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業務拉動三季度業績增長 BAT全線布局人工智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0/1163306.html
從BAT公布的2017年底三季報告看,阿里和騰訊總體業績表現亮眼,百度未達市場預期,三季度凈利潤超半來源於出售資產所得。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與騰訊控股總營收分別為(本文全為人民幣)551.22億元和652.1億元,同比都實現61%的增長;百度總營收為235億元,同比增長29%,增長幅度較小。
就凈利潤而言,阿里(美國通用)和騰訊分別實現凈利潤分別174.08億元、180.06億元,同比增長146%、69%;百度三季度凈利潤為79億元,其中42億元來自於出售百度外賣所得,超過三季度凈利潤的一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核心業務增長拉動營收上行
從BAT公布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各家核心業務收入差距較大。阿里的電商業務和騰訊的遊戲同比實現大幅增長,百度由於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同比大幅下降,三季度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騰訊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遊戲、支付相關服務、數字內容訂閱、銷售及網絡廣告的推動,收入同比增長61%。其增值業務總收入為421.24億元,網遊收入268.44億,網絡廣告及其他收入分別為110.42億元、120.44億元,同比都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阿里數據顯示,核心的電子商務營收為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雲計算業務、數字傳媒和娛樂及其他營收分別實現營收29.75億元、47.98億元及8.87億元。此外,阿里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營收為28.78億元,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6.51億元。
相較阿里與騰訊核心業務大幅增長,百度營收未達市場預期。其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出售百度外賣獲得的投資收益。
財報顯示,百度第三季度凈利潤為79億元,刨去百度外賣出售所得的42億元,三季度實際運營業務產生凈利潤為37億元,不到實際凈利潤的一半。百度稱,主要受到研發等投入較多的影響。
BAT在營收增加的同時,在成本方面也有所增加。
從財報中可知,人工智能和愛奇藝仍是百度的主要成本投入。其在三季度研發支出為人民幣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
阿里報告顯示,三季度營收成本為220.02億元,占營收的40%,上年同期為131.23億元;在產品開發、銷售與營銷、總務及行政的支出分別為50.83億元、62.66億元及34.39億元;上年同期分別為人民幣41.34億、38.78億元及28.15億元。
騰訊也在報告中指出,由於與支付相關的服務及雲服務的成本增加,本季度收入成本同比增加136%;銷售及市場推廣同比增加47%;一般及行政支出增加54%。
就網絡服務總體程度而言,用戶需求及活躍度直接影響總體的銷售及利潤。阿里巴巴在三季度電子商務營收為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就剛過去的“雙十一”來看,阿里的用戶活躍度同比大幅增加。數據顯示,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為1682億元,相比去年1207億元大幅增加。
總的來看,阿里巴巴用戶需求量相對增加,騰訊用戶由QQ轉向微信和Wechat的趨勢明顯,百度活躍程度有所下降。
騰訊三季度報告顯示,與QQ相關的,包括QQ的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QQ空間的月活躍賬戶等都呈下降趨勢,其中QQ空間月活躍賬戶同比下降10%。與此相反,微信及Wechat用戶量同比實現15.8%的增長;收費增值業務漲幅較大,同比增長19.3%。相較而言,百度三季度活躍網絡營銷客戶數量約為48.6萬家,同比下降79%。
聚焦AI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於百度第三季度凈利潤相對較低的情況,其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其他投資成本相對較高所致,尤其是在AI上面的投入。
日前,在2017百度世界大會現場,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向外界公布了4個月來百度在AI技術領域的最新進展,包括無人駕駛、手機百度10.0和全新人工智能硬件“ra-venH”等軟硬件產品,並表示首批無人車將於明年量產。
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面展開。百度在七月份召開的“BaiduCreate2017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首次全面介紹了自家的AI開放生態,推出了DuerOS以及無人駕駛Apollo計劃。10月26日晚,李彥宏在中國科技大學的一場演講中透露,百度將會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大的投入,包括人才的投入。
從目前BAT對AI前期的布局來看,看好AI前景的並非只有百度一家。
國內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公司優必選(Ubtech)近日完成4000萬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騰訊集團。
其實,早在2016年9月騰訊就宣布成立AI實驗室,進行AI基礎理論研究及工程實現。今年3月向外界宣示了對AI的探索。
日前,騰訊正式發布人工智能助手——騰訊叮當,騰訊已經開始進軍人工智能商用領域,並將人工智能技術正式商用化、民用化。
從百度的All in AI到騰訊的AI in All,未來AI已成為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阿里自然也不會錯過。
人工智能公司耐能(Kneron)近日正式宣布完成超過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阿里創業者基金領投,奇景光電、中華開發資本、高通、中科創達、紅杉資本與創業邦跟進投資。
此外,今年8月18日,專註AI芯片的寒武紀科技完成一億美元A輪融資,由國投創業、阿里巴巴創投、聯想創投、國科投資等聯合投資。10月24日,深鑒科技對外宣布完成約4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螞蟻金服與三星風投領投。
(來源:央廣網 記者 易玨 實習記者 王彩玲)
中央加碼 拉動千億節能消費
1 :
GS(14)@2012-09-10 22:25:5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10/News/eb_eba1.htm

這是繼5月份國務院斥363億補貼推動5款家電及LED燈等節能產品後,中央再次在促消費政策上出招以求穩增長。新華社引述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次將新增6種產品納入補貼範圍,是考慮到現時補貼政策已涵蓋了平板電視、雪櫃等主要家電產品,因此進一步擴大補貼便要考慮到其他家電產品消費潛力,又選一些工業類高效節能產品,以此加快企業節能技術,實現節能同時亦拉動投資。
料帶動消費或投資1556億元
相關負責人指出,新一輪補貼政策執行期暫定一年,為此中央財政將增加補貼140億元,預計拉動消費或投資1556億元,實現年節電約313億千瓦時。而隨覑補貼資金逐步到位,以及產銷環節對政策流程的熟悉,預計接下來幾個月內兩輪補貼政策帶動消費的效果將更加突出。
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首輪5類節能補貼家電產量佔各節能產品總產量的比例達到57%,比7月份提高近20個百分點。而與今年首5個月相比,實行補貼後的6至7月,5類家電銷量按年降幅平均收窄了近12個百分點,其中平板電視、冷氣機分別收窄了18及20個百分點。
自從人行於6月初和7月初兩次減息後,市場一直憧憬接下來中央會繼續放鬆調控以刺激經濟,就算不是三度減息,也會出手降存款準備金率,然而兩個月過去,人行除了連續多個星期在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向銀行買入有價證券,銀行可藉此增加資金)外,就一直沒有更多動作。
分析﹕兩月不減息恐通脹
「中央有太多考慮,包括國際環境變化及內地通脹反彈。」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認為中央仍不出招,有三原因:「美國爆發旱災及內地颱風和蟲害,直接後果是糧價茘升;國際油價重新走高,內地成品油醞釀再加價,輸入性通脹可能惡化;兩次減息帶來樓市回暖趨勢,樓價有重新上漲舻象。這三因素,令中央顧慮若於此時有什麼放鬆,將可能導致物價及樓價一發不可收拾反彈」。
明報記者 陳子凌、杜婧
2 :
barryruger(14987)@2012-09-10 22:47:40家電再上路?
消費成拉動經濟主力 明年存隱憂
1 :
GS(14)@2014-12-30 23:47:1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ech2.htm
【明報專訊】除透露明年外貿增長目標下調,商務部長高虎城還表示,預計中國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在12%左右,消費成為拉動GDP的第一動力。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首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5%,已比投資貢獻率高出7個百分點,在三頭馬車當中,佔GDP比重最高。
但如果對比上一年,今年首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其實放緩了1個百分點。國務院參事夏斌亦提到,內地過去幾年在擴大消費方面是下了很大工夫,近兩年消費對經濟貢獻亦有所提升,但存在客觀因素,例如政府推出短暫的刺激消費措施去催谷,而實質上中國消費內生動力仍不強,對經濟帶來可持續的貢獻還需要漫長過程。
料明年就業人數擴大 企業收入減少
另一方面,內地早前公布11月工業利潤按年跌4.2%,創27個月最大跌幅;人社部長尹蔚民預計明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達749萬人,比今年增22萬人。一邊是企業收入減少,另一邊是新增就業人數擴大,無論從就業率或上調工資水平而言都存在一定壓力,影響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而左右消費意欲。
不過,世銀前副總裁林毅夫對明年中國經濟卻不悲觀,他認為,內地經濟增速近年節節下滑是外部因素造成,中國政府現時負債佔GDP只有40%左右,中央還可以用積極財政政策來推動投資與消費,因此內地經濟仍有8%的增長潛力,實際經濟增長應可達7%到7.5%。
蘋果上季力保強勁增長 靠中國銷售拉動 市場憂後勁不繼
1 :
GS(14)@2015-10-30 00:40:1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9/news/ec_eck1.htm
【明報專訊】蘋果去年9月首次推出大芒iPhone,刺激銷量大增,來到今年第2季,市場憂慮巨額盈收難以延續。受惠於中國的iPhone銷量激增,蘋果上季環球iPhone銷量按年增長22%至4804萬部,但仍略遜於分析師預期的4872萬部。由於iPhone 6S及6S Plus在9月25日才正式開售,意味在截至9月26日的第四財季,只有新機開售頭兩天的銷售會計入財報。受惠於股票回購,蘋果上季每股盈利1.96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1.42美元,勝分析師預期。蘋果昨早段股價升逾1%至116美元左右。
大中華區上季iPhone銷量按年增長87%,區內產品銷售總額更按年增長99%至125億美元,但按季跌5%,市場關注到中國需求對蘋果的影響。蘋果行政總裁庫克卻認為,若不看其他新聞,只看蘋果在大中華的亮麗數據,根本不會知道中國的經濟有任何問題,蘋果將繼續在中國大量投資。
上季純利升31%至111億美元
蘋果上季總收入按年增長22%至515億美元,近63%收入來自iPhone銷售。公司上季淨利按年增長31%至111億美元。蘋果指出,若撇除匯率波動的因素,收入增長將比目前高8個百分點。過去12個月,蘋果利潤達534億美元,超越2008年埃克森美孚所錄得的452億美元利潤,創企業史上最高的年度利潤,相當於每周賺進10億美元。蘋果整個財年收入達2337億美元。
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指出,業績令人鬆一口氣,投資者原以為6S銷售周期開始時,銷售額可能按年跌5%至8%。花旗分析師Jim Suva稱,上季iPhone平均售價670美元,高於市場預測的649美元,推高毛利率。
料新興市場銷售增長持續
蘋果去年的聖誕、新年旺季收入達746億美元,創美國企業史的收入紀錄。鑑於安卓智能手機用戶轉用蘋果的趨勢增加,庫克相信iPhone銷量仍會增長。蘋果預期12月季度的收入可達755億至775億美元,意味按年增長約3%至4%。
蘋果財務總監Luca Maestri他指出,儘管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增長放慢,加上相關貨幣偏軟,蘋果相信銷售仍會繼續增長,以iPhone尤甚。
不過華爾街中人指出,由於iPhone在12月季度的銷量相當於全年的30%至32%,蘋果的預測暗示新機增長潛力不大。分析師預期,2016財年的iPhone銷量僅增長2.4%,遠低於2015財年的37%增長,恐去年12月季度賣出7446萬個iPhone的數字難有重大突破。
iPad銷售上季按年跌兩成
蘋果並未公開上季Apple Watch的銷售,將其與iPod及耳機等「其他產品」的銷售數據一併發布。這些產品上季銷售按年增長61%至30億美元。不過iPad平板的銷售較遜,上季按年跌兩成至990萬部。iPad銷售已連跌7季,銷量是2011年初以來最低。
(綜合報道)
2 :
GS(14)@2015-10-30 00:40:3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9/news/ec_eck2.htm
Apple Pay料明年香港啟用
2015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蘋果電子錢包服務Apple Pay於美國、英國推出後,稍後將推廣至香港等地。蘋果上季財報透露,蘋果將與美國運通合作,今年底前進入澳洲及加拿大市場,至明年服務更將擴展至香港、新加坡和西班牙。不過暫只有美國運通卡用戶可透過iPhone、iPad或Apple Watch,向裝有NFC讀卡機的海外零售店進行支付。Master Card與Visa用戶仍未能使用Apple Pay。
初期只適用美國運通
蘋果並未公布有多少海外商戶接受美國運通提供的Apple Pay服務。早前有消息指蘋果已在中國上海自貿區申請成立付款業務,或意味Apple Pay將進入中國市場。除蘋果,Google和三星也推類似支付服務,搶手機錢包業務。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