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楊書健﹕市况未明 房託避險兼抗通脹

1 : GS(14)@2016-07-26 07:44:58

【明報專訊】今年夏天,地緣政治變動頻繁,令投資環境充滿變數。筆者有客戶將本來預留投資實體房地產的資金,改投於房託基金。尤其歐洲局勢未明,不少客戶原先決定投資於歐洲,亦都改成觀望態度。這類投資者,包括大型機構,亦有個人投資者。原來已有吸引力的房託類產品,於當前局勢,則更有分散風險之效。

亞洲房託組合 著名地標佔八成

實體房地產,必然牽涉不少資產獨有的風險,房託基金,投資標的涉及不同經濟體,物業數目亦較多,因此風險或會較為分散。在巿况未明時,房託基金能為投資者產生現金流及長期回報。再者,各地房託受法律所限,必須將扣除成本後的租金收入,以股息派發。在巿况未明之際,擁有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極為重要。兵書所言的「屯田論」,就是將戰亂的荒田,盡快恢復出產,製造經濟實力面對下一場戰役。本港某名巨富,則將屯田論延伸,認為資產必須產生現金流,才能穩定投資組合,繼而進可攻、退可守,支持其他較高風險的投資活動。

另外,亞太區房託以及其他收租股,普遍持有最優質的房地產資產。比如本港的中環區,幾乎所有的甲級寫字樓都屬於上巿公司。升巿時,優質房地產的加租能力較高;跌巿時空置率亦以較慢速度上升。因此不少大形機構投資者,都希望能在全球的主要經濟中心,吸納最優質的房地產。我們亦有為大型機構投資者設計一個投資組合,在亞洲地區吸納十數隻地產股及房託,組合中,八成半以上的資產,都是著名地標。長期持有這類投資組合,回報往往比房託指數更高,則是巿况未明時候的好選擇。

過去幾年,全球金融經歷了低息期。各類高息債劵,幾年來長期升值,一是低息期的政府債劵利息很低,高息債劵賺了息差;二是各國經濟尚算平穩,公司破產或重組的風險較低,因而投資者追求回報,將高息債劵的價格推高。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看來美國方面的加息幅度會更慢,但是某些經濟體的破產風險卻慢慢增加。未來高息債劵繼續升值的空間,相對較小。

租金長期回報掛鈎通脹

債劵另一短處,是現金回報不會增加。假如買了帳面值100元的債劵,利率是3厘,無論經濟狀况如何,現金回報仍為每年3元。假如通脹率超過百分之三的話,那麼雖然投資者得到了3元的現金回報,但是整體而言是跑輸通脹。所以機構投資者明白,通脹是持有長期債劵的主要風險,而會吸納其他類型的投資,提供能對冲通脹的現金回報。

地產租金,中短期受當地的供求影響,表現一般較為波動。但是長期回報,卻跟通脹高度掛鈎。樓價的長遠趨勢,則與租金掛鈎,因此通脹率較高的經濟體,樓價的長期走勢會較好。所以房地產以及房託,都被視為抗通脹的投資項目。現今巿况未明,投資者一旦決定觀望,等待期或長至一、兩年,因此完全持有現金,讓通脹蠶食購買力,亦非良策。這也許解釋了為何最近客戶將資金轉投房託市場。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07&issue=201607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24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03 23:34:29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64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10 13:37:37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425

港股高位整固 看好房託基金和地產股 黃國英

1 : GS(14)@2016-09-24 14:11:4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57716


最近港股開始在高位整固,指數實際的上落幅度很窄。投資者預期將會出現較大規模的調整,始終多數人都經常恐怕股災很快就會來臨,不過這個想法,很大機會是過分悲觀。

回顧今次升浪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對於各國持續量化寬鬆的預期。所以各類資產價格均有所上升,而市場亦接受回報率下降,例如股息率和債息都已下跌不少,投資者卻仍然繼續搶購。所以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資產價格大幅下挫的機會,並不是太高。不過,股市要出現明顯突破,同樣也是困難重重,所以指數維持在高位整固的機會相對較大。
房託基金(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回報較高,買賣亦方便,估計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持續流入這板塊。

美國的情況亦很類似,也都是在高位整固。悲觀派的投資者,往往在這時對大市的波動太敏感。執筆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兩個交易日前才創下新高,回落不過1-2%,便已經被當成股災看待,絕對是無必要。其實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想,股災很少在這麼多投資者預期的情況下發生。既然市場上仍要有一大班人未相信,可以反映出市況也不算太過瘋狂,升勢反而有機會是立心長線持有資產的投資人儲貨而觸發。若然真是如此,即使大市無力再上升,股價暴瀉的機會同樣不大。

故此自己對於港股後市,並非全面看好,反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維持現時兩極化發展的格局,甚至會演變成日後的常態。自己看好的板塊,其一是本地的房託基金(REITs)。市場現在逐漸明白,以REITs作為房地產投資的替代品,與實物相比,回報較高之餘,買賣亦比較方便,費用更低,所以中長線投資者的資金,將會持續流入這個板塊。而在資產型股票受捧的大環境下,本地地產股也是自己看好的另一板塊。

至於看淡的板塊,主要是金融股,特別是中資金融股。它們的股價大部分只是靠股息支持,然而分析股價的去向,股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公司盈利的前景,更為重要,這方面可謂乏善足陳。另外一個很容易忽略的不利因素,是不經不覺間人民幣匯率其實已經回落不少,跌至心理關口。如果人民幣匯價又再破底,雖然對於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未必如上次般大,可是明顯會打擊中資股的投資氣氛。

策略上,自己會根據上述對各板塊的看法,趨吉避凶。對於看好的板塊,也就是本地REITs和地產股,最好採取買入後持有的策略,不要太多動作出出入入,靜候市場因對回報率要求下降,為資產型股票帶來重估,待整固後再度發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65

曾淵滄專欄:星洲房託息高看俏

1 : GS(14)@2016-10-18 08:13:58

上周末再到新加坡開投資講座,發現現場聽眾中不少人對港股興趣甚大,現在網上買賣股票方便,新加坡與香港之間沒有時差,因此新加坡股民炒港股、香港股民炒新加坡股都同樣方便,同場的講座中,也有其他講者很努力地推薦在新加坡交易所的中國A50期貨,是的,A50期貨已成了新加坡交易所最成功的產品,全球的大鱷都到了新加坡炒中國股市期貨而不在中國炒,這也是一項有趣的現象。我身為新加坡交易所於香港的代言人,也該為新加坡本身的股票說說好話,目前,新加坡股票中比香港強的,最主要是房託股(REIT),新加坡的房託股平均收息率比香港高,喜歡收息的股友不妨留意。2007年我寫了《迎戰轉勢》,指出當時的股市已到了轉勢之時,即將大跌。2015年我再寫了《機不可失》,指出當時的內地A股也處於轉勢之中,即將趁滬港通而大升,上述兩本書當時的情況為背景而來,較早理論的論述,最近,我又寫了一本書《市場告訴你轉勢的7個啟示與機遇》。這本書就從理論上提出如何觀察市場的轉勢現象,有興趣的人不妨到書店看看。內地於去年開始放寬打壓房地產的措施,很快地房價又創歷史新高。兩三個月前,多個城市又開始新的打壓措施,不過近日多家內房股公佈今年9月的銷售成績,仍然是非常好,暫時而言,內地民眾買磚頭的熱情暫時仍然壓不下,而各城市的市政府至今為止所推出的新打壓措施仍然未算強,相信也不會推出太強的打壓措施,因為數年前太強的打壓措施,嚴重打擊了地方政府的收入。



曾淵滄財經評論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8/198039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18

房託 地產股4個月最差

1 : GS(14)@2016-11-17 11:10:56

【本報訊】美大選出現爆冷結果後,本港銀行股明顯跑出,息口敏感股則成輸家,根據以往經驗,倘美債息持續向上,有關局面料可持續。大選落幕一周,恒指埋單累跌628點或2.8%,僅五分一亦即10隻恒指成份股報升,當中4隻屬本地或國際銀行股。中銀香港(2388)與滙控(005)是升幅最多的恒指成份股,近一周齊升約4%。以美國為出口市場的利豐(494)大選後則勁跌12%,成表現最差的恒指成份股。地產股、收租股及公用股等息口敏感股,大選後幾乎全部報跌,一周累恒指跌180點,相當於大市期內近三成跌幅。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恒生房託股指數及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昨齊創逾4個月低。對於特朗普贏出大選後出現美債息飆升的局面,瑞信直言感意外,因預期特朗普勝出會觸發市場避險,美債息應下跌。瑞信又指根據經驗,相對防守類股份,美債息升有利銀行股,亦利好資源股及能源股等周期性股份。不過該行提醒,隨着債息上升,市場對通脹重臨的憂慮之後或會升溫。地產股早前受政府辣招打擊,債息近日急升對該板塊雪上加霜。大和指政府辣招將導致市場短期較淡靜,料地產股股價短期內僅窄幅上落,未來幾周不會有任何突破。不過收租股料追落後,因未來有數項正面消息支持,包括深港通開通後更多內地企業來港、中環中心售價料創寫字樓市場新高等。市況方面,恒指昨先升後回,收市跌43點或0.2%,收報22280點;H指跌35點或0.4%,收報9362點。主板成交658億元,港股通淨吸資額佔全日額度1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7/198364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64

80後黎家良上車拒買一手樓 中產收入只住居屋細戶 投資房託賺第一桶金

1 : GS(14)@2017-06-22 15:08:39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971&issue=20170622
【明報專訊】本港住宅樓價近年屢創新高,年輕人買樓難成為社會問題。2007年大學畢業至今剛好10年的黎家良,2年前以約420萬元買入秀茂坪居屋曉麗苑約500方呎單位作婚後自住之用。另外,黎家良曾在銀行工作逾8年,之後任職於向銀行轉介按揭客戶的公司,在是次訪問中,他將自己的上車路娓娓道來,並且教授一些在現時市况下借按揭買樓的實戰心得,值得計劃置業的人士參考。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黎家良能夠在2015年、大學畢業8年便買樓結婚,在同齡人中算是「人生勝利組」。不過,他自小與父母及弟弟住在佐敦渡船角舊樓,並不算贏在起跑線,能夠較大部分「80後」早一步買樓,主要歸功於投資有道、事業晉升及夫婦同心等3個因素。

2007年大學畢業後,黎家良在會計師行工作幾個月,至2008年上半年轉職至創興銀行將軍澳分行任客戶主任,月薪1.1萬元。在他通過試用期後的翌日(9月15日),美國投行雷曼兄弟便宣布破產,引爆全球金融海嘯,環球股市大跌,由美國按揭貸款打包而成的「迷你債券」出現違約潮,不再派發利息及本金,不少港人經銀行認購「迷債」損手,令業內投資產品銷售亦步入冰河期。客戶對投資產品的興趣大減,創興當時轉攻稅務貸款,以息率低至2.8厘吸客。

金融海嘯後買冠君 已獲利逾30萬

股神巴菲特有一金句——「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而黎家良2008年11月把此理論付諸實行。他當時見到冠君產業信託(2778)股價跌至約1.5元,息率達20厘,而他多次到冠君旗下的旺角朗豪坊商場實地考察,發現內地旅客如潮湧至,生意未有受金融海嘯影響,估計冠君日後派息穩中有升,於是他便向創興借入10萬元稅貸買入逾6萬股冠君。

由於黎家良2008年11月買入冠君後持有至今,期內該房託累計每單位派息近2元,故他已收回成本有餘;以冠君昨日收報5.07元,估計他帳面獲利逾30萬元。

要揀「月底有盼望」的工作

2008年執平貨賺大錢的機會可謂十年一遇。不過,黎家良透露,自從2008年借稅貸買入冠君後,其後8年他幾乎每年均借稅貸買入派息理想的「本地薑」優質股,當中包括領展(0823)、置富產業信託(0778)、數碼通(0315)及港鐵(0066)等,他最新買入的股票是載通(0062),加上近年他亦有投資英國及日本房託,該投資組合為他平均每月提供可觀的派息收入。

除了投資外,透過事業晉升令收入增加亦十分重要。黎家良認為,年輕人選擇工作時,應該選擇一份「月底有盼望(可以派花紅)」的工作。他透露,自己在2008年加入創興銀行後,不論賣基金、保險或按揭產品均表現理想,短短3年已成為分行的最佳銷售員,並且於2010年已升職至副經理,但底薪仍只有1.3萬元,並且不獲派花紅。由於不甘現狀,於是他一邊修讀認可財務策劃師(CFP)資格,一邊轉職至東亞銀行任職高級客戶主任,力爭上游:「雖然在東亞職位下降了一級,底薪卻增加五成,而且每月可按銷售表現獲發花紅。」

工作拚搏 一年經手數億按揭生意

黎家良認為,在2011年考獲CFP資格,對他在銀行為客戶進行財務策劃事半功倍:「第一,客戶會較有信心;第二,在課程上亦真正學到相關金融知識。」另外,他在銀行工作亦以拚搏見稱,例如周六亦上班到新盤發售處爭取按揭生意,結果他曾在1年內經手批出數億元按揭貸款,加上基金及保險銷售業績均理想,至2014年已升任東亞奧運站分行經理,月薪加花紅達4萬元。

2014年黎家良加薪跳槽至某中資銀行,並開始計劃結婚及買樓。他強調,自己的置業預算十分保守,雖然當年他的投資組合已升值至近百萬元,月薪亦達數萬元,而他的太太在本港大學任行政人員,月入近3萬元,兩口子均有一定財政實力,但2015年僅以約420萬元買入秀茂坪居屋曉麗苑一個約500方呎二手單位。

黎家良表示,自己和太太的置業計劃是一不買新盤,二不買貴價單位,「我們計劃將來生育小朋友,寧願購買面積較大的二手居屋,也不買劏房新盤」;另外,兩人亦選擇以按揭保險計劃借足八成按揭、供款30年,每月供款僅萬多元,實行輕裝上路,「按揭供款年期長些,每月供款金額便少些,借款人財務更靈活。」

[名人樓市論壇]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ZiL4ichY.dpuf
2 : GS(14)@2017-06-22 15:10:09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25&issue=20170622
【明報專訊】黎家良去年離職中資銀行,再轉職至按揭轉介公司銳高物業,加上他有多年任職銀行的經驗,頗了解按揭市場。他表示,假如讀者像他兩年前一樣,因為結婚而有自住需要,而且計算清楚自己有負擔能力,決定在目前樓市歷史高位入市買樓,在申請按揭時應留意兩點。

(1)先估價再買樓——擬置業者與經紀看樓後,若有意買入某住宅單位,應先到至少2家銀行的分行或電話專線為該物業估價,一般會獲即日回覆,並且有參考編號作準;而根據該估價向業主還價,不要以高於估價買入單位,否則日後可能難以向銀行借按揭上會,撻訂收場。

(2)單幢舊樓難借長期按揭——若買二手樓,可選擇有2幢或以上的屋苑而非單幢樓,因為銀行對前者的按揭指引較為寬鬆,按揭年期上限為「75-樓齡」,故即使是45年的舊樓,仍可借30年按揭;但假如是單幢樓的話,按揭年期上限僅為「60-樓齡」,換言之,45年的舊樓最多僅可借15年按揭,每年按揭供款因此大增,不利上車。

[名人樓市論壇]

- See more at: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thash.3Xz4PMLb.dpu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90

楊書健﹕投資各地房託 為退休儲彈藥

1 : GS(14)@2017-09-10 14:53:22

【明報專訊】點心債是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劵,在2007年起開始發行,到了2014年,一度錄得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的發行量。不過之後3年的發行量逐漸縮小,到了今年7月的單月發行量只有8億元人民幣。債券與股票最大的分別,在於債券有到期日,發行機構需於到期日以現金贖回。因此,當發行量縮小,債券巿場的總巿值亦會逐漸縮小。

港債市發展慢 未能滿足需求

香港的債券巿場發展較慢,過去的發行量其實並未滿足巿場需求,無論是債券基金還是私人投資者,都傾向一直持有債券,中間較少主動交易。因此出現了交投量偏低的情况。假如點心債的規模逐漸縮小,這個情况只會更加明顯。

再者,隨着人口結構改變,退休人士的投資需要將會愈來愈偏向保守,而且透明穩定的現金收入將會愈來愈重要。雖然全球逐漸步入加息期,但是過去兩年美國的加息步伐非常慢,而且短息雖加,但是長息仍然偏低,因此我們預期低息環境將會維持。相對定期存款,債券的利率較高,對退休人士而言,一兩厘的差別已經可能影響到每個月的現金收入,所以債券對他們的吸引力不低。在這情况下,香港對債券的整體需求,只會愈來愈大。

債券以外,投資者則需要考慮其他高息產品。香港因為沒有股息稅,所以部分成熟企業的派息率往往較全球同業為高。不過高息股的高息政策,只是公司管理層的決定。如果經濟變差,盈利下降,公司當然會考慮減少派息,但是就算經濟環境大好,企業亦可能減少派息,以保留資金再作投資。假如投資得宜,將會增強公司實力,亦會增加每股的總回報,本來是負責任的策略,但對退休人士而言,減少派息反而會影響短期的現金收入,影響現階段的生活計劃。

高息股之中,部分的現金流較為透明穩定,例如房託的收入主要來自商業地產項目的租金。優質辦公室和商場的租約,一般最少3年;物流物業的租約,更可長達15年或以上。這些長期租約,部分事先訂明租金,部分則有事先協議的加租機制,但共通點是無論經濟起跌,資產能生產的租金都是有數得計。

房託租金收入派息率可估算

另外,因為房託受法律所限,必須將租金收入扣除開支後以股息形式派出,所以管理層無權隨意改動派息率。因此,房託的租金收入和派息率都可以估算,對投資者而言是比較透明。

當然,房託屬於房地產工具之一,表現與當地的地產巿場掛鈎。投資單一巿場,風險自然較分散投資到幾個地產巿場為高。亞太區的幾個主要經濟體,雖然經濟緊密連繫,但是地產巿場仍有各自的周期。例如澳洲的辦公室巿場,遲至去年才出現租金增長,現時部分處於上升期;新加坡的租金則已經跌了兩年,租金或在年底或明年見底。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分散到這幾個巿場,已經可以穩定現金收入。

安泓投資總監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96&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23

盧志威:美必需品食品股較房託值博

1 : GS(14)@2017-11-19 14:47:37

【明報專訊】日經指數自從經過上周大幅波動後,似乎見頂回落,連帶歐股也在慢慢回落,暫時缺乏氣勢,目前新興市場除了中國股市以外,這幾個月如巴西、墨西哥見頂回落的幅度最大,故除了中美兩大國能維持強勢外,其餘都已經轉弱。由於連升多月,出現調整實屬正常,說是大見頂就太誇張,可能只是跌一跌,然後又再向上,而如果調整完畢,可能又會是買入機會。

無懼電商 食品股反彈

近期必需品、食品、房託股在美國最強勢,部分原因是業績期過後,投資者發現電子商貿即使入侵食品業,也殺不死食品股,雖然增長不會太勁,平均也是中單位數的增長,但由於股價下跌甚多,所以呈現慢慢反彈的迹象,某些甚至突破52周高位,如果大盤風險不高,隨時能一飛冲天。

房託的走勢則較奇怪,明明美國12月鐵定加息,中國的10年期債息已升至4厘水平,環球長息也走高,但美國房託股完全不理,跟食品股的邏輯一樣,亦應該是股價超前反映電子商貿的負面影響,反而反彈。

利率信息不明確 選股看盈利

由於板塊輪動剛剛起步,未知這次是否再炒加息後,聯儲局又再腳軟,所以難以定奪趨勢可持續多久,如果二選一,必需品及食品會較值博,原因是宏觀對其影響較小,不用太考慮利息變化的因素,就連聯儲局主席耶倫近期也承認,局方近年言論太多,信息發布不明確,與其再估利率變化,倒不如簡單的看盈利增長。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67&issue=20171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15

房託表現兩極 領展成贏家

1 : GS(14)@2017-12-18 04:49:43

【本報訊】要數高息的資產股,不得不提房託(REITs),今年房託股表現幾近兩極,賣產及回購頻頻的領展(823)續成股價贏家,今年已累升38%領先同業,甲級商廈為主的冠君(2778)亦升35%,股息率因而較遜色。

泓富或進行回購

其餘房託股除越秀房託(405)升26%外,今年都只升一至兩成,但股息率吸引,至少有5厘。領展上月底公佈以230億元天價出售旗下17個商場,再成股價催化劑,加上12月剛起步已累計斥資多達4.66億元回購,為上月全月的2.4倍,令股價一度再衝逾70元水平,但股息率亦回落至3.3厘,收息一族或宜待回調後再考慮。不過,今年只升7.8%的泓富(808),股息率仍達5.4厘吸引水平,今年集團中期業績錄得出售海名軒的3億元特殊收入,管理層曾表示會考慮派特別息、回購或收購。由於泓富從未做過回購,倘成事或會有一定資金捧場,投資者可關注。要論最高息選擇,還是息率高達10.7厘的匯賢產業信託,相當於收息10年即可回本,不過股價近幾年幾乎沒有大變動,今年只輕微累跌1.3%,但對於風險承受力低、只求穩陣的投資者而言,亦是好選擇。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7/20247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