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13 11:04 編輯 把握牛市節奏,該關註哪些指標? 作者:格隆匯 天晟 導讀:“風來了,豬都能飛”。可是風什麽時候會停?對於牛市的進程,有沒有一些具有參考意義的指標或者數據,而不是完全的憑感覺?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會員天晟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風來了,連豬都能飛上天。”是的,最近這風與豬的理論在股市很流行。這一波瘋牛行情中,不少投資者眼瞅著風把豬甚至連大象都吹得老高,自己卻滿倉踏空,心里那真是煎熬啊。可是,風也有停的時候,風停時才發現自己只是處在虛無縹緲的空中,飛的越高跌的越慘,因為畢竟,“會飛的豬”是極少的。這不,12月9日那天,風還在可是卻沒料到是從上往下吹的,大部分豬都被卷進了狼口,於是一片哀鴻遍野,慘目忍睹。 段子講到這,其實我想說的是,隨著大盤指數的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已感受到了牛市的來臨,然而突如起來的牛市讓許多投資者看不明白,尤其在經過129大跌之後,不少投資者經歷了從滿倉踏空到滿倉套牢的悲劇歷程,這時,大多數投資者都在思考這一問題:為何牛市來了,我卻總是踏錯節奏,看不清方向? 市場到了目前這個階段,多數人對政策的變化都異常敏感,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三位大佬的舉手投足都會引致不明真相的群眾細細觀摩和揣測。這不,12月10日便有傳言說國開行放水4000億,而且由於CPI同比僅1.4%的增幅讓市場人士估摸著也許最快本周就有降息降準政策,雖說都是猜測,但這樣一個敏感時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具有強大的擴散效應,這不,大盤下午直接拉了近3個點,真有如春風撲面暖人心啊! 話說回來,政策當然重要,但妄加揣測畢竟不靠譜,況且就算猜對了政策也不一定解讀對了市場變化,再加上市場傳言滿天飛,這也難怪普通投資者無所適從了。那麽,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政策不好解讀,何不嘗試來讀懂數據呢?畢竟,數據是死的,是騙不了人的。 下面,讓我們分別從宏、微觀數據分析的角度來看看,牛市里你可能需要關註和跟蹤的那些指標。 一、經濟指標:GDP增速、自由流通市值/M2、CPI、PPI、PMI 1、GDP增速與上證指數走勢 上證指數與GDP增速變化並無明顯的相關性,但在一定時間段內要麽呈現正相關性走勢,要麽呈現負相關性走勢(1994—2000年與2000—2004年上證指數與GDP增速走勢變化負相關,而1992—1994年與2004年—2014年7月份上證指數與GDP走勢變化正相關,2014年7月份至今,GDP同比增速呈下降趨勢,而上證指數從2050點漲至2950點,走勢再次背離,並且可能繼續延續)。 2、“上交所A流通市值”與“M2”走勢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研究發現中國市場表現通常受限於一個簡單的比率——自由流通市值/M2比率。當這個比率升逾15%時,市場普遍見頂回落。盡管有時比率能超越15%的水平,但市場最終回天無術。因此認為資金流動性決定著中國股市的表現。 為什麽是15%? 1)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儲戶調查,近年來中國家庭將其總資產的10%至15%分配在股票中。例如,2007年牛市的時候,股票占資產配置的15.4%。2008年為5.9%,2009年市場複蘇時為11.5%。 2)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美國,於2007年至2010年間,股票占美國家庭資產分配比例的14%-19%。15%的資產分配比例很可能與家庭的風險偏好息息相關,因此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變化。 3)該比率在2007年10月、2009年7月、2012年2月及5月股市見頂時均達到15%左右。 3、PMI、CPI、PPI與上證指數走勢 一般而言,PMI(采購經理指數)是反映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當PMI大於50且具向上運行趨勢時,表明經濟運行良好,指數也將同步向上。然而,近期出現背離走勢。 一般而言,當CPI同比增幅大於等於5%,有升息壓力,因此指數有向下運行趨勢;當CPI同比接近1%時,有通縮壓力,因此貨幣政策有寬松動力,指數有向上運行趨勢。而PPI波動則相對較大,CPI與PPI走勢與上證指數較為同步,但都有一定的滯後。 二、技術指標:融資余額、股指期貨持倉、新增開戶數、市場人氣指標(每月日均換手率,分母為上證A股流通市值)、盈利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之比 1、融資余額、股指期貨持倉、新增開戶數 先來看一組數據: 1)12月5日當周,兩融市場的融資融券余額已經達到8882.47億元,季度融資余額增速為8%,創出歷史新高。12月8日,兩融余額突破9000億元,達9160.02億元,較今年6月底4034億元融資余額增長一倍多。一個交易日凈買入額269.18億元,單日放量明顯。 2)近期,散戶資金湧入A股市場,新增開戶數量創年內新高,11月24日至12月5日,日均新開股票賬戶9.7萬戶,12月5日新增開戶數達17.97萬戶,而今年前11個月日均新開賬戶僅為2.9萬戶。此外,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上周A股新增開戶數環比大幅增長,單周開戶數接近60萬,創下近六年以來新高。而在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當年A股的開戶數為3422萬戶,平均每周68萬戶。也就是說,上周的新開戶數已接近2007年大牛市時的水平。 3)截至12月2日,股指期貨持倉較去年年末增加約75%。 看了上面這些數據,明眼人都知道,是的,牛市來了。從融資余額、股指期貨持倉和新增開戶數的一天天增加(見下圖),明顯可以感受到牛市的氣氛一天天到來,現在只要這種狀態能夠持續下去,相信牛市也將繼續走下去。 1)融資余額及增速 2)新增開戶數 3)國泰君安IF1412合約持倉變化 2、市場人氣指標(每月日均換手率,分母為上證A股流通市值) 近期市場人氣急劇上升,每月日均換手率由2014年6月份的0.49升至當前的2.82,人氣的上升真是指數走牛的基礎。 3、“盈利收益率(E/P)”與“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之比走勢 先來了解下E/P指標,即盈利收益率(Earning Yield)= 盈利/股價。盈利收益率其實與股息率頗為類似,僅僅是將股息率分子上的股息換成盈利,便是盈利收益率,因此,其實帶出的意思亦相似,盈利收益率主要是比較盈利相對其股價的表現。大多數讀者對盈利收益率可能頗為陌生,不過,如果你嘗試將其分子分母倒轉,便會發現非常熟悉,其實就是市盈率(PE Ratio)的另一個版本。 關於盈利收益率的意義,我們來從下面一段格雷厄姆的訪談中了解一下,相信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巴特勒:我總是認為,我們用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的市盈率,而不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價的盈利收益率作為標準真是太糟了。明白一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2.5%的實際意義,要比認識到同樣這只股票的市盈率是40倍的實際意義要容易多了。 格雷厄姆:是的。盈利收益率的概念更加科學,也是一個更合乎邏輯的分析方法。 巴特勒:如果分紅比率約為50%,那麽你可以用盈利收益率的一半來大致推斷未來可長期持續的紅利收益率。 格雷厄姆:是的。基本上,我希望股票投資的盈利收益率能夠達到利率的兩倍。但是,在大多數年份,利率低於AAA評級債券所支付的5%的利率。因此,我制定了選股標準的兩個上限。即使利率低於5%,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仍為10倍。另一個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是7倍,即使現在的AAA評級債券超過7%。因此,一般來說,我買入股票的時點是在股票盈利收益率將會達到AAA評級債券利率兩倍的時候,最高市盈率倍數在7倍到10倍之間。我的研究就是基於這一標準形成的。去年我在芝加哥榮獲了莫羅道夫斯基(Molodovsky)獎。 巴特勒:看來,你的這項研究已經基本完成了。 格雷厄姆希望股票投資的盈利收益率能夠達到利率的兩倍,並且市盈率小於10倍的股票。以此標準應用在A股市場上,那麽也許上證A股的銀行股比較符合(上證A股/國債=2.16),當然還有其他股需要發掘。 最後,只想說:牛市來了,我們不妨跟蹤某些數據、指標的變化來理解牛市的進程,掌握牛市的脈絡,與其毫無頭緒、無所適從的猜測牛市到頂還是繼續,不如靜下心來研究市場指標變化,這樣,當風再來時,你也能找到一頭“會飛的豬”。 |
把握羊年之初的四個政策風口 作者:管清友等
辭舊迎新,也別忘了溫故知新。回味2014的資本市場,影響市場的關鍵似乎不是豬,而是風。春節前,央行用一次降準為馬年臺風畫上句號,那麽春節之後,資本市場的風又會吹向何方?
從基本面來看,經濟下行和通縮的壓力再度升溫。去年的930地產限貸調整和1122降息可以看作第一輪寬松,盡管這些“刺激”措施立竿見影,但卻不足以完全對沖結構調整和外部再平衡的壓力。近期的一系列跡象表明,第一輪寬松的效果漸行漸弱,新一輪寬松一觸即發。一是房地產再度降溫。12月當月地產投資首現負增長,1月萬科、保利等上市房企銷售大跌,30個大中城市剔除春節因素後銷售再度下滑。二是通縮壓力加大。1月的CPI低點雖然有春節錯位因素,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總需求疲弱帶來的壓力才是主因。春節前豬價罕見下跌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三是外部貨幣戰繼續升溫。歐央行QE,美聯儲鴿派意味也越來越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不是問題,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才是問題。
站在春節後、兩會前這個關鍵的時間窗口,我們已經聽到了寬松的風聲,下一步風可能來自以下幾個風口:
第一,貨幣寬松將繼續升級。節前的降準、節後的現金回流再加上地產的再度走弱,近期資金面大概率呈現季節性寬松和衰退性寬松的雙重特征。在衰退、通縮和債務風險的三重壓力之下,降息依然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預計再次降息不會太遠,兩會前後就可看到。此外,作為配合基建融資的關鍵措施,PSL的腳步也漸行漸近。
第二,地產政策將進一步松動。地產既是經濟的風向標,也是火車頭。地產不穩,增長難穩。自去年930以來,地產銷售和價格企穩,地產政策暫時偃旗息鼓,這並不意味著中央已經完全放棄地產調控。近期地產再次出現在中央的會議公告中便是一個信號。下一步地產政策的放松可能從降低交易成本入手,我們預計交易環節的稅費標準可能會有所調整,但直接取消的難度較大。
第三,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春節期間,全球貨幣博弈的硝煙繼續彌漫。2月18日,印尼央行三年來首次降息,這個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做出這個決策並不意外。面對經濟下行(印尼四季度衰退)、通脹下行和匯率升值(201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1%)的全球通病,印尼央行也選擇加入全球央行的寬松競賽。壓力之下,站在貨幣轉向路口的美聯儲也越來越猶豫。從春節期間發布的1月FOMC會議紀要來看,美聯儲強調了中國增長放緩、大宗商品下跌、外圍央行寬松、美元走強等顧慮,而對3月FOMC會議取消“保持耐心”的態度非常謹慎,這意味著年中加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種競相寬松和貶值的外部環境下,中國一方面會加快寬松步伐,對抗衰退和通縮風險,抑制匯率過快升值,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加大匯率彈性,擴大匯率浮動區間,避免人民幣跟隨美元過快升值,損害出口。
第四,狠抓改革的牛鼻子,區域政策或成突破口。改革有先後次序,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既能調結構又能穩增長、短期效果較為明顯、措施較容易落地的改革會明顯加速。自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提出創新區域管理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關註區域政策,今年我們認為需要更加重視。中央對區域政策的核心思路是加強“互聯互通”、統一國內大市場。今年的一個亮點和增量可能在西藏。但我們認為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之後,中央或許會考慮召開第六次西藏工作會議,在交通基建等領域可能會有大力度的配套措施。 來源:民生宏觀 |
經濟通縮下,如何把握行業景氣輪動帶來的機會? 作者:任澤平 有人說,隨著周期式弱,經典的行業輪動已經消失了,其實,行業輪動從未消失,只是它沒有簡單地重複自己。本文作為大類資產配置與行業輪動的開篇之作,敬請留意。 摘要: 通縮!當前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困難之一是通縮,成因主要在於產能過剩、需求不足、信用收縮和大宗商品熊市。通縮將推升實際利率,增加企業債務負擔,破壞企業資產負債表。同時,部分行業受益於成本下降,在通縮環境下利潤改善,這是我們做行業比較時需要特別重視的。本報告旨在定量研究各行業受通縮影響的損益程度,設計了成本傳導能力指數(CTC)及變動指數(VCTC)。 通縮期的行業景氣比較:(1)對2014年11月CTC排序:CTC>1,成本傳導能力強的行業:運輸倉儲、電力、水、交運設備制造、通用專用設備制造、鋼鐵、有色、化工、電子等,屬於通縮受益型行業,大多處於中下遊。CTC<1,成本傳到能力弱的行業:石油、鐵礦石、煤炭,屬於通縮受損型行業,處於上遊。(2)VCTC進行排序:VCTC>0,行業的成本傳導能力有所提升:電力、有色冶煉、化纖、電氣、電子、石油加工、鋼鐵、交運設備制造、塑料、專用通用設備制造等,受益於成本下降或供給收縮;VCTC<0,行業成本傳導能力有所降低:原油、燃氣、鐵礦石,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大宗商品熊市。 通縮期的行業輪動邏輯:在大宗商品熊市周期下,未來隨著通縮的加重,CTC>1、VCTC>0的中下遊行業受益於成本下降、供給收縮景氣將明顯提升:鋼鐵、有色冶煉、電力、交通運輸、石油加工、交運設備制造、電氣、電子、專用設備制造等;CTC<1,VCTC<0的上遊行業景氣明顯下降:石油、燃氣、鐵礦石等。 未來如果大宗商品熊市觸底反彈,行業景氣輪動的順序將反過來 ,上遊周期性行業景氣將改善。 在從通脹到通縮的周期循環中,存在一種利潤從中下遊向上遊流動、再回流中下遊的現象,可稱為通脹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我們利用歷史數據測試發現,在通脹通縮周期中,成本傳導能力與行業利潤增速高度正相關,成本傳導能力(CTC)及其變動(VCTC)是決定利潤流向的關鍵因素。 正文: 通縮!當前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困難之一是通縮,通縮的負面影響主要在於推升實際利率,增加企業債務負擔,破壞企業資產負債表,產品跌價損失導致企業盈利預期變差,抵押物折價引發信用周期收縮。同時,部分行業受益於生產成本的下降,在通縮環境下可能會出現企業利潤的改善,這是我們做行業比較時需要特別重視的。 經濟景氣周期影響國民經濟企業利潤總量的變化,而通脹通縮周期則影響利潤在各行業間的結構調整和重新分配,影響行業景氣變動。本報告旨在定量研究各行業受通縮影響的損益程度,分析生產成本變化對各行業景氣影響的差異。 1. 本輪通縮的特征與成因 從當前通縮的成因看,主要是產能過剩、需求不足、信用收縮和大宗商品熊市。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期,新舊增長動力正在接續,由於體制性原因,舊增長模式遺留下來的過剩產能出清緩慢,經濟持續下行導致需求不足。 經濟衰退和信用周期收縮疊加導致貨幣流通速度的下降。 2011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結束了10多年的牛市步入熊市,增加了輸入性通縮壓力,尤其2014年以來美聯儲推出QE和加息預期引發原油、鐵礦石等價格暴跌。 CPI和PPI的剪刀差自2011年以來持續張開,可能的原因是,CPI受到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的支撐,PPI更多地反應了實體經濟產能過剩狀況和輸入性通縮壓力。 圖1 2011年以來PPI和CPI剪刀差持續張開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 2. 行業成本傳導能力指數(CTC)的設計 為了研究測算各行業景氣在通脹或通縮周期的表現,作者提出並設計了“成本傳導能力指數”(2008、2012)。 2.1.成本傳導能力的定義、公式與經濟解釋 定義成本傳導(轉嫁)能力(CTC,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Cost)為各行業(企業)對成本漲價的向下傳導(轉嫁)能力,用來衡量行業(企業)抵抗成本漲價的防禦能力和在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公式為: 成本傳導能力=價格實際漲幅/成本漲幅(漲價壓力)式中,“實際漲幅”(Real Markup, RM)是指產品的實際漲價幅度;“成本漲幅(漲價壓力)”(MarkupPressure, MP)是指由於成本上漲引起的產品漲價壓力,也就是成本上漲能夠完全傳導的產品漲價幅度。 行業或企業成本傳導能力可以反映通脹或通縮環境下成本上升時行業景氣或企業生存能力的變化:CTC>1的行業,說明該行業不僅能順利傳導成本漲價的壓力,甚至可以從中受益,這類行業在通脹或通縮環境下表現為“受益”或“景氣”;CTC≈1的行業,說明該行業基本能夠傳導成本漲價的壓力,在通脹或通縮環境下表現為“中性”;CTC<1的行業,說明該行業無法完全傳導成本漲價的壓力,只能內部消化一部分,在通脹或通縮環境下表現為“受損”或“不景氣”。 定義“成本傳導能力變動指數(the Varietyof CTC,VCTC)”為:VCTC>0,行業的成本傳導能力有所提升;VCTC<0,行業成本傳導能力有所降低;VCTC≈0,行業成本傳導能力基本沒有變化。投入成本和產出品價格的變化趨勢是決定行業成本傳導能力變化的主要變量,投入成本價格趨於下降,產出品價格趨於上升,則成本傳導能力將趨於提升,反之則趨於降低。 2.2.成本傳導能力的類型 企業的成本構成有多種,根據會計公式有: 成本=中間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成本+其他成本 中間生產成本=物耗成本+服務成本 =農產品消耗成本+工業品消耗成本+建築成本+服務業服務成本 根據導致成本漲價的因素不同,成本傳導能力可分為總成本傳導能力、中間生產成本傳導能力、物耗成本傳導能力、勞動成本傳導能力等不同類型,表示行業(企業)對不同成本的轉嫁傳導能力。 2.3. 影響成本傳導能力的因素和途徑 影響CTC的直接因素是價格和成本的變化,深層次的間接因素還包括產品市場供求、行業集中度、政府的價格管制、技術更新速度、替代與互補產品的價格、市場結構、產品的周轉速度、政治因素等有關,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和制約成本的向下傳導。其中,產品市場供求和行業集中度是影響CTC的基本因素,政府價格管制制約價格效應能否傳導,技術進步影響企業主動消化能力。 3. 通縮對行業景氣的影響——基於成本傳導能力指數(CTC) 影響行業景氣的長期因素有經濟周期、行業周期、產業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等,短期因素有通脹、通縮、匯率等。 當前通縮已經成為宏觀經濟的重要矛盾,通縮影響了利潤在行業間的重新分配,並進而影響行業景氣。 3.1.成本傳導能力的測算 國家統計局編制的投入產出表(IO表)展示了各行業的生產成本構成,根據2007年IO表和成本傳導能力模型,本文計算了47類行業的CTC指數。 表1 2014.11成本傳導能力指數 ![]() 註:本表計算的CTC和VCTC均為標準化後的指數。利潤增速采用2014年1-10月數據。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3.2.通縮期的行業景氣比較 對2014年11月成本傳導能力標準指數CTC進行排序: CTC>1,成本傳導能力強的行業:運輸倉儲、電力、水、交運設備制造、通用專用設備制造、鋼鐵、有色、化工、電子等,屬於通縮受益型行業,大多處於中下遊。 CTC<1,成本傳到能力弱的行業:石油、鐵礦石、煤炭,屬於通縮受損型行業,處於上遊。 圖2 2014.11成本傳導能力指數CTC排序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對2014年11月成本傳導能力變動標準指數VCTC進行排序: VCTC>0,行業的成本傳導能力有所提升:電力、有色冶煉、化纖、電氣、電子、石油加工、鋼鐵、交運設備制造、塑料、專用通用設備制造等,受益於成本下降速度快於價格下降速度; VCTC<0,行業成本傳導能力有所降低:原油、燃氣、鐵礦石,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大宗商品熊市。 圖3 2014.11成本傳導能力變動指數VCTC排序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如果對照CTC、VCTC和行業利潤增速可以發現,CTC大、VCTC上升的行業利潤增速趨於改善。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通縮期的行業輪動邏輯: 在大宗商品熊市周期下,未來隨著通縮的加重,CTC>1、VCTC>0的中下遊行業受益於成本下降景氣將明顯提升:鋼鐵、有色冶煉、電力、交通運輸、石油加工、交運設備制造、電子、專用設備制造等;CTC<1,VCTC<0的上遊行業景氣明顯下降:石油、燃氣、鐵礦石等。 未來如果大宗商品熊市觸底反彈,行業景氣輪動的順序將反過來,上遊周期性行業景氣將改善。 4. 通脹通縮周期中的行業景氣輪動邏輯 我們用2002-2010年大宗商品牛市時期的歷史數據做測試發現,成本傳導能力與行業利潤增速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成本傳導能力上升的行業,利潤趨於改善。 圖4 VCTC與行業利潤增速變化高度正相關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通貨膨脹周期與實體經濟景氣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邏輯方向是有區別的。我們在研究大類資產配置的時候發現(2006、2007),在實體經濟景氣周期波動中,存在著一種典型的從下遊到上遊的需求逐次傳導和行業景氣先後波動的現象,即“行業景氣輪動”現象。 圖5 經濟周期與投資時鐘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圖6 經濟周期下的行業輪動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實際上,在通貨膨脹周期中,也存在一種利潤從中下遊向上遊流動、再回流中下遊的現象,可稱為通脹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通脹影響利潤在各行業間的重新分配和結構調整,成本傳導能力(CTC)及其變動(VCTC)是決定利潤流向的關鍵因素。通脹環境下的利潤流動和調整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利潤從CTC小的行業流向CTC大的行業,也就是從傳導能力差的行業流向引發通脹或傳導能力強的行業。對於大部分行業,在通脹上升期,利潤向CTC強的行業流動,CTC越強利潤增速越快。與之相應地,在通脹回落期,利潤則向CTC弱的行業回流。隨著通脹周期的周而複始,利潤在行業間的流動遵循著明確的方向性,行業景氣呈現出規律性的輪番波動。這可以稱為通脹周期下的“行業輪動”與“投資時鐘”。 部分行業成本轉嫁能力較弱但行業利潤增速仍較高,受通脹影響較小,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可能的原因有:行業本身的利潤空間很大;行業技術進步速度快,成本消化能力強;新產品推出速度快,能夠通過以新換舊來實行漲價策略。 圖7 通脹通縮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 ![]() 數據來源:統計局,WIND,RZP行業景氣監測數據庫 對於成本傳導能力差的行業(大部分是中下遊行業),通脹上升階段,環境會進一步惡化,利潤流出逐漸增大,景氣處於下降階段;通脹高位盤整階段,環境最差,利潤流出最大,景氣處於最差階段,也可能是拐點來臨前;通脹回落階段,環境開始好轉,利潤流出開始減少,景氣處於回升階段;通脹谷底階段,環境最好,利潤不再流出,景氣處於最佳階段。對於成本傳導能力強的行業(大部分是上遊行業)在通脹不同階段的利潤流向和景氣表現可類推。 實體經濟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反應的是行業利潤普遍增加情況下,由於增加幅度差異而導致的行業景氣差異,而通脹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則反應的是利潤在行業間的重新調整和分配。實體經濟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一般是下遊先導行業率先受益,並逐次向上遊傳導,決定行業景氣的是對終端需求的敏感度;而通脹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一般是隨著通脹上漲,利潤由成本傳導能力差的行業流向引發通脹或成本傳導能力強的行業,當通脹反轉時利潤回流,決定利潤流向的是成本傳導能力。 對於單純的通貨膨脹周期或實體經濟景氣周期下的“行業景氣輪動”方向是容易判斷的,但是現實經濟運行中經常出現兩大周期交織的情景。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和通縮階段,由於生產成本的下降,利潤從上遊行業回流中下遊行業,成本下降和供給端收縮的中下遊行業景氣相對較高(2014年);在經濟周期複蘇和通脹初期階段,下遊行業景氣相對較高(2006年、2009年);在經濟周期過熱和通脹高企階段,上遊行業景氣相對較高(2007-2008年);如果在總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發生通脹,利潤會向上遊流動,行業景氣分化(2010-2011年);如果在經濟複蘇初期,需求回暖但物價水平上漲不明顯,這一階段經常是下遊行業景氣的黃金時期。對於從上而下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利潤向上遊流動;對於從下而上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利潤會流向需求旺盛的行業或瓶頸行業,下遊行業同樣有可能受益。 在2010-2011年的通脹周期,就是在總需求沒有明顯增加的背景下,通脹導致了利潤格局的重新分配和行業景氣格局的分化。從2010年底開始,受通脹影響,行業景氣開始出現明顯分化。即在上遊能源原材料行業景氣顯著上行的同時,中下遊加工制造行業景氣明顯下行。這種現象在多個產業鏈條上均存在,比如在煤炭工業景氣上行的同時,電力行業景氣下行;農業景氣上行的同時,農副食品加工業景氣下行,等等。(任澤平,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 來源:國泰君安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6 18:29 編輯 瘋狂的牛市,如何把握牛股出沒幾率最高的方向? 作者:占豪 根據過去A股的歷史,我們考察市場機會時,一定會關註五個方向: 一、政策受益 由於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資源具有很強的控制力,所以政策對經濟資源的調動能力在當今世界首屈一指,這也必然會帶來投機市場跟著政策走的現實。這一點,就像美聯儲掌握著貨幣霸權,全世界的貨幣政策都看美聯儲的動作一個道理。 基於這種背景,中國股市不但大勢會隨政策起舞,連局部的機會板塊也必然跟隨政策起舞。所以,政策受益方向是投資者必須關註的方向。 二、受經濟發展帶動 經濟發展有其自身規律,作用其身的絕非只是政府力量,市場本身必有市場本身的力量。在人類工業史上,太多創新與政府力量並無太多關系,而是經濟發展本身力量的帶動。有時一些新技術的運用會直接改變社會生活方式,這種改變就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商機。 譬如,淘寶的出現,不但改變了商業模式,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結果不但推動了電子商務發展,還帶動了快遞服務業的高速發展。如今,阿里巴巴又聯合銀泰集團、複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針對我國提振消費、發展內貿的戰略契機,創辦了菜鳥物流,其目標是通過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從而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類似這種商機,其本質就是根據經濟發展規律進行的市場化改造,是由經濟發展帶來的戰略性機遇。 當然,這種因經濟發展而帶動的市場機會,很多時候又會和政府的政策相契合,對市場來說會起到雙重的推動作用。 三、概念 概念方向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方向,因為無論是受政策變化帶動、受經濟發展帶動、或者因為突發事件帶動,市場會冒出各種各樣的概念。概念的存在,源於股市是反應市場預期的遊戲,其對概念本身是否會真正帶來利益往往不去深究,只要當時市場熱情認可這件事,哪怕是一場龐氏騙局依然會被炒得風生水起。也正是基於這種市場現象,筆者在《黃金遊戲》中將概念股分為實概念與虛概念兩種,並對兩種概念股進行了不同的規律分析。 對於概念,投資者必須有一個敏銳的嗅覺,一定要在其還未發酵前就能找到其發酵點,並根據其技術狀態在低位介入。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概念機會,否則往往會成為高位站崗者。關於這一點,讀者可參考筆者前作《黃金遊戲》系列。 四、低估值 什麽是低估值股票?即其市場估值遠遠低於其實際價值就是低估值。關於低估值,我們一般有兩個比較分類: 1、與市場中其他股票相比,處於低估值的品種。市場中的股票估值總是不太相同的,譬如高增長的股票估值總體較高、未來有概念預期的概念股總體估值較高等。但是,一般情況下,一輪熊市過後,市場中一定會有大量股票的估值是被嚴重低估的,那麽這些價值窪地往往就會成為牛市的中堅力量。 在A股有一個規律,一輪牛市開始的時候,一般都是藍籌股打頭陣,即由藍籌股奠定大勢基礎後,市場才會真正打開牛市的上漲空間。而藍籌股,在過去幾年的大熊市當中,大量處於歷史低位的估值當中。甚至,不少藍籌股的股價大大低於凈資產。 我們可以拿兩類股票作為觀察對象。 以銀行股為例,不少銀行股的股價低於凈資產或基本和凈資產基本持平。中國的商業銀行,其資本充足率普遍高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呆壞賬率也處於低位,再加上中國經濟還有高速發展二三十年的預期,商業銀行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市凈率普遍在1倍左右,市盈率普遍在5—10倍,這是嚴重的資產低估,其低估程度遠低於A股在2005年998點時。 這種低估值,在熊市時會持續一定時間,但一旦進入牛市,必然會爆發。對於我國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來說,商業銀行的市凈率在3—5之間,市盈率在30倍左右才是合理的。因此,這種低估值不可能永遠持續,一旦A股進入牛市,則估值必然恢複,甚至階段性進入高估值。A股的高估值一般在60倍左右,也就是說A股商業銀行股票,將普遍有3—6倍的上漲空間。 我們再以鋼鐵股作為觀察對象。鋼鐵股屬於產能過剩產業,鑒於我國淘汰落後產能的宏觀政策,再加上我國鋼鐵行業對上遊鐵礦石產業缺乏控制力,所以我國鋼鐵企業盈利能力一直受制。所以,鋼鐵股的估值一直是被嚴重低估的,幾乎所有的鋼鐵股都低於凈資產,個別鋼鐵股的股價甚至不足凈資產的一半。譬如,鞍鋼股份凈資產6.47元,其股價2013年7月僅有2.6元左右。但是,隨著我國鋼鐵產業的產業升級,再加上我國淘汰落後產能的進度,鐵礦石的供求將可能在數年後發生逆轉。一旦大環境發生變化,再加上牛市到來,這種低估值狀態同樣不可能長期持續。 A股類似銀行、鋼鐵板塊的股票不在少數,這種整體被低估的市場,將來一定會有恢複性上漲,那麽這些低估值的股票就有大幅上漲的機會。 2、與自己歷史估值相比;在橫向進行比較的同時,就個股而言我們還可以進行縱向比較。我們進行個股縱向比較時,要重點考慮兩方面:一是要考慮股票所在行業的特點;二是要考慮股票本身未來的發展空間。 在不考慮上市公司本身變化的情況下,股票牛市時一般都會超過預期上漲,熊市時都會超過預期下跌。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企業本身經營未發生大的改變,當熊市股票出現超跌後,在新一輪牛市發生後,就會出現大幅上漲。 而且,有些行業受股市走勢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熊市會出現超跌,牛市也會出現超漲。譬如,上市的券商,它們會因為牛市的大幅上漲而獲利增加,從而促使股價大漲;相反,也會因為熊市的下跌而贏利大幅下降,從而促使股價大跌。類似的情況還會發生在那些持有股票等投資資產較多的股票身上。 另外,還有一些股票因為熊市股價大幅下跌,但隨著熊市的結束,上市公司經過調整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那麽這種股票在牛市中的漲幅往往會大大超過市場平均漲幅,有些甚至是大盤漲幅的數倍甚至十數倍。 五、低價 在A股,低價本身就是優勢,根據A股歷史,低價股幾乎是每一輪牛市必然被炒作的概念。原因無它,市場就認可這一點,當牛市來臨,大眾往往會覺得低價股就是低估值,低價買來就有機會。這種預期積累出來的力量,最終成為了市場熱點。所以,每一輪牛市,低價股都會有爆炒機會,其上漲幅度往往會高於大盤。 當然,在炒作過程中,低價股往往又會披上相應的概念外衣,各種包裝預期光環,所以往往會出現輪番爆炒的情形。這種爆炒機會,在牛市當中當然就是投資者應該把握的機會。 根據上述分析,再結合具體的板塊,我們可對當前市場機會進行一次板塊歸類和劃分,下面就是筆者結合宏觀政策、經濟規律、股市規律和個人經驗,總結出的未來牛市機會板塊。 一、金融業相關板塊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牛市往往意味著金融業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金融板塊一定是重要熱點板塊。 金融板塊當中,主要包括銀行板塊、券商板塊、保險板塊、信托投資板塊。這幾個板塊當中,從凈資產和市盈率角度觀察,銀行板塊最被低估,券商和保險整體也處於較為低估狀態,信托投資相對較差。 因此,從估值角度來看,銀行股估值最低,券商和保險股次之,相對來說銀行股也更為安全。但是,一旦進入牛市,從市場活躍度和漲幅來觀察,券商股和保險股則往往又會好於銀行股。 不過,就整體而言,金融板塊整體都是被低估的,且未來市場一旦進入牛市,金融板塊必然是最熱點板塊之一。 二、新興產業相關板塊 戰略性新興產業從2009年底開始進行規劃,最初確定的領域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而後,經過不斷征求意見,最終確定了七大新興產業。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7個領域(23個重點方向),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 七大產業當中,節能環保重點在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循環利用。其中,以高效節能,大氣、水等汙染治理的相關個股為重點關註對象,因為這些都是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至於循環利用,投資者更多地需要關註新技術的出現,一旦有了能夠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則受益的相關個股一定會有爆發力。事實上,高效節能和汙染治理的相關股票,早在2012年底已開始啟動大漲,部分個股數月之間漲幅數倍。對於這種股票,投資者需要保持耐心,等待期回調後的機會。 新興信息產業政策方面主要關註的是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其中,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是最具潛力的板塊。下一代通信網絡以4G移動通信、高速光纖寬帶網絡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個需要投資者關註的通信概念是量子通信,雖還未投入實際應用,但一旦投入產業運用,其發展空間巨大。物聯網概念早就熱炒過,未來雖然也有炒作空間,但其新鮮性會有所降低。高端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未來是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領域,高端集成電路是我國信息技術的弱項,未來發簪空間很大;而在未來大數據時代,高端軟件自然有巨大發展空間。這些相關行業板塊,都值得投資者予以更多關註。 生物產業當中,生物制藥、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是重點關註產業,這其中又以生物制藥的炒作最為頻繁,因此未來生物制藥仍然是投資者重點關註的板塊。至於生物制造,則是更為新興的產業,其未來市場空間預期較大,但仍需進一步觀察。 新能源板塊是未來新興產業中重點關註的產業,新能源的炒作在過去數年當中曾被連續炒作。新能源當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在這些新能源概念當中,核能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之前受日本3·11地震影響,核能板塊大受打擊,但未來核能發展空間毋庸置疑。至於太陽能,中國現在受制於產能過剩困擾,未來市場炒作空間存疑。風能方面,一方面受制於產能過剩,另外一方面受制於國家政策,這一板塊未來雖然有發展空間,但個股的區別會較大,如之前爆炸性發展的華銳風電,將來將必大大受制,且由於企業本身問題,投資者要註意風險回避。 鑒於我國的能源形勢,新能源汽車也被列為七大新興戰略產業。關於新能源汽車,主要發展方向已定,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為發展方向。基於此,技術先進的電動汽車蓄電池制造廠家、擁有核心技術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的汽車企業,都將是未來重點關註對象。 我國正處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高端裝備制造作為產業升級的重點領域,毫無疑問未來要受到政策的支持。高端制造當中,未來重點會獲得發展的將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鐵和高端智能設備。其中航空包括大飛機、飛機發動機等相關板塊個股;航天則包括北鬥導航系統、衛星發射等相關板塊個股;海洋工程裝備則主要以海洋資源勘探、開發等相關裝備的研發和制造;高鐵概念比較容易理解,相關配套和設備提供商的相關板塊個股值得關註;高端智能裝備如智能機器人、智能電網等相關板塊與個股。 另外必須要強調的是新材料的相關板塊,新材料主要包括特種功能和高性能複合兩項,新材料對於高端制造來說必不可少,其未來市場需求空間巨大。因此,研發和制造新材料的上市公司非常值得投資者關註。 三、軍工相關板塊 一方面,在我國經濟獲得長足發展後,我國本身有較強的國防建設需要,所以未來軍工研發、先進武器裝備制造必然是國家重點支持對象。另一方面,世界局勢未來二三十年將越發趨於動蕩,在這種大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武器裝備的更新,我國在武器裝備更新上也會加大力度,再加上世界市場的需求,軍工業發展空間自不必說。 軍工板塊當中,比較突出的三個板塊:航空板塊,以戰鬥機、軍用運輸機研發、配套與制造的相關板塊個股為主;航天板塊,以導航系統、衛星發射、國際空間站建設、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受益的板塊個股;船舶制造板塊,該板塊未來受益的將是我國巨大的軍艦、海警、海上資源勘探等需求,特別是一旦國產航母獲得立項,相關板塊必然有巨大機會。 四、大消費相關板塊 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轉型,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要發展內需經濟,要提振國內消費。我國人口超過13億,零頭都超過美國,我國未來消費潛力之巨大乃世界之最。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速提高,大消費相關板塊將會長期受益。 大消費長期受益的板塊主要包括商業連鎖、網絡購物、家電、汽車、醫藥醫療、農林牧漁、食品加工等。其中,商業連鎖、網絡購物、家電、汽車、食品加工等受益空間最大,特別是商業連鎖、網絡購物、家電和汽車板塊。而其中網絡購物又會帶動快遞服務業、倉儲業和電子結算、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 五、區域經濟相關板塊 改革開放頭三十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在沿海地區,因為那里適合海上貿易,有利於外向型經濟發展。但是,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的發生,我國經濟進行區域平衡發展、各個區域進行資源優化、由競爭走向配合的需求越來越高。特別似乎在西方需求減少,東部沿海地區亟需經濟結構轉型,中西部更待進一步開發的大環境下,這就更需要我國調整內部區域經濟結構。基於這種大環境,我國自2008年以來,針對各個區域的特點,我國批複了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圈規劃、珠三角經濟區的總體規劃、京津地區的經濟規劃、環保好經濟圈的總體規劃、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總體規劃、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規劃、安徽皖江城市帶區域經濟總體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總體規劃、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總體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區區域經濟總體規劃、成渝經濟區區域經濟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圈區域經濟規劃等等,也包括新疆、西藏在內我國批複經濟區域規劃二三十個。 中國這麽積極批複經濟規劃,一方面是因為宏觀經濟轉型需要,另一方面是各地根據自身優勢不斷進行探索的過程。在經濟區域規劃批複後,一般的相關區域概念股都會受到炒作,特別是一些重點扶持的區域,譬如濱海新區、海南旅遊區、新疆和西藏等區域規劃更是曾被熱捧過。未來,受宏觀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各地區域經濟相關板塊還會是局部機會。不過,與過去純概念炒作不同的是,未來相關區域經濟板塊,更註重的將是發展實效,即在規劃後的經濟發展當中,取得了什麽樣的成績,後面還有什麽樣的發展空間和機會等等。換句話說,過去是純概念炒作,而以後的炒作將會與現實結合得更緊密。 六、文化傳媒相關板塊 當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物質需要得到較好滿足後,精神需求一定會加大;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進行文化輸出,人們會更有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並向外傳遞信息······這一切,都使得中國的文化傳媒業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也給投資帶來了巨大機會。 文化傳媒板塊的相關概念股,自2012年已連番炒作。未來,該板塊仍有巨大炒作空間。不過,相比過去純概念的炒作,待進入新一輪牛市後,關於文化傳媒的炒作也將更趨於實際,即上市公司在發展中處於什麽樣的發展勢頭非常重要。以2013年文化傳媒相關上市公司為例,因《泰囧》、《大話西遊降魔篇》等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的股價輪番大漲。但這些炒作,仍然是階段性的炒作,其未來的炒作空間還要看公司的總體發展勢頭。 七、能源相關板塊 在工業化進程加速、經濟保持高速發展的經濟體內,能源、資源板塊一定是翹楚板塊,這一點在過去市場中早獲體現,投資者看看看A股資源股過去數年中的走勢,即能窺斑見豹。 能源板塊,從當前視角來觀察,應將其分為傳統能源板塊和新能源板塊。傳統能源板塊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其中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氣最容易被炒作。由於我國能源需求增長很快,因能源增長需求而衍生的其他行業也容易大放異彩。譬如,油氣開采服務業、油氣開采裝備制造業等,都會帶來機會。 新能源自不必說,在前面內容中已介紹,主要包括核電概念、風電概念、太陽能概念、蓄電池概念等。其中,太陽能概念股當前受制於產能過剩,未來炒作壓力較大;風能則主要受上網電價、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大,影響裝機容量,但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倒毫無疑問。真正未來發展空間很大的是核能,我國核電在能源供給中占比仍然較低,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因此核電概念是投資者未來重點關註的新能源板塊。另外,擁有更高技術的蓄電池企業也是投資者在新能源領域重點跟蹤對象。 八、服務業相關板塊 隨著城市化發展,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城市化是工業化的必然結果,而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階段,這一階段預計將持續二三十年。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2.57%,但非農戶籍人口只占總人口比重不足34.17%,這意味著我國有超過18%的人口是生活在城市的農村人口。未來這二三十年當中,這兩億多長期生活在城市但卻沒有城市戶籍的人口將變成城市戶籍,我國已展開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和廉租房建設項目,這些住房就是要將這些進城務工的農村居民穩定在城市。除此之外,以發達國家城市化率60—70%計算,我國未來還有15%左右人口會進入城市,這一人口的規模也將有兩億左右。如此巨大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其結果就是市場分工將更加細致,會產生大量服務需求,相應的服務業發展空間將會非常大。 服務業的發展空間有多大?筆者可舉個簡單的生活例子。據筆者對國內某大城市著名大學門口食品服務業的調查,該區域由於有一所大學和兩所中學,大量的學生需求使該校門口的街口形成了小吃、飲料的消費一條街,該區域的餅攤和水吧,每月營業額少則三四萬,多則十多萬。看似小本生意,掙錢並不少。 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未來消費、服務需求會大幅度增加,其中諸如因網絡購物而發展的快遞服務業、倉儲業、物流業,各種衣、食、住、行和娛樂文化消費,會進入爆炸式增長趨勢當中。 關於這一點,可以看看電影票房和淘寶營業額的爆炸式增長。內地影片票房2000年出現第一步票房過億影片後,直到2008年才有2億票房的內地電影出現。而2008年後,我國內地電影票房增長速度極其驚人,到2012年《泰囧》的票房已超13億。2008年,我國電影總票房僅有43億,這一數字到2012年已達170.73億,四年票房差不多翻了4倍。淘寶營業額的增長更是極其恐怖。2008年,淘寶年營業額不足千億,而截止到截止2012年11月30日淘寶的營業即超萬億,不足四年營業額翻了超過10倍。其中,僅2012年11月11日當天,淘寶的營業就達192億元。 類似的消費、服務業的增長需求,未來會體現在很多領域,因此未來服務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那麽相應板塊的股票也必然會迎來機會。 九、低估值藍籌相關板塊 在筆者《黃金遊戲》中曾給出A股運行的規律,即每一輪牛市,市場都必然會先炒作藍籌,待藍籌撐起了市場空間,其他個股表現才會越來越精彩。而沒一輪熊市,又往往會造成估值極低的藍籌股,這一點已被當前市場證實著。 當前,大量藍籌股的股價低於凈資產或市凈率僅有1倍多。低於凈資產什麽概念?意味著以比其凈資產價格還低的價格買其股權,這種全面如此低估值在A股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些股票的估值甚至比2005年998點時都低很多。站在長線角度,這哪怕不是這些股票的最低點,但也一定是歷史上的較低點。 這些股票包括銀行板塊、鋼鐵板塊、汽車板塊、資源板塊、建材、機械制造、電氣設備等。這些板塊當中,不乏估值低有潛力的股票,這樣的低估值從市場角度來說歷史難遇。 因此,在筆者看來,對這些板塊的關註應從長線角度去觀察,然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介入,以年為周期進行長期持股,未來會像過去法人股一樣有不錯回報。對投資者來說,從這些方向上找股票,長線時機的考慮最為重要,這關系到介入的資金成本和持股的時間成本。 來自:占豪微信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9 14:24 編輯 中國A股策略:把握中國增長契機,埋伏深港通標的 作者:楊靈修,浦延傑,許惠惠 深港通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啟動 在滬港通成功啟動後,深港通開始提上日程。投資者對於可能成為深港通潛在標的公司感興趣,我們認為可能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和滬港通的設計相似,深港通將包含深證100/300指數成份股、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A/H兩地上市個股;另一種選擇是:采用即將擴容的深證綜合指數,包括500只成份股。雖然深港通的具體標的有待監管層決定,但我們認為深港通標的中將包含市值較大、業績較好、處於新興行業並且交易活躍的股票。 為什麽投資深市? 與滬市上市公司不同,大多數深市上市公司為高增長的中小民營企業(2012-14年間,約40%的公司市值翻倍、約15%的公司市值增長2倍)。深市行業分布也比上交所更加多元化,以消費品(占總市值的23%)、IT(占20%)和工業(占18%)等板塊為代表。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代表中國向“新經濟”的轉型。 深市為成長型市場,滬市為價值型市場 深圳證交所成立於1991年。近五年來(2009-2014),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高於滬市的18%。目前,深市12個月靜態市盈率為51倍,滬市為18倍。 我們的投資建議 我們看好四大投資主題:1)高成長性;2)A股獨有公司;3)現有QFII投資者所青睞的個股;4)A/H折價公司。我們看好的個股詳見下表1所示。 ![]() 簡介 去年滬港通的成功啟動標誌著向開放A股市場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深港通也被提上日程,我們認為這將進一步擴大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通,加速A股市場國際化。今年兩會期間,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深港通方案設計和技術開發已完成,下半年有望推出。 從交易機制、市場規則、稅務等方面深港通有望與滬港通相似,但深市與滬市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區別,以下將著重討論。 ![]() 1.哪些股票可能成為深港通標的? 深股通的具體標的有待監管層決定。但根據深交所表示,“深港通將采取穩妥起步的總體原則,初期選擇部分市值大、業績優、成交活躍、新興行業為主的創業板股票作為標的,體現深交所服務中小企業和創業創新的發展戰略。”據此,我們認為可能有兩種選擇。 1.1選擇一:滬深300指數+深證100指數+深證300指數成份股 第一個選擇可能是:采用與滬港通相似的方法。滬股通標的選取了上證180,上證380和AH兩地上市的股票,我們預計深港通的具體標的可能選取深證100,深證300,滬深300深圳部分以及AH兩地上市股票。在這種情況下,將有301只深市股票被包括在深港通中,按上市公司數量算占比18%;占市值算,占比47%。 ![]() 1.2選擇二:新擴容的深證綜指 第二個選擇可能是新的深證綜指。最近,證監會宣布會在今年5月將深證綜指成份股數量擴大至500只。考慮到之前僅有40只成份股,這是個非常大的變化。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新成份股能更好地代表深市,而且在各行業的分布也更平衡,比如增加更多在科技、材料和醫療保健板塊的股票。因此,我們認為深港通標的可能選取擴容後的深證綜指成份股。 ![]() 2.為什麽投資深市? 2.1真正的成長股市場 滬市是主板市場,上市公司大多是市值較大的成熟公司,而深市中以中小企業居多,市值大多集中在50-150億元。 ![]() 值得指出的是,深圳的發展歷史決定了它是中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柱,並在中小企業的集資問題上扮演關鍵角色。2004年,中小企業板設立;2009年,創業板出臺。因此市場不僅包括主板,還有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 ![]()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這段時期,共有246家公司的利潤增長了一倍以上(2012年深市共有1393家公司)。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市值方面,540家公司的市值增長了一倍(202家的市值增長了兩倍)。 ![]() 在市值翻番(甚至更多)的公司中,占比最高的是工業、IT和可選消費品板塊。 ![]() 2.2板塊結構更多元化 市場結構與上市要求的差異使得深市的公司更多元化。深市大部分都是IT、工業和可選消費品板塊股票,而相比之下,滬市主要集中在金融、工業和能源板塊。 ![]() 2.3代表“新經濟” 眾所周知,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從投資驅動、能源密集型經濟(舊經濟)轉向消費驅動、環境友好型經濟(新經濟)。 ![]() 深市的公司代表了中國正在轉向的“新經濟”。雖然從規模上說,這些公司仍較小,而且處於發展初期,但他們增長迅速。尤其是創業板,收入和盈利一直在以較快速度增長。 ![]() 2.4投資中國民營企業的機會 最後一點,深市代表著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深市的1648家公司中,只有30%是國企(相比之下滬市國企占比70%)。從自由流通市值看,深市44%的市值是可交易的(滬市為31%)。投資深市就獲得了投資中國民營企業的機會。 ![]() 3.公募基金已提升深市倉位及影響力 眾所周知,A股市場由散戶主導。但從絕對定價權的角度而言,企業法人在滬市可交易股票中占比最大,而且是機構投資者中的最大股東。特別是在並購活動中(國企改革中的資產剝離或重組),這些企業法人(或其背後的政府實體)擁有絕對定價權。 ![]() 深市的情況有所不同。民營企業家(或者企業主)掌握多數股權。不過,除了民營企業主,本土公募基金在深市的影響力比其他機構投資者大得多,特別是對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來說。因此一旦深港通開閘,外國投資者將面對更多的公募基金經理。 ![]() 出於上述原因,深市的交投更活躍,換手率和估值水平也高於滬市。 ![]() 4.QFII在買哪些股票? 外國投資者青睞哪些股票?QFII持股(2014年底時)數據顯示,消費、醫療及TMT股票是最受外國投資者青睞的板塊。 ![]() 5.投資建議 5.1高成長性–深市是真正的成長股市場,擁有各種高成長企業。投資者可以選擇基本面良好、估值較低的個股,把握未來3-5年中國增長契機。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碧水源(300070)、深圳機場(000089)、東富龍(300171)和索菲亞(002572); 5.2A股獨有板塊–與滬港通相似,深港通將令外資得以進入中國市場獨有的子板塊。A股市場白酒、醫療保健、傳媒娛樂的比例較高,這些行業的公司具有稀缺性價值。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洋河股份(002304)、華誼兄弟(300027)和藍色光標(300058); 5.3QFII青睞的個股–根據滬港通交投最活躍的個股情況,外國投資者的買盤集中在金融、房地產、資本品等幾個板塊,這與目前QFII的偏好一致。深港通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他們所看好個股的另一渠道。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雲南白藥(000538)和美的集團(000333); 5.4A/H折價股–深市共有17只A/H兩地上市個股(遠少於滬市的69只),其中大多數已經比其相應的H股更昂貴。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個股中,我們看好萬科A(000002)。 ![]() ![]() ![]() ![]() ![]() ![]() 來源:瑞銀證券 |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8 15:22 編輯 華寶國際(336)把握消費精髓 走向品牌消費的價值窪地 作者:劉鵬 華寶集團主要從事香精香料及煙草薄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集團公司堅持以同心多元化作為根本的發展策略,以現有的香精香料以及薄片等成熟業務為核心,積極向新材料等同行業務領域橫向拓展,以及向上下遊香原料和電子煙等消費品領域縱向延伸,打造一體化香精香料產業鏈。 作為香精香料行業的領導者,集團業務涵蓋煙用、食用和日用香料香精三大領域,銷售額在同行業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在煙用香精香料領域占據絕對領導地位。本集團擁有一體化的產業鏈,並在國內外均設有研發中心,技術實力雄厚,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此外,集團在中國香精香料行業組織擔任多個領導職位,包括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等。 集團也是中國煙草薄片行業的領導者之一,其生產能力及銷售額同樣在行內占有重要市場份額,而且其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均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集團下屬公司廣東金葉是國煙局早期確定的三個煙草薄片研發基地之一,且其生產線是國內首條獲得認證的造紙法煙草薄片標誌性生產線,生產工藝獲國煙局評定為國產造紙法煙草薄片技術最高水平,主要技術指標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近年來,公司收入和利潤基本維持在10%-20%的增速。以往,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食用香料香精(以煙用香料香精為主),雖然2009年擴展日用香精香料業務,但該業務收入占比較小。自2011年收購廣東金葉以後,集團煙草薄片業務增長迅速,收入占比從2011年的8%增至當前的22%,同時產品結構變化使得集團公司整體毛利率有所下滑,這主要是因為煙草薄片毛利率低於香料香精毛利率。隨著後續卷煙新材料、電子煙等產品的共同發力,未來集團收入將迎來一段較快增長期。 ![]() 目前,集團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是朱林瑤女士,持股比例為39.3%,且持股5%以上的均為機構投資者,其中第二大股東為LazardAssetManagementLLC,持股14%。朱女士作為集團公司創始人,在企業運營、投資及市場拓展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深圳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公司在現有管理層帶領下降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香料香精業務:穩定增長,並購整合可期 並購整合可期受供需雙向增長驅動,未來香料香精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同時行業集中度較低,有望實現整合。需求方面,食品飲料行業與日化行業合並增速預計在10%-15%,煙草行業總量趨於穩定,但是結構性調整進一步擴大對煙用香精香料的需求。供給方面,產業升級轉型,供給能力將得到提升。華寶國際是國內香精香料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最完整,研發實力突出,且與下遊品牌卷煙客戶長期存在特定合作關系,我們判斷未來公司香料香精業務將能保持穩定增長,且有望帶領行業實現並購整合。 香料香精行業分析:供需雙向增長推動行業穩步前進. 香料可分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前者以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原料,經物理方法、生物技術法或傳統的食品工藝法加工而制成。後者則是指天然動植物原料或煤炭石油原料經化學方法加工而制成。香料具有較大的揮發性,香氣和香味比較單調,需要經過調和配制成香精用於加香產品後消費。目前,全球香料品種約7000種,其中天然香料大概占500種。 香精則是由香料和相應輔料構成的具有特定香氣和香味的複雜混合物,被廣泛用於食品飲料、日化以及煙草等產品之中。 ![]() 據國際著名研究結構Freedonia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香料香精市場規模達239億美元,其中香料和香精分別占1/3、2/3(食用香精和日化香精各占50%),2006-2013年複合增長率為4.1%。受食品和飲料加工業需求增長以及發展中國家消費支出增加等因素刺激,未來全球香料香精市場將以4.4%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6年達到265億美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目前我國香精香料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631.5億元,2006-2014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8%,遠高於全球增長速度。受供需雙向穩步增長,CAFFCI預測未來幾年國內香料香精市場將繼續保持在10%-15%的增速。 ![]() 下遊需求穩定推動行業持續增長 下遊行業的穩定發展是上遊香料香精行業穩定增長的持續驅動力,具體而言: 食品飲料與日化行業:增速將穩定在穩定在10%-15% ![]() 一般而言,香料香精的消費量與生活水平高低成正相關。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升,下遊食品飲料、日化用品行業經歷一段快速發展時期後以較穩定的水平持續增長,帶動上遊香料香精產品需求的穩步提升。其中,食品飲料行業收入從2006年的4571億元增至20262億元,CAGR高達20.5%;日化行業收入由2006年的1498億元增至2014年的4222億元,CAGR為13.8%。近年來,食品飲料行業與日化行業增速分別維持在10%-15%與10%左右,且食品飲料行業規模遠大於日化行業,我們判斷未來兩大行業合並增速極大可能穩定在10%-15%。 煙草行業:總量趨於穩定,結構化調整 近十年來,中國煙草行業經歷一段較快發展以後逐步走向緩慢增長,煙草總量趨於穩定,但是低焦油量、中高檔香煙占比逐步擴大,且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這將會進一步擴大對上遊香料香精的需求。 中高檔煙占比不斷擴大:以煙草行業占比高達97%以上的卷煙分析來看,在2007年卷煙年產量增速達到6.9%的頂峰後逐步下降,近年來增速都保持在1%-3%之間。但是,從卷煙收入來看,2006年-2014年卷煙收入年複合增速高達13.6%,遠高於同期卷煙產量3.4%的複合增速,且近年來我國卷煙收入增速雖然下滑較多,但是仍在5%以上,高於卷煙產量增速。究其原因,這主要是因為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帶來一至三類煙,也就是價格較高的中高檔煙占比不斷擴大,已從2008年37.8%提升至69.5%。隨著國內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以及煙草行業品牌化戰略的進一步深入推行,我們判斷中高檔卷煙占比將會繼續擴大。 ![]() ![]() 行業內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通過品牌整合和品牌培育等方式,卷煙品牌數量大幅減少,並湧現出幾大全國性品牌,單一品牌規模也不斷提高。例如,紅塔山、雲煙、白沙、雙喜等知名品牌。其中,前十大卷煙品牌銷量占總銷量比例已經從2003年的17.5%提升至2012年的55.9%,且銷量超過百萬箱的卷煙品牌數量也從無變為16個。2012年“紅塔山”、“雲煙”、“白沙”3個品牌銷量超過300萬箱,“黃山”超過200萬箱,“七匹狼”等5個品牌銷量超150萬箱,為實現“532目標”(5個200萬箱,3個300萬箱,2個500萬箱)奠定了基礎。在國家“大市場、大品牌、大企業”的發展戰略下,我們判斷品牌卷煙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 降焦減害是長期趨勢::自2000年起,國家就開始制定卷煙盒標焦油量限量標準,盒標焦油量限制標準已從2001年的17mg/支提高至目前的10mg/支,其中焦油小於8mg的卷煙銷量占比已從2010年1.9%提升至目前的14.1%,焦油小於6mg的卷煙銷量占比也提高至1.9%。相比較而言,歐美國家卷煙焦油量水平在8mg/支左右,日本則在6mg/支,我們判斷未來中國低焦油量卷煙銷量占比會進一步擴大,而焦油含量的降低必然會加大對煙用新材料、煙草薄片等產品的需求。 ![]() 產業升級改造,供給能力增強 目前歐美日等香料香精市場日漸飽和,亞太等新興市場成為最具潛力和競爭最激烈的地區,全球基本形成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低端產品和資源性產品、發達國家提供高端產品的市場格局。其中,中國企業能夠規模化生產的香料品種只有1000多種,而世界香料品種已達7000種,跨國企業則利用其品牌、雄厚技術以及現代管理理念等成為香料香精(特別是香精)中高檔產品市場中的主角,國內企業則主要在中低端市場競爭。而且國企基本退出本行業,目前國內行業呈現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同臺競技的局面。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以及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國內企業將不得不進行技術升級改造。華寶國際等國內龍頭企業有望發揮資本市場作用,通過兼並收購,實現快速成長,國內企業供給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競爭格局:集中度較低,有望實現整合 總體來看,全球香料香精市場呈現高度壟斷、高額投入的“雙高”格局。這主要是因為香料香精品種繁多,只有大型企業才能發揮其規模效應,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同時,技術改進與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品需要較高的研發支出,這也是小型企業難以做到的。例如,全球前三大香料香精公司2011年市場份額為44.8%,到2013年時提升至47%。此外,全球主要香料香精公司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維持在5%-10%,主要用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例如,奇華頓每年新增專利數多達25個。 相比較而言,前三大企業市場份額已從2009年的11.1%跌至2013年的7.3%,但是集中度還十分低,我們判斷國內香精香料行業有望實現整合,華寶國際等龍頭企業則具備較大優勢。 ![]() 華寶競爭優勢分析:產業鏈銜接緊密,研發實力突出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華寶國際優勢明顯,未來可引領行業實現整合,搶占國內中高端市場。其優勢在於: 產業鏈最完整:可解決上遊核心原料供應問題,並依托其對食品口味的準確把握能力進軍下遊食品領域; 與下遊關系密切:與下遊品牌煙草企業通過合資企業方式,形成堅定的同盟關系,產品銷售有保證; 技術實力雄厚:公司研發投入遠高於國內同行企業,十分接近國際香料香精巨頭水平,技術人員配比高,並在國內外擁有多個優質研發平臺,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公司的香料香精業務主要收入來源於食用香精香料(以煙用香精為主),2013年食用香料香精收入30.8億元,2006-2013年CAGR為15.1%,受經濟放緩以及煙草行業低速增長影響,近年來公司食用香料香精業務增速放緩,2013年增速降為2.9%,但是仍高於全國卷煙行業1.2%的增速。進入2014年,公司多年來所一直貫徹的“大客戶、大品牌”策略日漸成功,公司食用香料香精收入增速開始提升,與下遊增速放緩形成強烈反差,呈現逆勢增長。我們判斷,隨著下遊卷煙結構性調整的深入推進,以及食品飲料行業的穩定增長,公司食用香料香精業務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2008年5月,公司通過收購廈門琥珀進入日用香料香精領域,經歷三年的高速發展後因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增速開始下滑。其中,2013年板塊收入大幅下滑則是因為出售盈利能力較低的雲南華香源所致。然而,公司積極調整發展策略,迎合國內洗衣液快速增長的新趨勢,降洗滌業務打造成已成廈門琥珀收入占比最大的業務。隨著產品結構的優化,公司日用香料香精業務重新實現正增長,我們判斷未來幾年公司該業務將保持低速穩增長,同時板塊年收入在1.7億港幣左右,占比很小,對公司整體業績影響較小。 ![]() 產業鏈最完整,下遊關系密切 一直以來,香精香料業務是集團公司穩定發展的基礎,為此集團公司逐步向香精香料行業上下遊延伸,形成全產業鏈覆蓋,目前是行業內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同時,集團公司還與下遊知名煙草企業采取合資建廠的方式,形成堅定的盟友關系。具體而言,包括: 上下遊滲透,產業鏈最完整:集團在廣東、江蘇、湖南以及非洲等地建設有原材料提取中心,確保香料香精原料供應穩定。同時,集團公司以香料香精為依托向食品飲料行業延伸,全資子公司華寶孔雀已推出具有獨特口感的冰淇淋、巧克力棒等產品,未來將會持續滲透飲料、休閑食品。 與品牌煙草企業形成特定合作關系:在發展早期,集團公司就與知名煙草企業建立合資企業以及並購的方式,保持公司在煙用香精香料市場穩固的地位。目前,全國十大卷煙品牌企業已經全部成為公司的最終客戶,其中八個還將公司定為自己煙用香精的核心供應商。例如,集團公司前五大客戶占集團總收入的51.8%左右,最大客戶雲南中煙則占20.1%。此外,集團公司還與廣東中煙、湖南中煙等企業共建研發實驗室,進一步強化合作關系。我們可以判斷,隨著煙草行業結構性調整,國內品牌卷煙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集團公司將成為最大香精香料行業的最大受益者。 ![]() ![]() 研發投入高,技術實力雄厚高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華寶國際技術實力十分雄厚,不僅研發投入高,而且擁有眾多優質技術平臺,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從2007年到2013年公司研發支出占比從2.1%提升至5.7%,2013年研發投入達到2.4億港幣,並在過去五年時間內獲得發明專利數量達100多個。目前,華寶國際研發投入水平十分接近國際香料香精巨頭,且遠高於國內同類公司。其中百潤股份2013年研發支出占比高達14%,主要是因為其營收收入很低,2013年僅1.3億元。 ![]() 作為香精香料行業龍頭企業,華寶國際在研發方面軟硬實力兼備。一方面,公司研發團隊不斷壯大,2013年達到460人,其中外籍專家18人,資歷超過20年的資深專家41人,分布於公司的各領域。另一方面,集團公司在國內外擁有多個技術研發平臺,其中位於美國和德國的實驗室可以讓公司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對接,利於公司在中高檔香料香精領域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 煙草薄片及新材料:至少還有一倍空間 煙草薄片又稱重組煙葉、均質煙葉。主要由煙末、碎片、煙梗或低次煙葉加入膠粘劑和其他添加劑等組成性狀接近甚至優於天然煙葉的再造煙葉,其具有成本低、填充性好、能降低煙焦油量並保持原有品牌風味等優點,且國家煙草專賣局在十二五規劃中將此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煙草薄片的制造方法主要有輥壓法、稠漿法和造紙法3種。其中,造紙法已經成為主流工藝,可以為卷煙加香、加料提供新的載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為卷煙配方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我國煙草薄片的研究始於1998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和從好到優三個發展階段。目前國產煙草薄片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也逐步從四、五類低檔卷煙配方中轉向一、二類品牌卷煙配方之中。整體而言,我國卷煙使用煙草薄片的比例並不高。根據我們測算,現在國內卷煙中煙草薄片添加比例大概在8%左右,考慮到我國卷煙市場降焦減害是長期趨勢,品牌卷煙市場份額逐步提升,煙草薄片添加比例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此外,國外煙草薄片添加比例已經達到20%,“555”、“萬寶路”等品牌卷煙的添加比例甚至已經達到了25%、35%。理論上,我國煙草薄片市場潛在空間是現存規模的兩倍以上。 假設: 參考2014年,我國卷煙年產量為5099萬箱,單箱耗絲量約35kg; 考慮到江蘇、雲南、安徽等地煙草薄片生產線投產,以及存在部分進口煙草薄片,預計全國煙草薄片使用量約10-15萬噸; ![]() 目前,華寶國際總產能在3.15萬噸,並在行業內占有重要市場份額,生產技術水平屬於領先水平,未來將其子公司廣東金葉二期煙草生產線為國內首條獲得認證的造紙法煙草薄片生產線,生產工藝也被國煙局評定為國產造紙法煙草薄片技術最高水平,主要技術指標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2010年11月,公司收購金科集團,2011年1月又完成對廣東金葉的收購,隨後公司煙草薄片業務經歷了三年的高速增長。2014年上半年,公司煙草薄片業務增速大幅降低,這主要是因為:1)江蘇、雲南等地的煙草薄片廠陸續投產,行業供不應求局面大幅緩解;2)2013年天然煙葉產量提升,國家煙草局加大對天然煙葉的收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添加薄片的積極性;3)煙草企業2013年薄片采購力度較大,且庫存較高,在國煙局“盤活庫存、有效降低原料存量”宣傳下,各煙草企業薄片采購量下降。 面臨行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大,公司積極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推動行業薄片添加用量,並嘗試向海外市場擴展,以保證薄片業務的持續高速增長。作為薄片行業領導性企業,我們判斷公司研發技術實力強,極有可能推動行業進一步提高薄片添加量,打開行業成長空間,未來薄片業務持續帶動公司快速發展。 ![]() 此外,新材料業務也是公司未來的一大亮點,截止於2014年9月底,新材料板塊已貢獻4387萬元收入。為了滿足下遊煙草企業在技術和產品創新、達成降焦減害指標等方面的迫切,本集團已建立了卷煙煙氣傳質、新型梗粒處理、特種煙草薄片等技術平臺,目前正步入收獲期。其中卷煙傳質技術平臺已投產,例如口味型膠囊已經應用於高端新產品的濾嘴中,包括人參、清涼、煙草、果味、酒味等類型,同時還擁有其它口味,未來將根據市場的喜好的趨勢陸續推出。在新型煙梗處理技術平臺方面,中試生產線設備和工藝進一步的完善和調試,預計在今年將取得初步的收入。 ![]() 電子煙業務:有望再造華寶 在全球控煙的大背景下,健康生活觀念也深入人心,電子煙作為一項時尚的替代品正蓬勃發展。近年來全球電子煙市場年增速幾乎都維持在三位數,占傳統香煙市場比率已達到3.4%。而中國電子煙市場才剛剛起步,僅占傳統卷煙市場的0.1%,而且尚無比較有競爭力的品牌出現,我們判斷未來國內電子煙市場規模在千億級別。華寶國際在電子煙的核心要素,也就是產品風味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未來有望成為行業領導者,預計預計3-4年可再造一個華寶(收入規模達到20-30)億元)。 電子煙介紹 電子煙又稱電子香煙,不僅具備傳統香煙的味道,同時又可以避免香煙所帶來的各種危害,主要用於戒煙和替代香煙。電子煙主要由鋰電池、液體揮發物(煙彈)、加熱絲、壓力傳感器、控制電路板,發光二極管等元器件組成。現在國際上流行的電子煙由中國人於2004年發明。 我們判斷,未來電子煙將逐步替代傳統香煙。相比較於傳統香煙,電子煙在消費成本、社會影響以及口感等方面都具備很大優勢。據英國一大型電子煙零售店調查分析,絕大部分消費者使用電子煙是出於自身健康、省錢、對於電子煙的喜愛以及代替香煙等方面的考慮。 ![]() ![]() 電子煙市場:處爆發前夜,未來規模在千億級別 通過對比國內外電子煙市場,可發現國際電子煙市場發展較成熟,幾乎每年均以三位數增速飛快增長,預計2017年達到100億美元,國際傳統煙草巨頭紛紛進軍這一藍海市場。相比較而言,國內電子煙市場尚處開發之中,缺少品牌性企業。隨著國內電子煙行業的進一步規範,以及禁煙力度的加大,我們判斷未來國內電子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海外電子煙市場:正處高速發展時期 近年來,全球電子煙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幾乎每年都是以三位數增速增長,2014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7.6億美元,僅是傳統香煙市場規模的3.4%,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其中,2014年增速降至84%,這可能受部分國家加強電子煙管制影響,例如,巴西和澳大利亞已經禁止電子煙,要求先進行更多的研究支撐。 盡管各國可能會加強電子煙管理,但是未來幾年電子煙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根據WellsFargo和Bloomberg測算,2017年全球電子煙市場將達到100億美元,是現存市場規模的3倍多,而傳統卷煙市場將由2014年的800億美元降至725億美元,且電子煙最早可於2024年超過傳統卷煙市場規模。 ![]() 隨著電子煙市場的快速擴容,Blu、Njoy等知名電子煙企業脫穎而出。2013年,全球前六大電子煙制造商占總市場份額的38.9%,其中Blu公司(2014年7月被ImperialTobacco收購)排第一,收入高達2.3億美元,其它五大公司均為獨立電子煙公司,無傳統煙草業務。 ![]() 面對電子煙市場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以及對傳統香煙市場的巨大挑戰,國際傳統香煙巨頭也紛紛進入電子煙領域。例如,PhilipMorris等傳統香煙巨頭均通過自主研發或者並購相關標的來發展電子煙業務,從而與日漸萎縮的卷煙市場形成互補。但是,中國煙草總公司並未開展電子煙業務,發展較慢。 ![]() 國內電子煙市場:尚處發展初期,潛力巨大 相比較於國際市場,國內電子煙市場尚處發展初期,雖然我國卷煙生產量和消費量約占全球的40%,但是國內電子煙銷量十分少。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電子煙銷量約1.2億只,按照每支電子煙相當對20支傳統香煙計算,可折合成36億支卷煙,僅占整個卷煙市場的0.1%。目前,深圳已成為全球電子煙生產基地,主要為國外銷售商做貼牌生產,90%銷往國外。而且,國內現有電子煙品牌市場知名度不高,國內“戒煙類”產品市場競爭相對比較溫和。 國內電子煙市場發展較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電子煙市場尚未納入規範監管範圍,國內企業品牌力不強:國內對電子煙尚無明確定義,缺乏行業規範,大多數制造商依靠價格戰搶占市場,產品質量較差,使得消費者對電子煙產品缺乏信心。目前國內主要品牌有如煙、康誠一品、歐凡爾等,價格從技術員到上萬元不等,其中如煙作為國內最大品牌也因品牌運營失敗被帝國煙草收購; 國內禁煙力度相對較低,,且電子煙與卷煙價格差距不明顯:相比於美國等地,國家禁煙宣傳力度有待加強,且卷煙價格相對其它國家較低,造成電子煙價格優勢不是很明顯。全球範圍內,僅俄羅斯、韓國、印度等幾個國家的卷煙價格低於中國。 我國相關法規與創新政策仍局限於傳統煙草行業::國家煙草專賣局2011年印發的《煙草行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管理辦法(試行)》通知,要求鼓勵科技人才在煙草育種、煙葉栽培、卷煙工藝等方面的創新,且《煙草行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也是希望通過生物技術手段來獲取低毒害的煙草來源和制造工藝; ![]() 隨著吸煙所帶來的問題日益嚴重,政府將進一步強化禁煙運動,民眾健康意識也會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電子煙行業即將迎來規範發展。據中國電子煙行業協會介紹,有關電子煙、煙具的企業標準已獲得批複執行,且行業標準已在計劃中,預計今年底推出。屆時,中國電子煙行業將邁入蓬勃發展時期。以美國為例,2010年12月,美國聯邦法院勒令FDA停止執行禁止從中國進口電子煙的規定,自此電子煙在美國完全合法化,後續幾年美國電子煙行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 2014年國內卷煙銷量約25495億支,我們測算未來電子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我們假設: 民眾吸煙量不發生變化,電子香煙按照一定的比率對卷煙進行替代,即每年電子煙銷量折算成卷煙後的總銷量為25495億支; 每支電子香煙吸口數相當於1包煙; 每支電子煙單價,以及電子煙對卷煙替代率如下表 因此,電子煙市場規模=總卷煙銷量×電子煙替代率×電子煙單價÷20 ![]() 華寶國際競爭優勢:從核心入手,抓住煙民的“味” 電子煙的核心是煙彈,風味決定一切,華寶是這方面的行家,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公司已經很早開始電子煙香精的研究。 今年公司開始推廣快消品類的業務,不含尼古丁的電子提神類品牌產品,該產品符合年輕人需求。預計該產品通過符合年輕人需求。預計該產品通過3-4年再造一個華寶(收入規模達到20-30億元),億元),這種不含尼古丁產品在發達國家可以占到煙市場的這種不含尼古丁產品在發達國家可以占到煙市場的10%,國內僅0.01%。。二代煙盒將集合多種功能:不僅可以為電子煙充電,還可以當作充電寶,一物多用,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公司估值全球最低,戴維斯雙擊,一倍以上空間,首次給予最高“買入”評級 公司以香料香精業務為基礎,逐步向上下遊滲透,業務已涵蓋食用香精、日化香精、煙草薄片、食品飲料、電子煙以及新材料等。其中,香料香精業務在行業穩增長、集中度提升的同時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煙草薄片市場公司處領導地位,未來將帶領煙草行業進一步加大對薄片的使用量,仍存在巨大增長潛力,且降焦減害型新材料產品正步入收獲期;電子煙業務,公司立足於風味這一核心要素,未來幾年極有可能再造一個華寶。 盈利預測與核心假設 香料香精:行業穩增長,整合在即,公司在中高端市場對外企替代,有望獲取行業超額收益,保持5%-15%增長; 煙草薄片及新材料:薄片添加比例提升,新材料進入收獲期,保持20%左右增長; 電子煙:行業處爆發前夜,收入放量增長;實現複合100%以上增長銷售費用率:收入增長較快,穩中略降。 管理費用率:基本保持穩定。 毛利率:隨著低毛利率的煙草薄片占比提升,綜合毛利率略降,但是總利潤水平大幅提升 我們預計公司未來以每年10-15%的速度成長,並且有高於內地市場的分紅率。考慮到增長動力明確空間大,可持續性好,且換屆風險已經消除。加之滬港通,公司估值顯著低於百潤股份等內地公司,有較大提升空間。考慮到公司帳上近40億元.現金,扣除現金後只有8倍。嚴重低估。不考慮外延。預計14-16年EPS為0.62/0.0.69/0.77元,給予16年21倍(海外類似公司都有15-20倍,且有品牌產品放量),12個月合理估值16.1元,預計目前股價還有一倍以上空間。 ![]() 風險提示 食品安全事件,行業惡性競爭,電子煙監管政策趨嚴。 來源:國信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http://xueqiu.com/8301293543/50796458
首募钱厚雪球号正式改名深港通头等舱,关注雪球账号,连接港股资深投资人,领航投研关键信息脉动。
导读:
港股市场腥风血雨,恒指单日暴跌5.84%呈现加速下跌之势,经历多次金融危机的港股资深投资人如何思考?保护好现金,保持对潜力公司的深度持续跟踪,在
合适的价位果断下手!这几乎是头等舱资深投资人相对一致的观点。围绕“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头等舱内正展开激烈的探讨。
港股投资仍是孤独者的战斗 暴跌中寻找“反脆弱标的”
港
股投资者历来都是孤独的战斗者,在资金层面没有内地资金的支持,在定价方面没有外资的同等权利的背景下,他们穿越了多轮牛熊更替,在牛市中仍保持谨慎,在
熊市时仍保持乐观,相信市场自身力量的平衡。头等舱某位资深港股投资者认为,就像2011年那样,这次的暴跌是大家多年难得的机会,“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够
吃几年”。
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尤其是没有亲娘的港股市场,必须是自己救自己:战略方面,高度关注“大幅增持+高息低估值+暴跌强反弹”三大主线,战术方面,首先保证现金的安全,寻找最合适的机会果断出手。
杀
不死我的,使我强大。既然黑天鹅时间无法避免,那就想办法从中获得最大收益。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
碎,所以玻璃杯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非但没
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而对于投资,优质标的的非理性下跌往往能投资者带来数倍的收益,比如2011年欧债
引发的港股下跌中,很多投资者找到了十倍股,这样的标的可以称为“反脆弱标的”;而有些标的经过系统性风险后股价虽无法回到高点但是仍有反弹,这种标的称
为“强韧标的”;最后一种标的,打下就一直趴下了,这种标的称为“脆弱标的”。如何区分这三种维度的标的,笔者认为,下跌中公司大比例回购、常年高派息以
及暴跌大反弹这三个参考标准是“反脆弱标的”的三个必要条件。我们不认为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全部都是优秀的公司,但是我们相信大部分优秀的公司应该符合这
些标准;同样,我们也不认为目前是买入某支股票的合适时机,但是我们相信在港股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下,超跌之中必然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
第一个必要条件:近期参与回购/增持的市场公司
我们统计了7月6号以及7月7号两天港股主板市场发起回购以及管理层/股东增持的公司数据,结果显示一共有38家公司参与了公司股票的回购与增持,且今日平均跌幅6.3%。
第二个必要条件:常年高派息的公司
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一方面体现在股票流动性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股息方面,而流动性价值离不开公司的股息价值,因此常年派息的上市公司是“反脆弱标的”的必要条件。(下表罗列了香港主板3年平均股息率大于10%的所有个股,若您想获取全部股票名单,请与小通联系)
第三个必要条件:暴跌大反弹
由
于港股T+0以及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某支股票可能一天就会经历估值的严重低估以及估值修复的行情,这样的行情就是暴跌大反弹。暴跌是由于信心的严重
扭曲,而反弹是由于蛰伏的投资者乘机收集筹码,当然他们之前一定做了肯多功课。下表罗列了今天最低价到收盘价振幅超过30%的个股(剔除了估值离谱的若干
股票),可以发现很多熟悉的标的就在里面。
台灣社會紛亂,經濟低迷,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大學應提供什麼價值觀給學生? 資源有限的高等教育,面臨國際上的人才競爭,又該如何突圍? 《今周刊》特地專訪台大校長楊泮池,談他的憂慮與建言。 撰文•郭淑媛、林思宇 楊泮池 出生:1954年 現職:台大校長、中研院院士 經歷: 台大醫學院院長、 台大醫院副院長、內科部主任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婚姻:已婚,育有1子1女台灣很小,天然資源有限,可以跟人家比拚的是人民教育素質 好,譬如捷運站、電影院排隊井然有序,我們應利用此優勢。雖然大家會抱怨很多事,但應看久看遠一點,這些優勢應該更把握,讓它好能更好,但最近大家沒有把 這件事做好,這是我比較關心的。」台大校長楊泮池以他一貫不疾不徐的聲調,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不待提問,第一句話就道出他對台灣社會的憂慮與期待。 台灣社會近年充斥焦躁情緒,政局混亂,經濟低迷,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大學身為社會良心,能否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楊泮池在八月初反黑箱課綱運動時曾提出,「若課綱微調程序有瑕疵,應停下來好好溝通,把民主程序走完」主張,擲地有聲。 在此同時,台灣高等教育近年面臨中國、新加坡與香港強大的人才競爭壓力,身為大學龍頭,台大要如何因應? 訪談過程中,楊泮池雖擔心年輕人未來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但面對諸多問題,他多是正面思考。對學生,他強調要發揮利他精神,鼓勵挑戰權威,培養多元能力;對社會,他呼籲投注更多資源在高等教育,並倡議產學合作,給年輕人更多機會。 在他背後,是高掛在校長室牆上的台大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楊泮池所思所想大概也從這裡出發。以下為訪談重點:談利他 一定要做一些對社會正面的事台灣社會缺乏正面能量,我希望以正面思考來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什麼方向是對的。 以前當醫學院院長時,新生進來,醫學人文課第一堂,我會告訴學生,你進到台大,是社會給你很多機會,希望你畢業後,一生一定要做一點事,這件事不論多微 小,對社會是要正面而且幫社會往前走,每個人都這樣做,社會會更有競爭力,更和諧且更永續發展;事實上,在各行各業都要有這個想法。 以前台大學生注重書卷獎︵各系全學期學業總平均前五%學生可獲獎︶,在意比同學多○.一分,但多這○.一分又怎樣?我出任校長後,全面推動利他獎,由學生 自己選,希望鼓勵同學做對社會有益、正面的事或典範,幫助同學、社會或弱勢,發揮利他精神,在校慶、院慶時頒獎表揚,在學生申請學校留學時,我們會大力強 調這點。 利他獎在台大醫學院實施六年,在整個台大實施二年,成果是很多學生感受到利他精神的鼓勵,會組社團做有益社會的事。 利他是關心周遭的人以及關懷社會,你能想到並幫助人,即使再小,每個人都這樣想,整個社會累積起來就很多。 學生畢業來找我,我會告訴他們,台大學生畢業二、三十年,相對來說,在各行各業會有成就,但希望大家追求成就時必須有所選擇,如果是用掠奪式、讓周遭的人會損失或痛苦,這是不應該的。 成功有很多方式,你可以同時幫助別人,而且也讓自己有成就。 談學運 盲目相信權威,無法青出於藍談到學運要回到教育的本質。醫學院第一堂課,我也會跟學生講,不要盲目地相信權威。你希望學生青出於藍,但若學生盲目相信權 威、相信教科書與老師講的話,就無法跨過門檻,學生表現永遠無法比老師好,因為很多教科書寫的不一定對,你一定要有能挑戰權威的想法。 這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應該容忍並鼓勵多元,讓學生有多元思考能力,包容學生批評你、讓他說出不同意見。 延伸來看反課綱運動,應該高興學生能表達意見,不是學生聽老師講才是好學生,對不同看法應用包容方式,好好溝通,事情會比較好。 談高等教育 應正視教授頻被挖角警訊人才是正常分布曲線,台灣要有競爭力,得讓分布曲線往好的這邊走。高教人才投資應更多,但現在是反過來,比起中國、香港、新加坡差太多,人才一直被吸走,不止好學生被吸走,連老師都被挖走,台大有這種危機。 這是警訊,政府應有策略,很多事不是學校可處理,經費有限;中國的北大、清華經費是我們五倍、十倍,甚至連復旦、浙江等一堆學校經費都比台大多,你怎麼跟人家競爭?人家投資更多,我們會一直被拋在後面。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對台大有幫助,讓我們進步,但別人比我們更有錢,進步更多。邁頂計畫這幾年一直縮,也進入尾聲,政府應更有視野一點,讓國家有競爭力的投資若不做,問題會很嚴重。 目前整體教育經費是增加的,但應好好思考,全面照顧、均分就會死掉,一個制度FIT︵適用︶所有學校會很慘,齊頭式平等,讓我們更沒有競爭力。 台大目前只能開源節流,用最少資源維持競爭力,盡量讓與產業界合作的經費來幫忙資深老師,再把大部分資源來幫忙年輕、新進的老師,讓他趕快站起來。 台大今年有十幾位老師被挖走,電資、管理學院等各系所都有,被香港、新加坡、澳門以五倍薪水挖走,無法聘到好老師,讓我更擔心學校發展。我們的薪水相對其他國家差很大,有些系所是校友捐錢用永續的方式幫忙新進老師,但也只有三年、五年,更不是每個系所都可做到。 除此之外,目前有些大學系所招不到人,台大還好,被視為較無競爭力的科系要動態調整,但全面減收是不對的,很多企業在萌芽階段,減收業界需要的碩博士生人才,企業會更慘,要更有彈性。 對人文社會科學,學校則會多開一些課程,讓學生具備多方面專長,如資訊處理、金融、經濟、管理等,讓學生畢業可以跨足不同職場,多元發展會更好。 至於大學學費是否調漲,得看社會氛圍。學費漲幾千元,對校務基金幫助有限,政府稅收投注高教是應該的,硬要漲學費得要好幾倍才夠,必須等社會經濟好一點時再來大改變,現階段要大改變可能社會無法承受,不是很妥當。 談技職教育 薪資不該與學歷掛鉤技職教育很重要,人才不一定要名校畢業,在各行各業專業上做得非常好就是人才,社會應調整觀念。目前社會上一個很大的隱憂,是技職教育 變成升學主義。社會價值觀也要改變,薪資結構與學歷掛鉤絕對不對,應與能力掛鉤,甚至有能力就應當Leader(領導者)。 此外,現在高中只上二年半,很多高三課程都沒在上,學生推甄無論過了或沒過都無心上課,高中校長就說,希望把高中三年還給高中,才能把學生教好,大學把選才時間稍微延後會比較好。我也覺得要調整,這影響很大,學生到了大學,基礎科學能力不夠,我們須花更多精神去教。 談產學合作 將學生訓練成業界需要人才我們應該要用健康宏觀的角度看待產學合作,讓學用落差減少。台灣電子業要更領先,若沒有足夠研發人才會很慘,企業界會抱怨學校沒有培養需要的人才,其實學校與業界要共同培養需要的人才。 業界老師專業很強,可以來當實務老師,共同來指導學生。我們的老師也可以與業界合作,共同研發他們需要的東西,碩博士生可以被訓練成業界需要的研發人才。 台大大學生畢業後大部分會留在學術界,但以比例來看也有很多人會到業界服務,所以我才會希望企業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知道企業文化與專業知識的需求,他們回到學校才可重新規畫學習課程,以符合業界需要。 不過,老師兼職、產學合作或借調,教學時數一定要維持,或要有替代人力來幫忙教學,因此產學合作有回饋機制,很多資源是來補足人力,一定要在規範下進行。 整體來說,我會擔心年輕人如果沒有更好機會、沒有更好競爭力,那麼,台灣的未來發展是令人擔憂的。 面對低薪環境,年輕人要勇敢一點,外面環境有很多挑戰與困境,光是抱怨於事無補,最重要是讓自己能把握現在,抓住現有的機會。社會也要鼓勵年輕人,不吝於給年輕人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闖、站起來。 台大EMBA校友經常會問我,是不是需要捐助清寒獎學金,我會說,我們的確有需要,但我對EMBA校友有不同期待,因為他們都是奮鬥成功的典範,應回過頭 來給學弟妹或其他年輕人更多機會,到他們的企業或公部門去實習或學習。結果,有家企業今年增加三十二個實習機會,其中十六個給台大,送他們出國去實習。 有些人說台灣一代不如一代,我看不是這樣,只要有機會,年輕人真的可以做得比我們更好。
|
||||||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