.5%,奔驰在华销售14.767万辆,增长115%,而宝马销售 16.90万辆,增长87%。

李书福必须迅速做大量,但这对于目前沃尔沃的销售体系势必开掘巨大挑战。

为了保持品牌的高端,沃尔沃此前在中国的做法一直都是先做服务再做销量,网络发展也一直不紧不慢。沃尔沃此前在中国甚至没有独立的销售体系,都是与福特的捷豹、陆虎在一个网络中销售。

25日,中国总部的成立,意味着沃尔沃在中国业务由此前的单纯销售,转而成为一个集产品开发、制造、质量控制、采购、销售与客服,到投资者关系、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

“中国总部是全功能的总部,与瑞典的总部有直接汇报的关系,” 雅各布说,无论是销售制造还是研发,都是总部下属的分支机构,总部有权利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这正是因为中国业务的扩张所致,”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分析,事实上,沃尔沃中国总部的设立,也正是彰显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的重要和李书福对中国市场的期望。

三大基地进入审批

而随着沃尔沃的赢利,吉利至少向沃尔沃的高层和工会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李书面福运作沃尔沃将变得更顺畅。事实上,吉利的三个基地都已进入了审批程序。

在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大庆和上海嘉定两地政府,都是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的出资方,对于两地而言,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项目落户当地。之前有消息说,沃尔沃 国产将在大庆和上海分别建厂,此后,为了使沃尔沃尽早实现国产化,考虑到新工厂的建设需要周期,李书福又决定了将在成都的吉利工厂先行生产S60,记者了 解到,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三个基地的情形。

不过,生产基地太多,对于一个刚要国产的品牌,而产品序列又不是很多的品牌而言,存在着分散、管理成本高等风险。

雅各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制造基地,还要等待中国政府部门和沃尔沃董事会的批准。”“现在只是一些手续方面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方面仍将继续保持沉默,直到4月份上海车展期间再全部公开于众。

而为了支撑中国多基地运作,与中国总部同时宣布成立的还有沃尔沃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雅各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个研发中心第一步将主要针对中国市场,随后还将针对全球市场开发。

事实上,吉利还有让中国产的沃尔沃走向全世界的想法,此前, 雅克布曾表示:未来将在国内生产沃尔沃汽车出口美国,使之成为率先出口美国的国产汽车之一,以降低外汇风险。

对于李书福而言,他急于证明的是:中国市场扩大战略并不影响沃尔沃全球的发展,反而对其全球的总量而言是加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

魏石龍率領團隊八年改造 光頡科技從減資兩次到掛牌上櫃之路

2011-3-14  TWM




九年前加入光頡科技的魏石龍,是 一位在工研院及國巨集團歷練過的研發高手,他為光頡重新聚焦發展高階產品,讓公司毛利率維持在四成以上,並且成為少數可以與美、日大廠較勁的台灣企業,他 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撰文‧林宏文

即將於三月十六日掛牌上櫃的光頡科技,是國內少數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精密元 件製造商。而這家轉型成功的企業,不僅歷經兩次減資,背後還有一群來自工研院與產業界的經營團隊,歷經八年多的辛苦調整,才有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動人故 事。

光頡科技總經理魏石龍畢業於中原大學化工碩士,早期曾任工研院兩個最重要的所──材料所及電子所的課長,後來被國巨延攬擔任研發部經 理,國巨購併奇力新後,被派到奇力新東莞廠擔任總經理。

由於工研院是國內科技業的人才養成所,很多魏石龍當年的主管及同儕已是產業界的一方 之霸,台積電成立之初,第一座廠房就移轉自工研院,魏石龍還曾經面臨選擇,是要到台積電工作,還是待在工研院。

兩次減資、重 新調整策略

聚焦薄膜電阻及高頻元件

魏石龍還講了一個小故事,民國七十八年,他賣出自己在竹北的房子給一位台積 電工程師,當時售價是八十萬元,而當時台積電一股市價約八十元,這位台積電工程師就問他,﹁你要現金,還是台積電十張股票?﹂最後,魏石龍當然是拿了現 金,否則,那十張台積電股票,如今已因多年配股而變成兩百多張,市值已達上千萬元了。

不過,魏石龍後來改造光頡的價值,卻遠遠超過那擦身而 過的千萬財富。二○○二年,光頡已成立五年,但一直沒有獲利,只好先進行一次減資。當時擔任光頡大股東光磊科技總經理的林明德,就邀請魏石龍加入,冀望這 批經營團隊為公司帶來轉機。

當時,魏石龍也在找尋新的機會,希望在被動元件產業中創造更大的價值,於是他拿出多年來的研發經驗,為光頡進行 策略調整,聚焦發展薄膜電阻及高頻元件,並再進行一次減資,魏石龍也親自帶領研發團隊。這個策略,讓光頡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創造出台灣小企業的國際競爭 力。

細究光頡目前的營收,傳統的厚膜電阻約占營收的三成,這部分的毛利較差,僅一二%到一三%;至於薄膜電阻及精密元件約占營收六成,此部 分毛利率則高達六○%,也因此讓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可達到四成以上。

以最近三年的毛利率來看,光頡○八年毛利率高達四四%,○九年受金融海嘯 影響,加上收購泰銘科技的整併因素,毛利率降至二五%;但去年度前三季的毛利率又回升至四二%。

魏石龍預估,未來光頡的毛利率可以長期維持 在四成以上,在今、明年新業務加入後,包括LED基板及指紋辨識器產品若達到經濟規模,毛利率就可以再拉高。

觀察電子廠商的競爭力,毛利率 是很重要的指標,尤其是關鍵零組件廠若能擁有高毛利,就表示產品較具研發深度,且國內競爭對手相對較少。因此,光頡雖被列入被動元件產業,但光頡提供的薄 膜晶片電阻特性,是屬於高單價、高毛利的產品,不是像國巨、華新科提供的標準產品,是稱斤論兩賣的。光頡目前主要的競爭者,是像日本的KOA、 Susumu和美國的Vishay等國際大廠。

此外,國內原有另一家薄膜晶片電阻廠乾坤科技,但去年已併入台達電,並且以全面支援母公司台 達電為目標。因此可以說光頡目前在國內幾乎沒有競爭者。

由於光頡切入的產品特殊,目前上市櫃公司中也很難找到與光頡類似的公司。從產品特性 來看,光頡的薄膜精密元件,位階很像提供整合型元件的璟德電子;至於在新切入的LED基板業務部分,則與近來每年都是高成長及高獲利的同欣電類似。

持 續高階研發、布局新品

將後面的追兵拋在腦後

除了產品競爭力強以外,魏石龍也堅持公司的服務要做得好,這是競爭 力的另一項來源。因此,光頡要求交貨時間一定要在八天內就完成,有時為了趕貨,甚至四、五天就能出貨。比起像Vishay這種大公司,交貨時間平均是八周 到十二周,光頡等於是以十倍速的腳步與這些大廠競爭。

大半生都投入研發的魏石龍,對於過去業務人員需要靠喝酒應酬的文化也是深惡痛絕,﹁很 多男性業務去應酬喝酒,不只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業務不一定要靠應酬才能做生意。﹂因此,光頡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全公司總計二十多位業務,幾乎全是女 性,目前只有一位男生。﹁我們的女業務員,對公司的產品規格都相當清楚,絕對不是花瓶,同時,女性比較細心,可以提供客戶更精緻細微的服務。﹂光頡每年一 定辦一次出國旅遊,卻不辦尾牙,但會在新年開工後舉辦春酒,且通常是兩天一夜的旅遊,可邀請家人參加,像今年員工就到六福村去度假過夜。這種照顧員工與家 人的用心,讓許多員工家屬也對公司很有向心力,光頡財務副總經理黎順和說,﹁有些員工要離職時,還有家人出來阻止,質疑他為何要離開這麼好的公司?﹂展望 未來,魏石龍很清楚,光頡選擇走高階研發的路,一定要不斷布局新產品線,以擺脫後面可能趕上的追兵。因此,除了將薄膜電阻擴大應用面,切入汽車產業以外, 去年也開始切入LED基板及指紋辨識產品,前者受惠於LED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已有許多國內外的客戶。

至於指紋辨識產品則因技術突破,單 價將從原來兩美元降到一美元,預計在智能卡(smart card)手機及筆電等產業的應用將會打開,這些新產品,將是魏石龍繼續讓光頡發光發亮的武器,值得拭目以待。

光頡科技

成 立時間:1997年

資本額:8.69億元(掛牌後)經營團隊:董事長韓之華、總經理魏石龍產品:薄膜及厚膜電阻、高頻元件、LED散熱基 板、指紋辨識器

近三年營收:

08年營收4.33億元,EPS 2.1元09年營收6.14億元,EPS 0.55元10年營收9.91億元,EPS 2.68元(前三季)

魏石龍

現職:光頡科技公司總經理經歷:工研院材料所、電子 所課長、奇力新電子東莞廠總經理

學歷:中原大學化工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6

掌握癌症新藥技術 醫學教授自斷退路創業 德英九年不賺錢仍能高價掛牌的「隱實力」

2011-3-14  TWM




近來生技股很夯,吸引很多投資人 參與,但一家九年來還沒賺錢的生技公司,竟可以用六十八元掛牌,興櫃價格也一直維持在九十元附近,這家公司,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撰 文‧林宏文

什麼樣的公司,成立至今九年一直沒有獲利,年營收最多也只有三千萬元,但在興櫃的股價卻已破百元,甚至獲得主管機關同意,預計三 月二十一日將以每股六十八元上櫃掛牌交易?

這是國內首家以植物新藥研發掛牌的生技公司,也是近來連中兩元,接連獲得「台北生技獎」的研發創 新金獎及「台灣生醫及生農產業選秀」競賽金牌獎的雙料冠軍,這家公司就是德英生技。

走進德英位於南科生技園區的辦公室,員工只有二十八人, 公司的空間並不大,但門口放著一張和真人一樣高的照片,迎接每位來訪的客人,他就是公司的靈魂人物兼創辦人郭國華。

郭國華在三十八歲那年就 升任高雄醫學院(一九九九年改制為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是高醫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二○○二年,他選擇出來創業那一年,已在高醫工作了二十三年,再兩年 就有一筆優渥的退休金可以拿,照理說,他應該再撐兩年,拿到退休金後,再出來創業也不遲。

藥效顯著,與歐美進行合作但是,九年前,郭國華毅 然辭去優渥的工作投入創業,不僅是對自己的技術有強烈的自信,主要是背後有台南知名的百年老店萬川號餅店──陳家的第五代傳人陳柏亦及陳冠州決定入股三成 的支持。

在高醫服務時,郭國華每年都獲得國科會及衛生署等多種研究計畫補助和獎勵,期間並曾獲得美國杜蘭(Tulane)大學癌症研究中心 之研究獎助金及優秀學術論文等學術獎項,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表應用中草藥調控及誘發癌細胞自殺(Apoptosis)機轉之國際學術論文。對於自己的 技術實力,郭國華有相當的自信。

德英目前以研發治療皮膚癌的藥為主,並於去年四月完成臨床二期實驗,七五%病人皮膚癌面積縮小,效果顯著且 副作用低,目前已著手申請進入臨床三期實驗。由於藥效比目前國際上三大藥廠的產品還要好,加上皮膚癌市場主要在歐美,目前已有三、四家歐美大藥廠與德英洽 談,進行全面性的合作。

郭國華說,他看過太多不成功的技術移轉,原因是當技術賣出,收取授權金後,負責技術的團隊沒有一起出去創業,導致後 來商品化的過程遭遇瓶頸,經常以失敗收場。因此,郭國華認為,「只有技術研發者自己出來做,把退路斷了,孤注一擲,才有成功機會。」靠醫界人脈省下天價研 發費郭國華不僅放棄退休金,為了參與公司增資認股,還賣掉一棟房子,總計前後已投入幾千萬元,而且,由於上櫃審議委員認為新藥開發風險較高,還要求郭國華 及妻子股票全部集保,一直到德英拿到藥物許可證為止,才可領回。據德英公開說明書的資料,目前郭國華擁有公司二八.一一%股權,太太王群芳則持有五. 二%,兩人共占公司約三分之一股權,股票張數共計一萬六千餘張。「所以,如果這家公司沒有成功,我是賠最慘的人啊!」郭國華笑著說。

在櫃買 中心進行上櫃審議時,郭國華不僅花三小時幫審議委員上課,也欣然同意股票集保,他有信心三年後,德英的藥證一定可以拿到。

從財務數字來看, 德英也是一家體質健全的企業。德英股本四.八五億元,其中有兩億元左右是技術股,目前帳上現金仍有兩億多元,扣除機器設備抵減及○七年前的技術股折抵,原 始股東交付給德英的錢,經過九年還在銀行帳上,顯示這家公司花錢相當謹慎。

只是,為何一家新藥開發公司,成立九年來可以不用燒錢,就完成臨 床二期實驗?德英副總兼財務長蔡美娥說,由於研發新藥耗費時間長,因此德英先推出保健食品及功能性保養品,目前每年三千萬元上下的營收,都是來自這兩大類 產品,靠著這些收入,就可以維持打平或小賠的局面。

至於在研發投入部分,一般新藥的研發平均耗時十二年,耗資五億美元左右,原因是篩選過程 冗長;通常一萬個新藥中,只有二五○個可進入動物實驗,五個可進入臨床實驗,最後只剩一個可以成功拿到藥證。但為何德英成立九年來,不需燒錢來做研發呢?

郭 國華解釋,因這項新藥研發技術在他任職高醫時,就已開始篩選,完成萬中取一的過程,因此,在公司成立後,至今只花了幾千萬元的研發投入。不過,若以○二年 成立至今,預估到一四年拿到藥證,的確需要耗費十二年時間。

此外,郭國華也善用在醫界的人脈,讓他的藥可以不花錢就進行各種臨床實驗。例如 去年成大醫院就向衛生署申請生技製藥國家型計畫,將德英的藥拿來做外陰部皮膚癌的學術用臨床;另外,成大知名的皮膚科專家許漢銘教授,也幫他很多忙,因 此,德英沒有花任何錢,只出藥品,就得到許多醫界同業的試用。

德英即將成為很少數不賺錢也能高價掛牌的生技公司,「這代表台灣投資市場的成 熟,以及對新藥開發的認同,希望我們能給生技產業帶來一個好的開始。」他說。

郭國華

出 生:1956年

現職:德英生技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高雄醫學院教授 、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科助理教授學歷:高雄醫學院生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7

來台掛牌 精品店化妝師紅木未演先轟動

2011-5-16  TWM




即將在五月三十日於興櫃掛牌的紅 木集團,未掛牌先轟動市場,主要是該公司創了幾個第一,是第一家純外資在興櫃掛牌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道地的精品概念股。成立於一九九二年的紅木集團,以 專做高級精品店裝潢為主,LV、Gucci等國際知名品牌都是它的客戶。隨著亞洲地區對精品需求快速增加,扮演精品店化妝師的紅木集團,角色日趨重要。

紅木集團的創辦人是新加坡華裔商人蘇聰明,早年從一般的室內裝潢起家,在切入高級精品店裝潢後,現在已經是各大精品店拓點時,指定的裝潢公司。該公司靠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處主要營業據點,將裝潢業務擴大到全球。

目 前,紅木集團的客戶群遍及世界二十多個國家,Hermès(愛馬仕)、LV(路易威登)、Cartier(卡地亞)、Armani(亞曼尼)、 Burberry、Gucci、Coach、Rolex(勞力士)、Prada等。紅木集團總經理Peter曾表示,在台灣掛牌後,希望利用資本市場擴充 生意,除了可擴展客戶,並希望打進大陸市場。

而從紅木集團的業績可以看出,精品生意跟景氣息息相關。金融海嘯前,該集團EPS(每股稅後純益)僅一.三三元,海嘯過後,業績快速成長,二○○九年營收十一.二億元台幣,稅後純益一.三二億元,EPS四.五元,一○年EPS也保持在四.二八元附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3

二手包店掛牌大漲 全拜陸客掃貨功力


2011-6-6  TWm




香港恆生股市歷史上最難中籤的新股不是樓市、不是金融,是精品股,而且還是二手精品。

五月二十三日,二手名牌包專賣店米蘭站在港交所主板掛牌,當天便以六六%的漲幅摘下今年以來「首日升幅王」殊榮。

從公開招股到上市十二天內,吸引近九萬六千名散戶登記認購,凍結資金達港幣五百九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創下近二千二百倍超額認購新高紀錄,榮登港股史上最難中籤新股。

米蘭站原是二○ ○一年開在尖沙嘴的二手名牌包小店,近十年間已在中、港、澳三地拓出十四家門市,搖身一變成為年營收港幣七億三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七億元)的連鎖集團,它的崛起得歸功中國迅速成長的精品購買力順水推舟。

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尖沙嘴鬧區總是可見中國觀光客在精品店前大排長龍,這股強大購買力推升珠寶業績激增二九%,鞋類與服飾銷售也躍進三一%。從愛 馬仕(Hermes)到全球最大珠寶商歷峰集團(Richemont),各家名牌的亞洲營收一路往上衝,有個店員甚至說:「不怕沒市場,只怕沒貨賣。」

搶中國八千億市場 米蘭站將再開二十二家

由於各界看好中國精品消費將以近二○%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總額將達人民幣一千八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八千億元),等於囊括全球五分之一精品市場,米蘭站也卯足全力拓展中國據點,預計從現今兩家增至二○一二年底的二十四家。

說穿了,米蘭站的經營模式再簡單不過,就是堅持選定黃金地段開設店面,提供買賣雙方一個透明的交易平台,從中賺取差價。

此外,雖然賣的是二手包,米蘭站卻善用贊助電視節目、演唱會及邀集名人贊助慈善活動等行銷手法,打造出品牌價值,並提升辨識度。

另一個關鍵是,米蘭站深諳買二手包顧客「想討便宜,卻不想冒風險」的心態,制定產品檢驗程序,並訓練員工辨識產品真偽能力,最小化收購假貨的風險。根據米 蘭站的公開說明書,去年並未打銷任何假冒品損失,而二○○九年、二○○八年打銷的金額也僅分別達港幣一萬四千元及六千元。

米蘭站掀起的精品概念股熱潮,無異為六月中即將在此掛牌的義大利精品Prada打了一劑強心針。此外,香港深植於中國遊客心中的形象,除了購物天堂外,很可能又將新添「精品股票投資天堂」的頭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9

榮盛興 ● 宸鴻的汙水由他一手料理 韓嘉智 從破產邊緣走上赴美掛牌之路

2011-8-29  TWM




一家瀕臨倒閉的瓷磚廠,在走投無 路之際,回收科技廠的廢汙泥來製成陶瓷,原本以為從此可以一路賺大錢,但原料供應不穩定逼得他們另謀生路,意外轉型為水資源回收業者,成為年營收上億元的 環保新貴!

撰文‧梁任瑋

收廢物可以收到股票去美國那斯達克上市,這家公司也稱得上是台灣奇蹟。

來 到位於苗栗縣造橋鄉台一線省道一處沒有招牌的廠房,這裡是台灣瓷磚生產聚落,但這家公司製造的瓷磚很高科技,電子廠有了它,可以減少三成汙水處理成本。成 功背後的源頭,來自於十二年前沒有退路的絕境。

「我永遠忘不了一九九九年,公司打電話對我說『月底缺七百萬元』,叫我趕快從越南回來救 火……。」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韓嘉智坐在噪音隆隆的工廠,回想當年公司瀕臨倒閉的場景, 至今仍歷歷在目。

生長於台南市佳里區營頂鄉下 的韓嘉智,大專念的是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畢業後到和成衛浴擔任研發工作。出生於保守公務員家庭的他,二十九歲那年,在家人極力反對下,毅然與志同道合的 朋友經營泰昌陶瓷釉塗料生意,六年後因股東理念不合拆夥,與現任全盛興董事長的紀澄楙一同自立門戶。

瀕臨倒閉瓷磚廠轉型

研 發出讓微生物「吃掉」毒物的反應器二十多年前,台灣是瓷磚生產大國,全盛時期一年可賺一個資本額的公司比比皆是,也因進入門檻低,吸引業者一窩蜂投產。不 料九○年代初期房地產景氣反轉,加上中國與東南亞低價瓷磚攻台,玻陶業者兵敗如山倒,能生存下來的也氣若游絲,當時的全盛興亦不例外。

一九 九三年,韓嘉智與紀澄楙看好當時台北中正紀念堂用的人行磚,一塊可以賣十元新台幣,兩人帶著剛創業的熱忱與衝勁,一古腦兒進軍當時最夯的室外陶瓷市場。沒 想到,室外陶瓷的好光景沒有幾年就因為低價競爭結束。一九九九年,人在越南經營另一家轉投資貿易公司的韓嘉智,突然被紀澄楙叫回來,才知道公司出現了財務 危機。

「缺錢的時候大家就掏腰包拿錢出來補,沒有登記資金往來,等到要找股東進來合資時,人家第一句話就是問你們資本額怎麼那麼低?才二千 萬元!這要我怎麼說呢?」為了替公司找出路,韓嘉智在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的表哥、興中行總經理莊哲仁介紹下,開始撿人家不想做的廢物處理來做。他先土法 煉鋼回收中油、台塑六輕、和桐化學的廢觸媒製成陶瓷,後來因為幫聯電處理氟化鈣汙泥,引起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注意,目前聯電還是全盛興的股東。

回 收電子廢料製成陶瓷磚,雖然可大幅節省原物料成本,但卻容易受制於料源不穩,產能不易延續。研發團隊在一次實驗中,發現陶瓷可以吃掉科技汙水中的微生物, 韓嘉智靈機一動,研發由陶瓷磚變形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轉攻水資源回收處理。

「水溝為什麼會臭?因為缺乏氧氣會產生甲烷與沼氣,溶在 水裡面的有機物質只要靠有機生物分解,自然就會乾淨。」韓嘉智拿著像足球般大小的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解釋,電子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對人類是無用 的,但卻是微生物的營養品,多孔陶瓷反應器的原理就是替微生物蓋一個家,讓它透過這個圓形球體將汙染水質回復為純淨水,也可以為電子廠省下三成的汙水處理 費用。

例如電子廠生產一噸的PCB(印刷電路板),必須用掉七千噸的水,尤其是銅製程會產生大量重金屬廢水,但是透過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淨 化,科技廠就不用一直興建汙水曝氣槽。

求科技廠讓他「免費」實驗最後一搏 幫客戶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不過,跨足水資源回收產業的決定,並未獲得一起創辦全盛興的股東認同。「股東認為生產建築用瓷磚的市場雖然很競爭,但畢竟是大家熟 悉的產業,做水資源回收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大家都不想再回去過虧損連連的日子。」韓嘉智開發多孔陶瓷的前七年都在燒錢,他也曾質疑自己是不是要繼續做下 去,「去拜訪環境工程公司,客戶劈頭就問:『你有多少實績?參數是多少?』那時經費有限的他,只有水族箱的實驗數據,為了製造實績,他開始協助養豬場處理 排泄物、廢水,有了數字,才一家、一家拜託科技廠「免費」讓他進駐實驗。

一般來說,汙水設備都設在工廠最偏僻的角落,管汙水的人工作態度也 不夠積極,「我們不只要忍受骯髒的工作環境、旁人的白眼,還要背負著股東的期待。」苦日子熬到二○○六年,這一年,對韓嘉智來說是個轉捩點,他經由莊哲仁 認識立弘生物科技公司,這家當時台灣唯一專門生產胡蘿蔔素的生技廠,因為生產過程會產生高濃度汙水,排放標準一直無法達到政府標準,原本已經準備離開台灣 到山東設廠。韓嘉智第一次向立弘介紹多孔陶瓷生物反應器處理汙水的效果時,自己對結果也是半信半疑。

「做好再收錢!」韓嘉智抱著最後一搏的 心情對客戶說,如果失敗了免費。沒想到,試驗效果超乎預期,不但幫立弘達到汙水排放標準,也更堅定韓嘉智進軍科技業汙水處理市場的信心。

找 出永續經營模式

汙水淨化後 再用市價一半賣回給廠商原本隸屬於全盛興的多孔陶瓷研發部門,○九年正式脫離全盛興,另組榮盛興公司,並將產品申請了七項國際專利,全盛興則提供多孔瓷磚 給榮盛興,現在欣興電子、宸鴻等大廠的汙水都由榮盛興處理。

為了擴大公司籌資能力,去年韓嘉智找了金益世董事長簡學仁(世界先進前董事長、 總經理)入股,占四四%股權;此外還借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Better Environment Concepts,以兩億股掌握一○%的股權,預計今年九月完成手續後,榮盛興將成為台灣第一家靠資源回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我從不定位 自己是環工公司!」韓嘉智說。○九年營收才八百多萬元的榮盛興,去年營收大躍進至四千萬元,今年更上看一.二億元。最主要貢獻源自於跨足中國水資源BOT 市場,毛利率高達三五%至四○%。

「我有技術又有設備,多孔生物陶瓷反應器生意只能做一次,但回售客戶回收水,是可以永續經營的生意,這才 是我想做的水資源科技。」韓嘉智說,回收水每噸可賣七.八元人民幣,比市價每噸十八元人民幣便宜一半以上,對於工廠來說,原本要排掉的汙水,統包給榮盛興 後再回購,不但免去處理垃圾的煩惱,又可以節省一筆很大的開銷。目前包括欣興電子、華映、宸鴻、順風光電等知名企業,都是多孔生物陶瓷回收水的客戶。

從 小與韓嘉智一起長大的莊哲仁說,「他(韓嘉智)沒有受過理工教育,但很肯學,又願意嘗試新技術,這是他經營成功的關鍵。」如果,當年韓嘉智沒有堅持轉型發 展水資源處理市場,現在可能還只是苗栗一家瓷磚廠的總經理,公司更不可能到美國掛牌上市。

跨足環保綠能產業十餘年,終於熬出頭的韓嘉智最常 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垃圾只是放錯位置的財富!」只要用對方法,廢水、廢料都可以變成源源不絕的生財聚寶盆。

韓嘉智

出 生:1959年

現職:榮盛興水資源科技董事長

經歷:和成欣業研發經理

學歷:聯合工專陶瓷玻璃科

身 價(估):20 億元

榮盛興水資源科技Profile

創立:2009年

負責人:韓嘉智

資 本額:1.5億元

主要業務:汙水生物處理

主要客戶:宸鴻、欣興電子日處理汙水量:9.5萬噸榮盛興「垃圾變黃 金」模式1.8公斤廢汙泥可製1個多孔陶瓷反應器

平均每年為每家科技廠省

80萬元汙水處理費

(以 一座日處理3000噸廢水廠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8

Groupon未掛牌 中國團購網先泡沫 大陸五千家團購網九九%將出局

2011-9-5 TWM




全世界都吹起一波團購熱,唯獨中 國吹得特別大!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大陸五千家團購網站全都虧損,甚至開始走上裁員之路,前景不明、融資受限,一場團購網的泡沫災難才要開始。

撰 文‧楊方儒

當全球最大團購網Groupon風光募資七.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二一七.五億元)時,你能想像中國現在有超過五千家團購網站,每 分每秒殺得血肉橫飛嗎?

在大陸,高朋、拉手網、窩窩網、美團網、滿座網、開心團購、團寶網、糯米網、飯團網、淘寶聚,喊得出名字的團購網一 大堆,且個個大有來頭,幕後不乏騰訊、阿里巴巴、Groupon等中外大股東支持,更別說是大陸各省、市、縣的小型團購網站,多得不可勝數。

然 而,在這些團購網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之際,新一波的網路泡沫才正要開始。

如果連全球龍頭Groupon都賺不了錢,「九九%都會死掉!只有 四、五家能夠達到規模。」這是前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的大預言,因為他很清楚,能夠主宰團購網站市場的,將是極少 數中的極少數。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五千家團購網站裡,沒有一家是賺錢的,個個都在燒錢,尤其燒的速度驚人。

美國Groupon也在虧錢

中 國團購網難脫虧損窘境

李開復的預言,不是毫無根據,因為光是美國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去年虧損高達四.一三億美元,相當於高雄捷運 連虧六十個月,而且連續兩季都虧損,分別達一.一四億美元與一.○三億美元。如果Groupon不趕緊上市募資,恐怕很難善終。

美國強龍都 在虧錢,中國這些地頭蛇自然也難走出虧損窘境。目前中國團購網站毛利率多半在六%上下,若加計其他成本,肯定只能在損益平衡線浮沉。

一路洗 牌下去,多如牛毛的小團購網站肯定出局,剩下的十幾家大型團購網站,則將面臨一決勝負,以及相互購併出場的情節。這情景,幾乎與二○○○年的網路泡沫股災 如出一轍。

事實上,成立團購網站,門檻極低。只要找得到商家願意低價出貨,每個人都能趁下班時間主持一個微型團購網站。但作為中間人的團購 網站,在消費者貨比三家、斤斤計較前提下,很難有暴利,加上要給Google、百度等搜尋網站的高額廣告費用,連生存都有困難。

大陸團購龍 頭之一的高朋,就是很好的例子。搭上團購熱, Groupon、騰訊合資成立的高朋,可說是這一波熱潮中,手上子彈最充足的玩家。所以,從三月成軍以來,高朋在大陸超過一三○個城市建立分站,總員工數 近四千人。

高朋儼然是大陸版的Groupon,但既然連Groupon都賺不了錢,更何況是複製版的高朋。於是,高朋要裁員的消息開始傳了 出來,「他們要裁掉二五%的員工。」高朋內部人士透露。

即使高朋官方用「自然的淘汰機制」來解釋,但人力資源合理化這藉口,對一個新生半年 的網站來說,確實太過無厘頭。

一位被裁撤的高朋前員工忿忿不平說,高朋上半年熱絡招人,恨不得把所有面試的人都招進來,但才隔幾個月,就把 員工視如敝屣,「一是根本沒有完整的人力規畫,二是高層對業績太過樂觀!」「他們都在花別人的錢!」一位創投業者直言不諱,中國熱錢多多,只要說得出故 事,什麼樣的網站都騙得到錢。

獲利模式不成熟

品質又連連出問題

而高朋不是唯一進 行裁員的團購網站,在融資困難、前景不明下,其他團購網站也都考慮裁員,有的甚至要裁掉一半人力。

但這還不是最糟的,更大的災難還在後頭 ——品質連出問題。

使用過團購網買東西的消費者都有經驗,看上的無非是大家一起買能有更多折扣。然而,當折扣要到了,寄來的產品卻不如預 期,消費者的失望就會源源不絕地湧來。

乍看之下,團購網站最大的受益者,是參加團購的消費者,但與團購網站簽約的商家良莠不齊,這使得團購 美意大打折扣。往往到一家餐廳,端出的團購大餐,有時是賣不出去的菜色,根本不是餐廳的主打招牌。最近台灣Groupon被踢爆團購櫻桃質量造假,就引發 不小的消費者糾紛。

「品質真的是最大問題!」京東商城創辦人兼執行長劉強東觀察說。消費者不滿意,商家被抱怨,團購網站也賺不到錢,這簡直 是「三輸」!像是高朋上線之初,為了打響知名度,舉辦大規模的抽獎活動,但沒想到獎品卻作假,在微博上被網友踢爆。身為大陸團購龍頭,高朋不只犯不該犯的 錯,很多基本功課也不懂。

最近有四川網友在高朋網站上,團購買一件衣服,竟然花了二十一天才郵寄送到。問題就出在,團購網站沒有自建倉儲與 物流系統,消費者下單之後,是由各商家去執行後端配送。

在難以親赴第一線監督前提下,團購網站只能乖乖被罵。因為消費者與商家,兩邊都是客 戶,團購網站只是搭起一座橋,很難去管走上橋的人,帶著什麼樣的貨色,或者自己是什麼貨色。

以高朋來說,理想狀態是消費者下單後一到三天發 貨,二到六天就可收到貨,但這仍然不及格。「超過九五%的客戶抱怨,來自末端配送!」劉強東說,為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京東砸大錢自建五千人的物流大 隊,團購網站是不可能做到這點。

Groupon與騰訊當初連手,就是希望「高朋」能滿座,然而高朋不但沒滿座,還惹出無數消費糾紛,簡直把 大股東Groupon與騰訊的招牌砸在地上踩。

屋漏偏逢連夜雨,團購網站獲利模式尚未成熟,中國團購網站又面臨另一大挑戰,那就是垂直網站 的圍剿。例如賣機票的「去哪兒網」、賣汽車的「汽車之家」、美食搜尋網站「大眾點評網」,這些網站對於自身所處的產業認識很深,也累積多年口碑,於是,他 們看上這塊肥肉,跳下來做團購,專業度明顯比團購網站的說服力還高。

Groupon還沒掛牌,大陸團購網可能會先倒滿地,一場由 Groupon引爆的團購網站熱潮,還能維持多久,市場等著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8

挑戰大廠寡占 囊括美日大客戶 達邁、新至陞 掛牌新兵展現國際競爭力

2011-09-26  TWM

十月初掛牌的達邁和新至陞,分別靠獨特利基在業界站穩腳跟。其中,達邁突破關鍵材料寡占局面,獲利大幅 改善;新至陞則是掌握眾多品牌大廠訂單,並調整產能規畫,降低薪資成本影響。
撰文•林宏文、周岐原 編按:當台股從重挫的陰影中逐漸恢復,通過上市櫃審議的公司也一一浮上枱面。在這些企業中,有不少是具有獨特利基或經營競爭力公司。本期《今周刊》特別專訪生產軟板關鍵材料的達邁科技,及在雙色塑膠射出領域,擁有亞洲最大產能的新至陞科技,將其經營歷程和財務表現介紹給讀者。

即將於十月五日掛牌上市的達邁,是近來國內少數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材料業者。在技術及量產能力都已具備 的情況下,新廠產能明年初陸續開出後,預期實力有機會挑戰全球前三大。

消費性電子產品對軟性印刷電路板的用量越來越大,軟板材料的生產能否滿足需求,也備受矚目。達邁生產的主 要產品,正是軟板最基礎的原料||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達邁則是業界唯一的台商。
達邁 為台廠建立自主供應能力 根據統計,目前PI產業以杜邦(Dupont)、鍾淵化學(Kaneka)、日商宇部(Ube)和韓商SKC為主要生產者,市占率累計超過九成。達邁則在八%左右。不過近年來,市場領導者杜邦與鍾淵化學幾乎停止擴廠,因此態度較為積極的SKC與達邁,市占率有機會提高。

在材料業,PI是一門需要高技術、高投資的產業,加上一條PI生產線至少需要五億元成本,高投資額也形成 一種進入門檻。達邁歷經長期研究,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聚合、塗布等關鍵技術的廠商。

把時間推向十一年前,早在達邁尚未成立時,全球PI產量,幾乎都來自杜邦和鍾淵化學,形成明顯的寡占局面。為了替台灣電子業的材料,建立自主供應能力,當時已在產業累積十餘年研發經驗的達邁總經理吳聲昌,在歷經工研院、德奎與太巨等公司之後,雖然面臨各種挑戰與困境,還是毅然投入創業。「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做這個(PI)。」吳聲昌謙虛地說。

雖然PI屬於關鍵材料,但國內研發這項材料的過程,卻是幾經波折。如一度嘗試的工研院,就對自製抱持否定 態度,當時團隊認為,杜邦生產相關材料超過二十年,台灣業者生存的機會不大。另一家公司太巨,後來則被杜邦 購併,由於內部已有生產技術,杜邦直接終止這項計畫。吳聲昌為了不讓台灣PI產業斷炊,便邀集幾位當年研發 產品的夥伴共同創業。

正因為吳聲昌的堅持,讓台灣的PI產業得以開創出一番新局。更值得一提的是,也因為達邁持續投入研發,提 出許多創新,讓這個二十多年來沒有太大改變的產業,發生了微妙的質變。

其中,改變最大的是,由於吳聲昌對材料與製程有深厚認識,因此達邁在研發期間可以自行設計機台,並改良設 備、良率,找出最佳的配方與生產效率。吳聲昌很有自信地說:「達邁的生產效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價格也最便 宜。」正因為達邁逐漸走出一片天,國內眾多軟板業者不必被各大廠牽著鼻子走,因為過去PI由大廠壟斷,價格 一直很貴,而且還經常面臨拿不到貨的窘境。

例如許多軟板業者就對歷年來和韓系業者往來時受到的對待印象深刻,一旦遇到市場缺貨,供應商「說斷貨就斷 貨」,台灣廠商吃過太多虧。因此在達邁產能開出時,都傾全力支持,如國內的台虹、律勝、亞電及嘉聯益等大廠,都是達邁的客戶。

達到經濟規模    獲利迅速改善為了進一步衝刺規模,達邁已投資逾八億元設立新廠房,預估今年底將可啟用,明 年初正式量產。第一階段,公司將新增一條產線,年產能增至一千噸,若如規畫加至四條產線滿載生產,年產能可 達二千噸,屆時市占可望由目前的八%,增至二○%至二五%,超越SKC,成為全球第三大廠。

從財報數字的變化,則可看出達邁的競爭力已大幅提升,表現不在全球PI大廠之下。二○○八年與○九年時
,達邁年營收都在五億元左右,但去年一口氣突破此區間,年營收成長至八.二億元。此外,公司的本業在○八年時仍為小額虧損,但去年營業利益率快速增加至二五.四%,今年上半年更有二六%水準。可見公司的產能突破經濟規模後,已達到良率提升、獲利結構改善的效果。

以半年報來看,雖然第二季下游客戶需求確實出現減緩,造成公司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僅有○.三五元,上半年 每股稅後純益一.一五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不過,吳聲昌樂觀表示,未來軟板產業前景可期,三至五年產值會持 續向上,達邁將積極擴增產能,期許成為全球前三大PI廠。

新至陞

質、量並重    大廠訂單上門開模、設計塑膠製品,是不少台灣加工業者擅長的技術,乍聽之下,門檻並不高。然 而,靠模具技術起家的新至陞科技董事長陳標福,對自家的技術能力,顯得相當有信心。「我們做的東西,外面很 多廠商都會。但我們的量產規模、開發能力,沒有那麼容易達到。」陳標福說。

創業三十年的新至陞科技,是生產雙色射出塑膠製品的廠商,也是目前全亞洲規模最大的業者。比起單色射出,生產雙色塑膠可以降低產品二次加工、貼合的花費,但必須掌握兩種材質的特性,既需要高精密度、又要準確掌握良率,因此經營門檻較高。

由於掌握關鍵技術,從蘋果、任天堂到耐吉等多家品牌大廠,都把特定零組件交給新至陞。例如蘋果iPod、 iPhone的耳機、任天堂的遊戲機機殼,都是由新至陞製造。目前消費性電子產品占營收比重約為四七%,其他產品 則占五三%。雄厚的研發實力,讓新至陞即使遇到金融海嘯,仍繳出三年營收成長一倍的成績;合併營收從○八年 十億元,增加到一○年的二十八.七億元。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二十七.五億元,稅後每股純益則為三.○一元。

龐大資料庫    建構服務競爭力新至陞憑什麼本事接連吃下大廠訂單?答案是研發、生產的「質」與「量」。從一 九九一年切入雙色塑膠領域起,新至陞每年平均為客戶開發二百件模具,二十年下來,至少已經累積四千件專案。 為數龐大的經驗,成為新至陞最寶貴的「資料庫」,也是難以被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有很多經驗,所以從初期設計階段,我們就有辦法告訴客戶,生產這款產品的難度大概有多少。」陳標福 說,長期經驗讓新至陞掌握各種參數的可能變化,由單純的開模、加工業者,變成客戶不可或缺的諮詢對象。服務 品質被深化,構成一道重要的產業門檻,若有競爭者想切入,也沒有這麼大的資料庫可分析。

除此之外,模具的開發功力也是新至陞的強項。陳標福分析,若模具設計得當,「如果原來一次生產兩個 piece(件),變成一次四個piece,那成本大概可以低三成。」可見最初設計模具對產品成敗的重要性。目前公司 約有一五%人力從事模具相關研究,搭配前期的製程分析,成為新至陞的利基。一位觀察新至陞多年的業者就指出:「他們(新至陞)在模具跟製程都滿領先的,如果客戶只想找他們開模,那還不如找其他人做。」在產量方面,新至陞也讓對手難以超越。目前公司擁有雙色機台超過三百台,產能居亞洲之冠。當其他同業礙於產能,只能生產少數產品時,擁有越南、崑山、廣東三廠區的新至陞,可以同步生產多家客戶的產品,因此提高競爭難度。

在掛牌之際,新至陞也同步調整產能規畫。陳標福表示,因中國持續調高最低工資,薪資成本不斷墊高。加上中 國計畫在五年內提高工資一倍,未來即使遷廠至內陸地區,獲利也難逃侵蝕。為了維持獲利水準,集團不斷提高自 動化生產比率,先將員工總數由七、八千人,降至六五○○人;另外決定跟著日系客戶至越南設廠,未來預計把越 南作為產能擴充的重點。

展望未來業務發展,陳標福表示,上、下半年營收分布,預計將為四五比五五,而股利政策將以現金股息為主。 在新產品方面,公司則正研發鋁製機殼與碳纖維製程,未來將視研發進度陸續推出。

達邁科技(3645) 成立時間:2000年 董事長:鄧維楨 資本額:10.53億元 主要業務:
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 film) 近三年業績(單位:新台幣):2009年營收5.04億元, 稅後EPS0.08元
2010年營收8.20億元, 稅後EPS2.15元
2011年上半年營收4.67億元,
稅後EPS1.15元

新至陞科技(3679) 成立時間:1980年 董事長:陳標福 資本額:7.39億元
主要業務:精密塑膠模具、塑膠零組件近三年業績(單位:新台幣):2009年營收41.4億元,稅後EPS10.02元
2010年營收53.0億元,稅後EPS8.16元2011年上半年營收27.5億元,稅後EPS3.0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5

掛牌十三天 譜瑞撂倒聯發科內幕

2011-10-10  TCW




打從二○○一年聯發科掛牌以來, 聯發科不僅是最穩的IC設計股王,還曾經三度登上台股股王,這讓董事長蔡明介贏得台灣「IC設計教父」的美名。

然而,卻有一個人,掛牌後只花了短短十三個交易日,就打敗蔡明介。他,就是KY譜瑞(Parade)董事長趙捷。

九月十三日,台股加權指數大跌超過兩百點,一片慘綠中,當天剛掛牌的譜瑞卻大漲三七%,以一百七十九元作收。

但,這還只是開始。

九月最後兩個交易日,譜瑞的收盤價都贏過聯發科。然而,譜瑞上半年的營收還不到老大哥的四%、全年預估營收更連其三%都沒有,淨利也不及三%,連全年法人 預估每股盈餘(EPS),都還輸給聯發科近四元。

超越兩大龍頭:本益比比高通和聯發科高

算算譜瑞掛牌以來的十六個交易日裡(截至十月四日),加權指數一路下挫,最大跌幅逼近一○%。同期間,受惠於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進而領軍IC設 計類股反彈的聯發科,最高漲幅卻達二三%;但,譜瑞更猛,足足漲了一.七五倍。以十月四日收盤價計算,聯發科的本益比約為二十三.五倍,超越全球IC設計 龍頭高通(Qualcomm)的十九.五二倍;但譜瑞卻高達近三十六倍,一舉擊垮兩個老大哥。

出生於上海、發跡自美國的趙捷,是台股上市櫃公司中,第二位大陸出身的老闆。他,憑什麼在股價上挑戰台灣IC設計教父蔡明介擔任董事長的聯發科?

十年來,聯發科的IC設計股王寶座,只在○七年曾短暫拱手讓給立錡科技、群聯電子兩家小股本IC設計公司。這兩家公司○三、○四年掛牌時,資本額分別為五 億元及四億元,都比現在譜瑞的五億一千萬元還要小。但兩家公司掛牌後,還得花上三至四年時間,股價才能趕過聯發科,遠遠比不上由譜瑞擔綱演出的「掛牌十三 天打敗聯發科」神奇故事。

然而,譜瑞掛牌前,完全看不出它如今的猛勁。

神蹟一:蘋果題材供應iPad3晶片,營收大補

八月三日,歐美債信危機引爆國際股災前夕,譜瑞的上櫃前業績發表會裡,董事長趙捷站在台上,第一次面對台灣投資人;但,台下卻只來了五、六十位法人。這個 景況與近日舉辦業績發表會的正達國際,動輒數百人的盛況相比,可以說很冷清。

後來讓市場注意到譜瑞的,是「蘋果(Apple)概念」。

儘管公司對這家客戶相當敏感又低調,但據悉譜瑞供應影像高速傳輸(DisplayPort)晶片給蘋果已有四、五年,雙方從桌上型電腦顯示器一路合作到筆 電。不過,近日讓投資市場競相追逐譜瑞的,卻是明年第一季才上市的「iPad3」。

趙捷先前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曾說,今年上、下半年營收將為一比一.五;成長高峰則落在第四季。由此推算,正與iPad3推出時程相符。根據研究機 構iSuppli預估,今年iPad總出貨量近四千萬台,因而概估光是iPad3就可望給譜瑞帶來二十餘億元營收。

但是,現在的股價,就連一位譜瑞大股東都說:「老實講,我真的沒想到這家公司值三百元,兩年後有可能啦!」

一路把譜瑞股價拱上去的,就是有限的籌碼,以及股市聞人的加持。

神蹟二:籌碼乾淨流通在外只有八千張

資本額五億一千萬元的譜瑞籌碼相當集中。公開說明書上,光是英特爾、聯想、聯電、Asia Vest四大創投法人股東,合計持股就超過五成;而股市聞人賈文中也赫然名列第九大股東,持股七百七十五張,占比一.七八%。

賈文中成為譜瑞的原始股東,據悉是由《艋舺》電影出資人之一的于仲淵所牽線的;于仲淵是前鼎富證券總經理,一向被外界視為賈文中的入門大弟子。由於于仲淵 與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是多年友人,聯電創投投資譜瑞時,也因而找了賈文中入股。

再加上,聯電今年轉投資壞消息多過於好消息,被寄予厚望的藍寶石基板公司兆遠科技上市後,因為產品報價快速崩跌,股價跟著一路破底,晶電也因為供過於求股 價不停下殺,去年還賺錢的太陽能聯景光電,今年也轉盈為虧。

與洪嘉聰共同投資兆遠、晶電的股市金主林滄海,據說今年戰績也不是太好。在這樣的前提下,主力們少不了要在譜瑞股價上大力著墨,拉抬今年的操作績效。

聯電創投不僅牽來了賈文中,與洪嘉聰熟識的股市金主林滄海,傳聞也是譜瑞背後的股東之一。賈文中與聯電創投等原始股東持有譜瑞的成本都非常低,這次新股增 資也都拿到一定的配額,可說是怎麼賣都賺。

此外,譜瑞是海外第一上市公司,股票不曾在興櫃交易,而法人股東依照法令鎖籌碼半年,沒被鎖住的部分,也因為看好明年爆發力而惜售,使得流通在外的籌碼, 大概只有上櫃前增資的七千多張。籌碼乾淨,題材誘人,奠定了股價飆漲的利基。

神蹟三:股市聞人入股兩大勢力,推升股價翻倍

譜瑞不僅有蘋果的題材加持,又有絕對乾淨的籌碼,這樣的姿色,在股市老手賈文中、林滄海等人的眼中,簡直就是最具上漲潛力的瑰寶。證券圈傳聞,賈文中與林 滄海應該就是推升譜瑞大漲的兩大勢力。

譜瑞除了掛牌前兩天成交量上千張之外,每天都只有幾百張的成交量,輕飄飄的籌碼,股價一拉就上。掛牌六天,譜瑞股價就漲了一倍;九月二十三日,收盤價第一 次短暫超越聯發科、但旋即賣壓出籠;九月底則確立超越聯發科的高姿態,十月四日甚至一度站上三百七十元大關,把老大哥遠遠拋在後頭。

股價漲翻天,趙捷卻低調再低調,電話中只是淡淡的說:「我沒有什麼感受。我不懂台灣的資本市場,也沒有在看(股價)。」一位在譜瑞不到兩百元就把增資新股 全賣光的股東也大呼:「現在的股價已經脫離基本面了。」

譜瑞股價驚驚漲,漲到讓主管機關櫃檯買賣中心都來關切,到底是誰在炒股。趙捷一邊擔憂媒體再拿蘋果來作文章,會惹得大客戶不高興;一邊還得回應主管機關, 偏偏他自己的股票還在閉鎖期間、不能賣,漲過頭的股價,對他來說是麻煩多於喜悅。

「他(趙捷)很清楚,他成是Apple,敗也會是Apple……,所以他很戰戰兢兢,」一位趙捷友人表示。事實上,蘋果也找過另一家美國晶片公司,開發跟 譜瑞一樣的產品,但目前還有瓶頸等待突破。儘管眼下還沒有足以威脅生存的強勁對手,但前車之鑑不遠。

iPod當家時代,美國音效晶片公司PortalPlayer就曾因為躋身蘋果供應鏈,股價一飛沖天。但後來不敵強大的競爭對手——三星 (Samsung)搶單,PortalPlayer就此被蘋果打入冷宮,股價一瀉千里,最後在○七年初,被繪圖晶片廠恩威迪亞(Nvidia)購併下市。

但過去這樣的飆股行情,背後的金主若要解套,得靠投信法人的買單接棒追捧,才有可能安全下車。但截至九月底,只有「外資法人」買超二百四十八張,國內的投 信與自營商都還未上車。如今的高本益比,想必投信也不敢貿然進場。

未來譜瑞的股價,會持續一飛沖天?還是不慎失速墜地?就看譜瑞的實力,能否讓市場埋單了。

【延伸閱讀】譜瑞樣樣輸聯發科,只有股價贏

譜瑞比起聯發科……資本額僅5.1億元,不到 5%今年預估營收只有24億元,還不到3%全年EPS10元,少了近4元10月4日股價卻衝上357元,多出3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